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开放经济下的财政问题
财政学第十四章讲义
第十四章――讲义第十四章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The fiscal balance and the deficit)第一节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概述(The fiscal balance and the deficit)第二节财政赤字与社会总供求平衡(The relationship of fiscal deficit with the balance between aggregate supply and demand)第十四章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一、本章简介主要阐述如何理解财政平衡的含义,核心问题是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
二、重要名词财政赤字预算赤字赤字政策结构性赤字周期性赤字排挤效应三、重点内容1、理解财政平衡的含义2、掌握财政赤字的计算口径和分类3、理解结构性财政赤字和周期性财政赤字的区别4、掌握财政赤字与社会总量平衡的关系第一节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一、如何理解财政平衡 (understanding fiscal balance)二、财政赤字(或结余)的计算口径和分类 (specifications and classification of fiscaldeficit (balance))1、你了解财政赤字或结余的计算口径吗?4、如何认识我国的财政赤字?第二节财政赤字与社会总供求平衡一、财政赤字与社会总量平衡的关系(The relationship of fiscal deficit with the balance between aggregate supply and demand)流量调整是指不改变资产存量的条件下,对经济中的“瓶颈”部门和短线产品实行倾斜政策,增加有效供给。
存量调整主要依靠市场的竞争机制来进行。
如有的被兼并、被淘汰而破产,有的可以转产等。
分析财政赤字与社会总量平衡的关系以及财政赤字的经济影响时,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运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暂不考虑货币政策的影响,只分析财政赤字对总量平衡的影响;二是引入货币金融运用IS-LM模型分析较为发展的财政赤字的影响。
财政学
《财政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公共财政:是指国家或政府的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
(也可解释为,国家或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分配活动或经济活动,它以市场的基础作用为基点,以市场失灵理论为依据,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和模式。
)2、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率的或是缺乏效率。
3、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活动,包括购进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4、国家预算:国家预算也称为政府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
5. 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是政府根据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政策,通过特定方式向企业部门和个人家庭部门单方面转移财政资金的支出,它是一种政府对企业和个人的无偿支付,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地、单方面地转移。
6.国家预算法:。
国家预算法是国家预算管理的法律规范,是组织和管理国家预算的法律依据。
它的主要任务是规定国家立法机关和政府执行机关、中央与地方、总预算和单位预算之间的权责关系和收支分配关系。
7.国债负担率:是指国债余额和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
这一指标是衡量经济总规模对国债承受能力的重要指标。
8.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
9.瓦格纳法则: 是指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公共支出必将随之增加,同时,由于财政活动是为了筹集履行政府职能所必需的资金,因而,财政活动必然追随各个时期的政府活动范围和种类的变化而变化,既然政府职能的扩大已经成为客观规律,那么,政府支出必然出现增长趋势。
10.BOT: 是指建造-运营-转让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方式。
其基本运作程序为:由政府与私人资本签订项目特许经营协议,授权签约方的私人企业承担该基础设施的融资、建设和经营,在协议规定的特许期内,项目公司向设施的使用者收取费用,用于收回投资成本,并取得合理的收益,特许期结束后,签约方的私人企业将该项基础设施无偿转让给政府。
浅谈我国财政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财政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财政是国家的一项重要职能,财政支出结构综合反映一国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
财政支出管理的目标就是总量的控制、资源分配与配置的效率、运管理与运作效率。
本文从近年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的现状出发,阐述了公共财政在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还是资金的使用效率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并针对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和完善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财政支出结构“越位”“缺位”财政规模经济发展一、当前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和支出规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财政支出范围不规范,“越位”与“缺位”并存由于行政区划级次引起政府及财政在资源配置领域的定位不明确,财政的职能范围与支出责任未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调整。
由政府职能“越位”、“缺位”引起的财政支出的“越位”、“缺位”。
一方面表现为政府行政干预过多,充分发挥市场调节较少;另一方面财政支出又严重缺位,即政府支出财力过于分散,支出重点不明确,使得在应由财政供给的市场失灵的领域出现保障不足和无力保障的情况,这不仅使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和力度的弱化,同时也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二)财政支出的结构不合理1.经济建设支出比重仍然偏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把以经济建设作为一项指导方针,所以经济建设支出一直是我国财政支出中份额最大的部分。
虽然近年来经济建设的支出比重有下降趋势,但下降缓慢,占财政支出比重仍然还是很高。
2.行政管理支出增长速度过快。
特别是至“七五”时期以来行政管理费超过了同期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GDP的增长速度,极速了其比重的上升,虽然几次机构消肿,精简人员,但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仍然没有明显下降。
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逐步扩大,机构人员逐步增加,行政管理费支出的增加有一定的必然性。
但是我国的行政管理费增长速度过快,结构变化也不尽合理。
机构不合理膨胀、人员编制过多也会导致服务效率低下等不合理的一面。
3.财政支出在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财政学论文分析我国近年来财政收入与支出情况以及对应的财政政策
一.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分析: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103740亿元,比上年增长24.8%。
这是我国年度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万亿。
2011年,全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各项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财政收入总体增长较快,是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物价水平上涨、企业效益较好及将原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2012年,我国财政收入“蛋糕”继续增大。
财政部数据显示,全国财政收入逾11.7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3335亿元。
但是全国财政收入增速出现较大幅度放缓,增幅放缓至12.8%,较2011年回落12.2个百分点。
专家表示,2012年财政收入完成了预算,但是财政收入增速回落幅度较大。
经济增速放缓、物价尤其是PPI下行、进口增速下滑以及结构性减税四大因素,导致2012年财政收入增速回落。
受全球经济低迷影响,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虽然在四季度出现反弹,但全年经济增速回落至7.8%。
税收收入的增长与宏观经济运行关联度高,在这一大背景下,作为财政收入中的主体—税收的增长放缓符合预期。
一些税种的税基与物价密切相关。
2012年我国物价总体在低位温和运行,尤其是PPI 同比大多在负增长区间运行,相应地增值税、消费税增幅出现回落。
近年来,我国进口环节税收的增长在税收中的作用逐步增强。
一般来讲,进口环节中一般贸易规模的扩大会导致税收增收较多。
然而,去年国内需求放缓,致使我国进口增速减速,一般贸易规模增长放缓,对税收的影响较大。
我国实施的诸多结构性减税政策效应在去年得到充分释放。
除了备受关注的个税之外,增值税转型是长期的减税措施,其减税政策效应明显。
此外,对小微企业政策倾斜效果继续释放,大大减轻了小微企业的负担。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保持了较快增长,不少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时充分利用增值税转型的优惠政策。
企业负担减轻了,相应地我国税收收入减少。
此外,出口退税舒缓外贸企业压力,受到外需低迷、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更强贸易壁垒的影响,我国外贸企业在去年面临着严峻的压力。
财政学(陈共第七版)第二章财政支出基本理论
MAUQ
- 11 -
(三)准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 准公共物品:兼具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特性。 ➢ 准公共物品分类:可拥挤物品(公共资源)、
俱乐部物品 …… ➢ 准公共物品提供方式:
• 1、公共提供方式; • 2、市场提供方式; • 3、混合提供方式。
MAUQ
- 12 -
• 混合提供方式: • 1、政府授权经营;
MAUQ
- 31 -
(二)财政支出的生产效率
➢ 财政支出的生产效率——管理效率衡量的困难
• X-效率
➢ 改善政府内部的组织管理状况,提高财政支出的生 产效率。
MAUQ
- 32 -
(三)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是兼顾公平与效率体现
➢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和 GDP合理分配的综合结果。
➢ 应把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的确定与市场经济的运行 状态联系在一起考虑,在宏观的范围内考察效率与 公平问题,在此基础上确定的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 才更符合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
➢ 为什么实施公共定价? ➢ 公共定价是政府保证公共物品提供和实施公共物品
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责。
含义:通过制定和调整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使其得到 最有效、最节约的使用,达到提高财政支出效率的目的。
MAUQ
- 21 -
➢ 1、纯公共定价
• 政府直接制定自然垄断行业的价格。 • 能源、通信、交通
➢ 2、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
MAUQ
-3-
一、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 满足社会需要的两个系统:一是市场,一是政府。
• 市场提供私人物品满足私人需要,政府提供公共 物品满足公共需要。
➢市场提供(Private Provision):指消费者用自己个 人的收入通过购买的方式来取得消费品.
中央财经大学 财政学(第一章 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两个邻人可以同意排去他们所共有的一片草地中的 积水,因为他们容易互相了解对方的心思,而且每个人必 然看到,他不执行自己任务的直接后果就是把整个计划抛 弃了。但是要使一千个人同意那样一种行为,乃是很困难 的,而且的确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人都在寻找借口, 要想使自己省却麻烦和开支,而把全部负担加在他人身上。 政治社会就容易补救这些弊端。执政长官……可以拟定促 进那种利益的任何计划。” (参见大卫· 休谟,《人性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 中文第一版,PP578-579) 请你思考:除了“免费乘车”(free-riding),“草 地排水”现象还涉及到哪些重要问题?
中央财经大学 财政学院 Shigang
公地的悲剧(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世界著名生态经济学家、加利福尼亚大学圣 巴巴拉分校的人类生态学荣誉退休教授加勒特· 哈 丁(Garrett Hardin)于1968年发表在美国《科学 》杂志上的《公地的悲剧》,讲述了一则现代寓 言:
第 一 章 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The concept and functions of public finance 引 言
第一节 政府和市场 The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
第二节 财政概念 Concept of public finance 第三节 财政职能 Functions of public finance 小结 · 复习思考题 · 课外读物
● 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 政府干预程度(或政府规模)的衡量: 财政收入(或支出)占GDP的比重 思考题:
上述衡量指标完全合适吗?
财政学作业影响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
财政学作业影响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1978年-1995年,我国开始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国民经济实现了高速度的发展,但与此同时,我国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以及中央财政支出与全国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却都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就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性调整。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计划包揽一切,企业没有生产经营权,只能服从国家计划的安排。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首先要求承认企业独立商品生产者的地位,承认消费者的消费权利。
因此,经济体制改革首先要求财政在政策上"放权让利"一系列改革措施由此产生的后果是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较大幅度地下降。
另外,改革以来,我国进行了财政体制改革,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权,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中央财政支出占全部财政支出的比重下降。
(2)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市场体制很不完善,管理水平较低。
(3)管理体制上的原因。
反映在预算管理上,相当一部分财政资金以预算外的形式管理分配,这也是形成这一比重下降的重要原因。
(4)统计原因。
1995年-2005年,中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缓慢上升,主要原因包括:(一)财政收入绝对规模的增加提高了供给能力财政收入的不断增加为财政支出的不断扩张提供了可能,财政收入的增加提高了政府配置资源的能力,为政府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提供了财源保障。
(二)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了需求能力根据瓦格纳等人的研究,随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也会相应提高。
从对中国财政支出规模分析来看,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迅速增加,并没有伴随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相应提高,相反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在改革开放初期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都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瓦格纳法则在中国的完全失效,经济发展对中国财政支出规模扩张无任何解释力。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高度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与瓦格纳所观察的样本国的初始状态并不相同,一个可观察到的事实是,经济发展提升了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居民对于教育、卫生、娱乐、文化以及福利服务的需求也明显提高,从而财政支出用于这些项目的支出也明显增加。
《财政学》复习笔记(完美打印版)[1]
年后财政政策实施和操作的基本经验
真题:某商场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年8月发生以下购销业务,购入服装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货款万元,进项税额3.4万元;当月零售服装,取得含税销售额40万元;计算8月份应缴增值税。
①进项税额=3.4万元;
②销项税额=40 ÷(1+17%)×17%= 5.8万元
③应纳税额=销项税额- 进项税额= 5.8-3.4 =2.4
★CPA真题:某商品零售企业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12月份购进货物(商品)取得普通发票,共计金额12万元,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购进税控收款机一台取得普通发票,支付金额5000元;本月内销
月份应缴纳的增值税为:。
财政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财政学对象(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第一节 财政概念一、 财政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1) 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
财政是国家(政府)的分配行为。
因此,财政活动的主体就是国家或政府。
剩余产品是财政产生的基础,国家(政府)是财政产生的前提。
2) 公共财政的含义和精神实质P13第二节 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1.私人物品私人物品是由市场供给用于满足个人需求的商品和服务。
食品、衣服、房屋、汽车等。
对于私人物品而言,产品的总量等于每一个消费者所拥有或消费的该商品数的总和,这意味着私人商品具有可加性和可分割性。
即: ● 私人物品的两个基本特征:排他性:私人物品的产权所有者拥有享用该物品的权利,并且能够将他人排除在享用该物品之外;排他性是指一个人消费了一单位某种物品就排除了其他人来消费这同一单位物品。
竞争性:随着消费者数量的增加,生产该物品的的边际成本也相应增加.一个人消费了某种物品就减少了这种物品供其他人消费的数量。
私人物品的生产和供给: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引导,由追逐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自主生产,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2.公共物品✓ 是“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 )的对立物,指的是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 与私人物品的私人的、单个的消费性质不同,公共产品具有联合的、共同的消费性质。
✓ 存在形态:普遍广泛存在,诸如国防、社会治安、政府管理、路灯、垃圾清理、防洪堤坝、道路、桥梁、下水道……● 公共产品的特征共同消费性是决定是否公共物品的根本特征,具体表现为两个特性:(1)非排他性。
即只要有人提供了公共产品,不管该提供者是否愿意让他人消费该产品,在产品效应覆盖的范围和区域内,任何人都能够“消费”该产品,都能够享受该服务。
原因:公共物品的提供者要想不让某人消费该产品,或者是技术上做不到,或者是阻止他人消费该产品的成本费用过于昂贵也实际上不可能.⏹ 这点,与私人物品所具有的消费时的排他性,即物品只能由提供者或购买者自己个人消费,而可以不让他人参与消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财政学第十四章
帐举债而形成的平衡。虚假平衡主要表现为“财政性挂帐”,包
括财政挂帐和企业挂帐。财政挂帐是指将财政当年实际支出不列 支而转到下一年度,从而形成虚假平衡,企业挂帐是指将本应由
财政拨补的政策性亏损补贴当年未拨付,作为挂帐亏损,从而形
成虚假平衡。财政虚假平衡有较大的隐蔽性,从而可能导致决策 上的失误。可见,虚假平衡比公开赤字的危害性更大。
大体平衡,财政平衡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局部平衡。因而对社会总
供求而言,财政平衡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3、国民收入 决定的消费、储蓄、投资以及进出口属于个人和企业的经济行为,
是通过市场实现的,而财政收支属于政府行为,因而财政收支平
衡是掌握在政府手中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财政平衡可以直接调 节社会总需求,间接调节社会总供给。
持总供求的大体平衡,不至于发生严重的失衡。
当严重失衡状态出现时,就需要根据失衡的具体 情况运用包括宏观财政政策在内的宏观经济政策 加以调控。
对结构失衡的调控有两种:
一是流量调控;二是存量调控。流量调
控主要是财政上实行倾斜政策,增加有
效供给,存量调节在主要依靠市场机制
的同时,财政也起着重要作用,比如增 加投资和财政补贴等。
在国民经济实际运行中,会时常出现
总供求失衡状态,包括总量失衡和结
构失衡,总量失衡又包括总需求大于
总供给和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两种形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不可能自发地维持经常
的均衡状态,经济的增长总是非均衡的,而且带
有周期性。这样,就需要政府实行宏观经济调控,
宏观调控的任务主要是通过经常性的“微调”保
三、西方经济学关于财政赤字的不同观点
古典经济学家一直主张节俭和预算平衡。他们总是把赤字作为战争、自 然灾害或政府奢侈的财政后果,并习惯于把赤字看成是外生变量。
财政收入规模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财政收入规模以及影响因素分析一财政收入概述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抽泣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
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
财政就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弥补市场失灵,以国家为主体参与的社会产品分配活动。
它既是政府的集中性分配活动,又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二财政收入规模分析根据财政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执行初步统计数为68477亿元,比上年增加7147亿元,增长11.7%。
其中:中央本级收入35896亿元,同比增加3216亿元,增长9.8%;地方本级收入32581亿元,同比增加3931亿元,增长13.7%。
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505亿元。
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59515亿元,比上年增长9.8%;非税收入8962亿元,比上年增长26.1%。
主要收入项目:国内增值税增长2.7%,国内消费税增长85.3%(剔除成品油税费改革和卷烟消费税政策调整的增收因素后增长7%左右),营业税增长18.2%,企业所得税增长3.2%,个人所得税增长6.1%,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增长4.6%,关税下降16.2%,证券交易印花税下降47.9%,车辆购置税增长17.5%。
另外,出口退税6487亿元,比上年增长10.6%,相应减少财政收入。
资料来源:《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规模长期保持较快的增长水平(见表一),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财政快速增长是中央和地方共同作用的结果,改革开放以后中央财政收入增速从总体来讲是快于地方的(见表二)。
资料来源:《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我国财政是随着我国经济增长而不断增长的,年平均增速:“六五”时期为11.6%,“七五”时期为7.9%,“八五”时期为16.3%,“九五”时期为18.7%,“十五”时期为18.7%。
(完整word版)《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2001年制订,2005年修订)课程编号:110001英文名:Public Finance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前置课: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后置课:政府预算、公共支出管理、税收学、比较财政学、国有资产管理学分:3学分课时:51课时主讲教师:蔡军、吴美华、何志敏、王红领、陈桂华、陶学荣、郭晔、蒋兆才等选定教材:陈共.财政学(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课程概述:《财政学》是财政学本科专业和税务本科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
本课程以市场经济为背景,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作为切入点,紧紧围绕效率、公平和经济稳定这一主线,系统讲授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
课程从市场失灵引出公共部门(政府)的经济作用,在讲述公共产品、财政职能、公共选择等基础理论的基础之上,进而论述了财政支出、财政收入、财政管理制度和财政政策等问题。
具体说来,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一部分,财政理论部分,阐述财政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即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出发,论证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第二部分为财政支出部分,阐述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分析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结构,并将财政支出项目按照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分类进行具体分析。
第三部分为财政收入和税收部分,主要分析财政收入的规模和结构,以及税收原理、税收制度、税制改革和税收管理。
第四部分为国债部分,主要阐述国债原理、规模及国债市场.第五部分为政府预算,主要阐述政府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
第六部分为财政平衡和财政政策,主要阐述财政平衡、财政赤字和财政政策。
第七部分,主要分析了开放经济下的财政相关问题。
本课程一方面保证基本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性,另一方面又根据理论发展与现实改革,不断进行调整,补充新知识,从而使教学内容具有动态性的特点。
教学目的:1.财政学是当代经济学中一个极重要的分支学科,由于是在基本理论和实践上全面论述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这一本质内容,因而又可称为公共经济学或公共部门经济学,其教学目的首先应该是使学生在研究经济基本要素与框架的基础之上把握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从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两个方面深入研究政府的作用和财政的职能,为进一步研究财政分配奠定理论基础。
《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学时:51 学分:3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本科经济类十门核心课程之一,注重以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来研究财政问题和构建财政学的理论体系,在讲授西方财政学基本理论的同时,紧密结合中国公共财政改革实践,强化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拓宽视野和思路,不仅让学生了解我国财政的实际情况,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财政学的概念、了解公共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历史。
2、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财政学的概念和特点一、公共财政学的概念二、财政学与经济学的关系三、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公共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古典学派的财政思想二、凯恩斯学派的财政思想三、供给学派、公共选择学派的财政思想第三节公共财政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规范分析法二、实证分析法3、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共财政学的概念第二章公共财政学的基础理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财政的职能、了解公共选择理论及政府失效。
2、教学内容第一节竞争市场的效率与市场失灵一、帕累托效率二、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三、市场失灵:外部效应与公共品、信息不对称、垄断、收入分配不公平第二节公共财政的职能一、资源配置职能二、收入分配职能三、稳定职能第三节公共选择与政府失效一、公共选择理论概述二、维克塞尔——林达尔机制三、直接民主决策机制四、集中决策机制五、间接民主决策机制六、公共选择理论的实践意义七、政府失效3、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共财政的职能第三章公共支出理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财政的职能、了解公共选择理论及政府失效。
2、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品理论一、公共品的涵义二、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理论三、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理论对政府财政活动的指导意义第二节外部效应理论一、外部效应的涵义和分类二、外部效应的经济影响—效率损失三、私人部门纠正外部效应的机制及其缺陷3、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理论第四章公共支出概述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财政支出的分类、掌握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方法、学会分析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2、教学内容第一节财政支出的意义与分类一、财政支出的意义二、财政支出的分类按支出的具体用途分类、按国家职能分类、按支出的最终用途分类、按经济性质分类第二节财政支出的原则一、量入为出原则二、优化支出结构的原则三、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第三节财政支出的效益评价一、财政支出范围的确定二、财政支出效益的特殊性三、评价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公共劳务"收费法第四节财政支出的规模和增长趋势一、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二、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三、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四、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控制3、教学重点与难点: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第五章购买性支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财政购买性支出的内容、了解政府采购制度。
《财政学》练习题(7-11章)(含答案)
《财政学》第七至十一章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是( B )。
A.价格 B.经济发展水平 C.收入分配制度 D.收入分配体制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出现下滑趋势,其直接导因是( C )。
A.价格体制改革 B.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C.收入分配格局变化 D.生产技术水平提高3.财政收入虚增是指( D )。
A.政府收入名义和实际都不增长 B.财政收入名义和实际都增长C.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物价上涨率 D.物价上涨率高于财政收入增长率4。
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是( A )。
A. 税收收入 B。
规费收入 C。
国有资产收入 D。
债务收入5.从公共产品的特点来看,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而进行筹资的最佳财政收入手段是( B )。
A.政府债务 B.国家税收 C.企业利润 D.政府收费6。
我国财政收入的部门主要源泉是( A )A. 工业B. 农业C. 林业D. 建筑业7。
从长期看,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变化趋势为( B )A。
不变 B. 增加 C. 减少 D。
没有明显趋势8. 税收的基本特征是( C )。
A。
强制性、固定性、便利性 B.强制性、固定性、无偿性C.固定性、无偿性、便利性 D。
强制性、固定性、有偿性9.下列税种中,( A )最难以转嫁.A.财产税 B消费税 C.营业税 D.关税10。
用来说明税收与经济关系的是( D )。
A.拉姆斯法则 B.瓦格纳法则 C.拉弗曲线 D.菲利普斯曲线11。
( B )是确定税种的主要依据。
A。
纳税人 B.课税对象 C.税率 D。
负税人12。
下列属于直接税的税种是( C ).A.营业税 B.增值税 C.个人所得税 D.关税13.按税收负担是否转嫁为标准,可分为( B ).A.中央税与地方税 B.直接税与间接税 C.价内税与价外税 D.实物税与货币税14。
下列属于直接税的税种是( A )A。
营业税B.增值税C。
个人所得税 D.关税15。
财政学论文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财政学论文姓名:宋茜茜学号:311310050215专业:金融1303班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有了突飞猛进地发展,但是与经济的发展相对应,人民却没能充分享受到的经济发展的成果,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
由此反映出我国财政支出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财政支出需求压力大规模膨胀,政府职能缺位与越位同时存在,结构不合理效率低下,财政支出管理方法落后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解决财政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针对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财政支出;问题;改革建议前言财政支出作为政府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财政政策,用来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工具,正确的财政支出结构是调节经济与社会发展和优化经济结构的强大杠杆。
公共财政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是国家以社会和经济管理者的身份参与社会分配,并将收入用于政府的公共活动支出,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充分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公共财产的基本功能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法制规范和宏观调控。
近年来,随着分税制的深入,各级政府着眼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大力推动财力向民生倾斜,体现了财政的公共、公平和公益性质,然而在财政支出结构上却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1财政支出需求压力大规模膨胀当前我国的财政支出仍面临支出增长过快和支出不足并存的两难困境。
一方面,由于财政包揽过多的问题没有解决,特别是随着经济发展财政支出刚性需求的不断增长,导致财政支出规模急剧膨胀;另一方面,一些必要的财政支出项目却无法得到保证,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且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水平。
财政学—第四章—财政支出的增长趋势:实证分析
6.公共部门的预算是平衡的。
(一)公共部门产出水平的决定
基本的微观经济模型:
Max Ui (G,P) PP+t Bi≦Yi Ti=t Bi
模型简化:
t ≡(e G)/(∑ Bi)
于是公共总产出的需求函数可表述为:
DiG= DiG(P,Bi,Yi,t, ∑ Bi)
(一)公共部门产出水平的决定
平税 均收 成价 本格 S R A Di0 B Di 1 公 共 部 门 的 产 出 水 平 与 财 政 支 出
预算支出持续增长 预算支出增长率的波动性很大 预算支出增长率慢于名义GDP增长率
2.预算外支出增长率
1978—1985年,预算外支出增长率比较高,不仅大 大高于同期预算支出的年均增长率,还高于名义 GDP的年均增长率。 1986—1992年,预算外支出增长率年均15%,虽然 比同期预算支出增长率高出5.6个百分点,但比同 期名义GDP增长率低2个百分点。
GR=a+a1(GD)-1+a2(GR)-1+a3TR,a1>0,a2>0,a3>0 Gc=b+b1(GI)-1+b2(GC)-1+b3TR,b1>0,b2>0,b3>0 GD=d+d1(Y-Y*)+d2TR+d3FA+d4(GD)-1,d1>0,d2>0,d3>0,0<d4<1 GI=e+e1(Y-Y*)+e2TR+e3FA+e4(GI)-1,e1>0,e2>0,e3>0,0<e4<1
一、微观经济模型的基本框架
基本框架:
Ui=Ui(G,P)
Xk=Xk(Lk,Mk) Gk=Gk(Xk,N)
财政学选择题
财政学选择题第一章财政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 〔 A 〕有效率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行动,而私人物品则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地加以分配”A、公共物品B、私人物品C、消费品D、固定资产2.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是社会产品中典型的两极。
但也有些物品是兼备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特征,因而可称之为(A )。
A、混合物品B、公共物品C、私人物品D、准私人物品3. 〔A〕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A、财政B、税收C、货币政策D、国际贸易4. 〔D 〕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A、竞争性B、排他性C、非竞争性D、非排他性5. (C )是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或者说,一定量的公共物品按零边际成本为消费者提供利益或服务。
A、竞争性B、排他性C、非竞争性D、非排他性二、多项选择题1. 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也就是说,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或缺乏效率的。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ABC 〕。
A、垄断B、信息不充分C、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D、自由竞争2. 区分或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通常应用两个基本标准:〔AB 〕。
A、排他性和非排他性B、竞争性和非竞争性C、私人性与非私人性D、垄断性与非垄断性3. 政府介入和干预市场的手段或政府的经济作用是( ABC )。
A、行政手段B、组织公共生产C、财政手段D、法律手段4. 财政的基本特征〔ABC 〕。
A、阶级性与公共性B、强制性与无直接归还性C、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D、固定性第二章财政职能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的职能包括〔C 〕A、筹集资金,供给资金,调节经济B、资源配置,调节经济,发展经济C、资源配置,收入再分配,经济稳定D、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发展经济2.收入分配的含义通常指对〔 C 〕的分配A、国民总产值B、国内总产值C、国民收入D、社会个人收入3.财政收入再分配职能主要调节〔C 〕的分配A、国民收入与个人收入B、集体收入与国家收入C、企业利润与个人收入D、国家收入与个人收入4.财政资源配置职能主要是为了取得〔 C 〕A、经济效益B、社会效益C、经济与社会效益D、企业效益5.财政收入的价值构成〔A 〕A、C+V+MB、C+VC、V+MD、C+M6.财政收入最主要来源是〔 D 〕A、农业B、重工业C、建筑业D、轻工业7.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来自〔A 〕A、东部沿海B、中部省份C、西部地区D、北部地区二、多项选择题1.财政对资源配置的形式〔AC 〕A、财政直接配置资源B、财政间接配置资源C、财政通过宏观调控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配置D、财政通过微观调控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配置2.财政收入再分配职能产生的原因〔ABD 〕A、市场机制不完善B、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消费需要C、物质生产部门的消费须要D、财政分配的本质特征3.财政实现收入再分配职能的手段〔ABC 〕A、税收B、转移性支出C、购买性支出D、财政性支出4.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比照关系为〔ABC 〕A、总供给大于总需求B、总供给小于总需求C、总供给等于总需求D、总供给与总需求无关系5.从总供给的角度看,国民收入的总供给包括〔ABCD 〕A、消费B、储蓄C、政府提供的商品和劳务D、进口商品6.从总需求的角度看,国民收入的总需求包括〔ABCD 〕A、消费需求B、投资需求C、政府支出需求D、出口需求第三章财政收入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财政收入实际增长是指〔A 〕A、政收入增长率高于物价上升率B、财政收入增长率低于物价上升率C、财政收入增长率等于物价上升率D、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2.按照马克思产品价值的构成理论,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是由〔D 〕构成.A、cB、v+cC、m+vD、c+v+m3.财政积累的源泉是〔B〕A、vB、mC、v+mD、c+v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分配格局变化的显著特征是向〔D 〕倾斜.A、政府B、公有制企业C、其他所有制企业D、居民个人5.当价格总水平上升时,〔D 〕最有利于提高财政在价格再分配中所占的分额A、人头税B、定额资源税C、比例流转税D、累进所得税6.目前,我国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是〔A 〕A、税收收入B、企业收入C、债务收入D、事业收入7.在财政收入形式中,通过信用方式取得的收入是〔C 〕。
财政学试题及答案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复习与思考1. “瓦格纳法则”阐述的基本原理。
答:在资本主义经济的早期,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是比较小的。
那时,各国遵循亚当·斯密学说,提倡经济自由化,主张“廉价政府”,政府在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方面很少有所作为。
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和激化,政府为了维持经济发展和克服日益频繁的经济危机,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同时,随着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和收入差距的扩大,为了防止社会动荡,政府通过财政的转移支付向广大群众和低收入阶层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障,由此导致政府财政支出的日益膨胀。
另外,由于GDP的增长,筹措财政收入措施的加强,以及增发公债作为弥补支出的手段成为可能,也从财源方面支持了财政支出的膨胀。
对于这种财政支出不断膨胀的趋势,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AdolfWagner)最先提出财政支出扩张论,他的研究成果被后人称为“瓦格纳法则(Wagner′sLaw)”。
但瓦格纳关于公共支出增长的含义究竟是指财政支出在GDP中的份额上升,还是指它的绝对增长,这一点在当时并不清楚。
按照美国财政学家马斯格雷夫(R.A.Musgrave)的解释,瓦格纳法则指的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
于是,瓦格纳法则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
根据这种解释,瓦格纳法则可以理解为图3—1所表示的财政支出与GDP之间的函数关系。
图3—1瓦格纳法则的解释瓦格纳的结论是建立在经验分析基础之上的,他对19世纪的许多欧洲国家加上日本和美国的公共部门的增长情况做了考察。
他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扩张。
他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
政治因素是指随着经济的工业化,正在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复杂,市场关系的复杂化引起了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并要求建立司法组织执行这些法律。
财政学
一、市场失灵原因及表现及政府干预手段市场失灵指市场天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从而引起收入分配不公平及经济社会不稳定的态势表现: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政府:(1)立法和行政手段:主要是制定市场法规、规范市场行为、制定发展战略、制定经济政策、实行公共管制、规定垄断产品及公共物品价格等。
(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政府组织公共生产的目的不仅是提供公共物品,而且是出于有效调节市场供求和经济稳定的目的。
(3)财政手段:财政手段不直接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而是通过征税和收费为政府各部门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筹集经费和资金,同时实现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和调控市场经济运行的目的。
二、如何理解政府的经济作用1.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进行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
2.政府—市场观:由凯恩斯主义提出,认为现代经济是一种混和经济,政府与市场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三、财政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四、财政职能的理解及运用1、资源配置职能2、收入分配职能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五、混合物品的提供方式混合物品的特征是兼备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性质,不言而喻,可以采取公共提供方式、市场提供方式或混合提供方式。
六、如何理解财政支出的效率和公平效率与公平是相互关联而相互矛盾的两个范畴。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总体上是一种既统一又矛盾的关系。
政府在经济方面的责任,就是通过完善经济体制并运用包括财政在内的政策手段达到公平与效率的基本协调。
七、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可分为哪两种,分类标准是什么?这样分类有何意义?(1)购买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前者如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谓国际重复征税,是指纳税人的同一课税对象 或同一经济来源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征税。
2.国际重复征税的消极影响
➢ 首先,国际重复征税给跨国纳税人造成额外的税收负担。 ➢ 其次,国际重复征税阻碍国际资本、商品、劳务和技术
的自由流动,阻碍国际经济发展。 ➢ 再次,国际重复征税违背税收负担公平合理的原则。 ➢ 最后,国际重复征税还会影响有关国家之间的财政利益
12.1.1 国际税收内涵
4
税收是主权国家凭借政治权利向其管辖范围内的个人 和经济组织强制、无偿征收一部分收入的行为。
跨国纳税人是指由于存在跨国交易行为而同时在两个 或两个以上国家负有纳税义务的个人或经济组织。
跨国课税对象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都享有征税 权的课税对象。
跨国课税对象主要包括跨国所得、跨国商品流转额和 跨国一般财产价值。
居民管辖权 地域管辖权
国家和地区 香港、澳门、巴西、阿根廷、巴 拿马等
美国、墨西哥
罗马尼亚、菲律宾 中、英、德、法、日、韩等绝大 部分国家
12.1 国际税收
12
12.1 .1 国际税收内涵
12.1.2 税收管辖权
12.1.3 国际重复征税及其减除
12.1.4 税收饶让
12.1.5 国际税收协定
12.1.3 国际重复征税及其减除
(1)自然人居民身份的确认:①住所标准;②时间 标准;③意愿标准;④国籍标准(公民)。
(2)法人居民身份的确认:①登记注册标准;②总 机构标准;③管理中心标准;④控制选举权标准;⑤ 主要经济活动标准。
一般来说,行使该原则对发达国家有利,因为发达 国家人口流出和资本输出多。
12.1 .2 税收管辖权
低税法指一国政府对本国人来源于国外的所得,单 独制定较低税率以减轻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这种方 法与扣除法类似,不能彻底消除国际重复征税。
15
财政学
第12章 开放经济下的财政问题
北京邮电大学 杜振华
目录
2
12.1 国际税收
12.2 关税
12.3 出口退税
12.4 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 策协调
12.1 国际税收
12.1 .1 国际税收内涵 12.1.2 税收管辖权 12.1.3 国际重复征税及其减除 12.1.4 税收饶让 12.1.5 国际税收协定
国际税收
国际税收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政府在对跨国纳税 人就跨国课税对象进行征税的过程以及由此形成的国家 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12.1.1 国际税收内涵
5 国际税收产生的条件
1.与国际经济发展水平直接相关
2.与税制发展阶段密切相关
国际税收法律的实质
协调各个国家对外征税法律的约束性规范,是处理国家之间
12.1.2 税收管辖权
12.1.3 国际重复征税及其减除
12.1.4 税收饶让
12.1.5 国际税收协定
12.1.2 税收是一国政府在 税收领域内的主权,表现为一国政府可以自主选择对本 国有利的税收制度,它是国家主权在税收领域上的具体 体现。在现代社会中,税收管辖权又成为国家管辖权不 可缺少的内容。
一般来说,行使地域管辖权对发展中国家有利,因 为外国的资本流入本国多。
2.属人原则
属人原则指的是一国政府可以对本国的全部公民和居
民行使政治权利。 按照属人原则确立的税收管辖权,分为公民税收管辖
权和居民税收管辖权。
12.1.2 税收管辖权
9
这两种税收管辖权实际上都属于按人员标准课税的 类别,只不过又按人员身份进一步划分而已。
1.属地原则
属地原则指一国政府可以在本国领土范围内行使政
治权利,即以纳税人的收入来源地或经济活动所在地为 标准,确定国家税收管辖权范围的一种原则。
12.1.2 税收管辖权
8
(1)最终实现地标准:关键是对非居民的营业利润、 投资和特许权转让所得、劳务所得三项收入的确认。
(2)辛劳标准:主要是把最终实现地收入再按形成 的辛劳程度划分为一份份收入(如制造收入、销售收入 等),然后再按地域归属不同的收入来源地。
关系。
12.1.3 国际重复征税及其减除
14 3.消除国际重复征税的基本方法
目前,国际税法或税收协定一方面通过制定约束居民 (公民)、地域税收管辖权的国际规范来做到事前的防范, 另一方面通过扣除法和低税法、免税法、抵免法以及其 他方法来做到国际双重征税事后的减轻或免除。
首先,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尽量避免国际重复征税: ✓ 一是限定各国唯一地行使居民(公民)税收管辖权; ✓ 二是限定世界各国唯一地行使地域税收管辖权; ✓ 三是允许各国同时行使两种以上的税收管辖权。
税收分配关系的惯例,国际税法只有被世界各国所接受才具有
实践意义。国际税收实质上是对各国税制综合抽象而成,是各
个国家共同协商和认可的一种税收规范。因而,国际税收要受
各国税制的制约,同时,各国税制建设也应遵循国际税收的各
种准则和规范。
国际税收
VS
制度
涉外税 收制度
12.1 国际税收
6
12.1 .1 国际税收内涵
在发生冲突时,承认一种税收管辖权的优先地位,而 其他的税收管辖权从属行使。
12.1.3 国际重复征税及其减除
目前国际上有一些具体的减除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 从世界各国的实践考察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1)扣除法和低税法。
扣除法指一国政府为了减除国际重复征税,从本国 纳税人来源于国外的所得中,扣除该所得所负外国所 得税款,就其余额征税的方法。
(2)两权并用型:收入来源地、居民管辖权(英、法、 日、中等)或收入来源地、公民管辖权(罗马尼亚)
(3)一权独用型:收入来源地。(避税港——巴拿马、 所罗门等)
12.1.2 税收管辖权
11 世界部分国家实行的税收管辖权类别
实行的税收管辖权
地域管辖权
居民管辖权 公民管辖权 地域管辖权 公民管辖权 地域管辖权
10 3.税收管辖权的选择
任何一个国家在选择税收管辖权时都必然会从本国的政 治经济条件和维护本国民族权益的角度出发。一般而言, 发达国家的资本、技术、和人员流出较多,其来自境外的 收入也较多,因此他们要求扩大居民或公民管辖权的实施 范围;发展中国家一般是资本输入国,因此注重本国的地 域管辖权。
(1)三权并用型:收入来源地、居民管辖权、公民管 辖权。(美国、墨西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