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 八纲辨证之表里
中医护理 八纲辨证之表里
中医护理八纲辨证之表里表里是说明病变部位深浅和病情轻重的两纲。
一般地说,皮毛、肌肤和浅表的经属表;脏腑、血脉、骨髓及体内经络属里,表证,即病在肌表,病位浅而病情轻;里证即病在脏腑,病位深而病情重。
1)表证:表证是病位浅在肌肤的证候。
一般为六淫外邪从皮毛、口鼻侵入机体后,邪留肌表,出现正气(卫气)拒邪的一系列症状,多为外感病初起阶段。
表证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和病情轻的特点。
常见于外感热病的初期,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病及其它感染性疾病的初起阶段。
表证以发热恶寒(或恶风),头痛,舌苔薄白,脉浮为基本证候,常兼见四肢关节及全身肌肉酸痛,鼻塞,咳嗽等症状。
由于外邪有寒热之分,正气抗御外邪的能力有强弱不同,表证又分为表寒、表热、表虚、表实证。
表寒证以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明显,无汗,流清涕,口不渴。
舌质淡红,苔薄白而润,脉浮紧为主证。
寒邪束于肌表或腠理,正邪相争,故恶寒发热,邪气侵犯体表经络,致卫气营血运行不畅,故头身肢体酸痛。
正邪相争于表,故脉浮。
治则为辛温解表。
表热证以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咽喉疼痛,有汗,流浊涕,口渴。
舌质稍红,苔薄白不润,脉浮数为主证。
邪正相争于表,故发热,恶寒。
热邪犯卫,汗孔失司,则汗外泄。
热伤津而口渴。
热邪在表,故脉浮数。
治则为辛凉解表。
表虚证以表证而恶风,恶寒有汗。
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浮而无力为主证。
体质素虚,卫阳不固,故恶风,汗出,脉浮而无力。
治则为调和营卫,解肌发表。
表实证以发热、恶寒、身痛、无汗。
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浮有力为主证。
邪盛正不衰、邪束肌表,正气抗邪,肌表汗孔固密,故发热恶寒而无汗,脉浮而有力。
治则为辛温解表。
辨别表寒证与表热证,是以恶寒发热的轻重和舌象脉象为依据。
表寒证是恶寒重发热轻,表热证是发热重恶寒轻,表寒证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表热证舌苔薄白而不润,脉浮数。
此外,风寒之邪可以郁而化热,由表寒证变成表热证,外邪侵入肌表后容易入里化热,表寒证(或表热证)可以转化为里热证。
《中医诊断学》学习笔记:八纲之表里
《中医诊断学》学习笔记:八纲之表里表里是辨别疾病病位内外和病势深浅的一对纲领。
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就躯壳与内脏而言,躯壳为表,内脏为里;就脏与腑而言,腑为表,脏为里;就经络与脏腑而言,经络为表,脏腑为里等等。
从病势深浅论,外感病者,病邪入里一层,病深一层;出表一层,病轻一层。
这种相对概念的认识,在六经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中尤为重要。
以上是广义之表里概念。
狭义的表里,是指身体的皮毛、肌腠、经络为外,这些部位受邪,属于表证;脏腑、气血、骨髓为内,这些部位发病,统属里证。
表里辨证,在外感病辨证中有重要的意义。
可以察知病情的轻重,明确病变部位的深浅,预测病理变化的趋势。
表证病浅而轻,里证病深而重。
表邪入里为病进,里邪出表为病退。
了解病的轻重进退,就能掌握疾病的演变规律,取得治疗上的主动权,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一、表证表证是指六淫疫疠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时所产生的征候。
多见于外感病的初期,一般起病急,病程短。
表证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外感时邪,表证是由邪气入侵人体所引起。
二是邪病轻,表证的病位在皮毛肌腠,病轻易治。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浮,兼有鼻塞、流涕、咳嗽、喷嚏、咽喉痒痛等证。
【理候分析】由于六淫邪气客于肌表,阻遏卫气的正常宣发,郁而发热。
卫气受遏,失去温养肌表的功能。
肌表得不到正常的温煦,故见恶寒。
邪气郁滞经络,使气血流行不畅,致头身疼痛。
肺主皮毛,鼻为肺窍,邪气从皮毛、口鼻而入肺,肺系皆受邪气,肺气失宣,故鼻塞、流涕、咳嗽。
喷嚏、咽喉痒痛诸证常常并见。
邪气在表,未伤及里,故舌苔可无变化,仍以薄白为主。
正气奋起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浮。
二、里证里证是疾病深在于里(脏腑、气血、骨髓)的一类证候。
它与表征相对而言。
多见于外感病的中、后期或内伤疾病。
里证的成因,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表邪内传入里,侵犯脏腑所致;二是外邪直接侵犯脏腑而成;三是七情刺激,饮食不节,劳逸过度等因素,损伤脏腑,引起功能失调,气血逆乱而致病。
《中医常用护理技术基础》课件——八纲辨证施护
八纲辨证施护是将四诊收集的资料,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及盛衰、人体正 气的强 弱等方面的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将之归纳为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 证、实证、阴证、 阳证八类基本证候,并针对不同的证候制订相应的护理原则,采
取具体的护理措施。
01
表里辨证施护
03
虚实辨证施护
CONTENTS
表里辨证施护
5.对症处理 (1)头痛者,可按揉合谷、太阳、风池等穴;或耳穴压豆,取脑、额、枕、神门等穴。 (2)发热者,在服药同时可按揉曲池、大椎、合谷等穴。 (3)咽喉肿痛者,可用鲜芦根30〜60g煎汤代茶饮,或用冰硼散吹喉,亦可用西瓜霜含片等。
6.注意事项 (1)可采用温水擦浴的方法,忌冷敷和酒精擦浴,以防寒凉闭汗,媵理闭塞,邪遏于内, 不得 外达。 (2)不可过汗,中病即止,不必尽剂,以防过汗伤阴。阳虚、阴虚者禁单纯发汗。
04
阴阳辨证施护
阴阳辨证施护
(一)辨证 阴阳是概括证候类别的一对纲领。表证、热证、实证,属于阳证;里证、寒证、 虚证属阴 证。由于阴阳可概括其余六纲,故又称阴阳是八纲中的总纲。
阴阳辨证施护
(一)辨证 阴阳是概括证候类别的一对纲领。表证、热证、实证,属于阳证;里证、寒证、 虚证属阴 证。由于阴阳可概括其余六纲,故又称阴阳是八纲中的总纲。
寒热辨证施护
2.热证的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热、出汗、神志、食欲、二便、斑疹、出血、 舌 脉等,并详细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生活起居护理 ①病室应保持整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夏天要有降温设备,如风扇、空调等。 ②对感受时邪疫病患者,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严格控制探访人员。 ③对高热神昏的危重患者,按危重病护理常规护理。 (3)情志护理 热证患者情绪易于激动,护理人员在护理时应态度和蔼,细心照护, 以安 定患者情绪,使其安心配合治疗。 (4)饮食护理 饮食宜新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动火之品。鼓励患者多饮水,如烦 热口渴 者,多饮清凉饮料或多食瓜果蔬菜以辅助清热生津。 (5)用药护理 宜凉服或微温服。清热药多寒凉,中病即止,不可过服、久服。其 煎煮之 法视药物的不同而有别,如白虎汤中的生石膏要先煎,然后再加入其他药。 (6)对症处理
中医基本功之八纲表里辩证歌
中医基本功之八纲表里辩证歌
八纲表里寒与热,虚实阴阳万病纲。
错综复杂千变化,理法明辨出方良。
一、表里
表里二纲定病位,病邪深浅外与内,伤寒温病此为纲,脏腑经络相对成。
1、表证
表证邪入肌表中,病急程短位浅轻,恶寒发热苔薄白,脉浮咳嗽头身痛。
2、表寒证
伤寒恶寒身发热,鼻塞无汗浮紧咳,中风恶风脉浮缓头项强痛自汗多。
3、表热证
表热热重恶寒轻,微渴有汗咽肿红,咳痰稠粘脉浮数,舌红苔黄银翘灵。
二、里证
里证邪深入里言,外感后期内脏传,传入直中情食倦,气血逆乱病多端。
1、里热实证
里热实证高热狂,烦谵口渴喜饮凉,腹痛拒按尿亦少,沉数有力舌苔黄。
2、里虚寒证
里寒虚证腹冷感,脘腹满痛喜按暖,呕吐清水食纳少,便溏清谷气息短。
小便清长舌质淡,舌苔白色脉沉缓。
3、半表半里证
半表半里邪正争,寒热往来苦满胸,心烦喜呕不欲食,口苦脉弦目眩聋。
八纲辩证之表里辨证
八纲辩证之表里辨证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八钢辨证,是指医生将诊法所获得的各种临床资料,根据病位的深浅、正邪盛衰、疾病性质和病症类别八个纲领进行分析、归纳、综合,总结八种类型症候的辨证方法。
八钢基本证候,即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虚证与实证、阴证与阳证,是四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证候。
今天为大家介绍八纲辨证之表里辨证。
表里是辨别病位内外和病势深浅的两个纲领。
表里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表里是相对的,从病位来说,躯壳与脏腑相对而言,躯壳为表,脏腑为里;脏与腑相对而言,腑属表,脏属里;经络与脏腑相对而言,经络属表,脏腑属里;经络中三阳经与三阴经相对而言,三阳经属表,三阴经属里;皮肤与筋骨相对而言,皮肤属表,筋骨属里等。
从病势深浅来看,病邪入里一层为深为里,病邪出表一层为浅为表。
狭义的表里,认为身体的皮毛、肌腠相对为外为表;脏腑、骨髓、气血相对为内为里。
所以从广义的表里来说,病位的内外和病势深浅,都不可作绝对地理解;但狭义的表里则有所特指。
从表里两纲的具体内容而论,更侧重狭义的表里概念。
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说,外有病属表,病较轻浅;内有病属里,病较深重。
从病势上看,外感病中病邪由表入里,是病渐增重,为病进;病势由里出表,是病势减轻,为病退。
任何疾病的辨证都应分辨病位的表里。
内伤杂病的证候一般属于里证范畴,因此对于内伤杂病的证候应以分辨具体脏腑等病位为主。
而对于外感病来说,分辨表里其意义则尤为重要。
这是因为外感病往往具有由表入里、由轻而重、由浅而深的传变发展过程。
所以,表里辨证是对外感病发展阶段性的最基本的认识,它可说明病情的轻重浅深及病机变化的趋势,从而掌握疾病的演变规律,取得诊疗的主动权。
从某种意义上说,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都可理解为是表里、浅深、轻重层次划分的辨证分类方法。
表证表证是外感邪气经皮毛、口鼻而入,侵入机体的皮毛、肌腠,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的轻浅证候。
(参考课件)八纲辨证及护理
(二)里证
• 里证是泛指病变部位在内,脏腑、 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4
(三)寒证 • 寒证是指感受寒邪,或阴盛阳
虚所表现的证候。
5
(四) 热证
• 热证是指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 人体功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
•
6
(五)虚证
• 虚证是对人体正气虚弱为主所产生的各种 虚弱证候的概括。虚证反映人体正气虚弱、 不足而邪气并不明显的一类证候。
• 人体正气包括阳气、阴液、精、血、津液 等,故阳虚、阴虚、气虚、血虚、津液亏 虚、精髓亏虚等,都属于虚证的范畴。
7
(六)实证
• 实证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病机以阳、热、 滞、闭等为主,或体内病理产物蓄积所形 成的各种临床证候的概括。实证邪气充盛, 但正气尚未虚衰,故邪正斗争一般较为剧 烈,而表现为有余 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 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2
(一)表证
• 表证是六淫、疠气、虫毒等邪气经皮毛、 口鼻侵入机体,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 出轻浅证候的概括
• 主要见于外感疾病初期阶段,具有起病急, 病情较轻,病程较短,有感受外邪因素等 特点。
• 【临床表现】 • 【护治原则】 • 【护理措施】
8
(七)阳虚证
• 阳虚证是指体内阳气亏损,温煦、推动、 蒸腾、气化等作用减退所表现的虚寒证候。 属虚证、寒证的性质。
•
9
(八)亡阳证
• 亡阳证是指体内阳气极度衰微,而 表现出阳气欲脱的危重证候。
•
10
中医护理学辨证
第二篇中医护理基础理论第八章辨证【重点难点】一、八纲辨证八纲是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是分析疾病共性的辨证方法,是各种辨证的总纲,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
(一)表里证候的辨证,表里是辨别疾病病位内外深浅和病势趋向的纲领。
1.表证指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抗邪所表现的轻浅证候。
【特点】:多见于外感病的初期阶段,起病急,病情轻,病程短【临床表现】: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喷嚏,咽喉痒或痛,微有咳嗽,舌苔薄白,脉浮。
2.里证指疾病深入于脏腑、气血、骨髓所表现的证候。
【基本特征】:多见外感病的中、后期阶段,或见于内伤杂病之中,病位较深、病情较重、病程较长。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基本特征是没有新起恶寒发热,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
3.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主要是审察病证的寒热、舌象、脉象等变化。
外感病中,恶寒发热同时并见者,属表证;但寒不热或但热不寒者,属里证。
表证多有头身疼痛及肺系的症状,脏腑症状不明显;而里证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
表证舌苔少变化,里证舌苔多有变化。
表证多见浮脉,里证多见沉脉或其他多种脉象。
此外,辨别表证和里证还应结合起病的缓急、病情的轻重、病程的长短等。
(二)寒热证候的辨证,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1.寒证是感受阴寒之邪或阳虚阴盛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有恶寒喜暖,面色白,肢冷倦卧,口淡不渴,或喜热饮,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润滑,脉迟或紧等。
(冷冷清清白划迟)2.热证由○1感受热邪○2阴虚阳亢○3七情过激,郁而化热○4过服辛辣湿热○5久病阴液损耗,所致人体的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恶热喜冷,面红目赤,烦躁不宁,口渴喜冷饮,痰、涕黄稠,吐血衄血,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而干燥,脉数等。
(热渴红数二便结)3.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寒热的喜恶、口渴与不渴、面色的赤白、四肢的凉温、二便、舌象、脉象等对寒证、热证鉴别最为重要。
八钢辨证
八钢辩证意义:
1、是辨证的总纲,具有概括性。 2、可以了解疾病的类别――阴证、阳证。 3、可以了解疾病的病位――表证、里证。 4、可以了解疾病的性质――寒证、热证。 5、可以了解疾病的正邪盛衰――虚证、实证。 故尽管疾病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但基本上都可 以用八纲来加以归纳,找出疾病的关健,掌握要 领,从而确立治疗原则。
2、寒热转化:寒证热证相互转化。 (1)、寒证转化为热证――先出现寒证,后出现热 证,热证出现后,寒证逐渐消失。 如:表寒证转化为痰热壅肺证。 (2)、热证转化为寒证――先有热证,后见寒证, 寒证出现后,热证逐渐消失。 如:高热病人,由于大汗不止,或吐泻过度,随 即出现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脉微弱。
一、表 里 1、定义:表里是辨别病变部位、病情轻重和病势 趋向的两个纲领。 2、部位:人体皮毛、肌腠、经络在外属表;五脏 六腑在内属里。 3、意义:辨别病变部位,病在表多表示疾病初起 且较轻;脏腑受病表示病邪入里,且一般比较重 。
(一)、表证 1、表证:是指六淫之邪从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所致病位 表浅在肌表的证候。 2、病因:六淫邪气。 3、临床表现要点:发热恶寒或恶风、舌苔薄白、脉浮。 常兼见头身痛、鼻塞、咳嗽等。 4、特点: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
3、寒热真假: (1)、真热假寒――又称阳盛阴格,由于内热过盛 ,深伏于里,阳气被郁而不能外达四肢,就会出 现格阴于外的一些假寒的现象。 如:四肢厥冷,脉沉等,似属寒证;但其身寒却不 喜加衣被,脉沉有力,并且又可见口渴喜冷饮, 咽干口臭、谵语、小便短赤、大便燥结等热象。 说明内热炽盛是真,外呈寒象是假。
1、虚实夹杂――在病人身上虚证和实证同时出现。 如:肝硬化腹水。 2、虚实转化――在一定条件下虚证与实证可以相互 转化。 (1)、如实证失治或误治,或邪气过盛伤及正气— 实证转化为虚证。 (2)、虚证转化为实证临床上少见;多见的是先为 虚证,后转化为虚实夹杂证。
“八纲辨证”表里与寒热、虚实与阴阳—中医执业助理医师
“八纲辨证”表里与寒热、虚实与阴阳—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备考阶段考生经常会有复习过的知识遗忘的问题,想要让学过的知识牢牢地记在脑子里就要进行多轮复习。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八纲辨证”表里与寒热、虚实与阴阳—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表里与寒热1.八纲: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纲领。
2.表里证鉴别要点:(1)病程:新病、病程短——表证;久病、病程长——里证。
(2)症状:发热恶寒同时并见——表证;但热不寒或但寒不热——里证;寒热往来——半表半里证。
(3)舌脉:舌苔常无变化,或仅舌边尖红、脉浮——表证;舌质舌苔常有变化,脉不浮或沉——里证。
3.寒证与热证的鉴别:应对疾病的全部表现进行综合观察,尤其是恶寒发热、对寒热的喜恶、口渴与否、面色的赤白、四肢的温凉、二便、舌象、脉象等,是辨别寒证与热证的重要依据。
一、A1型选择题1.寒证与热证的鉴别是A.口渴与否B.面色的赤白C.四肢的温凉D.寒热的喜恶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及解析】一、A1型选择题1.【答案及解析】E。
寒证与热证的鉴别,应对疾病的全部表现进行综合观察,尤其是恶寒发热、对寒热的喜恶、口渴与否、面色的赤白、四肢的温凉、二便、舌象、脉象等,是辨别寒证与热证的重要依据。
虚实与阴阳1.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虚实证主要从病程、体质及症状、舌脉等方面加以鉴别。
虚证病程长,实证病程短;虚证体质多虚弱,实证体质多壮实;虚证精神萎靡,实证精神兴奋;虚证声低息微,实证声高气粗;虚证疼痛喜按,实证疼痛拒按;虚证发热为五心烦热、午后微热,实证发热为蒸蒸壮热;虚证畏寒,得衣近火则减,实证恶寒,添衣加被不减;虚证舌质嫩,苔少或无苔,实证舌质老,苔厚腻;虚证脉象无力,实证脉象有力。
2.阴证与阳证的鉴别:二者的鉴别可以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进行鉴别。
阴证望诊可见面色苍白或暗淡,身重蜷卧,倦怠无力,精神萎靡,舌淡胖嫩,舌苔润滑;阳证望诊可见面色潮红或通红,狂躁不安,口唇燥裂,舌红绛,苔黄燥或黑而生芒刺;阴证闻诊可见语声低微,静而少言,呼吸怯弱,气短;阳证闻诊可见语声壮厉,烦而多言,呼吸气粗,喘促痰鸣;阴证问诊可见恶寒畏冷,喜温,食少乏味,不渴或喜热饮,小便清长或短少,大便溏泄气腥;阳证问诊可见身热,恶热,喜凉,恶食,心烦,口渴引饮,小便短赤涩痛,大便干硬,或秘结不通,或有奇臭;阴证切诊可见腹痛喜按,肢凉,脉沉、细、迟、无力;阳证切诊可见腹痛拒按,肌肤灼热,脉浮、洪、数、大、滑、有力。
八纲辨证简表
八纲辨证简表
"八纲辨证" 是中医辨证施治的一个基本理论。
八纲分为表里、寒热、虚实、脉象等八个方面,通过对这八个方面的辨证,中医师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分析。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八纲辨证表格示例:患者信息:
•姓名:
•性别:
•年龄:
•主诉:
一、表里辨证:
二、寒热辨证:
三、虚实辨证:
四、脉象辨证:
五、舌象辨证:
六、情志辨证:
七、饮食辨证:
八、病程辨证:
初步诊断与治疗方案:
•初步诊断:
•治疗方案:
这是一个简单的八纲辨证表格,用于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对八纲的初步辨证情况。
在实际中医诊疗中,医师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脉象、舌象等详细信息进行更为深入的八纲辨证。
12-八纲辨证
(二) 二
热证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护治原则 护治原则] 护治原则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三)
寒证热证的鉴别表
三.
虚实辨证与护理
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邪气盛则实 精气夺则虚 邪气盛则实 精气夺则虚 虚---- 不足 实---- 有余
(一) 一
虚证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护治原则 护治原则] 护治原则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中医护理学
八纲辨证与护理
概念
八纲
八纲辨证
渊源
《内经》 内经》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 张景岳二纲统六变 祝味菊在《伟寒质难》 祝味菊在《伟寒质难》正式提出八纲
八纲基本证候
一 表里辨证与护理
表里是辨别病变部位外内浅深的两个 纲领 表与里是相对的概念
(一) 一
表证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护治原则 护治原则] 护治原则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二) 二实证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护治原则 护治原则] 护治原则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三) 虚实证鉴别表
四. 阴阳辨证与护理
阴阳是八纲中的总纲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阴阳应象大论》 善诊者 善诊者,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善诊者,察 色按脉,先别阴阳。 色按脉,先别阴阳。” 阴 ---- 里虚寒 阳 ---- 表实热
(二) 二
里证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护治原则 护治原则] 护治原则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附:半表半里证
(三) 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鉴别表
二. 寒热辨证与护理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 质的两个纲领 (一) 一
中医诊断之八纲辨证(一)——表里辩证
中医诊断之八纲辨证(一)——表里辩证八纲辨证1.概念八纲: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纲领。
八纲是从各种具体证的个性中抽象出来的带有普遍规律的纲领。
八纲辨证:是指运用八纲对四诊所收集的各种病情资料,进行分析、归纳,从而辨别疾病现阶段病变部位的浅深、疾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阳的方法。
①表、里:是用以辨别疾病病位浅深的基本纲领;②寒、热、虚、实:是用以辨别疾病性质的基本纲领;③阴、阳:是区分疾病类别、归纳证的总纲,并可用来概括表、里、寒、热、虚、实六纲。
2.八纲辨证的意义通过八纲辨证,可找出疾病的关键所在,掌握其要领,确定其类型,推断其趋势,为临床治疗指出方向。
3.八纲辨证的局限性八纲辨证对疾病本质的认识尚不够具体、全面。
①如八纲辨证中的里证,还不能明确病变所在的具体脏腑;②寒证与热证不能完全概括湿、燥等邪气所致病证;③虚证与实证所涵盖的各种具体证的内容尚未论及等。
八纲证毕竟只是“纲”,八纲辨证的结果比较笼统、抽象,临床不能只满足于对八纲的分辨,而应结合其他辨证方法,对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对证作出更加准确的判断,为论治提供全面、可靠的依据。
4.八纲之间的关系八纲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而不可分割。
八纲之间存在相兼、错杂、转化等关系,因此对于八纲辨证的内容,既要掌握八纲的基本证,又要熟悉八纲之间相互组合形成的各种复合证。
5.历史沿革(1)战国时期《内经》虽无“八纲”这一名词,但已有八纲具体内容的散在性论述。
(2)东汉时期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已具体运用八纲对疾病进行辨证论治。
(3)明代张三锡在《医学六要》中说:“古人治病大法有八,曰阴、曰阳、曰表、曰里、曰来、曰热、曰虚、曰实。
”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传忠录》中专设“阴阳篇”、“六变篇”,对八纲作了进一步论述,并以二纲统六变,曰:“阴阳既明,则表与里对,虚与实对,寒与热对,明此六变,明此阴阳,则天下之病固不能出此八者。
八纲辨证-表里
里证是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 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里证的成因,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外邪 袭表,表证不解,病邪传里,形成里证; 二是外邪直接入里,侵犯脏腑等部位,所 谓“直中”为病;三是情志内伤、饮食劳倦 等因素,直接损伤脏腑,或脏腑气机失调, 气血津液等受病而出现的种种证候。 里证包括的证候范围很广,临床表现多种 多样,概括起来则以脏腑的证候为主。里 证病程长,不恶风寒,脉象不浮,可与表 证相鉴别。
表证
2)生活起居护理:居处宜通风,保持空气清 新,但忌汗出当风,汗湿衣物及时更换。对感 受疫疠邪气致病者,应注意呼吸道隔离。
表证
3)服药护理:表证多使用解表发 汗之剂,虽然有辛温、辛凉之别, 但多属于辛散轻浮之品,不宜久煎, 药宜温服,服药后静卧。药后可饮 适量热汤、热粥,以助汗出。服药 后1~2小时,重点观察汗出情况以 全身微微出汗为佳,因过汗伤正。 如汗出热退,表解身凉,不必再进 解表药。如汗出过多,即停服,并 根据情况及时处理。
4)饮食护理:适宜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 或软食之类的食物,忌肥甘油腻、生冷之 品,以免恋邪伤正。表寒证,多食辛温解 表之品,如可用生姜、葱白、淡豆豉等, 以辅助药力散寒祛邪;表热证,可适量饮 用清凉饮料或多食水果;表虚证,宜益肺 固卫,可适量用药膳,如黄芪粥等。
表证
表证
5)对症处理:头痛者交替按压合谷、 太阳、风池3~5分钟;或压耳穴(脑、 额、枕、神门),每次取2~3穴;咽痛、 口干者可用芦根30~60g煎汤代茶;发 热者,应注意忌用冷敷法和酒精擦浴 法进行降温,以免寒凉避寒,邪遏于 里不得外达。
中医学的辨证方法主要有八纲辨证、脏 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和三 焦辨证等,其中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 总纲。
表 寒 阴 虚 实
中医八纲辨证的内容
中医八纲辨证的内容八纲辩证大全01概念1.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2.八纲辨证:即医生运用八纲理论,对望闻问切等诊法所获得的各种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病位的浅深,病性质的寒热,邪正盛衰和病证阴阳类别的辨证思维过程。
02八纲基本证候1.表里辨证表里:是辨别病位内外深浅和病势进退的一对纲领。
狭义的表里 :指身体的皮毛、肌肉、经络相对为外,脏腑、骨髓相对为内。
外有病属表,病较轻浅;内有病属里,病较深重。
辨病位的表里,对外感病的意义尤为重要。
1)表证:既六淫、疫疠、虫毒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抗邪,卫气失宣所表现的轻浅证候的概括。
皮毛的病变不一定是证,表证的病位不一定在皮毛。
临床表现:恶寒(或恶风)发热(或自觉无发热),头身疼痛,苔薄白,脉浮。
或见鼻塞、流清涕、喷嚏,咽喉痒痛,微咳等症。
2)里证:泛指病变部位在内,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成因(1)外邪袭表,内传入里,形成里证。
(2)外邪直接入里,侵犯脏腑等部位,即所谓“直中”为病。
(3)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直接损伤脏腑,或气血津精等受病而成。
临床表现:由于里证的病因复杂,病位广泛,故其症状表现繁多。
基本特点是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或但寒不热,或但热不寒,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如壮热、烦躁、神昏谵语、腹痛腹泻、呕吐便秘、舌苔厚,舌质多有变化,脉沉等。
一般病情较重、病程较长。
3)半表半里证:指外感病邪既非在表,又未入里,邪正分争于表里之间,少阳枢机不利所表现的证候。
伤寒少阳病湿温邪阻膜原伏暑邪郁少阳2.寒热辨证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
1)寒证:指感受寒邪,或阴盛阳虚所表现的证候。
实寒证:指外感寒邪,或过服生冷寒凉,起病急骤,体质壮实者。
虚寒证:指内伤久病,阳气耗伤而阴寒内生者,即阳虚证。
表寒证:寒邪袭于肤表者。
里寒证:寒邪客于脏腑,或因脏腑阳气亏虚所致者。
临床表现:各类寒证的表现不尽一致,常见的有:恶寒、畏冷、冷痛喜暖,肢冷蜷卧,口淡不渴,痰、涎、涕、唾等分泌物清稀无臭味,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或青黑色,舌淡苔白而润,脉迟或紧等。
中医护理学第八章辨证
第二篇中医护理基础理论第八章辨证【重点难点】一、八纲辨证八纲是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种辨证纲领。
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总纲,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
(一)表里证候的辨证表里是辨别疾病病位内外深浅和病势趋向的二个纲领。
1.表证表证是指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的轻浅证候。
表证多见于外感病的初期阶段,具有起病急,病情轻,病程短的特点。
临床表现为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喷嚏,咽喉痒或痛,微有咳嗽,舌苔薄白,脉浮。
2.里证:里证泛指疾病深入于脏腑、气血、骨髓所表现的证候。
里证多见外感病的中、后期阶段,或见于内伤杂病之中,具有病位较深、病情较重、病程较长的基本特征。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其基本特征是没有新起恶寒发热,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
3.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辨别表证和里证,主要是审察病证的寒热、舌象、脉象等变化。
外感病中,恶寒发热同时并见者,属表证;但寒不热或但热不寒者,属里证。
表证多有头身疼痛及肺系的症状,脏腑症状不明显;而里证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
表证舌苔少变化,里证舌苔多有变化。
表证多见浮脉,里证多见沉脉或其他多种脉象。
此外,辨别表证和里证还应结合起病的缓急、病情的轻重、病程的长短等。
(二)寒热证候的辨证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1.寒证寒证是感受阴寒之邪,或阳虚阴盛所表现的证候。
常见的临床表现有恶寒喜暖,面色白,肢冷倦卧,口淡不渴,或喜热饮,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润滑,脉迟或紧等。
2.热证热证是感受火热之邪,或阴虚阳亢,人体的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
常见的临床表现有恶热喜冷,面红目赤,烦躁不宁,口渴喜冷饮,痰、涕黄稠,吐血衄血,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而干燥,脉数等。
3.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寒热的喜恶、口渴与不渴、面色的赤白、四肢的凉温、二便、舌象、脉象等对寒证、热证鉴别最为重要。
(三)虚实证候的辨证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中医的八纲辨证
中医的八纲辨证八纲辨证一、辨表里1.表证:表证是指外感病邪侵入体表,引起的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发热、恶寒、头痛、身痛等,舌苔薄白,脉浮等。
2.里证:里证是指病邪入侵体内,影响脏腑经络的功能。
常见症状包括胸闷、腹痛、肿痛等,舌苔黄厚,脉弦等。
二、辨寒热1.寒证:寒证是指内外寒邪引起的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寒战、畏寒、肢冷等,舌苔白,脉弱。
2.热证:热证是指内外热邪引起的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口渴、舌红等,舌苔黄,脉数。
三、辨虚实1.虚证:虚证是指脏腑功能不足引起的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乏力、倦怠、食欲不振等,舌苔薄白,脉弱。
2.实证:实证是指有实质性病变所致的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疼痛、红肿、出血等,舌苔黄厚,脉实。
四、辨湿燥1.湿证:湿证是指湿邪侵袭人体引起的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身重、困倦、湿痰等,舌苔厚腻,脉滑。
2.燥证:燥证是指人体津液耗损过多引起的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干燥、口渴、便秘等,舌苔干燥,脉细数。
五、辨阴阳1.阴证:阴证是指阴气不足引起的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烦热、口渴、消瘦等,舌红少苔,脉细数。
2.阳证:阳证是指阳气亢盛引起的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面红、目赤、口苦等,舌红苔黄,脉数。
六、辨内外1.内证:内证是指疾病在体内产生的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胸闷、腹痛、尿血等。
2.外证:外证是指疾病在体表产生的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发热、皮疹、瘙痒等。
七、辨寒热虚实1.寒实证:寒邪入侵引起的实质性病变。
常见症状包括寒战、喜温、舌苔白厚等。
2.热实证:热邪侵袭引起的实质性病变。
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口渴、舌红苔黄等。
3.寒虚证:寒邪引起的脏腑功能不足。
常见症状包括畏寒、乏力、舌苔白薄等。
4.热虚证:热邪引起的虚实兼夹。
常见症状包括虚热、口渴、舌红少苔等。
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为相关的病例分析和辨证论治的案例。
法律名词及注释:1.外感病邪:指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从外界进入人体的病原微生物。
2.舌苔:指舌面上的一层粘液状物质,可以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
八纲辨证-表里
表证:是病位浅在肌肤的一类证候。 外感六淫之邪从皮毛、口鼻侵入机体 所致的外感病初起阶段。表证多具有 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的特点。
表证
(1)主症:恶寒(或恶风),发热 (或无),头身痛,舌苔薄,脉浮。 或伴有鼻塞、流涕、喷嚏、喉咙痒痛、 咳嗽等症状。 (2)护理原则 :辛散解表。
(3)施护要点: 1)病情观察:注意观察寒热、汗出情况、舌 苔脉象变化,以区别表寒、表热、表虚、表实。 表寒证,无汗,恶寒重,发热轻,苔薄白,脉 浮紧;表热证,恶寒轻,发热重,有汗,苔薄 黄,脉浮数;表虚证,恶寒或恶风,苔薄舌质 淡,脉浮细无力。
辨证的过程即是诊断的过程也就是从整体观出发运用中医理论将四诊收集的病史症状体征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疾病的病因病变部位疾病性质和邪正盛衰变化从而作出诊断的过程
八纲辨证--表里
内二科 乔娴
知识回顾
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淡白舌:主虚证、寒证。 红舌:主热证。 绛舌:主热盛、主瘀。 青舌:主阴寒,瘀血。 紫舌:主气血瘀滞、瘀血。 厚薄:反映病邪的深浅和重轻。 润燥:反映津液之存亡。 腐腻:主要反映中焦湿浊情况。
中医学的辨证方法主要有八纲辨证、脏 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和三 焦辨证等,其中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 总纲。
表 寒 阴 虚 实
八 纲 热
里
阳
八纲 辨证
八纲辨证是概括性的辨证纲领,它是 根据病人的整体证候表现之总和概括 出来的规律。因为任何一种疾病,从 类别上,可分为阴证和阳证;从病位 上,可以分为表证和里证;从病性上, 可以分为寒证和热证,从邪正盛衰上, 可以分为实证和虚证。
里证
半表半 里证
外邪由表内传,尚未达于里;或里 证出表,尚未至于表,邪正搏于表里 之间的一种证候,称为半表半里证(称 为少阳证)。其证候表现为寒热往来、 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心烦喜 呕、不欲饮食、脉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护理八纲辨证之表里
表里是说明病变部位深浅和病情轻重的两纲。
一般地说,皮毛、肌肤和浅表的经属表;脏腑、血脉、骨髓及体内经络属里,表证,即病在肌表,病位浅而病情轻;里证即病在脏腑,病位深而病情重。
1)表证:表证是病位浅在肌肤的证候。
一般为六淫外邪从皮毛、口鼻侵入机体后,邪留肌表,出现正气(卫气)拒邪的一系列症状,多为外感病初起阶段。
表证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和病情轻的特点。
常见于外感热病的初期,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病及其它感染性疾病的初起阶段。
表证以发热恶寒(或恶风),头痛,舌苔薄白,脉浮为基本证候,常兼见四肢关节及全身肌肉酸痛,鼻塞,咳嗽等症状。
由于外邪有寒热之分,正气抗御外邪的能力有强弱不同,表证又分为表寒、表热、表虚、表实证。
表寒证以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明显,无汗,流清涕,口不渴。
舌质淡红,苔薄白而润,脉浮紧为主证。
寒邪束于肌表或腠理,正邪相争,故恶寒发热,邪气侵犯体表经络,致卫气营血运行不畅,故头身肢体酸痛。
正邪相争于表,故脉浮。
治则为辛温解表。
表热证以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咽喉疼痛,有汗,流浊涕,口渴。
舌质稍红,苔薄白不润,脉浮数为主证。
邪正相争于表,故发热,恶寒。
热邪犯卫,汗孔失司,则汗外泄。
热伤津而口渴。
热邪在表,故脉浮数。
治则为辛凉解表。
表虚证以表证而恶风,恶寒有汗。
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浮而无力为主证。
体质素虚,卫阳不固,故恶风,汗出,脉浮而无力。
治则为调和营卫,解肌发表。
表实证以发热、恶寒、身痛、无汗。
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浮有力为主证。
邪盛正不衰、邪束肌表,正气抗邪,肌表汗孔固密,故发热恶寒而无汗,脉浮而有力。
治则为辛温解表。
辨别表寒证与表热证,是以恶寒发热的轻重和舌象脉象为依据。
表寒证是恶寒重发热轻,表热证是发热重恶寒轻,表寒证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表热证舌苔薄白而不润,脉浮数。
此外,风寒之邪可以郁而化热,由表寒证变成表热证,外邪侵入肌表后容易入里化热,表寒证(或表热证)可以转化为里热证。
辨别表虚证与表实证,结合病人体质,以有汗无汁为依据。
表实证为表证而无汗,年青体壮者多见;表虚证为表证而有汗,年老体弱或久病者多见。
2)里证:里证是与表证相对而言,是病位深于内(脏腑、气血、骨髓等)的证候,里证的成因,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表证进一步发展,表邪不解,内传入里,侵犯脏腑而成;二是外邪直接入侵内脏而发病,如腹部受凉或过食生冷等原因可致里寒证;三是内伤七情、劳倦、饮食等因素,直接引起考试,大网站收集脏腑机能障碍而成,如肝病的眩晕、胁痛,心病的心悸、气短、肺病的咳嗽、气喘,脾病的腹胀、泄泻,肾病的腰痛、尿闭等。
因此,里证的临床表现是复杂的,凡非表证的一切证候皆属里证。
外感病中的里证还需结合病因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而内伤杂病中,则以脏腑辨证为主。
里证要辨别里寒、里热、里虚、里实。
辨别表证与里证,多依据病史的询问,病证的寒热及舌苔、脉象的变化。
一般地说,新病、病程短者,多见于表证;久病、病程长者,常见于里证。
发热恶寒者,为表证;发热不恶寒或但寒不热者,均属里证。
表证舌苔常无变化,或仅见于舌边尖红;里证常有舌苔的异常表现,脉浮者,为表证;脉沉者,为里证。
3)半表半里证:病邪既不在表,又未入里,介于表里之间,而出现的既不同于表证,又不同于里证的证候,称为半表半里证。
以寒热往来,胸胁胀满,口苦咽干,心烦,欲呕,不思饮食,目眩。
舌尖红,苔黄白相兼,脉眩为主证。
邪正相争于半表半里,互有胜负,故寒热往来。
邪犯半表半里,胆经受病,故胸胁胀满,口苦。
胆热而肝胃不和,故心烦,目眩,欲呕,不思饮食。
治则为和解表里。
4)表里同病(表里夹杂):表里同病是指表证和里证在同一个时期出现,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初病即见表证又见里证。
二是发病时仅有表证,以后由于病邪入里而见里证,但表证未解,也称为表里同病,三是本病未愈,又兼标病,如原有内伤,又感外邪,或先有外感,又伤饮食等,也属表里同病。
治疗原则为表里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