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章.情报科学的方法论复习笔记

6.1 情报科学研究的范式

6.1.1 库恩范式理论的基本观点

1.库恩的范式是一个认识世界的整体性框架的价值标准,是一个集研究主体的心里特质、科学理论、研究方法等于一体的具有相对性、层次性、结构性及多方面功能的哲学范畴,其功能体现在认识识别、规范、纲领性三大方面。

2.库恩认为,科学的发展沿着“前科学——常规科学——反常——危机——科学革命——新常规科学”的模式发展着。

6.1.2 情报科学的研究范式

1.机构范式是把图书情报机构视为一种社会机构的一组思想和观念,使某一群特定的公众有可能利用其文献收藏和设施。

2.信息运动范式把信息运动过程视为核心研究现象,特别关注某系统中发生的信息运动,该系统根据用户发出的信息需求对文献进行查询和检索。

3.情报科学认知观范式指情报的接受(用户)和传递(情报系统)都需要与知识结构发生作用,并以知识结构的改变和完善为目的。4.阐释学范式确认语词、文本的真正意义,揭示其普遍规律,关心情报的使用者、社会互动与文本的社会行为。

6.2 情报科学的方法论体系

6.2.1 情报科学方法论研究各种科学方法的研究原则和选择原则,特点、特征和功能,长处与局限性,应用与效果,还有情报科学方法之间的逻辑结构、相互关系,探讨并建立情报科学方法论体系;

6.2.2 情报科学方法论以一般与特殊、理论与应用、历史与现实、定性与定量、个体论与整体论、实证性与评价性等相结合为研究原则6.2.3 情报科学方法论的体系结构

1.哲学方法是适用于一切科学研究的最普遍的科学方法。

2.一般研究方法指各门学科或大部分学科都采用的研究方法。3.情报科学专有研究方法包括成熟的情报计量学方法、引文分析方法,和正在发展的情报整序方法和内容分析方法。

4.情报科学方法论体系的三个层次方法之间有区别又有联系。

6.3 情报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

6.3.1 横断科学方法

1.数学方法是用数学语言表述事物的状态、关系和过程,并加以推导、演算和分析,以形成对问题的解释、判断和预言的方法。

2.控制论方法是把各门科学看作一个控制系统,分析它的信息流程、反馈机制和控制机制原理,以寻找能够使系统达到最佳状态的方法。3.信息方法把对象看作一个信息流动系统,通过对信息流程的分析和处理,达到认识对象的发展运动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利用这些特点和规律达到人类目的的一种科学方法。

4.系统方法是应用系统科学的理论,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将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5.耗散结构论方法是研究非平衡态开放系统的结构和特征的方法。6.协同论方法以信息论、控制论、突变论为基础,吸取平衡相变理论中序参量的概念和绝热消去原理,在不同学科领域中,通过同类现

象的类比,找出其转变所遵从的共同规律,形成的一套模型和方法。7.突变论方法

突变论是研究客观世界非连续性突然变化现象的一门学科。

6.3.2 经验科学方法

1.调查研究方法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的方法,通过准备、调查、分析、总结实现。

2.观察方法是通过人的感官或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重复发生的客观事物进行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3.实验方法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研究目的,在科学假说或理论指导下,利用专门的仪器设备面对研究对象进行控制、模拟和变革,突出主要因素,在最有利的条件下认识自然界并获取感性材料的研究方法。6.3.3 理性思维方法

1.科学抽象方法是人们在获得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抽取其本质的、内在的和必然的内容,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方法。2.比较与分类方法

(1)比较法是确定对象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的逻辑方法。

(2)分类方法,亦称归类法,是根据对象的共同点与差异点,把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逻辑方法。

3.归纳与演绎方法

(1)归纳方法是从个别或特殊的知识中概括出一般性知识,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性原理的一种思维方法,也是归纳推理的一种形式。

(2)演绎方法是从一般性知识引出个别性知识,从一般原理推演出个别结论的思维方式和推理形式;演绎推理由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部分组成,若推理的前提正确,推理的形式合乎逻辑规则,那么推出的结论也必然正确。

(3)演绎以归纳为基础,归纳以演绎为指导,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具有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4.分析与综合方法

(1)分析法是把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把复杂事物分解为简单要素而逐一加以分别考察和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

(2)综合方法是把对象的各个部分、属性、要素联系起来,从总体上进行考察和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

(3)分析以综合为目的,综合以分析为前提,两者密切联系、互相综合和补充。

5.证明与反驳方法

(1)证明法是用已知为真的判断确定另一个判断真实性的一种逻辑方法。

(2)反驳方法是用已知真实的判断揭露另一个判断的虚假性,使该虚假判断不能成立的一种逻辑方法。

6.逻辑的方法与历史的方法互为表里,具有统一性,有助于情报科学理论体系的建立。

7.假说方法

科学假说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以已有的科学认识成果为依据,运

用创造性思维,对某些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作出假定性的推测,然后用这种假定性推测通过演绎形式,予以推导,广泛地解释已知的经验事实或预见未知的事实,以求得验证的方法。

8.公理化方法

公理化方法是从尽可能少的不加定义的原始概念和一组不证自明的原始公理与公设出发,运用逻辑规则推导出其余的命题和定理,从而建立起整个理论体系的一种方法。

6.4 情报科学的专有研究方法

6.4.1 情报信息组织方法

1.分类组织法是依照类别特征组织排列信息概念、信息记录和信息实体的方法。

2.主题组织法是按照信息概念、信息记录和信息实体的主题特征来组织排列信息的方法。

3.文摘组织法就是用简短精炼的文字编写文献主题内容的摘要,由文摘员或编辑部(即中介用户)对一次文献内容作简要而准确的摘录

报道提供用户检索的一种方法。

4.元数据组织法

元数据法就是对信息单元及其集合进行规范描述从而形成元数据,并依其将分布式的信息资源整合成有机信息体系的基准、方法和工具。

6.4.2 情报分析评价方法

1.情报计量学方法

情报计量学是一门应用数学方法来研究、描述情报过程、现象与规律

的学科。

2.文献计量学方法

(1)文献计量学方法是对文献和文献工作进行定量的方法。

(2)引文分析方法,亦称为引证分析法,是从文献的引证与被引证的角度对文献进行定量研究的一种方法。

(3)内容分析方法是一种对具有明确特性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技术。

3.信息计量学方法

信息计量学是研究产生于各种社会阶层的各类信息数量特征的一门学科。

4.网络计量学方法

(1)网络计量学是由网络技术、网络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与信息计量法等相互结合,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

(2)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是在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数学以及统计学等领域中发展起来的定量分析方法。

第06章.情报科学的方法论复习笔记

6.1 情报科学研究的范式 6.1.1 库恩范式理论的基本观点 1.库恩的范式是一个认识世界的整体性框架的价值标准,是一个集研究主体的心里特质、科学理论、研究方法等于一体的具有相对性、层次性、结构性及多方面功能的哲学范畴,其功能体现在认识识别、规范、纲领性三大方面。 2.库恩认为,科学的发展沿着“前科学——常规科学——反常——危机——科学革命——新常规科学”的模式发展着。 6.1.2 情报科学的研究范式 1.机构范式是把图书情报机构视为一种社会机构的一组思想和观念,使某一群特定的公众有可能利用其文献收藏和设施。 2.信息运动范式把信息运动过程视为核心研究现象,特别关注某系统中发生的信息运动,该系统根据用户发出的信息需求对文献进行查询和检索。 3.情报科学认知观范式指情报的接受(用户)和传递(情报系统)都需要与知识结构发生作用,并以知识结构的改变和完善为目的。4.阐释学范式确认语词、文本的真正意义,揭示其普遍规律,关心情报的使用者、社会互动与文本的社会行为。 6.2 情报科学的方法论体系 6.2.1 情报科学方法论研究各种科学方法的研究原则和选择原则,特点、特征和功能,长处与局限性,应用与效果,还有情报科学方法之间的逻辑结构、相互关系,探讨并建立情报科学方法论体系;

6.2.2 情报科学方法论以一般与特殊、理论与应用、历史与现实、定性与定量、个体论与整体论、实证性与评价性等相结合为研究原则6.2.3 情报科学方法论的体系结构 1.哲学方法是适用于一切科学研究的最普遍的科学方法。 2.一般研究方法指各门学科或大部分学科都采用的研究方法。3.情报科学专有研究方法包括成熟的情报计量学方法、引文分析方法,和正在发展的情报整序方法和内容分析方法。 4.情报科学方法论体系的三个层次方法之间有区别又有联系。 6.3 情报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 6.3.1 横断科学方法 1.数学方法是用数学语言表述事物的状态、关系和过程,并加以推导、演算和分析,以形成对问题的解释、判断和预言的方法。 2.控制论方法是把各门科学看作一个控制系统,分析它的信息流程、反馈机制和控制机制原理,以寻找能够使系统达到最佳状态的方法。3.信息方法把对象看作一个信息流动系统,通过对信息流程的分析和处理,达到认识对象的发展运动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利用这些特点和规律达到人类目的的一种科学方法。 4.系统方法是应用系统科学的理论,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将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5.耗散结构论方法是研究非平衡态开放系统的结构和特征的方法。6.协同论方法以信息论、控制论、突变论为基础,吸取平衡相变理论中序参量的概念和绝热消去原理,在不同学科领域中,通过同类现

信息计量学(自考)前四章学习笔记

第一章 1.信息计量学的产生背景:①信息计量学是在传统文献计量学及科学计量学的基础上扩展 和演变而成的②信息计量学是情报科学发展的需要和必然产物③一笔杰出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力量推动了信息计量学的发展。 2.信息计量学的研究和发展出现的新的方向和趋势:①从文献计量向信息计量发展②计算 机辅助的信息计量研究和应用③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研究。 3.网上信息的计量对象主要涉及的层次:①网上信息本身的直接计量问题②网上文献,文 献信息及其相关特征信息地计量问题③网络结构单元的信息计量问题。 4.网络信息计量学发展的起来的原因:①信息资源电子化,网络化以及网上文献信息数量 的激增,不仅为网络信息计量学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条件,而且还产生了迫切的实际需求②电子文献信息资料的统计分析及研究成果,为这个学科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累积了经验③信息计量学发展的客观需要。 5.信息计量学研究的目的:就是引进量的概念和定量分析方法,进一步揭示信息单元的体 系结构和数量变化规律,从理论上提高情报学及信息管理学科的科学性和精确性,促使这些学科向定量阶段发展。 6.信息计量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不同领域的应用:①促进和深化情报学理论研究方面的应用 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③在信息分析和预测中的应用④信息检索方面的应用⑤在科学 评价方面的应用⑥在其他社会学科中的应用。 7.信息计量学的内容体系:①信息计量学若干基本问题的探讨②信息的基本测度,建立“信 息量”等一整套测度指标,确定信息量的准绳③几个基本定律的研究④信息流模型的研究⑤信息计量化方法的探讨⑥信息计量方法和工具的自动化实现方面的研究⑦在图书情报工作,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检索,信息分析与预测,科学学与科学评价等领域的应用。 8.信息计量的数据来源:科技图书馆;科技期刊;科技报告;会议文献;专利文献;标准 文献;学位论文;产品资料;技术档案;科技报纸;光盘数据;网络数据。 9.科技图书馆:是对某专门知识或某学科进行系统的论述或概括的一种情报来源。 10.科技期刊:是一种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文献载体,他一般有同样的名称,按一定时 间编订卷号,每一卷又分若干期。 11.科技期刊的类型:①学术性,技术性刊物,是科技期刊的核心部分②快报型③消息性④ 资料性。 12.科技报告:报道研究和开发调查工作的成果或进展,一般都编有号码以共识别。 13.会议文献:是指文术会议文献,他往往反映出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其特点是与最新成 果的间隔时间短,但其内容与期刊相比可能不太成熟。 14.专利文献:在实行专利制度的国家,凡是本国或外国的个人和企业有了创造发明,都可 以根据专利法的规定,向本国或外国专利局提出申请,经审查合格,批准授予在一定年限内享有创造发明成果的权利,并在法律上受到保护,这样一种受到法律保护的技术专有权利叫做专利。 15.标准文献:经过公认权威当局批准的标准化工作成果,可以采用文件形式或规定基本单 位这两种形式固定下来,以文件形式出现的标准化工作成果,就是标准文献。 16.标准化包括的方面:①产品标准化②产品规格化和系列化③零部件通用化。 17.学位论文:是高等学校毕业生在评定学士,硕士,博士等学位时提出的论文。 18.产品资料:一般是指产品样本,即产品说明书。 19.技术档案:是指在生产建设中和科技部门的技术活动中形成的,有一定的工程对象的技 术文件的总称。

情报学复习资料(7)

第7章情报科学的情报系统理论 7.1 情报系统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首先,是由于情报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的不断深化。 其次,作为一个独特的领域予以研究,也与情报产量的爆炸性增长和信息产业迅速发展密切相关。 再次,系统科学的诞生、形成与发展为情报系统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不断地推动情报系统理论的发展。 7.1 情报系统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20世纪30年代开始,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使科学情报急剧膨胀。 20世纪40年代出现了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早期的系统科学理论。情报系统理论依托于系统科学而产生。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成为了情报系统理论中的“老三论”。 20世纪60年代以后,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兴起与普及,把系统科学研究活动推向一个新阶段,同时也深化、丰富了情报系统理论。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系统科学的发展主要是自组织理论的建立。自组织理论包括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超循环理论、突变论等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及突变论成为了情报系统理论的“新三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线形科学和复杂性研究的兴起大大地推动了系统科学的发展,复杂系统理论在情报系统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同时丰富了情报系统理论。 7.2 情报系统理论与情报科学 1、情报系统的概念及特点 (1)情报系统的概念 情报系统,即情报传递交流系统,是将情报从情报源传递给有关用户的职能系统。情报系统是由包括人、设备、情报传递交流过程及目的等系统对象所组成的综合体,是人们为了搜集、处理、贮存、传递交流情报而建立的一种人工系统。 情报系统在本质上属于一种人造的、开放的、社会的系统。其由一些子系统构成:情报搜集子系统、情报加工子系统、情报检索子系统、情报报道与服务子系统、情报研究子系统,等等。 7.2 情报系统理论与情报科学 1、情报系统的概念及特点 (1)情报系统的概念 狭义的理解,人本身就一个复杂的情报系统,人类感知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最强,五官是人类接收和发出信息的器官,神经系统是人体的信息传输系统,大脑则是人的信息处理器官。实际上,现代化的情报系统,都是模拟人脑的某些功能而创造出来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论讲义

第一章 绪论 一、公共管理研究方法 (一)概念 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无非:因袭、权威、常识、科学、思辨。其中关于一门学科的系统的科学方法就是方法论.科学发现由科学方法和思辨产生,但方法论只钟情于科学方法。 1、方法论(me thodolog y)是认识论(e pistemo logy)的分支,是验证知识与寻找新知识或新发现(new fi nding s)的科学。某一学科的方法论就是该学科研究工作的基本原则、途径、程序和规范.从过程来看,它包括问题阐述、文献综述、假设提出、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信度效度判断、研究报告或论文撰写等环节的规范和逻辑. 2、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论,就是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的基本原则、途径和程序。 (二)符合科学研究方法的公共管理研究结果的性质 1、客观性(事实的WHA T 、WH Y、HOW 等的YES OR NO 问题) 2、实证性(观察和实验) 3、规范性 ①研究者用文字清楚地报告取得研究结果的整个过程,使得其他研究人员可据此判断你的观察数据的获得和分析结果以及导出的结论是否可靠; ②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即其他人能应用相同的程序和方法得出同样的结果。 4、一定的概括性(适用效度)(管理研究旨在发现、辨识和解决管理领域的各种问题,它们无论多么复杂,都可归结为一个问题,即使人及其携带的资源形成1加1大于2的局面。所以,公共管理研究的发现或结论须有一定共性才是有意义的。) (三)公共管理研究的性质或定位 ﻩ 科学方法 思辨方法 逻辑 直觉 客体与情境分离 客体与情境交融 科学 艺术 学科研究的定位频谱 原因:1、管理者的形象思维与个性(感觉、直觉、意愿、决心) 2、管理情境(系统的复杂性,社会生态、社群环境、组织系统) 3、主客体都是人,价值的偏好。(决策,两难;事实与价值的结合) (四)(公共)管理研究的类型 1、按功能:基础研究(WHY ,THEO RY;FOR E XPLA NATION );应用研究(WH AT AND HOW ;F OR A PPL ICATION ) 2、按研究内容的表现式样和研究目的:探索型(EXP LORA TION )、描述型(DESCR IPTIO N),解释型(EXP LANATI ON ),规范型(PRESCR IPTION) 四种不同类型研究的特征

现代情报学理论复习.doc

情报学基本问题研究P1-31 1 ?情报发展史上的四次转折 (1) 军事情报的出现,标志着情报发展史上一个新阶段的开始。 (2) 第二次转折是文字的诞生、造纸和印刷技术的发明,使情报交流、传递方 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3) 第三次转折是情报工作职业化。 (4) 第四次转折是情报化社会的出现。 (1) 人们思考与行动所需要的知识就是情报,它通过信息来负载与传递,并准 备发挥其效用。 (2) 情报工作要搜集(筛选)、整理、存储、检索、咨询、摘要、报导、概述评 价各种信息和知识,使信息和知识变成情报,可见情报工作是一种转化工作,使 信息和知识转化为情报的工作,而情报科学则是研究这种转化规律及其组织和技 术方法的科学。 3 ?情报的基本属性 (1) ?情报具有知识性 情报的本质就是知识。没有一定的知识内容,就不能成为情报。知识性是 情报最主要的属性。 (2) .情报具有传递性 一方血,情报可以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和能量进行传递;另一方面,获得 情报必须经过传递。 (3).情报具有效用性 人们创造情报、交流传递情报的口的在于充分利用不断提高情报的效用。 4 ?情报科学的概念 情报科学(情报学)的几种富有代表性的定义。 情报科淫(情报学)定义都包含了以下共同点:它的研究对彖是情报;研究内容 是情报产生、构成和交流的自身特性和规律;都包括了对有效加工、传播和利用 情报的技术和手段的研究。 可归纳为:情报科学是研究情报的创造、存贮、检索、传递及其效用发挥的理论、 方法与规律的科学。 5 ?当前情报科学的研究内容 P17-18 6?情报科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P19开始 情报科学的基本原理 P32-55 1 ?什么是频次一一等级排序法P33 2 ?频次一等级排序的特点P35 3?布拉德福定律的意义P33-34自己概括 4 ?情报检索中的相关性P41 (1) .系统相关性 情报科学学科形成期 情报科学初级发展期 情报科学快速发展期 情报科学研究深化期 (20世纪40年代)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60—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至今)

情报学复习资料(4)

情报科学理论 ——第5 章情报科学的学科基础 5.1 情报科学的哲学基础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的理论体系。它在情报科学的学科基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是情报科学推进的“思想发动机”。于是,哲学基础是情报科学理论基础的重要组成部份。哲学方法是情报科学研究广泛使用的科学方法之一,是情报科学理论研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 (1)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的主要内容 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在其1972 年的《客观知识》著作中和1976 年的《没有认识主体的认识论》演讲中系统地提出了“三个世界”理论。波普尔把世界或者宇宙万物划分为三个部份,即“三个世界”。“世界1”指的是客观物质世界,“世界2”是主观知识或者精神状态的世界,“世界3”是客观知识世界。 (1)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的主要内容 波普尔认为,“客观知识”具有自律性,可形成“一个世界”。“客观知识”是通过人类主观精神创造的,但一旦产生,就和人类的主观精神相脱离而独立存在。波普尔的“世界3”不仅包括一切人工制品和思想,而且还包括“任何迄今没有想到的 推论”。 5.1 情报科学的哲学基础 1.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 (1)波普尔“三个世界”理论的主要内容 “世界3”具有明显特征: 第一,它是真实存在的,它能改变物质对象的世界。 第二,它具有自主性,如未被预期和未及判断的理论是“世界3”自己产生的,所以 有自主性。 第三,它是永恒的,无始无终的。它是人创造的,反过来也影响人的创造。波普尔用蜜蜂酿制蜂蜜来比喻人类生产知识与知识的客观性。 5.1 情报科学的哲学基础 1.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 (2)波普尔“三个世界”理论的主要问题 从根本上混淆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