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基础理论

合集下载

2013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新变化

2013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新变化

2013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新变化2013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新变化2013年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已发布,医学全在线将2013年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大纲与2012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相应大纲进行认真细致的比对,对2013年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大纲变化内容做了详细的归纳:一、中医基础理论与2012年大纲相比,中基新大纲的变化有以下几点:新大纲增加了“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也增加了“十二经脉偱行中的重要部位和交接点”增加了“体质”的构成特点和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点,同时也增加了“养生与寿夭”相关的知识点。

其他变化不大。

二、中医诊断学与2012年大纲相比,中诊新大纲的变化有以下几点:新大纲增加了神乱的临床表现和意义,增加了面肿、腮肿及口眼喎斜等相关内容,在望诊中新大纲添加的内容还是相对多一点的。

新大纲删除了望囟门、头形的内容,在气病辨证中增家乐很多内容,对于脏腑辨证的内容比以前考查的更加详细了。

三、中药学与2012年大纲相比,中药新大纲的变化有以下几点:新大纲比较侧重中药的临床使用,如使用注意事项比以前明显增加,临证用药配伍等都可以体现。

今年考查的药物略有减少,如新大纲删除了“生姜”的功效、“柴胡”的用法。

但是增加了很多同类易混药物的对比,如薄荷与牛蒡子、桑叶与菊花等,几乎每一章节都有涉及同类易混药物的对比。

在清热药中增加的药物不少,有“玄参”、“赤芍”、“天花粉”等的使用注意事项医,学.全.在.线.提供.。

在攻下药中删除了“芦荟”的功效、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

综合分析,在中药每个章节几乎都有药物考查的增减,但是同时几乎每章节都增加了同类易混药物的功效、使用注意、主治病证等的考查,在这点需要大家特别注意。

药物的考查都有稍小的变化。

四、方剂学与2012年大纲相比,方剂新大纲的变化有以下几点:新大纲在绪论部分增加了各种常用剂型的考查,在方剂的考查中变化比较大,删除了很多方子的考查,如“小青龙汤”、“止嗽散”、“十枣汤”、“济川煎”、“大柴胡汤”、“痛泻要方”、“竹叶石膏汤”、“当归六黄汤”等,增加的方子比较少,如增加了“大青龙汤”等。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题库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题库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题库一、中医基础理论部分(共30分)1.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3分)A. 整体观念B. 辨证论治C. 恒动观念D. 辨病论治答案:D。

解析: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和恒动观念,辨病论治不是其主要特点。

2. 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是?(3分)A. 抑木扶土法B. 培土制水法C. 滋水涵木法D. 佐金平木法答案:C。

解析: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有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等,滋水涵木法是滋肾阴以养肝阴的治法,符合五行相生规律。

3. 被称为“先天之本”的脏是?(3分)A. 心B. 肝C. 脾D. 肾答案:D。

解析:肾藏先天之精,为先天之本。

二、中医诊断学部分(共25分)1. 患者面色淡黄,枯槁无华,称为?(5分)A. 萎黄B. 黄胖C. 阳黄D. 阴黄答案:A。

解析:萎黄是脾胃气虚,气血不足所致,面色淡黄,枯槁无华;黄胖多为湿邪内阻所致;阳黄和阴黄多是黄疸的不同类型,有特殊的病因病机。

2. 下列哪项不属于八纲辨证的内容?(5分)A. 阴阳B. 表里C. 寒热D. 标本答案:D。

解析:八纲辨证包括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标本不属于八纲辨证内容。

3. 患者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舌红少津,脉细数,其证型为?(5分)A. 风寒犯肺B. 风热犯肺C. 燥邪犯肺D. 肺阴亏虚答案:D。

解析:肺阴亏虚,肺失濡润,故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舌红少津、脉细数也是阴虚之象;风寒犯肺多有咳嗽伴恶寒等症状;风热犯肺多有咳嗽伴发热等症状;燥邪犯肺多有干咳少痰,但没有阴虚表现。

4. 患者腹部胀痛,攻窜不定,痛引少腹,得嗳气或矢气则胀痛减轻,舌苔薄白,脉弦,其证型为?(5分)A. 气滞证B. 血瘀证C. 气虚证D. 血虚证答案:A。

解析:气滞则胀痛,攻窜不定,嗳气或矢气后气滞减轻则胀痛减轻,弦脉也多见于气滞证;血瘀证多有刺痛、舌紫暗等表现;气虚证多有乏力等表现;血虚证多有面色苍白等表现。

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基础理论资料

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基础理论资料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中医学两个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辩证论治。

一、整体观念内外环境的统一性和机体自身完整性的思想,即为整体观念。

以五脏为中心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自然界的变化,如季节气候、昼夜晨昏、地理环境等的不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

二、辨证论治辨证论治,也叫辨证施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

证,也叫证候,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等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

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证,因而就采取同一方法治疗。

因此,“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实质上即是“证异治异”、“证同治同”,亦是辨证论治原则的具体体现。

第三单元 阴阳学说(一)阴阳和阴阳学说的含义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并含有对立统一的内涵。

阴和阳,既可以代表两种相互对立的事物和势力,又可以代表和用以分析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阴阳学说,即是通过分析相关事物的阴阳相对属性,以及某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相互关系,从而认识和把握自然界错综复杂变化的本质原因和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规律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固有规律。

(二)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阴阳属性的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阴阳属性可以转化,在一定的条件下,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二是阴阳的无限可分性,即阴阳之中复有阴阳。

三是比较对象不同,即比较的对象发生改变,其阴阳属性亦可以发生改变。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中医知识点汇总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中医知识点汇总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中医知识点汇总一、中医基础理论。

1. 阴阳学说。

- 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既可以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 阴阳的特性。

- 相关性: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必须是在同一范畴、同一层次或同一交点上,即相互关联的基础上。

- 普遍性:凡相关事物的相对属性,皆可划分阴阳,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等。

- 相对性: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如昼为阳,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

-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 对立制约:阴阳双方相互对立、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如“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

- 互根互用:阴阳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根本,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并且在相互依存的基础上,阴阳双方还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如气为阳,血为阴,气能生血、行血、摄血,血能载气。

- 交感互藏: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阴阳互藏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 消长平衡:阴阳双方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此消彼长,此长彼消,维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如四季气候的变化,从冬至春及夏,气候由寒逐渐变热,是“阳长阴消”的过程;由夏至秋及冬,气候由热逐渐变寒,是“阴长阳消”的过程。

- 相互转化: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如急性温热病,由于热毒极重,大量耗伤机体元气,在持续高热的情况下,可突然出现体温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等虚寒危象,这种病征性质的转化,就是由阳证转化为阴证。

2. 五行学说。

- 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 五行的特性。

- 木曰曲直: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特性。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大纲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细目一:整体观念要点:1.整体观念的概念2.整体观念的内容细目二:辨证论治要点:1.病、证、症的概念和关系2.辨证论治的概念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第二单元精气学说细目一:精气学说的概念要点:1.精的概念2.气的概念细目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2.精气的运动与变化3.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细目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构建中医学的精气生命理论2.构建中医学的整体观念第三单元阴阳学说细目一:阴阳的概念要点:1.阴阳的含义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1.阴阳的一体观2.阴阳对立制约3.阴阳互根互用4.阴阳交感互藏5.阴阳的消长6.阴阳的转化7.阴阳的自和与平衡细目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在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方面的应用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4.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应用第四单元五行学说细目一:五行学说的概念要点:1.五行的含义2.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细目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1.五行相生与相克2.五行制化3.五行相乘与相侮4.五行的母子相及细目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在生理方面的应用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第五单元藏象学说要点:1.藏象及藏象学说的概念与特点2.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3.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4.脏腑精气阴阳的概念和关系第六单元五脏细目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要点:1.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2.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3.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4.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5.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6.命门的概念和功用细目二:五脏之间的关系要点:1.心与肺的关系2.心与脾的关系3.心与肝的关系4.心与肾的关系5.肺与脾的关系6.肺与肝的关系7.肺与肾的关系8.肝与脾的关系9.肝与肾的关系10.脾与肾的关系11.肾与命门的关系细目三: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和季节的关系要点:1.五脏与五体的关系2.五脏的外华3.五脏与五官九窍的关系4.五脏与五志的关系5.五脏与五液的关系6.五脏与季节的关系第七单元六腑细目一:六腑的生理功能要点:1.胆的生理功能2.胃的分部名称、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3.小肠的生理功能4.大肠的生理功能5.膀胱的生理功能6.三焦的概念和生理功能细目二: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要点:1.心与小肠的关系2.肺与大肠的关系3.脾与胃的关系4.肝与胆的关系5.肾与膀胱的关系第八单元奇恒之腑细目一:脑要点:1.脑的生理功能2.脑与脏腑精气的关系细目二:女子胞要点:1.女子胞的生理功能2.女子胞与脏腑经脉的关系第九单元精、气、血、津液、神细目一:精要点:1.人体之精的概念2.人体之精的功能3.人体之精的分类细目二:气要点:1.人体之气的概念2.人体之气的生成3.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4.人体之气的功能5.人体之气的分类细目三:血要点:1.血的基本概念2.血的生成3.血的运行4.血的功能细目四:津液要点:1.津液的基本概念2.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3.津液的功能细目五:神要点:1.人体之神的基本概念2.人体之神的生成3.人体之神的分类4.人体之神的作用细目六: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要点:1.气与血的关系2.气与津液的关系3.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4.精、气、神之间的关系第十单元经络细目一:经络学说概述要点:1.经络的基本概念2.经络系统的组成细目二:十二经脉要点:1.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2.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3.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4.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5.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6.十二经脉循行中的重要部位和交接点细目三:奇经八脉要点:1.奇经八脉的含义及特点2.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3.督脉、任脉、冲脉、带脉、跷脉和维脉的循行特点和基本功能细目四:经别、别络,经筋,皮部要点:1.经别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2.别络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3.经筋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4.皮部的概念和应用细目五: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学说的应用要点:1.经络的生理功能2.经络学说的应用第十一单元体质细目一:体质的概念和构成要点:1.体质的概念2.体质的构成3.体质的特点细目二:体质的生理学基础要点:1.体质与脏腑精气血津液的关系2.影响体质的因素细目三:体质学说的应用要点:1.体质与发病2.体质与病因病机3.体质与诊治4.体质与养生第十二单元病因细目一:六淫要点:1.六淫的概念2.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3.六淫各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2)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3)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4)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5)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6)火(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细目二:疠气要点:1.疠气的概念2.疠气的致病特点细目三:七情内伤要点:1.七情内伤的基本概念2.七情与脏腑精气的关系3.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细目四:饮食失宣要点:1.饮食不节2.饮食不洁3.饮食偏嗜细目五:劳逸失度要点:1.过度劳累2.过度安逸细目六:痰饮要点:1.痰饮的概念2.痰饮的形成3.痰饮的致病特点细目七:瘀血要点:1.瘀血的概念2.瘀血的形成3.瘀血的致病特点4.瘀血致病的症状特点第十三单元发病细目一:发病的基本原理要点:1.正气与邪气的概念2.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3.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4.邪正相搏的胜负与发病细目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要点:1.环境与发病2.体质与发病3.精神状态与发病细目三:发病类型要点:1.感邪即发2.徐发3.伏而后发4.继发5.合病6.复发第十四单元病机细目一:邪正盛衰要点: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细目二:阴阳失调要点:1.阴阳偏盛2.阴阳偏衰3.阴阳互损4.阴阳格拒5.阴阳亡失细目三:精,气、血失常要点:1.精的失常2.气的失常3.血的失常4.精、气、血关系失调细目四:津液代谢失常要点:1.津液不足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3.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细目五:内生“五邪”要点:1.内生“五邪”的概念2.风气内动3.寒从中生4.湿浊内生5.津伤化燥6.火热内生细目六:疾病传变要点:1.疾病传变的形式2.病性转化第十五单元防治原则细目一:预防要点:1.预防与治未病的概念2.未病先防3.既病防变细目二:治则要点:1.治病求本、治则、治法的概念2.正治与反治3.治标与治本4.扶正与祛邪5.调整阴阳6.调理精气血津液7.三因制宜第十六单元养生与寿夭细目一:养生要点:1.养生的原则2.养生的方法细目二:生命的寿夭要点:1.人体生命的产生与变化规律2.决定寿夭的基本因素。

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四个单元内容

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四个单元内容

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四个单元内容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考试,考试涵盖了中西医学的各个领域,旨在评估医师对中西医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该考试分为四个单元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西医基础理论和西医临床。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四个单元内容的考点和要求。

一、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核心,考生在这个单元内容中需要熟练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知识。

这包括中医的基本理论概念、中医经典著作、中医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等。

考生需要了解中医学的理论体系、辩证施治的方法以及药物治疗等内容。

在考试中,会涉及到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和中医的辨证论治等方面的问题。

二、中医临床中医临床是考试的另一个主要内容,这个单元中主要考察考生对中医疾病诊断和治疗的能力。

考生需要熟练掌握中医临床诊断的技巧和方法,了解中医疾病的常见病症和证候,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案和药物选择。

在考试中,会出现中医疾病的典型病例,考生需要根据病例表现进行分析和判断,并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三、西医基础理论西医基础理论是西医学的基础,考生需要在这个单元内容中掌握西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了解西医学的基本概念、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疾病的病理过程等内容。

在考试中,会涉及到西医基础理论的相关知识,考生需要了解西医学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相关的药物选择和注意事项。

四、西医临床西医临床是考试的最后一个单元内容,主要考察考生对西医疾病诊断和治疗的能力。

考生需要熟练掌握西医临床诊断的技巧和方法,了解西医疾病的常见病症和临床表现,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案和药物选择。

在考试中,会出现西医疾病的典型病例,考生需要根据病例表现进行分析和判断,并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四个单元内容涵盖了中西医学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考生需要全面掌握这些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

只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学习和理解,考生才能够胜任执业医师的工作,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

A型题
B型题
又称最佳选择题或单项选择题。每道试题由一个题干(即问题)与A、B、C、D、E 5个备选答案(即选项) 组成,题干在前,5个备选答案在后。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佳选择(即正确答案),其余4项为干扰答案。 答题时,须按题干要求,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项作为正确答案。A型题采用为A1型题、A2型题2种题型。
考试介绍
分级分类
目的和意义
主管部门
出台《执业医师法》对我国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以下简称中医医师)实施资格考试、执业注册制度,是为了 加强中医医师队伍建设,提高其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保障其权益,保护人们健康安全;同时,也是与国际上对 医师的管理制度接轨,便于更好地进行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考虑到我国实行多层次医学教育、多结构医师职称的历史现状,以及我国存在中医等多种传统医学的实际情 况,中医医师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资格取得
取得中医医师资格,即具有了法律规定的中医医师行业的准入资格,其资格终身有效。中医医师资格证书由 卫生部统一印制,中医医师资格证书与其他类别的证书样式完全一致,在中国境内(除台港澳地区)的任何地方 均合法有效。其取得分为两种途径:
(一)参加中医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者可取得中医医师资格。
(二)具有下列条件者,通过认定可以取得中医医师资格:
脉诊垫、毫针(0.5寸、1.0寸、1.5寸、2.0寸、2.5寸)、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大、中、小型号拔火 罐;艾绒、艾条、火柴;推拿巾、绷带或三角巾、小夹板;手术衣、隔离衣;换药包、止血钳;吸痰器、吸痰管; 穿刺包(腰穿、胸穿、骨穿、腹穿);导尿包、胃管;吸氧设备。
3.符合操作要求的多用途医学教学模拟人。
A1型题:题干以论述题形式出现,或为叙述式,或为否定式。答题时,要求在5个备选答案中肯定或否定1项, 作为正确答案。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考试内容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考试内容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考试内容
1.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包括《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的知识,中医基本理论、中医症状诊断、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辨证论治等方面的知识。

2. 中药学知识:包括中药的基本知识、药材特点、中药药性、中药制剂、中药配伍等方面的知识。

3. 针灸学知识:包括针灸的基本原理、针灸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针灸操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

4. 推拿按摩学知识:包括推拿按摩的基本原理、推拿按摩的常用手法、常见疾病的推拿按摩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5. 诊断学知识:包括中医症状诊断、中医体检、中医辅助检查等方面的知识。

6. 中西医结合知识:包括中西医结合的基本理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7. 中医法律法规知识:包括中医法律法规、中医执业管理规定、中医不良反应和意外事件处置等方面的知识。

8. 医学伦理知识:包括医学伦理原则、医学伦理决策、医学伦理问题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以上是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考试内容的主要方面。

考生要全面掌握相关知识,通过考试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

- 1 -。

中医状医执业医师(师承与确有专长)中医基础理论考试大纲(一)

中医状医执业医师(师承与确有专长)中医基础理论考试大纲(一)

中医状医执业医师(师承与确有专长)中医基础理论考试大纲(一)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细目一整体观念
要点:
1.整体观念的概念
细目二辨证论治
要点:
1.辨证论治的概念
2.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第二单元阴阳学说
细目一阴阳学说的概念
要点:
1.阴阳的概念
2.事物的阴阳属性
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1.阴阳的对立制约
2.阴阳的互根互用
3.阴阳的消长转化
4.阴阳的平衡
第三单元五行学说
细目一五行的概念
要点:
1.五行的概念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五行的特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细目二五行学说的内容
1.五行相生与相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五行相乘与相侮第四单元气血津液
细目一气
要点:
1.气的概念
2.气的生成
3.气的运动与气化
4.气的功能
细目二血
要点:
1.血的生成
2.血的运行
细目三津液
要点:
1.津液的概念
2.津液的代谢。

中医 执业医师考试 教材

中医 执业医师考试 教材

以下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常用的教材推荐:
1. 《中医基础理论》:该教材是中医学的基础课程,涵盖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脏腑学说等。

2. 《中医诊断学》:该教材主要介绍中医的诊断方法和技巧,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以及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和方法。

3. 《中药学》:该教材系统地介绍了中药的分类、性味归经、功效与应用等内容,对于中医执业医师来说,掌握中药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4. 《针灸学》:该教材详细介绍了针灸的理论基础、穴位选择、针刺技巧等内容,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备的教材之一。

5. 《中医内科学》:该教材涵盖了中医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内容,对于执业医师考试来说,掌握中医内科学知识是必要的。

此外,还有一些综合性的教材可以作为参考,例如《中医临床常用方剂选》、《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等。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考试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进行学习和备考。

1。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最新版)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最新版)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最新版)1、单选五行中"木"的"母"行是A.木B.火C.土D.金E.水正确答案:E2、单选区别事物阴阳属性的"征兆"是A.日与月B.天与地C.水与火D.升与降(江南博哥)E.左与右正确答案:C3、单选《灵枢·本神》论"智"的概念是A."所以任务者"B."因志而存变"者C."因虑而处物"者D."因思而远慕"者E."意之所存"者正确答案:C4、单选被称为"娇脏"的脏腑是A.肝B.心C.脾D.肺E.肾正确答案:D5、单选五行学说认为病情较深重的脏病传变是A.肺病及肾B.肾病及肺C.肺病及肝D.肝病及脾E.脾病及肺正确答案:B6、单选有机整体的"中心"是A.脑C.五脏D.经络E.神正确答案:C7、单选有机整体的"主宰"是A.脑B.心C.神D.经络E.精正确答案:B8、单选提出"千般疢难,不越三条"的医家是A.张景岳B.张从正C.张仲景D.张志聪E.张元素正确答案:C9、单选"主四肢"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正确答案:C10、单选下列事物中,除哪项外均属五行之"水" A.栗B.歌C.羽音D.寒E.恐正确答案:B11、单选属五行之"火"的音是A.宫音B.角音C.商音D.徵音正确答案:D12、单选开窍于二阴的脏为A.肝B.心C.脾D.肺E.肾正确答案:E13、单选五行相克关系中,金的"所胜"是A.土B.金C.水D.木E.火正确答案:D14、单选五行中,属木的脏是A.心B.肺C.脾D.肝E.肾正确答案:D15、单选属于"母病及子"的脏病相传是A.心病及肺B.心病及肾C.心病及肝D.心病及脾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D16、单选属"阴中之阴"的时间是A.上午B.中午C.下午D.前半夜E.后半夜正确答案:D17、单选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主要的理论依据是B.主统血C.运化水湿D.运化水谷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D18、单选五行中具有"曲直"特性的是A.木B.火C.土D.金E.水正确答案:A19、单选五行中,属火的腑是A.胆B.胃C.小肠D.大肠E.三焦正确答案:C20、单选心的阴阳属性是A.阴中之阴B.阴中之阳C.阳中之阴D.阴中之至阴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E21、判断题刮板链松紧程度是否合适,一般经验是在额定负荷时链轮分离点处松弛链环不大于两环。

2013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基础理论

2013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基础理论

4.血的功能
细目四:津液
要点:
1.津液的基本概念
2.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
3.津液的功能
细目五:神
要点:
1.人体之神的基本概念
2.人体之神的生成
3.人体之神的分类
4.人体之神的作用
细目六: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第十一单元 体质
细目一:体质的概念和构成
要点:
1.体质的概念
2.体质的构成
3.体质的特点
细目二:体质的生理学基础
要点:
1.体质与脏腑精气血津液的关系
2.影响体质的因素
细目三:体质学说的应用
要点:
1.体质与发病
2.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
3.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4.脏腑精气阴阳的概念和关系
第六单元 五脏
细目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要点:
1.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2.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3.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4.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2.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3.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4.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5.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6.十二经脉循行中的重要部位和交接点
细目三:奇经八脉
要点:
1.奇经八脉的含义及特点
2.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
3.督脉、任脉、冲脉、带脉、跷脉和维脉的循行特点和基本功能
细目一:养生
要点:
1.养生的原则
2.养生的方法
细目二:生命的寿夭
要点:
1.人体生命的产生与变化规律
2.决定寿天的基本因素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考点:归经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考点:归经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考点:归经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在机体作用的部位。

中药性能归是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

所谓归经,就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主要对某经脏腑或经络或某几经发生明显的作用,而对其他经则作用较小,甚或无作用。

也就是说,归经是说明某种药物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起着主要或特殊的治疗作用,药物的归经不同,其治疗作用也就不同。

药物的归经,还指明了药物治病的适用范围,也就说明了其药效之所在。

药物归经理论的起源和形成,可追溯到先秦的文史资料如《周礼》及秦汉以来的《内经》、《本经》等医药文献,广泛论述了五味作用定向定位的概念,可视为归经理论的先声。

《伤寒论》六经分经用药为归经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唐宋时期《食疗本草》、《本草拾遗》、《本草衍义》、《苏沈良方》等医药文献都部分地论述了药物定向定位的归经作用,并逐渐与脏腑经络联系在一起,出现了药物归经理论的雏形。

金元时代,易水学派代表人物张洁古在其所著《珍珠囊》中,正式把归经作为药性主要内容加以论述,王好古《汤液本草》、徐彦纯的《本草发挥》又全面汇集了金元时期医家对归经的学说的见解,标志着系统的归经理论已确立。

明代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贾如力《药品化义》均把“行某经”、“入某经”作为论述药性的固定内容。

清代沈金鳌的《要药分剂》正式把“归经”作为专项列于“主治”项后说明药性,并以五脏六腑之名作为归经的对象。

[sa7]《松��医经》、《务中药性》系统总结了十二经归经药。

《本草分经》、《得配本草》又列出及改订入各奇经八脉的药物。

温病学派的兴起,又产生了卫、气、营、血及三焦归经的新概念,使归经学说臻于完善。

归经理论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以所治疗的具体病证为依据总结出来的用药理论。

由于经络能沟通人体内外表里,所以一旦机体发生病变,体表病变可以通过经络影响到内在脏腑;反之,内在脏腑病变也可以反映到体表上来。

由于发病所在脏腑及经络循行部位不同,临床上所表现的症状则各不相同。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考试大纲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考试大纲

选择题:
中医基础理论中,“气”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A. 人体内的所有液体
B. 人体内的所有固体
C. 人体内的活力或能量(正确答案)
D. 人体内的微生物
中医诊断中,望、闻、问、切四诊中,“闻”指的是什么?
A. 观察病人的面色
B. 听病人的声音和闻病人的气味(正确答案)
C. 询问病人的症状
D. 摸病人的脉象
下列哪项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
A. 对症下药
B. 辨证施治(正确答案)
C. 以病因为主
D. 以症状为主
在中医理论中,哪个脏腑与“怒”这一情绪关系最密切?
A. 心
B. 肝(正确答案)
C. 脾
D. 肺
中医针灸疗法中,“得气”是指什么?
A. 病人感到疼痛
B. 病人感到酸胀(正确答案)
C. 病人感到麻木
D. 病人感到发热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预防疾病的方法?
A. 按摩
B. 食疗
C. 服用抗生素(正确答案)
D. 锻炼身体
在中医理论中,哪个脏腑被称为“后天之本”?
A. 心
B. 肝
C. 脾(正确答案)
D. 肾
下列哪项是中医对疾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A. 手术
B. 化疗
C. 中药(正确答案)
D. 放疗
中医理论中,“五行”指的是什么?
A. 金、木、水、火、土(正确答案)
B. 红、黄、蓝、白、黑
C. 心、肝、脾、肺、肾
D. 上、下、左、右、中。

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汇总

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汇总

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汇总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基础理论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细目一:整体观念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

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

而且人体与自然界也是密不可分的,自然界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人体,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维持着正常的生命活动。

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环境统一性的思想即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是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思想在中医学中的体现;它贯串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和治疗等各个方面。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是由若干脏腑、组织和器官所组成的。

每个脏腑、组织或器官各有其独特的生理功能,而这些不同的功能又都是人体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人体内部的统一性。

也就是说,人体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生理上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而又相互制约的,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的。

人体的这种统一性,是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的作用而实现的。

五脏是代表着整个人体的五个系统,人体所有器官都可以包括在这个系统之中。

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有机的整体,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

中医学在整体观念指导下,认为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一方面依靠各脏腑组织发挥自己的功能作用,另一方面则又要靠脏腑组织之间相辅相成的协同作用和相反相成的制约作用,才能维持其生理上的平衡。

每个脏腑都有其各自不同的功能,但又是在整体活动下的分工合作、有机配合,这就是人体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在认识和分析疾病的病理状况时,中医学也是首先从整体出发,将重点放在局部病变引起的整体病理变化上,并把局部病理变化与整体病理反应统一起来。

中西医考试大纲变动详情之详解

中西医考试大纲变动详情之详解

2013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新变化2013年中西结合执业医师的考试大纲已发布,医学教育网将大纲与2012年的相应大纲进行认真细致的比对,对大纲变化内容做了如下的归纳:与2012年大纲相比,中西结合执业医师考试新大纲的变化有:1.针对中医基础理论:从大的方面讲,增加了三个单元的内容,包括“藏象学说”、“体质”、“养生与寿夭”;具体新大纲中新增了“命门”,删除了“结石”的相关内容;部分内容增加了对概念的要求,例如“预防与治未病”“治病求本、治则、治法”等。

2.针对中医诊断学:望诊增加了一部分内容,例如“少神”“腮肿”“皮肤色泽”“大小便”等,部分增加了对其特征的掌握,例如“舌神的体征”“苔质的特征等”。

闻诊及问诊中都增加了对内容临床表现的掌握;脉诊中增加了相兼脉与真脏脉的内容;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中对证型新大纲要求掌握“鉴别要点及治法方药”的内容。

3.针对中药学和方剂学:新大纲中中药学增加了“中药的作用”这个单元;旧大纲针对各个类别的药物和方剂,要求掌握的程度是不同的,有些只需要掌握性能,有些需要掌握功效、应用等,而有些则对性能、功效、应用、主治病症、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各方面都需要掌握,新大纲中对药物和方剂要求掌握的重点做了改变;中药学中在鉴别上新增了对主治病证的鉴别,方剂学中新增了对全方配伍意义的掌握。

7.针对中西儿科学:新大纲中增加了“内分泌疾病-性早熟”这个单元。

各个章节的要求掌握的疾病也有所改变。

呼吸系统疾病新大纲增加了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内容;循环系统疾病新大纲中删除了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的内容;小儿常见心理障碍新大纲增加了疾病“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内容;变态反应、结缔组织病新大纲中删除了疾病“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营养性疾病新大纲中增加了疾病“小儿肥胖症”的内容;感染性疾病新大纲增加了疾病“手足口病”的内容;中医相关病症中增加了“遗尿”“汗证”的内容。

中医执业医师个单元考试内容

中医执业医师个单元考试内容

中医执业医师个单元考试是一种分为五个单元进行的考试形式,以评价从业人员在中医领域的专业技能、知识和实践能力。

以下是一般而言的中医执业医师个单元考试内容:
1.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中医阴阳五行、中医经络、气血津液等基础理论知识。

2. 中医诊断学:包括中医病证辨析、中医脉诊、舌诊、面诊等诊断学理论和实际应用技能。

3. 中医治疗学:包括中医针灸、中药、中医外治等治疗学理论和各种实践技能。

4. 西医基础理论:包括病理学、生理学、药理学、微生物学等与中医有关的西医基础知识。

5. 中西医结合:包括中西医结合治疗基础知识、常见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和技能。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和考试机构的中医执业医师个单元考试内容和分值权重可能会有所不同。

建议您仔细阅读并深入了解考试指南和要求,熟悉具体的考试内容和题型,制定
合适的备考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细目一:整体观念
要点:
1.整体观念的概念
2.整体观念的内容
细目二:辨证论治
要点:
1.症、证、病的概念和关系
2.辨证论治的概念
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第二单元精气学说
细目一:精气学说的概念
要点:
1.精的概念
2.气的概念
细目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2.精气的运动与变化
3.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
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细目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1.构建中医学的精气生命理论
2.构建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第三单元阴阳学说
细目一:阴阳的概念
要点:
1.阴阳的含义
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1.阴阳的一体观
2.阴阳对立制约
3.阴阳互根互用
4.阴阳交感互藏
5.阴阳的消长
6.阴阳的转化
7.阴阳的自和与平衡
细目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
1.在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的应用
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4.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应用
第四单元五行学说
细目一:五行学说的概念
要点:
1.五行的含义
2.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细目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1.五行相生与相克
2.五行制化
3.五行相乘与相侮
4.五行的母子相及
细目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1.在生理方面的应用
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
第五单元藏象学说
要点:
1.藏象及藏象学说的概念与特点
2.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
3.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4.脏腑精气阴阳的概念和关系
第六单元五脏
细目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要点:
1.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2.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3.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4.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5.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6.命门的概念和功用
细目二:五脏之间的关系
要点:
1.心与肺的关系
2.心与脾的关系
3.心与肝的关系
4.心与肾的关系
5.肺与脾的关系
6.肺与肝的关系
7.肺与肾的关系
8.肝与脾的关系
9.肝与肾的关系
10.脾与肾的关系
11.肾与命门的关系
细目三: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和季节的关系要点:
1.五脏与五体的关系
2.五脏的外华
3.五脏与五官九窍的关系
4.五脏与五志的关系
5.五脏与五液的关系
6.五脏与季节的关系
第七单元六腑
细目一:六腑的生理功能
要点:
1.胆的生理功能
2.胃的分部名称、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3.小肠的生理功能
4.大肠的生理功能
5.膀胱的生理功能
6.三焦的概念和生理功能
细目二: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
要点:
1.心与小肠的关系
2.肺与大肠的关系
3.脾与胃的关系
4.肝与胆的关系
5.肾与膀胱的关系
第八单元奇恒之腑
细目一:脑
要点:
1.脑的生理功能
2.脑与脏腑精气的关系
细目二:女子胞
要点:
1.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2.女子胞与脏腑经脉的关系
第九单元精、气、血、津液、神细目一:精
要点:
1.人体之精的概念
2.人体之精的功能
3.人体之精的分类
细目二:气
要点:
1.人体之气的概念
2.人体之气的生成
3.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
4.人体之气的功能
5.人体之气的分类
细目三:血
要点:
1.血的基本概念
2.血的生成
3.血的运行
4.血的功能
细目四:津液
要点:
1.津液的基本概念
2.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
3.津液的功能
细目五:神
要点:
1.人体之神的基本概念
2.人体之神的生成
3.人体之神的分类
4.人体之神的作用
细目六: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要点:
1.气与血的关系
2.气与津液的关系
3.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4.精、气、神之间的关系
第十单元经络
细目一:经络学说概述
要点:
1.经络的基本概念
2.经络系统的组成
细目二:十二经脉
要点:
1.十二经脉的十向规律
2.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3.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4.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5.十二经脉的流注次诹
6.十二经脉循行中的重要部位和交接点
细目三:奇经八脉
要点:
1.奇经八脉的含义及特点
2.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
3.督脉、任脉、冲脉、带脉、跷脉和维脉的循行特点和基本功能细目四: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要点:
1.经别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
2.别络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
3.经筋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
4.皮部的概念和应用
细目五: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学说的应用
要点:
1.经络的生理功能
2.经络学说的应用
第十一单元体质
细目一:体质的概念和构成
要点:
1.体质的概念
2.体质的构成
3.体质的特点
细目二:体质的生理学基础
要点:
1.体质与脏腑精气血津液的关系
2.影响体质的因素
细目三:体质学说的应用
要点:
1.体质与发病
2.体质与病因病机
3.体质与诊治
4.体质与养生
第十二单元病因
细目一:六淫
要点:
1.六淫的概念
2.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3.六淫各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2)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3)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4)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5)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6)火(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细目二:疠气
要点:
1.疠气的概念
2.疠气的致病特点
细目三:七情内伤
要点:
1.七情的基本概念
2.七情与脏腑精气的关系
3.七情内伤致病的特点细目四:饮食失宜
要点:
1.饮食不节
2.饮食不洁
3.饮食偏嗜
细目五:劳逸失度
要点:
1.过度劳累
2.过度安逸
细目六:痰饮
要点:
1.痰饮的概念
2.痰饮的形成
3.痰饮的致病特点
细目七:瘀血
要点:
1.瘀血的概念
2.瘀血的形成
3.瘀血的致病特点
4.瘀血致病的症状特点
第十三单元发病
细目一:发病基本原理
要点:
1.正气与邪气的概念
2.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3.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4.邪正相搏的胜负与发病
细目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要点:
1.环境与发病
2.体质与发病
3.精神状态与发病
细目三:发病类型
要点:
1.感邪即发
2.徐发
3.伏而后发
4.继发
5.合病
6.复发
第十四单元病机
要点:
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2.牙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细目二:阴阳失调
要点:
1.阴阳偏盛
2.阴阳偏衰
3.阴阳互损
4.阴阳格拒
5.阴阳亡失
细目三:精、气、血失常要点:
1.精的失常
2.气的失常
3.血的失常
4.精、气、血关系失调细目四:津液代谢失常要点:
1.津液不足
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
3.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细目五:内生“五邪”要点:
1.内生“五邪”的概念
2.风气内动
3.寒从中生
4.湿浊内生
5.津伤化燥
6.火热内生
细目六:疾病传变
要点:
1.疾病传变的形成
2.病性转化
第十五单元防治原则
细目一:预防
要点:
1.预防与治未病的概念
2.未病先防
3.既病防变
细目二:治则
要点:
1.治病求本、治则、治法的概念
2.正治与反治
3.治标与治本
4.扶正与祛邪
5.调整阴阳
6.调理精气血津液
7.三因制宜
第十六单元养生与寿夭
细目一:养生
要点:
1.养生的原则
2.养生的方法
细目二:生命的寿夭
要点:
1.人体生命的产生与变化规律
2.决定寿夭的基本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