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骨折分型及治疗
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优势病种
![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优势病种](https://img.taocdn.com/s3/m/cdd1750910661ed9ac51f33a.png)
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胸腰椎骨折是指根据Denis提出的三柱概念,椎体前、中柱在压缩载荷作用下发生的损伤,在胸腰椎损伤中最为常见。
主要特征为椎体前方的楔形压缩(前柱损伤)和后方骨皮质的连续性中断(中柱损伤)。
椎体后缘骨折片常常发生向后移位凸入椎管导致神经损伤,因此胸腰椎爆裂件骨折常合并脊髓、圆锥或马尾损伤。
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胸腰椎骨折,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西医病名:胸腰椎骨折二、诊断(一)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中胸腰骨折诊断标准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中相关诊断依据拟订。
(1)有明显外伤史。
(2)腰背部疼痛、肿胀、压痛、活动受限。
(3) 平片显示:椎体后缘连线失去正常形态,前后缘高度均变扁,椎体横径增宽,椎弓根间距增宽和棘突间分离。
CT表现:椎体显示多条低密度裂隙,走向不规则,椎体边缘皮质中断,碎骨向周围不同程度移位,后缘碎骨移至椎管内,造成不同程度椎管狭窄。
(二)辩证分型根据损伤的发展过程,一般分为早﹑中﹑后期。
三期分治方法是以调和疏通气血﹑生新续损﹑强筋壮骨为主要目的的,临证时,必须结合病人体质及损伤情况辨证施治。
1、早期--气滞血瘀一般在伤后1~2周以内,由于气滞血瘀,需消瘀退肿,以“下”﹑“消”法为主;若邪毒入侵可用“清”法;气闭昏厥或淤血攻心,则用“开”法。
2、中期--筋骨未续是在伤后3~6周期间,虽损伤症状改善,肿胀瘀阻渐趋消退,疼痛逐步减轻,但瘀阻未尽,仍应以活血化瘀,和营生新,接骨续筋为主,故以“和”﹑“续”两法为基础。
3、后期--肝肾两虚为伤后7周以后,瘀肿已消,但筋骨尚未坚实,功能尚未恢复,应以坚骨壮筋,补养气血﹑肝肾﹑脾胃为主,而筋肉拘挛﹑风寒湿痹﹑关节不利者则予以舒筋活络,故后期多用“补”﹑“舒”两法。
三、中医治疗方案(一)内治法1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1)、早期证属气滞血瘀。
胸腰椎骨折诊疗规范
![胸腰椎骨折诊疗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db91459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a4.png)
胸腰椎骨折诊疗规范胸腰椎骨折诊疗规范意见初稿XXX脊柱XXX一、疾病诊断1、诊断标准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胸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伴或不伴神经损伤。
3)辅助检查:X线、CT(三维)、MRI、骨密度。
2、诊断1、病名:胸腰椎骨折2、中医辨证分型;早期血瘀气滞型,中期血瘀痹阻型,后期肝肾亏虚型。
如:胸腰椎骨折骨折(早期气血瘀阻型)。
3、西医分型:(压缩性骨折型、爆裂性骨折型、安全带骨折型(chance骨折)、骨折脱位型);如: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二、治疗方案1、保守治疗:2)复位方法:①、过伸牵引下体位复位:患者俯卧硬板床,双手过肩紧握牵引床,两助手站床尾,向上牵引患者双下肢,直至胸腹部离开床面,使脊柱过伸,整复者手掌按压伤椎棘突,使得患者身躯处于过伸位,以利复位。
②、垫枕法:牵引复位之后,患者仰卧硬板床,伤椎为中心下垫软枕,从5cm 开始每日增高1-2cm,至15cm,逐渐加厚,使脊柱过伸,伤椎复位。
此法也适用于高龄体质较差者同时不能耐受过伸牵引下体味复位者。
3):复位后锻炼:①、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在木板床上,用头部、双肘及足跟五点支撑起全身,背部尽力腾空后伸。
伤后7-10日可采用此法。
②、三点支撑法:在五点支撑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患者双臂置于胸前,用头部、双足支撑用力,使全身腾空后伸。
伤后2周可采用此法。
③、飞燕点水法:患者俯卧上肢后伸,小腿与踝部垫一枕头,使头部和肩部尽量后仰,同时下肢尽量绷直后伸,全身翘起,仅让腹部着床,呈一弧形,俗称“两头翘”。
此法要求较高,多在前两种方法锻炼一段时间后再采用。
4)、后期医治方法及注意事项:①配合本科室专用中药局部外熏洗;②理疗等促进局部损伤经络的修复;③活血、消肿、促进骨折愈合、止痛等药物对症医治(如血栓通、七叶皂苷钠、复方骨肽、双氯芬酸钠等)④绝对卧床休息三个月;④三个月后在胸腰段支具保护下下床举动。
2.手术治疗:包括椎体成形术、后路手术、前路手术一)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VP/PKP):适用于高龄、体质较差、椎体压缩不严重、骨质疏松症者。
胸腰椎骨折AO分型.pptx
![胸腰椎骨折AO分型.pptx](https://img.taocdn.com/s3/m/a328e38f76a20029bc642d02.png)
A 型:椎体压缩 A1:压缩骨折 A1.1 终板嵌压 A1.2 楔形嵌压 1.上缘楔形嵌压骨折 2.侧方楔形嵌压骨折 3.下缘楔形嵌压骨折 A1.3 椎体塌陷 A2: 劈裂骨折 A2.1 矢状面劈裂骨折 A2.2 冠状面劈裂骨折 A2.3 钳夹样骨折 A3:爆裂型骨折 A3.1 不完全爆裂骨折 1.上缘不完全爆裂骨折 2.侧方不完全爆裂骨折 3.下缘不完全爆裂骨折 A3.2 爆裂分离骨折 1.上缘爆裂分离骨折 2.侧方爆裂分离骨折 3.下缘爆裂分离骨折 A3.3 完全分离骨折 1.钳夹分离骨折 2.完全屈曲爆裂骨折 3.完全纵轴向爆裂骨折
21Leabharlann 学海无 涯B3.1 过伸半脱位 1.不伴有后柱损伤
2. 伴有后柱损伤 B3.2 过伸—峡部裂 B3.3 后方脱位 C 型:前方及后方结构旋转性损伤 C1:A 型(压缩)损伤伴有旋转 C1.1 楔形旋转骨折 C1.2 劈裂旋转骨折
1.矢状面劈裂旋转骨折 2.冠状面劈裂旋转骨折 3.钳夹样劈裂旋转骨折 C1.3 椎体分离(旋转爆裂骨折) 1.不完全旋转爆裂骨折 2.旋转爆裂分离骨折 3.完全旋转爆裂骨折 C2:B 型损伤伴有旋转 C2.1 B1 损伤伴有旋转(屈曲牵张型损伤伴有旋转) 1.屈曲旋转半脱位 2.屈曲旋转半脱位伴有单侧关节突骨折 3.单侧脱位 4.向前旋转脱位伴有单侧关节突骨折 5.屈曲旋转半脱位伴或不伴有单侧关节突骨折+A 型骨折 6.单侧脱位+A 型骨折 7.向前旋转脱位伴或不伴有关节突骨折+A 型骨折 C2.2 B2 损伤伴有旋转(屈曲牵张型损伤伴有旋转) 1.两柱横贯性旋转骨折 2.单侧屈曲峡部裂伴有间盘损伤 3.单侧屈曲峡部裂+A 型骨折 C2.3 B3 损伤伴有旋转(过伸剪切损伤伴有旋转) 1.旋转过伸半脱位伴或不伴有椎体后方结构的骨折 2.单侧过伸峡部裂 3.向后旋转脱位 C3:剪切旋转样骨折 C3.1 切皮样骨折 C3.2 斜行骨折
胸腰椎骨折的分型与治疗进展
![胸腰椎骨折的分型与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0230206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20.png)
胸腰椎骨折的分型与治疗进展刘利;杨圣【期刊名称】《内蒙古医学杂志》【年(卷),期】2019(051)003【总页数】3页(P282-284)【关键词】骨折;胸椎;腰椎;分型【作者】刘利;杨圣【作者单位】遵义医学院骨外科,贵州遵义563000;遵义医学院骨外科,贵州遵义5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2胸腰椎由于其生理结构特点,常成为脊柱骨折的好发部位,且具有很高的致伤致残率。
因此,针对胸腰椎骨折分型及治疗的研究成为了临床医生的研究热点,以期得到一个实用的分类方法,有效的指导临床治疗。
1 骨折分型及发展过程1929年 Boehler[1]根据不同损伤机制下的形态学表现,结合脊柱损伤患者X 线检查,将胸腰椎骨折分为:压缩型骨折、牵拉屈曲型骨折、牵拉伸展型骨折、剪力型骨折和旋转型骨折。
尽管该分型忽视了骨折稳定性,仍为胸腰椎骨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数十年来,关于胸腰椎骨折分类的研究经过了从Watson-Jones首次提出脊柱骨折“稳定性”的概念[2]、Holdsworth 提出“二柱”理论[3]到现在使用较多的Denis分型,Magerl的AO分型、Vaccaro等提出的TLICS分型到胸腰椎损伤的AO评分。
Denis[4]在“二柱”理论的基础上,将椎体后壁、后方纤维环及后纵韧带界定为“中柱”,提出了自己的“三柱”理论。
他还提出胸腰椎骨折的4种分型:压缩骨折、爆裂骨折、安全带型骨折、骨折脱位;并给每1种骨折类型制定了具体定义,让人们对脊柱结构及其功能单位的认识不断深化。
同时他还将神经功能状态也加入到不稳定程度的评估标准中,将胸腰椎骨折后脊柱的不稳定性分为3度:Ⅰ度为机械性不稳定,主要指严重的压缩骨折和安全带型骨折;Ⅱ度为神经性不稳定,主要指爆裂骨折;Ⅲ度为机械性和神经性的不稳定,主要指具有神经损伤症状的压缩骨折和骨折脱位,并且强调Ⅲ度骨折不稳定的患者,在减压的同时需行内固定术。
1994年Magerl等[5]根据脊柱的损伤机制和骨折形态,提出脊柱骨折的AO分型,该分型由A到C损伤逐渐加重,其中:A型为轴向的不稳定;B型增加了矢状面的不稳定;C型为3个面的不稳定,常伴有旋转。
胸腰椎骨折决定脊柱骨折手术TLICS-分型评分科学指导
![胸腰椎骨折决定脊柱骨折手术TLICS-分型评分科学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12965e17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4a.png)
胸腰椎骨折决定脊柱骨折手术TLICS 分型评分科学指导胸腰椎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TLICS 评分是临床推广一个分型方法,该评分方法应用相对方便,计分规则较为客观,这一评分系统对是否手术治疗提供相对明确的指导意见,已经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
TLICS 分型TLICS(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评分最早由 Vaccaro 等人 2005 年提出,主要包含三个条目,即骨折形态、神经功能状态、后方韧带复合体(PLC)损伤程度等。
对每个条目依据不同的特点赋予对应的分数,计算总和,超过 4 分推荐手术治疗,小于 4 分推荐保守治疗,等于 4 分,取决手术医生对手术适应症把握。
TLISS 分型关系TLISS 分型是 TLICS 分型的最初版本。
两者差别的主要点在于对骨折评估的方法,TLISS 注重从骨折机制进行评分,而 TLICS 注重从骨折形态进行评分,从评分一致性角度来说,骨折形态是一个更为客观的评估指标,而骨折机制主观性较大,一致性较差,因此目前主要采用对骨折形态评分的方法。
两者容易出现混淆的原因一方面是上述方法的作者均为Vaccaro,两者发表时间过于接近,另一方面是两个评分差别非常细微,仅在骨折评分方面存在细微差异。
TLICS 评分最佳翻译TLISC 评分主要由骨折形态、PLC 完整性、神经功能状态等三部分组成。
椎体爆裂性骨折伴随 PLC 损伤的患者,应该归类为牵张性损伤(4 分)还是单纯的爆裂性骨折(2 分)。
Distraction 翻译成牵张性损伤,更多强调的是骨折损伤机制,而非骨折形态。
在 TLICS 原文里对 Distraction 有非常明确的定义:脊柱头端和尾端结构出现分离,即为 distraction。
从这个定义上来说,distraction 翻译成分离性损伤会更符合 TLICS 评分对骨折形态的定义。
胸腰段脊柱骨折
![胸腰段脊柱骨折](https://img.taocdn.com/s3/m/cf22e3517f1922791688e8c7.png)
患者腰围保护下地负重。 • 5、多节段固定需卧床≥2周。 • 6、术后3月限制体育活动,1年后活动无限
制。 • 7、术后1月、3月、6月、1年复查。
十、总结
• 胸腰段脊柱骨折诊断,手术指征并 不难掌握。但手术时机、入路、是 否需要减压及植骨、固定节段都存 在争论。我们前面提到的各种评分 系统也存在争议,无公认的量化标 准。故在很多治疗上还是凭借医师 的个人理念及经验。
2、神经损伤<ASIA D级 3、椎体高度压缩<50% 4、局部后凸角度<30度 5、椎管侵占<50%
• 固定节段长短 A、B1型骨折选择短节段固定;B2、B3、 C型骨折或Gaines载荷评分>6分的前柱 不稳的骨折,如仅行后路固定,考虑长 节段固定。
八、病案
1、患者男性,29岁,高坠伤。ASIA分级A级。
• 手术入路 前路手术的绝对指征是椎体暴散骨折, 后壁骨块翻转向前。而其他类型骨折手 术入路选择除依靠术者的经验外还取决 于前柱是否稳定。 如何判断前柱是否稳定?可参考Gaines 载荷评分。
Gaines评分
<6分--后路 ≥6分--前路 ≥6分,伴B2、B3及C型--前后联合入路
• 后路手术减压 不减压指征:1、A型骨折
胸腰段脊柱骨折
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 符勇
LOGO
一、流行病学
• 胸腰段(T11--L2)脊柱骨折脱位是最常 见的脊柱损伤。约有50%的椎体骨折和 40%脊髓损伤发生于T11--L2节段。青壮 年患者65%为高能量损伤(交通事故), 老年患者60%为低能量损伤(跌倒)。
二、胸腰椎解剖与生理
• 胸腰段是脊柱活动的转换区域,比脊柱 其他节段更易受到损伤,可能是因为肋 骨限制的减少、屈曲和旋转活动的改变、 椎间盘体积和形态的改变。
胸腰椎骨折科普小常识
![胸腰椎骨折科普小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426772d8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e6.png)
胸腰椎骨折科普小常识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脊柱损伤,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影响。
治疗胸腰椎骨折需要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希望对正在接受治疗或即将接受治疗的患者有所帮助。
对于某些轻度的胸腰椎骨折,非手术治疗方法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缓解。
外科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穿戴一个紧身的支架,以便在病情恶化后对患者的骨骼提供支持。
当胸腰椎骨折较为严重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的目的是通过稳定椎体来恢复正常的脊柱功能。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使用金属支架固定椎体,并使用特殊的螺钉将金属支架固定在椎体上。
如果椎体的受损程度非常严重,可能需要进行植骨手术。
在完成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后,患者需要经历一个康复期。
这一过程可能包括物理治疗、休息和药物疗法。
物理治疗可以帮助加速神经和肌肉组织的恢复,促进身体的重建。
休息是为了帮助身体恢复,但患者同时需要注意保持足够的活动量,以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而导致的不适感。
药物疗法可能涉及止痛药、消炎药和其他药品,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并预防并发症。
虽然胸腰椎骨折无法100%预防,但是有一些措施可以帮助预防脊柱损伤。
例如,要学会正确的起立和弯腰动作,避免过度用力,以免对脊柱造成损伤。
同时,及时处理其他相关的疾病,如骨质疏松症,也可以减少患者的骨骼损伤风险。
对于已经接受治疗的患者,如何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非常重要。
患者可以积极参与康复治疗,并在日常生活中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量运动和避免不良的肢体姿势。
此外,患者还应定期进行康复治疗,并向医生报告任何新的症状或不适感。
治疗胸腰椎骨折是一项需要结合多种方法的治疗计划。
对于不同类型和程度的患者,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手术或非手术方法,但关键在于康复期。
在固定椎体和恢复正常生活能力后,患者需要积极参与康复治疗,并在日常生活中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来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
胸腰椎骨折具体表现出了哪些症状呢?胸腰椎骨折会引起持久性的腰痛,这种腰痛是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远离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由于运动加剧了脊椎骨折的压力,从而引起了疼痛和不适感。
胸腰椎骨折
![胸腰椎骨折](https://img.taocdn.com/s3/m/6917fb697e21af45b307a857.png)
胸腰椎骨折一、定义胸腰椎骨折是指发生在胸腰椎的骨折。
多因间接暴力所致,其中以T11—L2椎体骨折多见。
根据其发病机理可分屈曲型和伸真型两种类型,屈曲型较常见。
二、诊断依据1、在坠落伤、车祸、重物砸击等受伤病史。
2、胸腰背部疼痛,不能活动,棘突压痛,椎旁肌紧张或胸腹部不适。
3、X线表现椎体呈现楔型改变,或有纵裂压缩性骨折,或有椎弓、椎板、关节突、棘突等骨折,或并发崩折脱位。
4、CT和MRI可显示骨折及脊髓马尾神经受压。
三、证候分型1、屈曲压缩型:椎体呈前后楔形样变,棘突间距离增宽,严重者可见小关节突骨折,棘突撕脱骨折,脊柱生理弧度改变,后凸畸形明显。
2、垂直压缩型:椎体的高度降低,前后很能够增宽,椎管狭窄,椎间孔变小,可有椎板及关节突骨折,或椎体左右径增宽,或有脊柱侧弯畸形。
3、屈曲旋转型与伸直压缩型临床上较少见。
四、入院指征1、有外伤病史2、X线示:胸腰椎骨折的表现五、治疗常规1、急救处理脊柱骨折和脱位的急救处理非常重要,,如搬运不当可加重脊柱和脊髓操作,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因此对脊柱骨折脱位或可疑者,不得任意搬动,必须使脊柱保持过伸位,数人动作,一致地将患者平托于硬板或硬担架上,不得使脊柱屈曲或旋转。
2、手法整复固定(1)双踝悬吊复位法(2)仰卧悬吊复位法(3)垫枕法(4)持续牵引法3、手术内固定:对一些神经压迫症状明显,经X线、CT或MRI证实骨折脱位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或椎管内脱落骨块致椎管严重狭窄者,可考虑切开羊城压复位内固定。
患者俯卧,局部浸润麻醉,后正中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剥离两侧骶脊肌并牵开,暴露椎板、关节突及横突根部,一般固定病椎上下两椎,所以要显露三个椎板。
充分暴露后寻找椎弓根螺丝的进入点,胸椎的进入点为:通过下关节突点的连线与关节突外侧的垂线的交点。
选择好进入点后先用咬骨钳将进入点处骨峭咬除,用手锥从进入点缓慢钻入,并注意把握方向,正切面完全垂直,胸椎向内倾斜0—10°,深度为3cm,术中透视,观察手锥进入的位置及深度,如位置正确,退出钻头,拧入椎弓根螺丝,按此方法将骨折椎体上下两椎的两侧各拧入一格椎弓根螺钉。
胸腰椎压缩骨折诊疗方案
![胸腰椎压缩骨折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e5fe36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f4.png)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中胸腰椎骨折诊断标准。
(1)有明显外伤史。
(2)腰背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压痛、后凸畸形。
(3)x线片显示:椎体呈楔形改变。
(4)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5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年)和《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孙传兴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年)(1)有明显外伤史。
(2)局部疼痛、肿胀,站立及翻身困难,可出现腹痛、腹胀甚至出现肠麻痹症状。
(3)x线片显示:椎体呈楔形改变。
,(4)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二)病期诊断1.早期:伤后2周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后期:伤后4周以上。
(三)证候诊断血瘀气滞证:损伤早期,瘀血停积、血瘀气滞、肿痛并见,多见局部肿胀、疼痛剧烈,胃纳不佳,大便秘结,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营血不调证:损伤中期,筋骨虽续而未坚,肿痛虽消而未尽,局部疼痛程度已有减轻,但活动仍受限,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缓。
气血两虚证:损伤后期,气血不足,筋骨不坚,可见腰部酸软、四肢无力、活动后腰部仍隐隐作痛,舌淡苔白,脉虚细。
(四)中医鉴别诊断:1.闪腰:“闪腰”在医学上称为急性腰扭伤,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急性腰痛,疼痛学上称之为腰脊神经后支痛,还有人称为“非特异性腰痛”、“小关节综合征”、“腰肌劳损”等。
多发生于老年人、劳动强度大的工人、农民、久坐的办公人员等“闪腰”多由姿势不正、用力过猛、超限活动及外力碰撞等造成软组织受损所致。
2.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典型的腰腿痛伴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受限,脊柱侧弯,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挺腹试验阳性、腱反射异常和皮肤感觉障碍等神经根受压表现。
胸腰段骨折的分型及治疗现状
![胸腰段骨折的分型及治疗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83e50a80f111f18582d05a16.png)
胸腰段骨折的分型及治疗现状作者:廖春雨来源:《医学信息》2020年第15期摘要:胸腰段脊柱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合并神经损伤,尤其是高能量损伤后容易出现畸形或瘫痪,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对胸腰段骨折进行规范化分型,准确描述脊柱损伤特点和神经症状是有效治疗的基础。
目前,关于胸腰段骨折分型缺乏统一的标准,且已有分型标准在指导制定治疗方案方面存在争议。
本文主要对胸腰段骨折的分型、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胸腰段骨折;骨折分型;神经损伤;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中图分类号:R687.3;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 ; ;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20.15.012文章编号:1006-1959(2020)15-0034-03Abstract:Thoracolumbar spine fracture is a common type of fracture in clinic, usually combined with nerve injury, especially deformity or paralysis after high energy injury,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Standardized classification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and accurate descrip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inal injuries and neurological symptoms are the basis for effective treatment. At present, there is no unified standard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and the existing classification standards are controversial in guiding the formulation of treatment plans. This article mainly reviews the classification, surgical and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and aim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Key words:Thoracolumbar fractures;Fracture classification;Nerve injury;Surgical treatment; Non-surgical treatment胸腰段(thoracolumbar segment)骨折是指發生在T11~L2的脊柱骨折,位于相对固定的胸椎和活动度较大的腰椎交界区,处于胸椎后凸与腰椎前凸的衔接点,是整个脊柱最容易发生损伤的部位[1]。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https://img.taocdn.com/s3/m/e9a594c09ec3d5bbfd0a74a3.png)
一、解剖脊柱胸腰部是12个胸椎,5个腰椎组成,每个椎骨分为椎体、椎弓、椎弓根,随胸椎到腰椎椎体逐渐增大,椎体大小与其重量成正比。
胸椎的关节突与腰椎不同,胸椎椎间关节面呈冠状位,而腰椎间关节面呈矢状面,故腰椎极易引起外伤性脱位,腰椎横突常因肌肉突然收缩而骨折。
胸腰段是脊柱的转换点,胸12腰1或者胸11腰1是胸腰椎损伤中发病率最高的部位。
二、病因机理1、间接暴力所致占绝大数,以高处坠落,足臀部着地而产生屈曲型损伤多见,亦可因弯腰工作重物打击背、肩部,但脊柱突然屈曲而致伤。
2、直接暴力所致胸腰椎损伤较少见,多为工伤或者交通事故,直接撞击胸腰部或弹击伤。
3、肌肉拉力,因肌肉突然收缩而致的横突骨折或棘突撕脱性骨折。
4、病理性骨折三、分类1、单纯性契形压缩性骨折这是脊柱后方的结构很少受影响,椎体通常成契形。
该型骨折不损伤中柱,脊柱仍保持其尊稳定性。
此类骨折通常为高空坠落伤、足、臀部着地,身体猛烈屈曲,产生了椎体前半部分压缩。
2、稳定性爆破型骨折这是脊柱前柱和中柱损伤的结果。
暴力来自Y轴的轴向压缩。
通常亦为高空坠落伤,足臀部着地,脊柱保持正直,胸腰段脊柱的椎体受力最大,因挤压而破碎,由于不存在旋转力量,脊柱的后柱则不受影响,因而仍保留了脊柱的稳定性,但破碎的椎体与椎间盘可以突出于椎管前方,损伤了脊髓而产生神经症状。
3、不稳定性爆破型骨折这是前、中、后三柱同时损伤的结果。
暴力来自Y轴的轴向压缩以及顺时针的旋转,可能还有沿着Z轴的旋转力量参与,使后柱亦出现断裂,由于脊柱不稳定,会出现创伤后脊柱后突和进行性神经症状。
4、Chaece骨折为椎体水平撕裂性损伤。
以往认为暴力来自沿着X轴旋转的力最大,使脊柱过伸而产生损伤,例如从高空仰面落下,着地时背部被物体阻挡,使脊柱过伸,前纵韧带断裂,椎体横形裂开,棘突互相挤压而断裂,可以发生上一节椎体向后移位。
而目前亦有人认为是脊柱屈曲的后果,而屈曲轴则应在前纵韧带的前方,因此认为是脊柱受来自Y轴轴向牵拉的结果,同时还有沿着X轴旋转力量的参与,这种骨折也是不稳定性骨折。
胸椎骨折分型
![胸椎骨折分型](https://img.taocdn.com/s3/m/469b69b4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35.png)
胸椎骨折分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胸椎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脊柱骨折,在骨折中最常见的是胸椎,即胸部部位的脊椎骨。
胸椎骨折分型不同,其治疗方法和预后也会有所不同。
在本文中,将对胸椎骨折的分型进行详细介绍。
1. 胸椎骨折的分类根据胸椎骨折的不同变形情况,常见的分类包括稳定型和不稳定型胸椎骨折。
稳定型胸椎骨折通常由小范围的骨折造成,椎体有轻微的移位,但脊髓和神经结构未受影响。
不稳定型胸椎骨折通常由大范围骨折造成,椎体明显移位,可能会造成脊髓和神经结构受到挤压。
根据骨折的形态和骨折线的位置,胸椎骨折还可以进一步分为不同的类型。
常见的胸椎骨折类型包括横行骨折、斜行骨折、纵行骨折、压缩性骨折等。
2. 胸椎骨折的治疗对于稳定型的胸椎骨折,通常采用保守治疗方法,包括休息、限制活动、药物治疗等。
对于不稳定型的胸椎骨折,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椎体融合术、内固定术等。
手术治疗可以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减轻疼痛,促进康复。
对于伴有神经损伤的胸椎骨折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神经修复手术或康复治疗。
神经损伤会影响患者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及时的康复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胸椎骨折的预后胸椎骨折的预后取决于骨折的类型、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
对于稳定型胸椎骨折,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获得较好的疗效,有望完全康复。
对于不稳定型胸椎骨折,预后可能较差,需要长期的康复治疗和定期的随访。
在康复期间,患者需要遵守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复查和康复训练,以恢复脊柱的功能和稳定性。
患者也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体重和体态,避免再次受伤。
胸椎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分型不同导致治疗方法和预后也会有所不同。
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康复计划,以尽快恢复健康。
【2000字】第二篇示例:胸椎骨折是指胸椎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破裂或断裂的损伤。
它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脊柱骨折,常见于交通事故、高空坠落、军事作战等外伤性事件。
胸腰椎骨折的诊疗规22
![胸腰椎骨折的诊疗规22](https://img.taocdn.com/s3/m/e68b473667ec102de2bd89df.png)
单纯胸腰椎骨折的诊疗方案浙江省舟山市中医骨伤联合医院脊单纯胸腰椎骨折:是指无脊髓、神经损伤的外伤性胸椎或腰椎骨折,多见于T10~L2。
一 :诊断(一)、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照199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胸腰骨折诊断标准。
(二)中医辨证分型根据损伤的发展过程,一般分为早﹑中﹑后期。
三期分治方法是以调和疏通气血﹑生新续损﹑强筋壮骨为主要目的的,临证时,必须结合病人体质及损伤情况辨证施治。
1、早期气滞血瘀一般在伤后1~2周以内,由于气滞血瘀,需消瘀退肿,以“下”﹑“消”法为主;若邪毒入侵可用“清”法;气闭昏厥或淤血攻心,则用“开”法。
2、中期筋骨未续是在伤后3~6周期间,虽损伤症状改善,肿胀瘀阻渐趋消退,疼痛逐步减轻,但瘀阻未尽,仍应以活血化瘀,和营生新,接骨续筋为主,故以“和”﹑“续”两法为基础。
3、后期肝肾两虚为伤后7周以后,瘀肿已消,但筋骨尚未坚实,功能尚未恢复,应以坚骨壮筋,补养气血﹑肝肾﹑脾胃为主,而筋肉拘挛﹑风寒湿痹﹑关节不利者则予以舒筋活络,故后期多用“补”﹑“舒”两法。
二:中医治疗(一)内治法1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1)、早期证属气滞血瘀。
主要证候:患处肿胀、疼痛明显,活动受限,舌淡红或淡暗,苔薄白,脉弦。
内服腰痛一号汤,方药:元胡12g,当归12 g,红花3g,炮山甲3g,制大黄5g,枳壳10g,三七3 g,骨碎补10 g,白芍10 g,赤芍10 g,川牛膝12 g,陈皮10 g,甘草10 g。
(2)、中期证属瘀血未尽,筋骨未续。
主要证候:肿痛渐消,肢体酸痛,活动不利,舌暗,苔薄白,脉弦涩。
治宜活血和营、接骨续筋。
内服接骨二号汤,方药:当归12g,川芎6g,白芍12g,杜仲10g,川断10g,骨碎补10g,丹参10 g,地鳖虫3 g,炮山甲3g,陈皮6g,自然铜10 g,甘草6 g。
(3)、后期证属肝肾两虚。
主要证候:肿痛已消,肢体乏力,肌肉瘦削,舌淡苔薄白,脉沉。
胸腰椎骨质疏松骨折的处理PPT课件
![胸腰椎骨质疏松骨折的处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8d9af96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4e.png)
康复指导
运动康复
物理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患者进行适当 的运动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 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
采用物理治疗方法,如电疗、按摩等,缓 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
日常生活指导
定期复查
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姿势正确,避 免长时间久坐或久站,保持适当的体重。
发病机制
胸腰椎骨折通常是由于脊柱在受到垂直压缩、弯曲或旋转外力时,超过其承受能 力而发生。外力作用导致脊柱的屈曲和压缩,使椎体受到破坏,进而引发骨折。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 松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胸腰椎骨 质疏松骨折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
危险因素
骨质疏松、低骨量、长期使用激素 类药物、遗传因素等是胸腰椎骨质 疏松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
长期监测
定期对患者进行复查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 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04
胸腰椎骨质疏松骨折的 预防
原发性骨质疏松的预防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控制危险因素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 持心理健康。
控制体重、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 因素,预防骨质疏松。
增加骨密度
通过负重运动、跳跃运动等增加骨密 度,预防骨质疏松。
3
定期复查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及时发现骨质疏松复发或 加重。
05
胸腰椎骨质疏松骨折的 护理与康复指导
护理要点
疼痛管理
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遵医嘱给予适 当的止痛药,并观察止痛效果。
保持体位
协助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避免剧烈 运动和扭曲身体。
预防并发症
定期翻身、拍背,预防压疮和肺部感 染等并发症。
胸腰椎骨折分型及治疗完整版
![胸腰椎骨折分型及治疗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d1df068f111f18582d05a01.png)
胸腰椎骨折分型及治疗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胸腰椎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损伤,其损伤病理机制复杂,不同类型的损伤要求不同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同时,临床众多的治疗方法也各有其较强的适应症。
随着医学基础、相关学科及工业技术的发展,脊柱外科领域的许多基本概念、诊断标准、治疗理念和治疗方法不断完善。
特别是近二十年来,脊柱外科诊断治疗水平的进步十分令人鼓舞,如三维CT、MRI把人体视如透明体,C臂透视机、导航仪、内窥镜、各种脊柱手术工具和内置物的临床应用,使得胸腰椎的外科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
然而,在如何准确判断胸腰椎的类型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等问题上,还存在一些争论。
胸腰椎的分型:Denis 分型:三柱概念的提出,将人们对脊柱的结构及其功能单位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其将胸腰椎分为4 大类:(1)A 类:压缩性;(2)B 类:爆裂性; B 类又分为5 型: (1) 上下终板型; (2) 上终板型; (3) 下终板型; (4) 爆裂旋转型; (5) 爆裂侧屈型。
(3) C 类:安全带; C 类分为线单水平型和双水平型,每型又有骨性损伤和软组织性损伤之分,合为4 型。
(4) D 类:脱位。
其中D 类则有3 型: (1) 屈曲旋转脱位; (2) 剪力性脱位; (3) 屈曲牵张性脱位。
McAfee分型:CT 的横断扫描影像使人们能更准确地评价胸腰椎的损伤程度和了解三柱损伤的状况,所以McAfee 等根据胸腰椎的CT 的表现和中柱受力的状况将胸腰椎分为6 大类:(1) 楔形压缩; (2) 稳定性爆裂性; (3) 不稳定性爆裂性; (4) Chance ; (5)屈曲牵张性损伤; 移位性损伤。
其中移位性损伤中包括“切片”( slice) 、旋转性脱位和单纯脱位。
AO分型:90 年代以来,鉴于已有的胸腰椎分类的缺陷,AO 学派和美国骨科权威性机构相继推出自己的分类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损伤,其损伤病理机制复杂,不同类型的损伤要求不同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同时,临床众多的治疗方法也各有其较强的适应症。
随着医学基础、相关学科及工业技术的发展,脊柱外科领域的许多基本概念、诊断标准、治疗理念和治疗方法不断完善。
特别是近二十年来,脊柱外科诊断治疗水平的进步十分令人鼓舞,如三维CT、MRI把人体视如透明体,C臂透视机、导航仪、内窥镜、各种脊柱手术工具和内置物的临床应用,使得胸腰椎骨折的外科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
然而,在如何准确判断胸腰椎骨折的类型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等问题上,还存在一些争论。
胸腰椎骨折的分型:Denis 分型:三柱概念的提出,将人们对脊柱的结构及其功能单位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其将胸腰椎骨折分为4 大类:(1)A 类:压缩性骨折;(2)B 类:爆裂性骨折; B 类又分为5 型: (1) 上下终板型; (2) 上终板型; (3) 下终板型; (4) 爆裂旋转型; (5) 爆裂侧屈型。
(3) C 类:安全带骨折; C 类骨折分为骨折线单水平型和双水平型,每型又有骨性损伤和软组织性损伤之分,合为4 型。
(4) D 类:骨折脱位。
其中D 类则有3 型: (1) 屈曲旋转骨折脱位; (2) 剪力性骨折脱位; (3) 屈曲牵张性骨折脱位。
McAfee分型:CT 的横断扫描影像使人们能更准确地评价胸腰椎骨折的损伤程度和了解三柱损伤的状况,所以McAfee 等根据胸腰椎骨折的CT 的表现和中柱受力的状况将胸腰椎骨折分为6 大类:(1) 楔形压缩骨折; (2) 稳定性爆裂性骨折; (3) 不稳定性爆裂性骨折; (4) Chance 骨折; (5)屈曲牵张性损伤; 移位性损伤。
其中移位性损伤中包括“切片”( slice) 骨折、旋转性骨折脱位和单纯脱位。
AO分型:90 年代以来,鉴于已有的胸腰椎骨折分类的缺陷,AO 学派和美国骨科权威性机构相继推出自己的分类法。
Magerl等以双柱概念为基础,承继AO 学派长骨骨折的32323 制分类,将胸腰椎骨折分为3 类9 组27 型,多达55 种。
主要包括:(1) A 类:椎体压缩类: ①A1 :挤压性骨折; ②A2 :劈裂骨折; ③A3 :爆裂骨折。
(2)B 类:牵张性双柱骨折: ①B1 :韧带为主的后柱损伤; ②B2 :骨性为主的后柱损伤; ③B3 :由前经椎间盘的损伤。
(3) C类:旋转性双柱损伤: ①C1 :A 类骨折伴旋转; ②C2 :B 类骨折伴旋转; ③C3 :旋转2剪切损伤。
Gertzbein代表美国骨科权威性机构提出的分类为3 类9 型,即:(1) A 类:压缩类,包括挤压型(楔形) 、劈裂型(冠状) 、爆裂型(完全爆裂) ;(2) B 类:牵张类,包括后方软组织型(半脱位) 、后方椎弓型(Chance 骨折) 、前方椎间盘型(伸展滑脱) ; (3) C 类:多方向移位类,包括前后型(脱位) 、侧方型(侧向剪切) 、旋转型(旋转脱位) 。
在国内,张光铂等以Denis 分类为基础,着眼于三柱损伤,辅以椎管阻塞的状况对胸腰椎骨折进行归类。
饶书城结合目前几种常见的分类将胸腰椎骨折分为5 大类:(1) 屈曲压缩骨折,其中的分型采用Ferguson 和Allen的三度压缩分类分为3 型; (2) 爆裂骨折,其中的分型采用Denis 分类的爆裂性骨折的5 种分型; (3) 屈曲牵张性损伤,其中的分型采用Gertzbein 的屈曲牵张性骨折分类的A~C2 的分型; (4) 屈曲旋转性骨折脱位,其中有经椎间盘脱位和“切片”骨折两型;(5) 剪力型脱位。
TLICS分型:美国的脊柱创伤研究会(the Spine Trauma Study Group ,STSG),提出了一种新的胸腰椎损伤的分型方法———胸腰椎损伤评分系统(Thoracolumbar Injury Severity Score,TLISS)[13]。
TLISS评分系统主要依据三个方面:(1)基于影像学资料了解骨折的受伤机制;(2)椎体后方韧带复合结构的完整;(3)病人的神经功能状态。
各项分别评分,相加后得到TLISS总评分,用以制定治疗策略。
后来STSG改进了TLISS,把带有主观色彩的受伤机制该为更为客观的骨折形态描述,并称之为胸腰椎损伤分型及评分系统(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 ,TLICS)[14]。
具体标准是:(1)骨折的形态表现:压缩性骨折1分;爆裂性骨折2分;旋转型骨折3分;牵张性骨折4分。
若有重复,取最高分。
(2)椎体后方韧带复合结构的完整性:完整者0分;完全断裂者3分;不完全断裂者2分。
(3)病人的神经功能状态:无神经损害者0分;完全性脊髓损伤者2分;不完全损伤者或马尾综合症者3分。
各项分值相加即为TLISS总评分,该系统建议大于或等于5分者应考虑手术治疗,小于或等于3分者考虑非手术治疗,4分者可选择手术或非手术治疗。
Load-Sharing脊柱载荷评分系统:脊柱载荷评分系统(Load-Sharing scoring system)较受关注。
Parker等依椎体粉碎程度、骨块进入椎管的范围以及后凸畸形程度等三方面进行打分评定,每项各打3分,最低为3分,最高为9分。
3~6分可单独行后路手术,≥7分行单独前路手术。
Dai Liyang报告认为此评分系统的可靠程度较高。
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方法•A后路骨折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路椎管减压、骨折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含椎间CAGE融合术、髂骨移植/钛网植骨融合、PLIF/TLIF)•B前路病椎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或自体骨植骨•C前后联合入路胸腰椎骨折术式选择根据骨折的分类、影像学所示椎管占位情况、椎体后方韧带复合结构的完整性、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等方面选择手术方式。
通常采取前路减压、后路手术及前后路联合手术。
V accaro等[1]认为,影响胸腰椎骨折手术入路选择最重要的2个因素是椎体后方韧带复合结构的完整性及神经系统功能状态。
其基本原则是:对有不完全神经功能损伤且影像学检查证实压迫来自椎管前方者,通常需要前路减压;对有椎体后方韧带复合结构破坏者,通常需要后路手术;对两种损伤均存在者通常需要前后路联合。
前路手术可在直视下切除致压物,达到椎管前方的完全减压。
前路减压后在损伤节段上下相邻椎体间进行支撑植骨,恢复了椎体高度和脊柱矢状平衡,提供了利于神经恢复的椎管和椎间孔的最大空间,也使脊柱恢复接近正常的载荷分布。
前路内固定可有效增加脊柱融合节段的稳定性,促进植骨融合。
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在前中路操作,有时不能矫正脊柱的侧弯、后凸畸形及骨折脱位合并小关节交锁;同时因固定节段较短,对多发性或跳跃性脊柱骨折不易处理。
前路手术的适应证为:(1)胸腰椎陈旧性骨折(伤后2周以上),脊柱前方受压;(2)严重骨折脱位椎管侵占50%,椎体高度丢失70%,后凸20°~30°;(3)后路内固定复位不满意,脊髓前方压迫未解除;(4)后路内固定失败,脊髓重新受压;(5)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并发迟发性截瘫[2,3]。
后路手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传统术式。
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通过椎弓根达到三柱固定,对胸腰椎骨折可利用韧带整复原理,即通过恢复脊柱前、后纵韧带及椎间纤维环的张力使压缩或爆裂的伤椎恢复高度,达到复位效果。
后路手术一般应考虑是否需要椎板减压,是短节段固定还是需长节段固定的问题。
符合以下情况者可行单纯椎弓根内固定而不作后路椎管减压:(1)椎体前沿高度丢失50%,椎管占位20%的压缩性骨折;(2)术前CT、MRI证实椎体后方韧带复合结构完整;(3)无脊髓神经功能损害表现。
对于伴有严重脱位的爆裂性骨折或跳跃性骨折,采取后路复位减压长节段(3~4对椎弓根钉)固定以增加其稳定性。
前后路联合入路:大多数胸腰椎骨折脱位都可以用单纯的前路或者后路手术来治疗,且可以达到充分减压、复位和固定的目的。
有作者[4]认为,前后路联合手术的指征:(1)屈曲或者垂直暴力致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内占位明显并伴有椎板塌陷者;(2)牵伸暴力致脊柱后方结构断裂,伴椎体骨折且椎管骨性占位明显者;(3)轴向旋转暴力致脊柱前方和后方结构损伤伴旋转脱位者;(4)单纯前路或者后路手术复位固定失败者。
椎弓根钉植入技巧后路手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手术的关键在于椎弓根钉的准确植入。
椎弓根钉的准确植入应注意以下几点:(1)熟悉脊柱解剖,特别应熟悉椎弓根的解剖结构。
初期,我们应用脊柱骨骼标本熟悉解剖,尸体标本植钉,体会植钉技术,术前再仔细观测椎体骨标本,做到心中有数。
(2)了解椎弓根螺钉的进钉方法。
要熟悉常用的进钉方法,掌握自己最熟悉的一种。
腰椎椎弓根钉进钉,可选择协和医院推荐的“人字嵴”定位法,胸椎椎弓根钉进钉选择以过下关节突下缘的水平与过横突中内1/3的垂线的交点作为进钉点,进钉角度为与矢状面呈15°[5]。
(3)术中操作技巧:拟固定的各椎弓根以开路锥钻孔,深度约为约3cm,用球探探测椎弓根内壁四周骨质,如感觉周围均有骨质,证明位置准确,放置定位针。
术中C臂透视了解各定位针位置。
根据透视情况,选择合适的螺钉,将螺钉拧入约3cm后退出(此时一般已过椎弓根),再用球探探测椎弓根内壁,如仍有坚实的骨质,则进一步证明位置好,继续将螺钉完全拧入。
这里强调“手感”很重要,即手锥钻孔时有“砂砂”的感觉,且无明显阻力,探针探测时内壁有骨质,而无空虚或揉软的感觉。
参考文献[1]V accaro A R,Lehman R A Jr,Hurlbert R J,et al.A new classification of thoracolumbar injuries:the importance of injury morphology,the integrity of the posterior ligamentous complex,and neurologic status[J].Spine,2005,30(20):2325-2333. [2]Verlaan J J,Diekerhof C H,Buskens E, et al.Surgical treatment of traumatic fractures of the thoracic and lumbar spine: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techniques,complications and outcome[J].Spine,2004,29(27):803-814.[3]贾连顺,李家顺.脊柱创伤外科学.第1版.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284-291.[4]康意军,孔金海,吕国华,等.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手术策略[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2(1):148-152.[5]叶启彬,邱贵兴.脊柱外科新手术.第2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30-3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