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第六章 明 清 文 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阳明还提出“致良知”的命题, 王阳明还提出“致良知”的命题,认为 人皆可以为尧舜” “人皆可以为尧舜”,冲击了理学守卫的上下 尊卑的伦理纲常,树立了人人平等的观念。 尊卑的伦理纲常,树立了人人平等的观念。 王阳明的心学虽然具有主观唯心主义色彩, 王阳明的心学虽然具有主观唯心主义色彩, 但他对圣贤权威的否定,对人的主体性、 但他对圣贤权威的否定,对人的主体性、主观 能动性的肯定,对人人平等观念的倡导, 能动性的肯定,对人人平等观念的倡导,起到 了解放思想、促进个性解放的作用,并为晚明 了解放思想、促进个性解放的作用, 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打下了思想基础。 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打下了思想基础。 泰州学派王艮(gěn) 泰州学派王艮(gěn)对理学的背叛更彻 一是肯定人的自然本性 肯定人的自然本性, 底,一是肯定人的自然本性,并将其作为心的 伦理特征;一是提出“百姓日用即道”的命题, 伦理特征;一是提出“百姓日用即道”的命题, 肯定人欲的合理性。 肯定人欲的合理性。给禁欲主义的理学以致命 打击。 打击。
3、明清文论的巨大成就
明清文论的显著成就表现为两点: 明清文论的显著成就表现为两点: 一是小说、 一是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理论空 前繁荣,提高了通俗文学的地位; 前繁荣,提高了通俗文学的地位; 二是传统的诗文理论进一步发展, 二是传统的诗文理论进一步发展, 有更深刻的理论总结。 有更深刻的理论总结。
第二、 第二、戏曲理论
明清时期出现许多戏曲理论家,象王骥德、 明清时期出现许多戏曲理论家,象王骥德、 徐渭、汤显祖、吕天成、李渔等, 徐渭、汤显祖、吕天成、李渔等,这些理论家 对戏曲的创作、 对戏曲的创作、表演以及观众接受等问题发表 了许多精辟的见解。 了许多精辟的见解。重点要掌握的是明代王骥 德和清代李渔的戏曲理论。 德和清代李渔的戏曲理论。明清戏曲理论有三 个特点: 个特点: 一是具有鲜明的反理学倾向; 一是具有鲜明的反理学倾向; 二是要求戏曲具有通俗性和大众化, 二是要求戏曲具有通俗性和大众化,满足 普通民众需要; 普通民众需要; 三是对戏曲艺术自身的特征进行探讨。 三是对戏曲艺术自身的特征进行探讨。
1、从程朱理学到阳明心学
儒学在宋代演化为新儒学——理学 儒学在宋代演化为新儒学——理学。二 理学。 程和朱熹将儒家的纲常礼教规范加以神化, 程和朱熹将儒家的纲常礼教规范加以神化, 赋予它们以“天理”性质。 赋予它们以“天理”性质。理学被上流统治 者奉为官学,以利控制人性人欲人情。 者奉为官学,以利控制人性人欲人情。明初 统治者亦极力推崇理学, 统治者亦极力推崇理学,将其作为官学普及 天下,一统天下,且作为科举取仕之学。 天下,一统天下,且作为科举取仕之学。 但影响文论最深的则是从理学中分化出 来的心学, 来的心学,因而本章着重从心学与文论之关 系介绍此期的文论成果。 系介绍此期的文论成果。
这些评点的共同特征有3 这些评点的共同特征有3点: 一是敢于突破儒家传统思想的束 一是敢于突破儒家传统思想的束 缚,注意提高小说这种通俗文学的地 位。 二是这些评点大家在具体评点中 这些评点大家在具体评点中, 二是这些评点大家在具体评点中, 重视小说的社会批判功能, 重视小说的社会批判功能,体现出强 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三是注重对小说的艺术特征进行 三是注重对小说的艺术特征进行 系统的理论总结和探讨。 系统的理论总结和探讨。
百度文库
第一、 第一、小说评点
小说评点是一种特殊的小说理论批评样 一般采用眉批、夹批、尾批等形式, 式。一般采用眉批、夹批、尾批等形式, 它往往是个人阅读小说的心得体会, 它往往是个人阅读小说的心得体会,短小 精悍,是一种很灵活的批评体制。 精悍,是一种很灵活的批评体制。 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小说评点大家, 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小说评点大家, 比如李贽和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点, 比如李贽和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点, 毛伦、毛宗纲父子对《三国演义》的评点, 毛伦、毛宗纲父子对《三国演义》的评点, 张竹坡对《金瓶梅》的评点, 张竹坡对《金瓶梅》的评点,脂砚斋对 石头记》的评点等等。 《石头记》的评点等等。
心学对理学的重大理论突破主要表现为: 心学对理学的重大理论突破主要表现为: 反对“ 本体论,提出“ 本体论。 反对“理”本体论,提出“心”本体论。 王阳明《答季明德书》 人者, 王阳明《答季明德书》曰:“人者,天 地万物之心也;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 地万物之心也;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 即是天,言心则天地万物皆举之矣。 即是天,言心则天地万物皆举之矣。” 王 提出了“心即天” 心即理” 提出了“心即天”、“心即理”、“心外无 的哲学命题。 传习录》中曰: 理”的哲学命题。《传习录》中曰:“夫学 贵得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言出于孔子, 贵得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言出于孔子, 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 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 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 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 而况其言出于孔子者乎? 这是强调以 也,而况其言出于孔子者乎?”这是强调以 人心作为判断事物是非的尺度。 人心作为判断事物是非的尺度。
第二、性灵论 第二、 明代公安派主将袁宏道 明代公安派主将袁宏道提出文学 袁宏道提出文学 创作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创作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主 张抒写真性情、真感情,要有独创性。 张抒写真性情、真感情,要有独创性。 清代袁枚也主张“性灵” 袁枚也主张 清代袁枚也主张“性灵”,更强 调作家创作个性的重要性。 调作家创作个性的重要性。《随园诗 凡作诗者,各有身分, 话》曰“凡作诗者,各有身分,亦各 有心胸” 作诗不可以无我” 有心胸”,“作诗不可以无我”, “文章当自出机 ,成一家风 骨”。
2、阳明心学对文论的影响
主要体现为,心学重视人的意识、 主要体现为,心学重视人的意识、情 个性的重要性,在文艺思想活动中, 感、个性的重要性,在文艺思想活动中, 出现了情感论 性灵论、本色论、 情感论、 出现了情感论、性灵论、本色论、童心说 等文艺理论观。 等文艺理论观。
第一、 第一、情感论
李贽的童心说主张:“天下之至文” 李贽的童心说主张: 天下之至文” 是童心(真心、真情)的表现,不是假理 是童心(真心、真情)的表现, 的阐说。 的阐说。 汤显祖、 汤显祖、王骥德在戏剧创作中倡导 的重要性。汤提出“世总为情, “情”的重要性。汤提出“世总为情,情 生诗歌” 王主张“模写物情, 生诗歌”,王主张“模写物情,体贴人 理”。 黄宗羲和王夫之也在诗文理论中强调 情的重要性。黄曰“凡情之至者, 情的重要性。黄曰“凡情之至者,其文未 有不至者也” 王认为“诗以道情” 有不至者也”,王认为“诗以道情”。曹 雪芹也称自己的作品“大旨谈情” 雪芹也称自己的作品“大旨谈情”。
第三、本色论 第三、
本色论主要是戏剧理论观点,有2个要点: 个要点: 本色论主要是戏剧理论观点, 一是强调戏剧语言应是剧作家自然禀赋、 一是强调戏剧语言应是剧作家自然禀赋、 创作个性、真情实感的流露。 何良俊提出 创作个性、真情实感的流露。如何良俊提出 “填词须用本色语”。 填词须用本色语” 二是强调戏剧的通俗性, 二是强调戏剧的通俗性,要让社会下层群 众能接受。 徐渭说 越俗、越家常、越警醒, 众能接受。如徐渭说“越俗、越家常、越警醒, 此才是好水碓(duì 不杂一毫糠衣, 此才是好水碓(duì) ,不杂一毫糠衣,真本 王骥德、李渔等也有相同言论 等也有相同言论。 色”。王骥德、李渔等也有相同言论。
三是明清之际经世致用的实学(叶适、 三是明清之际经世致用的实学(叶适、 章学诚、黄宗羲等) 章学诚、黄宗羲等)的兴起使得这一时期 的文学理论又出现向儒家传统文学理论复 归的倾向。象王夫之、顾炎武等人的诗歌 归的倾向。 王夫之、 与散文理论、沈德潜的格调说、 与散文理论、沈德潜的格调说、翁方纲的 肌理说等等 都有这样的倾向。 等等, 肌理说等等,都有这样的倾向。 在这种对应关系中, 在这种对应关系中,心学对明清文学 理论影响最大。 理论影响最大。心学文论的基本特征是崇 尚个人的心灵自由,强调表现真实情感, 尚个人的心灵自由,强调表现真实情感, 高扬主体性。把握住这个共同特征, 高扬主体性。把握住这个共同特征,我们 就能对李贽的童心说、徐渭的本色论、 就能对李贽的童心说、徐渭的本色论、公 安派的性灵说等学说理解得更为准确和深 入。
明中叶,资本主义萌芽, 明中叶,资本主义萌芽,封建文化内部 出现矛盾,特别是理学无法解释新兴的人性人 出现矛盾,特别是理学无法解释新兴的人性人 情和个性欲望的合理性, 情和个性欲望的合理性,理学的虚伪欺骗性日 益显露出来。 益显露出来。王阳明适时地提出了反抗理学的 心学,将“理”本体论哲学改换成“心”本体 心学, 本体论哲学改换成“ 论哲学。 论哲学。 王阳明(1472—1528年),明哲学家 明哲学家, 王阳明(1472—1528年),明哲学家,原 名云,更名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子, 名云,更名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子,世称 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弘治进士, 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弘治进士,一生为官 多次更变,后辞官归乡讲学。著作丰富, 多次更变,后辞官归乡讲学。著作丰富,有 语录》 大学问》 后其门人辑成《 《语录》、《大学问》等,后其门人辑成《王 文成公全书》38卷 文成公全书》38卷。
一是明清两代都把程朱理学奉为官方 哲学,这使得明清两代文学理论中宗经、 哲学,这使得明清两代文学理论中宗经、 明道和复古的观点不绝如缕。 明道和复古的观点不绝如缕。 二是明代中后叶开始, 二是明代中后叶开始,心学的出现为 明清两代文艺新思想的产生提供思想上的 催化剂。象李贽的“童心” 催化剂。象李贽的“童心”说、徐渭等的 本色” 公安三袁的性灵论, “本色”论、公安三袁的性灵论,以及清 代袁枚的“性灵”说的出现, 代袁枚的“性灵”说的出现,都同心学的 出现和兴盛有着密切的关系。 出现和兴盛有着密切的关系。心学倡导个 人解放,尊崇个体自由的思想倾向对当时 人解放,尊崇个体自由的思想倾向对当时 艺术家和理论的影响十分巨大的。 艺术家和理论的影响十分巨大的。
第三、 第三、诗词理论
明清时期的诗词理论有2个特点: 明清时期的诗词理论有2个特点: 首先,在诗学宗旨上,从倡导复古模拟, 首先,在诗学宗旨上,从倡导复古模拟,走 向提倡抒写性灵,又回归儒家传统诗教。 向提倡抒写性灵,又回归儒家传统诗教。明前期 的前后七子为代表主张复古, 的前后七子为代表主张复古,明中后期的公安派 等倡导抒写性灵,清初黄宗羲、王夫之、 等倡导抒写性灵,清初黄宗羲、王夫之、叶燮等 又回归到儒家诗教传统上来了。 又回归到儒家诗教传统上来了。 其次, 其次,对诗歌审美特征和艺术表现手法作出 沈德潜的“格调” 探讨。有王士祯的“神韵” 探讨。有王士祯的“神韵”说,沈德潜的“格调” 翁方纲德“肌理” 说,翁方纲德“肌理”说,以及王夫之和叶燮对 诗歌艺术的研究。 诗歌艺术的研究。
二、从李贽到金圣叹: 从李贽到金圣叹: 异端思潮下的小说评点
第六章 明 清 文 论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 繁荣期, 繁荣期,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总 结期。除诗文理论继续走向成熟外, 结期。除诗文理论继续走向成熟外, 小说、戏曲理论也呈繁盛状态。 小说、戏曲理论也呈繁盛状态。
一、明清文论概述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我国文化呈现出复杂状 三教思想在融合发展中, 态,三教思想在融合发展中,各自内 部都出现了分化, 部都出现了分化,官方学术与民间学 术的文化取向有合有分。 术的文化取向有合有分。明清文论的 发生、 发生、发展同明清两代的思想文化之 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总体上看, 总体上看,明清文学理论的发生 发展同理学 心学、实学的发展形成 理学、 发展同理学、心学、实学的发展形成 了大致相对应的关系。 了大致相对应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 在三个方面: 在三个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