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复习数学第一轮 第39讲 数学归纳法(知识点、例题、讲解、练习、拓展、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第一:高考数学中有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不等式、立体几何等九大章节。

主要是考函数和导数,这是我们整个高中阶段里最核心的板块,在这个板块里,重点考察两个方面:第一个函数的性质,包括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第二是函数的解答题,重点考察的是二次函数和高次函数,分函数和它的一些分布问题,但是这个分布重点还包含两个分析就是二次方程的分布的问题,这是第一个板块。

第二:平面向量和三角函数。

重点考察三个方面:一个是划减与求值,第一,重点掌握公式,重点掌握五组基本公式。

第二,是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这里重点掌握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性质,第三,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来解三角形。

难度比较小。

第三:数列。

数列这个板块,重点考两个方面:一个通项;一个是求和。

第四:空间向量和立体几何。

在里面重点考察两个方面:一个是证明;一个是计算。

第五:概率和统计。

这一板块主要是属于数学应用问题的范畴,当然应该掌握下面几个方面,第一……等可能的概率,第二………事件,第三是独立事件,还有独立重复事件发生的概率。

第六:解析几何。

这是我们比较头疼的问题,是整个试卷里难度比较大,计算量最高的题,当然这一类题,我总结下面五类常考的题型,包括第一类所讲的直线和曲线的位置关系,这是考试最多的内容。

考生应该掌握它的通法,第二类我们所讲的动点问题,第三类是弦长问题,第四类是对称问题,这也是2008年高考已经考过的一点,第五类重点问题,这类题时往往觉得有思路,但是没有答案,当然这里我相等的是,这道题尽管计算量很大,但是造成计算量大的原因,往往有这个原因,我们所选方法不是很恰当,因此,在这一章里我们要掌握比较好的算法,来提高我们做题的准确度,这是我们所讲的第六大板块。

第七:押轴题。

考生在备考复习时,应该重点不等式计算的方法,虽然说难度比较大,我建议考生,采取分部得分整个试卷不要留空白。

这是高考所考的七大板块核心的考点。

2018届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人教版课件:第39讲 数学归纳法

2018届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人教版课件:第39讲   数学归纳法
2.数学归纳法 证明一个与正整数 n 有关的命题,一般步骤如下:
* 第一个值 n (1)(归纳奠基)证明当 n 取________(n00 ∈N )时命题成立;
=k+1时命题也成立. (2)(归纳递推)假设 n=k(k≥n0,k∈N )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 ________
*
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 n0 开始的所有正整数 n 都成立.
课堂考点探究
2 a2 a 3 2 3 解:(1)由题意,知 f(x)=ax-2x =-2x-3 + 6 . 2 a a 1 1 2 又 f(x)max≤6,所以 f 3 = 6 ≤6,所以 a ≤1. 1 1 a 3 1 ≥ , f - ≥ , 1 1 2 8 8 2 8 1 又 x∈4,2时,f(x)≥8,所以 即 解得 1 3 1 a 1 f ≥ , - ≥ , 4 32 8 4 8
1 1 1 [答案] k + k +…+ k+1 2 +1 2 +2 2
课堂考点探究
考点一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
例1 1 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任意 n∈N , + +… 1×3 3×5
*
[思路点拨] 先验证 n=1 时等式 成立, 然后假设 n=k 时等式成立, 最后验证 n=k+1 时等式也成立, 注意由 n=k 到 n=k+1 时等式左 边添加的项为 1 . (2k+1)(2k+3)
直接推理与 间接推理
第39讲 PART 39
课前双基巩固│课堂考点探究│高考易失分练│教师备用例题
第39讲
考试说明
1.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 2.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课前双基巩固
知识聚焦
1.归纳法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数列(知识点很全)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数列(知识点很全)

b、已知关系式 a n 1 a n f (n ) ,可利用迭乘法 . an
an an 1
an 1 an 2
an 2 an 3
a3 a2
a2 a1
a1
例、已知数列
an 满足: an an 1
c、构造新数列
n1 ( n 2), a1
n1
2 ,求求数列 a n 的通项公式;
1°递推关系形如“ a n 1 pan q ”,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
4、已知四个实数,前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后三个数成等比数列,首末两数之和为
两数之和为 36 ,求这四个数 .
37 ,中间
2)根据数列的性质求解(整体思想)
1、已知 Sn 为等差数列 a n 的前 n 项和, a6 100 ,则 S11

2、设 Sn 、 Tn 分别是等差数列
an

an
的前 n 项和,
.
6、在正项等比数列 an 中, a1a5 7、已知数列 an 是等差数列,若 a4 a7 a10 17 , a4 a5 a6
2a3a5 a3a7 a12 a13
25 ,则 a3 a5 _____ __。 a14 77 且 ak 13 , 则 k _________。
8、已知 Sn 为等比数列 a n 前 n 项和, Sn 54 , S2n 60 ,则 S3n
11 (
1);
n( n k ) k n n k
1 n n1
n 1 n;
例 1、求和: S=1+ 1
1
12 12 3
1
12 3
n
例 2、求和: 1 21
1 32
1 43
1
.
n1 n
3)倒序相加法,

第39讲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件)-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第39讲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件)-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的开端。
(2)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
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
元。
稿定PPT
(3)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稿界定的PPT统,治海量,素极材大持续地更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
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
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款适格合局你。
知识点2 新经济政策
1、实施:1921年3月,苏俄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
2、内容:
①农业:新经济政策的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
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
②工业: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
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
3、影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稿稿稳定定定PPP和TP,T恢海量复素了材国持续民更经济,
A.新经济政策并未得到人民广稿泛定的PP支T 持 B.各项举措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原理 C.部分人对新经济政策仍存认稿定识P上PT,分海歧量素D材.持新续更经济政策破坏了市场经济规则
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 款适合你
提升·考向预测
2.列宁1923年在谈到社会主义建设问题时说,“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 本改变了。这种根本的改变表现在:从前我们是把重心放在而且也应该放在政治 斗争、革命、夺取政权等方面,而现在重心改变了,转到和平的‘文化’组织工
历史上的七月流血事件。这一事件(C )
A.使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稿稿定定PPPTP,T海量B素.材说持明续更武装起义的条件已经成熟 C.是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预演新,上千款模D板.选择使总革有命一 失去了和平发展的可能
款适合你
提升·考向预测
2.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1917年俄国革命的亲历者,他在书中写到:“布尔什维 克成功的唯一原因在于:他们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遍而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 起来摧毁旧制度,然后同他们一道,在旧制度的废墟上构建起新的制度的框架”。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数列(知识点很全)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数列(知识点很全)

数列一、 知识梳理概念1.数列的定义: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个数称为该数列的项.2.通项公式:如果数列{}n a 的第n 项与序号之间可以用一个式子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即)(n f a n=.3.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n a 的第一项(或前几项),且任何一项n a 与它的前一项1-n a (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即)(1-=n n a f a 或),(21--=n n n a a f a ,那么这个式子叫做数列{}n a 的递推公式. 如数列{}n a 中,12,11+==n na a a ,其中12+=n n a a 是数列{}n a 的递推公式.4.数列的前n 项和与通项的公式①n na a a S +++= 21; ②⎩⎨⎧≥-==-)2()1(11n S S n S a n n n .5. 数列的表示方法:解析法、图像法、列举法、递推法.6. 数列的分类:有穷数列,无穷数列;递增数列,递减数列,摆动数列,常数数列;有界数列,无界数列.①递增数列:对于任何+∈N n ,均有n n a a >+1.②递减数列:对于任何+∈N n ,均有n n a a <+1.③摆动数列:例如: .,1,1,1,1,1 --- ④常数数列:例如:6,6,6,6,……. ⑤有界数列:存在正数M 使+∈≤N n M a n ,.⑥无界数列:对于任何正数M ,总有项n a 使得M a n >.等差数列1.等差数列的概念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d ,这个数列叫做等差数列,常数d 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2.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⑴通项公式d n a a n)1(1-+=,1a 为首项,d 为公差.⑵前n 项和公式2)(1n n a a n S +=或d n n na S n )1(211-+=.3.等差中项如果b A a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即:A 是a 与b 的等差中项⇔b a A +=2⇔a ,A ,b 成等差数列.4.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 ⑴定义法:d a a n n =-+1(+∈N n ,d 是常数)⇔{}n a 是等差数列;⑵中项法:212+++=n n n a a a (+∈N n )⇔{}n a 是等差数列.5.等差数列的常用性质⑴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则数列{}p a n +、{}n pa (p 是常数)都是等差数列;⑵在等差数列{}n a 中,等距离取出若干项也构成一个等差数列,即 ,,,,32k n k n k n n a a a a +++为等差数列,公差为kd .⑶d m n a a m n)(-+=;b an a n +=(a ,b 是常数);bn an S n +=2(a ,b 是常数,0≠a )⑷若),,,(+∈+=+N q p n m q p nm ,则q p n m a a a a +=+;⑸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则⎭⎬⎫⎩⎨⎧n S n 是等差数列;⑹当项数为)(2+∈N n n ,则nn a a S S nd S S 1,+==-奇偶奇偶;当项数为)(12+∈-N n n ,则nn S S a S S n 1,-==-奇偶偶奇. 等比数列1.等比数列的概念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0(≠q q ,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常数q 称为等比数列的公比. 2.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⑴通项公式:11-=n nq a a ,1a 为首项,q 为公比 .⑵前n 项和公式:①当1=q时,1na S n =②当1≠q 时,qqa a q q a S n n n --=--=11)1(11.3.等比中项如果b G a ,,成等比数列,那么G 叫做a 与b 的等比中项. 即:G 是a 与b 的等差中项⇔a ,A ,b 成等差数列⇒b a G ⋅=2.4.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 ⑴定义法:q a a nn =+1(+∈N n ,0≠q 是常数)⇔{}n a 是等比数列; ⑵中项法:221++⋅=n n n a a a (+∈N n )且0≠n a ⇔{}n a 是等比数列.5.等比数列的常用性质⑴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则数列{}n pa 、{}n pa (0≠q 是常数)都是等比数列;⑵在等比数列{}n a 中,等距离取出若干项也构成一个等比数列,即 ,,,,32k n k n k n n a a a a +++为等比数列,公比为kq .⑶),(+-∈⋅=N m n q a a m n m n⑷若),,,(+∈+=+N q p n m q p nm ,则q p n m a a a a ⋅=⋅;⑸若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则k S 、k k S S -2、k k S S 23-、k k S S 34-是等比数列.二、典型例题A 、求值类的计算题(多关于等差等比数列) 1)根据基本量求解(方程的思想) 1、已知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63,6,994=-==nS a a ,求n ;2、等差数列{}n a 中,410a =且3610a a a ,,成等比数列,求数列{}n a 前20项的和20S .3、设{}n a 是公比为正数的等比数列,若16,151==a a ,求数列{}n a 前7项的和.4、已知四个实数,前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后三个数成等比数列,首末两数之和为37,中间两数之和为36,求这四个数.2)根据数列的性质求解(整体思想) 1、已知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1006=a ,则=11S ;2、设n S 、n T 分别是等差数列{}n a 、{}n a 的前n 项和,327++=n n T S nn,则=55b a . 3、设n S 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5935,95S Sa a 则( )4、等差数列{}n a ,{}n b 的前n 项和分别为n S ,n T ,若231n n S n T n =+,则n na b =( ) 5、已知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m n n S m S m n ≠==,则=+n m S .6、在正项等比数列{}n a 中,153537225a a a a a a ++=,则35a a +=_______。

第10章第39讲盖斯定律及应用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新人教版)

第10章第39讲盖斯定律及应用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新人教版)

第39讲 盖斯定律及应用[复习目标] 1.掌握盖斯定律的内容及意义,并能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2.能综合利用反应热和盖斯定律比较不同反应体系反应热的大小。

考点一 盖斯定律与反应热的计算1.盖斯定律的内容一个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的还是分几步完成的,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即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2.盖斯定律的意义间接计算某些反应的反应热。

3.盖斯定律的应用转化关系反应热间的关系 a A ――→ΔH 1B ;A ――→ΔH 21aBΔH 1=a ΔH 2 AΔH 1ΔH 2BΔH 1=-ΔH 2ΔH =ΔH 1+ΔH 2一、应用循环图分析焓变关系1.(2022·重庆,13)“千畦细浪舞晴空”,氮肥保障了现代农业的丰收。

为探究(NH 4)2SO 4的离子键强弱,设计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可得ΔH 4/(kJ· mol -1)为( )A .+533B .+686C .+838D .+1 143 答案 C解析 ①NH 4Cl(s)===NH +4(g)+Cl -(g) ΔH 1=+698 kJ·mol -1;②NH 4Cl(s)===NH +4(aq)+Cl-(aq) ΔH 2=+15 kJ·mol -1;③Cl -(g)===Cl -(aq) ΔH 3=-378 kJ·mol -1;④12(NH 4)2SO 4(s)===NH +4(g)+12SO 2-4(g) ΔH 4;⑤12(NH 4)2SO 4(s)===NH +4(aq)+12SO 2-4(aq) ΔH 5=+3 kJ·mol -1;⑥12SO 2-4(g)===12SO 2-4(aq) ΔH 6=-530 kJ·mol -1;则⑤+①-⑥-②+③得④,ΔH 4=+838 kJ· mol -1, C 正确。

2.[2018·北京,27(1)]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存储。

第39讲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第39讲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第39讲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最新模拟精炼1.(2023·浙江宁波·宁海知恩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列宁在1919年撰写的《苏维埃政权的成就和困难》中郑重地提出:“我们没有别的材料。

我们要立刻用资本主义昨天留下来可供我们今天用的那些材料来建设社会主义……我们有资产阶级专家,此外再没有别的了。

我们没有别的砖头,我们没有什么东西可用来建设。

社会主义必定要胜利、我们社会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应当用行动证明,我们能够用这些砖头、用这些材料来建成社会主义。

”材料反映了列宁强调()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需要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经验C.学会整合运用历史资源和技术来建设社会主义D.运用资本主义市场手段为新经济政策提供参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9年(苏俄)。

根据材料中的“我们要立刻用资本主义昨天留下来可供我们今天用的那些材料来建设社会主义”可知列宁主张用资本主义创造的材料来建设社会主义,说明要学会整合运用历史资源和技术来建设社会主义,C项正确;1919年依然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借鉴本国资产阶级的做法建设苏维埃政权,不是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排除B项;1919年还没有提出新经济政策,排除D项。

故选C项。

2.(2023·江苏南京·统考三模)1918年,列宁在分析了俄国经济的具体状况后,提出“国家资本主义较之我们苏维埃共和国目前的情况,将是一个进步。

如果国家资本主义在半年左右能在我国建立起来,那将是一个很大的胜利,那将极其可靠地保证社会主义一年以后在我国最终地巩固起来而立于不败之地。

”这一主张()A.符合国内革命战争的需要B.集中财物推动政权巩固C.促成新经济政策即时出台D.体现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 第39讲 球与球面距离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 第39讲 球与球面距离

第39讲 球与球面距离[基础篇]一、球:将圆心为O 的半圆绕其直径AB 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几何体叫做球;半圆的圆弧所形成的曲面叫做球面,把点O 称为球心,把原半圆的半径和直径分别称为球的半径和球的直径.补充:(1)球的表面积:24S r π=(r 是球的半径)(2)球的体积:343V r π=球(r 是球的半径) 二、球面距离:(1)概念:球面上联结两点最短路径的长度就是球面上两点的球面距离;【补充】① 球心到球面上任意点的距离都相等;② 任意平面与球面的交线都是圆;当平面通过球心时,所得交线是大圆;当平面不通过球心时,所得交线是小圆.【补充】求体积的常见方法有:①直接法(公式法);②割补法;③转化法(等体积法);割补思想和转化思想是解决体积问题的常用技巧. 其中,等体积法还经常用来求点到平面的距离或几何体的高.【补充】在联结球面上两点的路径中,通过该两点的大圆劣弧最短,因此该弧的长度就是这两点的球面距离;所以,求两点之间的球面距离,首先要找到经过这两点的大圆,然后求大圆的劣弧长,而这往往需要求出两点之间的线段距离.三、球面距离:1、球的截面: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球,截面是圆面.过球心的截面截得的圆叫做球的大圆;不经过球心的截面截得的圆叫做球的小圆。

2、经度、纬度:经线:球面上从北极到南极的半个大圆;纬线:与赤道平面平行的平面截球面所得的小圆;经度:某地的经度就是经过这点的经线与地轴确定的半平面与0经线及轴确定的半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度数。

纬度:某地的纬度就是指过这点的球半径与赤道平面所成角的度数。

[技能篇]题型一:球的概念:例题1-1(1)已知球的直径为8cm ,那么它的表面积为__________,体积为___________(2)已知球的表面积为144π2cm ,那么它的体积为___________(3)已知球的体积为36π,那么它的表面积为__________(4)如果两个球的体积之比为8:27,那么两个球的表面积之比为__________例题1-2(1)平面α截球O 的球面所得圆的半径为1,球心O 到平面α,则此球的体积为(2)已知过球面上,,A B C 三点的截面和球心的距离为球半径的一半,且2AB BC CA ===,求球的表面积。

2014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方案 第39讲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课时作业 新人教B版

2014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方案 第39讲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课时作业 新人教B版

课时作业(三十九) [第39讲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基础热身1.[2012·吉林期末] 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如图K39-1所示,A,B,C,D为原正方体的顶点,则在原来的正方体中( )图K39-1A.AB∥CDB.AB与CD相交C.AB⊥CDD.AB与CD所成的角为60°2.[2012·青岛模拟] 已知a,b,c为三条不重合的直线,下面有三个结论:①若a⊥b,a⊥c,则b∥c;②若a⊥b,a⊥c则b⊥c;③若a∥b,b⊥c,则a⊥c.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0个 B.1个C.2个 D.3个3.[2012·琼海模拟] 已知一个平面α,l为空间中的任意一条直线,那么在平面α内一定存在直线b使得( )A.l∥b B.l与b相交C.l与b是异面直线 D.l⊥b4.以下四个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填序号).①不共面的四点中,其中任意三点不共线;②若点A、B、C、D共面,点A、B、C、E共面,则A、B、C、D、E共面;③若直线a、b共面,直线a、c共面,则直线b、c共面;④依次首尾相接的四条线段必共面.能力提升5.平面α∩β=l,直线m⊂α,直线n⊂β,则m,n的位置关系是( )A.异面 B.平行C.相交 D.无法确定6.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M,N分别是AB,CD的中点,设BC+AD=2a,则MN与a的大小关系是( )A.MN>a B.MN=aC.MN<a D.不能确定7.[2012·开封调研] 以下四个命题中①不共面的四点中,其中任意三点不共线;②若点A,B,C,D共面,点A,B,C,E共面,则点A,B,C,D,E共面;③若直线a,b共面,直线a,c共面,则直线b,c共面;④依次首尾相接的四条线段必共面.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A.0 B.1C.2 D.38.已知空间中有三条线段AB,BC和CD,且∠ABC=∠BCD,那么直线AB与CD的位置关系是( )A.AB∥CDB.AB与CD异面C.AB与CD相交D.AB∥CD或AB与CD异面或AB与CD相交9.如图K39-2所示,平面α∩平面β=l,A∈α,B∈α,AB∩l=D,C∈β,C∉l,则平面ABC与平面β的交线是( )图K39-2A.直线AC B.直线ABC.直线CD D.直线BC10.共点的四条直线最多能确定平面的个数是________.11.给出下列条件:①空间的任意三点;②空间的任意两条直线;③梯形的两条腰所在的直线;④空间的任意一条直线和任意一个点;⑤空间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其中一定能独立确定一个平面的条件的序号是________.12.[2012·杭州检测] 已知a,b为不垂直的异面直线,α是一个平面,则a,b在α上的射影可能是:①两条平行直线;②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③同一条直线;④一条直线及其外一点.则在上面的结论中,正确结论的编号是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13.若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60°,则称这对异面直线为“黄金异面直线对”,在连接正方体各顶点的所有直线中,“黄金异面直线对”共有________对.14.(10分)如图K39-3,设E ,F ,G ,H 分别是三棱锥A -BCD 的棱AB 、BC 、CD 、AD 的中点,若AC =BD =1,求EG 2+FH 2的值.图K39-315.(13分)已知:如图K39-4,空间四边形ABCD 中,E , H 分别是边AB ,AD 上的点,F ,G 分别是边BC ,CD 上的点,且AE AB =AH AD =λ,CF CB =CGCD=μ(0<λ,μ<1),试判断FE ,GH与AC 的位置关系.图K39-4难点突破16.(12分)如图K39-5,平面ABEF⊥平面ABCD,四边形ABEF与ABCD都是直角梯形,∠BAD=∠FAB=90°,BC綊12AD,BE綊12FA,G、H分别为FA、FD的中点.(1)证明:四边形BCHG是平行四边形;(2)C、D、F、E四点是否共面?为什么?(3)证明:FE、AB、CD三线共点.图K39-5课时作业(三十九)【基础热身】1.D [解析] 将平面展开图还原成几何体,易知AB 与CD 所成的角为60°,选D. 2.B [解析] ①不对,b ,c 可能异面;②不对,b ,c 可能平行;平行移动直线不改变这条直线与其他直线的夹角,故③对,选B.3.D [解析] 当l ⊥α或l ∥α时,在平面α内,显然存在直线b 使得l ⊥b ;当l 与α斜交时,只需要b 垂直于l 在平面α内的射影即可得到l ⊥b .4.① [解析] ①正确,可以用反证法证明,假设有三点共线,则由直线和直线外一点确定一个平面,得这四点共面;②从条件看出两平面有三个公共点A 、B 、C ,但是若A 、B 、C 共线,则结论不正确;③不正确,共面不具有传递性;④不正确,因为此时所得的四边形四条边可以不在一个平面上.【能力提升】5.D [解析] 如图,可知三种关系都有可能.6.C [解析] 取AC 中点E ,则ME ∥BC ,且ME =12BC ,NE ∥AD ,且NE =12AD ,∴BC +AD=2(ME +NE )=2a ,在△MNE 中,MN <ME +NE =a .故选C.7.B [解析] ①假设其中有三点共线,则该直线和直线外的另一点确定一个平面.这与四点不共面矛盾,故其中任意三点不共线,所以①正确.②从条件看出两平面有三个公共点A ,B ,C ,但是若A ,B ,C 共线,则结论不正确;③不正确;④不正确,因为此时所得的四边形的四条边可以不在一个平面上,如空间四边形.故选B.8.D [解析] 若三条线段共面,如果AB ,BC ,CD 构成等腰三角形,则直线AB 与CD 相交,否则直线AB ∥CD ;若不共面,则直线AB 与CD 是异面直线,故选D.9.C [解析] 由题意知,D ∈l ,l ⊂β,∴D ∈β. 又D ∈AB ,∴D ∈平面ABC ,即D 在平面ABC 与平面β的交线上. 又C ∈平面ABC ,C ∈β,∴点C 在平面β与平面ABC 的交线上. 从而有平面ABC ∩平面β=CD ,故选C.10.6 [解析] 观察四棱锥模型,它的四个侧面,以及两个对角面,可以看成共点的四条直线最多能确定平面的个数的情形.11.③ [解析] ①中三点共线时,②中两直线不平行也不相交时,④中点在直线上时,⑤中三直线交于一点时(此时可能不共面),都不能独立确定一个平面.12.①②④ [解析] ①、②、④对应的情况如下:用反证法证明③不可能.13.24 [解析] 正方体如图,若要出现所成角为60°的异面直线,则直线必须是面对角线,以AC 为例,与之构成黄金异面直线对的直线有4条,分别是A ′B ,BC ′,A ′D ,C ′D ,正方体的面对角线有12条,所以所求的黄金异面直线对共有12×42=24对(每一对被计算两次,所以记好要除以2).14.解:易知四边形EFGH 为平行四边形,由平行四边形性质知:EG 2+FH 2=2(EF 2+FG 2)=2×14(AC 2+BD 2)=12×(12+12)=1.15.解:∵AE AB =AH AD =λ,CF CB =CG CD=μ, ∴EH ∥BD ,FG ∥BD .∴EH ∥FG ,EH =λ·BD ,FG =μ·BD . ①当λ=μ时,EH ∥FG ,且EH =FG , ∴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EF ∥GH .AH AD =CGCD,∴HG ∥AC . 由公理4知,EF ∥GH ∥AC .②当λ≠μ时,EH ∥FG ,但EH ≠FG .∴四边形EFGH 是梯形,且EH ,FG 为上下两底边,∴EF ,GH 为梯形的两腰,它们必交于点P ,P ∈直线EF ,P ∈直线HG .又EF ⊂平面ABC ,HG ⊂平面ADC ,∴P ∈平面ABC ,P ∈平面ADC , ∴P 是平面ABC 和平面ADC 的公共点. 又∵平面ABC ∩平面ADC =AC ,∴P ∈直线AC , ∴三条直线EF ,GH ,AC 交于一点.综上所述,当λ=μ时,三条直线EF ,GH ,AC 互相平行; 当λ≠μ时,三条直线EF ,GH ,AC 交于一点.【难点突破】16.解:(1)证明:由题设知,FG =GA ,FH =HD , 所以GH 綊12AD .又BC 綊12AD ,故GH 綊BC ,所以四边形BCHG 是平行四边形. (2)C 、D 、F 、E 四点共面.理由如下: 由BE 綊12AF ,G 是FA 的中点知,BE 綊GF ,所以EF ∥BG .由(1)知BG ∥CH ,所以EF ∥CH ,故EC 、FH 共面. 又点D 在直线FH 上,所以C 、D 、F 、E 四点共面. (3)证明:连接EC , ∵BE 綊12AF ,BC 綊12AD ,∴BE AF =BC AD =12,故EC ∥FD 且EC ≠FD , ∴FE 与DC 交于一点P .又AB ⊂平面ABEF ,AB ⊂平面ABCD , ∴P 点在AB 上,故FE 、DC 、AB 三线共点.。

高三一轮复习集合知识点和题型

高三一轮复习集合知识点和题型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集合的概念知识点1.元素和集合的概念元素: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集合: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

集合通常用大写的字母表示,如A B C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字母表示,如a b c d 、、、……。

知识点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1)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它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

设A 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 是某一具体的对象,则x 或者是A 的元素,或者不是A 的元素,二者必居其一,不能模棱两可.(2)互异性: 给定一个集合,它的任意两个元素是互不相同的。

也就是说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

集合中相同的元素只能算是一个。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是不分先后顺序的.知识点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一般地,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A ,记作a A ∈;如果a 不是集合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A ,记作A a ∉。

特别注意:(1)集合和元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是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并且这种关系是相对的;(2)元素与集合之间不存在大小与相等的关系,只存在属于或不属于的关系。

如2与{}3,只能是{}23∉,不能写成{}23≠。

知识点4.集合的第一种表示方法自然语言和常用数集及记法上面举的例子:中国的直辖市组成的集合。

还比如:地球上的四大洋组成的集合;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等等我们是可以用自然语言表示一个集合。

数学中有一些常用数集,就是自然语言表示的, 这些常用数集及记法如下: (1)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

(2)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正整数集,记作*N 或+N 。

(3)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整数集,记作Z 。

(4)全体有理数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有理数集,记作Q 。

(5)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称为实数集,记作R 。

知识点5.集合的表示方法 (1)自然语言 (2)列举法列举法概念:像这样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大括号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课时分层训练39 数学归纳法 理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高三全册数学试题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课时分层训练39 数学归纳法 理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高三全册数学试题

课时分层训练(三十九) 数学归纳法A 组 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n>2n +1,n 的第一个取值应是( )A .1B .2C .3D .4C [∵n =1时,21=2,2×1+1=3,2n>2n +1不成立;n =2时,22=4,2×2+1=5,2n >2n +1不成立; n =3时,23=8,2×3+1=7,2n >2n +1成立.∴n 的第一个取值应是3.]2.一个关于自然数n 的命题,如果验证当n =1时命题成立,并在假设当n =k (k ≥1且k ∈N+)时命题成立的基础上,证明了当n =k +2时命题成立,那么综合上述,对于( )A .一切正整数命题成立B .一切正奇数命题成立C .一切正偶数命题成立D .以上都不对B [本题证的是对n =1,3,5,7,…命题成立,即命题对一切正奇数成立.]3.在数列{a n }中,a 1=13,且S n =n (2n -1)a n ,通过求a 2,a 3,a 4,猜想a n 的表达式为( )【导学号:79140216】A.1(n -1)(n +1)B.12n (2n +1)C.1(2n -1)(2n +1)D .1(2n +1)(2n +2)C [由a 1=13,S n =n (2n -1)a n 求得a 2=115=13×5,a 3=135=15×7,a 4=163=17×9.猜想a n=1(2n -1)(2n +1).]4.对于不等式n 2+n <n +1(n ∈N +),某同学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过程如下:(1)当n =1时,12+1<1+1,不等式成立.(2)假设当n =k (k ∈N +)时,不等式k 2+k <k +1成立,当n =k +1时,(k +1)2+k +1=k 2+3k +2<(k 2+3k +2)+(k +2)=(k +2)2=(k +1)+1.所以当n =k +1时,不等式成立,则上述证法( ) A .过程全部正确 B .n =1验得不正确 C .归纳假设不正确D .从n =k 到n =k +1的推理不正确D [当n =k +1时,没有应用n =k 时的假设,不是数学归纳法.]5.平面内有n 条直线,最多可将平面分成f (n )个区域,则f (n )的表达式为( )A .n +1B .2nC.n 2+n +22D .n 2+n +1C [1条直线将平面分成1+1个区域;2条直线最多可将平面分成1+(1+2)=4个区域;3条直线最多可将平面分成1+(1+2+3)=7个区域;…;n 条直线最多可将平面分成1+(1+2+3+…+n )=1+n (n +1)2=n 2+n +22个区域.]二、填空题6.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3+…+n 2=n 4+n 22,则当n =k +1时左端应在n =k 的基础上加上的项为________.(k 2+1)+(k 2+2)+…+(k +1)2[当n =k 时左端为1+2+3+…+k +(k +1)+(k +2)+…+k 2,则当n =k +1时,左端为1+2+3+…+k 2+(k 2+1)+(k 2+2)+…+(k +1)2, 故增加的项为(k 2+1)+(k 2+2)+…+(k +1)2.]7.数列{a n }中,已知a 1=2,a n +1=a n3a n +1(n ∈N +),依次计算出a 2,a 3,a 4,猜想a n =________.26n -5[a 1=2,a 2=23×2+1=27,a 3=273×27+1=213,a 4=2133×213+1=219. 由此猜想a n 是以分子为2,分母是以首项为1,公差为6的等差数列,所以a n =26n -5.]8.凸n 多边形有f (n )条对角线.则凸(n +1)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f (n +1)与f (n )的递推关系式为________.f (n +1)=f (n )+n -1 [f (n +1)=f (n )+(n -2)+1=f (n )+n -1.]三、解答题9.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22+132+…+1n 2<2-1n(n ∈N +,n ≥2).【导学号:79140217】[证明] (1)当n =2时,1+122=54<2-12=32,命题成立.(2)假设n =k 时命题成立,即 1+122+132+…+1k 2<2-1k. 当n =k +1时,1+122+132+…+1k 2+1(k +1)2<2-1k +1(k +1)2<2-1k +1k (k +1)=2-1k +1k -1k +1 =2-1k +1命题成立. 由(1)(2)知原不等式在n ∈N +,n ≥2时均成立.10.数列{a n }满足S n =2n -a n (n ∈N +).(1)计算a 1,a 2,a 3,a 4,并由此猜想通项公式a n ; (2)证明(1)中的猜想.[解] (1)当n =1时,a 1=S 1=2-a 1,∴a 1=1; 当n =2时,a 1+a 2=S 2=2×2-a 2,∴a 2=32;当n =3时,a 1+a 2+a 3=S 3=2×3-a 3,∴a 3=74;当n =4时,a 1+a 2+a 3+a 4=S 4=2×4-a 4, ∴a 4=158.由此猜想a n =2n-12n -1(n ∈N +).(2)证明:①当n =1时,a 1=1,结论成立. ②假设n =k (k ≥1且k ∈N +)时,结论成立, 即a k =2k-12k -1,那么n =k +1时,a k +1=S k +1-S k =2(k +1)-a k +1-2k +a k =2+a k -a k +1,∴2a =2+a .∴a k +1=2+a k 2=2+2k-12k -12=2k +1-12k. 所以当n =k +1时,结论成立. 由①②知猜想a n =2n-12n -1(n ∈N +)成立.B 组 能力提升11.(2017·某某诊断)设n 为正整数,f (n )=1+12+13+…+1n ,经计算得f (2)=32,f (4)>2,f (8)>52,f (16)>3,f (32)>72,观察上述结果,可推测出一般结论( )A .f (2n )>2n +12B .f (n 2)≥n +22C .f (2n)≥n +22D .以上都不对C [∵f (22)>42,f (23)>52,f (24)>62,f (25)>72,∴当n ≥1时,有f (2n)≥n +22.]12.设平面内有n 条直线(n ≥3),其中有且仅有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任意三条直线不过同一点.若用f (n )表示这n 条直线交点的个数,则f (4)=__________;当n >4时,f (n )=__________(用n 表示).5 12(n +1)(n -2)(n ≥3) [f (3)=2,f (4)=f (3)+3=2+3=5, f (n )=f (3)+3+4+…+(n -1)=2+3+4+…+(n -1) =12(n +1)(n -2)(n ≥3).] 13.数列{x n }满足x 1=0,x n +1=-x 2n +x n +c (n ∈N +).(1)证明:{x n }是递减数列的充要条件是c <0; (2)若0<c ≤14,证明数列{x n }是递增数列.【导学号:79140218】[证明] (1)充分性:若c <0,由于x n +1=-x 2n +x n +c ≤x n +c <x n , ∴数列{x n }是递减数列.必要性:若{x n }是递减数列,则x 2<x 1,且x 1=0. 又x =-x 2+x +c =c ,∴c <0.故{x n }是递减数列的充要条件是c <0. (2)若0<c ≤14,要证{x n }是递增数列.即x n +1-x n =-x 2n +c >0, 即证x n <c 对任意n ≥1成立.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0<c ≤14时,x n <c 对任意n ≥1成立.①当n =1时,x 1=0<c ≤12,结论成立.②假设当n =k (k ≥1,k ∈N +)时结论成立,即x k <c .∵函数f (x )=-x 2+x +c 在区间⎝ ⎛⎦⎥⎤-∞,12内单调递增,所以x k +1=f (x k )<f (c )=c ,∴当n =k +1时,x k +1<c 成立.由①,②知,x n <c 对任意n ≥1,n ∈N +成立. 因此,x n +1=x n -x 2n +c >x n ,即{x n }是递增数列.。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高效作业:《数学归纳法》(理)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高效作业:《数学归纳法》(理)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得分: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4·白山一模)欲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于足够大的正整数n,总有2n>n3,那么验证不等式成立所取的第一个n的最小值应该是( )A.1 B.9C.10 D.n>10,且n∈N*解析:210=1024>103.故应选C.答案:C2.(2014·平顶山一模)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22+…+2n-1=2n-1(n∈N*)的过程中,第二步假设当n=k(k∈N*)时等式成立,则当n=k+1时应得到( )A.1+2+22+…+2k-2+2k-1=2k+1-1B.1+2+22+…+2k+2k+1=2k-1-1+2k+1C.1+2+22+…+2k-1+2k+1=2k+1-1D.1+2+22+…+2k-1+2k=2k-1+2k解析:由n=k到n=k+1等式的左边增加了一项,故选D.答案:D3.(2014·常州一模)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3+(n+1)3+(n+2)3,(n∈N*)能被9整除”,要利用归纳假设证n=k+1(k∈N*)时的情况,只需展开( )A.(k+3)3B.(k+2)3C.(k+1)3D.(k+1)3+(k+2)3解析:假设n=k(k∈N*)时,k3+(k+1)3+(k+2)3能被9整除,当n=k+1时,(k+1)3+(k+2)3+(k+3)3为了能用上面的归纳假设证明,只需将(k+3)3展开,让其出现k3即可.故应选A.答案:A4.(2014·洛阳一模)凸n多边形有f(n)条对角线,则凸(n+1)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f(n +1)为( )A.f(n)+n+1 B.f(n)+nC.f(n)+n-1 D.f(n)+n-2解析:边数增加1,顶点也相应增加1个,它与它不相邻的n-2个顶点连接成对角线,原来的一条边也成为对角线,因此,对角线增加n-1条.故选C.答案:C5.(2014·温州一模)数列{a n }中,已知a 1=1,当n≥2,且n ∈N *时,a n -a n -1=2n -1,依次计算a 2,a 3,a 4后,猜想a n 的表达式是( )A .3n -2B .n 2C .3n -1D .4n -3解析:计算出a 1=1,a 2=4,a 3=9,a 4=16.可猜a n =n 2(n ∈N *).故应选B. 答案:B6.(2014·山师附中质检)设f(x)是定义在正整数集上的函数,且f(x)满足:“当f(k)≥k 2成立时,总可推出f(k +1)≥(k+1)2成立”.那么,下列命题总成立的是( )A .若f(3)≥9成立,则当k≥1时,均有f(k)≥k 2成立 B .若f(5)≥25成立,则当k≤5时,均有f(k)≥k 2成立 C .若f(7)<49成立,则当k≥8时,均有f(k)<k 2成立 D .若f(4)=25成立,则当k≥4时,均有f(k)≥k 2成立解析:对于A ,若f(3)≥9成立,由题意只可得出当k≥3时,均有f(k)≥k 2成立,故A 错;对于B ,若f(5)≥25成立,则当k≥5时均有f(k)≥k 2成立,故B 错;对于C ,应改为“若f(7)≥49成立,则当k≥7时,均有f(k)≥k 2成立”,故选D.答案: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把正确答案填在题后的横线上) 7.(2014·上海调研)观察下式:1=12;2+3+4=32;3+4+5+6+7=52;4+5+6+7+8+9+10=72;….则可得出第n 个式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各式的左边是第n 个正整数到第3n -2个连续正整数的和.右边是奇数的平方,故可得出第n 个式子是:n +(n +1)+(n +2)+…+(3n -2)=(2n -1)2(n ∈N *).答案:n +(n +1)+(n +2)+…+(3n -2)=(2n -1)2(n ∈N *)8.(2014·粤西北九校联考)设S 1=12,S 2=12+22+12,…,S n =12+22+32+…+(n -1)2+n 2+(n -1)2+…+22+1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S n =n 2n+13时,第二步从“k”到“k+1”应添加的项为________.解析:由S 1,S 2,…,S n 可以发现由n =k 到n =k +1时,中间增加了两项(k +1)2+k 2(n ,k ∈N +).答案:(k +1)2+k 29.(2014·江西八校联合模拟)若f(n)=12+22+32+…+(2n)2,则f(k +1)与f(k)的递推关系式是________.解析:∵f(k)=12+22+…+(2k)2,∴f(k +1)=12+22+…+(2k)2+(2k +1)2+(2k +2)2, ∴f(k +1)=f(k)+(2k +1)2+(2k +2)2. 答案:f(k +1)=f(k)+(2k +1)2+(2k +2)210.(2014·怀化二模)已知数组:⎝ ⎛⎭⎪⎫12,⎝ ⎛⎭⎪⎫12,21,⎝ ⎛⎭⎪⎫13,22,31,⎝ ⎛⎭⎪⎫14,23,32,41,…,⎝ ⎛⎭⎪⎫1n ,2n -1,3n -2,…,n -12,n 1,….记该数组为:(a 1),(a 2,a 3),(a 4,a 5,a 6),…,则a 200=________.解析:通过观察数组可以发现,第n 组数中共有n 个数,每个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和等于n +1,又因为1+2+…+19=190<200,故a 200应是第20组中的第10个数,故应为1011.答案:1011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11、12题各13分,13题14分,写出证明过程或推演步骤)11.(2014·海口二模)对于n ∈N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n+2·(n-1)+3·(n-2)+…+(n -1)·2+n·1=16n(n +1)(n +2).证明:设左边=1·n+2·(n-1)+3·(n-2)+…+(n -1)·2+n·1. 右边=16n(n +1)(n +2)(1)当n =1时,左边=1,右边=1,等式成立;(2)设当n =k 时等式成立,即1·k+2·(k-1)+3·(k-2)+…+(k -1)·2+k·1=16k(k +1)(k +2),则当n =k +1时,f(k +1)=1·(k+1)+2[(k +1)-1]+3[(k +1)-2]+…+[(k +1)-2]·3+[(k +1)-1]·2+(k +1)·1=f(k)+1+2+3+…+k +(k +1) =16k(k +1)(k +2)+12(k +1)(k +1+1) =16(k +1)(k +2)(k +3). 12.(2014·湘潭二模)求证:12+13+14+…+12n -1>n -22(n≥2且n ∈N *).证明:(1)当n =2时,12>0,不等式成立.(2)假设n =k(k≥2且k ∈N *)时,原不等式成立. 即12+13+14+15+…+12k -1>k -22, 则当n =k +1时,左边=12+13+14+…+12k -1+12k -1+1+12k -1+2+…+12k -1+2k -1>k -22+12k -1+1+12k -1+2+…+12k -1+2k -1>k -22+12k +12k +…+12k =k -22+2k -12k =k -12=k +1-22.∴当n =k +1时,原不等式也成立.由(1)(2)知,原不等式对n≥2的所有的正整数都成立,即12+13+14+…+12n -1>n -22(n≥2且n ∈N *)成立.13.(2014·威海一模)设数列{a n }满足a n +1=a 2n -na n +1,n ∈N *. (1)当a 1=2时,求a 2,a 3,a 4,并由此猜想出a n 的一个通项公式; (2)当a 1≥2时,证明n ∈N *,有a n ≥n+1. 解:(1)由a 1=2,得a 2=a 21-a 1+1=3, 由a 2=3,得a 3=a 22-2a 2+1=4, 由a 3=4,得a 4=a 23-3a 3+1=5. 由此猜想a n 的一个通项公式为: a n =n +1(n ∈N *).(2)证明:①当n =1时,a 1≥2,不等式成立.②假设当n =k(k ∈N *且k≥1)时不等式成立,即a k ≥k+1, 那么当n =k +1时,a k +1=a k (a k -k)+1≥(k+1)(k +1-k)+1=k +2, 也就是说,当n =k +1时,a k +1≥(k+1)+1. 根据①和②,对于所有k ∈N *, 都有a n ≥n+1.。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三十九)第39讲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文-人教版高三全册数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三十九)第39讲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文-人教版高三全册数

课时作业(三十九)第39讲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基础热身1.给出下列说法:①梯形的四个顶点共面;②三条平行直线共面;③有三个公共点的两个平面重合;④三条直线两两相交,可以确定3个平面.其中正确的序号是()A.①B.①④C.②③D.③④2.若直线上有两个点在平面外,则()A. 直线上至少有一个点在平面内B. 直线上有无穷多个点在平面内C. 直线上所有点都在平面外D. 直线上至多有一个点在平面内3.若空间中四条两两不同的直线l1,l2,l3,l4,满足l1⊥l2,l2⊥l3,l3⊥l4,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l1⊥l4B.l1∥l4C.l1与l4既不垂直也不平行D.l1与l4的位置关系不确定4.如图K39-1所示,在四面体ABCD中,AD=BC=2,E,F分别是AB,CD的中点,且EF=,则异面直线AD和BC所成的角为.图K39-1图K39-25.如图K39-2所示,在正方体ABCD A1B1C1D1中,M,N分别为棱C1D1,C1C的中点,有以下四个结论:①直线AM与CC1是相交直线;②直线AM与BN是平行直线;③直线BN与MB1是异面直线;④直线MN与AC所成的角为60°.其中正确的结论为.(注:把你认为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上)能力提升图K39-36.如图K39-3所示,在四面体ABCD中,若直线EF和GH相交,则它们的交点一定()A. 在直线DB上B. 在直线AB上C. 在直线CB上D. 都不对7.[2017·某某六市二联]如图K39-4所示,G,H,M,N分别为正三棱柱的顶点或所在棱的中点,则表示GH与MN是异面直线的图形的序号为()①②③④图K39-4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8.[2017·某某华师一附中、某某高中、荆州中学、襄阳四中等八校联考]三棱柱ABC-A1B1C1的侧棱与底面垂直,且所有棱长均相等,M为A1C1的中点,则直线CM和直线A1B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 B.C. D.9.过正方体ABCD-A1B1C1D1的顶点A作直线l,使l与棱AB,AD,AA1所成的角都相等,则这样的直线l可以作()A.1条B.2条C.3条D.4条图K39-510.如图K39-5所示,在正四棱锥V-ABCD中,底面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侧棱长为2,则异面直线VA与BD所成角的大小为.11.已知正六棱锥S-ABCDEF的底面边长和高均为1,则异面直线SC与DE所成角的大小为.图K39-612.如图K39-6所示,在正三角形ABC中,D,E,F分别为各边的中点,G,H分别为DE,AF的中点,将△ABC沿DE,EF,DF折成正四面体P-DEF,则四面体中异面直线PG与DH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13.(15分)如图K39-7所示,四边形ABEF和ABCD都是直角梯形,∠BAD=∠FAB=90°,BC∥AD,BC=AD,BE∥FA,BE=FA,G,H分别是FA,FD的中点.(1)证明:四边形BCHG是平行四边形;(2)证明:C,D,F,E四点共面.图K39-714.(15分)如图K39-8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是边长为2的菱形,∠DAB=60°,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PO⊥平面ABCD,PB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为60°.(1)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2)若E是PB的中点,求异面直线DE与PA所成角的余弦值.图K39-8难点突破15.(5分)[2017·某某模拟]如图K39-9所示,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棱CC1的中点,点P,Q分别为面A1B1C1D1和线段B1C上的动点,则△PEQ周长的最小值为.图K39-9图K39-1016.(5分)如图K39-10所示,四边形ABCD和ADPQ均为正方形,它们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动点M在线段PQ上,E,F分别为AB,BC的中点.设异面直线EM与AF所成的角为θ,则cosθ的最大值为.课时作业(三十九)1.A[解析] 因为梯形有两边平行,所以梯形可以确定一个平面,所以①正确;三条平行直线不一定共面,如直三棱柱的三条平行的棱,所以②不正确;有三个公共点的两个平面不一定重合,如两个平面相交,三个公共点都在交线上,所以③不正确;三条直线两两相交,可以确定的平面个数是1或3,所以④不正确.故选A.2.D[解析] 根据题意,两点确定一条直线,那么若直线上有两个点在平面外,则直线在平面外,只能是直线与平面相交,或者直线与平面平行,那么可知直线上至多有一个点在平面内.3.D[解析] 构造如图所示的正方体ABCD-A1B1C1D1,取l1为AD,l2为AA1,l3为A1B1,当取l4为B1C1时,l1∥l4,当取l4为BB1时,l1⊥l4,故排除A,B,C,选D.4.90°[解析] 如图所示,设G是AC的中点,连接EG,FG.因为E,F分别是AB,CD的中点,故EG ∥BC且EG=BC=1,FG∥AD,且FG=AD=1,即∠EGF为所求异面直线AD和BC所成的角,又EF=,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EGF=90°.5.③④[解析] 由图可知AM与CC1是异面直线,AM与BN是异面直线,BN与MB1为异面直线.因为D1C∥MN,所以直线MN与AC所成的角就是D1C与AC所成的角,易知D1C与AC所成的角为60°.6.A[解析] 直线EF和GH相交,设交点为M.∵EF⊂平面ABD,HG⊂平面CBD,∴M∈平面ABD,且M∈平面CBD,∵平面ABD∩平面BCD=BD,∴M∈BD,∴EF与HG的交点在直线BD上.7.D[解析] 根据异面直线的定义可知,在图②④中,直线GH与MN是异面直线.在图①中,由G,M均为棱的中点可知GH∥MN.在图③中,连接GM,∵G,M均为棱的中点,∴四边形GMNH为梯形,则GH与MN相交.故选D. 8.B[解析] 如图所示,取AC的中点N,连接A1N,BN.∵M为A1C1的中点,∴MC∥A1N,∴∠BA1N是直线CM与A1B所成的角.设三棱柱的棱长为2,则A1B=2,A1N=.由题意知BN⊥平面ACC1A1,∴BN⊥A1N,∴cos∠BA1N===.故选B.9.D[解析] 如图所示,连接体对角线AC1,显然AC1与棱AB,AD,AA1所成的角都相等,所成角的正切值都为.联想正方体的其他体对角线,如BD1,则BD1与棱BC,BA,BB1所成的角都相等,因为BB1∥AA1,BC∥AD,所以体对角线BD1与棱AB,AD,AA1所成的角都相等.同理,体对角线A1C,DB1也与棱AB,AD,AA1所成的角都相等.过点A分别作BD1,A1C,DB1的平行线都满足题意,故这样的直线l可以作4条.10.[解析] 设AC∩BD=O,连接VO.因为四棱锥V-ABCD是正四棱锥,所以VO⊥平面ABCD,所以BD⊥VO.又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所以BD⊥AC,又VO∩AC=O,所以BD⊥平面VAC,所以BD⊥VA,即异面直线VA与BD所成角的大小为.11.45°[解析] 如图所示,S-ABCDEF为正六棱锥,O是底面正六边形ABCDEF的中心.连接FC,OB,OS.∵ABCDEF为正六边形,∴△BOC为等边三角形.∴OB=OC=BC=1,又∵DE∥FC,∴∠SCO就是异面直线SC与DE所成角.又SO=OC=1,SO⊥OC,∴∠SCO=45°.则异面直线SC与DE所成角的大小为45°.12.[解析] 如图所示,连接HE,取HE的中点K,连接GK,PK,则GK∥DH,故∠PGK即为异面直线PG与DH所成的角或其补角.设这个正四面体的棱长为2,在△PGK中,PG=,GK=,PK==,故cos∠PGK==,即异面直线PG与DH所成的角的余弦值是.13.证明:(1)因为G,H分别是FA,FD的中点,所以GH∥AD,GH=AD,又因为BC∥AD,BC=AD,所以BC∥GH,BC=GH,所以四边形BCHG是平行四边形.(2)因为BE∥FA,BE=FA,所以BE∥FG,BE=FG,所以四边形BGFE是平行四边形,所以BG∥EF.又因为四边形BCHG是平行四边形,所以BG∥CH,所以EF∥CH.所以C,H,F,E四点共面.又D∈FH,FH⊂平面CHFE,所以D∈平面CHFE,所以C,D,F,E四点共面.14.解:(1)在四棱锥P-ABCD中,因为PO⊥平面ABCD,所以∠PBO是PB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即∠PBO=60°.因为BO=AB·sin30°=1,PO⊥OB,所以在Rt△POB中,PO=BO·tan60°=, 又因为底面菱形的面积S菱形ABCD=2.所以四棱锥P-ABCD的体积V=×2×=2.(2)取AB的中点F,连接EF,DF.因为E为PB的中点,所以EF∥PA.所以∠DEF为异面直线DE与PA所成的角(或其补角).在Rt△AOB中,AO=AB·cos30°==OP,所以在Rt△POA中,PA=,所以EF=.因为四边形ABCD为菱形,且∠DAB=60°,所以△ABD为正三角形,所以DF=.又因为∠PBO=60°,BO=1,所以PB=2,所以PB=PD=BD,即△PBD为正三角形,所以DE=.所以cos∠DEF====.15.[解析] 由题意,当△PEQ的周长取得最小值时,点P在B1C1上.在平面B1C1CB上,设E关于B1C的对称点为N,关于B1C1的对称点为M,则EM=2,EN=,∠MEN=135°,∴MN==.16.[解析] 取BF的中点N,连接MN,EN,则EN∥AF,所以直线EN与EM所成的角就是异面直线EM与AF所成的角.在△EMN中,当点M与点P重合时,EM⊥AF,所以当点M逐渐趋近于点Q时,直线EN与EM的夹角越来越小,cosθ越来越大.故当点M与点Q重合时,cosθ取最大值.设正方形的边长为4,连接EQ,NQ,在△EQN中,由余弦定理,得cos∠QEN===-,所以cosθ的最大值为.。

第39讲数学归纳法

第39讲数学归纳法
2
3 4
1
1
2 1
3 1
1
因为n>1,且n∈N,故初值n0=2, 代入选B.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1 n 1
+
1 n2
+
1 n3
+…+ >
2n
1
13 14
(n≥2)的过程中,由n=k递推到
1
n=k+1时,不等式左边( C )
A.增加了一项“ 2( k 1) ”
B.增加了两项“ “ ”
2k 1 k 1
D.
2k 3 k 1
n=k 时 , 等 式 左 边 为
(k+1)(k+2)…(k+k),而n=k+1时,等式左边
为 (k+2)(k+3)…(2k+2) , 需 要 增 乘 的 代 数
式为
(2 k 1)(2 k 2) k 1
,即2(2k+1).
5.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凸多边形的内角和 f(n)=(n-2)×180° ( n≥3) , 第 一 步 应 验 证 f(3)=180°;假设n边形内角和f(n)=(n2)×180°,则f(n+1)=f(n)+ 180° ,从而再 用假设.
Sn> lgbn+1.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①式.
2
1
(ⅰ)当n=1时,已验证①式成立.
(ⅱ)假设当n=k(k≥1,k∈Z)时,①式成立,
即(1+1)(1+ )…(1+
3
1
1 2n 1
)>
2n 1 .
那么,当n=k+1时, (1+1)(1+ )…(1+ 2k 1 )[1+

2018年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七章 立体几何 第39

2018年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七章 立体几何 第39

• 2.用任意一个平面截一个几何体,各个截面 C 都是圆面,则这个几何体一定是( ) • A.圆柱 B.圆锥 • C.球体 D.圆柱、圆锥、球体的组合 体 • 解析:当用过高线的平面截圆柱和圆锥时, 截面分别为矩形和三角形,只有球满足任意 截面都是圆面.
• 3.某几何体的俯视图是如图所示的矩形,正 视图是一个底边长为8,高为5的等腰三角形, 侧视图是一个底边长为6,高为5的等腰三角 B 形,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 A.24 • B.80 • C.64 解析: 8 和 6 的矩形, • D .结合题意知该几何体是四棱锥,棱锥底面是长和宽分别为 240
• 【例1】 (1)一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下列给 B 出的四个俯视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 (2)用斜二测画法画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 的直观图为如图所示的一个正方形,则原来 A 的图形是( )
• (3)已知三棱锥的俯视图与侧视图如图所示, 俯视图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侧视图是有一 C 条直角边为2的直角三角形,则该三棱锥的正 视图可能是( )
• 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斜二测 •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常用 _________画法来画, 其规则是: 45°或135° 垂直 • (1)原图形中x轴、y轴、z轴两两垂直,直观图 平行于坐标轴 中,x′轴,y′轴的夹角为_____________,z′轴 不变 . 与x′轴和y′轴所在平面_________ 原来的一半 • (2)原图形中平行于坐标轴的线段,直观图中 仍分别__________________; • 平行于x轴和z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持原长 度______;
第 七 章 立体几何 第39讲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直观图、表面积和体积
考纲要求

2018年高三最新 第一节 数学归纳法 精品

2018年高三最新 第一节 数学归纳法 精品

第一节数学归纳法一、基本知识概要:1.数学归纳法:对于某些与自然数n有关的命题常常采用下面的方法来证明它的正确性:先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时命题成立;然后假设当n=k(k∈N*,k≥n0)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就叫做数学归纳法2.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即先验证使结论有意义的最小的正整数n0,如果当n=n0时,命题成立,再假设当n=k(k≥n0,k∈N*)时,命题成立.(这时命题是否成立不是确定的),根据这个假设,如能推出当n=k+1时,命题也成立,那么就可以递推出对所有不小于n0的正整数n0+1,n0+2,…,命题都成立.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的步骤:(1)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结论正确;(2)假设当n=k(k∈N*,且k≥n0)时结论正确,证明当n=k+1时结论也正确.由(1),(2)可知,命题对于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正确递推基础不可少,归纳假设要用到,结论写明莫忘掉.1.用数学归纳法证题要注意下面几点:①证题的两个步骤缺一不可,要认真完成第一步的验证过程;②成败的关键取决于第二步对1+n的证明:1)突破对“归纳=k假设”的运用;2)用好命题的条件;3)正确选择与命题有关的知识及变换技巧.2.中学教材内,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问题的主要题型有“等式问题”、“整除问题”、“不等式问题”等,要积累这几种题型的证题经验.3.必须注意,数学归纳法不是对所有“与正整数n 有关的命题”都有效.基础题:1.已知n 为正偶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214121(2114131211nn n n +++++=-++-+- 时,若已假设2(≥=k k n 为偶数)时命题为真,则还需要用归纳假设再证 (B )A .1+=k n 时等式成立B .2+=k n 时等式成立C .22+=k n 时等式成立D .)2(2+=k n 时等式成立2.设1111()()(1)()1232f n n N f n f n n n n n*=++++∈+-=+++有,则=-+)()1(n f n f ( D ) A .121+n B .221+n C .221121+++n n D .221121+-+n n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3)12(12)1()1(2122222222+=+++-++-+++n n n n n 时,由k n =的假设到证明1+=k n 时,等式左边应添加的式子是( B )A .222)1(k k ++ B.22)1(k k ++ C .2)1(+kD .]1)1(2)[1(312+++k k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213(21)n n n n n n +++=⋅⋅⋅⋅-”(+∈N n )时,从“1+==k n k n 到”时,左边应增添的式子是 ( B )A .12+kB .)12(2+kC .112++k k D .122++k k 5.某个命题与正整数n 有关,如果当)(+∈=N k k n 时命题成立,那么可推得当1+=k n 时命题也成立. 现已知当5=n 时该命题不成立,那么可推得( C ) A .当n=6时该命题不成立 B .当n=6时该命题成立 C .当n=4时该命题不成立D .当n=4时该命题成立【典型例题选讲】【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下述等式问题:(Ⅰ))1)(1(41)()2(2)1(12222222+-=-++-⋅+-⋅n n n n n n n n . [证明]︒1.当1=n 时,左边0)11(122=-⋅=,右边0201412=⋅⋅⋅=,∴左边=右边,1=n 时等式成立;︒2. 假设k n =时等式成立,即)1)(1(41)()2(2)1(12222222+-=-⋅++-⋅+-⋅k k k k k k k k , ∴当1+=k n 时,左边])1()1)[(1(])1[(]2)1[(2]1)1[(122222222+-+++-+⋅++-+⋅+-+⋅=k k k k k k k k)]12()12(2)12(1[)]()2(2)1(1[222222++++⋅++⋅+-⋅++-+-⋅=k k k k k k k k k )]12(2)1)[(1(41)12(2)1()1)(1(412++-+=+⋅+++-=k k k k k k k k k k )2()1(41)23)(1(4122++=+++=k k k k k k k =右边,即1+=k n 时等式成立,根据︒︒21与,等式对*∈N n 都正确.【例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下述整除问题: (Ⅰ)求证:)(53*∈+N n n n 能被6 整除. [证明]︒1. 当1=n 时,13+5×1=6能被6整除,命题正确;︒2. 假设k n =时命题正确,即k k 53+能被6整除,∴当1+=k n 时,)5()55()133()1(5)1(3233k k k k k k k k +=+++++=+++6)1(3+++k k ,∵两个连续的整数的乘积)1(+k k 是偶数,)1(3+∴k k 能被6整除,6)1(3)5(3++++∴k k k k 能被6整除,即当1+=k n 时命题也正确,由︒︒2,1知命题时*∈N n 都正确.例3、(优化设计P218例1)比较2n 与n 2的大小()n N ∈剖析:比较两数(或式)大小的常用方法本题不适用,故考虑用归纳法推测大小关系,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解:当n =1时,21>12,当n =2时,22=22,当n =3时,23<32, 当n =4时,24=42,当n =5时,25>52, 猜想:当n ≥5时,2n >n 2.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当n =5时,25>52成立.(2)假设n =k (k ∈N *,k ≥5)时2k >k 2,那么2k +1=2·2k =2k +2k >k 2+(1+1)k >k 2+C 0k +C 1k +C 1-k k=k 2+2k +1=(k +1) 2.∴当n =k +1时,2n >n 2.由(1)(2)可知,对n ≥5的一切自然数2n >n 2都成立. 综上,得当n =1或n ≥5时,2n >n 2;当n =2,4时,2n =n 2;当n =3时,2n <n 2.评述:用数学归纳法证不等式时,要恰当地凑出目标和凑出归纳假设,凑目标时可适当放缩. 例4、是否存在常数使 a 、b 、 c 等式2222222421(1)2(2)....(1)n n n n an bn c∙-+-+-=++对一切正整数n 成立?证明你的结论。

2019-2020年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 第七章 第39课 等差数列要点导学

2019-2020年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 第七章 第39课 等差数列要点导学

2019-2020年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第七章第39课等差数列要点导学等差数列的基本量运算例1已知等差数列{a n}中,a1=1,a3=-3.(1)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2)若数列{a n}的前k项和S k=-35,求k的值.[思维引导](1)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写出数列{a n}的通项公式;(2)先根据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S n=求出其前k项和,再由S k=-35得到关于k的方程,解此方程可得k值,注意k∈N*.[解答](1)设等差数列{a n}的公差为d,则a n=a1+(n-1)d.由a1=1,a3=-3,可得1+2d=-3,解得d=-2.从而a n=1+(n-1)×(-2)=3-2n.(2)由(1)可知a n=3-2n,所以S n==2n-n2.由S k=-35,可得2k-k2=-35,即k2-2k-35=0,解得k=7或k=-5.又k∈N*,故k=7.[精要点评]本题还可以用两点式求直线方程的方法求a n.设a n=an+b,把a1=1,a3=-3分别代入求出a=-2,b=3,得到a n=3-2n.例2已知等差数列{a n}中的前三项和为12,且2a1,a2,a3+1依次成等比数列,求数列{a n}的公差.[思维引导]求得a2的值,设公差d,构造关于d的方程,然后求之.[解答]设等差数列{a n}的公差为d,由数列{a n}的前3项和为12,得3a2=12,所以a2=4.因为2a1,a2,a3+1成等比数列,所以2a1(a3+1)=,即2(a2-d)(a2+d+1)=,即d2+d-12=0,解得d=-4或3.[精要点评]在等差数列的运算中,常用的有五个基本量,它们是a1,d,n,a n,S n.掌握这五个基本量之间的各种关系,结合熟练的运算,即可解决等差数列的常见问题.【题组强化·重点突破】1. 在等差数列{a n}中,a2=1,a4=5,则数列{a n}的前5项和S5=.[答案]15[解析]因为a2=1,a4=5,所以a1+a5=a2+a4=6,所以数列{a n}的前5项和S5===×6=15.2.(xx·福建卷)已知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若a1=2,S3=12,则a6=.[答案]12[解析]设等差数列{a n}的公差为d,由题意得S3=3a1+3d=6+3d=12,所以d=2,a6=a1+5d=12.3.若在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a n}中,a3=10,a3,a7,a10成等比数列,则公差d=.[答案]-[解析]因为a3,a7,a10成等比数列,所以=a3a10.又因为a3=10,公差为d,所以(a3+4d)2=a3(a3+7d),即(10+4d)2=10(10+7d),即8d2+5d=0,所以d=-或d=0(舍去).4. 已知等差数列{a n}中,a2=6,a5=15,若b n=a2n,则数列{b n}的第5项是.[答案]30[解析]设等差数列{a n}的公差为d,由题意得所以a n=3+3(n-1)=3n.因为b n=a2n,所以b5=a10=30.5.已知数列{a n}是等差数列,若a1+1,a3+3,a5+5构成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则q=.[答案]1[解析]设等差数列{a n}的公差为d.因为a1+1,a3+3,a5+5成等比数列,所以(a1+1)(a5+5)=(a3+3)2,即(a1+1)·[a1+1+4(d+1)]=[a1+1+2(d+1)]2,令a1+1=x,d+1=y,则x(x+4y)=(x+2y)2,即x2+4xy=x2+4xy+4y2,所以y=0,即d+1=0,所以q===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例3设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已知4S n=-4n-1,n∈N*,且a2,a5,a14构成等比数列.(1)求证:a2=;(2)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思维引导](1)对于4S n=-4n-1,取n=1,可得到a1与a2的关系,即可证得;(2)当n≥2时,由4a n=4S n-4S n-1=--4,可得到a n+1与a n的关系式,从而可知等差数列{a n}的公差,又由a2,a5,a14构成等比数列,从而可求出基本量a1,即可写出其通项公式.[解答](1)当n=1时,4a1=-5,=4a1+5,因为a n>0,所以a2=.(2)当n≥2时,4S n-1=-4(n-1)-1,则4a n=4S n-4S n-1=--4,即=+4a n+4=(a n+2)2,因为a n>0,所以a n+1=a n+2,a n+1-a n=2,所以当n≥2时,{a n}是公差d=2的等差数列.因为a2,a5,a14构成等比数列,所以=a2·a14,即(a2+6)2=a2(a2+24),解得a2=3,由(1)可知,4a1=-5=4,所以a1=1,因为a2-a1=3-1=2,所以{a n}是首项a1=1、公差d=2的等差数列.所以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a n=2n-1.[精要点评]等差数列的判断,主要通过等差数列的定义进行判断:a n+1-a n为常数d,而不能是关于n变化的函数f(n).变式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且4S n=+2a n+1,n∈N*,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解答]当n=1时,a1=1.因为4S n=+2a n+1,所以4S n+1=+2a n+1+1,两式相减得4a n+1=-+2a n+1-2a n,即(a n+1+a n)(a n+1-a n-2)=0.因为数列{a n}的各项都是正数,所以a n+1-a n=2,所以{a n}为首项为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故a n=2n-1.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例4(xx·湖北卷)已知等差数列{a n}满足:a1=2,且a1,a2,a5成等比数列.(1)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2)记S n为数列{a n}的前n项和,是否存在正整数n,使得S n>60n+800?若存在,求出n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思维引导](1)设数列{a n}的公差为d,根据a1,a2,a5成等比数列求得d的值,从而求得数列{a n}的通项公式;(2)由(1)中求得的a n,根据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求出S n,从而解不等式求出满足条件的n.[解答](1) 设数列{a n}的公差为d,依题意得2,2+d,2+4d成等比数列,所以(2+d)2=2(2+4d),解得d=0或d=4.当d=0时,a n=2;当d=4时,a n=2+(n-1)×4=4n-2,所以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a n=2或a n=4n-2.(2) 当a n=2时,S n=2n,显然2n<60n+800,不存在正整数n,使得S n>60n+800.当a n=4n-2时,S n==2n2,令2n2>60n+800,即n2-30n-400>0,解得n>40或n<-10(舍去),此时存在正整数n,使得S n>60n+800成立,n的最小值为41.综上所述,当a n=2时,不存在满足题意的正整数n;当a n=4n-2时,存在正整数n,使得S n>60n+800成立,n的最小值为41.[精要点评]等差数列的求和是数列中考查频率比较高的知识点,通常会与解不等式及求最值等知识点综合考查.变式在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 n}中,已知a1=10,且a1,2a2+2,5a3成等比数列.(1)求d,a n;(2)若d<0,求|a1|+|a2|+|a3|+…+|a n|.[解答](1)由题意,得a1·5a3=(2a2+2)2,由a1=10,{a n}为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得d2-3d-4=0,解得d=-1或d=4,当d=-1时,a n=-n+11;当d=4时,a n=4n+6.(2)设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因为d<0,由(1)得d=-1,a n=-n+11,当n≤11时,|a1|+|a2|+|a3|+…+|a n|=S n=-n2+n.当n≥12时,|a1|+|a2|+|a3|+…+|a n|=-S n+2S11=n2-n+110.综上所述,|a1|+|a2|+|a3|+…+|a n|=[精要点评]等差数列的项加绝对值后,其和就不一定是原来的S n,如本题,当n≤11时,a n>0,所以|a1|+|a2|+|a3|+…+|a n|=S n,当n≥12时,a n<0,|a1|+|a2|+|a3|+…+|a n|=2S11-S n.1. 在等差数列{a n}中,若a3+a13=18,则a8=.[答案]9[解析]由题意得a3+a13=2a8=18,所以a8=9.2.(xx·南京学情调研)在等差数列{a n}中,a4=7,a8=15,则数列{a n}的前n项和S n=.[答案]n2[解析]设等差数列{a n}的公差为d,则a8-a4=4d=8,从而d=2,因此a n=7+2(n-4)=2n-1,故S n==n2.3. 在等差数列{a n}中,已知S30=20,S90=80,那么S60=.[答案][解析]设S60=x,则20,x-20,80-x成等差数列,所以20+(80-x)=2(x-20),解得x=.4. 已知数列{a n}的前n项和S n=n2-6n,那么数列{|a n|}的前6项和T6=.[答案]18[解析]由S n=n2-6n,得{a n}是等差数列,且a n=2n-7.当n≤3时,a n<0,当n≥4时,a n>0,所以T6=-a1-a2-a3+a4+a5+a6=S6-2S3=18.5. 已知数列{a n}为等差数列,a1+a3+a5=105,a2+a4+a6=99,那么使数列{a n}的前n项和S n达到最大值时的n=.[答案]20[解析]由a1+a3+a5=105,得3a3=105,即a3=35.由a2+a4+a6=99,得3a4=99,即a4=33,所以d=-2.所以a n=a4+(n-4)×(-2)=41-2n.由得n=20.[温馨提醒]趁热打铁,事半功倍.请老师布置同学们完成《配套检测与评估》中的练习第77~78页.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归纳法(2018年5月)
一、
知识要点
1、 数学归纳法是证明有关自然数命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2、 数学归纳法证题的一般:
①证明当n 取对命题适用的第一个值0n 时,命题成立;
②假设),(0n n N k k n ≥∈=*时,命题成立;证明当1+=k n 时,命题也成立. 完成这两个步骤后就可断定结论对0n n ≥的一切正整数都成立.
二、 例题精讲
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11111111234212122n n n n n
-
+-++-=+++-++ .
例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2
*(1)(1)()22
n n n n N ++<+<∈
例3、是否存在常数a b c 、、,使对于一切正整数n ,不等式
()()()
222222421122n n n n n an bn c ⋅-+-++-=++ 恒成立?证明你的结论.
答案:存在.先用赋值法得11
,,044
a b c ==-=,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即可.
例4、证明:()3171n
n +⋅-能被9整除()
*
n N ∈.
例5、由下列各式:
11,
21111,23
11111131,2345672111111
12,234131415>++>++++++>+++++++>
你能得到怎样的结论?证明你的结论. 答案:111123212
n n ++++>-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例6、已知数列{}n a 中,11a =,11n n
a c a +=-
. (1) 设52c =
,12
n n b a =-,求数列{}n b 的通项公式; (2) 求使不等式13n n a a +<<成立的c 的取值范围.
答案:(1)14233n n b -=--;(2)102,3⎛⎤
⎥⎝⎦

*例7、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d 大于0,且25a a 、是方程2
12270x x -+=的两根,
数列{}n b 的前n 项和为n T ,且1
12
n n T b =-
. (1)求数列{}n a 、{}n b 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试比较
1
n
b 与1n S +的大小,说明理由. 答案:(1)21n a n =-,23n n
b =;(2)当3n ≤时,11n n S b +<;当4n ≥时,11
n n
S b +>.
三、
课堂练习
1、猜想11=,()1412-=-+,149123-+=++,……的第n 个式子为 答案:()
()
()1
1
21491112n n n n ++-+-+-=-++
2、观察下列各式运算结果:2
1,2
2
12+,222123++, ,猜想2222
123n +++ =.
答案:
()()
1216
n n n ++
3、楼梯共有n 级,每步只能上1级或2级,走完该n 级楼梯共有()f n 种不同的走法,则()()(),1,2f n f n f n --的关系为. 答案:()()()12f n f n f n =-+-
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111111
1234212122n n n n n
-
+-++-=+++-++ *()n N ∈,则从k 到1k +时,左边所要添加的项是( )
A 、1
21k +
B 、
11
2224k k -
++
C 、1
21
k -+
D 、11
2122
k k -++ 答案:D
5、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 为正奇数时,n n
x y +能被x y +整除”第二步的归纳假设应
写成( )
A 、假设*
21()n k k N =+∈正确,再推23n k =+正确
B 、假设*
21()n k k N =-∈正确,再推21n k =+正确
C 、假设*
()n k k N =∈正确,再推1n k =+正确
D 、假设(1)n k k =≥正确,再推2n k =+正确 答案:B
四、 课后作业 一、填空题
1、若()*111,122f n n N n n n =
+++∈++ ,那么()()1f k f k +-=. 答案:11
2122
n n -++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1222n n n +≥++,*n N ∈”时,第一步的验证为. 答案:11
22
112+≥++
3、在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
1221321,n
n n n n n n N +++=⋅⋅⋅⋅-∈ 的过程中,从k 到1k +,右边需增乘的代数式是. 答案:()221n +
4、在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
n N ∈时,2
211112n n +++能被133整除”时,当1
n k =+时,式子()()12
21111
12k k +++++可变形为.
答案:()
221
21111112
13312k k k +++++⨯ 5、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111,12321
n n n N n ++++<∈>- 且第一步即证不等式 成立. 答案:11
1223
+
+< 6、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
2
3
51
,12222n n N -∈+++++ 时是31的倍数”时,从k
到1k +时需添加的项是. 答案:55152535422222k
k k k k ++++++++
二、选择题
7、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
cos cos3cos 212
n ααα++++-= 2121
sin
cos 22sin n n ααα++()*,n n N απ≠∈验证1n =时,左边计算所得的项是( ) A 、12 B 、1cos 2α+
C 、1cos cos32αα++
D 、1cos cos3cos52ααα+++
答案:B
8、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111,12321
n n n N n +
+++<∈>- ”时,从k 到1k +不等式的左边增加的项数是( ) A 、1 B 、2
C 、21k
-
D 、2k
答案:D
9、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1
*11(,1)1n n a a a a n N a a
++-++++=∈≠- ,在验证1n =成立时,左边所得的项为( ) A 、 1
B 、1a +
C 、21a a ++
D 、231a a a +++
答案:C
三、解答题
10、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2
*389n n n N +--∈能被64整除.
11、是否存在常数,a b 使得等式()()2
22
1
12231112
n n n n ⋅+⋅+++=
+ ()2
10an
bn ++对一切正整数n 都成立?若存在,求出,a b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
由.
答案:3,11a b ==
12、设()111,3422
f n n n n =
++++++ 是否存在一个最大的自然数m ,使不等式()72
m f n >
对*
n N ∈恒成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若存在,求出m 的值,并证明. 答案:17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