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钦老和尚临终的慈悲示现

合集下载

惊讶3000年前佛经许多方面与近代科学巧合(共五则范文)

惊讶3000年前佛经许多方面与近代科学巧合(共五则范文)

惊讶3000年前佛经许多方面与近代科学巧合(共五则范文)第一篇:惊讶3000年前佛经许多方面与近代科学巧合惊讶3000年前佛经许多方面与近代科学巧合 [图片](●古人普遍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佛却说地不是方的,而是圆的,叫做'地轮'.此事后来科学发达了,测知地的确是圆的,叫做'地球'.3000年佛经《阿含经》等,皆言:“以须弥山为轴,有四大部洲绕日而行。

即有四个绕恒星旋转的星球,上面者有人类居住,有生命存在。

地球在其中,称南瞻部洲,即“阎浮提”,形状如庵摩罗果,略为扁圆。

”。

”(佛在佛经说了那么多几千后甚至几万几亿年后人类能证实的言论主要想让世间人明白佛有能力可以无所不知,对宇宙万物包括人的一切来龙去脉清清楚楚!言论没有一句假话,佛经全部是真实的!!也就是连因果论,如何修行佛菩萨的办法也真实不虚)●佛陀说人身是个虫窠,人体内的虫约八十种。

今日由于科学的发达,发现人体内的寄生虫,由蛔虫、蛲虫、便虫、钩虫算起以至于丝虫、条虫、肺蛭虫、肝蛭虫等、不下数十种之多。

佛陀不仅知道有这么多种虫在人体内,且更进一步指出虫所在的确定位置呢!(详见佛经:治禅病秘要及正法念处经。

)●更有趣的是:佛经‘在修行道地经’第一卷还载有胎儿发展的详细情形呢!头十天中,受精卵没什么变动。

第十四天,稍长如薄酪……第六十三天,变了五个肉胞、生了两肘,两髀和颈项。

第七十天,分化了手腕、脚和头部。

第七十七天,生了二十四个肉胞,从出演变出手指、眼、耳、鼻和口。

第九十一天,佩出了腹部。

第九十八天,生了肺、肝、心、脾和肾。

……第一四0天,身体中各部份的骨骼已有点成形。

……第一四七天,开始有了两根口腔骨,七根颈骨……一共有三百根骨骼。

这时的骨骼好像初生的瓠那么柔软。

第一六一天,骨骼像胡桃那么坚固。

前面那二百根骨骼相连得越来越牢。

第一六八天,长出七百条细筋联络身体,第一七五天,生了七千条脉,但尚未成形完全。

……第一九六天,开始长肌肉。

了凡生意经 第九集

了凡生意经 第九集

了凡生意经第九集尊敬的各位长辈,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

我们在一起学习《了凡四训》,了凡就是要成圣。

圣人啊,不是挂在墙上给我们拜的。

圣人是一种生命的状态,养正气,化怨气,就是圣人。

孟子讲:养吾浩然之气。

要养浩然之气。

在一个公司,我们经常讲,要搞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就是化企业风气的。

风气就是讲每一个员工的气质。

曾国藩讲:盛衰在气象。

气象盛,虽饥也乐;气象衰,虽饱也忧。

所以一个公司的兴衰,就看公司的气氛,是乐还是忧,是正气还是怨气还是怒气。

把怨气化掉了。

公司兴旺发达,那个气就升上来了。

一个家庭也是的,我们的家风。

风就是风气。

这个家天天吵架,充满着怨气,家肯定衰;大家天天都是和气,和乐之气。

一进家门,就说我帮你,家里人都欢喜,遇到矛盾说我错了,怨气化掉了,这个家肯定兴盛。

所以说这个气质太重要了。

不管你是名人,也不管你是凡夫,不管你是企业家,还是你是员工,也无论你是大人,还是你是孩子。

这一生,都是被气质所决定的。

昨天晚上,大家看到视频课程李阳。

我们对李阳特别的尊敬,也特别的羡慕,还有几分崇敬。

李阳的粉丝很多,是个名人啊。

而且还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

是一个很好的英语老师,影响过多少人。

在我们羡慕之余,李阳的家暴让我们很吃惊。

我们就想,李阳这样的名人,也会有严重的家暴吗?家庭暴力在中国不是一个个别现象,是极其有普遍性的。

李阳只是代表。

专门有人研究,有机构研究,在中国,家庭暴力的比例啊,是37.7%。

估计这还是保守的估计,远远比这数字高。

什么概念呢?三个家庭当中,存在着一个家庭暴力。

如果讲得再具体点,三个家庭意味着什么呢?我们每一个人都碰到了家庭暴力。

为什么呢?三个家庭,我一个家庭,父母一个家庭,孩子一个家庭,不都和你连着的。

每个人都在家庭暴力当中,都很普遍。

前段时间,听说有一个演员,叫白静,被老公杀掉了。

暴力啊。

四川有个企业家,老婆雇凶把他杀掉了。

家庭本来是安全的港湾,现在家庭也变得不安全了,也不知道哪里安全?根本就找不到安全的地方了。

广钦老和尚

广钦老和尚

广钦老和尚释广钦(1892—1986),法名照敬,派名广钦,俗家姓黄,福建省惠安县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12月26日,生在一贫如洗的家庭中。

4岁那年,他父母为给长子娶亲无钱,就把他卖给晋江县南门外的李姓人家作养子。

他的养父李树,在山坡地种水果为生,日子勉强过得去。

养母林菜,信佛茹素,以中年无子,才买一个养子。

广钦自幼体弱多病,到李家后,养母待他如同己生,为求平安,依当时习俗,养母带他到观音亭许愿,把他送给观音菩萨做契子。

广钦7岁起随着养母茹素,终生不改。

不幸9岁那年养母弃世,又过了两年,养父李树也病故,广钦至此孤苦零丁。

后来经远房亲戚的安排,由乡人带他到南洋谋生。

11岁的广钦,在南洋的福建同乡商店里做学徒,事实上是煮饭扫地打杂,过了数年,年龄渐长,体力增加,与人结队上山,垦林伐木,工作虽然辛苦,但赚钱较多,生活也较自由。

一日散工,工人准备搭乘轻便推车下山,广钦忽有预感,觉得台车不安全,警告同事不要搭这班台车,别人不信,这班车果然途中翻覆。

过后同事中有人说:“你自幼吃素,又能料事如神,何不出家修行去?”别人是顺口而说,但在广钦听来,“一言提醒梦中人”,想起自幼孤苦,养父母早逝,人生无常,说死就死,人生终要走这条路,自己何必再绕圈子呢?于是他决计返回家乡,出家修行。

就在1911年,他20岁,到泉州承天寺,向住持转尘老和尚请求出家。

转尘命修苦行的瑞芳师为他剃度,承天寺是以“佛喜转瑞,广传道法”八字传承法脉,所以为他命名广钦。

初出家,作外坡职事,每日种菜除草,简直和伐木工差不多。

并且由于丛林人多,供众不易,饮食粗粝,汤汤水水的没有营养。

一日出坡工作,近午收工回寺,闻得午斋云板响时,众人纷纷赶往斋堂,广钦也随众走向斋堂,转尘老和尚却叫住他,要他把出坡的工具各归原位。

广钦这时饿得头昏眼花的,收拾着工具,一念嗔心忽起,心想做这么重的活,吃这么差的饭,何苦来哉?一怒之下,丢下工具,走出寺门,心想和尚不干了。

忍辱的人福报大,且能消业开智慧

忍辱的人福报大,且能消业开智慧

广钦老和尚:忍辱的人福报大,且能消业开智慧1. 人家侮辱我、欺负我、占我便宜,如果我们能忍下来,不去斤斤计较别人占我多少便宜,也不去挂碍它,这样,不但宿世业缘消除,且当下便能平静无事,又能增长福慧,延长我们的寿命。

2. 有功夫的人,耳朵不听人的是非,眼睛不看人的善恶,人家毁谤我们,骂我们恶人善人,都当做没听到、没看到,收摄六根不外驰。

只有那些没功夫的人,才整天窥伺他人的是非,斤斤计较。

3. 修就是要修这些坏的、恶的,这些逆因缘,会启发出我们的智慧与知识,成就我们的忍辱行,让我们处处无挂碍。

当我们的智慧发展到某一程度时,就能折服某一程度的烦恼,所以,越是会修行的人,越是喜欢在逆境中修。

4. 修行就是在修我们这忍耐性,修这种种逆境,凡事要能忍才是修行。

舒适顺意的境界有什么可修?就是要在横逆的环境去磨、去修,万般事总要顺别人意思,事事忍辱,最后终会有好处,如果再分个我是他非,烦恼就惹上来了。

5. 一心念佛,最重要的要能忍辱,什么事情不顺眼,就把耳朵关起来,眼睛闭起来,装着没听到、没看到,睁一眼、闭一眼,对人要和颜悦色,再怎么说,修行就是忍辱这两个字。

6. 忍辱是修行之本,戒中也以忍辱为第一道,忍辱是最大福德之处,能行忍的人,福报最大,也增加定力且消业障、开启智慧。

7. 对于他人的侮辱,能忍下来,便是我们的福报,以后还会慢慢地开智慧,忍辱也是在开我们的智慧。

8. 譬如说:别人骂你,那是消灾,给你不好的脸色看,那是“最上供养”,要没有分别,如获至宝。

对厨房的饭菜,如果嫌好嫌坏地挑剔,自己本身会损福,反而还增加煮的人的福气。

9. 受戒是受什么?是受忍辱,依忍辱修行是根本。

依此去做,到哪里都能感化人,修忍辱即有德行,故人见生欢喜,亦可感化人。

10. 任何横逆,就如同钱要让你赚,你不要,就是说境来了,你不修忍辱,反而起烦恼。

11. 什么事都能忍得下来,才会进步,就是自己对,也要向他忏悔,那就是你的功德了。

12. 打击我们的,你以为他是坏人,但是在修道来讲,是有帮助的,内心要感谢他。

广钦老和尚开示录

广钦老和尚开示录

⼴钦⽼和尚开⽰录⼴钦⽼和尚开⽰录⽇期:⼀九七九年⼋⽉⼗六⽈地点:承天禅寺年龄:⼋⼗⼋岁传某师与传某师在客堂谈及弘⼀⼤师,两⼈颇赞⼤师再来之功德,⽽⾃惭凡夫,习⽓⽆明炽盛,⽼和尚坐在旁边,听了即说:‘晓得⾃⼰是凡夫才好修⾏,我们要在⼀切的烦恼中好好调理⾃⼰,这是别⼈⽆法代替的事,等调理得当,⾃然智慧明朗,⽆明散去,这就是参⾃⼰。

在⼀个常住中修苦⾏,修久了,⾃然也了解别的丛林修苦⾏的意思,修苦⾏是除妄念最好的⽅法,⽽且当我们修到将苦化为乐时,⾃然⼀切事情就会明明朗朗,⽆不通晓,⽽智慧⼤开。

’‘我们修⾏主要是专⼼于佛号,⼼⼼念念不离佛号,四体作务都是随喜作的,扫地也阿弥陀佛,煮莱也阿弥陀佛,念念阿弥陀佛,事事随喜不挂碍,⼼则渐⼊西⽅境。

’‘如果要省却烦恼,凡事当随从⼤众或他⼈的意见,不可强就⾃⼰的看法,只有⾃⼰的事情,可以听⾃⼰的意思,这是忍辱的⽅法。

’⽇期:⼀九七九年⼋⽉⼗⼋⽈地点,承天禅寺年龄:⼋⼗⼋岁中午,某某师随师⽗往⼯地,师⽗指著刚去掉板模的墙壁说:‘这个壁可维持⼏百年没问题。

’某某师说:‘真好,就这样⼏百年传下去,承天寺将来会成古刹,出⾼僧……’师⽗说:‘你们要好好苦志修⾏,来世转男众⾝,沙弥出家,来做圣僧。

佛也是⼈去做的,不会修照样堕下去做畜⽣,要誓愿作佛。

’⽇期:⼀九七九年⼋⽉⼗九⽇地点:承天禅寺年龄:⼋⼗⼋岁新皈依信徒魏某某,请师⽗教他坐禅。

师⽗说:‘念佛就可以,念佛念到正念现前,没有杂念,⼼安定下来,⾃然就会坐得好。

坐得久,这是最快的⽅法,否则,⼀坐下去都是妄想纷飞。

’⽇期:⼀九七九年⼋⽉廿⼀⽇地点:承天禅寺年龄:⼋⼗⼋岁师⽗在客堂对某某师说:‘修苦⾏是从苦中越修越不觉得苦,⽽且渐渐觉得快乐轻松,并没有感到是在⼯作,这就是业障渐渐在消,若是越做越觉痛苦烦躁,那就是业障在翻绞。

不要以为佛菩萨是多苦,佛菩萨已从苦中磨得业障消除,没有苦感,做什么事都已轻松⾃在,⽽不觉得在做什么,也不觉得⾃⼰在度众⽣。

拜佛

拜佛

【拜佛,为什么要磕头?那磕头的意义是什么?】------ 放下身心,身体拜下去,要象大山崩塌一样。

什么山?“我执”之山,傲慢之山。

振动气脉,打开脉结。

全身筋脉伸缩是要打通如来解脱诸烦恼的脉结。

否则,不知道自己的错误,不知道娑婆世界的苦,不想离苦得乐,纵然佛天天在你面前,也奈何不了你。

紫檀(736202786) 2012/9/27 21:25:20龙潭崇信禅师,湖南人氏,未出家前非常穷困,在天皇道悟禅师寺旁,摆一个卖饼的摊子,连一个住所也没有。

道悟禅师怜他穷苦,就将寺中一间小屋给他居住。

崇信为了感恩,每天送十个饼给道悟禅师。

道悟禅师收下以后,每次总叫侍者拿一个还给崇信,有一天,崇信终于向道悟禅师抗议道:“饼是我送给你的,你怎可每天还我一个,这是什么意思?”天皇道悟禅师温和的解释道:“你能每天送我十个,为什么我不能每天还你一个?”崇信不服气的抗辩道:“我既能送你十个,何在乎你还我一个?”道悟禅师哈哈笑道:“一个你还嫌少吗?十个我都没有嫌多,一个你还嫌少?”崇信听后,似有所悟,便决心请求道悟禅师为其剃度,准他出家。

道悟禅师说道:“一生十,十生百,乃至能生千万,诸法皆从一而生。

”崇信自信的应道:“一生万法,万法皆一!”崇信剃度后在龙潭结庵居住,世称龙潭崇信禅师。

紫檀(736202786) 2012/9/27 21:44:08做人如何养气?气欲柔旋,不欲刚硬草木活着的时候是柔软的,死了才变得坚硬;人活着的时候,身躯是柔软的,死了就坚硬了。

所以柔乃是生气,硬是死气。

做人,就要多温柔,少抵触顶撞他人,少与他人争执,少强硬的态度,把好斗好诤降下来,这可以使我们生气充沛,寿命延长。

老子说: 善者不辩,辨者不善。

好辩论口舌斗诤的,不是善者。

气欲暖,不欲寒大家可以想一想,为什么春天是万物回生的时节呢? 因为春天气暖回阳,所以暖是代表生机的。

之于我们做人,心地就要暖,冷冰冰的心肠,没有温暖的心,这是没有生气的。

对于人来说,死了才是冷的,所以冷就是生气不足,这个人的福禄寿都有问题。

32导正发心

32导正发心

三十二、导正发心[本专栏目录]古德说‘因地不真,果遭迂回。

’修行之一事,发心纯正最为紧要。

修行之发心有上、中、下三种:一、为求安身立命、逍遥无事。

二、为求解脱生死,永离轮回。

三、为求度脱一切有缘,广学法门,勤修方便。

前者纯而不正,属世间道,后两者才是佛弟子的发心。

发心倘若纯正,则今生或来世必定逢遇大善知识,得证菩提。

--------------------------------------------------------------------------------修行一事贵在发心纯正、善根敦厚,既已具备道基和悲心,必有因缘阔步走在解脱道上,勿须心急。

--------------------------------------------------------------------------------修行可说难也可说易。

难的情形是因为学人动机不纯正,或者因为学人的基本人格欠缺成熟,所以修起来便觉得困难重重——其实让他感到压力的,不是开悟解脱之一类事情,而是他必须面对自己原本的劣习。

修行容易的情形,是因为学人修行的动机纯正,他没有掺杂名闻利养的动机;此外,也因为他的人格健全,没有无情无义的行径,使他不须挣扎、没有抗拒地就能接受善知识的导引,从而可以顺利地明心见性、涅槃解脱。

-------------------------------------------------------------------------------- 无德之人,应端正心术;有德之人,则毋需人情酬酢,应全心向道。

--------------------------------------------------------------------------------许多佛教徒他们之所以学佛修行,往往并不是对诸如‘人生的意义何在?’‘存在的本质是什么?我到底又是谁?’等生命问题有着深层的反省和关注,大多数的佛教徒他们之所以学佛修行乃源自文化与环境的熏习,而对佛教存有一份好感和崇敬之心,当他们在世俗生活上碰到令他们产生困惑疑虑或挫折不如意的时候,他们自然会联想到佛教,并且企望能从学佛修行里获得他们所要的答案和平静……。

广钦老和尚:越是在修行的人,罪业越是会现形

广钦老和尚:越是在修行的人,罪业越是会现形

广钦老和尚:越是在修行的人,罪业越是会现形(2013-08-07 17:00:22)转载▼标签:修行教育分类:佛教傍晚,某某法师与一些信徒,近十人上承天寺请示老和尚,在大殿外,一行人顶礼老和尚后,某某法师对老和尚说:“出家以来,我一直深受种种人事上的刺激打击,与精神上的种种挫折磨难,不知是我没有修行,还是业障特别重?”老和尚说:“越是在修行的人,那些无始来的罪业越是会现形,幻成种种境界来折磨你,使你受苦,像身体的疾病或精神上的打击磨难,这些磨难会刺激你,使你体悟到娑婆人生的苦,而志求出离,你必须跳越过这些障碍,越过人身的种种劫难,才能得到清净安乐,成就净业。

”接着老和尚对那些信徒开示说:“世俗人得富贵的,是过去生中布施的功德来的,今生享受福报,若没有无常的磨难,种种的挫折来刺激,便会沉迷下去,不知醒悟,如果不知再以福布施,种来世人天的因,等福消寿尽,便会堕落,反而是福中藏祸。

钱是无生命的东西,人则是万物之灵。

所以,我们要会利用钱,不要被钱所利用。

有钱要会布施,脑中才会清爽息念,才会消业障。

否则,整天为钱烦恼,一直绞业障,这就是被钱利用了。

”天人看我们像黑毒虫,我们像厕所里的虫一样。

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大愿,要接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但我们却贪恋这娑婆世界,认苦为乐。

就如同厕所的虫,我们认为臭秽不堪,但虫却贪恋臭秽的地方,若把虫放在清水里,虫会死亡。

老年人出家,要走修行这条路是比较慢,一心念佛,带业往生西方,是最快的。

在家居士想要修得如何,那是不可能的事,还是舍下一切,一心念佛,求带业往生,不要再堕娑婆,才是最稳当的。

我们出家人,有的为了度众生,发愿还要再来这娑婆世界,但这个愿,也要本身达到菩萨的境界才有把握,否则一来很容易就迷失掉,又被牵入轮回中,这是很危险的。

万法归一宗,到最后还是要念阿弥陀佛。

念佛修苦行,才能究竟了生死。

忍辱即智慧。

出了家要多念佛,不一定要坐禅,功夫不到易着魔。

那些往生西方的人,都是念佛专一,而且能忍辱吃亏的人。

关于舍利子 (有同学留言说:舍利其实就是人体结石,没有什么好奇怪的。这些说法其实是一种误解和曲解)

关于舍利子 (有同学留言说:舍利其实就是人体结石,没有什么好奇怪的。这些说法其实是一种误解和曲解)

有网友留言说:舍利其实就是人体结石,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言外之意,无非是说舍利是佛教中人故弄玄虚搞出来的,其实就是结石。

也曾有人进行所谓科学研究,说什么舍利是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出家人常年茹素,多吃豆制品等,因钙质沉淀,积聚而产生的。

这些说法其实是一种误解和曲解。

舍利子是梵语Saria的音译,在印度语里叫做驮都,也叫设利罗,翻译成中文叫灵骨、身骨、遗身。

但是并非所有人的遗骨都可以叫做舍利。

舍利现在专指佛教的修行人圆寂后所遗留的遗身和遗骨,舍利的种类,一般分为全身舍利、碎身舍利。

全身舍利是不需要经过火葬的,修行人圆寂后,遗体全身不会腐烂,甚至可以保存上千年,这种就叫做全身舍利,老百姓也俗称为肉身菩萨;碎身舍利,则是修行人圆寂后,经过火化后留下的遗骨。

碎身舍利跟一般死人的骨头是完全不同的。

它的形状千变万化,有圆形、椭圆形,有成莲花形,有的成佛或菩萨状;它的颜色有白、黑、绿、红的,也有各种颜色;舍利子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玛瑙、水晶;有的透明,有的光明照人,就像钻石一般还有一种舍利不是由人体变成的,它们是从天上、地下跑出来,或由油灯里生出,或由花朵生出的,或由修行人诚心供奉礼拜求得,还有舍利之中再生出舍利子的。

如宋朝时,吕元益居士刻《龙舒净土文》,刻至《祝愿篇》时,版中迸出舍利,共有三次。

古代还有善女人绣经,针下有碍,发现有舍利,以及念佛或念经时,从口中得到舍利等等不可思议的事迹。

还有高僧在洗澡时,徒弟为其揩背,出现舍利的。

雪岩钦禅师剃头时,头发变成一串舍利。

更不可思议的是,宋朝长庆闲禅师圆寂焚化时,正刮大风,大风将烟一直吹出四十里外,凡烟所到之处,屋上、树上、草上都有舍利,收集起来共有四石之多。

印光大师的皈依弟子杨佩之(慧潜)居士就曾在灯花上得到舍利。

1947年,苏州灵岩山寺印行《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印公亲书,静公讲义》,恰逢大势至菩萨圣诞日,灯降舍利,在灯盘中发现一颗较大的舍利,精莹洁白,若水晶珠一般。

禅观10(海云继梦和上)(校对稿)分段

禅观10(海云继梦和上)(校对稿)分段

海云继梦和上讲经华严禅行法----《禅观》第十集生住异灭图(二)【禅观是生命取向的模式】我们跟各位所提的这个禅观,禅观所能感受的这个境界,他是你大脑思维感觉跟幻想所不及的,而且也完全不同,所以只要你脑海里头有的,不管是感觉也好,那种所谓感受,你会用词用的一样的,只要是在你已知的范围里头,都是大脑的记忆,推理、描述的境界,都不是真的。

禅观是远离大脑的东西,他是一种生命取向的模式,而不是大脑取向的模式,这个是我们要进到本门中来修学的人,我们第一个告诉各位的,不要用大脑。

不是说不要用大脑吃饭,你不用大脑吃饭,会把饭挖到鼻孔里面去,是要用大脑吃饭,可是在修行的那种境界的感觉,是不能够用大脑做类比的。

这里面除了这三个,大脑的感觉幻想,理智大脑的部分是无法触及禅观这一块,还有一个东西,这也是语言很没有办法去表达的,就那个理性不是大脑的冷漠,你要留意。

禅观是绝对理智的,但是不是冷漠,禅观当中是非常温暖的,热情澎湃的,不是那种冷漠的,你在感觉上要有这一种区别,假如你修行到最后是冷冰冰的,人家跟你握手,你就丢一只死手给人家,那个大概都弄错了。

他会使你的生命能量非常充沛,所以他不可能是萧条的,冷漠的,冷冰冰的那一种,那种人基本上是修错了。

而他的热情澎湃又跟魔道的那个热情澎拜不一样,魔道,你看西游记里那个唐僧被牛魔王抓起来,人家开始在煮火锅准备要烤肉,涮唐僧肉的时候,那一种热情澎拜庆祝,那个也不对,所以他的热情不是那一种无有章法,你要慢慢去体会这个。

他很理智又很热情,他不是那种热情很混乱的那种情况,所以在语言在表达的时候,他没有办法去表达这一种情境,所以我们跟各位说,你一定要经过一套严格的生命改造的那种方程式的训练,以后你才能得到整体的,假如没有的话几乎都碰不到,所以这一块。

我们跟各位讲,在整个过程里,你是用知识没有办法去探讨的,用大脑没有办法去摸索的。

【开悟之路与横出三界】所以我在用这个表,这个表我们叫什么,叫开悟之路,这个不知道谁取的名字,我不知道,反正就用吧,反正也不错。

舍利究竟是什么

舍利究竟是什么

不过,但也有不是身骨的舍利。如宋朝时,吕元益居士刻《龙舒净土文》,刻至《祝愿篇》时,版中迸出舍利,共有三次。古代还有善女人绣经,针下有碍,发现有舍利,以及念佛或念经时,从口中得到舍利等等不可思议的事迹。还有高僧在洗澡时,弟子为其揩背,出现舍利。雪岩钦禅师剃头时,头发变成一串舍利。更不可思议的是,宋朝长庆闲禅师圆寂焚化时,正刮大风,大风将烟一直吹出四十里外,凡烟所到之处,屋上、树上﹑草上都有舍利,收集起来共有四石之多。这岂是现代科学或外道所能臆测或解释的?
(三) 舍利、塔与佛教的关系
由于舍利产生的种种灵异感应与现象,因此在佛教中,舍利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神圣物,尤其是释迦牟尼佛的舍利,更是佛教徒顶礼膜拜的对象,所谓“见舍利犹如见佛真身”。为了表示对佛的虔诚和恭敬,信徒们都争相领取舍利供奉;为了保存舍利,就必须有庄严的建筑物以安奉,于是“塔”便产生了。前面说到,释尊圆寂、灭度后,当时笃信佛教的八位国王,将所分得的释尊舍利子与遗骨、所持品、头发等遗物,建塔“窣堵波”(stupa)以供奉。从此以后,“窣堵波”(stupa)(舍利塔、佛塔的前身)即成为佛教圣物的代名词。
通常,舍利主要是指高僧们荼毗后烧出的结晶体。这种结晶体,坚固如金刚,闪闪发光,形态各异,有舍利珠、舍利花、舍利块、牙齿舍利等,色彩也不一,常称为“五色舍利”。例如近年圆寂的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五台山净如法师,荼毗后发现有各色舍利5000余颗,颜色以黑色为主,也有白色、红色、银色、蓝色等。白色的,乃是骨舍利;黑色的,乃是发舍利;赤色的,则是肉舍利”。又:“舍利有两种,一为全身舍利,如多宝佛舍利。二为碎身舍利,如释迦牟尼佛之舍利。又有“生身舍利”和“法身舍利”二种。生身舍利是由戒定慧所熏修。法身舍利是一力所成,这是确定无疑的。印光大师云:“舍利,乃修行人戒定慧力所成,非炼精气神所成。此殆心与道合、心与佛合之表相耳。”所以,勤修戒定慧的修行人在圆寂荼毗后,往往能在骨灰中筛出许多舍利。至于道力精深的高僧,他们的舍利,还会表现出种种神异现象。如印光大师生西百日后荼毗之时,烟白如雪,并现五色光。火后“检骨色白﹑质坚,重如矿质,触之作金声。顶骨裂五瓣,如莲华。三十二齿全存。发现舍利无数。其形,有珠粒、有花瓣、有块式。其色,有红、有白、有碧、有五彩。”由此可见,舍利的出现足以证明是修行人戒定慧的成就。

越是在修行的人,那些无始来的罪业越是会现形

越是在修行的人,那些无始来的罪业越是会现形
越是在修行的人,那些无始来的罪业越是会现形,幻成种种境界来折磨你,使你受苦:像身体的疾病或精神上的打击磨难,这些磨难会刺激你,使你体悟到娑婆人生的苦,而志求出离:你必须跳越过这些障碍,越过人生的种种劫难,才能得到清净安乐,成就净业。——广钦老和尚
真正想,智慧是历炼出来的。汇如大师
做任何事情,无论杀生、偷盗,还是放生、布施等等,虽然在事过之后,我们的肉眼再也看不到它的存在,但却有一种能量,会贮存到我们最低层次的意识中,一旦成熟,便会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因果,或者悲苦,或者幸福。

林觉非:我与广钦老和尚的因缘

林觉非:我与广钦老和尚的因缘

林觉非:我与广钦老和尚的因缘(转载来自学佛网:/show1_14253.htm)文/林觉非承天禅寺飞来塔丙戌(民国卅五年)端午节后,余由原籍福建永春来泉(泉州府现为晋江县)访同学王君,告作渡台之游,得王君赞许,并谓伊有帆船一艘,专驶泉台,惜船于日前出海,汝暂住我处,俟船回来搭往可也,余于是留住候船。

余素嗜山水,喜游访名胜古迹,次晨即游承天寺,该寺位于泉州城中,略偏东门,为泉城三大丛林(承天、开元、崇福)历史最古之梵刹。

由南大街走承天寺,即抵寺前山门,壁上有‘月台倒影'四大字,内有数大石龟,经四天王殿,由青石甬道,过放生池桥,可直达大雄宝殿外之平台,在甬道旁,有两石塔对峙,高宽(高丈许、宽仅数尺)模形均同。

所异者,一塔洁净如洗,可谓一尘不染,闻苍蝇停息塔上,均尾朝天,绝不头部向上。

另一塔则满堆岛粪,脏秽不堪。

据传:寺中前有一僧,专事苦工,素鲜言笑,一日忽传京城诏至(朝代未详)谓帝梦太后嘱请福建泉州承天寺得道高僧,晋京为伊超度事。

寺中当即遴选一班僧仪修德俱优者应诏前往,临行时该苦工僧突上前请求同往,诸僧曰:‘汝不谙佛事,何得同去?'苦工僧曰:‘我虽不谙佛事,然可助汝等肩挑行李。

'诸僧因感其平时勤谨操劳,不计苦累,遂许同行。

抵京至午门外,帝宣众僧入朝,诸僧皆入,独苦工僧伫立不动,帝问何故不入?曰:‘地下有佛,弗敢妄跨而过也!'帝强欲之入,苦工僧则俯身以头顶地,两足朝天,翻筋斗而进。

帝奇之,命掘地,得金刚经一部。

至是帝知太后欲请得道高僧者,即此人也。

遂虔诚亲为厚待,帝请示超荐时应备诸事,曰:‘除诸僧按照超荐仪式举行外,可另搭一台,上供香案,中插太后魂幡。

'在法书中,苦工僧突率帝登台,举幡三摇,而诵偈曰:‘我本不来,是汝偏爱,一念不生,超生天界。

'帝立见太后现于云端,向僧拜谢,冉冉上升。

法事毕,诸僧辞归,帝独留苦工僧,并亲自侍游于御花园及京都诸名胜。

一日行经一石塔旁,僧忽止步凝视石塔。

忍辱福德大无边

忍辱福德大无边

忍辱福德大无边广钦老和尚:忍辱的人福德大福报大忍辱的人福德大福报大第一节广钦老和尚关于忍辱的开示汇集1.人家侮辱我、欺负我、占我便宜,如果我们能忍下来,不去斤斤计较别人占我多少便宜,也不去挂碍它,这样,不但宿世业缘消除,且当下便能平静无事,又能增长福慧,延长我们的寿命。

2.有功夫的人,耳朵不听人的是非,眼睛不看人的善恶,人家毁谤我们,骂我们恶人善人,都当做没听到、没看到,收摄六根不外驰。

只有那些没功夫的人,才整天窥伺他人的是非,斤斤计较。

3.修就是要修这些坏的、恶的,这些逆因缘,会启发出我们的智慧与知识,成就我们的忍辱行,让我们处处无挂碍。

当我们的智慧发展到某一程度时,就能折服某一程度的烦恼,所以,越是会修行的人,越是喜欢在逆境中修。

4.修行就是在修我们这忍耐性,修这种种逆境,凡事要能忍才是修行。

舒适顺意的境界有什么可修?就是要在横逆的环境去磨、去修,万般事总要顺别人意思,事事忍辱,最后终会有好处,如果再分个我是他非,烦恼就惹上来了。

5.一心念佛,最重要的要能忍辱,什么事情不顺眼,就把耳朵关起来,眼睛闭起来,装着没听到、没看到,睁一眼、闭一眼,对人要和颜悦色,再怎么说,修行就是忍辱这两个字。

6.忍辱是修行之本,戒中也以忍辱为第一道,忍辱是最大福德之处,能行忍的人,福报最大,也增加定力且消业障、开启智慧。

7.对于他人的侮辱,能忍下来,便是我们的福报,以后还会慢慢地开智慧,忍辱也是在开我们的智慧。

8.譬如说:别人骂你,那是消灾,给你不好的脸色看,那是‘最上供养’,要没有分别,如获至宝。

对厨房的饭菜,如果嫌好嫌坏地挑剔,自己本身会损福,反而还增加煮的人的福气。

9.受戒是受什么?是受忍辱,依忍辱修行是根本。

依此去做,到哪里都能感化人,修忍辱即有德行,故人见生欢喜,亦可感化人。

10.任何横逆,就如同钱要让你赚,你不要,就是说境来了,你不修忍辱,反而起烦恼。

11.什么事都能忍得下来,才会进步,就是自己对,也要向他忏悔,那就是你的功德了。

广钦老和尚事略

广钦老和尚事略

广钦老和尚事略叮咛再三读,寄语冗冗人!老和尚于逊清光绪十八年十月二十六日,诞生于福建省惠安县黄姓家中。

因家境清寒,其兄无钱娶妻,师四岁,父母将其卖至晋江县城南门外李家作养子,父李树,母林菜。

师自幼即体弱多病,惟宿具慧根,随母奉佛茹素。

稍长,养父母相继去世,所遗田地,近亲觊觎之。

师深感世事无常,顿萌出家之念。

遂将田地分送近亲,投泉州承天寺出家。

承天寺之方丈上转下尘老和尚,命师皈依修苦行之上瑞下芳法师,瑞公即命师外坡职事,如种菜除草等。

其后由于特殊因缘,曾往南洋有年,迨返承天寺,年已三十有六,方在上瑞下芳法师座下披剃,法名照敬,字广钦。

师出家之后,专志苦修,食人所不食,为人所不为,常坐不卧,一心念佛。

一九三三,师谒莆田县囊山慈寿禅寺妙义老和尚求戒,时年四十二。

具戒归来,师决志进一步潜修。

遂请德上转下尘和尚之应允,携带简单衣物及十余斤米,前往泉州城北清源山,觅得半山岩壁石洞为安身之处。

师在深山洞中坐禅念佛,米尽粮绝,即以树薯、野果充饥,山中多猴虎,久之,人兽相处了无畏惧,遂有猿猴献果、猛虎皈依之事,“伏虎师”……之雅号乃不胫而走。

师常入定,曾一定数月,不食不动,鼻息全无。

附近樵夫不能辨,误为圆寂,走告承天寺,转尘老和尚偕弘一大师上山探视,经弘一大师弹指三下乃出定,当时轰动泉州一带。

师穴居十三年,返回承天寺,时年五十四。

一九四七年,五十六岁,偕普观法师渡海来台。

于极乐寺、灵泉寺、最胜寺等处挂单,曾在台北法华寺夜度日本鬼魂。

一九四八年,五十七岁,于台北新店街后石壁上开凿小寺,定名为“广明岩”(即今之“广明寺”)。

一九五一年,六十岁,于“广明寺”后大石壁上鸠工雕凿“阿弥陀佛”大佛像,身高二丈一尺,莲座宽八尺,深六尺,高三尺,开台湾雕凿石佛风气之先。

又于其下凿石洞,建“广照寺”。

一九五二年,六十一岁,于台北县土城镇成福山上觅得天然石洞,深高各两丈余,日出月升之时光照洞内,故以“日月洞”名之。

该洞本无水源,忽有清泉自石缝涌出,师决定在此隐居修行,于洞前建木屋三间,中供地藏菩萨。

佛教文化之高僧大德:广 钦

佛教文化之高僧大德:广 钦

佛教文化之高僧大德:广钦老和尚於逊清光绪十八年,十月二十六日,诞生於福建省惠安县黄姓家中。

因家境清寒,其兄无钱娶妻,师四岁,父母将其卖壁至晋江县城南门外李家作养子。

父李树,毋林菜。

师自幼即体弱多病,惟宿具慧根,随母奉佛茹素。

稍长,养父母相续去世,所遗田地,近亲凯觎之。

师深感世事无常顿萌出家之念,遂将田地分送近亲,投泉州承天寺出家。

承天寺之方丈上转下尘老和尚,命师皈依修苦行之上瑞下芳法师。

瑞公即令师作外坡职事,如种菜除草等。

其後由於特殊因缘,曾往南洋有年。

迨返承天寺。

年已三十有三,方在上瑞下芳法师座下披剃,法名照敬。

字广钦。

师出家之後。

专心苦修。

食人所不食。

为人所不为。

常坐不卧,一心念佛。

一九三三年,师谒莆田县襄山慈寿禅寺妙义老和尚求戒,时年四十二。

具戒归来。

师决志进一步潜修。

遂请得上转下尘老和尚之应允携带简单衣物及十余斤米。

前往泉州城北清源山,觅得半山岩石洞为安身之处。

师在深山洞中坐禅念佛,米尽粮绝。

即以树薯、野菜充饥。

山中多猴虎,久之,人兽相处了无畏惧。

遂有猿猴獻果。

猛虎皈依之事。

[伏虎师]之雅号乃不胫而走。

师常入定,曾一定数月,不食不动,甚或鼻息全无,众人误谓师圆寂,屡请方丈准备火化。

时律宗高僧弘一大师,卓锡永春普济寺。

闻之。

赶至承天寺,即同方丈上转下尘老和尚等数人上山探之,方晓师在定中。

甚为赞叹。

乃弹指三下。

请师出定。

凡兹岁月,已历一十三载,一九四五年(乙酉)师下山返承天寺,次年秋挂搭於厦门南普陀,住後山石洞礼佛。

一九四七年(丁亥)师年五十有六,於农历六月十五日由厦门乘英航号轮船渡海来台,十六日午抵基隆,先在极乐寺、灵泉寺、最胜寺等处持搭,七月初,复住台北芝山岩,中秋後再往新店吊桥南岸半山上之日式空屋。

是时亦常往返於台北法华寺。

於该寺有夜度日本鬼魂之事。

一九四八年(戊子)春,师於新店街後山壁间凿石洞,命名广明岩(今之广明寺)四十年再於右後方上侧大石壁雕[阿弥陀佛]大石像,左下凿石洞(现广照寺内天君殿)人佛龛总高二丈六尺,宽一丈九尺,深九尺。

广钦老和尚考题

广钦老和尚考题

广钦老和尚考题道证法师讲述 上广下钦老和尚—突击考、演技派、教学天才 (心不在道,保证考得哭哭啼啼) 我的两位剃度恩师,是跟随上广下钦老和尚,修行将近二十年的比丘尼,他们时常会提出广钦老和尚种种的开示和考题,老和尚不但自己修证的功夫很高深,而且我们用现在的形容词来讲,他真的是一位教学的天才,他出考题都不必思议,都是在学生没有准备当中,出临时考题,如果不是时常把心放在佛道的人,就一定会考得哭哭啼啼的,他如果先告诉你要考试,你当然会提高警觉,问题是他不会事先通知你,都是临时用境界来考,看你在没有准备当中的实力如何,我常听恩师说他们自己修行的经过,时常都很感动,比起他们的境界和考题,我的考题实在是太简单了。

实际生活中 是否会发现,这是在考「是非题」呢? 如果我们在学校考是非题,老师出个题目说,过十字路看见红灯应该走过,看见绿灯应该停止,你就自然会晓得要打个X,知道老师在考你—是否知道交通规则,但是如果在实际生活中,有人故意把事实歪曲了,或是把事情做错了,我们是不是会发现,这就是在考是非题呢?我们能不能像答考卷、写是非题那么平静清楚?自己好好的作答,交出自己的成绩单呢?我们如果在生活中,没有发现,这是在考是非题,可能我们就会很懊恼,处处感觉很没道理,很愤慨,忍耐不下去,这样就是考不及格。

选佛场中 各人交各人的成绩单 在人生的考试中,我们是各人交各人的成绩单,同一位老师出的题目,每一个学生答案都不一样,每一个人成绩就不同。

比如同一个婆婆,骂一群媳妇,每一个媳妇听了,想法都不一样,各人想法不一样,就等于各人交出去的答案不一样,每一个人所得的成绩就不一样。

婆婆是婆婆的成绩,媳妇是媳妇的成绩,考试题目本身没有好坏可言,但是每个人应考的心情不同,每个人的答案就有程度的不同。

这个世间是一个选佛场,平时生活中大小事情就是大小的考试,就是在选,选得中的人,就往生西方去成佛。

随机晨考(是平常例行,却都出乎意料之外) 谁最用功? (这样讲几句,就动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钦老和尚临终的慈悲示现
廣欽老和尚臨終的慈悲示現
老和尚在往生前約一星期開始,每天晝夜都自己猛力出聲地念佛,那種「使盡每一口氣懇切呼喚阿彌陀佛」的念法,非常人可及,大眾輪班跟他大聲念,尚且聲嘶胸痛氣力難支,何況他九十五歲的高齡!一般人臨終呼吸尚且無力,一切不能自主,他卻如健將突出五濁的重圍,有弟子恐他以近月不食的體力難以支援,故建議老和尚說:「師父,我們念,你聽就好!」老和尚瞪大了眼,斬釘截鐵說:「各人念各人的!各人生死各人了!」說罷又大聲懇切地自己念佛,然而在往生前第六天,他忽然演出了一幕極其餘韻深遠的戲,末學思之,深覺足以提供大家作為警惕:那天,老和尚忽然一反平常教人專念阿彌陀佛的作風,突然很緊急命大眾為他誦「大藏經」,大藏經浩如煙海,真不知從何誦起,於是請問老和尚要誦哪一部?老和尚答:「總誦!(臺語)!大眾就趕緊請出一大部一大部的藏經,搬得氣籲喘喘,看他老人家一副決定要往生的樣子,心中又急又難過,更不知從何誦起,老和尚就說:「看你會什麼經,通通給我誦!」於是大眾便一部部誦起,心經、金剛經、藥師經、地藏經……。

在這緊要生死關頭,才發現連僅僅二百多字的心經都幾乎要誦不順口,可說是口誦心焦。

當這大眾搬大藏經
一部部誦時,老和尚只幽默一笑,逕自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點也沒受周圍誦經聲的影響。

末學感覺老和尚這一笑,真是當頭的一棒!請問這幕突來的演出中,誰真把大藏經「總誦」了?惟老和尚他念念清楚分明,又念念懇切有力的「南無阿彌陀佛」,真正「總誦」了大藏經!我們切莫疑惑老和尚怎麼臨時改變了題目?他老人家是非常擅長用反面手法發人深省,令人親自體驗個中滋味,而產生刻骨銘心的效果,畢竟修行是「行」出來的,不是說聽了事;在醫學院紙上談兵跟看血淋淋的病人,顯然大不相同!大家也許會發現老和尚這番演出,和雪公老恩師的「萬法精華六字包」有異曲同工之妙。

一般人臨終苦不堪言,只「阿彌陀佛」四字都念不出來,何況誦經,何況誦大藏經!我們還是敬遵「老實念佛、莫換題目」的教導,免得好似練了十八般的武藝,到苦時不知用哪一招,天天換題目,仿佛很有學問,又仿佛和很多佛菩薩都有交情,臨終時卻心亂如麻,不知念哪一尊好。

其實阿彌陀經中說:六方佛都出廣長舌相,讚歎阿彌陀佛,勸眾生信受念佛,求生西方。

就顯示了我們念阿彌陀佛,所有的佛菩薩都歡喜,就是「總誦」!
老和尚往生前兩天親自打木魚教弟子念佛,這其中尚有很
有趣的意蘊,他老人家把許多佛菩薩名字前面都
加了「南無西方極樂世界」的字眼,比如「南無西方極樂世界文殊師利菩薩,南無西方極樂世界普賢菩薩,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彌勒菩薩……」末學體會—老和尚為我們點出:這些偉大的菩薩都在西方可以會見,只要像他專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便可與各位菩薩把臂而行!末學曾和一位醫師上山請教他老人家,這位醫師請問「如何打坐才能打通氣脈」,老和尚回答:「不必打氣脈,一心念佛證念佛三昧所有氣脈自然全部打通!」這是自在的過來人給我們的忠告,聰明的大家都不必要走冤枉路,免得臨終後悔莫及,及早準備資糧,像老和尚老早就說:「我已經買好車票,是對號的!」學長們的票是否已經買好了呢?是對號的?還是自願無座?還是不想上車呢?還是早些準備好,以免像末學在他老人家往生之後,上山去念佛,念了幾小時,眼淚直流,念不出一句好佛來供養他老人家,頭低垂著不敢抬起,因為沒有做到老人家的教誨和咐囑,慚愧和懺悔,但願學長們早日買到對號頭等車廂的票—上品上生的金臺!
還未老實念佛的同修們,你們作何感想呢?
還不趕快念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