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专题试题集
高三历史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试题
高三历史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试题1.对“情”和“趣”的提倡成为明代后期诗文理论突出的现象之一。
汤显祖说“世民为情,情生诗歌”;袁宏道说“世人难得者唯趣”,“入理愈深,然去趣愈远矣”,因此提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①程朱理学的日益僵化②商业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扩大③再现挑战正统、提倡个性的思想活跃局面④西方人文主义兴起并传入中国A.①②③B.②③C.①②D.②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提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反映了商业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扩大,也说明程朱理学的日益僵化,故①②项正确,故答案为C项;③中的“再现”不符合史实,西方人文主义兴起于古希腊时期,故③④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背景2.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指出:“……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
……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
”作者所说的“革新与发展”在思想领域的的表现是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B.西汉时期的新儒学C.宋明时期的理学D.明清时期的批判思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依据材料中文字“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可以判断出此时欧洲处于15-16世纪的社会转型时期,即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迈进,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明清时期,故本题选择D项;其他选项时间不符合。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产生背景3.王阳明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下列与该思想一致的是( )A.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B.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3.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高考试题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高考试题一、选择题1.(2019年海南卷,6,2分)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表明孔子A.主张严格社会等级B.重视社会道德构建C.认同社会贫富分化D.反对百姓追求富裕【答案】B2.(2018年北京卷,12,4分)“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答案】C3.(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4,4分)《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答案】C4.(2018年4月浙江选考,2,2分)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
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
这体现了A.民贵君轻的主张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C.克己复礼的思想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答案】B5.(2018年11月浙江选考,1,2分)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答案】C6.(2017年11月浙江选考,2,2分)在中国思想文化第一个枝繁叶茂期,有思想家针对“百家异说”局面,认为人的认识应当力避“私(偏爱)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
其观点旨在表达A.倡导独立思考精神B.不同学派应相互竞争C.吸收各家思想精华D.理论认识应格物致知【答案】C7.(2016年浙江卷文综历史12)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
儒家道家高三试题及答案
儒家道家高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A. 道B. 德C. 仁D. 礼答案:C2. 下列哪位思想家不是儒家的代表人物?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荀子答案:C3. 道家思想中,“无为而治”的含义是什么?A. 不采取任何行动B. 通过不干预自然发展来实现治理C. 用暴力手段治理国家D. 通过严格的法律来控制人民答案:B4. 儒家经典“四书”包括以下哪四部著作?A.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B. 《道德经》、《庄子》、《列子》、《淮南子》C.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D. 《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答案:A5. 下列哪项不是儒家倡导的“五常”?A. 仁B. 义C. 礼D. 力答案:D二、填空题6. 儒家思想中的“中庸”是指_________。
答案:不偏不倚,适中折中7. 道家的创始人老子的著作是_________。
答案:《道德经》8. 儒家认为,君子应当具备的品德之一是_________。
答案:礼9. 道家思想中的“道”是指_________。
答案: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运行规律10. 儒家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_________。
答案:德才兼备的君子三、简答题11. 简述儒家的“仁政”思想。
答案:儒家的“仁政”思想强调统治者应当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关心民众的福祉,通过道德教化而非严刑峻法来引导人民,实现社会和谐与稳定。
12. 描述道家的“自然无为”的生活态度。
答案:道家的“自然无为”生活态度主张顺应自然规律,不强求,不干预,通过减少个人欲望和人为干预,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谐与外在世界的自然秩序。
四、论述题13. 论述儒家和道家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的不同观点。
答案:儒家强调“仁爱”和“礼”,主张通过教化和礼仪来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注重社会秩序和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
而道家则主张“无为而治”,认为人际关系应当自然发展,避免过度的约束和人为的规定,强调个体的自由和本性的发挥。
儒家思想专题试题集
第一课孔子和老子一、单项选择题1.阅读下列四幅图片,可以获取的信息主要有①孔子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②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③孔子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④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2.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
”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
造成这种分歧根源是A.二人所处时代不同;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C.学术思想不同;D.谈论的问题不同3.古籍记载:战国时期“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
”其反映的现象是A.儒家、墨家垄断教育;B.教育开始普及民间;C.各国推行儒、墨思想;D.私人办学现象出现4.下列对孔子的“仁”和德政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①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④维护奴隶制,反对社会变革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5.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A、"仁"和"礼"B、"仁"和"德治"C、"克己复礼"D、"忠恕"之道6.下列观点不符合儒家学派的是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尊王贱霸"D、"法不阿贵"7.下列属于孔子思想的内容是①“仁者爱人”②“无为而冶”③“为政以德”④“克己复礼”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③D ①②8.体现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性的是A.克己复礼 B 忠恕 C 未知生,焉知死 D 有教无类9.下图为《孔子讲学图》,孔子的教育成就对社会发展贡献最大的是A.“有救无类”的办学思想B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C .“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D .“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是A.有教无类B.因材施教C.独立思考D.学思结合11.“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12.儒家思想之所以能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其根本原因是A.孔子是“至圣先师”B.儒家思想有助于消除分裂C.“仁者爱人”思想与休养生息政策不谋而合D.儒家思想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理论支柱13.现在,我们提倡“以德治国”,而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过“以德治民”的主张。
儒学试题2
儒学试题2一、单选题(本题总分40分,本大题包括20小题,每题2分)1、儒学的创始人是?()A. 老子B. 庄子C. 孔子D. 周公2、儒家“亚圣”指谁?()A. 孔子B. 文子C. 曾子D. 孟子3、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A.《易经》B.《论语》C.《大学》D.《春秋》4、《二十四孝》“曾子痛心”的故事:曾子的母亲用了什么办法召回山上砍柴的曾子?()A. 飞鸽传书B. 托邻居去叫C. 咬手指D. 打电话5、《游子吟》:慈母手中线,下一句是?()A. 报得三春晖B. 游子身上衣C. 意恐迟迟归D. 天涯共此时6、人类历史的时间跨度可以比作一条直线:过去无始,?()A. 未来无终B. 未来无底C. 未来无人D. 未来无名7、“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出自哪部典籍?()A.《汉书》B.《周易》C.《孟子》D.《论语》8、“古之学者为己”中“为己”指什么?()A. 学习修养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要求,是为了自己的一种完善B. 为自己名利C. 一切从自己的利益出发D. 学习自己想要的知识9、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是什么?()A. 修身B. 齐家C. 治国D. 平天下10、中国哲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A. 人生B. 理论C. 儒学D. 传统道德11、“身心和谐”中“心”在儒家思想中指的是?()A. 心脏B. 人的精神C. 心思D. 心情12、儒学的根本是?()A. 民与君B. 三皇五帝与大同社会C. 人与仁D. 人与人13、守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孝顺的行为,父母过世,古人一般守丧几年?()A. 一年B. 两年C. 三年D. 四年14、儒学的核心内容是?()A. 人与仁B. 民与君C. 仁与礼D. 人与人15、下列哪个不属于中国文化的三大思想源头?()A. 儒B. 道C. 佛D. 法16、“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哪部典籍?()A.《礼记》B.《论语》C.《孟子》D.《周易》17、待人处世的最根本原则是什么?()A. 不卑不亢B. 忠孝两全C. 推己及人D. 重义轻利1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哪位先贤讲的?()A. 孙子B. 韩非子C. 老子D. 孔子19、如果孔子的思想是仁学,仁的最基本的一个内涵是什么?()A. 爱学习B. 爱民族C. 爱国家D. 爱人20、做人就是要处理什么样的关系?()A. 人和事的关系B. 人和人的关系C. 人和动物的关系D. 人和自然的关系二、.判断题(本题总分10分,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题1分)1、儒学是中华民族固有文化的核心和代表。
儒家思想演变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儒家思想演变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理解儒家思想的演变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与儒家思想演变相关的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一、儒家思想的起源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时期,其代表人物是孔子。
孔子生活在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他致力于恢复周朝的礼乐制度和社会秩序。
孔子的核心思想包括“仁”“礼”。
“仁”是一种内在的道德品质,强调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礼”则是外在的行为规范和社会制度。
例题: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以下对“克己复礼”理解正确的是()A 克制自己,恢复周礼B 战胜自己,遵循礼节C 约束自己,实践礼仪 D 克制私欲,践行礼法答案:A知识点:孔子认为要通过克制自己的欲望和行为,恢复周朝的礼乐制度,才能实现“仁”的境界。
二、儒家思想的发展1、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孟子主张“仁政”,认为统治者应该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关心百姓的疾苦。
他还提出“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人的善良本性是与生俱来的。
例题:孟子提出“仁政”思想,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其“仁政”主张的是()A 省刑罚,薄税敛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D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答案:B知识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强调了百姓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孟子对百姓的关怀和重视,是其“仁政”思想的核心体现。
2、荀子荀子也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但他的思想与孟子有所不同。
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需要通过后天的教育和规范来引导人们向善。
他还强调礼法并重,认为礼和法对于维护社会秩序都具有重要作用。
例题:荀子主张“性恶论”,他认为()A 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后天的环境导致了恶B 人的本性是恶的,需要通过道德修养来改变 C 人的本性是恶的,需要依靠法律来约束 D 人的本性是恶的,无法改变答案:B知识点: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但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和道德修养来改变,使之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
儒学 试题
1六经到今天还传下来的著作不包括()。
A、《诗》B、《书》C、《乐》D、《易》我的答案:C2以下属于冯梦龙的作品是()。
A、《今古奇观》B、《初刻拍案惊奇》C、《西厢记》D、《情史》我的答案:D3“自己如此”是古代汉语()的原义。
A、自己B、如此C、自然D、自觉我的答案:C4《中庸》强调适宜性的问题,这通常叫做()。
A、“时中”B、“关键”C、“平衡“D、“和谐”我的答案:A5现象学的创始人是()。
A、胡塞尔B、舍勒C、笛卡尔D、海格尔我的答案:A6《哲学全书》是()的作品。
A、费尔巴哈B、C、马克思D、黑格尔我的答案:D7《周易》只有()卦谈到龙。
A、一B、三C、两D、五我的答案:C8孟子提倡的大学精神是:()A、居仁由义B、明明德C、新民D、止于至善我的答案:A9中国哲学特别是()追求“物我两忘”的境界。
A、道家B、佛家C、儒家D、法家我的答案:A10“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司马迁的()。
A、《史记•孔子世家》B、《太初历》C、《报任安书》D、《艺文类聚》我的答案:A11道家的处事方式是一种()的态度。
A、逃避B、积极C、散漫D、无所谓我的答案:A12()被称作“群经之首,百行之源”。
A、B、《中庸》C、《史记》D、《道德经》我的答案:A13思无的“无”就是儒家所讲的()。
A、没有B、不存在C、大本大源,本真的情感D、非物质性我的答案:C14三纲领中具有统领性的是:A、止于至善B、治国平天下C、修身齐家D、明德亲民我的答案:A15《水龙吟》是()的作品。
A、辛弃疾B、苏东坡C、李商隐D、陆游我的答案:B16《孟母三迁》体现了()的作用。
A、主观能动性B、教育C、环境D、遗传我的答案:C17古代儒学可以概括为哪两个方面:()A、明明德和止于至善内圣和外王C、亲民和爱人D、格物和致知我的答案:B18()提出的“仁者无敌于天下”。
A、韩非子B、老子C、孟子D、庄子我的答案:C19“知行合一”是()的观点。
儒家思想试题及答案
一.论述题1.孟子的仁政对孔子的仁学有哪些发展?孟子的仁政思想是在继承和发展孔子仁学思想及德政思想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
孟子将孔子所倡导的仁之爱亲、爱人原则及自己主张的人性善理论用之于现实政治领域,把根置于血缘亲属关系中的仁爱原则推之于整个社会,即―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如果说孔子的仁学思想及德政思想还只是一些语录式治国原则的话,那么,孟子的仁政理论则具有了相当系统完整的内容表述。
孔子虽然从各方面对―仁‖加以阐释和规定,但更多是局限于道德伦理、人生哲学领域;由于孔子罕言―性与天道‖,从而使其仁的论说缺乏终极价值依据。
为了使孔子之仁具有本体论依据,孟子着重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思想,从内在性(心性)与外在性(天命)两个层面为―仁‖寻找终极的价值依据,在其仁政学说与人性善理论之间建构起了密不可分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其仁政思想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人性论基础。
孟子的仁政学说,无论在儒家政治思想发展史上,还是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对后世的政治理论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仁政学说。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2.谈谈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一种坚持正道,注重变通,原则性与灵活性并重的处事方法。
从实际出发,各方面统筹兼顾,度的正确把握和关系良好协调,平衡中寻求发展的科学有效的方法论。
中庸之德:中庸是一种以礼的约束为前提,不走极端,以和为追求目标的道德境界。
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是谓中庸。
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表现方面(1)天道与人道合一(2)天性与人性合一(3)理性与情感合一(4)鬼神与圣人合一(5)外内合一中庸之道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五达道、三达德、九经等。
儒家思想演变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儒家思想演变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在学习儒家思想时,通过相关例题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内涵和变化。
以下将为您总结儒家思想演变的知识点,并结合一些例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儒家思想的起源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时期,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主张“仁”和“礼”,认为通过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的规范秩序,可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例题:以下哪项最能体现孔子“仁”的思想?()A 克己复礼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 有教无类D 为政以德答案:B解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是“仁”的具体表现。
A 选项“克己复礼”强调克制自己,使言行符合礼的规范;C 选项“有教无类”体现了教育平等的思想;D 选项“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政治主张。
二、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的发展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荀子则综合了儒法思想,强调礼法并用。
例题:孟子“仁政”思想的核心是()A 制天命而用之B 民贵君轻C 性善论D 反对苛政答案:B解析:“民贵君轻”体现了孟子对百姓地位的重视,是其“仁政”思想的核心。
A 选项“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的观点;C 选项“性善论”是孟子关于人性的看法,但不是“仁政”思想的核心;D 选项“反对苛政”是“仁政”的一个方面,但不是核心。
三、儒家思想在西汉的独尊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学说,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例题: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A 天人感应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君权神授D 阴阳五行答案:A解析:“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与人之间存在相互感应的关系,君主的行为会受到上天的监督,这为君主权力的合法性提供了依据,也成为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
B 选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后推行的文化政策;C 选项“君权神授”强调君主权力来自上天的授予;D 选项“阴阳五行”是董仲舒新儒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是基础。
四书五经解析测试题
四书五经解析测试题《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化及思想的集中体现。
本文将围绕《四书五经》进行解析,并提供测试题以检验读者对于这些经典著作的理解程度。
一、《论语》《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具影响力的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以下是对《论语》的一些测试题:1. 以下哪句话出自《论语》?A. 故事始皇帝既没学识,其国家怎能兴盛?B.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C.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D. 万事开头难,但只要用心,就会成功。
2. 孔子的弟子中,最受赞赏的是谁?A. 曾子B. 子贡C. 子路D. 季氏二、《大学》《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章,主要讲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原则。
以下是对《大学》的一些测试题:1. 下面哪个不是《大学》中强调的道德原则?A. 诚实守信B. 自律自强C. 明辨是非D. 手不释卷2. 达到“中庸”的境界可以使一个人做到什么?A. 懒散守旧B. 温和平衡C. 刚愎自用D. 威风八面三、《中庸》《中庸》是一部集中论述儒家思想核心的经典著作,以下是对《中庸》的一些测试题:1. 《中庸》中对于“表里如一”的要求,主要强调的是什么?A. 务实守约B. 自适应环境C.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D. 推己及人2. 中国古代著名学者程颐将《中庸》称为什么?A. 人生指南B. 慎独之书C. 思维导图D. 古代经典四、《孟子》《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内容主要是孟子及其弟子对于仁、义、礼等思想的论述。
以下是对《孟子》的一些测试题:1. 孟子提出的“性善”观念与谁的思想不同?A. 孔子B. 老子C. 荀子D. 孙子2. 儒家思想中,孟子对于人性目标的追求是什么?A. 追求物质享受B. 追求人格完善C. 追求权力地位D. 追求知识智慧五、《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包括了风、雅、颂三个部分。
以下是对《诗经》的一些测试题:1. 《诗经》中的郑风主要描写的是什么?A. 军事战争B. 爱情婚姻C. 田园生活D. 乡土风情2. 诗经中的“国风”是指什么?A. 国家歌颂B. 各国风俗C. 圣贤之风D. 古代国王答案:《论语》:1. B 2. A《大学》:1. D 2. B《中庸》:1. D 2. B《孟子》:1. B 2. B《诗经》:1. B 2. B以上为对《四书五经》的解析及测试题。
儒家思想专题试题集
第一课孔子和老子一、单项选择题1.阅读下列四幅图片,可以获取的信息主要有①孔子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②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③孔子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④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2.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
”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
造成这种分歧根源是A.二人所处时代不同;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C.学术思想不同;D.谈论的问题不同3.古籍记载:战国时期“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
”其反映的现象是A.儒家、墨家垄断教育; B.教育开始普及民间;C.各国推行儒、墨思想;D.私人办学现象出现4.下列对孔子的“仁”和德政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①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④维护奴隶制,反对社会变革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5.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A、"仁"和"礼"B、"仁"和"德治"C、"克己复礼"D、"忠恕"之道6.下列观点不符合儒家学派的是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尊王贱霸"D、"法不阿贵"7.下列属于孔子思想的内容是①“仁者爱人”②“无为而冶”③“为政以德”④“克己复礼”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③D ①②8.体现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性的是A.克己复礼 B 忠恕 C 未知生,焉知死 D 有教无类9.下图为《孔子讲学图》,孔子的教育成就对社会发展贡献最大的是A.“有救无类”的办学思想B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C .“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D .“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是A.有教无类B.因材施教C.独立思考 D.学思结合11.“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12.儒家思想之所以能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其根本原因是A.孔子是“至圣先师”B.儒家思想有助于消除分裂C.“仁者爱人”思想与休养生息政策不谋而合D.儒家思想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理论支柱13.现在,我们提倡“以德治国”,而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过“以德治民”的主张。
儒家文化练习
儒家文化练习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中国文化在先秦学术大发展的基础上以儒家为主所进行第一次综合是()。
A.佛教哲学 B.宋明理学 C.西汉经学 D.程朱理学2.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是( )。
A.《论语》B.《孟子》C.《学记》D.《荀子·劝学》3.宋代“二程”哲学的最高范畴是“理”,其所谓“理”的特点是()。
A.理是除动物之外人人要遵循的 B.理是自然界的最高法则C.理“客观”地晚于事物而存在 D.客观的理有其特点也有同点4.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特点()。
A.重实践B.重理性C.重幻想和道德D.重和谐、人生和直觉5.关于中国古代教育的总体目标,有集中反映的典籍是()。
A.《论语》B.《孟子》C.《礼记·大学》D.《荀子·劝学》6.“知行合一”、“致良知”是理学家()提出的学说。
A.朱熹 B.程颢 C.王守仁 D.王夫之7.“天人相分”是()的主张。
A.孔子B.董仲舒C.荀子D.孟子8.中国封建伦理规范的最高法则为( )A.三纲B.五常C.五伦D.十教9.宋明理学改变汉唐以来注疏五经的传统,讲求四书的义理,探讨身心性命修养,成为渗透着佛道思想的新儒学。
宋代理学理气论、心性论的集大成者是 ( )。
A.程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10.在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方面,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董仲舒,列为众德之首的是()A.孝B.仁C.义D.礼11.提出“中庸”这一中国传统文化最高价值原则的人是( )A.周公B.孟子C.孔子D.朱熹12.“天人相分”是()的主张。
A.孔子B.董仲舒C.荀子D.孟子13.在南宋时期,理学的代表人物是()A.周敦颐B.张载C.程颐D.陆象山14.最早提出“天人合一”的专有名称的是()A.宋代的张载B.唐代的刘禹锡C.汉代的董仲舒D.战国时代的荀子15.学思结合的原则最早提出者是()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16.在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方面,提出“三纲五常”的是()A.周公B.孔子C.孟子D.董仲舒17.提出“天人之分”观点的人是()A.战国荀子B.唐代刘禹锡C.唐代柳宗元D.宋代张载18.在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方面,提出“五伦十教”的是()A.周公B.孔子C.孟子D.董仲舒19.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A.仁、义、礼B.孝、悌、忠C.礼、智、信D.恭、敬、诚20.下列关于“中庸之道”的说法正确的是()A.“中庸”是由周公提出来的B.“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C.“中和”意为“除掉两端只取中间”D.“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一种很好的教学原则与方法21.西汉时期,强调“独尊儒术”的是( )A.汉武帝B.汉文帝C.汉宣帝D.汉景帝22.“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儒家思想专题精彩试题集
第一课孔子和老子一、单项选择题1.阅读下列四幅图片,可以获取的信息主要有①孔子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②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③孔子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④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2.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
”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
造成这种分歧根源是A.二人所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3.古籍记载:战国时期“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
”其反映的现象是A.儒家、墨家垄断教育; B.教育开始普及民间;C.各国推行儒、墨思想; D.私人办学现象出现4.下列对孔子的“仁”和德政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①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④维护奴隶制,反对社会变革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5.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A、"仁"和"礼"B、"仁"和"德治"C、"克己复礼"D、"忠恕"之道6.下列观点不符合儒家学派的是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尊王贱霸"D、"法不阿贵"7.下列属于孔子思想的内容是①“仁者爱人”②“无为而冶”③“为政以德”④“克己复礼”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③D ①②8.体现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性的是A.克己复礼 B 忠恕 C 未知生,焉知死 D 有教无类9.下图为《孔子讲学图》,孔子的教育成就对社会发展贡献最大的是A.“有救无类”的办学思想B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C .“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D .“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是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独立思考 D.学思结合11.“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12.儒家思想之所以能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其根本原因是A.孔子是“至圣先师” B.儒家思想有助于消除分裂C.“仁者爱人”思想与休养生息政策不谋而合D.儒家思想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理论支柱13.现在,我们提倡“以德治国”,而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过“以德治民”的主张。
高二历史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试题
高二历史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试题1.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反对君主专制B.反对封建私有制C.要求建立平等的社会D.反对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答案】A【解析】“天下……非一姓之私也”是在批判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思想,没有提到私有制和中央集权的问题,故排除BD,王夫之当时还是仅限于批判旧社会,还没有先进到提出新的理想社会的程度,故排除C,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王夫之2.李贽说:“除欲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
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
”这表明他A.将孔子树立为思想界的神圣人物B.认为儒家经典神圣不可侵犯C.主张是非的标准随时代变化而变D.认为人不能脱离物质而空谈道德【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李贽的思想。
依据所学可知,李贽是明末著名的“离经叛道”的儒家思想家,主张不以孔子是非为是非。
从材料可知,李贽认为人应该有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而空谈道德。
分析选项,D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D。
【考点】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异端”李贽的思想3.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之所以被称为进步思想家,主要是因为他们()①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②主张“工商皆本”,强调经世致用③主张推翻帝制,建立人民主权的国家④对儒学思想进行了总清算,创建了新的思想体系A.①②③B.②③C.①②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思想的相同之处。
由于明清之际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十分的缓慢,所以中国的资产阶级没有在当时产生,材料中的三大思想的阶级实质仍然是封建的地主阶级,所以他们的思想不可能出现资产阶级的革命要求,③项的内容错误,所以排除。
对儒学总清算的是新文化运动,这三大思想家的思想还是属于儒学范畴的,不过是批判的继承的儒学,不是传统的正统儒学,其地位也低,并不是当时的主流思想。
儒家思想练习题
儒家思想练习题1.(2021·广东惠州二模·27)清初学者颜元对当时某一现象评论道:“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
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也。
”由此可以推断( )a.程朱理学不受重视b.空谈心性的理学受到批判c.妇女教育受到重视d.儒者忠君报国应该津津乐道【解析】“程朱理学不受重视”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说明作者对理学持批评态度,故b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妇女教育问题,故c项错误。
【答案】b2.(2021·四川绵阳一模·7)淳熙二年,朱熹与陆九渊兄弟“鹅湖之会”。
“鹅湖之会,述及教导人。
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属于之约。
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并使之博览。
”据此所述,二者的分歧是( )a.世界本原之争b.治学方法之争c.理气关系之争d.道统思想之争【解析】材料未牵涉至世界本原争夺战,故a项错误;据材料“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属于之约”与“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并使之博览”所述治学方法的相同,朱熹主张“格物致知”陆九渊主张“发明者本心”,故b项恰当,材料信息未牵涉理气关系争夺战,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与道统争夺战毫无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b3.(2021·河南开封一模·26)明清两代都强调以礼入法,制定有“留养”之条,即对犯有死罪的人,所犯死罪不在“十恶”范围的,如有祖父母、父母老而无养的,可奏请免将罪犯处决,以留下来养亲。
这表明a.封建制度统治者对人性的认同b.纲常伦理对封建统治的重要性c.“存天理,灭人欲”的深刻影响d.封建法律程序的随意性【解析】题干中“存有祖父母、父母旧而无养的,可以上奏宽免将罪犯处死,以残存养亲”并未彰显出来封建制度统治者对人性的认同,故a项错误;题干中“存有祖父母、父母旧而无养的,可以上奏宽免将罪犯处死,以残存养亲”彰显出来了统治者对儒家思想的注重,从而说明了纲常伦理对封建统治的重要性,故b项恰当;题干中并未提及“存有天理,攻灭人欲”,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彰显出来封建制度法律程序的随意性,故d项错误。
孔子考试题库及答案高中
孔子考试题库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的学说主张以什么为核心?A. 仁B. 礼C. 义D. 智答案:A2. 孔子认为“君子”应具备哪些品质?A. 勇敢B. 仁爱C. 智慧D. 以上都是答案:D3. 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是指什么?A. 极端主义B. 折中主义C. 调和主义D. 无为而治答案:C4. 孔子的弟子中,以“孝”著称的是哪位?A. 颜回B. 子路C. 曾子D. 子贡答案:C5. 孔子的“礼”思想中,强调了哪些方面?A. 个人修养B. 社会秩序C. 政治制度D. 以上都是答案:D6. 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A. 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失方向B. 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C. 学习与思考同等重要D. 以上都是答案:D7. 孔子的“仁”思想中,强调了哪些方面?A.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B. 个人道德修养C. 社会责任感D. 以上都是答案:D8. 孔子的“礼”思想与“仁”思想的关系是什么?A. 礼是仁的外在表现B. 仁是礼的内在基础C. 礼和仁是相互独立的D. 礼和仁是相辅相成的答案:D9. 孔子的教育思想中,提倡“因材施教”,这体现了哪种教育理念?A. 个性化教育B. 标准化教育C. 应试教育D. 精英教育答案:A10. 孔子的“克己复礼”思想,主要强调了什么?A. 克制自己的欲望B. 恢复古代的礼仪C. 个人修养与社会秩序的统一D. 以上都是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的学说被称为______。
答案:儒家学说2.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______”,“小人”则相反。
答案:以德报怨3. 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强调______。
答案:不偏不倚4. 孔子的弟子中,以“孝”著称的是______。
答案:曾子5. 孔子的“礼”思想中,强调了个人修养、社会秩序和______。
答案:政治制度6. 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孔子和老子一、单项选择题1.阅读下列四幅图片,可以获取的信息主要有①孔子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②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③孔子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④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2.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
”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
造成这种分歧根源是A.二人所处时代不同;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C.学术思想不同;D.谈论的问题不同3.古籍记载:战国时期“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
”其反映的现象是A.儒家、墨家垄断教育;B.教育开始普及民间;C.各国推行儒、墨思想;D.私人办学现象出现4.下列对孔子的“仁”和德政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①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④维护奴隶制,反对社会变革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5.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A、"仁"和"礼"B、"仁"和"德治"C、"克己复礼"D、"忠恕"之道6.下列观点不符合儒家学派的是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尊王贱霸"D、"法不阿贵"7.下列属于孔子思想的内容是①“仁者爱人”②“无为而冶”③“为政以德”④“克己复礼”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③D ①②8.体现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性的是A.克己复礼 B 忠恕 C 未知生,焉知死 D 有教无类9.下图为《孔子讲学图》,孔子的教育成就对社会发展贡献最大的是A.“有救无类”的办学思想B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C .“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D .“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是A.有教无类B.因材施教C.独立思考D.学思结合11.“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12.儒家思想之所以能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其根本原因是A.孔子是“至圣先师”B.儒家思想有助于消除分裂C.“仁者爱人”思想与休养生息政策不谋而合D.儒家思想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理论支柱13.现在,我们提倡“以德治国”,而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过“以德治民”的主张。
这说明A.不管时代怎样发展,我们所遵循的道德准则是一致的B.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加以继承C.对传统文化必须绝对地予以肯定或否定D.“德治”将要取代“法治”14.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
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D.封建经济逐步兴起15.孔子之所以被尊称为“圣人”,是因为A.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时盛极一时B.清康熙帝赞之为“万世师表”C.其思想经过发扬改造,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D.他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16.老子对中国文化发展的积极影响,主要在于A.强调人们必须遵守社会秩序,要克制自己B.提出了“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C.主张“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D.指出任何事务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17.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民的状态,这在当时主要反映了()A、新兴地主的要求B、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求C、手工业者的要求D、富裕商人的要求18.从历史的角度看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是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B.小国寡民的思想;C.唯物主义思想;D.朴素辩证思想;19.下列论述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是①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②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③为无为,则无不治④弱之胜强,柔之胜刚⑤天法道,道法自然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0.老子和孔子思想观点的相似之处是A都否认天命论 B都主张恢复周礼C都主张体谅百姓,不要过分压迫 D都强调贵贱有序二、非选择题21.孔子曾周游列国,但他的学说未被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儒家思想是的“德治”和我们今天所提出的“德治”有什么本质区别?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单项选择题1.推动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频繁的兼并战争 B.生产力的发展C.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 D.社会大变革2.“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的是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②私学的兴盛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④社会的剧烈变革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3.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论述,正确的是①以老子、孔子为开端.在春秋时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②其经济原因是井田制的瓦解③他们彼此对立、攻击,互不相融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条件和原因有①井田制和分封制日益瓦解②“士”阶层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日趋活跃③学术下移,私学兴起④各学派互相诘难批驳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诸子百家的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孔子到孟子、荀子的思想,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A.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C.从个人的道德修养人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D.通过实行法治,可以使小人变君子,普通人变圣人6.孟子被称为“亚圣”,最主要的原因是A.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B.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C.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D.他十分崇拜孔子,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7.据说,明太祖朱元璋曾打算将《孟子》斥出“四书”之列,并将孟子像从孔庙中搬出去(在中国古代,孟子、曾子等都是配享孔庙的)。
请判断,孟子的哪一言论最有可能使朱元璋“龙颜大怒”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D.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矣;古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这是哪一派别的思想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9.“吾是以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惩罚可以治国也。
”这段话应出自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10.《论语》颜渊第十二之第七:“子贡问政。
子日: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日: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日:去兵。
子贡日: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日: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A.兵广粮足 B.重视百姓,民以食为天C.仁义为重 D.诚信第一11.对下面烟标上的信息进行延伸解读无误的一项是A.“孔府”指仁政思想创始人孔子后裔的府第B.唐太宗尊称孔子为“宣父”“亚圣”C.“圣人之家”所在地在春秋末期属于鲁国D.孔子思想几千年来一直是主流思想12.电影《墨攻》讲述了由香港影星刘德华饰演的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十万赵国大军围攻的梁城的故事,据说拍戏前刘德华苦读相关剧本资料,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背史实的是A.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B.原先地位低的“士”阶层开始崛起C.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 D.“学在官府”导致墨家不能办私学13.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
”他们批判的是A.儒家的“仁政”思想B.墨家的“兼爱”思想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14.孟子认为:“……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对孟子的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①这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②他的这一主张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③客观地反映了战争年代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望④站在平民立场上提出了分给农民田宅的思想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15.孔子年青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并向老子请教治国之道。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老子会对他说什么呢A.兼爱非攻,尚力节用B.无为而治,无事取天下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D.经世致用,工商皆本16.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一些言论,对今天仍然有着很大影响。
其中,我们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中获得的精神营养是A.注重气节,健全人格 B.人性本善,舍生取义C.先义后利,关注民生 D.仁爱友善,以德服人17.在战国时期,法家曾经显赫一时,到秦朝更是登峰造极,但是以后迅速衰败下去。
主要是因为法家A.不利于推行中央集权B.不利于缓和社会矛盾C.没有反映地主阶级利益D.不能体现皇权的威严18.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影响有①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②道家学说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③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进步思想家改革的理论武器④对后世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19.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下列言论中哪一项不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
A.“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20.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
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二、非选择题21 .阅读下列材料:观察下列图片资料:观察下列图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概述图中历史人物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
(2)你认为图中哪位思想家的思想最有现实意义?请说明理由。
第3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单项选择题1.汉初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一度成为治国的指导思想,其历史原因和条件包括①汉初统治者吸取了秦亡的教训②汉初社会凋敝,必须与民休息③道家门徙在汉朝做了高官④秦朝奉行的法治思想已毫无用处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2.西汉初,统治者尊崇黄老之学的根本原因是A.适应西汉初经济恢复和巩固统治的需要B.儒家思想已经过时C.统治者对黄帝和老子的敬仰D.黄老之学宣扬无为思想3.西汉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质是A.封建国家暂停对农民的剥削B.侧重于减轻农民的徭役负担C.通过减轻刑罚安定民心D.将封建剥削降到农民可以接受的程度4.西汉董仲舒对先秦儒学进行解释发展而形成的新儒学,有利于国家巩固、专制统治,其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A.仁者爱人B.民贵君轻C.天人感应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目的是:A.实现思想上的统一B.更有利于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C.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D.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6.儒家学说到了汉代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即A.人定胜天B.独尊儒术C.君权神授D.实行仁政7.董仲舒的思想和孔、孟的思想的关系是A.完全更新B.因循守旧C.继承和发展D.外在形式的变化8.董仲舒新儒学的理论特色是A.儒术B.阴阳五行C.神学D.诸子百家9.“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思想之间的关系应该是A.用政治上的统一来保证思想上的统一B.用阴阳五行的思想来巩固统一C.用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D.使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10.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②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11.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较大的改造,其本质意图是A.向汉武帝谋取高官厚禄B.发扬光大儒家学说C.提醒当权者要实行“仁政”D.使儒家适应政治统一的需要12.秦始皇“焚书坑儒”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共同之处在于:A.开创大一统的局面B.重视改革政治制度C.发展官办教育D.实行文化专制主义13.儒家思想在与其他思想的不断碰撞中A.不断修改自身的学说B.吸收其他思想补充,发展自己C.保持传统思想不变D.压制其他思想发民展14.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关系确切表达的是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统一B.专制统治需要董仲舒的学说C.思想统一为政治统一服务D.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15.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