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S教育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渗透——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合集下载

STS教育概述

STS教育概述

STS教育概述摘要:STS教育即科学、技术与社会,是英文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的缩写,是当前科学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理念。

它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本文主要从STS教育的涵义、背景以及意义方面来进行论述。

关键词:STS教育涵义背景意义1 STS教育的涵义从字面上来看STS就是英文单词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的缩写,即:科学、技术和社会。

从涵义上来看它是探讨和揭示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研究科学、技术对社会产生的正负效应的科学。

其目的是要改变科学和技术分离,科学、技术和社会脱节的状态,使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于人类和社会。

STS教育是由STS 发展而来的。

STS教育是科学教育改革中兴起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

STS教育的基本特征就是突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生产和发展中的应用。

它强调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生产和发展中的应用”作为教育的指导思想。

其基本精神是把科学教育和当前的社会发展、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既考虑到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提出的的要求,又要研究社会成员对现代和未来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发展所作出的决策。

既教育的出发点不是科学技术本身而是三者之间的关系。

因此,科学教育必须和当前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既考虑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又要研究社会成员对现代及未来社会生产、生活发展作出的决策。

2 STS教育提出的背景2.1 新科技革命的出现世界大战以后科技革命的发生,人们在生活与生产中逐渐的使用新的工具与机器,但是在这些机器和工具的使用过程中人们只有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才能更好的解决相关问题的出现。

所以,在教育领域实行STS教育是必要的。

2.2 社会责任的出现有的学者认为社会责任心,指的是对较广大的社会具有道德责任感。

试论STS教育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实施

试论STS教育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实施
进 行 S S教 育 的探 讨 。 T 关键词 S S教 育 初 中 科 学 T
中图分类号 : 3 G6 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7 — 8 4( 0 8) 1 0 5 0 学 ( c n e 、 si c ) 技术 (eh o g 和社会 ( oiy 的英 e tcnl y) o sc t) e 文首字母缩写 , 它诞生于 2 O世纪 6 O年代的美 国, 国在 1 8 我 9 8年召 开了 S 专题研讨会 。它是一 门研究科学 、 S I 技术和礼会关系的交叉 学科 , 不仅 理论性强 , 而且是一 门应用性很强 的实践学科 。 T S S教育 强调科学 、 技术 、 社会三者 的兼 容 , 它要求增强 对科学与技术 、 科学 与社会 、 技术与人类生活 等方面关系的认识 , 从内容上探 索科 学课 程怎样 从纯科学 的框架 中跳 出来 ,从方法上要多培养学生的参与 、 交流 、 合作 、 决策及创新等能力 , 索怎样 从一些现实问题出发进行 探 学习。 I 教育体 现了一 种新 的价值 观。 S S 通过 S S T 教育 , 使教学 目标 从认知 、 情感 、 技能三维 扩展 到认知 、 情感 、 能 、 技 社会 四维 , 生除 学 掌握科 学的基本知识 和基本技 能外 , 还要学会关心人 、 关心人类 , 理 解科学的社会 价值 , 树立正 确的科学利弊 观。 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 , 科学本身无所谓是好是 坏 , 合理地应用科学 可以造福于人类 , 不合 理地使用或滥用科学会 给人类造 成危害。 I 教育体现 了一种新的 S S 科学观。科学已 由近代 的纯科学变 成综合学科 , 由小科学变成大科 学, 科学已成为人类文明的主流 , 它广 泛地渗透到政治 、 经济 、 法律 、 文化领 域等社会各 个方面 , 科学 、 技术 、 会之 间已形成一条 生物 社 链。 科学提供知识 , 技术提供应 用这些 知识 的手段和方法 , 社会则要 求我们 以一定的价值观念指导我们应 该如何去对待科学和技术 。 所 以, 通过 S 教育 , S I 要使学生树立新的科学观—— “ 大科学观 ”。要 认识科学 、 技术 、 社会 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 相互影响 , 要认 识三者 之 间构 成系统结构 的整体 功能 。S S T 教育还体 现了一种新 的教育 观 。科学教育不光要使学生掌握科学 知识 , 而且要使学生理解科学 方法 ,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 神 , 还要使学 生理解科学 与社会 、 科学与文 化等关系 , 主要包括概念 、 过程、 用 、 应 创造 和态度等五个方面。 除了 培养学 生一般能力 ( 感知力 、 注意力 、 记忆 力 、 思维 力 、 想象力 等 ) 外, 还要培 养学生的扩展能力 , 如信息处理 能力 、 问题 解决 能力、 创 造能力和决策能力等。 T S S教育 的发展对科学 教育产生 了深刻 的影 响, 加强 S 教育 已成为当今国际科学教育 改革的共 同趋 势 , S I 研究 并运用 S S T 教育 对我 国真正有效地落实 素质教育无疑会 带来 契机 并提供舞台。 在我国传统 的科学 教育 中 , s S教育 一直是 一个薄弱环节。特 r 别是 以分科体 系设置 的科学 课程 ,强调 的是学 科 的知识性 和逻辑 性, 从而限制了各学 科问的联 系 , 限制了科学知识和生产实际 、 社会 需要 的联 系, 与 S S教育的 目标是相违 背的 。长期 以来 , 们的 这 I 我 基础教育 ( 包括在科学教 育 ) 服务于升学 的倾 向严重 : 师为升学 教 而教 , 学生为升学 而学 , 科学 、 技术 、 社会 三者严重脱节 , 公众 的科学 素 养 普 遍 低下 。 由此可见 , 国的科学 教育 现状是不 容乐观 的。然而值得庆幸 我 的是在新 一轮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中 ,I 教 育已被明确纳入科学教 S S 育内容 , 全 面提高每一个学生 的科学素养” 已成了科学课程的核 “ 心理念 。新 的科 学课程标准—— 《 科学 ( - 7 9年级 ) 课程标准 》( 以 下简称 《 准》) 将 S 教育 和生命科学 , 标 , I S 物质科学 , 地球 、 宇宙和 空间科 学以及科学探究 ( 过程 、 法和能力 ) 起作为科学课 程的 方 一 五个内容领域 , 并提 出了具体 的目标和要求 。如何将这些 目标要求 渗透到学科领域 中去?如何将 S S T 教育和科学 探究有效地结 合起 来? 这是我们科学学科教师所面I 临的新 的任务和挑战 。 本人结合 自 己近年来在教学 中进行 的有关 S 教育 的尝试 ,并借鉴 国内外的 S I 成功经验 , 谈几点不成熟 的认识 , 以期引起 广大同仁 的进一 步思考 与 探索 。 1明 确 初 中 科 学 课 中 进 行 S S教 育 的 目标 要 求 和 任 务 、 T 《 准》 标 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 目标 , 而理解科学 、 技 术 与社 会的关系是现代公 民科 学素养的重要 内涵 , 通过 S S教育 , T

有效运用STS教育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有效运用STS教育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有效运用STS教育提升学生科学素养21世纪世界各国的综合实力越来越取决于全体国民科学素养的不断提升,因此上海市将“注重全面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二期课改的重要的课程理念。

而牛津版的《科学》课程的总目标也是“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如何在学校教育中有效落实这种理念,直接制约着学生科学素养的程度和水平。

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阵地,学科渗透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而在学科教学中开展“sts教育”,则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手段。

一、sts教育与科学素养“sts”是科学、技术和社会(science、technologyand society)的英文缩写,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理科辅助教学模式。

与以往的科学教育相比,它更重视技术,更重视价值取向,更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的兼容。

它强调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特别是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

sts教育的宗旨是:“培养了解社会、致力于社会的科学家和技术人才”、“培养了解科学技术及其后果并能参与涉及科学技术的决策的公民”。

sts教育反对用灌输的方法传授知识,认为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应通过各种程序参与到社会生活、生产中去。

因此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提倡通过实践去进行探索。

“科学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在今后的个人生活和社会工作中应该具备的对科学信息的认识与理解、表达与交流、实践与决策、预测与判断、探究与创新的能力。

这种素养具体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内容,即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科学探究的体验、能力和方法;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

在学科中开展sts教育,即在教学过程中不再偏向于纯科学知识的传播,而是结合教学内容,将学科知识与工农业、医学生产实际、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增加有关科学技术及其应用方面的内容,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的作用,并让其懂得怎样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中的科学现象、解决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科学问题,从而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STS教育学生科学素养形成

STS教育学生科学素养形成

STS教育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作为跨学科的科学教育模式,强调的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和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sts教育对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包括科学观念、科学能力、科学品质等)的形成具有深远的意义。

进行sts教育可以通过下列途径来实现。

一、贴近日常生活,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传统教学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落实,常与鲜活的现实世界割裂开来,难免会让部分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视学习为一种负担。

sts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利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学习化学知识,利用对化学知识的分析,也利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嗅到花园里飘出花香——学习分子的运动;烧鱼时浇酒去腥味——学习酒精能溶解多种溶质(包括三甲胺);石灰水浸泡鸡蛋能保鲜——学习石灰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夏天打开啤酒、汽水瓶时有气泡冒出——学习气体的溶解度;签订重要文件时要用碳素墨水——学习碳的常温稳定性;用扇子扇煤炉越扇越旺——学习燃烧的条件,等等。

学习化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例如:利用酸碱中和反应原理——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利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冰箱除异味,制作防“非典”的口罩;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鉴别真假黄金;利用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的性质——检测乙醇中是否掺水;针对一氧化碳有毒的性质——注意采取通风等措施,防止中毒事件的发生;可燃性混合气体与电火花可发生爆炸——当液化气或煤气发生泄漏后,不能开灯或抽油烟机等电器,应立即开窗通风,等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尽量与社会生活进行联系,让知识鲜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科学观念。

二、注重学科融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进行理科教育改革的今天,化学教师要有学科融合的观念,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盛有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定值的稀盐酸的容器中,放入一个塑料方块,塑料方块悬浮于稀盐酸中。

STS与基础科学教育

STS与基础科学教育

STS与基础科学教育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推进,人们对于科学知识的需求日益增长。

基础科学教育作为培养未来科技人才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对于如何有效地进行基础科学教育,人们仍在不断探索和实践。

STS(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础科学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二、STS教育模式与基础科学教育的结合STS教育模式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和关系,这一理念正好与基础科学教育的目标相契合。

在STS教育模式下,基础科学教育不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而是引导学生科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具体而言,STS教育模式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与基础科学教育相结合:1、STS案例的引入:将现实生活中的科学、技术和社会问题结合到基础科学教育中,通过分析具体的STS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科学原理及其应用。

2、跨学科整合:STS教育强调多学科整合,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点进行和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实践教学:STS教育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身参与科学实验和社会调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4、科学与人文的融合:STS教育模式强调科学与人文的融合,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

三、STS与基础科学教育的未来展望随着STS教育模式的不断发展和基础科学教育的持续改进,未来STS 与基础科学教育将呈现出以下趋势:1、个性化学习:在STS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基础科学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学习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2、融合创新:STS教育模式强调多学科交叉和融合,未来基础科学教育将更加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和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

3、社会参与:STS教育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互动关系,未来基础科学教育将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浅议“STS”教育

浅议“STS”教育

浅谈“STS”教育及其实施策略泰安一中虎山路校区吕学文作为以人才培养为基本任务的教育,必须充分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要求。

在各个学科中,渗透科学、技术、社会教育,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是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STS”教育的主要特征“STS”教育是英文“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和“社会(society)三个单词的缩写,成为“科学—技术—社会”教育,它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STS”教育,最最早出现在美国。

1982年,美国理科教师协会正式发表了“STS教育报告”,从理论上对“STS”教育的目标和意义进行了论证和宣传。

到80年代中期,美国各类学校的课程大纲里,共有1000多个以“STS”为主体的课程。

下面就对“STS”教育的主要特征作一下简单的介绍:①让学生参与寻找能够实际解决问题的科学或技术信息的原始材料。

②强调职业意识,特别是与科学和技术有关的职业意识。

③把科学的内容看成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手段。

④拓展原有的教学时间和教学空间,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⑤以充分的机会,让他们尝试着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回答有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⑥分看重科学和技术对每个学生的不同影响。

⑦利用本地区的各种资源,让学生从社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例如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环境污染以及资源稀有的状况。

⑧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让学生经过科学教育的训练,具备科学的头脑和素养。

⑨“STS”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启发式和活动式的,常用的教学方法有:现场调查法、决策模拟法和小组合作法。

⑩“STS”教育的重要主题是环境教育,其目的是帮助年轻一代了解和认识人类活动与自然界的合理关系。

⑪“STS”教育的三个最基本的特征是:跨学科、基于社会实际和解决问题。

⑫二.“STS”教育的培养目标⑬“STS”教育思想是多年来世界各国学科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思想。

初中物理教学中STSE教育的两个方向

初中物理教学中STSE教育的两个方向

初中物理教学中STSE教育的两个方向【摘要】目前学术界对STSE教育的界定不同,使STSE教育有了不同的涵义,代表了两个不同的方向。

对STSE有人解释为“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也有人解释为“科学·技术·社会·情感”。

笔者认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STSE教育,应该两个方向并行并重,不能有失偏颇而侧重某一个方向。

【关键词】STSE教育两个方向初中物理教学一、STSE教育的由来STS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和社会(society)的英文缩写。

科学、技术和社会即STS思想最早兴起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六十年代后受到西方国家的重视。

由于二战后,伴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一些全球问题,诸如能源短缺、人口增长、战争技术、核能源应用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在解决这些新问题的思考中,人们意识到科学技术并非只带来益处还会带来祸害。

由此人们开始思考科学技术的两面性,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也即STS。

随着STS思想的发展,教育领域也逐步认识到在教育领域开展STS教育的必要,因此STS教育也就应运而生了。

STS是英文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缩写。

而STSE中的字母“E”代表什么呢?一部分学者认为是环境(Environment),还有部分学者认为是情感教育(Emotioneducation),比如,朱鋐雄主编的《物理教育展望》一书对STSE教育的解释是“STSE,即把情感教育(Emotioneducation)加入到STS教育中来的简称。

”[2]因此,STSE代表了两个方向,即(科学·社会·技术·环境)与(科学·社会·技术·情感)。

首先从(科学·社会·技术·环境)方面来看STSE教育。

STS教育及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

STS教育及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

STS教育及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STS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

在引言部分介绍了STS教育的概念,接着通过对STS教育理念、与物理教学的联系以及如何融入物理教学等内容的讨论,阐述了STS教育在丰富物理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思考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还分析了STS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并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了STS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结合研究,总结了STS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方向,并强调了其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的价值。

通过本文的探讨,有助于提高教师和学生对于STS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认识,促进教学改革和教育发展。

【关键词】STS教育, 物理教学, 渗透, 教育理念, 学生影响, 应用实例, 重要性, 未来发展, 总结1. 引言1.1 STS教育及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科技与社会(Social and Technological Studies,简称STS)教育是一种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的综合性教育理念。

在物理教学中,STS教育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学原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STS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通过将STS教育融入物理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科学技术对生活的改变。

本文将探讨STS教育的理念简介,探讨STS教育与物理教学的联系,提出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融入STS教育的方法,分析STS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并通过实例分析STS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最终总结STS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引起更多教育工作者和教育者对STS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关注,推动科技与社会教育的发展,培养更多具有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2. 正文2.1 STS教育理念简介STS教育是一种融合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的教育理念。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实践和研究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实践和研究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实践和研究
随着STS(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理念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物理教师开始将STS教育理念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以培
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STS教育呢?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实
践和研究方向:
1. 引入历史和文化背景:通过讲述科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发现和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理解科学知识对社会和人类发展的重要性。

2. 探究科学问题:通过引导学生提问和探究科学问题,让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发掘实际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3. 研究现代科技:让学生了解现代科技对人类生产、生活、文化的影响。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创新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了解科技现代化的挑战和机遇。

4. 探索科学伦理和社会道德: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中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

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研究中的伦理冲突,了解科学研究中的道德和社会责任。

5. 进行实践活动:通过参加实践活动,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
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总之,STS教育是一种全面的科学教育理念,它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为目标,强调科学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科学伦理和社会责任。

在物理教学中,适当地渗透STS教育
理念,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简述sts科学教育

简述sts科学教育

简述sts科学教育STS科学教育简述科学、技术和社会(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简称STS)教育是指将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联系的知识和思想融入到教学中,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代社会中的科技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STS科学教育进行详细阐述。

一、STS科学教育的背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们所处的世界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然而,在这种快速变化的背景下,许多人对于科技的认知仍停留在表面层次上,没有深入了解其内涵和影响。

这就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伦理失范等。

为了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应对这些问题,STS科学教育应运而生。

二、STS科学教育的意义1. 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力STS教育强调跨领域、跨学科交叉融合。

它要求我们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学会跨学科思考,将不同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形成更为全面、系统的认知。

这种能力对于我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都非常重要。

2. 培养社会责任感科技发展带来了许多好处,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STS教育通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科技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和研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并且培养他们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行动。

3. 提高科学素养STS教育不仅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更强调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这种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科技问题,提高对科技发展趋势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三、STS科学教育的实践1. 课程设置在STS教育中,通常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等领域进行交叉融合,在课程设置上注重跨领域整合。

例如,在高中阶段可以设置“科学技术与社会”课程,让学生了解科技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大学阶段可以开设“科技哲学”、“科技伦理”等课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实践教育STS教育强调实践教育,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科研项目和社会实践中。

STS教育与中学生物教学

STS教育与中学生物教学

STS教育与中学生物教学摘要STS教育是一种基于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的教育理念。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科技的介入和社会的参与,将学生的学习体验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体验。

本文将探讨STS教育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创新思维、促进社会责任感方面的作用。

STS教育概述STS教育是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缩写,即科学技术和社会互动的教育理念。

其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科学和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STS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将学生的学习体验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STS教育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生物科学是体系较为庞大的科学学科之一,而生物科学又与生活息息相关。

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引入STS教育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和技术的影响和作用。

培养科学素养STS教育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生物科技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以及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例如,通过生物科技能够治疗和预防疾病,生物科技也能帮助人们提高农业和畜牧业产量。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基因编辑”,了解基因编辑的原理、应用和伦理问题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从而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

培养创新思维STS教育注重开展研究和实验,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科学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在生物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亲身参与生物实验操作,理解实验操作规则和实验结果,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推理和判断能力。

促进社会责任感在学习生物科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生物技术对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因此应该具备科学的精神和社会的意识。

例如,在生物食品领域,学生应当了解生物转基因技术的优势和弊端,并应该亲身参与并指导食品安全检测等活动,促进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社会创造正面价值的责任意识。

结论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引入STS教育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思维、以和社会责任感,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效果。

从中考题的错例辨析谈中学生物学科STS教育的渗透

从中考题的错例辨析谈中学生物学科STS教育的渗透

从中考题的错例辨析谈中学生物学科STS 教育的渗透作者:蔡健,杨素芳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16期摘要:STS教育是根据时代的特征和科学、技术、社会三者关系提出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思想。

本文在某市2010中考生物实验题错例辨析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学生物学科STS教育渗透的必要性和STS教育的渗透方法。

关键词:STS教育;中考;生物实验题;渗透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107-03STS(Science,Technology,Society)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针对美国科技教育危机和20世纪以来科技的迅猛变化及产生的环境、社会问题等负面影响而发起的一种运动,它是一门旨在研究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相互关系的学术研究领域。

STS体现在教育中,就成为一种旨在培养具备科学技术素养,能参与科技决策、全面发展的一代新型公民的新教育观。

STS教育是STS领域的一重要组成部分。

STS教育是对当代科学教育的一种理性反思,是对传统理科课程挑战的一种应然回答,是我国加入WTO以后科学教育与国际接城的必需。

STS教育作为STS理论研究在教育上的反映,应致力于全面、系统、整体地展现STS的本质。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既保持学科知识结构的严密性,又加强学科科学与技术、社会关系间必要的张力,因而STS教育应该是综合、开放、动态、发展的。

它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知识探索,培养个体的科学意识、科学态度及科学精神,它强调教育以人为本、关注情境体验、注重对话交流,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科学教育中的全面映射[1-2]。

为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充分发挥招生考试在实施新课程中的导向作用,某市将生物实验操作考试纳入2010年中考必考内容。

满分为15分,并直接计入中考总分,同时作为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实践与创新”维度的重要实证材料之一。

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实施STS教育的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实施STS教育的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实施STS教育的教学设计以“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为例卢芹 (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北京 100091)摘要:以“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一节课的开展作为教学案例.就新的课程理念下STS教育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作了初步的探索。

在教学中注重对STS教育的渗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STS教育生物科学素养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主导,以应用为目的的自然科学课程,它与工程技术的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它一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冲击着人类社会的道德伦理体系;另一方面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和自然界也存在负面影响,引导学生理解STs,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和社会(Society)的关系,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课的最核心任务是落实《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精神,从科学技术在解决医药、司法、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实际问题中的作用着手,开发课程资源,创设情境,丰富学生对生物科学应用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STS,提高其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1 教学背景1.1 教学内容分析及二次生成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7年级上册第2单元“生物和细胞”的第2章“细胞的生活”中安排了第2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教学内容是生物学科的核心基础科学知识,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大理论支持。

在某种程度上说,生物学这门传统的学科之所以能够焕发旺盛生命力.该部分知识的作用举足轻重因此本节教学内容是初中、高中乃至整个生物学科的重点.同时又是对学生进行STS教育的良好素材。

在教材处理方面,笔者微调了教学内容编排.即将“DNA与染色体”的相关知识顺序对调.按照“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DNA是遗传物质——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的顺序呈现科学史,更加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水平。

初中物理教学中STS教育的渗透与实践

初中物理教学中STS教育的渗透与实践

初中物理教学中STS教育的渗透与实践一、引言STS教育是一种以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为基本内容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其科技意识,并关注社会问题。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本文将就初中物理教学中STS教育的渗透与实践进行探讨。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是渗透STS教育的基础。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生活经验,选择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与科技发展紧密相连的物理知识,如力学、电学、光学等。

同时,应注重知识的更新和扩展,以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例如,在学习电磁波时,可以介绍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在学习声波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噪声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三、STS教育的教学方式STS教育应贯穿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如课堂讨论、实验教学、实地考察等。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还能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1.课堂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与物理知识相关的社会问题展开讨论,如能源危机、环境污染、交通安全等。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利与弊,进而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2.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渗透STS教育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物理规律和现象,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电学实验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在光学实验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光学仪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STS教育的另一种有效方式。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工厂、实验室等场所,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STS教育的评价方式STS教育的评价方式应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实际表现和综合素质。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环节,对学生的STS素养进行评价。

初中物理教学中STS教育

初中物理教学中STS教育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STS教育浅探sts教育是当代理科教育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科学为大众的理念要求中学理科与学生周围的世界,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贴近。

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与技术、社会、生活密不可分。

因此,探究初中物理教学中的sts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有十分深远的教育意义。

一、紧密渗透,适度拓展由于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决定了教学过程联系技术、社会和生活的紧密性,因此这种渗透必须是紧密的。

这种紧密性必须反映在引入概念规律、应用举例、归纳总结和作业考查每个教学环节中。

如果把联系技术、社会、生活的内容视为只需要应用而一带而过,那么sts教育就难以真正得到落实。

初中物理教材一直较注意联系生产技术,近年来的教材改革更注重了教材与学生实际生活贴近,与现代生活的关联。

例如结合分子运动和扩散介绍环境污染,结合光学介绍光导纤维,等等。

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相当一部分联系技术、社会和生活的内容都放在阅读材料中,而且与教学重点、难点关系不大,学生往往觉得可读、可不读,教师往往视为可教、不可教。

因此,关键是教师从终身教育角度真正确立物理教育联系生活、技术、社会的教育理念。

如果师生双方都不够重视,则其结果必然是学生的知识视野褊狭。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适当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强调让学生多动手探索,通过实践、观察、归纳现象,从而得出结论。

要真正落实sts教育,除课堂教学外,还必须布置相应的课外作业和习题,并且在测评中有较充分的体现。

例如布置一些阅读、理解问题,以及观察、调查和讨论问题作为课外作业;在习题和考试中多提出一些紧密联系生活、技术、社会的情景问题。

必须指出,学生解题训练很多,要求也不低,但学生面对的往往是理想化、抽象化的物理模型,习惯用演绎的方式解题。

因此必须设计一些有较开阔的背景的题目,这些题目能体现物理知识在生活、技术及社会现实情景中的应用。

二、点面结合,广泛性和典型性兼顾初中物理知识与技术、生活的广泛联系决定了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当体现sts教育的广泛性。

论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STS教育的意义

论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STS教育的意义

论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STS教育的意义【摘要】STS 教育是当今国际范围内科学教育改革的一种有效形式,STS 教育要求科学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要注重渗透技术教育,以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交互影响等特征。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一些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物理知识,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STS教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STS教育意义STS 是英文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的缩写,STS 教育即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

其基本涵义是:“把科学教育和当前社会发展、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既考虑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又要研究社会成员对现代和未来社会生产、生活的发展做出的决策。

所有这些,归根到底都要依赖于教育。

”STS 教育是当今国际范围内科学教育改革的一种有效形式,具有如下的特征:(1)强调学生的参与。

从学习内容到学习方式,都要有利于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同时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合作精神。

(2)在科学和技术的关系上,技术得到比过去更多的重视。

这是现代技术成就的各种产品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的反映和必然要求。

(3)强调个人与科学、技术、社会的兼容,要求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和价值判断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4)强调素质教育而不是片面强调精英教育。

STS 教育在注重个人能力培养的同时又主张“Science for all”(科学为大众) 。

(5)更多地体现未来教育。

STS 教育以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的相互关系为出发点,强调个人生存与社会需求的统一,要求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以适应未来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应付未来生活的过程中具有更强的决策能力。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STS 教育培养的是面向未来的人才。

总之,STS 教育要求科学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要注重渗透技术教育,以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交互影响,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整体化特征,理解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社会价值。

初中科学教学中开展STS教育的探讨

初中科学教学中开展STS教育的探讨
S S教育 。 T 1 1 利 用新授课 的教 学渗 透 S . TS教 育 在教 学过程 中 , 教师 的 新 课 引 入 、 例 说 明 举
出了具 体 的 目标 和要求 。 在初 中科学 教学 中实 施 S S教育 , T 对增 强学 生 的现代科 技意 识和社 会 的
责任 感 , 发学 生 学 习 的兴 趣 , 养应 用 科 学 知 激 培
初 中科学教学中开展 s s教育的探讨 T
李 一梁
永 嘉 岩 头 镇 中学 , 江省 永 嘉 县 3 5 1 浙 213
摘 要 : 初 中科 学教 学 中开 展 S S教 育 , 增 强 学 生 的现 代 科 技 意 识 和 社会 的 责任 感 , 发 学 生 学 习 的 兴 趣 , 在 T 对 激 培 养 应 用科 学 知 识 解 决 实 际 问题 的 能 力等 具 有 重 -  ̄ 义 。 f - e
斜 面上 , 物体对 斜 面的压 力 随着重 力 的增 大 而 增
大, 大小 小于重 力 , 个力 的方 向也 不 同 。 果 把 两 如 物 体压在 竖直 的墙 上 , 物体 对墙 的压 力方 向跟 则 重力 的方 向垂 直 , 们 的大小 毫无关 系。 它
从施力物体来看 , 压力的施力物体是相互挤
从 力 的方 向来看 , 力 的方 向总是 与 接触 面 压
垂 直 可能沿 水 平 、 竖直 或 其 他方 向。 而重 力 的方 向总是 竖直 向下 , 当地 的水平 面垂直 。 与
从 力 的作用 点来 看 , 力作用 在相 互 发生挤 压
压 的两 个物 体 的 接触 面 上 , 即在 物 体 的 表 面上 ; 而 重力 的作 用 点 是物 体 的重 心 , 以 在 物 体上 , 可 也可 以不在 物体 上 。

STS在中学生物教学实践中的渗透

STS在中学生物教学实践中的渗透

STS在中学生物教学实践中的渗透【摘要】STS教育强调把科学教育和当前的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等紧密结合,使学生智力得到开发,劳动素质得到提高,参与意识得到增强,即培养出具有良好科学素质的人才。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生物教学中,我们不仅应重视科学知识的教育,更应重视生物科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重视技术教育,使科学知识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素质。

【关键词】科学;技术;社会;科学素质;STS教育STS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与社会(Society)的英文单词缩写。

STS教育是一种理念,也是近年来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即通过教育使人们形成一种适合于科技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的价值意识――STS意识,并将其用于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实践中。

1 现行高中生物新教材在STS教育方面新的体现在教材编写原则中就强调指出新教材体现生物科学与个人生活的联系,体现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渗透STS教育思想。

1.1 教材拓宽了联系实际的内容,包括社会生产、个人生活、生物技术、环境保护、社会问题等。

比如“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和“植物的矿质营养”二节讲述了合理灌溉和合理施肥;在“遗传和变异”一章中介绍了遗传学研究在育种上的应用、人类遗传病、重组DNA技术;在“生物与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两章中介绍人类面临的资源、能源、粮食、人口和环境问题,又介绍了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态农业等。

1.2 教材适当体现了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例如,为了使学生认识技术对生物科学发展的支持作用,新教材中介绍了同位素标记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转基因技术、诱变育种技术等;还介绍了多位在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生物学家。

2 中学生物教学中STS教育的内容中学生物教学中进行STS教育的内容生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新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它接在一个简单电路中 , 闭合 电路 , 让它正 常工作 ; 同时
再用一根导线直接接在另一只新 的干 电池 的两极上 , 过

段 时间再让 学生握 住这两只干 电池 , 让他感 知温度 的
变化 ; 学生 握 住后 发现 , 路 后 的干 电池 比较 热 , 什 短 为 么?原来 短路 时 电流 较大 , 热 较多 , 易 产 生危 害 。 产 容 学 生对此 印象非 常深 刻 , 日后对 短路 问题 的解答 , 在 学 生做得非 常好 。 再如 , 在做平面镜成像实验时 , 学生分组实验说明 , 对平面镜成像 的特点学生 比较 容易理解 , 其实验探 究 但 过程要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 的过程 与方法 。我认 为 , 实 验教学 的关键是实验 中的许 多技 巧性 问题 , 以及这些 问 题如何在学生 交 流与讨 论 中 自主地得 到解 决 。因此 实 验教学要让学生 学会选 择 合适 的器材 与实 验方 法来解 决实际问题 。该实验 的背景 最好选 择深颜色 ( 以是黑 可 色) 如图 l所示 , 以事先 设 计 一半 白一半 黑 的 方格 , 可 纸, 物体 的选择 可 以是两支 一样 的蜡烛 , 可 以是 两个 也
交流 电。学生对直流 电和交流 电有 了更深 的认识 。
科学技术素养作 为适 应整个 社会 和文 化 战略转变 而采 用的一种策略 。如何 在教学 中充 分挖 掘科学 实验 的魅 力 , 宽学生的知识 面 , 发学生兴 趣 , 拓 激 提高学 生的科学 素养 呢?下 面我谈几个在 实际教学 中的例子 。 例如 , 在做光在 同一种均 匀物质 中沿直线传播 这个 实 验时 , 由于点 光源在 水 中沿直线传 播时 , 学生从侧 面
又如 , 在上 电路 的状 态一 课 时 , 生 对 电源短 路 造 学 成的危害认识不够 , 此时可 以通 过一些 图片来介 绍 电源 短路所造成 的危 害。 同时在教 学过 程 中运用 多媒 体 软 件, 用动画 来 模 拟 电源 短 路 时造 成 的 危 害。接 通 电 源 后, 由于电流没 有通 过用 电器 而直 接接 在 电源两 极上 , 导致 起火 , 造成 电源 损坏 。通 过模 拟 动 画, 学生 看 得非 常清楚 , 电源短路所带来 的危害有 了深刻 的认识 。为 对
相同的 2 号干 电池 。

创设和收集 S S 学素材 。 用科学知识 , 养 T 教 运 培
学 生 解 决 实 际 问题 的 能 力
众所周知 , 一般情况下学生解 决实 际问题 的能力 的
高低 与知识 学 得是 否活 、 理解得 是 否深 透是 成正 比的 ,
因此 , 先要求 学生 学好 理论知 识 , 首 接着 用 实践活 动来
了加 深学生对电源短路危害 的认 识 , 以再设计 以下实 可
观察 到的光在 同一 种均 匀物质 中沿直线 传播 的效果 不
是很 理想 , 此时 可 以把 水换成 胶体 , 当一束光 线透 过胶 体, 从入射光 的垂直方 向可 以观察 到胶体 里 出现一 条光 亮 的“ 通路” 如 图 2所 示 ) ( 。用胶 体做 光在 同一 种均 匀
检验 。这里 不妨举几个例 子 。
例如 , 在做 电流 磁效应 实 验时 , 我故 意 把导 线接 在 交流 电源上 , 接通 电源后 , 电导体 在导轨 上来 回摆 动 , 通
并用实物投影投放 到大屏 幕上 , 生用书本 上 的知 识来 学
图 1
二、 科学素养是 S S教 育与 科学教 育关 注的焦 点 , T 是两者 的基本 目标之一
专 题论 析 H NXE J OU AK O ZO GU I XE CN A A
S TS教 育在 初 中科 学教 学 中的渗 透
— —
重视实验教 学, 提高 学生的科 学素养
浙 江诸 暨 市牌 头镇 初级 中学 (185 周 3 12 ) 翠
在 新课 改理 念下 , 学教 学普遍 强调 : 科 科学 方法 的 培养 、 科学态度 的培养 、 科学思 维习惯 的培养 、 在理解科 学技术 之本质 的基础上做 出合 理决策 之能力 的培养 , 以 及对 于人与 自然 的关 系 、 可持 续 发 展 的概 念 以及 科 学 ( 主要是 技术 ) 环境 的影 响 的认 识 。S S教 育的 总体 对 T 目标 可 以认为 是 : 发学 生对科 学 、 激 技术 和社 会 的相 互 关 系影 响方 面的兴趣 , 高学生 的科学 素养 , 提 帮助学 生 成为更好 的决 策者 。 目前我 国的教育 正从 应试 教育 向 素质教育转轨 , 中科学新 教材 的编 写充分 体现 了这个 初 基本思想 , 其宗 旨在 于理论 联系实 际 , 拓宽 知识 面 , 培养 创造能力 , 发学 习兴 趣 , 高科 学 素养 。科 学是 一 门 激 提 以实验为基础 的学科 , 实验教 学可 以激发学 生学 习科 学 的兴趣 , 能帮 助学生形 成科 学概 念 , 还 获得 科学 知识 和 实验技 能 , 培养 观察和 实验能 力 , 且有助 于培 养实 事 并 求是 、 肃认 真 的科学态 度 和学会科 学 的学 习方 法 , 严 提 高学生 的科 学 素养 。如何 在科 学 教学 中溶 人 “ T ” S S 教 育, 提高学生 的科学素养 , 我就这个 问题谈几点认识 。
170
验 : 学生握住一节新的干 电池 , 让 感知 干电池 的温度 , 把
解释 的话 , 电导体应 该 向某 一方 向移 动 , 实际上 通 通 但
电导体在导轨上来 回摆 动 , 学生百 思不得其 解 。当我启
S S教育 以科学技术素养 为出发点 , T 以更 好更有效
地理解科学 、 技术 、 社会之间 的相互 关系为 目的 , 而且将
发学生后 , 学生才意识 到, 原来 使用 的不是 直流 电, 而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