高中几何证明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证明几何的题的知识点总结 线面垂直线面平行点面面面的证明

高中数学证明几何的题的知识点总结 线面垂直线面平行点面面面的证明

高中数学证明几何的题的知识点总结线面垂直线面平行点面面面的证明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高中数学中,证明几何是一个重要的部分,特别是涉及到线面垂直、线面平行、点面面面的证明。

这些知识点是我们理解几何学的基础,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应用几何学的相关定理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关于这些知识点的证明方法。

首先是线面垂直的证明,线面垂直是指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交成直角。

在证明线面垂直的过程中,常常使用垂直于平面的直线与这条直线的夹角为90度,并结合相关的几何定理来进行证明。

在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垂直时,可以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来证明。

其次是线面平行的证明,线面平行是指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

在证明线面平行的过程中,常常使用有平行性质的几何图形,比如平行线、平行四边形等。

通过利用这些性质,可以简单明了地证明线面平行的关系。

在证明这些知识点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一些技巧和方法。

首先要善于利用已知条件,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来进行推理。

其次要善于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结合相关定理来进行推理。

最后要善于应用代数方法,通过代数运算来证明一些几何关系。

证明几何是高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几何学的相关定理和性质。

通过掌握线面垂直、线面平行、点面面面的证明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各种几何问题,并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希望以上总结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共同努力,提高数学水平!第二篇示例:在高中数学中,证明几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不仅考察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线面垂直、线面平行、点面、面面等几何关系的证明是学习数学证明的一个重要内容。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关于这些几何关系的证明的知识点总结。

我们来介绍线面垂直的证明。

在线面垂直的证明中,一般需要用到的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定理:1. 垂直平分线定理:在一个平面内,若一条线段垂直于一条线段的中点,那么这条线段垂直于这条线段。

高中数学证明题的八种方法(一)

高中数学证明题的八种方法(一)

高中数学证明题的八种方法(一)八种高中数学证明题的方法高中数学中,证明题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题型。

下面,我们将介绍八种常见的证明方法。

一、几何证明法几何证明法是基于几何图形的特性以及几何定理来进行推理的证明方法。

通过画图、连线、标记等操作对几何图形进行分析,利用几何定理进行推理,最终完成证明。

二、极限证明法极限证明法是通过构造某些数列或函数的极限,从而推断所需证明结论的成立。

这种证明法通常需要先对题目进行化简,然后构造极限来进行推导。

三、归纳证明法归纳证明法是通过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在已知某个条件成立的前提下,推出所需证明结论的成立。

这种证明法通常需要先进行基础情况的分析,然后通过归纳假设和证明来完成。

四、逆证法逆证法是通过证明原命题的否定命题成立,进而推出原命题成立的证明方法。

通常,逆证法需要运用基本逻辑规律,如转化为反证法、归谬法等。

五、背反证明法背反证明法是通过推导出目标结果的相反结果,从而推断目标结果的真实性。

这种证明方法通常需要将目标结果假设为不成立,然后推导到与已知条件不符的结论,最终达到证明目标结果成立的目的。

六、反证法反证法是通过假设所需证明的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出与已知条件不符的结论,从而推断所需证明结论的成立。

这种证明方法的关键是在证明暴露出矛盾的同时,需要进行对假设的反证。

七、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通过对数列等问题进行递推来证明所需结论的成立。

这种证明方法需要先确定基础情况的成立,然后通过不断迭代、递推,来证明所需结论的成立。

八、构造法构造法是通过构造满足题目条件的数据或对象,来证明所需结论的成立。

这种证明方法通常需要具备创新性和灵活性,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和设计,来得出满足条件的构造方法,进而完成证明。

总之,这八种证明方法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在解决高中数学证明题时,可以根据题目性质和自身能力进行选择和运用。

具体应用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具体的例题来展示这八种证明方法的应用。

例一证明:对于任意正整数n,有n2+n是偶数。

高中数学证明几何的题的知识点总结 线面垂直线面平行点面面面的证明

高中数学证明几何的题的知识点总结 线面垂直线面平行点面面面的证明

高中数学证明几何的题的知识点总结线面垂直线面平行点面面面的证明几何证明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培养了严密的数学推理能力。

本文针对高中数学中常见的线面垂直、线面平行以及点面、面面关系证明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几何证明的技巧和方法。

一、线面垂直的证明1.定义: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则这条直线与该平面垂直。

2.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这条直线与该平面垂直。

3.证明方法:(1)利用垂直的定义,找出直线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垂直的关系。

(2)利用判定定理,找出直线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垂直的关系。

二、线面平行的证明1.定义: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没有公共点,则这条直线与该平面平行。

2.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平行直线都平行,则这条直线与该平面平行。

3.证明方法:(1)利用平行的定义,找出直线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没有公共点的关系。

(2)利用判定定理,找出直线与平面内两条平行直线都平行的关系。

三、点面关系的证明1.定义:如果一点在一个平面内,则这个点与该平面有公共点。

2.判定定理:如果一点与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则这个点在该平面内。

3.证明方法:(1)利用定义,找出点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有公共点的关系。

(2)利用判定定理,找出点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的关系。

四、面面关系的证明1.定义:如果两个平面有公共点,则这两个平面相交。

2.判定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内分别有两条相交直线互相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3.证明方法:(1)利用定义,找出两个平面有公共点的关系。

(2)利用判定定理,找出两个平面内分别有两条相交直线互相平行的关系。

通过以上对高中数学几何证明知识点的总结,相信同学们在解决相关问题时会更加得心应手。

高中数学中常见的证明方法

高中数学中常见的证明方法

高中数学中常见的证明方法一、直接证明法直接证明法是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证明方法之一。

它通过对所要证明的命题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直接给出证明的过程和结论。

要使用直接证明法,一般需要明确以下几个步骤:1. 提出所要证明的命题:首先,明确所要证明的命题,即要证明的结论。

2. 建立前提条件:在进行证明前,需要明确前提条件,即已知条件或已知命题。

3. 逻辑推理:通过逻辑推理和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和逻辑关系,逐步推导出结论。

4. 结论:最后,根据已有的证明过程,给出结论。

二、间接证明法间接证明法又称反证法,它是通过假设所要证明的命题不成立,然后推导出与已知事实矛盾的结论,从而证明所要证明的命题是正确的。

间接证明法的一般步骤如下:1. 假设反命题:首先,假设所要证明的命题的反命题是正确的。

2. 推导过程:根据假设和已知条件,通过逻辑推理进行推导,尽可能多地得到信息。

3. 矛盾结论:最终推导出一个与已知事实矛盾的结论。

4. 否定假设:由于假设的反命题与已知事实矛盾,所以可以否定假设,即所要证明的命题是正确的。

间接证明法常用于证明一些数学定理、存在性证明和最大最小值的存在性等问题。

三、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一种常用的证明方法,特别适用于证明一类命题或定理,如整数性质、等差数列的性质等。

它基于两个基本步骤:基本情况的验证和归纳假设的使用。

数学归纳法的一般步骤如下:1. 基本情况的验证:首先,验证当命题成立的最小情况,通常是n=1或n=0的情况。

2. 归纳假设的使用: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即假设命题对于某个特定的正整数k是成立的。

3. 归纳步骤的推理:在归纳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和分析,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4. 归纳法的结论:根据归纳步骤的推理和基本情况的验证,可以得出结论,即所要证明的命题对于所有正整数都成立。

数学归纳法在数学推理和定理证明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适用于证明具有递推性质的命题。

四、逆否命题证明法逆否命题证明法是通过对命题的逆否命题进行证明,从而间接地证明所要证明的命题。

高中数学几何证明解题技巧

高中数学几何证明解题技巧

高中数学几何证明解题技巧高中数学几何证明题是让很多学生头疼的难题,因为它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几何知识,还需要灵活运用证明方法和技巧。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高中数学几何证明解题的技巧,希望能对高中学生及其父母有所帮助。

一、利用相似三角形证明相似三角形是几何证明中常用的重要概念,通过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以简化证明过程。

例如,有一道题目要证明两条线段平行,可以先找出两个相似三角形,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比例关系证明两条线段平行。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计算量,提高证明的效率。

二、利用等腰三角形证明等腰三角形是另一个常用的几何证明工具,它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比如底角相等、底边中线与高线重合等。

在证明过程中,如果能够找到等腰三角形,就可以利用其性质进行推理。

例如,要证明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以先证明它有一对对边相等,然后再证明它有一对对边平行。

三、利用垂直证明垂直是几何证明中常见的关系之一,通过利用垂直关系可以推导出很多结论。

例如,要证明两条线段垂直,可以先证明它们的斜率互为相反数,然后再证明它们的斜率积为-1。

这种方法可以简化证明过程,减少计算量。

四、利用面积证明面积是几何证明中重要的概念,通过利用面积的性质可以推导出很多结论。

例如,要证明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以先证明它的对角线平分彼此,然后再证明它的对角线长度相等。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计算面积来进行证明,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五、利用反证法证明反证法是几何证明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假设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出矛盾的结论,从而证明原命题成立。

例如,要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可以先假设它不是等边三角形,然后推导出矛盾的结论,从而证明原命题成立。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推理来进行证明,具有一定的逻辑性。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几何证明解题需要掌握一定的几何知识,同时还需要灵活运用证明方法和技巧。

通过利用相似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垂直关系、面积和反证法等方法,可以简化证明过程,提高解题效率。

高中立体几何证明线面平行的常见方法

高中立体几何证明线面平行的常见方法

高中立体几何证明线面平行的常见方法1.通过“平移”再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题目1: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平行四边形,点E、F分别为棱AB、PD的中点。

证明AF∥平面PCE。

证明:将四棱锥P-ABCD平移,使其底面平移到平面PCE上,得到四棱锥P'-A'B'C'D',其中A'B'C'D'与ABCD平行,且P'、E'、F'分别为A'B'、C'D'、A'D'的中点。

因为AF∥PD,所以AF'=PD'=C'F',又因为AD'=C'D'/2=AB'/2=AF'/2,所以AD'∥B'C'。

因此,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AF'∥B'C',即AF∥CE。

题目3:四棱锥P-ABCD底面是直角梯形,BA⊥AD,CD⊥AD,CD=2AB,E为PC的中点,证明EB∥平面PAD。

证明:连接PE,因为E为PC的中点,所以PE∥AD。

又因为CD⊥AD,所以CD∥PE。

又因为CD=2AB,所以AB∥PE。

因此,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EB∥PA,即EB∥平面PAD。

2.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题目4:四面体ABCD中,E、F、G、M分别是棱AD、CD、BD、BC的中点,证明AM∥平面EFG。

证明:连接EF、EG、FG,因为E、F、G分别为三角形BCD、ACD、ABD的中点,所以EF、EG、FG分别是这三个三角形的中位线。

因此,EF∥AD,EG∥BD,FG∥AC。

又因为M为BC的中点,所以AM∥FG。

因此,AM∥平面EFG。

3.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题目7:正方体ABCD-A' B' C' D'中O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M为B'B的中点,求证D'O∥平面A'BC'。

高中立体几何证明题

高中立体几何证明题

高中立体几何证明题一、线面平行的证明题1已知正方体ABCD - A_{1}B_{1}C_{1}D_{1},E,F分别是AB,BC的中点,求证:EF∥平面A_{1}C_{1}D。

解析1. 连接AC。

- 在 ABC中,因为E,F分别是AB,BC的中点,所以EF∥ AC。

2. 正方体ABCD - A_{1}B_{1}C_{1}D_{1}中:- AC∥ A_{1}C_{1}。

- 由EF∥ AC和AC∥ A_{1}C_{1}可得EF∥ A_{1}C_{1}。

- 又A_{1}C_{1}⊂平面A_{1}C_{1}D,EFnot⊂平面A_{1}C_{1}D。

- 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所以EF∥平面A_{1}C_{1}D。

题2在三棱柱ABC - A_{1}B_{1}C_{1}中,D是AB的中点,求证:AC_{1}∥平面CDB_{1}。

解析1. 连接BC_{1},交B_{1}C于点E。

- 在三棱柱ABC - A_{1}B_{1}C_{1}中,E为BC_{1}的中点。

2. 因为D是AB的中点:- 所以在 ABC_{1}中,DE∥ AC_{1}。

- 又DE⊂平面CDB_{1},AC_{1}not⊂平面CDB_{1}。

- 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得AC_{1}∥平面CDB_{1}。

二、线面垂直的证明题3在四棱锥P - 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PA = PB = PC = PD,求证:PA⊥平面ABCD。

解析1. 连接AC,BD交于点O,连接PO。

- 因为底面ABCD是正方形,所以O为AC,BD中点。

- 又PA = PC,PB = PD,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 可得PO⊥ AC,PO⊥ BD。

- 而AC∩ BD = O,AC⊂平面ABCD,BD⊂平面ABCD。

- 根据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所以PO⊥平面ABCD。

- 又PA = PB = PC = PD,AO = BO = CO = DO,所以 PAO≅ PBO≅ PCO ≅ PDO。

高中数学几何证明选讲

高中数学几何证明选讲

高中数学几何证明选讲1.证明两条相交直线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直线的交点处。

证明:设存在直线l1和l2相交于点A,l3是l1和l2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

需要证明AO=AO。

首先,连接点A和O,以及连接点B和O。

由于l3是垂直平分线,所以AO=BO,又由于l1和l2是相交直线,所以∠A=∠B。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OAB=∠OBA。

又因为∠OAB+∠OBA=180°,所以∠OAB和∠OBA是两个互补角,所以∠OAB和∠OBA都是90°,所以AO和BO是直角。

因此,垂直平分线l3与相交直线l1和l2的交点处于直线l1和l2的交点上,即O是直线l1和l2的交点。

2.证明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个点,并且这个交点离三角形的每条边的距离都是这条边的中点到对边的距离的2倍。

证明:设∆ABC是一个三角形,M、N、P分别是AB、BC、CA的中点,需要证明MN和AP的交点恰好是∆ABC的三条中线的交点,并且这个交点离三角形的每条边的距离都是这条边的中点到对边的距离的2倍。

连接点M与点P,连接点N与点A。

首先,根据线段的中点定理可得MP=NP。

又因为M和N分别是AB和BC的中点,所以MN∥AC。

因此,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NMP=∠NAP。

又因为梯形MNPA是一个等腰梯形,所以∠PAN=∠MNP。

因此,∠PAN和∠MNP是两个互补角,所以∠PAN和∠MNP都是90°,所以MN和AP是直角。

又根据线段的中点定理可得MN=2NP。

因此,MN和AP的交点恰好是∆ABC的三条中线的交点,且这个交点离三角形的每条边的距离都是这条边的中点到对边的距离的2倍。

3.证明三角形的内心、外心和垂心共线。

证明:设∆ABC是一个三角形,O为∆ABC的外心,I为∆ABC的内心,H 为∆ABC的垂心,需要证明O、I和H共线。

首先,连接OA、OB、OC。

根据圆的性质可知,OA=OB=OC,所以O到∆ABC的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也就是说,O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高中数学几何证明的思路与方法

高中数学几何证明的思路与方法

高中数学几何证明的思路与方法几何证明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掌握一定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高中数学几何证明的思路与方法。

一、理解题目,找准条件和结论在进行几何证明前,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目所给出的条件和结论,以及所求证的结论。

可以通过画出图形或使用文字说明来辅助理解,这样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题目所给的信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寻找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在找准条件和结论之后,需要进一步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

可以通过分析图形的特征、运用几何定理等方法来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

一旦找到了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根据这些关系来构建证明过程。

三、运用几何定理进行证明在寻找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后,需要运用几何定理来进行证明。

几何定理是几何学中的基本规律,是证明几何命题的基础。

在证明过程中,需要注意定理的条件和结论是否符合,并正确使用定理的表述方式。

四、逐步推理,构建完整的证明过程在运用几何定理进行证明后,需要逐步推理,将各个步骤连接起来,构建完整的证明过程。

在推理过程中,需要注意逻辑的严谨性和证明的合理性,确保整个证明过程是正确的。

同时,还需要注意证明过程的简洁性和明了性,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证明过程。

五、检查证明过程是否正确在完成证明过程后,需要仔细检查整个证明过程是否正确。

可以通过与参考答案进行对比、重新审视推理过程等方法来检查证明过程的正确性。

如果发现证明过程有误,需要及时更正并重新检查。

六、总结经验,提高解题能力通过多次练习几何证明题,可以逐渐积累经验,提高解题能力。

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不断优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同时,还需要注意积累不同类型的几何题目,以便在考试中能够灵活应对不同类型的题目。

总之,高中数学几何证明需要掌握一定的思路和方法,通过认真阅读题目、寻找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运用几何定理进行证明、逐步推理构建完整的证明过程、检查证明过程是否正确以及总结经验等方法,可以逐步提高解题能力。

高中几何知识解析勾股定理的证明与应用

高中几何知识解析勾股定理的证明与应用

高中几何知识解析勾股定理的证明与应用一、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是数学中最基础的几何定理之一,也是高中数学必学的重要内容。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证明方法。

1. 几何法证明:勾股定理最常见的证明方法之一是几何法证明。

具体的证明过程可以用一个平面直角三角形来说明。

假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角C为直角,边AC与边BC分别记为a和b,边AB记为c。

我们可以通过将边BC沿AC边作为底边展开,构造一个以直角三角形ABC为底面的正方形ABDE以及一个以边AC为直径的半圆。

首先,我们可以发现正方形ABDE的边长等于c,而半圆的直径为AB,即也等于c。

由于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所以正方形ABDE的面积为c²,而半圆的面积为πc²/4(其中π为圆周率)。

接下来,我们可以将正方形ABDE切割成4个直角三角形,它们与直角三角形ABC面积相等。

将这些三角形沿AC边折叠,可以将它们放置在以边AC和边BC为直径的半圆内。

由于直角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这些折叠后的三角形的面积之和,即等于半圆的面积减去正方形的面积。

代入式子,我们可以得到:a*b/2 = πc²/4 - c²,化简后可以得到勾股定理的成立:a² + b² = c²。

2. 代数法证明:除了几何法证明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代数法来证明勾股定理。

我们可以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直角三角形ABC,假设顶点A位于原点,点B的坐标为(c, 0),点C的坐标为(0, b)。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点C与点B的连线为直角边AC,点A与点C的连线为直角边BC。

根据坐标公式,直角边AC和BC的长度分别为a和b。

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我们可以得到:a = √((0 - c)² + (b - 0)²) = √(c² + b²),二次方根表示距离的长度,代入式子,我们可以得到勾股定理的成立:a² + b² = c²。

高中几何证明题的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几何证明题的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几何证明题的练习题及讲解高中几何证明题练习题题目:在三角形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

已知角A为锐角,且a^2 = b^2 + c^2 - bc*cosA。

证明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

证明:1. 首先,我们已知a^2 = b^2 + c^2 - bc*cosA。

2. 根据余弦定理,我们有a^2 = b^2 + c^2 - 2bc*cosA。

3. 将已知条件代入余弦定理,得到b^2 + c^2 - bc*cosA = b^2 + c^2 - 2bc*cosA。

4. 简化上述等式,得到bc*cosA = bc。

5. 由于b和c都是正数(三角形的边长),我们可以除以bc,得到cosA = 1。

6. 由于角A是锐角,且cosA = 1,那么角A的度数必须是0°。

但题目中已经说明角A是锐角,所以这里我们得到了一个矛盾。

7. 因此,我们的假设是错误的,所以角A必须是90°。

8. 由于角A是90°,那么三角形ABC就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结论:根据以上证明,我们证明了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

题目:在三角形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

已知a = 2b,且三角形ABC的面积为3√3。

求边c的长度。

解答:1. 已知三角形ABC的面积为3√3,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我们有面积= (1/2) * b * c * sinA。

2. 将已知面积代入公式,得到3√3 = (1/2) * b * c * sinA。

3. 由于a = 2b,我们可以利用正弦定理,得到sinA = a * sinC / c = 2b * sinC / c。

4. 将sinA代入面积公式,得到3√3 = (1/2) * b * c * (2b * sinC / c)。

5. 简化上述等式,得到3√3 = b^2 * sinC。

6. 由于a = 2b,我们可以利用余弦定理,得到a^2 = b^2 + c^2 -2bc*cosA。

高中数学中的立体几何证明案例详细步骤与演绎

高中数学中的立体几何证明案例详细步骤与演绎

高中数学中的立体几何证明案例详细步骤与演绎立体几何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三维空间中的图形和变换关系。

在高中数学中,立体几何的证明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它既考察了学生对几何图形性质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以几个典型的立体几何证明案例为例,详细介绍其步骤与演绎。

一、案例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证明平行四边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它的对边是平行的。

我们来证明平行四边形的一个性质:对角线互相平分。

证明过程如下:1. 过平行四边形ABCD的顶点A和C分别作BD和AC的垂线,设分别交于点E和F;2. 由平行线性质,得到AE // CF和DE // AF;3. 观察△ADE和△CFE,可以发现它们是全等三角形;4. 因此,AE = CF,DE = AF,即对角线互相平分。

二、案例2:立体图形的相似性质证明相似是几何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两个图形在形状上的相似程度。

我们来证明两个立体图形相似的性质:对应边成比例。

证明过程如下:1. 设立体图形A和B,它们的形状相似,记作A ~ B;2. 假设A的一个边长为a,B对应的边长为b;3. 观察A和B的对应边,可以发现它们的长度比为a : b;4. 因此,对应边成比例,即A ~ B。

三、案例3:球的体积公式证明球是一种典型的立体图形,它表现了三维空间中的旋转对称性。

我们来证明球的体积公式:V = (4/3)πr³。

证明过程如下:1. 设球的半径为r;2. 将球划分为无数个小圆柱,每个小圆柱的截面都是圆;3. 假设一个小圆柱的高为h,半径为r;4. 计算小圆柱的体积,即V₁ = πr²h;5. 通过对所有小圆柱体积求和,得到球的体积,即V = ∑V₁;6. 由于球的位置对称性,每个小圆柱的高都是2r,即h = 2r;7. 求和化简得到V = ∑(πr²h) = ∑(πr²·2r) = 2πr³;8. 由于无数个小圆柱填满整个球,因此球的体积为V = 2πr³;9. 化简得到V = (4/3)πr³,即球的体积公式成立。

高中数学几何证明方法详解

高中数学几何证明方法详解

高中数学几何证明方法详解在高中数学中,几何证明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它要求学生通过推理和演绎的方法,以逻辑严密的方式证明几何命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几何证明方法,并通过具体例题来说明其考点和解题技巧,以帮助高中学生更好地掌握几何证明。

一、直角三角形证明直角三角形证明是几何证明中最基础也是最常见的一种。

在直角三角形中,我们常常需要证明两条边相等、两个角相等或者两个三角形全等。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例题来说明直角三角形证明的方法。

例题:在直角三角形ABC中,已知∠B=90°,AC=BC,垂直平分线AD分别交BC和AB于点D和E,证明AD=DE。

解答:首先,我们可以利用∠B=90°和AC=BC来证明△ABC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由于AC=BC,所以∠A=∠C。

再结合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知∠A=∠C=45°。

因此,△ABC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接下来,我们需要证明AD=DE。

由于AD是垂直平分线,所以∠BAD=∠DAE。

又因为∠A=45°,所以∠BAD=45°。

由此可得∠DAE=45°。

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我们知道∠B=90°,所以∠ABD=45°。

结合之前的推导,我们可以得出∠ABD=∠DAE=45°。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我们可以得知AD=DE。

因此,我们证明了在直角三角形ABC中,垂直平分线AD分别交BC和AB于点D和E,且AD=DE。

通过这个例题,我们可以看出直角三角形证明的关键在于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推导。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观察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合理运用几何知识进行推理。

二、相似三角形证明相似三角形证明是几何证明中较为复杂的一种。

相似三角形证明要求学生通过比较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长或对应角度的关系,来证明它们是相似的。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例题来说明相似三角形证明的方法。

例题:在△ABC中,D是边AC上的一点,且AD=CD。

几何证明的方法高中

几何证明的方法高中

几何证明的方法高中
在高中的几何课程中,常见的几何证明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直接证明:根据已知条件和几何定义,使用推理和逻辑推导出要证明的结论。

例如,通过推导出相等的角或边长等,来证明两个图形全等或相似。

2. 反证法:假设要证明的结论不成立,然后通过推理和逻辑推导产生矛盾,从而得出要证明的结论是正确的。

例如,假设某个角度大于180度,然后通过矛盾来证明这个假设是错误的。

3. 数学归纳法:适用于一些具有递推性质的几何问题,首先证明结论在某个特殊情况下成立,然后假设在某个情况下成立,证明在下一个情况下也成立,最后根据数学归纳法得出结论对所有情况都成立。

例如,证明所有正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4. 共同点法:找出两个或多个图形之间的共同点,利用这些共同点和已知条件来证明要证明的结论。

例如,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时,可以通过找到它们的对应角相等或者对应的边成比例。

5. 等腰三角形法:当需要证明某个角或线段是等腰三角形的一部分时,可以利用已知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来推导出结论。

例如,证明一个角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时,可以利用基本角度的对称性。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几何证明方法,但在实际解决问题时,往往需要结合多种方法来综合分析和解决。

高中数学中的几何证明方法总结

高中数学中的几何证明方法总结

高中数学中的几何证明方法总结几何学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涉及到空间形状、大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而在几何学中,证明是至关重要的步骤,它可以确保我们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文将总结高中数学中常用的几何证明方法,并探讨它们的应用。

一、直线相交证明方法1. 垂直证明方法:通过构造垂直角来证明两条直线垂直。

垂直角的性质是,它们的相邻边相交且垂直。

2. 平行证明方法:通过证明两条直线的对应角相等来证明它们平行。

对应角的性质是,它们位于两条平行线之间且相等。

3. 夹角证明方法:通过证明两条直线形成的夹角为直角、锐角或钝角来确定它们的关系。

二、三角形证明方法1. 相似证明方法: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且对应边成比例来证明它们相似。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它们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2. 同旁异边证明方法: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的一个角相等,两边成比例,从而证明它们相似。

3. 全等证明方法: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的三个对应边相等来证明它们全等。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它们的对应边相等。

三、四边形证明方法1. 平行四边形证明方法:通过证明一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平行来证明它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它的对边两两平行。

2. 矩形证明方法:通过证明一个四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来证明它是一个矩形。

矩形的性质是,它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 菱形证明方法:通过证明一个四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来证明它是一个菱形。

菱形的性质是,它的四条边都相等。

4. 正方形证明方法:通过证明一个四边形是矩形且是菱形来证明它是一个正方形。

正方形的性质是,它既是矩形又是菱形。

四、圆证明方法1. 圆心角证明方法:通过证明一个角的顶点在圆心,两腿与圆上相交的弦垂直来证明这个角是圆心角。

圆心角的性质是,它的两腿是与圆弦垂直的。

2. 弧度证明方法:通过证明一个角的顶点在圆心,两腿与圆上的弧长成比例来证明这个角是圆心角。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中的几何证明方法主要包括直线相交证明方法、三角形证明方法、四边形证明方法以及圆证明方法等。

高中数学空间几何证明八大定理和角的范围问题

高中数学空间几何证明八大定理和角的范围问题

一、空间几何证明八大定理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1)文字语言: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2)符号语言:ααα//,,//l l a a l ⇒⊄⊂.(3)图形语言: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1)文字语言: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2)符号语言:βαββ//,//,//⇒=P b a b a (3)图形语言:(1)文字语言: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2)符号语言:ba b a a //,,//⇒=⊂βαβα (3)图形语言:4.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1)文字语言: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2)符号语言:ba b a //,,//⇒==γβγαβα(3)图形语言:(1)文字语言: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2)符号语言:ααα⊥⇒=⊂⊂⊥⊥l P b a b a b l a l ,,,,(3)图形语言:6.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1)文字语言: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2)符号语言:βαβα⊥⇒⊂⊥,,l l (3)图形语言:(1)文字语言: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2)符号语言:ba b a //,,⇒⊥⊥αα(3)图形语言:8.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1)文字语言: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2)符号语言:βαβαβα⊥⇒⊥⊂=⊥a l a a l ,,, (3)图形语言:二、关于角的范围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是︒︒≤<900θ.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范围是︒︒≤≤900θ.3.二面角的取值范围是︒︒≤≤1800θ.4.直线倾斜角的范围是︒︒<≤1800θ.。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几何证明中的常用方法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几何证明中的常用方法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几何证明中的常用方法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几何证明中的常用方法几何证明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部分,通过证明可以使我们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在几何证明中,我们常常会使用到一些常用的方法,这些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展开证明的思路,解决问题。

本文将对高中数学几何证明中的常用方法进行总结与介绍。

一、直线的垂直性证明1. 垂直线段的性质:在证明两线段垂直时,可以利用垂直线段的性质。

垂直线段有一个重要性质:斜率的乘积为-1。

如果两个线段斜率的乘积为-1,则可以得出这两个线段垂直。

2. 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在证明垂直平分线时,可以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垂直平分线有一个重要性质:相交于直线上的两个角相等。

如果通过证明两个角相等,则可以得出这两条直线垂直。

3. 直线方程的性质:在证明直线垂直性时,可以利用直线方程的性质。

两条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是它们的斜率互为相反数。

二、直线的平行性证明1. 平行线的性质:在证明两条直线平行时,可以利用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有一个重要性质:斜率相等。

如果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则可以得出这两条直线平行。

2. 平行线判定定理:在证明两条直线平行时,可以利用平行线判定定理。

平行线判定定理有两种形式:如果两个线段的斜率相等,或者两条直线的一对对应角相等,则可以得出这两条直线平行。

3. 直线方程的性质:在证明直线平行性时,可以利用直线方程的性质。

两条直线平行的充要条件是它们的斜率相等且截距不相等。

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1.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证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可以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指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2. 三角形全等定理: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可以利用三角形全等定理。

三角形全等定理有若干形式,常用的有SSS全等定理(边边边全等定理)和SAS全等定理(边角边全等定理)。

3. 三角形相似定理:在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时,可以利用三角形相似定理。

十大高中平面几何几何定理汇总及证明

十大高中平面几何几何定理汇总及证明

高中平面几何定理汇总及证明1.共边比例定理有公共边AB的两个三角形的顶点分别是P、Q,AB与PQ的连线交于点M,则有以下比例式成立:△ PAB的面积:△ QAB的面积=PM:QM.证明:分如下四种情况,分别作三角形高,由相似三角形可证S△PAB=S△PAM-S△PMB=S△PAM/S△PMB-1×S△PMB=AM/BM-1×S△PMB等高底共线,面积比=底长比同理,S△QAB=AM/BM-1×S△QMB所以,S△PAB/S△QAB=S△PMB/S△QMB=PM/QM等高底共线,面积比=底长比定理得证特殊情况:当PB∥AQ时,易知△PAB与△QAB的高相等,从而S△PAB=S△QAB,反之,S△PAB=S△QAB,则PB∥AQ;2.正弦定理在任意一个平面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值的比相等且等于外接圆半径的2倍”,即a/sinA = b/sinB =c/sinC = 2r=Rr为外接圆半径,R为直径证明:现将△ABC,做其外接圆,设圆心为O;我们考虑∠C及其对边AB;设AB长度为c;若∠C为直角,则AB就是⊙O的直径,即c= 2r;∵特殊角正弦函数值∴若∠C为锐角或钝角,过B作直径BC`交⊙O于C`,连接C'A,显然BC'= 2r=R; 若∠C为锐角,则C'与C落于AB的同侧,此时∠C'=∠C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在Rt△ABC'中有若∠C为钝角,则C'与C落于AB的异侧,BC的对边为a,此时∠C'=∠A,亦可推出;考虑同一个三角形内的三个角及三条边,同理,分别列式可得;3.分角定理在△ABC中,D是边BC上异于B,C或其延长线上的一点,连结AD,则有BD/CD=sin∠BAD/sin∠CADAB/AC;证明:S△ABD/S△ACD=BD/CD………… 1.1S△ABD/S△ACD=1/2×AB×AD×sin∠BAD/1/2 ×AC×AD×sin∠CAD= sin∠BAD/sin∠CAD ×AB/AC…………1.2由1.1式和1.2式得BD/CD=sin∠BAD/sin∠CAD ×AB/A C4.张角定理在△ABC中,D是BC上的一点,连结AD;那么;证明:设∠1=∠BAD,∠2=∠CAD由分角定理,S△ABD/S△ABC=BD/BC=AD/ACsin∠1/sin∠BAC→ BD/BCsin∠BAC/AD=sin∠1/AC 1.1S△ACD/S△ABC=CD/BC=AD/ABsin∠2/sin∠BAC→ CD/BCsin∠BAC/AD=sin∠2/AB 1.21.1式+1.2式即得 sin∠1/AC+sin∠2/AB=sin∠BAC/AD5.帕普斯定理直线l1上依次有点A,B,C,直线l2上依次有点D,E,F,设AE,BD交于G,AF,DC交于I,BF,EC交于H,则G,I,H共线;6.蝴蝶定理设S为圆内弦AB的中点,过S作弦CF和DE;设CF和DE各相交AB于点M和N,则S 是MN的中点;证明:过O作OL⊥ED,OT⊥CF,垂足为L、T,连接ON,OM,OS,SL,ST,易明△ESD∽△CSF∴ES/CS=ED/FC根据垂径定理得:LD=ED/2,FT=FC/2∴ES/CS=EL/CT又∵∠E=∠C∴△ESL∽△CST∴∠SLN=∠STM∵S是AB的中点所以OS⊥AB∴∠OSN=∠OLN=90°∴O,S,N,L四点共圆,一中同长同理,O,T,M,S四点共圆∴∠STM=∠SOM,∠SLN=∠SON∴∠SON=∠SOM∵OS⊥AB∴MS=NS7.西姆松定理过三角形外接圆上异于三角形顶点的任意一点作三边或其延长线上的垂线,则三垂足共线;此线常称为西姆松线;证明:若L、M、N三点共线,连结BP,CP,则因PL⊥BC,PM⊥AC,PN⊥AB,有B、L、P、N和P、M、C、L分别四点共圆,有∠NBP = ∠NLP = ∠MLP= ∠MCP.故A、B、P、C四点共圆;若A、P、B、C四点共圆,则∠NBP= ∠MCP;因PL⊥BC,PM⊥AC,PN⊥AB,有B、L、P、N和P、M、C、L四点共圆,有∠NBP = ∠NLP= ∠MCP= ∠MLP.故L、M、N三点共线;西姆松逆定理:若一点在三角形三边所在直线上的射影共线,则该点在此三角形的外接圆上;证明:PM⊥AC,PN⊥AB ,所以A,M,N,P共圆8.清宫定理设P、Q为△ABC的外接圆上异于A、B、C的两点,P关于三边BC、CA、AB的对称点分别是U、V、W,且QU、QV、QW分别交三边BC、CA、AB或其延长线于D、E、F,则D、E、F在同一直线上.证明:A、B、P、C四点共圆,因此∠PCE=∠ABP点P和V关于CA对称所以∠PCV=2∠PCE又因为P和W关于AB对称,所以∠PBW=2∠ABP从这三个式子,有∠PCV=∠PBW另一方面,因为∠PCQ和∠PBQ都是弦PQ所对的圆周角,所以∠PCQ=∠PBQ两式相加,有∠PCV+∠PCQ=∠PBW+∠PBQ即∠QCV=∠QBW即△QCV和△QBW有一个顶角相等,因此但是,,所以同理,于是根据梅涅劳斯定理的逆定理,D、E、F三点在同一直线上;9.密克定理三圆定理:设三个圆C1, C2, C3交于一点O,而M, N, P分别是C1 和C2, C2和C3, C3和C1的另一交点;设A为C1的点,直线MA交C2于B,直线PA交C3于C;那么B, N, C这三点共线;逆定理:如果是三角形,M, N, P三点分别在边AB, BC, CA上,那么△AMP、△BMN、△CPN 的外接圆交于一点O;完全四线形定理如果ABCDEF是完全四线形,那么三角形的外接圆交于一点O,称为密克点;四圆定理设C1, C2,C3, C4为四个圆,A1和B1是C1和C2的交点,A2和B2是C2 和C3的交点,A3和B3是C3和C4的交点,A4和B4是C1和C4的交点;那么A1, A2, A3, A4四点共圆当且仅当B1, B2, B3, B4四点共圆;证明:在△ABC的BC,AC,AB边上分别取点W,M,N,对AMN,△BWN和△CWM分别作其外接圆,则这三个外接圆共点;该定理的证明很简单,利用“圆内接四边形对角和为180度”及其逆定理;现在已知U是和的公共点;连接UM和UN,∵四边形BNUW和四边形CMUW分别是和的内接四边形,∴∠UWB+∠UNB=∠UNB+∠UNA=180度∴∠UWB=∠UNA;同理∠UWB+∠UWC=∠UWC+∠UMC=180度∴∠UWB=∠UMC;∵∠UMC+∠UMA=180度∴∠UNA+∠UMA=180度,这正说明四边形ANUM是一个圆内接四边形,而该圆必是,U必在上;10.婆罗摩笈多定理圆内接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垂足为M;EF⊥BC,且M在EF上;那么F是A D 的中点;证明:∵AC⊥BD,ME⊥BC∴∠CBD=∠CME∵∠CBD=∠CAD,∠CME=∠AMF∴∠CAD=∠AMF∴AF=MF∵∠AMD=90°,同时∠MAD+∠MDA=90°∴∠FMD=∠FDM∴MF=DF,即F是AD中点逆定理:若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则一边中点与对角线交点的连线垂直于对边;证明:∵MA⊥MD,F是AD中点∴AF=MF∴∠CAD=∠AMF∵∠CAD=∠CBD,∠AMF=∠CME∴∠CBD=∠CME∵∠CME+∠BME=∠BMC=90°∴∠CBD+∠BME=90°∴EF⊥BC11.托勒密定理圆内接四边形中,两条对角线的乘积两对角线所包矩形的面积等于两组对边乘积之和一组对边所包矩形的面积与另一组对边所包矩形的面积之和.圆内接四边形ABCD,求证:AC·BD=AB·CD+AD·BC.证明:过C作CP交BD于P,使∠1=∠2,又∠3=∠4,∴△ACD∽△BCP.得AC:BC=AD:BP,AC·BP=AD·BC ①;又∠ACB=∠DCP,∠5=∠6,∴△ACB∽△DCP.得AC:CD=AB:DP,AC·DP=AB·CD ②;①+②得ACBP+DP=AB·CD+AD·BC.即AC·BD=AB·CD+AD·BC.12.梅涅劳斯定理当直线交三边所在直线于点时,;证明:过点C作CP∥DF交AB于P,则两式相乘得梅涅劳斯逆定理:若有三点F、D、E分别在边三角形的三边AB、BC、CA或其延长线上,且满足AF/FB×BD/DC×CE/EA=1,则F、D、E三点共线;证明:先假设E、F、D三点不共线,直线DE与AB交于P;由梅涅劳斯定理的定理证明如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证明方法得:AP/PBBD/DCCE/EA=1;∵ AF/FBBD/DCCE/EA=1;∴ AP/PB=AF/FB ;∴ AP+PB/PB=AF+FB/FB ;∴ AB/PB=AB/FB ;∴ PB=FB;即P与F重合;∴ D、E、F三点共线;13.塞瓦定理在△ABC内任取一点O,延长AO、BO、CO分别交对边于D、E、F,则BD/DC×CE/EA×AF/FB=1;∵△ADC被直线BOE所截,∴CB/BDDO/OAAE/EC=1①∵△ABD被直线COF所截,∴BC/CDDO/OAAF/FB=1②②/①约分得:DB/CD×CE/EA×AF/FB=114.圆幂定理相交弦定理:如图Ⅰ,AB、CD为圆O的两条任意弦;相交于点P,连接AD、BC,由于∠B与∠D同为弧AC所对的圆周角,因此由圆周角定理知:∠B=∠D,同理∠A=∠C,所以;所以有:,即:;割线定理:如图Ⅱ,连接AD、BC;可知∠B=∠D,又因为∠P为公共角,所以有,同上证得;切割线定理:如图Ⅲ,连接AC、AD;∠PAC为切线PA与弦AC组成的弦切角,因此有∠PBC=∠D,又因为∠P为公共角,所以有,易证图Ⅳ,PA、PC均为切线,则∠PAO=∠PCO=90°,在直角三角形中:OC=OA=R,PO为公共边,因此;所以PA=PC,所以;综上可知,是普遍成立的;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度数的一半,等于它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度数;点对圆的幂P点对圆O的幂定义为点P在圆O内→P对圆O的幂为负数;点P在圆O外→P对圆O的幂为正数;点P在圆O上→P对圆O的幂为0;三角形五心:内心:三角形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外心: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中垂线的相交点重心:三角形三边中线的交点垂心: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旁心:三角形的旁切圆与三角形的一边和其他两边的延长线相切的圆的圆心九点圆心:三角形三边的中点,三高的垂足和三个欧拉点〔连结三角形各顶点与垂心所得三线段的中点〕九点共圆的圆心15.根心定理三个两两不同心的圆,形成三条根轴,则必有下列三种情况之一:1 三根轴两两平行;2 三根轴完全重合;3 三根轴两两相交,此时三根轴必汇于一点,该点称为三圆的根心;平面上任意三个圆,若这三个圆圆心不共线,则三条根轴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它们的根心;若三圆圆心共线,则三条根轴互相平行;根轴定义:A与B的根轴L1:到A与B的切线相等的点;B与C的根轴L2:到B与C的切线相等的点;证明设A、B、C三个圆,圆心不重合也不共线;考察L1与L2的交点P;因为P在L1上,所以:P到A的切线距离=P到B的切线距离;因为P在L2上,所以:P到B的切线距离=P到C的切线距离;所以:P到A的切线距离=P到B的切线距离=P到C的切线距离;也就是:P到A的切线距离=P到C的切线距离;所以:P在A与C的根轴上; 所以:三个根轴交于一点;16.鸡爪定理设△ABC的内心为I,∠A内的旁心为J,AI的延长线交三角形外接圆于K,则KI=KJ=KB=KC;证明:由内心和旁心的定义可知∠IBC=∠ABC/2,∠JBC=180°-∠ABC/2∴∠IBC+∠JBC=∠ABC/2+90°-∠ABC/2=90°=∠IBJ同理,∠ICJ=90°∵∠IBJ+∠ICJ=180°∴IBJC四点共圆,且IJ为圆的直径∵AK平分∠BAC∴KB=KC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弦相等又∵∠IBK=∠IBC+∠KBC=∠ABC/2+∠KAC=∠ABI+∠BAK=∠KIB∴KB=KI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逆定理可知K是IJ的中点∴KB=KI=KJ=KC逆定理:设△ABC中∠BAC的平分线交△ABC的外接圆于K;在AK及延长线上截取KI=KB=KJ,其中I在△ABC的内部,J在△ABC的外部;则I是△ABC的内心,J是△ABC 的旁心;证明:利用同一法可轻松证明该定理的逆定理;取△ABC的内心I'和旁心J’,根据定理有KB=KC=KI'=KJ'又∵KB=KI=KJ∴I和I'重合,J和J’重合即I和J分别是内心和旁心17.费尔巴哈定理三角形的九点圆与其内切圆以及三个旁切圆相切设△ABC的内心为I,九点圆的圆心为V;三边中点分别为L,M,N,内切圆与三边的切点分别是P,Q,R,三边上的垂足分别为D,E,F;不妨设AB>AC;假设⊙I与⊙V相切于点T,那么LT与⊙I相交,设另一个交点为S;过点S作⊙I的切线,分别交AB和BC于V,U,连接AU;又作两圆的公切线TX,使其与边AB位于LT的同侧;由假设知∠XTL=∠LDT而TX和SV都是⊙I的切线,且与弦ST所夹的圆弧相同,于是∠XTL=∠VST因此∠LDT=∠VST则∠UDT+∠UST=180°这就是说,S,T,D,U共圆;而这等价于:LU×LD=LS×LT又LP²=LS×LT故有LP²=LU×LD另一方面,T是公共的切点,自然在⊙V上,因此 L,D,T,N共圆,进而有∠LTD=∠LND由已导出的S,T,D,U共圆,得∠LTD=∠STD=180°-∠SUD=∠VUB=∠AVU-∠B而∠LND=∠NLB-∠NDB=∠ACB-∠NBD=∠C-∠B这里用了LN∥AC,以及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所以,就得到∠AVU=∠C注意到AV,AC,CU,UV均与⊙I相切,于是有∠AIR=∠AIQ∠UIS=∠UIP∠RIS=∠QIS三式相加,即知∠AIU=180°也即是说,A,I,U三点共线;另外,AV=AC,这可由△AIV≌△AIC得到;这说明,公切点T可如下得到:连接AI,并延长交BC于点U,过点U作⊙I的切线,切点为S,交AB于V,最后连接LS,其延长线与⊙I的交点即是所谓的公切点T;连接CV,与AU交于点K,则K是VC的中点;前面已得到:LP²=LU×LD而2LP=BL+LP-CL-LP=BP-CP=BR-CQ=BR+AR-CQ+AQ=AB-AC=AB-AV=BV即 LP=BV然而LK是△CBV的中位线于是 LK=BV因之 LP=LK故LK²=LU×LD由于以上推导均可逆转,因此我们只需证明:LK²=LU×LD;往证之这等价于:LK与圆KUD相切于是只需证:∠LKU=∠KDU再注意到 LK∥ABLK是△CBV的中位线,即有∠LKU=∠BAU又AU是角平分线,于是∠LKU=∠CAU=∠CAK于是又只需证:∠CAK=∠KDU即证:∠CAK+∠CDK=180°这即是证:A,C,D,K四点共圆由于 AK⊥KC易得,AD⊥DC所以 A,C,D,K确实共圆;这就证明了⊙I与⊙V内切;旁切圆的情形是类似的;证毕另略证:OI2=R2-2RrIH2=2r2-2Rr'OH2=R2-4Rr'其中r‘是垂心H的垂足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R、r是三角形ABC外接圆和内切圆半径FI2=1/2OI2+IH2-1/4OH2=1/2R-r2FI=1/2R-r这就证明了九点圆与内切圆内切九点圆半径为外接圆半径一半;F是九点圆圆心,I为内心18.莫利定理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三等分,靠近某边的两条三分角线相交得到一个交点,则这样的三个交点可以构成一个正三角形证明:设△ABC中,AQ,AR,BR,BP,CP,CQ为各角的三等分线,三边长为a,b,c,三内角为3α,3β,3γ,则α+β+γ=60°;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AF=csinβ/sinα+β;不失一般性,△ABC外接圆直径为1,则由正弦定理,知c=sin3γ,所以AF=sin3γsinβ/sin60°-γ= sinβsinγ3-4sin²γ/1/2√3cosγ-sinγ= 2sinβsinγ√3cosγ+sinγ= 4sinβsinγsin60°+γ.同理,AE=4sinβsinγsin60°+β∴AF:AE=4sinβsinγsin60°+γ:4sinβsinγsin60°+β=sin60°+γ:sin60°+β=sin∠AEF:sin∠AFE∴∠AEF=60°+γ,∠AFE=60°+β.同理得,∠CED=60°+α∠FED=180°-CED-AEF-α-γ=180°-60°-α-60°+α=60°∴△FED为正三角形19.拿破仑定理若以任意三角形的各边为底边向形外作底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则它们的中心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在△ABC的各边上向外各作等边△ABF,等边△ACD,等边△BCE;。

高中数学几何证明定理

高中数学几何证明定理

高中数学几何证明定理数学几何证明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推理方式,通过应用已知的几何定理和性质,来推导出新的结论和定理。

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一系列的几何定理,并能够运用这些定理来进行证明。

本文将介绍几个高中数学中常见的几何证明定理。

一、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在一个三角形中,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

下面将给出这一定理的证明过程。

证明:设三角形ABC中,AB、AC为两边,∠B、∠C为对应的两个内角。

首先,建立与BC边平行的直线DE,并设直线DE与AB、AC分别交于点D、E。

那么,可以得到∠DBC与∠B之间的对应角相等,即∠DBC = ∠B;同理,∠CEB与∠C之间的对应角相等,即∠CEB = ∠C。

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EDC = ∠B;∠EBD = ∠C。

由于三角形内角和的定义,我们有∠ABC + ∠B + ∠C = 180°。

而根据前述角度关系,可以得到∠ABC + ∠DBC + ∠B + ∠CEB = 180°。

将上述两式相减,得到∠DBC + ∠CEB = ∠EDC + ∠EBD。

再根据三角形内角的定义可知∠DBC + ∠CEB + ∠DEB = 180°。

将上述两式相减得∠EBD = ∠EDC。

由此可知∠B = ∠EDC。

将该结论代入三角形内角和的定义中,可得∠ABC + ∠EDC + ∠C = 180°。

整理得∠ABC + ∠C + ∠ACB = 180°。

由此便证明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二、三角形相似定理的证明在几何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相似三角形的问题。

下面将证明相似定理中的一个重要结论。

证明:设两个三角形ABC和DEF,满足∠A = ∠D,∠B = ∠E,那么它们是相似三角形。

首先,通过画出辅助直线,使得AB与DE两边平行,并设两个平行线的交点为点G。

那么,∠DEG = ∠ABG。

同时,由于∠A = ∠D,∠B = ∠E,所以∠ABG = ∠DE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有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及其尺寸如下(单位cm ),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及体积为( ) A. 224cm π,312cm π B. 215cm π,312cm π C. 224cm π,336cm π D. 以上都不正确
2. 右图是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则这个三棱锥的体积 是( )
A.
31 B. 3
2
C. 3
4
D. 38
3.已知过A,B,C三点的截面与球心的距离为4,且截面周长为6
π
,则球的半径为( )
A)3 B)4 C)5 D)6
4.如图所示,一个空间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都是相邻两边的长分别为1和2的矩形,俯视图是一个圆,那么这个几何体的体积为 A .π4 B .π C .
π21 D .π3
1 6.棱长都是1的三棱锥的表面积为( )
A 3
B . 23
C . 33
D . 37.长方体的一个顶点上三条棱长分别是3,4,5,且它的8个顶点都在 同一球面上,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
A .25π
B .50π
C .125π
D .都不对 8.正方体的内切球和外接球的半径之比为( )
A 3
B 32
C .23
D 33
6
5
9.已知:如图,四棱锥P ABCD -,PA ⊥平面ABCD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E 为PC 中点,90CBD ∠=︒.(1)求证:PA //平面BDE ; (2)求证:BC DE ⊥.
11.如图,在四面体
ABCD 中,平面ABD 垂直平面BCD ,O 是 BD 的中点,2,CA CB CD BD AB AD ====== (Ⅰ)求证:AO BCD ⊥平面; (Ⅱ)求二面角A CD B --的大小.
A
B
O
D
C
12.如图ABCD 是正方形,⊥PD 面ABCD ,PD=DC ,E 是PC 的中点 (1)证明DE ⊥面PBC
(2)求二面角D PB C --的大小
13.(本小题满分8分,其中(1)问4分、(2)问4分)
如图,点P 为矩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PA 平面ABCD ,点E 为PA 的中点.
(1)求证:PC //平面BED ;
(2)求异面直线AD 与PB 所成角的大小.
E
A
B
C
P
D
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PA ABCD ⊥底面,
AD BC ,3AB AD AC ===,4PA BC ==,M
为线段AD 上一点,2AM MD =,N 为PC 的中点.
(Ⅰ)证明MN 平面PAB ; (Ⅱ)求四面体N BCM -的体积.
N M
P
C
B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