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对“理解词语”的 几点理解

对“理解词语”的 几点理解

对“理解词语”的几点理解□吴民益词语是文章的组成单位,要想正确理解整篇文章的含义,首先要理解文章中的词语。

然而,许多教师对“理解词语”不够重视,学生课文学完了,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却没有真正理解。

这里,我谈谈对“理解词语”的几点理解。

“解释词语”与“理解词语”不同。

“理解词语”的要求比较广泛,可以理解词语的形式和意思,也可以理解词语的情感和表达效果;而“解释词语”要求比较单一,一般只要说出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即可。

如“湖波上,荡着红叶一片,如一叶扁舟,上面坐着秋天”。

如果要求“说出你对句中‘坐’的理解”,可以这样回答:运用拟人手法(理解方法),写出了树叶漂在水面的情景(理解意思),把秋天写活了,把景物写动了(理解表达效果);如果要求“解释句中的‘坐’字”,则可以这样回答:漂。

因此,教师在给学生讲授时,一定要明确二者的区别。

“推想”与“查阅”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所以培养学生的“推想”能力和习惯,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然而,推想是一种猜测,再加上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和文化素养的局限,学生的推想往往不太准确。

如课文《郑成功》中有一句“台湾同胞听说郑成功的军队到了,个个喜出望外”。

教师问学生“喜出望外”是什么意思,大多数学生说是“非常高兴”。

但在这里,仅仅说“非常高兴”不太准确。

翻阅词典,对“喜出望外”的解释是“遇到出乎意料的好事而感到特别高兴”。

所以,不是什么高兴事都可以用“喜出望外”表达,必须是“遇到出乎意料的好事”,也就是“喜从天降”的意思。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

如把“眺望”说成“向远处看”,其实应该是“从高处向远处看”。

把“震撼”说成“震动”,其实应该是“心灵受到强力的冲击”,等等。

在这里,我们千万不能忘了词典这个权威的“无声教师”。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推想”和“查阅”结合起来。

“概括”与“具体”相结合。

词义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反映,想准确概括一个词语的意思很不简单。

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词语

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词语

知识点: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词语(一)“找—读”既然要解释文中某个词语,首先就要学生在文中找到该词语,找到词语后,还要将这个词语所在的句子找到,然后反复的读。

当然,有时仅读一句话可能还不够,这就需要去读更多的话,这样才能找到这个词语的意思。

并且,老师在教学时,对于一些很难的词语,要学会用生活中的事例将其通俗化,简单化。

(二)替代法有时,一些词语的意思很难判定,反复读它所在的句子也难判定,这时,我们可以采用“替代法”来解决,这一方法对形容词尤其管用。

替代法是指当一个词语很难说出它的意思时,我们可以先不看这个词语,而是根据全文,用另外的语言(一句话或词语等)去替代它,只要与全文表达的意思不矛盾、把它与“词语”所在的句子连起来读的通顺,那么,这句话就是这个词语在本文的意思。

当然,这需要在正确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进行。

这也正说明“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对理解全文有重要的作用。

教学案例一:有一篇描写漓江的短文,第一句话是:“我的家乡有一条美丽的漓江”,然后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讲漓江的美。

文章最后:漓江的景色“美不胜收”……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美不胜收”的意思。

对于这道题,可以采用“替代法”,按下面步骤进行:(1)先暂不看这个词语,则该词语所在的句子就只剩下:漓江的景色()(2)本文主要描写漓江的景色,我们就该自问:“漓江的景色到底怎样呢?”(3)从文章一开始就知道漓江美丽,学生读了全文后也很容易知道漓江景色美,这时,我们把“美”放到括号中去,就变成“漓江的景色(美),与全文不矛盾,因此,就能判定“美不胜收”的意思与“美”相关。

(4)如果只写一个“美”字,显得不够理想,我们只需加一些修饰词:“非常,特别”,该词语的意思就是:“非常美,特别美”。

(5)强调其在文中的意思:本文指“漓江的景色非常非常的美,特别的美”。

学生理解到这个程度就很不错了,我们不能苛求。

(三)搭配法搭配法是同学们根据已拥有的知识,根据词语搭配规律判断某个词语后面该搭配什么,如生活,可以表示两种情况:好或者不好。

理解词语的反思

理解词语的反思

中段语文教学中词语理解的反思与探究龙泉八小宁望琴一、现状反思新课改下,人文的关怀、个性的张扬、文本的感悟曾一度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也挤占了词语教学的空间。

可喜的是,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很多语文教师开始关注:学生会读会写而不知道意思的词语多了;学生读过文质兼美的文章变多而说话、作文却“词汇贫乏”的现象屡见不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学中没有重视词语教学,没有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反思一:迷失方向。

只重视对内容的感悟,忽视对词语的教学。

反思二:教学缺位。

只重视对字词的认读、书写,忽视理解词语。

反思三:低估学生。

认为学生理解能力太差,不重视如何引导解词。

反思四:游离文本。

单独而简单地进行词语解释。

不难发现,我们在追求创新、演绎精彩的同时却忽视了一些基础、本真的东西。

因此,语文教学要始终坚持语文姓“语”不动摇,通过扎实有效的教学,引导学生加强对词语的理解,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

二、策略探究(一)确定课堂教学之灵魂——教什么有位老师说过,课堂教学的灵魂更多取决于“教什么”。

是的,近几年的一些小学语文教研活动中,老师们也多次研讨这个问题——明确教什么是钻研教材的首要任务。

那么,课文中哪些词语是需要教的,是需要引导学生去理解的呢?今天听了我们教研组李冰老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1、教“学生不理解的词语”。

老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首先,我觉得要安排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发现并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对于学生不理解的词语,我们一定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去理解。

2、教“特别的词语”。

对于新词语、关键词语、富有特殊表现力的词语等特别的词语,理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

对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进行锤锤敲打、锤锤有声,让词语理解做到“丰满”、“厚实”。

(二)提高课堂教学之效率——怎么教1、引导学生掌握解词的方法。

不难发现,许多学生到了高年级对理解词语意思仍不够准确、理解词语的能力仍然较差。

而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掌握解词的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词语理解技巧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词语理解技巧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词语理解技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词语教学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掌握一定的词语理解技巧,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词语理解技巧。

一、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词语的理解离不开具体的语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结合上下文语境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

例如,在讲解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词语所在的句子、段落以及整篇文章的主题,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举例子、造句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二、运用联想和想象在词语理解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通过联想和想象,学生可以将抽象的词语与具体的事物、场景等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词语的含义。

例如,在讲解课文中的比喻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比喻词所描述的事物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相比较,从而更好地理解比喻句的含义和用法。

三、运用工具书和课外资源工具书和课外资源是词语理解的辅助工具。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使用工具书和课外资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例如,教师可以推荐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读物来积累词汇和提高阅读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来查询生僻字和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四、组织实践活动组织实践活动是提高小学生词语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从而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词语接力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更多的词汇。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拓展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参加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小学生词语理解能力的关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如勤查字典、勤做笔记、定期复习等。

关于小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点滴感悟

关于小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点滴感悟

关于小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点滴感悟
古人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从实际教学工作中可知,好多词语包括句子的意思可以从上下文中找到答案,可以结合上下文体会出来。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阅读基本功,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能力。

这种能力和其它阅读能力一样,绝对不是老师讲出来的。

吕淑湘先生说:"语文课重在训练。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时时树立强化训练的意识。

首先,作为教师要熟悉教材,哪些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应从哪些地方去了解,要了然于心。

这样走进课堂才能胸有成竹地去引导学生。

如果只是笼统地提出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而自己却不知道究竟从哪些方面理解,那教师的主导作用便等于零。

其次,一些重点词、关键词,要作必要的提示和点拨。

当学生看不出来,或看得不全面,教师要作正确的引导,这样会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能促进思维。

教师应该让学生反复去阅读课文,在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去理解其含义,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促进思维。

第三,要有足够的耐心,让学生充分读书。

多数词语联系上下文是容易理解的,但有的词语一下子看不出来,可以创设一种情景,让学生在悟中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动作的指点,语音的点拨,情景的体验,使感悟水到渠成。

总之,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之
一。

因此教师除了认真教学,多加思考教学方法外,还应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以读促悟,以读带思。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教学体会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教学体会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教学体会作者:蔡娅滨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3年第04期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也是一种阅读基本功。

本文从关系、背景、情节、情境和写法等方面、结合鲜明、准确的教学实例加以论证,教学效果好。

关键词:理解词语;语文教学;教学体会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045-0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阅读基本功,是一种十分必要的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小学低年级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中年级要能联系下上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高年级在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词句的作用。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例如:直接解释法、词语替换法,直接演示法、表演体验法等,然而课文中有些词语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出现,学生只有联系上下文理解,才能准确把握词语的意思,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不仅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内容,更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学时可采用下列方法:1.联系上下文语句所表达的关系理解词语课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很复杂,有些词语若要学生直接从字面理解很难弄明白,如果引导学生读懂前后句子间的关系,就会很容易理解了。

例1:《蟋蟀的住宅》一文中要理解"随遇而安",先让学生查了词典知道:从字面看是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接下来就要联系上下文,了解谁随遇而安了?怎么随遇而安?进而找出上文句子"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

"从而知道大多数的昆虫只要有一个洞,能隐蔽藏身就感到满足了,不管这个洞穴好还是不好,这就是"随遇而安"的意思了。

例2《白鹅》一文中的"三眼一板",直接从字面上解释学生不易解释理解,我就引导学生找找白鹅吃饭的习惯--"先吃一口冷饭,再吃一口水,然后再到某地方去吃一口泥及草。

三升四暑假班第4课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升四暑假班第4课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升四暑假班第4课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一、技巧小结。

1.理解词语的意思首先要明确词语在字典中都有哪些含义以及生活中常用的含义。

2.在不同语境下,词语会有特殊含义,这需要我们联系上下文仔细体会。

3.我们在答题时要注意利用文中词汇解释词语。

二、例题指引。

例1:亲爱的同学,文章第⑥段中的“泥土”一词是什么意思?泥土①你曾注意过那咖啡色或黑色的泥土吗?②每天,您上学时,脚下踩的就是泥土。

它虽然被无数人踩着,但从没有向人类要过报酬,只是默默地承受着一切。

③每当您出去游览时,是不是只注意那翠绿挺拔的参天大树?是不是只欣赏那娇美清香的花朵,赞美那生机勃勃的小草?你注意过那藏着植物根基的泥土吗?你也许不会注意它,因为它是那么平凡,那么没有吸引力。

但是如果没有泥土,哪来树木花草,哪来人类生物呢?所以,泥土是一切之源。

它把自己的身体乃至体内的一切养料都供给了大树、鲜花、小草……它无私地、默默无闻地为人类奉献着自己。

④人类也正是这样,哪位英雄与先进人物的背后,没有众多的默默无闻地支持他们工作的人们?就说奥运会得奖牌的运动员吧,他们顽强拼搏获得了奖牌,为祖国争得荣誉,他们的名字家喻户晓。

可是你注意了他们周围的医务人员和带着殷切希望的教练、领队没有呢?是他们平时陪练、指导,无微不至地关怀运动员,每次参赛时,站在台下最紧张的也是他们。

这些默默工作的医务人员、教练领队,他们不都是泥土吗?是他们用自己的身心和全部精力培养着这朵朵鲜花……⑤我想,这些为人类做出无私奉献的人,不也同样伟大吗?不也同鲜花树木一样值得称赞吗?⑥让世界多一些这样的泥土吧!思路点拨:1.文中出现了几次“泥土”,根据意思可以分为几类?2.找到“泥土”附近能体现出它意义的词句。

3.结合上下文思考“泥土”的含义。

【答案】“泥土”指运动员背后默默工作的医务人员、教练、领队,默默无闻地为人类奉献的人。

例2:杀龙①从前有个很爱学习的人,他为了想学会一种特别的本领,带了很多钱到很远的地方去学习杀龙。

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微教学反思20

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微教学反思20

“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微教学反思
一篇文章是由一连串的词语组成的,对词的意义和用法含含糊糊、解释不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就会失之肤浅,甚至造成误解;写起文章来也容易出现用词不当的现象,以致不能正确的表情达意。

要准确、鲜明、生动地使用词语,除了靠平时的学、说、用外,掌握一点解释词语的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

本课为适合小学语文中年部使用。

通过举例说明、分析词义,让学生学习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本微课通过举例说明、分析词义,让学生从多角度,从不同的情况学习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不过,要准确而快速地理解词语,最主要的还是要靠平时多阅读,多思考,多在语言实践中进行训练,以此来提高语言感知能力。

另外,也还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地去进行训练与方法的归纳与梳理,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理解词语。

如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如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如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理解关键字在用“顾名思义”这种方法解释词语的时候,有时,因为词语中的某个字我们不理解,因此就没法准确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这时,我们就要想办法理解关键字的意思。

比如“狐假虎威”这个词语,如果不准确理解“假”的意思,整个词语就不能准确解释。

那么,“假”这个关键字我们该怎样来理解呢?我们最好能请教一下字典这个老师。

字典中关于“假”的意思有好多个: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跟“真”相反;借用,利用;据理推断,有待验证的……那么我们该选择哪一个义项呢?想想那个寓言故事,我们就会觉得应该理解为“借用、利用”。

“假”字理解了,再用顾名思义的方法,狐假虎威的意思就理解了。

●找近义词优秀的作者为了使文章的语言活泼而富有文采,某个意思往往不用常见的词语来表达,而选用一个比较书面化的词语。

解释这类词语,我们可以采用找近义词的方法。

例如,有一篇介绍未来海洋的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潮汐发电站、海水温差发电站的建立,将会给人类带来无穷无尽而又价格低廉的电力。

”其中的“低廉”怎样理解呢?我们就可以找它的近义词“便宜”来解释。

近义词怎么找?第一,要读词语所在的句子;第二,可以用你头脑中的近义词替代那个词语试着读读那句话,如果句子意思不变,你就可以确定那个近义词可以解释这个词语。

推荐三种方法: 1、联系上下文或许我们的语文老师经常跟我们说起理解文章的一个注意点: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其实,这里就告诉了我们解释词语的一个方法,那就是理解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

有时,我们对于比较陌生的词语,或者只能意会那个词语的意思却说不出来,我们不妨到上下文去找找这个词语的意思。

比如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中有这样一个词语:飞来横祸,这个词语该怎样理解呢?在上下文中找一找,我们发现这段话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个词:“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

”这就是降临到司马迁头上的“飞来横祸”。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联系上文,男孩说灰雀“会飞回来”,第二 天,正如男孩所说,灰雀飞回来了。由此可以推 知,“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用 “果然”说个句子: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到了 下午天(果然)下起了大雨。
例2.第27课《陶罐和铁罐》
国王的御(yù)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罐,一 只是铁罐。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他。
学习词语的要求
学习词语的要求
1、正确读出和写出学过的词语; 2、懂得词语的意思; 3、注意词语的积累并能在口头和书面 表达中正确运用。
理解词语绝非指单纯记住词典上对词 语的解释,而是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
理解词语绝非指单纯记住词典上对词 语的解释,而是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基本意思;
2、联系上下文,了解关键词语在表情源自 意上的作用。例4.第3课《爬天都峰》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
峰顶。
联系上文: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
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个样……
由“奋力”“一会儿……一会儿……”可知,“我们”都付 出了艰辛的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难,最后才爬上了天都峰,可 见,“终于”一词表示经过艰辛达到了某种结果。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游手好闲:闲散懒惰,不愿意劳动。
蹒跚:腿脚不灵便, 走起路来摇摇摆摆。
例3.第30课《一次成功的实验》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教育家又问。 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联系上下文,小女孩在回答教育家的问题时,毫 不犹豫,脱口而出,一点也没有思考,这就是“不假 思索”。
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不假思索”说明了先人后 己的优秀品质已经扎根于小女孩的心中,先人后己成 了小女孩理所当然的行为,突出表现了小女孩的优秀 品质。

关于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的几点思考高考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考生们容易遇到困难的环节。

现代文阅读考查的是考生对文本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需要通过仔细阅读和思考,解答各种问题。

下面是对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的几点思考。

要注重对文本的整体把握。

在阅读现代文时,学生应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了解作者的叙事意图和观点。

可以通过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文章的大致情况,然后再仔细阅读每一段落或每一句话,进行深入理解。

要注重对关键词的理解。

当遇到一些不熟悉的词语或术语时,学生应该尝试通过上下文来推测词义,或者通过查阅资料来了解词语的具体含义。

关键词的理解对于理解整个文章的意思和作者的表达方式非常重要。

要注重对语言表达的分析。

现代文阅读中,文章的语言表达往往包含着作者的观点和情感,学生应该仔细分析文章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段,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还要注意文章的语气和语调,判断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第四,要善于归纳总结。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应该善于归纳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尤其是对于一些比较长的文章,可以在阅读完一段或一篇文章后,试图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章的主旨和重点,这样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要注意培养阅读速度和阅读技巧。

高考是一个时间紧张的考试,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和解答很多题目,所以要提高阅读速度和解题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多做一些模拟题和真题来进行练习,熟悉各种类型的题目和解题技巧,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是一个需要经常训练和提高的过程。

学生应该注重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对关键词的理解,对语言表达的分析,善于归纳总结,并且培养阅读速度和阅读技巧。

只有不断地练习和提高,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楼高但任云飞过 池小能将月送来——关于词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楼高但任云飞过  池小能将月送来——关于词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刻 的意 象 , 而 使 学 生 把 对 词 语 的 理解 从理 性 提 升 到 感 性 。 从

眼前 有 景 道 不 得— — 巧 用 图 片 , 象直 观 形
词 义 是 一 种 抽 象 的 概 念 。 学 习 的过 程 中 , 时 会 遇 到 有 些 在 有
重 点 的词 语 ,靠联 系上 下文 或 词 语 的解 释 很 难 在 脑 海 里 形 成 影
止 ” 两 个 词 语 。这 样 , 生 既 理 解 了“ 寒 交 迫 ” 这 学 饥 的字 面 义 , 又 结 合 文 中具 体 的语 言 情 景 , 入形 象 的理 解 了什 么 是 饥 寒 交 迫 。 深 课 堂 上 , 文 教 师 在 指 导 学 生 理解 词语 意 思 的 时 候 , 能仅 语 不 仅 满 足 于 学 生 理 解 了某 个 词 语 的 字 面 意 思 , 更重 要 的 是 要 通 过 联 系上下文, 结合 具 体 文 本 语 境 , 学 生 自悟 其 意 , 词 语 生 动 让 使 起来 , 富起来, 丰 帮助 学 生在 脑 海 中形 成 这 个 词 语 所 传 达 出 的深
展 想 象 、 行 创造 的过 程 呢 ? 进

哪些词句看 出燕子很饥饿 ?” 解天 气严寒 , 子都被冻 死了 , 理 虫 燕子没有食 物吃, 很饿 ; 着 引 导 学 生 联 系 前 文 说 说 “ 哪 些 词 接 从
句 看 出 燕 子 很 寒 冷 ? ” 子 们 一 下 就 找 到 了“ 温 骤 降 , 雪 不 孩 气 风
像 ,再 加 上 小 学 生 思 维 能 力 不 强 ,难 以理 解 词 语 所 要表 达 的 含 义 。这 时 采 用 直 观 形 象 的 方 式 , 时解 放 孩 子 的眼 睛 , 可 以 变 及 就 静 态 为动 态 , 抽 象 为 形 象 , 词 语 所 表 示 的 意 思 、 境 直观 地 化 将 意 再 现 在 学 生 眼 前 , 而 使 学 生准 确 生动 地 理 解 词 语 。 从 如 人 教版 小 学 语 文 第 五 册 《 天 的 雨 》 二 自然 段 中“ 彩 秋 第 五 缤 纷 ” 个 词语 比较抽 象 。 这样 的情 况 下 , 以采取 形 象 直观 的 这 在 可

通过阅读初步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通过阅读初步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通过阅读初步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联系上下文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仔细阅读文章中的上下文信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词语的含义、推断句子的意思以及把握文章的脉络。

下面将介绍一些通过阅读初步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一、定义词汇在阅读文章时,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生词或不熟悉的词语。

这时,我们可以通过从上下文中找到相关的线索来推测词语的含义。

通常,上下文信息可以提供对词汇的解释、描述、对比、影射等类型的信息,有助于我们理解词语的具体意义。

例如,文章中出现了“vivid”一词,我们可以通过上下文来推断其含义。

若句子描述了一个色彩鲜艳、充满细节的景象,则“vivid”很可能指代“生动的”;若句子描述了一个清晰、真实的经历,则“vivid”可能指代“逼真的”;若句子描述了一个强烈的感受或情绪,则“vivid”可能指代“强烈的”。

二、推测词义有时,文章中并没有直接定义词汇,而是通过上下文给出了一些线索,需要我们运用推理和归纳的能力来推测词语的意思。

推测词义需要我们把握句子的意思,分析词汇的词性以及上下文的语境,进而进行合理的推测。

例如,文章中出现了“disastrous”一词,由于文章并没有给出具体解释,我们可以通过上下文的信息来推测其意义。

若文章中提到了一场“disastrous fire”,我们可以推断“disastrous”可能指代“灾难性的”或“毁灭性的”。

三、理解上下文关系阅读理解不仅要理解单独的词语,还需要把握词语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析上下文信息,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

例如,文章中出现了“although”一词,这意味着后面会出现一个转折情况。

我们需要根据前后的语境推测转折的具体内容。

通过理解上下文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词语的运用方式和句子的整体逻辑。

四、抓住重点词汇在阅读中,一些重点词汇常常与文章的主题相关,这些词汇往往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短文阅读之词语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短文阅读之词语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短文阅读之词语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嘿呀!今天咱们来聊聊短文阅读里词语理解的那些技巧和方法呢!
首先哇,咱们得学会联系上下文呀!哎呀呀,这可太重要啦!当你碰到一个不太懂的词语时,别着急,看看它前后的句子,说不定就能明白它的意思啦!比如说,“他今天看起来神采奕奕的”,如果你不知道“神采奕奕”啥意思,那就瞅瞅前面或者后面有没有对他状态的具体描述呢?
然后呢,还有拆分词语法呀!把一个复杂的词语拆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像“风和日丽”,“风”就是吹风,“和”是温和,“日”是太阳,“丽”是美丽,连起来不就知道是天气好的意思啦?
还有呀,通过近义词和反义词来理解也不错呢!比如说“聪明”,你不知道啥意思,那想想它的近义词“聪慧”“机智”,是不是就有点感觉啦?要是反义词“愚蠢”“愚笨”,一对比,是不是就更清楚啦?
再说说查字典吧!这可是个最直接的办法呢!遇到实在弄不懂的,翻翻字典,哇塞,解释得明明白白的!
还有哦,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也很棒呀!比如说“琳琅满目”,想想你逛商场时看到好多好多商品的情景,是不是就懂这个词啦?
哎呀呀,掌握了这些技巧和方法,短文阅读里的词语理解就不再是难题啦!怎么样,是不是很有用呀?。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喜羊羊教你一招理解词语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这是理解词语的重要手段,也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手法。

通过阅读文章,理清文章说的是什么事情,用文章中的具体情节或对象来解释词语。

有时作者在词语的前后还会给出该词的意思。

2.找近义词、反义词,采用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语。

在理解了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词语来解释词语。

下面一段话中有两个很奇怪的词语“战利品”和“武将”,请联系上下文想想这个词语指什么?赶海“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每当我唱起这支歌,就会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

那是暑假里的一天,我有幸跟着爸爸去青岛旅游,爸爸说要带我去赶海,我高兴地答应了。

我们来到海边,刚巧开始退潮,海水哗哗地往回流,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

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

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鱼,还有的捡贝壳……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螃蟹被我抓住了!我高兴得跳起来,那边一个小伙伴儿,正埋着头寻找着什么。

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冲我努努嘴儿,不作声,原来是一只小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

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

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我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

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太阳偏西了,赶海的人们满载而归,我也提着“战利品”跟着爸爸往回走。

海风吹拂,我感到舒服极了。

我边往回走,边哼起最爱唱的歌:“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思路点拨1.先说说短文写的是什么事情?2.文中的“战利品”和“武将”是在什么情况下这么称呼的?是对哪个对象的称呼?自己来挑战:学会感恩在林中小道上走着两个人——爷爷和小孩。

天很热,他们多么想喝口水啊。

小学语文阅读技巧: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小学语文阅读技巧: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小学语文阅读‎技巧: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一‎项重要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年级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

那么,怎样准确地理‎解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借助语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正所谓词不离‎句,我们只有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才能准确地理‎解词语所表达‎的意思。

在具体解释词‎语时,我们总结出五‎种常用的方法‎:方法一拆拼法把词拆开来,先解释每个字‎,再把每个字的‎意思组合起来‎表示词语的意‎思。

如,《滴水穿石的启‎示》中的“自勉”一词,“自”是自己,“勉”就是勉励,二者合起来就‎是“自己勉励自己‎”。

方法二近义换词法用近义词对要‎解释的词语进‎行解释的方法‎。

如,《画龙点睛》一文中的“推辞”一词,它的近义词是‎“推却、拒绝”,所以“推辞”的意思就是“推却、拒绝”。

方法三反义词否定法‎利用反义词加‎上否定词“不”来解释词语的‎方法。

运用时,先找出这个词‎语的反义词,然后在这个反‎义词前加一个‎否定词“不”,就是这个词的‎意思。

如,《读书莫放“拦路虎”》一文中的“模糊”一次,可以在“模糊”的反义词“清楚”的前面加“不”来解释。

“模糊”的意思就是“不清楚”。

方法四联系生活法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词‎语的方法。

理解《推敲》中的“犹豫不决”一词,可回想当我们‎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情,一时拿不定主‎意,无法做出相应‎的决定时,这种感觉就可‎以用“犹豫不决”来形容。

方法五分析综合法分析综合法是‎在“拆拼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先分开解释词‎语中的每个字‎或词,再把每个字义‎或词义综合起‎来解释词语的‎方法。

如“人喧马嘶”,“喧”是大声说话;“嘶”是马在叫。

自已结合起来‎就是人大声在‎说话,马在嘶鸣。

形容声音嘈杂‎、热闹欢腾的情‎景。

这就是“人喧马嘶”的意思。

小升初语文词语理解的经验

小升初语文词语理解的经验

小升初语文词语理解的经验小升初语文词语理解的经验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复习要求:能准确领会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阅读复习提示:由于词语的多义性和使用上的灵活性(可以临时改变用法和词性),有些词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往往难以理解。

因此,必需在复习中着重指导学生“瞻前顾后”。

1.运用组合法理解词语。

一个词语,通常由几个字或几个词构成,所以我们只要先分开理解字义、词义,再组合起来就好理解了。

如“忠勇”一词,“忠”有忠诚的意思,“勇”是勇敢的意思,“忠勇”就可解释为忠诚勇敢。

又如“艰难险阻”一词,“艰难”是“困难”,“险阻”有“险恶有阻碍”的意思,“艰难险阻”就可以理解为困难险恶。

运用组合法理解词语时要注意的是,分开解释字义或词义时,必需十分准确,不然在合起来理解时就会出差错,如:“爱不释手”中的“释”应该是“放下”,如果错误地理解为“解释”的话,那么合起来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就会让人莫名其妙了。

2.运用换词法理解词语。

汉语中的词汇是非常丰富的,有些词可以用意思相近的词语来代替;有些词则可以用意思相反的词来进行对比理解。

如“蜻蜓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

”这句中的“复杂”可以用“不简单”来代替。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读书时还要瞻前顾后,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来解释要解释的词语或句子。

4、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驾驭变革。

有些词在实际使用时,词义有了变革。

对这些富有体现力的'词语,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分析,推敲揣摩,才能驾驭变革。

例如:“他借到一本杂志,贪婪地读起来。

”“贪婪”的本义是贪得无厌。

放到句子里怎么也说欠亨。

引导学生想一想句子讲了什么,然后再思考“贪婪”的意思,就能领会这里的“贪婪”是不知满足,专心入迷的意思了。

5、同义词法。

学生遇到不睬解的词时,告诉学生找这个词的同义词,如“斑斓”一词,它的同义词是好看,标致。

等等。

关于“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思考

关于“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思考

关于“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思考发布时间:2021-09-13T03:29:00.247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5月第13期作者:王娟娟[导读] 攀枝花市东区教育局第四学区联盟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试题的现代文阅读中有一道“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题目,难倒了年级中近90%的学生王娟娟攀枝花市第二十五中小学校攀枝花市东区教育局第四学区联盟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试题的现代文阅读中有一道“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题目,难倒了年级中近90%的学生。

其实这不仅难倒了学生,还难倒了老师,我们在教学中不少涉及、讲解、练习,但这块难啃的硬骨头一直都存在。

这块骨头不仅会出现在小学教学的每一册课本里,其实它会一直存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课本里,甚至是高中试卷中。

在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段目标与内容中,第一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明确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明确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明确指出: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综上所述,不解决这一拦路虎、不化掉这一硬骨头,我们将会一直被它“欺负”、羁绊。

首先我们要明确词语考查的目的:1、一个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临时意义或隐含意义(小学阶段出现较多);2、相同的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3、词语或关联词在确定的语境中的选择和使用;4、指示代词在确定的语境中的指代作用。

后三条考查方式在小学高段以上出现较多。

然后就得思考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1、找近义词或反义词:小学低段找近义词或反义词使用的频率比较高。

找反义词就是利用反义词加上否定词“不”来解释词语的方法。

每一个词语都不止一两个近义词或反义词,词语找到后,提醒学生把自己找到的近义词或反义词放进语段中,选择一个更为恰当的词语为最终答案。

2、拆拼法:把词拆开来,先解释每个字,再把每个字的意思组合起来表示词语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几点思考
樊玲玲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阅读教学中扫除阅读障碍的一种重要途径。

在实际阅读中,教师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有疑问的词语。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学生们一项重要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低年级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中年级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语在表情方面的作用”;高年级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

怎样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呢?
一、根据词语所属的语言环境,把难懂的词语换成其他词语。

如果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语句的基本意思不变,那么就说明这个替换的词语与原词意思相同或相近。

例如,“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

”这句话中对于“掠过”一词的理解,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读这句话,通过琢磨、思考,他们会很自然地想到“飞过”。

师紧接着问:“怎么样的飞过。

”生便很容易说出:“很快的飞过。

”这样学生通过换词加强了对生字难词的理解。

二、联系上下文词句字面义直接感知词意理解词语。

一些新词在出现时,前面或后面已形象地概括出了词意,触手可及,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时,就应放手让学生读,边读边思考。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比如《翠鸟》一文“鲜艳”一词下文有“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这么一段文字。

它本身已能够说明“鲜艳”了。

教学时应先让学生读下面的语句,再提炼出“鲜艳”一词。

否则适得其反。

三、对有些词可以先进行拆字解词的方式进行对该词的解释。

例如“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沉默不语”是个生词,学生不容易理解,但通过拆词“沉默”和“不语”,学生就可知道是“一句话也不说”的意思。

这只是我的几点思考,希望能和大家交流一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