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课《短文两篇》课文原文

合集下载

第11课 《短文两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11课 《短文两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板书设计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低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色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声——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朝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暮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学习要点: 1、把握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
任务三:品味语言,思悟主题。
• 2.思悟主题,谈谈对“闲人”的理解。
• 《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的心境是微妙而复杂的,既有被 贬谪的悲凉,也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还有漫步的悠闲。 “闲人”既指二人的政治处境,即作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 闲无比,内心悲凉又无可诉说;又指夜游时的心境,即空灵自在, 悠游自如,故能欣赏到一派空明的景象。既有自嘲、自慰之意, 又有自许的意味,表现出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
游记写法。 2、品味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作
者的思想情怀。
• 写作背景助读
“此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作 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 ,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 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 ,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 折磨,差一点被杀。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 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 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本文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结尾说“自康乐 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想一想,其中有什么 言外之意?
• 所写景物的特征——非常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 无限生机。
• 结尾这一句的言外之意——“我”能够和谢灵运一样欣赏到 山川风物的绮丽美妙,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隐含作者的自豪之 情,也表现了作者期望与谢灵运比肩之意。
文中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了怎 样的画面?请任选一个角度,用“这里有_____之 美,你看______”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知识点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知识点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知识点一、作者简介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在江苏南京)人。

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医学家、文学家。

二、故事背景《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给谢徵的一封回信。

写于南北朝,这个时期,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美景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陶弘景就是因看透了黑暗的人世,而隐居句曲山(今江苏茅山)。

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此文正是如此。

三、课文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天堂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四、问题归纳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开头句(段)作用分析法。

首句总领全文,奠定了写景抒情的基调。

2.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

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

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3.“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

4.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猿鸟的呜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意思对即可)。

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5.“晓雾将歇……沉鳞竞跃”一句有什么妙处?“晓雾将歇……沉鳞竞跃”一句通过描写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课课文及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课课文及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课课文及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致辞讲话、条据书信、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peeches, policy letter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课课文及知识点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课课文及知识点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记承天寺夜游》一文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以下是本店铺准备的一些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课课文及知识点,仅供参考。

部编本八年级上语文第11课短文两篇之《记承天寺夜游》

部编本八年级上语文第11课短文两篇之《记承天寺夜游》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翻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月色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 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 树的影子。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衣服将要 睡觉时,月光从门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 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 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
译文: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 中藻、荇纵横交叉,都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只是缺少 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叙事:
写景:
地点—— 承天寺
庭下如积水空
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明,水中藻荇
人物—— 作者、张怀民
交横,盖竹柏
起因——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影也。
元丰 夜, 衣 睡, 色 户,欣 行。念 为 者, 承天寺寻 。怀 民 未 , 步于 庭。庭下 空明, 水 交横,盖 影也。何 月?何 无 ?但少 如吾者耳。
元 夜, 睡, 寻 。怀民 , 水 ,盖 。何 少 如 耳。
户, 行。念 ,
庭。庭 ,
?何
?但
说出带“月”字的古诗诗句。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2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 李白《古朗月行》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李白《静夜思 》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张九龄《望月怀远》 6.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7.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王安石《泊船瓜洲》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张继《枫桥夜泊 》 9.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王昌龄《出塞二首》 10.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 岳飞《满江红·写怀》 1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王维《鸟鸣涧》 1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王维《竹里馆》 1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第11课《短文两篇》课件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短文两篇》课件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作者要寻的这个人,应与自己境遇相似,志趣相投,面对如此月夜,不会蒙头大睡,肯定也 在赏月,但在何处赏月呢,因此要寻。其次,“寻”字有一种急欲找到东西的失落感,写出了 作者渴望和知心友人共同赏月的急切心情。
4.“怀民亦未寝”和“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传达出了作者与张怀民怎样的情感?
传达出两人处境相同、情怀一致、志同道合的情感。
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 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
探究
绘景 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
修辞
作用
比喻
生动形象 如临其境
特点
皎洁、清澈 透明、优美
探究
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句中无一个“月”字,
却无处不是写皎洁的月光。作者用“积水空明”四字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 用“藻、荇交横”四字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积水空明”描写月光本身, 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藻、荇交横”是以竹柏倒影来烘托月光,给人以 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这个意境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品质。 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精读课文,析美文美点。
1、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作者是怎样写景的?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 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 收。 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 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 息树,游鱼跃水。
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林青竹翠为 静,五色交辉为动;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 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短文两篇》原文、译文及考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短文两篇》原文、译文及考点

八上语文第11课《短文两篇》原文、译文及考点一、原文:答dá谢xiè中zhōnɡ书shū书shū山shān 川chuān 之zhī美měi ,古ɡǔ来lái 共ɡònɡ谈tán 。

高ɡāo 峰fēnɡ入rù云yún ,清qīnɡ流liú见jiàn 底dǐ。

两liǎnɡ岸àn 石shí壁bì,五wǔ色sè交jiāo 辉huī。

青qīnɡ林lín 翠cuì竹zhú,四sì时shí俱jù备bèi 。

晓xiǎo 雾wù将jiānɡ歇xiē,猿yuán 鸟niǎo 乱luàn 鸣mínɡ;夕xī日rì欲yù颓tuí,沉chén 鳞lín 竞jìnɡ跃yuè。

实shí是shì欲yù界jiè之zhī仙xiān 都dōu 。

自zì康kānɡ乐lè以yǐ来lái ,未wèi 复fù有yǒu 能nénɡ与yǔ其qí奇qí者zhě。

记jì承chénɡ天tiān 寺sì夜yè游yóu元yuán 丰fēnɡ六liù年nián 十shí月yuè十shí二èr 日rì夜yè,解jiě衣yī欲yù睡shuì,月yuè色sè入rù户hù,欣xīn 然rán 起qǐ行xínɡ。

念niàn 无wú与yǔ为wéi 乐lè者zhě,遂suí至zhì承chénɡ天tiān 寺sì寻xún 张zhānɡ怀huái 民mín 。

八年级十一课短文两篇带拼音

八年级十一课短文两篇带拼音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带拼音答d á 谢xi è 中zh ōn ɡ 书sh ū 书sh ū陶t áo 弘h ón ɡ 景j ǐn ɡ山sh ān 川chu ān 之zh ī美m ěi ,古ɡǔ 来l ái 共ɡòn ɡ谈t án 。

高ɡāo 峰f ēn ɡ人r én 云y ún ,清q īn ɡ流li ú见ji àn 底d ǐ。

两li ǎn ɡ岸àn 石sh í壁b ì,五w ǔ色s è交ji āo 辉hu ī。

青q īn ɡ林l ín 翠cu ì竹zh ú,四s ì时sh í俱j ù备b èi 。

晓xi ǎo 雾w ù将ji ān ɡ歇xi ē,猿yu án 鸟ni ǎo 乱lu àn 鸣m ín ɡ;夕x ī日r ì欲y ù颓tu í,沉ch én 鳞l ín 竞j ìn ɡ跃yu è。

实sh í是sh ì欲y ù界ji è之zh ī仙xi ān 都d ōu 。

自z ì康k ān ɡ乐l è以y ǐ来l ái ,未w èi 复f ù有y ǒu 能n én ɡ与y ǔ 其q í 奇q í 者zh ě。

记j ì 承ch én ɡ 天ti ān 寺s ì 夜y è 游y óu苏s ū 轼sh ì元yu án 丰f ēn ɡ六li ù年ni án 十sh í月yu è十sh í二èr 日r ì夜y è,解ji ě衣y ī欲y ù睡shu ì,月yu è色s è入r ù户h ù,欣x īn 然r án 起q ǐ行x ín ɡ。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短文二篇》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短文二篇》课件

(二)一词多义
欲:夕日欲颓
将要
实是欲界之仙都 与“界”合用,欲界,指人间
自:自康乐以来 自非亭午夜分

自从 如果
(三)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
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四)名句积累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
竹,四时俱备。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
4.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试 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怎 样的表达效果 ? 【答案】猿鸟的呜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 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意 思对即可)。 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 达了生命气息。
5.“晓雾将歇……沉鳞竞跃”一句有什么妙处? 【答案】“晓雾将歇……沉鳞竞跃”一句通过描写 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 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第二课时 记承天寺夜游
学习目标
1.反昨诵读,掌握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 2.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
想。重点 3.体悟文人积极达观的处世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难点
作者简介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山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 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苏轼 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 的代表作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 赋》《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
短文两篇
第一课时 答谢中书书
今天,我们要走进的这篇文章,被称为是一幅“清 丽的山水画”,又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既像 画又是诗,那会是一篇怎么样的文章呢?我们一起 来感受和学习这篇《答谢中书书》。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苏轼以诗讥谤新法并将他
逮捕入狱。他被长时间审问折磨,最后获释出狱
,被贬谪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本文写于元丰六 年,苏轼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
资料2.苏轼以犯人的身份被贬黄州,无薪俸,故 租五十亩荒地经营。他筑水坝,建鱼池,移树苗
,种植稻麦和蔬菜,并在坡边自筑茅屋,号“东 坡居士”。
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 人者耳。
翻译指导
• 单音节补双音节 • 省略内容要增补 • 语序颠倒要调整 • 修辞手法要体现 • 增删补改是规律
• 参照注释,联系上下 文,独立翻译,勾画 疑难。
• 同桌互译,小组交流, 质疑解惑。
• 翻译全文,落实重要 词语和句子。
看注释、通文意
高兴的样子 走动
出了月亮的哪些特点?美在何处? 3.苏轼用了什么手法把月亮写得如此富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神韵和诗意?
理解探究
❖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 呢?
——因为月色很美,“月色入户” 所以“欣然起行”
拟人 喜悦兴奋
本文写“月色之美”的句子有哪些? 美在何处?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
空明澄澈 疏影摇曳 似真似幻 的美妙境界
思考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
将要 门
游乐
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
…遂…至的承人天寺,于寻是张,怀就民。怀民亦未寝,
一起
散步
相与步于中庭。
交错纵横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原来是
盖竹柏影也。 只是,不过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罢了
品月色之美 情智共生
1.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呢? 2.本文写“月色之美”的句子有哪些?写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短文两篇(与谢中书书、陶弘景)》课文重要知识讲解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短文两篇(与谢中书书、陶弘景)》课文重要知识讲解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短文两篇》课文重要知识讲解《答谢中书书》一、作者简介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在江苏南京)人。

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医学家、文学家。

二、故事背景《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给谢徵的一封回信。

写于南北朝,这个时期,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美景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陶弘景就是因看透了黑暗的人世,而隐居句曲山(今江苏茅山)。

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此文正是如此。

三、课文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天堂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四、问题归纳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开头句(段)作用分析法。

首句总领全文,奠定了写景抒情的基调。

2.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

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

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3.“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

4.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猿鸟的呜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意思对即可)。

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5.“晓雾将歇……沉鳞竞跃”一句有什么妙处?“晓雾将歇……沉鳞竞跃”一句通过描写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短文二篇》原文及译文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短文二篇》原文及译文

《短文二篇》原文及译文
一、《答谢中书书》原文及译文
【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二、《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译文
1.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

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从窗口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

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交叉错杂,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绿竹和翠柏?只不过少有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

课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 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 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 之有?
词类活用
①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出名,著名。例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② 灵: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灵异、例句: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的生活态度,以及对

的世风的鄙弃。
文体常识填空
1.《陋室铭》的体裁是 铭 ,它是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警戒自己 或 称述功德 的文字,后来成为一 种文体。
2.《爱莲说》的体裁是 说 ,它是既 可以 说明 、 记述 事物,又可以 发表 议论 的一种文体。
再见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
译 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
课 牡丹;予独 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可远观而不
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 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

诸葛庐、子云亭—因住人有名而受景仰—自比古贤居室
结尾
陋室 不陋

何陋之有——因住人“德馨”而不陋——高尚情趣
写法理解
1.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2.本文采用反向立意的写法。 3.本文句式整齐,对仗工巧,
节奏分明,音韵谐美;而又 变化有致,不拘一格,读起 来抑扬顿挫,毫无呆板之感, 表现了一种整齐美与错综美 相结合的和谐美。
主题理解
• 本文通过简要而生动的描述“陋室” 内外的情景,并用类比和例证,有力 的分析证明了“陋室不陋”的原因, 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 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共55张PPT)(完美版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共55张PPT)(完美版课件)
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4、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柏?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参考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脱
了衣服打算睡觉,见月光照进门 里,就高兴地起来走出去。想到 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便到承 天寺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睡, 于是一起在院中散步。院中月光 如水一般明澈,水中藻、荇交错 纵横,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柏?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 了。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 月白。 ——白居易《琵琶行》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 淡风。 ——晏殊《无题》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朱淑真《生查子》
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虞美人》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 残月。 ——柳永《雨霖铃》
关于“月亮”的诗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北宋.王安石)
你知道描写月亮的诗吗?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竹里馆 王维
才华横溢的苏轼
文----唐宋八大家: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曾巩 王安石;
词---- 苏辛:(豪放派) 苏轼、辛弃疾
诗----苏黄: 苏轼、黄庭坚;
书画----宋四家: 苏轼 蔡襄 黄庭坚 米芾
背景知识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课短文两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课短文两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课《闲话爱情》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两篇充满了情感和思考的短文。

在这两篇文章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爱情和人生的意义,引起了我对于爱情和生命的深入思考。

让我们来看看《闲话爱情》。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一则传闻,讲述了一个身世显赫、风度翩翩的男子与一个平凡却深爱他的女子之间的感人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男主角虽然深爱着女主角,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与她在一起,最终两人分离,女主角守望着爱情,男主角在外奋斗,但最终两人都无法找到彼此。

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爱情的无奈和坚持。

我也开始思考爱情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以及当爱情面对种种考验时,人们应该如何坚守自己的爱情信念。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这篇短文讲述了一个陌生女人给主人公写信的故事。

在这封来信中,女主人公向男主人公诉说了自己曾经对他的爱慕之情,以及对于生活的烦恼和迷茫。

通过这封信,作者让我意识到了爱情无处不在,并且让我开始思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以及对于生活的态度。

这篇短文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爱情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情感堆积,而是需要经营和珍惜的。

从这两篇短文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爱情的伟大和生命的意义。

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对于爱情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浅薄的表面上,却很少从更深层次去思考。

通过阅读这两篇文章,我开始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它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以及应该怎样去对待它。

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用心去感受和珍惜生命中的每一段爱情,和每一个与我有关的人。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课中的这两篇短文,《闲话爱情》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给了我极大的启发。

在作者深刻的文笔和情感描绘下,我对于爱情和生命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能够不断地提升自己对于爱情和生活的理解,让自己成为更加成熟、更加有爱心的人。

《闲话爱情》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两篇文章深刻地描绘了爱情和人生的意义,引发了我对于这些话题的深入思考。

第11课《短文二篇》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短文二篇》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作者娱情山
水的思想感情。
预习检测:正确朗读课文(3分钟)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 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 /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 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 与(yù)其奇者。
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找出文 中方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 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 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小结(2分钟): 总领全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仰视:高峰入云 高峻雄伟
具体叙写 山川之美
四季 俯视:清流见底 常景
齐读课文,思考: 作者笔下的山川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围绕这个特点,具 体描写了哪些景物?运用到哪些观察角度和写景顺序?
这篇文章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作者在文中 用“美”字来概括它的特点,这个字所在的这句 话在全文起统领作用。
围绕这个特点,具体写了山、水、石壁、鱼、 树木、猿鸟、夕阳、雾等景物。
作者按照从仰视到俯视,再到平视,由早到 晚的顺序,依次展示了山川四时的美景和一天中 晨昏景色的变化,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活灵活现, 趣味盎然的山林世界。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 面。
实是欲界之仙都。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 这种奇丽景色了。
自学指导及检测二(5分钟) 探究机密文书)。
答谢中书书
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 陶弘景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精品课件【最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精品课件【最新】
了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
艺术特色
1.意境优美。
本文的意境美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 山水相映之美。有山无水则无趣,有水无山又 乏味。而这里“高峰入云”,山下溪流“清流 见底”,峰高水清,相映成趣。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这里“两岸石壁,五 色交辉”,还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石岩 壁立千仞,五色争辉,加之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 中,景色绚丽动人。

今义:衰败,萎靡
◆一词多义
夕日欲颓( 副词,将要 )

实是欲界之仙都( 欲望,欲念 )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 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 夕日欲颓( 形容词用作动词,坠落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思考问题:开头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总领全文,奠定了写景抒情的基调。文 章以感慨发端,以“美”点明中心,说明有 高雅情趣的人皆爱美、谈美。
省略句: 解衣欲睡(省略主语“余”)
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 “相与于中庭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定语后置,正常 语序应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
1. “怀民亦未寝”中的“亦”说明了什么? “亦”说明张怀民与作者的处境相同,情
怀自然也一致。见明月而未寝,体现出被贬官 之人的郁郁寡欢之情。
作者描绘山川之美,自 然有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被誉为“山中宰相”, 不愿到朝廷为官,流露出的是归 隐林泉的志趣。
2.文章写景是如何体现动静相衬之美的? 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 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
辉为动。 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晓雾将歇为静,猿鸟乱
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以上各种景物,交相映衬,互为影响,构成
苏东坡名号的由来 苏轼号东坡居士,很多人或许并不知道东坡这 个别号的由来以及由此折射出的人生的悲欢离合。 元丰三年(1080),苏轼被贬黄州。初到黄州,苏 轼生活困顿,黄州通判马正卿是他的故人,便从州 府要来已经荒芜了的五十亩军营旧地给他种。营地 位于黄州的东坡,次年春天,苏轼于其上筑书斋,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奥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 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 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 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
绘景 修辞 作用
特点
月色—— 积水空明 竹柏—— 藻荇交横
比喻
生动 形象 如临 其境
明亮、澄 清、透明
2.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 吾两人耳。”
3. 文中结尾句显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自我排解的达观
欲:想要。 户:这里指门。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行:漫步。 念:考虑,想到。 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一同走到庭院中。 相与:共同,一同。 步:漫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下如积水空明: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藻、荇(xìng):水草。 交横:交错纵横。 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本来是”。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 但,只。 闲:清闲。 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 连光景的人。作者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 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 分清闲,自称“闲人”。 耳:语气词, 而已、罢了。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 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 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 (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漫步。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 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哪一夜没有 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1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1.短文二篇

1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1.短文二篇
第11课 短文两篇
陶弘景 苏轼
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周围的一切美吗?也许 你忙碌于繁重的学业中,无暇欣赏,但当你抬头远 望的一刹那,你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 天的晴明,地的广袤,山的挺拔,树的健壮……无 不让你心动神摇。今天我们学习的两篇短文就是一 幅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让我们一同去欣赏。
沉鳞竞跃( yuè ) 未寝( qǐn ) 遂( suì ) 荇( xìnɡ )
猿( yuán )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
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 南朝齐梁时思想家,丹阳秣陵(今 江苏南京)人。著有《陶隐居集》 《本草经集注》《二牛图》等。
背景材料
《答谢中书书》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 文·全梁文》卷四十六(中华书局1958年版)。文章 写于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 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 脱。陶弘景就是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而隐居山林。 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以示志趣, 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此文正是如此。
课堂小练
1.翻译下列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译文: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了(的时候),猿和鸟杂乱地鸣叫。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译文: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对偶 )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也。( 比喻 )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反问 )
2.“晓雾将歇……沉鳞竞跃”一句有什么妙处? 这一句通过描写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课《短文两篇》课文
原文
(学习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知识梳理、古诗鉴赏、阅读理解、计划总结、学习综合、试题大全、教案大全、作文大全、语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knowledge sorting, ancient poetry appreciati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plan summary, learning synthesis, test questions, lesson plans, composition, Chinese, and other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
统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课《短文两篇》课文原文
11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