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寓言的类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寓言的类别

《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品,其最鲜明的一个特征就是文中成功运用了大量的寓言故事。虽然各个寓言具体内容有着千差万别,但不可否认有些寓言在表达对象和运用手法上有着某些相同之处,因此为了更加深入的对这些寓言进行解读,对《庄子》中的寓言进行简要的分类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庄子,名周,字子休,大约生活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战国时期,主要代表作《庄子》,但现在一般认为《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所作。在司马迁的《史记·韩非子列传》一篇中,对《庄子》描述到“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不难看出运用大量寓言是《庄子》的一个典型标志。本文依据每个寓言表述对象的性质和寓言本身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大致把《庄子》中的寓言故事分为四类:一是动植物类,二是神话故事类,三是日常生活感悟类,四是师徒关系类。当然,这种分类,我们也要辩证的看待,各个类别之间并不是毫无关联的,有些寓言可以同时属于多种类别。

动植物类

动植物寓言在《庄子》一书中是很常见的,这也是庄子思维广阔的一个标志。《庄子》一书在运用动植物类寓言时,它的一般手法就是:它常常把动植物描写的比较形象生动,动植物好像拥有了像人一样的生命,然后通过对它们行为状态的描写以及它们最终的取舍,来表明作者本人的态度和取舍。如《庄子·列御寇》中当有人聘请庄子入仕时,庄子说“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刍叔。及其牵而入于大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在这里庄子借“牺牛”的最终遭遇来表现自己淡漠名利,不愿入仕,不愿被名利束缚,追求自由的一种人生理想和人生态度。又如《庄子·逍遥游》篇庄子说到“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在这里庄子是借大树因为没有用处,而最终能保存生命,来表现自己“无用即有用”,追求逍遥自由的人生境界的观点。

神话类寓言

《庄子》和其他先秦诸子散文一样,在文中也采用了神话寓言,应该明确的是,《庄子》文中的神话寓言并不是庄子凭空捏造出来的,而且也很少是对原有神话故事完全的照抄照搬。《庄子》中的神话寓言大多数情况是依据作者表达主题的需要,然后在原有神话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改造。如在《山海经·海外北经》有记载“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暝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此段话对钟山之神的描绘比较平直,简单,只是简要介绍了神人的一些生活状态。由这一神话故事,改造的神话寓言在《庄子·逍遥游》一篇中,“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病而年谷熟”。不难发现经过改造的神话,神话内容更加的丰富多彩,对神人的描绘也更加的形像,生动,不仅写出了神人如冰雪的肌肤,如处女一样的容貌,而且还写出了神人吸清风饮

露水,驾驭飞龙,遨游于四海之内的生活状态。这还只是从表面看起来的一些区别,更为深层区别就是两段神话表达的深层意蕴有着发生了显著改变,第一段神话故事只是向人们介绍一些由于神人的存在,从而合理的解释自然现象发生的原因,而第二段神话的引用,是为了更加强化文章的主旨,神人的形象正是作者所要追求的理想人格的神话状态,神人就是作者理想中的得道之人,不被任何事物束缚,实现真正的“逍遥”的人。

生活感悟类

这里说的生活感悟类,主要指的是在《庄子》中描写了许多人们平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通过对这些平凡的事情的思索来宣扬自己的观点。概括起来,这种生活感悟类寓言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描写平常生活中的奇人。这些奇人一般会掌握一种超出平常人的特殊技能,表面上再说技术的高超,实际在阐释“道”的重要性。如在《庄子·养生主》中的“庖丁”,庖丁解牛技术之所以高明,就在于它喜好的是道,超出了单纯的技巧,他刚开始解牛时,所见的无非是牛,到了三年以后,没有见过全牛。到了现在,完全运用心神而不用眼睛去解牛,顺着牛的自然结构来解牛,即使筋脉错杂的地方都不会碰到,更何况大骨头呢。

另一类是描写日常生活中的人由于某种特殊原因,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掌握“道”的真谛。如在《庄子·至乐》中记载的庄子的妻子去世了,惠子前去吊丧的过程中看到庄子鼓盆唱歌,惠子对庄子的这一举动感到非常生气,庄子于是解释说,刚开始妻子死了庄子也是很伤心,但是后来意识到,世上本没有她,是因为有了气,然后有了才有了形,再然后才有了她。现在她不在了,就好像春夏秋冬四时的变化一样,如果在哭就是不通时命了。

师徒关系类

在《庄子》中或明或暗的表现了许多师徒关系,如孔子和他的弟子,庄子和他的弟子,孔子向老子请教等。这类师徒关系寓言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老师一般是得“道”的人或者是赞成“道”的人,而学生是没有得道人,然后老师向学生来传授道。如在《庄子·人间世》中,颜回与孔子的对话,讨论与统治者相处的艰难,最后得出人间的各种纷争,归根结底在于求名用智,要想解除人们的痛楚,必须要除去名和智,达到“心斋”的状态,具体来说就是“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综上,《庄子》中大量寓言故事的使用,大大增强了其本身的文学特性。我们通过对《庄子》中寓言故事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方便了我们对其解读,同时也增强了我们对庄子深邃思想的体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