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力学(位移法)

合集下载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任务建筑力学是建筑类施工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建筑力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杆件结构(或构件)外力(荷载、约束反力)的平衡、内力的分布规律(轴力图、剪力图、弯矩图)、应力的计算方法及分布、应变的概念及变形的计算及材料的力学性能。

二、本课程的教学模块和基本要求模块一静力学基础(一)绪论初步了解建筑力学的学习目的、内容和任务及学习方法。

(二)静力学的基本概念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了解力和平衡的概念;(2)掌握静力学四个公理;(3)熟悉约束及约束反力;(4)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画物体受力图;(5)掌握结构计算简图的简化。

2.能力培养要求熟悉约束及约束反力、掌握结构计算简图的简化、熟练进行受力分析和画受力图。

模块二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一)平面特殊力系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掌握力的投影、力矩、力偶矩计算;(2)熟悉合力投影定理、合力矩定理;(3)了解力偶及其性质;(4)掌握平面特殊力系平衡方程。

2.能力培养要求(1)能熟练进行力的投影、力矩、力偶矩计算;(2)熟练应用平衡方程求解平面特殊力系的平衡问题。

(二)平面一般力系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熟悉力的平移定理及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2)掌握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

2.能力培养要求熟练应用平衡方程求解物体和物体系的平衡问题。

模块三基本构件的内力、应力、应变(变形)计算(一)轴向拉抻和压缩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了解变形固体的概念及其基本假设;构件变形的基本形式;轴向拉抻与压缩变形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2)了解内力的概念,掌握求内力及轴力图绘制方法;(3)了解强度概念,掌握构件横截面正应力计算及应力分布规律;(4)掌握应力、应变关系及轴向拉压杆的变形计算方法。

2.能力培养要求(1)具有轴力计算并绘制轴力图的能力;(2)具有轴向拉抻和压缩构件的应力计算能力;(3)具有轴向拉抻与压缩构件的变形计算能力。

建筑力学课件 第十八章 位移法

建筑力学课件 第十八章 位移法
根杆件都变成单超梁,求得两端的转角 位移和垂直于杆轴的相对线位移,则各 杆的内力均可根据公式(18-1)~(186)确定。由于超静定结构中的杆件是 在结点处相互连接的,汇交于某刚结点 处的各杆杆端位移相等,且等于结点位 移。因此,在位移法中,基本未知量应 是刚结点的转角位移和结点线位移。在 计算时,应首先确定刚结点转角位移和 独立的结点线位移的数目。
18.3 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与基本结构
2.独立的结点线位移
在超静定梁及刚架的计算中,为了减少基 本未知量的个数,使计算得到简化,通 常忽略各杆的轴向变形对位移的影响, 并假设结点转角θ和各杆弦转角φ都是微 小的。因而认为受弯直杆两端之间的距 离在变形后仍保持不变,这样,每一根 受弯直杆就相当于一个约束,从而减少 了独立的结点线位移数目。
其MB中A弧弯线矩的M箭AB弧尾线在的上箭面尾为在上下侧面受为拉下。侧受拉,弯矩 (3)将弯矩的竖标值画在杆端的受拉侧,并连虚线; (4)用区段叠加法作出该杆的最后弯矩图(由于AB杆
段无荷载,所以可以将虚线直接变成实线),如图 18-7(b)所示。
18.2 位移法的基本原理
归纳上面位移法的思路,其过程如下:
1.位移法是以结点位移(刚结点转角为其中之一)作为 基本未知量,通过添加附加约束限制结点位移(附加 刚臂限制刚结点的转动,其他形式的结点位移用其他 约束限制),使原超静定结构变成若干单超梁的组合 体,即位移法求解超静定结构的基本结构;
2.在添加附加约束处列出平衡条件。例如附加刚臂限制 了刚结点的转动,所以建立的平衡条件为力矩平衡条 件;
M AB
3i A
3i
l
M
F AB
M BA 0
(18-3)
FsAB
3i l

建筑力学静定结构位移计算

建筑力学静定结构位移计算

4l/5
l/5
三次抛物线ω=hl/4
顶点
(n+1)l/(n+2) l/(n+2)
n次抛物线ω=hl/(n+1)
例:求梁B点转角位移。 例:求梁B点竖向线位移
P
ql2/2
A
EI
B
MP
q
↓↓↓↓↓↓↓↓↓↓↓↓↓↓↓
l/2
Pl/4 l/2 MP
A
l
B
P=1 m=1 l 3l/4 1/2
⑥当图乘法的适用条件不满:足时的处理
一、各类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公式 1)梁、刚架:只考虑弯曲变形的影响
D = ∑∫(M1 MP /EI) ds 2)桁架:只考虑轴向变形的影响
D = ∑∫(N FNP/EA) ds D = ∑NFNPl/EA 3)组合结构: D = ∑∫(M1 MP /EI) ds +∑∫(N FNP/EA) ds (6-4-3) 4)拱 D= ∑∫(M1 MP /EI) ds +∑∫(NFNP/EA) ds (6-4-4)
建筑力学静定结构位移计算
§14-1 计算结构位移的目的
一、结构的位移概念 在外因作用下,结构会发生变形,其上各点或
截面位置发生改变,叫作结构的位移。
平面杆件结构的位移: 1、线位移:水平位移 竖向位移 2、转角位移(角位移)
广义位移概念: 1、绝对位移:一个截面相对自身初始位置的位移; 2、相对位移:一个截面相对另一个截面的位移。 二、计算结构位移的目的 1、验算结构的刚度,使结构的位移或变形不超出规定的范 围,满足结构的功能和使用要求。 2、在结构的制作或施工时,按使用时结构位移的反方向予 先采取措施。 3、引入变形(位移)条件,为计算超静定结构提供基础。

《建筑力学》期末复习指导

《建筑力学》期末复习指导

11秋建筑施工与管理专科《建筑力学》期末复习指导一、课程说明《建筑力学》是广播电视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的补修课。

本课程的教材:《建筑力学》,作者:吴国平,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二、考试说明1、考核方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试题类型试题类型分为两类:第一类判断题与选择题,占30%;第二类计算题,占70%。

计算题共4题,主要类型有:求静定结构支座反力并画内力图,梁的正应力强度计算,图乘法求位移,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力矩分配法计算超静定结构。

三、复习要点第一章静力学基本知识一、约束与约束反力1.柔索约束:由软绳构成的约束。

约束反力是拉力;2.光滑面约束:由两个物体光滑接触构成的约束。

约束反力是压力;3.滚动铰支座:将杆件用铰链约束连接在支座上,支座用滚轴支持在光滑面上,这样的支座称为滚动铰支座。

约束反力垂直光滑面;4.链杆约束:链杆是两端用光滑铰链与其它物体连接,不计自重且中间不受力作用的杆件。

约束反力作用线与两端铰链的连线重合。

5.固定铰支座:将铰链约束与地面相连接的支座。

约束反力是一对相互垂直的力6.固定端:使杆件既不能发生移动也不能发生转动的约束。

约束反力是一对相互垂直的力和一个力偶。

二、力矩与力偶1.力偶不等效一个力,也不能与一个力平衡。

2.力偶的转动效果由力偶矩确定,与矩心无关。

3.力对点之矩一般与矩心位置有关,对不同的矩心转动效果不同4.力偶与矩心位置无关,对不同点的转动效果相同。

三、主矢和主矩1.主矢与简化中心位置无关,主矩与简化中心位置有关。

2.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的结果a)主矢不为零,主矩为零:一个合力;b)主矢不为零,主矩不为零:一个合力、一个合力偶;c)主矢为零,主矩不为零——一个合力偶;d)主矢为零,主矩为零——平衡力系。

四、平面力系1.平面任意力系的主矢和主矩同时为零,即,是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

2.平面一般力系有三个独立方程可求解三个未知数,平面平行力系有二个独立方程可求解二个未知数。

建筑力学大纲 知识点第九章位移法

建筑力学大纲 知识点第九章位移法

第9章位移法用计算机进行结构分析时通常以位移法原理为基础。

位移法是求解超静定结构的另一基本方法。

9.1 等截面单跨超静定梁的杆端内力位移法中用加约束的办法将结构中的各杆件均变成单跨超静定梁。

在不计轴向变形的情况下,单跨超静定梁有图9-1中所示的二种形式。

它们分别为:两端固定梁;一端固定另端链杆(铰)支座梁。

9.1.1 杆端力与杆端位移的正、负号规定1.杆端力的正、负号规定杆端弯矩:顺时针转向为正,逆时针转向为负。

对结点而言,则逆时针转向为正,顺时针转向为负。

杆端剪力:使所研究的分离体有顺时针转动趋势为正,有逆时针转动趋势为负。

2.杆端位移的正、负号规定杆端转角:顺时针方向转动为正,逆时针方向转动为负。

杆端相对线位移:两杆端连线发生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相对线位移Δ为正,反之为负。

9.1.2 荷载作用下等截面单跨超静定梁的杆端力———载常数荷载所引起的杆端弯矩和杆端剪力分别称为固端弯矩和固端剪力,统称为载常数。

9.1.3杆端单位位移所引起的等截面单跨超静定梁的杆端力—刚度系数(形常数)杆端单位位移所引起的杆端力称为刚度系数或称形常数。

§9.2 位移法的基本概念1.基本未知量当不计轴向变形时,刚结点1不发生线位移,只发生角位移Z1,且A1和杆B1的1端发生相同的转角Z1。

刚结点1的角位移Z1就是求解该刚架的位移法基本未知量。

图9 -72.基本结构 在刚结点1上加一限制转动(不限制线位移)的约束,称之为附加刚臂,如图9-7(b)所示。

因不计轴向变形,杆A1变成一端固定一端铰支梁,杆B1变成两端固定梁。

原刚架则变成单跨超静定梁系,称为位移法基本结构。

3.荷载在附加刚臂中产生的反力矩R 1F在基本结构图9-7(b)上施加原结构的荷载,得到的结构,称为位移法基本体系,杆B1发生虚线所示的变形,但杆端1截面被刚臂制约,不产生角位移,使得刚臂中出现了反力矩R 1F 。

4.刚臂转动引起的刚臂反力矩R 11为使基本结构与原结构一致,需将刚臂(连同刚结点1)转动一角度Z 1,使得基本结构的结点1 转角与原结构虚线所示自然变形状态刚结点转角相同。

整理建筑力学选择判断

整理建筑力学选择判断

建筑力学B1.静定结构的几何组成特征是( 体系儿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 )。

D1.低碳钢的拉伸过程中,胡克定律在( 弹性阶段 )范围内成立。

2.低碳钢的拉伸过程中,( 屈服 )阶段的特点是应力几乎不变。

3.对于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力的三要素为( 大小、方向和作用线 )。

4.当梁上某段作用的均布荷载为常量时,此段( 剪力图形为斜直线,弯矩图形为二次曲线)。

E1.二力法中,主系数认11δ是由( 1M 图和1M 图 )图乘得出的。

G1.杆件的应力与杆件的(内力、截面 )有关。

2、工程设计中,规定了容许应力作为设计依据:[]n 0σσ=。

其值为极限应力0σ除以安全系数n ,其中n 为( >1 )。

J 1.矩形截面,高为h ,宽为b ,则其对形心轴Z 的惯性矩为(D .33bh )。

2.矩形截面,高为h ,宽为b ,则其抗弯截面模量为( 62bh )。

3.截面法求杆件截面内力的三个主要步骤顺序为( 取分离体、画受力图、列平衡方程 )。

4.静定结构的几何组成特征是( 体系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

5.结点法和截面法是计算( 桁架 )的两种基本方法。

L(N) 1.选(A )2.力法方程中,主系数ii δ是由( 1M 图和1M 图 )图乘得出的。

3.力法中,主系数是8:1是由( B )图乘得出的。

A 、M 1图和M P 图 B 、M 1图和M 1图 C 、M p 图和M p 图 D 、都不是4.力偶可以在它的作用平面内(任意移动和转动 ),而不改变它对物体的作用。

5.力偶( 无合力,不能用一个力等效代换 )。

6.链杆(二力杆)对其所约束的物体的约束反力( 为沿链杆的两铰链中心的连线 )作用在物体上。

7、能够限制角位移的支座是( 固定支座与定向支座 )。

8.力法的基本未知量是(多余约束力)P1.平面一般力系可以分解为( C.一个平面汇交力系和一个平面力偶系)。

2.平面平行力系有( 2 )个独立的平衡方程,可用来求解未知量。

力法位移法。力矩分配法常见问题

力法位移法。力矩分配法常见问题

建筑力学常见问题解答6 超静定结构內力计算1.什么是超静定结构?它和静定结构有何区别?答:单靠静力平衡条件不能确定全部反力和內力的结构为超静定结构。

从几何组成的角度看,静定结构是没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若去掉其中任何一个约束,静定结构即成为几何可变体系。

也就是说,静定结构的任何一个约束,对维持其几何不变性都是必要的,称为必要约束。

对于超静定结构,若去掉其中一个甚至多个约束后,结构仍可能是几何不变的。

2.什么是超静定结构的超静定次数?答:超静定结构多余约束的数目,或者多余约束力的数目,称为结构的超静定次数。

3.超静定结构的基本结构是否必须是静定结构?答:超静定结构的基本结构必须是静定结构。

4.如何确定超静定结构的超静定次数?答:确定结构超静定次数的方法是:去掉超静定结构的多余约束,使之变为静定结构,则去掉多余约束的个数,即为结构的超静定次数。

5.撤除多余约束的方法有哪几种?答:撤除多余约束常用方法如下:(1)去掉一根支座链杆或切断一根链杆,等于去掉一个约束。

(2)去掉一个固定铰支座或拆去一个单铰,等于去掉两个约束。

(3)去掉一个固定端支座或把刚性连接切开,等于去掉三个约束。

6.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的基本思路是什么?答: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的基本思路是:去掉超静定结构的多于约束,代之以多余未知力,形成静定的基本结构;取多余未知力作为基本未知量,通过基本结构的位移谐调条件建立力法方程,利用这一变形条件求解多余约束力;将已知外荷载和多余约束力所引起的基本结构的内力叠加,即为原超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内力。

7.什么是力法的基本结构和基本未知量?答:力法的基本结构是:超静定结构去掉多余约束后得到的静定结构。

力法的基本未知量是对应于多余约束的约束反力。

8.简述n次超静定结构的力法方程,及求原结构的全部反力和內力的方法。

答:(1)n次超静定结构的力法方程对于n次超静定结构,撤去n个多余约束后可得到静定的基本结构,在去掉的n个多余约束处代以相应的多余未知力。

直接利用平衡条件建立位移法方程

直接利用平衡条件建立位移法方程

=12Z1+30
MBC=2iBC(2Z1+Z2)+0=2×4(2Z1+Z2)=16Z1+8Z2
MCB=2iCB(2Z2+Z1)+0=2×4(2Z2+Z1)=16Z2+8Z1
MBE=2iBE×2Z1+0=2×3×2Z1=12Z1
MEB=2iBEZ1+0=2×3Z1=6Z1
MCD=3iCDZ2+0=3×4Z2=12Z2
M A1 27.79 kN m
M1A 8.82 kN m
M12 8.82 kN m
M 21 0 M2B 0
MB2 11.37 kN m
与例15.3的计算结果相同。
目录
位移法\直接利用平衡条件建立位移法方程 【例15.6】 试直接利用平衡条件建立图a所示刚架的位移法方
程,计算各杆端弯矩,并绘制弯矩图。 【解】 1)确定基本未知量。图a所示刚架为无侧移刚架,有
直接利用平衡条件建立位移法典型方程时,需要对每个杆 件进行受力、变形分析,找出杆端内力与杆端位移及荷载之 间的关系表达式。此关系式称为转角位移方程。
目录
位移法\直接利用平衡条件建立位移法方程
图a所示两端固定梁, 受荷载作用,并在A端产
生了一转角 A ,B端产 生了一转角 B ,同时A、
B两端还产生一相对线位 移ΔAB ,变形如虚线所示。 由叠加原理,该梁的受 力、变形情况可看成由 图b、c、d、e各因素单 独作用叠加而成。
M 21 0
M2B 0
M B2
3iB2 3)建立位移法方程并求解。由以
上关系式可见,只要求出结点位移Z1 、 Z2 ,则可得出全部杆端弯矩。
目录
位移法\直接利用平衡条件建立位移法方程

位移法—位移法的典型方程和计算实例(建筑力学)

位移法—位移法的典型方程和计算实例(建筑力学)
M CA 4i
i
18.94kN m
i
2
i
3.158
M CD 6i
18.95kN m
i
3 21.05
M BD i
20 35.79kN m
4
i
作M图,如图示
位移法
位移法计算步骤归纳如下
(1)确定基本未知量。在原结构上加入附加约束,得到
衡条件求出杆端剪力。
M
B
FQAB
M
A
0
2.5 4 2 20

kN 0
4
0
FQBA
2.5 4 2 20

kN 10kN
4
位移法
同理,取杆件BC,由平衡条件得
FQCB FQBC 10kN
取杆件BD,由平衡条件得
FQDB FQBD 7.5kN
1.5i1 0.9375i 2 15 0
1
3.16
i
2
21.05
i
位移法
(6)作M图
利用叠加公式 M M1Z1 M 2 Z 2 M 计算杆端弯矩
3.158 3 21.05
M AC 2i
i
25.26kN m
i
2
i
3.158 3 21.05

k211 k22 2 F2 0
位移法
(3)求系数和自由项
k11=4i +6 i=10 i
k12= -1.5 i =k21
k12= -1.5 i
k22 0.75i 0.1875 i 0.9375 i
位移法
F1 0

建筑力学22-位移法三力矩分配法

建筑力学22-位移法三力矩分配法

µDC=SDC/(SDC+SDE)=16/(16+24)=0.4 µDE=SDE/(SDC+SDE)=0.6 校核:0.4+0.6=1 结点E: SED=4iED=4×6=24 SEF=0 µED=SED/(SED+SEF)= 1 µEF=SEF/(SED+SEF)= 0 校核:1+0=1 将分配系数填入图15.31(b)的相应位置。
图15.30
结点C: SCB=SBC=12EI SCD=4iCD=4×4EI/2=8EI µCB=SCB/(SCB+SCD)=3/5 µCD=SCD/(SCB+SCD)=2/5 校核:3/5+2/5=1 3/5+2/5=1 将分配系数填入图15.30(b)的相应位置。 (2) 计算固端弯矩 固定刚结点B和C,则连续梁变成三根单跨超静定梁,因此可 由表19.2求得各杆的固端弯矩:
(2) 分配系数µ 式(e)中的各杆端弯矩可统一写成
S1k M 1k = M = µ1k M ∑ S1k
(1)
S1k µ1k = ∑ S1k
(1)
(3) 传递系数C 式(f)中的各杆端弯矩可统一写成 Mk1=C1kM1k 式中:C1k称为1k杆1端的传递系数。传 递系数即表示当杆件近端发生转角时,远端 弯矩与近端弯矩的比值。
【例15.12】用力矩分配法作图15.29(a)所示封闭框架的弯矩图。 已知各杆EI等于常数。 【解】因该封闭框架的结构和荷载均有x、y两个对称轴,可以只 取四分之一结构计算如图15.29(b)所示。作出该部分弯矩图后,其 余部分根据对称结构承受对称荷载作用弯矩图亦应是对称的关系 便可作出。 (1) 计算固端弯矩 由表14.2查得各杆的固端弯矩为 MF1A=-ql2/3=-7.5kN·m MFA1=-ql2/6=-3.75kN·m 写入图15.29(c)各相应杆端处。

电大建筑力学题库单选

电大建筑力学题库单选

电大建筑力学题库单选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C1.撤除一根支承链杆相当于解除(1)个约束。

D1.低碳钢的拉伸过程中,( 屈服 )阶段的特点是应力几乎不变。

2.低碳钢的拉伸过程中,胡克定律在(弹性阶段)范围内成立。

3.对于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力的三要素为(大小、方向和作用线)。

4.当梁上某段作用的均布荷载为常量时,此段(剪力图形为斜直线,弯矩图形为二次曲线 )。

5.当远端为固定铰支座时,传递系数等于(0).E1.二力法中,主系数认11δ是由(1M 图和1M 图)图乘得出的。

G1.工程设计中,规定了容许应力作为设计依据:n 0][σσ=。

其值为极限应力0σ除以安全系数n ,其中n 为( >1 )。

2.工程上习惯将EA 称为杆件截面的(抗拉刚度)3.杆件的应变与杆件的(外力、截面、材料)有关。

4.杆件的应力与杆件的(内力、截面)有关。

5.杆件的内力与杆件的(外力)有关。

6.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称为(刚度)。

7.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强度)。

8.构件保持原来平衡状态的能力称为(稳定性)J1.截面法求杆件截面内力的三个主要步骤顺序为( 取分离体、画受力图、列平衡方程)2.矩形截面,高为h,宽为b,则其抗弯截面模量为(62bh)。

3.矩形截面,高为h,宽为b,则其对形心轴Z的惯性矩为(33bh)。

4.静定结构的几何组成特征是(体系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

5.结点法和截面法是计算(桁架)的两种基本方法。

6.结点法计算静定平面桁架,其所取脱离体上的未知轴力数一般不超过(2)个。

7.建筑力学中,自由度与约束的叙述下列(一个固端(刚结),相当于二个约束)是错误的。

8.既限制物体沿任何方向运动,又限制物体转动的支座称为(固定端支座)9.加减平衡力系定理适用于(刚体)L1.力法中,主系数是由(M1图和M1图)图乘得出的。

2.力法中,自由项是由(M1图和Mp图)图乘得出的。

建筑力学-第13章 力法与位移法

建筑力学-第13章 力法与位移法

F1
X1
F
2
一次超静定
将刚结点改为单铰等于去掉一个约束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撤去多余约束时的注意事项:
1、去掉的约束必须是对保持其几何不变性来说是多余的约束,即不要把原结构 拆成几何可变体系
F1
F2
二次超静定
F1
F2
X1
X2
拆成了几何可变体系(×)
2、要把所有的多余约束都拆掉,使其不仅是几何不变体系,而且是静定结构
第13章 力 法与位移法
【内容提要】
本章介绍最早出现的计算超静定结构的基本方法——力法
和位移法。在力法计算中,把多余未知力作为基本未知量,
以解除了多余约束的静定结构作为力学分析的基础,由位
移条件建立力法方程,从而求出多余未知力。此外,在本
章中还将介绍超静定结构的特性。位移法也是计算超静定
结构的一种基本方法。位移法是以独立的结点位移作为基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13-2-2 力法典型方程
图a所示为一个三次超静定刚架, 去掉固定端支座B处的多余约束,
用多余未知力 X1、X2 、X3代替,
得到如图b所示的基本结构(悬 臂刚架)。
由于原结构B处为固定端支 座,其线位移和角位移都为 零。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1 0
2 0
3 0
5Pa3
6EI1 X1 4EI1 X2 96EI1 0
a3 4EI1
X1

5a3 6EI1
X2
Pa3 16EI1

0



1 6
X1

1 4
X2

5P 96

0
1 4

力法和位移法—力法典型方程(建筑力学)

力法和位移法—力法典型方程(建筑力学)

l3 2 EI
1 P
1 EI
ql 2 (
2
l
l )
2
ql 4 4 EI
2 P
1 EI
ql 2 (
2
ll
1 3
ql 2 2
l
3l )
4
5ql 4 8EI
试用力法计算图示超静定刚架的内力,并绘出弯矩图
4.代入力法方程求解多余未知力
11 X1 12 X 2 1P 0
l3
l3
ql 4
3EI X1 2EI X 2 4EI
将以上关系式代入
,有
12 12 X2 , 22 22 X2
熟知力法的基本原理
上式就是二次超静定结构力法方程。解以上方程即可求出多余未知力X1 和X2。当X1和X2单位约束反力求解后,其余的计算就可以转化为静定结 构计算。具体绘制弯矩图时,可利用图乘法和叠加原理进行求解,即: 结构各个端部弯矩多余未知力X1和X2 F
(c)
A
M2图
(d)
Fl
F
2
C
B
A
MF图 (e)
➢ 由图乘法得
熟知力法的基本原理
C
B X1=1 C l
B
l X2=1
A l
M1 图
(c)
A
M2图
(d)
熟知力法的基本原理
将各系数和自由项代入典型方程,解得
X1=
X2=

绘出结构弯矩图如图f。
3Fl 40
C
FB
17Fl 80
A 3Fl 80
弯矩图 (f)
熟知力法的基本原理
由此得到位移平衡方程为
基本结构在荷载q和多余未知力 X1、X2 共同作 用下的位移应等于这些力分别单独作用下的位 移的叠加,所以有:

第十五章位移法

第十五章位移法

1
A
B
1
M1图
L
A
B
L
M2图
X2=1
X1

2EI L

A
,X
2


6EI L2
A
M BA

2EI L
A
,F
QBA


6EI L2

A
M AB

4EI L

A

F
QAB


6EI L2

A
10
等截面单跨超静定梁的杆端内力
【4】内力图
2EI L

A
A
B
4EI L

A
M图
A
B
6EI L2
A
FQ图
第十五章
BA
FP B
X2=1
(e)MP图
第十五章
图(2)
5
等截面单跨超静定梁的杆端内力
δ1 1

1 EI

1

L

1

L EI
δ2 2

1 EI
1 2
L
L
2L 3

L3 3EI
Δ1 P

1 EI

FP a2 2
1
FP a2 2EI
δ1 2
δ2 1

1 EI
1 2

L

L 1

L2 2EI

0
第十五章
故得: Z1

3FP L2 112EI
17
第一节 位移法的基本概念
M A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七章位移法求解超静定结构的两种最基本的方法力法适用性广泛,解题灵活性较大。

(可选用各种各样的基本结构)。

位移法在解题上比较规范,具有通用性,因而计算机易于实现。

位移法可分为:手算——位移法电算——矩阵位移法力法位移法力法与位移法最基本的区别:基本未知量不同力法:以多余未知力基本未知量位移法:以某些结点位移基本未知量F PϕBϕB在忽略杆轴向变形和剪切变形的条件下,结点B 只发生角位移ϕB 。

由于结点B 是一刚结点,故汇交于结点B 的两杆的杆端在变形后将发生与结点相同的角位移。

位移法计算时就是以这样的结点角位移作为基本未知量的。

第一节位移法的基本概念BAClhEI 1EI 2首先,附加一个约束使结点B 不能转动,此时结构变为两个单跨超静定梁。

称为位移法的基本结构。

在荷载作用下,可用力法求得两根杆的弯矩图。

由于附加约束阻止结点B 的转动,故在附加约束上会产生一个约束力矩1631l F F P P -=C BAF P316Fl 532FlCAB然后,为了使变形符合原来的实际情况,必须转动附加约束以恢复ϕB 。

两个单跨超静梁在B 端有角位移时的弯矩图,同样可由力法求得。

此时在附加约束上产生约束力矩Bh EI lEI F ϕ⎪⎭⎫ ⎝⎛+=211143ϕB ϕBBA CB lEI ϕ13B h EI ϕ24B hEI ϕ22F PBAC求基本未知量,可分两步完成:1)在可动结点上附加约束,限制其位移,在荷载作用下,附加约束上产生附加约束力;2)转动附加约束使结点产生角位移ϕB ,使结构发生与原结构一致的结点位移。

ϕBϕB附加刚臂经过上述两个步骤,附加约束上产生约束力矩应为F 11和F 1P 之和。

由于结构无论是变形,还是受力都应与原结构保持一致,而原结构在B 处无附加约束,亦无约束力矩,故有F 11+F 1P =001634321=-⎪⎭⎫⎝⎛+Fl h EI lEI B ϕ解方程可得出ϕB 。

位移法典型方程将求出后ϕB ,代回图22-1c ,将所得的结果再与图22-1b 叠加,即得原结构(图22-1a )的解。

ϕB ϕBBA CB lEI ϕ13B h EI ϕ24B hEI ϕ22图22-1cF PCBA316Fl 532Fl 图22-1b位移法是以结点位移作为基本未知量,通过增加约束的方法,将原结构拆成若干个单跨超静定梁来逐个分析,再组合成整体,利用力和力矩的平衡方程求解未知量的。

第二节位移法基本未知量和基本结构1. 结点角位移一、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为结点角位移和独立结点线位移。

刚结点的数目=结点角位移数目。

2个结点角位移2、结构独立线位移:(1)忽略各杆轴向变形;(2)弯曲变形后的曲线长度与弦线长度相等。

上面两个假设导致杆件变形后两个端点距离保持不变,即杆长保持不变。

∆∆ϕCϕDABCD∆∆∆假设:∆1∆2结点线位移数确定方法13将结构中所有刚结点和固定支座用铰结点和铰支座代替,分析新体系的几何组成性质,若为几何可变体系,则通过增加支座链杆使其变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所增加的链杆数即为原结构位移法计算时的结点线位移数。

二、位移法的基本结构位移法的基本结构是通过增加约束使原结构成为若干个单跨超静定梁而得到的。

附加刚臂——附加链杆——作用是使结点不能转动限制结点移动练习位移法的基本结构是通过附加刚臂和附加链杆得到的,其中附加刚臂的数目等于原结构中结点角位移的数目,附加链杆的数目则等于原结构独立线位移的数目。

第三节单跨超静定梁的杆端力一、杆端位移和杆端力的正负号规定杆端力的正负规定杆端弯矩对杆端以顺时针为正; 对结点以逆时针为正。

杆端剪力的正向同前。

M AB ME IBAF Q AB F Q BAAϕBϕl∆E I♥杆端位移的正负规定杆端转角ϕA、ϕB,弦转角β=Δ/l都以顺时针为正。

Δ——杆两端相对线位移。

二、荷载引起的杆端力对于单跨超静定梁仅由荷载作用而产生的杆端力,称为固端力。

等截面两端固定梁,承受均布荷载q 作用。

用力法求解其固端力为122F ql MAB-=2F Q ql FAB=122F ql M BA=2F Q ql FBA-=M F ABM F BAEI qlF QABFF QBAFM F 表示固端弯矩;F Q F 表示固端剪力。

由于固端力是只与荷载形式有关的常数,所以称为载列出了常见超静定梁的载常数。

常数。

表22-1表17-1 等截面单跨超静定梁的载常数Array 2三、杆端位移引起的杆端力等截面两端固定梁,固定端A 发生单位角位移,抗弯刚度EI ,用力法求其杆端力为i M AB 4=,l iF AB 6Q -=iM BA 2=,l iF BA 6Q -=l EI i =称为线刚度。

由单位位移引起的杆端力是只与梁的几何尺寸和材料性质有关的常数,所以称为形常数。

ϕB =1ABlEI表17-2 等截面单跨超静定梁的形常数单跨超静定梁简图M ABM BA F Q AB = F Q BA4i2iϕ=1A B A B1212l ili6-li6-li6-AB1li3-AB ϕ=13i023liABϕ=1i-ili3-F PC ABDΔ1Δ2一、位移法的典型方程第四节位移法典型方程和计算实例基本未知量:结点C 的角位移Δ1,结点D 的水平线位移Δ2CABD基本结构基本体系F PCABDΔ1Δ2使基本结构承受与原结构相同的荷载,并使结点C 处的附加刚臂转动Δ1,而结点D 处附加链杆发生水平线位移Δ2,如图示,称为位移法的基本体系。

F PC ABDΔ1Δ2为了保证基本体系的受力和变形情况与原结构完全相同,基本体系上附加约束的约束反力F 1和F 2应为零。

021==F F根据叠加原理,把基本体系中的总约束反力F 1和F 2分解成几种情况分别计算:F PCABDCABDΔ1CA BDΔ2k 11=1k 21=1图1M k 12k 22图2M F 1P F 2PM P 图⎭⎬⎫+∆+∆=+∆+∆=P P 2222121212121111F k k F F k k F位移法基本方程⎭⎬⎫=+∆+∆=+∆+∆P P 0022221211212111F k k F k k 对于具有n 个基本未知量的结构,可得位移法基本方程如下:⎪⎪⎭⎪⎪⎬⎫=+∆++∆+∆=+∆++∆+∆=+∆++∆+∆P P P 00022112222212111212111n n nn n n n n n n F k k k F k k k F k k k 从方程中即可求出基本未知量Δ1和Δ2。

位移法的典型方程⎪⎪⎭⎪⎪⎬⎫=+∆++∆+∆=+∆++∆+∆=+∆++∆+∆P P P 00022112222212111212111n n nn n n n n n n F k k k F k k k F k k k k i j产生反力的地方引起反力的原因主系数:0>ii k 副系数:反力互等定理:k ij =k jiF i P>0=0<0k ij>0=0<0k ii ——基本结构上,由于单位结点位移Δi =1的作用,引起第i 个约束上的约束反力自由项:k ij ——基本结构上,由于单位结点位移Δj =1的作用,引起第i 个约束上的约束反力F i P ——基本结构上,由于荷载作用,引起第i 个约束上的约束反力为了求得典型方程中的系数和自由项,可借助于表22-1、表22-2,分别绘出基本结构中由于单位位移引起的单位弯矩图M 1、M 2和由于外荷载引起的M P 图。

P+∆++∆+∆=M M M M M n n 2211系数和自由项确定后,代入典型方程就可解出基本未知量。

最后弯矩图可按下式作出★附加刚臂上的约束力矩,可取利用结点力矩平衡的条件求出;★附加链杆上的约束力,可利用结构部分平衡(一般取横梁部分沿附加链杆方位的投影平衡)的条件求出。

用位移法计算的步骤为:1、加入附加约束,阻止结点的转动和移动,得到一组以单跨超静定梁为组合体的基本结构。

2、建立位移法典型方程。

3、绘出基本结构的各单位弯矩图和荷载弯矩图,由平衡条件求出各系数和自由项。

4、解方程,求出基本未知量。

5、用叠加法画弯矩图。

6、根据弯矩图画剪力图,根据剪力图绘轴力图。

二、计算实例1. 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无侧移刚架是指刚架的各结点无结点线位移。

基本未知量:所有刚结点的转角。

基本结构:在所有刚结点上加附加刚臂。

例17-1 用位移法计算图示连续梁,并作弯矩图。

解(1)选取基本体系。

(2)建立位移法典型方程。

1111=+∆P F k ABC3m 3m6mii16kN2kN/mA BC16kN2kN/mΔ118(3)求系数和自由项。

(4)求基本未知量。

i7121=∆2i4i3ik 11ABCΔ1=1图1M 4i3iF 1P618A BC66M P 图(kN.m )ii i k 73411=+=mkN 121861⋅-=-=P F182i4i3i ABCΔ1=1图1M A BC66M P 图(kN.m )mkN 86.12187123mkN 86.1267124mkN 57.267122⋅-=-⋅=⋅=+⋅=⋅-=-⋅=ii M i i M i i M BCBAAB 根据杆端弯矩的正负号规定,确定杆端弯矩方向及杆的受拉边。

将杆两端弯矩连成虚线,再叠加相应简支梁的弯矩,即得整个连续梁的弯矩图。

(5) 作弯矩图12.862.57924例17-2 用位移法作图示刚架的内力图。

各杆EI =常数。

解(1)选取基本体系。

(2)建立位移法典型方程。

1111=+∆P F k(3)求系数和自由项。

(4)求基本未知量。

i51=∆iiik73411=+=mkN354051⋅-=-=PF(5) 作弯矩图mkN 1052mkN 2054m kN 40mkN 20553⋅==⋅==⋅-=⋅=+=ii M i i M M ii M DBBD BC BA根据弯矩图作剪力图取杆件AB 为隔离体,其受力图如示,=∑B M 0=∑A M 0kN 420245.2Q =-⨯⨯=ABF 0kN1kN 420245.2QB -=-⨯⨯-=AF kN5.7QB Q -==D DB F F 0kN1QB Q ==C CB F F 取杆件为隔离体,根据力矩平衡方程,由杆端弯矩求杆端剪力。

Q =AB F 0kN1QB -=A F 0kN1QB Q ==C CB F F kN 5.7QB Q -==D DB F F 根据剪力图作轴力图取结点B 为隔离体,其受力图如示。

BC 杆段是悬臂梁段且荷载与杆轴相垂直,因此该段各截面轴力相等,且等于零,即F N BC =0。

=∑x F 0=∑y F ()20kNkN 1010NB -=--=D F F N BA =7.5kN取结点为隔离体,利用投影平衡方程,由杆端剪力求杆端轴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