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学考试复习资料-政治学原理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政治学原理》重点内容

《政治学原理》重点内容

《政治学原理》重点内容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3、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6、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7、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11、共和制: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14、国家元首: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16、利益集团: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18、市民社会: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19、政党: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25、政治合法性: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29、政治参与: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31、选举: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权威职务的一种政治过程。

33、监督:是国家有权机关以及社会公众依照一定的法律和制度规范对政治权力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督察、监控和制约的社会活动。

34、政治监督:又称之为自上而下的监督,它属于政治治理行为范畴,指的是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为保证公共权力主体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行使公共权力,而对其进行监视、检查、控制、纠偏的各种活动,包括宪法监督、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以及政党监督。

政治学原理 复习要点

政治学原理 复习要点

政治学知识点1.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什么?a政治是经济最集中的体现。

b.政治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c.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及内容,争取和保持国家政治是政治核心。

d.政治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2.古代中国政治学的特点是什么?a.强调维护政治统治秩序。

b.强调对人问题的研究,人文色彩浓厚。

c.政治伦理化和道德化。

d.强调对社会演变的研究。

e.思想体系较西方弱。

3.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论的内容。

阶级分析是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下的一个具体的政治分析路径,其内容包括:1)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阶级分化,由此导致国家的产生。

2)阶级划分是政治划分的基础;3)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4)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作为一种政治学方法论,阶级分析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作为一种政治实践,如何将阶级分析这个革命理论转为建设理论,则是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4集体行动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的含义。

公共选择理论:以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尤其是理性经济人假设),原理和方法作为分析工具,来研究政治市场上的主体(选民、利益集团、政党官员和政治家)行为和政治市场的运行,进而制定相应的规则,影响人们的公共选择过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实现社会效用的最大化。

集体行动理论:奥尔森认为,小集团的集团行动比大集团的更为有效,因为小集团提供的公共物品数量更接近,最优水平或增进集团利益。

在一个小集团,由于成员人数很少,每个成员都可以得到总收益中,相当大的一部分。

在这种场合,公共物品可通过集团成员自发,自利的行为来提供。

5政治权力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个体的一种政治力量。

6权力和权威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都需要服从,具有支配的性质,表现为宗教信仰、风格习惯、历史传统区别:1)对权威服从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对权力服从则是相对的2)权威不可更改,权力则不断根据形势进行分化组合3)对权威的服从不需要强制和武力威胁,权力则需要武力作后盾。

政治学原理重点详细版

政治学原理重点详细版

导论1政治的含义H3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H17Z1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及其发展规律。

领域:政治学基础理论、中国政治、比较政治、公共政策、行政管理、国际政治。

第一章1利益的概念H47①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论述,人的利益的形成是一个从人的需要到人的劳动再到社会关系的逻辑过程(利益首先起源于人的需要;需要是人们对所需对象的欲求;人类的生产是联系人类需要与需要对象的中介)②所谓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利益构成:心理基础是人们的需要;利益反映着一定阶段上人们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利益反映着特定历史阶段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2利益的内在矛盾H491利益实现要求的主体性和实现途径的社会性之间的矛盾(最基本的矛盾)2利益形式的主观性和利益内容的客观性之间的矛盾3利益的目标性和手段性之间的矛盾4利益的具体有限性与利益发展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3共同利益的特性H54共同利益首先是在同一社会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和经济地位基础上形成的,是处于同一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中的人们的各自利益的相同部分。

公共利益具有公共性、非市场实现性、单一性、相对独立支配性、多重价值复合性。

在政治生活中经常发生作用的主要有集体、集团、阶层、阶级、民族及社会这些共同层次和范围内产生的共同利益。

4利益与政治权利的产生之间的内在联系H611利益是人们结成政治关系的出发点(当特定社会的共同利益需要社会的合法强制性权威力量予以实现时,人们就会结成特定的政治关系)2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利和政治权力形成的基础和条件(利益关系包括共同利益和利益矛盾两个方面,它们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3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利和政治权力特性形成的基础4利益关系决定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功能(政治权利及其权威性强制方式来实现共同利益,协调和解决不共同利益。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

1.政治的核心问题:权力合法性基础与权利的制约结构。

2.政治学发展的主要阶段:制度研究,对分正式制度的经验描述,行为主义革命,后行为主义。

3.政治学的研究范式:新制度主义,精英理论,多元主义,政治系统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

4.民主国家形成的历史演变过程。

(1)城邦国家,(城邦是最早的国家形式。

)(2)封建国家及城市的兴起,(3)绝对君主制国家,(4)现代民族国家。

5.国家政体形式:(1)君主制【在专制君主国家,最高权力完全属于君主】(2)共和制6.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联邦制,帮联制,不同国家结构的趋中和融合。

7.公民社会理论的经历的发展阶段。

古典公民社会理论,进代公民社会理论,现代公民社会理论,当代公民社会理论。

8.中国属于哪种社会关系模式?——发展型国家9.最小国家是古典自由主义者主张的国家模式。

10.代议民主制度的基本类型:议会制【英国是最早从等级会议制度中确立了近代的议会制度,被称为“议会之母”】,总统制,半总统制。

11.当代各国议会的结构,从其内部行使立法权的实体数量上可分为:一院制,两院制【两院制议会源于英国的一个“历史的偶然”】。

12.议会党团:议会中同一政党的议员或政治倾向相近的政党的议员通常组成一个团体,统称为议会党团,作为党在议会内的基本组织。

13.行政监督权:质询,不信任投票【如何行使倒阁权:明示和暗示】,调查,14.现代国家行政体制的类型。

(1)总统制的行政体制,总统一人同时兼任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是一种单头制或一元行政体制。

特征:1)行政权完全独立于立法权之外;2)实行行政首长个人负责制。

(2)议会制的行政体制,国家元首与行政首脑分立,是一种双头制或二元行政体制。

特征:1)元首“虚位”;2)议会主权;3)责任内阁。

(3)半总统制的行政体制,特点:1)总统由议会制政体中的“虚位”元首变成了一个大权在握、凌驾于其他国家权力机构之上的“仲裁者”。

2)与议会制政体相比较,议会的权力被大大削弱。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政治学原理:是指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规律的基础性学科,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政治权力:是指政治主体对一定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它体现在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的强制、引导、控制和支配等方面。

3、政治文化:是指社会群体在政治生活中的价值观、信念、态度和习惯等,它反映了社会群体对于政治生活的认知和态度。

4、政治制度:是指社会群体在政治生活中的规范、规则和组织形式,它规定了社会群体在政治生活中的行为方式。

5、民主制度:是指以民主原则为基础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大众通过选举、投票等方式参与政治决策和政治管理的一种政治制度。

二、简答题1、请简述政治学原理的主要内容。

答:政治学原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权力、政治文化、政治制度、民主制度和国际政治等方面。

这些内容涵盖了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理解和分析政治现象的基础。

2、请简述政治权力的特点。

答:政治权力具有强制性、引导性、控制性和支配性等特点。

它可以通过强制手段迫使他人服从,也可以通过引导、控制和支配等方式影响他人的行为和决策。

3、请简述政治文化对于政治制度的影响。

答:政治文化对于政治制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政治文化对于政治制度有着不同的要求和期望,因此政治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必须考虑到社会群体的政治文化背景。

同时,政治文化也影响着社会群体对于政治制度的认同和支持程度。

4、请简述民主制度的优点和缺点。

答:民主制度的优点包括能够充分反映民意、促进社会公正、提高人民参与政治决策的积极性等;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可能会导致决策效率低下、增加社会成本、容易被利益集团操控等。

5、请简述国际政治对于国内政治的影响。

答:国际政治对于国内政治有着重要的影响。

国际政治的格局、国际组织和国际法等方面都可能对国内政治产生影响。

同时,国家间的竞争和合作也会对国内政治产生影响。

三、论述题1、请论述政治学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答:政治学原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政治学原理要点

政治学原理要点

1、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对社会资源与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2、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古典主义政治学与旧制度主义政治学行为主义政治学和理性选择主义政治学(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和新古典主义政治学3、政治权力的类型根据政治权力的作用方式,可以将政治权力划分为五种类型:1. 强制性权力:强制性权力是普遍存在的权力形式,它是以威胁为基础、如果无法达到目标就施以制裁的权力类型。

2. 功利性权力:功利性权力与强制性权力相反,是权力主体通过提供某种好处而达到自身目的的权力类型。

3. 操纵性权力:操纵性权力不是建立在公开的沟通基础上,而是通过隐蔽的方式改变态度和价值观,从而达到权力主体的目标的权力类型。

4. 人格型权力:人格型权力又称克里斯马型权力,是通过自身的个人品质、个人魅力等人格力量而达到目的的权力类型。

5、合法性权力:基于权力客体的心理认同与支持,被认为是正当合法,应予以自愿服从的权力类型。

4、政治合法性即是指基于民众的心理认同与支持基础上实施统治的正当性或正统性。

5、韦伯论权威根据其来源,得到服从的统治或者说合法化的权威包括三种类型:法理性权威:建立在相信统治者是根据被认定合法的制度和规则进行统治的基础上。

传统性权威:建立在相信统治者是基于历来适用的神圣传统进行统治的基础上。

魅力性权威:建立在对统治者所独有的超凡品质和天赋魅力的崇敬和信仰的基础上。

6、政治文化是政治学上的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

它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7、狭隘型文化、顺从型文化和参与型文化这是阿尔蒙德与维巴提出的一种分类框架。

狭隘型文化主要位于原始落后的社会政治系统中,这些地区尚未形成成熟的政治共同体,缺少政治角色分化。

社会成员对政治制度、政治过程缺乏明确的认知、情感和价值取向,更谈不上对体系内的决策及实施施加影响。

政治学原理 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 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一、政治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学科,它关注政治权力、政府组织、政治制度以及政治决策等方面的问题。

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政治行为、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和政治文化等。

二、政治学的基本概念1. 政治:指的是社会中关于权力的分配和运用的活动。

2. 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的学科。

3. 政治权力:指的是在一定范围内对他人行为产生影响的能力。

4. 政府:是指执掌政治权力的组织机构。

5. 政治制度:是指政府组织和运作的规范和程序。

6. 政治文化:是指一个社会中关于政治的价值观念、信仰和行为模式。

7. 政治行为:是指个体或群体在政治领域中的活动。

三、政治学的主要理论流派1. 传统政治学:主要关注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的规范性和制度性。

2. 行为政治学:强调对政治行为的实证研究,关注个体和群体的行为动机和决策过程。

3. 制度政治学:重点研究政治制度对政治行为和政策结果的影响。

4. 文化政治学:关注政治文化对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的影响。

5. 批判政治学:强调对现有政治制度和权力结构的批判和改革。

四、政治学的研究方法1. 历史研究法:通过研究政治现象的历史演变来理解其本质和规律。

2. 比较研究法:通过对不同政治系统和政治行为的比较来揭示其异同和规律。

3. 实证研究法:通过对政治现象进行观察、实证和统计分析来验证理论假设。

4. 理论研究法:通过对政治理论的构建和推理来解释和理解政治现象。

5. 模型构建法:通过建立数学或逻辑模型来研究政治行为和政策结果。

五、政治学的主要研究领域1. 政治理论:研究政治权力、政府组织和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

2. 政治制度:研究政府组织和运作的规范和程序。

3. 政治行为:研究个体和群体在政治领域中的行为动机和决策过程。

4. 国际关系:研究各国之间的政治互动和国际组织的角色。

5. 公共政策:研究政府决策和政策实施的过程和结果。

政治学原理考试重点

政治学原理考试重点

政治学原理考试重点一、填空或选择题1、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2、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3、公共权力具有(权威性)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和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

4、压力方式是政治权力的潜在作用方式。

5、国家要素说一般有三要素和四要素说。

所谓三要素说,是认为具有人民、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

6、政府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以暴力手段为后盾,具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普遍强制力。

7、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实行多党制。

8、政治秩序最关键的核心是政治合法性或者说政治共识的存在。

9、我们讲政治合法定义为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断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10、在现代社会中,选举制度已成为调整国家权力活动的基本途径。

11、公民监督是一种对国家管理的最直接、最广泛的监督方式。

12、在现代法治社会,新闻舆论监督已经成为公众参与监督的最重要的形式,也是遏制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力武器。

13、政治文化具有延续性,它通过政治社会化得以传播和沿袭。

14、现代自由主义以认同和支持国家干预为特点。

15、一般而言,政治发展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

16、宪政的核心是民主政治。

17、宪政建设是实现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

18、作为一种制度,民主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以公民的意志作为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政治决策以公民的意见为最终依据。

19、民主的基础与前提:倡导“宽容精神”和“个人独立”20、理想主义途径是民主的政治哲学研究的基本思路,主要建立在由“人民”,“统治”为基本概念,以“公民参与”为基本信念的先验推理的基础上。

21、从政府政治体系来说,政治民主化主要表现为政府体制的民主化改造。

二、名词解释1、国家的含义: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

政治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一、填空题1.作为一种制度,民主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以公民的意志,作为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政治决策以公民的意见为最终依据。

2.根据权力制约思想,可以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功能划分,在分别执行国家各种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之间,建立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

3.政府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以暴力手段为后盾,具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普遍强制力。

4.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5.政治社团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6.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问题。

7.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政治社团是_工会、青年组织和妇女组织。

8.宪政建设是实现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

二、选择题1.民主作为一种制度,在大多数国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施。

在所有不同版本的民主实践中,建立在自由民主理信纸基础上的(C)A.直接民主B.间接民主C.宪政民主D.人民民主2.政党形成于19世纪初期,它的产生是现代(D)政治发展的产物。

A.委员会B.君主立宪C.共和民主D.议会民主3.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主要有(ABCD)A.平等选举原则B.直接选举原则C.自由经济D.自由贸易4.20世纪现代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是(AB)A.福利改革B.经济干预C.自由经济D.自由贸易5.综合国家宪法的内容其精神实质业看,宪法对国家政权组织建构提出了如下原则要求(D)A.权力制约原则B.法治原则C.监督原则D.人民主权原则6.“第三条路”,指着一种既非资本义也非社会主义的第三种选择的思想。

它与所谓的(A、D)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A.新社会民主主义 B.保守主义 C.自由主义 D.后社会主义7.( D)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

A.共产党领导制度B.首长负责制度C.政治协商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8.在市场经济条件下,(A、C)是最为基本的社会资源配置机制。

政治学原理重点掌握

政治学原理重点掌握

1、道德政治观:将政治等同或归于道德。

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认为政治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和社会达到最高的道德境界,只有道德高尚的有学问的贤人哲学家统治,才能实现政治目的。

是从哲学思辨的角度而非社会现实,忽视阶级性,片面。

2、权力政治观: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玩弄权术的活动。

文艺复兴,马基雅维利,第一次将政治与伦理分开,提出政治是君主夺取国家政权及维护其统治的权术活动。

某种程度涉及政治的核心内容,看到政治的黑暗面,但没有看到政治的全部,是片面的。

3、“管理众人之事”:即政治是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政,众人之事;治,管理。

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抓住政治的公共性和管理性功能,有合理内核,但忽视其阶级性。

4、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政治的根源是经济,实质是阶级关系,核心是政治权力,是科学,是艺术,具有公共性,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5、政治: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6、政治与法律的关系:都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都建立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

政治是人们根据社会利益,通过政治权力进行政治权利分配的社会关系,而法律是特定的政治权力制定和认可的社会成员的相互关系和行为的刚性规范,它们共同服务于统治阶级和集团的利益。

一方面,政治是法律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前提(法律由特定的政治机关制定和认可,以政治权力为后盾,必须在稳定的社会和政治秩序中发挥作用)。

另一方面,法律对政治文化又有作用的影响和作用,使统治者利益要求和权力地位合法化,保障权力运行。

7、政治与宗教的关系:宗教是人们根据对于人为制造的神的信仰而形成的一整套的世界观、社会心理、感情等的总和。

宗教是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在一定的条件下与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发生及其紧密的联系,从而形成政教合一的现象。

宗教需要借助政治权力扩大宗教的影响,就统治者来说,宗教是被统治者的精神鸦片,是巩固其统治的思想工具。

政治学原理复习重点

政治学原理复习重点

2012年《政治学原理》总复习题一、名词解释道德政治观:认为政治是对于一种社会价值的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持有道德政治观的主要代表有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权力政治观:认为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持有权力政治观的主要代表有法家、马基雅弗利、马克思·韦伯、哈罗德·拉斯韦尔、摩根索等。

政治: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政治学:研究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利益: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利益由三方面因素构成:利益的心理基础是人们的需要;利益反映着一定阶段上人们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利益反映着特定历史阶段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利益关系:不同的利益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同一层次和不同层次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系。

共同利益:首先是在同一社会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和经济地位基础上形成的,是处于同一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中的人们的各自利益的相同部分。

利益矛盾: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以及它们与共同利益之间的差异而形成的矛盾的利益关系。

政治权力:人们选择以力量对比和力量制约方式作为实现和维护自己利益要求的过程中,聚集形成的政治权力主体对其他社会和政治力量及其它客体的制约力量。

政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政治权力形成的过程中,外在于政治权力主体的促成因素和条件,包括生产资料的有效占有、社会财富、暴力及其他要素。

社会财富:一般是指劳动形成的物质和精神产品。

理论:政治权力主体关于社会和政治基本状况的分析把握,关于自己所主张和奉行的社会政治目标、实现途径及其相关条件的宏观分析和逻辑阐述,对于社会政治的战略性思考。

策略:政治权力主体在具体的客观条件下强化自身力量、弱化对方力量和贯彻自己战略意图的方式。

权利: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关系及其体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由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和特定社会力量主张其利益的法定资格。

政治学原理(大学考试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大学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的政治观1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2 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在阶级社会里主义表现为阶级关系和阶级矛盾,是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揭示政治实质。

3 在阶级社会里,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4 政治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2.什么是政治?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1 政治:是在特定经济基础上人们为维护和实现自身利益,围绕社会公共权力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特定社会关系的总和。

2 研究对象:其实就是政治的定义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章1.较有影响的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主要有哪些?1(美国)阿尔蒙德:结构功能主义2西蒙:决策理论:3 多伊奇:政治沟通理论4依斯顿:政治系统分析理论2.春秋战国时期影响最为深远的中国政治思想有哪些?及其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答:●儒家思想:孔孟,主要有两方面⑪“为国以礼”的政治原则”礼治”⑫“为政以德”的治国之道“德治”。

孟子进一步发展为“以德行仁”的“王道”。

●法家思想:韩非,商鞅。

主张“霸道”和“以法治国”强调法治●道家思想:老子庄子,主张“无为而治”以道为核心。

3.《共产党宣言》的主要思想:答:①论述了阶级斗争问题。

说明政权斗争的基础是阶级斗争,阶级斗争的发展必然导致争夺国家政权的斗争。

②分析资阶国家的本质和功能。

③论证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及其性质意义。

④全面论述了无产阶级国际问题,构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框架。

⑤明确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目的,策略,奠定无阶政党学说基本点。

4.阐述《法西斯内战》的主要政治学观点:答:①工人阶级不能简单掌握现成国家机器并利用它达到自己目的,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②应该用社会共和国代替资产阶级国家机器③巴黎公社的性质即是工人阶级的政府,也是真正的国民政府。

5.毛泽东主要政治思想有哪些?答: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民主政治建设思想②提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完整思想③民主集中制思想④统一战线思想⑤社主社会两个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⑥社主法制于民主建设的思想⑦防止和平演变的思想⑧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⑨关于调查研究的思想⑩关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思想6.邓小平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答:①明确新时期政治主要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实现社主民主制度化法制化,依法治国③坚持完善我国的政治制度④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⑤积极稳妥的政治体制改革⑥加强执政党建设⑦加强监督制度建设⑧国际政治思想第三章1.国家的含义和特征:含义: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所建立的一整套具有强制力的机构体系特征:1 国家是按地域原则来划分国民的社会管理组织,而原始社会组织以血缘关系作为连接社会成员的纽带;2 国家是系统使用暴力的特殊机构,而原始社会组织则没有常设的暴力机关;3 国家从实质上是实现统治阶级意志的一种社会公共权力组织,而原始社会的这样的公共权力则平等地体现着全体社会成员的意志;4 国家是拥有主权的独立政治实体,国家权力对内具有最高性,对外具有独立性,而其他社会组织不具有这种性质。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附历年试题及答案)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附历年试题及答案)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附历年试题与答案)(材料整理黄土)一、课程说明1、课程概述:《政治学原理》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为学期课,课内学时为72学时,4学分。

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学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选修本课程的学生。

《政治学原理》是有关什么是政治以与如何认识现实政治生活的政治学入门课程。

该课程在系统介绍政治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重点讲授分析政治体系的基本方法和概念,使学生具有基本的政治分析能力。

2、课程目的:《政治学原理》包含两个方面的知识:(1)政治操作原理;(2)政治分析原理。

政治操作原理有一部分涉与实际的经验,属于政治技术和技能方面的知识,有一部分涉与制度安排。

本课程重点是在政治分析原理方面,目的在于使选修该课程的同学明白如何认识和分析政治生活,进而掌握政治操作的一般原理。

3、课程受益估计:通过学习《政治学原理》,学生可以获得的主要收获是:(1)了解政治学的基本内容和知识;(2)掌握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以与政治分析的一般方法;(3)在政治思维的一般训练中,培养政治分析的能力。

二、考核说明1、考核概说作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学专业的必修课,《政治学原理》课程结业考试,采取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考试时间的方式进行。

本课程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主要是有效地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题目力求做到科学、准确,并合乎教学大纲的规定。

考试合格水准应达到普通高等学校专科教育的要求。

2、考核依据《政治学原理》课程考核教材使用由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王浦劬教授任主编、燕继荣副教授任副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政治学原理》。

学生可参考使用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古小华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政治学原理学习指导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设出版发行的《政治学原理》录像教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电大在线制作的IP课件等其他教学媒体的内容进行考试复习。

政治学原理考试重点

政治学原理考试重点

一、填空1.政治学的价值体系包括:国家公共生活领域:民主,效率社会公共生活领域:自主、自治私人生活领域:自由、宽容涉及三大领域:正义2. 主要政治意识形态: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社群主义、无政府主义、法西斯主义、女权主义、生态主义3.政治参与的形式:政治投票、政治选举、政治冷漠、政治结社、政治表达、政治接触4. 阿尔蒙德在《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中研究的是英国、美国、德国、意大利、墨西哥五个国家,他把政治文化分为哪几类:村民政治文化、臣民政治文化、参与者政治文化。

5.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家庭、学校、社会组织、大众传媒、政治实践6.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无政府状态7.国家的四要素是:人口、领土、政权、主权(三要素是人口、领土、主权)8.当代中国最主要的政治团体:妇联、工会、共青团9.西方民主的三大基石:代议制度、选举制度、政党制度二、名词解释1.什么是政治?(1)拉斯韦尔认为:研究政治就是研究权力的形成和分享(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自由主义:(1)约翰·洛克提出了“自由的个人能够组成稳定社会的根基”。

此后,自由主义开始产生明确的定义。

在他的《政府契约论》里面,他提出了两个基本的自由功利主义:(1)提倡追求“最大幸福”,主要哲学家有杰瑞米·边沁等。

(2)主要思想:凡是能使效用最大化的事就是正确的;人都是趋乐避苦的,要平衡幸福和快乐;从整体出发考虑效用,追求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3)主要派别:情境功利主义、普遍功利主义、规则功利主义。

保守主义:(1)埃德蒙·伯克写下《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后,保守主义成为系统性的意识形态;(2)保守思想和观念大体出现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期。

在欧洲大陆,保守主义以法国思想家梅斯特尔为代表,反对任何改革思想,具有明显的专制性和反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学原理一、名词解释:1、政治: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根底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达,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的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国家权力:国家权力,又称公共权力或(狭义的政治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代表的,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3、政体:政体是“政权构成形式〞(或阶级统治形式,是指“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

4、政党: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局部最积极的分子所组成,具有共同的理论主张和政治纲领,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取得、维护或参与政权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5、政党制度: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或习惯形式的统称。

6、政治团体:政治团体是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政治过程和影响政府决策的社会利益群体。

7、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它是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表达着政治关系的内容。

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

2.从政治参与的内容来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利益的主张行为,因此,政治参与实际是公民的政治权利行为,是政治权利以公民政治行为为载体的表达。

8、政治社会化:是指政治文化的社会化过程,也即一个社会中的政治文化通过某种方式而得以传播、普及和延续的过程。

9、政治开展:政治开展是指政治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上升变化过程,它包括政治行为性质、方向和方式的改变和调整,政治体系根本性质、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的变革和完善,政治文化价值取向、认知情感、态度动机、思想理论的变化和演进。

政治开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开展;政治开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政治开展有两种根本形态和方式: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

10、政治革命:政治革命是以阶级为主体、以夺取政权为首要标志、以政治制度的新旧更替为根本内容的剧烈的政治大变革,是政治开展过程中的质的飞跃。

二、重点问题:1、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开展概况:(1古希腊罗马时期(奴隶社会:自然政治观①柏拉图:?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西方政治思想的萌芽,开创哲学思辨研究方法。

②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西方政治学的开山之作亚被誉为“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政治学之父〞、开创实证研究方法。

③波利比阿:?历史?,提出混合政体思想(下同④西塞罗:?论共和国?、?论法律?(2.中世纪(封建社会:神学政治观。

用上帝的意旨来解释一切,如人的原罪论、神创等级论、君权神授论、神权高于王权等。

①圣·奥古斯丁:?上帝之城?②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3.文艺复兴时期(自由资本主义产生时期,14——16世纪:权力政治观①马基雅维利(1513:?君主论?,被马克思称之为“新时代的第一个政治思想家〞。

马基雅维利批评以往的作家谈论政治时只涉及理想的与想象的国家,他宣称自己所处理的政治问题是具实效的真理。

②布丹(15、16:?共和六论?,从人类社会的历史经验出发,考察国家和主权的关系,创立近代资产阶段国家主权学说,主张建立脱离教会集权统治的世俗政权和独立统一的民族国家。

4、启蒙运动时期(自由资本主义产生时期,17、18世纪①荷兰:A. 格老秀斯(1625:?战争与和平法?第一次把国际问题引入政治学,把主权国家作为国际法的主体,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根底。

B. 斯宾诺沙(1670:?神学政治论?、西方思想史上最早提出并论证信仰与思想自由,论证私有财产权和思想自由权的永恒性和合理性。

②英国:A.霍布斯:?人的本性?、?论政治体?(1650、?论公民?(1641、?利维论?(1651,“现代人之父〞。

B.洛克:?政府论?,自然权利,政府的起源和目的,天赋人权,法治,分权。

③法国:A.伏尔泰:后起启蒙思想家们的精神导师,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

B.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根底?、?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爱自由爱共和;激进的民主主义者C.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分权制衡④美国:A.潘恩:?常识?号召开展武装斗争与英国彻底决裂,建立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B.杰斐逊:起草?独立宣言?,1791与麦迪逊创立共和党,主张民主自治:中央与地方分权。

C. 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宪法之父〞,联邦党创始人之一,主张分权制衡5.自由资本主义开展时期(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资产阶段的主要政治任务变成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因此西方政治学的主题从倡导和阐发资产阶级的民主价值转向论述和分析资产阶级个人利益与政治权力之间的关系,资产阶级利益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标志着资产阶级由革命转向保守,标志着西方政治学逐渐走向维护资产阶级的政治秩序。

A.边沁和穆勒为代表的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政治思想.B.孔德·斯宾塞为代表的社会实证主义政治学说△空想社会主义政治学说15-16世纪: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康帕内拉:?太阳城?17-18世纪梅叶:摩莱利·马布利18-19世纪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①19世纪70年代-20世纪70年代(1906-1975A.政治理论与方向汉娜·阿伦特:“对抗她的时代〞、1949?极权主义的起源?、1961?耶路撒冷的艾帝曼:一篇关于平庸恶魔的报告?、1963?论革命?、1972?共和危机?。

1971年,约翰·罗尔斯?正义论?1974年罗伯特·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从技术角度探讨如何进行统治和权力分配,而不是说明统治为何是合理的。

②20世纪70年代至今:后行为主义政治学2、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起源的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起源的研究,概括地说,主要说明了两个根本观点:第一,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开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是说明国家产生的时间问题;第二,国家的出现,是社会内部开展的结果。

它是生产的开展、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形成、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这是说明国家产生的原因问题。

3、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分工:(1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部落从其他部落中别离出来。

其结果是:第一,由于畜牧部落的别离,使得经常的交换成为可能。

第二,产生了第一次社会大分裂:人们被分为主人与奴隶,剥削者与被剥削者。

第三,父权制代替了母权制和家长制家庭的出现。

(2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从农业中别离出来。

其结果是:第一,奴隶制的稳固与开展。

对奴隶的使用不再是零散的,而是成为社会制度的一个本质组成局部。

第二,个体家庭开始成了社会经济单位。

出现了富人与穷人的新的阶级划分。

第三,部落联盟的出现。

奠定了世袭王权和世袭贵族的根底。

(3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人阶层出现。

其结果是:第一,由于商品交换的开展,出现了金属货币,它是非生产者统治生产者和生产的新手段。

高利贷剥削、土地的买卖与抵押→财富集中于少数人→自由民按财富多少划分为进行剥削的富人和被剥削的穷人。

第二,社会流动→杂居→社会结构改变,阶级矛盾冲突锋利化,需要新的管理机关。

4、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第一,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开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国家的出现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开展的结果。

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

这是说明国家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观认为,人类有史以来的一切国家都是阶级的国家,国家的实质是阶级专政。

1.第三,国家是个特殊的机器。

在于国家具有公共权力。

5、国家的根本职能:任何国家都有两种根本职能: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

内部职能的主要任务是实行社会控制,以求得经济开展、社会稳定;外部职能的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6、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历史类型的划分标准:国家历史类型划分的根本标准是社会经济根底和阶级实质。

据此,国家的历史类型分别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其中前三种类型的国家都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根底上的,都是少数剥削者对广阔劳动人民的专政。

因此,统称为剥削者类型的国家。

7、西方和中国封建制国家的不同特征:第一,从国家结构,即中央政权和地方的关系来看,西方采取的是分封割据制,而中国则采取了中央集权制。

封建制国家政治权力的根本职能是对农民阶级实行超经济强制,即迫使农民人身依附于大土地占有者阶级,以便无偿占有农民的剩余劳动。

在西方的领主制经济中,领主的土地由分封而来,领主个人作为土地占有者的身份是固定的,有保障的;领主主要以劳役形式占有农民的剩余劳动,这就要求农民对领主有较强的人身依附性。

因此,土地所有权和实施超经济强制的政治权力都集中在领主个人手中,由此形成了封建割据状态。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根底是地主制生产关系。

由于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地主作为大土地占有者的身份是不固定的;另外,地主主要以实物或货币地租为手段占有农民的剩余劳动,因此,其个人不可能享有等同于西方领主的政治特权。

在中国,实行超经济强制的政治力量由国家行政机构统一掌握。

可见,中国的中央集权制是地主经济的产物。

西方封建社会后期的经济根底从领主制转向了地主制,这是封建制向资本主义过渡的经济形式。

因此,在这一根底上形成的中央集权制的国家也与中国不同,实际上成为确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先决条件,而不仅仅是维护封建生产关系的工具。

第二,从权力结构,即政治权力的排列组合形式来看,西方实行的是等级制,而中国则是官僚制。

在西方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各等级之间有着一定的人身依附关系,不同等级的土地占有者拥有不同等级的政治特权,没有土地的农奴则成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的被剥削、被压迫者。

而中国封建社会的地主制生产关系决定了地主阶级在政治、法律上的等级划分很不严格,地主阶级建立了一整套国家机器行使对农民超经济强制的国家权力。

这就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封建官僚制,它是由专职官吏组成,按等级划分官职,官僚按官价上下享有特权的严密组织。

第三,从政治文化,即封建统治阶级控制人民思想的手段来看,西方是直接利用宗教,而中国则是把一种适应地主阶级需要的思想宗教化。

西方封建制国家在政教合一制度下,封建领主们利用宗教教义毒害、麻痹人民,禁锢人们的思想;同时,他们还利用教会组织对抗、削弱王权,维护领主制经济和分封割据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是以地主制经济为根底的中央集权国家,它既需要有一种以盲目信仰为根底的政治文化来控制人们的思想,又不允许有一个像西方的教会那样的组织独立于国家政权之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