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代谢总论与生物能学

合集下载

10代谢总论

10代谢总论
化为热能 氧化过程受到严格的调控 生物氧化形式
直接电子转移 氢原子转移 直接加氧
生物氧化中CO2的生成
脱羧反应
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
脱氢与递氢 氧作为最终氢受体
呼吸链与氧化磷酸化
呼吸链的概念
代谢物上的氢原子被脱氢酶激活脱落,经过一系列的 传递体,最后传递给被激活的氧分子,而生成水,此 过程中的全部反应体系,称呼吸链或电子传递链
典型呼吸链包括:
NADH呼吸链,初始H受体为NAD+(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FADH2呼吸链,初始H受体为FAD(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呼吸链的组成
烟酰胺脱氢酶类 黄素脱氢酶类 铁硫蛋白类 辅酶Q类 细胞色素类:a、a3、b、c、c1
呼吸链的电子传递过程
氧化还原电位的排序
电子传递顺序
NADH呼吸链 FADH2呼吸链 辅酶Q的位置:醌循环
电子传递链的抑制物
鱼藤酮 抗霉素A CN-、CO
呼吸链与氧化磷酸化
ATP的生成
由ADP磷酸化生成 底物水平的磷酸化: ADP直接从代谢过程中的高能磷酸化中
间产物获得磷酸基而发生的磷酸化过程
氧化磷酸化:代谢过程中脱下的氢和电子,经由呼吸 链传递到氧生成水,生成的能量用于ATP的合成,称 氧化磷酸化
• 真核生物的电子传递链在 线粒体内膜上
• 原核生物的电子传递链在 细胞质膜上
NAD& NADP
FMN&FAD
2CuA CuB
Heme a Heme a3
b-ATP
b-empty
b-ADP
在跨膜梯度的驱动下,H+从ATP合成酶处流回线粒体基质, 其势能被ATP合成酶用于ATP的合成
其他假说
Williams假说:“定域化的 H+ ” Boyer:变构偶联假说

第三章 代谢引论和生物能学概述

第三章 代谢引论和生物能学概述

检流计
原 电 池 示 意 图
-
e
+
ZnSO4
盐桥
CuSO4
E0 Zn2+/ Zn= - 0.76V E0 Cu2+/ Cu=+ 0.34V
负极反应: 负极反应 Zn=Zn2++2e 正极反应: 正极反应 Cu=Cu2++2e
∆E0 = E0正极-E0负极=+0.34V -(-0.76V)=+1.10V 正极 负极
自由能的意义: 自由能的意义: 生物体用于作功的能量是体内化学反应释 生物体用于作功的能量是体内化学反应释 作功的能量是体内化学反应 放的自由能( 放的自由能(生物氧化释放的能量也是为有 机体利用的自由能)。 机体利用的自由能)。
三、 化学反应中自由能的变化和意义
1、化学反应的自由能变化的基本公式 、
•细胞水平:细胞的特殊结构与酶结合在一起,使 细胞水平:细胞的特殊结构与酶结合在一起, 酶有严格的定位条理性,代谢途径得到分割制。 •整体水平:激素和神经的调节 整体水平:
四、代谢中常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制
•基团转移反应:常见的转移基团是酰基(胰蛋白酶催化 基团转移反应:常见的转移基团是酰基(
第三节 生物能学简介
一、自由能(free
energy) energy)
自由能是一个化合物分子结构中所固有的能量 物理意义:-Δ 物理意义:-ΔG=W* :-
(体系中能对环境作功的能量) 体系中能对环境作功的能量)
自由能的变化能预示某一过程能否自发进行, 自由能的变化能预示某一过程能否自发进行, 自发进行 ΔG<0 表示自由能释放, ΔG<0,表示自由能释放,反应能自发进行 ΔG>0 表示自由能输入, ΔG>0,表示自由能输入,反应不能自发进 ΔG=0 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ΔG=0,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意味着该反应是可逆的

第八章代谢总论与生物能学

第八章代谢总论与生物能学
② ATP + H2O →ADP + Pi
ΔG0 = -30.5kJ/mol
求③ Glc + ATP → Glc-6-p + ADP 的标准自由能变化?
解:反应3为反应1与2之和,其标准自由能变化是反
应1与2之和: 13.8kJ/mol + (-30.5kJ/mol)
3高能化合物
随水解或基团转移反应可放出大量自由能(20.92kJ以上) 的化合物。

THANK YOU!
代谢途径(metabolic pathway)
➢体内的化学反应通常由酶催化,一系列的连 续的有严格顺序的反应构成代谢途径。 ➢代谢途径的个别步骤称作中间代谢,个别步 骤的产物称作中间产物。
代谢途径的一览图
1点1线在1个途径的末端; 1点2线在1个途径的中间; 1点3线参与2个途径; 其余类推。
代谢途径的区域化
代谢途径的区域化
如:糖酵解在细胞质中进行,三羧酸循环在线粒 体基质中进行,氧化磷酸化在线粒体内膜进行。
2)新陈代谢的特点
➢代谢反应是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由不同的酶催化。 ➢代谢过程由一系列的连续的化学反应构成,却有严格顺 序。 ➢生物体内的代谢反应有灵活的自我调控步骤。 ➢生物的代谢体系是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逐步完善的。
~P
6-磷酸葡萄糖
3-磷酸甘油
ATP水解标准自由能变为-30.5kJ/mol,但实际的自由能 变化在不同的细胞有不同值。
不同细胞中[ADP][Pi]/[ATP]值不同。 细胞所处的能量状态用能荷(energy charge)来表示
能荷=([ATP]+1/2[ADP])/( [ATP]+[ADP]+[AMP])

第五章 代谢总论与生物能学

第五章  代谢总论与生物能学

第五章 代谢总论与生物能学1.1、代谢和代谢途径的概念 p3061、代谢(新陈代谢):机体中各种化学反应(代谢反应)的总称。

3、代谢途径:完成代谢反应的一系列过程。

4、中间代谢:代谢途径中的个别环节、个别步骤。

1.2 、代谢的分类 p306-3071.3、代谢的特点 1、具方向性不可逆反应决定了代谢途径进行的方向,为代谢途径的重要调控位点。

2、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途径不相同。

3、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过程常在细胞的不同部位进行。

代谢的区域化分布是代谢的一种重要调节方式(细胞水平的调节)。

4、各种代谢途径相互联系,交织成网。

代谢合成代谢:小分子大分子分解代谢:大分子 小分子(贮能) (放能)物质代谢 能量代谢5、调节方式多样、灵活。

P308-309机体中的代谢可通过酶水平(分子水平,如酶量、酶催化能力的调节),代谢的区域化分布(细胞水平)、激素和神经(整体水平)等多种方式进行灵活的调节。

代谢途径中,还存在下述常见调节方式:⑴、反馈抑制作用p128-129代谢途径中后面反应的产物对催化前面反应的某个酶的抑制作用。

⑵前馈激活作用代谢途径中前面反应的产物对催化后面反应的某个酶的激活作用。

⑶、相反途经酶的协同控制p308两条相反途径协调控制的关键是限速酶的协同调节,一条途径的限速酶被激活,相反途径的限速酶活性一定会受到抑制。

1.4、生物能学原理p339-3471、生物体能量的转换遵循热力学定律p339-341⑴、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在任何物理和化学变化中,体系中的总能量保持不变。

能量可以改变成不同形式,也可以从一个地方输送到另一个地方,但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

⑵、热力学第二定律体系总是趋向于增加紊乱程度。

在所有自发过程中,体系的熵增加。

但熵增加不一定发生在反应系统本身,可以在其环境中。

2、自由能的概念p340-341某一反应体系中,恒温恒压下体系用来做功的那部分能量。

用G表示,为一状态函数。

3、自由能的变化-△G p341,p343对于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体系来说:△G = - nF△E△G:标准自由能变化,n:得失电子数△E:标准电极电势差F:法拉第常数生物化学中,标态下(25℃,1atm,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均为1mol/L,pH7.0)△G0’= - nF△E0’常见△E 0’的值:4、△G的意义p341当△G = 0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G<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G>0时,反应不能自发进行,需要由环境提供所需的能量后,反应才能进行。

生物化学第七章新陈代谢及生物能学

生物化学第七章新陈代谢及生物能学

非储存能量的形式,是传递能量的形式
ATP是生物体内分布最广和最重要的一种核苷酸衍生物
NH2
N
N
O O- P
O-
O O- P
O-
O O- P
O-
NN OCH2 O
HH
H
H
OH OH 三磷酸腺苷 (ATP)
• ATP 分子的最显著特点是 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 ATP水解时, 可以释放出大 量自由能。
5`
3`.5`-ADP
3`
四、代谢的研究方法
代谢的实质是物质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或合成,所以代谢 的研究内容也即分为两个方面:
参与的酶 物质的变化过程 通过巧妙的实验设计、严密的逻辑推断与重复性的验证。
整体方法(in vivo)
纯 化 合 物
典型案例 脂肪酸的β氧化
排泄物的化 学分析
Knoop的标记化合物实验 脂肪酸的β氧化
• ATP 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 能量转换中间体。ATP 水 解释放出来的能量用于推 动生物体内各种需能的生 化反应。
ATP的性质
• 另外: • GTP对G蛋白的活化、蛋白质的生物合
成、蛋白质的寻靶作用以及蛋白质运转 等过程提供自由能;
• UTP在糖原合成中起活化葡萄糖分子的 作用;
• CTP在合成磷脂酰胆碱及纤维素等方面 有作用。
脂肪酸末端甲基接上苯基
偶数碳FA
苯乙酰-N-甘氨酸(苯乙尿酸)
奇数碳FA
苯甲酰-N-甘氨酸(马尿酸)
• 离体法(in vitro)
• 器官、组织或细胞
典型案例 糖代谢、试管中
向该试管中加入纯化合物(如葡萄糖)分析各类代 谢中间产物及酶,逻辑推断。
参与酶的确定

第八章代谢总论及生物能

第八章代谢总论及生物能

第八章代谢总论及生物能一、新陈代谢二、新陈代谢的特点和调节三、生物能及高能化合物一、新陈代谢(代谢 Metabolism )新陈代谢: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所经历的一切化学变化总称为新陈代谢。

实质:错综复杂的化学反应相互配合,彼此协调,对周围转环境高度适应而成的一个有规律的总过程。

代谢的功能:从环境中获得营养转变为自身需要的结构元件装配成自身的大分子形成或分解生物特殊功能所需的生物分子提供生命所需的一切能量。

(二)分类同一种物质,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选择不同的途径,使代谢增加了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同一种物质的两种过程并非都是在细胞的相同部位进行。

两用代谢途径;二、新陈代谢的特点与调节1.新陈代谢的特点步骤繁多、彼此协调,逐步进行,有严格顺序性;各代谢途径相互交接,形成物质与能量的网络化交流系统。

精密的调控机制保证机体最经济地利用物质和能量。

各代谢途径之间存在许多重复出现的基元在温和条件下进行(由酶催化);2. 新陈代谢的调节分子水平(反应物、产物)细胞水平(反应的定位,代谢途径分隔控制)整体水平(激素和神经调节,合理分工安排)基因表达的调控三、生物能及高能化合物概念:是一种能能够被生物细胞直接利用的特殊能量形式。

化学本质:是存储于ATP分子焦磷酸键中的化学能。

(二)高能化合物一般将水解时能够释放 20.9 kJ /mol(5千卡/mol)以上自由能的化合物称为高能化合物。

高能键:在分子中用“~”表示2.高能磷酸化合物机体内有许多磷酸化合物,当其磷酰基水解的时候,释放出大量的自由能。

这类化合物称作高能磷酸化合物。

(1)ATP(2)磷酸肌酸、磷酸精氨酸(1)ATP是生物能存在的主要形式① ATP作为生物能源具有的特点ATP是一种瞬时自由能供体(能量中转站),不是能量存储形式。

ATP、ADP和Pi在细胞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ATP和ADP循环速率非常快。

②ATP的特殊作用ATP末端磷酸基团水解可以释放能量,通过酶和其它生物化学反应相偶联,使多数不能自发进行的反应得以顺利进行。

《代谢总论》课件

《代谢总论》课件
,
汇报人:
CONTENTS
PART ONE
PART TWO
代谢总论是研 究生物体新陈
代谢的科学
包括生物体对 营养物质的吸 收、转化、利 用和排泄等过

代谢总论的研 究有助于了解 生物体的生长、 发育、繁殖和 衰老等生命活

代谢总论的研 究对于医学、 农业、食品工 业等领域具有
重要意义
代谢的定义和分类 代谢的生理功能和调节机制 代谢的调控和信号传导
氧化磷酸化:在细胞内进行,将葡萄糖等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能量和 ATP
PART FOUR
催化作用:酶可以加速化学反应的 速度,提高代谢效率
信号作用:酶可以传递信号,调控 细胞活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பைடு நூலகம்
添加标题
调节作用:酶可以调节代谢过程, 维持体内平衡
修复作用:酶可以修复受损的代谢 途径,维持正常功能
PART THREE
蛋白质: 由氨基酸 组成,是 生命的基 础物质
核酸:由 核苷酸组 成,是遗 传信息的 载体
糖类:由 单糖组成, 是生命的 主要能源 物质
脂质:由 脂肪酸和 甘油组成, 是生命的 重要组成 成分
维生素: 由有机化 合物组成, 是维持生 命活动所 必需的微 量有机化 合物
水:是生 命的重要 组成成分, 参与各种 生命活动
代谢组学技术的发展:更高效、更准确的代谢组学技术将推动代谢研究的发展
代谢与疾病的关系:更深入地研究代谢与疾病的关系,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 法
代谢与健康的关系:研究代谢与健康的关系,为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代谢与环境的关系:研究代谢与环境的关系,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新陈代谢与生物能学

新陈代谢与生物能学

ATP的特点 的特点 环境中, 在pH=7环境中,ATP分子中的三个磷酸基 环境中 分子中的三个磷酸基 团完全解离成带4个负电荷的离子形式 个负电荷的离子形式( 团完全解离成带 个负电荷的离子形式(ATP4),具有较大势能 加之水解产物稳定, 具有较大势能, ),具有较大势能,加之水解产物稳定,因而水 解自由能很大(∆G°′=-30.5千焦 摩尔)。 解自由能很大( ° 千焦/摩尔)。 千焦 摩尔
(四) 高能化合物与ATP
• 生化反应中,在水解时或基团转移反应中可 生化反应中, 释放出大量自由能( 千焦/摩尔 释放出大量自由能(>21千焦 摩尔)的化合 千焦 摩尔) 物称为高能化合物。 物称为高能化合物。 • 高能化合物的类型 • ATP的特点及其特殊作用 的特点及其特殊作用
高能化合物的类型
自由能(free energy)
• G=H-TS • ∆G=∆H-T∆S G • 自由能的变化能预示某一过程能否自发 进行, 进行,即: • ∆G<0,反应能自发进行 , • ∆G>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 • ∆G=0,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化学反应自由能的变化和平衡常数的关系 假设有一个化学反应式: 假设有一个化学反应式:aA + bB = cC + dD 恒温恒压下: 恒温恒压下:∆G′=∆G°′+ RTlnQc ° 式中:∆G°′= - RTlnK 式中: °
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
生物小分子合成大分子 • •
合成代谢
需要能量
物 质 代 谢

代谢
• • •
能量代谢
能量
分解代谢
生物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
(二)新陈代谢的研究方法
1.研究材料:

代谢总论

代谢总论

氧化磷酸化
电子传递过程释放的能量以ATP的形式得以贮 存,即ATP的形成与电子传递相偶联。
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 化学偶联学说 结构偶联学说
化学渗透学说
ATP合酶
F1:(3β3 δε亚基) F0:(a1b2c9~12亚基) ATP合酶结构模式图
☻一对e- 从 FADH2传递到O2 产生1.5分子ATP;
温和反应; 逐步进行; 受到调控; 中间代谢:新陈代谢中的个别环节、 个别步骤称为中间代谢。
生物氧化
生物能学; 呼吸链电子传递; 氧化磷酸化;
生物能学
ATP是细胞内化学能的共同载体,含有高的磷酸基 团转移势能。 高能化合物:水解可以释放5千卡以上自由能的化合 物。 ATP水解释放一个磷酸基团,可以释放7.3千卡自由 能。 ATP是生物体内最主要的高能化合物。 ATP不是能量贮存者。
代谢总论
代谢总论
代谢的概念 广义:生物体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狭义:活细胞内所有化学变化的总称。 物质代谢:构成生物体组成成分的糖、脂、 蛋白质、核酸等的合成与分解代谢。 能量代谢:伴随物质代谢产生的机械能、化学能、 热能以及光能、电能的相互转化。
P 325
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关系
新陈代#43; NAD+
FMN FMNH2
还原型Fe-S 氧化型Fe-S
Q QH2
复合体Ⅰ的功能
呼吸链中各种氧化还原对的标准氧化还原电位 氧化还原对 NAD+/NADH+H+ FMN/ FMNH2 FAD/ FADH2 Cyt b Fe3+/Fe2+ Q10/Q10H2 Cyt c1 Fe3+/ Fe2+ Cyt c Fe3+/Fe2+ Cyt a Fe3+ / Fe2+ Cyt a3 Fe3+ / Fe2+ 1/2 O2/ H2O Eº (V) ' -0.32 -0.30 -0.06 0.04(或0.10) 0.07 0.22 0.25 0.29 0.55 0.82

第五章 代谢总论与生物能学

第五章 代谢总论与生物能学
有机物 O2 ADP+Pi 能量 氧化 能量 ATP CO2,H2O等 ATP中的,磷酸基水解时放能30.5kJ/mol 一般将水解时释放的自由能在20.92kJ/mol以上的化学键称为高 能键,以~表示。 合成生物大分子
代谢反应
物质运输 肌肉收缩 信息传递
ATP经受水解的趋向(称为它的磷酸基团转移势)不是最好的。多 种生物分子能转移磷酸基团到其他化合物,具有高G0 '水解值 的磷酸盐化合物比具有较低值的磷酸盐化合物有较高的磷酸基 团转移势,因为ATP有一个中间的磷酸基团转移势,它能够是 一个从高能化合物到低能化合物的磷酸基团的一个中间载体。
第五章
代谢总论与生物能学
代谢总论
(一) 新陈代谢的概念
合成代谢 (同化作用) 新陈代谢 释放能量 分解代谢 (异化作用) 生物大分子分解为 生物小分子 生物 物质代谢
新陈代谢的共同特点:
1. 由酶催化,反应条件温和。
2. 诸多反应有严格的顺序,彼此协调。
3. 对周围环境高度适应。 (二) 新陈代谢的研究方法 1. 活体内(in vivo)与活体外实验(in vitro) 2. 同位素示踪 3. 代谢途径阻断
生物能学
一、有关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一)体系的概念、性质和状态
体系指的是在研究中所涉及的全部物质的总称。 环境是与体系直接相互作用的外界。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热的传导只能由高 温物体传至低温物体。 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就是这些过程都向能 量分散程度增大的方向进行。 代表体系能量分散程度的状态函数称为熵, 用 S表示。 任何自发的过程总是增加整体的熵。

(六)自由能的概念
自由能是Josiah Gibbs在1878年提出。 能够用以做功的能量称为自由能。 自由能是一个状态函数,与热力学第一、 第二定律相关。 G= H-T S G<0 过程放能 G>0 过程吸能 G=0 体系达到平衡

吉林大学食品生物化学 7代谢总论与生物能学

吉林大学食品生物化学 7代谢总论与生物能学

The Laws of Energy Transformation
• Thermodynamics
– Is the study of energy transformations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 According to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生物能学
Thermodynamics and Metabolism
一、有关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二、化学反应中自由能的变化和意义
三、高能磷酸化合物
能量代谢
任何物质的变化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生物
体内能量的变化过程称为能量代谢。能量代谢
与物质代谢同时存在,不存在无物质代谢的能 量代谢,也不存在无能量代谢的物质代谢。
Enzyme 1 A Reaction 1 B Reaction 2 Enzyme 2 C Reaction 3 Product Enzyme 3 D
Starting molecule
• One reason for multiple steps is the limitied reaction specificity of enzymes. • Another reason for multiple steps in metabolic pathways is to control energy input and output. • Finally, multiple steps provide opportunities to establish control points.
– Energy can be transferred and transformed – Energy cannot be created or destroyed

9、10代谢总论与生物能学

9、10代谢总论与生物能学

1、物质代谢
指营养物质的吸收-------中间代谢 ------代谢分泌、排 除。 (1)、广义上 泛指生物与外界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 过程。 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合成代谢:从生物体外吸取养料,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转 变成自己的物质,此过程消耗能量。又叫同化作用。 分解代谢:将体内原有组分经一系列生化反应分解成不能 利用的物质而排出体外,此过程产生能量。又叫异化作 用。
举例说明如何用K/求出△G o / 和△G (P32)
3、 自由能变化的可加和性
在偶联的几个化学反应中,自由能的总变化等于每一 步反应自由能变化的总和。 例如:Glc+ATP→G—6—P+ADP(总反应) 第一步,Glc+Pi→G—6—P+H2O,此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第二步,ATP+H2O→ADP+Pi 总反应:Glc+ATP→G—6—P+ADP.




物质与能量代谢、合成与分解代谢的关系
一、代谢(metabolism)
活细胞中所有化学变化的总称。 每一个化学变化都 是由酶催化进行的。 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物质代谢:营养物质的吸收-------中 间代谢 -----代谢分泌、排除 包括合成代谢(需要能量)和分解代谢(产生能 量) 能量代谢:能量合成和能量消耗
2、能量代谢
(1)能量代谢:
生物体的代谢反应 酶催化 来实现的,且受到内外环境因素 的影响和调节。并常伴有能量的 转变,合成则吸收能量,分解则 释放能量,这就是能量代谢。
2、能量代谢
(2)能量代谢在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
能量来源:A、太阳能 ; B、异养生物分解营养物,释放出 的能量; C、生物利用其生物氧化过程中释 放出的能 量,捕 获、储存而得。 能量形式:A、ATP:储存、传递 B、NAD+、NADP+:递能

第一章 代谢总论与生物能学复习研究报告

第一章 代谢总论与生物能学复习研究报告
(3)血糖水平高时,降糖激素如胰岛素则通过激活蛋白磷酸化酶,使糖 原磷酸化酶脱磷酸成为非活性形式,而糖原合酶脱磷酸化后成为 活性形式.
5.1mol甘油彻底氧化能生成多少mol的ATP?
肌肉、神经组织(α-磷酸甘油穿梭NAD –FADH2) 肝脏、心肌组织(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NADH-NADH)
ATP 甘 油
复习
第一章 代谢总论与生物能学
• 代谢的研究方法 • 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变化及其与平衡常数的
关系 • 高能键及高能化合物 • 磷酸肌酸与ATP的转换
第二章 生物氧化
• 生物氧化中物质氧化的方式 • 线粒体氧化体系(二条、呼吸链的组成及功能、
呼吸链抑制剂的作用位点) • 氧化磷酸化的作用机制(化学渗透学说 ) • 呼吸链的加强、抑制和解偶联 • 线粒体外NADH2的氧化
磷酸果糖激酶I
果糖-1,6-二磷酸 酶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与丙酮酸的互变
丙酮酸激酶 丙酮酸羧化酶、苹 果酸脱氢酶、磷酸 烯醇式丙酮酸羧激 酶
效应物对关键酶的反向调节,避免了体内无效循环的进行
2.在厌氧条件下,肌肉中进行糖酵解为什么必须将丙 酮酸还原为乳酸?该反应的NADH的来源是什么?
(1)糖酵解过程中产生的NADH必须再生为NAD+才能使酵 解不 断进行下去,而厌氧条件下,NADH不能进入呼吸 链再生,必须以其它有机物作为电子受体而氧化再生。
肝脏组织为什么不能利用酮体?
(1)肝脏中不存在β-酮脂酰CoA转移酶 (2)乙酰乙酸不能活化为乙酰乙酰CoA,所以不能
在肝脏中进一步代谢氧化, (3)β-羟丁酸经β-羟丁酸脱氢酶氧化为乙酰乙酸后
同样不能在肝脏中进一步氧化。所以肝脏中合 成的酮体不能在肝脏中代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化还原反应标准自由能的变化与 标准电势差的关系为
n:转移电子的数目,F:法拉第常数
氧还反应的

的关系为
三.生物氧化反应的电子载体
1. 辅酶I
COOH N
辅酶II
CONH2 N
VitPP包括烟酸和烟酰胺,属吡啶衍生物
辅酶I、辅酶II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烟酰胺
H2 O
2H + ½O2
+
NAD+
电子受体
(2)焦磷酸化合物
O O P O
-
O O P O
-
ONH2 N O O O P
-
焦磷酸 -33.4KJ/mol
O O P
-
N N N H H OH
ATP(三磷酸腺苷) O P -30.5KJ/mol
O
-
OCH2
-
O
O
O
H H OH
(3)烯醇式磷酸化合物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61.9KJ/mol
2、氮磷键型
在生理pH条件下,ATP的磷酸基完全解离成负 离子,负电荷之间相互排斥P-O-P键处于不稳 定的状态。
ATP等分子必须具有足够的内能来克服相 邻的同种电荷之间的静电排斥,所以这样的结 构(磷酸酐键)在水解反应中断裂时,这部分能 量就释放出来,即释放的标准自由能大。
△G0’ = - 35.7 kJ/mol > - 30.5 kJ/mol
ATP易水解释放自由能的三个重要因素:
1. ATP4- + H2O
ADP3- + HPO42- + H+
标准状况下,ATP4- , ADP3- ,HPO42-浓度约为 1M,而H+浓度仅10-7M,使得ATP4-向分解方向 进行; 2.ATP4-的4个负电荷空间相距很近,互相排斥; 3.产物ADP3- ,HPO42- 都是共振杂化物,能量 可降到最低,促使ATP水解释放
生物能学
与 代谢总论
生物能学
第一节
生物能学简介
一、热力学定律及能量、焓和熵之间的定量
关系 二、自由能的概念 三、化学反应中自由能的变化和意义
一、有关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焓(H):反应体系的热含量,J/mol
放热反应:产物的热含量比反应物的热含量
低,ΔH是负值 热力学第一定律:任何物理或化学变化中, 能量的形式可变化,但能量总量恒定。
反应开始时产物与 反应物的实际浓度比 处于平衡时产物 与反应物的浓度比
反应达到平衡时,则ΔG=0, 此时浓度比实际上是平衡常数
[C][D] Keq= [A][B]
在标准条件下, 产物和反应物在反应初始时 的浓度都为1mol/L, 或比值=1, 则式(1)为
ΔG = RT· - RT· Keq In1 In· =2.303RTlog1–2.303RT·平 K = - 2.303 RT logK平 在标准条件下, ΔG 以 即: 表示
一、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电势
氧化还原反应
标准氧还电势 -0.412V 电子供体 电子受体 +0.77V
电子流动方向
电子总是从低电位向高电位流动
标准氧化还原电势
一个氧化还原对失去电子和得到电子的倾 3+ 向。如 Fe2+失去电子或Fe 得到电子的倾向, 称作氧化还原电势或氧化还原电位(E)。 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对标准电势规定: pH7、氧化型和还原型的浓度为1.0mol/L、 25℃,在这样的标准条件下与标准氢电极偶 联,测得的标准氧化还原电势用 表示。
-2H -2e
+2H +2e +2H +2e
NADH + H+
电子供体
NADPH+ 氧化型
NADPH + H+ 还原型
NAD+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又称辅酶I,CoI) NADP+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又称辅酶II,
CoII )
辅酶I、辅酶II是氧化还原酶(脱氢酶)的辅酶, 通过吡啶环可逆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起着递 氢和递电子的作用,同时NAD+ 又是呼吸链递氢 过程中的一员,参与能量代谢,也是DNA连接酶 的辅酶。
表示
(3)
即:
化学反应平衡常数与标准自由能变化的数量关系
p253
2.标准自由能预示反应方向
标准自由能的变化,在标准条件下等于 产物和反应物的自由能之差
A + B <0 =0 >0
C + D
有能量释放,自发正向进行 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吸能反应,逆向进行
有机化合物所含的自由能取决于化合 物中所含基团的能量,一般来说,不

FMN、FAD广泛参与体内各种氧化还原反应, 所以VitB2 能促进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 对维持皮肤,粘膜和视觉的正常机能有一定 作用。
3.辅酶Q (CoQ)
CoQ + 2H + 2e CoQH2
4.硫辛酸 硫辛酸+ 2H + 2e 二氢硫辛酸
第三节、高能化合物
高能化合物:生化反应中,在水解或基团
转移反应中可释放出大量自由能,一般将 能够释放-25~-61.9KJ/mol能量的化合物 称为高能化合物。 这种高能键常以“~”来表示。
高能键与键能
一个化合物水解时能释放的自由能取决于 该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性质及反应体系
键能:是指使一个化学键断裂所需的能量
高能键:在断裂时会释放大量自由能的键
NH2 CONH2 O O N
+ -
N N
N
O
CH2OPOPOCH2 N O O O OH
OH
OH
OH(OPO3H2)
2.FMN、FAD
维生素B2又名核黄素,由核糖醇和7,8-二甲基异 咯嗪两部分组成。 FMN 黄素单核苷酸
VitB2
FAD
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异咯嗪1,5位N原子上可加氢及脱氢,易起氧化 还原反应。 FMN
NH2 N O O P O
-
N N N H H OH
O O P O
-
O O P O
-
OCH2 H H
O
OH
ATP的用途
1、提供生物合成做化学功时所需的能量
2、是生物活动以及肌肉收缩的能量来源
3、营养物质运输(主动转运)所需能量 4、DNA,
RNA和蛋白质生物合成,基因信
息的传递等方面所需能量
+2H 2e -2H 2e
FMNH2
O OH
FAD
+2H 2e -2H 2e
FADH2
OHOHOH N N
5
CH2CHCHCHCH2OPOH CH3 CH3
8 7 6 9 10
N
1 2C O 3 4 NH
C
O
功能 : 在脱氢酶催化的反应中,起电子和
质子的传递作用,是一些氧化还原酶-黄素
蛋白的辅基,也是电子呼吸链的成分。
磷酸肌酸 -43.0KJ/mol
磷酸精氨酸 -32.2KJ/mol
这两种高能化合物在生物体内起储存能量的作用。
磷酸肌酸 肌酸
ADP
肌酸激酶
磷酸肌酸 肌酸
ATP
磷酸肌酸=ATP缓冲剂 磷酸肌酸、磷酸精氨酸又称为磷酸原
某些微生物以聚偏磷酸为储能物质
3、硫酯键型
O R
3`-磷酸腺苷-5`-磷酰硫酸
C
SCoA
p258
二、氧化还原电势与自由能变化关系
任何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都有氧化还原电势产 生,任何氧化还原电对都有其特定的标准电势 ( ),标准条件下,电子从 较低的电对流向 较高电对的倾向是自由能降低的结果。电 子总是趋于向反应体系中自由能降低的方向流 动。两个氧化还原对之间 的差越大,自由能 降的就越大。两电对间标准氧化还原电势之差 表示为
三、化学反应中自由能的变化和意义 化学能的转化:
指化学物质所含的能量在其化学反应时转 化成其它形式的过程。
葡萄糖 在体外燃烧释放能量为 2868.8 kJ/mol 在体内 能量逐步释放
1. 标准自由能
A+B C+D
p253
其自由能变化具有如下关系:
[C][D] ΔG = RT· [A][B] - RT· Keq (1) In In·
一、高能化合物的类型
根据生物体内高能化合物键的特性可2、 氮磷键型化合物
3、 硫酯键型化合物
4、 甲硫键型化合物
1.磷氧键型
(1)酰基磷酸化合物
O CH3 C O O P O O
乙酰磷酸 42.2KJ/mol
-
1.3-二磷酸甘油酸 -49.3KJ/mol
细胞能够而且必须利用的能量是自由能
太阳能是所有生物最根本的能量来源。异养细 胞、光合细胞能将营养物或太阳能转化成ATP和 其他富含能量、能在恒温下做功的化合物。
生物体用于作功的能量正是体内化 学反应释放的自由能,其通过生物氧 化产生能量并提供给有机体利用。 自由能可以用来判断机体内某一过程 能否自发进行。
ATP
普通人消耗40Kg ATP/日,激烈活 动要消耗几十倍 ATP。 细胞内ATP只满足 1~2分钟能量需 要,脑细胞内只 有几秒钟的ATP,
所以要不断代谢, 不断补充ATP
1. ATP的结构特征
磷酸酐键
磷 酯 键
分子内的静电斥力和形成产物的相反共振作用 是ATP易水解释能的原因
2.ATP水解时标准自由能变化
第二节 生物氧化还原反应中的 自由能变化
生物氧化的定义
糖、脂、蛋白质等有机物在活细胞内氧化 分解,产生CO2和H2O,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各个物质氧化的途径不同,但脱下的氢和电子 最终传递给氧,并生成水的过程是相同的。电 子传递过程由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组成,氧 化还原反应中释放出能量推动ATP合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