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Rz~Rmax转换表
粗糙度检测方法及评定【干货技巧】
以下为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及测量方法:一、表面粗糙度的概念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表面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微小峰谷的不平度。
其两波峰或两波谷之间的距离(波距)很小(在1mm以下),它属于微观几何形状误差。
具体指微小峰谷Z高低程度和间距S状况。
一般按S分:S<1mm 为表面粗糙度;1≤S≤10mm为波纹度;S>10mm为f 形状。
•二、VDI3400、Ra、Rmax对照表国家标准规定常用三个指标来评定表面粗糙度(单位为μm):轮廓的平均算术偏差Ra、不平度平均高度Rz和最大高度Ry。
在实际生产中多用Ra指标。
轮廓的最大微观高度偏差Ry在日本等国常用Rmax符号来表示,欧美常用VDI指标。
下面为VDI3400、Ra、Rmax 对照表。
三、表面粗糙度形成因素表面粗糙度一般是由所采用的加工方法和其他因素所形成的,例如加工过程中刀具与零件表面间的摩擦、切屑分离时表面层金属的塑性变形以及工艺系统中的高频振动、电加工的放电凹坑等。
由于加工方法和工件材料的不同,被加工表面留下痕迹的深浅、疏密、形状和纹理都有差别。
四、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的影响主要表现影响耐磨性。
表面越粗糙,配合表面间的有效接触面积越小,压强越大,摩擦阻力越大,磨损就越快。
影响配合的稳定性。
对间隙配合来说,表面越粗糙,就越易磨损,使工作过程中间隙逐渐增大;对过盈配合来说,由于装配时将微观凸峰挤平,减小了实际有效过盈,降低了连接强度。
影响疲劳强度。
粗糙零件的表面存在较大的波谷,它们像尖角缺口和裂纹一样,对应力集中很敏感,从而影响零件的疲劳强度。
影响耐腐蚀性。
粗糙的零件表面,易使腐蚀性气体或液体通过表面的微观凹谷渗入到金属内层,造成表面腐蚀。
影响密封性。
粗糙的表面之间无法严密地贴合,气体或液体通过接触面间的缝隙渗漏。
影响接触刚度。
接触刚度是零件结合面在外力作用下,抵抗接触变形的能力。
机器的刚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零件之间的接触刚度。
影响测量精度。
零件被测表面和测量工具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都会直接影响测量的精度,尤其是在精密测量时。
粗糙度对比ra、rz、rms、国内外标准对照
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有3种:1.轮廓算数平均偏差:轮廓算数平均偏差Ra是指在取样长度L内,被测轮廓上各点到基准线的距离Yi的绝对值的算数平均平均值。
2.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是指在取样长度L内,被测轮廓上五个最大轮廓峰高Y pi的平均值与五个最大轮廓谷底Y vi的平均值之和。
3.轮廓最大高度:轮廓最大高度Ry是指在取样长度L内,被测轮廓的峰顶线与轮谷线之间的距离。
表征微观不平度高度特性的评定参数Ra、Rz、Ry的数值愈大则表面越粗糙。
在高度评定参数中,Ra的概念颇为直观,Ra值反应实际轮廓微观几何形状特性的信息量最大,且Ra值用触针式电动轮廓仪测量比较容易。
因此对于光滑表面和半光滑表面,普遍采用Ra作为评定参数。
但受测量仪器的限制,极光滑和极粗糙的表面不能用Ra评定。
评定参数Rz的概念较为直观,Rz值通常用非接触式的光切显微镜测量。
但Rz值只反应取样长度内峰高和谷底的十个点,不能反应峰顶的尖锐和平顿的几何形状特性,因此Rz值不如Ra值反应得微观几何形状特性全面。
评定参数Ry的概念简单,Ry值得测量方便,但Ry值不及Rz、Ra值反应的微观几何形状特性全面。
Ry值与Ra、Rz值连用控制微观不平度的谷深用来评定某些不允许出现较大加工痕迹和受交变应力作用的表面。
RMS值实际就是有效值,就是一组统计数据的平方的平均值的平方根。
因为RMS系统是英制单位一般的有:RMS*25.4/1000=RA举例:RMS64 = 64*25.4/1000= RA 1.6几个常用的如下:RMS250 = RA6.4RMS125 = RA3.2RMS64 = RA1.6RMS32 = RA0.8表面粗糙度外国与中国标准对照N1--0.025um;N2--0.05um;N3--0.1um;N4--0.2um;N5--0.4um;N6--0.8um;N7--1.6um;N8--3.2um;N9--6.3um;N10--12.5um;N11--25um;日本表面粗糙度的老标准。
铸件抛丸后的表面粗糙度值
铸件抛丸后的表面粗糙度值铸件抛丸后的表面粗糙度值一直是工程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
铸件经过抛丸处理后,可以有效地去除铸造缺陷和残留应力,改善表面质量。
本文将介绍铸件抛丸后表面粗糙度值的评价标准及其影响因素。
一、表面粗糙度值的评价标准表面粗糙度值是衡量铸件抛丸后表面质量的主要指标。
通常使用的评价标准有Ra、Rz、Rmax等。
1. Ra值是表面粗糙度的平均值,指表面轮廓线与其平均线之间的平均垂直距离。
常见的测量方法是使用粗糙度仪对铸件表面进行扫描,得出Ra值。
Ra值越小,表面质量越好。
2. Rz值是表面粗糙度的十点平均距离,指表面轮廓线上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测量方法与Ra值相似,只是计算方法不同。
3. Rmax值是表面粗糙度的最大高低度,即表面轮廓线上峰值与谷值之间的垂直距离。
以上三种评价标准综合考虑了表面粗糙度的不同特征,可以更全面地描述铸件抛丸后的表面质量。
二、影响铸件抛丸后表面粗糙度值的因素铸件抛丸后的表面粗糙度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抛丸介质、抛丸时间、抛丸强度和抛丸角度等。
1. 抛丸介质:抛丸介质的选择直接影响了表面质量和粗糙度值。
常见的抛丸介质有钢丸、铝丸和玻璃珠等。
不同的抛丸介质在与铸件表面碰撞的过程中,对表面的冲击力和切削力不同,因此会产生不同的粗糙度效果。
2. 抛丸时间:抛丸时间是指铸件在抛丸机中暴露在抛丸介质下的时间。
抛丸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了表面的处理效果和粗糙度值。
通常情况下,抛丸时间越长,铸件表面质量越好,但是过长的抛丸时间也会导致能耗和设备磨损的增加。
3. 抛丸强度:抛丸强度是指抛丸机中的抛丸力量。
抛丸强度的大小直接影响了抛丸后的表面质量和粗糙度值。
强度过大会导致表面磨损过度,而强度过小则无法达到预期的抛丸效果。
4. 抛丸角度:抛丸角度是指抛丸介质与铸件表面相对运动的角度。
角度的选择决定了抛丸冲击力的方向和大小。
合适的抛丸角度能够均匀地冲击铸件表面,提高抛丸效果和表面质量。
各国粗糙度对照表
中国旧标准(光洁度)
中国新标准(粗糙度)Ra
美国标准(微米)Ra
美国标准(微英寸)Ra
▽4
6.3
8.00
320
6.30
250
▽5
3.2
5.00
200
4.00
160
3.20
125
▽6
1.6
2.50
100
2.00
80
1.60
63
▽7
0.8
1.25
50
1.00
40
0.80
32
▽8
0.4
Ra
Rz
Rmax
瑞士
澳大利亚RaRa丹麦源自捷克RaRa
Rz
Rz
Rmax
Rmax
Ru
南斯拉夫
瑞典
Ra
Ra
Rz
Rz
Rmax
Rmax
K
tp
KB
新西兰
匈牙利
Ra
Ra
Rmax
Rt
芬兰
加拿大
Ra
Ra
Rz
Rmax
保加利亚
Ra
Rz
Rmax
阿根廷
hm
荷兰
Ra
西班牙
hm
125
N8
9
6.3
250
N9
10
12.5
500
N10
11
25
1000
N11
12
50
2000
N12
表面光洁度级别与表面粗糙度Ra系列值的对照(μm)
各国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及其符号
国别
算术平
均偏差
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80
320
80
80
25 100
100
说明
Ry中优先选用Ra
Ry的数值第1系列
列中优先选用第1
与旧国标数值的
换按下述三种情况
于加工,但又不影
能的前提下,旧标
一般应转换成新标
Ry第1系列中最靠
值。如 6应转换成
m或Rz为12.5ч m
要求较高时.旧标准
转换成新标准Ra或
1系列中最靠近的
如 6应转换成Ra为
12.5
3.2
12.5S
1.6
0.8
0.4
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中国标准 取样 长度 L GB1031-83(新标准) Ra Rz、Ry GB1031-68
μ m
西德
DIN4763 Ra 图 面 标 注 0.025
0.025
苏联
T0CT2789 Ra 级别
国际
ISO468-82 Ra 0.012
0.025
0.01
0.01 0.02
14
13 0.02 12 0.04 11 0.08 10 0.16
13 N1 12
0.04 11 0.08 10 0.16 9 0.32 8 0.63 7 1.25 6
N2 0.05 N3 0.1 N4 0.2 N5 0.4 N6 0.8 N7 1.6 1.6 0.8 0.4 0.2 0.1 0.05
6.3 25 6.3 6.3 12.5 50 12.5 50 6.3 25
25S
2.5
5.0
5.0
4 N10 10 50 12.5 63 3 20 25 100 2 125 2 8 40 200 50 250 1 160 50 1 50 50 40 40 N12 80 25 20 20 25 25 40 12.5 3 N11 10 10 12.5 12.5
各国粗糙度对照表
ISO 468
中国
Ra
Ra
Rz
Rz
Ry
Ry
Sm
Sm
S
S
tp
tp
前苏联
Ra
Rz
Ry
Sm
S
tp
英国
Ra
Rz
Ry
Sm
S
tp
美国
Ra
Rz
Ry(Rt)
S
tp
Rc
Rq
Rp
日本
德国
Ra
Ra
Rz
Rz
Rmax
Rmax
Ar
tp
Rp
意大利
Ra
Rmax
t
Rc
奥地利
法国
Ra
Ra
Rz
Rt
AR
tp
Rp
波兰
Ra
Rz
tp
罗马尼亚
125
N8
9
6.3
250
N9
10
12.5
500
N10
11
25
1000
N11
12
50
2000
N12
表面光洁度级别与表面粗糙度Ra系列值的对照(μm)
各国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及其符号
国别
算术平
均偏差
微观不平
度十点高度
轮廓最
大高度
不平度的
平均间距
单峰平
均间距
轮廓支承
长度率
轮廓不平
度的平均高度
轮廓均
根偏差
轮廓最
中美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中国旧标准(光洁度)
中国新标准标准(微英寸)Ra
▽4
6.3
粗糙度对照
可SPI(A3) SPI(B1) SPI(B2) SPI(B3)
Ra0.005 Ra0.01 Ra0.02 Ra0.05 Ra0.1 Ra0.2
精加工:精车\ 精刨 \精铣\磨\铰 \刮 精加工:精车\ 精刨 \精铣\磨\铰 \刮
Ra0.4
Ra0.8 Ra1.6 Ra3.2 Ra6.3 Ra12.5 Ra25 Ra50
参数定义已修改。原Ry仍显示在日本标准JIS、德国标准DIN中。
机械加工行业都对表面粗糙度对照表比较关注,整理出几种常见的粗糙度对照表以供大家参考 1、新旧ISO粗糙度标准的粗糙度对照表:
RSk RS RSm Rmr
没变化 没变化 符号改,参数定义没改 没变化 显示在日本标准JIS中,参数没变化 显示在德国标准DIN、美国标准ANSI中 符号改,定义没改 符号改,定义没改 符号改,定义没改 符号改,定义没改 ▽1 50 200 ▽8 0.4 3.2 美国标准 (微米 )Ra 8 6.3 5 4 2.5 2 1.25 1 0.8 6.3 0.5 0.4 ▽2 25 100 ▽9 0.2 1.6 美国标准 (微英寸),Ra 320 250 200 160 100 80 50 40 32 25 20 16 ▽3 12.5 50 ▽10 0.1 0.8 ▽4 6.3 25 ▽11 0.05 0.4
度对照表以供大家参考:
S、德国标准DIN中。
I中
▽5 3.2 12.5 ▽12 0.025 0.2
▽6 1.6 6.3 ▽13 0.012 0.1
▽7 0.8 6.3 ▽14 —— 0.05
加工材料 及硬度要求 54HRC 52HRC 58HRC 60HRC 300HB 300HB
光度描述
光洁度非常高,镜面效果 光洁度较低,没有砂纸纹 光洁度更低一级,但没有砂纸纹 没有光亮度,有轻微3000#砂纸纹 没有光亮度,有轻微2000#砂纸纹 没有光亮度,有轻微1000#砂纸纹 不 辨加工痕迹的方向 微辨加工痕迹的方向
DIN_4768-1990_用电接触式记录仪测定粗糙度特征值Ra、Rz、Rmax—术语_测量条件_中文译文
az max 术语,测量条件 部分-08.74与国际化标准组织发布的国际标准ISO 3274:1975和ISO 4288之间的关系见注释。
单位:mm1 应用范围该标准规定了通过具有电传输、高通滤波和分析功能的接触式尖笔记录仪来测定技术表面的可比粗糙度测量值的术语和测量条件。
备注:波纹度和其它的形状偏差不属本标准范畴。
但是在某些功能情况,它对表面适用性的影响比起其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来说可能会更大。
2 术语按照DIN 4760、DIN 4762以及DIN 4777中用相位校正滤波器测量粗糙度中的术语。
此外,按照2.1和2.2中的术语。
2.1 滤波器(高通滤波器)滤波器为轮廓滤波器1,根据滤波器特性曲线,实际轮廓的长波部分只有部分或根本就不计入粗糙度轮廓或测量结果。
按照极限波长称之为滤波器。
备注:在文献中,滤波器也叫做波分离器或斩波器。
图1:表面粗糙度轮廓的平均峰谷高度图R z2.2 测量段2.2.1 初试段(见图1)初试段是投影垂直于中线、不用来分析的接触段的长度。
刚开始的瞬态过程必须在初试段内逐渐消失。
2.2.2 总测量段l m (见图1)总测量段是投影垂直于中线、直接用来分析表面粗糙度轮廓部分的长度。
2.2.3 各具体的测量段l e (见图1)各具体的测量段为总测量段l m 的五分之一。
备注:各具体的测量段l e 相当于DIN 4762/01.89中的基准段l 。
2.2.4 后续段(见图1)后续段是投影垂直于中间直线、不再用来分析的描画段的表面粗糙度轮廓的最后一部分的长度。
2.2.5 描画段l r (见图1)描画段等于初试段、总测量段l m 和后续段的总和。
2.3 粗糙度特征值本标准意义中的粗糙度特征值从表面粗糙度轮廓1)中得出。
2.3.1 算术平均粗糙度值R a算术平均粗糙度值是基准段l 2内轮廓偏差y 的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dx x y l R la ⎰=01备注1:这相当于长等于基准段长度l 且面积等于表面粗糙度轮廓和中线之间面积之和的矩形的高。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及测量方法?
表⾯粗糙度的评定及测量⽅法?⼀、表⾯粗糙度的概念表⾯粗糙度是指加⼯表⾯具有的较⼩间距和微⼩峰⾕的不平度。
其两波峰或两波⾕之间的距离(波距)很⼩(在1mm以下),它属于微观⼏何形状误差。
具体指微⼩峰⾕Z⾼低程度和间距S状况。
⼀般按S分:S<1mm 为表⾯粗糙度;1≤S≤10mm为波纹度;S>10mm为 f 形状。
⼆、 VDI3400、Ra、Rmax对照表国家标准规定常⽤三个指标来评定表⾯粗糙度(单位为µm):轮廓的平均算术偏差Ra、不平度平均⾼度Rz和最⼤⾼度Ry。
在实际⽣产中多⽤Ra指标。
轮廓的最⼤微观⾼度偏差Ry在⽇本等国常⽤Rmax符号来表⽰,欧美常⽤VDI指标。
下⾯为VDI3400、Ra、Rmax对照表。
三、表⾯粗糙度形成因素表⾯粗糙度⼀般是由所采⽤的加⼯⽅法和其他因素所形成的,例如加⼯过程中⼑具与零件表⾯间的摩擦、切屑分离时表⾯层⾦属的塑性变形以及⼯艺系统中的⾼频振动、电加⼯的放电凹坑等。
由于加⼯⽅法和⼯件材料的不同,被加⼯表⾯留下痕迹的深浅、疏密、形状和纹理都有差别。
四、表⾯粗糙度对零件的影响主要表现影响耐磨性。
表⾯越粗糙,配合表⾯间的有效接触⾯积越⼩,压强越⼤,摩擦阻⼒越⼤,磨损就越快。
影响配合的稳定性。
对间隙配合来说,表⾯越粗糙,就越易磨损,使⼯作过程中间隙逐渐增⼤;对过盈配合来说,由于装配时将微观凸峰挤平,减⼩了实际有效过盈,降低了连接强度。
影响疲劳强度。
粗糙零件的表⾯存在较⼤的波⾕,它们像尖⾓缺⼝和裂纹⼀样,对应⼒集中很敏感,从⽽影响零件的疲劳强度。
影响耐腐蚀性。
粗糙的零件表⾯,易使腐蚀性⽓体或液体通过表⾯的微观凹⾕渗⼊到⾦属内层,造成表⾯腐蚀。
影响密封性。
粗糙的表⾯之间⽆法严密地贴合,⽓体或液体通过接触⾯间的缝隙渗漏。
影响接触刚度。
接触刚度是零件结合⾯在外⼒作⽤下,抵抗接触变形的能⼒。
机器的刚度在很⼤程度上取决于各零件之间的接触刚度。
影响测量精度。
零件被测表⾯和测量⼯具测量⾯的表⾯粗糙度都会直接影响测量的精度,尤其是在精密测量时。
表面粗糙度
λc取样长度 (mm) 0.8
2.5
0.25 0.8 2.5
ln:评价长度 (mm) 4
12.5
1.25 4
12.5
型号 粗糙度测量标准
评价参数 评价长度 评定轮廓 数据滤波 截止值(lc) 取样长度(L) 取样段数(区间数)
SJ-201P JIS-94'
Ra 12.5um r曲线 PC-50
Ra≦0.02
0.08
0.02< Ra≦0.1
0.25
0.1< Ra≦2.0
0.8
2.0< Ra≦10
2.5
10< Ra≦80
8
ln:评价长度 (mm)
0.4 1.25
4 12.5 40
Ry:
七.目前 新伟祥是
粗糙度 仪为比对
Ry范围 (µm)
λc 取样长度 (mm)
Ry≦0.10
0.08
0.10< Ry≦0.5
0.25
0.5< Ry≦10
0.8
10< Ra≦50
2.5
50< Ry≦200
8
SJ-401表面 SJ-201P表面
ln:评价长度 (mm)
0.4 1.25
4 12.5 40
测量 参数 Ra
Ra
Ry Ry Ry
范围 (µm) 0.1< Ra≦2.0
2.0< Ra≦10
0.1< Ry≦0.5 0.5< Ry≦10 10< Ry≦50
度核心轮 BAC曲线:轮
六.取样
廓承载率曲线.
长度及评 λc (l):
取样长
根据
Rz-Ry-Ra表面粗糙度换算讲解学习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在取样长度内,被测实际轮廓上各点至轮廓中线距离绝对值的平均值,Ra 能充分反映表面微观几何形状高度方面的特性,但因受计量器具功能的限制,不用作过于粗糙或太光滑的表面的评定参数。
微观不平度十点平均高度Rz
在取样长度内5个最大的轮廓峰高平均值与5个最大轮廓谷深平均值之和.
Rz 只能反映轮廓的峰高,不能反映峰顶的尖锐或平钝的几何特性,同时若取点不同,则所得Rz
值不同,因此受测量者的主观影响较大。
主要用户窄小表面。
DIN_4768-1990_用电接触式记录仪测定粗糙度特征值Ra、Rz、Rmax—术语_测量条件_中文译文共9页文档
DK 62-408.8: 621.9.05 德国标准1990年5月用电接触式(铁笔)记录仪测定表面粗糙度数值R a、R z、R max:术语,测量条件替代DIN 4768 第1部分-08.74与国际化标准组织发布的国际标准ISO 3274:1975和ISO 4288之间的关系见注释。
单位:mm1 应用范围该标准规定了通过具有电传输、高通滤波和分析功能的接触式尖笔记录仪来测定技术表面的可比粗糙度测量值的术语和测量条件。
备注:波纹度和其它的形状偏差不属本标准范畴。
但是在某些功能情况,它对表面适用性的影响比起其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来说可能会更大。
2 术语按照DIN 4760、DIN 4762以及DIN 4777中用相位校正滤波器测量粗糙度中的术语。
此外,按照2.1和2.2中的术语。
2.1 滤波器(高通滤波器)滤波器为轮廓滤波器1,根据滤波器特性曲线,实际轮廓的长波部分只1按照DIN 4777/05.90中的概念有部分或根本就不计入粗糙度轮廓或测量结果。
按照极限波长称之为滤波器。
备注:在文献中,滤波器也叫做波分离器或斩波器。
图1:表面粗糙度轮廓的平均峰谷高度图R z2.2 测量段2.2.1 初试段(见图1)初试段是投影垂直于中线、不用来分析的接触段的长度。
刚开始的瞬态过程必须在初试段内逐渐消失。
2.2.2 总测量段l m(见图1)总测量段是投影垂直于中线、直接用来分析表面粗糙度轮廓部分的长度。
2.2.3 各具体的测量段l e(见图1)各具体的测量段为总测量段l m的五分之一。
备注:各具体的测量段l e相当于DIN 4762/01.89中的基准段l。
2.2.4 后续段(见图1)后续段是投影垂直于中间直线、不再用来分析的描画段的表面粗糙度轮廓的最后一部分的长度。
2.2.5 描画段l r(见图1)描画段等于初试段、总测量段l m和后续段的总和。
2.3 粗糙度特征值本标准意义中的粗糙度特征值从表面粗糙度轮廓1)中得出。
国外粗糙度符号表示方法
国外粗糙度符号表示方法摘要:一、国外粗糙度符号的含义及分类二、国外粗糙度符号的表示方法三、常见国外粗糙度符号的应用案例四、我国与国际粗糙度符号的对比五、国外粗糙度符号在工程领域的实用性正文:在国外,粗糙度符号是工程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元素。
这些符号用于表示工件表面的粗糙度等级,以确保工程零件的质量和性能。
本文将介绍国外粗糙度符号的含义、表示方法、应用案例以及在我国的实用性。
一、国外粗糙度符号的含义及分类国外粗糙度符号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于表示粗糙度等级的符号,如Ra、Rz等;另一类是用于表示粗糙度参数的符号,如Rmax、Rv等。
这些符号代表着工件表面的光滑程度,不同的符号对应着不同的粗糙度等级。
二、国外粗糙度符号的表示方法1.Ra:Ra表示平均粗糙度,其值越小,表面越光滑。
Ra的测量范围通常为0.1~100μm。
2.Rz:Rz表示最大粗糙度,其值越小,表面越光滑。
Rz的测量范围通常为0.1~100μm。
3.Rmax:Rmax表示最大高度差异,其值越小,表面越光滑。
Rmax的测量范围通常为0.1~100μm。
4.Rv:Rv表示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其值越小,表面越光滑。
Rv的测量范围通常为0.1~100μm。
三、常见国外粗糙度符号的应用案例1.在机械加工领域,粗糙度符号用于表示零件表面的质量要求,以确保零件的性能和寿命。
2.在电子制造领域,粗糙度符号用于表示印刷电路板(PCB)表面的光滑程度,以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3.在航空航天领域,粗糙度符号用于表示航空器零部件表面的光滑程度,以降低气动阻力,提高飞行效率。
四、我国与国际粗糙度符号的对比1.在我国,常用的粗糙度符号有Ra、Rz、Rmax、Rv等,与国际上的表示方法一致。
2.但在实际应用中,我国的粗糙度符号表示方法与国际上存在一定差异,如测量范围和计算方法等。
五、国外粗糙度符号在工程领域的实用性1.实用性:国外粗糙度符号为工程领域提供了一种统一、简洁的表面质量表示方法,有利于各领域的沟通与交流。
表面粗糙度的三种符号
表面粗糙度的三种符号
表面粗糙度是一个描述物体表面粗糙程度的物理量,它是指在一定区
域内,表面高低起伏的程度。
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表面粗糙度
是非常重要的参数之一。
因为它直接影响到物体的摩擦、密封、润滑、磨损等性能。
为了更好地描述和控制表面粗糙度,人们发明了三种符
号来表示不同类型的表面粗糙度。
一、Ra值
Ra值是最常见的表面粗糙度符号之一。
它代表着平均粗糙度高低起伏的大小。
Ra值越小,表示表面越光滑;反之则表示表面越粗糙。
Ra
值通常用微米(μm)作单位来表示。
二、Rz值
Rz值也是一种用来描述表面粗糙度的符号。
它代表着最大峰与最大谷之间的距离大小。
Rz值越小,表示峰谷差距越小,即表面越平滑;反之则表示峰谷差距越大,即表面越粗糙。
Rz值通常也用微米(μm)
作单位来表示。
三、Rmax值
Rmax值是用来描述表面最高峰与最低谷之间的距离大小。
它代表着表面粗糙度的最大值。
Rmax值越小,表示表面越平滑;反之则表示表面越粗糙。
Rmax值通常也用微米(μm)作单位来表示。
总结:
以上三种符号分别从不同角度描述了表面粗糙度的高低起伏程度,它们各自有其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符号来描述和控制表面粗糙度。
同时,在进行表面粗糙度测量时,还需要注意测量方法和仪器的选择,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完整版)表面粗糙度参数Rz、Rmax、Rt、R3z、RPc等的测量.docx
表面粗糙度参数Rz、 Rmax、Rt、 R3z、RPc等的测量在 GB/T3505-2000《产品几何技术规范表面结构轮廓法表面结构术语、定义及参数》中定义了表面粗糙度幅度参数( 纵坐标平均值 ) R a、R q、R sk、R ku和间距参数、混合参数等,虽然该标准等效采用了ISO4287:1997 《几何产品规范(GPS)表面特征 : 轮廓法表面结构的术语、定义及参数》,但这些参数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目前工业生产的需要,特别是在涉外产品中常常会提出一些非标的表面粗糙度参数的技术要求,例如R max(DIN EN ISO 4287)、RP c(prEN 10049) 、R3z(Daimler Benz Standard 31007)等。
这些参数的正确测量直接影响产品符合性的判断,因此生产部门对这些参数的准确测量都有迫切的需求。
同时,对这些参数的正确认识及理解能有效地指导生产过程,在使产品技术指标满足要求的同时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为一些厂家测量这样的参数,如发动机冷凝管内表面的R max、R t等参数、轴类零件的RP c参数。
现结合实例对这些参数的定义和测量方法作一些说明,以供参考。
一、参数的定义1. 参数R z (GB/T3505-2000)在一个取样长度lr 内,最大轮廓峰高和最大轮廓谷深之和的高度如图 1 所示。
<CTSM>图 1 参数R z示意图 </CTSM>这里 R z的定义和GB/T3505-1983《表面粗糙度术语表面及其参数》中的定义已经完全不同。
GB/T3505-1983 中R z符号曾用于指示“不平度的十点高度”。
正在使用中的一些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器大多只能测量以前的参数R z。
因此,采用现行的技术文件和图样时必须小心慎重,因为用不同类型的仪器按不同的规定计算所取得的结果之间的差别,并不都是非常微小而可忽略的。
2. 参数R max(DIN EN ISO 4287)参数 R max与参数 R zi之间有些关系,因此首先介绍R zi的定义。
表面粗糙度Ra对照表
25s
Rz 0.040z 0.050z 0.063z 0.080z 0.100z 0.125z 0.20z 0.25z 0.32z 0.40z 0.50z 0.63z 0.80z
1.0z 1.25z 1.6z 2.0z 2.5z 3.2z 4.0z 5.0z 6.3z 8.0z 10.0z 12.5z
编制 Prepared by
新做成
陈有祥
125以上 32~125 8.0~25 2.0~6.3 0.25~1.60 0.010~0.20
更改履历
0.25 0.8
经一次或多次精密车、铣、 磨、搪光、研光、撑光、抛光或 刮、绞、搪等有屑切削加工方法 所得之表面,几乎无法以触觉或 视觉分辨出有模糊之刀痕,故较 细切面光滑。
经一次或多次精细车、铣、刨、
磨、钻、搪、绞或锉等有屑切削加工
2.5
方法所得之表面,以触觉试之,似甚
光滑,但由视觉可分辨出有模糊之刀
32s 40s 50s 63s 80s 100s 125s 160s 200s 250s 320s 400s 500s
32z 40z 50z 63z 80z 100z 125z 160z 200z 250z 320z 400z 500z
名称
说明
加工例
相当表面粗糙度Ra 之范围(µm)
毛胚面 光胚面 粗切面 细切面 精刀面 超光面
痕,故较粗切面光滑。
Ra 0.010a 0.012a 0.016a 0.020a 0.025a 0.032a 0.050a 0.063a 0.080a 0.100a 0.125a 0.160a 0.20a 0.25a 0.32a 0.40a 0.50a 0.63a 0.80a 1.00a 1.25a 1.6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