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
地质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
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
(17)DD 2001-01
1:250 000遥感地质调查技术规定
(18)DD2004-04
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试行)
(19)DD 2006-?
区域地质调查数字填图技术要求
(20)DD 2006-?
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
(21)DD 2006-?
地质信息元数据标准
《地质调查项目立项暂行规定》
《地质调查项目设计编写技术要求》
《地质调查项目设计审查暂行办法》
《地质调查项目原始资料检查暂行规定》
《地质调查项目野外验收暂行办法》
《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评审暂行办法》
《地质调查项目成果资料汇交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成果资料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 (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地调发[2001]80号通知)
地质路线不能只延山脊布置,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置跨越山脊、山坡、冲沟的 立体路线。
为确保图幅间的一致性和接图可靠,每个图幅均要向外测出1— 2km(1:250000)或500m左右(1:50000)的范围
1.2地质填图基本方法
沉积岩区:岩石地层方法填图(群、组、段、层) 火山岩区:火山岩石地层-岩性(岩相)-火山构造三重
1.3地质调查主要内容
沉积岩区
(1)进行多重地层划分、对比,建立区域地层格架。
(2)沉积岩岩石地层的正式填图单位要划分到组。若组的厚度过大,可进 一步细分为段或岩性段。
(3)调查区地层区划归属以相关省地质志的划分为依据,岩石地层序列以 相关省岩石地层清理成果和全国各纪地层典为基础,可在填图过程中不断补 充、完善、优化。
《青藏高原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工作手册》(中国地质调查局编)
地质调查员、地质实验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地质调查员、地质实验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地质调查员、地质实验员是地质行业中非常重要的职业,他们负责进行地质调查和实验工作,为矿产勘查、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等领域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为了规范和提升地质调查员、地质实验员的职业水平,国家制定了相应的职业技能标准,以便更好地培养和选拔优秀的地质人才。
一、基本要求1.具备良好的地质基础知识,掌握地质学、岩矿学、地球化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并能够熟练运用于工作实践中。
2.具备较强的实地调查和野外工作能力,能够适应各种自然环境和恶劣气候条件下的工作要求。
3.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准确地收集、整理地质数据,并进行科学分析和解释。
4.具备独立工作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地质调查任务,也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地质实验工作。
二、技能要求1.具备较强的地质勘探和调查能力,能够准确地确定目标区域的地质构造、地层特征和矿产资源分布。
2.具备丰富的野外工作实践经验,能够熟练运用地质勘探仪器和设备,进行地物、地貌、地层等地质调查工作。
3.具备较强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地质样品的采集、制样和测试工作,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4.具备较强的地质绘图和报告撰写能力,能够准确地绘制地质剖面图、构造图和地质报告,并能够进行科学性、系统性的解释和总结。
5.具备较强的危险源识别和应急处置能力,能够准确地识别野外工作中的危险源,并能够有效地进行紧急救援和应急处置。
三、职业素养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积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他人,乐于奉献,善于交流和协调。
2.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执行力,能够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保障勘查和实验工作的质量和进度。
3.具备较好的学习和创新能力,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地质知识和工作技能,积极参与地质科研和技术创新工作。
四、评价标准地质调查员、地质实验员的职业技能评价将根据其工作成果和工作表现进行综合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作成果:包括地质调查报告、地质实验数据、勘探成果等工作成果的质量和完整性。
环境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正文-修改
1:250000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前言为加强区域环境地质调查的技术管理,统一规范调查工作的内容与要求,制定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规定比例尺1:250000区域环境地质调查工作的内容与技术要求,并提出了相应的工作方法。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和归口管理。
本技术要求由湖北省地质调查院负责牵头起草。
本技术要求主要起草人:刘广润、程伯禹、黄润秋、王德潜、陈国金、李明朗、王小平。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解释。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本技术要求包括比例尺1:250000区域环境地质调查的前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基本术语、总则、设计书编制、调查内容与要求、调查工作技术方法、地质环境评价、报告书与图件编制及成果验收。
1.2本技术要求适于比例尺1:250000区域性环境地质调查工作使用。
原则上也适用于比例尺1:500000、1:100000区域性环境地质调查和1:250000区域地质综合调查中的环境地质调查工作使用。
2引用与参考的标准及技术要求ZB/D14002—89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10万~1:20万)GB 12329-90 岩溶地质术语地质矿产部地质环境管理司省(自治区)地质灾害调查基本要求(比例尺1:50万至100万)(试行) 1992年GB/T 14157-93 水文地质术语GB/T 14498-93 工程地质术语DZ/T 0061-93 冻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比例尺1:10万~1:20万)GB/T 15772-1995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地质矿产部地质环境管理司省(自治区)环境地质调查基本要求(比例尺1:50万)(试行) 1996年SL 190-96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DZ/T 0190-1997 区域环境地质勘查遥感技术规程比例尺1:50000TB 10055-98 铁路工程地质黄土地区勘测规则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 2000年中国地质调查局 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暂行) 2001年GB 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324-2001 冻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3基本术语地质环境 geologic environment是人类自然环境的一部份,系指与人类生活与生产活动有相互影响的地质体及地质作用的总和。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篇一:区域地质调查行业标准-资源勘探常用资料目录区调队法律法规及技术性文件(2006年4月27)质量技术类区域地质调查1、《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总则(试行)》(DD 2004—02)2、《青藏高原艰险区(B类区)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D2003-01)3、《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D2001—02)4、《1:250000遥感地质调查技术规定》(DD 2001-01)5、《火山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 17412·1-1998)6、《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 17412·2-1998)7、《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 17412·3-1998)8、《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万)》(DZ/T0179-1997)9、《1:5万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57-95)10、《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1:5万)》(DZ/T 0158-95)11、《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0 000)》(DZ/T 0094—1994)12、《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5万)》(GB/T 14158-1993)13、《1:5万区域地质调查总则》(DZ/T 0001-91)14、《1:5万区域地质图图例》(GB/58-89)15、《沉积岩类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16、《花岗岩类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17、《变质岩类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18、《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手册》,四川省地矿局,1992矿产勘查19、《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DD 2004—04)20、《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3908—2002)21、《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22、《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DD 2000—01))23、《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0078—93)24、《固体矿产普查总则》(GB/T13687—92)工程地质勘查25、《1:10万~1:20万工程地质调查规范》(DZ/T0096-1994)26、《1:2.5万~1:5万工程地质调查规范》(DZ/T0097-1994)矿山资源储量核实27、《固体矿产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估算技术要求》(DD 2002—01)28、《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18341—2001)2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30、《对矿山保有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31、《矿山保有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制参考提纲》32、《矿山保有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制参考提纲有关章节内容和附图要求的说明》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33、《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国土资环发[2000]27号文34、《关于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35、《土地复垦规定》区域矿产规划36、《关于开展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工作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03]108号文矿山开发利用方案编制37、《关于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98号文38、《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调查39、《关于建设项目压履矿产资源审批工作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04]227号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40、《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4-3-141、《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国土资发[2004]69号文42、《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04]240号文区域地质灾害规划43、《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2003-344、地质遗迹景观调查与地质公园建设45、《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地质矿产部,1995-5-446、《关于申报国家地质公园的通知》(附件:<国家地质公园申报表>、<国家地质公园综合考察报告提纲>、<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工作指南(试行)>、<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组织和工作制度>、<国家地质公园评审标准>),国土资厅发[2000]77号文47、《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工作指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2002-448、《古生物化石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2002-10-149、《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和工作指南》,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2002-1150、《关于做好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工作的通知》(附件:<世界地质公园申报书>、<世界地质公园申报综合报告>、<世界地质公园总体规划文本>、<世界地质公园总体规划说明书>、<世界地质公园的画册>、<世界地质公园的光盘>、<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科学内容展示方案>、<世界地质公园景区(点)说明及标示集<、<遵循的法律及参考标准>),国土资厅发[2003]4号文51、《关于申报国家矿山公园的通知》(国家矿山公园申报工作指南及附件:<国家矿山公园申报书>、<国家矿山公园综合考察基本要求>、<国家矿山公园总体规划工作要点>、<国家矿山公园评价标准>),国土资发[2004]256号文,2004-11-1952、《四川省地质公园申报、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四川省国土资源厅,200453、《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54、《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55、《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测量56、《城市测量规范》(CJJ8-99)57、《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58、《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01-93)59、《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信息工程60、《GIS图层描述数据内容标准》(DDB9702 )61、《资源评价工作中地理信息系统工作细则》(DDZ9701 )62、《国土基础信息分类与代码》(GB/T 13923-92 )63、《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GB9649-88 )人力资源64、《工人考核条例》,劳动部65、《四川省地矿局人才引进教育培训暂行规定》66、《四川省职业技能鉴定实施办法及有关实施意见》环境类67、《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68、《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9-169、《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3-2070、《国家危险物名录》1999-10-17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2972、《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173、《水污染防治法》1996-5-1574、《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保护法》1996-4-175、《污染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7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7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78、《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管理规定》1992-10-179、《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1991-7-180、《环境保护法》1989-12-2681、《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82、《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篇二:区域地质调查国家标准目录区域地质调查国家标准目录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GB/T17412.1-199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GB/T17412.2-199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GB/T17412.3-1998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质图用色标准( 1 ∶ 500000 ~、 1 ∶ 1000000 )( GB6390-1986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区域地质图图例( 1 ∶ 50000 )( GB 958 )区域地质调查行业标准目录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1∶250000 地质图地理地图编绘规范(DZ/T0191-1997)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1∶200000 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DZ/T0160-1995)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1∶50000 区域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则(DZ/T0157-19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0)(DZ/T0179-1997)5.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DZ/T0156-1995)6.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 ∶ 50000)(DZ/T 0001-1991)7.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1∶250000 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Z/T 0246-2006)8.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1∶1000000 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规范(DZ/T 0247-2006)9.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 DZ/T 0151-1995)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1∶50000 海区地貌编图规范(DZ/T0235-2006)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1∶50000 海区第四纪地质图编图规范(DZ/T0236-2006)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1∶50000)(DZ/T0158-1995)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1∶10000、1∶5000)(DZ/T0175-1997)水工环地质调查勘查国家标准目录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文地质术语(GB/T 14157-1993)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地质术语(GB/T 14498-1993)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溶地质术语(GB/T 12329-1990)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T 14538-1993)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T 12328-1990)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T12719-1991)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50000)(GB/T 14158-93)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技术要求(GB/T 14497-1993)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GB 15218-94)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海岸带综合地质勘查规范(GB10202-1988)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11615-1989)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田灌溉水水质标准(GB 5084-1985)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活引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1985)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水工环地质调查勘查行业标准目录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水文测井工作规范(DZ/T0181-1997)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地下水资源数值法计算技术要求(DZ/T0224-2004)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规范(DZ/T0225-2004)4.国家计划委员会地质局工作标准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规范(试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工程地质编图规范(1∶500000 ~1∶1000000)(DZ/T0095-1994)6.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100000 ~ 1 ∶ 200000)(DZ/T0096-1994)7.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000 ~1∶50000)(DZ/T0097-1994)8.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沙漠地区工程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100000 ~1∶500000)(DZ/T0059-1993)9.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岩溶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 ~1∶200000)(DZ/T0060-1993)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冻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 ~1∶200000)(DZ/T0061-1993)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红层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 ~1∶200000)(DZ/T0062-1993)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黄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 ~1∶200000 )(DZ/T0063-1993)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岩土体工程地质分类标准(DZ/T0219-2004)1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布地质环境司工作标准省(自治区)环境地质调查基本要求(1∶500000)(试行)15.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DZ/T0032-1992)16.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程(DZ/T 0223-2004)17.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滑坡、崩塌监测测量规范(DZ/T 0227-2004)18.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水质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T0130.4-1994)19.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地质灾害分类分级(试行)(DZ0238-2004)20.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DZ/T0245-2004)2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2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40-2004)2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DZ/T0241-2004)《地质调查项目调查技术标准与要求及工作指南应用实务全书》【目录浏览】:《地质调查项目调查技术标准与要求及工作指南应用实务全书》书籍详细目录:第一篇地调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与工作指南(24项)1、1:250000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D2004-01)2、区域环境地质调查冲刷总则(DD2004-02)3、地质调查GPS测量规程(DD2004-03)4、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DD2004-04)5、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技术要求(DD2005-01)6、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技术要求(DD2005-02)……第二篇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与工作细则(18项)1、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1-1998)2、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2-1998)3、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3-1998)4、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DZ/T0156-1995)5、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T0001-1991)6、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Z/T0246-2006)……第三篇固体矿产调查技术要求与勘查标准(34项)1、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2、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3、大洋金属结核矿产勘规程(GB/T17229-1998)4、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0-2002)5、钨、锡、汞锑地质勘查规范(DZ/T0201-2002)6、铜、铅、锌、银、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4-2002)……第四篇水工环境地质调查技术标准与实施细则(37项)1、水文地质术语(GB/T14157-1993)2、工程地质术语(GB/T14498-1993)3、岩溶地质术语(GB/T12329-1990)4、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T14538-1993)5、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T12328-1990)6、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T12719-1991)……第五篇地球物理调查技术标准规程(25项)1、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符号(GB/T14499-1993)2、地球物理勘查名词术词3、地球物理勘查图图式、图例和用色标准(DZ/T0069-1993)4、区域重力调查技术规程(DZ/T0082-2006)5、重力调查技术规定1:50000(DZ0004-1991)6、大比例尺重力勘查技术规范(DZ/T0171-1997)……第六篇遥感技术方法与规定(9项)1、摄影测量与遥感术语(GB/T14950-1994)2、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GB/T15968-1995)3、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6962-1986)4、1:5000,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15661-1995)5、卫星遥感图像产品质量控制规范(DZ/T0143-1994)6、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DZ/T0151-1995)篇三:地质规范目录国家标准1.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1-1998)2.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2-1998)3.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3-1998)4.地质图用色标准(1∶500000~1∶1000000)(GB6390-1986)5.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GB958)6.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GB/T13923-2006)行业标准1.1∶250000地质图地理地图编绘规范(DZ/T0191-1997)2.1∶20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DZ/T0160-1995)3.1∶50000区域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则(DZ/T0157-1995) 4.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0)(DZ/T0179-1997) 5.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DZ/T0156-1995)6.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T0001-1991)7.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Z/T0246-2006) 8.1∶1000000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规范(DZ/T0247-2006) 9.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DZ/T0151-1995)10.1∶50000海区地貌编图规范(DZ/T0235-2006)11.1∶50000海区第四纪地质图编图规范(DZ/T0236-2006)12.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1∶50000)(DZ/T0158-1995)13.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1∶10000、1∶5000)(DZ/T0175-1997)固体矿产调查勘查国家标准1.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2.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3.固体矿产普查总则 (GB/T13687-92)行业标准1.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0-2002)2.钨、锡、汞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1-2002)3.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4-2002)4.铝土矿、冶金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2-2002)5.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5-2002)6.砂矿(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8-2002)7.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3-2002)8.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4-2002)9.铀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199-2002)10.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11.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6-2002)12.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材、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7-2002)13.磷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9-2002)14.硫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0-2002)15.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1-2002)16.盐湖和盐类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2-2002)17.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3-2002)18.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19.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0078-93)20.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0079-93)21.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DZ/T0131-1994)22.地质矿产钻探岩矿芯管理通则(DZ/T0032-1992)23、《地质岩心钻探规程》DZ/T0227-201024.固体矿产勘查档案立卷归档规则(DZ/T0222-2004)25.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DZ/T0216-2002)26.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0、1∶10000、1∶50000)(DZ/T0175-1997)27.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1980年颁布实施)28.国土资源部发文矿区矿产资源出量规模划分标准29.岩石矿物鉴定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T0130.2-1994)30.岩矿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T0130.3-1994)31.1∶50000和1∶200000化探样品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T0130.6-1994)32.岩矿分析试样制备规程(DZ0130.13-1994)水工环地质调查勘查国家标准1.水文地质术语(GB/T14157-1993)2.工程地质术语(GB/T14498-1993)3.岩溶地质术语(GB/T12329-1990)4.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T14538-1993)5.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T12328-1990)6.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T12719-1991)7.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50000)(GB/T14158-93)8.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技术要求(GB/T14497-1993)9.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GB15218-94)10.海岸带综合地质勘查规范(GB10202-1988)11.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11615-1989)12.农田灌溉水水质标准(GB5084-1985)13.生活引用水卫生标准(GB5749-1985)14.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行业标准1.水文测井工作规范(DZ/T0181-1997)2.地下水资源数值法计算技术要求(DZ/T0224-2004)3.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规范(DZ/T0225-2004)4.国家计划委员会地质局工作标准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规范(试行)5.工程地质编图规范(1∶500000~1∶1000000)(DZ/T0095-1994)6.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100000~1∶200000)(DZ/T0096-1994)7.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000~1∶50000)(DZ/T0097-1994)8.沙漠地区工程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100000~1∶500000)(DZ/T0059-1993)9.岩溶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1∶200000)(DZ/T0060-1993)10.冻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1∶200000)(DZ/T0061-1993)11.红层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1∶200000)(DZ/T0062-1993)12.黄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1∶200000)(DZ/T0063-1993)13.岩土体工程地质分类标准(DZ/T0219-2004)1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布地质环境司工作标准省(自治区)环境地质调查基本要求(1∶500000)(试行)15.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DZ/T0032-1992)16.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程(DZ/T0223-2004)17.滑坡、崩塌监测测量规范(DZ/T0227-2004)18.水质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T0130.4-1994)19.地质灾害分类分级(试行)(DZ0238-2004)20.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DZ/T0245-2004)21.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22.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40-2004)2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DZ/T0241-2004)地球物理勘查国家标准1.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符号(GB/T14499-1993)2.地球物理勘查名词术语行业标准1.地球物理勘查图图式、图例和用色标准(DZ/T0069-1993)2.区域重力调查技术规程(DZ/T0082-2006)3.重力调查技术规定(1∶50000)(DZ0004-1991)4.大比例尺重力勘查技术规范(DZ/T0171-1997)5.1:500000海区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图编图规范(DZ/T0237-2006)6.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0170-1997)7.垂直地震剖面法勘探技术标准(DZ/T0172-1997)8.航空磁测技术规范(DZ/T0142-1994)9.地面磁勘查技术规程(DZ/T0144-1994)10.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DZ/T0071-1993)11.1:500000海区磁力异常(△T)平面图编图规范(DZ/T0234-2006)12.电阻率剖面法技术规程(DZ/T0073-1993)13.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DZ/T0072-1993)14.自然电场法技术规程(DZ/T0081-1993)15.地面甚低频电磁法技术规程(DZ/T0084-1993)16.时间域激发激化法技术规定(DZ/T0070-1993)17.直流充电法技术规程(DZ/T01086-1997)18.地面瞬变电磁法技术规程(DZ/T01087-1997)19.大地电磁测深法技术规程(DZ/T0173-1997)20.井中激发激化法技术规程(DZ/T0204-1999)21.电偶源频率电磁测深法技术规程(DZ/T0217-2006)22.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范(DZ/T0080-1993)23.水文测井工作规范(DZ/T0181-1997地球化学勘查国家标准1.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符号(GB/T14839-1993)2.地球化学勘查术语(1∶200000)(GB/T14496-1993)行业标准1.地球化学勘查图图式、图例和用色标准(DZ/T0075-1993)2.地球化学普查规范(1:50000)(DZ/T0011-91)3.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DZ/T0167-2006)4.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技术规程(DZ/T0248-2006)5.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DZ/T0145-94)6.汞蒸汽测量规范(DZ0003-1991)遥感技术方法国家标准1.摄影测量与遥感术语(GB/T14950-1994)2.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GB/T15968-1995)3.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6962-1986)4.1:5000,1:10000,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15661-1995) 行业标准1.卫星遥感图像产品质量控制规范(DZ/T0143-1994)2.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DZ/T0151-1995) 3.区域环境地质勘查遥感技术规定(1:50000)(DZ/T0190-1997) 4.航空遥感摄影技术规程(DZ/T0203151-1999)5.物探化探遥感勘查技术规程规范编写规定(DZ/T0195-1997)国家标准1.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1-1998)2.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2-1998)3.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3-1998)4.地质图用色标准(1∶500000~1∶1000000)(GB6390-1986) 5.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GB958)6.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GB/T13923-2006)。
DD2001-02 1比25万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
中国地质调查局DD2001—02 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暂行)二00一年六月八日前言"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以下简称"技术要求")规定了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的性质、目的任务、调查内容、技术方法、工作程度与精度要求、资料综合整理、图件编制、地质调查报告编写、评审验收和最终成果提交办法。
考虑到我国西藏大部分和新疆、青海、内蒙古尚有部分地区未开展过中比例尺(1:200000)区域地质调查,其它省、市、自治区虽均己全面进行过1:200000区域地质调查, 但随着近年地学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不断更新,原我国中比例尺填图成果和相关技术方法已显陈旧,亟需更新; 我国的中比例尺地形图和数字地理底图数据库数据,已由过去的1:200000改为按国际1:250000分幅进行;又考虑到国土资源部将1:250000比例尺地质图定位于我国新一轮中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地质图件的实际情况, 特编制此"技术要求",其目的是使不同调查程度、不同地域的1:250000图幅,按统一要求开展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以确保达到相应的地质调查研究水平。
本技术要求是在原地质矿产部1976年颁发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暂行规范(1:200000)》、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DZ/T0001-91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GB958-89 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等规范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国1996-2000年启动的多幅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及地质填图方法研究的初步成果编制而成。
本技术要求自生效之日起,作为我国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的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附录A ~ D是标准的附录;其它附录是提示的附录。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和归口管理。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负责起草。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ZB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ZB/T D10 004—89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0000)1989—12—11发布 1990—0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ZB/T D10 004—89技术要求(1∶50000)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主要阐明了城市地区1∶50000区调的性质、任务、部署原则、选区范围、调查内容与作法。
具体地规定了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旅游地质调查的内容、工作程度、工作方法及其精度要求。
适用于大中城市、开放城市、新建城市、沿铁路干线和沿海、主要江河两岸的港口城市以及重要经济开发区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
2 引用标准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要求3 总则城市区调是一项多学科、多功能的综合性很强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是我国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工作的基础。
其任务是从基础地质调查入手,提高城市地区的基础地质调查研究程度,同时要对城市地区的矿产资源、地质旅游资源及环境地质进行调查研究,着重调查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的地质问题,为城市规划建设、环境保护及其治理、矿产资源与地质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决策性的地质背景资料。
城市区调的内容,一般包括:a、基础地质调查(含地貌与第四纪地质调查);b、矿产地质调查;c、环境地质调查;d、旅游地质调查。
城市区调的选区范围,应以城市的行政区划为主,并结合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来考虑,同时亦要顾及一比五万图幅的相对完整性。
大城市一般以2—4个图幅为宜,中等城市以1—2个图幅为宜,必要时可适当扩大范围。
城市区调的作法,原则上采用实测为主的方式,在资料较多、研究程度较高的城市,要充分利用已有资料,采用编测结合的方式。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
ZB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ZB/T D10 004—89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0000)1989—12—11发布 1990—0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ZB/T D10 004—89技术要求(1∶50000)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主要阐明了城市地区1∶50000区调的性质、任务、部署原则、选区范围、调查内容与作法。
具体地规定了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旅游地质调查的内容、工作程度、工作方法及其精度要求。
适用于大中城市、开放城市、新建城市、沿铁路干线和沿海、主要江河两岸的港口城市以及重要经济开发区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
2 引用标准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要求3 总则3.1城市区调是一项多学科、多功能的综合性很强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是我国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工作的基础。
其任务是从基础地质调查入手,提高城市地区的基础地质调查研究程度,同时要对城市地区的矿产资源、地质旅游资源及环境地质进行调查研究,着重调查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的地质问题,为城市规划建设、环境保护及其治理、矿产资源与地质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决策性的地质背景资料。
3.2 城市区调的内容,一般包括:a、基础地质调查(含地貌与第四纪地质调查);b、矿产地质调查;c、环境地质调查;d、旅游地质调查。
3.3 城市区调的选区范围,应以城市的行政区划为主,并结合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来考虑,同时亦要顾及一比五万图幅的相对完整性。
大城市一般以2—4个图幅为宜,中等城市以1—2个图幅为宜,必要时可适当扩大范围。
3.4 城市区调的作法,原则上采用实测为主的方式,在资料较多、研究程度较高的城市,要充分利用已有资料,采用编测结合的方式。
为满足某个城市规划建设的急需,可采用编制一比五万城市地质系列图件,作为第一代城市区调图件。
3.5 城市区调中对环境地质评价、矿产资源和某些基础地质的调查,应根据城市地区的地质与地貌特点及城市建设的具体任务要求,充分发挥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解译等方法技术的作用,以提高工作效率、成果质量以及社会经济效益。
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方案
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方案一、引言城市地质调查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为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本方案旨在通过系统性的地质调查,全面了解城市地质条件,为城市发展提供科学支持,同时也为灾害防治提供重要参考。
二、调查方法城市地质调查的方法应综合运用野外地质调查、地质工程勘察、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手段。
野外地质调查是基础,通过实地观察、取样分析等方式,获取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地层分布、岩性组合等详细信息。
地质工程勘察则针对城市建设的具体需求,对地下水位、土质状况、地层稳定性等进行评估。
遥感技术和GIS则提供了大范围的数据获取能力,可以对地表水文、地貌变化等进行监测。
三、调查范围城市地质调查的范围一般包括城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类土地利用区域,特别是重点关注建设用地、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
同时还要考虑到城市周边环境、地下水动态等因素对城市地质的影响,以便做出全面的调查。
四、调查内容1. 地质构造调查:通过野外观察、地质地貌图解析等手段,了解城市地区的构造特征,发现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为地震灾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2. 地质灾害调查:重点关注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评估风险程度,为城市规划和居民安全提供参考。
3. 地层调查:通过取样分析、钻探勘查等手段,获取地下地层的岩性、层位、厚度等信息,为地基工程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4. 水文地质调查:了解地下水的分布、运动方向和水质状况,为城市供水、废水处理等方面提供依据。
5. 岩土工程调查:评估土壤、岩石的力学性质,为城市建设的地基处理、地下工程的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六、调查成果与应用调查成果应以报告的形式呈现,包括地质调查图、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图、水文地质等专题图、勘探数据报告等。
调查结果可为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环境监测等提供依据。
同时,这些数据也可以进一步应用于其他学科领域,如地质科学研究、水资源管理、土地利用规划等。
四系区域地质调查内容与技术要求
第四系区域地质调查内容与技术要求新一轮1:25万区调的第四系调查,应当以全球变化学、地球表层学理论和地质环境系统论、人-地关系协调观等新的理念为指导,运用多重地层学填图方法,充分利用先进的测试手段,以晚近地质作用过程和自然环境演变调查研究为重点,本着“远略近详”的原则分层次有序地进行工作布置和展开重点调查研究,揭示第四纪地质作用和古环境古气候变化规律,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鉴于第四系的复杂性和明显的区域性特点,特分为一般调查技术要求和分区调研两部分。
L 1 第四系区域地质调查的一般技术要求第四纪沉积物调查L1.1.1 沉积物岩性调查重点调查沉积物的粒性(岩性成分、分类和命名),粒径(粒度特征、分选性和粒级组成等),粒态(磨圆度和颗粒形态)、颜色(原生色、次生色、干色、湿色)、结构构造(区分原生和次生)、固结程度和风化特征(强、中、弱、未)等;对于砾石层要详细观察:砾性(岩性成分)、砾径、砾向(AB面的倾向和倾角定向性程度)、砾态(球度和磨圆度)、表面特征、风化程度、充填或胶结方式与程度;对意义重大的砾石层还应进行砾石统计测量;对于土状堆积物还要注意观察岩性的可塑性、坚硬程度、土层的风化程度(如古风化壳和古土壤层),野外调查时常将第四纪土状堆积物分为:粘土、亚粘土、亚砂土。
在第四纪岩性沉积物调查时,要特别注意对一些特殊的岩性夹层的调查和描述,如:文化层(灰烬层等)、火山灰层、化学沉积层(如岩盐层、铁质壳层、结核层等)、泥炭、古土壤层、含砂矿层等。
对于具有区域分别特征这些岩性夹层,应以一个地层单位(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在地质图上标出。
第四纪地层调查与研究L1.2.1 地层序列的建立重点开展第四纪地层序列建立和地层单位划分。
第四纪地层形成序列的建立,需经过:野外→野外与室内→室内三个阶段,分别完成三个层次的地层划分:地层相对顺序的建立→地层地质时代序列→地层地质年龄序列。
1) 地层相对相对序列即第四纪地层形成先后序列的建立。
第四系区域地质调查内容与技术要求
附录L(提示的附录)第四系区域地质调查内容与技术要求新一轮1:25万区调的第四系调查,应当以全球变化学、地球表层学理论和地质环境系统论、人-地关系协调观等新的理念为指导,运用多重地层学填图方法,充分利用先进的测试手段,以晚近地质作用过程和自然环境演变调查研究为重点,本着“远略近详”的原则分层次有序地进行工作布置和展开重点调查研究,揭示第四纪地质作用和古环境古气候变化规律,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鉴于第四系的复杂性和明显的区域性特点,特分为一般调查技术要求和分区调研两部分。
L 1 第四系区域地质调查的一般技术要求L1.1 第四纪沉积物调查L1.1.1 沉积物岩性调查重点调查沉积物的粒性(岩性成分、分类和命名),粒径(粒度特征、分选性和粒级组成等),粒态(磨圆度和颗粒形态)、颜色(原生色、次生色、干色、湿色)、结构构造(区分原生和次生)、固结程度和风化特征(强、中、弱、未)等;对于砾石层要详细观察:砾性(岩性成分)、砾径、砾向(AB面的倾向和倾角定向性程度)、砾态(球度和磨圆度)、表面特征、风化程度、充填或胶结方式与程度;对意义重大的砾石层还应进行砾石统计测量;对于土状堆积物还要注意观察岩性的可塑性、坚硬程度、土层的风化程度(如古风化壳和古土壤层),野外调查时常将第四纪土状堆积物分为:粘土、亚粘土、亚砂土。
在第四纪岩性沉积物调查时,要特别注意对一些特殊的岩性夹层的调查和描述,如:文化层(灰烬层等)、火山灰层、化学沉积层(如岩盐层、铁质壳层、结核层等)、泥炭、古土壤层、含砂矿层等。
对于具有区域分别特征这些岩性夹层,应以一个地层单位(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在地质图上标出。
L1.1.2 沉积物成因类型的调查与研究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类型划分是第四纪沉积环境和气候环境研究的基础。
应认真开展沉积物成因类型的标志调查,主要调查内容包括:沉积学标志、地貌标志和环境标志,并综合各标志进行成因类型划分。
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类型划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应采用宏观调查与微观分析、定性描述与定量统计相结合的调研方法。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推荐完整)
火山岩剖面
• 测制火山岩剖面的目的是划分火山地层,在研究划 分火山岩和沉积夹层的基础上,结合火山地层的结 构类型,划分岩石地层单位和火山喷发旋回、火山 喷发韵律,建立地层层序,确定火山喷发时代。查 明火山岩岩石的矿物成分、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 征、岩石类型、结构构造、产状、厚度、接触关系、 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规律。依据火山岩岩石矿物特征 和结构构造特征及火山地质体的产出形态与分布, 划分火山相类别。研究各种火山岩形成的地质环境 或大地构造背景。查明与火山活动有关的构造特征。 结合火山岩岩性、岩相资料,研究古火山机构,重 点研究的火山机构必须测制“十”字型岩性岩相图。
一、剖面测制
• 实测剖面的目的任务
• 地质剖面是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无论实测或修测 图幅都必须按统一规定布置实测剖面,通过地质剖 面实测,建立各类地质体(沉积岩、岩浆岩、变质 岩、混杂岩等)建造顺序(地质体内部和地质体之 间的相对顺序),合理确定区域地质填图中各类地 质建造体的填图单位,最大限度地提取各项区域地 质调查所需指数(如时代指数、古环境指数、古气 候指数、岩质指数、土质指数、水质指数生态和古气候等方面区域 地质调查都是从实测地层剖面入手的
变质岩剖面-2
• 研究变质岩的原岩建造类型;探讨其形成的大地构造 环境,以及变质作用和成矿作用的关系;查明不同变 质岩石类型的空间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接触关系并建 立序次关系;查明变质变形作用特征类型、划分变质 相带和相系,研究其期次、时代及其相互关系,探讨 变质作用发生、发展的地质环境;根据变质作用、变 形作用的特征及其复杂程度以及岩石类型,划分构 造—地层单位、构造—岩层单位、构造—岩石单位, 分别建立地(岩)层序列和变质岩层构造叠置序列, 并研究其新老关系和岩石单位的热动力事件演化序列。
1-04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 000)DZ/T 0001—91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1.1 主题内容本总则规定了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的性质、目的任务、基本准则、填图内容与方法、工作程度与精度要求、资料综合整理、图件及说明书编制、评审验收和提交的办法。
1.2 适用范围本总则适用于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是该项工作设计编写、成果验收、质量监控的主要依据。
2 引用标准GB958 区域地质图例(1:50000)ZB/TD10004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0000)3 目的任务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以下简称一比五万区调)是一项基础地质工作。
其目的任务是通过填制一比五万地质图查明区内地层、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构造以及其他各种地质体的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基础地质问题,为国土规划、矿产普查、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勘查、地质科研、地质教学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4 基本准则4.1 以先进地质理论为指导,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运用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地质研究程度和填图质量。
4.2 在优先考虑国民经济建设需要基础上,按照构造单元完整性和地质矿产条件的相似性划分片区,进行总体部署,并采用国际分幅的单幅或多幅(一般2~4幅)测制。
4.3 对区内已有的遥感图象、地质、矿产、地球化学等资料,在综合分析研究基础上,充分合理地加以应用。
4.4 采取实测或编测结合的方式进行填图,已有符合精度要求的大于一比五万比例尺地质图件资料的地区,可以编为主,编测结合方式进行。
4.5 地质填图要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重要的基础地质问题可立项专题研究。
4.6 承担地质填图项目的单位,以短小精干的分队为宜,一般一个分队应配备3~5名地质技术骨干。
有条件时,在一个片区可由若干分队组成联队进行填图,并保持填图人员的相对稳定。
4.7 地质填图应以符合精度要求的一比二万五千的地形图底图。
没有此种比例尺地形图的地区,可采用地形-地质一次成图法,直接用相应比例尺的航空象片并辅以一比五万地形图进行填图;也可用大于一比二万五千地形图缩以及用精度符合要求且现势性好的一比五万地形图放大编绘成为一比二万五千的地形图做底图。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
(7) ZB/TD 10004-1989《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 (1:50000)》; (8) DZ/T 0158-1995《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 (1:50000)》; (9) GB 958-1989《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 (10) DZ/T 0179《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 (1:50000)》; (11) DZ/T 0197-1997《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 件格式》; (12)《地质调查项目原始资料检查暂行规定》(《中国地 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制度汇编》); (13)《地质调查项目野外验收暂行办法》(《中国地质调 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制度汇编》)。
1.3.6 注意事项
1.3.6.1 任一产状数据的有效控制距离要求在野外测制过 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加以确定,并详细记录,以便室内计 算之用。 1.3.6.2 一般情况下,剖面图上出露宽度小于1 mm的脉 岩在计算地层厚度时不必抛去其影响,超过1mm时,则应 抛除采用岩脉两侧分别算厚度。但应注意如岩脉虽小,但 比较发育,且对某一地段厚度影响亦较大时,此时可根据 实际情况予以剔除。沿断裂充填的脉岩,厚度计算时应按 断层处理。 1.3.6.3 同一背、向斜两翼完整、岩层同时出露于剖面时, 厚度计算可用较发育的一翼。柱状图中可表示岩性相变或 说明厚度变化,但不得分别采用两翼岩层中较大厚层建立 地层柱。
主干路线:是控制测区的主要路线,必须穿过测区主要地 质构造线,布置在露头好的地区,以形成路线格架。填图 时主干路线必须做定量的路线记录和信手剖面。要查明各 岩石地层单位的基本组成及其变化、标志层、相变带的分 布范围与变化特征,了解断裂、褶皱构造发育特征,并做 必要的构造测量。对具一定规模的沉积矿产了解矿体的组 成、厚度、赋存状况等。此外主干路线还应补采必要的样 品。 辅助路线:是对主干路线填图时控制不够地段的补充路线。 一般做到定性的观测记录即可。其作用是控制不整合界面、 构造线、相变带、标志层、矿化地段等重要地质界面的延 伸、变化特征,勾绘地质图和与实测剖面及主干路线进行 对比,对辅助路线上有重要地质意义的地质现象应作详细 观测、记录,必要时取样。 在地质情况发生变化时,主干路线和辅助路线可全部或部 分互换,记录内容要求随之作相应调整。
第四系区域地质调查的内容与要求
第四系区域地质调查内容与技术要求新一轮1:25万区调的第四系调查,应当以全球变化学、地球表层学理论和地质环境系统论、人-地关系协调观等新的理念为指导,运用多重地层学填图方法,充分利用先进的测试手段,以晚近地质作用过程和自然环境演变调查研究为重点,本着“远略近详”的原则分层次有序地进行工作布置和展开重点调查研究,揭示第四纪地质作用和古环境古气候变化规律,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鉴于第四系的复杂性和明显的区域性特点,特分为一般调查技术要求和分区调研两部分。
L 1 第四系区域地质调查的一般技术要求L1.1 第四纪沉积物调查L1.1.1 沉积物岩性调查重点调查沉积物的粒性(岩性成分、分类和命名),粒径(粒度特征、分选性和粒级组成等),粒态(磨圆度和颗粒形态)、颜色(原生色、次生色、干色、湿色)、结构构造(区分原生和次生)、固结程度和风化特征(强、中、弱、未)等;对于砾石层要详细观察:砾性(岩性成分)、砾径、砾向(AB面的倾向和倾角定向性程度)、砾态(球度和磨圆度)、表面特征、风化程度、充填或胶结方式与程度;对意义重大的砾石层还应进行砾石统计测量;对于土状堆积物还要注意观察岩性的可塑性、坚硬程度、土层的风化程度(如古风化壳和古土壤层),野外调查时常将第四纪土状堆积物分为:粘土、亚粘土、亚砂土。
在第四纪岩性沉积物调查时,要特别注意对一些特殊的岩性夹层的调查和描述,如:文化层(灰烬层等)、火山灰层、化学沉积层(如岩盐层、铁质壳层、结核层等)、泥炭、古土壤层、含砂矿层等。
对于具有区域分别特征这些岩性夹层,应以一个地层单位(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在地质图上标出。
L1.1.2 沉积物成因类型的调查与研究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类型划分是第四纪沉积环境和气候环境研究的基础。
应认真开展沉积物成因类型的标志调查,主要调查内容包括:沉积学标志、地貌标志和环境标志,并综合各标志进行成因类型划分。
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类型划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应采用宏观调查与微观分析、定性描述与定量统计相结合的调研方法。
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方案
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方案地质调查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旨在对城市地质环境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为城市的规划、可持续发展和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地质调查的目的、方法和程序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并提出相关的调查工作方案。
一、地质调查的目的地质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城市地质环境的基本情况,包括地质构造、地质沉积、岩土性质等。
其具体目标如下:1.确定地表地质特征和地质构造状况,为城市规划提供地质基础数据。
2.了解城市地质灾害的潜在隐患,提供灾害防治的科学依据。
3.评估土地利用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4.确定建设项目的地质条件和地质工程可行性。
二、地质调查的方法地质调查的方法主要包括地质勘察和地质测试两个方面。
1.地质勘察:地质勘察是通过地质地貌观测、钻孔勘探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获取地质构造、地质沉积和地貌特征等信息。
2.地质测试:地质测试是通过室内实验、样品分析和现场测量等方式,对岩土性质、地下水位、地下水质等进行精确测定。
三、地质调查的程序地质调查的程序主要包括前期准备、野外调查、室内分析和成果报告等阶段。
1.前期准备:(1)确定调查区域:根据城市规划和建设需要,确定地质调查的范围和区域。
(2)制定调查计划:根据调查目标和要求,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包括勘察点位、钻孔点位、采样点位等。
2.野外调查:(1)地质地貌调查:通过野外观测和测绘,记录地表地貌特征和地质构造情况。
(2)钻孔勘探:选取合适位置进行钻孔勘探,获取地下岩土成分和地层结构等数据。
(3)野外样品采集:采集土壤样品、岩石样品、地下水样品等,用于室内测试。
3.室内分析:(1)岩土物性测试:对野外采集的样品进行室内实验,分析其物理力学性质、水文特性等。
(2)地下水分析:对地下水样品进行水质分析和污染物检测,评估地下水资源状况。
(3)数据处理和分析:整理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数据,进行地质资料的整合和分析。
4.成果报告:根据调查结果,撰写地质调查报告,包括调查的目的、方法、结果和建议等。
区域地质调查方法与要求
第一讲区域地质调查方法与要求工作方法区域地质调查最基本最主要的工作方法是野外实地勘杳和观测研究,并将所获得的地质信息填绘在地理底图上(见地质填图),并按一定格式记录下来(见地质编录)。
此外,为了更有效更准确地获得和识别地质信息,还常采用以下方法:①地球物理勘探,包括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核法勘探、地温法勘探以及钻孔地球物理勘探。
对重要成矿区带取得的1:5万高精度磁测、重力资料及激发极化法测量资料应进行系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解释。
对高精度重力和高精度磁测数据一般要进行滤波、位场转换、解析延拓、局部异常的求取等数据处理。
通过大比例尺物探数据的各类常规处理和对场源空间特征的分析,结合区域地质矿产特征,系统地推断控矿构造、岩体、地层或标志层。
综合研究成矿环境和地球物理找矿标志。
②地球化学勘查。
应全面收集区内的区域地球化学、矿区(床)地球化学及异常查证等资料,应用范围大体为:(1)基础地质:(a)主要地质体的地球化学组份特征;(b)区域构造地球化学特征。
(2)矿产地质:(a)区域地球化学背景与异常分布特征;(b)成矿区带、矿田及矿床地球化学特征;(c)局部地球化学异常组合特征,异常解释、推断、追踪评价及找矿地球化学标志;(d)系统整理化探异常的面积、强度、规模、浓度分带、组分分带、各种比值等数据,研究分析化探异常分布规律、元素组合规律及与物探异常关联对比等,结合异常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以及地表矿(化)点、蚀变带分布,对化探异常进行定性解释和分类排序,提出矿产检查工作安排建议。
(3)环境地质:(a)城市及重要经济区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b)重要农业区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c)地方病发生区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d)重要自然景观区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等。
③在基岩出露好、地质标志较清禁的地区,还可采用遥感图象解释的方法(见遥感地质)。
遥感地质解译工作重点是:区域构造格架解译;各类地质填图单元解译;矿产地质解兼如已知成矿、控矿地质体、地质构造追索圈定,与成矿、控矿相关的遥感线、环、纹、斑、色调等特征影像提取,与成矿、控矿相关的隐伏岩体圈定等);灾害、环境地质解译(如滑坡、泥石泥、地裂缝、地面塌陷圈定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
一、背景介绍
城市地区地质调查工作是为了解城市地下地质构造、地质背景情况、地质灾害隐患等,为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工程建设等提供科学依据。
而城市地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地质调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二、技术要求
1.地质调查方法
(1)野外地质调查方法:包括地质剖面观测方法、工程地质勘察方法、地质调查实验方法等;
(2)遥感和GIS技术的应用:利用遥感技术和GIS技术,对城市地区进行野外勘察前的信息筛查和初步分析,并进行地质线划、剖面控制等工作;
(3)无人飞行器技术(如无人机):利用无人飞行器技术进行城市地区的航测、摄影测量,获取高分辨率的地形地貌数据。
2.地质调查项目
(1)地层调查:对城市地区的地层进行详细调查和描述,包括地层分层、岩性、粒度、矿物成分等;建立地层柱状图及岩石野外标本;
(2)构造构造调查:研究城市地区的构造构造,包括断层、褶皱、岩浆岩体等的形成和分布情况,分析地质构造对城市地区的影响;
(3)地震地质调查:调查城市地区的地震特征,包括地震活动性、断层活动性、地震灾害隐患等;建立地震灾害地质图;
(4)水文地质调查:调查城市地区的水文地质特征,包括地下水位、水文地层、地下水动力特性等;建立水文地质图;
(5)地质灾害调查:调查城市地区的地质灾害情况,包括滑坡、地
面沉降、地面塌陷、地震液化等;分析地质灾害的发生机制和影响范围;
建立地质灾害图。
3.实验室技术要求
(1)地质样品分析:采用各种实验和测试手段,对野外采集的地质
样品进行物理、化学、岩石学等分析,获取样品的矿物组成、粒度分布、
物理力学性质等数据;
(2)遥感与GIS数据处理: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对野外调查获得
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进行地理信息提取、图像处理、空间分析等。
4.安全技术要求
城市地区地质调查工作具有较大的安全风险,因此要求从事该工作的
人员具备一定的安全技术意识,包括但不限于:
(1)了解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
(2)熟悉并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护目镜、防护服等;
(3)熟悉地质调查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
范和应对。
三、总结
城市地区地质调查工作是一项复杂而且重要的工作,需要进行野外勘
察和实验室分析,并应用遥感和GIS技术进行地质信息提取和分析。
同时,
工作人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安全技术意识,确保工作的安全进行。
以上主要是对城市地区地质调查工作的技术要求的概述,具体实施细节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