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整理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活动记录表:沙漏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活动记录表:沙漏](https://img.taocdn.com/s3/m/8c6846b3227916888586d759.png)
活动记录表:沙漏
活动名称:有趣的沙漏。
活动目的:制作创意沙漏,探究生活中的科学材料准备:一对吸管、胶水、锥子、两个相同的塑料瓶、植物油、水。
活动过程
(1)把塑料瓶的两个瓶盖拧下来,让它们背对背挨在一起,用胶水粘起来,稍等一会儿让胶水变干。
(2)用锥子在瓶盖上截两个圆形的洞能够让吸管插进去
(3)将两根吸管分别插在两个圆洞里,轻轻地推一推,让它们俩互为镜像的状态。
(4)拿出两个空瓶子,往第一个瓶子里倒满水,往第二个瓶子里倒满植物油,注意让它们的液体平面高度相同。
(5)盖上瓶盖并且拧紧,如果不确定是否拧紧的话,可以用点胶水。
确定个瓶盖拧紧之后,快速把瓶子翻过来,把另一个瓶盖拧紧。
(6)把液体沙漏翻过来,让装水的瓶子在上面,观察出现的现象。
注意事项:使用锥子要注意安全,可在家长的协助下进行制作。
思考:会发生什么有趣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结论: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掉,油一点点地上升。
原因是水比油稍重,当水滴向下的时候,下面瓶子里的油会通过吸管浮上来取代水之前的位置。
1/ 1。
【科学】青岛版(六三制)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指导
![【科学】青岛版(六三制)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38f81810783e0912a3162a40.png)
青岛版(六三制)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指导实验名称:探究鱼身体表面黏液对鱼生存的影响实验材料:气球、洗洁精等实验步骤:1、给气球装满水,摸一摸气球的表面。
2、在气球表面涂上洗洁精,再摸一摸。
3、比一比两次触摸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论:鱼身体表面的黏液有助于减小鱼游泳时水对它的阻力,有助于鱼的生存。
实验名称:鸟的翅膀是怎样帮助它们生存的实验器材:羽毛、滴管、小刀、盘子实验步骤:1、掂一掂羽毛,感受羽毛的重量与身边的哪些物品接近。
2、用小刀横切或纵切羽轴,观察羽毛内部的结构。
3、羽毛放在盘子中,用滴管滴一滴水在羽毛上,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羽毛的重量很轻,羽毛的羽轴是中空结构的,水很难渗入羽毛中。
实验结论:羽毛是中空结构的,质量很轻,具有防水性,有利于鸟飞行。
实验名称:植物的根吸收水分实验实验材料:试管、水、胶塞、棉花、植物油。
实验步骤:1、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
2、把植物放入试管中。
3、在试管中滴入植物油(或用棉花、胶塞等吧管口密封),防止水分蒸发,同时固定好植物,并在管壁水面处做标记。
4、把植物放在向阳处,观察试管中液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液面下降了。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实验名称:茎运输水分的实验实验材料:凤仙花(芹菜)、水、红墨水、矿泉水瓶、小刀。
实验步骤:1、剪取一根凤仙花枝条。
2、在装有水的矿泉水瓶里滴入红墨水。
3、把凤仙花枝条插入矿泉水瓶中。
4、将插有凤仙花枝条的矿泉水瓶放在阳光下,有利于促进水分的吸收,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
5、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枝条,用清水冲洗,把茎分别横切和纵切,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看到茎内导管被染红,其他部分没有被染红。
实验结论: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实验名称:叶的蒸腾作用实验实验材料:一株植物、两个透明塑料袋、皮筋等。
实验步骤:1、选择两根长势相同的枝条,把其中一根枝条的叶去掉。
2、把透明塑料袋分别罩在两根枝条上,并把袋口扎紧。
3、过一段时间,观察塑料袋内壁上水珠的变化。
青岛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操作大全
![青岛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操作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4049c8d3d15abe23482f4dd1.png)
青岛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操作大全三年级上册一、P18第6课哪杯水热【实验名称】温度计的使用【实验目的】了解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实验器材】烧杯、水、温度计【实验步骤】 1、(温度计主要有三部分构成:玻璃泡、玻璃管、刻度)使用时,手拿温度计的上部。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
3、3—5分钟后,等温度计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
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
此时水的温度是摄氏度。
【实验说明】规范读、写温度的单位。
即:摄氏度℃二、P38第14课水往高处走【实验名称】探究水往高处走的秘密(或物体的毛细现象)【实验目的】了解毛细现象,能解决水往高处走的秘密【实验器材】毛巾(或布条)、红墨水、实心和空心的玻璃管(粗细不同)、纸片、水槽【实验步骤】 1、在水槽中倒入水,滴入几滴红墨水(为了便于观察),使水变成红色。
2、将实验材料一端同时浸入水槽中,仔细观察现象,发现:水沿着布条(或毛巾)、空心玻璃棒、纸片等材料向上爬,而不会沿着实心管上升。
还发现粗细不同的空心管,细管的水升得高,粗管的水升得低。
【实验结论】水能沿着有空隙的材料上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空隙越大,升得越高;反之升得低。
【实验说明】了解生活中毛细现象实例:(1)浸在脸盆里的毛巾滴水;(2)用粉笔吸滴在纸上的水;(3)用卫生纸吸洒在衣服上的油;(4)酒精灯的酒精能源源不断地到达灯芯顶端……三、P34第12课改变浮和沉【实验名称】改变物体的浮和沉【实验目的】了解改变沉浮的基本方法【实验器材】盛有水的水槽、橡皮泥、鸡蛋、铝片、两个小瓶(一个空的、一个盛有沙子)、盐、塑料泡沫【实验步骤】 1、首先把橡皮泥、鸡蛋、铝片、两个小瓶、塑料泡沫放入水中,看到橡皮泥、鸡蛋、铝片、一个小瓶沉到水底,另一小瓶、塑料泡沫浮在水面。
2、把橡皮泥团捏成小船状,放在水中,它浮在了水面;把沉入水底的小瓶内物体倒出,放入水中时,它浮在了水面上;在沉着鸡蛋的水中加入盐,鸡蛋慢慢浮上了水面。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知识点汇总青岛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知识点汇总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f15cbb29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3e.png)
实验5
实验步骤: 1.拉动注射器,让注射器内吸入一定体积 的空气。 2.将注射器的头部紧紧抵住橡皮,观察注 射器内空气的变化。 3.用力拉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内空气 的变化。
课前准备: 课本,笔,练习本
课本第8页
一、探究鸟翅膀的特点
鸟的羽毛特点: 1. 掂一掂羽毛很轻
2. 不易沾水
3. 羽轴是中空的
课本第21页
二、 探究叶的蒸腾作用 由对比实验感知叶的蒸腾作用
几乎没水珠。
有很多水珠。
说明植物的水分是通过叶子排出去的
如右图,用透明塑料袋将一株生产旺盛的盆栽植物 和一株长势差不多的去掉叶子的植物分别罩起来, 在茎底部用绳子扎紧,放在向阳处,并按时浇水。 (1)过一段时间发现,① 号(填序号)塑料袋内壁上有又大又多 的水珠出现, ② 塑料袋内壁上几乎没有水珠出现。 (2)、选取同样的一株植物的叶子,用玻璃杯盛放70℃的水, 把叶子浸入水中,我们发现叶子表面有 气泡 出现, 说明叶的表面有 气孔 。 (3)、由此我们得知: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 气孔 散失到空气中, 这就是叶的 蒸腾 作用。
实验4
实验步骤: 1.把纸团塞进玻璃杯内部 2把玻璃杯倒立竖直压入水槽里 3.把杯子竖直提出水面,用毛巾擦 干杯口外围
结论:空气总是占据一定的空间
如何用实验验证空气占据空间?
(1)将纸团紧紧塞在杯子底部,然后把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再把杯子_竖__直___ 提出水面,用毛巾擦干杯口外围,发现杯底的纸团 没__有__湿__ 。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e814a6adf524ccbff121841d.png)
课题名称:第六课《那杯水热》实验名称: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实验目的: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实验器材:一杯温水、温度计、毛巾或卫生纸。
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手拿着温度计的上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
3、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稍等几分钟,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
4、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实验结束后用布或卫生纸擦干温度计上水渍,放入盒中以备下次使用。
6、记录实验器材。
7、整理实验器材。
课题名称:第七课《水温的变化》实验名称:热水温度的变化实验目的:探究常温下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铁架台、烧杯、温度计、计时器。
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的半杯热水,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并调整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没到热水中,但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当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并将温度填写在表格内。
从此时没个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观察15—20分钟。
4、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5、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过程室先快后慢,直至与室温相同。
课题名称:第八课《那杯水多》实验名称: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实验目的:正确使用量筒和胶头滴管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实验器材:合适规格的量筒、胶头滴管、烧杯、水。
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将量筒放置平稳。
先用烧杯向量筒中倒入水,当量筒内液体接近目标刻度线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到刻度位置。
3、读数,使视线与液面凹面最低处相平。
4、整理实验器材。
课题名称:第十二课《改变浮和沉》实验名称:改变浮和沉实验目的:探究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
方案一:实验器材:牙膏皮(铝制)、水槽、水。
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先向烧杯中倒入水,把牙膏皮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3、取出牙膏皮,可将牙膏皮捏成船型,放在水中,观察现象。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方法指导(1)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方法指导(1)](https://img.taocdn.com/s3/m/52ebb565a6c30c2258019e59.png)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方法指导( 共计20 个)●实验名称:模拟猫足肉垫的作用(1.动物的四肢)实验器材:2个方凳、4块方巾、4根线绳实验目的:研究猫足的肉垫的作用。
实验步骤:1.用两个方凳的4条腿来模拟猫足,其中一个凳子的腿上扎上4块小毛巾,模拟猫足的肉垫。
2.同时用同样的力量、同样的高度和同样的速度,让“猫”“走”起来,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
实验现象及结论:1.有“肉垫”的方凳,“走”起来声音小,不容易打滑;而没有“肉垫”的方凳,“走”起来声音大,容易打滑;2.实验说明:猫足的肉垫有消音、防滑的作用,有利于猫捉老鼠。
●实验名称:观察鱼(2.动物的皮肤)实验器材:(1)鱼缸、鲤鱼;(2)气球、洗洁精、水槽、线绳。
实验目的:观察鲤鱼身体表面的特征及作用。
实验步骤:1、观察鲤鱼身体背部和腹部的颜色,思考对鱼的生存有什么帮助?2、摸一摸鱼的身体表面的鳞片、黏液和侧线有什么发现?想一想,这些特点对鱼的游泳有什么作用?3、用装水的气球模拟鱼的身体,涂上洗洁精,再摸一摸,推想鱼身体表面的黏液有什么作用?实验现象及结论:鱼的背部和腹部的颜色不一样,背部为暗褐色,腹部为浅色,近乎白色,这种保护色不容易被天敌发现,能起到保护作用;鲤鱼的鳞片硬硬的,能保持鱼的外形,保护内部器官;表面附有黏液,滑滑的,能在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侧线能帮助鱼在水中躲避障碍物,感知水流的变化。
●实验名称:观察鸟翅膀的特点(3.动物的翅膀)实验器材:(1)羽毛、小盘、滴管、烧杯、剪刀;(2)2张方形折纸实验目的:观察鸟的翅膀,认识鸟的翅膀适应环境的特点。
实验步骤:(一)1、掂一掂,感受鸟的羽毛的总量。
2、在羽毛上滴上水,观察有什么现象?3、用剪刀剖开羽毛看结构。
实验现象及结论:鸟的羽毛轻;不易沾水;羽毛中间有空隙。
这些特点说明鸟的羽毛具有质量轻,防水,有护体、保温、适于飞翔等功能(中间为空隙,以减轻羽毛的质量)。
(二)1、选择两张同样大小的纸,折成“翅膀”大小不同的纸飞机。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874600f22cc58bd63186bd63.png)
三年级上册实验名称:6.哪杯水热实验器材:温度计2个、烧杯2个、凉水、热水实验目的: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实验步骤:1、将两只烧杯分别盛上一杯热水和一杯加了少量凉水的温水,让两个烧杯中水量相同。
2、用手摸摸烧杯壁,发现两杯水都很热,很难确定的哪一杯水的温度更高。
3、用温度计来测测。
两个同学同时把温度计放入水中。
(用手拿着温度计的上部,将温度计竖直放入烧杯里,液泡不能碰到烧杯壁。
4、待液柱静止后,观察:一个烧杯里水的温度是(),另一个烧杯里水的温度是(),读出所测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学会了正确使用温度计,而且还通过测量知道了这一杯水(用手指一指)更热。
整理器材,归位如初。
实验名称:水温的变化(7、水温的变化)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计时表、热水、铁架台、细绳实验目的:探究常温下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的液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等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并将读数填写到表格的0分钟内。
从此时起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观注意:在测量过程中,要保持温度计与烧杯位置不变,不能将温度计拿出烧杯读数。
实验现象:热水的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先快后慢。
实验名称:哪杯水多(8、哪杯水多)实验器材:集气瓶、锥形瓶、平底烧瓶、量筒实验目的:掌握量筒的使用方法实验步骤:1、分别往三种不同形状的杯子中倒入液面高低相同的水。
3、比较哪杯水多。
注意:量筒的使用方法:(1)使用时须选用合适的规格,不要用大量筒计量小体积的液体,也不要用小量筒多次量取大体积的液体,否则会引起较大的误差;(2)量取指定体积的液体时,应先倒入接近所需体积的液体,然后改用胶头滴管滴加;(3)应把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使眼的视线和液体凹面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读取和凹面相切的刻度,不可用手举起量筒看刻度。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总结全部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总结全部](https://img.taocdn.com/s3/m/9db33cd3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c2.png)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整理实验1【探究问题】猫足的肉垫有什么作用?【我的猜想】猫足的肉垫有防滑、缓冲、消音的作用。
【实验器材】方凳、4块一样的毛巾、4根线绳【实验方案】1.用方凳的4条腿来模拟猫的四肢,用毛巾包裹凳子腿,模拟有肉垫的猫足。
2.凳子腿上不包裹毛巾和包裹毛巾时,分别挪动和推动凳子,模拟猫的行走,对比声音的大小和用力的大小。
3.凳子腿上不包裹毛巾和包裹毛巾时,手握凳子,将凳子抬至同一高度后,握住凳子让其落下,模拟猫的跳跃,对比落地时手上的震动感。
【实验预判】如果包裹毛巾后与包裹毛巾前对比,推动凳子时声音变小,不容易推动,凳子抬高再落地时手部没有很强的震动感,说明猫足有消音、防滑、缓冲的作用;【实验现象及分析】包裹毛巾后与包裹毛巾前对比,推动凳子时不容易推动,且声音很轻,凳子抬高再落地时手部震动感变弱。
【实验结论】猫足肉垫有消音、防滑、缓冲的作用。
实验2【探究问题】鱼身体表面的黏液有什么作用?【我的猜想】鱼身体表面的粘液有助于减小鱼游泳时水的阻力,还对鱼有保护作用。
【实验器材】气球、洗洁精等。
【实验方案】1.给气球装满水,放在盘子上,用指腹摸一摸、抓一抓气球的表面。
2.在气球表面涂上洗洁精,再用指腹摸一摸、抓一抓。
3.对比两次触摸、抓握的感觉,推想鱼身体表面黏液的作用。
【实验预判】如果涂上洗洁精后不容易抓起气球,就说明黏液有助于减小鱼游泳时水的阻力,并对鱼有保护作用。
【实验现象及分析】涂洗洁精前,很容易抓起气球,涂洗洁精后,气球表面滑滑的,很不容易被抓起。
【实验结论】鱼的身体表面的黏液有助于鱼在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有利于鱼的生存。
实验3【探究问题】翅膀大小对鸟飞行时间的影响?【我的猜想】翅膀大小影响鸟飞行时间的长短,翅膀大飞行的时间长,翅膀小飞行的时间短。
【实验器材】2张不同颜色的A4纸【实验方案】1.用两张不同颜色的A4纸,分别折成“翅膀”大小不同的纸飞机,模拟鸟的大小不同的翅膀。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整理2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整理2](https://img.taocdn.com/s3/m/20118180d0d233d4b14e6988.png)
证明水的表面有张 力(二)
【实验器材】:水、玻璃杯、滴管、托盘。 【实验步骤】 1、将玻璃杯装满水。 2、用滴管往盛满水的杯子里慢慢滴水,仔细观察水表 面的变化。 3、一直滴到水溢出为止,记下滴入水滴的数量。 【实验结论】:水的表面有张力 【注意事项】: 1、实验时桌子一定要平稳。 2、向装满水的玻璃杯内滴水时,注意速度要慢,水滴 大小要尽量均衡。 3、最后滴入的水滴使水溢出,不计入数量。
考试题举例:
雨后空中常常会瞬间出现彩虹,针对这 一现象,写出你的猜想和实验方案。 (四下) 五颜六色的热气球飘在空中非常美丽, 热气球为什么能上升呢?针对这一现象 写出你的猜想和实验方案。(四上)
温馨提示包括哪些项?
1、对实验器材的注意,比如玻璃的、尖锐的等安全方 面具体的要求。 2、小组合作的要求。对小组进行具体分工比如:组长、 操作员、记录员等。 3、实验过程良好实验习惯的要求。包括规范使用仪器、 保护仪器、整理仪器等。 4、对实验现象的数据收集、整理、记录。
实验前老师该干什么需要老师在课前对每个实验都作好周密的设计和精心的准备从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技巧到大致需要多少时间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哪个环节可以改进材料取代等都应了如指掌教师在课前一定要把实验试做一到两遍避免课堂上失误保证教师能够有的放矢的指导学生实验
2011、8、3
如果不做实验,即使有安培,也不会有 安培定律。 -----如果没有实验,即使有爱迪生,我们现在 仍然生活在黑暗中。 ------我的反思
把握实验教学的要素(即:五 个“什么”,两个“怎样”)
一、为什么要做实验——在创设的问题 情景中产生问题,激发学生知道问题可 以通过实验来解决的,这一环节实质是 变“要学生做什么”为“学生自己要做 什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将猜想或预测 的环节融入,让学生知道猜测或预测可 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ab177b00a76e58fafbb00308.png)
年级
三
实验名称
改变浮和沉
实验时间
记录人
实验器材(药品)
物体沉浮实验材料、水槽
实验步骤
让浮着的泡沫沉下去的方法( );
让沉下去的铁棒浮起来的方法( )。
我的发现
( )可以改变浮和沉。
焦家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三
实验名称
空气的成分
实验时间
记录人
实验器材(药品)
培养皿 蜡烛 无底塑料瓶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焦家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三
实验名称
辨认物体
实验时间
记录人
实验器材(药品)
烧杯 玻璃棒 食盐水 酒精 水
实验步骤
在三个烧杯里分别放入食盐水 酒精 水。( )
可以辨认出酒精;( )可以分辨出食盐水和水。
我的发现
( )、( )、( )、( )都是我们的感觉器官。感觉器官能帮助我们分辨物体。
我的发现
( )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
年级
三
实验名称
认识水
实验时间
记录人
实验器材(药品)
烧杯、醋、木块
实验步骤
用各种感官观察水
我的发现
水是没有( )、没有( )、没有( )、( )
的液体。
焦家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三
实验名称
水面的秘密
实验时间
记录人
实验器材(药品)
注射器、硬币
实验步骤
用注射器轻轻地往硬币上滴水,控制水量,不能让水溢出来。观察现象。
年级
三
实验名称
水温的变化
实验时间
记录人
实验器材(药品)
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三上科学实验报告单
![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三上科学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074969bc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f6.png)
实验现象
实验一:铁屑附着在磁铁上,而木屑留在了盘子里。
实验二:白糖能溶解在水中,沙子不溶解,沉在了水底。给白糖
水加热,蒸发皿中的白糖水最终会变成粘稠物或变黑。
实验结论
实验一:用磁铁可以把火鹤在一起的木屑和铁屑分离。
实验二:沙子和白糖混合后可以分离。
带叶枝条的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又多又大。
结论: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表面的气孔散失到空气中。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分类及形状》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分类及形状
实验分类
探究实验
实验材料
木块、牛奶、牙签、塑料袋等
实验步骤
1、观察木块木块用手摸一摸。
2、把袋装牛奶用手轻轻捏一捏,再放到水槽里,用牙签扎一个小孔,观察现象。
实验步骤
将橡皮用细线固定好,提起橡皮,将其放在纸屏与手电筒之间,使纸屏、橡皮和手电筒大致在一条直线上。
(1)打开手电筒,观察纸屏上有什么。
(2)关闭手电筒,观察纸屏上有什么。
(3)拿走橡皮,打开手电筒,观察纸屏会出现什么现象。
我的发现
打开手电筒,纸屏上会出现橡皮的影子。
关闭手电筒,纸屏上橡皮的影子消失。
一段时间后,玻璃瓶中的水变少了。
实验结论
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植物的茎》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茎运输水分的实验
实验分类
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茎是否能运输水分
实验材料
凤仙花、水、红墨水、矿泉水瓶、小刀等
实验步骤
1、剪取一根凤仙花枝条
2、在装有水的矿泉水瓶里滴入红墨水,把凤仙花枝条插入矿泉水瓶中。
(2019版)最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
![(2019版)最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9f174f886294dd88d1d26b2d.png)
2、把芹菜插入装红墨水或高锰酸钾水的矿泉水瓶里。
3、将插好芹菜的矿泉水瓶放在(),使叶面迅速(),从而使()迅速()到叶脉。
4、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芹菜,用().
5、再制成()观察。
实验现象
看到茎内()被染红,其他部分没有被染红。
实验结论
茎有()的作用。
学生实验报告单
年级
实验名称
证明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
指导教师
实验材料
水槽(内装水)、气球、饮料瓶、锥子。
实验方案
1、用锥子将饮料瓶底部()。
2、将气球套在(),然后放入水槽中,用手用力()。
实验现象
水从饮料瓶底部的洞(),
气球()。
实验结论
瓶子里有空气,水从饮料瓶底部的洞流进瓶内,把瓶中一部分空气(),气球鼓起来。
学生实验报告单
实验现象
“翅膀”大的纸飞机飞行时间(),“翅膀”小的纸飞机飞行时间()。
实验结论
鸟在空中飞行时间与翅膀( )有关。“翅膀”( )的纸飞机飞行时间长,“翅膀”( )的纸飞机飞行时间短。
学生实验报告单
年级
年级班
时间
记录人
实验名称
固体、液体占据空间和质量
指导教师
实验材料
玻璃杯两个、石块、细线、木块上)
时间
记录人
实验名称
保护土壤实验
指导教师
实验器材
两块木板,上面铺着同样多的土,一块没有植物,一块有青草,
()、()、木块、()
实验过程
1、两块木板,上面铺着()的土,一块没有植物,一块长
有青草,把两块木板倾斜()放在水槽里。
2、同时用喷壶浇()的水,用烧杯把流下的水收集起来。观察现象。
2019年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名称及操作步骤
![2019年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名称及操作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3838646479563c1ec5da71f7.png)
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方法指导( 共计20 个)●实验名称:模拟猫足肉垫的作用(1.动物的四肢)实验器材:2个方凳、4块方巾、4根线绳实验目的:研究猫足的肉垫的作用。
实验步骤:1.用两个方凳的4条腿来模拟猫足,其中一个凳子的腿上扎上4块小毛巾,模拟猫足的肉垫。
2.同时用同样的力量、同样的高度和同样的速度,让“猫”“走”起来,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
实验现象及结论:1.有“肉垫”的方凳,“走”起来声音小,不容易打滑;而没有“肉垫”的方凳,“走”起来声音大,容易打滑;2.实验说明:猫足的肉垫有消音、防滑的作用,有利于猫捉老鼠。
●实验名称:观察鱼(2.动物的皮肤)实验器材:(1)鱼缸、鲤鱼;(2)气球、洗洁精、水槽、线绳。
实验目的:观察鲤鱼身体表面的特征及作用。
实验步骤:1、观察鲤鱼身体背部和腹部的颜色,思考对鱼的生存有什么帮助?2、摸一摸鱼的身体表面的鳞片、黏液和侧线有什么发现?想一想,这些特点对鱼的游泳有什么作用?3、用装水的气球模拟鱼的身体,涂上洗洁精,再摸一摸,推想鱼身体表面的黏液有什么作用?实验现象及结论:鱼的背部和腹部的颜色不一样,背部为暗褐色,腹部为浅色,近乎白色,这种保护色不容易被天敌发现,能起到保护作用;鲤鱼的鳞片硬硬的,能保持鱼的外形,保护内部器官;表面附有黏液,滑滑的,能在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侧线能帮助鱼在水中躲避障碍物,感知水流的变化。
●实验名称:观察鸟翅膀的特点(3.动物的翅膀)实验器材:(1)羽毛、小盘、滴管、烧杯、剪刀;(2)2张方形折纸实验目的:观察鸟的翅膀,认识鸟的翅膀适应环境的特点。
实验步骤:(一)1、掂一掂,感受鸟的羽毛的总量。
2、在羽毛上滴上水,观察有什么现象?3、用剪刀剖开羽毛看结构。
实验现象及结论:鸟的羽毛轻;不易沾水;羽毛中间有空隙。
这些特点说明鸟的羽毛具有质量轻,防水,有护体、保温、适于飞翔等功能(中间为空隙,以减轻羽毛的质量)。
(二)1、选择两张同样大小的纸,折成“翅膀”大小不同的纸飞机。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4b9660290b4c2e3f572763ac.png)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本册教材共5个单元,典型的实验操作有16个,这16个实验均为学生的分组实验。
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实验1 “吹蜡烛” 实验(第3课科学在我们身边)实验材料:蜡烛、火柴、瓶子、木块、书本、文具盒、小漏斗。
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固定在桌子上。
2、隔着这些形状不同的物体,吹点燃的蜡烛。
3、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用力吹气,蜡烛能吹灭吗?4、反过来用漏斗的宽口用力吹气,蜡烛能吹灭吗?实验现象:1、隔着瓶子能吹灭蜡烛,隔着木块、文具盒书本吹不灭蜡烛。
2、用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吹气时,火苗不容易吹灭。
反之蜡烛将很容易吹灭。
注意事项:1、瓶子、木块和漏斗与蜡烛的距离必须相等。
2、嘴与蜡烛的火焰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3、这个实验不是比赛吹蜡烛,而是试一试哪种方法能吹灭蜡烛。
实验2 用吸管吸水实验实验材料:杯子、水、两根吸管。
实验方法:口含两根吸管,一根插到装有水的瓶子里,另一根露在瓶子的外面,看能否吸到水。
实验现象:无法吸到水。
链接:用两根吸管吸到水的方法:1、堵住露在杯外的吸管。
2、用两根细的吸管。
3、杯内的吸管粗些,杯外的吸管细些。
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知道实验3 用感官辨别液体(第4课怎样认识物体)观察材料:矿泉水、酱油、白醋、盐水、白糖水、白酒筷子。
观察步骤:1、用眼睛观察,辨别出酱油。
2、用鼻子闻,可辨别出白酒、白醋。
3、用舌头尝,可辨别出白糖水、矿泉水、盐水。
观察结论:辨别物体特征时,要遵循一看、二闻、三尝的观察顺序。
注意事项:1、在用“闻”这种方法时,提醒学生不要直接靠近观察物体,要用手扇动,使气体飘过来闻。
2、在用“尝”这种方法时,提醒学生要用筷子或玻璃棒蘸取少量的物品来尝。
实验4 水温计的使用方法(第6课哪杯水热)实验材料:水温计、烧杯、水操作步骤:1、用手拿温度计的上部。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
3、等温度计内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
新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新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9c1c4602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87.png)
新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1.实验前要选择健康的叶子,避免叶子本身就有问题。
2.热水的温度不要过高,以免烫伤叶子。
3.实验后要及时清洗玻璃杯和工具,避免影响下一次实验。
实验一:探究鱼身体表面黏液的作用活动目的:探究鱼身体表面黏液对鱼生存的影响。
实验材料:气球、洗洁精等。
实验步骤:1.给气球装满水,摸一摸气球的表面。
2.在气球表面涂上洗洁精,再摸一摸。
3.比较两次触摸的感觉有何不同。
实验结论:鱼身体表面的黏液有助于减小鱼游泳时水对它们的阻力,有利于鱼的生存。
实验二:探究植物的根能否吸水活动目的:探究植物的根能否吸收水分。
实验材料:玻璃瓶、水、带根的植物、植物油、棉花、彩笔等。
实验步骤:1.将玻璃瓶中注入清水。
2.只将植物的根完全浸没到水中,滴入植物油防止水分蒸发。
3.用棉花等材料固定植物,用彩笔标记水的高度。
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玻璃瓶中的水变少了。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实验三:探究茎运输水分的实验活动目的:探究茎是否能运输水分。
实验材料:凤仙花、水、红墨水、矿泉水瓶、小刀等。
实验步骤:1.剪取一根凤仙花枝条。
2.在装有水的矿泉水瓶里滴入红墨水。
3.把凤仙花枝条插入矿泉水瓶中。
4.将插有凤仙花枝条的矿泉水瓶放在阳光下,有利于促进水分的吸收,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
5.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枝条,用清水冲洗,把茎分别横切和纵切,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看到茎内导管被染红,其他部分没有被染红。
实验结论:茎有运输水分的功能。
注意事项:做此实验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四:探究叶的蒸腾作用活动目的:探究叶的蒸腾作用。
实验材料:一株植物、两个透明塑料袋、皮筋等。
实验步骤:1.选择两根长势相同的枝条,把其中一根枝条的叶去掉。
2.把透明塑料袋分别罩在两根枝条上,并把袋口扎紧。
3.过一段时间,观察塑料袋内壁上水珠的变化。
实验现象:带叶枝条的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又多又大。
实验结论: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表面的气孔散失到空气中。
新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新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369d575e5a8102d277a22f6d.png)
实验一:探究鱼身体表面黏液的作用活动目的:探究鱼身体表面黏液对鱼生存的影响。
实验材料:气球、洗洁精等。
实验步骤:1.给气球装满水,摸一摸气球的表面。
2.在气球表面涂上洗洁精,再摸一摸。
3.比一比两次触摸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论:鱼身体表面的黏液有助于减小鱼游泳时水对它们的阻力,有利于鱼的生存。
实验二:植物的根能否吸水活动目的:探究植物的根能否吸收水分。
实验材料:玻璃瓶、水、带根的植物、植物油、棉花、彩笔等。
实验步骤:1.将玻璃瓶中注入清水。
2.只把植物的根完全浸没到水中,滴入植物油防止水分蒸发。
3.用棉花等材料固定植物,用彩笔标记水的高度。
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玻璃瓶中的水变少了。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实验三:茎运输水分的实验活动目的:探究茎是否能运输水分。
实验材料:凤仙花、水、红墨水、矿泉水瓶、小刀等。
实验步骤:1.剪取一根凤仙花枝条。
2.在装有水的矿泉水瓶里滴入红墨水。
2.把凤仙花枝条插入矿泉水瓶中。
3.将插有凤仙花枝条的矿泉水瓶放在阳光下,有利于促进水分的吸收,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
4.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枝条,用清水冲洗,把茎分别横切和纵切,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看到茎内导管被染红,其他部分没有被染红。
实验结论:茎有运输水分的功能。
注意事项:做此实验的时间不宜过长。
因为时间过长,就会因为蒸的横向运输使垄内不只导管被染成红色,其他部分也会被染上红色。
这样,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了。
实验四:叶的蒸腾作用实验活动目的:探究叶的蒸腾作用。
实验材料:一株植物、两个透明塑料袋、皮筋等。
实验步骤:1.选择两根长势相同的枝条,把其中一根枝条的叶去掉。
2.把透明塑料袋分别罩在两根枝条上,并把袋口扎紧。
3.过一段时间,观察塑料袋内壁上水珠的变化。
实验现象:带叶枝条的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又多又大。
实验结论: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表面的气孔散失到空气中。
实验五:探究叶表面是否有气孔的实验活动目的:探究叶的表面是否有气孔。
青岛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实验大全
![青岛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实验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3bb06cc502020740bf1e9b53.png)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方法指导( 共计20 个)1.动物的四肢实验名称:模拟猫足肉垫的作用实验器材:2个方凳、4块方巾、4根线绳实验目的:研究猫足的肉垫的作用。
实验步骤:1.用两个方凳的4条腿来模拟猫足,其中一个凳子的腿上扎上4块小毛巾,模拟猫足的肉垫。
2.同时用同样的力量、同样的高度和同样的速度,让“猫”“走”起来,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
实验现象及结论:1.有“肉垫”的方凳,“走”起来声音小,不容易打滑;而没有“肉垫”的方凳,“走”起来声音大,容易打滑;2.实验说明:猫足的肉垫有消音、防滑的作用,有利于猫捉老鼠。
2.动物的皮肤实验名称:观察鱼实验器材:(1)鱼缸、鲤鱼;(2)气球、洗洁精、水槽、线绳。
实验目的:观察鲤鱼身体表面的特征及作用。
实验步骤:1、观察鲤鱼身体背部和腹部的颜色,思考对鱼的生存有什么帮助?2、摸一摸鱼的身体表面的鳞片、黏液和侧线有什么发现?想一想,这些特点对鱼的游泳有什么作用?3、用装水的气球模拟鱼的身体,涂上洗洁精,再摸一摸,推想鱼身体表面的黏液有什么作用?实验现象及结论:鱼的背部和腹部的颜色不一样,背部为暗褐色,腹部为浅色,近乎白色,这种保护色不容易被天敌发现,能起到保护作用;鲤鱼的鳞片硬硬的,能保持鱼的外形,保护内部器官;表面附有黏液,滑滑的,能在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侧线能帮助鱼在水中躲避障碍物,感知水流的变化。
3.动物的翅膀实验名称:观察鸟翅膀的特点实验器材:(1)羽毛、小盘、滴管、烧杯、剪刀;(2)2张方形折纸实验目的:观察鸟的翅膀,认识鸟的翅膀适应环境的特点。
实验步骤:(一)1、掂一掂,感受鸟的羽毛的总量。
2、在羽毛上滴上水,观察有什么现象?3、用剪刀剖开羽毛看结构。
实验现象及结论:鸟的羽毛轻;不易沾水;羽毛中间有空隙。
这些特点说明鸟的羽毛具有质量轻,防水,有护体、保温、适于飞翔等功能(中间为空隙,以减轻羽毛的质量)。
(二)1、选择两张同样大小的纸,折成“翅膀”大小不同的纸飞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整理实验名称:吹蜡烛的实验(1)实验目的:隔着形状不同的物体吹点燃的蜡烛,能吹灭吗实验器材:一根蜡烛、火柴、瓶子、木头、文具盒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并固定在桌上。
2、分别隔着瓶子、木头、文具盒吹蜡烛。
蜡烛能吹灭吗?实验现象:隔着木头、文具盒吹蜡烛,蜡烛不灭。
隔着瓶子吹蜡烛,蜡烛熄灭。
实验结果:隔着瓶子能吹灭蜡烛,隔着木头、文具盒等不能吹灭蜡烛。
实验名称:吹蜡烛的实验(2)实验目的:用漏斗的宽口和小口吹蜡烛,能吹灭吗?实验器材:一根蜡烛、一个小漏斗、火柴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并固定在桌上。
2、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火焰,从漏斗的小口用力吹气。
蜡烛能吹灭吗?3、使漏斗的小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宽口用力吹气。
蜡烛能被吹灭吗?实验结果:蜡烛将很容易被吹灭。
注意事项:1、瓶子、木块、文具盒、和漏斗与蜡烛的距离必须相等。
2、嘴与蜡烛的火焰要在同一水平线上。
3、这个试验不是比赛吹蜡烛,而是试一试哪种方法能吹灭蜡烛。
实验名称:用吸管吸水试验实验材料:杯子、水、两根吸管实验步骤:口含两根吸管,一根插到一只装有汽水的杯子里,另一根露在杯子外面,你能从吸管里喝到水吗?实验结果:按照上面的方法喝水,你就是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喝到一滴汽水。
注意事项:杯子里的水能安全饮用,合理使用吸管。
实验名称:热水温度变化的实验实验目的:探究常温下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材料:铁架台、烧杯、水温计、计时器。
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摄氏度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液泡安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等温度计的液拄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并将读书填写到表格的0分钟格内。
从此时期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观察15--20分钟。
实验现象:热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先快后慢。
注意事项:0分钟的温度应该是液柱在最高点的数据,也就是液柱刚要回落时的温度;在测量的过程中,要保持温度计与烧杯位置不变,不能将温度计拿出烧杯读数。
实验名称:加快热水降温的实验实验器材:烧杯、筷子、扇子、冷水、热水、水槽等实验步骤:1、把五个烧杯分别编上号,倒上等量同温度的热水。
2、在1号杯子的上方用扇子扇,2号杯子用筷子搅,3号杯子放进盛冷水的水槽中,4号杯子往另一个杯子来回倒,5号杯子静放在桌子上。
3、半分钟后,同时测量五杯水的温度。
4、继续按照原来的方法实验,一分钟后再次测量五杯水的温度。
实验现象:1~4号杯中热水的降温速度都比5号杯中的热水降温速度快。
实验结论:用扇子扇、筷子搅、放到冷水中、两杯子倒都可以加快热水降温的速度。
其中降温最快的方法是用两个杯子互倒(由于外部条件的不同,有时放到冷水中降温的速度最快),静置状态降温最慢。
注意事项:往杯子倒热水时注意安全,防止烫伤。
实验名称: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试验实验器材:钩码、橡皮筋、尺子、水槽、水实验步骤:1、把钩码挂在橡皮筋上,提起,用尺子测量橡皮筋的长。
2、再把其放入水中,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3、比较两次橡皮筋的长度,有什么发现?实验现象:同一个钩码,在水中提起比在空气中提起,橡皮筋要短。
实验结论:下沉的钩码,由于也受到了水的浮力,所以使得钩码的重量变轻了,提起时所用的力小了,所以橡皮筋比较短。
说明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名称:改变浮和沉的实验实验器材:带盖的空牙膏皮(铝制)、剪刀、一杯水、一只鸡蛋、大口径玻璃杯、一包盐实验步骤:1、将瘪的空牙膏皮的尾部剪去,放进水杯里,可以看到牙膏皮下沉。
2、取出牙膏皮,可将牙膏皮捏成船形,放在水面上,会看到它浮在水面上。
如果想使牙膏皮竖直起来,可以从它尾部见开出用手指将它扒开,使它稍稍鼓起,再次将它放到水杯里,可看到它会竖直浮在水面上。
注意事项:在做让牙膏皮竖直浮起来的实验时,只需将牙膏皮的尾部稍稍鼓起一些。
若将牙膏皮整体都扒开,搞的较鼓,再放进水杯,牙膏皮就难以竖直浮在水中而要倒下并下沉。
为此上课前要预做几次,以便掌握好牙膏皮应该鼓起的程度。
3、把一只鸡蛋浸没在一只装有清水的大口径玻璃杯中。
松开手后,发现鸡蛋缓缓沉入杯底。
捞出鸡蛋,往清水中加入食盐,调制成浓度较高的盐溶液。
再把鸡蛋浸没在盐溶液中,松开手后,鸡蛋却缓缓上浮。
实验结论:物体浮沉情况取决于所受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
实验名称:证明水有表面张力的实验(一)实验器材:水、广口瓶、滴管、曲别针、抹布、托盘实验步骤:1、将广口瓶用滴管帮助装满水,直到能清晰地看到水的凸面为止。
2、往盛满水的杯子里放曲别针,要一枚一枚慢慢放入,仔细观察水表面的样子。
3、一直放到水溢出为止,记下放入曲别针或大头针、装订针的数量。
实验结论:水的表面有张力注意事项:1、实验时桌子一定要平稳,不然杯子装满水时,水面的高度不一致。
很容易导致实验失败。
2、向装满水的瓶内放曲别针时,注意小心轻放。
3、最后放入的曲别针使水溢出,不计入数量。
实验名称:证明水的表面有张力(二)实验器材:水、玻璃杯、滴管、托盘实验步骤:1、将玻璃杯装满水。
2、用滴管往盛满水的杯子里慢慢滴水,仔细观察水表面的变化。
3、一直滴到水溢出为止,记下滴入水滴的数量。
实验结论:水的表面有张力注意事项:1、实验时桌子一定要平稳。
2、向装满水的玻璃杯内滴水时,注意速度要慢,水滴大小要尽量均衡。
3、最后滴入的水滴使水溢出,不计入数量。
实验名称:水的表面有张力(三)实验器材:硬币、水槽、叉子等。
实验步骤:1、把硬币放到叉子上。
2、小心地把托着硬币的叉子慢慢放到水的表面,然后稍向下移动叉子,并慢慢移出。
3、认真观察硬币周围水的样子。
实验结论:水的表面有张力。
实验名称:探究毛细现象的实验(一)实验器材:一条毛巾、水槽实验步骤:1、在水槽里倒上三分之二的水。
2、将毛巾搭在水槽边上,一端浸在水中,一端在水槽外,仔细观察毛巾的变化。
实验结论:水能沿着像毛巾这样有缝隙的材料往上爬。
实验名称:探究毛细现象的实验(二)实验器材:两块约20㎝唱的长方形透明玻璃片。
一个曲别针,一对橡皮筋。
实验步骤:1、将两块玻璃片合拢用一对橡皮筋分别从两端套住,并用区别针将一侧的两块玻璃片隔开。
2、然后将它的一端浸在水中,仔细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水能沿着玻璃片缝隙往上爬实验名称:探究毛细现象的实验(三)实验材料:水槽、布条、实心和空心的玻璃棒、各种吸管、纸片等、实验步骤:1、在水槽中倒入一半水,并滴入几滴红墨水,使水变浅红。
2、将实验材料的一端分别浸入水中,仔细观察,哪些材料可以让水往上爬。
实验结论: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实验名称:试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一)实验材料:水槽(内装水,水面能没过杯子)、一个玻璃杯、几张干燥的废纸、一块毛巾。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真切感受到空气无处不在实验步骤:1、取一个杯子,将纸团成一团,放入杯子底部,塞紧。
2、将杯子口部朝下,竖直放入水中,直至水没过杯底3、将杯子从水中竖直提出来,用毛巾擦掉杯口的水。
将纸从杯中取出,让学生观察。
4、再次将有干燥纸团的杯子竖直放入水中,在水中慢慢倾斜,直到水进入杯子,引导学生观察5、将杯子提出水面,取出纸团观察。
实验结论:只有让杯子里的空气出来,水才能进入。
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名称: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二)实验器材:1个饮料瓶、一个气球实验步骤:1、将气球套在饮料瓶口上,发现气球是瘪的。
2、用力捏饮料瓶,会发现气球鼓起来。
实验结论:瓶子里有空气。
瓶子里的空气跑到气球里,瓶子瘪了,气球却鼓了起来。
实验名称: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三)实验材料:水槽(内装水)、气球、饮料瓶、锥子。
实验步骤:1、用锥子在饮料瓶底扎几个洞。
2、将气球套在饮料瓶口上,之后放入水槽中,手用力往下按。
实验现象:水从瓶下面的孔流进瓶里,气球鼓了。
实验结论:瓶子里面有空气。
瓶外大气压和水压使水流进瓶里,把瓶中的一部分空气压入气球。
注意事项:使用锥子是注意安全。
实验名称:证明空气占据空间(四)实验材料:带有橡胶塞的集气瓶(橡胶塞上有两个孔,正好能插入弯玻璃管与漏斗)、烧杯、蜡烛、火柴、橡皮泥、弯玻璃管、漏斗。
实验步骤:1、用带有漏斗和弯玻璃管的橡胶塞塞进集气瓶(集气瓶剂量小,因为空气容易被压缩),用橡皮泥堵住弯玻璃管的上端,用烧杯往漏斗里倒入适量的水。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漏斗里的水流不进集气瓶?(因为空气占据集气瓶的空间,所以水流不进去。
)2、去掉堵住玻璃关口的橡皮泥,在管的出口处,放上一支点燃的蜡烛,然后,往漏斗里倒水。
仔细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排出后,水才能流进集气瓶中。
实验名称:空气从一个杯子倒进另一个杯子(一)实验材料:水槽、透明玻璃杯2个实验步骤:1、往水槽里倒入约3/5的水,将一个杯子装满水,另一个杯子空着。
(里面已充满空气)。
2、把两个杯子都倒扣在水中,把空杯子稍微倾斜,并对装满水的杯子(这个杯子也要稍微倾斜),会发现有气泡从空杯子进入盛水的杯中,盛水的杯子中的水被空气挤得越来越少。
实验结论:空气从一个杯子进入了另一个杯子。
注意事项:1、操作时注意不要打碎玻璃瓶。
2、试验中,两只杯口都不要离开水面。
实验动作要慢,观察要仔细。
实验名称:空气从一个杯子进入另一个杯子(二)实验材料:水适量、透明玻璃杯2个已充满空气)。
2、将空杯子倒立扣在有水杯子的上面,使2个杯子口口相对。
(为了保证实验的严密性,还可以在杯口相接处,用透明胶封闭)。
3、将2个杯子一体地旋转180度,使原来的两个杯子的位置颠倒过来。
实验结论:空气从一个杯子倒进了另一个杯子。
注意事项:两个杯子的位置上下颠倒时,动作要快,不能让水从杯口缝隙处流出。
实验名称:验证空气成分的实验(一)实验器材:蜡烛、去掉底的塑料饮料瓶、培养皿、红色水、火柴实验步骤:1、在三个培养皿内分别粘好三只一样长的蜡烛,倒入同样多的红色的水,并分别点燃蜡烛。
2、把一大一小两个饮料瓶(瓶上拧紧瓶盖)分别同时罩到两只燃烧着的蜡烛上,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燃烧只消耗了一部分空气,瓶内还有空气。
3、往培养皿里倒入红色水,使水面略高于瓶内的水面。
4、拧开瓶盖,把点燃的火柴迅速插入饮料瓶内,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总结论:空气中有一种成分能支持燃烧,一种不支持燃烧。
实验名称:验证空气成分的实验(二)实验器材:玻璃钟罩、水槽、小木板、蜡烛、细铁丝、火柴。
实验步骤:1、在水槽里放约30毫米深的水,滴入几滴红墨水染成红色。
2、将粘有小蜡烛的木板放置于水面中央,点燃蜡烛。
3、罩上玻璃钟罩,立即塞住钟罩上面的开上升。
4、缓慢地向水槽中加水,使水槽里的水面略高于钟罩内的水面。
这时将钟罩上面的塞子取下,立即向钟罩内插进点燃的火柴。
实验现象:发现燃着的火柴进入钟罩后马上熄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