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4 高考命题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4 高考命题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2.看作者。作品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具体化,所以,要准确 理解诗词,把握作品情感,体验语言风格,就不能脱离作者而孤 立地臆断。作者的生平、风格、思想、政治抱负、主要经历等等, 无不影响作者的情绪。所以,在鉴赏作品时,首先要了解作者生 平、作品风格、思想抱负等。如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 词,只有了解了他在政治上的失意(被贬黄州)、有远大的抱负等, 才可以读懂该词所表达的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注】 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 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
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 答案: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 同情之感;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考向二 观点态度类 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1.……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2.诗(词)人对××事件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理解的? 3.关于这首诗(词)的内容,有人认为××,有人认为××, 也有人认为两者都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4.这首诗(词)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 (词)予以分析。
举例 王维《山居秋暝》 刘禹锡《乌衣巷》
李商隐《贾生》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于谦《石灰吟》 苏轼《题西林壁》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五)别离愁绪 具体内容
依依不舍的留念 情深意长的勉励 坦陈心志的告白
举例 柳永《雨霖铃》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古诗鉴赏 专题三 考点四 理解、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课件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古诗鉴赏 专题三 考点四 理解、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课件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 ①阙:长安。此诗作于作者奔赴长安应试途中。②太华:陕西的华山。 中条:山西的中条山。两山分别耸立在潼关南北。
20
鉴赏 这首诗开头两句,作者先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把读者引 入一个秋浓似酒、旅况萧瑟的境界。“红叶晚萧萧”,用写景透露 人物一缕缕悲凉的意绪;“长亭酒一瓢”,用叙事传出客子旅途况 味,用笔干净利落。 然而诗人没有久久沉湎在离愁别苦之中。中间四句笔势陡转,大笔 勾画四周景色,雄浑苍茫,全然是潼关的典型风物。骋目远望,南 面是主峰高耸的西岳华山;北面,
16
二是全诗前后啮合,照应紧凑。“梁上燕”属“村”,“水 中鸥”属“江”;“棋局”正顶“长夏”,“钓钩”又暗寓 “清江”。颔联“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两 “自”字,两“相”字,当句自对;“去”“来”与“亲 ”“近”又上下句为对。自对而又互对,读起来轻快流荡。 颈联的“画”字、“敲”字,字皆现成。且两句皆用朴直的 语气,最能表达夫妻投老,相敬弥笃,稚子痴顽,不隔贤愚 的意境。
27
3.品读关键词语
从传达诗歌情感、主旨的程度上看,关键词有显性与隐性之
说。显性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
含“愁”“怨”“愤”“恨”“忧”“凄”“喜”“乐”
“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
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
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这种语言叫“情语”,是需要
32
愁,迸出“讳愁无奈眉”,双眉紧锁,竟也不能自主地露出 笑容。结尾二句,因愁情无法排遣,转过身来,整理局上残 棋,借以移情,可又因心事重重,落子迟缓,难以应敌。这 个结尾通过词中人物自身的动作,生动而又准确地表现了纷 乱的愁绪。 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 简要阐述。

考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

考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

10
@《创新设计》
目录
突破二 评价观点态度
11
@《创新设计》
目录
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对事物悟,等等。所谓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在把握文中观点
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 点和态度做出自己的评价,如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认
目录
2.阅读下面这三首宋诗,完成题目。
纵笔三首 ①
苏轼
其一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其二
父老争看乌角巾,应缘曾现宰官身。
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
其三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
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膰②吾。
【注】 ①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大诗人苏轼由惠州(今属广东省)贬所再贬儋州(今海
18
@《创新设计》
目录
组诗充分体现了诗人“超旷闲逸”的心境,请结合内容分析。 答:①第一首以一笑否定小儿误喜自己容颜未老,以风趣面对衰老,体现超旷闲逸; ②第二首将身世的不幸和社会的不平蕴藏在父老相迎的热闹与独立数过人的寂寞中, 不显沉痛,体现超旷闲逸;③第三首直写诗人久困中喝酒思肉,期待邻人送上酒菜, 以真率写与邻人的深厚感情,不以久困为意,体现超旷闲逸。
4.抓住景物形象特点(乐景、哀景和乐情、哀情可以是正衬也可以是反衬)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 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的这两首绝句中景和情的关系如何? 答: 前者是乐景衬乐情,后者是乐景衬哀情。
6
@《创新设计》
目录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
体现的哲理是: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或者说社 会总是不断往前发展的。

专题04评价诗歌的思想与情感-2019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阅读预热(含解析)

专题04评价诗歌的思想与情感-2019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阅读预热(含解析)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阅读预热专题4 评价诗歌的思想与情感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与情感,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其感情,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

高考一般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

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要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不能主观臆断。

概括内容主旨就是要从整体上把握,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人物、事件,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

诗歌评价题型一评价诗歌的思想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思想感情,分析其社会意义及其深层内涵,一般指对诗歌作品的主旨分析、背景分析、价值意义分析以及感情基调的把握。

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必须借助对诗歌形象的分析,联系写作背景等因素从作品的整体上去把握,对有些作品还要从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中把握作品的言外之意。

解题策略1.抓住诗题古诗的诗题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

许多古诗的诗题本身就透露了感情基调,如李白的《送友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个“送”字表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

2.抓住关键词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这些关键词,也就能够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由“故园情”便可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3.抓住题材类型人们常常把古典诗歌按题材分成若干类。

因此,若能判定一首诗(词)所属的类型,就可快速地把握该诗(词)的感情基调。

如思乡诗,毫无疑问要抒发思念故乡、亲人之情;送别诗,多写离情别恨和深厚友情。

4.抓住景物形象特点景物形象可分为“乐景”(优美闲适、色彩明丽、壮观奇伟、气势雄浑)和“哀景”(冷清凄凉、色彩暗淡、低沉萧瑟)两类。

“乐景”表示“乐情”,“哀景”表示“哀情”。

不过特别要留意的是古诗常用“以乐景写哀情”的写法。

如杜甫《旅夜书怀》中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用境界雄浑阔大的远景(乐景)反衬诗人孤独寂寞的哀情。

典例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诗歌鉴赏专题四意象

诗歌鉴赏专题四意象
思考 角度 要抓住“物”与“志”“情”的契合点,通过 外在的形象特征深入挖掘其内在的品质特征
聚焦意象:体味教材中的“月”
•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 楼。” ——李清照《一剪梅》 •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 ——白居易《琵琶行》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李煜《虞美人》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 清秋。”——李煜《相见欢》 •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 ——张九龄《望月怀远》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雨霖铃》 感伤痛惜 •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 冷寂凄清 ——姜夔《扬州慢》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望月怀古》 深挚思念 •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 快乐无比 ——《赤壁赋》
苏轼作品中的“月”
• “夜闲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流漓。” 《虞美人· 有美堂赠述古》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七月, 任杭州通判。太守陈述古,离任,设宴赠别。) •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公元1075年,熙 宁八年,年40,任密州知州,悼妻王弗。) •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江城子· 密州出猎》(公元1075年。) •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永遇乐》 • (公元1078年,宋神宗元丰元年,于江苏徐州。)
• (2)边塞悲愁 • 边关的将士,月是他们的一种寄托和幻想, 千里相共,愿随孤月,流照亲人。诗人用这 种情绪,创造出了月与边塞苍茫悲壮的空间 美。 •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 李白《关山月》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王昌龄《出塞》
第二,从内在情绪上联想
残月——人缺——分离——孤单寂寞、 内心凄凉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必考专题四:赏析诗歌重点字词(炼字)(含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必考专题四:赏析诗歌重点字词(炼字)(含解析)

专题04 赏析诗歌重点字词(炼字)★★考点解读★★根据所炼的词性而言,往往炼动词、叠词、形容词、拟声词、副词比较多,根据所炼之字在诗句中的位置来看,五言诗句以第三个字居多(如《题扬州禅智寺》中“青苔满阶砌”一句中“满"),七言诗句以炼第五字居多(如《戏答元珍》中“残雪压枝犹有”中“”字)。

★★技巧点拨★★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简译;3、点出该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经典例题★★一、【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早上五盘岭①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径五盘岭时作。

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①“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

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炼字的能力。

炼字题首先要解释字在诗句中含义,如果有修辞手法,要指出该字运用的修辞。

然后把字放到诗句中,描述诗句所写内容,最后指出诗句运用该字的表达效果,或者表达的情感。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和“攒”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斗”字将江流两岸的崖石人格化,两岸崖石耸峙对错,犹如两兽相斗,写出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态。

而“攒”字山峰相连,好像攒集在一起,写出来山峰的密集、重叠。

二、【2016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重点讲练 专题04 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解析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重点讲练 专题04 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解析版)

专题04 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知识概述】鉴赏诗歌的语言艺术,就是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联想、想象、比较等多种方法,领悟诗歌语言的精妙。

鉴赏诗歌的语言艺术,主要有两个角度:鉴赏语言运用特点和鉴赏语言风格。

【答题思路】1、读(题干)——弄清题干问法,确定答题范畴;2、品(文本)——关注诗歌的遣词造句、修辞手法、语体色彩等,从不同角度整体感受诗歌的整体语言特色。

一、鉴赏诗歌的语言运用特点【题型分析】鉴赏诗歌的语言运用特点,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遣词造句——即具体字词的运用,主要表现为炼字如: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附:不同词性的字词常规表达效果动词:常具有精准传神地表现被描述对象某种特点的作用,使诗歌形象生动。

形容词:从形、声、色、态等方面表现被描述对象的特点,语言形象细腻。

数量词:精心选用的数量词,可以产生隽永新奇的效果;叠词:增强诗歌的节奏感,拟声叠词的使用,还能上诗歌的语言更加真实传神虚词(副词、连词):副词的精妙使用,有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神奇的语言效果。

(2)修辞手法在古典诗词中,常常会使用各种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各有其艺术效果,在鉴赏诗歌的语言时,也可以从这个角度考虑。

古典诗歌中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双关等。

(3)语体色彩古典诗歌中涉及到语体分析,主要是口语的使用和典故的使用。

(1)口语使用例:卜算子辛弃疾 (宋)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

不信张开口了看,舌在牙先堕。

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

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2)典故使用例: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专题四 古代诗歌阅读 2024届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语文)

专题四 古代诗歌阅读  2024届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语文)

专题四古代诗歌阅读文体1 古诗题组一1. [2023新课标Ⅰ卷,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答友人论学林希逸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

这里指研读经典。

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

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A. 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

B. 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

C. 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D. 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解析]“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错,“学转难”表明用“逐字笺”的学习方法难以理解经典真谛,且“逢人个个说曾颜”也并非指努力学习圣人之道,而是讽刺当下人们对圣人之道的学习流于表面。

(2)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

”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答:①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然也缤纷绚烂,但活力已经不再。

②唯有回归本原,方能获得学问真谛,就如同在树头枝底欣赏桃李,方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

【诗歌鉴赏】这是林希逸对友人关于治学论述的答复。

首联主要写诗人对治学方法的态度和认识。

首句中,“逐字笺”是研读经典的方法,“学转难”道出了诗人认为用“逐字笺”这种学习方法难以领悟经典真谛的观点。

次句写生活中的治学现象,即那些未掌握经典真谛的人,张口闭口都是曾参颜回,做学问流于表面。

这两句看似平铺叙事,实则流露出诗人的嘲讽之情。

颔联说的是“皮毛”之下的精要思想并不存在于人们口耳流传的话语中。

颈联以“参禅”“修仙”为例,以类比的方式阐述自己的治学观点。

诗人认为,求学需要“自参”“亲炼”,如此方可获得学问真谛。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课件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幽州新岁作 张说yuè 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 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 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
16.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 6分 )
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①通过去岁今年同期所见
去年在荆南时,梅花盛开如雪 ,暗示了诗人仕途遭遇,
一样;今年到了蓟北,漫天的 含蓄地表达了冷暖寒暑、
雪花又如盛开的梅花一般。 苦辣辛酸的感触。
昨南今北,多令人叹息人事的变化 ②对人事的变化不定的叹 无定;只有时光去了又复来,不失 息,对时序的周而复始,
常度,才使人感到高兴。
不失常度而感到欣慰;
耳听守卫边镇士兵的歌声通宵不绝 ③身在边镇,心在京城
,遥望京城的烛火彻夜不息大放光 ,表达了诗人希望重新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情感大类
具体情感
经典诗歌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宫》
忧国伤时
杜甫《春望》、文天祥《过 反映国家离乱山河沦丧
零丁洋》
同情人民的疾苦
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楼》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杜甫《兵车行》
情感 大类
具体情感
经典诗歌
建功立业的渴望
陆游《书愤》
答案 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 的悲哀。
(2) 此 情 可 待 成 追 忆 , 只 是 当 时 已 惘 然。 答:﹍﹍﹍﹍﹍﹍﹍﹍﹍﹍﹍﹍﹍﹍ ﹍﹍﹍﹍﹍﹍﹍﹍﹍﹍﹍﹍
答案 对美好年华的思念(或表达真 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难以排遣的 心绪)。
(3) 凭 谁 问 : 廉 颇 老 矣 , 尚 能饭否? 答 : ﹍﹍﹍﹍﹍﹍﹍﹍﹍ ﹍﹍﹍﹍﹍﹍﹍﹍﹍﹍﹍ ﹍﹍﹍﹍﹍﹍

高考语文练习:第2部分 2 专题二 4 4 高考命题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考语文练习:第2部分 2 专题二 4 4 高考命题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考命题点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此考点要求从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个方面对古代诗歌进行评价,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侧重概括诗歌的主旨和简析形象的含义(包括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侧重对诗歌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情感倾向以及作品局限性的评价。

鉴赏时,首先必须明确其表层意思与深层意思,把握其主旨和思想倾向。

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地分析评价。

要努力忠于原诗,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

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义、似是而非的问题。

考向一思想内容类一、掌握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情感——提高鉴赏思想情感的能力(一)忧国伤时具体内容举例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杜牧《过华清宫》反映国家离乱、山河沦丧杜甫《春望》、文天祥《过零丁洋》同情人民的疾苦白居易《卖炭翁》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杜甫《登楼》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具体内容举例建功立业的渴望陆游《书愤》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王昌龄《从军行》报国无门的悲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年华消逝、壮志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难酬的悲叹理想不为人知屈原《涉江》的愁苦心情具体内容举例(四)(五(六)1.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心境、心情、人生理想、人生态度)? 3.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4.诗人的情感有哪些变化?5.请概括诗人的情感。

6.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三、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一)七点入手把握诗歌思想感情1.看题目。

题目蕴含着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抓住这一切入点,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涵。

如《渡荆门送别》是送别诗,应有离情别绪在诗中体现,而《山坡羊·潼关怀古》则提示诗歌是怀古咏史诗。

专题四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专题四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情深意长、祝福叮咛
诗歌中充满对离别之人的深情厚谊和美好祝福,叮咛嘱托,语重 心长。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诗人常借助景物描写来抒发离情别绪,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04
鉴赏诗歌中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牧歌
描绘自然美景
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将山水、 田园等自然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
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抒发归隐情怀
征妇怨诗
主要描写征夫之妇对远征丈夫的思念和哀怨。诗人通过刻画征妇内心的孤独、寂寞和对丈夫的 思念之情,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征妇怨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深刻的 社会意义。
其他爱情闺怨诗举例
《长恨歌》
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通过描写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爱情被毁灭的深深惋惜和哀怨。诗歌 情感缠绵悱恻,语言优美动人,是爱情闺对归隐生活 的向往和追求。
体现和谐意境
这类诗歌以自然景色为载体,营造 出一种宁静、和谐、优美的意境, 使读者感受到心灵的慰藉和净化。
咏史怀古、借古讽今
回顾历史典故
通过咏史怀古的方式,回顾历史 典故和人物事迹,表达对历史的
深刻思考和感慨。
抒发怀古幽情
《春江花月夜》
唐代诗人张若虚所作,以春江、花月为背景,描绘了美景和相思之苦的反差,情景交融,富有哲理意味。诗歌中的爱 情闺怨情感深沉而真挚,令人感受到深深的怀念和留恋。
《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唐代诗人张籍所作,以一位节妇的口吻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忠贞和坚守。诗歌语言简练明快,情感真挚 动人,展现了节妇的高尚品质和坚定信念。
02 诗歌鉴赏网站和公众号,如“诗词世界”、“古 诗文网”等,提供丰富的诗歌资源和鉴赏指导。
THANKS
感谢观看

诗歌鉴赏之四手法

诗歌鉴赏之四手法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 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5、对仗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
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 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 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 甫《登高》)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 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 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 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写到极点。
7、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 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1、比喻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
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弯,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 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 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 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3、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问:这首诗是怎样抒发感情的?
诗歌借景抒情。 北风萧萧,木叶摇落,大雁南飞,归帆 远看,江水无边; 诗人描写江上早寒的凄清景色,抒发作 者思念家乡的愁苦之情。
“去年今日”是虚景,“今年今日”是实 景。虚景“人面桃花相映红”,十全十美; 实景“桃花依旧笑春风”,怅惘顿生。
以虚衬实,把读者带进无限凄美的意境 之中。
6、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 刘颁

专题04 赏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古代诗歌阅读课件

专题04 赏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古代诗歌阅读课件

四、范例剖析
请找出下列诗句的意象并分析其作用。
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意象:小楼深巷 氛围:静谧幽邃,诗人客居临安的寂寞 意象:春雨杏花 氛围:江南早春的气息,预告一个万紫千红 的局面即将到来 意境:寂寞的诗人躺在深巷小楼里,春天的脚步随着雨声来到 深巷,进入小楼,给诗人带来一个不眠之夜,诗人设想明天早晨该 能听到深巷传来的卖花声了,这两句构成的意境,其中有春天到来 的喜悦,也有流光易逝的感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深秋时节,诗人才卸征鞍,又上孤舟,一“卸”一“上”,虽然 用语平淡,却写尽羁旅行役之苦。 B.颔联写景视听结合,“烟笼古木”“月印平沙”写出了夜色之美, 猿声、雁鸣突出了夜的静谧。 C.远处传来捣衣的砧杵声,使飘零的游子不由伤感落泪;鼙鼓之声 才响起,就惹起了诗人无尽的愁思。 D.尾联照应诗题,都是写当年易水送别的场景:二人击筑悲歌时, 慷慨诀别的气氛使寒波也为之凝滞。
五、典例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陈师道
平林广野骑台荒,山寺钟鸣报夕阳。 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 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 落木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
B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景叙事不仅工在形象,而且注重象外之意,一“荒”字,有 咏怀古迹之意。 B.颔联抒情,与唐代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 感慨截然相反。 C.颈联写诗人头巾从头上滑下一半,更觉霜发之多,也更深切地感到 时节相催。 D.陈师道作诗多学杜甫,这首也是学杜甫有得之作,全诗沉郁顿挫, 内蕴深刻。
二、常见意象及其内涵
类别 送别类 愁苦类 思乡类 抒怀类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四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四

【参考答案】空惆怅:①慨叹世人忙于节 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 的历史内涵;②表达了对爱国诗人屈原的 怀念之情。 无人解:①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 寂落寞之情,②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 的崇敬。
本课小结——答题步骤
第一步,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 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 第二步,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 “描写了……抒发了……”
考题角度
概括诗歌的内容主旨 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枝一叶总关情 [写景诗]
何人不起故园情 [思乡怀人诗]
煮酒把盏话桑麻 [山水田园诗]
古来征战几人回 [边塞征战诗]
古今多少兴亡事 [咏史怀古诗鉴赏]
念天地之悠悠 [即事感怀诗鉴赏]
欢聚离散皆是缘 [送别诗]
特别强调——注释
注释分类
介绍写作背景 介绍相关诗句
所暗示内容
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 本诗的思想感情。 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介绍作者
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 从中揣摩出本诗的感情 基调。 暗示本诗的艺术特色或 本诗的思想内容。
介绍别人评价
【2013 全国新课标Ⅰ】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Leabharlann 作业布置 (2009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 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效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 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 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问题: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却说 “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情感有何 变化?(4分)

诗歌鉴赏专题之四------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专题之四------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专题之四------诗歌的表达技巧高三2013-01-10 08:50诗歌鉴赏专题之四------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表达技巧的范畴与内涵。

2、明确高考试题有关考查表达技巧的命题特点。

3、掌握试题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解题思路和方法【教学方法】讲授、练习、归纳【课时安排】3课时【考点阐释】表达技巧是诗人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阐述观点所采用的特殊手法。

它包括四个层面的内容:结构特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在高考试题中往往综合出现,很少孤立地命题。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词中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

全国18套高考语文试卷中,2009年高考,仅6套未直接设置这个考点的题目,2010年仅4套没有涉及该考点。

或从具体诗句角度命题,或从全诗角度命题。

侧重考查修辞技巧的有江苏卷、重庆卷等,侧重考查描写技巧的有湖北卷等,侧重考查抒情技巧的有安徽卷、福建卷、浙江卷、辽宁卷、江西卷和四川卷等,侧重考查构思技巧的有湖南卷等。

【常见的表达技巧】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更加生动感人。

例句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赏析诗歌巧妙地以“螺”做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作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赏析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出了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之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之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

分析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是作者结束流离生活后寓居成都草堂时所作,展现 在他眼前的是美丽的初春景色,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 生活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方法指导 拐杖四——析章法
章法——鉴赏的捷径,主题的依托
古诗文章法特点 起——开端部分,通常扣题 承——承接前文,加以申述 转——转折部分,扩展诗境 合——收束全篇,卒章显志
这首诗通过“夜归”二字可以看出,作者在深夜 以客的身份匆忙往家归,深夜归家,不顾行路的 艰辛,可以看出作者对家乡的急切思念之情。
方法指导 拐杖二——看作者
作者——鉴赏的航标,主题的区域
拐杖二:看作者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抗金杀敌, 收复失地 辛弃疾
绕床饥鼠, 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 交代晚年 破纸窗间自语。 处境 平生塞北江南, 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 觉, 眼前万里江山。 结合全词思考,这首词下阙的最后一句, 作者一生为了国事奔波南北,回来后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并且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晚年处境艰辛,居住在萧瑟破败的庙宇中,尽管如此,但作者半
读诗——温暖你苍凉的心情
吟诗——抒写你美丽的人生
品诗——抚慰你疲惫的心灵
诗 歌 鉴 赏
五根拐杖
• 一审标题 • 二看作者 • 三查注解 • 四析章法 • 五寻意象
古代诗歌鉴赏
——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
【考纲阐释】:
2010年广东高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 对古代诗歌阅读第四项要求有两点: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
分析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是作者结束流离生活后寓居成都草堂时所作,展现 在他眼前的是美丽的初春景色:春日的阳光,美丽的河山, 温暖的春风,馨香的花草,泥土融化,燕子纷飞,沙土温 暖,鸳鸯在沙洲上静静得睡着。这是一派明净绚丽的景色,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语文高考押题专题四诗歌鉴赏

语文高考押题专题四诗歌鉴赏

2009语文高考押题专题四:诗歌鉴赏【专题综述】诗歌鉴赏是近几年语文高考的必考内容,在命题的形式上每年都在进行创新,从选材上讲,不单是唐诗,历代诗词佳作均可入题;从形式上说,单一诗作鉴赏和比较鉴赏并存。

本专题涵盖的考点讲述如下:一、鉴赏古代诗词的形象(鉴赏评价 E)诗歌形象的考查主要是赏析诗歌人物形象、意象、意境的能力。

侧重考查对形象的识别,对其象征意义的感悟,对其特征的把握和对其社会价值的认识等。

诗歌中的形象指诗中寄托着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包括人物形象和意象。

它既可以是人物形象,也可以是景象,或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事物。

人物形象指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琵琶女)或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如陶渊明《饮酒》中所塑造作者形象)。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

我们理解诗歌形象,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捕捉“意”“象”的能力是诗歌鉴赏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艺术感受能力。

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意)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境)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在古典诗词中,意境一般表现为一种如诗如画的艺术境界或给人以强烈艺术感染的艺术氛围,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

2008年的高考试题中,仅有新课标地区的广东卷和海南宁夏卷与非新课标地区的湖北卷考查到了这个考点,在数量上不占优势。

但这个考点与其他同级考点的结合度较强,更多地是以综合命题的形式呈现。

预测2009年高考,诗歌鉴赏中“形象”的考查比例会有所上升,与其他考点结合进行隐性考查仍然会是命题的主流方式,形式仍然会是主观题,分数或有上升。

二、鉴赏古代诗词的语言(鉴赏评价 E)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语言特色和风格。

主要考查关键字词(诗眼)的理解、名句的赏析、语言特色(如清新、质朴、绮丽、简练、形象、生动等)的把握等。

语文高考押题专题四:诗歌鉴赏

语文高考押题专题四:诗歌鉴赏

2012语文高考押题专题四:诗歌鉴赏【专题综述】诗歌鉴赏是近几年语文高考的必考内容,在命题的形式上每年都在进行创新,从选材上讲,不单是唐诗,历代诗词佳作均可入题;从形式上说,单一诗作鉴赏和比较鉴赏并存。

本专题涵盖的考点讲述如下:一、鉴赏古代诗词的形象(鉴赏评价 E)诗歌形象的考查主要是赏析诗歌人物形象、意象、意境的能力。

侧重考查对形象的识别,对其象征意义的感悟,对其特征的把握和对其社会价值的认识等。

诗歌中的形象指诗中寄托着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包括人物形象和意象。

它既可以是人物形象,也可以是景象,或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事物。

人物形象指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琵琶女)或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如陶渊明《饮酒》中所塑造作者形象)。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

我们理解诗歌形象,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捕捉“意”“象”的能力是诗歌鉴赏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艺术感受能力。

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意)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境)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在古典诗词中,意境一般表现为一种如诗如画的艺术境界或给人以强烈艺术感染的艺术氛围,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

2008年的高考试题中,仅有新课标地区的广东卷和海南宁夏卷与非新课标地区的湖北卷考查到了这个考点,在数量上不占优势。

但这个考点与其他同级考点的结合度较强,更多地是以综合命题的形式呈现。

预测2012年高考,诗歌鉴赏中“形象”的考查比例会有所上升,与其他考点结合进行隐性考查仍然会是命题的主流方式,形式仍然会是主观题,分数或有上升。

二、鉴赏古代诗词的语言(鉴赏评价 E)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语言特色和风格。

主要考查关键字词(诗眼)的理解、名句的赏析、语言特色(如清新、质朴、绮丽、简练、形象、生动等)的把握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