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交联过程的机理
n-(2-羟乙基)丙烯酰胺交联机理
n-(2-羟乙基)丙烯酰胺(简称HEA)是一种常用的水溶性单体,可以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进行聚合,也可以用于交联反应。
本文将重点讨论HEA的交联机理,包括反应条件、引发剂选择、交联物结构等方面。
一、反应条件对n-(2-羟乙基)丙烯酰胺的交联影响1.温度温度是影响HEA交联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交联反应速率也会增加。
但是过高的温度会导致副反应的发生,影响交联产物的质量。
在进行HEA交联反应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温度条件,通常在50-80摄氏度之间。
2.溶剂溶剂的选择直接影响着HEA的交联效果。
一般来说,选择合适的溶剂可以提高HEA的溶解度,促进交联反应进行。
溶剂中的水含量也会对交联产物的结构和性能产生影响。
在进行HEA交联反应时,需选择合适的溶剂并控制水含量。
二、引发剂选择1.自由基引发剂自由基引发剂在HEA交联反应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促进单体之间的交联反应进行。
常用的自由基引发剂包括过硫酸铵、过氧化苯甲酰和叠氮化钠等。
其中,过硫酸铵是一种常用的引发剂,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促进HEA的交联反应。
2.紫外引发剂紫外引发剂是一种常用的引发剂,可以通过紫外光照射产生自由基,从而促进HEA的交联反应进行。
常用的紫外引发剂包括乙酮氧基乙基光引发剂和苯基丙烯酸光引发剂等。
选择合适的紫外引发剂可以加速HEA的交联反应,提高交联产物的质量。
三、交联物结构分析1.交联度交联度是衡量交联产物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随着HEA与交联剂的摩尔比例的增加,交联度会增加,交联产物的结构也会更加紧密。
但是交联度过高也会导致产物的脆性增加,影响其应用性能。
2.交联产物结构HEA交联产物的结构直接影响着其性能和应用范围。
一般来说,交联产物的结构越紧密,其耐热性、耐溶剂性和机械性能都会得到提高。
在进行HEA交联反应时,需要控制交联产物的结构,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n-(2-羟乙基)丙烯酰胺的交联机理涉及到反应条件、引发剂选择和交联产物结构等多个方面。
交联剂原理
交联剂原理
交联剂是一种能够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交联作用将物质连接在一起的化合物或方法。
其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化学交联剂原理:化学交联剂通过引发剂或助剂引发的化学反应,将多个分子中的活性基团连接在一起,形成交联结构。
常见的化学交联剂包括硫醇交联剂、双酚醛树脂等。
在反应过程中,交联剂与被交联物之间的化学键形成,从而形成分子间或分子内的交联结构。
2. 物理交联剂原理:物理交联剂通过物理作用使分子间或分子内发生交联,形成交联结构。
常见的物理交联剂包括温度交联剂和紫外线交联剂。
温度交联剂在一定温度下改变物质的特性,使其形成交联结构;紫外线交联剂通过紫外线照射使物质发生交联反应,形成交联结构。
3. 交联剂的作用方式:交联剂能够有效地改善材料的性能,其中包括增加材料的强度、耐磨性、耐热性和耐化学品性等。
交联剂还可以提高材料的稳定性和耐老化性,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
此外,交联剂还可以改善材料的加工性能,增加材料的流动性,便于成型和加工。
总的来说,交联剂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作用将物质连接在一起,形成交联结构,从而改善材料的性能和加工性能。
交联剂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如橡胶制品、塑料制品、涂料、胶粘剂等。
eva交联机理
eva交联机理EVA(乙烯醋酸乙烯酯)是一种常用的交联剂,广泛应用于橡胶、塑料、涂料等领域。
它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耐热性和耐化学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产品中。
本文将介绍EVA交联机理及其应用。
EVA交联机理是指EVA分子链之间的共价键形成过程。
EVA由乙烯和醋酸乙烯酯共聚而成,其分子链中含有大量的醋酸乙烯酯单元。
在交联过程中,通过热、辐射或化学交联剂的作用,醋酸乙烯酯单元会发生开环反应,生成自由基。
这些自由基会与邻近的EVA分子链中的乙烯单元发生反应,形成共价键,从而使EVA的分子链之间产生交联。
EVA交联机理涉及到三个关键步骤:自由基生成、自由基扩散和自由基交联。
首先,通过热、辐射或化学交联剂的作用,醋酸乙烯酯单元会发生开环反应,生成自由基。
这些自由基可以通过热运动、辐射或扩散剂的作用扩散到EVA分子链的其他位置。
最后,自由基会与邻近的EVA分子链中的乙烯单元发生反应,形成共价键,从而使EVA的分子链之间产生交联。
EVA交联后具有许多优良性能。
首先,交联后的EVA具有较高的机械性能,如强度、硬度和耐磨性等。
这使得EVA在橡胶制品中广泛应用,如鞋底、运动器材和汽车零部件等。
其次,交联后的EVA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和耐化学性能,可以在高温和腐蚀性环境下使用。
这使得EVA在电线电缆、管道和化工设备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除了上述应用外,EVA交联还可以改善材料的加工性能。
交联后的EVA具有较低的熔点和流动性,可以更好地与其他材料混合,提高材料的加工性能。
这使得EVA在塑料改性、涂料和胶粘剂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EVA交联的程度对其性能有重要影响。
交联程度越高,材料的机械性能和耐热性越好,但也会降低材料的延展性和抗冲击性。
因此,在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要求进行交联程度的选择。
EVA交联机理是通过自由基生成、扩散和交联三个步骤实现的。
交联后的EVA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耐热性和耐化学性能,广泛应用于橡胶、塑料、涂料等领域。
有机交联剂作用的三种原理
首先过氧化物分解产生自由基,该自由基引发高分子链脱氢生成新的自由基,高分子 自由基进行连锁反应或在双键处连锁加成完成交联反聚合物自由基和交联剂自由基的加 成等副反应。
(2)对饱和聚合物的交联。将聚乙烯和有机过氧化物反应可制得交联产物,例如过氧苯 甲酰引发的反应:
交联聚乙烯是一种受热不熔的类似于硫化像胶的高分子材料,且具有优良的耐老化性 能。
对饱和烃类高分子,用有机过氧化物引发自由裁的例子相当多,除交联聚乙烯发泡体 外,甲基硅橡胶、乙丙橡胶、聚氨脂弹性体、全氯丙烯及偏二氟乙烯齐聚物均可采用有机 过氧化物交联。
由于有机过氧化物在酸性介质中容易分解,因此在使用有机过氧化物时,不能添加酸 性物质作填料,填加填料时要严格制其 pH 值。此外,并非所有饱和型高聚物均可发生, 交联反应,与聚异丁烯反应时,会使聚合物发生分解。
同时,不同的过氧化物对不同聚合物的交联效率变化也很大,并伴有其他副反应产生。 这也是选择交联剂时应该注意的。
有机交联剂对高分子化合物的交联反应,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交联剂引发自由基反应 在这类交联反应中,交联剂分解产生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引发高分子自由基链反应。
从而导致高分子化合物链的 C-C 键交联,在这里交联剂实际上起的是引发剂的作用。以这 种机理进行交联的交联剂主要是有机过氧化物,它既可以和不饱和聚合物交联,亦可以和 饱和聚合物交联。
(接上篇)2.交联剂的官能团与高分子聚合物反应 利用交联剂分子中的官能团(主要是反应性双官能团。多官能团以及 C =C 双键等),与
高分子化合物进行反应,通过交联剂作为桥基把聚合大分子交联起来。这种交联机理是除 过氧化物外大多数交联剂采用的形式。
聚碳化二亚胺交联剂交联机理
聚碳化二亚胺交联剂交联机理聚碳化二亚胺(PDCPD)是一种聚合物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包括高强度、耐磨性、化学稳定性等特点。
为了进一步提高PDCPD的性能,常常需要进行交联处理。
交联剂是在聚合过程中与聚合物分子间形成化学键的物质,可以提高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强度和耐磨性等性能。
在PDCPD的交联处理中,常用的交联剂包括有机过氧化物、有机硅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PDCPD交联剂交联机理,探讨其在PDCPD材料中的应用。
一、PDCPD的特性PDCPD是一种高性能聚合物材料,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高强度:PDCPD具有优异的强度,其拉伸强度和抗冲击性能均高于一般的聚合物材料。
2.耐磨性:PDCPD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表现出较强的耐磨损和划痕性能。
3.化学稳定性:PDCPD在常温下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能够抵御一般的化学溶剂侵蚀。
4.耐高温性:PDCPD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能够在较高温度下保持较好的性能稳定性。
由于PDCPD具有上述优异的性能特点,因此在汽车、航空航天、船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由于PDCPD分子之间存在较弱的相互作用力,因此其热稳定性和耐磨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交联处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改善PDCPD的性能。
二、PDCPD的交联处理PDCPD的交联处理是通过在聚合过程中,引入交联剂与聚合物分子之间形成化学键,从而增加聚合物的分子间连接,提高其热稳定性和强度等性能。
常用的PDCPD交联剂包括有机过氧化物、有机硅等。
1.有机过氧化物交联剂有机过氧化物交联剂是一种常用的PDCPD交联剂,其交联机理如下:在PDCPD的聚合过程中,加入适量的有机过氧化物交联剂,通过过氧化物分子中的氧原子和PDCPD分子中的氢原子发生自由基反应,形成O-O键断裂的过程,产生自由基。
这些自由基活性物质与PDCPD 分子中的双键结构加成反应,从而实现PDCPD的交联,形成三维网络结构,提高了PDCPD的热稳定性、强度和耐磨性等性能。
交联剂作用机理
字体交联剂作用机理,因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交联剂的种类不同而不同,这里仅就一些典型的交联剂的交联作用来进行讨论.1.无机交联剂1硫黄用硫黄作为橡胶的硫化剂,到目前仍是橡胶硫化的主要方法.工业用硫黄的品种很多,有硫黄粉、不溶性硫、胶体硫、沉淀硫黄、升华硫黄、脱酸硫黄等,不过它们的分子结构都是由八个硫原子组成的环状分子,并且以冠形结构而稳定地存在.但是这种环状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异裂,生成离子,也可以发生均裂,生成自由基.这些离子或自由基可以引起橡胶分子进行离子型或自由基交联反应.但这些反应都相当复杂,对它们的机理虽有很多研究,但还没有形成统一看法.这里仅就比较一致的意见,对自由基反应机理作简要介绍.·,这在纯硫的情况下,环状硫在159℃时,可以均裂成活泼的自由基,或者叫双基硫·S8种双基硫可以引发另外环状硫的均裂,也可以分解成为硫原子数多于8或小于8的双基硫.这些双基硫可以引发橡胶分子发生自由基链式反应,而生成橡胶分子链自由基.然后这些自由基可以与双基硫结合,生成多硫侧基.多硫侧基与橡胶分子自由基结合,就终止了链式反应,这样将橡胶分子链交联起来.用来交联橡胶大分子链的,主要是多硫交联键,也称桥键.除了分子链间发生交联外,还可能在分子内产生环状结构一般是五个或六个原子组成的环.有人提出单用硫黄硫化天然橡胶所得网状结构如下式所示:但单纯用硫黄来硫化橡胶时,硫黄用量大,硫化时间长,所得硫化胶性能不好,因此工业一般不用单纯硫黄来进行硫化,而且要另外加一些硫黄促进剂、活性剂等,这在以后讨论.2氧化锌、氧化镁氧化锌、氧化镁一般是作为硫黄促进剂来使用,但对于某些橡胶,又可作硫化剂来使用.例如,在氯丁橡胶聚合过程中,除1,4-聚合外,一般还有少量约1.5%是1,2-聚合,结构如下:1、4-聚合体1、2-聚合体在硫化时,1,2-聚合体的双键位置可以发生位移.由Ⅱ可知,氯原子是与烯丙基相连的,这里的氯原子非常活泼,用氧化锌来硫化时,就是由这个氯原子与氧化锌反应,结果形成醚型交联结构.2.有机交联剂有机交联剂的交联作用,大致可分成三种类型.1交联剂引发自由基反应交联剂可分解产生自由基,自由基又可引发高分子自由链式反应,从而导致高分子的C—C交联.这里的交联剂实际是引发剂的作用.常用的是有机过氧化物a用过氧化异丙苯硫化天然橡胶.过氧化异丙苯在受热情况下,分解成苯异丙氧自由基,这个自由基引发橡胶分子链的自由基反应,从而导致橡胶分子链的C—C交联.b用过氧化苯甲酰硫化硅橡胶甲基硅橡胶.过氧化苯甲酰在受热时,分解产生苯甲酰氧自由基,此自由基可以引发硅橡胶分子的自由基反应,从而导致硅橡胶分子的C—C交联.用过氧化苯甲酰使聚工烯进行交联.这也是自由基反应,这里不作论述.由于有机过氧化物在酸性介质中易分解,因此在使用有机过氧化物时,应尽量不使用酸性物质作填料,要吴加填料时,应严格控制pH值.此外,伴随交联反应而来的,不可能有高分子的解聚反应,应该注意.2交联剂官能团与高分子反应利用交联剂分子中的官能团主要是双官能团、多官能团、C=C等与高分子化合物发生反应,并将高分子的大分子链交联起来.a用二元胺固化环氧树脂.利用二元胺的氨基与环氧树脂分子中的环氧基进行反应,并将环氧树脂大分子链交联起来,成为体型分子,而使其固化.b用叔丁基酚醛树脂硫化天然橡胶成丁基橡胶.叔丁基酚醛树脂两端的羟基与天然橡胶分子中α氢进行缩合反应,结果使橡胶交联而成为体型结构3交联剂引发自由基反应和交联剂官能基反应相结合自由基引发剂和官能团化合物可配合使用.例如:用有机过氧化物和不饱和单体来使不饱和聚酯进行交联.由于有机过氧化物的引发作用,使不饱和单体中的C=C键与不饱和聚酯中的C=C键发生自由基加反应,从而将聚酯的大分子交联起来.。
聚碳化二亚胺交联剂交联机理
聚碳化二亚胺交联剂交联机理聚碳化二亚胺(polybenzoxazine,简称PBO)是一种新型的热固性树脂,其在交联过程中主要依靠聚合物分子内部硬化反应形成3D网络结构。
PBO是一种具有高热稳定性、低毒性、低挥发性和优异力学性能的材料,因此在航空航天、电子电气、汽车及高性能复合材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聚碳化二亚胺交联剂的交联机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环状聚合、聚合物内部硬化和交联网络形成。
第一阶段是环状聚合,即通过热量引发环氧化合物与聚酚(酚醛混合物)反应形成聚碳化二亚胺的过程。
环氧化合物是一种具有环状结构的分子,其环上含有有机碳和氮原子。
在适当的温度下,环氧化合物与聚酚发生环状开环反应,生成具有甲基酚和醛基的中间体。
然后,中间体发生内缩反应,生成聚合物主链上的醛基和酚基。
这一阶段主要通过中间体与环氧化合物的开环反应来进行。
第二阶段是聚合物内部硬化。
由于聚酚中含有酚基和醛基,在加热过程中醛基与酚基发生缩合反应,生成酚醛树脂。
而酚醛树脂中的醛基与环氧化合物中的酚基发生缩合反应,生成聚碳化二亚胺的交联结构。
硬化反应中的缩合反应可以发生在聚合物分子内部的不同位置,使聚碳化二亚胺的交联结构具有较高的密度和稳定的力学性能。
第三阶段是交联网络形成。
在交联网络形成过程中,聚碳化二亚胺分子之间的醛基与酚基发生缩合反应,形成交联结构。
这种交联结构是由两个相邻的聚碳化二亚胺分子之间的硬化反应形成的,通过共享氧原子和碳原子,形成一个三维的交联网络。
交联网络的形成使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抗化学腐蚀性能。
总的来说,聚碳化二亚胺的交联机理是通过环状聚合、聚合物内部硬化和交联网络形成三个阶段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这种交联机理不仅保证了PBO具有优异的性能,还可以通过调整原料配比和反应条件来控制材料的交联程度和性能,为PBO材料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河北紫外光交联工作原理
河北紫外光交联工作原理
紫外光交联是一种在河北紫外光交联工程中常用的技术,通过利用紫外光的特殊性质,实现材料的交联反应。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光源选择:首先选择适当的紫外光源,例如汞灯或紫外LED。
这些光源能够产生短波长的紫外光,通常在200-400纳米范围内。
2. 光引入:将紫外光引入反应区域,以使材料中的化学反应发生。
可以通过光导纤维或反射镜等方式将光线引导至需要交联的区域。
3. 光子能量吸收:材料中的交联剂吸收紫外光的能量。
交联剂通常是含有具有特定活性基团的分子,如双烯丙基基团(例如双烯丙基硅氧烷)。
4. 激发状态:交联剂吸收光子能量后进入激发状态,其化学活性增强。
5. 自由基生成:激发的交联剂通过与周围的分子发生反应,生成自由基(具有未成对电子的高度活性的分子)。
这些自由基具有很高的反应能力,并能引发交联反应。
6. 交联反应:自由基与材料中的聚合物链相互作用,引发交联反应。
自由基反应与聚合物链的亲和性高,能够在分子级别上将聚合物链连接起来形成交联网络。
7. 交联网络形成:随着反应的进行,交联反应不断扩大并形成一个三维的交联网络结构。
这种交联网络能够增强材料的力学性能、抗化学性能和热稳定性。
总之,河北紫外光交联工作原理是利用紫外光的能量激发交联剂,产生自由基并与聚合物链反应,最终形成交联网络结构。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河北地区的各种材料交联加工中。
油水乳化交联法的原理
油水乳化交联法的原理
油水乳化交联法是一种常用的聚合物材料制备方法,其原理是通过交联剂将油水乳液中的聚合物分子交联在一起形成固体材料。
具体的原理如下:
1. 选择合适的聚合物: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聚合物作为基础材料。
这些聚合物通常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和交联活性。
2. 油水乳化:将聚合物溶解在有机溶剂或水溶液中,并加入乳化剂。
乳化剂能够将水和油相结合形成稳定的乳液。
3. 交联剂添加:将适量的交联剂添加到乳液中。
交联剂通常是一种能够与聚合物反应形成交联结构的化合物。
4. 交联反应:交联剂与聚合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交联结构。
交联反应的具体机理取决于使用的聚合物和交联剂的性质。
5. 固化:交联反应完成后,乳液中的聚合物分子被交联在一起形成固体材料。
固化过程可以通过热处理、光照、化学反应等方式完成。
通过油水乳化交联法制备的材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该方法适用于制备各种类型的聚合物材料,如胶粘剂、涂料、微胶囊等。
此外,通过调整乳化剂的
类型和用量,可以控制材料的颗粒大小、形状和分散性。
三官能团氮丙啶交联剂的工作原理
三官能团氮丙啶交联剂的工作原理三官能团氮丙啶交联剂是一种常用的交联剂,其工作原理主要涉及其分子结构和交联机理。
首先,三官能团氮丙啶交联剂的分子结构是指分子中存在三个官能团和氮丙啶基团的化合物。
它通常由聚氧乙烯链连接三个官能团和氮丙啶基团组成。
三官能团可以与不同聚合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发生反应,并通过氮丙啶基团的作用与聚合物分子进行交联。
其次,三官能团氮丙啶交联剂的工作原理可以归结为两个主要的交联机理,分别是化学交联和物理交联。
化学交联是指三官能团氮丙啶交联剂通过与聚合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发生反应,形成共价键,从而将多个聚合物分子连接在一起。
在反应过程中,三官能团氮丙啶交联剂中的氮丙啶基团会与聚合物分子中的活性基团(如羟基、酰胺基等)发生缩合反应,形成交联点。
这些交联点可以有效地增强聚合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提升聚合物的物理性能。
化学交联通常需要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并且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来完成反应。
物理交联是指三官能团氮丙啶交联剂通过与聚合物分子之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力,形成物理交联网络。
这种交联机理通常涉及聚合物分子的自组装、疏水相互作用和氢键等。
三官能团氮丙啶交联剂中的官能团与聚合物分子中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力发生作用,形成交联结构。
物理交联具有可逆性,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压力和溶液浓度等条件来调控交联网络的形成和解离。
物理交联通常具有较好的可加工性和可回收性。
总的来说,三官能团氮丙啶交联剂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其分子结构和交联机理。
化学交联和物理交联是其主要的交联机理。
通过与聚合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发生反应或非共价相互作用力发生作用,三官能团氮丙啶交联剂可以形成交联结构,从而增强聚合物的物理性能和工艺性能。
这使得三官能团氮丙啶交联剂在聚合物材料的加工和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丙烯酸羟乙酯 交联 机理 缩合 脱水
丙烯酸羟乙酯交联机理缩合脱水丙烯酸羟乙酯(简称PVA)是一种常见的合成树脂,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是众多领域中的重要材料之一。
其中,PVA的交联机理、缩合和脱水反应是其性能形成的关键环节,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PVA的这些关键过程,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主题。
一、PVA的交联机理1. 自交联PVA分子中的羟基与羧酸反应,从而形成交联结构,这是PVA自身发生交联的一种机理。
羟基与羧酸之间的反应通过亲核加成的方式进行,形成了PVA分子链之间的交联结构,从而提高了PVA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
2. 外交联除了自交联之外,PVA还可以通过外界引入的交联剂进行交联。
通常情况下,这些交联剂包括双烯烃、多烯烃等化合物,它们可以与PVA分子中的羟基发生加成反应,形成交联结构。
外交联可以根据需求来调控PVA材料的交联密度和强度,从而满足不同领域对PVA材料性能的要求。
二、PVA的缩合和脱水反应1. 缩合PVA的合成过程中,醋酸乙烯与乙烯发生缩合反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聚合反应形成PVA分子链。
这一缩合反应是PVA形成的关键步骤,对PVA的结构和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2. 脱水PVA的合成还伴随着脱水反应,这是由于在醋酸乙烯与乙烯缩合的过程中释放出水分。
脱水反应会影响PVA分子链的长度和结构,进而影响PVA材料的性能表现。
以上就是PVA的交联机理、缩合和脱水反应的全面探讨。
通过了解这些关键过程,我们能更好地理解PVA的性能形成机制,并能够针对具体需求来对PVA材料进行调控,以满足不同领域的应用要求。
总结回顾在本文中,我们深入探讨了PVA的交联机理、缩合和脱水反应过程,并对PVA的性能形成机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通过了解这些关键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PVA材料的性能表现,并能够灵活应用于不同领域中。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PVA的文章写手,我认为深入理解PVA的交联机理、缩合和脱水反应对于合理应用和开发PVA材料至关重要。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聚丙烯酰胺的交联反应式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聚丙烯酰胺的交联反应式
(最新版)
目录
1.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聚丙烯酰胺的交联反应简介
2.交联反应的机理
3.交联反应的实验操作
4.交联反应的影响因素
5.结论
正文
,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聚丙烯酰胺的交联反应是一种常见的聚合物交联方法。
交联反应是指在聚合物分子链之间形成化学键的过程,从而使聚合物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力学强度和耐化学性。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作为交联剂,在聚丙烯酰胺分子链之间形成稳定的化学键。
交联反应的机理是亲电加成。
在反应过程中,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烯键双键接受质子(引发剂)打开,出现碳正离子。
碳正离子攻击另一个双键,形成立体的空间网状结构。
这种反应过程与烷烃光反应的链增长部分类似。
交联反应的实验操作通常包括将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聚丙烯酰胺混合,然后加入适量的引发剂和催化剂。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反应的温度、时间和浓度等因素,以保证交联反应的顺利进行。
交联反应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用量、聚丙烯酰胺的浓度、引发剂和催化剂的种类和浓度等。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用量对凝胶强度有较大影响。
一般而言,用量越大,凝胶强度越高。
但是,过量的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会导致凝胶变脆,降低其韧性。
总之,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聚丙烯酰胺的交联反应是一种有效的
聚合物交联方法。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和选择合适的交联剂,可以得到具有较高热稳定性、力学强度和耐化学性的聚合物。
dmpa光交联机理
dmpa光交联机理
DMPA光交联机理是指通过DMPA(即二甲基丙烯酸)作为光敏引发剂,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引发单体分子之间的交联反应,从而形成交联结构的机理过程。
DMPA是一种光敏引发剂,它在紫外光的作用下会产生活性自由基,这些自由基能够引发单体分子中的双键发生开环反应,从而使得单体分子之间发生交联反应。
这种交联反应可以使得聚合物材料的性能得到改善,比如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耐化学性、机械性能等。
在DMPA光交联的机理过程中,紫外光照射使得DMPA分子发生光解,产生活性自由基。
这些活性自由基会引发单体分子中的双键发生开环反应,形成自由基。
这些自由基会与其他单体分子发生反应,形成交联结构。
在交联的过程中,聚合物的分子链之间形成了三维的网络结构,从而提高了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
除了提高材料的性能外,DMPA光交联还可以实现对材料的精确控制,因为光照的时间、强度和DMPA的浓度都会影响交联反应的程度。
这种精确的控制使得DMPA光交联在材料加工和制备过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比如在光固化树脂、涂料、3D打印材料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总的来说,DMPA光交联机理是通过DMPA作为光敏引发剂,在
紫外光的照射下引发单体分子之间的交联反应,形成三维网络结构,从而提高材料的性能和实现精确控制。
这种机理为材料加工和制备
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也为材料科学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交联反应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交联反应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交联反应的实验操作方法。
3. 分析交联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性质。
4. 探讨交联反应条件对产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交联反应是指两种或多种单体通过化学反应形成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高分子材料。
在交联反应中,单体分子通过共价键连接在一起,形成具有较高分子量和良好机械性能的聚合物。
本实验以聚乙烯醇(PVA)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由基引发交联反应,探讨交联反应的动力学、热力学性质及产物性能。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聚乙烯醇(PVA)- 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 过硫酸铵(APS)- 四氢呋喃(THF)- 水浴锅- 烘箱-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射线衍射仪(XRD)-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BET)2. 实验仪器:- 量筒- 烧杯- 磁力搅拌器- 真空干燥箱- 精密天平四、实验步骤1. 配制溶液:将PVA溶解于THF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2. 添加引发剂:向PVA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APS,搅拌均匀。
3. 交联反应:将溶液转移至烧杯中,置于水浴锅中加热,控制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
4. 产物处理:反应结束后,将产物抽滤、洗涤、干燥,得到交联产物。
5. 性能测试:采用SEM、XRD和BET等手段对交联产物的形貌、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动力学性质: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研究交联反应的动力学性质。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交联产物的分子量逐渐增大,交联度逐渐提高。
2. 热力学性质:通过DSC测试交联产物的热稳定性。
实验结果表明,交联产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熔融温度(Tm)均高于未交联的PVA,说明交联反应提高了PVA的热稳定性。
3. 结构性能:通过SEM、XRD和BET等手段对交联产物的形貌、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交联产物的形貌规整,孔径分布均匀,比表面积较大,说明交联反应提高了PVA的孔结构和比表面积。
宁夏电缆交联机工作原理
宁夏电缆交联机工作原理
宁夏电缆交联机是一种用于电缆绝缘交联处理的设备,它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加热系统:宁夏电缆交联机通过电热元件(如加热管、加热带等)实现对电缆绝缘材料的加热。
加热系统一般由控制系统控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温度、加热时间等参数。
2. 压力系统:宁夏电缆交联机通过油压缸或气压缸等压力装置提供对电缆绝缘材料的压力,和加热系统配合使用,使电缆绝缘材料在加热的同时能够均匀受力,以达到更好的交联效果。
3. 控制系统:宁夏电缆交联机通过控制系统对加热时间、加热温度、压力等参数进行控制和调节。
控制系统一般采用微电脑控制,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 绝缘材料交联过程:在操作时,需要将要进行交联处理的电缆绝缘材料放置在设备的交联区域内,根据交联要求设置加热时间和温度,启动设备后,加热系统开始对绝缘材料进行加热,同时压力系统提供压力。
在加热和压力的作用下,电缆绝缘材料的分子链发生交联反应,形成更坚固的绝缘层。
5. 冷却和固化:交联完成后,需要对交联后的绝缘材料进行冷却和固化处理,通常使用冷却风扇或冷却水进行降温,使绝缘材料快速固化,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总的来说,宁夏电缆交联机通过加热和压力作用,使电缆绝缘材料发生交联反应,从而提高绝缘层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dcp与bipb的热分解及交联机理
dcp与bipb的热分解及交联机理DCP与BIPB的热分解及交联机理引言:DCP和BIPB是常用的热交联剂,广泛应用于橡胶、塑料等材料的改性中。
了解它们的热分解及交联机理对于合理选用和优化交联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别介绍DCP和BIPB的热分解及交联机理,并探讨它们在材料改性中的应用。
一、DCP的热分解及交联机理1. DCP的热分解机理DCP(二氯过氧化二苯基)是一种常用的热交联剂。
在高温条件下,DCP会发生热分解,产生自由基,从而引发交联反应。
DCP的热分解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步骤:起始反应和传递反应。
起始反应是指DCP分解生成自由基的过程,通常是通过热能或光能激发DCP分子中的Cl-O键断裂。
断裂后,生成的自由基具有较高的活性,可引发传递反应。
传递反应是指自由基与其他分子发生反应,形成新的自由基,进而引发连锁反应。
这一过程会不断进行,直到所有自由基消耗完毕或反应停止。
2. DCP的交联机理DCP的交联机理可以分为两个步骤:自由基引发交联和交联反应。
自由基引发交联是指DCP的热分解产生的自由基与聚合物分子发生反应,形成交联结构。
这一过程中,自由基会与聚合物链中的双键或活性基团发生加成或引发反应,从而形成新的交联点。
交联反应是指交联点之间的共价键形成,使聚合物链之间产生交联网络结构。
这种网络结构可以提高聚合物的机械性能、耐热性和耐化学性能。
二、BIPB的热分解及交联机理1. BIPB的热分解机理BIPB(双(tert-丁基过氧基)异丙基苯)是另一种常用的热交联剂。
在高温条件下,BIPB也会发生热分解,产生自由基,引发交联反应。
BIPB的热分解机理与DCP类似,也是通过热能激发BIPB分子中的O-O键断裂,形成自由基。
这些自由基具有较高的活性,可以引发连锁反应,促进交联反应的进行。
2. BIPB的交联机理BIPB的交联机理与DCP类似,也包括自由基引发交联和交联反应两个步骤。
自由基引发交联是指BIPB的热分解产生的自由基与聚合物发生反应,形成交联结构。
核黄素交联原理
核黄素交联原理核黄素分子中的部分原子可以接受或者捐赠电子,从而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在核黄素交联过程中,当核黄素分子中的一个原子捐赠了电子后,另一个核黄素分子中的原子就接受了这个电子。
这种电子的交换使得两个核黄素分子之间形成了一个共轭结构,从而使它们发生交联。
核黄素交联的具体机理是通过分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的。
在这个过程中,核黄素分子中的某些原子会释放出电子,形成离子态。
而另一个核黄素分子中的原子则接受了这个电子,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化学键。
这种化学键的形成使得两个核黄素分子之间产生了一种新的连接,从而形成了交联结构。
核黄素交联的过程是一个自发的反应,无需外界能量的输入。
它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发生,例如在适宜的温度和pH值下。
此外,核黄素交联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和溶剂的性质等。
核黄素交联不仅在生物体内发生,也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人工合成。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合成出不同形态和性质的核黄素交联产物。
这些交联产物在医药、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医药领域,核黄素交联可以用来制备药物缓释系统。
通过将药物与核黄素交联,可以延缓药物的释放速度,从而实现药物的持续释放。
这种药物缓释系统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方便患者的用药。
在材料科学领域,核黄素交联可用于制备高分子材料。
通过将核黄素与聚合物交联,可以改变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这种核黄素交联的材料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机械强度,可用于制备高性能的工程材料。
核黄素交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现象,它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使核黄素分子之间形成交联结构。
核黄素交联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并且在医药和材料科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进一步研究核黄素交联的原理和应用,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个有趣的化学现象。
交联聚乙烯的机理
交联聚乙烯的机理交联聚乙烯(Crosslinked Polyethylene,简称PEX)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聚合物材料,其广泛应用于管道、电缆绝缘、地暖等领域。
本文将从交联聚乙烯的机理出发,探讨其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交联聚乙烯的机理主要涉及到聚合物的化学交联和物理交联两个方面。
化学交联是指在聚合物链之间形成共价键,从而增强聚合物的稳定性和机械性能。
物理交联则是通过物理作用力将聚合物链束缚在一起,形成网络结构。
我们来看一下化学交联的机理。
在制备交联聚乙烯的过程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添加交联剂来引发交联反应。
交联剂通常是一种具有双键的有机化合物,如过氧化二异丙苯(DIBP)或二氯过氧苯甲酰(DCP)。
这些交联剂在加热的条件下会发生解离,生成自由基。
自由基会与聚乙烯链上的氢原子发生反应,形成新的自由基。
这些自由基会进一步与其他聚乙烯链反应,形成交联点。
通过这种方式,聚乙烯链之间会形成共价键,从而形成交联结构。
我们来探讨一下物理交联的机理。
在交联聚乙烯中,物理交联主要是由于高分子聚乙烯链的扭曲和交织而产生的。
聚乙烯链的扭曲和交织会使聚乙烯分子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力,如范德华力、静电相互作用力等。
这些相互作用力将聚乙烯链束缚在一起,形成网络结构。
这种物理交联在交联聚乙烯中起到了增强聚合物的稳定性和机械性能的作用。
总结起来,交联聚乙烯的机理包括化学交联和物理交联两个方面。
化学交联是通过添加交联剂引发交联反应,形成共价键的过程。
物理交联是由于聚乙烯链的扭曲和交织而产生的相互作用力,形成网络结构。
这两种机理共同作用,使交联聚乙烯具有优异的性能。
交联聚乙烯的形成机理不仅有理论基础,也有实际应用价值。
通过了解交联聚乙烯的机理,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交联过程,调节材料的性能。
目前,交联聚乙烯已经广泛应用于管道、电缆绝缘、地暖等领域,取代了传统的金属材料。
交联聚乙烯具有耐热、耐化学腐蚀、抗老化等优异性能,大大提高了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效果。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交联机理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交联机理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ationic Polyacrylamide, CPAM)是一种常用的高分子聚合物,用于污水处理、石油开采、纸张制造和矿山加工等领域。
这种聚合物可以通过与污水中的颗粒物、油脂等物质发生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然后被过滤或沉淀去除。
为了提高其吸附能力和过滤性能,通常会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进行交联。
CPAM交联机理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交联剂、环境条件和CPAM分子结构。
1. 交联剂的作用:通过加入交联剂,可以使CPAM分子之间形成化学键,并在其空间中构建网络结构,增加其分子量和交联度,从而提高其吸附和过滤性能。
常用的交联剂有甲醛、乙烯二胺、硫酸铝等。
2. 环境条件:交联剂的选择和浓度、反应时间和温度等条件都会影响交联效果。
一般来说,CPAM交联需要在碱性环境下进行,同时控制反应时间和温度,使得CPAM分子能够均匀地交联,避免出现局部耗竭或不完全反应的情况。
3. CPAM分子结构:CPAM的分子量、含阳离子基团的数量和排列方式等结构特征也会影响其交联效果。
通常来说,分子量越大、阳离子基团越多、排列越紧密的CPAM,其交联性能越好。
综上所述,CPAM交联机理主要涉及交联剂选择和浓度、环境条件和CPAM分子结构等因素。
通过合理调控这些因素的组合,可以实现CPAM的高效交联,
从而提高其吸附和过滤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结果与讨论:
2,1 主要聚合反应: 本文通过合成聚氨酯的体系实现可控的交联过程,主要反应如下。
HO OH + 2OCN R NCO 1
O OCN R HNCO
O OCNH R NCO
HO R' OH 2
O OCN R HNCO
O
O
O
OCNH R HNCO R' OCNH n
NCO
-3-
a
b
图1,含有两种能互相反应的官能团的预聚物分子 a: 一种活性基团位于链端,另一种位于链上, b: 两种活性官能团交错在分子链上。 可想而知,用上述两种分子组成的聚合体系是交联聚合体系。将发生如图2所示的反应。
图2:分子内和分子间反应
图2中 A 处的反应发生在线团内,称为分子内反应,这种反应可以形成交联结构但不 增加分子量。B 处的反应发生在线团之间,称为分子间反应,这个反应也生成交联结构,但 增加分子量。由于对分子量贡献的不同,使这对反应成为一对竞争反应。由于分子内反应的 存在,不是所有的官能团都用来增加分子量,所以分子量的增加是有限的。当有足够的分子 内反应时,形成的分子量将在分子界限之内,这样就合成了可溶解的具有交联结构的大分子。 这样的大分子在早期被称为微凝胶[15],1993 年 Fank 将其定义为分子内交联大分子(ICM)
控制交联过程的机理
栗方星, 刘冬平, 孙瑞敏, 陈俊
南开大学化学系 天津 300071
E_mail: lifangxing@
摘 要:这篇文章介绍了一个控制交联过程的机理,根据这个机理设计的交联聚合体系的链 增长是可以得到控制的,并且可以合成出可以溶解的具有交联结构的大分子。这个机理的主 要内容是:在一个交联聚合体系内如果含有一个与交联过程链增长相竞争的反应,并且这个 反应有足够的反应程度,那么这个交联聚合体系就是可以控制的交联聚合体系。所谓交联过 程得到控制的含义是,交联过程的链增长按预先设计的要求有限制的进行而不是无限制进 行。大分子在溶液中是无规线团的形态是设计可控交联聚合体系的基础,根据这个形态,首 先合成出分子链上含有两种能互相反应的官能团的预聚物。这样的交联聚合体系内含有分子 内和分子间反应,这两个反应是一对竞争反应,使交联聚合体系内含有可控因素,从而交联 过程的链增长得到控制。 关键词:分子内反应,分子间反应,可控交联聚合,可溶解的交联大分子
交联过程难以控制的根本原因,是传统的交联聚合体系中没有与交联过程链增长相竞争 的反应。所以链增长可以无限制的进行。分子量无限增大形成不能溶解的交联聚合物。由于 控制交联过程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所以交联聚合物不能溶解的特性被归结为交联结 构。事实上交联聚合物不能溶解和熔融的特性与交联结构毫无关系。只是由于分子量过大, 超出了分子的界限,呈现出了不能溶解的状态,合成可溶解的交联大分子就是要设计交联过 程的链增长可以受到控制的交联聚合体系。显然可控制交联聚合体系应含有一对竞争反应, 如何设计一对竞争反应,就是解决控制交联过程的关键问题。
大分子在溶液中的基本形态是无规线团。这种形态伴随着大分子的形成,正因为这种形 态并没有影响链增长,所以在高分子合成领域中被忽略了,甚至已被遗忘了。在化学理论高 速发展的今天,这样一个重要的课题却一直被完好的保存着,也正是这个原因。事实上目前
-1-
所有试图合成可溶解交联大分子努力,都是在借助一种合成技术,并没有从聚合体系内寻找 原因。大分子线团正是设计可控交联聚合体系的基础[10~14]。首先合成在分子链上含有能互 相反应官能团的预聚物,如图1
应,这两个反应都能产生支化点,扩链剂减少的数量就是支化点的数量,交联度可确定为减
少的扩链剂量占扩链剂总量的比例,如下式计算:
DC=W×P%/W=P%
(1)
W:扩链剂量
P%:扩链剂减少的百分数
如果用二元胺为扩链剂,二元胺本身即是交连剂,为了与二元醇产生的交联结构相比较,
假定二元胺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产生聚合物主链,另一个氢原子产生支链。在这种情况下,
-2-
华基团。 1,2 聚合: 本文采用下面的配比合成聚氨酯(PU)样品,PTMG:MDI:EXT=1:2:1; 1:2:0.85; 1:2:0.7; 1:2:0.6 和 1:2:0.5。用二元胺为扩链剂。分子内的四个活泼氢都参加反应,所以用 二元胺扩链的摩尔比为 1:2:0.5; 1:2:0.43; 1:2:0.35; 1:2:0.3;和 1:2:0.25 [ 23~25]。将准确 称重的 MDI 首先放入干燥好的装有搅拌的四口瓶内,熔化后,在 60℃下10分钟内滴完 PTMG, 反应1小时,然后降至室温,加入 DMF,搅匀后滴入溶入 15mLDMF 内的扩链剂,在室温下反 应 0.5 小时,然后升温到 60℃,反应两小时,在 90℃反应两小时,如发现体系过粘,应补 加 DMF. 1,3 拉伸实验: 按照国家标准 GB528-76 用 WO-1 万能拉伸实验机,在室温 23±0.2℃, 300mm/min 的速度下进行拉伸。 1,4 透射电镜:将浓度是 3×10-6g/mL 的溶液滴到放在滤纸的铜网上,放置 12 小时挥发完 溶剂后,拍摄透射电镜照片。 1,5 分子尺寸的测定:在 25℃条件下,用光子相关仪测定分子尺寸,激光的波长为 514.5nm, 实际功率 200mW,溶剂是 DMF,样品通过高速离心除尘[26]。 1,6 聚集态结构观测: 实验在多功能散射装置上进行[27], 取 Hv 散射图形。
1568ED-0.2-l
图 3 1568ED-0.2 的 TEM 照片。
样品编号,如 1568ED-0.2. 第一个数字表示 PTMG 的分子量,英文字母为扩链剂的缩写,第
二个数字表示 H/NCO 的比例。
-6-
图4,1568EA-0.25 电镜照片 从上述的照片可知,ICM 是由很多的小球组成的,这说明在反应初期,首先形成这样的球 形物,这些球形物凭借着表面的官能团继续反应形成最终的 ICM.所以这些小球在我们的文 章中被称为前交联大分子,因为这些小球都具有很高的分子量,且小球内部含有交联结构。 可想而知,小球之间的反应也是一种链增长,只有在可控交联聚合体系才能有的链增长。这 样的链增长与单体分子的链增长有很大区别,单体分子间进行的链增长形成 C-C 原子间的分 子链。在这个链上,链节由一个单体分子构成。而由小球进行的链增长也将形成一个链,在 这个链上,每个链节是一个小球,显然这样的链段是有很大区别的,由小球组成的链段必将 有更大的机械性能。从照片中还可以发现,小球的连接有三种方式,一种方式形成线型和环 型的结构,如图3中的a,d,e,i,j和k及图 4 中a,d,h 等;另一种方式形成堆积结构, 如图 3 中的 c,h 图 4 中的c,l和图4中的b,c,f等。第3种形成紧密的块状物,如图 3 中的b和f。这意味着在 ICM 的内部存在两种网络,一种是单体分子反应形成 C-C 链构成的 网络,这种网络在我们的文章中被称为化学网络。另一种网络由小球组成的网络,被称为机
前言:长期以来控制交联过程合成可溶解的三维网状大分子一直是一个激动人心的课题。因 为三维网状的结构必然使这个大分子具有独特的性能。但是控制交联过程如同攀登“光柱”, 可望而无法措手足。尽管如此,试图控制交联过程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过。最早做出这样努 力的人是高分子科学的鼻祖“Staudinger H”。他在极稀溶液的条件下长期的加热苯乙烯和二 乙烯苯,获得了可溶解的交联的聚苯乙烯二乙烯苯[1]。后来人们通过乳液聚合合成的乳胶粒 的尺寸在分子范围之内,所以乳胶粒也权作交联大分子了。目前乳液聚合仍是合成可溶解的 交联大分子的主要方法[2~6]。虽然沉淀聚合等方法也被用来合成可溶解的交联大分子[7~9],然 而这些方法都是巧妙的合成技术,并没有解决控制交联过程的问题。
O
O
O
O
inter OCN R HNCO OC N R HNCO R' OCNH
NCO
3
n
O C NH
NCO
O
O
O
O
intra OCN R HNCO OC N R HNCO R' OCNH
4
n
O C NH
R=
CH2
R'= CH2CH2CH2CH2
Scheme1 二元醇作为扩链剂的主要反应
在式1的反应中,PTMG 与 MDI 的摩尔比为 1:2,生成由 NCO 封端的预聚物,然后用丁 二醇扩链,本文采用逐渐减少扩链剂的办法,合成由-NCO 封端的预聚物。由于-NCO 能够 与-NHCOO-中的氢原子反应[28],所以式2的产物的分子链上含有2种能互相反应的官能团, 官能团的分布与图1中的 a 相似。Scheme1中的式 3 反应是分子间反应,式 4 的反应是分子
[16~18]
1 实验部分 1,1 原料:聚氧化四亚甲基二醇(PTMG)由本实验室自制[19~22],分子量为 1684、1568、 1253、1073、900。丁二醇(BD)、乙二胺(EA)、己二胺(HA)、正丁胺(BUA)、正戊胺 (AMA)、正辛胺(OCA)和卞胺(BEA)为扩链剂,天津试剂一厂;使用前均分别进行精 馏和干燥处理。DMF 为分析纯和化学纯,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烟台万
1568ED-0.2-a
1568ED-0.2-b
1568ED-0.2-c
-5-
1568ED-0.2-d
1568ED-0.2-e
1568ED-0.2-f
1568ED-0.2-g
1568ED-0.2-h
1568ED-0.2-i
1568ED-0.2-j
1568
O
OCHN R N C
C NH R NHCO
N R' N
OCHN R NH C
C NH R N CO
O
O
O
O
O CNH
NCO NCO
N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