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护理学重点(自己整理)
急危重症护理学知识点总结以及教案
急救护理学1、市区急救的反应时间是15分钟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组成: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救护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和ICU负责院内救护。
作用:既适合于平时的急诊医疗工作,也适合于大型灾害或意外事故的急救。
3、院前急救:也称院外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害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监护的统称,即在患者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
4、急诊护理工作的具体目标及措施:(选择)P18(1)、稳定急诊护理专业队伍(2)、提高分诊准确率(3)、提高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4)、完善急救备用物资管理机制(5)、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6)、提高急诊患者的住院率(7)、规范护理文书(8)、保证互换沟通通畅5、ICU的人员编制:床位:医生人数=1:0.8以上床位:护士人数=1:2.5-3以上ICU 收治对象:(1)、创伤、休克、感染等引起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心肺复苏后需要对其功能进行较长时间支持者(3)、严重的多发伤、复合伤(4)、物理、化学因素导致疾病症,如中毒、溺水、触电、虫蛇咬伤和中暑患者(5)、有严重并发症的心肌梗死、严重的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各种术后重症患者或年龄较大,术后有可能发生意外的高危患者(7)、严重水、电解质、渗透压和酸碱失衡者(8)、严重的代谢障碍性疾病,如甲状腺、肾上腺和垂体等分泌危象患者(9)、各种原因大出血、昏迷、抽搐、呼吸衰竭等各系统器官功能不全需要支持者(10)、脏器移植术后及其他需要加强护理者6、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病情危重,机体抵抗力低下,易感性增加感染患者相对集中,病中复杂各种进入性治疗、护理操作较多多种耐药菌在ICU7、检伤分类的原则:(1)、优先救治病情危重但有存活希望的伤病员(2)、分类时不要在单个伤病员身上停留时间过长(3)、分类时只做简单可稳定伤情但不可过多消耗人力的急救处理(4)、对没有存活希望的伤病员放弃治疗(5)、有明显感染征象的伤病员要及时隔离(6)、在转运过程中对伤病员动态评估和再次分类以上仅用于灾难或突发事件医疗资源不足的,无法满足每个伤病员的就只需求时,为最大提高伤病员存活率的情况。
急危重症护理学自制重点
急危重症自制重点名解1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诊治、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即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和ICU负责院内急救,它既适合于平时的急诊医疗工作,也适合于大型灾害或意外事故的急救。
3院前急救:又称院外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害事故等伤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监护的统称。
4急救绿色通道:是指医院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的快捷高效的服务系统,包括在分诊、接诊、检查、治疗、手术及住院等环节上,实施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急救服务。
5心搏骤停(SCA):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是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
6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心搏、呼吸停止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应用胸外按压或其他方法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
7生存链:指对突然发生心搏骤停的成年患者通过遵循一系列规律有序的步骤所采取的规范有效的救护措施。
5个环节: 1. 立即识别心搏骤停并启动急救反应系统 2. 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 3. 快速除颤 4. 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5. 综合的心搏骤停后治疗。
8多处伤是指同一解剖部位或脏器发生两处或两处以上的创伤,如一个肢体有两处以上的骨折,一个脏器有两处以上的裂伤。
9复合伤是指两种以上的致伤因素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损伤。
10联合伤是指创伤造成膈肌破裂,既有胸部伤又有腹部伤,又称胸腹联合伤。
11呼吸困难:患者主观上感觉“空气不足”或“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的异常,严重时可出现端坐呼吸、发绀、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
12窒息:气流进入肺脏受阻或吸入气缺氧导致的呼吸停止或衰竭状态。
急危重症护理学知识点总结以及教案
急危重症护理学知识点总结以及教案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护理学科,主要研究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管理。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知识点涵盖了急危重症的病情评估、呼吸支持、心脏监护、神经监护、消化系统护理、肾脏护理等方面。
下面是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知识点总结以及教案。
一、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知识点总结:1.病情评估:(1)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呼吸频率、心率、体温和血压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和变化。
(2)神经系统评估:包括意识水平、瞳孔反应、肌力等方面的评估,判断患者是否有神经系统损伤。
(3)肺部评估:包括呼吸音、呼吸困难程度、气道管理等方面的评估。
(4)心脏评估:包括心率、心律、心音的评估,及时发现心脏问题。
2.呼吸支持:(1)氧气给予:根据患者的氧饱和度和呼吸状态决定给氧方式和浓度。
(2)呼吸机辅助通气:根据患者的呼吸状态和氧饱和度决定是否需要机械通气。
(3)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对呼吸道阻塞严重患者进行气道管理。
3.心脏监护:(1)心电图监测:监测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和缺血。
(2)血钾监测:监测血钾水平,及时发现高钾或低钾情况。
4.神经监护:(1)瞳孔监测:监测瞳孔大小和光反应,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等情况。
(2)神经系统评估:评估患者的意识水平、肌力、反射等,判断神经系统功能。
5.消化系统护理:(1)肠内营养:对于不能口服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以维持营养平衡。
(2)胃肠减压:对于胃肠道积气或肠梗阻的患者,进行胃肠减压以缓解症状。
6.肾脏护理:(1)尿量监测:监测患者尿液输出情况,及时发现尿量减少或增多的情况。
(2)肾功能监测:监测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判断肾功能是否正常。
二、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体系。
2.掌握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评估方法和护理技术。
3.能够正确使用常见的急危重症护理设备和药物。
教学内容:1.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述:(1)定义和范围(2)重要性和应用领域2.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评估方法:(1)生命体征监测:呼吸频率、心率、体温和血压的监测方法和意义。
急危重症
1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2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3院前急救也称院外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害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救护的统称,即从患者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在一阶段的救护。
院前急救的任务及工作范围:(1)为院外呼救的患者提供院前急救(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灾害性事故发生时的紧急救援(3)执行特殊任务时的救护值班(4)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5)通讯网络中的枢纽任务院前急救的模式:独立型、指挥型、院前型、依托型、附属消防型4医院急诊科:是急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呢不仅承接院前急救任务,同时还是医院内急救的一线,24小时不间断的对来医院的各类急危重症患者实施急救。
医院急诊科的主要任务:(1)急诊医疗(2)急救医疗(3)教学培训(4)科研(5)灾害事故的紧急救护任务5 分级分区就诊:患者病情分四级(Ⅰ级是濒危患者,Ⅱ级是危重患者,Ⅲ级是急症患者,Ⅳ级是非急症患者)急诊科分三大区(红区:抢救监护区,适用Ⅰ和Ⅱ级)(黄区:密切观察诊疗区,适用于Ⅲ级)(绿区:Ⅳ级患者诊疗区)ICU的布局:21-24页6 急诊分诊:是指急诊患者到达急诊科后,由分诊护士快速、准确的评估其病情严重程度,判别分诊级别,根据不同等级安排就诊先后秩序及就诊区域,科学合理的分配急诊医疗资源的过程。
7 分诊过度:特别是分诊二三级时,可能增加急诊医生和护士在单位时间内的急诊工作量而导致急诊资源的浪费。
分诊不足:可能使重症患者因等待过久而延误治疗。
NEWS评分、分诊流程:70-71页8 急诊护理最初评估:初级评估和次级评估初级评估包括:(1)气道及颈椎(2)呼吸功能(3)循环功能次级评估包括:(1)问诊(2)生命体征(3)重点评估初级评估中开放气道常用方法:可仰头抬颌法或托颌法评估患者神志可用:清、声、痛、否(AVUP)法9 心搏骤停(CA):是指心脏有效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是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
急危重症护理学 复习 知识点汇总1234
一名词解释1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2.心脏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一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有心脏原因引起的死亡。
3.复合伤:是指两种以上的致伤因素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损伤。
4.淹溺:又成溺水,是人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中,由于液体、污泥、杂草等物堵塞呼吸道和肺泡,或因咽喉、气管发生反射性痉挛,引起窒息和缺氧,肺泡失去通气、换气功能,使机体处于的一种急危状态。
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指在多种急性致病因素所致机体原发病变的基础上,相继引发2个或2个以上器官同时或序贯出现的可逆性功能障,其恶化的结果是多器官功能衰竭。
6.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下,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散热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
二简答题1.心肺复苏效果的判断①颈静脉搏动:停止按压,触摸劲动脉有搏动,说明患者自主循环已恢复②自主呼吸出现:如果复苏有效,自主呼吸亦可能恢复③瞳孔:复苏有效时瞳孔有散大开始回缩④面色及口唇:复苏有效时,可见面色由紫绀转为红润⑤神志:复苏有效:复苏有效,可见患者有眼球活动。
睫毛反射与对光反射出现,甚至手脚开始抽动机,张力增加。
阿托品化:①瞳孔较前扩大②颜面潮红③皮肤干燥,腺体分泌减少,无汗,口干④肺部湿啰音消失⑤心率增快3.ICU感染的原因:➢病情危重,机体抵抗力低下,易感性增加;➢感染患者相对集中,病种复杂;➢各种侵入性治疗、护理操作较多;➢多重耐药菌在ICU常驻4.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正常值:5~12㎝H2O◆临床意义:小于2~5㎝H2O 表示右心房充盈不良或血容量不足;大于15~20㎝H2O表示右心功能不良或血容量超负荷。
CVP检测对了解循环血量和右心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作为指导临床治疗的重要参考。
急危重症护理学重点(自己整理)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危急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院外急救:pre-hospital emergemcy medical care)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救护的统称,即在患者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 EMSS)包括院前救护、院内急诊科救治、危重症监护(ICU)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完整体系。
加强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是应用现代危重病医学理论,集具有抢救危重病人经验的专业人员和现代化的监测与治疗仪器为一体,加强对危重病人的集中治疗、监测及护理,以取得最为有效的救治效果的一种特殊场所。
床位设置一般综合性医院综合ICU床位数量占全院总床位的2%~8%,床位使用率以75%为宜,ICU每张床位占地面积15~ 18平方米,室温保持在22.5~25.50C,湿度以55%~65%为宜人员编制医生:床位为0.8~1:1 护士:床位为 2.5~3:1ICU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以质量为第一的原则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以预防为主的原则院外急救:广义:指伤病员在发病或受伤时,由医护人员或目击者对其进行必要的急救,以维持基本生命体征或减轻痛苦的医疗活动和行为的总称狭义:指有通讯、运输和医疗基本要素所构成的专业急救机构,在病人到达医院前实施的现场救治和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区别:有否公众参与猝死--最佳抢救时间4min严重创伤--抢救的黄金时间1h特点:突发性紧迫性艰难性复杂性灵活性院外急救的原则:先排险后施救先重伤后轻伤先施救后运送急救与呼救并重转运与监护急救相结合紧密衔接、前后一致验伤与颜色标记卡:绿色标记卡—轻伤员意识清楚,多处软组织损伤,无需特殊治疗;黄色标记卡—重伤员需手术治疗,但可拖延一段时间;红色标记卡—危重伤员因窒息、心搏呼吸骤停、大出血及休克等造成伤员有生命危险,需立即行紧急抢救性手术以控制大出血和改善通气者黑色标记卡—死亡我国院外急救的组织形式:广州模式重庆模式上海模式北京模式深圳模式香港模式电击除颤的时机——尽早除颤原则●室颤、无脉性室速应迅速除颤除颤位置:胸骨右缘锁骨下方,另一个在左乳头外侧即左腋前线第五肋间能量选择:单相波非同步,直接360J双相波非同步,120~200J若不清楚类型——200J开始,直至360J避免接触患者——周围的人包括自己均不接触病人及床单位除颤和CPR的选择:推荐除颤和CPR的联合●先除颤还是先CPR?成人(≥8岁)①<5min的猝死:先除颤②> 5min的猝死:先CPR(2min/30:2×5)后除颤儿童(1~8岁):同成人②婴儿(<1岁)不适用AED1次电击还是3次电击方案?——所有室颤/无脉室速,均采用1次电击策略单次电除颤→5个CPR循环→检查循环情况(包括心律和脉搏)心肺复苏有效指标:1.可扪及大动脉搏,收缩压大于60mmHg2.缺氧情况明显改善,面色红润3.瞳孔由大变小,对光反射恢复4.有知觉反射、呻吟,意识障碍程度变浅5.出现自主呼吸常用药物肾上腺素:●首选药物,适用心脏停顿、显著的心动过缓、过敏性休克●用药原则:早期、大剂量、连续使用首剂1mg,每隔3~5分钟重复给1~3mg,不再建议在无脉性心电活动和心室停顿中常规性采用阿托品胺碘酮●适用于反复电除颤和利多卡因治疗无效、CPR和血管加压药无反应的室颤,或无脉室性心动过速患者。
急危重症护理学知识点汇总-2023年个人用心整理
急危重症护理学一、名解1、P3-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救护、重症监护室救护和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即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和ICU负责院内救护,这既适用于日常的急诊医疗,也适用于大型灾害和意外事故的急救。
2、P5-院前急救:是指对急、重、危伤病员在进入医院前所进行的医疗救护,包括现场的医疗救护、运送和途中监护等环节。
3、P9-心搏骤停:指心脏在严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突然停止跳动而不能排出足够的血液,引起全身缺血、缺氧。
4、P10-心肺复苏(CPR):指针对心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急救措施,包括胸外心脏按压或其他方法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最终恢复心脏自主搏动,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并最终恢复自主呼吸,达到挽救生命的目的。
心肺脑复苏(CPCR):使心搏、呼吸骤停的病人迅速恢复循坏、呼吸和脑功能的抢救措施。
完整的CPCR包括三个环节:基础生命支持(BLS)、高级心血管支持(ACLS)和心搏骤停后的综合治疗(PLS)。
5、P28-淹溺:指人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中,由于液体、污泥、杂草等物堵塞呼吸道或肺泡,或反射性喉痉挛引起窒息和缺氧,若抢救不及时可造成呼吸和心搏骤停而死亡。
6、P31-中暑(又称急性热致疾病):在暑热天气、湿度大和无风的高温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临床综合征。
7、P32-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疾病,以高热(直肠温度≥41℃)、无汗、意识障碍“三联征”为典型表现。
8、P61-中毒:某些物质接触或进入人体后,在一定条件下,与体液相互作用,损害组织,破坏神经和体液的调节功能,使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发生障碍,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9、P88-ICU(重症监护室):专门收治危重症并给予精心监测和精确治疗单位了解:P88-综合ICU:是一个独立的临床业务科室,受医务部直接管辖,收治来自各科室的危重病人。
急危重症的护理学重点归纳
急危重症的护理学重点归纳急危重症护理是一项关注和处理危急患者的护理专业。
在急危重症护理中,护士必须具备高度的人员配置、技术知识和临床技能,以迅速识别和处理病情危险的状况。
以下是急危重症护理学的重点归纳:1.生命体征和监测:护士必须能够准确测量和记录患者的体温、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和氧饱和度。
他们还必须能够识别异常的生命体征,并及时采取行动。
2.呼吸管理:急危重症患者的呼吸系统可能受到严重的威胁,护士必须能够有效地管理和支持呼吸。
这包括监测患者的呼吸机参数、维持气道通畅、进行吸痰、给予氧疗以及应用辅助呼吸设备等。
3.循环支持:护士必须能够评估患者的血循环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这包括监测血压、心率和血氧浓度,给予液体复苏和药物治疗,以及实施心肺复苏等。
4.药物管理:护士必须熟悉各种药物的用途、剂量和不良反应,并能够安全地给予和监测药物治疗。
他们还必须能够评估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并在必要时调整剂量。
5.疼痛管理:疼痛是急危重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护士必须能够评估和缓解患者的疼痛。
这包括使用有效的药物和非药物疼痛管理策略,并监测患者对治疗的反应。
6.意识状态评估和管理:意识状态的改变可能是急危重症患者的先兆,护士必须能够准确评估和监测患者的意识状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保持通畅的气道、给予辅助呼吸和药物治疗等。
7.感染控制:急危重症患者容易感染,护士必须能够识别和预防感染的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控制和管理感染。
这包括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定期消毒设备和环境,以及执行清洁和无菌技术等。
8.心理支持:急危重症患者和他们的家属常常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护士必须能够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辅导。
这包括倾听和理解患者和家属的感受,提供信息和教育,以及协助他们应对困难和焦虑。
9.团队合作和协调:急危重症护理是一个团队工作,护士必须能够与其他医疗专业人员如医生、呼吸治疗师和药剂师等紧密合作,以提供高质量的护理。
他们还必须在紧急情况下灵活应对,并及时汇报和沟通患者的情况。
急危重症护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急危重症护理学重点知识总结1.生命体征监测:急危重症护理的基础是对生命体征的全面、准确的监测。
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血氧饱和度等。
护士应掌握各种监测仪器的使用和相关指标的评估方法,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呼吸支持:护士应具备对呼吸机的操作技能,并了解不同呼吸支持方式的适应症和副作用。
监测呼吸机参数和患者的呼吸频率、潮气量等,及时调整呼吸机设置,保证患者的氧合和通气。
3.循环支持:护士应了解各种循环支持手段的适应症和操作方法,包括静脉输液、血管扩张剂的使用、心电图监测和心血管药物的给药等。
同时应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心律、心排出量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疼痛评估和管理:急危重症患者常伴有严重疼痛,护士应及时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并选择合适的疼痛缓解措施,如药物镇痛、物理疗法等。
同时,护士还应关注患者的舒适度和心理需求。
5.液体平衡管理:护士应了解液体平衡的基本原理,包括补液的种类、速度和途径,以及液体脱水和负平衡的处理方法。
监测患者的液体输入和输出情况,及时调整液体治疗方案,保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6.感染预防和控制:急危重症患者易发生感染并可能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
护士应掌握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原则和方法,如手卫生、消毒和隔离等,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7.患者和家属教育:急危重症患者及其家属常常处于紧张和焦虑的状态,护士应积极与患者和家属沟通,提供相关的教育和支持,让他们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进展,并参与决策过程。
8.心理支持:急危重症患者常常伴有情绪不稳定和精神压力,护士应通过关怀和支持来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以促进其康复和精神健康。
9.危重病历护理记录:护士应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生命体征、治疗措施、观察结果等。
记录应具备可读性、连贯性和完整性,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和决策。
10.护理质量控制:急危重症护理的目标是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护士应根据相关的护理标准和指南,进行护理质量的控制和监测。
急诊icu护理知识
急诊ICU护理知识一、引言急诊ICU(Intensive Care Unit)是指为病情危重、需要紧急治疗的患者提供持续监护和专业护理的医疗单位。
ICU护理是一项高度专业化、复杂的工作,需要护士具备丰富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介绍急诊ICU护理中的关键知识点,包括病情评估、监护设备的使用、常见急诊疾病的处理等。
二、病情评估对于进入急诊ICU的患者,准确评估其病情是护士首要的任务。
以下是常用的病情评估方法:1.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体温等指标的监测。
护士需要了解每个指标的正常范围,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疼痛评估:使用疼痛评分工具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以便合理使用镇痛药物。
3.意识评估:通过Glasgow昏迷评分等评估意识状态,及时发现意识改变的患者。
4.神经系统评估:包括瞳孔反应、肢体活动度等指标的评估,有助于及时发现脑卒中等疾病。
三、监护设备的使用急诊ICU中使用的监护设备对患者的监测和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常见的监护设备及其使用方法:1.心电监护仪:用于监测患者的心电图,护士需要关注心率、心律、ST段等指标的变化。
2.呼吸机:用于辅助患者呼吸,护士需要熟悉不同呼吸模式的设置和调节,保持患者通气顺畅。
3.血压监测仪:用于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护士需要及时记录血压值,并根据情况调整输液速度或使用药物。
4.中心静脉导管:用于静脉输液和监测中心静脉压力,护士需要注意导管是否安全,遵循无菌操作规范。
四、常见急诊疾病的处理急诊ICU见到的疾病种类繁多,以下是常见急诊疾病的处理方法:1.心肺复苏:对于心跳停止的患者,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包括CPR、除颤等措施。
2.呼吸窘迫:根据患者的病情,可采取吸氧、行气管插管等方法,保持患者通气功能。
3.中毒与药物过量:及时了解患者的中毒种类和药物剂量,采取相应的解毒措施。
4.失血性休克:迅速进行血管扩张、补液等治疗,保持患者的血压稳定。
五、总结急诊ICU护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护士具备丰富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急危重症护理学重点知识
急危重症护理学重点知识一、名词解释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2、院前急救也称院外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害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救护的统称。
3、心搏骤停(CA)是指心脏有效射血功能的突然停终止,是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
4、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心脏、呼吸停止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应用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心脏自主搏动和血液循环,用人工通气代替自主呼吸并恢复自主呼吸,达到促进苏醒和挽救生命的目的。
5、基础生命支持(BLS),又称初级心肺复苏,是指采用徒手和(或)辅助设备来维持心搏骤停患者的循环和呼吸的最基本抢救方法。
其关键要点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人工通气、电除颤。
(CABD,填空)6、呼吸困难是指患者主观感觉“空气不足”或“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运动费力,严重时可出现张口呼吸、鼻翼扇动、端坐呼吸甚至发绀、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并且可伴有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的改变。
7、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 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二、判断、填空、选择1、在1854~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前线的英国伤病员死亡率高达42%以上,南丁格尔率领38名护士前往战地救护、使死亡率下降到2%。
2、危重症护理真正得到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
3、法国是最早组建EMSS的国家。
4、我国EMSS起源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对伤员的战地初级救护和快速转移。
5、通讯、运输和医疗(急救技术)被认为是院前急救的三大要素。
6、各种抢救药品、物品要实行”四定“,既定数量、定地点、定人管理、定期检查。
急危重症护理学重点
急危重症护理学重点1.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原则: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原则是迅速、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及时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并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2.气道管理:气道管理是急危重症护理中的基本内容之一、包括清除患者气道的分泌物、疏通气道、维持气道通畅等。
3.呼吸功能支持:在急危重症患者中,呼吸功能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包括给予患者氧疗、辅助通气和机械通气等。
4.心脏功能支持:心脏功能支持是急危重症护理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包括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心血管药物的应用、临时起搏和除颤等。
5.循环功能支持:在急危重症患者中,循环功能支持是十分关键的。
包括补液、输血、纠正酸中毒、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等。
6.神经功能支持:急危重症患者常常存在神经系统方面的问题,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评估患者的神经状况,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7.检测监测:急危重症护理中,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包括监测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
8.意识状态的评估与护理:急危重症患者常常出现意识状态改变的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9.护理安全:急危重症护理中,护理安全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护士需要保证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安全,包括防止跌倒、感染控制、药物错误等。
10.心理护理:急危重症患者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需要进行相关的心理护理,给予患者情感支持。
11.护理记录与交接:在急危重症护理中,护理记录与交接是非常重要的。
护士需要准确记录患者的病情和护理措施,及时进行护理交接,以确保患者的连续护理。
12.护理研究与实践:护理研究与实践是急危重症护理的重要内容。
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护理知识,积极参与科研与实践,提高护理质量。
急危重症护理学重点归纳
院前急救的任务:包括对平时呼救患者的院前急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灾害性事故发生时的紧急救援、特殊任务时的救护值班、通讯网络中的枢纽任务以及急救知识的普及等1.急诊留观室和急诊病房护士与病床之比为0.5:1,急诊抢救室和监护室护士与病床比为2.5~3:1,急诊患者与护士比例为10:1。
急诊科应有固定的急诊医生,且不少于在岗医生的75%。
急诊医生需3年工作经验。
2.急救绿色通道范围:各种急危重症患者、无家属陪同且需急诊处理的患者、批量患者检伤伤:检伤分类原则:①简单分类,快速治疗;②优先救治病情危重但有存活希望的伤员;③没有存活希望的放弃治疗;④有感染征象的及时隔离;⑤动态评估分类方法:即简单分类、快速救治。
根据对伤病员的通气、循环和意识状态进行快速判断,将伤病员分为红色组(立即处理、1h内)、黄色组(延迟处理、2h内)、绿色组(轻伤)、黑色组(死亡)。
强调在每位伤病员身上评估和处置的时间不超过30秒。
分类流程:行走、呼吸、呼吸频率(30次/分为界)、脉搏、意识。
P324检伤分类的标志:红色(危重伤、1h内)、黄色(中重伤、4~6h)、绿或蓝色(轻伤)、黑色(致命伤)。
1.急诊分诊:是指对病情种类和严重程度进行简单、快速的评估与分类,确定就诊的优先次序,使患者因为恰当的原因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治疗区获得恰当的治疗与护理的过程,亦称分流。
2.五级分类:Ⅰ级-危殆:生命体征不稳定,立即救治,颜色色。
Ⅱ级-危急: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在15分钟内给予紧急处理,颜色为橙色Ⅲ级-紧急:病情有潜在加重的危险,但生命体征稳定,等待时间不超过30分钟。
颜色为黄色。
Ⅳ级-次紧急:生命体征稳定,预计没有严重并发症,时间以不超过2小时。
颜色为绿色Ⅴ级-非紧急:轻症,预计病情不会加重。
时间以不超过4小时。
颜色为蓝色。
3.分诊程序:分诊问诊,测量生命体征,分诊分流,分诊护理,分诊记录4.分诊注意事项:1先抢救后补手续2不一定经过分诊处才能进抢救室3保证分诊准确,合理利用资源4分诊错误,按首诊责任制处理5遇成批伤员报告上级第八章1.心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停止,是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
整理:急危重症护理学考试重点
急危重症护理学考试重点名解:【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即将院前急救、急诊科救治、ICU或冠心病监护治疗病房(CCU)救治组建成一个完整体系,建立起网络系统,重视现场急救和急危重症护理教育。
P2【院前急救】:也称院外急救,是指经过专门受训的人员,在现场和途中对各种遭受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的患者进行的医院前急救。
P7【心肺脑复苏CPCR】: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及保护恢复大脑功能的复苏技术。
P16【心肺复苏术CPR】:是针对心跳和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
P36【心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
P36【急性中毒】大量毒物短时间内经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体,致使机体受损并发生功能障碍。
P66【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部分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在意识恢复后,经过2~60天的假愈期后出现一系列的精神神经症状,即~。
【意外伤害】:突然发生的各种灾害或事故对人体所造成的损伤,包括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
【中暑】:是指高温作业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水盐代谢异常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热射病】: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类型。
患者体温急剧升高达到41℃以上,典型临床表现为高热、无汗和意识障碍。
常在高温中老年、体弱、慢性病患者最容易发生。
【急救绿色通道:】即急救绿色生命安全通道,是指对急危重症患者一律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检查和优先住院的原则,医疗相关手续酌情补办。
【重症监护病房EICU:】是根据急救科(室)的工作性质和特点而设立的,主要收治严重的创伤、随时有生命危险或病情危重、需要监护抢救的患者。
【分诊】:是指根据患者主诉、主要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判断,评估患者病情危急的程度,确立患者优先就诊的顺序,使急诊患者得到及时的处置和治疗,以减少病患死亡和残障的可能,并增加急诊的效率,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
急危重症护理学重点
急危重症1、icu收治原则:(1)急性、可逆、已经危及生命的器官或者系统功能衰竭,经过严密监护和加强治疗短期内可能得到恢复得患者(2)存在各种高危因素,具有潜在生命危险,经过严密的监护和有效治疗可能减少死亡风险的患者(3)在慢性器官或者系统功能不全的基础上,出现急性加重且危及生命,经过严密监护和治疗可能恢复到原来或接近原来状态的患者(4)慢性消耗性疾病及肿瘤的终末状态、不可逆性疾病和不能从加强监测治疗中获得益处的患者,一般不是icu的收治范围2、icu收治对象(简答?):(1)创伤休克感染等引起mods患者(2)心肺脑复苏术后需对其功能进行较长时间支持者(3)严重多发伤、复合伤(4)物理化学因素导致危机病症,如中毒、触电、中暑、淹溺、虫蛇咬伤等(5)有严重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急性心衰、不稳定心绞痛患者(6)各种术后重症患者或者年龄较大,术后有可能发生意外的高危患者(7)严重水电解质、渗透压、酸碱失衡患者(8)严重代谢性障碍疾病,如甲状腺、肾上腺和垂体等内分泌危象患者(9)各种原因大出血、昏迷、抽搐、呼吸衰竭等各系统器官功能不全需要支持者(10)脏器移植术后及其他需要加强护理者3、icu转出指征:(1)急性器官或系统功能衰竭已基本纠正,需要其他专科进一步诊断治疗(2)病情转入慢性状态(3)患者不能从继续加强监护治疗中获益4、院内感染管理措施:(1)工作人员管理:尽量减少进出icu的工作人员,接触icu患者严格执行隔离原则与卫生制度(2)患者管理:感染与非感染者应分开安置,同类感染患者相对集中,MRSA、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等感染或携带者单独安置,避免交叉感染。
空气传播的感染,如开放性肺结核应隔离于负压病房,接受器官移植或者免疫明显受损的患者,安置于正压病房,医务人员不可同时照顾正负压隔离式内患者,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45°(3)探视管理: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探视。
探视严格遵循隔离消毒制度(4)医疗操作流程管理:各项医疗护理操作严格执行无菌原则。
急危重症护理学 笔记
急危重症护理学笔记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护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涉及到对急危重症患者的全面护理和管理。
在这个领域中,护士需要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便有效地应对各种急危重症状况。
以下是一些关于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笔记:
1. 急危重症护理的定义,急危重症护理是指对生命垂危、病情危急的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护理和治疗。
这包括对心脏骤停、严重创伤、中毒、严重感染等病情的护理。
2. 急危重症护理的原则,在护理急危重症患者时,护士需要遵循快速、准确的评估和干预原则,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生命体征异常,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3. 急危重症护理的技能,护士需要掌握包括心肺复苏、气管插管、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血流动力学监测等一系列急救技能,以及对各种急症情况的处理方法。
4. 急危重症护理的团队合作,在护理急危重症患者时,护士需要与医生、呼吸治疗师、药剂师等多学科团队密切合作,共同制定
和实施全面的护理方案。
5. 急危重症护理的心理护理,除了生命体征的监测和干预,护
士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情绪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度
过难关。
总之,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一个综合性、专业性很强的护理学科,需要护士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护理经验,以应对各种急危
重症情况。
希望这些笔记对你有所帮助。
急危重症护理学重点归纳
急危重症护理学重点归纳1.认识和评估病情: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第一步是认识和评估患者的病情。
护士需要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病因、病理生理过程以及相关的危险因素。
通过全面、系统的评估,护士可以确定患者的紧急处理需求,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2.现代监护技术:急危重症患者需要密切监测,以及及时和准确地获取相关数据。
护士应熟练掌握现代监护技术,如心电监护、呼吸监护、血压监护、血气分析等。
护士需要准确解读监测数据,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在正常范围。
3.快速干预和急救技能:急危重症患者常常面临生命危险,护士需要迅速做出决策并给予适当的抢救干预。
因此,护士应具备紧急判断和迅速行动的能力。
快速干预和急救技能包括心肺复苏、气道管理、静脉通路建立、药物应用等。
护士需要不断学习和训练这些技能,以提高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
4.多重器官功能支持:急危重症患者往往存在多重器官功能衰竭的风险。
护士需要掌握多重器官功能支持的原理和方法,如人工气道管理、呼吸机的使用、肠内外营养支持、血液净化等。
护士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器官功能指标,并根据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5.急危重症患者的围绕性护理:急危重症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卧床,容易发生并发症。
护士应给予患者细致的围绕性护理,包括皮肤护理、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压疮预防、口腔卫生、营养支持等。
围绕性护理对维持患者的身心健康和促进康复至关重要。
6.患者和家属教育:急危重症患者和其家属需要了解病情、治疗进程和自我护理知识。
护士应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提供正确、全面的信息,帮助他们理解和应对疾病的过程。
7.护理团队合作:急危重症护理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合作。
护士作为护理团队的核心成员,应与医生、病理师、药师、物理治疗师等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治疗方案、交流患者信息、进行病情讨论等。
护士还需要协调患者的护理工作,确保各项护理措施的顺利实施。
总结:急危重症护理学是护理学中的重要领域,涵盖了对病情危重且需要紧急处理的患者进行全方位护理的理论和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危急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院外急救:pre-hospital emergemcy medical care)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救护的统称,即在患者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 EMSS)包括院前救护、院内急诊科救治、危重症监护(ICU)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完整体系。
加强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是应用现代危重病医学理论,集具有抢救危重病人经验的专业人员和现代化的监测与治疗仪器为一体,加强对危重病人的集中治疗、监测及护理,以取得最为有效的救治效果的一种特殊场所。
床位设置一般综合性医院综合ICU床位数量占全院总床位的2%~8%,床位使用率以75%为宜,ICU每张床位占地面积15~ 18平方米,室温保持在22.5~25.50C,湿度以55%~65%为宜人员编制医生:床位为0.8~1:1 护士:床位为 2.5~3:1ICU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以质量为第一的原则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以预防为主的原则院外急救:广义:指伤病员在发病或受伤时,由医护人员或目击者对其进行必要的急救,以维持基本生命体征或减轻痛苦的医疗活动和行为的总称狭义:指有通讯、运输和医疗基本要素所构成的专业急救机构,在病人到达医院前实施的现场救治和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区别:有否公众参与猝死--最佳抢救时间4min严重创伤--抢救的黄金时间1h特点:突发性紧迫性艰难性复杂性灵活性院外急救的原则:先排险后施救先重伤后轻伤先施救后运送急救与呼救并重转运与监护急救相结合紧密衔接、前后一致验伤与颜色标记卡:绿色标记卡—轻伤员意识清楚,多处软组织损伤,无需特殊治疗;黄色标记卡—重伤员需手术治疗,但可拖延一段时间;红色标记卡—危重伤员因窒息、心搏呼吸骤停、大出血及休克等造成伤员有生命危险,需立即行紧急抢救性手术以控制大出血和改善通气者黑色标记卡—死亡我国院外急救的组织形式:广州模式重庆模式上海模式北京模式深圳模式香港模式电击除颤的时机——尽早除颤原则●室颤、无脉性室速应迅速除颤除颤位置:胸骨右缘锁骨下方,另一个在左乳头外侧即左腋前线第五肋间能量选择:单相波非同步,直接360J双相波非同步,120~200J若不清楚类型——200J开始,直至360J避免接触患者——周围的人包括自己均不接触病人及床单位除颤和CPR的选择:推荐除颤和CPR的联合●先除颤还是先CPR?成人(≥8岁)①<5min的猝死:先除颤②> 5min的猝死:先CPR(2min/30:2×5)后除颤儿童(1~8岁):同成人②婴儿(<1岁)不适用AED1次电击还是3次电击方案?——所有室颤/无脉室速,均采用1次电击策略单次电除颤→5个CPR循环→检查循环情况(包括心律和脉搏)心肺复苏有效指标:1.可扪及大动脉搏,收缩压大于60mmHg2.缺氧情况明显改善,面色红润3.瞳孔由大变小,对光反射恢复4.有知觉反射、呻吟,意识障碍程度变浅5.出现自主呼吸常用药物肾上腺素:●首选药物,适用心脏停顿、显著的心动过缓、过敏性休克●用药原则:早期、大剂量、连续使用首剂1mg,每隔3~5分钟重复给1~3mg,不再建议在无脉性心电活动和心室停顿中常规性采用阿托品胺碘酮●适用于反复电除颤和利多卡因治疗无效、CPR和血管加压药无反应的室颤,或无脉室性心动过速患者。
●初始剂量300mg,可再用一剂150mg碳酸氢钠终止心肺复苏的指针:●复苏成功转为复苏后监护●连续CPR30分钟的ACLS仍无自主循环恢复●自主循环恢复,无论持续多久,延长复苏时间●脑死亡不要轻易放弃脑复苏,根据临床及具体情况而定脑复苏的措施:●维持有效循环优化心肺和重要脏器灌注●维持脑灌注,减轻脑水肿●维持有效通气●体温管理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其它:预测、治疗和防止过多器官功能障碍,避免过度通气和氧过多低温脑复苏:一般采用体表降温结合头部重点降温,降温程度以达亚低温(32-34℃)为宜。
毒物:能引起中毒的外来物质称为毒物。
中毒:某种物质进入人体,在效应部位积累到一定量而产生损害的全身性疾病急性中毒:毒物的毒性较剧或大量地突然进入人体,使机体受损并发生功能障碍,迅速引起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发病急、症状重、变化迅速。
慢性中毒:职业中毒吸收:三大途径(消化道、呼吸道、皮肤粘膜)咬伤、注射代谢:肝(氧化、还原、水解、结合)毒性降低。
排泄:大多数经肾脏,少数经呼吸道、皮肤、消化道、乳汁排泄。
毒理:1.局部:刺激、腐蚀 2.缺氧:形成碳氧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使氧的吸收、转运、利用障碍3.抑制酶的活力4.干扰细胞膜或细胞器的生理功能:四氯化碳5.麻醉作用:吸入性麻醉剂临床表现-常见的急性中毒表现皮肤黏膜表现皮肤黏膜灼伤强酸、强碱皮肤黏膜紫绀亚硝酸盐皮肤潮红酒精、阿托品类皮肤樱桃红一氧化碳、氰化物皮肤湿润吗啡类、有机磷黄疽毒蕈、四氯化碳、蛇毒瞳孔缩小有机磷农药、吗啡类瞳孔扩大阿托品、酒精、氰化物色觉改变洋地黄失明甲醇特殊呼吸气味酒精(酒味)、有机磷农药(大蒜味)氰化物(苦杏仁昧)、硝基苯(鞋油味)咳嗽、声嘶、呼吸困难呼吸麻痹麻醉药、吗啡类、镇静催眠药肺水肿有机磷农药、刺激性气体(氨、氯治疗:切源、排毒、解毒、对症1.立即终止接触毒物2.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3. 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出4. 特殊解毒剂的应用5.对症治疗特殊解毒剂的应用亚硝酸盐小剂量亚甲蓝(美蓝)氰化物亚硝酸异戊酯+硫代硫酸钠有机磷农药阿托品、解磷定肝素鱼精蛋白砷、汞、金、锑二巯基丙醇、依地酸二钠阿片类纳洛酮苯二氮卓类(安定)氟马西尼蛇毒抗蛇毒血清有机磷杀虫药中毒中毒机理:有机磷杀虫剂胆碱酯酶> 磷酰化胆碱酯酶抑制体内胆碱脂酶的活性临床表现:毒蕈碱样症状:(M样症状)平滑肌痉挛和腺体分泌增加。
瞳孔缩小,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呼吸道症状(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肺水肿)、大小便失禁三流症状(流汗、流涎、流泪),心率减慢用阿托品对抗烟碱样症状:(N样症状)面、眼睑、舌、四肢和全身横纹肌发生肌纤维颤动,甚至全身肌肉发生强直性痉挛。
患者常有肌束颤动、牙关紧闭、抽搐、而后发生肌力减退和瘫痪,呼吸肌麻痹引起呼衰。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乏力、共济失调、烦躁不安、意识模糊、谵妄、抽搐、昏迷等。
轻度毒蕈碱样症状胆碱酯酶活性70%-50%中度毒蕈碱样症状+烟碱样症状50%-30%重度毒蕈碱样症状+烟碱样症状+中枢神经症状+呼吸衰竭<30%中毒后“反跳”现象有机磷杀虫药中毒后,经急救后临床症状好转,可在数日至一周内突然再次昏迷,甚至发生肺水肿或突然死亡,称为中毒后“反跳”现象。
原因:1、与残留在皮肤、毛发和胃肠道的有机磷杀虫药重吸收2、解毒药停用过早或减量过快有关。
中间型综合征:在急性中毒症状缓解后迟发性神经病变发作前,一般在急性中毒后的24-96h 发生以呼吸肌麻痹为主的表现。
救治原则:1 迅速清除毒物及时切源、排毒。
切源:排毒:催吐、洗胃、导泻,洗胃要彻底,保留胃管24h-72h;加快补液利尿,尽早行床旁血液灌流。
2 解毒剂的使用1)胆碱酯酶复能剂:解磷定、氯磷定(首选)、对解除烟碱样症状作用明显,应早期应用。
2)抗胆碱药:阿托品,对缓解毒蕈碱样症状,对抗呼吸中枢抑制有效。
可应早期、足量、快速、反复给药,直到达阿托品化为止。
长托宁:可缓解毒蕈碱样和烟碱样症状,同时对心率影响不大阿托品应用:遵循早期、足量及反复给药原则。
单次量先大后小,用药时间间隔先短后长需加量要快,撤药则慢。
阿托品化临床表现瞳孔较前散大颜面潮红、口干、皮肤干燥心率增快肺内湿啰音消失阿托品化阿托品中毒神经系统意识清楚谵妄、幻觉、昏迷皮肤干燥、面潮红面紫红瞳孔扩大极度扩大体温轻度升高高热心率HR ≤120次/分HR ≥120次/分尿储留无有急性一氧化碳中毒CO与Hb的亲合力> O2与Hb300倍COHb不能携带O2,且不易解离,COHb解离速度是O2Hb1/3600 细胞缺O2对脑、心造成缺氧性损害:脑水肿、心肌损害。
CO中毒的临床表现要表现为急性缺氧性脑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轻、中、重三度中毒程度COHb(%)中毒表现预后轻度中毒10-20 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短暂性昏迷24h内可恢复中度中毒30-40 心率、呼吸增快,颜面潮红、皮肤黏膜樱桃红色、昏睡、谵妄、烦躁、浅昏迷,光反应(+)可恢复,无明显后遗症重度中毒>50 深昏迷、严重脑水肿、去大脑皮质状态或惊厥、呼吸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甚至死亡差、有后遗症迟发性脑病CO中毒苏醒——————(假愈期)神经、精神症状1)精神意识障碍:谵妄、去大脑皮质状态。
2)锥体外系症状:震颤麻痹综合征3)锥体系损害:偏瘫、病理征(+)4)大脑局灶损害:失语、失明、癫痫CO中毒救治 1 现场急救:打开门窗,移至空气新鲜处, 确保呼吸道通畅神志清醒有呕吐的患者,采取侧卧意识障碍患者尽快建立人工气道2 迅速纠正缺氧加速COHb解离持续吸入高浓度氧,直至症状完全消失高压氧治疗:加速血中COHb解离消失,加速CO排除增加血液中物理溶解氧,提高PaO2 增强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改善细胞内呼吸使颅内血管收缩,有利于降低颅内压3 积极治疗脑水肿甘露醇利尿剂糖皮质激素惊厥抽搐者给予止痉控制抽搐发作使用脑保护剂和促进脑功能恢复的药物4 积极进行脏器功能支持,防治并发症尽可能维持呼吸和循环的稳定特别强调:呼吸衰竭患者尽早应用呼吸机肝肾胃肠道等脏器功能的支持五个“最”:最常见有毒气体中毒—CO中毒CO中毒受害最早、最重的器官—脑CO中度以上中毒最特征性的表现—突然昏迷,皮肤呈樱桃红CO中毒最有效的治疗手段—高压氧CO中毒清醒后再昏迷最可能的原因—迟发性脑病百草枯中毒:致死量5—15ml 进入人体后肺和骨骼中浓度最高临床表现以肺组织纤维化和消化道出血为主救治原则: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护理措施:1.现场急救:予以催吐并口服白陶土悬液,或就地取用泥浆水100—200ml口服2.减少毒物吸收:眼部污染时清水冲洗>15min 用白陶土洗胃后口服吸附剂(药用炭或15%的漂白土),继之用20%甘露醇(250ml加等量水稀释)或33%硫酸镁溶液100ml口服导泻 3.促进毒物排泄 4.防治肺损伤和肺纤维化:仅在氧分压<40mmHg或出现ARDS时才使用>21%浓度的氧气吸入 5.对症与支持疗法急性酒精中毒:一次过量饮入酒精或酒类饮料,引起兴奋继而抑制的状态称为急性酒精中毒或急性乙醇中毒中毒机制:1.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小剂量可产生兴奋效应,随着剂量增加,可一次抑制小脑,网状结构,延髓,引起共济失调,昏睡,昏迷,呼吸或循环衰竭 2.干扰代谢:乳酸增多,低糖血症病情评估与判断:1.兴奋期血乙醇浓度>500mg/L 欣快感,多语,情绪不稳2.共济失调期>1500mg/L 肌肉运动不协调运动笨拙,步态不稳,言语含糊不清3.昏迷期>2500mg/L 昏迷状态皮肤湿冷体温降低心率快血压下降严重时可发生呼吸,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救治原则:1.对症支持:兴奋躁动者应予以适当约束烦躁不安或过度兴奋者可用小剂量地西泮,禁用吗啡氯丙嗪及苯巴比妥类镇静药 2.清除余毒 3.保护大脑功能:纳洛酮0.4-0.8mg缓慢静脉注射护理措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