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代小说
第十八章40年代小说
![第十八章40年代小说](https://img.taocdn.com/s3/m/27e69ba0700abb68a882fb44.png)
赵树理作品的一个总的主题就是表现中国农民在 政治、经济上翻身的过程中,精神上的转变——农民 精神、心理状态的变化,人的地位、家庭内部关系 (长幼关系、婚烟关系、婆媳关系等)的变化,并且
通过这个变化过程,来显示农民改造的长期性与 艰巨性。
“问题小说”和新评书体
• “我写的小说,都是我下乡工作时在工作 中所碰到的问题,感到不解决会妨碍我们 工作的进展,应该把它提出来”。
第十八章
40年代小说(二)
第一节
解放区小说
解放区小说创作以1942年的延 安文艺整风为界,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最初的解放区 小说大多与抗战有直接关联, 国统区作家进入延安,用反封 建思想表现革命根据地的生活。
»»»»»
»»»»»
第二阶段 1942年延安 文艺整风和毛泽东《在延安 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 以后,解放区小说创作发生 了根本的变化。
孙犁的小说基本上以他的家乡冀中平 原农村为背景,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抗日 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冀中地区人民的斗 争与生活。他的小说,也抓取个别的生 活片段场景,渲染上或浓或淡的主观情 感的色彩,这形成了他小说的诗意抒情 风格。
孙犁艺术上对鲁迅师承,以及曾受到普
希金、契诃夫、梅里美等外国作家的影响。 他的小说在创作方法上虽以现实主义为主, 但带有较强的浪漫主义气息。以他为首, 后来有一批作家如刘绍棠、韩映山、丛维 熙等,追随其创作风格,在50、60年代形 成了被称之为“荷花淀派”的小说流派。
长篇小说创作在解放区文 学创作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 绩。最先产生的是以章回体 写的抗日英雄传奇故事。
•
柯蓝1944年发表的《洋铁桶的故事》、马烽和西戎1945年写成的
《吕梁英雄传》、孔厥和袁静1948年完成的《新儿女英雄传》等。
第十七章:40年代小说
![第十七章:40年代小说](https://img.taocdn.com/s3/m/fee622d749649b6648d7476f.png)
二、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张爱玲既对西方的文化艺术感兴趣,又受到中国 古典小说、诗词的熏染,还受到“五四”新文化 的、新思潮的影响,她的创作反映了较为复杂、 丰富的色彩,表现出中外艺术、新旧文艺、新旧 意境的揉和与交错,极具艺术个性。 1、苍凉的底色 2、中西、雅俗、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3、丰盈而繁富的意象 张爱玲善于捕捉各种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感官 现象,使意象常新。如《金锁记》几次出现的月 亮的意象,《茉莉香片》中“绣在屏风上的鸟” 这一意象
路翎是七月派最重要的小说家。 他的创作,带有“七月派”作品
的典型特征:注重主观感情的渗 入,追求心理描写的深度,富于 慷慨悲壮的悲剧美。
其作品写出了爱好思索的知识者 在人生道路上的艰苦探索及痛苦 紧张的精神历程。在整个现代文 学史上,也是不可多得的。
第二节 沙汀
一、生平与主要作品 沙汀,原名杨朝熙,四川安县人。1921年就读 于成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31年在上海开始 创作。在上海时期,著有《法律外的航线》、 《土饼》、《苦难》、《祖父的故事》等短篇小 说集,成为左翼文坛中具有独特现实主义风格的 新人。1938年赴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 代主任。1939年冬回四川工作。皖南事变后还 乡蛰居七八年,专事写作。
4、卓越的心理表现技巧 她善于在苍凉的铺叙中,把客观世界“内化” 于心头,又将内心动作“外化”为行为与言 语。内在与外在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在她 笔下人物的动作具有丰富复杂的心理涵量, 如七巧对姜季泽的掷扇子动作,流苏和范柳 原的接吻,许小寒同他爸爸的对话,人物的 一举一动、一言一语,无不呈现出内心的搏 斗与变动 5、富有色彩感的语言
(1910~1941)
2.社会批判和世情讽刺小说 重要作品有张天翼的《华威 先生》 、艾芜的《石青嫂 子》 、张恨水的《八十一 梦》、钱钟书的《围城》 等。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40年代小说(可编辑)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40年代小说(可编辑)](https://img.taocdn.com/s3/m/4caf7e6b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ce.png)
40年代小说本章学习要求 1了解不同区域小说创作的美学品格 2重点掌握钱钟书张爱玲赵树理等人的创作风貌第一节国统区小说一概述 1.抗战题材小说姚雪垠的《差半车麦秸》丘东平《一个连长的战斗遭遇》 2.社会批判和世情讽刺小说张天翼的《华威先生》艾芜的《石青嫂子》张恨水的《八十一梦》钱钟书的《围城》等张恨水1895-1967 著名的通俗小说家早期的张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之一《啼笑因缘》《金粉世家》承袭了晚清谴责小说的传统作风其最高境界是暴露黑暗后期抗战十言情3.文化分析小说巴金《憩园》老舍《四世同堂》师陀《果园城记》萧红《呼兰河传》师陀王长简主要风格抒情含蓄深沉语言生动简约极富散文的风致和诗的韵味 4.人生探索小说路翎代表的七月派小说二沙汀与《在其香居茶馆里》长篇有著名的三记《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幽默质朴讽刺不露声色描写客观冷静首先作品选择并细致地描绘了其香居茶馆这一特定场面其次将人物的利害冲突和人物的性格冲突交错描写既叙述了事件又塑造了人物再次结构巧妙设置了明暗双线第二节钱钟书和《围城》1作者及其创作钱钟书字默存号槐聚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是一位独特的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学者型作家文学作品只有三部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仅4篇长篇小说《围城》 2作品介绍中心人物和线索人物是方鸿渐作品以方鸿渐的三次旅行结构情节主要围绕着上海和三闾大学两个地方展现了方鸿渐留学恋爱求职婚姻等人生过程围城一词包含着作者浓郁的人生忧患意识象征着一个难以解开的斯芬克司之谜一个充满期待与懊悔寻找与失落的悲喜剧的人生连环结无拘无束地挥洒自己独有的驰骋古今融汇中西的讽刺笔墨妙喻如珠既蕴含了丰厚的社会人生内容又凝聚了渊博的社会人知识》是知识密度最大的现代学人小说 3作品意蕴从1946年《围城》在《文艺复兴》上连载至今对《围城》的解读可谓百家争鸣有人称它是一部批判知识分子劣根性的新儒林外史有人则认为是一部地地道道的爱情小说 1现实讽刺层面小说出版序言中这样说《围城》是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如果从反映现实这一角度来解读就会发现《围城》的确反映了特定的社会现实矛盾体现了作家忧世伤生的批判现实倾向首先作品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历程广泛地触及了抗战时期的社会面和众生相尖锐地揭露和讽刺了当时的种种世态和社会弊端其次展现了一批留学回国和土生土长的知识分子众生相揭示了病态社会新儒林的病态灵魂作者对学者名流教授名媛淑女的爱情纠葛人事倾轧及道德堕落给予了毫不留情的解剖和讽刺从而绘出了当时病态知识分子群的长幅画卷2文化反省层面细读《围城》会发现作品所选择的主要社会环境是上海以及知识分子云集的大学作家选取这样的对象作为特定的环境并展开人物的生命历程显然是别有居心通过对这些光怪陆离现象描绘借助这些深受传统文化濡染又喝过洋墨水的新式知识分子形象小说极为深刻地反省了封建文化的种种弊端 3哲理思考层面《围城》着重揭示的不只是中国社会的时代矛盾和社会问题而是整个现代文明和现代人生的困境这个具有世界意义的问题作者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有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要从现代人生的整体以至于人类存在的整体上来回味全书的思想批判意向《围城》的主人公是方鸿渐他的故事个人命运构成主要情节作家通过方鸿渐在人生旅途上不断出城进城又出城的艰辛命运的描写完成了这一人物性格塑造并且由他的永无止境的出城进城命运揭示了整个现代文明的危机和现代人生的困境体现出他对有关人类的一些永恒性问题的哲学思考苏文纨追求方鸿渐方鸿渐唐晓芙赵辛楣苏文纨通过这些知识者种种喜剧性的遭遇焦虑和难以预料的错失难以打破的隔阂难以沟通的情愫难以把握的命运揭示了现代人在灵肉两面无法统一的矛盾困境方鸿渐的人生旅程并没有任何奇迹只是一个普通现代人的平凡生命的例行过程这是痛苦失败的历程具有极大的普遍概括性和象征性既成为现代人生存困境的象征也成为整个人类的基本存在状况的象征《围城》的题旨在于人生矛盾困境的象征 4.艺术特色1犀利的心理讽刺侧重于心理讽刺鞭辟入里抓住知识者带有职业性特征或个性乃至生理的特点弱点或冷嘲或寓讽刺于描述或以知识性议论旁敲侧击 2利用误会巧合造成喜剧情境 3丰富机智的讽刺语言对中外典故灵活运用增强讽刺的形象趣味多姿多彩的比喻且善于远取譬第三节路翎与七月派小说一七月派小说抗战爆发后胡风等人创办了《七月》杂志路翎丘东平等小说作家主张在现实主义旗帜下反映活的一代人的心理状态以浓郁的忧患意识和悲剧意识注重主观感情的渗入描绘着由时代的压迫社会的苦难和灵魂的创伤交织的人生图景重视挖掘人的精神世界的复杂丰富注重表现人物的原始生命力追求心理描写的深度充分体现了胡风揭示精神奴役的创伤发扬主观战斗精神的理论这些作品多数被编入《七月文丛》并由胡风亲自撰写序文故史称七月小说派二七月派小说的特点 1审美格调的驳杂 1主题取向的多元特点 2人物复杂性格的塑造3情节线索纵横交织齐头并进 2强烈的激情3凝重苦涩的悲剧感三路翎与《财主的儿女们》《饥饿的郭素娥》写矿工和下层女性《财主的儿女们》写旧家族和知识者《罗大斗的一生》写宗法制农村和破落子弟着力表现对强悍的原始生命力的召唤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性格《财主的儿女们》是一部描写封建大家庭溃败和知识者人生探求历程的史诗之作时间跨度十年分为上下两部第四节张爱玲一一个潇洒而苍凉的手势从创作主体心态的角度来看张爱玲早年的身世影响了其人格心理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她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和体验张爱玲是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女作家 1920年9月30日出生於上海原名张煐 1930年改名张爱玲祖父张佩纶虽是清朝重臣李鸿章的女婿但到她的父亲这一辈家道已经中落张爱玲的父亲是一个典型的遗少型人物母亲是西洋化的女性几度跨洲越洋去留学由于自幼就失去了正常的家庭温暖又耳濡目染了封建大家庭内部的尔虞我诈不仅形成孤独敏感的内省个性还使她过早地积累了对人对事的否定性情绪习惯于以审慎怀疑的态度注视着周围的世界 1943年张爱玲正式写小说《茉莉香片》《倾城之恋》《金锁记》《心经》《琉璃瓦》《连环套》等相继发表她的创作从一开始就达到高潮期形成自己的艺术峰巅以后一直没有逾越它二叩问人性解剖人性张爱玲像一位洞悟人生而又难以接近的巫女以冷峭阴郁甚至有些刻薄恶毒的眼光注视着社会与人生揭示了人性阴暗的一角 1.金钱锈蚀下的人性张爱玲十分关心人性在现代社会的迷失人情在金钱诱惑下的冷漠由此产生对生命本体的思考擅长塑造由怨女变为恶妇的女性形象如《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怨女》中的银锑《十八春》中的曼璐等《金锁记》是张爱玲的小说中文化内蕴最丰厚的作品刻画了一个阴鸷毒辣的母亲形象——曹七巧这是一个把自己锁在黄金枷锁中的女人性格暴躁心理变态有着强烈的占有欲和疯狂的报复欲由金钱的牺牲品论为金钱的奴隶 1 旧式婚姻的牺牲品作者从人性的视角透视曹七巧的一生发现黄金欲可以把一个本属悲剧性的人物演化为一个邪恶的人这一人物无疑是新文学中最复杂最深刻最成功的妇女形象之一曹七巧与姜二爷的婚姻并非良缘而是以七巧的青春健康——人与姜家的地位金钱——物作为交换中介造成了婚姻构架的倾斜人与物价值的互换倒置 2 锁在黄金枷锁中的女人曹七巧精神极度空虚黄金锁住了她的情感摧残了她的人性被禁锢在心狱之中作者不仅以同情的笔墨写出七巧的畸型反抗还写出了这种反抗如何蛰伏在金钱统治的脚下由金钱的牺牲品沦为金钱的奴隶 3 变态畸型的心理张爱玲以冷峻的笔调写了这样一个疯狂的故事不仅意在揭示原欲对人的折磨支配与惩罚更着意于把人摆在旧中国文化关系被食自食与食人的循环链条中来考察揭露了封建文化吃人的本质 2.揭示了人性的虚伪与残忍张爱玲还敏感地发现了人类之爱甚至亲情之中虚伪和残忍的一面曹七巧一次次在变态阴暗心理的驱使下破坏着儿子女儿的幸福变成了施虐狂三审视两性解构神话张爱玲以敏锐的目光审视着现实选择两性关系作为切入点讲述着大都市里的小市民恋爱与婚姻的故事冷冷地告诉人们人间无爱至多只有一层温情的面纱她笔下的女性既不是追求自我价值的强者也不是纯真浪漫的情种而是为了谋生而成家的女人 1谋爱与谋生拆解倾城的神话婚姻与性爱是张爱玲小说的主要构件几乎每篇都离不开男女之情但她精神上的悲观气质使她见不到爱没有浪漫而圆满的结局更多的是情场角逐和权衡利弊的交易谋生谋爱张爱玲用这样一个故事对倾城之恋的阐释不能不说是对古往今来男性文本建构的爱情神话的嘲讽小说在苍凉的二胡声中展开进而成为贯穿始终的节奏和旋律形成一种典型的中国情调最后又在二胡声中结束前呼后应浑然一体给人以艺术的整体美 2揭去面纱消解爱情的诗意《红玫瑰与白玫瑰》佟振保 3冷处理颠覆一见钟情的模式张爱玲擅长以不动声色的冷处理轻描淡写地颠覆了一见钟情的艳遇模式直指人性的复杂《封锁》是一篇让人回味的短篇小说具有寓言的性质可以从各种角度解读有形的封锁无形的封锁爱情是一个撩人缠人醉人也毁人的生命情结也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张爱玲感叹道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她用一副看透了世界的眼光冷静地展现社会与人生解构了爱情的神话同是写家的蛀虫张爱玲推出了一系列萎琐无能昏庸懦弱的遗老遗少在张爱玲笔下父亲头上的神圣光环已不复存在所剩的是丑恶堕落与孱弱 3展示家庭本身的缺陷寻找内部的裂隙在传统文化中父亲是个不同寻常的概念不仅表现一个男人在家族血缘中的位置还意味着在社会文化中所拥有的特权对家庭的主宰对女性的占有 2重新解读女人张爱玲注重性别政治的书写策略把艺术的取景框对准了沪港两地男女间千疮百孔的情感经历关心人性在现代社会里的迷失人情在金钱诱惑下的冷漠张爱玲则以女性的感知与思维方式从文化心理的层面切入巫女的目光咄咄逼人冷漠刻薄张爱玲说弄文学的人向来是注重人生飞扬的一面而忽视人生安稳的一面其实后者正是前者的底子张爱玲说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张爱玲笔下的家是畸形的破碎的这里的人封闭在狭小的空间里生命散发着在古朽根基上汲取的都市社会浓重的铜臭气息 3张爱玲为走向败落的家营造了梦魇般的氛围和苍凉的基调五奇异的艺术世界张爱玲既对西方的文化艺术感兴趣又受到中国古典小说诗词的熏染还受到五四新文化的新思潮的影响她的创作反映了较为复杂丰富的色彩表现出中外艺术新旧文艺新旧意境的揉和与交错极具艺术个性 1反高潮的叙事策略张爱玲说我喜欢反高潮——艳异的空气制造与突然的跌落可以觉得传奇里的人性呱呱啼叫起来 2丰盈而繁富的意象张爱玲把旧小说的情调与现代趣味相统一善于捕捉各种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感官现象使意象常新努力发掘月亮这一象征符号所积淀的文化内涵张爱玲从月亮的阴晴圆缺对女性的命运性格及多重本质予以重新体认感悟与思索月亮是女人命运的镜子她描写了一个又一个月光下的悲剧月亮在与女性叠印的同时与爱情婚姻发生密切的关联月亮为烘托小说的氛围刻划人物的心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3擅长心理刻划善于在苍凉的铺叙中把客观世界内化于心头并将内心动作外化为行为与言语融为一体她笔下人物的动作具有丰富复杂的心理涵量如《金》 4富有色彩感的语言张爱玲的小说在艺术上是有缺憾的题材偏窄技巧饱和给人以繁富为累的感觉其作品是一个灰暗苍凉的世界没有崇高没有光亮也没有希望充满了淡漠的贫血的感伤情调对人性的脆弱邪恶似乎多了一份无奈的认同季红真比较传奇女性萧红张爱玲萧红和张爱玲都是接受了新变化教育的女性都积极与父权制度父权文化斗争这是她们传奇式人生道路的开始而且她们俩人一生都经历着逃亡辗转各地艰辛飘泊这始终贯穿着她们终生但逃亡之路都以失败而告终萧红和张爱玲都始终坚持着自由主义的政治立场没有党派或官职基本上都靠写作维持生活但这并不表示她们超脱世外她们都以个人化的方式关注着时代产生的主题文明的荒凉萧红晚年的作品中充满着孤寂之感正因为她是思想的先驱者不为他人所理解就像萧红曾说的那样作家不是属于阶级的作家是属于人类的所以她的思考是对人生质询超越自己的时代参考文献海外张爱玲研究述评刘维荣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家族生存和人性的悲剧重评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曹书文河南师大学报2000年第3期家的拆解巴金张爱玲家庭小说之比较朱育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0年第4期参考文献一对素未谋面的文坛姐妹阐释和对话中的玛·杜拉与张爱玲齐红伟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走出爱情神话的世俗婚姻张爱玲小说的婚姻主题论李军聊城师院学报2001年第1期巨石底下的小草的呻吟张爱玲小说之魂解洪祥文史哲2001年第2期思考题 1试析曹七巧这一人物形象2月亮这一意象在张爱玲的小说里起到什么作用 3张爱玲如何在小说里营构了苍凉的氛围娇蕊烟鹂 4象征手法书名本身就象征着整个社会及每个角落都是大大小小的围城人生不过是进了围城之中的挣扎小说在展现蒋纯祖的心灵冲突和搏斗方面融汇了作家强烈的生命体验和艺术才华具有一种鲜血淋漓而又真实的残酷美因而胡风称赞小说的出版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个重大的事件并认为第二部更凄厉更激荡更痛苦也更欢乐而庄严。
40年代小说(二)--赵树理、孙犁
![40年代小说(二)--赵树理、孙犁](https://img.taocdn.com/s3/m/3efc6008a300a6c30c229fad.png)
陈灵强
第一节 解放区小说概况
短篇小说:
赵树理、孙犁
长篇小说:
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 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 丁玲《太阳照在桑乾河上》 周立波《暴风骤雨》
第二节 赵树理 孙犁
一、赵树理
(一)“农民”与“知识分子”
地道的农民气质 与 知识分子视角
2、采用画面联缀式的小 说结构:(具有诗的特性)
只撷取生活中最富于意义的一 个或几个特定的横截面,把人 物放在特定的时空构架,从容 不迫地展开描述。在两个横截 面之间,或是几笔带过,或不 作过渡。《荷花淀》由三个横 截面组成:一是月夜的家里, 二是几天后去看望丈夫和回来 的路上,三是紧接着战斗结束 后的荷花淀里和回家路上。 《嘱咐》则由两个横截面组成: 一是在家里的相聚,二是次日 清晨送水生回部队的路上。
《吴召儿》:红棉袄象“突然 开出一朵红花浮起一片彩云 来”,把棉袄白里子翻过来, “就活像一只散着黑头的小白 山羊,登在乱石尖上跳跃着前 进,那翻在里面的红棉袄还在 不断被风吹着,像从她的身上 撒出一朵朵火花,落在她的身 上”。 只是几个瞬间,人物之外在与 内在的美,与作家主观感情上 对于美的赞赏,完全融为一体。 《荷花淀》的开始部分。
孙犁以充满诗意的笔致侧重于歌颂“变”之后 人民群众的“新”和“美”,将艺术的聚焦点 对准他们的心灵世界。
(二)独特的题材选择
孙犁小说没有离奇曲折的故事、惊心动魄的场
面,展现的主体部分是散发着浓郁的水乡气息
的日常生活:
夫妻间的私语、离合、思念、乃至误会、龃龉,
乡亲邻里的和谐,军民之间的亲情……
近现代文学 40年代小说
![近现代文学 40年代小说](https://img.taocdn.com/s3/m/f54e8037f78a6529647d53f7.png)
财主底儿女们
写的是苏州首富蒋捷三一家的分 崩离析。财主的儿女们在大时代 浪潮冲击下的苦难心灵历程。 小说主要人物: 苏州首富蒋捷三及三个儿子: 蒋蔚祖 蒋少祖 蒋纯祖
《财主底儿女们》
小说的背景:从“一 ·二八”到“七七”事变。
小说的主旨:表现“以青年知识分子为辐射中心
点的现代中国历史的动态”。
蒋纯祖的形象:从追求理想到碰壁再到狼狈而逃,最
后病逝。蒋纯祖的生命之路一部分是现实的,社会性的,又 有一部分是纯个人式的、心理的,他仿佛穿行在人世间古往 今来能遭遇到的崇高和卑下、抗争和败退、正义和邪恶、理 性和疯狂、生存和死亡之中,感受了一切,领悟了一切,最 后被作者在大时代中送上死路。这个人物从社会层面上可以 看作是在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斗争中仍未能与人民结合,没 有找到光明出路的知识分子的典型,同时表达了作者与极度 动乱的世界上对生命的不可重复的深刻体验。
二、文学风格
远离文学主流,以纯粹个人化的人生体验和 文学理念进行创作,形成独特的讽刺文学风 格。
现代主义意味的人生讽刺。洞察了人生的虚 无、荒谬,然后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对芸芸 众生进行辛辣的嘲讽。
三、《围城》
1、情节:以方鸿渐的三 次旅行结构情节,围 绕着上海和三闾大学 两个地方展现了其留 学、恋爱、求职、婚 姻等人生过程。
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三记”(《淘金记》 《困兽记》《还乡记》)
艾芜《山野》《石青嫂子》
吴组缃《山洪》等。
Hale Waihona Puke 3、文化分析小说对民族历史与现实进行文化探询与反省。 废名《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 沈从文《长河》 巴金《憩园》《寒夜》,老舍《四世同堂》,
师陀《果园城记》,萧红《呼兰河传》等。
四十年代小说
![四十年代小说](https://img.taocdn.com/s3/m/29438c911a37f111f1855b52.png)
第三节 张爱玲的小说
一、身世与审美基调:苍凉 二、小说题材与主题 大多以自己熟悉的生
活——“沪港洋场社会”中的畸形人生-— —为题材,用参差对照的笔法,描绘了时髦 的洋风气与顽固的旧传统错综交织的光怪陆 离的社会人生景象(沪港洋场社会中封建主 义文化同资本主义文化的尖锐矛盾),尤其 在挖掘人物的病态心理和文化情结方面达到 了相当深度。
• 张恨水是四十年代我国通俗小说的集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成者。
赵树理
赵树理
第五节 解放区小说
• 一、 解放区小说的四种类型: • ⑴赵树理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小说。 • ⑵孙犁为代表的浪漫抒情小说。 • ⑶刘白羽为代表的新闻体小说。 • ⑷丁玲为代表的社会分析小说。
二、赵树理的问题小说
• 1、赵树理小说创作的特点 • A、对农民精神弱点的善意嘲讽 • B、诙谐幽默的轻喜剧风格 • ①选择喜剧性的情节和细节表现人物的
《围城》的艺术特色
• 1、采取大跨度的横向移动式的结构间 架,以人物行踪的两点双线来布设格局。
• 2、与众不同的讽刺艺术——反仿、反 讽、反论构成的机敏的讽刺。
张爱玲
• 张爱玲像一位洞悟 人生而又难以接近 的“巫女”,以冷 峭、阴郁甚至有些 刻薄恶毒的眼光注 视着社会与人生, 揭示了人性阴暗的 一角。
孙犁
孙犁
三、孙犁的抒情小说的创作特点
• 1、孙犁的乡土小说总是与特定的时代密切相联。抗 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都在他的小说中得到 表现。`
• 2、一系列青年女性形象的成功塑造。他认为女性比 男性更乐观,而人生的悲欢离合又总与她们有关。 如水生嫂、春儿、吴召儿、秀梅、妞儿、九儿等。
• 3、对大自然的礼赞。孙犁小说中充满诗意的风景画、 风俗画、风情画描绘,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艺术 装饰,而是他的乡土小说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这也是与山药蛋派小说的不同之处。
40年代小说概述
![40年代小说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aae77410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47.png)
面对自己:
在抗战旳广阔背景下,描写爱国知识 分子旳苦难历程,于是出现了当代文学史 上又一种知识分子题材作品旳创作高潮, 产生了路翎《财主底子女们》、夏衍《法 西斯细菌》等作品。
美学特点:都自觉地追求历史感,具有史诗
性品格,这一时期旳文学在审美风格上具 有沉郁、凝重、博大旳风采。
抗战后期及解放战争时期(1944年9月1949年9月) : 文学旳主题和题材大致上沿着前一时期旳 开拓继续发展,而又更集中于两个领域: 对黑暗旳诅咒与对腐朽旳现实政治旳否定, 以及知识分子在新时代到来之前旳自我反 省与历史总结。
转向历史:
★或者从漫长旳民族历史中,寻找民族脊梁, 发掘民族美德,总结民族历史经验教训, 作为现实旳借鉴,由此也形成了以郭沫若 《屈原》为代表旳历史剧创作热潮;
★ 或者从生活旳再现中去探讨民族文化老式、 民族性格旳优劣得失,萧红旳《呼兰河 传》、老舍旳《四世同堂》、曹禺旳《北 京人》、《家》都是这么旳代表作。
各类题材、体裁旳作品几乎都笼罩着时代大 转折时期特有旳气氛:紧张、愤激、嘲谑 和痛苦,希望、待、焦躁和不安,从而 呈现出繁复旳音响,但依然能够看出挖苦 旳主调。突出旳体现是挖苦暴露性旳喜剧 增多。
如丁西林旳《三块钱国币》、陈白尘旳 《乱世男女》、《结婚进行曲》、《升 官图》,宋之旳《群猴》 。其他文学题 材也大都突出显示了以挖苦为主要手段 旳喜剧性色彩,如小说中旳《围城》、 张恨水旳《八十一梦》,诗歌中旳袁水 拍旳《马凡陀山歌》、臧克家旳《宝贝 儿》等等都是明显旳喜剧性作品。
二、国统区文学发展概况:
国统区文学创作是40年代文学旳主流。
●在不同旳战争阶段,文坛旳变化巨大,呈 现出不同旳基调和风貌。
●抗战早期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到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 )
第十二章 40年代小说
![第十二章 40年代小说](https://img.taocdn.com/s3/m/86a55cc46f1aff00bed51ed3.png)
本时期小说创作,因民国政府统治区、
沦陷区和中共领导的以延安为中心的地
区(亦称延安地区,或解放区)不同的
政治经济文化环境,而呈现出不同的面 貌。
抗战小说
许多作家走向前线,深入抗战生活,写出了一批反映抗 日战场和战区社会生活的作品,时称“前线主义”小说。
这些作品具有很强的纪实性和新闻性。诸如《华北的烽
的故事。生动的口语、浓郁的乡土气息、故事化的
叙述方式,是这篇小说在抗战文艺大众化方面成功 的经验。
现实的讽喻与剖析
左翼作家在民族抗争主题中重振批判意识,犀利的 现实讽喻、社会剖析与抗日军民的叙事交融,透露 了社会、心理、政治和文学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 有的通俗小说家(比如张恨水《八十一梦》《五子
《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
他走向了写实主义的厚重。其中《淘 金记》较出色,小说以四川北斗镇莦
箕背金矿的开采为线索,叙述基层各
股恶势力抢发国难财的内讧。
沙汀
茅盾的日记体长篇小说 《腐蚀》( 1941年夏)。 小说以女特务赵惠明内心 独白的日记形式,令人信 服地展现了一个失足难拔 的女性如何在挣扎中走向 忏悔自新的崎岖心路。尖
长篇《结婚》以战时上海为背景,
展现一个小知识者在罪恶都市里的 浮沉堕落。
师陀
1911 年6 月2 日 生于黑龙江呼兰 县。原名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
等.
幼年萧红与母亲
萧红1930年在北京
萧红于1933年开始文学 创作,同年10 月与萧军 自费出版了第一本作品
合集《跋涉》。
1934 年春,“两萧”取 道大连流亡至青岛,萧 红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了中篇小说《生死场》。
16四十年代小说(一)
![16四十年代小说(一)](https://img.taocdn.com/s3/m/619942e519e8b8f67c1cb92b.png)
总之,方鸿渐是作者精心塑造的性格 复杂的艺术典型,他面对现代社会残酷的 生存竞争和严重的精神危机而缺乏与之相 对抗所应有的理性、信仰、热情和力量, 因而常常不由自主地流露出发自本性的怯 懦、迷惘和盲动性。他心地善良,也不缺 乏聪明才智,却缺少人生最宝贵的竞争进 取的现代精神。他既能看透恶劣环境,极 想超脱社会,却又不能免俗。其悲剧既有 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其悲剧原因: 1、是半封建殖民地的黑暗的社会制 度造成的。 2、传统文化原因。 3、性格原因
孙柔嘉:特别老练、有城府。虽受 过教育,但是骨子里是很旧的,刻 薄,在家庭生活里面有一种占有欲。
另外,还有孤芳自赏,高傲矜持的 苏小姐、才学空疏,狗屁不通的曹元 朗、号称“中国新哲学创始人”的褚 愼明、老奸巨滑的色迷校长高松年、 招摇撞骗的流氓政客李梅亭、欺世盗 名的韩学愈等。
1949年,先生回到清华任教;1953 年调到文学研究所,其间完成《宋诗选注》,并 参加了《唐诗选》、《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 的编写工作。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先 生受到冲击,并于1969年11月与杨先生一 道被派往河南“五七干校”。1979年, 《管锥编》、《旧文四篇》出版。1982年起 担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1984 年《谈艺录》(补订本)出版;次年,《七缀集》 出版。1998年12月19日,先生在北京逝 世,享年88岁。
第二节 钱钟书与《围城》 一 作者简介 钱钟书,字默存,号槐聚,1910年生于 江苏无锡。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十岁入东 林小学,在苏州桃坞中学、无锡辅仁中学接受中 学教育,十九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1933 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 学任教。1935年,先生与杨绛先生完婚,然 后同赴英伦留学。两年以后,先生以《十七十八 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副博士学位。之 后随杨绛先生赴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193 8年,被清华大学破例聘为教授,次年转赴国立 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系主任,并开始《谈艺录》 的写作。
40年代小说概述解析
![40年代小说概述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89ee69f02d276a200292ece.png)
意义:
《讲话》是“二战”以来马克思主义文论中 最有体系色彩且影响最大的论作之一。对 当时的解放区以及建国后相当长时间里发 生着深远的影响。只有理解《讲话》,方 能理解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讲 话》的理论辐射甚至远远超出文艺运动范 围,在思想史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视角: 作为一个政治家,毛泽东是从指导革 命事业的政治角度来观察文艺问题的, 《讲话》试图解决这样一个新的历史课题, 就是在无产阶级政党执政、有条件推进大 规模的群众运动的历史阶段,应当如何领 导文艺工作,怎样才能创造出适合本阶级 要求的新兴的文艺。
面向自己: 在抗战的广阔背景下,描写爱国知识 分子的苦难历程,于是出现了现代文学史 上又一个知识分子题材作品的创作高潮, 产生了路翎《财主底儿女们》、夏衍《法 西斯细菌》等作品。
美学特点:都自觉地追求历史感,具有史诗 性品格,这一时期的文学在审美风格上具 有沉郁、凝重、博大的风采。
抗战后期及解放战争时期(1944年9月1949年9月) : 文学的主题和题材大体上沿着前一时期的 开拓继续发展,而又更集中于两个领域: 对黑暗的诅咒与对腐朽的现实政治的否定, 以及知识分子在新时代到来之前的自我反 省与历史总结。
一、抗战后中国政治地理的划分: 抗战后中国政治地理主要划分为三个区域。 解放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 国统区:中国国民党统治区 沦陷区:日本侵略军占领区(东北、北平和上海地 区) 此外还有一个上海“孤岛时期”,1937年11月日军占 据上海,租界处于被包围之中如同孤岛, 1941年 12月珍珠港事件发生,日军进入租界。 这个时段、 区域的文学被称为“孤岛文学”。
二、国统区文学发展概况: 国统区文学创作是40年代文学的主流。 ●在不同的战争阶段,文坛的变化巨大,呈 现出不同的基调和风貌。 ●抗战初期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到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 ) 整个国统区文学的基调表现为昂扬激 奋的英雄主义 。“救亡”压倒了一切,文 学活动以“救亡”的宣传动员为轴心。
18第十八章 四十年代小说(一)
![18第十八章 四十年代小说(一)](https://img.taocdn.com/s3/m/65d25fabfd0a79563c1e7227.png)
第十八章 40年代小说第一节 40年代小说概述从区域上进行划分:国统区沦陷区解放区孤岛文学各区域内的政治和文化气候随着战争形势的演变而相应变化,这些变化对于作家的生存方式、思想感情和创作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从时间上进行划分:抗战初期抗战中后期战争的进程左右着作家创作的各个方面,由此引发了两个时期从题材选择到艺术风格诸多方面的差异。
从内容和题材选择上进行分类:一、抗战题材小说。
二、讽刺暴露题材的小说。
三、注重文化分析的小说。
四、侧重于人生探索的小说。
抗战初年小说创作的特点:1、创作动机:应和着抗战初期民族动员的要求,为满足广大民众了解抗战实况的渴望而创作。
2、以短篇为主,关注事件而非人物。
3、带有较强的新闻报导性和宣传鼓动性。
4、通俗化特征。
抗战初年小说通俗化的途径:一、采用民间文学、传统文学已有的叙事形式,通俗易懂地宣传抗战道理,“旧瓶装新酒”,如老舍《兄妹从军》。
二、不直接采用旧形式,而是采用旧形式中易为大众接受的叙事手法,用浅近的白话文,创作旨在“发动民众,鼓动士兵”的大众小说,如欧阳山《三水两民夫》。
这些急就章往往热情有余,缺乏艺术个性而流于概念化。
这些缺陷在丘东平和姚雪垠的抗战小说中得到了初步的克服。
他们是初期抗战小说的代表。
丘东平:“七月派”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
《一个连长的战斗遭遇》、《暴风雨中的一天》、《友军的营长》等战地小说有战地实感和直面现实的锐气,又带有浓重的主观感情,呈现出慷慨悲壮的美和鲜明的个性。
姚雪垠:1938年的短篇小说《差半车麦秸》曾引起较大的反响。
中篇小说《牛全德与红萝卜》率先在国统区小说创作中进行了民族化和大众化的成功尝试。
另外,还有《春暖花开的时候》、《戎马恋》、《长夜》、《长夜》等。
抗战中期之后,随着抗日战争持久态势的日渐明朗,战争初起阶段的热情日渐沉积为谛视社会人生的智慧,抗战爆发初期对于民族觉醒的热情逐渐被对社会人生真实面貌,尤其是其阴暗面的揭示所取代,旨在剖析、暴露、讽刺的文学成为一股潮流。
四十年代小说(三)
![四十年代小说(三)](https://img.taocdn.com/s3/m/4f1e710b998fcc22bdd10d18.png)
(2)恋爱婚姻习俗。《登记》、 《小二黑结婚》。
4)坚持现实主义精神
赵树理的小说继承了“五四”文 学传统,坚持了现代知识分子独立 的理性和现实主义精神。不趋时、 不媚俗。不盲从。作品写农民在新 生活中的现状、精神面貌,他们的 矛盾、变化、憧憬。农村进步的长 期性、复杂性等等,具有强烈的社 会责任感。
2、赵树理的文学观
赵树理是我国现代乡土文学家。是 “山药蛋派”代表作家。他的小说多来自 他熟悉的农村和农民生活。他是继鲁迅之 后最了解农民的一位作家。与鲁迅一样, 赵树理深切地懂得旧中国农民的痛苦,不 仅在于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而 且在于精神被奴役,他懂得农民摆脱旧的 文化制度、风俗习惯的艰巨性,所以。他 在观察和表现中国农村社会时,即从农民 的思想、心理状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的角度去进行历史的考察。
3、赵树理作品的成就
赵树理小说的创作主要以农村 生活斗争和社会关系的变革为题材, 他是我国真正熟悉农村、热爱人民 的少有的杰出作家之一,他的作品 乡土气息浓厚,真实地再现了我国 农村几十年来的巨大变革,有一种 新鲜活泼、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大 众化风格。
1)反封建的内容
反封建是赵树理作品中最突出的 内容。从他的成名作《小二黑结婚》 到《李有才板话》、《李家庄变迁》 以及解放后的《三里湾》、《锻炼锻 炼》等小说,多从家庭人伦关系角度 表现反封建内容,反映社会变革。体 现了作家深厚的生活根底及对生活的 洞察力和魄力。
2)艺术形式的民族化
A在结构上,运用中国传统的评书、章 回体小说形式,注重故事的完整性,讲究 情节的连贯性。根据当时农民的文化水平、 欣赏习惯,创造出一种既能说又能看的现 代评书体小说。
三四十年代小说
![三四十年代小说](https://img.taocdn.com/s3/m/2a4e6ec989eb172ded63b776.png)
D、“京派”:坚守五四人文精神,情感内敛节 制 废名、沈从文、萧乾、芦焚
京派:是三十年代远离当时的政治中心南京和 文化中心上海,而活跃于北方的作家群体。以 北平高校师生为中心,没有明确发表宣言或结 社,组织较为松散。京派作家反对文学反映政 治斗争和直接的文学功利目的,表现出文化批 评的自由立场。在审美观念上,趋向情绪的内 敛和节制,体现出古典化的审美情趣。主要成 员有小说家废名、沈从文、萧乾,诗人卞之琳、
பைடு நூலகம்
“五年前它也是一匹年青的马,为了耕种, 伤害得只有毛皮蒙遮着骨架。现在它是老 了!秋末了!收割完了!没有用处了!只 为一张马皮,主人忍心把它送进屠场。就 是一张马皮的价值,地主又要从王婆的手 里夺去。”
二、4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
民族矛盾突出与深化 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简称“文协”。 文学区域化:国统区/ 解放区 / 沦陷区 / 孤岛 带来40年代文学创作的复杂走向。
二、40年代小说—张恨水
1、张恨水: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界 之集大成者。 春明外史、金粉世家、 啼笑因缘、八十一梦、五子登科
文学观:以商业目的为旨归、重视文学的消遣性和 娱乐性。 创作方法:传承了中国传统小说。 贡献:通俗小说现代性加强。(性格悲剧、心理描 写)
“我守着看人家不是有些呆吗?这就回得家去,一 个人坐在书房里呆想,那人在胡同口上那微微一 笑,焉知不是对我而发的?当时可惜我太老实了, 我就回她一笑,又要什么紧?我面孔那样正正经 经的,她不要说我太不知趣吗?说我不知趣呢, 那还罢了,若是说我假装正经,那就辜负人家的 意思了。他这样想着,仿佛有一个珠圆玉润的面 孔,一双明亮亮的眼珠一转,两颊上泛出一层浅 浅的红晕,由红晕上,又略略现出两个似有似无 的笑涡。燕西想到这里,目光微微下垂,不由得 也微微笑起来。”
40年代小说
![40年代小说](https://img.taocdn.com/s3/m/ea3dcfcfa98271fe910ef9da.png)
2.艺术特色: ⑴生活的原始粗放却又紧张冲突。 ⑵颂扬强者,追求悲壮。 ⑶展示近乎“病态”的欲望和巨大的苦闷。 ⑷作品有一种强烈执拗地追求。 ⑸情节的戏剧让位于情绪的戏剧。
“吸人的是他的热情,不是他的理论” ——李健吾
⑹“不透明”的带有“附加成分”的语言。
“他年青,淳朴,对生活极敏感,能深入地理解生活中的人物, 所以谈起来很生动。……后来《七月》上几乎期期都有他的作 品。……我对他的作品一直很满意。” ——胡风
上海“孤岛”与沦陷区小说
❖ 特征: ❖ 1,“通俗”与商业文化的联姻 ❖ 2,“通俗”与“先锋”的汇合:
❖ 徐訏:爱与人性的多重性的“大众传奇”——《风 萧萧》、《鬼恋》
❖ 无名氏:浪漫言情小说——《北极风情画》
张爱玲:
“旧派的人看了觉得轻松,可是嫌它不 够舒服,新派的人看了觉得还有些意思, 可是嫌它不够严肃。” “书名叫传奇,目的是在传奇里面寻找 普通人,在普通人里面寻找传奇。” (1944) 书写的人物——“上海人”。 “我喜欢上海人,我希望上海人喜欢我 的书。”“上海人是传统的中国人加上 近代高压生活的磨练。新旧文化种种畸 形产物的交流,结果也许是不甚健康的但,是这里有一种奇异的智慧。”
鲁迅、钱钟书、老舍幽默之不同: 鲁迅幽默的特点是老辣深刻,入
木三分。像庖丁解牛一样,拿着一 把短刀,一刀刺进去正是要害,这 是鲁迅了不得的地方。
钱钟书幽默的特色在于机智、非 常灵动、迅捷。他的幽默是一种学 者型的智慧型的幽默,而后面透露 的是一种学问。
老舍的幽默是温和、随和的,是 让人开心、比较市民化的。
(1923-1994)
⑵知识分子类:长篇《财主底儿女们》(1948年) 人物:长子蒋蔚祖、次子蒋少祖、三子蒋纯祖,长子媳金素 痕。: 蒋纯祖:逃离、流浪、碰壁、心灵搏斗。现代知识分子的 一个异端的典型,他“举起他底整个的生命在呼唤着”, 猛兽般地冲出家庭的废墟,奔突在一片布满泪痕和血迹的 苦难的旷野。 蒋少祖:崇拜超人哲学和反抗思想,后追逐权力、当了参 议员,苟同于流俗,沉浸在旧诗和文献版本的静穆中。
第十七章4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
![第十七章4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a813e1bc4afe04a1b071deaa.png)
丘东平致胡风信
另一部心理描写较为出色的小说是丘东平 的绝笔之作《茅山下》。这部未竟的长篇 小说以抗战时期新四军苏南根据地激烈的 民族矛盾、阶级斗争为背景,展现了新四 军的政治、军事工作以及革命内部的矛盾 斗争。革命内部的矛盾斗争是从工农出身 的参谋长郭元龙和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周 俊之间展开的。
在丘东平的小说中,“人”的主题是和阶级或民族 解放的主题并行不悖的,他往往是以政治和人生、 人性的双重视角去观照生活,去反映战争中生与死、 个人与集体、善与恶的冲突。
第十七章 4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
一、国统区小说概述 国统区、沦陷区小说 创作的几种类型;丘东平《第七连》等抗 战题材的小说;以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 和《淘金记》、《还乡记》等长篇小说为 代表的社会剖析和世情小说;萧红的《呼 兰河传》等文化分析小说;路翎的长篇小 说《财主底儿女们》等人生、人性探索小 说。
他的文学创作,是既承接了“五四”文学的现实主 义传统和人性、人道观念,又深刻体现了左翼作家 功利主义文学观的。他是能很好地把“五四”文学 与左翼革命文学嫁接在一起的一个作家。
2、路翎的小说
路翎:(1923-1994)原名徐 嗣兴。江苏南京人。著有 长篇小说《财主的儿女 们》,中篇小说《饥饿的 郭素娥》,短篇小说集 《朱桂花的故事》、《初 雪》、《求爱》,话剧剧 本《英雄母亲》、《祖国 在前进》等。
农民牛大水参加了人民武装,勇敢作战,被吸收为 共产党员。他的远亲杨小梅因不胜丈夫张金龙的虐 待,想投奔八路军工作,区委黑老蔡劝她与牛大水 同堂学习。毕业后,二人又在同村工作。
大水领导民兵与敌作战,小梅领导妇女配合工作。 张金龙因为他主人何世雄反对民主离开村子而感到 无所适从。
小梅决定离开他。敌人发动大扫荡,老蔡、大水、 小梅与群众一道坚持抗日。当大水、小梅被捕脱逃 时,群众竭力援救,小梅虽受伤,但得以生还。
4.2.1-4.2.2 40年代的小说
![4.2.1-4.2.2 40年代的小说](https://img.taocdn.com/s3/m/fd9159176bd97f192279e9a1.png)
第二小节 张天翼与沙汀
一、张天翼
1、生平及创作 《华新生”》
《包氏父子》
儿童文学
2、《华威先生》(素描) ①外形
公文包、黑手杖、结婚戒指、雪茄、兰花指等 ②状态【“忙”——会迷】 迟到早退、同样的意见 、一旦缺席则会议受阻
③实质
权力欲望超强
官派实足 没有实力 (一旦当官) 办不了事
第二节
40年代的小说
概述
第一小节
张天翼 1、暴露于讽刺 沙汀
钱钟书 2、体验与感悟 路翎
《饥饿的郭素娥》 《财主的儿女们》
张爱玲、苏青《结婚十年》 梅娘“水族系列” 3、通俗与先锋 徐訏《鬼恋》
《北极风情画》
无名氏
《塔里的女人》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周立波《暴风骤雨》 4、现实与民间 赵树理、孙犁
坏事
对国民党官僚的丑化 ▲形象的刻画 “冷嘲热讽”
二、沙汀 1、生平及创作 《在其香居茶馆里》 《淘金记》 “长篇三记” 《困兽记》 《还乡记》
2、 《在其香居茶馆里》 ▲巧妙的结构布局
国民党兵役黑幕 不动声色地讽刺 基层政权的腐败 ◆同是同一时期的暴露讽刺,二者却各有千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人性嘲讽: 人生之所以是一个盲目的过程,是因为人 性本质上是一种盲目的欲望。人并无理性 可言,只是被他的大大小小的世俗性欲望 所支配。 在作品中,所有的人,都被个人化欲望所 支配。 《围城》中的欲望,主要不是那种 极端的欲望,而是那种普遍的世俗性欲望。 自私、虚荣心,嫉妒心理,权利欲望,以 及微妙的心理需求等等。他们互相之间的 关系,都是这些欲望的碰撞。
1941年出版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1946年 出版短篇小说集《人· 鬼》,1946——1947年, 兽· 在《文艺复兴》杂志上连载长篇小说《围城》。 《围城》奠定了钱钟书在现代文学上的地位。建 国以后,任清华大学教授,1952年到中国社会科 学院文学所任研究员。
钱钟书的学术成就很高,他的两部学术著作《谈艺录》、 《管锥篇》,显示了他渊博学识。钱钟书不仅对精通古典 学术,而且对欧洲的文学知识、文化知识也非常精通,甚 至令西方学者相形见绌。
讽刺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
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是位老科学家。这老 字的位置非常为难,可以形容科学,也可 以形容科学家。不幸的是,科学家跟科学 大不相同,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而 科学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钱。
2、从讽刺深度上看 善于发掘人的心理。一般讽刺小说往往是写 人的行动,透视人的心理。但《围城》却善于 进行心理剖析,对人的心理进行讽刺。 如,对苏小姐嫉妒鲍小姐的心理这样讽刺: 她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镂空白 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在热带热天,也许这 是最合理的装束,船上有一两个外国女人就这 样打扮。可是苏小姐觉得鲍小姐赤身裸体,伤 害及中国国体。
对学中文留学生的讽刺,又讽刺了官员、商人:
学国文的人出洋深造,听来有些滑稽。事实上, 惟有学中国文学的人非到外国留学不可。因为一 切其他科目像数学、物理、哲学、心理学、经济、 法律等等都是从外国灌进来的,早已洋气扑鼻; 只有国文是国货土产,还需要外国招牌,方可维 持地位,正像中国官吏、商人在本国剥削来的钱 要换外汇,才能保持国币的原来价值。
方鸿渐在船上对鲍小姐的追求,完全是身体欲望。 鲍小姐下船以后,亲近苏小姐,也是被一种莫名 其妙的欲望所支配,他觉得苏小姐是个很好的女 朋友,带他到各种场合都可以。他不想和苏小姐 有更深的来往,生怕苏小姐爱上他,但是,还是 鬼使神差地和苏小姐在一起。回到上海,还是去 找苏小姐。他和孙柔嘉的爱情,也是被一种莫名 其妙的欲望所促成。他并不爱孙柔嘉,但是,在 孙柔嘉的一系列富有心计的手段下,不知不觉上 了贼船。
还有李梅亭的自私、权利欲望。在去三闾 大学的途中,孙柔嘉有病,他带着一大箱 子药,下了很大决心才拿出几粒仁丹来。 作品写, “虽然仁丹值钱无几,他以为孙小姐一 路上对自己的态度也不够一包仁丹的交 情。” 在大家都很困难的情况下,他一个人偷 偷地买烤红薯吃。到三闾大学,发现系主 任的位置被别人占去,就怒气冲天,最后 校方高价收下他的药,他才平息了怒气。
在现代文学中,一般都是社会讽刺,人丑恶欲望, 都是社会、文化造成的,通过对人的讽刺,达到 对于社会文化的讽刺。比如,鲁迅的《肥皂》、 张天翼的《华威先生》、沙汀的《在七香居茶馆 里》等都是社会、文化讽刺。钱钟书认为,中国 文学没有纯粹的幽默小说,只有大量的社会讽刺。 钱钟书的《围城》却是人生和人性的嘲讽。他基 本上把人定位于一种动物。在《围城》的序言中 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 会、某一部分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 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 性。‛人在本性上是动物,人生也不过是动物一 样的盲目过程。
苏小姐在船上,替方鸿渐洗手帕、钉扣子。方鸿 渐有这样的心理: 方鸿渐看大势不佳,起了恐慌。洗手帕、补袜子、 缝纽扣,都是太太对丈夫尽的小义务。……他和 苏小姐在一起,不是怕袜子忽然磨了洞,就是担 心什么地方的钮子脱了线。他知道苏小姐的效劳 是不好随便领情的;她每钉一个纽扣或补一个洞, 自己良心上就增一分向她求婚的责任。
1929年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数学15分,英语 成绩特别优秀。一入学在学校就很有名气。个性 狂傲,任意臧否人物,在二年级的时候,就挑战 朱自清、冯友兰的学识。吴宓还推荐他到外语系 当临时的教师。 1935年毕业到上海光华大学任英语教师。同年到 英国的牛津大学留学。1937年获得副博士学位。 牛津聘任他为讲师,他没有接受。1937—— 1938在法国生活过一段时间。1938年回国。先 后在西南联大、震旦女子文理学院等地任教。
在散文《魔鬼夜访钱钟书》中魔鬼对钱钟书说: ‚我就是魔鬼;你曾经受我的引诱和试探。‛ ‚你不认识我,虽然你上过我的当。你受我引诱时,你 只知道我是可爱的女人、可信的朋友,甚至是可追求的理 想,你没看出是我。‛ 人有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欲望,所以才有魔鬼的引诱, 魔鬼不在外部,而在人的心灵深处。
方鸿渐的人生历程,就体现了这种人生本质。他 在回国的船上,追求鲍小姐,而鲍小姐只和他逢 场作戏而已。他不爱苏小姐,却被苏小姐当作知 音。拼命地追求唐小姐,但是,阴差阳错,他和 唐小姐失之交臂。他到三闾大学,也碰壁而回。 在三闾大学,并不爱孙柔嘉,但是,却和孙柔嘉 订婚。回到上海,和孙柔嘉无法维持婚姻。决定 还要走。方鸿渐总是在寻求。但是,最后是一无 所有,空空荡荡。作品中唐小姐,是理想的象征。 但是,理想仅仅是理想而已,人永远也无法得到。
方鸿渐进过哲学系的——撒谎欺骗有时并非不道 德。柏拉图《理想国》里就说兵士对敌人,医生 对病人,官吏对民众都应该哄骗。圣如孔子,还 假装生病,哄走了儒悲,孟子甚至对齐宣王也撒 谎装病。父亲和丈人希望自己是个博士,做儿子 女婿的人好意思让他们失望么?买文凭哄他们, 好比前清时代花钱捐个官,或英国殖民地商人向 帝国府库报效几万英镑换个爵士头衔,光耀门楣, 也是孝子贤婿应有的承欢养志。
就是在一些正义的行为的背后,钱钟书也 能够看到虚荣心。比如,在上海的报社, 主编王先生因为言论激烈而被迫辞职,方 鸿渐也一同辞职。作品没有否认王先生的 正义感,但是也不忘对他的虚荣心进行讽 刺:“王先生是个正人,这次为正义被逼 而走,喜欢走得热闹点,减少去职的凄黯, 不肯私奔似的孑身溜掉。”他知道辞职吃 亏,还是希望方鸿渐也一起辞职,显出自 己轰轰烈烈。
二、《围城》
(一)人生与人性的双重嘲讽 1、人生嘲讽: 人生是一种盲目的过程,人不段追求,又不断的落空,最 后总是一无所有,无法获得自己渴望的东西。世界好象总 是与人开玩笑,人在世界的无形的巨手的拨弄下,总是变 得可笑。 ‚关于菩蒂结婚离婚的事,我也和他谈过,他引一句英国古 语,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 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 ‚法国也有这末一句话。不过,不说是鸟笼,说是被围困的 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现代 文学的那种社会讽刺,而是具有现代主义 意味的人生讽刺。他似乎洞察了人生的虚 无、荒谬,然后以一种超然的态度,俯视 人生,对芸芸众生进行辛辣的嘲讽。 钱钟书的学识,对他的小说也产生了重要 影响。把学者的知识熔铸在小说中,把古 今中外的文化知识,与小说叙述很完美地 结合在一起,自然贴切。
张 爱 玲与《金锁记》
一、张爱玲的“传奇”人生 张爱玲(1921-1995)1921年,出生在一个没 落的贵族家庭。他的祖父张佩伦是进士,曾任督 察院左副部御史。在中法战争中,由于马尾战事 贻误战机,被革职充军。放归以后,任李鸿章的 幕僚。并与李鸿章的女儿结婚。张爱玲的父亲张 廷重却是一个纨绔子弟。带着没落贵族的遗少气 息,依靠父亲遗产,过着放浪而腐败的生活,游 手好闲,吸大烟,逛妓院,沾花惹草。张爱玲的 母亲却是一个思想开放的新女性,学钢琴,外语, 裁服装。两个人矛盾很深。离婚后去了法国。
三、老作家的小说创作 茅盾:《腐蚀》与《霜叶红于二月花》 老舍:《四世同堂》 巴金:《憩园》、《寒夜》、《第四病室》
第二节 沦陷区作家的小说创作
钱钟书 与《围城》 张爱玲与《金锁记》
一、钱钟书及其文学风格
钱钟书(1910——1998 )江苏无锡人。 字默存,号槐聚。父亲是汉学家钱基博, 从小受家庭的熏陶,才华出众。在小学、 中学,数学极差。国文特别突出。酷爱古 典小说和林纾翻译的外国小说。酷爱外国 的侦探小说,他出众的外语,就和读外国 侦探小说有关。
对于人生与人性的这种嘲讽,体现出一种 现代主义的人生观。30、40年代,钱钟书 在国外受到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比如叔 本华。同时,世界、中国的动荡,千疮百 孔,二次世界大战等,都使他感受到人生 的盲目、人性丑陋。
(二)丰富的文化知识
钱钟书是博学的学者。《围城》把古今中外的许多文化典 故、知识都写进小说,在现代文学上是第一次。作品涉及 到众多的古今中外的文化典故、知识、生活习俗等。从古 希腊神话,到现代西方哲学,从殷商的伯夷、叔齐到现代 的徐志摩,上下几千年知识进入小说。涉及到的中国作家, 就有陶渊明、苏东坡、黄庭坚、梅尧臣、元好问,龚自珍、 黄遵宪、苏曼殊等人。他把知识写进小说,知识变成了一 种表现手段,增加了小说的表现力,使小说具有了独特的 美感。
如写方鸿渐留学欧洲时的那种落拓不羁、玩世不
恭的性格:
方鸿渐到了欧洲,既不钞敦煌卷子,又不仿《永
乐大典》,也不找太平天国文献,更不学蒙古文、
西藏文或梵文。四年中倒换了三个大学,伦敦、 巴黎、柏林;随便听几门功课,兴趣颇广,心得 全无,生活尤其懒散。
方鸿渐在爱尔兰人那里买假博士文凭,觉得自己 成了骗子,但是在心理却这样安慰自己:
方鸿渐与苏小姐的关系,被父亲知道了,他父亲 这样说:‚‘人家不但留学,而且是博士,所以 我怕鸿渐吃不消她’——好象苏小姐是砖石一类 的硬东西,非鸵鸟或火鸡的胃消化不掉的。‛
对张小姐进行讽刺:‚张小姐是18岁的高大女孩, 着色鲜明,穿衣紧俏,身材将来准会跟她老太爷 那洋行的资本一样雄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