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前后路手术入路治疗斜坡齿状突型颅底陷入症
斜坡齿突型颅底陷入症的手术治疗
・
短 篇论 著 ・
斜 坡 齿 突 型 颅底 陷 症 的手术 治 疗
陈海波 , 郝定 均 , 劲松 , 周 吴起 宁 , 宝荣 , 向义 贺 方
节脱位 , 马上 复位 , 不需 固定 。由专人 在 中立位适 当 牵 引下保 护 头颈部 , 位 翻身成 俯 卧位 , 透 视下 轴 x线 见枕 颈部 曲度 良好 后 , 行枕 颈融 合 固定术 , 在枕 后部
陷入症患 者 3 9例 , 效 较好 , 疗 现将 结果 报告 如下 。
1 资料和 方法 1 1 一般 资料 . 本组 患者 3 9例 , 1 男 6例 , 2 女 3例 ; 龄 为 8~ 年
【 关键词 】 颈椎 ; 齿突尖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 器 【 中国分 类号 】R6 15 1 【 8 .3 文献标志码 】B 【 文章 编号】17 62 【 O 】 o:0 3 6 /. s.6 2— 9 7 2 1.4 0 2 D Id i1 .99 ji n 17 2 5 .0 0 0 . 1 s
疾患。
1 2 术前 准备 .
术前 常规 作 口、 腔 检查 , 行 张 口训 练 , 鼻 进 防止 术 中颞下 颌关 节损 伤 。术前 5d开 始 常 规 以 1 %过
氧 化氢 液和 生理盐 水 漱 口, 天 4—6次 , 每 同时 给 予 氯 霉素 眼药水 滴鼻 , 天 6次 , 前 1d预 防性 使 用 每 术 广谱抗 生 素 。
ng 1 B n r f n u jn i o tr ra p o c y s . o e g at g f so n p s ei p ra h b wMlw—mls a e f i o o t h p d 0 i a o e l cb n . i
1例经口咽入路齿状突磨除术治疗颅颈交界畸形患者的护理
作者 单位 :2 10 0 0 0 南京 医 科 大 学 附 属 脑 科 医 院 .
朱 慧 敏 :女 , 中专 , 护 师
床边备呼吸机 。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于 术后 1 周后 遵 医 嘱停
用心 电监 护仪 ,呼吸平稳 停吸氧 。
32 .
加强 呼吸道 的护理
由于手术切 口位于 咽后 壁呼吸通 道 口 , 因此 ,呼吸道护理 尤
s。
生理盐水 2
m l /h 气道湿化 , 目的是防止 呼吸道 阻塞 和感染 , 同时配 合雾 化 吸
人 ,可用生理 盐水 20 rnl 加庆大霉素 8 万 u 每 日 3 次 ,可有效地
稀释痰液减少分泌物 ,易于 咳出和吸 出。 该患 者术后 体温正 常 ,
痰液少 无 , 感 染 等 并 发 症 发 生 , 于 术 后 1 1 d 拔 除气 管套 管 。
每 2 日更 换 尿 袋 1 次 观 , 察 尿 液 色 、 量 、 性 质 。 该 患 者 术 后 无
尿频 、 尿急 、尿痛 ,尿常规检查 正 常 ,术后 10 d 拔除尿管 。
33 .
口 腔护理
口 腔感染是经 口 咽入 路手术的严重并 发症 ,术后精心 的 口
腔护理 尤为重要 ,每 日用生理 盐水 口 腔护理 6 次 , 同时注意观 察 口 腔 内切 口 有无 渗血 肿胀 ” 0 。 术后半月患者无 口 腔感染发 生 。
34 .
鼻饲 管 护 理
为避 免术后 由 口 进 食造 成 口 腔 感染 , 因此 ,在 术 中插 入
及 相 关 疾 病 治 疗 预 后 情 况 使 , 患 者 了 解 了 该 手 术 方 法 安 全 、
成功率高 、并发症少 且 致 残率低 ,使患 者树立 对 手术成 功 的
颅底凹陷症影像学诊断(医疗医学)
T1增强见团状明显强化
(血管母细胞瘤,伴脊髓空洞)
医疗课件
32
2、颈椎病:颅底凹陷症常被误诊为颈椎病,临床症状相似。但颈椎病空
洞小而局限,且颅底结构多正常。
(颈椎病伴脊髓空洞)
医疗课件
33
治疗:
对于没有或仅有轻微症状而无进行性神经损害 的颅底凹陷患者不需治疗,定期随访 。有学者主 张早期治疗,以免脊髓空洞加重。有神经压迫症 状患者则需手术治疗。手术原则是解除延髓压迫 和重建颈部稳定性。主要手术方式有:
正常
医疗课件
异常
异常
25
脊髓空洞:枕骨大孔狭窄,脑脊液回流阻力增加,造成脑脊液在脊髓中
央管集聚,空洞形成。
T1WI低信号
T2WI高信号
医疗课件
T2压脂信号无降低 T1增强无强化
26
环枕融合、颈椎分节不全畸形:环椎与枕骨大孔完全或部分融合,
齿状突上移。颈椎融合,造成病人短颈外貌。
正常
医疗课件
异常
27
齿状突脱位,环枕融合畸形,环枢关节面倾斜
齿状突向后上移位进行性加重
医疗课件
30
鉴别诊断:
1、颈髓肿瘤。 2、颈椎病。
医疗课件
31
1、颈髓肿瘤:囊实性肿瘤临床症状和影像表现与颅底凹陷症合并脊髓空
洞相似,可用MRI增强鉴别。肿瘤病人缺乏头颈特征外貌及颅底结构异常的 影像表现。
T1 低信号
T2高、等信号
正常齿状突与此线的距离为41±4mm。
医疗课件
15
病例一:女,44岁。左头部及颈后部阵发性胀痛,双手小指末端麻木、左鼻 前庭间歇性异痒感2月。
齿状突均高于钱氏线以上3mm,约5.6mm左右。
医疗课件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神经外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神经外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9.09.04•【文号】卫办医政发[2009]140号•【施行日期】2009.09.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神经外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4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我部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颅前窝底脑膜瘤、颅后窝脑膜瘤、垂体腺瘤、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三叉神经痛、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等神经外科6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现印发给你们,请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当地医疗工作实际情况,组织临床路径的试点工作,在我部印发的临床路径基础上,制定各试点医院具体实施的临床路径。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反馈我部医政司。
附件:神经外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二○○九年九月四日颅前窝底脑膜瘤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颅前窝底脑膜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颅前窝底脑膜瘤(ICD-10:C70.002/ D32.013/D42.002)行冠切经额开颅颅前窝底脑膜瘤切除术(ICD-9-CM-3:01.5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肿瘤体积增大引起慢性颅压增高表现,主要为头痛、恶心、呕吐等;因额叶受损出现精神、智力症状,主要表现为记忆力障碍、反应迟钝;嗅觉、视觉受损。
2.辅助检查:头颅MRI显示颅内占位性病变,基底位于颅前窝底,边界清楚,明显均匀强化,额叶底面和鞍区结构受压。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拟诊断为颅前窝底脑膜瘤者,有明确的颅内压增高症状或局灶性症状者需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是冠状切口经额入路开颅肿瘤切除术。
经口枢椎齿状突切除术治疗斜坡齿突型颅底陷入症21例
报告如 下 。 临 床 资 料
突肥 大 2 1例 。 MRI 现 : 表 枢椎 齿突 肥大 造成 脊髓压 迫
2 1例 。
2 治疗 方法
2 1 术前 准备 : 前 3 . 术 d开 始用 口洁 灵液 漱 口,. 0 2 呋麻滴 鼻 液滴 鼻 , 5 术前 1 h静 滴 头孢 哌 酮钠 2 0 。 . g
过 频有 关 ; 体 直 径 大 于 2m 的有 1例 失 败 , 瘤 c 与瘤 体
组 织 过 大 , 进 行 植 骨 , 始 矫 治 时 间 过 早 有 关 。 提 示 未 开
[] 陈 2
斌 ,万 永 明 ,黄 兰 柱 .混 合 牙 列 期 牙 瘤 摘 除保 留恒
牙 胚 的治 疗 [] J.南 京 军 医 学 院 学 报 , 0 3 2 ( )1 6 2 0 ,5 3 :8 . [ ] 田 昭 俭 , 闽 厦 , 新 国.牙 瘤 的 X 线 曲 面 断 层 全 景 片 3 庞 杨
( 稿 :0 00—9 收 2 1—81 )
经 口枢 椎齿 状 突切 除术 治 疗斜 坡 齿 突 型颅 底 陷入症 2 1例
西安 医学 院第 二附属 医院神经 外科 ( 安 7 0 3 ) 田 钧 贺 晓 生 西 1 0 8 费 舟 郝 世渊
摘 要 目的 : 探讨 经 口枢椎 齿状 突切 除 术治 疗颅 颈畸 形 , 以总 结提 高颅 颈畸 形治 疗效 果的
我们 在今后 的治 疗 中 , 首先 要 拓展 阻生 牙 的足够 间 隙 , 并 用 开大 螺 簧 等保 持 问 隙 ; 次 当瘤 体 直 径小 于 2m 其 c 时 , 以手 术后 即刻 开始正 畸 牵引 阻生牙 , 瘤体 直径 可 若 大 于 2m 时 , 骨 缺损 较 多 , 先 用 骨 替 代 材 料 充 填 c 颌 应 缺损 区_ , 后 3个 月再进 行 牵引 ; 次牵 引 阻生 牙 时 4术 ] 再
经口切除齿状突斜坡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6例体会
颅颈交界区畸形是一种具有多样性的先天性或后天性 的骨结构、韧 带 组 织 异 常 和 以 进 行 性 瘫 痪 为 临 床 特 点 的 病 变[1]。该畸形分为寰枕型和斜坡齿 状 突 型,临 床 上 分 别 表 现 为以背侧受压为 主 的 小 脑 共 济 失 调 和 感 觉 障 碍,以 延 髓、颈 髓腹侧受压为主的运动障碍和呼吸肌麻痹。对于斜坡齿状 突型患者的手术治疗,但因手术位 置 深,显 露 困 难,技 术 难 度 高,国内尚未广泛开展。我科2009-01-2010-12对 6 例 斜 坡 齿状突型病人采用经口切除齿状突 斜 坡 手 术 治 疗,结 果 报 道 如下。
Laiwu Steel Limited Corporation Hospital,Taishan Medical University,Laiwu271104,China
中 国 实 用 神 经 疾 病 杂 志 2012 年 2 月 第 15 卷 第 3 期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ervous Diseases Feb.2012,Vol.15 No.3
(收 稿 2011-10-28)
经口切除齿状突斜坡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6例体会
由 俊 宇1) 曾 宪 英1) 李 化 伟1) 郭 洪 刚1) 孔 建 新2)
1)泰 山 医 学 院 附 属 莱 钢 医 院/莱 芜 钢 铁 集 团 有 限 公 司 医 院 神 经 外 科 莱 芜 271104 2)山 东 省 千 佛 山 医 院 神 经 外 科 济 南 250021
增加,并且在呼气 末 因 肺 泡 残 留 的 气 体 过 多,使 呼 气 末 肺 泡 内 呈 正 压(内 源 性 PEEP)[1-3]。BIPAP 无 创 呼 吸 机 可 在 吸 气 相、呼气相提供不 同 水 平 的 压 力 支 持,在 吸 气 相 提 供 压 力 支 持,以 克 服 吸 气 阻 力,扩 张 肺 脏,减 少 或 避 免 吸 气 用 力,使 呼 吸肌得到适当的 休 息,降 低 呼 吸 肌 的 功 耗,有 利 于 呼 吸 肌 疲 劳的恢复;在 呼 气 相 加 用 适 当 的 外 源 性 PEEP,对 抗 内 源 性 PEEP,防止肺泡萎 陷,改 善 气 体 在 肺 内 的 不 均 匀 分 布,增 加 通气 量 ,提 高 PO2,降 低 PCO2,增 加 氧 合[4],促 使 患 者 意 识 障 碍的恢复。
颅底常见手术进路
颅底常见手术入路一前颅底①经鼻蝶窦入路(图1-1):口—鼻—蝶入路(图1-5,1-12)鼻小柱—鼻中隔入路(图)经鼻内窥镜入路(图)到达区域:蝶窦,垂体窝,上斜坡和中斜坡。
优点:无需开颅,硬膜外操作,无外部切口。
缺点:手术进路通道长,海绵窦视觉差,有发生脑脊液漏的危险。
②经口—硬腭入路(图)到达区域:中、下斜坡,颅颈关节前面。
暴露解剖结构:口咽、鼻咽、蝶窦、斜坡、C1-3、垂体、岩骨内颈动脉、脑干前面、椎基底动脉、外展神经。
优点:硬膜外进路无需开颅、直接到达斜坡和脑干前面。
缺点:有菌的手术通道、两侧暴露受限、有发生脑脊液漏和颅颈关节不稳定的危险。
③经上颌入路(图1-60,)到达区域:斜坡、颞下窝。
暴露解剖结构:口咽、鼻咽、蝶窦、上颌窦、斜坡、垂体窝、颞下窝、翼腭窝、双侧海绵窦中段。
优点:同时暴露斜坡、翼腭窝和颞下窝;硬膜外入路无需开颅。
缺点:有菌手术通道,术后面部瘢痕和畸形,牙齿脱落。
④经颅入路(经基底及扩大的经基底进路)图1-85,1-89,1-110,1-76,1-78,61页。
到达区域:前颅窝、额窦和斜坡。
暴露解剖结构:前颅窝、筛窦、蝶窦、上鼻咽、视神经管、视交叉、终板、硬膜内颈动脉、嗅神经、垂体和斜坡。
优点:从前颅窝至枕大孔广泛暴露;可硬膜外到达前颅窝、鼻窦和斜坡。
缺点:嗅觉丧失;有时需牵拉额叶;潜在的眶损伤;须注意前颅底重建。
二中颅底眶颧弓和经基底入路(图2-12,2-25,2-27,2-9)到达区域:蝶鞍、鞍旁、第三脑室。
暴露解剖结构:视神经、视交叉、垂体柄及垂体、颈内动脉、终板、丘脑下部、单侧海绵窦、脑脚间窝、基底动脉、双侧动眼神经、蝶窦。
优点:鞍旁暴露佳;减少对脑组织牵拉;到达蝶鞍和鞍旁的手术距离短。
缺点:开放蝶窦可能会成为术后感染灶;蝶窦视觉效果差。
①②额颞硬膜内经海绵窦入路(图2-51,2-58,2-67,2-43)到达区域:海绵窦、蝶鞍和一侧鞍旁区。
暴露解剖结构:视神经管、视神经和视交叉、颞骨岩部、海绵窦内、subclinoidal、颈内动脉硬膜内段、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颅底陷入症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76例
下疝 畸形 的患者进 行研 究, 所有患者均行前后路联合 手术治疗 , 并在术 前、 术 后行 C T 、 M R I 检测 , 同时记录相关数据 。结果 力劳动。结论
级, 4 4例患者为 3级 , 2例患者术 前肌力 1级合并 呼吸 困难 ,
偶 有睡眠呼吸暂停症 状 ; 患者 均伴 有不 同程 度的深 、 浅 感觉 障碍 , 部分患者 出现病 理反 射征 。患者 均不 能劳动 或学 习 , 其中 l 0例术前只能卧床 。 1 . 2 影像 学资料 7 6例患者均行颅 颈交 界区 x线 、 颅底 C T 及 MR I 扫描检查 。C T检查显 示齿状 突 突入枕 骨大 孔 , 寰椎
综上所述 , 辛伐他汀联合丹红注 射液治疗 不稳定 型心绞 痛疗效确切 , 两药联合 应用 具有协 同加 强作 用 , 值得 临床 推
广应用 。
[ 6 ] 安永青 . 丹红注射液 治疗不稳定 心绞 痛疗效 观察 [ J ] . 中国实 用 医药 , 2 0 1 0, 5 ( 2 6) : 1 7 4 — 1 7 5 . ( 2 0 1 3 - 0 6 - 2 8收稿 2 0 1 3 - 0 9 - 0 6修 回) 孙双 田) ( 本文编辑
组患者 总 有 效 率 9 3 . 3 3 %, 治 疗 的 对 照 组 患 者 总 有 效 率 3 . 3 3 %, 观察组 的疗效优 于对照组(P <0 . 0 5 ) 。
[ 5 ] 符江. 丹红注射液治疗 不稳定 型心绞 痛临床疗 效分析 [ J ] . 白
求 恩 军 医学 院 学 报 , 2 0 1 2 , 1 0 ( 3 ): 2 4 1 _ 2 4 2 .
1例颅底陷入症经口咽入路齿状突切除术病人的护理
P o ic ,He e 0 3 0 ia r vn e b i 6 0 0 Chn )
中图分类号 :436 R 7 . 文献标识码 : C 文 章 编 号 :0 9—6 9 (0 8 6 10 4 3 20 )B一19 —0 55 2
颅底陷入症临床上较 少见 , 主要特点 是枕 骨大孔 周 围的 其
e C S O a Or h y X aP Oa h X I I n VI Op ar n Pr C
郑玉 芳
Zhe g Yu a n f ng( e o d Ho pia f a s ; Ciy ¨c e S c n s t lo F ng h m t bi
于 机械通气 呼吸机辅助 Ⅱ 吸 , 后病人悬 雍垂 及咽后壁 有脓 苔 乎 术 越 恙、 鄙“现溃 疡 、 j 肿胀 叫 、 j 及张 困难 , 口腔护理带 动 给 来 了很 人难度 。每 次用 0 9 . %盐 水 2mL含漱 , 留 2mi~3 保 n an ri 后吐 出 ;. %氯化钠溶液 4 09 0mL加 庆大霉 素 1 6×1 每 0U 小 时 1次进 行 口腔 喷雾 ; 口泰 4 h含漱 1次 , 次 l 每 0 mL~1 5 mL, 次含漱 2mi 5mi; 每 n n 口腔护 理每 日 3次 , 0 9 用 . %盐水
3 2 5 预 防深 静 脉 血 栓 ,. 术 后 当 日双 下 肢 按 摩 ,4h后 指 导 病 2
经口咽前后入路一期手术治疗颅颈区畸形的护理
术后 前 3d 食 , 禁 静脉 高营养 ; 4天 即给 予鼻 饲饮 第
食 。选择 高热量 、 高蛋 白、 高维生 素 、 消化饮食 , 易 定 时、 量, 定 提供 充 足 营养 。7 d后 拔 除 胃管 , 口腔 从 进食 。稳定 3 后停 止 颅 骨 牵 引 , 外 固定 支架 固 周 用 定 3 月 _ 。对 于 术 后 躁 动 的病 人 , 适 当 约束 。 个 1 ] 应
腹 背侧均 受压 。合并 小脑扁 桃体 下疝 畸形者 1 O例 ,
脊 髓空洞 症 7例 。3 例 患者 均为 全 麻 下经 口咽前 、 7 后路 一期 手术治 疗 。
2 护 理
口咽部 超声 雾 化 至 伤 口愈 合 , 肿 消失 , 泌 物 减 水 分 少 。常 规应用 激 素 1 / , 0mg d 连续 3 5d 抗 生 素 4 ~ ,
副鼻窦 炎及扁 桃体 炎 , 扁 桃 体过 度 肥 大妨 碍 显 露 对
者 , 考虑先 行扁 桃体摘 除 。术 前 1周清 洁 口鼻 腔 , 可
氯霉素 眼药水 滴鼻 , 贝氏液 嗽 口, 口时 头稍 向后 朵 漱
保持 头颈 稳定 。指 导 患者 进 行 肺部 功 能 训 练 , 床 在 上做 扩胸 运 动 , 呼 吸 2 n 次 , 深 0 mi/ 2次/ 。训练 膀 d 胱功 能 , 闭尿 管 , 夹 q2h定 时开放 。做好皮 肤护 理 , 预 防褥疮 。 留置 尿 管 期 间行 会 阴擦 洗 , 2次/ 。本 d 组 6例均无 泌尿 系感染 。 2 3 出 院指 导 ( ) 极预 防上 呼吸道感 染 。刺 激 . 1积 性 呛 咳会 导致 颅颈 关节 滑脱 。告诫 患者 注意及时 防 治咽炎 、 扁桃 体炎 以及 其 他 骨 与软 组 织感 染 ; 2 短 () 期 内避 免不 良姿势 。防止 颈部 过伸或 过 曲。避免 长
经口齿状突切除联合后路枕颈融合治疗颅底凹陷畸形
经口齿状突切除联合后路枕颈融合治疗颅底凹陷畸形周宣;钟彩云;高静;蒲军【期刊名称】《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年(卷),期】2017(44)6【摘要】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经口齿状突切除联合枕颈融合治疗颅底凹陷畸形的方法、疗效以及并发症。
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从2012年9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2例齿状突突压迫延髓及上颈髓腹侧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颅底凹陷1例,颅底凹陷伴Chiari畸形7例,颅底凹陷伴寰枕融合4例,12例患者均行经口齿状突切除联合枕颈植骨融合手术治疗,术后长期跟踪随访,根据影像学参考数值作统计学分析。
结果经过6月至2年的随访,术后症状明显缓解8例,肢体感觉无变化3例,1例2月后出现脑脊液漏,经过修补和皮瓣转移治愈,无1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同时测量每例患者术前及术后影像学上钱氏线,麦氏线,韦氏线,Klaus高度指数、延颈髓角及颅底角的影像学参数值变化,并将影像学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提示达到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经口齿状突切除术是治疗齿状突压迫延髓及上颈髓腹侧病变直接有效的手术方法,术中充分磨除齿状突和必要的固定能够促进患者的治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页数】4页(P634-637)【关键词】经口咽;枕颈融合;颅底凹陷症;显微镜【作者】周宣;钟彩云;高静;蒲军【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3【相关文献】1.经口咽前路松解后路枕颈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颅底凹陷症的手术配合 [J], 郭延平;华靖;李霞2.经口咽前路控制性松解复位+后路枕颈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颅底凹陷症 [J], 王达义;常巍;尚晖;吴亚鹏;郭晓鹏;邓磊3.经口咽前路松解后路枕颈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颅底凹陷症 [J], 龚会军;王兵;周厚俊;严琪;李经辉;陈晔;余化霖;杨蓉;李科琴4.经口咽入路齿状突切除并Ⅰ期颈枕融合治疗合并延颈髓腹侧受压之颅颈交界区病变 [J], 何家全;杨辉;黄其林;吕胜青;刘仕勇;刘海鹏5.经口咽松解后路枕颈融合术治疗颅底凹陷合并脊髓空洞症1例的护理 [J], 吴静; 任英; 汪四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颅底凹陷症的研究进展
陷 ( ai rn ai t n 与扁 平 颅 ( ai ripes n 互换 使 b sa vg ai ) l i n o b sa rs o ) l m i
医师 所 重 视 。
7 %以上 的颅底 凹陷症 患者具有 特征性 的外貌 , 身材 5 如
矮小 、 短颈 、 蹼颈 畸形 、 面颅 不对 称 、 颈 、 斜 低位 发 际、 颈部 活
动受限( lpl e 综 合 征 的原 因 ) Sr gl ( Ki e Fi p - l 、p ne肩 高架 肩 畸 e
’
屈伸动力位像 的不同参数线 的测量 , 出颅底 凹陷症 的初步 作 诊断 。虽然 目前 C 、 T Mm 已逐 渐在 某些 方 面 明显优 于传 统 的 x线 检查 , 常规 的 x线 检查 仍 然是 发现 本病 的重 要 手 但
段 。常见 的参 数线有 C a b r i 、 0 线 、 re线 。 hm e an线 Mc陀gr Mca l S kr moe 等 提 出 Wakn e cehi m线是指 正常 斜坡 延长线 应位 于齿突尖 后 缘 , 相 交 于 枢 椎 体 或基 底 表 明枕 颈 区脱 位 。 如 B s n e 基底角 ) aa A ( l 指鼻根 、 鞍结节 、 斜坡连 线形 成 的角度 , 正常为 14 一15 , 5 。 3 。 3 。 >10 提示 异常 。CvsC n n e 斜 l —a a A ( u l 坡 角) 指斜坡与齿 突尖 后缘 切线 形成 的角度 , 5 。 示异 <10 提
内镜下扩大经鼻入路至颅底斜坡区的解剖学特点
内镜下扩大经鼻入路至颅底斜坡区的解剖学特点许德栋;王文波;李勇;段震映;姚翰勋;戚圣金;夏学巍【摘要】目的:观察内镜下扩大经鼻入路至颅底斜坡区的解剖标志,为内镜下进行该入路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选择经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5具,应用硬质内镜( Karl Storz)经双侧鼻腔插管,模拟扩大经鼻入路进行斜坡区解剖学观察。
结果斜坡区划分为3个部分:上斜坡、中斜坡、下斜坡。
鞍旁颈内动脉管隆起、斜坡旁段颈内动脉管隆起、视神经管隆起等为斜坡区骨性解剖标志,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基底动脉、脑神经Ⅵ、脑桥、椎动脉、脑神经Ⅸ~Ⅻ、延髓等为硬膜下解剖标志。
结论内镜下扩大经鼻入路至颅底斜坡区的解剖学标志明确,可依据上述解剖标志进行该入路手术。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natomic landmarks of the endoscopic extended transnasal approach to the cliv-us region, which provides anatomic basis for the approach.Methods Five formalin-fixed adult cadaveric head specimens were used, a rigid endoscope ( Karl Storz) was inserted into the bilateral nasal cavity for simulating the endoscopic extend-ed transnasal approach to the clivus region.Results The clivus region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the upper, the mid-dle and the lower clivus.Bony landmarks of the clivus regions were presented, such as parasellar internal carotid arterial canal bulge, internal carotid arterial canal bulge and optic canal bulge etc.Intradural anatomic landmarks were the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superior cerebellar artery, basilar artery, cranial nerveⅥ, pons, vertebral artery, cranial nerveⅨ-Ⅻan d medulla oblongata.Conclusion The anatomic landmarks of the endoscopicextended transnasal approach to the clivus region are clearly defined, and the approach can be performed according to the anatomic landmarks.【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6(056)028【总页数】3页(P9-11)【关键词】神经内镜;扩大经鼻入路;颅底斜坡区;解剖学【作者】许德栋;王文波;李勇;段震映;姚翰勋;戚圣金;夏学巍【作者单位】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医学院;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桂林54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3.1颅底斜坡区(以下称斜坡底)可发生许多硬膜内和硬膜外疾病,如脑膜瘤、脊索瘤等,对于该区域病变的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入路包括前方入路、侧方入路及侧后方入路。
颅底凹陷症分型及对手术式选择的意义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英文缩写 英文全名 中文译名 BI Bsilar invagination 颅底凹陷症 CL Chamberlain line 钱氏线 ML McRae line 麦氏线 WL Wackenheim line 韦氏线 ADI Atlano-odontiond interval寰齿前间距 论文独创性说明 本人申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我个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 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 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与我 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 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关于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各项规定, (选择“同意/不同意”)以下事项: 1.学校有权保留本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2.学校有权将本人的学位论文提交至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 盘版)电子杂志社”用于出版和编入 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或其他 同类数据库,传播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前言颅底凹陷症是一种常见的枕颈区畸形,患者由于枕骨大孔周围颅底骨组织内陷 或寰枢椎和齿状突上移位进入颅腔,导致枕骨大孔狭窄,继而引起脑干、延-颈脊髓 腹侧、小脑、颅神经及周围血管受压等一系列临床症状[2, 6, 9, 12]。
颅底凹陷症患者一 般 10 岁以后发病,多见于 10~30 岁,少数老年时才出现症状。
头颈部的外伤、感 染可诱发症状或使症状急性加重。
病程长,症状多进行性加重。
症状 表现复杂,为 轻重不等的枕骨大孔区综合症。
往往还合并有其他枕颈区畸形,造成临床上诊断困 难。
LeFort_截骨入路至斜坡的应用解剖
·论著·Le Fort Ⅰ截骨入路至斜坡的应用解剖徐进刘宁1 朱风仪1 邢光前尹林2 徐其昌(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南京210029)【摘要】目的为Le Fort Ⅰ截骨入路切除斜坡区病变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随机选取经福尔马林保存的成人尸头15 具,用显微解剖技术对Le Fort Ⅰ截骨入路从显露范围、安全程度、美容效果三方面进行评价。
结果斜坡区与脑桥、延髓腹侧及第Ⅴ~Ⅻ对脑神经关系密切,两侧毗邻破裂孔、颈内动脉、内耳门及颈静脉孔。
颈内动脉管外口、破裂孔、颈静脉孔距中线最小间距分别为2219 、814和1915 mm。
Le Fort Ⅰ截骨入路与前方、侧方入路相比,具有手术野开阔、手术操作安全性高、对斜坡区显露良好,面部无瘢痕的优点。
结论了解斜破区各结构的形态及相互间的毗邻关系,可提高该区相关手术时的安全度和成功率,Le Fort Ⅰ截骨入路可作为斜坡及其周围区域病变手术的一种良好选择,值得推广。
【关键词】颅底; 斜坡区; Le Fort Ⅰ截骨术; 应用解剖; 手术入路Anatomic study of Le Fort Ⅰosteotomy approach to cliv us Xu Jin , Liu Ning , Zhu Fengyi , Xing Guangqian , Yin Lin , Xu Qichang. 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 ,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 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 N anjing 210029 C hina 【Abstract】O bjectiv e To p rovide an ad visable anatomic reference for Le Fort Ⅰ osteotomy approach. M ethods Le Fort Ⅰosteotomy approach was imitated on 15 rand omly formalin preserved adult heads , and was evaluated from respects of exposing effect , traumatic extent , and cosmetic result. Results Clival region had closing relationship to pons , ventral medulla oblongata and the Ⅴ~Ⅻcranial nerves. In the tw o sides of clival region , there were foramen lacerum , carotid canal , internal acoustic port , jugular foramen. The smallest distance to middle line of foramen lacerum , carotid canal and jugular foramen were 2219 , 814 and 1915 mm respectively. Le Fort Ⅰosteotomy has distinct advantages over traditional anterior or lateral approaches , including a more direct line of vision ,improved exposure ,lower traumatic extent and cosmesis. Conclusion Kn ow ing the relationship of shape and position b etween the clival region and i t′s environment is favorable for preserving the important structures in clival region.【K ey words】Skull base ; C lival area ; Le Fort Ⅰosteotomy ; Applied anatomy ; Surgical path斜坡区的良恶性病变常扩展累及到鼻咽、口咽、筛窦、蝶窦、翼腭窝和颞下窝, 同时上述区域的病变也会侵犯斜坡; 斜坡区位置深在, 与脑桥、中脑、延髓的腹侧、第Ⅴ~Ⅻ对脑神经、颈内动脉、基底动脉、颈静脉球及海绵窦等重要结构关系密切, 给斜坡区手术治疗带来很大困难。
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游离齿突继发的难复性寰枢椎脱位
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游离齿突继发的难复性寰枢椎脱位任先军;王卫东;蒋涛【摘要】目的探讨颈高位咽后入路前路松解、Ⅰ期后路融合治疗游离齿突继发的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19例均为游离齿突继发的难复性寰枢椎脱位,X线片动态位不能自行复位,且术前颅骨牵引均未获得满意复位.采用颈高位咽后入路显露C1~C3,行寰枢椎前方松解复位,Ⅰ期后路寰枢融合内固定.结果 19例患者采用颈高位前方咽后入路均成功显露C1前弓~C3椎体,前路松解后复位良好,Ⅰ期行后路寰枢融合内固定,全组无一例出现脊髓损伤加重、咽喉部阻塞或窒息.1例颈后部伤口积液感染,经换药引流后痊愈;2例出现舌下神经牵拉症状,1例出现面神经刺激症状,均在1个月后恢复正常.脊髓功能正常者无神经功能损害,不全瘫患者神经功能均有部分恢复.随访植骨均获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脱.结论颈高位咽后入路行前方松解能够复位游离齿突继发的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Ⅰ期后路寰枢融合可获良好的植骨融合.【期刊名称】《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年(卷),期】2010(002)003【总页数】4页(P172-175)【关键词】寰枢关节;脱位;齿突尖;脊柱融合术;高位咽后入路;前路松解【作者】任先军;王卫东;蒋涛【作者单位】400037,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骨科;400037,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骨科;400037,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4.7;R682.1先天性齿突不连在文献中通常被称为齿突骨或游离齿突(os odontoideum),因缺少完整齿状突的支持而导致寰枢关节稳定性丧失,枕骨和寰椎向前移位。
随着病情的迁延,寰枢脱位逐渐固定,即使采用大重量颅骨牵引也难以使其复位。
对于这类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治疗难度很大,文献报道很少,手术方法的选择上也有较大差异。
近年来我们采用颈前方高位咽后入路(high anterior cervical retropharyngeal approach)[1]行寰枢椎前方松解复位联合Ⅰ期后路寰枢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游离齿突继发的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初步临床效果良好。
经枕颈后外侧入路治疗齿状突型颅底陷入症(附2例报告)
经枕颈后外侧入路治疗齿状突型颅底陷入症(附2例报告)冉孝龙;高刘民;孙之洞
【期刊名称】《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3(034)001
【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治疗颅底陷入症的手术入路.方法2例颅底陷入症采取经枕颈后外侧入路,术中切断头下斜肌及颈2神经根,游离椎动脉,硬膜外切除畸形的齿状突,一期手术植骨行枕颈融合.结果2例患者术后肌力恢复良好,肌张力较术前明显降低,无手术并发症.无需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方便.结论经枕颈后外侧入路切除畸形齿状突是一种新的治疗齿状突型颅底陷入症的方法.
【总页数】2页(P65-66)
【作者】冉孝龙;高刘民;孙之洞
【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太原,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太原,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太原,03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1
【相关文献】
1.一期前后路手术入路治疗斜坡齿状突型颅底陷入症 [J], 陈海波;郝定均;周劲松;吴起宁;贺宝荣;方向义
2.一期前后路手术入路治疗斜坡齿状突型颅底陷入症 [J], 陈海波;郝定均;周劲松;
吴起宁;贺宝荣;方向义
3.经口枢椎齿状突切除术治疗斜坡齿突型颅底陷入症21例 [J], 田钧;贺晓生;费舟;郝世渊
4.经口齿状突切除联合后路枕颈融合治疗颅底凹陷畸形 [J], 周宣;钟彩云;高静;蒲军
5.齿状突型颅底陷入合并小脑上蚓部皮样囊肿1例报告 [J], 吴喜;张远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导航内镜下经鼻齿状突切除术治疗颅底凹陷畸形
导航内镜下经鼻齿状突切除术治疗颅底凹陷畸形余勇;胡凡;张晓彪;葛俊琦;顾烨;谢涛;王学建;姜晓幸;蒋淳【摘要】Objective To introduce the surgical techniques of image-guided endoscopic transnasal odontoidectomy to treat basilar invagination with congenital osseous malformations and describe several advantages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transoral procedure. Methods From September 2009 to February 2010, two cases with basilar invagination, of which the etiology was congenital osseous malformations, underwent endoscopic transnasal odontoidectomy. Case 2 also received occipitocervical fixation and bone fusion during the same surgical episode to ensure stability.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the two cases were evaluated by using the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 score for the evaluation of cervical myelopathy. Results Both patients were extubated after recovery from anesthesia and allowed oral food intake the next day. Cerebrospinal fluid rhinorrhea was found in the second case and cured by continuous lumber drainage of cerebrospinal fluid. No infection was noted. The average follow-up time was more than 24 months. Remarkable neurological recovery was observed at postoperation in both patients. The JOA scores elevated from preoperative 12 and 8 to postoperative 17 and 15. Conclusion The endoscopic transnasal odontoidectomy is a more minimally invasive approach for anterior decompression of cervicomedullary with basilar invagination. The advantages over the standard transoral odontoidectomy include visualization improvement,elimination of risk of tongue swelling and teeth damaging, alleviation of prolonged intubation, reduction of need for enteral tube feeding, and less risk of affecting phonation.%目的介绍于神经导航引导下单纯内镜下经鼻腔行齿状突切除术治疗颅底凹陷畸形的手术方式,阐明与传统经口腔入路相比较的优势.方法自2009 年9 月-2010 年2 月共对2 例先天性颅底凹陷畸形患者施行神经导航内镜下经鼻腔入路齿状突切除手术,其中例2 同期接受经后路枕颈固定融合术.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17 分法)系统评价手术前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变化.结果患者均于麻醉清醒后早期拔除气管插管,次日即可经口进食.术后头部CT 重建和MRI 扫描显示,硬脊膜压迫完全解除,减压效果满意.例2 患者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经腰椎穿刺引流10 d 治愈;术后无一例发生伤口感染.随访24 个月以上,神经功能恢复良好,JOA 评分分别从术前的12 和8 分恢复至最近一次随访的17 和15 分.结论于神经导航内镜下经鼻腔行齿状突切除术可以成功解除颅底凹陷畸形对延髓颈髓的压迫.相对于传统的经口腔入路,其微创优势包括改善术中视野、减轻舌体水肿、减少牙齿损伤、避免长时间插管或气管切开、无需鼻胃管营养,以及不影响术后发声功能等.【期刊名称】《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年(卷),期】2012(012)004【总页数】6页(P437-442)【关键词】颅底;先天畸形;颅骨切开术;神经内窥镜检查【作者】余勇;胡凡;张晓彪;葛俊琦;顾烨;谢涛;王学建;姜晓幸;蒋淳【作者单位】20003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20003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20003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20003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20003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20003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20003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20003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20003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颅底凹陷(BI)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齿状突异常突入枕骨大孔,使延髓颈髓腹侧受压而产生临床症状的损伤性疾病[1-2]。
经口咽入路治疗斜坡齿状突型颅底陷入
经口咽入路治疗斜坡齿状突型颅底陷入
陈跃平;段绍兴;王艳梅
【期刊名称】《大理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3(002)003
【摘要】目的:探讨经口咽入路手术及围手术期的相关问题及经验总结.方法:采用经口咽入路切除颅颈交界延髓、颈髓上段腹侧致压物的前路减压.结果: 3例手术顺利,术后症状逐渐改善,术中硬脊膜破裂 1例,术后舌肿胀 1例,口腔菌群失调 1例,合并颅颈多种畸形后路固定 2例.随防 5mo至 2a,恢复工作和学习各 1例, 1例症状加重再次后路植骨.结论:斜坡齿状型颅底陷入的治疗唯有切除延髓、颈髓腹侧致压物的前路减压才是有效方法,经口咽入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合并多种畸形颅颈不稳者需植骨固定.
【总页数】3页(P27-29)
【作者】陈跃平;段绍兴;王艳梅
【作者单位】大理学院非直属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云南大理,671000;大理学院非直属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云南大理,671000;大理学院非直属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云南大理,6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3.5
【相关文献】
1.斜坡-齿状突型颅底陷入10例临床分析 [J], 黄安炀;马建荣;丁锡平;奚建;陈兵;刘运生
2.一期前后路手术入路治疗斜坡齿状突型颅底陷入症 [J], 陈海波;郝定均;周劲松;吴起宁;贺宝荣;方向义
3.一期前后路手术入路治疗斜坡齿状突型颅底陷入症 [J], 陈海波;郝定均;周劲松;吴起宁;贺宝荣;方向义
4.经口枢椎齿状突切除术治疗斜坡齿突型颅底陷入症21例 [J], 田钧;贺晓生;费舟;郝世渊
5.斜坡-齿状突型颅底陷入的治疗 [J], 张新庆; 余新光; 朱军; 许康; 陈通; 周定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镜经口入路齿状突切除治疗颅底凹陷
内镜经口入路齿状突切除治疗颅底凹陷张秋航;严波;郭宏川;孔锋;王振林;刘俊其;陈革【期刊名称】《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年(卷),期】2014(19)1【摘要】目的探讨不伴颈枕融合的内镜经口入路切除齿状突治疗颅底凹陷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具有难以缓解的延颈髓交界区压迫症状病人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为颈痛、肢体感觉异常、脊髓性四肢轻瘫.术前影像学检查显示后半脱位的游离齿状突压迫颈枕交界区.病人均在没有颈枕后固定和骨性融合的情况下实施内镜经口入路齿状突切除术.结果病人经单纯内镜经口齿状突切除术后均成功获得颈枕交界区减压,且术后清醒即拔除麻醉插管,未行气管切开或术后置入胃管.本组病例术后未出现鼻咽反流、脑脊液漏、局部感染或脑膜炎等术后并发症.术后CT和MRI显示齿状突全切除和颈枕交界区充分减压.随访1~5年,未见颈枕交界区不稳定,且病人神经功能均显著恢复.结论内镜经口入路是到达寰椎和齿状突最近、最直接的手术入路.该入路在实现齿状突完全切除、颈枕交界充分减压的同时,不需要行颈枕后固定及融合,不要求气管切开,不会增加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总页数】5页(P13-17)【作者】张秋航;严波;郭宏川;孔锋;王振林;刘俊其;陈革【作者单位】100053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颅底外科中心;100053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颅底外科中心;100053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颅底外科中心;100053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颅底外科中心;100053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颅底外科中心;100053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颅底外科中心;100053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颅底外科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相关文献】1.1例颅底陷入症经口咽入路齿状突切除术病人的护理 [J], 郑玉芳2.1例颅底陷入症经口咽入路齿状突切除术病人的护理 [J], 郑玉芳3.经口咽入路治疗斜坡齿状突型颅底陷入 [J], 陈跃平;段绍兴;王艳梅4.导航内镜下经鼻齿状突切除术治疗颅底凹陷畸形 [J], 余勇;胡凡;张晓彪;葛俊琦;顾烨;谢涛;王学建;姜晓幸;蒋淳5.经口齿状突切除联合后路枕颈融合治疗颅底凹陷畸形 [J], 周宣;钟彩云;高静;蒲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期前后路手术入路治疗斜坡齿状突型颅底
陷入症
【摘要】探讨一期前后路手术入路治疗斜坡齿状突型颅底陷入症的方法。
[方法]对26例斜坡齿状突型颅底陷入症患者,进行了一期前后路手术,手术时间平均4 3 h。
出血量平均650 ml。
并随访6个月~5年。
[结果]本组病例总有效率达906%,显效率为625%。
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及脑脊液漏,枕颈融合良好,无假关节形成。
[结论]一期前后路手术入路治疗斜坡齿状突型颅底陷入症,可以在前路减压后即刻后路获得颅颈部的稳定性,避免延颈髓的继发性损伤,可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节省患者的费用。
【关键词】颅底陷入症斜坡齿状突型经口腔入路术
经口腔入路最早由Kanavel在1917年用于切除环椎前弓的弹片,从19世纪60年代初清除结核病灶开始,随着显微器械和技术的发展,使经口腔入路疗效大大提高。
对于斜坡齿状突型颅底陷入症,多数作者是先行经口腔入路减压,1~2周后X线片复查,若有不稳定因素存在,再Ⅱ期行后路枕颈或环枢融合固定。
本科自1993~2007年手术治疗齿状突型颅底陷入症43例,1993~2001年期间12例为前后路分次手术,5例为经口腔入路减压后行头颈胸石膏固定;2002~2007年间26例均为一期前后路手术,疗效较好,现将26例一期前后路手术患者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26例,其中男11例,女15例;年龄8~41岁,平均22 6岁。
本组患者均存在进行性四肢无力,其中合并深浅感觉障碍13例,肌张力增高、锥体束征阳性21例,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后组颅神经症状3例。
MRI及三维CT显示颅底陷入(斜坡齿状突型),19例压迫延颈髓交界处、3例压迫颈髓、4例压迫延髓,主要为齿状突肥大、上移压迫所致,后方均无明显受压。
本组患者全身情况尚好,口腔咽部无炎症性疾患。
均一期前路减压而后路枕颈融合内固定。
12术前准备
术前常规作口、鼻腔专科检查,确保无感染灶存在,如果患者有慢性鼻窦炎长期脓性分泌物进入口腔鼻腔得不到控制的暂时不考虑经口手术。
同时帮助患者进行张口训练,防止术中颞下颌关节损伤。
对伴有糖尿病的患者术前应该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尿糖在正常范围之内。
术前5 d开始常规以1∶4朵贝尔液漱口,每天4~6次,漱口时头稍向后仰,使漱口液流至咽部稍作停留后再吐出,以达到清洁、消
炎作用。
同时给予卡那霉素或氯霉素滴鼻,每天6次。
避免进坚硬食物,以防损伤口腔粘膜。
术前1 d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13手术方法
全麻,仰卧位,头后仰约30°,舌与气管导管一起向前上方牵开,用自动口腔撑开器撑开口腔,检查患者的舌头以确保没有被卡住,防止发生舌头水肿和坏死,然后用牙套固定在撑开器上保护牙齿(图1)。
充分暴露后,使用消毒液对咽、鼻咽部和牵开器进行彻底消毒。
由左右鼻孔引入细导尿管两根分别与两侧软腭缝合并向外牵引(图2),以此扩大术野,避免切开软腭。
先触摸环椎前结节,判断颈前中线的位置,再沿咽后壁作正中切口,纵行切开咽后壁黏膜、咽缩肌、椎前肌,用扁平拉钩向两侧牵开软组织瓣,显露斜坡下缘、环椎前弓和枢椎椎体。
然后用磨钻磨除斜坡下端(18例)、环椎前弓(宽约2 cm)及齿状突,在横断齿状突基底部的同时,向腹侧、尾侧提拉椎体和齿状突的顶部,使齿状突从环枢关节整体分离出来。
小心切除齿状突后方的瘢痕组织或横韧带,显露硬膜,如硬膜被撕破可采用医用胶辅以肌肉或筋膜予以粘贴牢固,彻底止血后,用可吸收线分两层缝合肌层和黏膜。
术毕留置胃管,若有牙齿脱落请牙科医生行牙再植术,若有下颌关节脱位,马上复位,不需固定。
然后由专人保护头颈部,轴位翻身成俯卧位,透视下见枕颈部曲度良好后,行枕颈融合固定术,在枕后部和C2间予燕尾状髂骨块植骨,行枕部、C2或C2、3侧块或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