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理解

合集下载

如何才能真正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

如何才能真正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

如何才能真正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该如何才能完全表述素质教育的内涵?学校教育,一个被反复提及却常被误解的教育理念,如何能在喧嚣嘈杂中真正解释其内涵,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共同面对的课题。

一、凌驾“分数至上”的局限,回归教育的本质素质教育的核心本质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非单一追求考试成绩。

其涵盖了德智体美劳五大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批判性思维、社会责任感等,最终目标是培养身心健康、充满活力、具有社会责任感,以及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公民。

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现个性化选择发展现代应试教育往往忽视学生个体差异,以统一标准要求所有学生。

而素质教育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每个学生找到自身优势并得到充分发展。

这需要教师具备更强的专业素养,善于观察和分析学生的特点,并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和发展路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三、打破学科壁垒,形成完整跨学科的知识体系素质教育提倡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将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跨学科的知识体系,以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可以联系历史、社会等学科,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现象背后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并培养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四、重视实践体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教育强调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可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问题,并尝试寻找解决方案。

五、注重价值观塑造,培养有担当的社会公民素质教育不仅注重知识传授,更强调价值观塑造,重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道德意识、法治意识,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社会公民。

学校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如专业课程设置、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引导他们在未来生活中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

六、家校协同,共同构建良好的素质教育生态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家校的共同努力。

我所理解的素质教育

我所理解的素质教育

我所理解的素质教育一、素质教育的由来与概念“素质教育”一词纯粹是中国教育工作者的创造物,并非舶来物。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布。

《决定》所提出的一切,都是世纪之交我国教育工作的重大战略决策。

《决定》明确指出,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

《决定》赋予新时期素质教育以新的内涵: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全民素质;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培养出合格的“人”。

要给素质教育下一个定义是件困难的事情,我国教育界对中小学素质教育内涵的研究,由于角度不同,素质教育下的定义(或作的解释)不尽相同。

素质教育是一项综合的教育,它包含的内容很多,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出发点看待素质教育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是很正常的。

笔者认为,应该分析各家的观点和看法,然后再进行归纳找到他们的相同处和相同处,进行核心式的总结。

笔者认为抓住了素质教育的核心,知道了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并努力实现它才是最主要的。

实践是可以出真知的。

现在被广大接受的素质教育的概念为: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现状简析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矛盾构成了当前中国教育中的主要矛盾。

在中国,应试教育可谓是源远流长,应试教育突出的表现为重分数,轻发展;重少数,轻多数;重知识,轻能力;重死记硬背,轻灵活运用;重应试学科,轻视其他学科。

这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使备种教育因素不协调,造成了学生学得死,负担重,甚至畸形发展。

作为矛盾的两个方面,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并非对立,水火不容,它们既有不同点,又同时有着相同点。

归结到主要的一点来说,教育不能刻板的扼杀人性,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可以拿来写照现在的教育:“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素质教育的理解

素质教育的理解

素质教育的理解
素质教育是指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的道德、智力、体质、美育和劳动教育方面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需要和自身发展的要求。

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学生的道德、人格、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实践体现在学校教育中,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注重品德教育。

学校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强调实践教育。

学校教育应当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3.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强调创新教育。

学校教育应当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创新,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贡献。

4.注重学生的体育教育,强调身体素质的培养。

学校教育应当注重学生的体育教育,让学生有良好的体魄,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总之,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使其能够适应社会需要和自身发展的要求。

学校教育应当注重学生的道德、智力、体质、美育和劳动教育方面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 1 -。

什么是素质教育

什么是素质教育

1、什么是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是指国家强制的,平等的,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的学校教育活动。

一般而言,素质教育应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其基本特征包括强制性、平等性、全面性、社会性、未来性和创造性。

素质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合格素质的公民的必经途径,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

无论从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从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来看,素质教育都应成为我国现阶段中学教育的主导方向。

2、创新教育的内容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技能的培养。

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3、基础教育的目的和目标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思想、有知识、有能力的劳动者。

4、教育当前急需改革的内容改变应试教育为素质、能力教育,加强对教师的政治思想和品德培训,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5、现代教学方法的突出特点是: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尤其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由苦学变乐学,由学会变会学。

6、教学改革要实现哪五个转变:(1)变单纯传授知识为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能力培养;(2)变单纯抓智育为德智体全面发展;(3)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4)变平均发展为因材施教,发展个性;(5)变重教法轻学法为教法学法同步改革。

7、现代教学改革应具备五观念:(1)新教育思想发展的动态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思想,不断丰富教学思想;(2)要有全面发展的整体观念,培养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3)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4)要有重视实践的观念,应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成长;(5)要有教书育人的观念,以培养四有人才为宗旨。

8、成功的教育的出发点是什么?热爱学生,了解学生。

没有热爱便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全部技巧。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我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我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我对素质教育的理解郭峰对于素质教育的正确理解与把握,应是我们有的放矢地开展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关键。

素质教育应是一个系统工程,执迷于任何一点都有可能走向偏颇。

素质教育是高于具体知识技能的思维方法及能力。

1、素质教育最能反映基础教育的特性和任务。

大家都知道,基础教育就是国民的基本教育,其最主要的特性有三:一是普及性,即要求国民都必须接受的教育。

二是全面性,即要求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使学生在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生活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得到和谐、全面发展。

三是基础性,即为学生的成长打好三个方面的基础:(1)打好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2)打好终生学习的基础;(3)打好将来走向社会生活、劳动的基础。

而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为全面提高民族素质奠定基础。

2、素质教育反映了现代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方向性和现实的针对性。

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向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还应看到,我们已经经历了10多年的教改实践。

那么,通过近10多年的探索,我们可以认识到,素质教育的涵义有以下几个主要之点:1、人的身心素质的发展,先天的禀赋是发展的条件,对一般正常人来讲,都具有极其宽广的发展潜力。

而能否获得充分发展,则靠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与训练,其中教育对人的素质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2、素质教育是促进每个儿童少年的素质都能得到发展的教育。

也就是说,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儿童少年基本素质的教育。

也就是说,素质教育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做人的教育。

4、素质教育依据社会发展需要同适应人的自身发展需要统一起来,而不是把二者对立起来、割裂开来。

我们知道,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既与社会发展相联系,又与人的发展相联系,两者是统一的。

这是因为:①教育的对象是人。

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同时,人又都是社会的人。

人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社会。

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讨论题目1.谈谈你对学习比较教育课程的认识2.“什么是教育”谈谈你的理解3.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4.谈谈阅读与写作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5.你准备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这门课程?要求1.从上述5个问题中选择其中1个论文题目(不少于3000字)2.不许照抄教材,否则为零分。

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一、引 言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界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一个本土化概念。

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或教育价值观念,其初衷在于纠偏:纠正中小学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之偏,纠大学教育过分专业化之偏。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讨论,教育理论界对素质教育、素质的内涵和特征等问题已达成了一些共识。

学者们认识到素质教育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发展的体系,没有也不应该有固定不变的模式。

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有效成长的教育。

素质的内涵具有时代的特征,不同的时代要求不同的素质。

那么,何谓素质教育呢?文辅相认为,素质教育是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意向等因素全面而和谐地发展,促进人类文化向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从而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关于素质这一概念,心理学与教育学有着不同的解释。

心理学认为,素质是由遗传或先天因素决定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特点,对一个人的心理发展有重要作用。

教育理论界的许多学者认为,素质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大。

素质既包括先天遗传特征,又包括后天习得的素养。

素质着重表示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

至于素质的特征,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1)内潜性。

素质是人的潜能,不但遗传素质是与生俱来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也必须内化为人身心组织中的稳定因素才能视为素质的形成。

人的素质的外化必须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方能实现。

解释您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实践

解释您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实践

解释您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实践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理念之一,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

从学生的学术技能到人际关系和个人发展的全面提升,素质教育追求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促使他们成为有创新思维、社会责任和良好品德的公民。

在我看来,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法,更是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个体的教育理念。

首先,素质教育强调知识和品德的培养并重。

传统的教育体系往往把学生的知识水平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而忽视了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然而,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课程设置、教师的榜样力量和学校文化的塑造,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养得以全面提升。

其次,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学校不再只关注学生的学术成绩,而是更关注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通过体育活动、艺术教育、社会实践等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协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这种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培养出的学生不仅具备了扎实的学术基础,还具备了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另外,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

而素质教育提倡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在实践层面,我亲身经历了素质教育的改革和实施。

我所在的学校引入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例如项目制学习、社区实践、跨学科教学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我们学生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真实的社会体验,不仅在学术上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培养了我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我发现老师们更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他们倡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醒我们主动思考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

这种教与学的方式让我们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探索和应用知识,从而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如何平衡?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如何平衡?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如何平衡?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平衡,是现阶段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也是教育界持续探索的方向。

该如何基于二者的比较有效加强,注意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努力思考的问题。

一、深刻理解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内涵与关系1.素质教育的内涵:全面素质教育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等,塑造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应试教育的内涵:应试教育以升学考试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应试技巧和考试分数,特别强调知识的记忆和强行灌输,容易导致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缺乏学习兴趣和创造性。

3.关系: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互相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应试教育则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手段之一。

二、寻找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平衡点1.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最终形成新的教育评价体系:改变唯分数论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作品展示,而非仅仅依靠考试成绩。

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2.改革课堂教学模式,锻铸高效稳定的学习课堂:积极倡导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鼓励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成为素质教育的践行者。

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机会,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三、平衡的意义: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成长为具有健康人格、良好的道德品德、过硬本领的社会公民。

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让教育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素质教育概论

素质教育概论

名词解释1、狭义素质(遗传素质)是从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理解,是指人生来具有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特征,以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

2、广义的素质教育:是从社会学和教育学意思上的理解,它是指个人在先天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教育培养和个体对社会的积极参与而形成的顺利从事某种活动的多方面综合性基本条件和基本品质。

3、素质教育的涵义: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经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活动。

4、应试教育:偏离了受教育者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选拔少数人升学为目的,以考试作为主要手段,片面强调知识灌输和机械训练,以单一学业成绩作为评判学生发展水平,压抑学生创造性和个性发展的淘汰式教育5、个性教育:是在重视人的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更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尊重学生人格、自尊、重视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培养和促进学生良好个性自由发展的教育6、知识经济:以高科技为导向、以知识为基础的信息经济,也可以说是以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使用为重要因素的经济,或者就依靠知识进行创造性地思维和科研,从而创造财富的经济7、国民素质:是指一个国家的人民在改造自然和改变社会过程中所具有的体魄、智力、思想道德的总体水平。

它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8、教育现代化,就是指与社会现代化相适应,以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现代化为先导,以促进人的现代化为目的,采用现代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不断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和组织管理水平。

教育现代化不仅表现为教育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还包含所培养的人才在质上的飞跃9.、终身教育: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是20世纪60年代形成和发展的种国际性教育思想。

10、素质教育目标:是通过学校教育使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应该达到的标准。

素质教育的含义

素质教育的含义

素质教育的含义: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三者关系:从教育的发展看,素质教育是目标,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首先,素质教育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要,是当今教育的发展方向。

它使人才选拔由知识型人才向能力型人才转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施素质教育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保证。

其次,课程体现着教育价值的取向,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成长和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

长久以来,我国的课程设置僵化滞后,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课程改革对素质教育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完善素质教育体系的核心环节。

在课程改革的框架下,单一的课程结构被打破,缺乏整合性的课程结构趋向合理,学生课业负担有所减轻,学生的个性教育开始得到重视。

我们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先在树立素质教育课程观的基础上,大力进行全方位的课程改革。

再次,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课堂教学担负着使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同时实现全面发展,以及在一般发展的同时实现个性才能的特殊发展的重要任务。

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课程标准,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总之,我们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

道德课堂+高效课堂=品质课堂什么是道德课堂?(以下转载)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

然而,在“一切为了应试”的课堂上,漠视生命、扼杀生命的现象屡见不鲜,不少教师以“为学生的将来负责”等美丽的借口,从事着极不道德的教育教学。

对孩子终身负责的“善良愿望”和“呕心沥血”得到的却是学生的反感和社会的责难,而且,“善良愿望”越强烈,“呕心沥血”程度越高,学生的反感就越厉害,社会的责难就越多。

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

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

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
1.对素质教育是使人的素质综合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注重人的素质的综合发展。

一方面,应立足于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根据未来社会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与教育现状,从弥补不足的角度出发,注重加强学科基础素质、创新素质、人文素质、合作与交往素质、精神和心理素质等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各种素质。

另一方面,根据未来社会发展对人的合理素质结构的要求,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对学生的素质进行有机整合,使之既能满足未来社会发展对人的合理素质结构的要求,又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2、素质教育是使人的适应性与创造性相统一的教育
我国的教育培养目标比较多地强调培养的人才对环境和社会具有一定的适应性,而这种适应性只是在外界环境压力下被迫作出的反应性调整,或者说是对一个预想的和定型的未来社会的被动调适。

这就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教育是为未来社会培养人的,而这个未来社会是未来学家们的预想,而不是现实,一旦这个预想与未来的现实不符,那么教育培养的人就面临着一种不适应。

二是从根本上来说,未来原本就不存在,需要我们教育培养的人去创造。

因此,这便要求教育培养的人要极大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潜力,主动去创造环境、创造未来,使环境、社会与人处在一种良性互动的
适应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人将遵循自然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促使环境与社会产生积极变化,同时又自觉地与之相适应。

素质教育定义

素质教育定义

素质教育定义素质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提升为目标的教育模式。

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心学生的思想道德、身心健康、审美情趣等多方面素养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首先,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在现代社会中,道德品质是衡量一个人的核心指标之一。

素质教育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引导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人格。

学校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道德的引领者,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教育学生成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科学文化的有益之人。

其次,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素质教育认为只有身心健康的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学校应当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推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增强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能力,使他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有更好的发展。

第三,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审美情趣素质。

美是生活的调味品,审美能力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品味的体现。

素质教育通过开展美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审美鉴赏能力,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懂得美、热爱美、创造美。

最后,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素质。

劳动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体育锻炼和劳动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和成果,锻炼他们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的品质,使他们具备未来面对社会各种挑战的能力。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形式,更是一种人才培养的新理念。

只有通过全面、健康、全方位的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素质教育定义为“以人为本”,旨在培养具有高尚品质和综合素养的优秀人才。

如何理解素质教育

如何理解素质教育

如何理解素质教育随着社会进步和人类不断追求文明程度的提高,素质教育这一概念也逐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呢?从什么层面上理解素质教育呢?一、素质教育的定义素质教育,是指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教育和教学来促进学生智力、品德、身心等多方面的开发。

它不是一门具体的课程,而是包括很多方面的教育,如思想品德教育、学科教育、体育教育、艺术教育等等。

二、素质教育的意义1. 培养人类全面发展的需求随着现代教育观念的不断提升,我们逐渐认识到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单纯地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素质教育就成为了一种比较重要的教育方式,因为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品德、身心等多方面的发展。

2. 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素质教育不仅是培养个人素质的需要,更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

社会的和谐需要每个人从内心开始的自我教育,从而在内心中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在教育过程中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道德,从而给学生建立起健康的人生观和人际观。

三、素质教育的实践1.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对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关键之一。

在素质教育方面,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肯定,而不仅仅是简单地评价学生的基本技能。

为此,我们需要建立科学的、多元的评价机制,来对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价和检验。

2. 推进教育改革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改革也是至关重要的。

教育改革可以改变教育传统,构建优质的教育环境,为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良好的教育和条件。

同时,在教育改革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从而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3. 强化学生自我发展的意识素质教育的实践还需要通过加强对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来推进。

学生需要从自身出发,建立自我发展的意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我提升来推进自身的成长。

这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实践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和启蒙教育

素质教育和启蒙教育

素质教育和启蒙教育素质教育和启蒙教育是教育领域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对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素质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智力素养、文化修养、科学精神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而启蒙教育则是指在学生成长的早期,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兴趣、能力和潜能,启发他们的思维,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素质教育和启蒙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辅相成的关系。

首先,素质教育强调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启蒙教育则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素养的起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其次,素质教育追求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而启蒙教育则是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的基础。

再次,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启蒙教育则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在实际教育中,素质教育和启蒙教育的融合应该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首先,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实践和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教育者应该注重启蒙教育的实施,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再次,教育者应该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总之,素质教育和启蒙教育是教育事业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者应该在实际教育中注重素质教育和启蒙教育的融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如何理解素质教育?

如何理解素质教育?

如何理解素质教育?
如何理解素质教育?说白了,就是“人”比“分”更重要!
说到素质教育,哎哟,大家第一反应是不是觉得特别高大上,特别深奥,特别...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吧,它并没有那么复杂,说白了,就是“人”比“分”更重要!
我举个例子,前几天去参加我侄子学校的运动会,就亲眼看到了素质教育的真实体现。

比赛项目是跳绳,我那小侄子,技术不行,跳得磕磕绊绊,眼看着就要掉队了。

可他呢,愣是咬牙坚持,脸上带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旁边家长都着急得不得了,一直在喊“加油加油”,可我侄子愣是没看他们,就专心致志地跳着自己的。

最后,他虽然没拿到什么名次,可是他脸上洋溢的自信和快乐,比任何奖牌都更闪耀!
你说,这难道不是素质教育的体现吗?
素质教育,它不是一味地追求高分,而是要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它要让孩子拥有勇敢、坚毅、乐观的精神,拥有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拥有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技巧,拥有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当然,素质教育并不意味着放弃分数,毕竟分数也是对孩子学习能力的一种认可。

可关键是,不能为了分数而放弃孩子应有的快乐和成长!
就像我侄子,他虽然跳绳比赛没拿到奖牌,但他在比赛中展现出来的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这才是真正的宝贵财富啊!
所以,理解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我们要明白,它不是为了让孩子成为考试机器,而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人!
这样,你说,难道不是“人”比“分”更重要吗?。

如何理解“素质教育”?

如何理解“素质教育”?

如何理解“素质教育”?说真的,每次听到“素质教育”这四个字,我就忍不住想笑,这词儿咋听咋高端,但真要解释起来,就好像抓住了只飘忽不定的小猫一样,怎么也抓不住。

前两天我去朋友家,他家孩子,才上小学一年级,就整天被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包围得喘不过气。

朋友很无奈地跟我说:“你说这素质教育到底是个啥?我孩子每天学习到晚上十点,连个动画片都看不了,这算哪门子素质教育?”我当时听了就特别理解他。

你说这素质教育吧,它不像考试成绩那样看得见摸得着,它更像一种气质,一种内在的修养。

但这气质可不像逛商场买衣服,你想买哪件就买哪件,它得慢慢培养,得从日常生活中渗透。

比如,我最近就在观察一个事儿,特别有意思。

我家隔壁住着一位老奶奶,她每天早上都会去公园散步,然后用带着一点方言口音的普通话,跟公园里的大爷大妈们聊天。

这些聊天内容,大部分都是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但我每次听到都会觉得特别舒服。

老奶奶说话慢条斯理,语气很温和,而且特别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

有时候,别人说到高兴处,她也跟着哈哈大笑,但笑声不会盖过别人的声音,也不会打断别人的谈话。

有一天早上,我正准备出门,听到老奶奶跟一位老大爷在讨论最近的疫情。

那位老大爷语气有些焦虑,老奶奶则非常耐心地解释着,还举了一些例子来证明。

虽然她说话的语气始终很平静,但我感觉她传递出来的不仅是信息,更是一种平和的智慧,一种面对困难时的冷静和理性。

我当时就想,这就是素质教育吗?它不是考卷上的分数,也不是一个个证书,而是一种内在的品质,一种生活态度。

它体现在待人接物时的礼貌,体现在遇到困难时的冷静,体现在对生活的热爱和理解。

回到朋友家孩子的事儿,我其实觉得,与其把孩子塞进各种补习班,倒不如多带他们去接触社会,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

让孩子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如何面对挫折,如何从生活中汲取知识和智慧。

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不是吗?所以,想要理解“素质教育”,不要去看那些宏观的定义,也不要被那些考试分数所迷惑,只需要用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你会发现,原来素质教育就在我们身边,它就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

学校管理学+萧宗六

学校管理学+萧宗六

第七章素质教育人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有以下几种:1,认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多开体育、音乐、美术课,就是多搞课外文娱体育活动。

2,把素质教育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

3,素质教育要提高学生哪些素质,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4,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

5,有人认为,“应试教育”的罪魁祸首是考试。

6,有人认为,百分制助长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妨碍学生全面发展,应该改为等级制。

7,关于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实质上是教育方针)的关系也有多种认识。

以上负面影响之所以产生,是因为理论是混乱的。

理论上的混乱,必然导致实践的混乱。

二、全教会前后素质教育的主要区别:1,在界定上有区别。

从《决定》全文可以看出,所谓素质教育,就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

这样界定,不会产生任何歧义,不可能出现多种定义。

2,涵盖的范围有区别。

《决定》所说的素质教育,大大超过了“起步阶段’’素质教育的范围。

因为《决定》是从“提高全民族素质”出发,不只是提高中小学学生的素质;是从“全面推进”出发,不只是在中小学推进。

3,《决定》所说的素质教育,是同国家的教育方针密不可分的。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这是何等简洁、明快的语言,人们再也不会提出现在看来很可笑的问题:“素质教育与教育方针是什么关系”,“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是什么关系”。

4,《决定》对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出了许多重大举措,使人们看到了希望,树立了信心。

“起步阶段”的素质教育,则几乎未涉及怎样为实现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5,《决定》着重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靠法制,靠制度保障。

”全教会以前推行的素质教育,就没有抓这个根本。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全面”二字,包括以下含义:(1)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2)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3)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谈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谈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谈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看到素质教育这几个字我就陷入思索中,素质教育在教育界已经喊了好长时间,却感觉它还是很陌生。

每当看到学生背着沉重的书包来到学校,每当看到他们要记大量的笔记,每当听到他们无奈的叹息时,我的心也是沉重的,难道这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吗?虽然自己已经在教育战线上勤勤恳恳耕耘了十几年,教学中也做了许多尝试,可感觉自己和素质教育还是隔着一座山。

一、素质教育是什么。

素质教育是什么,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解释得很清楚,很全面,我们不难看出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 世纪挑战, 提高国民素质, 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

观望中国的教育——一路坎坷,很不乐观。

教育界围绕“素质教育”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也进行了不少改革,可是由于和应试教育一路同行,难免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社会、家长关注的焦点仍是学生的成绩。

老师们每天都在兢兢业业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心里想的是怎样让每个学生都能考出好成绩。

学生的成绩稍有退步,家长便惊恐万分,赶紧补救。

学生呢?一副事不关己的状态。

最近几年学生上学的年龄越来越小,自主能力也越来越弱,有的学习能力较差,有的学习比较浮躁,有的缺少进取心,有的抗挫折能力非常差,一次的小小的失败就能使他迅速消沉下去......。

种种表现差强人意,真的令人担忧。

试想一下,当这样的学生踏上社会,他会是个什么样子?素质教育应该尽快全面实现,应该为学生的将来负责。

二、素质教育能否全面实现并不仅仅是教育体制的问题,它是一个应该由社会环境、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等各方面因素共同参与解决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一、中国教育的艰难历程
中国教育发展到今天,走过了极其艰难和艰辛的道路。

上个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打破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传统教育模式,以欧美教育为范例初步建立了中国现代教育的模式。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确立了“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在此方针指引下,中国教育曾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文革”十年,教育受到巨大的冲击,教育机制被打破,造成了社会的极度混乱与倒退。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85年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做出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针对当时中国社会百废待兴、人才奇缺的居面,提出了“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口号,口号的提出无疑为中国教育的复兴、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这个口号也有有违教育规律的一面,它使中国教育走进了应试教育的怪圈,造成了千军万马共挤高考独木桥的局面,社会的人才观也发生了变化,只有考上大学才是人才,否则就不是人才,至今还在影响着社会,重文凭轻能力,就是其所产生的怪胎。

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毕业生成为基础教育的唯一智能,忽视了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个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毕业,死啃书本,忽视实践,脱离社会,要经过若干次的各类考试。

走上社会时在学校所学的知识除了在小学所学的简单语文知识和简单算术,其他知识竟毫无用处,当农民、当工人以及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必须从头学起,无情地浪费了青少年许多宝贵的生命时光。

1993年末,中央出台了《中国教育改革好发展纲要》,1999年国务院又出台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这两个文件的出台,才将教育的落脚点放在了全面提升国民素质上。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政府从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高度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我国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关乎提高全民族素质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的大事。

应当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史上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深刻、最广泛、内涵最丰富的、也是最彻底的一场教育改革。

他是涉及教育思想理念、教育内容和方法、教育评价、人才培养、选拔模式等的长期的改革过程。

实施素质教育应该说是一项全新的事业。

固然,它要继承我国和世界各国的优秀的教育传统,但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我国当前和未来发展的实际,创造出我国自己的崭新的教育。

特别是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经济增长方式将根本性的转变,即要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而面对这样的转变,教育创新则成为刻不容缓的的任务。

进行教育创新,不是简单的标新立异,不是盲目的否定过去,而是要在总结以往我国教育发展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更加全面地、创造性地贯彻教育方针,使我国教育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要
求,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以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

三、素质教育的内涵
什么是素质教育呢?《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出了明确的表述,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改革课程教材、提高教师素质为突破口,坚持以人为本,强调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

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的不同,素质教育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统筹兼顾。

既强调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又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即将学生从僵死的书本知识中解脱出来,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

四、目前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几个误区
1.将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完全对立、割裂
有教师和校长认为:我搞了一辈子教育,已习惯与传统方式,让我丢掉原来的去搞另一套,我无法适应。

这种想法把素质教育完全看成是标新立异,割裂了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

其实我认为,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最大的区别是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的不同,素质教育不是空中楼阁,既然是改革就必然是建立在几十年教育实践的基础上的,与传统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的任务是继承传统教育中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革除束缚人的全面发展的桎梏。

只要我们弄清了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这个困惑也就迎刃而解了。

2.“穿新鞋走老路”
持这种观点的人,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幌子下,没有进行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评价手段、人才观等方面的任何革新,标榜的是素质教育,其实走的完全是应试教育的老路。

3.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音体美等课外活动
有的教育行政机关将学校开展各种课外活动的情况作为素质教育的指标,与学校其他教育教学活动割裂开来,单独考核。

开展活动次数多、花样多就是素质教育开展得好,反之则差。

其实,这是一种非常肤浅和错误的认识。

素质教育就是要追求鱼和熊掌兼得的理想境界,要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养德、健体、立美完美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可以这样说,养德、开智、健体、立美几者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不可割裂。

4.素质教育不要考试
考试作为一种评价方式,有其产生和存在的合理性。

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其实,应试能力的培养也应该是素质教育的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选拔人才需要考试,各种职业上岗都必须检验应聘者具不具备上岗所必备的条件和技能,也需要考试。

但是我们又不能单纯地迷信考试。

因为考试它有极大的局限性和偶然性。

一考定终生很可能会扼杀一个非常有潜力的人才,所以素质教育理念下的考试,应该是一种科学的、合理的、适应不同需求的评价体系。

目前高考指挥棒在极大
的左右着基础教育,人们的观念亟待更新,教育模式亟待再建,人才观念亟待重树。

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当前实施的新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

我们要深刻理解二者的内在联系。

因此,素质教育不是学校一家的事,而是一项系统庞杂的社会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