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修订版

合集下载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一、绪论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是指导小学教育学课程教学的重要文件。

本教学大纲旨在明确小学教育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规范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提高小学教育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小学教育学专业的本科生教学。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小学教育学基本理论和实践的掌握,使其具备小学教育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理解小学教育学发展的背景和主要理论;2. 掌握小学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3. 熟悉小学教育学的实践经验和教育教学方法;4. 能够分析和解决小学教育实际问题;5. 培养学生的教育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小学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1)小学教育学的定义和内容(2)小学教育学的发展历程(3)小学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流派2. 小学教育学的核心问题(1)小学教育目标的确定与实施(2)小学教育课程的设计与管理(3)小学教师的角色与素养3. 小学教育实践与教学方法(1)小学教育实践的基本环节(2)小学教学方法的分类和运用(3)小学教育中的评价与反思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掌握小学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研讨和讨论: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小学教育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小学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其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根据小学教育学的课程目标和内容编写的相关教材。

参考书目:提供一些辅助性的参考书目供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

六、考核与评价1. 考核方式:综合考核,包括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2.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对小学教育学理论和实践的掌握程度来评价其学业水平。

七、教学进度安排具体的教学进度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包括每周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

八、教学团队本课程由经验丰富的小学教育学专业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其中包括教学指导和实践指导等。

小学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制订人制订日期修订人修订日期审定组审定日期(人)2017.2戴芳菁、王玲、肖玉玲《 小学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学5分:学时80:教专业专业小学育适用: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教育课。

本课程的学习为小学教师掌握小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教学规律,形成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奠定良好基础;为后续相关教育专业课程的学习、教学实践奠定专业理论基础。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掌握小学教学的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

二、与其他课程关系教学前程:童展导课儿发与育心理级后程续课:班管理三、课程教学目标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

2.能够设计、组织、实施小学教育的有关活动。

3.能够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通过评价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学习。

知识技能目标:1.掌握小学教育的基本理论。

2.掌握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

3.了解小学教育各项活动的目标和内容,掌握设计、组织与实施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途径与方法。

4.掌握小学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5.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政策与法律法规。

素质目标:1.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富有责任感和爱心。

2.具有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

3.养成依法从教的意识。

四、课程教学条件为保证教学效果,要求安排在带有多媒体展示台的教室上课。

五、课程教学内容序号单元主要内容教学要求学时1教育基本理论理论教学 1.教育的概念;2.教育、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3.教育的本质;4. 教育的功能;5.教育目的;6.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1.了解教育的产生、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2.掌握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3.了解教育目标体系,了解我国的教育目的;4.掌握小学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22实践教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竞赛巩固、掌握理论知识22小学学校理论教学 1.学校与学制的内涵;2.小学学校文化的内涵与类型;3.小学学校管理的途径和方法;4.教育环境、学习环境的概念;5.小学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作用与配合。

教育学教学大纲

教育学教学大纲

教育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000032 开课学期:3-秋适用专业:所有专业师范方向学时:28第一部分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教育学》是师范方向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一门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的课程。

该课程对于学生正确把握教育学的地位和作用,科学掌握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技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教育学的概念和历史,理解教育学的价值和机制,学习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原理以及学生学习的特点及规律,探索教育教学中教师怎样教和学生怎样学。

把握教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观察、分析学校教育教学与教学改革中的现实问题,根据教育学原理要求进行课程和内容的教学设计,掌握现代教育学的基本理念、技术和模式,提升自己在教育学方面的综合素养,为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任务与基本要求通过教育学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构建教育学基本理论知识、理解教育学研究的一般原理,理解教育学的价值,把握教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掌握和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教师劳动的特点及性质、师生关系、教学方法、课程理论的基本内容、方法和技能;能运用教育学知识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根据教育学原理要求进行课程和内容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在正确理解教育学理论的基础上,形成运用有关理论分析与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充分地理解和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原理,以满足学生日后从事教育实际工作和现实生活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认知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基本的研究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建议教育学作为一门理论性课程,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为落实培养目标、体现教学原则,可采取的具体教学方法和手段主要有:1、讨论学习;2、小组合作与探究学习;3、实例分析;4、研究性学习;5、讲授法。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1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1

目录《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 (1)《绘画》教学大纲 (16)《简笔画》教学大纲 (24)《地理》教学大纲 (28)阆中师范学校小学教育专业《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培养小学教育师资力量不可缺少的课程,为小学教师掌握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教学规律,形成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奠定良好基础。

为其他教育专业的学习、实践奠定专业理论基础。

(二)课程类型:本课程属于纯理论课(三)课程目标小学教育学是研究探索教育现象与问题,揭示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学科,是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想做好教育教学及其教育管理工作,都必须认真学习与掌握该门学科,因此,它在师范专业乃至整个教育科学领域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综合运用中外教育史、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一般原理及其教育新成果,研究小学教育的特点与规律。

根据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理念,我们从三维目标的角度来对课程目标进行阐释和说明: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通过教学,学生能比较系统地了解小学教育学这门课程的性质、任务、研究范围、发展轨迹、研究方法及发展趋向;懂得一名合格小学教师应具备基本素养;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学生观等,在头脑中构建有关小学教育学的完整、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这些知识和理论的有关结论的表述上,而应该深入到这些知识和理论的内部,揭示获得这些知识和理论的思维过程,亲历、体验和感受这些思维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优化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发展智力,增强教育教学能力、研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等。

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集合。

同时,在学习小学教育学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还应该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学生初步形成运用教育基本理论独立地分析教育问题与解决教育问题的基本技能,并能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加以运用。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授课专业:全院各师范专业学时:56 学分:3.5课程性质:公共课《教育学》是师范教育类各专业本专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是教育类课程的先导课、主干课。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从事教育工作最必需的教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并使学生初步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教育理论水平,增强从事教育实践的能力;培养他们学习教育科学,主动参与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兴趣和能力;增强他们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他们加强教师师德和业务修养的自觉性;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教学时数分配:本课程内容包括“绪论”、第一至十五章,共十六个章节,每周3学时,授课18周,共计56个学时。

其中,课堂讲授时数为44个学时,实践教学为12个学时。

教学方式:以讲授法为主与讨论、探究、实践训练相结合,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学习方法,并且通过师生共同研讨典型的教育案例,并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学教育理论和教育专著,以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将教育理论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教学内容:绪论(2课时)教学要求:让学生了解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以及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让学生认识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并初步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教育学概念、教育学发展历史、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要点: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它不是研究教育中的某一个方面的专门问题,而是教育中最一般问题,揭示和阐明教育规律。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随着学校教育的产生要求有比较严密的计划,选择合适的内容,确定科学的教育方法,这就引起了人们对教育、教学经验的重视并不断进行总结和研究,从而出现了教育学。

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第三节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教育学,有助于正确掌握教育的思想和技能,提高教育工作效率二、掌握教育学,是正确制定和自觉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条件三、认真学习教育学,是科学总结教育经验,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四、学习教育学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五、深入学习教育学是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各门具体教育学科的理论前提参考阅读篇目:1.孙喜亭,中国教育学近50年来的发展概述.教育研究,1998,92.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小学教育学2.课程类别:必修3.适用专业:师范类小学教育专业4.课程地位:专业基础课5.总学时: 140学时(其中理论120 学时,实践20学时)6.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二、课程目标小学教育学是研究探索教育现象与问题,揭示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学科,是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想做好教育教学及其教育管理工作,都必须认真学习与掌握该门学科,因此,它在师范专业乃至整个教育科学领域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综合运用中外教育史、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一般原理及其教育新成果,研究小学教育的特点与规律。

根据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理念,我们从三维目标的角度来对课程目标进行阐释和说明:(一)知识与技能的目标通过教学,学生能比较系统地了解小学教育学这门课程的性质、任务、研究范围、发展轨迹、研究方法及发展趋向;懂得一名合格小学教师应具备基本素养;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学生观等,在头脑中构建有关小学教育学的完整、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这些知识和理论的有关结论的表述上,而应该深入到这些知识和理论的内部,揭示获得这些知识和理论的思维过程,亲历、体验和感受这些思维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优化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发展智力,增强教育教学能力、研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等。

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集合。

同时,在学习小学教育学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还应该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学生初步形成运用教育基本理论独立地分析教育问题与解决教育问题的基本技能,并能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加以运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在学习教育学的过程中,能够产生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同时,在学习小学教育学基本理论的知识的基础上,建立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和热爱教师这一职业的深厚的情感。

《小学教育学》教学纲要

《小学教育学》教学纲要

小学教育学大纲绪论第一节小学教育学概述一、小学教育学的对象、目的、性质小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学是研究小学教育、揭示小学教育规律、指导小学教育实践的一门分支学科、社会学科。

二、学习研究小学教育学的意义(一)树立正确的小学教育观念教育观念即人们对于教育的认识和看法,它直接反映了教育者对待教育的态度。

小学教师是否拥有正确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小学教育质量的好坏。

要提高小学教育质量,培养合格小学生,使得小学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是必要的。

正确观念的形成,必然建立在正确的系统的理论基础之上,小学教育学则是系统研究小学教育的一门学科,因此,学习研究小学教育学,有助于小学教师树立正确的小学教育观念。

(二)掌握小学教育规律小学教育规律就是小学教育现象同其他社会现象和小学教育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学习研究小学教育学,是掌握小学教育规律,从事小学教育的基础。

学习研究小学教育学,掌握小学教育规律是小学教师的为师之本,也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构建小学教育素养小学教育素养就是开展小学教育活动的素质和涵养。

良好的教育素养是作为一名称职小学教师的基础和保障。

不断提升小学教师的教育素养是现代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

构建小学教师的教育素养,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二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习、体会、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净化自己的心灵,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三是要充分构建完善的专业知识结构;四是要牢固掌握实践教育教学的技能和方法,创新教育教学技能和方法,实现教育效益的最优化。

三、小学教育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一)、观察法.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即在自然状态下,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二)调查法调查法是通过深入实际收集资料来了解分析现象和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调查法主要有三种基本类型,现状调查、关系调查、发展变化调查。

(三)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地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1 .课程说明2 .课程性质《小学教育学》是师范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初等教育专业专业的必修课。

是一门介绍小学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研究探讨小学教育学基本规律的一门基础课程。

是师范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条件之一。

3 .课程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①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贯彻“三个面向”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精神,适当吸取国内外教育经验和教育科学的新成果,反映我国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

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改革的实际,联系中小学和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学以致用。

③力求适应教师教育现状和培养提高的需要,适合教师职业学习的特点。

教学内容适当精简集中,突出重点、重视能力培养。

4 .课程目标(1)总目标通过学习《小学教育学》课程,使学生基本掌握小学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具备从事教育工作必备的教育理论的基础知识和把所学知识应用与教育实际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和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2)分目标①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小学教育学》课程,使学生基本掌握小学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具备从事教育工作必备的教育理论的基础知识。

②应用目标《小学教育学》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14060002) 制定()审核(专业指导委员会) 批准(二级学院(部))承担单位(师范学院) 制定日期(2022.11 )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通过学习《小学教育学》课程,使学生具备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和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5.课程内容与要求(1)教学建议①提高学生对小学教育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培养热爱教师感情,具备教师职业素养。

②具备是小学教育理论和技能,识别纠正教育观念、方法的能力③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考核评价建议①考核学生基本概念基本理论②学生设计课堂教学③学生解释小学教育现象7.课程资源(1)硬件要求本课程要求校内有多媒体教室供教学使用,本课程全部使用课件教学,主要用于学生的听说训练和课堂上的案例教学。

小学1至6年级教学大纲

小学1至6年级教学大纲

小学1至6年级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本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小学1至6年级的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一个统一的教学框架,确保学生在各个年级内获得一致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 培养学生的基本学习技能,包括阅读、写作、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2. 培养学生的数学和科学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鼓励他们进行思辨和创新;4. 培养学生的艺术和体育兴趣,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5. 培养学生的社交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领导才能;6.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有担当的公民。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大纲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为每个年级制定了相应的教学内容。

具体内容如下:1. 语文1.1 阅读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理解文本的主旨、细节和推理能力;1.2 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包括书写规范、表达准确和逻辑清晰;1.3 口语表达: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包括发音准确、词汇丰富和语法规范;1.4 诗词鉴赏: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包括欣赏经典诗词和理解诗情画意。

2. 数学2.1 数字和运算:培养学生的数字概念和基本运算能力,包括加减乘除和分数的运算;2.2 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推理能力,包括识别图形、测量和绘制图形;2.3 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包括统计和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4 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包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科学3.1 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包括物质、能量、地球和生物等方面的基本概念;3.2 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包括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3.3 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推理结论;3.4 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4. 艺术4.1 美术: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包括绘画、雕塑和手工制作;4.2 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包括声音的产生和乐器的演奏;4.3 舞蹈:培养学生的舞蹈表达能力和舞蹈协作能力,包括舞蹈基本动作和编排舞蹈。

教育学教学大纲

教育学教学大纲

教育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教育学外文名称:educationscience课程编码:1410102C课程类别:职业能力教育课程总学时:48学时总学分:2学分适用专业:全院教师教育各本、专科学生先修课程:通识教育课和基础课开课系部:教育心理科学系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公共教育学是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公共教育类基础必修课程之一,它是以中小学教育中的本体问题为重心,以情境中的教育实践为直接研究对象的理论性综合学科。

它担负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师范生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运用教育理论观察、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能力,其教育理论价值在于帮助未来教师对身边的教育问题做出理性的分析,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深刻的反思与批判,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教育,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对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一)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是:公共教育学的教学对象是院各教学系师范类的学生,这些学生未来从事教书育人工作,公共教育学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其一,能初步运用教育理论去观察、分析实际的教育问题,并能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自觉遵循教育规律从事教育工作;其二,着重在知识、理论、观念上训练师范生,使他们产生教育实践的意识和欲望;其三,特别注重培养师范生的教育理论素养和提高师范生的基本素质。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了解层次,了解教育学产生以及发展的过程;教育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影响教育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之间的关系等。

第二,理解层次,深入理解教育的两个基本规律;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教学的规律。

第三,掌握层次,在理解教育学相关规律的基础上,把心理学、教育学、所学专业知识联系在一起,形成现代教育理念,能够很好的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的方法,作好教师的本质工作。

(二)本课程教学体系公共教育学从三大块来构建其内容体系:第•大块是教育原理,它围绕教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含教育基本概念、教育规律、教育功能、教育目的、课程、教师和学生等)而展开,其着眼点是帮助师范生提高对教育学理论的认识,形成正确的教育观;第二大块是教育管理,它围绕教育工作的管理和评价(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生评价、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而展开,其着眼点是帮助师范生增强教育教学的管理、评价意识;第三大块是教育实践,它围绕教师的教学工作(含教学基本工作、教师的教育研究工作等)而展开,其着眼点是帮助师范生增强教育学的实践意识。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Pedagogy适用专业:全校师范教育专业课程学时:51课程学分:3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教育学》课程是师范院校所有师范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教育学课程共51个学时,3个学分。

《教育学》是一门系统讲授教育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课程。

通过《教育学》课程的学习,使师范生能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认识教育的客观规律,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正确地分析教育现象、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教育理论水平,增强从事教育实践的能力; 培养他们学习教育科学, 主动参与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兴趣和能力; 增强他们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提高他们加强教师师德和业务修养的自觉性等。

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本大纲除绪论外, 共14章, 大体上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 第1-6章): 着重阐明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包括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 教育目的、学校教育制度及教师与学生等问题。

第二部分( 第7-10章): 着重阐明教学的有关理论问题,包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我国的中小学课程现状与改革、教学意义任务、教学过程规律、教学原则要求、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其教学艺术和模式等。

第三部分( 11-12章): 着重探讨有关德育的问题,包括德育意义、内容、任务、过程和规律、德育原则、途径、方法。

第四部分( 第13-14章): 论述班主任工作、课外活动等问题。

绪论教学内容: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四、学习与研究教育学的方法基本要求:掌握教育学的概念;了解教育学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代表著作;联系实际分析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第一章教育的概述教学内容:一、教育的基本概念二、教育活动的特点三、教育的历史发展基本要求:识记教育的概念(广义与狭义);理解教育活动的特点;教育形态与现代教育形态的特点。

《教育学》教学大纲(修订版)

《教育学》教学大纲(修订版)

《教育学》教学大纲(修订稿)课程中文名称:教育学课程英文名称: Pedagogy课程类别:院级公共必修课课程编号:课程归属单位:师范学院制定时间:年月日一、课程的性质、任务课程性质:《教育学》是教育学科体系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学习和研究教育学其它分支学科的前提和基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该课程是我院师范类(含职教师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必修课程。

课程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认识教育的特点与规律,培养学生热爱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其独立的、综合性的教育能力、研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

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教育学的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适用专业:全院各师范师范类专业(本科)。

学时数:54学时(3学分)。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教育学与人的成长和发展有关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有着广泛、密切的联系。

我国的教育学应当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根本指导思想,同时还应以生理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伦理学、美学、系统科学等学科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

同时教育学与教育科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教育科学是有关教育问题的各种科学理论的学科群。

值得注意的是,就像其它任何学科一样,教育学在高度分化的同时又出现了高度综合的现象,出现了许多子学科、边缘学科。

比如教育管理学、教学论、德育论、教育技术学等。

由于这种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学科综合,打破了传统学科的界限,扩大了研究视野,深化了问题研究。

推荐教材及参考书:1、《当代教育学》,袁振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7;2、《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3、《教育原理与教学技术》,傅建明,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1;4、《教育人学》,王啸,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11;5、《20世纪教育学名家名著》,张人杰、王卫东,广东高教出版社,2003.1。

小学教育学课程标准课程大纲教学大纲师范类认证

小学教育学课程标准课程大纲教学大纲师范类认证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系(部):专业:教研室:修订日期:2021年08月填写说明1.本大纲除标题特殊标注外,内容部分全部:宋体、小四、1.5倍行距,段落首行缩进2个字符,页边距上下左右均是2.5cm,左侧装订;如表格中的内容较多,可以调整为五号字,但要统一字号。

2.“课程简介”部分要明确该课程类别,如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等(与人才培养方案一致);概述课程的内容要点;明确其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

3.“课程目标”部分要从“学生中心”的角度说明本课程教学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即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与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的各个指标点相对应)。

4.“教学方法”部分要概括阐述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怎样的教学方法。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小学教育学是本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选修课程,是用以培养学生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专业课,主要介绍了怎样科学地认识小学教育、解释小学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研究教育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手段。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学会用严谨、科学的小学教育学知识去描述、解释和预测教育现象,为将来应对小学教育工作中遇到实际问题而作出决策、制定政策和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在已完成《普通心理学》、《普通教育学》等课程的学习基础上方可开设,并为后续专业实践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总目标:能够学会用严谨、科学的小学教育学知识去描述、解释和预测教育现象,为将来应对小学教育工作中遇到实际问题而作出决策、制定政策和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分目标:1.充分论述小学教育学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和其他实际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2.论述小学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举例说明小学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

3.学生能够学会用严谨、科学的小学教育学知识去描述、解释和预测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执行对教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做到理论性和应用性的有机统一。

小学教学大纲人教版

小学教学大纲人教版

小学教学大纲人教版小学教学大纲人教版是基于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教育实际情况下制定的一项教学指导计划。

本文将从综合素质培养、学科内容和教学要求三个方面来阐述小学教学大纲人教版的相关内容。

一、综合素质培养小学教学大纲人教版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学习能力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等。

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积极向上的品质;在学习能力素质方面,要求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身心健康素质方面,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身心健康。

二、学科内容小学教学大纲人教版主要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五个学科。

在语文学科中,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拼音读音和基础汉字,培养良好的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在数学学科中,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英语学科中,要求学生学会简单的英语交流和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

在科学学科中,要求学生了解自然规律和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在社会学科中,要求学生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规律,培养社会交往能力。

三、教学要求小学教学大纲人教版强调对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的尊重,提倡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课堂讲授、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评价方式上,要求教师综合考虑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和学生发展情况,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如考试、作业、项目等形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总结起来,小学教学大纲人教版是一份综合性的教学指导计划,旨在通过综合素质培养、学科内容和教学要求的统一推进,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同时,家长和社会也应给予支持和配合,共同培养优秀的小学生,为国家的未来做出贡献。

以上就是小学教学大纲人教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有所帮助,促进小学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教育实践基础 教学大纲

小学教育实践基础 教学大纲

小学教育实践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及达成途径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四、教学内容、方法、学时对课程目标的支撑情况五、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学重难点第一讲教育见习(2学时)【教学内容】一、教育见习的目的二、教育见习的任务三、教育见习的内容和方法四、教育见习的评价【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观察小学办学环境的方法;2.掌握观察小学教师的日常工作内容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教育见习的目的和任务。

第二讲教育实习(2 学时)【教学内容】一、教育实习的目的二、教育实习的任务三、教育实习的内容和方法四、教育实习的评价【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初试实习的任务、要求与方法。

教学难点:讲授法、启发式谈话法第三讲教育研习(2 学时)【教学内容】一、教育研习的目的二、教育研习的任务三、教育研习的内容和方法四、教育研习的评价【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1.对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的分析。

2.对教案的整体评价与修改。

3.会设计合格的教案文本。

教学难点:对教案的整体评价与修改。

第四讲教师五课功——听课(1 学时)【教学内容】一、听课的类型、特点、要求二、听课的策略三、听课的内容。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听课的内容。

教学难点:课堂观察。

第五讲教师五课功——评课(1 学时)【教学内容】一、评课的要求、形式、原则二、评课的内容三、评课稿的写法【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评课的内容。

教学难点:现场评课。

第六讲教师五课功——备课(1 学时)【教学内容】一、备课的重要性、分类、基本要求二、备课的内容三、教案写作【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教案。

教学难点:教学设计。

第七讲教师五课功——说课(1 学时)【教学内容】一、说课的含义、分类、作用、要求二、说课的内容三、说课的步骤【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说课的内容与步骤。

教学难点:学会说课。

第八讲教师五课功——上课(1 学时)【教学内容】一、上课的类型、特点、要求二、上课的策略三、上课的内容【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上课的内容。

教学大纲(本科)小教.doc

教学大纲(本科)小教.doc

小学教育专业(专科起点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大纲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实践环节是本专业教育的最后一个教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和进行科学研究训练的重要教学环节,包括教学(教育)实践和毕业论文两部分,共计8学分,其中毕业论文为4学分。

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保证本专业教育实践环节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毕业论文教学大纲。

.毕业论文教学目标第一,注重学生运用本专业所学理论,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培养学生获取、利用和分析教育教学有益信息的能力。

第三,注重学生基本科学研究思维和严谨科研作风的养成。

第四,使学生熟悉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并能够独立撰写毕业论文。

第五,使学生在基本科学思维和科研作风养成的前提下,能够独立完成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教学内容毕业论文是根据专业教学要求,对学生所学知识和理论进行综合运用的培训,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研究素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专业素质得到提升, 创造性得以发挥。

()课题选择的原则、范围与类型选题是进行毕业论文撰写的首要工作,与毕业论文的质量关系密切。

恰当的选题可以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得到必要的本专业实践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集中、全面的训练。

1.选题的原则课题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原则:(1)选题必须符合专业培养总目标和毕业论文教学目标要求。

(2)选题应注重科学性和前沿性。

(3)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选择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

(4)鼓励学生选择具有一定探索性和创新性的课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5)指导教师应考虑学生选题在时间、方法、经费和实际条件等方面的可行性,确保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够按要求完成毕业论文。

(6)一人一题,不允许数人共同完成一个题目。

2.选题的范围(1)围绕本专业和自己教育教学的实践所进行的思考和创新。

人教版小学教学大纲

人教版小学教学大纲

人教版小学教学大纲[正文]人教版小学教学大纲一、绪论人教版小学教学大纲是指按照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由教育部门编写,用于规范小学教学过程的指导性文件。

本文将介绍人教版小学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和它对小学教育的影响。

二、人教版小学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1. 教学目标人教版小学教学大纲明确了小学教育的总体目标,包括认知、情感、态度和技能等方面的培养。

2. 课程结构人教版小学教学大纲将小学教育划分为不同的学段和学科,详细规定了各个学科的课程设置和内容要求。

3.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教学大纲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明确了每个年级每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具体列出了各个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4. 教学要求人教版小学教学大纲强调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提出了小学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人教版小学教学大纲对小学教育的影响1. 规范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教学大纲明确了每个年级每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2.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人教版小学教学大纲对小学教师提出了高要求,要求他们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具,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人教版小学教学大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科学设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四、结论人教版小学教学大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文件,对规范和提升小学教育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科学指导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文章结束]。

小学教学设计教学大纲

小学教学设计教学大纲

小学教学设计教学大纲小学教学设计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南和依据。

教学大纲的编写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科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等方面。

本文将从教学大纲的编写原则、结构以及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学大纲的编写原则1. 系统性原则:教学大纲应该具有系统性,即从整体上考虑学科的发展脉络和知识体系,合理安排各个知识点的学习顺序,确保学习内容的有机衔接。

2. 渐进性原则:教学大纲应该具有渐进性,即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安排学习内容,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

3. 循序渐进原则:教学大纲应该具有循序渐进的特点,即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从基础知识到高级知识的学习,确保教学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4. 引导性原则:教学大纲应该具有引导性,即通过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5. 灵活性原则:教学大纲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二、教学大纲的结构教学大纲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目标。

2. 教学内容:列出教学内容的范围和重点难点,确保教学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3. 教学方法:选择适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学科性质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教学资源:列出教学所需的教材、教具、多媒体设备等教学资源,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5. 教学评价:明确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标准,以及评价结果的反馈方式,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大纲的实施过程1. 教师备课:根据教学大纲,教师需要充分准备教学所需的教材、教具、多媒体资源等,同时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的具体方案。

2. 教学实施: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指导,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修订版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小学教育学2.课程类别:必修3.适用专业:师范类小学教育专业4.课程地位:5.总学时:××学时(其中理论××学时,实验××学时,上机××学时)6.总学分:7.先修课程:二、课程目标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综合运用中外教育史、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一般原理及其教育新成果,研究小学教育的特点与规律。

师范生学习本门学科的目的是:了解本学科的基本原理,掌握小学教育目标,运用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手段,提高小学教育质量。

三、课程内容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绪论主要阐明什么是教育学、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和如何学习教育学这三个问题。

通过学习,让学习者了解教育学在师范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教育基本理论素养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

第一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概述二、我国当代教育学发展的趋势和任务第二节教育学在师范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一、教育学的地位二、教育学的作用第三节怎样学习教育学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二、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三、坚持学习与研究相结合四、注意教育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第一章教育[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通过教学阐明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概念、功能、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使师范生了解小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以提高师范生从事小学教育的信心和责任感。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起源二、教育的发展历程三、教育的功能第二节现代教育一、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二、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方针第三节小学教育一、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二、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三、小学教育的启蒙作用第二章学校[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通过教学使师范生了解学校的性质、特点及其开展活动的方式。

第一节学校概述一、学校及学制的产生二、学校的公益性特点第二节学校文化一、什么是学校文化二、学校物质文化三、学校制度文化第三节学校管理一、学校管理概述二、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三、学校绩效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四、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五、国家对小学的管理和监督第四节学校与家庭和社会一、学校、家庭、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相互配合第三章学生[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师范生可以了解正确的儿童发展观和儿童发展的规律,进一步明确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应有的地位(本章的“儿童”主要指的是“学生”)。

第一节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一、遗传决定论二、环境决定论三、辐合论第二节儿童的发展与教育一、儿童发展的内涵二、儿童发展的特点三、教育与儿童的发展第四章教师[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通过探讨教师的地位、作用、素质、师生关系、教师资格与进修等问题。

使师范生懂得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实施者,其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

第一节教师的社会地位、作用与劳动特点一、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作用二、教师劳动的特点第二节教师素质一、文化素质二、教育素质三、职业道德素质第三节师生关系一、师生关系的历史概况二、我国社会主义学校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三、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第四节教师资格与教师进修一、教师资格二、教师进修第五章教育目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让师范生了解教育目的概念与意义、不同教育理论对教育目的不同主张、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以及由此决定的我国的教育目的等。

第一节教育目的及其确定一、教育目的概述二、不同的教育目的论三、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第二节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二、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一、建国后教育目的表述的历史回顾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三、我国教育目的的落实第六章教育的组成部分[教学目的与要求]:德、智、体、美是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

通过教学使师范生了解各育的任务、内容,了解诸育的关系:相互渗透的不可分割性。

第一节德育一、德育与社会、人生二、小学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三、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第二节智育一、智育及其功能二、小学智育的任务、内容与实施第三节体育一、体育与身体素质的提高二、小学体育的任务与实施三、小学生的卫生保健第四节美育一、美育的含义二、美育的功能三、美育的任务四、美育的类型第七章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师范生了解课程的概念,课程的理论基础以及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课程的基本范畴,课程设计和编制的主要目标、方法,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第一节课程概述一、课程与课程论二、课程的理论基础三、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第二节课程的基本范畴一、课程的目标二、课程的内容和结构第三节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一、课程设计的层次与模式二、课程的实施第八章教学[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教学的概念,了解教学的意义,以及教学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教学活动的本质及特点,了解关于教学活动本质的不同看法,了解教学模式的不同种类;掌握教学原则的概念,了解教学原则的依据及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掌握班级授课制的概念及其根本特征,了解小组教学、分层教学、个别化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了解讲授法的概念及其根本特征,了解其他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活动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学会运用有关理论分析、说明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第一节教学的意义与任务一、教学的意义二、教学的任务第二节教学活动的本质与模式一、教学活动的本质二、教学模式第三节教学原则一、教学原则的概念及意义二、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第四节教学组织形式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及意义二、班级授课制及其意义三、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四、复式教学第五节教学方法一、教学方法的概念及意义二、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三、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第六节教学手段一、教学手段的概念及其发展二、计算机的发展及其作为教学手段的意义第七节小学教学工作的实施一、教学工作实施的一般过程二、小学教学实施的不同过程第九章课外活动[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课外活动的概念、课外活动的特点及其教育作用,进而理解课外活动对于完善学校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必要性,学会针对学生全面发展需求去设计和组织学生的课外活动。

第一节课外活动的意义与作用一、课外活动的概念二、课外活动的特点及教育作用第二节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一、课外活动的内容二、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第三节课外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一、课外活动的设计二、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第十章班主任与少先队工作[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本章,理解班队工作的重要性,认识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的任务及责任,掌握开展班队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培养担任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的荣誉感,初步具备担任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的素质,为将来做好班队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第一节班主任工作一、班级、班主任和班集体二、班主任的职责和任务二、班主任的职责和任务三、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第二节少先队工作一、少先队的历史、性质、任务与组织机构二、少先队活动及辅导三、少先队辅导员的职责与基本条件第十一章学校咨询与辅导[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关于学校咨询与辅导的基本知识,包括学校咨询与辅导的基本任务、专业的学校咨询与辅导人员的主要工作、一般教师如何在学校咨询与辅导中发挥作用,以及开展咨询与辅导工作的主要原则与方法。

第一节学校咨询与辅导概述一、学校咨询与辅导的发展概况二、学校咨询与辅导的基本任务三、学校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工作第二节咨询一、咨询的目标和原则二、咨询会谈的一般过程三、主要咨询方法介绍第三节心理健康辅导一、心理健康辅导的目标与原则二、开展心理健康铺导的过程三、心理健康辅导的主要领域第十二章教育测验与评价[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师范生了解教育测验与评价的一些基本概念,小学教育测验与评价的特以及一些具体的方法和程序。

目前,教育测验与评价还存在什么问题,如何克服。

这也是本章所要学习的内容。

第一节教育测验一、小学教育测验概述二、测验的类型三、良好测验的标准四、测验的编制和实施第二节教育评价一、教育评价概述二、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三、小学教育评价的内容四、小学教育评价的基本步骤五、目前教育评价的问题与发展第十三章教育法[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认识教育与法律的关系,掌握法律的基本特征和功能,了解我国的法律制度以及教育法的基本规定,特别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基本法律规范,在教育工作中遵守法律,并学会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一节教育与法律一、法律的产生及其功能二、教育的国家化和教育法的产生三、国外教育法发展的历史及其特点四、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现状与前瞻第二节学校中的法律关系一、学校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二、学校的法律地位及其权利与义务三、教师的法律地位及其权利与义务四、学生的法律地位及其权利与义务第三节法律责任与法律救济一、教育法规定的法律责任分类二、法律救济第十四章教育研究方法[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师范生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不仅可以提高他们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可以促使其整体职业水平的发展。

第一节教育研究概述一、教育研究的性质二、教育研究对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意义三、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四、如何从小学教育实践中寻找课题第二节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一、观察法二、问卷调查法三、访谈法四、实验方法五、行动研究法第三节资料的分析与报告一、定性资料的分析方法二、定量数据的分析方法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实习法五、课程考核考勤课堂讨论作业撰写小论文正式考试六、教材与参考书教材:黄济劳凯声檀传宝.《小学教育学》.(第1版).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宋体小四号,下同)参考书:[1]郭春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第1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萧云瑞诸惠芳邹海燕.《外国教育史话》.(第1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黄济.《教育哲学通论》.(第1版).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4]张楚廷.《教育论》.(第1版).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5]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第1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6]邵宗杰裴文敏卢真金.《教育学》.(第2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伍德勤.《高师教育学教程新编》.(第1版).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七、其他(特色、必要的说明等)(黑体小四号)内容(宋体小四号)注:教学大纲统一使用A4纸;上下行距为1.5;字符间距为标准;左右边距为3.17cm,上下边距为2.54c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