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的客观哲学1

合集下载

黑格尔哲学书单

黑格尔哲学书单

黑格尔哲学书单摘要:一、黑格尔哲学概述1.黑格尔的生平简介2.黑格尔哲学的主要思想二、黑格尔的主要著作1.《精神现象学》2.《逻辑学》3.《哲学全书》4.《法哲学原理》5.《历史哲学》三、黑格尔哲学的影响与评价1.黑格尔哲学在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地位2.黑格尔哲学对后世的影响3.黑格尔哲学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四、学习黑格尔哲学的意义1.深入了解德国古典哲学2.丰富我国的哲学研究3.指导实际工作和生活正文:黑格尔哲学书单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哲学思想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历史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阅读他的主要著作。

一、黑格尔哲学概述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以辩证法为核心,主张绝对精神通过自我外化的过程逐步实现自我认识。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包括自然哲学、精神哲学和历史哲学三个部分。

二、黑格尔的主要著作1.《精神现象学》(The Phenomenology of Spirit)《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起点,全书通过描述精神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现象,展现了绝对精神自我认识的过程。

2.《逻辑学》(Science of Logic)《逻辑学》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基础,全书分为“客观逻辑”和“主观逻辑”两部分,系统阐述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3.《哲学全书》(Encyclopedia of the Philosophical Sciences)《哲学全书》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总结,全书分为“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三部分,全面展示了黑格尔的哲学思想。

4.《法哲学原理》(Elements of the Philosophy of Right)《法哲学原理》是黑格尔政治哲学的代表作,全书从绝对精神的立场出发,论述了国家、法律、道德等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功能。

5.《历史哲学》(Lectures on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历史哲学》是黑格尔历史观的总结,全书论述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和规律,以及历史与绝对精神的关系。

黑格尔哲学的基本概念解析

黑格尔哲学的基本概念解析

黑格尔哲学的基本概念解析黑格尔哲学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创立的一种综合性哲学体系,也被称为“辩证唯心主义”。

黑格尔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绝对精神、辩证法、历史观、自由、主体性等。

以下将逐一解析这些概念。

1. 绝对精神:绝对精神是黑格尔哲学的核心概念,它是黑格尔对世界的理解和解释。

绝对精神是一种超越主体与客体之间对立关系的东西,它包含了一切存在,是形而上学思维和历史进程的统一体。

绝对精神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来实现自身的发展和表现,具有历史性和进化性。

2. 辩证法:辩证法是黑格尔哲学的重要方法论,用于分析和解释世界的发展和变化。

辩证法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进行了逻辑的分析,强调了事物的矛盾和对立,以及通过矛盾和对立的统一来推动事物的发展。

辩证法包括三个阶段:命题、否定、否定之否定,代表着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变化和统一。

3. 历史观:黑格尔的历史观认为历史是自由意志的表现,是绝对精神的发展过程。

历史是无可避免的,它呈现了逻辑上必然的发展轨迹。

历史的发展包括几个阶段:东方世界、希腊罗马世界、基督教世界和现代欧洲世界,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文化、社会和政治形态。

4. 自由:自由是黑格尔哲学的核心价值观和目标。

黑格尔认为自由是实现绝对精神的最高境界,是个体和社会的最高价值。

自由不是个别主体的自由,而是通过个体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实现的普遍自由。

自由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道德和伦理的约束下实现的。

5. 主体性:黑格尔对主体性的理解与传统哲学有所不同。

他认为主体性不是个别人的自我意识,而是通过对客体的认识和超越,实现自身的双重发展。

主体性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通过与他人的对话和合作,与社会和谐相处。

总的来说,黑格尔哲学是一种哲学体系,由绝对精神、辩证法、历史观、自由和主体性等基本概念构成。

它试图通过对世界的综合性解释和分析,探索客观世界和主观意识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人类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浅析黑格尔的认识论思想

浅析黑格尔的认识论思想

浅析黑格尔的认识论思想刘文洲认识论要解决的是我们对事物认识何以发生,由此而来的是我们的知识普遍性和真理性从何而来,适用于那些范围等等问题。

这一问题从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之后,成为哲学的主要问题之一。

黑格尔作为一个近代集大成的哲学家是不可能回避认识论问题的。

本文就以《小逻辑》为核心就黑格尔的认识论思想进行浅析。

一、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是黑格尔认识论的基础黑格尔的认识论思想是在批判继承了休谟、康德、费希特和谢林等人认识论思想下形成的,他在坚持意识在先,物质在后的本体论基础上,在对理性的坚信下,认为外在的“客观思想”是可知的,即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当然他的同一性与唯物主义的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大不相同,黑格尔所指的思维,不仅是人们头脑中的思想,而且主要指的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之外的某种“客观思想”即绝对理念,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过是绝对理念发展的最高产物。

在黑格尔看来,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指思维是存在的本质,一个事物的存在只有符合思维才具有实在性,思维不断地在存在中实现自己,使存在与自己相符合。

黑格尔说,“哲学可以定义为对于事物的思维着考察。

”①一切存在都不过是思维的异化物,是绝对理念的外壳,而绝对理念则是万物的内在根据和核心。

为了论证思维的客观性,黑格尔指出,“个体生灭无常,而类则是其中持续存在的东西,而且重现在每一个体中,类的存在只有反思才能认识。

”②也是说类作为类是不能被人的感觉所感觉的到的,只能被我们的理性所把握。

外界一切事物的真相,必然是思维所思的那样,思维就是对对象真理的揭示。

所以,黑格尔说:“思想的真正客观性应该是:思想不仅是我们的思想,同时又是事物的自身,或对象性的东西的本质。

”③而“当我们把思维认为是一切自然和精神事物的真实共性时,思维便统摄这一切而成为这一切的基础了。

”④黑格尔要告诉我们的是,既然事物的一般、本质或规律只能为思维去把握,那么它就是思维所思的样子,或者说它本身就是思维了。

黑格尔哲学核心内容

黑格尔哲学核心内容

黑格尔“实体即主体”思想❖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一书的序言中说到:“照我看来,——我的这种看法的正确性只能由体系的陈述本身来予以证明——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不仅把真实的东西或真理理解和表述为实体,而且同样理解和表述为主体。

”这就是著名的“实体即主体”的基本原则。

❖实体即主体的思想最早提出者是亚里士多德,他在《范畴篇》里曾经从逻辑判断的角度为实体作出规定,他认为实体就是只能充当命题判断中的主词而不能充当宾词的东西。

而当黑格尔提出“实体即主体”时,无论实体还是主体在概念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从笛卡尔开始,主体已经不仅仅是判断中的主词,而是更多地被用于人类理性尤其是认识能力。

由于近代哲学是通过与客体之间的差别来确立主体的地位,这就决定了它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两者的同一性问题。

黑格尔现在提出这个原则,就是想使主观性原则与古代哲学的客观性原则融为一体。

与亚里士多德相比,黑格尔考虑更多的是实体本身的能动性。

在他看来,实体不仅是客观的,而且其自身是能动的,这样的实体就是“活的实体”。

❖近代哲学从笛卡尔开始陷入了二元论的困境。

斯宾诺莎强调了实体的一元论,但是缺少自我意识的能动性原则;康德虽然发扬了主体的能动性,然而却始终无法扬弃外部世界的现实。

黑格尔主张“实体即主体”,因为实体自身就蕴含着运动发展的能动性的内在动力。

实体作为“活的实体”只当它是建立自身的运动时,或者说,只当它是自身转化与其自己之间的中介时,它才真正是个现实的存在,它这个存在才真正是主体。

❖在黑格尔看来,实体惟有在自身中就蕴含着运动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才可能展开自身而成为现实。

也就是说,实体并非无差别的同一性,而是在其自身内部就蕴含着否定性和矛盾:由于实体自身就具有能动性,所以它自己否定自己而成为发展出来的现实。

因此,只有当我们把实体同时也理解为主体,理解为自己展开自己的运动的时候,才能说明它的现实性,而实体作为主体的能动性就表现在它自身之中就包含着纯粹的否定性,因而它是单一的东西自己否定自己从而分裂为二,将自己树立为对立面,然后扬弃自身中的矛盾和对立,重建自身统一性的过程。

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

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

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即理念,它是运动的,联系的和要外化为现实的。

因此,理念自身就包含了矛盾:要向对立面转化,这种转化就是从绝对精神转化为现实。

并且,根据这种转化的需要将之分为三个阶段,即逻辑阶段、自然阶段、精神阶段。

在逻辑阶段中,绝对理念通过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矛盾转化,从一种逻辑范畴发展到另外的逻辑范畴,逐渐发展成所有的概念和范畴,显示其无限丰富性。

在自然阶段中,绝对理念外化为自然界。

在这个阶段中又可分成三个小阶段,即机械性阶段,物理性阶段和有机性阶段。

在机械性阶段中,理念外化为零星,互相没有联系、分散的物质状态。

在物理性阶段中,开始形成行星系统和身体的物体,出现了风、雨、光、磁等自然现象。

而到了有机性阶段,前四个阶段的统一,在经历了地质有机体、植物有机体和动物有机体后,出现了人。

到了精神阶段,理念终于又回复了它自身的形式,即主观精神、客观精神、绝对精神。

这种精神主体的内在本质,在抽象的形式下是绝对理念,在具体形式下是绝对精神,是具有自我意识的理性的内涵。

它整个都是在追寻自身的缘由,和作为一切活动和实存形式之目的和终结的自身意识,是所有思想和所有存在中包含的东西,它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只表现为占统治地位的普遍性和法则所辖制的多样性。

在外部自然界中,它表现在现实的或固有的形式中,在那里,它自在地存在。

在这里提到的自在地存在,就涉及到了黑格尔所提出的关于存在的三种不同形式,分别对应上面所述的三个阶段。

1、Sein:理念在逻辑的抽象阶段的那种存在,只是潜在的、虚有的或称之为“虚无的有”。

2、Ansichsein:在自然阶段的那种存在,是自在的或实有的。

3、Ansich und fursich:即精神阶段的那种最高自由的存在,体现于人类精神的那种存在,就是“自在又自为”的。

自为,即自觉,自己认识到自己。

自然界散乱的时空多样性,使其在任何地方都受到“形式”的制约,形式就是具有各种不同程度的抽象性和丰富性的普遍性,是从僵死的引力和惯性的单一性到丰富多变的有机形式的具体性。

黑格尔哲学体系

黑格尔哲学体系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1.概述1.1黑格尔简介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1770—1831)是德国近代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代表、政治哲学家。

他对德国资产阶级的国家哲学作了最系统、最丰富和最完整的阐述。

作为德国古典哲学最后也是最大的一位代表,黑格尔不仅从其哲学立场出发对德国古典哲学进行了概括和总结,而且也被看做是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

黑格尔哲学将古典哲学的基本思路发挥到了极致。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1780年起就读于该城文科中学,1788年10月去图宾根神学院学习,主修神学和哲学。

1793年一1796年在瑞士伯尔尼一贵族家中担任家庭教师,1797年末一1800年在法兰克福任家庭教师。

1800年到耶拿,与谢林共同创办《哲学评论》杂志。

次年成为耶拿大学编外讲师,四年之后成为副教授。

1807年出版他的第一部著作《精神现象学》。

1808 至1816年,他在纽伦堡当了八年的中学校长。

在此期间完成了《逻辑学(》简称大逻辑)。

1816〜1817年任海德堡大学哲学教授。

1817年,出版《哲学全书》(其中的逻辑学部分简称小逻辑),完成了他的哲学体系。

1818年后任柏林大学哲学教授,并于1829年当选柏林大学校长,1821年出版《法哲学原理》。

1829年,黑格尔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校长和政府代表,1831年死于霍乱。

他在柏林大学的讲稿死后被整理为《哲学史讲演录》、《美学讲演录》和《宗教哲学讲演录》。

黑格尔在哲学史上堪称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对当时的各门学科多有精通,并且将它们纳入自己的哲学之中,形成了一个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黑格尔哲学与众不同之处不仅在于它的思辨性、辩证性和体系性,也在于其深厚的历史感,他不仅试图通过恢复古代哲学的客观性原则来弥补近代哲学自笛卡尔以来高扬主体性的局限,而且自觉地站在哲学史的高度来看待哲学和自己的思想。

黑格尔本体论

黑格尔本体论

黑格尔本体论黑格尔是一个经典的本体论哲学家。

从世界观看,他将世界划分为现象和本质两个方面。

本体是实体,它决定着现象。

本体的规定性又叫做本质,它揭示了事物内在的必然联系。

人们在现实世界中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就是通过对事物的现象进行反映来把握事物的本质。

现象有千差万别,而事物的本质却只有一个。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问题,既是哲学基本问题,也是一切科学基本问题。

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黑格尔没有提出科学的、彻底的认识论问题,但他的辩证法却包含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思想萌芽,成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认识世界的理论武器。

他以自己全部智慧、勇气、真诚和精力,用毕生的精力写作了一部体系完备的哲学著作,这就是《精神现象学》,简称《精神》。

他晚年的全部心血凝结成的《精神》,以惊人的深度和力量贯穿在各个方面,深刻阐述了哲学史上最激烈、最根本的问题——思维和存在、精神和自然、精神和自由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称《精神》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是全部《哲学》(包括全部政治哲学)的基础,是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圣经”,也是全部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的基础。

列宁说:“‘精神’这个词所具有的意义,连同它在我们全部著作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广泛的。

它不仅在德文中的含义,而且在每个词句的含义中都有很大的含义。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表示整个全部哲学著作的题材,那么,这个词就是《精神》。

”“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

”“绝对精神”是绝对自由的精神,而“相对精神”是一种处于自由和必然之间的不自由的精神。

这是黑格尔《精神》的最基本的思想。

他继承了希腊哲学中关于“自由”的传统,认为“精神”并不是“天生的人”的东西,而是从社会中产生的,并且服务于社会。

在整个历史上,黑格尔也许是哲学家中影响最大的一位。

他的本体论、认识论以及逻辑学等方面的成就,直到今天仍然对我们的工作和思维有重要启发。

不过,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是永远不可能穷尽的。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日益暴露出来,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王阳明的哲学思想和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有何不同?

王阳明的哲学思想和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有何不同?

王阳明的哲学思想和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有何不同?先谈谈黑格尔的主要哲学观点。

黑格尔认为:在自然和人类社会没有出现之前,存在着一种作为世界本原的“绝对精神”或“绝对观念”。

这种“绝对精神”或“绝对观念”在自我运动中,将自己外化为主体与客体两个方面。

黑格尔认为,主体与客体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转化的,具有同一性。

黑格尔还认为,“绝对精神”或“绝对观念”的发展,经过了逻辑阶段、自然阶段和精神阶段。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就是由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三个部分所组成的。

黑格尔认为,自己哲学体系是“绝对精神”或“绝对观念”运动发展过程最完满、最真实的体现,是绝对真理的完成或实现。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是唯心主义的、是有缺陷的、是保守的。

尽管如此,黑格尔哲学体系却包含着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所以,恩格斯指出,黑格尔的最大贡献,就是恢复了辩证法这一最高的思维形式。

再谈谈王阳明的主要哲学观点。

王阳明哲学思想的核心是“心学”。

王阳明认为“心之本身无所不该”,一切都是“心”的派生物。

“心”外无理、无物、无事,“意之所在便是物”。

在认识论上,王阳明反对程朱理学“知先行后”的观点和“讲之以口耳”的学风。

王阳明认为,“心是知之本体,心自然会知”。

认为知行是统一的。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既反对“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又反对不注重实践、“茫茫荡荡悬空去思索”。

王阳明的“知”就是“致吾心之良知”,“行”就是“致良知于事事物物”,“知行合一”的实质就是“致良知”。

以上简要介绍了黑格尔的哲学观点和王阳明的哲学观点。

通过比较,二者大致相同的是:黑格尔一切从“绝对精神”或“绝对观念”出发认识、解释世界;而王阳明则一切从“心”出发认识、解释世界。

黑格尔的哲学和王阳明的哲学都是唯心主义哲学。

黑格尔是客观唯心主义,王阳明则是主观唯心主义。

两人都讲辩证法。

二者不尽相同的是:黑格尔哲学是“绝对精神”或“绝对观念”通过从逻辑到自然再到精神这样一个运动过程,具有“悬空思索”的重大缺陷。

黑格尔逻辑学的三个阶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黑格尔逻辑学的三个阶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黑格尔逻辑学的三个阶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黑格尔逻辑学的三个阶段是黑格尔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他的逻辑学中,黑格尔试图探索人类思维和理性的发展过程,并将其概括为三个主要阶段。

这三个阶段分别是"客观逻辑"、"主观逻辑"和"绝对逻辑"。

在这三个阶段中,黑格尔试图探讨客观世界和主体意识之间的关系,以及绝对真理的本质。

通过这些阶段的分析,黑格尔试图揭示思维的发展是如何逐渐达到绝对自我意识的过程,从而实现对于现实的全面认识。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探讨黑格尔逻辑学的三个阶段,并分析每个阶段的重要性和贡献。

通过这样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黑格尔哲学思想的逻辑学部分,以及对于理性和思维发展的理解。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将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展开讨论黑格尔逻辑学的三个阶段。

在引言部分,将对黑格尔逻辑学的重要性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黑格尔逻辑学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分析其特点和发展历程。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每个阶段进行总结,并探讨黑格尔逻辑学的整体发展和影响。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旨在全面展示黑格尔逻辑学的重要性和发展过程,为读者深入了解该领域提供有益的参考。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探讨黑格尔逻辑学的三个阶段,揭示出其在哲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通过对每个阶段的详细分析和总结,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黑格尔逻辑学的思想演变过程,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哲学理念和方法论。

同时,通过对三个阶段的比较和对比,可以帮助读者更清晰地认识到黑格尔逻辑学的发展脉络和内在逻辑,进而对其哲学体系有更全面的把握和理解。

最终,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深入探讨黑格尔逻辑学的视角,从而促使对其深奥哲学思想的思考和启发。

2.正文2.1 第一阶段在黑格尔的逻辑学中,第一阶段被称为"抽象逻辑"阶段。

黑格尔概念

黑格尔概念

黑格尔概念
1. 辩证法
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以辩证法为基础,他认为辩证法是一种思考方式,是通过对相反的概念进行对比和比较,从而得出新的概念和理解。

辩证法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命题、反命题和合成命题。

通过这三个要素的运用,可以得出新的概念和理解。

辩证法是黑格尔哲学思想的核心,也是他对于世界和人类命运的深刻洞察和理解。

2. 绝对精神
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是宇宙的本质,是存在的最高形式,是人类文明的核心。

绝对精神包括三个层次:主观精神、客观精神和绝对精神。

主观精神是指个体的精神,客观精神是指社会的精神,绝对精神是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的统一。

黑格尔认为,只有通过绝对精神的实现,才能达到人类文明的最高境界。

3. 自我意识
黑格尔认为自我意识是人类的本质,是人类与动物最大的区别。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于自己的意识和认知,是人类意识的最高形式。

黑格尔认为,只有通过自我意识的实现,才能达到人类文明的最高境界。

如何理解黑格尔逻辑学

如何理解黑格尔逻辑学

如何理解黑格尔逻辑学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是德国哲学家,他的逻辑学是他哲学体系的核心部分。

理解黑格尔的逻辑学需要考虑他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哲学观点。

以下是一些理解黑格尔逻辑学的关键要点:1.辩证法(Dialectics):黑格尔的逻辑学基于辩证法,这是一种通过矛盾的运动和解决来推动思想发展的方法。

辩证法强调对矛盾、对立面的整合和超越,而不是简单的排除或取舍。

2.三元论(Triadic Structure):黑格尔的思维以三元结构为基础,通常表现为“命题- 反命题- 统一”的过程。

这三个阶段形成了一种发展的螺旋,每个阶段都包含前一阶段的元素,并通过发展和深化达到新的层次。

3.绝对知识(Absolute Knowing):黑格尔认为最高形式的知识是绝对知识,即对于现实的完全理解。

这个概念体现了他哲学中的目标,即实现思维和现实的最高程度的一体化。

4.主体与客体的一体化:在黑格尔的逻辑学中,主体和客体不再被看作对立的元素,而是通过绝对知识的实现而达到一体化。

这反映了黑格尔对主观与客观关系的独特见解。

5.历史和逻辑的一体化:黑格尔认为历史是逻辑的实现过程,通过历史的发展,逻辑的结构逐渐显现。

他的逻辑学与历史哲学紧密相连,对历史的理解有助于理解逻辑的发展。

6.自由的重要性:在黑格尔的逻辑学中,自由被看作是实现个体和社会最高目标的关键。

他的逻辑学中强调了个体和自由的地位,而这也在他的政治哲学中有所体现。

理解黑格尔的逻辑学需要深入研究他的主要著作,如《逻辑学论》("Science of Logic")等。

这些著作可能较为复杂,但通过系统性地阅读和解释,可以更好地理解黑格尔的逻辑体系。

同时,也需要考虑黑格尔的时代背景和他对哲学传统的回应,以更全面地理解他的逻辑学思想。

黑格尔哲学核心内容

黑格尔哲学核心内容

黑格尔“实体即主体”思想❖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一书的序言中说到:“照我看来,——我的这种看法的正确性只能由体系的陈述本身来予以证明——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不仅把真实的东西或真理理解和表述为实体,而且同样理解和表述为主体。

”这就是著名的“实体即主体”的基本原则。

❖实体即主体的思想最早提出者是亚里士多德,他在《范畴篇》里曾经从逻辑判断的角度为实体作出规定,他认为实体就是只能充当命题判断中的主词而不能充当宾词的东西。

而当黑格尔提出“实体即主体”时,无论实体还是主体在概念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从笛卡尔开始,主体已经不仅仅是判断中的主词,而是更多地被用于人类理性尤其是认识能力。

由于近代哲学是通过与客体之间的差别来确立主体的地位,这就决定了它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两者的同一性问题。

黑格尔现在提出这个原则,就是想使主观性原则与古代哲学的客观性原则融为一体。

与亚里士多德相比,黑格尔考虑更多的是实体本身的能动性。

在他看来,实体不仅是客观的,而且其自身是能动的,这样的实体就是“活的实体”。

❖近代哲学从笛卡尔开始陷入了二元论的困境。

斯宾诺莎强调了实体的一元论,但是缺少自我意识的能动性原则;康德虽然发扬了主体的能动性,然而却始终无法扬弃外部世界的现实。

黑格尔主张“实体即主体”,因为实体自身就蕴含着运动发展的能动性的内在动力。

实体作为“活的实体”只当它是建立自身的运动时,或者说,只当它是自身转化与其自己之间的中介时,它才真正是个现实的存在,它这个存在才真正是主体。

❖在黑格尔看来,实体惟有在自身中就蕴含着运动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才可能展开自身而成为现实。

也就是说,实体并非无差别的同一性,而是在其自身内部就蕴含着否定性和矛盾:由于实体自身就具有能动性,所以它自己否定自己而成为发展出来的现实。

因此,只有当我们把实体同时也理解为主体,理解为自己展开自己的运动的时候,才能说明它的现实性,而实体作为主体的能动性就表现在它自身之中就包含着纯粹的否定性,因而它是单一的东西自己否定自己从而分裂为二,将自己树立为对立面,然后扬弃自身中的矛盾和对立,重建自身统一性的过程。

黑格尔哲学的主要观点

黑格尔哲学的主要观点

黑格尔哲学的主要观点
大致阐述一下还可以,具体阐述的话,任务太大了,因为黑格尔的著作可不是三月两月能读完的。

黑格尔的哲学是唯心主义体系,体系内包藏着极其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列宁在谈到黑格尔的《逻辑学》时说,“在黑格尔这部最唯心主义的著作中,唯心主义最少,唯物主义最多,‘矛盾’,然而是事实!”主要观点有:1事物自我运动的思想。

注意,在黑格尔那里,事物不过是“绝对精神”的创造物和化身而已。

事物的自我运动不过是“绝对精神”在自我运动。

2矛盾客观存在和普遍存在的观点。

这是对康德的四对“二律背反”的完善和发展。

3黑格尔的整个哲学体系就是无数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圆圈组成的螺旋曲线,但他的螺旋曲线是封闭的,最终被唯心主义体系所窒息,因为在他那里,哲学是最高的顶点。

4黑格尔猜测到,人所创造的社会历史遵循着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这一点,他比唯物主义的费尔巴哈要深刻得多。

但要注意,他所谓的“客观”规律,不过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规律,如恩格斯所说,“黑格尔把历史观从形而上学中解放了出来,使它成为辩证的,可是他的历史观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

”。

黑格尔哲学美学

黑格尔哲学美学

黑格尔哲学美学黑格尔(Hegel, 1770-1831)德国古典美学文艺理论的重要代表。

他的美学观点是建筑在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和辩证法的基础上的,所以我们要了解他的美学思想必须从这里起步。

一(黑格尔哲学体系1( 黑格尔的理念。

黑格尔反对康德的二元论和关于“物自体”不可知的假设。

他认为,不存在所谓的“物自体”,没有什么是不可知的,因为人的认识可以由现象达到本质。

但是,本质是普遍的,一般的东西,它不能由感觉,只能由思想加以把握,因此,世上的万事万物虽然存在着,但只是现象,并不真实,只有现象背后的思想才是事物的本质和真实,而现象只不过是思想的显现。

这种构成万事万物的本质的思想他称之为理念。

柏拉图的理念是超然于感性世界之外的,而黑格尔的理念就客观存在于感性世界之中。

2(黑格尔的理念的辩证运动理念的辩证运动是按照正、反、合的三段式进行的。

形而上学主张非此即彼,正与反之间有一道鸿沟,黑格尔认为,正与反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正”如果离开“反”则无规定性,不真实。

“反”是对“正”的否定,但它不是简单的消极的否定,而是正的一个内部环节,正本身就潜含着反,只有看到正反之间的联系,把两者统一为合,达到否定之否定,这样才能对事物有全面、具体、真实、深刻的认识。

所以黑格尔强调理念的具体性,他给理念下的定义是:“理念不是别的,就是概念,概念所代表的实在,以及这两者的统一。

”?这里概念是正,实在是反,两者的统一就是合。

理念依照正、反、合三段式辩证发展的过程,也就是理念自发生,自否定,自认识的过程,现实世界的发展本质上不过是理念的逻辑发展,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主观概念的辩证法。

正是依据这种辩证法,黑格尔从理念推演出自然和社会。

他把整个世界的发展分为三大阶段:(1)逻辑阶段:理念尚未体现于自然和社会,只是纯思想、纯概念。

(2)自然阶段:理念取得感性事物的形式,成为“自在”。

(3)精神阶段:理念体现于人的精神或社会历史,它克服了逻辑阶段和自然阶段的片面性,达到二者的辩证统一,成为“自在自为的存在”,即达到了理念的自我认识。

邹化政《黑格尔哲学统观》中的哲学理念

邹化政《黑格尔哲学统观》中的哲学理念

邹化政《黑格尔哲学统观》中的哲学理念黑格尔的哲学统观问世以来,一直备受学术界的关注。

尤其是国内,不少优秀的思想家都对这套思想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深入的实践。

邹化政就是其中一位,他在黑格尔哲学统观中找到了解决当时中国人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出路,并努力探索其真正的价值。

邹化政在论述黑格尔哲学统观时,强调了“客体主义”。

他认为,世界的一切都是客体,们有自己的特点和性质,而且具有特定的价值。

换句话说,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客体,且都有其独特的价值。

从这个意义上讲,客体主义是“唯物史观”的一种,这种史观特别强调物质的统一性和物质的重要性。

因此,人们的看法也应该符合客体的规律,也就是“贴近客观”。

此外,邹化政深知黑格尔哲学统观中“根本自由”的重要性,他把它当作哲学中必不可少的概念。

它有两个方面,一是人的本质自由,二是动机自由。

前者是指人本身就具有自由,这并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客观的存在。

而后者则指的是人的行为,它是以自主自由的方式决定的,这是一种人自身的选择和行动。

因此,在邹化政看来,根本自由既体现了客体观,又体现了主体性。

再者,邹化政把黑格尔哲学统观中的“完整认识论”看作是统一性和方法论的两句话,他将它们结合起来,构建了一个分析、理解和实践的完整性观念。

他认为,人们应该以全面的角度去理解世界,并尽力在实践中实现完整性。

这样一来,人们就能在实践中实现理想的完整性,从而达到生活的目的。

最后,邹化政将黑格尔哲学统观中“实践和方法”结合起来,把它们作为实践教育和实践活动的基础。

他认为,学生应该在实践中体验和掌握学习内容,而这些活动也应该以黑格尔的方法论为指导。

这样的实践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并能将学习内容融会贯通,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邹化政在黑格尔哲学统观中的一些重要的思想像“客体主义”、“根本自由”、完整认识论”和“实践和方法”均与他时代的中国人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有着深刻的联系。

因此,对于中国人而言,最重要的是把思想融会贯通,把智识和实践结合,以此来实现理想的完整性,从而更好地改善人们的生活状态。

黑格尔理念说

黑格尔理念说

在黑格尔哲学中“客观思想”、“绝对精神”、“世界理性”和“理念”是其基本哲学概念。

Hegel依据其客观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形成全部哲学的整体构想。

他认为,真正的哲学知识应该是以纯概念的形式对绝对精神的真理认识。

但是,这种真正的哲学知识不是一蹴而就的。

要达到这种哲学知识必须经过“意识”的发展过程,即从最低级的感性知识发展到“理念”知识的过程。

而这种真正哲学的“理念”知识也有一个发展过程,那就是:1。

理念的自在自为阶段,即理念在它自身内部的发展(逻辑学)2。

理念“外化”为自然界的阶段(自然哲学)3。

理念由“外化”返回到它自身的阶段(精神哲学)可见,黑格尔的理念是一种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被认识对象的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

Hegel认为,理念具有三个特性:一是它的自在自为性,即它是意识自觉活动的产物,它就是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

二是它的普遍性,即纯粹思维规定或纯粹概念本身普遍性或共性的东西。

三是它的客观性,Hegel认为,作为思维规定的理念既然是具有普遍性的,因而它必然又是客观的,因为普遍性的东西必然既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又存在与外部世界之中,思维规定的普遍性和外部事物的普遍性是同一的。

黑格尔哲学内在基本矛盾初探

黑格尔哲学内在基本矛盾初探

黑格尔哲学内在基本矛盾初探
黑格尔的哲学享誉全球,他深思熟虑,敏锐地洞察出了很多深刻的精髓,其中
之一,就是黑格尔哲学内在的基本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过程。

要理解黑格尔哲学内在的基本矛盾,我们必须先从哲学系统的宏观性质入手,具体来说,就是承认和维护一种有助于我们理解自然和人类存在之间勾联关系的一般性哲学格调。

黑格尔认为,客观存在拥有共性和特殊性,这意味着世界中客观存在处于一种“内部矛盾”状态,具有一定的内在复杂性,因此无法准确定义。

例如,他曾指出,假定以物质为基础的物理说虽然可以很好地解释物质的客观内部结构,却无法涉及人的“表达”(诸如言论、信念等)。

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特殊性在于,不同的存在存在亡故的差别,可以用抽象的历史和概念来概括,光是以物质为基础的物理说,并不能够胜任这一分量。

总而言之,黑格尔承认客观存在内在矛盾状态,而他又把此矛盾背后的原因归
于哲学的局限性,即物质性的对立与表达性的区分,这正是哲学要承认的范畴以及面临的最重要的矛盾所在。

正是因为黑格尔哲学坚持这一内在基本矛盾,他最终推导出了完整的哲学体系,为高校教育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理论指导和思想支撑。

黑格尔的个体和普遍的统一

黑格尔的个体和普遍的统一

黑格尔的个体和普遍的统一黑格尔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思想是十九世纪哲学思想的高潮,他极尽赞美和肯定地把自由的思想和理性的观点与政治实践和历史发展结合在一起。

黑格尔认为,个体和普遍的统一是理性与自由的统一的最高境界,也是绝对精神的具体表现。

他的思想影响深远,对后世哲学和社会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黑格尔哲学的核心。

在黑格尔看来,个体和普遍的统一是辩证法的基本原则。

个体是普遍的具体化,通过个体的具体存在和表现,普遍的规律才能得以体现和实现。

个体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具有内在联系和关联性的普遍的具体表现形式。

普遍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通过个体的具体存在和实践活动才得以实现和体现。

因此,在黑格尔看来,个体和普遍的统一是一种有机的联系和内在的必然性。

个体和普遍的统一在黑格尔哲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个体和普遍的统一体现了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原则,揭示了事物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和内在关联性。

只有通过个体和普遍的统一,个体才能成为普遍的表现形式,普遍才能得以具体化和实现。

其次,个体和普遍的统一体现了自由和理性的统一,强调了人的自由意识和理性能力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只有通过个体和普遍的统一,人的自由意识和理性能力才能得以实现和表现。

最后,个体和普遍的统一体现了黑格尔哲学的绝对精神观点,强调了个体和普遍的统一是绝对精神具体表现和体现的形式。

总的来说,黑格尔的个体和普遍的统一思想体现了他哲学思想的核心和精髓,也是其哲学体系的基本原则和逻辑基础。

个体和普遍的统一不仅揭示了事物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和内在联系性,而且强调了自由和理性的统一以及绝对精神的具体表现和体现。

因此,深入研究黑格尔的个体和普遍的统一思想对于理解黑格尔哲学的内涵和精神,认识黑格尔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以及把握黑格尔哲学对当代哲学和社会思想的启示和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指

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指

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指文章一:关于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指黑格尔是十九世纪德国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理论被称为“德国观念论”,强调的是思想与现实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黑格尔哲学中,合理内核是指人类思维和意识中存在的一种基本结构,它支配着人类的认知和行动。

在黑格尔看来,合理内核是一种纯粹的形式,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中,而非经验之中。

这种形式是一种基本结构,它支配着我们的理性思维和行为。

合理内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概念、范畴和逻辑。

概念是人类思维的基本元素,它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起点。

范畴是人类思维的逻辑结构,它类似于一组过滤器,通过筛选和排除,将客观事物转化为我们的概念。

逻辑是人类思维的逻辑结构,它凭借着概念和范畴,从而获得对事物的认识。

因此,合理内核是指人类思维中的一种基本结构,它支配着人类的认知和行动。

合理内核是哲学层面上的思维结构和认识模式,它是人类智慧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石。

写作重点:文章首先引出了黑格尔哲学的背景和基本理论,然后重点阐述了合理内核的含义和组成部分,接下来通过揭示合理内核的价值,更好地说明了其重要性。

用词分析:文章中使用了诸如“基本结构”、“认知”、“智慧”、“文化传承”等高频词汇,整篇文章使用的词汇量较大,用词准确、严谨。

文章二: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和人类自由意志的关系黑格尔认为,合理内核是人类思维和意识中的一种基本结构,它支配着人类的认知和行动。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类的行动受到合理内核的限制,因为人类还拥有自由意志。

自由意志是人类行动的重要基础,它的存在意味着人类具有在某种程度上自主地选择自己的行动方式的能力。

因此,合理内核和自由意志之间相辅相成,互为前提。

合理内核提供了理性思维和逻辑结构的基础,而自由意志则使人类的行动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黑格尔认为,任何一个合理的概念系统,都应该给人类自由意志留下足够的空间。

在黑格尔看来,自由意志的行使是对合理内核的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其进行破坏和否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格尔的客观哲学】读后感
——中国戏剧出版社刘烨翻译
姓名:学号:指导老师:
《黑格尔的客观哲学》讲述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本书作者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本源。

主要讲述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

1、“黑格尔的本质论”中黑格尔认为“本质论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本质在自身内部的反思。

”第36页第一段
本质基本释义为本身的形体,本来的形体;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的属性。

实际上,本质在自身内部的反思是一种纯粹的反思,可使人们脱离具体的形象进行创新活动;可以知道了这个事物在整个事件中的作用和运作规律。

在现实社会中,所呈现出来的事物的状态。

比如油价贵、房价贵.。

看本质,就是了解这些东西背后的事情,油价为什么贵?房价为什么贵?因为税高,垄断,国民没有好的投资渠道,都炒房政府松于管理,缺乏正确的领导和疏通。

通过一个现象,考虑它背后的问题,问题的本质。

2、黑格尔认为“精神意识还处于灵魂阶段的时候,灵魂在其内容之中的存在是潜在的,灵魂的内容就存在于灵魂之内”第176第一段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换句话说,就是思
考并感知我们的存在。

意识分为三个阶段:从主体到客体的分离;经过主客对立的客服;主客体的统一。

也就是说,当精神意识发展到意识阶段的时候,精神意识就完全摆脱自然地束缚。

比如说,一个人想发明一双筷子,就得有造筷子的意识和造筷子的材料,在有意识之前,人的大脑中具有造筷子的潜意识,只是没有激发而已。

3、黑格尔认为“所谓的自由,就是指独立自主性,也就是说,自己在自己本身中,自己依靠自己,自己是自己的决定者”第211页第一段
自由基本释义为人认识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并有计划地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在现实社会中,自由所呈现出来的是:做任何事情,自己依赖自己,不借助外来力量,自己是自己的决定者。

相反,如果有一个外在的他物决定着自己的行动;自己的行动受他人支配,那么这就不是绝对的自由。

4、黑格尔认为“可能是现实发展的最初级的阶段。

”第61页第二段
在我看来这句话具有它存在的价值,在社会发展中,每一个小的进步都有可能的存在,可能是一种猜想,是一种假设,也就是说每一个小的进步都是人们对某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猜想或假设,然后才会产生社会进步这一结果,可能是因,是开头;现实发展则为果,则为结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