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重庆市高考试题(理综物理)解析版
2010年高考试题重庆市理综卷(精校版)
![2010年高考试题重庆市理综卷(精校版)](https://img.taocdn.com/s3/m/007b0ea4f524ccbff1218460.png)
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 ①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 ②打 C 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 ③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来 源 :Z, [ x x,k.C o m]
s;
m / s (取 2 位有效数字)
(用 S A 、 SB 、 SD 和
f 表示)
(2) 在探究小灯泡的的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 所用器材有灯泡 I, 量程恰当的电流表 A 和电压表 V , 直流电源的滑动变阻器 R 、电键 S 等,要求灯泡两端电压从 OV 表开始变化 ①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采用______ 接法(“分压”或“限流”) ②某同学已连接如题 22 图 2 所示的电路,在连接最后一根导线的 c 端到直流电源正析之前,请 指出其中仅有的 2 个不当之处,并说明如何改正 A: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
合作 编辑 :胶原 蛋白粉 汤臣 倍健胶 原蛋白 粉: /
201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
以下数据可提供解题的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H1 C 12 O 16 Cu 40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126 分) 本部分包括 21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6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有关人体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血糖浓度升高能使胰岛 A 细胞分泌活动增强 B 饥饿时首先被利用的是肌糖元,其后是脂肪 C 糖类分解释放的能量的主要储存形式是 ATP D 多食少动,糖类分解变成脂肪和必需氨基酸 2 题 2 图为光能在叶绿体中转换的示意图。U 、V 、W、X、Y 代谢与光能转换的物质。
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 .U 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是吸收和传递光能 B .V 吸收光能后被激发,使 H 2 O 分解,产生电子流
2010年重庆理综试题及答案
![2010年重庆理综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f5c21f227916888486d736.png)
2010年高考物理试题难度略有偏大1、2010年高考物理试题难度与2009比较,难度略有偏大,多数学生读不懂题,如最后一个计算题难度层次分明,三、四两问学生很难做好。
2、选择题、实验题不偏不怪,学生容易做好。
3、这套试题除最后一个计算题外,其他的题目还是比较容易得分。
4、今年高考物理试题得分情况,可能比去年略低。
5、试卷整个命题体现了对学生的五个能力要求和知识的覆盖面,整个命题还是把握得比较好。
席映红,重庆七中生物教师,高三生物备课组长,参加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中学生物学科目标教学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担任学科主研人员。
题型稳中求变与实际生活联系更加紧密2010年理综生物试题,仍然主要侧重考查考生运用基本知识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获取信息,解决相关的生物学实际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
从今年生物命题来看,难度比去年稍微下降,突出考查主干知识,题型力求稳中求变,与实际生活联系更加紧密。
选择题总体比较简单,主要考查光合作用、三大物质代谢,神经调节、向性运动等主干知识,譬如第五题“手摸鼻子”,主要涉及生活知识的考查,题型设置新颖。
二卷的第一题,考查的是常规热点问题,比如克隆、杂交、多利羊等知识,学生普遍反映稍微难度不大,得分比较容易。
二卷生态题,内容构思新颖、别致,难度稍大,尤其最后两个空,涉及种群密度计算、种间曲线的选择、不易得分。
今年的生物命题总体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和梯度,较好地反映了考纲对学生能力要求的考查。
王占旭,杨中名师,重庆市骨干教师,中学生物高级教师,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教师、市优秀科技辅导员、区学科带头人,中国教育学会会员,重庆市教育学会会员。
2010年重庆市高考生物试题“总体稳定个别偏难”1、从题型设计看:今年重庆高考生物试卷与以往的题型设计没有大的变化,5道选择题(共30分),2道非选择题(共42分)。
常规试题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创新试题较以往有所增加(选择题第4题较有新意),出现了多个图表试题,生命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试验,以实验为背景的生物试题有所增加。
2010年高考理综物理(全国Ⅰ卷)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0年高考理综物理(全国Ⅰ卷)试卷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bfc2571a5e9856a5712601c.png)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全国卷Ⅰ物理部分全解全析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原子核23892U 经放射性衰变①变为原子核23490Th ,继而经放射性衰变②变为原子核23491Pa ,再经放射性衰变③变为原子核23492U 。
放射性衰变①、②和③依次为A .α衰变、β衰变和β衰变B .β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C .β衰变、α衰变和β衰变D .α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答案】A【解析】Th U 2349023892−→−①,质量数少4,电荷数少2,说明①为α衰变.Pa Th 2349123490−→−②,质子数加1,说明②为β衰变,中子转化成质子.U Pa 2349223491−→−③,质子数加1,说明③为β衰变,中子转化成质子.【命题意图与考点定位】主要考查根据原子核的衰变反应方程,应用质量数与电荷数的守恒分析解决。
15.如右图,轻弹簧上端与一质量为m 的木块1相连,下端与另一质量为M 的木块2相连,整个系统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
现将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木块1、2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1a 、2a 。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则有A .1a g =,2a g=B .10a =,2a g =C .10a =,2m M a g M +=D .1a g =,2m M a g M +=【答案】C【解析】在抽出木板的瞬时,弹簧对1的支持力和对2的压力并未改变。
对1物体受重力和支持力,mg=F,a 1=0.对2物体受重力和压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g Mm M M Mg F a +=+=【命题意图与考点定位】本题属于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瞬时加速度问题,关键是区分瞬时力与延时力。
16.关于静电场,下列结论普遍成立的是A .电场中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势差只与这两点的场强有关B .电场强度大的地方电势高,电场强度小的地方电势低C .将正点电荷从场强为零的一点移动到场强为零的另一点,电场力做功为零D .在正电荷或负电荷产生的静电场中,场强方向都指向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答案】C【解析】在正电荷的电场中,离正电荷近,电场强度大,电势高,离正电荷远,电场强度小,电势低;而在负电荷的电场中,离正电荷近,电场强度大,电势低,离负电荷远,电场强度小,电势高,A 错误。
2010重庆高考理综(1)
![2010重庆高考理综(1)](https://img.taocdn.com/s3/m/ed336ab3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0e.png)
2010重庆高考理综一、背景介绍2010年是中国高考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年份,当时全国各地的高中毕业生都在备战高考。
针对理科生的考试科目之一就是理综,也就是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学科。
本文将重点分析和回顾2010年重庆高考理综科目的内容和情况。
二、考试科目和题型2010年重庆高考理综科目共有三个学科,分别是物理、化学和生物,每个学科都有若干种题型。
下面将逐一介绍各科目的题型。
1. 物理物理科目的题型主要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计算题。
选择题分为单选和多选,填空题要求填写正确的物理概念或计算结果,简答题则需要详细解答一些物理原理或实验现象,计算题则根据给定的物理数据进行计算。
2. 化学化学科目的题型也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计算题。
选择题的形式与物理科目相同,填空题则需要填写正确的化学式或反应方程式,简答题要求解释化学原理或现象,计算题则需要进行一些常见的化学计算。
3. 生物生物科目的题型也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计算题。
选择题的形式与前两科相同,填空题则需要填写生物学名词或概念,简答题要求解释生物学原理或现象,计算题则通常涉及到生物统计或遗传学方面的计算。
三、考试难度和答题技巧根据当年的考生回忆和总结,2010年重庆高考理综科目整体难度适中。
以下是一些解题技巧和备考建议,或许对后来的考生有所帮助。
1. 熟悉知识点和考点首先,考生需要全面掌握每个学科的基础知识点和考点,理解各个概念和原理。
重点关注一些常见或典型的问题,注重对重要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
2. 多做真题和模拟题第二,考生需要多做真题和模拟题,尤其是历年真题,这有助于了解考试内容和难度分布,熟悉题型和解题思路。
对于解答不熟悉的题型,可以尝试找出相似题目进行练习。
3. 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备考期间,考生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备考计划,明确每天的学习任务和时间安排。
合理分配时间,既要注重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又要注意实践和应用,尽量模拟考试环境进行练习。
2010年高考试题——理综物理(新课标全国卷)(含解析)
![2010年高考试题——理综物理(新课标全国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56c3a3b83c4bb4cf7ecd1ce.png)
2010新课标卷物理解析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5.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1F 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1l ;改用大小为2F 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2l .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A 、2121F F l l --B 、2121F F l l ++C 、2121F F l l +-D 、2121F F l l -+答案:C ,解析:根据胡克定律有:)(101l l k F -=,)(022l l k F -=,解得:k=2121F F l l +- 16.如图所示,在外力作用下某质点运动的v-t 图象为正弦曲线.从图中可以判断A 、在10~t 时间内,外力做正功B 、在10~t 时间内,外力的功率逐渐增大C 、在2t 时刻,外力的功率最大D 、在13~t t 时间内,外力做的总功为零 答案:AD ,解析:选项B 错误,根据P=Fv 和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加速度对应合外力,外力的功率先减小后增大。
选项C 错误,此时外力的功率为零。
17.静电除尘器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高效除尘器.某除尘器模型的收尘板是很长的条形金属板,图中直线ab 为该收尘板的横截面.工作时收尘板带正电,其左侧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粉尘带负电,在电场力作用下向收尘板运动,最后落在收尘板上.若用粗黑曲线表示原来静止于P 点的带电粉尘颗粒的运动轨迹,下列4幅图中可能正确的是(忽略重力和空气阻力)18.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060角的力1F 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030角的力2F 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1F 和2F 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A 1B 、2C 、122-D 、1-2答案:B ,解析:物体受重力mg 、支持力N 、摩擦力f 、已知力F 处于平衡,根据平衡条件,有)60sin (60cos 0101F mg F -=μ,)30sin (30cos 0202F mg F +=μ,联立解得:=μ219.电源的效率η定义为外电路电阻消耗的功率与电源的总功率之比.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得到的实验图线如图所示,图中U 为路端电压,I 为干路电流,a 、b 为图线上的两点,相应状态下电源的效率分别为a η、b η.由图可知a η、b η的值分别为A 、34、14B 、13、23C 、12、12D 、23、13答案:D ,解析:电源效率E U =η,E 为电源的总电压(即电动势),根据图象可知U a =E 32 U b =E 31,所以选项D 正确。
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重庆
![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重庆](https://img.taocdn.com/s3/m/feee28b1240c844769eaeee8.png)
绝密★启用前解密时间:2010年6月8日11:30 [考试时间:6月8日9:00---11:30]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1至5页,第二部分(非选择题)6至12页,共12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H I C 12 O 16 Cu 40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6分)本部分包括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人体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血糖浓度升高能合姨岛A细胞分泌增强B饥饿时首先被利用的是肌糖元,其后是脂肪C糖类分解释放的能量的主要贮存开工是ATPD多食少动,糖类易转变成脂肪和必需氨基酸2.题2图为光能在叶绿体中转换的示意图,U、V、W、X、Y代表参与光能转换的物质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U在光合作用里的作用是吸收和传递光能H O分解,产生电子流B、V吸收光能后被激发,使2CO的还原剂,其能量是稳定化学能来源之一C、W为2D、U至Y的能量转换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3.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形成B.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能观察到纺锤体和中心体C.分泌蛋白合成后在内质网和细胞质基质中加工D.质粒和线粒体是既有核酸又有外膜的细胞结构4.将一玉米幼苗固定在支架上,支架固定在温、湿度适宜且底部有一透光孔的暗室内,从题4图所示状态开始,光源随暗室同步缓慢匀速旋转,几天后停止于起始位置,此时,幼苗的生成情况是A 根水平生成,茎向上弯曲B 根水平生成,茎向下弯曲C 根下弯曲,茎向上弯曲D 根向下弯曲,茎向下弯曲5.正常人即使闭眼,伸出手指也能触摸鼻尖,这个动作属于A 印随行为B 大脑皮层控制的条件反射活动C 本能行为D 大脑皮层中央前回控制的活动6.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是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议题,下列反应不产生温室气体的是A 用纯碱制玻璃B 用煤炭作燃料C 用铁矿石炼铁D 用氨制碳酸铵7. 下列实验装置(固定装置略去)和操作正确的是A 分离4CCl 和水B 酸碱中和滴定C 吸收Hcl 尾气D 中和热的测定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铝制容器可盛 装热的浓2H 4SOB AgI 胶体在电场中自由运动C K 与水反应比LI 与水反应剧烈D 红磷在过量2Cl 中燃烧生成3PCl9. 能鉴别2MgI 、3AgNo 、23Na Co 、22Na Alo 四种溶液的试剂是A 3HNoB KOHC 2BaCLD NaClO10.2CoCl (g )CO (g )+ 2()Cl g ;△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①升温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③增加CO 浓度④减压⑤加催化剂⑥恒压通往惰性气体,能提高 2CoCl 转化率的是A ①②④B ①④⑥C ②③⑤D ③⑤⑥11.贝诺酯是由阿斯匹林、扑热息痛经化学法拼合制备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其合成反应式(反应条件略去)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3FeCl 溶液可区别阿斯匹林和扑热息通B .1mol 阿斯匹林最多可消耗2mol NaOHC . 常温下贝诺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扑热息痛D . 89C H NO 是扑热息痛发生类似酯水解反应的产物12.已知2H (g )+2Br (l)=2HBr ;△H=-72KJ/mol ,蒸发1mol 2Br (l)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KJ ,其它相关数据如下表:则表中a 为A 404B 260C 230 D20013. PH=2的两种一元酸x 和y ,体积均为100ml,稀释过程中PH 与溶液体积的关系如题13图所示,分别滴加NaOH 溶液(c=0.1mol /L )至PH=7,消耗NaOH 溶液的体积为Vx,Vy,则A 、 x 为弱酸Vx<VyB 、 x 为强酸Vx>VyC 、 y 为弱酸Vx<VyD 、 y 为强酸Vx>Vy14. 一列简谐波在两时刻的波形如题14图中实线和虚线所示,由图可确定这列波的A 周期B 波速C 波长D 频率15. 给旱区送水的消防车停于水平地面,在缓慢放水过程中,若车胎不漏气,胎内气体温度不变,不计分子间势能,则胎内气体A 从外界吸热B 对外界做负功C 分子平均动能减小D 内能增加16. 月球与地球质量之比约为1:80,有研究者认为月球和地球可视为一个由两质点构成 的双星系统,它们都围绕月地连线上某点O 做匀速圆周运动。
2010高考理综-重庆
![2010高考理综-重庆](https://img.taocdn.com/s3/m/8dfa7b6e58fafab069dc02e1.png)
绝密★启用前解密时间:2010年6月8日11:30[考试时间:6月8日9:00---11:30]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1至5页,第二部分(非选择题)6至12页,共12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H I C12O16Cu40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6分)本部分包括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人体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糖浓度升高能合姨岛A细胞分泌增强B饥饿时首先被利用的是肌糖元,其后是脂肪C糖类分解释放的能量的主要贮存开工是ATPD多食少动,糖类易转变成脂肪和必需氨基酸2.题2图为光能在叶绿体中转换的示意图,U、V、W、X、Y代表参与光能转换的物质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U在光合作用里的作用是吸收和传递光能B、V吸收光能后被激发,使H O分解,产生电2子流C、W为CO的还原剂,其能量是稳定化学能来2源之一D、U至Y的能量转换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3.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形成B.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能观察到纺锤体和中心体C.分泌蛋白合成后在内质网和细胞质基质中加工D.质粒和线粒体是既有核酸又有外膜的细胞结构4.将一玉米幼苗固定在支架上,支架固定在温、湿度适宜且底部有一透光孔的暗室内,从题4图所示状态开始,光源随暗室同步缓慢匀速旋转,几天后停止于起始位置,此时,幼苗的生成情况是A根水平生成,茎向上弯曲B根水平生成,茎向下弯曲C根下弯曲,茎向上弯曲D根向下弯曲,茎向下弯曲5.正常人即使闭眼,伸出手指也能触摸鼻尖,这个动作属于A印随行为B大脑皮层控制的条件反射活动C本能行为D大脑皮层中央前回控制的活动6.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是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议题,下列反应不产生温室气体的是A用纯碱制玻璃B用煤炭作燃料C用铁矿石炼铁D用氨制碳酸铵7.下列实验装置(固定装置略去)和操作正确的是A分离CCl和水B酸碱中和滴定C吸4收Hcl尾气D中和热的测定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铝制容器可盛装热的浓2H 4SO B AgI 胶体在电场中自由运动C K 与水反应比LI 与水反应剧烈D 红磷在过量2Cl 中燃烧生成3PCl9.能鉴别2MgI 、3AgNo 、23Na Co 、22Na Alo 四种溶液的试剂是A3HNo BKOHC2BaCL DNaClO10.2CoCl (g) CO(g)+2()Cl g ;△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①升温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③增加CO 浓度④减压⑤加催化剂⑥恒压通往惰性气体,能提高2CoCl 转化率的是A ①②④B ①④⑥C ②③⑤D ③⑤⑥11.贝诺酯是由阿斯匹林、扑热息痛经化学法拼合制备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其合成反应式(反应条件略去)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3FeCl 溶液可区别阿斯匹林和扑热息通B.1mol 阿斯匹林最多可消耗2mol NaOHC.常温下贝诺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扑热息痛D.89C HNO 是扑热息痛发生类似酯水解反应的产物12.已知2H (g)+2Br (l)=2HBr ;△H=-72KJ/mol ,蒸发1mol 2Br (l)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KJ,其它相关数据如下表:2H (g)2Br (g)HBr(g)1mol 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KJ 436a369则表中a 为A404B 260C230D20013.PH=2的两种一元酸x 和y,体积均为100ml,稀释过程中PH 与溶液体积的关系如题13图所示,分别滴加NaOH 溶液(c=0.1mol /L)至PH=7,消耗NaOH 溶液的体积为Vx,Vy,则A、x 为弱酸Vx<VyB、x 为强酸Vx>VyC、y 为弱酸Vx<VyD、y为强酸Vx>Vy14.一列简谐波在两时刻的波形如题14图中实线和虚线所示,由图可确定这列波的A周期B波速C波长D频率15.给旱区送水的消防车停于水平地面,在缓慢放水过程中,若车胎不漏气,胎内气体温度不变,不计分子间势能,则胎内气体A从外界吸热B对外界做负功C分子平均动能减小D内能增加16.月球与地球质量之比约为1:80,有研究者认为月球和地球可视为一个由两质点构成的双星系统,它们都围绕月地连线上某点O做匀速圆周运动。
2010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一
![2010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一](https://img.taocdn.com/s3/m/6410655c6529647d272852f4.png)
,粒子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 R,由牛顿第二定律和洛伦磁力公式,得 mv
② 当 a / 2 <R< a 时,在磁场中运动时间最长的粒子,其轨迹是圆心为 qB
C 的圆
弧,圆弧与磁场的边界相切, 如图所示, 设该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 t,依题意, t T / 4 时,得 OCA ③ 2
设最后离开磁场的粒子的发射方向与 y 轴正方向的夹角为 α,由几何关系可得 R sin
R sin a R cos
⑤
又 sin2 cos2 1
⑥
a R④
2
由 ④⑤⑥ 式得 R (2
6 )a
⑦
2
6 aqB
由 ②⑦ 式得 (2
)
⑧
2m
66
由 ④⑦ 式得 sin
⑨
10
5.(2010 年上海高考物理 13 题) 如图,长为 2l 的直导线拆成边长相等,夹角为
60o 的 V 形,并置于与其所在平面相垂
q B0 qE0
①
2 (物理 )
式中 v 是离子运动的速度, E0 是平衡金属板之间的匀强电场的强度,有
E0
②
d
由①② 式得
V ③
B0d
在正三角形磁场区域,离子甲做匀速圆周运动。设离子甲为
v2 qvB m
r
m,由洛伦玆力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有 ④
式中, r 是离子甲做圆周运动的半径、离子甲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为半圆,圆心为
B ,方向垂直于纸面朝里。假设一系列电荷量为 q 的正离子沿平
行于金属板面,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金属板之间,沿同一方向射出金属板之间的区域,并经
EF 边中点 H 射入磁场
区域。不计重力
E
H
2010物理部分试题评析
![2010物理部分试题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acc10efb700abb68a982fbce.png)
2010年高考理综(重庆卷)物理部分试题分析铜梁二中赵吉兵高显斌一、总体评价2010年高考理综(重庆卷)物理部分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命题,没有偏题,怪题。
试题难度适中,在去年的基础上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
试题既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特别关注学生处理问题能力的考核。
题目结合生活实际,很有新意,试题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学科理念。
本套试题物理部分存在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试题命题立足高中物理所学的力、热、光、电、原子物理学知识,考核内容全面,同时力和电磁学也是考核的重点。
22题和23、24、25题都是有关力学和电磁学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既要求全面理解教材概念和规律,同时还应该对力学中和电学中知识,作为高中教学的重点。
2、注重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本试卷的17、18、23、24、25题都和我们的实际生活有关,但基本规律都来源于物理课本中所学的知识,考生能够入手,但做好也不容易。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走向生活,走向实际,也为今年下半年重庆课改作为准备。
3、加强对物理建立模型的考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考是选拔人才的考试,以考查学生能力为主作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在物理领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题21题测加速度实验和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虽然我们平时都做过实验,但此道题重点考查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该如何解决,知识的迁移能力。
23题实际就是一个磁流体发电机模型和闭电路欧姆定律的应用,24题是圆周运动和平抛运动的结合体,25题物体与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涉及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以及研究对象的选取等等,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4、注重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是高考考查学生能力的一个方面。
20题考查几何作图,24题考查运用数学知识求极值,25题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
高中物理2010年高考试题(重庆卷)解析版试题
![高中物理2010年高考试题(重庆卷)解析版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8ace2f45ccbff121dd3683cf.png)
高中物理2010年高考试题(重庆卷)解析版试题2019.091,4.做简谐振动的单摆摆长不变,若摆球质量增加为原来的4倍,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速度减小为原来的1/2,则单摆振动的()(A)频率、振幅都不变(B)频率、振幅都改变(C)频率不变、振幅改变(D)频率改变、振幅不变2,5.小球由地面竖直上抛,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设所受阻力大小恒定,地面为零势能面。
在上升至离地高度h处,小球的动能是势能的两倍,在下落至离高度h处,小球的势能是动能的两倍,则h等于()(A)H/9 (B)2H/9 (C)3H/9 (D)4H/93,6.光电效应的实验结论是:对于某种金属()(A)无论光强多强,只要光的频率小于极限频率就不能产生光电效应(B)无论光的频率多低,只要光照时间足够长就能产生光电效应(C)超过极限频率的入射光强度越弱,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小(D)超过极限频率的入射光频率越高,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4,7.位于A、B处的两个带有不等量负电的点电荷在平面内电势分布如图所示,图中实线表示等势线,则()(A)a点和b点的电场强度相同(B)正电荷从c点移到d点,电场力做正功(C)负电荷从a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正功(D)正电荷从e点沿图中虚线移到f点,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5,8.牛顿以天体之间普遍存在着引力为依据,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建立了万有引力定律。
在创建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牛顿( ) (A )接受了胡克等科学家关于“吸引力与两中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猜想(B )根据地球上一切物体都以相同加速度下落的事实,得出物体受地球的引力与其质量成正比,即F ∝m 的结论(C )根据F ∝m 和牛顿第三定律,分析了地月间的引力关系,进而得出F ∝m 1m 2(D )根据大量实验数据得出了比例系数G 的大小6,9.如图为竖直放置的上细下粗的密闭细管,水银柱将气体分隔成A 、B 两部分,初始温度相同。
使A 、B 升高相同温度达到稳定后,体积变化量为DV A 、DV B ,压强变化量为Dp A 、Dp B ,对液面压力的B 变化量为DF A 、DF B ,则( )(A )水银柱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 (B )DV A <DV B (C )Dp A >Dp B (D )DF A =DF B7,10.如图为双缝干涉的实验示意图,若要使干涉条纹的间 距变大可改用长更___________(填长、短)的单色 光,或是使双缝与光屏间的距离___________(填增 大、减小)。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https://img.taocdn.com/s3/m/570694639b6648d7c1c746db.png)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理科化学部分测试模拟试卷(一)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 126分)本题包括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6.已知单位体积的稀溶液中,溶质的分子数或离子数越多,该溶液的凝固点就越低.则下列溶液凝固点最低的是A.0.02mol/L的蔗糖溶液B.0.01mol/L的硫酸银溶液C.0.01mol/L的氯化铝溶液D.0.02mol/L的氨水溶液7.氧化还原反应实际上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1)向氯酸钠的酸性水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该反应中氧化过程的反应式为:SO2 + 2H2O – 2e-→ SO42- + 4H+;(2)向亚氯酸钠(NaClO2)固体中通入用空气稀释的氯气,该反应中还原过程的反应式为:Cl2+ 2e-→2Cl-.在(1)和(2)反应中均会生成产物X,则X的化学式为A.NaClO B.ClO2C.HClO D.NaClO48.在化学反应中,有时存在“一种物质过量,另一种物质仍不能完全反应”的情况.下列反应中属于这种情况的是①过量的锌与浓硫酸反应;②过量的氢气与少量的N2在工业生产条件下;③过量的浓盐酸与碳酸钙反应;④过量的乙酸和少量乙醇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⑤过量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⑥过量的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A.②③④⑥B.②④⑤⑥C.①②④⑤D.③④⑤⑥9.表示下列变化的式子正确的是A.NaHCO 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HCO3-+H2O H3O++CO32-B.石灰石溶于醋酸的离子方程式:CaCO3+2H+=Ca2++CO2↑+H2OC.钢铁电化学腐蚀的负极反应:4OH--4e-=2H2O +O2↑D.1L0.5mol/L H2SO4溶液与1L1.0mol/L NaOH溶液反应,放出57.3 kJ的热量:1/2 H2SO4(aq) + NaOH(aq)=1/2 Na2SO4(aq) + H2O(l);ΔH=-57.3kJ/mol 10.常见的晶体有如下类型:①分子晶体;②离子晶体;③原子晶体;④金属晶体,在非金属元素所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中,固态时的晶体类型可以是A.①②③④B.只有①③④C.只有①②③ D.只有①③11.对于平衡体系2SO 2(g) + O2(g) 2SO3(g);ΔH<0.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 若温度不变,将容器的体积增大一倍,此时的SO2浓度变为原来的0.48倍B. 若平衡时SO2、O2的转化率相等,说明反应开始时,两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C. 若从平衡体系中分离出SO3,则有利于提高SO2的转化率和加快正反应速率D. 平衡状态时SO2、O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为2:1:212.肉桂醛是一种实用香精,它广泛用于牙膏、洗涤剂、糖果以及调味品中.工业上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备:CHO CH=CHCHOCHO+H2O+CHA B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题27图① B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A 大28;② A 、B 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③ B 中含有的含氧官能团是醛基、碳碳双键;④ A 、B 都能发生加成反应、还原反应;⑤ A 能发生银镜反应; ⑥ B 的同类同分异构体(含苯环、包括B )共有5种;⑦ A 中所有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A .只有①②⑤B .只有③④⑤C .只有④⑤⑥D .只有②⑤⑥⑦13.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用明矾净水是因为Al 3+水解生成Al(OH)3胶粒具有很强的吸附性B .合成氨生成过程中,采用高温高压都是为了提高N 2、H 2转化率C .硫酸工业中,在接触室安装热交换器是为了利用硫铁矿燃烧时放出的热量D .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采用离子交换膜法,可防止阴极室产生的Cl 2进入阳极室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174分)26.(15分)现有A 、B 、C 、D 四种常见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 、B 是同周期相邻元素,且A 单质及其氢化物是重要的工业生产原料;C 、D 是同周期元素,且在该周期中,分别为原子半径最大和最小的元素,C 、D 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B 的原子序数相等,回答下列问题:(1)B 元素的名称为 ,C 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 周期第 族.(2)工业上由A 单质合成其氢化物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当今工业电解CD 饱和水溶液的装置名称是 ,阳极电极反应式为 ,溶液的pH 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有1mol电子转移,生成气体体积之和是 L (标准状况下).27.(14分)A ~H 是纯净物或溶液中的溶质,其中A 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金属单质.它们之间有如下关系:(部分产物和反应条件略)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E .(2)H 和 SO 2生成强酸F ,此反应中氧化剂是 .(3)写出①的离子方程式: .(4)写出②的化学方程式: .(5)C 溶液中滴入NaOH 溶液有何现象? .28.(15分)实验室通过实验测定NaOH 溶液和盐酸反应的中和热.实验需用约450mL 0.50mol/L NaOH溶液.容量瓶(100mL ,250mL ,500mL 各一个)(1)配制0.50 mol/L NaOH 溶液:将NaOH 固体放在 (填实验用品题28图 题29图或仪器的名称),用托盘天平 g NaOH 固体.在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2)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填序号) .A .烧杯、玻璃棒没有洗涤B .转移时有溶液溅出容量瓶外C .定容时,将容量瓶上、下颠倒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D .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再用相同溶质的溶液润洗E .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3)将50mL 0.50mol/L 盐酸与60mL 0.50mol/L NaOH 溶液在右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4)一定量的稀盐酸和过量的NaOH 溶液反应,当生成1mol H 2O 时放出的热量为57.3 kJ ,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已知:① HCl(aq)+NH 3·H 2O(aq)=NH 4Cl(aq)+H 2O(l);△H=-a kJ·mol -1② HCl(aq)+NaOH(s)=NaCl(aq)+H 2O(l);△H=-b kJ·mol -1③ HNO 3(aq)+KOH(aq)=NaNO 3(aq)+H 2O(l);△H=-c kJ·mol -1则a 、b 、c 三者的大小关系为 (填字母).A .a >b >cB .b >c >aC .a=b=cD .无法比较29.(16分)快乐是什么?精神病学专家通过实验发现:在大脑的相应部位——“奖赏中心”,给予柔和的电击,便会处于似乎极度快乐的状态.人们已经将“奖赏中心”各部分的脑电图绘制出来,并认为,在各区域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是多巴胺,所以“奖赏中心”又称为多巴胺系统.多巴胺结构如右图:(1)多巴胺分子式: .(2)试判断多巴胺能发生的化学反应 . A .加成 B .取代 C .氧化 D .水解(3)写出与多巴胺互为同分异构体且满足下列三个条件的所有物质的结构简式:① 属于1、3、5三取代苯 ② 苯环上直接连有一个羟基和一个氨基③ 分别能与钠和氢氧化钠反应,消耗钠与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4)多巴胺可由香兰素与硝基甲烷缩合,再经锌汞齐还原水解而得.合成过程表示如下:催化剂(Ⅰ) 写出下列反应类型:反应① ,反应⑤ . (Ⅱ) A 的结构简式: . (Ⅲ) 写出②的化学方程式: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化学部分6、C7、B8、B9、D 10、C 11、B 12、C 13、A26. (15分)(1)氧(2分) 三(1分) IA (1分)(2)N2+3H2 2NH3(3分)(不写可逆号及反应条件扣2分) (3)离子交换膜电解槽(2分)2Cl —-2e —=Cl2↑(2分),增大(2分),22.4(2分)27. (14分) (1) HNO3,NO2,(各2分)(2) H 2O 2(2分)(3) 3 Fe 2++4H ++NO 3-=3 Fe 3++NO↑+2H 2O .(3分)(4) 2H 2O 22H 2O+O 2↑(3分) (5) 先产生白色沉淀,然后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沉淀.(2分)28.(15分)(1)小烧杯(或玻璃器皿)(2分)10.0 g (2分) 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2分)(2)D E (2分)(3)环形玻璃搅拌器(2分)(4)H +(aq)+OH -(aq)=H 2O(l);△H =-57.3kJ·mol -1(3分)B (2分)29.(16分)(1)C 8H 11NO 2 (2分)(2)ABC (3分)(3)(各2分)(4 )Ⅰ、加成反应 取代反应 (各1分) Ⅱ、(2分)A :Ⅲ、(3分)催化剂加热,加压。
2010重庆高考理综 (3)
![2010重庆高考理综 (3)](https://img.taocdn.com/s3/m/127d5436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e4.png)
2010重庆高考理综摘要本文通过回顾2010年重庆高考理综科目的情况,分析考试内容、考生表现和评分等方面的信息,总结出备考要点和应试策略,帮助考生有效备考和应对理综科目。
引言理综科目是重庆高考中的一项重要科目,涵盖了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学科。
2010年的重庆高考理综科目备受关注,考生们在备考期间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本文将回顾2010年重庆高考理综科目的情况,分析考试内容、考生表现和评分等方面的信息,总结出备考要点和应试策略,帮助考生们有效备考和应对理综科目。
一、考试内容2010年重庆高考理综科目的考试内容主要涵盖了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
具体考试内容如下:物理物理部分主要包括力学、光学、电磁学、热学等内容。
其中,光学是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要求考生掌握光的折射、反射和色散等基本原理,并能够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化学化学部分主要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化学反应等内容。
考试要求考生熟悉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反应原理等基本知识,并能够进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物质性质的判断。
生物生物部分主要包括生物的基本概念、细胞结构与功能、遗传与进化等内容。
考试要求考生了解生物的基本分类、细胞结构和功能,掌握遗传与进化的基本原理,并能够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二、考生表现根据2010年重庆高考理综科目的考试情况,总体来说,考生在物理和生物方面的表现较好,而在化学方面的表现相对较弱。
物理表现考生在物理部分表现较好,基本能够正确理解题目要求,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但是,部分考生在运算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错误,导致答案得以错。
化学表现大部分考生在化学部分表现相对较弱,对于一些基本概念理解不深入,对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物质性质判断能力还有待提高。
生物表现考生在生物部分表现较好,能够正确理解题目要求,并运用生物知识解决问题。
但是,个别考生对于某些专业术语和实验技能的掌握不够熟练。
三、评分方法重庆高考理综科目的评分方法相对公平合理。
2010重庆高考理综
![2010重庆高考理综](https://img.taocdn.com/s3/m/ec01080c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49.png)
2010重庆高考理综一、引言2010年,重庆高考理综科目备受关注。
理综科目包括生物、化学和物理三个学科,是考生们备战高考的重中之重。
本文将从试卷结构、考察内容和备考策略三个方面来对2010年重庆高考理综科目进行分析。
二、试卷结构2010年重庆高考理综科目的试卷结构与以往相似,共分为两个部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1. 选择题选择题是重庆高考理综科目的重点和难点。
试卷中的选择题主要涵盖了生物、化学和物理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
每道题都需要考生准确、迅速地选择正确答案。
其中,生物选择题占据了比较大的比重,需要考生对生物的各个方面都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2.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主要包括计算题和解答题。
计算题主要考察考生对理综知识的掌握和计算能力的运用。
而解答题则需要考生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考察内容2010年重庆高考理综科目的考察内容主要围绕生物、化学和物理三个学科的知识点进行。
1. 生物生物考察内容主要包括植物和动物的结构、生命过程、遗传和进化等方面的知识。
2010年重庆高考理综的生物部分考察了生物的基本单位、物种的变化、遗传变异和人类健康等内容。
2. 化学化学考察内容主要包括化学元素、化学键和化学反应等方面的知识。
2010年重庆高考理综的化学部分考察了化学元素的周期性和化学反应的速率等内容。
3. 物理物理考察内容主要包括物理量、运动和能量等方面的知识。
2010年重庆高考理综的物理部分考察了物理量的测量和运动的描述等内容。
四、备考策略为了应对2010年重庆高考理综科目,考生需要制定合适的备考策略。
1. 系统学习基础知识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应注重系统地学习生物、化学和物理的基础知识。
对每个学科的知识点进行逐一复习,并做好相关题目的练习。
2. 解析真题考生可以通过解析往年的真题,了解考试的出题方式和考点。
通过分析真题,考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试题的解题技巧和策略。
3. 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考生应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和任务。
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重庆
![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重庆](https://img.taocdn.com/s3/m/92e9229f5ef7ba0d4a733bee.png)
绝密★启用前解密时间:2010年6月8日11:30 [考试时间:6月8日9:00---11:30]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1至5页,第二部分(非选择题)6至12页,共12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H I C 12 O 16 Cu 40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6分)本部分包括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人体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血糖浓度升高能合姨岛A细胞分泌增强B饥饿时首先被利用的是肌糖元,其后是脂肪C糖类分解释放的能量的主要贮存开工是ATPD多食少动,糖类易转变成脂肪和必需氨基酸2.题2图为光能在叶绿体中转换的示意图,U、V、W、X、Y代表参与光能转换的物质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U在光合作用里的作用是吸收和传递光能H O分解,产生电子流B、V吸收光能后被激发,使2CO的还原剂,其能量是稳定化学能来源之一C、W为2D、U至Y的能量转换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3.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形成B.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能观察到纺锤体和中心体C.分泌蛋白合成后在内质网和细胞质基质中加工D.质粒和线粒体是既有核酸又有外膜的细胞结构4.将一玉米幼苗固定在支架上,支架固定在温、湿度适宜且底部有一透光孔的暗室内,从题4图所示状态开始,光源随暗室同步缓慢匀速旋转,几天后停止于起始位置,此时,幼苗的生成情况是A 根水平生成,茎向上弯曲B 根水平生成,茎向下弯曲C 根下弯曲,茎向上弯曲D 根向下弯曲,茎向下弯曲5.正常人即使闭眼,伸出手指也能触摸鼻尖,这个动作属于A 印随行为B 大脑皮层控制的条件反射活动C 本能行为D 大脑皮层中央前回控制的活动6.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是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议题,下列反应不产生温室气体的是A 用纯碱制玻璃B 用煤炭作燃料C 用铁矿石炼铁D 用氨制碳酸铵7. 下列实验装置(固定装置略去)和操作正确的是A 分离4CCl 和水B 酸碱中和滴定C 吸收Hcl 尾气D 中和热的测定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铝制容器可盛 装热的浓2H 4SOB AgI 胶体在电场中自由运动C K 与水反应比LI 与水反应剧烈D 红磷在过量2Cl 中燃烧生成3PCl9. 能鉴别2MgI 、3AgNo 、23Na Co 、22Na Alo 四种溶液的试剂是A 3HNoB KOHC 2BaCLD NaClO10.2CoCl (g )CO (g )+ 2()Cl g ;△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①升温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③增加CO 浓度④减压⑤加催化剂⑥恒压通往惰性气体,能提高 2CoCl 转化率的是A ①②④B ①④⑥C ②③⑤D ③⑤⑥11.贝诺酯是由阿斯匹林、扑热息痛经化学法拼合制备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其合成反应式(反应条件略去)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3FeCl 溶液可区别阿斯匹林和扑热息通B .1mol 阿斯匹林最多可消耗2mol NaOHC . 常温下贝诺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扑热息痛D . 89C H NO 是扑热息痛发生类似酯水解反应的产物12.已知2H (g )+2Br (l)=2HBr ;△H=-72KJ/mol ,蒸发1mol 2Br (l)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KJ ,其它相关数据如下表:则表中a 为A 404B 260C 230 D20013. PH=2的两种一元酸x 和y ,体积均为100ml,稀释过程中PH 与溶液体积的关系如题13图所示,分别滴加NaOH 溶液(c=0.1mol /L )至PH=7,消耗NaOH 溶液的体积为Vx,Vy,则A 、 x 为弱酸Vx<VyB 、 x 为强酸Vx>VyC 、 y 为弱酸Vx<VyD 、 y 为强酸Vx>Vy14. 一列简谐波在两时刻的波形如题14图中实线和虚线所示,由图可确定这列波的A 周期B 波速C 波长D 频率15. 给旱区送水的消防车停于水平地面,在缓慢放水过程中,若车胎不漏气,胎内气体温度不变,不计分子间势能,则胎内气体A 从外界吸热B 对外界做负功C 分子平均动能减小D 内能增加16. 月球与地球质量之比约为1:80,有研究者认为月球和地球可视为一个由两质点构成 的双星系统,它们都围绕月地连线上某点O 做匀速圆周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重庆卷物理部分选择题和实验题全解全析【金卷精析】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6分)14.一列简谐波在两时刻的波形如题14图中实践和虚线所示,由图可确定这列波的A .周期B .波速C .波长D .频率 【答案】C【解析】只能确定波长,正确答案C 。
题中未给出实线波形和虚线波形的时刻,不知道时间差或波的传播方向,因此无法确定波速、周期和频率。
15.给旱区送水的消防车停于水平面,在缓缓放水的过程中,若车胎不漏气,胎内气体温度不变,不计分子势能,则胎内气体A .从外界吸热 B.对外界做负功 B.分子平均动能减少 D.内能增加 【答案】 A【解析】胎内气体经历了一个温度不变,压强减小,体积增大的过程。
温度不变,分子平均动能和内能不变。
体积增大气体对外界做正功。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一定从外界吸热。
A 正确16.月球与地球质量之比约为1:80,有研究者认为月球和地球可视为一个由两质点构成的双星系统,他们都围绕月球连线上某点O 做匀速圆周运动。
据此观点,可知月球与地球绕O 点运动生物线速度大小之比约为A .1:6400B .1:80C . 80:1D .6400:1 【答案】C【解析】月球和地球绕O 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各自的向心力,则地球和月球的向心力相等。
且月球和地球和O 始终共线,说明月球和地球有相同的角速度和周期。
因此有R M r m 22ωω=,所以mM R r V v ==,线速度和质量成反比,正确答案C 。
17.一输入电压为220v ,输出电压为36V 的变压器副线圈烧坏,为获知此变压器元、复线圈匣数,某同学拆下烧坏的副线圈,用绝缘导线在铁芯上新饶了5匣线圈。
如题17图所示,然后将原来线圈接到220v 交流电源上,测得新绕线全的端电压为1v ,按理想变压器分析,该变压器烧坏前的原、副线数分别为A .1100,360B .1100,180C .2200,180D .2200,360 【答案】B【解析】对新绕线的理想变压器,根据变压比公式得1100122053131=⨯==U U n n 变压器烧坏前,同理 1802203611001212=⨯==U U n n ,B 正确。
18.某电容式话筒的原理示意图如题18图所示,E 为电源,R 为电阻,薄片P 和Q 为两金属基板。
对着话筒说话时,P 振动而Q 可视为不动。
在P 、Q 间距增大过程中, A .P 、Q 购车的电容器的电容增大 B .P 上电荷量保持不变 C .M 点的电势比N 点的低 D .M 点的电势比N 点的高 【答案】D【解析】电容式话筒与电源串联,电压保持不变。
在P 、Q 间距增大过程中,根据电容决定式kdSC π4ε=得电容减小,又根据电容定义式UQC =得电容器所带电量减小,电容器的放电电流通过R 的方向由M 到N ,所以M 点的电势比N 点的高。
D 正确19.氢原子分能级示意图如题19所示,不同色光的光子能量如下表所示。
处于某激发态的氢原子,发射的光的谱线在可见光范围内仅有2条,其颜色分别为A .红、蓝靛B .黄、绿C .红、紫‰D .蓝靛、紫 【答案】A【解析】如果激发态的氢原子处于第二能级,能够发出10.2 eV 的光子,不属于可见光;如果激发态的氢原子处于第三能级,能够发出12.09 eV 、10.2 eV 、1.89 eV 的三种光子,只有1.89 eV 属于可见光;如果激发态的氢原子处于第四能级,能够发出12.75 eV 、12.09 eV 、10.2 eV 、2.55 eV 、1.89 eV 、0.66 eV 的六种光子,1.89 eV 和2.55 eV 属于可见光,1.89 eV 的光子为红光,2.55 eV 的光子为蓝—靛,A 正确。
20.如题20图所示,空气中有一折射率为90o,、半径为R 的扇形OAB 、一束平行光平行于横截面,以45o入射角射到OA 上,OB 不透光,若考虑首次入射到圆弧 AB 上的光,则 AB 上有光透出的部分的弧长为A .16R π B .14R πC .13R π D .512R π【答案】B【解析】根据折射定律,rsin 45sin 2︒=可得光进入玻璃后光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
过O 的光线垂直入射到AB 界面上点C 射出,C 到B 之间没有光线射出;越接近A 的光线入射到AB 界面上时的入射角越大,发生全反射的可能性越大,根据临界角公式21sin =C 得临界角为45°,如果AB 界面上的临界点为D ,此光线在AO 界面上点E 入射,在三角形ODE 中可求得OD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80°-(120°+45°)=15°,所以A 到D 之间没有光线射出。
由此可得没有光线射出的圆弧对应圆心角为90°-(30°+15°)=45°,为14R π。
21.如题21图所式,矩形MNPQ 区域内有方向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有5个带点粒子从图中箭头所示位置垂直于磁场边界进入磁场,在纸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轨迹为相应的圆弧,,这些粒子的质量,电荷量以及速度大小如下表所示。
由以上信息可知,从图中abc 处进入的粒子对应表中的编号分别为 A .3,5, 4 B .4,2,5 C .5,3,2 D .2,4,5 【答案】D【解析】根据半径公式Bqm vr =结合表格中数据可求得1—5各组粒子的半径之比依次为0.5︰2︰3︰3︰2,说明第一组正粒子的半径最小,该粒子从MQ 边界进入磁场逆时针运动。
由图a 、b 粒子进入磁场也是逆时针运动,则都为正电荷,而且a 、b 粒子的半径比为2︰3,则a 一定是第2组粒子,b 是第4组粒子。
c 顺时针运动,都为负电荷,半径与a 相等是第5组粒子。
正确答案D第二卷22.(19分)(1)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50f Hz =,在纸带上打出的点中,选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技术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题22图1所示,A 、B 、C 、D 是本次排练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16.6mm A s =、126.5mm B s =、624.5mm D s =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 ①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 s ;②打C 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 /m s (取2位有效数字) ③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用A S 、B S 、D S 和f 表示)(2)在探究小灯泡的的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所用器材有灯泡I ,量程恰当的电流表A 和电压表V ,直流电源的滑动变阻器R 、电键S 等,要求灯泡两端电压从OV 表开始变化①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采用______ 接法(“分压”或“限流”)②某同学已连接如题22图2所示的电路,在连接最后一根导线的c 端到直流电源正析之前,请指出其中仅有的2个不当之处,并说明如何改正A :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③分别测得两只灯泡l 1和l 2 的伏安特性曲线如题22图3中Ⅰ和Ⅱ所示,然后将灯泡L 1、L 2与电池组(电动势和内阻均衡定)连成题22图4所示电路。
多次测量后得到通过l 1和l 2的电流平均值分别为0.30A 和0.60A.A.在题22图3中画出电池组路端电压U 和电流I 的关系曲线。
B.由该曲线可知电池组的电动势为_________V,内阻为___________Ω(取两位有效数字)【答案】⑴①0.02s ②2.5 m/s ③75)23(2f s s s A B D +-⑵①分压 ②A.电键不应闭合,应处于断开状态 B.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 位置不当,应将其置于b 端 ③ 4.6V 2.7Ω【解析】⑴①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每隔4个点选择一个计数点,则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02s 。
②根据间的平均速度等于点的速度得5.22=-=Ts s v BD Cm/s题22图41.0 0.40.81.21.62.05.04.0 2.0OⅡⅠ③匀加速运动的位移特征是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以aT 2均匀增大,有2aT AB BC +=,222aT AB aT BC CD +=+=,232aT AB BD +=,所以75)23(3)(2)(22f s s s Ts s s s a A B D A B B D +-=-⨯--= ⑵①探究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要求电压从0到额定电压变化,所以滑动变阻器必须采用分压解法。
②在连接线路时必须将每个开关断开,而图中是闭合的这是第一个错误。
连好线路后在闭合开关前需要将限流滑动变阻器调到阻值最大,将分压滑动变阻器调到输出为0端,在图中是b 端,以保护电源和电表。
③描绘电源的伏安特性曲线要求外电阻变化测定对应的多组路端电压和电流,本实验中用两个小灯泡来改变外电阻获得两组电流值,然后在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上查出对应的电压,用两个坐标点描绘图像。
为描绘准确可以先进行理论计算,首先查出两坐标为(0.30A ,3.8V )和(0.60A ,3.0V ),则内阻为7.23.06.00.38.3=--=r Ω,电动势为7.203.08.3=--=E r ,6.4=E V ,然后作出准确图像如图。
23.(16分)法拉第曾提出一种利用河流发电的设想,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可用题23图表示,两块面积均为S 的举行金属板,平行、正对、数值地全部浸在河水中,间距为d 。
水流速度处处相同,大小为v,方向水平,金属板与水流方向平行。
地磁场磁感应强度的竖直分量为B,水的电阻率为p ,水面上方有一阻值为R 的电阻通过绝缘导线和电键K(1)该发电装置的电动势;(2)通过电阻R 的电流强度。
(3)电阻R 消耗的电功率。
23.(16分)解: (1)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 E =Bdv(2)两板间河水的电阻 r =dSρ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 I =E BdvSr R d SRρ=++ (3)由电功率公式,P =I 2R得P =2BdvS R d SR ρ⎛⎫ ⎪+⎝⎭24.(18分)小明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握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绳的另一端系有质量为m 的小球,甩动手腕,使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
当球某次运动到最低点时,绳突然断掉,球飞行水平距离d 后落地。
如题24图所示。
已知握绳的手离地面高度为d ,手与球之间的绳长为34d,重力加速度为g 。
忽略手的运动半径和空气阻力。
(1)求绳断时球的速度大小1v 和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2v 。
(2)向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多大?(3)改变绳长,使球重复上述运动,若绳仍在球运动到最低点时断掉,要使球抛出的水平距离最大,绳长应是多少?最大水平距离为多少?24.(18分) 解:(1)设绳断后球飞行时间为t ,由平抛运动规律,有竖直方向14d =12gt 2,水平方向 d =v 1t 得 v 1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2212mv =2112mv +mg 34d d ⎛⎫-⎪⎝⎭ 得v 2(2)设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大小为T ,这也是球受到绳的最大拉力大小. 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34d 由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有T -mg =21mv R得 T =113mg (3)设绳长为l ,绳断时球的速度大小为v 3,绳承受的最大拉力不变,有T -mg = 23v m l得v 3=绳断后球做平抛运动,竖直位移为d -l ,水平位移为x ,时间为t 1.有d -l = 2112gt x =v 3t 1得x =当l =2d 时,x 有极大值 x maxd 25.(19分)某兴趣小组用如题25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