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温度
临界温度
临界温度及“气”与“汽”的区别临界温度及“气”与“汽”的区别我们常在有关书籍和报刊中看到:蒸汽、汽轮机、汽化……这些词中的汽”有水旁;而气球、氧气、空这些词中的气这些词中的“气没有水旁这是为什么,要说明这个问题,还须从物质的临界温度谈起。
要使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可以用加大压强和降低温度的方法。
但这种方法能否使所有的气体液化呢,早在 19 世纪中叶,包括法拉第在内的许多科学家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二氧化碳、氯化氢等气体相继在他们的实验室里变成液体。
但是氧气、氮气、氢气等一直不能被液化。
于是,人们不得不把这些“顽固派”称为“永久气体”。
1869 年,科学家发现了一个有趣而且有很高科学价值的现象:要想加压使二氧化碳液化,必须使它的温度等于或低于 31.1℃;高于 31.1℃时,压强无论怎样加大,也不能使它液化。
实验表明,氯化氢、氨气等气体也有自己的“特殊温度”,只不过氯化氢是 51.5℃,氨气是132℃罢了。
这时,科学家明白了所谓“永久气体”氧气、氮气等也有自己的“特殊温度”,只有将它们的温度降低到这个“特殊温度”,加大压强时才能使它们液化。
但是这些气体的“特殊温度”很低,当时还达不到这样低的温度,所以无法使它们液化。
随着低温技术的不断提高,“顽固派”也一个个被液化了。
1908 年,氦气最后也被化了。
每种物质的“特殊温度”叫做这种物质的临界温度。
下表列出了一些物质的临界温度:物质临界温度(℃)物质临界温度(℃)氦-267.9 氯化氢 51.5氢-240 氨 132氮-147 氯 144氧-118.8 乙醚 194甲烷-83 乙醇 243二氧化碳 31 水 374通常把在临界温度以上的气态物质写作“气”,对“气”压缩时,它不可能被液化;而把临界温度以下的气态物质写作“汽”,对“汽”加压有可能被液化。
同一物质的“气”和“汽”在分子组成上没有什么不同,因此气和汽并没有严格的区别。
出于习惯,人们常把室温下处于液态的物质如水、酒精、汽油等的汽化物写作“汽”。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课件
Ⅲ所示,这是因为 水的沸点随瓶内气压的减小而降低
。
图2-8
考点知识聚焦
[解析] (3)乙组烧杯中水的质量和初温均与甲组相同,所使用酒精灯的火焰比甲组大些,则单位时间内放出的 热量较多,水吸收的热量就较多,水的温度上升得更快;水的沸点与吸收热量的多少无关,沸点仍保持98 ℃不变,故E图符合题意。 (5)由图Ⅱ知a组水的初温比b组水的初温高,两组水同时沸腾,说明吸收的热量相同;a组水升高的温度 低,根据Q=cmΔt知,a组水的质量大。 (6)水加热时间过长可能是水的初温太低,可以用初温较高的水开始加热;也可能是水量太多,可以减小 水量;也可能是酒精灯火焰太小,可以增大火焰。 (7)水沸腾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将酒精灯移去后,水就不能吸收热量,所以水就不再沸腾,这说明水 在沸腾过程中要持续吸热;在瓶底浇冷水后,瓶内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气体压强减小,水的沸点会随 气压的减小而降低,因此,水会重新沸腾起来。
学在相同的环境中,分别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热水,用如图2-7A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如图B所示是水 沸腾时 (选填“沸腾前”或“沸腾
时”)的情景。
(2)甲组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C所示的图像,由图
像可知:此时水的沸点为 98 ℃,在沸腾过程中水的温 度 不变 。
(3)乙组同学的实验中,烧杯中水的质量和初温均与甲组相
流速越大,液体蒸发得越快。
(2)分析图A和图B所示的实验,可以得出:在液体表面空气流速和温度相同
时, 液体的表面积越大,液体蒸发得越快
。
(3)分析图A和图C所示的实验,可以得 出: 在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速相同时,液体温度越高,液体蒸发得越快 。
考点知识聚焦
突破1 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梳理】
名词解释(气象)
名词解释1、气温递减率: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均而言,高度每增加100m ,气温则下降约0.6℃,这称为气温直减率,也叫气温垂直梯度,通常以 表示:2、饱和水气压(E ):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分子是有限的,当水汽含量达到极限时,此时空气为饱和空气。
饱和空气中水汽所产生的压力,即为饱和水气压。
3、相对湿度(f ):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表示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
f=e/E ×100%4、比湿(q ):同一团湿空气中,水汽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的比值。
)/(w d w m m m q +=5、露点(Td ):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在一定的气压下,若使空气达到饱和,只有降温。
降到实际水汽压(e )变成饱和水汽压(E ),此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简称为露点。
6、能见度:能见度指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出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
单位用米(m )或千米(km )表示。
7、虚温:在同一压强下,干空气密度等于湿空气密度时,干空气应有的温度。
v v d RT P T R P ρρ=⇔=8、可见光:肉眼能够看得见的从0.4~0.76um的波长的光称为可见光。
9、太阳常数:在大气上界,当日地距离处于平均状态时,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cm2面积,1min 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称为太阳常数(1370W/m2)。
10、维恩(Wein )位移定律:黑体单色辐射极大值所对应的波长(λm )是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的,黑体单色辐射强度极大值所对应的波长与其绝对温度成反比,即 C T m =λ。
物体的温度愈高,其单色辐射极大值所对应的波长愈短;反之,物体的温度愈低,其辐射的波长则愈长。
11、斯蒂芬(Stefan )-玻耳兹曼(Boltzman )定律:物体的放射能力是随温度、波长而改变的。
黑体的总放射能力与它本身的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即ETb=σT4 (斯蒂芬-波耳兹曼定律)。
第1节:《温度》教学课件
) 0摄氏度
) 负4摄氏度
2、 写出下面的温度。
(1)6摄氏度写作( 6℃)
(2)零下5摄氏度写作( -5)℃
(3)零下24摄氏度写作(
)
(4)零摄-氏24度℃ 写作( )
0℃
20 10
100℃
10 20
20 10
00℃
10 20
20 10
-010℃
10 20
说一说-5℃与-20℃哪个温度低? -5℃ > -20℃
沸腾的水
6、摄氏温度
0度和100度之间 分成100等分,每 个等分代表1℃, 读作1摄氏度。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0℃
10
摄氏度用符号℃来表示。
例如,人的正常体温(口 腔温)是“37℃”,读作“37摄 氏度”;北京一月份的平均气 温是“-4.7℃”,读作“零下4.7 摄氏度”或“负4.7摄氏度”。
●观察:将小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细管 中水柱的位置,然后再把小瓶放入冷水 中,观察水柱的位置。
●讨论:是否能用这只小瓶分辨出桌面上 两杯水哪杯水的温度高,哪杯水的温度低? 为什么?
●结论:温度计利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为什么水柱上升就确认温度上升呢?
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根据液体的热胀冷 缩的性质制成的。温度 升高,液体体积变大, 液柱沿细管上升;温度 降低,液体体积变小, 液柱沿细管下降。
●温度计里面的液体有的用酒精,有的用水银。
一、温度计
2、实验用温度计的制作原理? 家庭和物理实验用的温度计,
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 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为什么温度计内的液体有的是煤油, 有的是水银?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三单元
温度与水的变化我们的身体时刻感受着周围环境的冷热,有时候觉得冷,有时候觉得热。
冷和热的程度用什么来测量呢?物体的冷热也总是在变化着:一杯热水会慢慢地变冷,而电水壶里的水又在慢慢地变热。
水冷到一定的程度会结成冰,而电水壶里的水烧开了,又会变成气冒出来。
是什么使物体的冷热以至形态发生了改变呢?这一切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太密切了,我们要好好地去观察和研究一下周围物体形态的变化以及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了。
摸一个物体,我们常常说它是冷的或是热的。
一个物体的冷热程度该怎样准确地表示呢?听听声音1温度和温度计如果有两杯水,哪杯是热的?哪杯是冷的?我们用手触摸能感觉得出来吗? 比较水的冷热桌上有四只杯子,1号杯内装凉水,2号、3装温水,4号杯内装热水,我们先把两只手分别插入1杯、4别插入2号杯、3号杯,比较杯内水的冷热。
如果先比较2号杯和3号杯内水的冷热,然后再比较1号杯和4号杯内水的冷热,我们这两次对四杯水冷热程度的感觉一样吗?实际上,这四杯水的冷热是怎样的呢?我们用触觉来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准确吗?可靠吗?人们是通过什么方法准确地知道物体冷热程度的呢?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1234 观察温度计仔细观察温度计的构造,以及上面的刻度、标记和数字。
互相交流观察中的发现,说说自己看明白了什么。
提出观察中产生的问题。
观察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及玻璃泡上连着的细玻璃管。
常见的温度计是不是都有这样的构造?使用温度计前需要弄清楚的问题:1. 这是一支摄氏温度计吗?即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吗?2. 温度计上的每一个刻度表示多少度?3. 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是多少?温度计要小心拿放,谨防破裂!如果温度计的管子破裂,请立即告诉老师!观察玻璃泡里装着的液体。
用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使它变热,观察温度计产生的变化。
摄氏温度的读和写25摄氏度可以写成25℃,25℃读为25摄氏度。
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从不同的角度看温度计的液面,可以读出几个不同的温度。
《温度》说课稿
《温度》说课稿张妍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温度》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的第一节课,与第二节课构成本章的第一单元。
本节的内容不仅是学生学好本章的基础,也是学好热学的基础。
因为温度的概念是理解有关内能及热量等知识的前提,同时,温度计是大纲要求“会”使用的量具之一。
在本章第二节“物态变化”中,也要用温度计来研究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特点。
教材的编者在第一章安排刻度尺,这一章又介绍温度计,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强化学生养成学习使用量具的良好习惯,为后面将要学习的其他量具(如天平、弹簧秤、电流表、电压表及变阻器等)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另外,这一章学习的许多知识,是学生理解地理课讲的一些气象现象的基础,对学生学好化学课中的物质性质也很有帮助。
2、重点和难点:本节的重点是实验用温度计及其使用方法。
其依据有:①大纲对温度计的要求是“会”这一层次;②温度计是生产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的量具之一,学生学会使用实验用温度计,则其它温度计的使用也就不难学会。
本节的难点是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设计原理及刻度原理,它同时也是本节的另一重点。
因为传授科学研究方法是物理教学的一大任务,只有当学生在体会到物理科学研究的内在美时,他们才会对物理产生自发的浓厚兴趣,并从中得到创新思维的启迪,进而提高其创新能力。
而温度计中所体现的实验设计原理较为复杂而富有创意。
它所体现的设计原理主要有:①平衡原理——温度计与被测液体达到热平衡。
温度计的液柱不再变化时,示数即被测液体的温度。
②转化原理——把被测液体的温度转化为温度计液柱的高度。
是看不见向看得见的转化,微观无规则运动向宏观有规则运动的转化。
③放大原理——温度计内径做得很细小,以使观察的现象明显,能体现出温度的细小差别。
这些内在的科学“美”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但它们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创新能力等十分有益。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教学大纲及本校的学情和教学条件,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将采用实验探索法,学生分组探索实验,具体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知道摄氏温度及其规定;知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设计原理及刻度原理。
全球温度变化
10
反对声音:
11
NIPCC 对4 次IPCC 评估报告的总评价:
IPCC 第一次评估报 观测到的温度变化与温室效应的 告(IPCC-FAR, 模拟大体一致 1990) 第二次评估报 有证据表明人类对全球气候的影 告(IPCC-SAR, 响是看得见的 1996) 第三次评估报 有新的强的证据表明人类活动使 两篇文章均有根本性错误 告(IPCC-TAR, 全球变暖。其中一个证据即所谓 2001) 的“曲棍球杆”,根据这条曲线, 20世纪是过去1000年来最暖的。 报告引用的另一篇文章认为1940 年之前的变暖也是人类活动产生 的温室气体造成的 近50年全球平均温度的上升非常 第四次评估报 告(IPCC-AR4, 可能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 2007) 体浓度增加的结果 忽略了相反的证据,特别是 近年来关于太阳活动对气候 变化影响的证据。
12
NIPCC 并没有分析就断言“气候敏 感度”为1.5~4.5 ℃
NIPCC 报告所提的几个问题:
一、现代气候变暖在多大程度上是人类活动引起的? 结论:人类活动是气候变暖主要原因的论点未得到证实。 二、现代变暖是自然原因造成的。 结论:太阳风变率是10 年尺度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三、气候模式不可信。 结论:IPCC 所用的气候模式未能描绘一个随机的、不封闭的气 候系统,因此其对未来的预测不可信,不能用于形成政府的政策。 四、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会加热海洋吗? 结论:IPCC 没有讨论这些问题。 五、我们对大气中 CO2 了解多少? 结论:我们对大气中CO2 的生存时间、源、汇了解得还很不 够。
全球温度变化
陈诚 2017.11.8
提问:
•
全球是在变暖还是变冷?人类活动是不是导致 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夏天里的成长》精美课件【最新】
课外练习
1.积累关于农作物生长的农谚,了解相关 知识。
2.观察夏天里的事物,写一首《夏天里的 成长》的小诗。
夏天里的成
15
长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夏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多姿 多彩,热烈奔放。拔尖的高粱、盛 开的鲜花、丰满的青山、变宽的瀑 布……它们都赶夏天,用力地长。 今天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聆听夏 季的成长赞歌吧!
填满 高起来
“不热不长,不热不大”是什么意思?
谚语
该冷不冷,五谷不丰; 该热不热,五谷不结。
夏天到了,温度 升高 ,庄稼就 长得 很快 ;如果气温 不够 ,气节 不到 ,庄稼 就 成熟得较慢 。
读第4自然段,体悟人的“成长”。
◎ 试着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 说说这一段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写的。
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
深入探究——万物生长(动植物)
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
深入探究——万物生长(动植物)
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 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 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通过描写短时间内动植物 的巨大变化,表现了夏天的长 是“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你到菜园里去看,青色的番茄,几天 不见,就变成红通通的了;藤上的豆角, 几天不见,就长出了寸把长。
“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一夜可以多出半 节”“叭叭的声响”,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表 现了夏天植物“飞快的长”的特点。
苞
鲜
小果实
蕾
花
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
“昨天……今天……明天……”这些表示时间的 词语,夸张地表现了夏天植物“跳跃的长”的特点。
深入探究——万物生长(动植物)
温度PPT课件(共27张PPT)
热
冷
水
水
7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受热膨胀 遇冷收缩
转换法
液面上升 液面下降
(看不见的冷热变化)
(看得见的液面升降)
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 律制成的。
常用的液体有酒精、煤油和水银。
8
温度计的结构
刻度
C
符号
毛细管
玻璃外壳
玻璃泡
液体
9
温度的表示: 摄氏温度
沸水的温度 100℃
℃
908070605040302021
将小瓶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细管中水柱〔液面〕的位置变化情况。 主要是根据测量对象的温度范围及所需到达的准确程度设计的。
38
0℃和 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为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
乙 在小瓶里装一些带颜色的水。
1.温度是表示 ______ 的物理量,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 ______
24
合物的温度,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C ]
A.0℃的水温度高
B.0℃的冰水混合物温度高
C.二者温度相同
D.无法比较
5.给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 [ ]
D
A.用开水煮.
B.用酒精灯加热.
C.用自来水冲洗. D.用酒精棉花擦.
提高练习 请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内容。 :1.用测了38.5 ℃发烧病人的体温计没有向下
乙 -25℃
:
18
19
测体温时
读体温时
水银膨胀能 缩口升到直管内 。
缩口
体温计离开人体, 水银遇冷收缩,直管 内水银来不及退回玻 璃泡就在缩口处 , 故仍然指示原来的温 度。
通断过开
! 使用体温计前要往下用力甩几下。 20
教科版科学三上《第一单元 水》知识要点归纳与单元检测试卷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期末复习知识要点1、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之中。
冰是一种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冬季的雪也是固态的冰。
2、测量水温的方法:手拿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在液面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3、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沸腾过程中水温保持在100℃不变。
水变成水蒸气体积会大大增加。
4、使用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想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很烫,不能用手触摸。
5、水温在0℃或0℃以下,水就会结冰,体积增大。
同样,当温度上升到0℃以上,冰就会融化成水,体积减少。
6、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是水的三种存在形态,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在一定条件下,冰、水、水蒸气可以互相转化。
7、能够溶解于水中的物质有很多,如白糖、红糖、食盐、小苏打、碱、味精等,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不同,通过对比实验,我们知道在同样多的水中,食盐比小苏打溶解的要多。
8、为了加快物质的溶解,我们常用的方法有搅拌、加热、碾碎。
9、食盐和沙混合在一起,我们利用水,通过过滤和蒸发的方法能将食盐与沙分离。
10、与水一样,生活中很多物质的大小、形状、颜色改变后,还是原来的物质。
11、生活中大部分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乒乓球中的空气受热膨胀会把乒乓球顶回原形。
《第一单元水》知识梳理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存在于空气中。
蒸发(吸收热量)水水蒸气凝结(放出热量)2、水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逐渐有气泡产生,水量减少;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杯底气泡从下至上不断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水面上冒白气,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水量减少。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资料(三四单元)
---------------------------------------------------------------最新资料推荐------------------------------------------------------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资料(三四单元) 第三单元资料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 )表示。
物体的温度可以温度计测量。
它是根据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由玻璃管、玻璃泡、液柱构成,玻璃管上边有刻度。
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柱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3、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
4、水的温度下降到0 ℃ 时,水开始结冰。
从液_ 态变成固态。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5、当环境温度高于0 ℃ ,冰开始融化成水。
从固态变成液_ 态。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地会长时间在保持在0 ℃,直到完全融化成水。
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6、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无法看见。
1 / 11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做凝结。
水变成冰的过程叫做凝固。
加热、吹风能加快水的蒸发。
空气中充满了看不见的水蒸气。
7、水蒸发的快慢与周围的温度有关。
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
空气越干燥,水越容易蒸发。
有风吹,水蒸发得快。
8、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
9、水在自然界中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温度有关。
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这使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循环运动。
10、将固体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时,会熔化成液体。
11、气温计用来测量空气的温度,体温计用来测量人身体的温度。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一般是35 ℃42 ℃.。
12、液态的水降到0 ℃时就开始凝固成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
电动机的绝缘等级及允许温升
电动机的绝缘等级及允许温升电动机的导线及槽都要用绝缘材料,槽所采用的绝缘材料有纸、布、绸、玻璃纤维、石棉、云母等,导线绝缘也有绝缘漆、树脂漆、环氧漆、纱包、丝包、漆包等方式,按电动机的功率大小、使用环境条件、环境温度等因素而定,具体分六级,见表1。
表1 电动机的绝缘等级及允许温升对中小功率的电动机,绕组(即槽)不埋温度测量元件,所以无法得知较真实的温度值,只能从电动机外壳的温度高低来判别,这比槽的温度要低20~30℃,日常判别电动机的温度也只能如此,具体可用棒形酒精温度计或水银温度计、表面电子测温仪、红外辐射测量仪。
允许温升的计算方法为允许温升=允许最高温度-外温差-环境温度例如,用A级绝缘材料时允许温升=[105-(20~30)-35]℃=(40~50)℃这时外壳测得的温度应是[(40~50)+35]℃=(75~85)℃电动机的温升高低与电动机的负载大小、环境温度高低、通风量的大小、实际转速高低(尤其是变频调速f<50Hz 运行时要注意)和电动机的质量好坏有直接关系,但不能超过允许最高温度,否则会加速绝缘材料的老化,甚至冒烟、烧毁。
所以在电动机运行中要经常测量,观察电动机的外壳温度的变化,切不可马虎大意。
电机绕组温度与温升的国家规定允许标准大家都知道衡量电机发热程度是用“温升”而不是用“温度”来衡量的,当“温升”突然增大或超过最高工作温度时,说明电机已发生故障。
下面就一些基本概念给出基本说明。
1 绝缘材料的绝缘等级绝缘材料按耐热能力分为Y、A、E、B、F、H、C7个等级,其极限工作温度分别为90、105、120、130、155、180℃、及180℃以上。
所谓绝缘材料的极限工作温度,系指电机在设计预期寿命,运行时绕组绝缘中最热点的温度。
根据经验,A级材料在105℃、B级材料在130℃的情况下寿命可达10年,但在实际情况下环境温度和温升均不会长期达设计值,因此一般寿命在15~20年。
如果运行温度长期超过材料的极限工作温度,则绝缘的老化加剧,寿命大大缩短。
_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课件 3.1 温度
总结
一、温度:冷热程度 二、温度计工作原理: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 三、摄氏温度: 单位:摄氏度,符号:℃ 四、温度计的使用:量程、分度值、三“要” 三“不” 五、体温计:用前需甩
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呢?
测量温度前:
1、要认清它的量程,即温度计所能 测量温度的范围。 2、要认清它的零刻线,即零摄氏度 的位置。 3、要认清它的分度值,即一个小格 代表的温度值。
最高温度 分度值
量程? -30℃~120℃ 零刻线
最低温度
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 测量所有的物体的温度前先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
电子温度计
红外线温度计
金属盒温度计
温度计的原理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 观看下面视频,得出结论。
例题
1、要使温度计的测量更精确,温度计的液泡(玻璃泡)应 该做的更_大___(选填“大”、“小”)一些,温度计玻璃管 的内径(毛细管)应该做的细更____(选填“粗”、“细”) 一些。
摄氏温度 温度计的刻度是怎样标定的呢 ?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0℃
例题
1、给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 D ) A、用开水煮 B、用酒精灯加热 C、用自来水冲洗 D、用酒精棉花擦
例题
2、两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ºC,经过消毒后直
接用来测量体温是36ºC 和40ºC 的两个病人,则这两支温
度计的读数分别是(C
)
A、36ºC和40ºC B、40ºC和40ºC C、39ºC和40ºC D、39ºC和39ºC
直管内水银来不及退回玻璃泡就在
缩口处断开,故仍然指示原来的温
度。
所以体温计在再次使用前必须 用力甩几下让停留在玻璃管中 的水银退回到玻璃泡内。
温度与波长的关系
温度与波长的关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温度和波长是物理学中两个基本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温度越高,波长越短”这样的说法。
那么,究竟温度和波长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来了解一下温度和波长的概念。
温度是物质内部分子或原子的平均动能,是一个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程度的量度。
而波长是描述波动性质的物理量,是波在介质中传播一个周期所覆盖的距离。
在物理学中,波长通常用λ来表示,单位是米(m)。
在光学领域,我们知道不同波长的光线对应着不同颜色的光谱。
红色光的波长比蓝色光的波长长,紫外光的波长比红色光的波长短。
这一现象正是与温度和波长的关系密切相关的。
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物质内部分子或原子的热运动加剧,导致发射出的光波长变短。
这个现象可以通过黑体辐射定律来解释。
根据黑体辐射定律,黑体的辐射功率与波长呈反比。
即辐射功率随波长的增大而减小。
而根据普朗克的量子理论,辐射功率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结合两者,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物体的温度越高,发射出的光波长越短。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听到“温度越高,波长越短”的说法。
这个原理也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利用这一原理,我们可以根据物体发射的光波长来判断物体的温度。
在照明和热辐射领域,这一原理也被广泛应用。
在太阳能领域,利用太阳辐射的波长来获取太阳能,为人类提供清洁能源。
在卫星通信领域,我们也可以利用地球发射的电磁波的波长来判断大气层的温度变化,为天气预报提供数据支持。
温度和波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温度越高,物体发射的光波长越短。
这一原理不仅仅是物理学中的一个理论概念,也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通过研究温度和波长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光学和热辐射知识,为人类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技术支持。
希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温度和波长之间的关系,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2000字】第二篇示例:温度与波长是物理学中常常涉及到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温度
5、在下图中,各温度计的读数分别为:
-2 ℃ 8℃ 18 ℃ -8℃ 37.7 ℃ A为 ____ B为 ____ C为 ____ D为 ____E为_______
E
6、用同一只温度计测 0℃的水和 0℃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C ] A.0℃的水温度高 B.0℃的冰水混合物温度高
表示的是摄氏温度
摄氏温度 的规定:
1标准大气压下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100
100℃
1标准大气压下 沸水的温度
每一小格 表示1 ℃
0℃和 100℃之间 分成100等份,每一 等份代表1摄氏度
0 0℃
读作:7摄氏度 单位:摄氏度 符号:℃
人的正常体温是37℃ 读作 37摄氏度
北京一月的平均气温是 -4.7℃ 读作 负4.7摄氏度 或 零下4.7摄氏度
35℃— 42℃ -40℃— 50℃ 0.1℃ 1℃ 测体温 有 水银 测气温 无 酒精
实验室用温度计的使用
°c °c
三种温度计的相同点
项目
构造
实验室温度计
体温计
寒暑表
都是由玻璃外壳、毛细管、玻璃泡、 液体、刻度等组成 液体的热胀冷缩 摄氏度
原理 单位
返回
测体温时
水银膨胀 能 缩 口升到直管 内。
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
第三章
DI 1 JIE
物态变化
WEN DU
第1节 温 度
蒙泉镇中心学校 郑红霞
感受“春夏秋冬”的冷热不同
Hale Waihona Puke 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
:只凭感觉判断温度可靠吗?
不可靠
你能自制一个温度计比较 两杯水温度的高低吗?
将自制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 观察细管中水柱(液面)的位置变化情况。
十物态变化.
固态
晶体
有一定熔点
熔化 凝固
熔 化 规 律
液态
非晶体
没有一定的熔点
3、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调查学校和家庭的用水状况, 设计一个学校或家庭的节水方案。调查当地水资源的利 用状况,并对当地水资源的利用提出自己的见解。
4、调查本地农田灌溉(或污水处理)的主要方式,了 解先进的灌溉技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及应用; (2)说出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3)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
熔化过程中 固液共存
熔化是慢慢软化的过程
熔化过程都需要吸收热量
晶体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温 度 ℃
62 60 56 52 48
海波的熔化图像
D
62 60 56 52
海波的凝固图像
D
B
44
40 36
C
48
B
பைடு நூலகம்
C
44
40
A 4 6 8 10 12 14
36
A 2 4 6 8 10 12 14
0 2 时间/分
1.知识与技能:
(2)学会摄氏温度的读法和写法,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1)知道温度的概念,能说出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常见得温度值。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 国家二胎政 策的全面放开 ,我 国今后每 年大约 出生 1 7 0 0 热变色效应 。 随着温度的变化 , 胆 甾型液 晶的螺距值也会发生 变化 , 多万甚至更多 的新生儿 , 0 - 3岁的婴幼儿 至少 0 . 5 亿, 所 以婴幼 儿产 从 而导致了其反 射光 发生 变化 这就是其 热变 色现象 的机理 。 液晶可 品的市场是非常 巨大 的。 除 了奶粉 、 纸尿裤外 , 一款便捷安 全的奶瓶 逆 热致 变色材料 具有许 多优点 , 变色灵 敏 、 颜色 自然鲜艳 , 与有机成 可 能更是被妈妈们所追捧 、 关 注。试想 , 一边是 嗷嗷待 哺的婴儿 , 一 膜 物混 容好 , 易复配 , 颜色稳定 且无 毒。 所以液晶可逆热致变色材料 边是手忙脚乱 的父母 , 可奶瓶 的奶 能喝了吗 ? 会不会还烫 ? 用温度计 已经在许 多 来 量一量未免太 不方便 , 传 统的滴手背感 知怕不准 , 如果 直接从奶 1 - 3 有机可逆热致变色材料
瓶 上看 见 温 度 就 太 好 不 过 了 。 而 感 温 变 色 奶 瓶 就 是 一 种 可 显示 温度 有 机 可 逆 热 致 变 色 材 料 按 照组 成 成 分 可 以 分 为 两 类 , 一 是 单 一 范 围的婴儿奶瓶 , 包括奶瓶 主体 、 设 于奶瓶 主体 上的 由热 致变 色材 组 分化 合物材料 , 即其热变色现 象只 由一种化合物受热后 发生了组 料制成 的系列温度显示体 。 成 或者结构改 变而产生 的 , 可 以直接作 为热致变色 材料 ; 二是 多组 热致 变色材料是 指一些化合物 或混合物在 受热或者 冷却 时吸 分复配物材料 ,即这 种化 合物只有在与其他适 当的化合物混合后 , 收可见光光谱发生变化 的功能材料 , 它具有随着温度 的升 高或者降 发生反应导致产 生了热变色现象 。在低温方 面 , 相对 于无机可逆热 低 而改变其颜色 的特性 。 因其特殊 的热性能吸引了大量研究者的关 致 变 色 材 料 , 有 机 可 逆 热 致 变 色 材 料 显 示 出 优 良性 能 , 在 变 色 温 度 注, 现 已发展出多个种类 , 按变色 的可逆性分 为 : 可逆热致 变色材料 的选择性 、 颜色组 合 自由度 、 变色 明显性及价格 等方 面都有 比较显 和不可逆热致变 色材料 ; 按其组成成 分的性质可分 为 : 无机热致 变 著的特点 , 且材料易得 。其在工业领 域 、 化学 防伪 、 出版 印刷等 中的 色材料 ; 有机热致变色材料 ; 液 晶热 致 变 色材 料 ; 按 材 料 变 色 温 度 范 应用都有 出色的表现 。有机热致变 色材料是 一类新 型的高科 技材 围可分为 :高温 热致变色材料 ( T > I O 0 。C )与低温热致变 色材料 料 , 在工业和 生活中都有广泛 的应用前 景 , 它 具有高 附加值 和高效 ( T < 1 0 0 。 C) 。 因此 热 致 变 色 材 料 广 泛 地 运 用 在 工业 、 纺织 、 印刷 、 防 益 , 极具生命 力。 伪标记 、 日用装饰等各个领域。 2 可 逆 有 机 热 变 色材 料 的 应 用 热 致变色材料在 国外有六七 十年 的研究 历史 ,在我 国也 有近 热变 色材料是 随着炼油 工业 和航 空航 天技术 的发展 而发 展起 4 0年的历史。1 9 3 8年 由德国率先研制 出热致变色材料 , 美、 日、 英、 来的 , 早期 主要作为示温材 料用 作炼油装置 中的超 温报警以及航空 前苏联 等国家紧随其后 。目前 主要研究和应用 的国家有德 国、 英国、 器等的一些高温部件表面测温 。近年来 , 随着低温 可逆 有机热变色 日本 、 美 国、 俄 罗斯 和 中 国 。 材料研究 的迅速发展 , 热变 色材料 的应 用面也 显著拓宽 , 已从最初 近年来 , 低温可逆热致 变色材料 已成 为研究 热点 , 因其具 有变 的示温作用到广泛地应用于人们 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 如: 工业 、 纺 色 间窄 , 变色温度选择性大 , 颜 色组合 自由 、 变 色明显等优势。且 织服装及 室 内装饰 、 制作 防伪 标志 、 出版 印刷 、 医疗 , 甚至 于我们 的 其研究 应用 趋于向 日常应用方面发展 , 如印刷 、 纺织服装和娱乐等。 日常 生 活 。 1 可 逆 热 致 变 色 材 料 热变色材料 可以做成 指示冷热 的智 能型材料 , 比如将 材料镀膜 目前市场上常以组成成分性 质划分可逆热致变色材料 , 即无机 在木材 、 金属 、 玻璃 、 陶瓷等 基材上 , 可做成 指示冷热用 的变 色茶杯 、 可逆热致变 色材料 、 有机可逆热 致变色材料 、 液 晶类 可逆热致 变色 婴儿用的汤勺 、 奶瓶等 , 如果很烫 , 加在勺柄或瓶 身的热变色材料就 材料等 。可逆热致变色材料具有颜 色随温度改变而变化 的特性 , 即 会发生变色 以示食物不宜婴儿食用 。 大大方便 了爸爸妈妈们对 婴幼 在材料加 热到某一温度 ( 或温度 区间 ) 由 一 种 颜 色 变 为 另 一 种 完 全 儿 的 喂养 , 既 避 免 了 自己 喝 来 试 温 的 不 卫 生 , 又不 用担心手 背试温 不 同颜 色 , 而 当 温 度 恢 复 到 初 始 温 度 后 又 能 变 回 最 初 的颜 色 , 即 颜 的不 准 确 , 从 而受 到 了众 多 父母 的 大力 推 崇 。 色变化具有可逆性。 且这种材料具有记忆功能 , 可 以反复使用 。 因此 3 发 展 与展 望 在工业 、 纺织服装 、 日常 生 活等 诸 多 领 域 有 着 广 阔 的应 用 前 景 。 由 于感 温变 色 材 料 具 有 挥 发 性 , 在 奶 瓶 等 物 品 日常 蒸 煮 消 毒 过 1 . 1 无 机 可 逆 热 致 变 色 材 料 程中, 容 易使 其失去应有 的性能 , 所 以人 们不断对 感温变 色奶瓶 的 无机可逆热致变色材料可 分为四种 : a . 多数 金属 离子化合物 ; b . 设计 加以改进 , 如: 微胶囊化 技术 的应用 、 硅 胶外壳 的使 用 、 瓶 中瓶 有些金属配合物也可作为 良好 的热致变 色材料 ; c . 一些带结 晶水 的 的设计 , 也就是在两层无色透 明的玻璃载体 中加入感温变色材 料等 无机 盐类 ; d . 铬 酸盐及其 混合物也 是较好 的元 机可 逆热致 变色材 等 。 料。 固体无机热致变色材料具有 良好 的耐光性 、 耐温性 、 耐久性 以及 随着 可逆有机热变色材料研究 的深入 ,不仅 仅是变 色奶 瓶 , 可 良好 的混合加工性 等优点 , 且具 有合成工艺 简单 , 成本较 低的经济 应用 于实 际的 、 丰富和方便人们生活的产品也一定会越来越多 。
见的温度
周 轩 韩红晶 任 莉 ( 上海工程技 术大学, 上海 2 0 0 0 0 0 ) 摘 要: 近年来, 可逆热致变 色材料 的研 究与应 用在飞速发展 , 可逆热致 变色材料 因其感温 变色的特性 , 拥有很 大的应 用面且在不断 扩 大, 拥 有很 大 的 市 场 潜 力 。本 文 采 用有 机 可逆 热致 变 色材 料 为 核 心 , 以 其在 不 同温度 下 显 色不 同 的特 点 来设 计 一种 可视 温度 的奶 瓶 . 用 以方便. z , . 4 f l 的 日常生活 , 有很 大的 实用价值 。 关键词 : 可逆热致 变色材料 ; 有机 可逆 热致 变色材料 ;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