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语文二上】8 古诗二首 教学反思(4篇)
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4篇)8《古诗两首》教学反思《登鹳雀楼》是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名篇。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
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伟。
放眼宇宙之无限,寄哲理之深沉。
后两句语出自然,千古传颂,被人们看作是追求理想和崇高境界的象征,追求更高目标、争取更好成绩的激励语。
也成为许多有志之士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
全诗气势奔放、意境开阔,语言通俗易懂而且富有哲理意味。
《望庐山瀑布》是唐朝诗人李白的名篇。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帘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
“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
“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
“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一、教学效果在读、背、识字的基础上,加入整体感知诗意、体会古诗描绘的意境的要求。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意境,体会感情,领悟内涵。
在丰富语言积累的同时,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审美修养。
我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力求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理解诗意。
另外,为了帮助学生很好地体会诵读的韵味,我还制作了一个简单的课件,给学生提供了有形的画面和意境深远的音乐。
整堂课下来,效果极佳!在这节课上,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主学习的能力,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学习中。
从课上我们也发现,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都很强。
这次尝试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又一次得到了提高,也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二、成功之处1、在学习这两首诗的过程中,我紧紧围绕着“读”来做文章。
而且让学生有目的地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通诗意,环环相扣,浑然天成。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第1课 古诗二首 教学反思
1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一)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村居》一课时,我先把学生带入一个青草萋萋、百花盛开、花香四溢的教学情景中。
在这美丽的春天里,采用了各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比赛读等),让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来。
在初步感知整首古诗的基础上,老师与学生配上音乐吟诵古诗,在肢体语言的帮助下,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古诗的意思,并在自己的头脑中模模糊糊地创造出古诗所特有的意境。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老师没有让学生来说一说古诗的意思,没有一句一句地讲解古诗文,而是让学生在吟诵古诗中感悟语言,在歌声中想象意境,在舞蹈中创造图画。
学生们学习的兴致盎然,这节课结束了,但古诗的韵味永存。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
本节古诗教学课,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就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具体体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情境,搭建平台,让学生通过理解字词的意思,通过一遍一遍地诵读,进一步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咏柳》整堂课的教学来看,流程进行得很好,从对“咏”的理解,到对柳树从远到近的认识,以及作者从对柳树的观察到充满奇妙的想象所体现出的对春的无限的热爱之情,课堂中呈现得都很好。
不足之处是,老师表现得多,学生发挥得少,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
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如果在课中先让学生画一幅自己眼中的柳树,并写上一两句赞美柳树的话,让学生能提前从色彩方面感知一下碧玉妆成般的柳树,也能从形态方面感知何为万条绿丝绦。
这样一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就会更加容易一些。
(二)《古诗二首》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村居》是清朝文人高鼎写的一首诗。
早春二月,绿草茂盛,黄莺飞舞,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乡间的孩子们放学回来的很早,一个个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
全诗展现了春天生机盎然、儿童活泼可爱的特点,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2篇)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2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写方案、写教案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整理的《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2篇)》,快快拿去用吧!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回乡偶书》和《赠汪伦》这两首诗都是唐诗中的极品。
它们流传之广、应用之多、影响之深,都是难以估量的。
要把握好低年级古诗教学很难,讲浅了学生不明白,讲深了学生还是无法理解。
到底该怎么把握才是恰到好处呢?我认为应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能忽视识字写字,低年级无论什么课文,识字写字都是教学的重点。
古诗教学时,同样要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读生字。
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来识字,并主动创设生活情境,利用课文中出现的语言文字进行口语交际或书面交流。
第二,朗读感悟古诗的意思时,不必逐词逐句地串讲和赏析。
由于古诗的语言精炼,表达简洁,意蕴深长,低年级孩子的领悟能力又是有限的,学生对古诗的主题思想、情感、意境、韵味的感悟,是需要日后不断地咀嚼,需要人生阅历来丰富。
老师需要加强朗读的`指导,通过创设情境,开展多种形式的塞读、评读、表演读,让学生体验情感,积累巩固,感悟诗的节奏美、韵律美、意境美。
第三,老师要有主动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意识,可适当向学生提供一些描写思乡的、送别的古诗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文化积累,并将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丰富课程资源。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2《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上册第一组的课文,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的诗歌。
全诗语言生动形象,把自然知识蕴含文字当中,语言朗朗上口,内容浅显易懂。
全诗共有五小节,全诗共五节,第1节激发学生思考:植物用什么方法传播种子;第2、3、4节运用拟人的手法,分别讲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等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第5节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发现新知识。
二年级语文上册19课古诗二首教学反思简短
【导语】二年级语文上册19课《古诗二首》是学生学习古诗的重要课程之一。
本文将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二年级语文古诗教学提供参考。
【正文】一、教学内容1.1 教学内容回顾19课《古诗二首》是二年级语文上册的古诗课程之一。
本课以《春晓》和《小池》两首诗作为教学内容,旨在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认识古诗的基本形式和意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1.2 问题分析在教学中,部分学生对古诗的意境理解不够深刻,很多学生只能默写古诗的文字,却对其中的意境和情感理解不够透彻。
有的学生对古诗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把握不准确,导致朗诵时缺乏韵律感和表现力。
二、教学方法2.1 教学方法回顾在教学方法上,老师主要采用了韵律朗读、情感朗读、意境描绘等方法,以提高学生对古诗的审美情感和意境理解。
老师还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所描绘的自然景色,并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寻古诗的影子。
2.2 问题分析教学方法方面,部分学生对韵律朗读和情感朗读的体验不够深入,缺乏深入的情感表达和对古诗意境的感知。
老师在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呈现较为呆板,缺乏趣味性和生动性的问题。
三、教学效果3.1 教学效果分析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的问题,本次教学的效果总体上仍有待提高。
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知不够深刻,诗词朗诵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较弱,整体上还未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2 问题分析其中,部分学生对《春晓》和《小池》的意境感知不足,只停留在了对文字的理解和记忆,较少对诗词中的情感和意境进行深入挖掘和理解。
诗词朗诵时缺乏韵律感和情感表达,学生的表现力有待提高,整体表现略显平淡。
四、改进建议4.1 改进建议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改进建议:一是加强学生对古诗意境的理解,引导学生从诗词中寻找情感共鸣,加深对古诗意境的把握;二是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三是加强学生诗词朗诵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韵律感和情感表达能力,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本课是唐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大自然美景的诗。
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杜甫的《绝句》,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为我们展现了杜甫草堂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
同时,诗人愉悦的心情也蕴含于写景之中。
地学习本课时,让学生通过反复的吟诵,感受到这两首诗歌不同的旋律与优美的意境。
当学生感受到两位巨匠描绘的意境而陶陶然时,可以不失时机地对学生们提出再吟诵“李杜”其他诗歌的要求,利用“积累运用”中的两首古诗,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李白和杜甫两位诗人的人物背景。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2这两天上了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和《所见》。
我发现理解古诗的意思以及正确地朗读古诗都没有多大的问题。
但在想象古诗的意境的时候,学生就不太流畅了。
我让学生在理解了古诗的意思后,让学生闭眼伴着老师的范读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然后让学生来述说自己脑海中呈现的画面。
可是发言的学生们寥寥无几,即使发言了也是语言平淡,没有多少拓展,只是把诗意重复一遍。
我很茫然,为什么学生们的想象力是如此贫乏,语言的表达是这样的枯寡。
想想可能在课堂设计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我把一首古诗全扔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来描述。
对学生来说,难度可能是较大的。
因为一方面学生来还没有掌握想象的方法,很有可能学生眼睛是闭上了,但是脑中一片空白。
另一方面即使想象了,但不知道如何来表达。
基于这样的原因,我想这样调整也许会好些:首先让学生读第一句诗:牧童骑黄牛。
然后引导: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个牧童的形象是怎样的?学生充分交流,并在头脑中形成丰富多样的牧童的形象后再引导:他骑在黄牛身上会是有怎样的神情?会有什么样的动作?等。
通过这一系列的设问引导,我想学生的想象空间就能得到一定的拓展,并且缩小了表达的视点,循序渐进,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引言古诗是中华民族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通过教授古诗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的瑰宝。
然而,在教学古诗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反思我们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评估这些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本文将围绕古诗教学的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即教学优点和不足。
教学优点1.促进情感交流古诗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其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教学古诗,我们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并引发学生的共鸣。
这种情感交流有利于学生的情感发展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2.培养审美能力古诗作为经典的文学形式,具有独特的美感。
通过教学古诗,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欣赏和评判诗歌的艺术价值。
这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和人文素养的培养非常有益。
3.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古诗的语言通常精炼、简练,但又充满意境。
通过学习和吟诵古诗,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使用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来描述和传达思想。
这对学生的语言发展和写作能力的提升非常有帮助。
4.增强文化认同感古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古诗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学生通过学习古诗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教学不足1.学习负担过重古诗的学习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古汉语词汇和语法知识。
对于一些学习基础较差或对古代文化不感兴趣的学生来说,学习古诗可能会增加他们的学习负担,导致他们对古诗的兴趣和积极性下降。
2.缺乏实践应用古诗教学通常注重诗歌的理解和吟诵,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很少有机会运用所学的古诗知识。
这种缺乏实践应用的教学模式可能会使学生对古诗的学习感到乏味和无趣。
3.缺乏多样化教学方法古诗教学往往依赖于传统的讲述和吟诵方式,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参与度降低,教学效果的下降。
4.地域文化偏重由于中华古代文化的多样性,不同地区的古诗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15篇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15篇《古诗二首》教学反思15篇《古诗二首》教学反思1 《古诗二首》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课,两首诗都从不同角度写景,所以也就产生了不同的的认识。
本课的主要目的是:可以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同时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中所蕴含的道理,并理解诗中几个词语的意思。
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古诗,然后引导学生回忆一下两位诗人的背景资料和学过的相关诗文;再让学生通过或相关资料,以及联络诗文的方法,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大致理解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对于学生仍然不能理解的地方,进展交流,老师讲解的方式共同解决。
因为两首诗歌比拟相似,所以,我在教学时采用了比照的方法,一边比拟,一边区分进展理解:比方教学《登飞来峰》时,引导学生抓住“千寻”等词语体会飞来峰的高耸入云,并且用传说引发学生联想“鸡鸣见日升”的辉煌情景,进一步体会在飞来峰上视野开阔,诗人朝气蓬勃,信心充分的情景,从而得出“登高望远”,“站的高,看的远”的道理。
在教学《题西林壁》时,我先引导学生理解题目,重点理解“题”字的意思,然后抓住“横、侧、远、近、高、低”等词语,让学生体会庐山景象的“各不同”,同时也借助庐山的图片帮助学生,感知庐山在不同角度观察时,所呈现的不同景象,让学生边读边感受庐山风景,激发学生的联想,最后引导学生抓住“不识、缘”等词语进展比照,从而体会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才能有所提升,掌握了一定理解古诗的方法,同时可以理解诗中所包含的哲学道理,课堂效果良好。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2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途中,看到柳树后突发感想所创作的一首诗。
当时正是初春时节,柳树吐出的嫩芽,呈现出了春的勃勃活力。
授课前,我先让学生画一幅自己眼中的柳树,并写上一两句赞美柳树的话,好让学生提早从色彩方面感知一下碧玉妆成般的柳树,也从形态方面感知何为万条绿丝绦。
这样一来,学生对古诗内容较容易理解一些。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学反思:本章节包含两首经典古诗,《春晓》和《静夜思》。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诗人对大自然和家乡的热爱之情,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内容主要包括:朗读与背诵两首古诗;学习生字词,掌握古诗中的重点字词;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和意境;培养对古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挥想象,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古诗的魅力。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中的自然美和情感表达”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分析诗人的情感,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能够较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表示对某些部分仍然存在疑问。我认识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反馈,对于他们的疑问要进行及时的解答,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1.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古诗的朗读与背诵:通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与背诵两首古诗,掌握古诗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举例:《春晓》中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指导学生注意“春眠”与“处处”之间的韵律,以及诗句的平仄。
(2)生字词的学习:掌握古诗中的重点生字词,如“晓、眠、闻、啼、月、光、床、前、疑、举头、低、思”等。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朗读体验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他们享受这个过程,也在互动中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但同时,我也观察到一些学生在讨论中不够主动,可能是因为性格原因或者是对话题的不熟悉。为此,我考虑在下次的活动中,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课前思考:古诗的教学除了理解诗句的意思之外,难点在于引发想象,通过诵读进入诗中意境从而领悟诗人的感情。
教学则可以利用两首古诗的异同来展开,从而渐进教学目标:一、景色入手,疏通诗句三年级的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直观可感的图片、影像比较感兴趣。
两首古诗的插图恰恰将诗中所描绘的景色直观地呈现与学生眼前,资源相同,如果巧妙利用再结合查找字典进行疏通诗句的教学自是事半功倍。
二、由情及景领悟意境疏通了诗意,和诗人的距离近了,此时可利用两首诗的异,使诗人的情感通过景色的不同再度升华。
1、我们再来看一看两幅插图,同是秋天的枫树,色彩和形态一样吗?(前者红叶似火、激情涌动,后者枯枝老树昏鸦)2、请同学们将两首古诗都来读一读,能不能在诗中找一找原因。
(一爱一愁)3、心境的不同,同样的景色也有了不同。
我们再来读一读《山行》,作者的喜爱还表现在哪里?你能用朗读表现吗?(小径通幽、白云飘渺、红叶似火……)4、我们再来读一读《枫桥夜泊》,找一找诗人淡淡的愁还体现在哪些景色之中?(寒鸦老树、月落凄清、夜半钟声)也来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5、怎样将这一爱一愁读出来,自己试一试;找一位同伴,把一爱一愁表现给大家。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古诗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
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1、提供学生足够的感悟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让学生集中思考、各抒己见,虽有点乱,但要珍惜这样的时刻。
”在实际课堂中,我发现很多教师在提问后就马上叫学生回答,不给学生时间去思考,去讨论。
如回答不出,教师或是不断重复问题,或是忙着启发。
18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4篇)【部编版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4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诗人李白用平易的语句,绝妙的想象,表达了他夜宿山寺身临高处的感受。
诗题的意思是:夜晚投宿在山上的寺院里。
全诗共四行,前两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是从视觉感受上写出楼高,后两行“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从听觉上进一步烘托出楼高。
诗人用极度夸张的笔调形象、生动地勾勒出山上的寺院楼非常高。
全诗仅 20 个字,但足以令读者如亲临其境,亲感其情。
教学此诗就要引导学生置身于夜静、星朗、山高、楼危的情景之中,体验诗人的感受。
《敕勒歌》语言直白如画,艺术概括力极强。
反映了敕勒族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
它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一首民歌,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
整首诗场面宏大,意境高远,层次清楚,语言通俗,充分表达了牧人对草原风光的热爱之情,对家乡的赞美之情。
“敕勒川,阴山下”,这句诗交代了牧民居住的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句写天空像圆圆的蒙古包大屋顶,笼罩着大地。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主要写草地。
在蓝蓝的天底下,草原一眼望不到边,风时时吹来,茂盛的牧草低伏下去,一群群肥壮的牛羊从草里显露出来。
一、教学效果教学本节课我主要从诗歌的内容、情感、手法等角度对诗歌进行分析,学生在赏析诗歌的基础上,拓展到欣赏描写自己家乡的诗歌,通过练笔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家乡自豪感。
课上采用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让授课在讨论、合作的氛围之下进行。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读、背、识字的基础上,加入整体感知诗意、体会古诗描绘的意境的要求。
我在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意境,体会感情,领悟内涵。
在这节课上,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主学习的能力,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学习中。
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又一次得到了提高,也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二、成功之处1.运用多种多样的读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的地位。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古诗二首》在教授《古诗二首》时,我遇到了一些挑战,同时也得到了一些教学反思和经验。
以下是我个人的反思和总结。
首先,诗歌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
有些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而有些学生则对古诗的意义感到困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取了一些策略。
首先,我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古诗的文字,理解每一个词语的含义。
其次,我给学生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和文化背景,如古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义。
最后,我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表达他们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其次,表达和朗诵。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在朗诵古诗时表达不准确,声音单调,缺乏音乐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取了一些策略。
首先,我提供了一些示范和示范朗诵,让学生模仿我。
其次,我鼓励学生多练习,多读,尝试不同的朗诵方式和表达。
最后,我组织了一些小组朗诵比赛和表演,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和学习。
另外,古诗的背诵和记忆。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很难记住古诗的文字和内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取了一些策略。
首先,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些记忆技巧和方法,如联想记忆、分段记忆等,帮助他们更快地记住古诗。
其次,我组织了一些背诵比赛和演讲活动,鼓励学生多背诵,多复习,加强记忆力。
最后,我把古诗的背诵与其他学科和活动结合起来,如中国文化和历史课程,艺术表演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古诗。
总之,教授《古诗二首》是一项挑战和机遇。
通过观察和实践,我不断完善我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学生的古诗素养和表达能力将会得到显著提高。
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 教学反思-1《古诗二首》
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资料
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资料 1 教学反思
一、教学语言富有诗意 有人说,语文的最高境界是诗意。
在本节课中,我采用精炼而富有诗性的教学语言,引领学生放飞想象,指导学生咀嚼品味。
学生灵活的思维被激活,发现的火花被点燃,诗意的表述被引发。
二、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情感
一开课,我通过动情的语言,借助优美的音乐、画面等,把春天的种种意象变成一首“立体交响乐曲”,为学生奠定了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和知识基础。
三、读写结合,激起学生的创作激情 教学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是否激励、唤醒、鼓舞学生。
我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中,安排学生由说到编到创,这样的设计,激起学生的创作激情。
在这样的 学习场中,创新的火花时时闪现。
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有外在的愉悦表现,更有内在的成功体验。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通用6篇)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古诗两首》教学反思(通用6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两首》教学反思(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时值初夏,学习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似乎稍显略早些。
不过没关系,学生对夏日独有的风景已然经历过多年,不会影响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与认识。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为宋代杰出诗人苏轼所作,写的是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黑云像打翻的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白色的雨点就像珍珠一样乱跳,蹦进船里。
忽然一阵卷地而来的大风把云和雨吹散了,此时从望湖楼上向下看,湖水就像天空那样广阔,一片汪洋大海。
全诗四句话写云、雨、风、水,生动形象;写山、船、地、楼,句句求实,堪称写实景的佳品。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写的是晴好天气下西湖中莲荷的壮美。
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景在议后,目的是突现景美。
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这时风景和四季不相同。
你看——与天接连的荷叶无边的青绿;与太阳相映的荷花和往常不一样的艳红。
两首诗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诗题内涵丰富:点明时间、地点、事件和心境。
两首诗同写六月的西湖景色,各具特色,各有风味。
文中两幅插图,分别表现了望湖楼急雨的奇特景色和接天莲叶、映日荷花的奇丽美景。
两诗同中有异,异中有同,非常值得学生品味。
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同时能品味出两首诗的异同,我引导学生先从文中的两幅图入手,在头脑中形成初步的印象。
接着,从诗句的字里行间感受西湖在不同景色下的奇特景象。
同时,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透过精美的多媒体画面,看到动态,看到色彩,看到变化,入境入情。
最后,抓住两首诗各自描绘的景象的特点,再次诵读、理解诗歌,让学生在情境中受到美和情感的熏陶。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2古诗两首历来都是可难可易的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一、反思教学目标本次教学我设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即让学生了解《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这两首古诗的背景、诗意和表达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讲解、讨论、朗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通过本次教学,我意识到,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至关重要。
目标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指引,也是教学效果的评估标准。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教学目标的设定和实施。
二、反思教学方法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讨论、朗读等。
通过讲解,学生了解了古诗的背景和基本含义;通过讨论,学生深入理解了古诗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通过朗读,学生感受到了古诗的韵律和美感。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在讲解古诗时,我有时过于注重字词的解释,而忽略了整体意境的把握。
在讨论环节,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
在朗读环节,部分学生的语速和语调掌握得不够准确,需要加强练习。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整体意境的把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加强朗读训练。
同时,也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反思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这两首古诗的基本含义和意境。
在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在朗读环节,部分学生的语速和语调掌握得不够准确,但整体上能够感受到古诗的美感和韵律。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讲解。
部分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加强练习。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和讲解的深度和广度,加强朗读训练的力度。
同时,也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方法,如多媒体教学、课外拓展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诗。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本节教研课按照学校要求进行了组内集体备课、教案再设计以及课堂实践。
在整个过程中,总结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为更好的探索出一条古诗教学的基本模式,现对优缺点进行细致的剖析:一、指导识字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识字仍然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本节课也不例外,教学目标中,要求本节课认识“诗、首、烟、童、散、早、忙、纸”八个字,会写“村、春、童、学、早、东、放、纸、”八个字。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识字,然后抽卡片测试学生识字情况。
指名读和小组读想结合,并且在识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区别平翘舌音和整体认读音节。
记字形这一部分主要放在了后面的古诗内容分析中进行,一方面觉得这样把生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记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一方面也好好的把字与篇结合起来,并不孤立。
使整个课堂结构浑然一体。
二、指导朗读一首好的古诗就是一幅鲜明的图画,一首优美的歌曲,一个动人的故事,需要我们反复吟咏,深刻体味诗中那深邃的意境美,古代汉语的简约美。
正是遵循了这样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我变换了多种朗读方式:默读、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等等。
不但要读,还要带着目的读,每一次读都要实现不同的目标,这样循序渐进,有的放矢,读出韵味读出效果。
另外,我在在指导朗读上下了功夫,比如先请学生听老师有感情的范读,然后问学生:老师读的怎么样?评价一下。
知道老师为什么读得这么好吗?对,读古诗的时候要注意停顿。
然后引导学生有意识的注意停顿和重音。
在这个环节中,重音的指导不够到位,从而导致学生读的并不理想,这是我今后再进行古诗教学中要注意的。
三、指导理解古诗内容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我本着激发学生的兴趣,小组合作交流,不过深挖掘诗句意思的原则进行。
通过图文结合,展开合理的想象使学生感受春天之美,课外活动的快乐。
对于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字词,例如:“拂”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并结合上下文内容来理解,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古诗两首课堂反思(2篇)
古诗两首课堂反思在我的课堂历险中,两首古诗引发了我对教学方法和学习态度的反思。
这两首古诗分别是《登鹳雀楼》和《静夜思》。
通过解读诗意,我对教学中的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找到了一些解决办法。
《登鹳雀楼》是唐代王之涣创作的一首登高咏史诗。
这首诗以壮丽的自然景色描绘了长江河畔的壮丽景色,展示了作者壮志豪情的一面。
但在这首诗中,我留意到一种教学中常见的问题:知识被孤立地传递,缺乏联系和应用的环节。
在这首古诗中,作者描述了雄伟壮观的鹳雀楼和江山如画的风景。
但我发现,在诗中,并没有涉及与其他知识领域的联系。
诗中的壮丽景色似乎只是为了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而没有更深层次的含义。
这点让我想到了在课堂上,有时候教师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点,而忽略了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和其他学科进行连接的重要性。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例如,在教授历史知识时,我会与学生一起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亲身体验历史事件。
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实际应用,并且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另一首古诗《静夜思》,是唐代李白创作的一首寂寥感人的夜间怀念之作。
在这首诗中,我触动到了学生学习态度的问题。
在《静夜思》中,作者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意境寂静肃穆,唤起了读者对家乡的回忆和思念之情。
这让我想到了学生在学习中常遇到的问题:缺乏兴趣和动力。
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但有时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动力。
因此,作为教师,我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开始尝试在课堂上引入更多的互动和趣味性。
例如,在教授语文知识时,我会设计一些有趣的小游戏来巩固学生的知识。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在游戏中享受学习的乐趣,而且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通过对这两首古诗的分析和反思,我意识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了一些解决的办法。
我会继续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效果。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教学反思5篇
【导语】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步提⾼教育教学⽔平。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年级上册语⽂古诗⼆⾸教学反思 优点之处: 1.抓关键字词,体会情感。
在设计中我抓住诗句中的动态词“开、出、回、来”,体会作者把景写活,在体会中,我善于引导学⽣展开充分的想像,每⼀句诗即是⼀幅画,引导学⽣抓好这些关键字词,想像画⾯读出情感,感悟诗⼈的喜爱之情。
2.学习⽣字时,由于是⼆年级的学⽣不⽤像⼀年级那样,我适当放⼿让学⽣从⼰有的知识想出识记的办法,注意了低中年级的对接,⽽且我还运⽤了字理识字的⽅法来辅助学⽣识字,加深学⽣对⽣字的识记和积累。
3.注意语⽂课“听说读写练”相结合,实现学⽣的“双基”训练。
在设计中,我将这五要素融⼊到课堂中。
古诗以诵读为主,我在指导读时,则结合⾃⼰参加语⽂朗读培训班时学到的古诗朗读技巧来指导,引导学⽣朗读古诗时,注意“横看三字尾,竖看起承转合”,教师范读指导,激发学⽣读古诗的兴趣。
4.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差异,培养团结合作的能⼒。
在课堂中,问题简单的给后进⽣回答,难的,同桌互助,如有⾃学后两句时,这⽅⾯的关注会更突出⼀些。
不⾜之处: 1.教学时间的安排不适当,出现前松后紧的情况,在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把握不是很好,这还需不断地进。
2.在引导学⽣理解诗句进,⽅法“增换调补”没有落实到位,出现学⽣在回答理解诗句时,还是停在按字解释上,只有⼏个尖⼦⽣可以⽤,这个⽅法有⼀定的难度,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多使⽤。
3.在指导朗读时,由于时间的分配不妥,所以在“悟情”环节中,没能更深⼊地去体会诗⼈的情感,所以学⽣在读时,诗⼈味没读出来。
通过《古诗两⾸》的教学,⼒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
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的主体作⽤,调动学⽣学习的积极性,从⽽优化教学过程,提⾼教学效率。
改进措施: 1.上课时间时刻提醒⾃⼰注意时间,每到⼀个环节都有意识的去看看时间,严格按照备课教案来上课。
《古诗》教学反思(12篇)
《古诗》教学反思(12篇)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学反思1核心提示:这是两首不同风格的赞美春天的古诗。
优点之处:着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让学生学会运用图文文对照的方式进行古诗自主学习,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来辅助对诗歌内容的感知,降低了他们的理解坡度,也增强了学。
.。
这是两首不同风格的赞美春天的古诗。
优点之处:1、着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1)让学生学会运用图文文对照的方式进行古诗自主学习,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来辅助对诗歌内容的感知,降低了他们的理解坡度,也增强了学习古诗的兴趣;(2)强化了对想象能力的培养,让他们通过读中想象的形式进行古诗的深入学习,在此过程中不断丰富了对古诗意境的感知,提升了感悟、理解诗歌大意的能力。
不足之处:但由于时间问题,没能进一步让学生对其他描写春天的诗歌进行拓展延伸学习,因而没能让他们进行更多同类型诗歌的。
拓展与丰富,多少显得有些遗憾。
改进措施:古诗教学应把字词随文学习,学生理解的词不在重复解释。
节省时间来拓展其他同类型的古诗。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2下课铃声响了,我涨红着脸走出教室,心脏在胸膛里狂欢,真害怕它会抑制不住兴奋,突破脆弱的皮囊一跃而出,眼睛在走廊里左右搜寻,想赶紧捕捉一个熟悉的影子,将一腔的激动与狂喜一撒而出。
我知道自己播种的种子发芽了,开花了,这声音是那样欢快和喜悦,这色彩是那样的鲜艳和美丽。
虽然没有老师听课,虽然课文是那样的普通和自然,虽然课前并没有做过多的准备,教学设计也是那样的简单明了,可是我分明看到学生眼睛慢慢地亮了,就像深秋的枫叶激情而又美丽。
今天,我们学的是《古诗两首》:前一首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生字也比较多的《赠刘景文》,后一首是学生熟悉的《山行》。
为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采取了先易后难,由熟悉到陌生,质疑──理解──想象──朗读──背诵相结合的教学处理。
这样的设计,我课前还有一点担心:对于二年级的孩子能行吗?可是课后我却拍着脑袋狂笑:天哪,真是一批天才儿童!请看学生对两首古诗的感受:《山行》师:现在你就是大诗杜牧,请闭上眼睛,静静地听,静静地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教学《古诗二首》前,我仔细阅读了教学参考,学习了一些有关低年级古诗教学的文章。
教学参考上提出了五方面的教学目标:1、了解春天早晨的景色和野草返青的自然现象,体会诗人对春光和野草的赞美。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理解“古诗、处处、风雨、野火”等词语的意思。
3、会用“处处”写句子。
4、能说出两首古诗的意思。
5、能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是背诵和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是体会诗的意境。
我想,那我该如何来教学这一课,让我们二(1)班的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真正能体会诗的意境,得到美的享受,从而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呢?倘若我在教学过程仅作单纯地分析讲解,然后提问,让学生再回答,说说古诗每个句子的意思,接着反复练习背诵。
这样的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听着,使劲地记着,至于审美情趣的陶冶,诗的意境的体会这样的文化性就不能体现了。
显然,这样的教学早已淘汰。
人本主义教学观指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
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
”“新课标”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
我平时正努力地用新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
那这二首古诗的教学,我如何尝试用新理念来更好地达到教学的完善?我动了一些脑筋。
首先,让学生在“问”中发现古诗奥妙无穷。
低年级学生正处在学知识长见识的黄金阶段,遇到不懂的事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
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充满着无穷无尽的幻想和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和想法。
我觉得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善于“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只要能充分挖掘出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他们就会像鸟儿一样展开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无拘无束地翱翔。
古诗短短的几行字,里面却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诗人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学生一定会有许多好奇。
片段一:
师:(两手放背后,学古代文人的样慢步踱进教室,边踱步边吟诗《春晓》)
生(许多):我也会念。
(并轻轻念起来)
师:(出示诗《春晓》)那我们念念,想想你会不会有问题?
生:这首诗是谁写的?
生:那个人干吗写这首诗?
生:他写的是什么意思?
生:写这首诗的人是什么时候的人?
生:什么叫“不觉晓”?
生:“春晓”是谁?(不明白,特好奇)
生:我好想看看诗人的样子!
生:最好我也会写这样的诗。
生:如果有一个神奇的机器猫把我带到古时候,该多有趣。
……
瞧,虽然学生在幼儿园甚至更小已经会念这首《春晓》了,可他们那小脑门中仍然装着无穷无尽的问题。
而且,不同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思维方式,他们会敢于用自己的独特思维进行提问。
即使有的问题显得非常天真、幼稚,可这都是他们的真实想法。
学生在问中想象,在想象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喜欢了学古诗。
其次,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诗意。
修订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而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又特别好动,学习注意力易分散,兴趣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