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储能技术的电力系统[专业版]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摘要:本文以储能技术为研究背景,对该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要点进行探究。
首先阐述了储能技术的应用意义,其次分析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具体内容。
希望论述后,可给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新能源;电力系统;储能技术引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新能源使用的范围不断的扩大,对于电力领域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但是可再生资源存在间歇性、稳定性较差的情况,所以使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为了消除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新能源技术的储能技术应用,将不稳定的能源转化为可控的新能源形式,促进新能源利用率的提升。
1储能技术应用于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意义1.1保持电力系统稳定性新能源从各个方面来说,使用的时间都比较短,经验也不足,所以在新能源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存在稳定性较差的情况,容易出现很多的问题,对于整个电力系统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此,要加强储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促进能源自我调节和应用,更好的满足当前电力系统功能性的要求,促进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提升。
1.2保障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益有些风电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因为技术水平受到限制,运转的过程中会存在能耗增大的情况,产生较大的损失和影响,而通过应用储能技术,工作人员可以采用抽水储能以及大容量压缩空气等方式,优化风电系统的组成,防止发生问题,促进综合效益的提升。
1.3对电力机组进行保护加强储能技术的应用,发挥出在新能源技术应用的效果,技术人员通过储能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反应能力,实现电力系统资源优化配置,促进风力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同时还能吸收更多的能量,促进系统运行效果的提升,保持电力系统更加稳定的运行。
2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2.1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在目前应用的新型储能技术中,空气压缩储能技术不断的发展,单体容量超过百兆瓦储能技术,储能效率不断的提高,该特点除了空气储能技术具备之外,抽水蓄能技术也逐步的发展,其能量存储时间长、效率低、发电成本低、资源消耗好,尤其是模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压缩空气能技术在应用之下可以平衡电力条件,促进发电频率的调节,应用到规模比较集中的新能源发电中,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
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应用研究
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应用研究摘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主要对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应用进行研究,详情如下。
关键词:储能技术;新能源;电力系统引言在新能源高比例渗透下,电网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聚焦优化电网友好方式,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推动新能源持续快速发展,储能技术以其响应速率快、调节精度高等特点,成为新能源行业中提升电能质量、减少弃风弃光的重要手段。
1 新能源发电技术的类型新能源发电主要指的是借助现有的科学技术,转换可再生能源为电能的过程。
目前新型能源主要有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四种,下面进行详细分析。
(1)风能。
风能在我国十分常见,特别是西北地区,更是具备优质的风能资源,其储量大,分布广。
风能发电的载体主要为电力电子技术,其可以对电机组的参数予以合理的调整和控制,以此还是先风能发电的目的。
(2)太阳能。
相较于其他新能源,太阳能资源获取和利用较为便捷和稳定,资源丰富。
太阳能发电技术则是利用专用的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2 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应用2.1SMES 技术SMES 技术是电磁储能技术的简称,分为超导磁储能与超级电容器储能技术,超导储能技术是把能量存储在超导线圈直流电流的磁场之内,存储效率为 95%。
电磁储能技术具备快速响应功能,实际运用效率非常高,而且无污染。
超导状态下线圈能耗小,能够在不计算电阻的情况下实现无损耗储能。
倘若将该技术运用在低温环境下,超导线圈在低温状态下运行成本会增加,系统的复杂性也会随之提高。
电磁储能技术能够让新能源有效控制电压、频率。
保证发电系统中电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大容量的电能进行补偿,提高瞬态电能质量。
另外,超级电容器储能技术的使用,超级电容器主要是使用双电层来存储电能,储能设备一般设置在电容器和电池的中间,充电与放电的时候都有极强的可逆性,能连续操作十万次以上,超级电容器储能技术的功能强大,储能效率很高,能达到 70%~80%,为电动汽车提供良好的瞬时功率。
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毕业论文
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毕业论文标题: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摘要: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需求逐渐增加。
储能技术作为一种可调度的能量资源,可以有效地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性能和能源利用效率。
本文以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为主题,综述了储能技术的种类和原理,并重点讨论了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调度、微电网以及电力市场中的应用。
关键词:储能技术;电力系统;可再生能源;调度;微电网;电力市场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逐渐成为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然而,由于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性和间断性,在将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电力系统时,会给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带来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储能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
一、储能技术的种类和原理1.电池储能技术2.超级电容器储能技术3.压缩空气储能技术4.储热技术二、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调度中的应用1.平滑负荷曲线2.削峰填谷3.频率调节4.电压支持三、储能技术在微电网中的应用1.微电网的概念和特点2.储能技术在微电网能量管理中的应用四、储能技术在电力市场中的应用1.参与市场交易2.提供备用容量3.降低用户电费结论: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实践价值。
通过储能技术的灵活调度,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性能和能源利用效率。
在未来,储能技术还将进一步推动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智能化改造。
然而,储能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着一些技术和经济上的挑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以实现储能技术的充分发挥。
储能技术介绍及其在电力系统的应用
储能技术介绍及其在电力系统的应用摘要:储能技术是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有效手段。
据统计,2020 年3月全球已投运储能项目(含物理储能、电化学储能以及熔融盐储热)累计装机规模达184.7 GW,同比增长1.9%,中国的累计装机规模达到32.5GW,同比增长3.8%。
储能技术按照能量储存方式可主要划分为物理储能、化学储能和其他储能,各有不同的适合应用领域。
近年来新能源行业发展迅猛,特高压电网建设加快,清洁能源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但新能源发电的间断性会对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造成冲击,所以在新能源发电快速发展的同时,储能市场将会迎来快速增长。
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储能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以及在电力系统发、输、配、用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可为储能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储能技术;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0引言随着智能电网和新能源发电时代的到来,因新能源发电需要储能技术的配合来减少对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的冲击,储能技术的影响日益增大,电力系统的发、输、配、用各个环节均有储能技术的应用[1]。
电力储能具有配置方式灵活、环境适应性强且建设周期短、快速响应和双向调节等特点。
我国能源革命将在2050年取得阶段性成果,能源清洁化率和终端电气化率将达到50%,储能市场空间巨大。
近3年来,在政策支持、储能技术进步、需求增长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电力储能技术应用快速发展并且具备了一定规模。
在电源侧,由于国家政策的补充完善,以及储能市场的快速发展,全国多家知名发电企业已率先开展电力储能技术具体应用研究。
在电网侧,为应对新能源大发展和特高压电网建设,加快智能电网建设进度,发挥储能技术调峰调频、系统备用、黑启动、改善电能质量等作用。
在用户侧,主要通过峰谷价差下的“谷充峰放”模式,改善电力负荷结构,发挥储能技术削峰填谷、需量管理、需求响应以及虚拟电厂等作用。
随着储能技术日趋成熟,储能产业化会逐步增大,储能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将更加清晰,但一些缺点也在实际工程中暴露出来,如储能项目建设、消防安全等缺少相关标准执行,储能电池选型、电站规划配置、系统集成的理论不完善,缺乏相关工程参考,储能系统调控和运行维护缺少经验,储能电池SOC 标定误差较大,系统调控还未达到最优解等。
新型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新型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第一章绪论随着人类需求与生产水平的不断增长,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在能源的供给面临紧张的情况下,新型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新型储能技术的原理以及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第二章新型储能技术简介2.1 燃料电池技术燃料电池是将燃料和氧气在催化剂的帮助下,通过净化反应生成电流的技术。
它具有高能量转换效率、无污染、飞速访问和长寿命等优点。
在电力系统中,燃料电池被应用于有源配电网、微电网等。
2.2 液流电池技术液流电池是将正负电极分别注入两个液体池中,通过离子转移反应生成电流的技术。
它可以存储庞大的能量、无污染、使用安全、容易维修,是目前储能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
2.3 超级电容技术超级电容是将电荷藏于电极表面和介质中,利用充放电电荷堆积及极板间距相互作用而存储的储能技术。
超级电容具有高储能密度、短充放电时间、长使用寿命等优点,在电动汽车、智能电网等中得到了应用。
第三章新型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3.1 微电网微电网是指小规模的电力系统,包括多个发电单元和储能单元,并和主电网相互连接。
在微电网中,新型储能技术主要用于应对间歇性的能量供给和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例如,使用燃料电池来解决太阳能光伏和风力发电的间歇性问题。
3.2 有源配电网有源配电网是指在智能电网中的分布式发电和储能单元的有机集成。
在有源配电网中,新型储能技术可以灵活地调配电力,避免发生电力短缺,同时最小化电力损耗和运行成本。
3.3 智能电网智能电网是通过智能感知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建立的高效、安全、智能、洁净的电力系统。
在智能电网中,新型储能技术可以用于平衡电力供需,优化能源的利用和减少碳排放。
第四章新型储能技术的发展前景新型储能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业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当前,新型储能技术已经被应用于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和军事装备等领域。
未来,新型储能技术要发展成为高能、高密度、安全、可靠和经济的能源储存方式,更广泛应用于城市能源系统、工业生产等领域。
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摘要:当前,对于新能源的利用开发主要集中在新能源发电项目,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可以发电。
但是新能源发电与化石能源发电的方式相比起来,其发电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自然因素的干扰,新能源电力系统往往会存在供电中断或者波动性较大等问题,如果将新能源电力系统广泛推广应用,对于电网整体安全稳定的供电会造成不良影响。
为此,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期间,应用储能技术对其控制,解决系统供电的技术缺陷,充分保障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平稳持续性运行,新能源电力系统想要在未来实现大规模并网的目标,离不开储能技术对其系统的优化和支持。
关键词:储能技术;新能源;电力系统;应用1导言储能技术合理运用到新能源电力系统中,能够有效促进能源储存转化,满足电力系统的用电需求,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为了进一步发挥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系统能源储存转化方面的应用作用,需要工作人员加强储能系统优化配置,在应用储能技术进行能源转化时,应注意能源转化的质量和效率,尽可能为电力系统提供充足的电力能源,保证电力系统运行中有足够的电力能源可用。
2储能系统集成技术针对具体应用,储能系统的集成技术和方式也比较重要,决定了储能系统整体的使用效率和功能体现,主要涉及电池成组技术、电化学储能变流器系统技术以及相应的系统拓扑结构,同时储能电池的运行需要电池管理系统的技术支持。
(1)电池成组导致寿命问题。
由于电池的不一致性客观存在,需要做到成组电池容量、内阻、充放电特性趋于一致,在集成后通过均衡策略尽可能实现性能均匀,整体表现良好特性,有利于电池寿命延长。
(2)温度控制问题。
温度对电池的容量甚至寿命、安全影响明显。
在电池成组中考虑冷却方式、散热结构、隔热方式、风道设计等相关热管理技术。
(3)电气安全问题。
电池系统是一个高能量体,通过较合理的串、并联连接方式实现分流分压,防止局部产生电气安全事故。
(4)电化学储能变流器是储能与交流电网连接的枢纽。
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在新世纪下,位处经济飞快发展的环境下,人们也变得更加依赖能源。其中电力能源当属经济稳定向前飞快发展的一大保障。现阶段,国内电力区域内部,存在很尖锐的供需矛盾,并且形成了一种全国联网的固定电网格局。其中的储能技术也逐步变成电网运行内部关键性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储能技术,可以灵活调整电力需求、大幅提升再生能源的实际可利用率,大力保护电力系统日常运行的正常性与顺畅度。
3、提升体系稳定度
唯有控制好安全性,方才可维持体系稳定运行。但体系稳定性却易被诸多因素所影响,比如雷电、设备故障、负荷突变等。在体系不够稳定时,体系势必会出现电压不稳、振荡等问题,但利用储能技术便可妥善处理以上问题。例如,在现代发电机机端又或新发电体系内部的节点位置,统一安装必要的储能系统。一旦发生扰动,便可在运行中灵活调整储能装置的具体充放电时间,以进一步顺利地实现无功功率交换,及时抑制体系振荡,进而维护电力体系运行的整体稳定度。在协调配合下,通过体系内部的自动调节及安稳装置,便可自动调整体系时间,以防系统不再稳定。
2、有效应用电池储能专业技术
在电力系统中,通过应用电池储能专业技术,除了可以提升电力体系运行效率外,还可以维持电力体系内部的安全运行。通过在发电环节应用电池储能专业技术,便可按照电网的具体运行方式、基本目标等,优化配置电池专业储能体系当中的容量。当前,增大容量约65%,便需要在智能电网内统一设置功率稳定的储能体系。就输电部分,通过有效应用电池储能专业技术,便可基于储能体系来创建调频电站,延长容量储存时间,以增大电力体系运输电能的效率。但在变电中引进电池储能专业技术,还可增强电力体系储存功能。通常通过应用电网智能储存体系电池,大约能维持7小时的储存时间。在当前输电线路体系内部接进10kV母线的变电侧专业储能装置,便可并网运行。
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摘要:储能装置靠近负荷布局,可以减缓电网输送容量的扩展需求,容量较小的储能装置通过快速的电能存取,实现较大的功率调节,快速地吸收“剩余能量”或补充“功率缺额”,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特别是对重要用户,可以实现无缝电力供应,这对于电力系统外部晃电时炼油化工生产的平稳运行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本文探讨了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词:储能技术;电力系统;应用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随着新能源(风能、太阳能、燃料电池等)的日益普及, 以及电网调峰、提高电网可靠性和改善电能质量的迫切需求, 电力储能系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近年来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储能已经逐渐成为电力生产的第六环节。
电力系统引入储能环节后,可以有效地实现需求侧管理,消除昼夜间峰谷差,平滑负荷,不仅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电力设备,降低供电成本,还可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也可作为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调整频率、补偿负荷波动的一种手段。
一、常用的储能技术1、抽水蓄能抽水蓄能在应用时配备上、下游两个水库。
在负荷低谷时段,抽水储能设备工作在电动机状态,将下游水库的水抽到上游水库保存。
在负荷高峰时,抽水储能设备工作于发电机的状态,利用储存在上游水库中的水发电。
2、飞轮储能飞轮储能(Flywheel Energy Storage)是将能量以动能的形式储存在高速旋转的飞轮中,其原理是由电能驱动飞轮到高速旋转,电能转变为飞轮动能而储存,当需要电能时,飞轮减速,电动机作发电机运行,将飞轮动能转换成电能,飞轮的加速和减速实现了充电和放电。
3、压缩空气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充气压缩循环,二是排气膨胀循环。
压缩时,电动机/发电机作为电动机工作,利用夜间低谷负荷时多余的电力驱动压缩机,将高压空气压入地下储气洞里;白天峰荷时,电动机/发电机作为发电机工作,储存的压缩空气先经过回热器预热,再使燃料在燃烧室里燃烧后,进入膨胀系统中做工发电。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_1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发布时间:2022-10-08T06:12:48.864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19期作者:邓士鑫陈金宝[导读]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产生活中对于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而能源危机以及环境污染等的这些问题也开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为有效解决此类问题,电力行业正在对新能源电力系统技术进行不断地研究与应用。
只有将新能源电力系统储能技术加以合理应用,才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大规模能源匮乏问题,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让电力系统中的电力质量实现进一步提升,在满足社会实际电力需求的基础上提升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效果,并为电力行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邓士鑫陈金宝中国葛洲坝集团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湖北宜昌 443002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产生活中对于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而能源危机以及环境污染等的这些问题也开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为有效解决此类问题,电力行业正在对新能源电力系统技术进行不断地研究与应用。
只有将新能源电力系统储能技术加以合理应用,才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大规模能源匮乏问题,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让电力系统中的电力质量实现进一步提升,在满足社会实际电力需求的基础上提升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效果,并为电力行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新能源;电力系统;储能技术一、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1.1 化学储能在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中,化学储能是一种常见的新能源储能技术,通过电池正负极的反应作用,实现化学能量与电力能源的有效转化,以此满足电力系统的用电需求,在达到电力系统储能要求的基础上,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促进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系统能源储存和转化方面得以应用。
在应用化学储能技术时,要考虑到不同电池的属性和类别,根据电池属性特点,判断电池的使用功能,确保选用的电池能够达到电力系统内部能源转化的标准。
如锂电池不同于普通金属电池的使用性能,在电力系统能源转化中,具有较高的能源转化率,能够在短时间完成化学能量的电力转化。
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摘要:目前,“碳中和”是我国重要的战略发展目标之一,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1亿kW,其中1—5月,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容量为4349万kW,占全国发电新增装机容量的82.1%,已成为我国发电新增装机的主体。
然而,风能和太阳能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直接接入电网将对电力系统造成剧烈冲击,甚至造成安全事故。
因此,如何有效消纳这类不稳定的新能源发电电力是实现可再生能源长足发展的关键。
研究者普遍认为,储能技术可以有效解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的关键问题,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此外,储能技术还能为电力系统提供各种各样的辅助和支持,包括调峰调频、冷启动服务、应急备用电源以及电力系统的削峰填谷等,甚至部分微电网中电能质量的提高和无功支持都离不开储能技术。
关键词:储能技术;新能源;电力系统引言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新能源产业规模正在逐渐扩大,研发资金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多,使得综合实力也在不断地加强,现如今已经获得了群众的认可。
新能源储能技术在科技方面与环保方面现如今已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在我国政策支持下整体的发展速度正不断加快,未来需要从综合方面入手,以此使新能源储能技术与生态体系契合,最终达成预期目标,下面将对此展开分析与论述。
1储能技术应用意义1.1利用储能技术优化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由于新能源发电有着较强的不稳定性,所以在并网过程中就会出现电压降落或闪变等问题,这给电力系统的运行带来了不利影响,这就可以利用储能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进一步改善因新能源发电并网引起的电能质量下降。
例如在风电场中运用飞轮储能,就能平稳输出功率的波动,实现了有效的电能质量优化。
也可以在新能源并网中加入超级电容器,通过模糊逻辑控制来进行电能质量的调控,在低电压穿越时,借助储能系统的剩余容量进行电压协调补偿,也就改善了电能质量降低的问题。
电化学能量储存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电化学能量储存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随着现代社会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长,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变得尤为重要。
然而,由于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性和波动性,传统的电力系统面临着供需不平衡、频率和电压波动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电化学能量储存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电化学能量储存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包括储能技术的种类、其在电力系统中的角色和优势等。
一、电化学能量储存技术的种类1. 蓄电池技术蓄电池是最常见的电化学能量储存设备之一。
它通过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来储存和释放能量。
常见的蓄电池技术包括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等。
这些蓄电池技术具有储能密度高、寿命长、无污染等优点,因此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2. 储氢技术储氢技术是将电能转化为氢能并进行储存的一种电化学能量储存技术。
储氢技术主要包括水电解制氢和可逆燃料电池等。
水电解制氢利用电能将水分解为氢和氧,氢气可用于燃料电池发电或作为燃料储存,具有可再生、环保等优势。
3. 超级电容器技术超级电容器是一种高容量、高功率的电化学储能设备。
与传统蓄电池相比,超级电容器具有充放电速度快、循环寿命长等特点。
在电力系统中,超级电容器常被用作短期能量调节储备设备,能够快速响应电网频率和电压的变化。
二、电化学能量储存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角色1. 平衡供需关系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性给电力系统的供需关系带来挑战。
而电化学能量储存技术可以通过存储过剩的电能,以平滑供电峰谷、调节负载需求,从而实现供需的平衡。
通过储能技术,将多余的电能转化为储能,再在需求高峰时释放能量,从而缓解电力系统的压力。
2. 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电化学能量储存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
传统的电力系统主要依赖于基础燃煤、水电等发电设备,而储能技术的引入可以使电力系统更加柔性,减少对传统发电设备的依赖。
在可再生能源占比逐渐增加的情况下,储能技术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支撑系统,平衡电网的供需关系。
浅析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浅析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432100摘要:储能是构建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是缓解电能长距离传输,实现电网稳定运行的关键,也是实现清洁能源,改善电能质量的重要手段。
随着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电力系统对电能储能的要求日渐增大,储能装置以其灵活的布置、智能的充电蓄能与放电功能将会渗透到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和配电各个环节,可对重要用户实现无缝电力供应。
电能储能技术的社会效益和重要程度逐渐凸显出来,也逐渐影响到电力系统的规划布局和运行方式的改变。
本文针对电能储能技术,从多个维度和性能指标上进行技术分析和比较。
关键词:电能;储能技术;电力系统;应用1.引言电网作为传输和分配能量的主要方式,对于提高能源供应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依耐电力资源、依靠电能而发展的时代。
因此为了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就必须加强对电能储能技术研究。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了集中供配电体系并逐步建立起完善可靠安全稳定高效节约清洁环保可持续发展模式。
但是在一些偏远山区或某些城市中较高要求标准的区域以及部分负荷与一般常规电网供电相比,仍然存在着电能供应不足,供电质量难以满足用户需求的问题。
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提高我国电网输送能力和可靠性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电能储能技术是指通过对电网中的发电机组进行供电,将其能量直接转换为可使用或需要的电能。
目前我国主要有三种应用形式:一是利用发电机发电。
二是运用配电变压器降压变流装置来储存和分配电力负荷。
三是用于供电地区偏远山区、或者城市用电量比较大且用户分布分散情况比较复杂地场所。
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对电能储能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能源危机。
2.电能储能技术概述电能储能技术,是指通过储能装置或能量转换方式,在电网负荷低的时候储能,在电网高负荷的时候输出能量,用于削峰填谷,减轻电网波动;自然界能量的存在有多重形式,包括辐射能,化学能,重力势能,高温高热能等等。
基于构网型储能技术的电力系统电能效益评估与优化
基于构网型储能技术的电力系统电能效益评估与优化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清洁能源的逐渐普及,电网稳定性和供电效率已经成为电力系统优化的重要课题。
构网型储能技术的出现,为电力系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从构网型储能技术的原理和优势出发,探讨其在电力系统中的电能效益评估与优化方法。
一、构网型储能技术原理及优势构网型储能技术是指通过储能设备对电力系统进行能量的储存和释放,以平衡供需之间的差异,提高电网稳定性和供电质量。
在构网型储能技术中,常见的技术包括电池储能、超级电容储能和飞轮储能等。
这些技术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响应速度等方面各有优势,可以根据电力系统的具体需求来选择使用。
二、电力系统电能效益评估方法电力系统的电能效益评估是指通过分析系统运行数据和优化算法,对系统的供电效率和稳定性进行评估。
常见的评估方法包括功率平衡分析、频率响应特性、系统响应时间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全面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三、构网型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优化方法针对电力系统中存在的供需不平衡和频率波动等问题,构网型储能技术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优化储能设备的运行策略,提高系统的供电效率和稳定性。
同时,结合智能控制和数据分析等技术,可以实现对储能系统的精细化管理和优化调度。
四、结语构网型储能技术的出现为电力系统的电能效益评估与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对储能技术的原理和优势进行深入理解,结合电力系统实际情况,可以实现对系统的科学评估和有效优化。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扩大,构网型储能技术将在电力系统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供有力支撑。
基于构网型储能技术的电力系统电能消纳能力提升研究
基于构网型储能技术的电力系统电能消纳能力提升研究储能技术是近年来电力系统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其在提高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构网型储能技术作为新兴的储能形式,具有快速响应、高效率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
本文将结合构网型储能技术,探讨其在电力系统电能消纳能力提升中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电力系统中,电能消纳能力指的是系统对电能的接受、传输和利用能力。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提升电能消纳能力成为当前电力系统发展的关键问题。
构网型储能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调峰填谷手段,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供需平衡性,优化调度运行,提升电能消纳能力。
构网型储能技术主要包括电池储能、超级电容储能、飞轮储能等形式。
其中,电池储能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构网型储能技术。
电池储能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快速响应等优点,可以灵活应对电力系统中出现的负荷波动和电压波动等问题,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除了电池储能之外,超级电容储能和飞轮储能等构网型储能技术也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超级电容储能具有高充放电效率、长循环寿命、快速响应等特点,适用于瞬态功率补偿和频率调节等场景;而飞轮储能具有快速响应、无污染、寿命长等优势,适用于高速运行和频率调节等应用场景。
构网型储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电力系统的调度灵活性和运行安全性,进而提高系统的电能消纳能力。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不断降低,构网型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为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运行带来全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基于构网型储能技术的电力系统电能消纳能力提升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和技术创新,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推动电力系统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希望本文对构网型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提供有益借鉴,为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基于构网型储能技术的电力系统调峰能力提升研究
基于构网型储能技术的电力系统调峰能力提升研究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壮大,电力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在电力高峰期,如何提升电力系统的调峰能力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构网型储能技术的应用为电力系统调峰能力提升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构网型储能技术是指将储能设备分布在电力系统的不同位置,通过智能控制和优化管理,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辅助调峰。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缓解电力系统的负荷压力,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性。
首先,构网型储能技术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
传统的电力系统调峰主要依靠火电厂等发电设备调整输出功率,这种方式响应速度慢,成本高。
而构网型储能技术可以实现快速响应,根据实时需求进行电量调节,使得电力系统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电力高峰期的挑战。
其次,构网型储能技术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
储能设备可以根据电力系统的负荷特性进行智能调度,实现对电力系统的优化管理。
通过合理配置储能设备的容量和布局,可以有效减少电力系统的能耗和损耗,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此外,构网型储能技术还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储能设备可以作为备用电源,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其他突发情况时,可以迅速投入运行,保障电力系统的供电稳定性。
同时,储能设备还可以提供无功支撑,维护电力系统的电压和频率稳定,避免电力系统的失稳和崩溃。
总的来说,基于构网型储能技术的电力系统调峰能力提升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调峰能力,还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效率和供电可靠性,为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水平的提高,相信构网型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调峰能力提升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电力系统的电能调度与储能技术
电力系统的电能调度与储能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电力系统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电力系统的供需平衡和能源储备一直是一个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电能调度与储能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电力系统的电能调度和储能技术的重要性、现有的调度方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电能调度是指根据系统需求来控制电力的生成和消耗,以保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这一过程涉及到对电力的供给和需求进行精确地预测和分配。
电能调度的核心目标是实现电力的平衡和优化。
传统的电能调度主要基于负荷预测和发电机组计划,但这种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负荷预测的准确性限制了电能调度的效果。
其次,传统方法没有考虑到新能源的不稳定性和间歇性。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储能技术成为电能调度的重要手段之一。
储能技术可以将电能在需求低谷时储存起来,在需求高峰时释放,从而实现电能的平衡和优化利用。
储能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早期的蓄电池和抽水蓄能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储能技术如超级电容器、超导磁能储存和燃料电池不断涌现。
这些技术具有高效、可再生等特点,为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当前,电力系统中常见的储能技术包括蓄电池、抽水蓄能和压缩空气储能等。
蓄电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起来,可以在需要时将其转化回电能供电。
蓄电池的优点是能量密度高、响应速度快,并且可以进行频繁的充放电循环。
抽水蓄能是利用水位高差储存和释放能量,通过抽水将水储存在高位水池中,需要时再通过水轮发电机转化为电能。
抽水蓄能的优势在于储能容量大且易于控制。
压缩空气储能是将电能转化为压缩空气并储存起来,在需要时通过逆过程发电。
压缩空气储能的优点是适用范围广、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高。
未来,电力系统的电能调度和储能技术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
一方面,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增加,传统的电能调度方法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新能源的产生和消耗不容易预测,因此需要更灵活、智能化的调度方法。
新型电力系统中基于构网型储能技术的电力供应安全性评估模型
新型电力系统中基于构网型储能技术的电力供应安全性评估模型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基于构网型储能技术的电力供应安全性评估模型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和能源结构的不断优化,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变得愈发重要。
构网型储能技术是一种将储能设备布置在电网节点的技术,通过智能控制和管理实现电力的储存和释放,提高电力系统的供应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这篇文章中,将探讨基于构网型储能技术的电力供应安全性评估模型的设计和应用。
一、构网型储能技术概述构网型储能技术是一种利用储能设备(如电池、超级电容等)将电力储存起来,然后在需要的时候释放出来的技术。
通过合理布置储能设备,可以实现对电网的灵活调度,提高电力系统的供应可靠性和安全性。
构网型储能技术具有响应速度快、无污染、寿命长等优点,逐渐成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电力供应安全性评估模型设计基于构网型储能技术的电力供应安全性评估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电力系统数据采集:首先需要收集电力系统的各项数据,包括负荷数据、发电数据、储能设备状态等信息,以便后续的分析和评估。
2. 安全性指标确定:根据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确定电力供应安全性的评估指标,如频率稳定性、电压稳定性、功率平衡等。
3. 模型构建:建立基于构网型储能技术的电力供应安全性评估模型,考虑到储能设备的特性和响应速度,通过数学建模和仿真分析,对电力系统进行评估和优化。
4. 系统优化:通过模型计算和仿真分析,找出电力系统存在的问题和瓶颈,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提高电力系统的供应安全性。
三、电力供应安全性评估模型应用实例以某地区电力系统为例,引入构网型储能技术后,针对该电力系统建立电力供应安全性评估模型。
通过实际数据采集和仿真模拟,评估电力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供应安全性,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模型的应用实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对比分析:比较引入构网型储能技术前后电力系统的供应安全性指标,评估储能技术对电力系统的改善效果。
新型电力系统中基于构网型储能技术的电网恢复能力分析与恢复策略设计
新型电力系统中基于构网型储能技术的电网恢复能力分析与恢复策略设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电力需求的增长,电力系统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特别是在遭受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时,电网的灾难恢复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提高电网恢复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这种新型系统中,基于构网型储能技术的应用成为一种重要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对基于构网型储能技术的电网恢复能力分析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恢复策略设计。
在新型电力系统中,构网型储能技术作为一种灵活、高效的能量储备手段,可以在电网遭受灾难时提供必要的电力支持。
该技术通过将电力系统中的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进行存储,以备电网恢复时使用。
相比传统的备用电源,构网型储能技术不仅更加环保、节能,而且响应速度更快,可为电网的恢复提供更大的支持。
首先,我们需要对电网的恢复能力进行分析。
电网恢复能力是指电力系统在遭受灾难或故障后,恢复正常运行所需的时间和能力。
该能力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电网的规模、设备的状态、故障原因等。
在传统的电力系统中,恢复能力通常受限于备用电源的容量和响应速度。
而基于构网型储能技术的新型电力系统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网的恢复速度和效率。
其次,针对构网型储能技术在电网恢复中的作用,我们可以设计相应的恢复策略。
在电网遭受灾难或故障后,可以通过构建储能电站、分布式储能设备等手段,为电网提供灵活的电力支持。
例如,在电网传输线路遭受破坏时,可以通过储能电站提供临时的电力补充,以保障电网的正常运行。
此外,基于构网型储能技术的电网恢复策略还可以包括对电力设备进行智能监控、自动切换等措施,以提高电网的鲁棒性和自愈能力。
综上所述,基于构网型储能技术的电网恢复能力分析与恢复策略设计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利用储能技术,可以提高电网的恢复速度和效率,保障用户的供电需求。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储能技术的不断完善,构网型储能技术将在电网恢复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基于构网型储能技术的电力系统能源管理策略研究
基于构网型储能技术的电力系统能源管理策略研究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电力系统能源管理策略变得越发重要。
构网型储能技术作为一种创新的能源存储技术,为电力系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探讨基于构网型储能技术的电力系统能源管理策略,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挑战。
构网型储能技术是指将储能系统与电力系统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能源的高效存储和管理。
在电力系统中引入构网型储能技术,可以有效平衡电力负荷和供应之间的矛盾,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同时,构网型储能技术还可以实现对峰谷电价的合理利用,降低用户用电成本,促进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在构网型储能技术的支持下,电力系统能源管理策略得以优化。
首先,通过对电力系统中的能源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可以制定更加精准的能源调度方案,合理分配能源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其次,构网型储能技术可以实现对风光等非稳定能源的有效储存和调度,保障电力系统供电的稳定性。
此外,构网型储能技术还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电压、频率等参数的精准调控,提高电力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抗干扰能力。
然而,构网型储能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储能设备的高成本是制约构网型储能技术推广的主要因素之一。
如何降低储能设备的成本,提高其性能和可靠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构网型储能技术的技术标准和政策法规尚未完善,这也给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带来了一定困难。
因此,需要不断加强技术研究和政策支持,推动构网型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基于构网型储能技术的电力系统能源管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和巨大潜力。
通过充分利用构网型储能技术的优势,可以实现电力系统供电的高效、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然而,要推动构网型储能技术的应用,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解决其面临的技术、经济、政策等现实问题,推动构网型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
【字数超过1500字限制,正文到此结束】。
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系别:电气工程系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摘要储能技术是一项可能对未来电力系统发展及运行带来革命性变化的技术,必须立足长远从整个电力系统的角度来考虑,明确储能技术的发展定位,要全面分析储能技术应用对整个电力系统和社会带来的综合效益和价值。
目前各类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应当采取鼓励多元发展的路线,加快各类技术的小规模试点和示范应用,通过实践检验、筛选出有前景的技术,在电力系统目前应重点加快在新能源发电和用户侧的试点应用。
而且针对性的政策法规对储能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应当积极研究储能相关的法规,清晰界定相关方面的责任义务,出台包括峰谷电价、投资补贴在内的激励机制。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各种储能技术的发展现状,并从电力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的角度论述了电能储存技术的重要性。
本文对抽水储能、蓄电池储能、飞轮储能、超导磁储能、压缩空气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等几种储能技术的原理和实现方法作了介绍,并对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可实施性作了说明。
关键词:储能技术,电力系统,安全,高效,稳定性Abstract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is a possible future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 of power systems brought about revolutionary changes in technology, you must take a long-term perspectiv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entire power system,clear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development,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for the entire power system and comprehensive benefit and value to the community.At present, all kinds of technology is in a stage of rapid development, should be taken to encourage pluralistic development of route, speed up all kinds of technical application of small scale pilot and demonstration, by practice,filtering out the promising technologies,in the power system should now be focused on speeding up the pilot application of new energy power generation and customer side. And targeted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is essential to development of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ies, should actively study on energy—related regulations, clearly define the responsibilities,introduced,including peak-Valley electricity price subsidies,investment incentive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相短路发生在输电线路的中点,短路发生时刻为 t = 12 s , 故障持续时间为 0.130 m s。
发电机功角
发电机端电压
储能电机的转子速度
储能电机的电流电压
发电机的有功功率输出
发电机的无功功率输出
仿真结果
情况 2
控制装置运行在调相机状态时的系统响应
储能电机的功率输出
发电机功角
转子电压
总有功功率输出
总无功功率输出
P-Q 相图
P-Q 相平面上储能系统的功率调节特性
稳定控制效果的仿真分析
三相接地短路故障
δ /rad.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0 δ /rad. 2.2 2 1.8 1.6 1.4 1.2 1 0.8 0 P SMES/pu 0.6 0.4 0.2 0 -0.2 -0.4 0 Vt /pu 1.2 1 0.8 0.6 2 4 6 8 t/s 0.4 0 Vt /pu 1.1 1.05 1 0.95 2 4 6 t/s 8 0.9 0 Q SMES/pu 0.1 0.05 0 -0.05 2 4 6 t/s 8 -0.1 0 2 4 6 t/s 8 2 4 6 t/s 8 2 4 6 t/s 8
δ /rad. 1.4
(a) w ithout SMES 不使用控制装置 V /pu
1.8 1.6 1.4 1.2 1 0.8 0.6 0.4 0.2 0 Q SMES/pu
t
1.2 1 t/s
0
2
4
6
8
2
4
6
P SMES/pu 0.6 0.4 0.2 0 -0.2 -0.4
8
0
2
4
Fig.4
(b) with SMES 使用控制装置 S ystem response for a small disturbance
X d = 1.0 pu
X q = 0.77 pu
T d′′ = 0.039 s
储能电机
′ = 0.341 pu Xd ′′ = 0.375 pu Xq ′′ = 0.071 s Xq
R s = 0.0013 pu R r = 0.0013 pu X r = 2.9 pu X m = 2.6 pu
输电线路和变压器
基于储能技术的电力系统 综合稳定控制装置
程时杰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2008.10
内 容
1. 引言 2. 基于储能技术的电力系统稳定控制 3. 控制装置的实验研究 4. 实例分析 5. 控制装置的特点 6. 结论
1. 引言
电力系统稳定控制现有研究成果的简单回顾
功角稳定性问题是目前电力工作者普遍关心一种 电力系统稳定性问题。 传统的电力系统是一个完全“刚性”的系统,由于 系统中没有大规模快速储存电能的设备,为了保 证系统的稳定运行,系统的总输入功率与负荷所 吸收的功率必须基本相等。任何扰动都会在系统 中产生一定量的不平衡功率。
ωn _ ref
ωnet
K Pω ∆PF 1 + TPω s
采用基于面向定子磁场定位的空间向量控制 策略控制电压源逆变器 VSC
VSC控制器的实现
Ls / Lm
U rT
U ra
*
isM
Ψs
*
irM
Ls / Lm
− 1 / Lm
*
U rb
*
U rM
U rM ′
U rc
*
∆U rM
∆U rT
Voltage Compen
P
t
0 s ≤ t ≤ 0.5 s 0, 5, 0.5 s < t ≤ 5.0 s = Q set −5, 5.0 s < t ≤ 13.0 s 0, 13.0 s < t ≤ 20.0 s
Q
t
响应特性
转子的角速度
转子输入有功功率
定子输出有功功率
响应特性(续)
转子电流
控制系统
直接冷却系统
磁体 变流器
35kJ/7.5kW 高温超导直接冷却 SMES
TA G
230/800V 6kVA ∆ Y
16.8Ω DL DL K5
5.2Ω DL DL Y Y T2 800/380V 100kVA ∞
号 信 压 电 流 电
.
TU
Y ∆
220/110V 10kVA
功率补偿
高温 SMESຫໍສະໝຸດ 通过各种补偿措施 减小发电机转子的加速功率 和增加转子的减速功率,可以解决发电机功角 稳定性问题。在传统的暂态稳定控制措施中, 不平衡功率的准确补偿是很难实现的。因此, 常常出现过补偿或欠补偿的情况。 对弱联系电力系统或在电力系统的某些运行条 件下,小扰动下电力系统的功角稳定有时会表 现出长期等幅振荡或增幅振荡的现象,振荡频 率在0.1—2Hz之间,称作电力系统的低频振荡 。一般认为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发生是由于系 统对该频率振荡模式的阻尼不足引起的。
-0.48
-1.09
-0.473
3. 控制装置的实验研究
基于超导磁储能系统 (SMES) 的电力系统稳 定控制 基于飞轮储能原理 (FWES) 的电力系统稳定 控制
基于超导磁储能系统(SMES)的电力系统稳 定控制 SMESPSS
电力系统 监控系统 冷却系统 变流器 磁体
SMESPSS控制系统的构成
控制器控制效果的仿真研究
EG ∠δ
U G ∠δ 1
jX 1
PG
U M ∠δ 2
jX 3
U S ∠0
G
FPC
、Q
G
∆PF
uF
ωnet
U F ∠δ 3
PF
、Q
jX 2
F
具有飞轮储能控制系统的单机无穷大电力系统
系统参数
同步发电机组
T J = 3.3 s ′′ = 0.28 pu Xd T d′0 = 6.55 s T J = 3.4 s X S = 2.9 pu X 1 = 0.33 pu
id iq Pe Q e
vt iLd iLq
PL QL
XT
XL
vs G2
G1
isd isq P,Q v
X u1 u2
储能控制装置
功率调节的响应特性分析
基于储能技术电力系统稳定控制装置的 特征方程
•
P ES
•
1 1 = − PES + u1 TP TP
1 1 = − QES + u2 TQ TQ
Q ES
(a) witout SMES 不使用稳定控制器
(b) With SMES
使用稳定控制器
Fig. 3 System response for a three phase fault with and without ESE
稳定控制效果的仿真分析(续)
小干扰稳定性
δ /rad. 2 1.5 1 0.5 0 2 4 6 8 t/s Vt /pu 1.2 1 0.8 0.6 0.4 0.20 2 4 6 t/s 8
这种不平衡功率的存在,使电力系统可能面临 功角不稳定性问题。 对于输入功率大于输出功率的机组,发电机的 转子将加速,对于输入功率小于输出功率的机 组,发电机的转子将减速。结果使不同发电机 组之间产生摇摆。 如果摇摆幅度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小,系统是 稳定的,反之,系统就是不稳定的。这种稳定 性问题称作电力系统的功角稳定性问题,等面 积法则可以有效判断系统是否功角稳定。
飞轮储能元件
飞轮储能元件是在传统的同步调相机的 基础上进行如下修改后实现的。 在调相机的转子上添加一个具有一定转动惯 量的飞轮,以增加系统的储能能力; 电机采用三相交流励磁,励磁电压的相位、 幅值和频率均可控,因此,可以方便地实现 电机与电力系统间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交 换。
飞轮
双馈交流励磁 发电机
*
*
控制器所具有的功能
通过改变电机交流励磁电压的大小,可以实 现控制器对系统的无功功率补偿; 通过改变电机交流励磁电压的频率,可以改 变电机的转速,实现控制器对系统的有功功 率补偿.
飞轮储能系统的参数
参数 额定功率 电子额定电压 定子额定频率 极对数 同步频率 额定转速 滑差范围 额定功率因数 定子的相电阻 转子的相电阻 定子的漏电抗 转子的漏电抗 定、转子间的互感 总转动惯量 定、转子绕组的连接方式 数值 10kW 800V 50Hz 3 1000r/min 973r/min -0.5<s<0.5 0.816 1.5818 Ω 1.4797 Ω 0.00855H 0.01395H 0.31395H 18.9922kg.m2 Y
6
0.4 0.2 0 -0.2 t/s -0.4 8 0
2
4
6
t/s 8
特征根分析结果
振荡模式 机电振荡模式 励磁系统模式 调速器振荡模式 无稳定控制
-0.021±7.88j -9.8
使用最优励磁控制
-3.07±12.25j -3.088
使用基于储能技 术的稳定控制
-6.64±4.003j -9.646
对于多机电力系统,一般存在两种类型的低频 振荡,区内(local)低频振荡和区间 (inter-area) 低频振荡。 电力系统稳定器 (PSS) 是一种可以有效抑制电 力系统低频振荡的装置。为了有效发挥PSS抑 制系统低频振荡的作用,必须恰当地调整PSS 的参数,使其在所需要的频段具有合适的相位 补偿。 对于现代大型互联电力系统来说,由于其可能 产生低频振荡的频率范围较宽,因此,恰当地 整定PSS的参数,使其在所有可能产生低频振 荡的频段内都获得满意的相位补偿有时是相当 困难的。
irM
irT
3s / 2r
U rabc
irabc
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