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成因的深层次剖析

合集下载

《2024年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范文

《2024年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范文

《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篇一一、引言自2008年以来,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已深刻影响了国际金融秩序与世界经济。

此一危机的出现不仅牵动了金融界的关注,更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引发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机制以及对中国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

二、次贷危机的根源次贷危机,全称次级房贷危机,是指由于贷款机构对贷款人信用状况的忽视和风险评估的疏忽,向信用记录较差的借款人发放的房贷,最终由于房价下跌、利率上升等原因导致这些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下降,进而引发的金融风暴。

其根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宽松的贷款政策:金融机构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放宽了贷款条件,使得信用状况较差的借款人也能获得贷款。

2. 风险评估不足: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未能准确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风险等级。

3. 利率上升和房价下跌:当利率上升时,借款人还款压力增大;同时,房价下跌也导致借款人的抵押物价值降低,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进一步下降。

三、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信贷市场崩溃:由于大量次级贷款违约,信贷市场陷入崩溃状态。

2. 金融机构破产:由于贷款违约率上升,金融机构面临严重的资产损失和资本不足问题,导致部分金融机构破产。

3. 金融市场恐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任度降低,投资者信心下降,金融市场陷入恐慌状态。

4. 资本流动受限:由于市场恐慌和金融秩序混乱,全球资本流动受到限制,全球经济受到影响。

四、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分析尽管中国金融市场受到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但不可否认的是,危机还是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出口压力增加: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导致我国出口压力增加。

2. 资本流动变化:虽然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较低,但仍然存在一定的资本流动变化,对我国经济稳定带来一定挑战。

3. 风险警示意义:此次次贷危机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风险警示意义,促使中国在金融改革和风险管理方面更加谨慎和审慎。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成因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成因

美国次贷危机成因浅析
引言
美国次贷危机是指2007年爆发在美国的一场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危机导致了许多银行倒闭、失业率飙升以及房地产市场崩溃,给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

本文将浅析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并带来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启示。

背景
为了了解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当时的背景。

在2000年代初,美国房地产市场表现良好,利率较低且稳定,这使得许多人能够购买房屋并申请低利率的房地产抵押贷款。

然而,在2005年之后,美国联邦储备系统逐渐加息,从而导致贷款利率上升,以及购房贷款的偿还额增加。

低利率刺激贷款市场
一方面,低利率刺激了贷款市场。

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积极向借款人提供抵押
贷款,以满足购房需求。

然而,这种低利率政策也促使风险较高的借款人获得了过高的贷款额度。

贷款债务的创新与传导
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为了创造更多利润,创新了各种形式的贷款债务,并通过
资产证券化传导风险。

•抵押贷款债务的创新:在此期间,金融机构开发了更具弹性的贷款产品,例如。

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及教训

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及教训

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及教训2008年,美国爆发了一场轰动全球的金融危机,即美国次贷危机。

这场危机不仅严重影响了美国国内经济,而且对全球经济体系产生了巨大冲击。

本文将探讨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以及我们可以从中学到的教训。

第一节:次贷危机的原因次贷危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房地产泡沫的形成以及金融市场的不健康发展。

1. 房地产泡沫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繁荣期。

人们普遍相信,房价会持续上涨,并把房地产作为投资手段。

这导致了过度乐观的预期,追求房屋投资的狂热。

银行和金融机构大量发放高风险次贷,使得购房者无需按揭贷款和抵押贷款等金融产品获得低成本贷款。

这种高风险贷款的快速增长最终引发了危机。

2. 金融机构的不良行为金融机构在次贷危机中也负有很大责任。

他们进行了一系列不负责任的行为,如过度借贷、缺乏适当的风险管理、债务资产证券化以及制定了有缺陷的金融工具等。

这些行为造成了金融市场的不健康发展,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

第二节:次贷危机带来的教训美国次贷危机给我们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教训,以帮助我们避免类似的危机再次发生。

1. 风险管理和监管次贷危机暴露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严重不足以及监管机构的失职。

我们应该加强对金融体系的监管,确保金融机构遵守规则,不过度借贷,有效管理风险。

此外,金融监管应该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他们应该针对金融市场的变化和创新制定更加灵活和适应性的监管政策。

2. 提高金融素养和风险意识次贷危机揭示了普通公众对金融产品和风险的无知。

我们应该提高金融素养和风险意识,教育人们如何正确理解和应对金融风险,以避免被不良金融产品危害。

3. 建立透明度和问责制金融市场应该建立更高的透明度和问责制。

金融机构应该公开其业务和风险管理情况,让投资者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其选择的投资项目。

同时,对于违规行为和不当操作,应该进行严厉的处罚,以遏制不良行为的发生。

4. 多元化投资和风险分散投资者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投资策略,降低个体投资带来的风险。

次贷危机的成因、影响及对金融监管的启示

次贷危机的成因、影响及对金融监管的启示

次贷危机的成因、影响及对金融监管的启示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剖析次贷危机(Subprime Mortgage Crisis)的成因、影响,以及它对全球金融监管体系所带来的启示。

次贷危机起源于21世纪初,源于美国房地产市场过度繁荣和金融市场对风险的忽视,最终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

我们将首先回顾危机的起源和发展,然后分析导致危机的主要成因,包括监管缺失、市场过度自信、风险评估不足等。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危机对全球经济、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深远影响。

我们将总结危机对金融监管的启示,包括强化监管、完善风险评估、提高透明度等,以期为未来金融市场的稳健发展提供参考。

二、次贷危机成因分析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源于2001年美国房地产市场繁荣时期,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为追求高利润,向信用评分较低的购房者提供贷款。

这些购房者,通常被称为“次级借款人”,他们的还款能力相对较弱,贷款条件因此也更为宽松,如低首付、低利率等。

然而,这种宽松的贷款政策为危机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过度的金融创新是次贷危机的重要成因之一。

在房地产市场繁荣的背景下,金融机构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手段,将大量的次级房贷转化为可在市场上交易的金融衍生品,如抵押债务权证(CDOs)等。

这些金融衍生品虽然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但同时也放大了风险。

一旦房地产市场出现波动,这些基于次级房贷的金融衍生品就会面临巨大的损失。

监管缺失和监管不足也是导致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

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监管机构未能及时跟上市场的步伐,导致很多高风险的金融产品游离于监管之外。

同时,监管机构对于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也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指导,使得金融机构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忽视了风险。

全球经济失衡和货币政策的不当运用也为次贷危机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当时,全球经济失衡导致美国国内储蓄不足,过度依赖外部融资。

为了维持经济增长,美国采取了低利率政策,鼓励消费者借贷消费。

这种货币政策的不当运用使得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泡沫,进而引发了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

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

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剖析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机制,以及该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我们将首先回顾次贷危机爆发的历史背景,然后详细分析导致这场危机的各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过度的信贷扩张、监管缺失、金融市场复杂性和不透明性等。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危机如何在全球范围内传导,特别是它如何影响全球经济和金融稳定。

我们将重点分析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包括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冲击、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以及对中国政府政策制定的挑战。

我们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应对次贷危机影响的策略和建议。

通过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中国在未来的金融危机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

二、次贷危机的根源次贷危机,又称为次级房贷危机,其根源可以追溯至21世纪初的美国房地产市场。

当时,由于低利率政策和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许多银行和金融机构开始积极推广次级抵押贷款,即向信用记录较差或收入不稳定的借款人提供购房贷款。

这些贷款往往具有更高的利率和更宽松的贷款条件,以吸引更多人申请。

然而,这种贷款模式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风险。

由于借款人信用状况较差,他们面临更高的违约风险。

同时,由于贷款条件宽松,许多借款人在没有充分评估自身还款能力的情况下盲目申请贷款,进一步加剧了风险。

金融机构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过度放松了贷款审批标准,甚至通过金融创新工具,如资产证券化,将这些高风险贷款打包成金融产品出售给投资者。

这些投资者往往没有足够的风险意识,盲目追求高收益,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次贷危机的发展。

次贷危机的根源在于房地产市场繁荣背后的信用扩张和金融创新工具的滥用。

这种以高风险换取高收益的行为模式,最终导致了金融市场的崩溃和全球经济的动荡。

三、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次贷危机并不是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发生的,而是通过各种传导机制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和放大的。

其传导机制可以分为几个主要阶段。

首先是金融市场的传导。

在次贷危机初期,由于次级抵押贷款的违约率上升,相关的金融衍生产品如资产支持证券(ABS)和抵押债务债券(CDO)的价值大幅下跌。

次贷危机原因过程与机理分析

次贷危机原因过程与机理分析

次贷危机原因过程与机理分析次贷危机(Subprime Mortgage Crisis)自2007年至2008年爆发,是由次贷问题在美国金融市场引发的一连串金融危机。

该危机导致了全球范围内金融市场的动荡,并对全球经济造成重大冲击。

以下是对次贷危机形成原因、过程和机理的详细分析。

形成原因:1. 低利率环境:2001年至2006年期间,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历史最低水平,这导致商业银行倾向于提供更多低利率贷款。

低利率环境使得购房者有更多借贷机会,并刺激了住房市场的快速增长。

2. 资产泡沫:2000年初,美国股市泡沫破裂后,投资人转向房地产市场寻求投资机会。

这导致了房地产市场无限制的升值过程,进一步加剧了资产泡沫。

购买欲望的增加刺激了购房需求,进而推动了供应商以及金融机构为这部分购房人提供贷款。

3. 放松监管政策:为了鼓励更多人购买住房并刺激经济增长,政府通过降低抵押贷款资格标准,放宽了金融机构的监管要求。

政府出台的政策支持了次贷市场的迅速扩张,但也同时降低了贷款的风险管控能力。

过程:1. 次贷市场的兴起:由于房价的稳步上升,信用等级较低的借款人开始被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接纳,以贷款购房。

这些次贷贷款通常具有较高的利率和风险。

2. 金融创新工具的使用:为了将高风险次贷转化为投资组合,金融机构开始使用创新的金融工具,如担保债券、信贷衍生品等。

这些工具根据次贷的信用等级划分成为不同的投资等级,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投资者。

3. 市场崩溃:次贷市场开始出现问题,购房者开始无法按时偿还贷款。

由于债务违约的风险增加,金融机构开始不再信任和买入这些次贷相关资产。

这导致了次贷市场的崩溃和金融市场的动荡。

机理:1. 层层抵押与杠杆:由于次贷市场存在较高的风险,金融机构通常将次贷贷款打包成担保债券,然后通过报销衍生品的方式进一步间接投资。

这滋生了一个层层抵押和杠杆的系统,一旦次贷市场崩溃,整个金融体系都会受到影响。

2. 信息的不对称:次贷市场中的许多贷款借款人并未提供准确或完整的财务信息,导致了信息的不对称。

次贷危机的成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次贷危机的成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次贷危机的成因及对中国的启示次贷危机是指发生在2007年的一场金融危机,该危机的爆发源于美国次贷市场的问题,最终导致了全球金融系统的崩溃,成为了近些年来影响最为深远的金融危机之一。

那么,造成次贷危机的原因是什么?对于中国而言,次贷危机又有哪些启示呢?一、次贷危机的成因1.贪婪的金融机构2000年代初期,美国的一些金融机构开始将高风险的次级房屋贷款打包成资产支持证券(ABS)并出售给全球投资者,用高收益吸引投资者加入。

而消费者的信用评级不高,容易违约。

同时,房价居高不下,个别银行所持次贷债券的价值已经远高于市场价格,这些银行为了能够长时间保持让投资人持续购买资产支持证券而不惜降低贷款的担保比例,所以这些高风险的贷款都被捆绑成AAA级的证券,遮盖了客户的实际信用风险问题。

2.失控的市场风险在次贷危机时,不同的金融机构之间出现了无序的交易,并难以有效地达到监管标准。

金融机构对市场风险掌控不佳,不是完全了解自己的市场风险就是太过依赖简单的量化风险模型。

当金融机构利用借贷倍增效应来盈利时,风险却加倍放大。

3.政府监管的缺失美国政府对次贷市场的监管不足。

一方面,财务行为所需的法律法规并不全面,另一方面,政治因素和考虑保持美国金融体系的全球市场竞争力以及对强劲的房地产市场刺激持续性的追求而导致监管失控。

这些都加剧了危机的发生。

二、对中国的启示1.审慎的资本运营处于市场经济的转型阶段,中国的金融市场如今正处于非常复杂的情况下。

在此背景下,中国的金融机构应该更加审慎地掌控其自有资本。

在银行和信贷公司领域进行监管、维护本金的安全,对于金融市场来说至关重要。

同时,金融监管机构也应该加强监管工作,严格审查和管理各类银行业务,规范金融市场秩序,从而保证金融市场的健康运营和金融秩序的正常开展。

2.加强监管的严谨性中国应该以色列化为模式,加强监管部门对各级市场和企业的监管力度。

为了避免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导致的过热现象,监管认定积极的市场理念是不可避免的。

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与教训

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与教训

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与教训2008年,全球金融市场陷入了一场空前的危机,这就是美国次贷危机。

这场危机不仅对美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也波及到了全球各个国家。

那么,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是什么?我们又能从中学到哪些教训呢?一、次贷危机的成因1. 低利率环境下的过度放贷美国次贷危机的起因可以追溯到2001年,当时美国联邦储备系统降低了利率以刺激经济增长。

这导致了银行和金融机构放贷门槛的降低,许多原本无法贷款的人也得以获得房屋贷款。

2. 低质量次贷的流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金融机构开始将高风险的次贷打包成金融产品,并通过证券化的方式出售给投资者。

这些次贷产品的质量往往低劣,甚至存在虚报借款人收入和财务状况的情况。

3. 金融衍生品的滥用在次贷危机中,金融衍生品如信用违约掉期(CDS)被广泛使用。

这些衍生品的本意是为了对冲风险,但由于缺乏监管和透明度,它们被滥用成了赌博工具,加剧了次贷危机的蔓延。

4. 缺乏监管和审计在次贷危机前,美国金融市场监管体系存在漏洞。

金融机构和评级机构的行为缺乏监管,审计机构也未能发现次贷产品的风险。

这使得次贷危机的风险在市场中被低估,最终导致了危机的爆发。

二、从次贷危机中学到的教训1. 加强金融市场监管次贷危机揭示了监管体系的薄弱之处。

为了避免类似危机的再次发生,各国应加强金融市场监管,完善监管法规和制度,提高金融机构的透明度和责任意识。

2. 推动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并重金融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也需要与风险管理相结合。

金融机构应加强对金融产品的审查和风险评估,确保创新与风险管理的平衡。

3. 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次贷危机中,一些金融从业人员因贪婪和不负责任的行为导致了危机的爆发。

因此,加强金融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监管,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道德意识,是防范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

4. 重视风险管理和透明度次贷危机的爆发与风险管理不力和缺乏透明度有关。

金融机构应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和防范体系。

美国次贷危机根源分析及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根源分析及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根源分析及启示1.信贷泡沫: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之一是信贷泡沫的形成。

在2000年代初期,美国政府和金融机构放宽了借款和贷款条件,导致了大量热钱涌入房地产市场。

同时,金融机构采取了过度宽松的放贷政策,使得借款人贷款条件容易,贷款利率较低,从而刺激了房地产投资和消费需求。

然而,这种信贷泡沫最终崩溃,许多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导致了次贷危机的爆发。

启示一:金融监管应更加严格。

这次危机揭示了金融市场的风险和不稳定性,需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防止信贷过度扩张和金融市场的过度冒险。

2.金融创新:在次贷危机前,美国金融机构推出了各种金融创新产品,如次贷、衍生工具等。

这些创新产品往往没有经过充分的风险评估和实质性的资产支持,增加了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暴露。

当次贷市场发生危机时,这些创新产品的价值迅速下降,引发了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

启示二:金融创新应慎重进行。

金融创新本身并不是负面的,但需要充分的风险评估和监管,确保其能够为实体经济创造价值,同时减少系统风险。

3.市场失灵:美国次贷危机揭示了市场在有效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失灵。

由于贷款市场的不完全信息,金融机构无法准确评估借款人的违约风险,从而过多地放松贷款条件。

此外,投资者对高风险债务工具的定价和评估能力也存在缺陷,低估了这些债务工具的风险。

启示三:提高市场透明度和创新金融工具的监管。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对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的监管,有助于提高市场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4.政府干预:美国次贷危机中,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紧急措施,包括救助金融机构、提供担保等,以防止金融系统的崩溃。

这些政府干预措施不仅增加了国家债务,还引发了一系列经济问题,如通胀和货币贬值等。

启示四:政府需要在金融危机中采取果断的措施,但要避免过度干预。

政府应制定相应的危机应对措施,同时要注意解决根本问题,以避免将风险转移给纳税人。

综上所述,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主要包括信贷泡沫、金融创新、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

次贷危机的生成及影响深层解析

次贷危机的生成及影响深层解析

次贷危机的生成及影响深层解析1. 引言2008年,全球次贷危机爆发,使得全球金融市场陷入了一场大灾难。

这场危机让整个金融业界都震惊了,它的影响在当今的世界经济中仍然被认为是重大的。

本文旨在分析次贷危机的深层影响和产生原因,以及这个事件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2. 次贷危机的产生原因2.1 低利率政策在2001年至2004年期间,美联储实行了大规模的货币宽松政策,大幅降低了利率。

由于低利率吸引了更多的借款人和投资者,房地产市场开始膨胀,房价开始上涨。

这就为次贷市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2 低贷款标准次贷市场是指那些信用状况较差、贷款标准较低的贷款。

在次贷市场中,许多借款人可以获得他们无法在传统银行贷款中获得的贷款。

然而,这些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较差,贷款标准较低,往往会出现还款问题。

为了规避风险,次贷公司通常会将这些贷款打包,然后转让给其他银行或投资者。

2.3 次贷危机在经过了短暂的市场繁荣期之后,次贷市场开始爆发还款问题。

许多借款人无法偿还他们的贷款,而次贷公司也无法收回它们已经出售的贷款。

由于次贷市场形成的衍生品过于复杂,许多投资者没有意识到这些衍生品存在的风险。

这使得全球金融市场陷入了一场灾难性的波动。

3. 次贷危机的影响3.1 全球金融市场衰退自次贷危机以来,全球经济一直处于复苏阶段。

然而,次贷危机的影响仍然在世界范围内显现。

次贷危机导致全球金融市场陷入了一场灾难,这也导致了大规模的失业和经济衰退。

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成为自大萧条以来在美国经济中产生的最明显的影响,它几乎将美国经济带入了崩溃的边缘。

3.2 全球财富转移另一个次贷危机的重要影响是财富转移。

在这场危机中,一些投资者的财富大幅缩水,而一些其他的投资者获得了巨额的回报。

此外,在次贷危机期间,美国政府实施了多项刺激措施,以挽救经济。

然而,这些政策对于一些国家却没有产生任何经济效益。

3.3 金融改革在次贷危机之后,全球各国政府对银行的监管加强,以避免金融危机的再次发生。

对次贷危机的认识与看法

对次贷危机的认识与看法

对次贷危机的认识与看法次贷危机是指由次级贷款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它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从次贷危机的起源、影响、原因分析、启示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全面认识和看待这一事件。

一、次贷危机的起源次级贷款市场是美国房地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面向信用等级较低的借款人。

随着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次级贷款市场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在房价不断上涨的背景下,次级贷款借款人往往忽视了自身的还款能力和风险,盲目借款购房,导致次贷余额不断攀升。

同时,一些金融机构为了追求高收益,不断扩大信贷规模,降低贷款门槛,加剧了次贷危机的风险。

此外,监管部门对次级贷款市场的监管也存在漏洞,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市场中的不规范行为,也为次贷危机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二、次贷危机的影响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它导致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许多金融机构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甚至面临破产。

其次,次贷危机加剧了全球经济下行趋势,对实体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许多企业倒闭、工人失业。

此外,次贷危机还引发了全球性的信用危机,人们对金融机构的信任度下降,金融市场的信心受到打击。

同时,次贷危机也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影响,一些国家遭受了资本外流和货币贬值的冲击。

三、原因分析次贷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是次贷危机爆发的基础。

房价的不断上涨使得借款人忽视了自身的还款能力和风险,盲目借款购房,导致次贷余额不断攀升。

其次,金融机构为了追求高收益,不断扩大信贷规模,降低贷款门槛,加剧了风险。

此外,监管部门对次级贷款市场的监管存在漏洞,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市场中的不规范行为也是导致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

四、启示从次贷危机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启示。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和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市场中的不规范行为。

其次,金融机构应该审慎经营,遵循风险管理原则,不盲目追求高收益,而是注重风险控制和长期发展。

《2024年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范文

《2024年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范文

《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篇一一、引言次贷危机,即次级房贷危机,是近十年来全球金融领域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

它不仅影响了全球的金融市场,也对各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影响,以期为我国的金融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二、次贷危机的根源次贷危机的根源主要源于美国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双重泡沫。

首先,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产生与政策推动和金融机构的过度投资密不可分。

美国政府推出的宽松信贷政策以及金融杠杆的运用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得以进入房地产市场,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

然而,这种繁荣并非基于真实的经济需求,而是基于金融杠杆和投机行为。

其次,金融机构的过度创新和风险控制不足也是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

以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和抵押贷款衍生产品为代表的金融创新,虽然提高了资本的流动性和利用效率,但同时也加大了市场的风险。

金融机构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对风险的把控和识别变得更为宽松,导致了大量的次级贷款和问题贷款的产生。

三、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主要通过金融市场、银行系统和全球资本流动实现。

首先,美国金融市场的波动会影响全球金融市场。

由于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美国金融市场的波动会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

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对金融市场失去信心,大量资金撤离市场,导致金融市场出现严重的流动性危机。

其次,银行系统的风险传导。

由于金融机构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依赖,一家金融机构的风险会迅速传导到其他金融机构。

在次贷危机中,问题贷款的出现导致银行的资产质量下降,资本充足率下降,进而影响到银行的正常运营和信贷投放能力。

最后,全球资本流动的推动。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速,资本的流动越来越频繁。

次贷危机爆发后,资本为了寻求更高的收益而流向其他国家或地区,导致全球经济的波动和不稳定。

四、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分析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金融市场、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三个方面。

次贷危机的生成及影响深层解析

次贷危机的生成及影响深层解析

次贷危机的生成及影响深层解析一、概述次贷危机是指2007年至2008年间,由于美国次贷市场的异常波动而导致的国际金融市场危机事件。

它的成因主要为美国次贷市场过度发展引发的风险集聚,以及相关机构监管不力等因素。

此次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其教训仍在引人深思。

二、次贷危机的生成1. 次贷市场的发展与风险集聚美国次贷市场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其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迅速崛起。

次贷市场的主要特点为高风险、高收益和高杠杆。

由于次贷市场的高收益诱人,许多人纷纷加入其中,形成了大量次级贷款的供给。

这些次级贷款离散程度高,无法通过传统方式进行风险的控制,因此大量风险集聚在次贷市场上。

2. 机构监管不力在次贷市场发展的过程中,监管机构在监管问题上存在着漏洞。

一方面,由于监管机构的力量有限,无法掌握次贷市场的动态变化,无法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另一方面,一些政府官员贪污腐败之下,运用失职不尽的手段来放任次贷市场的乱象,以至于在危机到来之时,监管机构在控制风险方面出现格外被动的局面。

三、次贷危机的影响1.金融市场的动荡次贷危机的爆发让整个金融市场陷入了混乱之中。

许多银行和金融机构对次贷市场的过度投资使得华尔街的纸概念像火山一样爆发。

这种爆发带来了相当大的震荡性,几乎让整个金融市场化为渣滓。

2. 经济形势的恶化次贷危机的影响远不止于金融市场,其在现实的经济产业中也有着明显的影响。

由于此次危机的爆发导致许多企业停产倒闭,失业面临的问题如惊涛骇浪一般骤然涌现,形势堪虑。

3. 政治影响加剧次贷危机对于政治格局的影响不可小觑。

由于危机形势严峻,很多国家不得不提高失业救助、减税等政策来稳定局面,这些政策的实施加剧了政治环境的紧张程度。

四、案例分析1. 美林银行美林银行是2008年次贷危机中的重要角色之一。

由于美林银行过度投资次贷市场,整个资产总值的规模不断扩大,从而在此次危机中蒙受了重大损失。

美林银行利润锐减,并被迫屈服于银行巨头银行。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形成原因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形成原因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形成原因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对全球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此次危机的出现并非一朝一夕,而是经历了多年的背景条件的积累和风险逐渐聚集导致的。

以下是我对美国次贷危机形成原因的浅析。

一、低利率政策自2001年至2006年,联邦储备委员会采取了低利率政策以应对9/11事件和科技泡沫破灭对经济的冲击。

低利率政策从根本上降低了借款成本,鼓励人们借贷购房和投资,因此推动了房价的上涨。

房价的上涨又刺激了人们的购买欲望,进一步促进了借贷和投资。

这样的毒循环造成了房价泡沫。

二、次贷市场的发展自1990年代末以来,次贷市场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资金,这些资金被用来购买高风险的次级贷款。

这些贷款通常没有得到仔细的信用评估和审查,其中包括大量高风险贷款。

Wall Street银行和投资公司把这些贷款打包成证券,然后卖给了其他投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

这些证券往往被高估价值,这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购买,形成了非常脆弱的债务结构。

三、变相欺骗银行和金融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来追求高盈利率,其中包括推销变相欺骗性质的贷款产品。

例如,有些贷款产品普遍隐瞒了贷款人的真实债务需求和偿还能力,以吸引那些出现信用历史问题的借款人来获得那些实质上很难支付的贷款。

这种欺骗性质的贷款被称为“毒品型贷款”,因为它们是短期获得高额利润的方法,但实际上违背了借款人利益和社会公平要求。

四、放松监管受益于美国经济的增长和稳定, 1990 年代以来,美国的金融监管政策逐渐趋于放松。

在美国政府的推动下,银行监管机构,特别是联邦住房金融委员会、证券交易委员会和联邦储备系统等金融监管机构,大幅放松了对金融行业的监管标准,并鼓励银行和金融机构采用更灵活和宽松的商业理念和投资策略,这让管理上出现了很多漏洞。

五、信用评级业务质量下降信用评级机构是次贷市场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向公众提供有关金融产品和借款债务等的评估和评级。

但在该领域中,由于商业周期,信用评级公司被商家进行贿赂收买,从而会出现学校马东案件,信用评级系统被误导或者变乱导致评级不准,企业借贷等方面的失误,更容易推高次贷市场的泡沫。

浅谈次贷危机的形成、原因及其对我国金融的启示

浅谈次贷危机的形成、原因及其对我国金融的启示

浅谈次贷危机的形成、原因及其对我国金融的启示引言次贷危机是2007年至2008年间全球金融市场遭受的一场严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次贷危机的发展和原因与金融市场的失灵、监管松懈等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将就次贷危机的形成、原因以及对我国金融的启示进行浅谈。

次贷危机的形成次贷危机的起因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美国的住房市场经历了长时间的繁荣期。

在此期间,由于政府的放松政策和金融机构的低利率政策,大量的次贷(subprime mortgage)被发放给信用评级较低的借款人。

这些次贷的发放不仅满足了借款人的住房需求,也带动了房地产和消费市场的快速扩张。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次贷市场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部分金融机构出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的,放松了发放次贷的标准。

这导致了大量贷款给信用评级较低的借款人,这些借款人缺乏还款能力,从而增加了违约风险。

其次,次贷市场缺乏透明度和监管。

金融机构在发放次贷时没有充分披露相关信息,也没有严格的风险管理措施。

此外,监管机构未能及时发现和应对次贷市场的风险,造成了危机的扩大。

第三,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加速了次贷危机的传播。

通过衍生品交易,次贷债务被打包成复杂的金融产品,被投资者进行买卖。

这种买卖过程中,金融机构变得高度相互关联,一家金融机构的倒闭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最后,全球经济放缓也加剧了次贷危机的形成。

在次贷危机前,全球经济增长强劲,但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进入了衰退期,导致金融市场进一步恶化。

次贷危机的原因次贷危机的形成原因可以从结构、制度和行为三个方面进行解读。

首先,从结构上看,次贷危机暴露了金融市场的结构性问题。

金融机构对高风险资产的过度投资,以及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过度发展,使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关联性和系统性风险增加。

其次,制度上的问题也是次贷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监管机构未能及时发现和应对金融市场的风险,监管制度滞后和松懈导致了危机的扩大。

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

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

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引言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金融灾难。

这场危机不仅对美国自身金融体系造成了重大冲击,也波及到了其他国家和地区。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次贷危机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本文将从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机制以及对我国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次贷危机的根源1.1 信贷泡沫的形成次贷危机的根源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美国住房市场的繁荣。

由于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和金融创新,住房贷款市场出现了迅猛增长。

银行和金融机构纷纷推出高风险的次贷(Subprime)贷款产品,吸引了大量购房者和投资者。

房价飙升,信贷泡沫形成。

1.2 资产证券化带来的风险传递资产证券化是次贷危机的另一个根源。

银行和金融机构购买变相抵押贷款的债权资产,并将其打包成证券,再通过证券化市场销售给投资者。

这种做法将次贷风险传递给了全球金融市场,从而加剧了次贷危机的传导速度与范围。

二、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2.1 金融市场的相互关联全球各国金融市场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与依赖,金融市场的风险传导速度非常快。

次贷危机的爆发导致美国金融机构破产,引发了全球性的信贷紧缩与金融恐慌。

资本市场的崩盘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金融风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2.2 全球化的金融体系与复杂的金融工具全球化的金融体系和复杂的金融工具使得次贷危机的传导更加复杂。

世界各国银行和金融机构之间相互交叉持有大量的次贷相关资产,而这些资产的价值在危机中大幅下跌,从而导致金融机构的互相牵连,形成了系统性风险。

三、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3.1 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次贷危机的爆发给我国实体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冲击。

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引发了国际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下跌,从而导致我国出口市场的萎缩。

同时,国内外资金的大规模撤离使我国企业面临融资困难,投资下降,增长放缓,就业压力加大。

3.2 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次贷危机使我国金融市场受到冲击。

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

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

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引言:次贷危机自2007年爆发以来,对国际金融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次贷危机的根源和传导机制入手,分析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探讨我国应对次贷危机的对策。

一、次贷危机的根源:1. 投资者追求高收益在次贷危机前,由于美联储政策宽松导致利率偏低,使得投资者在追求高收益的驱使下,大量投资于高风险高收益的次贷市场。

2. 信用评级机构失灵由于次贷市场缺乏监管,信用评级机构将高风险的次贷债券错误地评级为低风险产品,误导了投资者对风险的判断。

3. 金融衍生品泛滥金融衍生品的快速发展使得次贷风险通过各种复杂的衍生品进行传导,进一步加剧了危机的程度。

二、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1. 美国次贷市场崩溃由于次贷市场违约率逐渐上升,导致次贷债券价格大幅下跌,引发次贷市场的崩溃,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

2. 全球金融市场动荡随着次贷市场的崩溃,全球金融市场陷入恐慌,股市暴跌,各大金融机构互相联动,形成了全球金融危机。

3. 对实体经济的冲击金融市场的动荡使得企业融资困难,投资信心下降,进而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陷入衰退。

三、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1. 贸易和投资受挤压次贷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陷入衰退,我国对外贸易和直接投资受到较大的冲击,出口减少,投资意愿下降。

2. 金融市场波动加剧次贷危机的影响使得我国金融市场也遭受冲击,股市下跌、汇率波动、信用紧缩等问题相继出现,增加了投资者的风险意识。

3. 对内需的影响次贷危机加剧了我国市场供需的矛盾,由于外部需求减少,改革开放以来依赖出口驱动的经济模式遭到挑战,对内需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我国应对次贷危机的对策:1. 加强金融监管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提升风控能力,完善信用评级体系,防范次贷风险的传导。

2. 促进内需发展加强宏观调控,扩大内需,推动经济结构转型,降低外部冲击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3. 深化金融市场改革推进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竞争性,增强市场自我调节能力,降低金融市场波动。

浅谈美国次贷危机成因

浅谈美国次贷危机成因

浅谈美国次贷危机成因次贷即“次级按揭贷款”,次级抵押贷款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

次级抵押贷款对贷款者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要求不高,还款利率相应地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很多。

那些因信用记录不好或偿还能力较弱而被银行拒绝提供优质抵押贷款的人,会申请次级抵押贷款购买住房。

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这种现象被称为次贷危机。

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的发生是偶然中的必然,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一、流动性过剩是次贷危机产生的宏观背景自2002 年始,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情况较好,广义货币与GDP 之比不断上升,金融市场流动性较强。

而次贷产品的高收益,尤其是次贷衍生品的设计,对市场流动性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通过购买次贷衍生品,大量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对冲基金成为了次贷风险的分担者,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次贷市场的超常增长,同时也蕴藏了潜在风险。

二、美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周期性波动是次贷危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在经历2000 年至2001 年短暂的经济衰退后,特别是9·11 后,美国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使美国经济连续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至2004 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4.2%。

经济的持续增长为美国次贷市场迅速膨胀提供了非常优越的宏观环境。

由于人们普遍持经济增长向好预期,次级抵押款经营机构也放松了次贷准入标准。

经过了一轮经济的高速增长周期,2004 年以后,美国经济开始步入下滑周期,经济增长的逆转带来了连锁反应,次级抵押贷款所积累的风险逐步展现,并在世界范围蔓延。

三、市场利率变化是次贷危机的重要推动力量2001 年1 月到2003 年6 月,美联储25 次降息,屡次下调联邦基准利率,并将联邦基准利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一年之久。

低利率降低了贷款人的付息成本,大大激发了美国人的购房热情,刺激了美国次贷市场发展,同时也必然导致美国房地产市场过度投机炒作。

从宏观方面来讲,由于资金运用成本过低,流动性泛滥成灾,吹生了美国经济的泡沫,而此时为应付2004 年的经济下滑,美联储又将联邦基准利率快速上调,从2004 年6 月到2006年6 月间美联储连续17 次调高利率水平,基准利率从1%调到5.25%,导致以浮动利率为主的次级抵押贷款利率不断提高,利率的大幅调升不仅使房屋价格不断走低,也使大量低收入水平的次级房贷者无力支付不断增加的贷款本息,借款人的还款负担逐渐加重,还款压力迅速增大。

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影响与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影响与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影响与启示2008年,全球金融市场遭遇了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即所谓的“次贷危机”。

这场危机源于美国房地产市场,随后波及全球,对各国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

本文将探讨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影响以及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

一、危机的成因1. 信贷政策松懈:在历经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美联储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复苏。

低利率和宽松的信贷政策导致了大量的信贷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引发了房市繁荣。

银行将大量资金借给没有还款能力的低收入人群,形成了所谓的次贷市场。

2. 金融产品复杂化:金融机构为了分散风险和追求高收益,推出了多种复杂的金融产品,如抵押债券、证券化债务等。

这些产品的复杂性导致了风险追溯的困难,使投资者无法准确判断它们的价值和风险。

3. 缺乏监管:监管机构在次贷市场中对金融机构的操作缺乏有效监管,让金融机构在追求高利润的同时承担较大风险。

美国政府和监管机构对次贷市场的风险因素的忽视加剧了危机的形成。

二、危机的影响1. 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次贷危机最早爆发于美国,但由于全球金融市场的高度相关性,危机的影响很快波及全球。

国际金融市场出现恐慌性抛售,股市下跌,银行面临流动性危机,多家金融机构破产或被迫接受政府救助。

2. 全球经济衰退: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衰退,许多国家的实体经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失业率大幅上升,产出下降,企业破产,消费减少,国际贸易受到抑制,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

3. 社会不稳定:危机后,很多人失去工作和住房,社会不稳定性增加。

大规模失业和贫困引发了社会动荡,加剧了社会不公平感和对政府的不满情绪。

三、从危机中得到的启示1. 强化金融监管:加强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确保金融风险得到有效控制,防范类似危机再次发生。

2. 促进金融产品透明度:提高金融产品透明度,加强监管机构对金融产品的审查和披露要求,降低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次贷危机成因的深层次剖析

次贷危机成因的深层次剖析

次贷危机成因的深层次剖析——基于投资银行公司治理视角时辰宙(上海金融学院金融保险教育高地上海,201209)本文就次贷危机的成因进行了深层次探讨,揭示了投资银行进行冒进式创新、高杠杆融资以及自身大量投资次贷产品的内在原因是公司治理存在严重缺陷。

在委托—代理制度下,股权结构的不合理、约束激励机制的不合理、风险管理的漏洞以及公司文化的缺位使投资银行追逐短期利益,漠视系统性风险,为次贷危机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离开不了金融机构良好的公司治理,次贷危机在优化股权结构、改革薪酬制度、加强风险管理以及重塑公司文化等方面对未来投资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和启示。

一、引言2008年以来,随着次贷危机的影响进一步深化,大批金融机构破产或陷入财务困境,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阴影。

在这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面前,次贷危机的始作俑者投资银行也自身难保,华尔街五大投行相继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2008年3月16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Bear Stern)被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收购;9月15日,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申请破产保护,第三大投行美林证券(Merrill Lynch)被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收购;9月21日,硕果仅存的两大投行高盛(Goldman Sachs)和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则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

关于这次危机的成因,理论界和实务界的观点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金融创新过度、杠杆比率过高、金融监管缺位、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以及房地产价格的大幅回落等。

但笔者认为,既然投资银行在次贷危机形成的过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要追本溯源必须从投资银行的角度进行深层次分析。

投资银行在金融市场上扮演着中介的角色,设计衍生产品并通过资本市场把它们出售给广大投资者。

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危机中作为中介的投资银行自身竟然也会沦落到破产倒闭的地步,更何况华尔街投行曾一度被认为具有首屈一指的公司治理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贷危机成因的深层次剖析——基于投资银行公司治理视角时辰宙(上海金融学院金融保险教育高地上海,201209)本文就次贷危机的成因进行了深层次探讨,揭示了投资银行进行冒进式创新、高杠杆融资以及自身大量投资次贷产品的内在原因是公司治理存在严重缺陷。

在委托—代理制度下,股权结构的不合理、约束激励机制的不合理、风险管理的漏洞以及公司文化的缺位使投资银行追逐短期利益,漠视系统性风险,为次贷危机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离开不了金融机构良好的公司治理,次贷危机在优化股权结构、改革薪酬制度、加强风险管理以及重塑公司文化等方面对未来投资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和启示。

一、引言2008年以来,随着次贷危机的影响进一步深化,大批金融机构破产或陷入财务困境,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阴影。

在这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面前,次贷危机的始作俑者投资银行也自身难保,华尔街五大投行相继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2008年3月16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Bear Stern)被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收购;9月15日,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申请破产保护,第三大投行美林证券(Merrill Lynch)被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收购;9月21日,硕果仅存的两大投行高盛(Goldman Sachs)和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则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

关于这次危机的成因,理论界和实务界的观点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金融创新过度、杠杆比率过高、金融监管缺位、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以及房地产价格的大幅回落等。

但笔者认为,既然投资银行在次贷危机形成的过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要追本溯源必须从投资银行的角度进行深层次分析。

投资银行在金融市场上扮演着中介的角色,设计衍生产品并通过资本市场把它们出售给广大投资者。

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危机中作为中介的投资银行自身竟然也会沦落到破产倒闭的地步,更何况华尔街投行曾一度被认为具有首屈一指的公司治理水平。

其实,在本次危机中,投资银行公司治理的弊端已暴露无遗。

高杠杆率和过度创新只是我们所看到的表面现象,而这背后则反映了投资银行的公司治理上的严重缺陷。

现代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下,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不一致而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

通过深入考察华尔街投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后,我们发现,由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道德风险弊端及其所带来公司文化缺位正是次贷危机爆发的深层次原因。

二、次贷危机中的投行角色——以雷曼为例投资银行在次贷危机中扮演了次贷证券和复杂衍生品的设计、承销和做市、直接投资以及杠杆融资等多重角色。

在此过程中华尔街的精英们漠视了系统性风险,“凭借其贪婪和投机的特性”,亲手制造出华尔街巨大的金融泡沫并将其捅破。

投行在市场繁荣时获得了巨额收益,在危机爆发时则玉石俱焚,其中最具典型的案例就是雷曼兄弟。

(一)次贷产品的设计、承销和做市上世纪90年代,雷曼兄弟的收益部分集中在固定收益部分,曾经一度被称为“债券之王”。

网络科技泡沫破灭后,美国处于由房地产引领的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雷曼兄弟与其他各大投行开始大举进入房地产和信贷等非传统业务,通过开发和承销次贷产品获取丰厚的佣金。

投资银行将次级按揭贷款包装成MBS证券,通过金融创新创造出ABS、CDO、CDS等一系列相关衍生产品,并销售给各类投资者。

近年来,雷曼兄弟一直是住宅抵押债券和商业地产债券的顶级承销商和账簿管理人。

即便是在2007年房地产市场大幅下滑的一年,雷曼兄弟公司的商业地产债券业务一样增加了13%左右。

从而,雷曼兄弟在这部分业务上的系统风险被放大很多。

在市场繁荣时,这部分高风险业务为雷曼带来丰厚的收益,但市场低迷时,雷曼则将暴露在巨大的系统性风险之下。

为了给二级市场做市,雷曼兄弟也持有一定数量的优先级和中间级按揭贷款证券。

根据雷曼的年报披露,2007年11月底持有的294亿美元的按揭贷款证券中,就包括资产证券时持有的87亿美元个人按揭贷款证券和24亿美元商业按揭贷款证券,在危机爆发后造成了重大损失。

(二)直接投资次贷产品同为3A级别的债券,次级按揭贷款债券的收益比国债还要高出2%,如此高额的回报吸引了投资银行固定收益部门大量投资次级按揭贷款证券,并通过财务杠杆放大投资规模。

根据雷曼的年报披露,2007年11月底持有的727亿美元按揭资产中,有294亿美元为按揭贷款证券。

随着按揭贷款违约率的上升,投行面临着巨大的资产减记压力,雷曼兄弟从2007年起减记总额达到156亿美元:2007年全年资产减记82亿美元,2008年第一季度减记18亿美元,2008年第二季度减记56亿美元,并出现首季度亏损,直至2008年第三季度亏损39亿美元并申请破产。

(三)高杠杆融资雷曼兄弟为了扩大经营规模,刻意追求极高的财务杠杆率以完成公司收益指标。

不同于以花旗为代表的综合性银行,作为投资银行的雷曼兄弟,由于自有资本和资本充足率太低,只能通过银行间拆借市场和债券市场来筹集资金。

由此,为发展自身业务以获取收益,雷曼兄弟的杠杆率不断地被抬高:在2003年底的杠杆仅为21.6倍,到了2007年底杠杆高达30.7倍,2008年初一度达到32倍。

然而伴随高杠杆率的必然是高风险:当经济进入下行周期时,坏账及连锁性信用危机便可直接将高负债的公司压垮。

次贷危机引发了大量债券价值重估迅速干涸了雷曼兄弟的资本金,给其带来了灭顶之灾。

(四)为子公司提供担保为提高所发行次贷产品的信用等级、降低资本金和保证金要求,雷曼兄弟为旗下所有子公司提供全额担保。

雷曼的固定收益衍生品通过Lehman Brothers Special Financing Inc.,Lehman Brother Financial Products Inc.(LBFP),Lehman Brothers Derivative Products Inc.(LBDP)交易发行;股权衍生品通过Lehman Brothers Finance S.A.,Lehman Brothers OTC Derivatives Inc.交易发行;商品衍生品通过Lehman Brothers Commodity Services Inc.。

而控股公司为所有子公司提供担保,上述发行金融衍生品的公司在母公司的信用支持下均获得了AAA信用评级,降低了繁荣时期公司的保证金需求,从而进一步推高了杠杆,结果当局部发生危机时,集团公司也被拖下水,从而导致巨额损失。

三、投行公司治理中的主要问题次贷危机深刻揭露了投资银行在公司治理上存在的漏洞,由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道德风险弊端及其所带来公司文化缺位正是次贷危机爆发的深层次原因。

股权结构的不合理、约束激励机制的不合理、风险管理的漏洞以及公司文化的缺位使投资银行追逐短期利益,大举进行冒进式创新、通过杠杆放大风险,最终在危机爆发后把广大投资者和投行自身一同葬送于危机之中。

(一)股权结构的不合理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公司股权结构决定着公司控制权的分配和公司所有者之间的协调机制,公司股权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公司治理的效果。

美国投资银行的股权结构极为分散,股权集中度较低,外部股权流动性极强。

据统计,在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重超过5%的只有一家,其中高盛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重仅为1.72%。

此外,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成本远远大于获取的收益。

但内部人持股则截然相反,研究发现,五大投行的平均内部持股比重为24.9%,其中以高盛内部持股比重为最高,达到78%。

投资银行的内部持股大多是实施长期激励策略或员工持股计划而产生的,这部分股权的流动通常是受到一定限制的。

股权过分分散和股权集中度较低直接导致了股东对公司控制力和决策权的下降,而公司内部人员持股上升则削弱了传统的委托代理所产生的制衡作用,导致内部人损害其他股东利益的道德风险。

以雷曼兄弟为例,公司内部人员持有公司1/3左右的股票,为了追求短期收益,管理层和员工疯狂地进行投机套利活动,较少考虑甚至不惜牺牲其他股东的利益。

(二)激励约束机制不合理薪酬制度始终是激励约束机制的核心,是投资银行最主要、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激励手段。

我们首先考察投资银行的薪酬水平。

根据高管薪酬研究公司Equilar的数据,雷曼兄弟首席执行官里查•福尔德(Richard Flud)从1993年到2007年,共计获得4.66亿美元的收入,包括底薪、分红和长期股权激励、股票行权价值和其他股权收益。

其中其他股权收益部分占了整个收入数字的78%。

并且根据雷曼的员工激励计划,截止到2007年11月30日时,可供但尚未发放的股份共有8230万股。

2007年以来,华尔街五大投行中的大多数已面临巨额亏损,但高管和员工们的年终奖金仍然以盈利创纪录以及2006年的年终奖金为标准,即使次贷危机已经升级,五大投行的市值跌幅达740亿美元。

其中高盛2007年的全年薪水支出,包括基本工资、福利和年终奖金总额为201亿美元,年终奖金是历年来最高的,总额达180亿美元。

摩根士丹利2007年全年薪水支出总额为165.5亿美元,高于2006年的139.9亿美元。

美林证券、雷曼兄弟、贝尔斯登的年终奖数额也与2006年相差无几。

另外,从薪酬考核指标上看,公司EPS、收入增长幅度、资产管理规模增长幅度、净收入增长、股东权益回报、费用控制和与同行业公司的表现指标比较等将被列为考核指标,由薪酬委员会裁定。

这种和收益挂钩而和风险无关的薪酬制度刺激投资银行的管理层忽视公司的长期利益,而刻意追求短期效益,为股票期权铤而走险,进行各种短期套利行为。

(三)风险管理漏洞在风险评估和监管方式上的重大失误是导致各大投行深陷次贷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投资银行内部的前台交易与中台风险控制(Middle Office)是互相监督的部门,风险控制部门会不时地向交易部门和交易员发出风险警报,并向管理层提示风险。

但是当交易部门与风险控制部门同时在管理层面前摊牌时,往往是交易部门获胜,管理层会为追求短期盈利从而无视交易风险,支持交易员维持现状甚至继续增加风险。

在此过程中,作为最高风险管理机构的董事会却未能履行应尽的职责,对公司的冒险行为加以监管,造成了风险管理上的漏洞。

2006年9月,次贷警报已经拉响的时候,美林仍然不顾一切地出资13亿美元,从National City 手中购买了First Franklin,希望在当时炙手可热的次级债市场分得一杯羹,然而该交易完成后不久,次级债市场就开始陷入困境。

而Jeff Kronthal,一位美林固定收入高管,曾经反对这场收购,但他为此付出的代价是遭到解雇。

2007年,美林承销了310亿CDOs(但保债权凭证),CDOs相关业务成了当年美林最大的利润中心之一,并将其中回报最高、也是风险最高的一部分留在了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上,以至于危机爆发后面临巨额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