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 译 家 鲁 迅

合集下载

对鲁迅翻译贡献的新审视

对鲁迅翻译贡献的新审视
赴 死、 英勇就义等名词 。

鲁迅 其 人
鲁迅生于 1 8 8 1 年 9月 2 5日, 于1 9 3 6年 1 0月 1 9日因
最近 , 鲁迅的文章从教科书 中删掉 了。萧让说 , “ 鲁迅 滚
病 逝世于上海 , 享年 5 5 岁 。鲁迅在 青年 时代 受西 方思 想 的
吸引 , 于 1 9 0 2年去 日本学 医。在 1 9 0 4年 9月 到 1 9 0 6年 3 月共 一年零六个 月里 , 他在 日本东北部 的仙 台医学专 门学校
时代 ; 但 是后 来他 的翻译贡献和地位长期遭到 了误 解 , 人 们给 予 了过分 、 过 多的褒 奖。当他的 翻译贡 献、 译作 质量
和翻译理论得 到认真地分析之后 , 他 的翻译地位就 可 以回 归到他应 该具有 的普通翻 译 家的位置 。理 解 了作 家、 翻
译 家的本 性、 责任和 价值 , 也就理 解 了鲁迅 。 关键词 : 鲁迅 ; 文学翻译 ; 翻译贡献 ; 翻译 价值
蛋了, 他笔下 [ 被 批评 ] 的人 物欢 呼 雀跃 了。鲁迅 之所 以滚
蛋, 是 因为 当今的和谐社 会不需 要 ‘ 投枪 和 匕首 ’ , 而 需要 赞 歌、 脂粉 、 麻药 。 ” [ 2 ]
学 习解剖学 , 师从 于藤野严九 郎教授 有故事讲述他弃 医从 文的原因 , 说 他立志要 用文章 来教育 、 改 变 国民颓废 的精神
的1 9 3 6年 。若是多活几年 的话 , 解 读他将 会更 加困难 和麻
烦了 。
见 。大慈悲 , 是说 , 见不 得人 杀人 。他试 图摆 脱死 亡被 赋 予
的一切诗 意 , 直面死 亡。……异 端是 什么?不 是 唱反 调、 不

鲁迅翻译思想初探

鲁迅翻译思想初探
风 尚” 响颇深 , 影 以至 于 在 他 初 入 译 坛 时 没 有 自己 的 翻 译 方
当时 中国知识界有相 当的影 响力 , 月界旅行》 而《 出版 时鲁 迅
年仅 2 2岁 , 学思 想 还 不 够 成 熟 , 其 影 响 也 在 所 难 免 , 文 受 所
幸 的 是 , 不 断 的 翻 译 实 践 和 先 进 思 潮 的 冲击 下 , 迅 很 快 在 鲁 意 识 到 自 己的 不 足 , 快 , 的 、 有 里 程 碑 意 义 的 翻 译 作 品 很 新 具
价值和指导意义 。 二 、 迅 早 期译 作 鲁
缩或者删改 :月 界旅行 》 《 法文原 著 有 2 8章 , 而译 文 只有 l 4
回 ;地 底 旅 行 》 法 文 原 著 有 4 《 的 5章 , 文 只 有 l , 且 译 译 2回 而 文 用 的 是 文 言 文 。 而 且 , 月 界 旅 行 》 著 是 以悬 念 为 结 局 , 《 原 由 于受 林 纾 译 作 以及 为 了迎 合 中 国 读 者 特 有 “ 和 求 团 圆 ” 求 的文 化 心 理 , 作却 有 一 个 地 地 道 道 中 国式 的喜 剧 结 尾 。鲁 译 迅 先生 自己 也 说 :虽 说 是 译 , 乃 改 作 。 鲁 迅 自己 也 承 认 : “ 实 ” “ 轻 时 自作 聪 明 , 肯 直 译 ” … 但 是 , 们 必 须 看 到 两 点 : 年 不 。 我
鲁迅作是一位伟大的翻译理论 家和 实践家。笔者试 图通 过初步探 究鲁迅 的直 译翻译 法、 以及其 坚持 的“ ” 信 的
翻 译 原 则 , 明鲁 迅 深 刻 的 翻 译 思 想 已涉 及 到 翻 译 的 多 个 方 面 。 鲁迅 的翻 译 理 论 不 但 对 当 时的 译界 有 重 大影 响 , 今 天 的 翻 表 对

鲁迅与韦努蒂异化翻译理论比较

鲁迅与韦努蒂异化翻译理论比较



鲁迅 的“ 译
鲁迅最 初从 事科 幻 小 说 翻译 , 是基 于其 “ 破
鲁迅 ( 81—13 ) 中 国现 代 伟 大 的 文 学 18 96 是 家、 翻译家 和新文化 运动 的奠基人 。集 文学家 、 翻 译家、 思想 家于 一身 的鲁迅 对 翻译 事 业倾 注 了大 量 的心血 , 其翻译 思想 和实践具 有鲜 明的特色 , 也
多 , 去 的都是 译者认 为不甚 重要 的一 些细节 , 但删
思 想空前 活跃 。在当 时 , 中国古代 的文 化 、 思想 资
源多在批 判 之 列 , 以很 多 有识 之 士 都 以 “ 火 所 盗
者” 的热情“ 别求新声于异邦” 于是 , , 翻译活动风 起云 涌 , 极一 时 之盛 。而 文学 翻译 在 其 中又充 当
J n 2 1 a. 0 l
鲁迅 与韦 努蒂 异 化翻译 理 论 比较
杨 波
( 东财 政学 院 外 国语 学 院 , 山 山东 济 南 20 1 ) 5 04
[ 摘
要] 鲁迅和韦努蒂 ( eui分别是东西方异化 翻译理论 的代表 , V nt ) 都主张保留译入语文化 因素 。然
而, 他们在不同文化背景 、 同历史情境下提出的异化翻译理论 , 文化 沟通 出发点 和翻译 策略上存在 深层差 不 在
有其 不可 磨灭 的价 值 。 由 “ 四” 动 开 始 的 中 五 运
遗传之迷信, 良思想 、 改 补助文 明” 之功用 的考虑
的。在《 界旅行 》 言 中, 迅 介绍 了 自己翻译 月 辨 鲁 的 目的 :盖胪 陈科 学 , “ 常人 厌 之 , 阅不 终 篇 , 欲 辄
睡去 , 强人 所难 , 必然 矣 。惟 假小 说 之 能力 , 势 被

从《域外小说集》透视鲁迅早期翻译观念形成的历史意义

从《域外小说集》透视鲁迅早期翻译观念形成的历史意义
转变 的手段 , 深化鲁迅翻译思想 对现代翻译 鲁 迅 受 到严 复 和林 纾 的影 响 比较大 , 望 启蒙 和进 步 思想 。 只希
文学 的意 义 。

作语言尝试 , 并未考虑阅读和理解效果, 但鲁
从《 b , 域 ̄s 说集》 J 中选择 的作品来源看 ,
法 美 迅先生 翻译 的尝试 和他的言语也可 以看到 鲁 迅 将 英 、 、 等发 达 国家 的外 国作 品影 响弱 化 , 个 翻 译 集 中 , 国 的作 品只 有 美 整 在 鲁 迅 翻 译 作 品 中 的原 创 性 和个 人 改 他对传统文化的形式的质疑 , 并正在 开掘独

鲁 迅翻 译 观 念 的缘 起
写能 力 很 强 , 导致 了鲁 迅 先 生 翻译 作 品的 文 创 性 的个 人 化 翻译 模 式 。
国一 篇 。更 深 刻 的用 意 是 开 启 同人 现 代 意
从 本转换方式 中原创成分很高 , 与一般意义上 到 12 90年 , 白话 义 运 动愈 演 愈 烈 , 迅 识 , 具有 进 步 意识 的 弱小 国家 曲笔移 入 翻 鲁 多 翻译 文 本 转 换 的 文本 “ 度 创 作 ” 比 别 的文本 翻译 转换 也 从 古 义转 化 到 了 白话 。 二 相 他 译资源 。翻译作品的主要文本语言背景 , 为 甚 大 , 翻 译 技 术 角 度 的 理 解 , 造成 对 鲁 主 动 用 白话 对 曾用 古 文 翻译 或 者 文 白夹 杂 来 自荷 兰 等东 欧 弱 小 国家 , 中 国文学 介 绍 从 是
其“ 复古” 的。形成了众人认 同的“ 口” 拗 语言表 鲁 迅 的杂 文惯 用 的现 实 批 判 方式 扎根 于 现 实 , 发 展 , 明清 时期 达 到 鼎 盛 , 迹 遍 在 足

鲁迅翻译实践与理论的整体观照

鲁迅翻译实践与理论的整体观照
3 0
变成 了一个 半 殖 民地 半 封建 社 会 就 在 国人 处 于 水 深 火热 之 中 的时候 , 方 文 明却 日益 强盛 。 不 西 这 可能 不 引起 国人 的深 思 , 鲁迅 也 不例 外 。 如何 来 改
变中国, 拯救 国人 于水 深 火 热之 中 , 自然 而然 就 是 那 个 时代 每个 热血 青 年所 追求 的理想 。 窃得 洋 火 “ 照 人 间” 这 就 是鲁 迅从 事 翻译 的最初 目的 。 , 从 12 9 4年 开始 , 迅 的翻译 由文学 转 向文 艺 鲁 理 论 。1 2 9 4年 9月开 始译 日本文 学评 论 家厨 川 白
21 0 0年 1月
重 庆 文 理学 院 学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Jn 00 a .2 1
V0I 9 . No 1 2 .
第 2 9卷
第 1期
Junl f hnqn n esyo r n c ne( c l c neE o ra o ogigU i r t f tadSi cs oi j cs C v i A s e S ase
了他 希 望 与“ 侮 辱 被压 追 ” 民族 建 构一 种 翻译 被 的 关 系 , 种 翻译 关 系 , 当时 的历 史 语 境 下 , 以 这 在 可
看 作 是 意识 形 态 中对 西方 霸 权 的抵 抗 。鲁 迅 正是
以翻 译作 为 工具 ,向 国人 大 声疾 呼 :不变 革必 亡
国: 同时 以 翻译 行 为来 向国人 具体 生 动 地展 示 “ 亡
译方 法是 一脉相 承 、 不可分 割 的 , 翻译理 论 的 目的绝不 “ 限于语 言表层 , 其 局 而
是一 种改 造 中国语 言文化 、构建 平 等 的民族关 系 的文化 策略 ” ,他 提 出 的 [1 11 J

鲁迅高度评价冯至诗歌的原因探析

鲁迅高度评价冯至诗歌的原因探析
素 来对 国 文 感 兴 趣 的 冯 至 当 然 不 会 错 过 鲁 迅 所 教 授 的 课 程 , 样 他 就 做 了鲁 迅 先 生 的 学 生 。 后来 冯 至 在 《 迅 与 沉 这 鲁
文 的 分 析 , 迅 对 冯 至 作 出 如 此 之 高 的 评 价 显 然 不 是 因 鲁
为二 人之 间 有 什 么 深厚 的个 人 感 情 , 非 是 爱 屋 及 乌 。 并 那 么 , 底 是 什 么 原 因 使 鲁 迅 对 冯 至 的 诗 歌 作 出 高 度 评 到
冯 至 , 代 诗 人 , 译 家 , 表 著 作 有 诗 集 《 日之 歌 》 现 翻 代 昨
《 四行集》 , 十 等 以及 历 史 小 说 《 子 胥 》 传 记 《 甫 传 》 译 伍 , 杜 ,
著 《 涅 诗 选 》德 国 , 个 冬 天 的 童 话 》 。 海 《 一 等
冯 至 是 鲁 迅 的学 生 。l 2 9 1年 , 入 北 京 大 学 学 习 德 语 考
[ 键词] 鲁迅 ; 至 ; 关 冯 爱情 诗 ; 高度 评 价 ; 因 原 [ 图分 类 号] 10 . 中 2 72 [ 献标识码]A 文 [ 章 编 号 ] 1 0 3 3 2 1 ) 20 0 —2 文 0 92 2 (0 0 0 —0 50
13 9 6年 鲁 迅 在 《 国新 文 学 大 系 ・ 说 二 集 ・导 言 》 中 小 中称 赞 冯 至 为 “ 国 最 为 杰 出 的 抒 情 诗 人 ” 中 。冯 至 在 此 之 前 已经 出 版 了 《 日之 歌 》 《 游 及 其 它 》 部 诗 集 , 昨 和 北 两 但 囿 于 当 时 文 坛 “ 以人 名 ” 风 习 以 及 冯 至 本 人 狭 隘 的 交 诗 的 际 范 围 , 至 并 没 有 因 为 这 两 部 优 秀 诗 集 的 出 版 而 引 起 冯 当 时 文 坛 的 重 视 , 字 鲜 为 人 知 。 “ 庸 置 疑 , 迅 这 一 名 毋 鲁

鲁迅直译翻译思想受冷落的原因

鲁迅直译翻译思想受冷落的原因

引 言
戏 ’”30 。 [3 11
鲁迅 先生( 8 1—13 ) 18 96 是著名 的作 家 , 同时也 是 中 国 近代 翻译 史 杰 出 的 翻 译 家 。 日本 留 学 期 间 , 迅 通 过 鲁 阅读 日译 本 , 接触 了西方文学 。 日本 留学时 2 2岁的鲁迅 开始从事翻译 事业 , 鲁迅熟知 日语 、 德语 、 英语和俄语 , 翻 译了 1 4个国家的 10多位 作家 的 20部作 品, 0 0 超过 30 0 万字 。l ” _1 鲁迅 的译 文 占他文 学作 品 的一半 以上 , l 更 确切地说 , 鲁迅从 事写作 是从 翻译 开始 的。鲁 迅先 生是 直译 翻译思想的坚定拥 护者 , 但其 直译 翻译策 略直 到二 十世 纪八 十年代仍 未受 到重视。 二 鲁 迅 翻 译 思 想 的 发 展
第1 2卷
第 6期
鸡 西 大 学 学 报
J OURN F j XIUN VE I Y AL O I I RS T
V0 . 2 No 6 1 1 .
21 0 2年 6月
Jn2 2 u . 01
文章 编号 :62— 7 8 2 1 ) 6— 0 9—3 17 65 (0 2 0 0 5
是当时流行的意译译法 , 早期 的译作 中大 量使用 古文 其 而不是鲁迅后 期 提倡 的 白话 文 , 《 巴达 之魂》、 国 如 斯 法 科幻作家凡 尔 纳 的《 底 旅行 》( 8 5 和 《 地 16 ) 月界 旅 行 》 (84 , 16 ) 这两 部作 品都是 10 9 3年鲁 迅 2 2岁 时 翻译 的 。 开始时 , 他用 纯 白话 翻译 了《 地底 旅行 》 一章 , 感觉 第 但 文字冗长 。 于是采用更 多的文言文 翻译 。在 翻译 《 月界旅 行》 , 时 大部分用文 言文翻译 , 译文夹杂着些 白话 , 鲁迅说 “ 当文 字 太 枯 燥 或 不 适 合 国 人 时 , 做 了些 改 动 和删 我 减” [ 1直到 1 1 , 。28 ]3 9 8年 鲁迅 大多采 用 文言 文翻 译 ,9 8 1 1

大学语文第六讲《灯下漫笔》

大学语文第六讲《灯下漫笔》
忍受。
假如有一种暴力,“将人不当人宁”为,太不平但犬不不当做人,还 不及牛马,不算什么东西;待到乱人世们人羡慕牛马,发 生“乱离人,不及太平犬”的叹息的时候,然后给与 他略等于牛马的价格,有如元朝定律,打死别人的 奴隶,赔一头牛,则人们便要心悦诚服,恭颂太平 的盛世。为什么呢?因为他虽不算人,究竟已等于 牛马了
鲁迅的杂文是中国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的艺术记 录,是20、30年代中国的百科全书。
这里要讲的《灯下漫笔》一文出自杂文集《坟》。
《灯下漫笔》讲解
“漫笔”:“散”漫无拘、笔 女“迅开日有下透夜好明来鲁大在的己的时是于作全先始本一面过里像朗。迅家日天渐。,作鲁他一二命的家楼生写作天,台,感,(是的下衣渐当者迅便《、、运国““萧都站文家夜只灯只到但爱心和脱鲁更的,开普鲁“第,民灯漫红寂起章增里有的有这带夜无灯去迅多思始覆迅一灯分性下笔有静来了田两他青一时着的从前人在也想写一的部下析格””过下,。涉点的色个的悲,相造黑更和,随章散切常印不作了分漫导问这 去 坐 也 钟 房 灯 窗 鲁 凉 “ 印 的 夜 直 人心”文人常象仅的作。的笔致题样 , 到 有 的 间 罩 门 迅 的 因 ” 面 、 接 生意了使显》仅 时 者(论” 这《的 窗 书 这 时 还 发 照 是 光 为 , 具 灯 地 体、。他得是 间 的题题 种)回回 外 桌 样 候 亮 出 耀 在 辉 白 而 和 前 说 验兴因们两点 , 写:解 处忆月 天忆 也 边 的 , 着 的 着 里 “ 衣 出,,之此温样独 露明 也 作思境鲁光 人: 是 , 观 我 灯 青 , , 人 裳 鲁所暖,,自 出了 表 习夜 这考的迅里 人一 在 察 走 , 色 那 他 的 ” 迅至,面 灵写 明 惯安是 个中原先之点 那 : 过 那 的 不 注 言 真…。写对 魂造心《国因生间声 绿 他 是 光 是 视 行 正…因出“的化,灯国及不》各音色所青,月着所在,此的赤“在所下民由知)有没的住色在光民想月,文条深白织漫的此不一有台的的漆,族,光夜条”天显的笔处形觉道了灯大灯黑但的一是和”与示幽》境成的高,下楼光的我将样真的“黑只玄就、自墙鲁的。诚“真夜属, 一篇散文。

论鲁迅翻译策略的转变

论鲁迅翻译策略的转变

想家、 革命 家” ) 。 他为中国文学 , 为改造国人思想和推动社会进步
做 出 了 杰 出 的贡 献 。但 当我 们提 及 鲁 迅 是 翻 译 家 时 , 会 引 来不 却
少 的疑 惑 。 )
登 演 坛 雄 谭 震俗
IIEfe e l I. r td aCom m unc t r c ne 巴比 堪 列 炬游 诸 市 iai Babia on
史回
论 鲁迅翻译 策 略 的转 变
王争 宵
( 同济 大学 浙 江 学 院 , 江 嘉 兴 3 4 0 ) 浙 100
摘要 : 译 是 鲁 迅 文 学生 涯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其 翻 译 活动 翻 而 又可 以 分 为 两个 具 有 鲜 明特 色的阶 段 。 鲁迅 早 期 的翻 译 追 随 晚 清 意译风尚。 到后 期 转 变成 直译 为主 。 本 文试 通 过 探 讨 鲁 迅翻 译 策 略 转变的原 因。 掘 隐含在其背后深 刻的社会 、 治 、 化等 因 挖 政 文 素 。与 此 同 时 。 也希 望 从 翻 译 的 角度 来 看 待和 欣 赏鲁 迅 的胸 襟 与
2鲁迅早 期 的翻译策 略— — 意译为 主
2 主 要 作 品 . 1
出 现 了 一 道 独 特 的 翻 译 风 景 线 , 传 统 的价 值 观 、 学 观 对 处 于 即 诗
种 类 出 版发 表
年份
译 作
强 势 异质 文 化 的 “ 侵入 ” ) 鲁 迅 的翻 译 生 涯 正 是在 这 样 的背 景 。 而
下开始的。
10 93
《 巴达 之 魂 》 斯 俄 小 说 《 月界 旅 行》 法 《 底 旅 行》 地 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小说 小说

日本最新中学语文课程中的鲁迅作品

日本最新中学语文课程中的鲁迅作品

日本最新中学语文课程中的鲁迅作品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温立三日本的鲁迅传播与中国的鲁迅传播几乎同步发生。

1918年~1919年间,鲁迅接连发表《狂人日记》《药》《孔乙己》《明天》《一件小事》等之后给他带来巨大声誉的作品,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引人注目的一员文坛大将。

日本文学界和文化界对此立即作出反应。

1920年9月~11月,京都帝国大学教授青木正儿在《支那[1]学》杂志上连载《以胡适为漩涡中心的文学革命》,文章第三部分夸赞鲁迅“是一位颇具前途的作家”,认为“鲁迅涉足的境界是迄今中国的小说家都不曾抵达的”[2]。

青木正儿和他的文章翻开了日本鲁迅传播的第一页。

1927年,日本作家武者小路实笃将《故乡》译成日文,刊载于他本人主编的《大调和》杂志上,这是鲁迅作品首次被译成日文并在日本本土媒体上发表,也是鲁迅及其作品在日本传播的真正开始。

1928年,镰天正国译《白光》《孔乙己》发表在《支那学》杂志上。

1932年,《中央公论》杂志刊载佐藤春夫译《故乡》《孤独者》。

《中央公论》这份刊物当时在日本销量很大,名家佐藤春夫的亲自译介,无疑在日本民众中对宣传鲁迅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1935年,岩波书店出版佐藤春夫、增田涉译《鲁迅选集》,从此,“文豪鲁迅”走向日本的寻常读者。

而20世纪50年代多篇鲁迅作品进入日本语文课本至今,则说明鲁迅在日本民众心中类乎“国民作家”的地位。

一、日本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鲁迅作品选编史简况鲁迅作品“登陆”日本列岛近三十年之后终于迎来了辉煌的时刻。

1953年,由日本鲁迅研究专家竹内好翻译的《故乡》第一次被选入日本教育出版株式会社出版的中学国语教科书,供初中三年级学生阅读。

当时,中日关系仍处于战后紧张时期,因此,《故乡》入选日本教科书的意义,其实已经超越了教育领域而扩展到两国外交关系,成为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加速剂和助推力。

这一年,日本国内通行的六套中学国语教科书均编入《故乡》,表明此后凡是上过中学的日本国民均读过《故乡》。

鲁迅的翻译思想及其对翻译理论的贡献

鲁迅的翻译思想及其对翻译理论的贡献

广角视野 wide angle鲁迅的翻译思想及其对翻译理论的贡献白 丹(长安大学外国语学院 710064)【摘 要】中国文化名人鲁迅不仅是文学家,而首先是翻译家。

本文通过对鲁迅翻译活动做以详尽探查,对其翻译思想做以系统深入分析,阐明了鲁迅对翻译理论的独特贡献。

同时广泛联系国内外翻译理论史,旨在让读者对鲁迅的翻译理念在全球翻译研究中所占的位置有一个通贯的理解。

在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盛行的大环境下,挖掘本民族的译学文化,无疑具有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鲁迅;翻译理论;翻译思想;创新一、导 论鲁迅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名人,其小说、杂文、小品文都是开创性的。

但是他的翻译思想与理念却少有人问津。

1938年蔡元培先生主编了第一套20卷本的《鲁迅全集》,其中半数为鲁迅译文。

据学者李季统计,“鲁迅的译著共有五百万字,其中翻译就占有二百九十万字,甚至超过了他的著述”。

但是他的翻译思想与理念却少有人问津。

在鲁迅留下的1000多万字中,有一半是翻译文字。

“不少学者指出,鲁迅首先是翻译家,其次才是作家。

在社会历史大断裂、新旧文化大洗牌的年代,鲁迅在‘拿来主义’思想指导下开展的译介工作,形成了其特有的翻译出版思想和工作原则,被誉为‘不仅改写了小说翻译史上的色调,也开启了文学翻译新的风气’。

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孙郁指出:“鲁迅首先是翻译家,其次才是作家,他大量的精力用在翻译”。

然而,目前只有“鲁迅谈翻译”之类的文章,以及大量的鲁迅翻译实践活动成果,因此,本文将从鲁迅翻译思想及其对翻译理论的贡献两个方面探究鲁迅作为翻译家的重大贡献。

二、鲁迅的翻译实践活动鲁迅的翻译活动横跨启蒙与现代两个翻译繁荣时期,共翻译了14各国家近百位作家200余种作品。

据李万钧先生统计,“鲁迅前后长达33年的翻译生涯中,共翻译了十五国一百一十人的两百四十四种作品”。

鲁迅的翻译活动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一、五四运动之前的翻译初期。

早在1903年日本留学期间,他便翻译了法国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月界旅行》、《地底旅行》及雨果的《随见录》中的《哀尘》。

鲁迅的翻译思想及其对翻译理论的贡献

鲁迅的翻译思想及其对翻译理论的贡献
思 想 与 理 念 却 少 有 人 问 津 。 在 鲁 迅 留 下 的 10 0 0多 万 字 中 , 一 有
章 主要 有 :“ 译 ” “ 学 的 阶 级 性 ” ( 90 , 关 于 翻 译 的 通 《硬 与 文 》 13 ) 《 信 》 13 ) 《 条 “ ” 翻 译 》 13 ) 《 马 牛 》 13 )《 来 一 (9 1 ,几 顺 的 ( 9 1 ,风 ( 9 1 ,再
处 了的时候我就 一笑 , 打着我 的伤处 了的时候 我就忍 疼 , 却不 肯
有所 增 减 , 也 是 我 始 终 ‘ 译 ’ 一 个 原 因 … … 我 还 像 这 样 做 , 这 硬 的 并且希 望有更多这样 做的人 , 添一 添彻底 的高 谈 的空虚 ……” 来 鲁 迅 所 反 对 的 , 实 并 不 是 “ 译 ” 而 是 胡 译 或 曲 译 。鲁 迅 的 文 其 意 , 章 有 时 候 读 来 句 式 不 通 , 实 包 含 着 一 种 刻 意 的 成 分 。在 鲁 迅 的 其 时代 , 觉 得 我 们 中 国 的语 言 表 达 是 不 周 密 的 , 是 一 种 审 美 性 他 它 的思 维 , 鲁 迅 想 通 过 求 教 于 胡 人 , 教 于 域 外 文 明 , 国 的 东 而 求 外 西 , 改 变 中 国 人 那 种 八 面 玲 珑 的 、 情 的 、 典 雅 的 东 西 , 要 去 抒 很 他 用 生 涩 的 、 生 化 的 东 西 来 表 达 , 使 我 们 能 够 有 另 外 一 种 思 维 陌 他
条 “ ” 翻 译 》 13 ) 《 翻 译 辩 护 》 1 3 ) 《 于 翻 译 》 上 ) 顺 的 (9 2 , 为 ( 93 , 关 ( ( ) 13 ) 《 重 译 》 13 ) 《 论 重 译 》 13 ) 《 题 未 定 ” 》 下 (9 3 ,论 (94 , 再 (94 , “ 草 ( 9 5 , 非 有 复 译 不 可 》 1 3 ) 。鲁 迅 关 于 译 论 的 最 大 贡 献 是 13 )《 ( 95 等

儒家文化与尼采思想对鲁迅翻译选材与方法的影响

儒家文化与尼采思想对鲁迅翻译选材与方法的影响

神; 要想获得个性的自由, 必先解放其精神, 这就要彻底摆脱 “ 吃
三、鲁迅翻译观的文化渊源
人的礼教” 从此, 。 鲁迅在思想意识上开始了从科学救国向文学启蒙 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 《 朝花夕拾》中,曾多次提到四书五经, 的转向。由于对亡国灭种的恐惧和忧虑,他试图唤醒多数尚在沉睡 以及一些明清小说。比如初中教材中 《 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中, 中的国民, 于是他大量译介不为中国大众所知的被压迫民族的作品。 “ 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 最成片断的是 《 荡寇志》 《 和 西 因为在他看来,被压迫民族与中国经历和境遇相同,因而他们的作 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 ,这里就提到了两本明清著名小说。 鲁 品更能引起中国读者的共鸣从而能更好地促使中华民族的反省和觉 迅多次说过,孔孟的书他读得最早最熟,却似乎与 自己不相关。在 醒。 他予 10 年发表了 《 98 摩罗诗力说》 ,又于 10 年和弟弟周作人 意识层或许如此,但在潜意识层,儒家文化、孔孟之道早已成了他 99 起译介了《 域外小说集》 想借这些弱小国家的人民苦难和民族解 不能摆脱的前理解结构的一部分。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是 “ , 仁”和 放运动的描写来激起中国民众的反抗精神。 “ 。 忠” 虽然他后来反叛礼教, 对儒教构成的文化整体予以全面的排 11 年的辛亥革命失败了,鲁迅和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又开始探 斥,认为国粹如脓疮,坚决不读中国书。但 “ 91 仁者爱人”的中国传
l 要J 文 述 迅 翻 选 及 译 法 的 点 论 儒 传 捅 本 描 鲁 在 译 材 翻 方 上 特 , 证 家 l 键词 J 译 材; 译: 迅 儒 文 : 采 关 翻 选 直 鲁 ; 家 化 尼 如此看来, 鲁迅主张的是 “ 唯信是上”的直译法。那么 如何理 1 9 周建人为 《 9 年, 5 外语教学与翻译》写了一篇文章, 目 国十月革命胜利后, 马克思主义思想在 统士子 情怀和忠于家国的民 族主义感情时常在他的翻译选材和他提

浅议鲁迅翻译观的形成

浅议鲁迅翻译观的形成
自己 的 一 份 力 量 。
二 、 迅 “ 译 ” 译 原 则 的 形 成 鲁 直 翻 鲁 迅 的 翻 译 原 则 可 以 概 括 为 “ 译 ” “ 信 ” “ 旨 ” 直 、求 和 达 。
早 在 《 外 小 说 集 》 序 言 中 鲁 迅 就 以 “ 致 朴 讷 ” “ 译 亦 域 的 词 、移
考 试 周刊2 9 第 1 上 ) 0年 4 0 期(卷 浅议鲁迅翻译观 的


王 婧 锦
( 西中医学院 英语系 , 西 成 阳 724 ) 陕 陕 10 6 摘 要 : 中 国翻 译 史 上 , 迅 作 出 了 巨 大的 贡 献 , 提 在 鲁 他 出的 翻 译 观 点 极 大 地 推 动 了 中 国的 翻 译 研 究 。本 文 简要 叙 述 并总 结 鲁 迅 的 翻 译 思 想 的 形成 过 程 及 其 对 中 国翻 译 的 影 响 。 关键词 : 鲁迅 翻 译 观 直 译
期 弗 失 文 情 ” 1 表 达 了 自己 直 译 的 思 想 。 后 来 他 多 次 在 相 [1 5s s 关 文 章 中 强 调 过 这 一 观 点 。 鲁 迅 的 翻 译 观 可 以说 是 在 批 判 地 继 承 和 发 展 历 代 佛 经 翻 译 和 清 末 翻 译 理 论 与 实 践 的 基 础 上 形 成 的 。 汉 魏 以来 的 译 经 高 僧 中 , 奘 法 师 是 对 他 影 响 在 玄 最 深 的 一 个 。 鲁 迅 认 为 , 译 佛 经 , 多 文 法 、 法 、 法 是 唐 很 句 词 生 造 的 , 经 习得 就 懂 得 了 。 理 , 待 外 国 文 字 时 , 于 汉 一 同 对 由 字 本 身 存 在 表 达 上 的 缺 欠 , 需 要 生 造 一 些 词 句 。在 清 末 翻 也 译 家 中 对 鲁 迅 影 响 最 大 的则 是 严 复 。鲁 迅 强 调 直 译 同时 赞 成

《译文》创办始末

《译文》创办始末

答 复 , 鲁 迅 又 说 : 发 起 人 就 算 “
‘ 译 ’ 理 由 还 在 中 国 有 许 多 硬 。
却 也切 中时弊 。
你 、 、 文 三 个 , 天 有 空 我 们 我 烈 哪
垒3塑些塑塞
镳l m
三 个 人 再 碰 一 次 头 。 ” 情 就 这 事
场 条 件 下 ,生 活 书 店 ” 出版 《 “ 肯 译
生 样 定 下 来 了 腮 史
壁朝 一 汐
文 》 已 经 很 不 错 了 。关 键 是 先 将 《 文 》 出 来 , 以 一 流 的 质 量 译 推 并
让 读 者 接 受 。 鲁 迅 说 : 就 照 他 们 “ 的 条 件 办 , 三 期 , 们 三 个 发 起 头 我 人 尽 义 务 包 办 了 。” 确 定 创 刊 日 在
期 时 ,鲁 迅 对 茅 盾 说 : 我 们 要 现 “
找 材 料 现 翻译 , 以 每 人 交 三 至 四
篇 计 , 得 一 个 多 月 , 得 宽 裕 一 总 算
. ¨ 更
盐朝 汐
说 : 目前 作家 们 有 力 气 没 处使 , “ 办 这 个 杂 志 ,可 以 开 辟 一 个 新 战 场 .
也 能 鼓 一 鼓 介 绍 和 研 究 外 国 文 学 的热 情 。 ” “ 以 为 这 个 杂 志 不 仅 登 翻 我 译 小 说 .也 可 登 翻 译 的 论 文 、 杂 感 、 忆 录 等 , 宽 一 些 , 者 也 回 面 凄 会 多 一 些 。 ” 然 , 迅 对 这 个 杂 显 鲁
大 约 一 个 星 期 后 , 鲁 迅 请 茅
盾 来 家 中 吃 饭 。 告 知 黎 烈 文 也 并 在 。 当 黎 烈 文 得 知 鲁 迅 、 盾 将 茅

上世纪三十年代《译文》的创办

上世纪三十年代《译文》的创办

大 约一 个 星期 后 , 迅 请 鲁 茅 盾来 家 中吃 便饭 , 告 知黎 并 烈 文 亦 在 。 当 黎 烈 文 得 知 鲁 迅 、 盾 将 联合 办 一份 专登 译 茅
8月 的 一 天 , 盾 约 黄 源 茅 在 其 家 与 鲁 迅 见 面 。 3人 闲
谈 一 阵 后 , 迅 便 将 带 来 的 鲁
13 9 4年 5月 底 的 一 天 , 迅 约 茅 盾 到 其 寓 所 鲁

晤 。在 交 谈 中 , 人 谈 到 了 翻 译 问 题 。 两 鲁 迅 说 : 这 几 年 来 介 绍 外 国 文 学 不 像 从 前 “
那 样 时 兴 了 , 品 的 质 量 也 差 , 译 家 好 像 比 作 译 翻
针 , 确 定 以 少 数 志 同 道 合 者 为 核 心 , 是 一 般 的 “ 不
出 样 式 来 , 再 送 给 你 们 我
看 。 ”
跑 跑 腿 的 编 辑 , 选 请 你 们 考 人
虑 一 下 。 至 于 交 给 哪 家 出版 , 先 问问生 活 书店 , 果 ‘ 活 ’ 如 生 愿 出 , 交 给 它 罢 。 就 ”
“ 的 , 有 信 就 寄 到 内 好 你
来 办 一 个 专 门 登 载 译 文 的 杂 志 , 一 提 翻 译 的 身 提
价 。这 杂 志 , 品要 精 , 量 要 高 , 刷 也 要 好 , 译 质 印
要 有 品 位 。 ”
“ 啊 , 茅 盾 当 即 附 和 。 他 说 : 目前 作 家 们 好 ” “ 有 力 气 没 处 使 , 这 个 杂 志 , 以 开 辟 一 个 新 战 办 可
山 书 店 , 事 情 就 通 过 茅 盾 有
先生找 我 。鲁迅说 。 ”
“ 么 校 样 出 来 也 送 到 那

论鲁迅教学的批评化追求

论鲁迅教学的批评化追求

应 该 说 并 不 是 鲁 迅 所 有 的 作 品 都 适 合 中学 生 读 , 迅 自 鲁
己 也 曾 说 过 : 我 的 文 章 , 有 阅 历 的 人 实 在 不 见 得 看 得 懂 。 “ 未 ”
( 96年 4月 5 日致 土 冶 秋 信 )拿 我 的 书 给不 到二 十岁 的 青 13 “ 年 看 , 不 相 宜 的 。要 到 三 十 岁 , 很 容 易 看 懂 。有 一 个 历 是 才 ” 史 时期 , 国 曾经 一 个 劲 地 美 化 、 高 和 独 尊 鲁 迅 , 鲁 迅 当 我 拔 把
的 话 来 说 : 凡 在 有 思 索 的 地 方 、 有 思 索 的 人 , 迅 就 是 一 “ 凡 鲁
个 不 可 忽 视 的存 在 。简 而 言之 , 是 : 凡 有 思 索 就 不 可 忽 视 ” 就 “ 鲁 迅 。而 从 语 文 意 义 上 讲 , 们 可 以 借 用 郁 达 夫 《 摩 在 回 ” 我 志 忆里 》 的话 说 , 迅 一 生 具 有 “ 多 文 学 史 上 所 不 载 的 文 坛 起 鲁 许
学 生 培 养 成 为 批 评 家 ( 竟 不 是 中学 语 文 教 学 所 能 胜 任 的 工 毕 作 ) 。
是 很 有 限 的 , 他 们 却 能 自觉 地 用 “ 迅 ” 语 文 教 学 “ 但 鲁 为 补 钙 ”就 是 在 明确 鲁迅 是 “ 华 民族 的 思 想 源 泉 ” 物 之 一 的 , 中 人
不通 , 点乱用 , 此等等 , 标 如 要把 鲁 迅 从 教 材 里 删 除 。
面 对 鲁 迅 作 品 在 语 文 教 材 中所 占 比重 日趋 减 少 的 事 实 ,

理 、 学 甚 至 营 销 诸 多 方 面 都 有 不 凡 的 业 绩 。 所 以 , 究 鲁 教 研 迅 , 是 鲁 迅 作 品 或 其 他 名 家 作 品 阅 读 教 学 备 课 , 是 作 文 既 又 教 学 备 课 , 是 语 文 活 动 备 课 , 们 可 总 称 之 为 “ 文 大 备 更 我 语

鲁迅是什么学历

鲁迅是什么学历

入 门 性 的 矿 物 学 和 地 质 学 的 专
业课 ,至10年 末正 式 毕业 。 91 这 是 鲁 迅 平 生 得 到 的 最 完 整 也
级? 还有 一个 问题,杂文能不能
评 职 称 ? 果 能 , 像 《说 胡 如 须》 、 《 论 “ 妈 的”》 、 他
《 妇 主 义 》 这 些 鲁 迅 杂 文 里 寡
些 学 者 说 , 鲁 迅 的 学 问 不 怎
么样 ,你看 当 时他 的 弟弟 都 已
“ 研家”晋职的资要? 鲁 我敢 说,鲁 迅 的作 品放 到今 天, 州
函酹
维普资讯

j代 育… 时教l


了翻译著 作和 Ⅸ 中国小说史》外 ,其他作 品,如小说 、散文 之类,对一个文学史教 授来说压根就 不能送审:但大家记住,鲁
他 改 八 江 南 陆 师 学 堂 附 设 的 矿 路 学 堂 . 学 制 为 三 年 。 前 半 期 学 的 差不 多 都 是 现 在 的 中 学 课
程 : 数 学 、 几 何 、 代 数 、 物 理 、化 学 等 。 后 半 期 加 了 一 些
课 , 与 乃 弟 台 编 了 一 本 书 叫
迅在 被聘 为北 大讲 师之前,几乎所 有的翻
译 作品和 Ⅸ 中国小说史》都还没 有出版,
Ⅸ 国小 说 史 》 最 初就 是在 北 大 授 课 时 的 中 讲 义 。至 于 那 本 “ 渠 道 发 行 ” 的 Ⅸ 外 二 域 小说 集》 就 更 麻 烦 , 因没 有 书 号 , 属 境 外
性 和真 理 性? 我 看 ,鲁 迅成 就 的 取 得 固 然 依 与 当时 用人 制 度 的 宽松 、 出版 和 言论 的相
4 .如果你认为你的老师严厉,等你 当了老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翻译的取材思想:
一、在作品选择方面,表现出强烈的翻译主体意识:拒绝暴力、 取向真实、瞩目边缘;选材中还承载着鲁迅的平等与博爱 诉求。 二、在翻译取材来源国家中,法、德、英、美等强国的取材起 步于“翻译救国”的热潮,但其根基却是思想启蒙;西班牙、 芬兰等9个弱小民族、国家的取材源于鲁迅对自己同等处境 国家、民族的关注,是同盟的寻觅;俄国、苏联的取材最 贴近鲁迅的精神实质,无论是帝国主义的俄国还是社会主 义的苏联,鲁迅关注的只有一个:“为人生”;日本的取材与 鲁迅的留学经历和对日本的情感密切相关。 三、在作家选择中,鲁迅特别看重处于困厄处境的作家,如: ①眼盲、流亡、屡被放逐的俄国诗人爱罗先珂,鲁迅翻译了 他的14部童话作品; ②来自西班牙“高山小民族”的巴罗哈,这是鲁迅关注的唯一真实、揭露现实又困顿于现实的苏联“同路人”作家 群体,鲁迅为他们编译文集《竖琴》,对该团体和作家 作了反复介绍,一再关注他们的悲惨遭遇;
④总是对一些短命的作家青睐有加,体现出鲁迅对于先觉 者生命价值的独特思考。
鲁迅的翻译思想:
一、欧化
鲁迅的欧化策略具有强烈的中国本土特色:立足于积贫积弱的 中国,向往国富民强的西方——主张忠实原作的翻译、保存异 域文化,是为了借助外来文化改造甚至替换自身的文化,也就 是所说的“别求新声于异邦”。鲁迅的欧化策略代表着一种文化 取向:站在中西文化之间,以世界的眼光,汲取中外的优长。
在翻译《死魂灵》的时候,鲁迅已经接近生命的 终点,或者可以说,是翻译《死魂灵》使鲁迅的生命 接近了终点。因为这部作品是鲁迅费尽了心力,他的 “硬译”法则在这部以幽默、讽刺见长的作品翻译中显 得无所适从:
动笔之前,就得先解决一个问题:竭力使它归化, 还是尽量保存洋气呢?……只能改换他的衣裳,却不 该削低他的鼻子,剜掉他的眼睛。我是不主张削鼻剜 眼的,所以有些地方,仍然宁可译得不顺口。
——《鲁迅全集》
这是“宁信勿顺”的再次宣言。可是,操作起来却绝对没 有想象的那样简单:“于是„苦‟字上头……这就势必至于 字典不离手,冷汗不离身……硬着头皮译下去。”
三、转译与复译
鲁迅的翻译路径和方式是指转译和复译。转译 也被称为“重译”或“间接翻译”,是指通过非源语文本 进行翻译,也就是在原作向译本的转换过程中要通 过一个或多个中转站,鲁迅所翻译的俄国、苏联作 品基本上都是通过日语文本转换而来的。复译是指 已有翻译文本的情况下再次进行翻译,鲁迅虽然很 少进行复译 ,但针对当时的翻译文本质量低劣的情 况,积极主张复译。鲁迅认为,复译是翻译作品由 不好到比较好再到更好的必然途径。
欧美之强,莫不以是炫天下者,则根柢在人,而此特现象之末, 本源深而难见,荣华昭而易识也。是故将生存两间,角逐列国 是务,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 而张精神。 ——《文化偏至论》
人既发扬踔厉矣,则邦国亦以兴起。 个性张,沙聚之邦,由是转为人国· · · · · · ——《文化偏至论》
二、鲁迅翻译了什么?
三、鲁迅怎样翻译?
鲁迅以翻译“立人”
在“西学东渐”的文化背景下,借助对西方文化广收博彩的日本平台,鲁 迅参照各国文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认真审视,采取了怀疑、批判、建 设的态度。在中国,闭关自守造成了国家的封闭落后,专制统治导致了民众 的愚昧麻木。要改变这样的状况,只有借助外来文化的力量,也就是“别求 新声于异邦”;又因为鲁迅认为“文艺是可以转移性情、改造社会的”,所以 “便自然而然地想到介绍外国文学这一件事”。鲁迅一生都在向中国输入异域 文化,因为“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鲁迅祈望借助外来文化的洗 礼来实现中国人的新生——由“愚弱的国民”转变成为思想自由、人格独立、 个性解放的人,这就是鲁迅以翻译“立人”的思想,他坚信“人立而后凡事举”。
二、创办翻译刊物《译文》
翻译文学得以根深叶茂,报刊起到了重要作 用。现代中国,翻译家登上翻译舞台之处,几乎 都是在报刊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很多报刊都处于 创作和翻译共生的状态。1934年,报刊的家族 增加了特殊身份的一员——专门发表翻译作品的 《译文》,它的出现使中国报刊界、翻译界甚至 中国文学史都为之一新,而它的创办人正是鲁迅。
我从均风兄处借来《奔流》第九期一册,看见 孙用先生自世界语译的莱芒托夫几首诗,我发觉有 些处与原本不和。孙先生是由世界语转译的,想必 经手许多,有几次是失掉了原文的精彩的。
——鲁迅《集外集· 通讯》
鲁迅对中国翻译事业的贡献:
一、组织翻译团队“未名社”
未名社“直接得到鲁迅的指导和支持,和鲁迅的 关系十分密切”。鲁迅对于未名社所倾注的心血和精 力以及他给未名社带来的影响,未名社的成员都难 以忘怀,常常著书撰文进行追述;即便是研究者, 也无不为鲁迅对翻译事业的倾心和对青年们的赤诚 所感动。未名社的成立,在中国现代文学社团中的 地位、成就以及影响,无不蕴含着鲁迅的付出。
有限的硬性欧化
欧 化
普遍的弹性欧化
儿童文学“去欧化”
二、硬译
按板规逐句,甚而至于逐字译。
——鲁迅《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硬译”一直被认为是鲁迅提出和践行的翻译方法:绝对 忠实于原文,不但要逐句对应,甚至逐字对应,句法、 文法也要对应,句子的前后顺序也不能改变,接近 “死译”。因为“硬译”颠覆了汉语的表述规则和习惯,所 以常导致译文晦涩难懂甚至完全无法理解。
翻译家鲁迅
鲁迅的工作时间,以他一生中用在著作方面 的时间来说,一半以上用于介绍外国文学和 学术性著述上,其余一半才用于创作上。
——《冯雪峰忆鲁迅》
要先看他的译作,再读他的作品。鲁迅首 先是个翻译家,其次才是个作家。他一生 的工作,把译书看成主业,译介之余,才 有了创作。
——孙郁
目 录
一、鲁迅为什么翻译?
三、对翻译人才的培养
如果说和周作人、周建人的合作存在家族性质, 领导未名社相当于师生组织,创办《译文》兼具同 人刊物色彩,那么,鲁迅为了翻译事业,对众多的 译者、译作、书商、刊物、出版社都鼎力相助,则 不能不说是鲁迅的高尚品格和对翻译的责任感所致。
谢谢观赏
制作人:刘容序 王淑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