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T三者关系及沉降量曲线图
建筑工程沉降观测记录填写实例
建筑工程沉降观测记录
填写实例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建筑工程沉降观测记录填写实例
沉降观测记录
工程名称:××县工商局315投诉中心大楼水准点(BM)相对标高:+
注:附观测点、水准点布置图和S、P、T三者关系及沉降量曲线图。
建设单位代表:冯大林工程技术负责人:王小全
填表人:吴小志
观测点、水准点布置图
工程名称:××县工商局315投诉中心大楼施工单位:××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负责人:李小强制图人:蔡小海日期:2003年10月18日
S、P、T三者关系及沉降量曲线图
工程名称:××县工商局315投诉中心大楼施工单位:××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负责人:李小强制图人:蔡小海日期:2003年10月18日。
沉降观测示意图
编号:001 SGJL Ⅱ-3-2观测点位示意图:A D1819812345768标高控制点×水准仪1# 观测点沉降过程曲线:制 图 人 校 核 人日 期 2010年 01月11日s0 p1 2 3 4 5 6 累计沉降(m m )荷重(K N )500010000 15000 8月22日10月12日 11月24日 12月25日01月10日7编号:002 SGJL Ⅱ-3-2AD1819812345768标高控制点×水准仪2# 观测点沉降过程曲线:制 图 人 校 核 人日 期 2010年 01月11日s0 p1 2 3 4 5 6 累计沉降(m m )荷重(K N )500010000 15000 8月22日10月12日 11月24日12月25日01月10日7编号:003 SGJL Ⅱ-3-2观测点位示意图:AD1819812345768标高控制点×水准仪3# 观测点沉降过程曲线:制 图 人 校 核 人 日 期 2009年01月11日s0 p1 2 3 4 5 6 累计沉降(m m )荷重(K N )500010000 15000 8月22日10月12日 11月24日12月25日 01月10日7沉降观测示意图编号:004 SGJL Ⅱ-3-24# 观测点沉降过程曲线:A D1819812345768标高控制点×水准仪制 图 人校 核 人日 期2009年01月11日s0 p1 2 3 4 5 6 累计沉降(m m )荷重(K N )500010000 15000 8月22日10月12日 11月24日12月25日 01月10日7编号:005 SGJL Ⅱ-3-25# 观测点沉降过程曲线:A D1819812345768标高控制点×水准仪制 图 人 校 核 人日 期 2009年01月11日s0 p1 2 3 4 5 6 累计沉降(m m )荷重(K N )500010000 15000 8月22日10月12日 11月24日12月25日01月10日7编号:006 SGJL Ⅱ-3-26# 观测点沉降过程曲线:A D1819812345768标高控制点×水准仪制 图 人 校 核 人 日 期 2009年01月11日s0 p1 2 3 4 5 6 累计沉降(m m )荷重(K N )500010000 15000 8月22日10月12日 10月24日12月25日 01月10日7编号:007 SGJL Ⅱ-3-27# 观测点沉降过程曲线:A D1819812345768标高控制点×水准仪制 图 人校 核 人日 期2009年01月11日s0 p1 2 3 4 5 6 累计沉降(m m )荷重(K N )500010000 15000 8月22日10月12日 11月24日12月25日01月10日7编号:008 SGJL Ⅱ-3-28# 观测点沉降过程曲线:A D1819812345768标高控制点×水准仪制 图 人 校 核 人日 期2009 年 08 月15 日s0 p1 2 3 4 5 6 累计沉降(m m )荷重(K N )500010000 15000 8月22日10月12日 11月24日12月25日01月10日7。
(整理)常用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6.3 常用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这里所讲的地基沉降量是指地基最终沉降量,目前常用的计算方法有:弹性力学法、分层总和法、应力面积法和考虑应力历史影响的沉降计算法。
所谓最终沉降量是地基在荷载作用下沉降完全稳定后的沉降量,要达到这一沉降量的时间取决于地基排水条件。
对于砂土,施工结束后就可以完成;对于粘性土,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几十年乃至更长时间。
6.3.1 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弹性力学方法地基最终沉降量的弹性力学计算方法是以Boussinesq 课题的位移解为依据的。
在弹性半空间表面作用着一个竖向集中力P 时,见图6-5,表面位移w (x, y, o )就是地基表面的沉降量s :E r P s 21μπ-⋅=(6-8)式中 μ—地基土的泊松比;E —地基土的弹性模量(或变形模量E 0);r —为地基表面任意点到集中力P 作用点的距离,22y x r +=。
对于局部荷载下的地基沉降,则可利用上式,根据叠加原理求得。
如图6-6所示,设荷载面积A 内N (ξ,η)点处的分布荷载为p 0(ξ,η),则该点微面积上的分布荷载可为集中力P= p 0(ξ,η)d ξd η代替。
于是,地面上与N 点距离r =22)()(ηξ-+-y x 的M (x, y )点的沉降s (x, y ),可由式(6-8)积分求得:⎰⎰-+--=Ay x d d p E y x s 22002)()(),(1),(ηξηξηξμ (6-9)从式(6-9)可以看出,如果知道了应力分布就可以求得沉降;反过来,若沉降已知又图6-5 集中力作用下地基表面的沉降曲线图6-6 局部荷载下的地面沉降(a )任意荷载面;(b )矩形荷载面可以反算出应力分布。
对均布矩形荷载p 0(ξ,η)= p 0=常数,其角点C 的沉降按上式积分的结果为:021bp E s c ωμ-= (6-10)式中 c ω—角点沉降影响系数,由下式确定:⎪⎪⎭⎫ ⎝⎛+++++=)1ln()11ln(122m m mm m c πω (6-11)式中 m=l/b 。
各楼号沉降观测记录
降 M3 M4
0.130 0.130 / 0.140 0.140 /
0.132 2 0.141 1
0.132 0 0.142 1
2 0.132 0 2 2 0.143 1 3
观 M5 0.180 0.180 /
0.182 2
0.182 0 2 0.183 1 3
测
结
果
/
工程进度状态
底层柱砼完成
二层板砼完成
沉降观测记录
工程名称:新疆万向年产 30 万吨硝酸钾(钠)项目办公生活区 水准点(BM)相对标高:+0.150m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观测点 编号
观测点 相对 标高 (m)
2003 年 03 月 10 日
标高 (m)
沉降量 (mm)
本累 次计
2003 年 03 月 15 日
标高 (m)
沉降量 (mm)
观测者
蔡小海
蔡置图和 S、P、T 三者关系及沉降量曲线图。
三层板砼完成 蔡小海 卢小强
四层板砼完成 蔡小海 卢小强
建设单位代表:冯 大 林
工程技术负责人:杨海军
填表人:吴 小 志
观测点、水准点布置图
工程名称:新疆万向年产 30 万吨硝酸钾(钠)项目办公生活区
本累 次计
2003 年 03 月 30 日
标高 (m)
沉降量 (mm)
本累 次计
2003 年 04 月 15 日
标高 (m)
沉降量 (mm)
本累 次计
M1 沉
M2
0.190 0.19 / 0.160 0.160 /
0.191 1 0.161 1
0.192 1 0.162 1
时间与沉降的关系[高级课件]
不透水边界
0.01
0.1
时间因数
严选内容
曲线1 曲线2 曲线3
1
30
地基沉降过程计算 2) 常见计算条件
基本情况: 1
2
pa
(1) 压缩应力分布不同时
3
透水界面上作用的压缩应力 = z1
不透水界面上作用的压缩应力
4
5
z
透水边界
应力分布:
pb 1
0
0 1
不透水边界
1
实践背景: H小,p大 自重应力 附加应力 自重应力 压缩土层底面的附加
8
结论:土骨架变形与有效应力之间存在着唯一的对应关系
土骨架变形为零 土骨架变形逐渐加大
试验过程
p
h p
w
p
h h
土骨架变形稳定
h 0 p
t 0
0t
t
附加应力:σz=p
附加应力:σz=p
附加应力:σz=p
超静孔压: u = σz=p 超静孔压: u <p
超静孔压: u =0
有效应力:σ’z=0
有效应力:严σ选内容’z>0
u
z
=
,t
4p
n=1
1 n
sin
nz
2H
en2
2 4
Tv
Tv
Cv H2
t
排水面
排水面
时间因数
渗流
Tv=0 Tv=0.2 Tv=0.7 Tv=∞
渗流 Tv=0 Tv=∞
H H
H
渗流
不透水层
u0=p
z
单面排水时孔隙水压力分布
排水面
u0=p
z
严选内容 双面排水时孔隙水压力分布 25
沉降曲线图
50
40
30
20
10
0
静1振1振2振3振4振5振6静2
碾压遍数
试验路段第三层各测点沉降曲线变化图
K200+000左
沉降(㎜)
60
50
40
30
20
10
0
静1振1振2振3振4振5振6静2
碾压遍数
试验路段第三层各测点沉降曲线变化图
K200+000中
沉降(㎜)
60
50
40
30
20
10
0
静1振1振2振3振4振5振6静2
试验路段第二层各测点沉降曲线变化图
K200+000左
沉降(㎜)
0
10
20
30
40
50
静1振1振2振3振4振5振6静2
碾压遍数
试验路段第二层各测点沉降曲线变化图
K200+000中
沉降(㎜)
00
10
20
30
40
50
静1振1振2振3振4振5振6静2
碾压遍数
试验路段第二层各测点沉降曲线变化图
K200+000右
碾压遍数
试验路段第三层各测点沉降曲线变化图
K200+160左
沉降(㎜)
60
50
40
30
20
10
0
静1振1振2振3振4振5振6静2
碾压遍数
试验路段第三层各测点沉降曲线变化图
K200+160中
沉降(㎜)
60
50
40
30
20
10
0
静1振1振2振3振4振5振6静2
沉降观测记录
沉降量
(mm)
本
次
累 计
本
次
累 计
本
次
累 计
本
次
累 计
M1
0.190
0.19
/
0.191
1
0.192
1
2
0.192
0
2
沉
M2
0.160
0.160
/
0.161
1
0.162
1
2
0.163
1
3
M3
0.130
0.130
/
0.132
2
0.132
0
2
0.132
0
2
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M4
0.140
0.140
/
0.141
1
0.142
1
2
0.143
1
3
观
M5
0.180
0.180
/
0.182
2
0.182
0
2
0.183
1
3
M6
0.220
0.220
/
0.222
2
0.223
1
3
0.224
1
4
测
M7
0.210
0.210
/
0.211
1
0.212
1
2
0.213
1
3
M8
0.160
0.160
/
0.160
0
0.161
1
1
0.163
2
3
结
M9
0.200
沉降观测报告样本
目录文字部分一、概述 (1)二、观测目的 (1)三、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1)四、基准点和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1)4.1、基准点的布设 (1)4.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2)五、沉降观测 (2)5.1、仪器与观测 (2)5.2、观测级别及精度 (2)5.3、水准线路的观测限差 (3)5.4、观测时间 (3)六、沉降数据统计分析 (3)6.1、沉降量及倾斜度分析 (3)6.2、时间-荷载-沉降关系分析 (4)七、沉降数据评价 (4)八、结束语 (5)图表部分一、概述受**************委托,我院对位于**市的************楼进行了沉降监测工作,该楼长73.8m宽17.6m,地上十层,地下一层, 框架剪力墙结构、片筏基础,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二、观测目的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是监测建筑物在施工期间以及后续各个阶段的沉降状态和工作情况,并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提供准确可靠的建筑物动态沉降数据,以便在发生不正常现象时,使各方能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三、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在沉降观测的作业过程中,严格按照下列规范执行:《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四、基准点和沉降观测点的布设4.1、基准点的布设基准点是沉降观测起始数据的基本控制点,为保证观测值的高可靠性,在施工区附近(变形区外)共埋设沉降观测使用的2个水准基点,编号分别为BM1,BM2。
详见附录2(基准点及观测点示意图) 。
其高程系统为独立高程,其中BM1高程值为甲方提供的绝对高程,BM2高程值是以BM1为基准,用高精度水准仪引测计算而来。
4.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沉降观测点的布设:沉降观测点根据设计院的图纸要求,布设于地上首层位置,共布设12个观测点,其编号为1、2、3、4、5、6、7、8、9、10、11、12。
测点沉降曲线图及总沉降量曲线图
3# 2012-12-13
观测时间
4# 2013-3-30 4# 2013-3-23 4# 2013-3-18
4# 2013-3-12
1
4# 2013-2-1
4# 2013-1-26
4# 2013-1-18 4# 2013-1-14
4#号点沉降曲线图
4# 2013-1-10
4# 2013-1-6
4# 2013-1-2
7# 2013-1-10
7#号点沉降曲线图
8#号点沉降曲线图
8# 2013-1-10
7# 2013-1-6
7# 2013-1-2
观测时间
8# 2013-1-6
8# 2013-1-2
7# 2012-12-26 7# 2012-12-18
7# 2012-12-13
8# 2012-12-26
8# 2012-12-18
-5 -6 -6 -6 -7 -7 -8 -9 -10 -12 -1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 2012-12-13
累积沉降 (mm)
5# 2012-12-9
点号 6#
观测时间 2012-11-15 2012-11-20 2012-11-28 2012-12-4 2012-12-9 2012-12-13 2012-12-18 2012-12-26 2013-1-2 2013-1-6 2013-1-10 2013-1-14 2013-1-18 2013-1-26 2013-2-1 2013-3-12 2013-3-18 2013-3-23 2013-3-30
8#号点沉降曲线
5 4 3 2 1 0 -1 -2 -3 -4
土力学讲义第五章
e
交于D点;
e0
D
B
③ 过D点作斜率为Ce的直线, 与σp作用线交于B点,DB为原
④ 结果修正
S修=s S
土力学讲义第五章
二、粘土地基沉降计算的若干问题
研究表明:粘性土地基在基底压 力作用下的沉降量S由三种不同
的原因引起:
Si :初始瞬时沉降
t
SSdScSs
S
Sc:主固结沉降
n
S Si i 1
Ss: 次固结沉降
土力学讲义第五章
•初始沉降(瞬时沉降) Sd:有限范围的外荷载作用下 地基由于发生侧向位移(即剪切变形)引起的。
(2)与基底附加应力p0/f土k力的学大讲义小第五有章关
沉降计算总结:
① 准备资料
•建筑基础(形状、大小、重量、埋深) •地基各土层的压缩曲线 原状土压缩曲线 •计算断面和计算点
② 应力分布
•自重应力 •基底压力基底附加应力 •附加应力
土力学讲义第五章
③ 沉降计算
•确定计算深度 •确定分层界面 •计算各土层的szi,zi •计算各层沉降量 •地基总沉降量
先期固结压力σp的确定: Casagrande 法 A
e (a) 在e-lgσ’压缩试验曲
线上,找曲率最大点 m
C
(b) 作水平线m1 (c) 作m点切线m2
mB
(d) 作m1,m2 的角分线m3
(e) m3与试验曲线的直
线段交于点B
(f) B点对应于先期固结压
力p
土力学讲义第五章
p
1 3 2
D
lgP
本节主要内容:
一、地基最终沉降量分层总和法 二、粘土地基沉降计算的若干问题
土力学讲义第五章
沉降曲线图线
701﹟
702﹟
9月26日 -109.6 -143.8 -212.7 -276.1 -356.4 -444.1
10月1日 -116.7 -152.4 -229.4 -293.1 -376.4 -471
10月6日 -126.7 -165.7 -250 -320.9 -402.8 -492.1
10月11日 10月16日 -139.1 -146.5 -185.8 -275.6 -348.1 -429.8 -518.7 -195.5 -286.7 -362.8 -443.8 -531.3
1月4日 -23.3 -33.5 -49.8 -54.5 -75.7 -94.1
1月9日 -25.1 -29.6 -40.9 -50.7 -70.6 -91.9
1月15日 -21.9 -39.4 -56.4 -64.1 -83.5 -103.3
1月31日 -41.1 -53.5 -71.7 -82.9 -102.8 -121.1
10月13日 11月3日 11月22日 12月2日 12月14日 12月25日 1月4日 1月15日 2月5日 2月17日 2月26日 3月9日 3月31日 4月10日 4月21日 5月2日 5月13日 5月23日 6月7日 6月17日 6月27日 7月12日 10月1日 10月11日 10月21日 11月1日 11月21日 12月23日 3月21日 4月21日 5月21日 6月20日 8月29日 9月29日 10月29日
6月27日 -87.5 -101.1 -133.7 -145 -171.1 -191.5
7月7日 -85.1 -95.7 -131.8 -144.5 -172.4 -195.9
7月12日 -83.1 -97.6 -136.4 -146.5 -173.4 -200.4
第三章 沉降
➢常用絮凝剂
明矾、三氧化铝、绿矾(硫酸亚铁)、三氯化铁等。 一般用量为40~200ppm(质量)。
离心沉降(centrifugal settling)
依靠离心力的作用,使流体中的颗粒产生沉降运动,称为离心 沉降。
1 离心分离因数
F cmR 2m(n R /3)2 0
例:用高2m、宽2.5m、长5m的重力降尘室分离空气中 的粉尘。在操作条件下空气的密度为0.799kg/m3,粘 度为2.53×10-5Pa·s,流量为5.0×104 m3/h。粉尘的 密度为2000 kg/m3。试求粉尘的临界直径。
解 :与临界直径对应的临界沉降速度为
utcV bs l5.0 2 1.54 0 /5 36 01.1 0m 1/s
假设流型属于过渡区,粉尘的临界直径为
1
1
d pc
utc
4
g
225 2(p
)
2
3
utc
225 4g 2
p2
3
1
1.11
225 2.53 10 5 0.779 4(9.81)2 (2.0 10 3 )2
3
1.58 10 4 m 158 m
校核流型
Re dp u c tc 1.5 8 1 2. 5 4 0 1 3 1 .1 5 0 1 0.77 5.9 4
➢沉降公式可用于沉降和上浮等情况。
5) 壁效应 (wall effect) :
当颗粒在靠近器壁的位置沉降时,由于器壁的影响,其沉 降速度较自由沉降速度小,这种影响称为壁效应。
6)干扰沉降(hindered settling):
当非均相物系中的颗粒较多,颗粒之间相互距离较近时, 颗粒沉降会受到其它颗粒的影响,这种沉降称为干扰沉降。干 扰沉降速度比自由沉降的小。
化工原理 沉降PPT课件
。降m尘/室s一般用于分离
的
粗颗粒。
u
u 0.5m / s
dP 50m
• A—降尘室底面积, 。 m 2
A BL
• u t —颗粒的沉降速度,
决定。
d P,min
u 。m /应s根据要t 分离的最小 颗粒直径
第25页/共71页
重力沉降设备
• 讨论:
★1)对一定物系,ut一定,降尘室的处理能力只取决于降尘室的底面积A, 而与高度H无关,故降尘室应设计成扁平形状,或在室内设置多层水平隔 板。
成正比,服从一次方定律。 • ② Allen区(2 < Rep<500) • 开始发生边界层分离,颗粒后部形成旋涡——尾流→尾
流区压强低→形体曳力增大 • ③ Newton区(500 < Rep<2×105) • 形体曳力占主导地位,表面曳力可以忽略。曳力∝u2 ,
曳力系数与Rep无关。 • ④ Rep>2×105 • 曳力系数骤然下降,层流边界层→湍流边界层分离点后
d
P
4dP P
ReP 2
ut
4dP (P )g 3
24 24 ReP d put
ut
dP2(P )g 18
ut
4dP (P )g 3 24
ut
dP2(P )g 18
d put
第14页/共71页
2 ReP 500
500 ReP 2105
• 讨论:
ut
0.781
d
1.6 P
第10页/共71页
(1)沉降的加速阶段
• 问题:将一个表面光滑的球形颗粒置于静止的流体中,
若颗粒在重力的作用下沿重力方向作沉降运动,此时
颗Fg粒受m到g 哪6些d力P3的P g作用呢?
沉降观测曲线图7-9
0.01 0.008 0.006 0.004 0.002
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系列1 系列2
0 0.002 0.001
0
累计沉降 (m)
0 0.002 0.003 0.003
K102+290段沉降观测数据汇总表
0.01
9# 沉降观测曲线图
2017.5.22 2017.6.7 2017.6.15 2017.7.7 2017.8.4 2017.8.15 2017.8.27 2017.9.15 2017.10.14 2017.10.29 2017.11.25 2017.12.21 2018.1.16 2018.2.9 2018.3.5 2018.3.30 2018.4.21 2018.6.15 2018.8.2 2018.10.14 2018.12.20 2019.2.8 2019.4.13
K102+290段沉降观测数据汇总表
0.012
8# 沉降观测曲线图
0.01
0.008
0.006
系列1 系列2
2017.8.15 2017.8.27 2017.9.15 2017.10.14 2017.10.29 2017.11.25 2017.12.21 2018.1.16 2018.2.9 2018.3.5 2018.3.30 2018.4.21 2018.6.15 2018.8.2 2018.10.14 2018.12.20 2019.2.8 2019.4.13 2019.6.17
系列1 系列2
2018.3.30
0
2018.4.21
0
2018.6.15
0
201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