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名词解释

实用说:从功能的角度界定文学,认为文学是道德和政治教化的手段。实用说肯定了文学的工具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文学独立的审美价值。

结构:是指先于个体存在的、体现了某种文化规范的语言形式,如语言规则、叙述模式、文体等。

互文性:是指任何文本的形成都与该文本之外的符号系统相关联,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换。

文学:是作家借助于虚构和想象,通过语言形象来表现他对人生的审美感受和理解的一种艺术样式。

文学形象:凡是能够将审美意识通过语言外化为使他人在接受过程中产生审美想象或联想的感性对象,都可称之为文学形象。

文本:文学文本是文学存在的现实形态,文本以书面语言或口头话语的形式使文学成为一个可以感知的实在对象。现代文论把它理解为一个独立自足的艺术世界,一个有待解释的开放对象。

诗歌: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意境:中国古典诗学的重要范畴,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种重要艺术境界或审美境界,具有“境生于象而超乎象”的特点。

小说:用散文形式写成的、有一定长度的、虚构的叙事文体。

戏剧冲突:是指表现在戏剧中的、因矛盾双方的意志对抗或人的内心矛盾而造成的、能够推动剧情发展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是戏剧艺术表现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是戏剧性的集中体现。

文学思潮: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思想的影响下,为适应社会变革和艺术创新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并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的文学思想潮流。

文学流派:是指一批作家因为在思想倾向和文学观念上有相近的见解,在创作实践上有共同的艺术追求,并以他们的创作实绩显示了相似的风格特色而形成的创作群体。

典型:即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是现实主义叙事文学所创造的、在整体个性的表现中显示了某种社会历史蕴意的、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人物形象或人物性格。

浪漫主义:是一种以充满激情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理想追求、主观情感和某种社会心理的文学类型。

自然主义:是19世纪后期以左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思潮,它是对于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一种片面、扭曲的延续和发展,主张以自然科学方法来观察和表现社会人生。

填空题

1.浪漫主义文学的“表现性”主要体现在“抒情性”和“个性化”

两个方面。

2.孔子谈论文学功能的著名观点是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

群、可以怨。

3.根据戏剧冲突的性质和特点,可将戏剧分为悲剧、喜剧、正剧。

4.艾布拉姆斯认为,在西方文学史上有两种关于文学的隐喻,它们是镜、灯。

5.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以写实性的形象和形态,通过典型化的艺术概括来表现社会现实和人生经验的文学类型。

6.象征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它是通过暗示的方式来表达某种意义。7.如果说论文的主体是报告者,小说的主体是说故事者,诗歌的主体是自语者,那么散文的主体则是以对话者的姿态出现的。

8.弗洛伊德认为,文学创造与“白日梦”有关。

9.诗是用讲究韵律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含蓄地表现情感与思想的文体。10.从文学与世界的关系上解释什么是文学,中国有“感物”说,西方有“模仿”说。

11清人吴乔有关“诗文之辨”的著名比喻是诗如酒、文如饭。

12. 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是指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

13.“小说”一词在中国古代最早见于《庄子·外物》。

14.自然主义的形成深受实证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特别是遗传学的影响。

15.在人物类型的划分上,福斯特将人物分为圆型人物、扁型人物。

16.浪漫主义思潮的两种基本美学形态是消极浪漫主义、积极浪漫主义。

17.李广田认为:“诗必须圆,小说必须严,小说则比较散。”18.“三一律”的基本内容包括一时、一事、一地完成。19.文学所以要超越现实和表现理想,从根本上说,源于文学的审美性。

20、传统“小说三要素”是指人物、情节、环境。21.热奈特从顺序、进速、频率三个方面探讨了故事时间

和文本时间的关系。

22.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显示了西方文学从模仿论的文学观向表现论的文学观的一次蜕变。

23.西方文学体裁的“三分法”是将文学文本分为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

24、实用说的文学观从功能角度界定文学,认为文学是一种教化的手段。

25、散文在内容上以抒发感受为核心,在形式上具有自由的特点。

26、传统叙事理论关注小说写什么,现代叙事理论关注小说怎么写。

27、艾布拉姆斯认为文学活动的各个要素中,作品是核心。

28、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列出悲剧的六大成分,即情节、性格、言

语、思想、戏景和唱段。

29、在叙事性作品中,相对于故事时间而言,文本时间几乎为零,也即叙述速度

无限快,称为省略。

30、产生于19世纪末,衰落于20世纪中叶的文学思潮是现代主义。

31、中国古代典籍《尚书·尧典》已有“诗言志,歌永志、声依永、律和声”的说法。

32、文学形象的不同类型大体上可以分为语象、形象、意象。

33、王弼给文本划分了三个层次,分别是言、象、意。

34、关于文学体裁的四分法是把作品分为诗歌、散文、小说、剧本。

35、相对于故事时间的叙述时间包括省略、概括、场景、休止。

36、形式主义将文学的形式尤其是语言作为文学的本质。

37、古典主义戏剧的“三一律”法则规定一日、一地、情节整一。

38、“模仿说”的文学观在亚里斯多德的《诗学》中得到了详尽、系统的阐述。

39、文学文本构成的三个层面是语言层、现象层、意蕴层。

40、清人吴乔在说到“诗与文之辨”时曾有“诗酒文饭”之喻。

41、传统小说理论强调小说叙事和三个要素有关,即人物、情节、环境。

简答题

如何理解文学是人学?

文学是“人学”的第一层含义是就文学的审美性而言的,即文学对社会生活的把握具有超越生活现象,追寻人生意蕴,表现人的价值的特点。

第二层含义是就文学对人和人生的表现特点和表现领域来说的。从审美关系上理解和表现人与人生,使文学展现了一个唯有通过审美方式才能进入的世界,文学对人的表现和思考因此具有了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的特点和领域。

请谈谈在当代文学理论中语言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

当代文学理论不同于传统文学理论把语言当做一种工具,而是把语言放在“文学本体”的范畴内来研究,强调语言并不是在传达思想感情的阶段才出场,而是从一开始,就制约着作家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

第一,对于任何个体而言,语言具有先在性,语言先于个人而存在;

第二,学习和接受语言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一种文化并受其同化的过程;

第三,语言不只是一种工具,还会影响人的经验,影响人们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

第四,语言先于个体存在对文学活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结构、话语和“互文性”对文学活动的制约上。

谈谈你对文学活动中的言意矛盾的理解。

文学活动中的言意矛盾是自有文学始人们就觉察到的,大体有三种类型:(1)“意”的丰富多样和“言”的符号传达之间存在矛盾;

(2)某些生成于个性体验的审美感受、对人生意蕴的领悟,本身具有不可言说或言说不尽的特点;

(3)先于个人存在的语言可能会影响人的感觉与思维,从而限制个体感受和思想的形成。

请谈谈你对文学活动中言意矛盾的三种类型的理解。

作为一种语言的艺术,文学只能用语言来传达个体对人生的审美体验,但语言本身的局限却可能遮蔽个体思想感情的酝酿和表达,于是产生文学活动中的言意矛盾。具体来看,有三种类型,即文不逮意;内心体验难传;语言限制思想。

简述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主要特点。

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有如下特点:

(1)语言艺术的表现很少受时空的限制,具有审美把握人生的巨大容量;

(2)语言艺术能够深刻、细腻地传达思想感情,表现人的心理生活;

(3)语言的丰富表现潜力拓展了文学的审美空间,使文学在把握人生上成为最自由、最带普遍性的艺术种类。

简述文学文本有哪些层次组成?简述每一层次的含义。

文学文本有三个层面:

(1)语言层。是由语言材料构成的文本外观,包括语音和语义两部分。在语音层次,文学文本追求文字符号独特的声音效果,尤其在诗歌和散文文本中;在语义方面,文学文本借助各种修辞手段以实现内涵的丰富性、模糊性以及体验的个性化。

(2)现象层。文学文本语言符号的所指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可感的形象体系,包括景象、人物、情节、环境等。它是意蕴的载体。

(3)意蕴层。是蕴涵在现象体系之内的主体最深刻的生命体验和对人生、社会的思考,也是文学文本的最终价值体现。

为什么说体裁对文学创作和接受都有一定的规范作用。

体裁对作者创作和读者阅读的规范作用体现在:(1)体裁处在连结和规范各种文学活动的中介位置;

(2)每一种体裁都具有一定的观察和理解现实的方法和手段,作者必须学会以体裁的眼光观察现实;

(3)体裁会用固定的程式、特定的规范引导读者的阅读。

诗歌语言和结构的特点。

诗歌是一种用讲究韵律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含蓄地表现情感与思想的文体。主要特点在于它的抒情性和语言的韵律性。主要表现为:(1)语言的凝练性;

(2)节奏韵律性;(3)结构的跳跃性。

什么是意境,它有哪些特点?

意境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范畴,是指诗歌中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可以无限回味的审美想象空间。基本特点是:情景交融,即把所表达的思绪寄托于物象,使景中含情,情中有景;虚实相生,展示境外之境,象外之象,情景交融的意象之“实”引发审美想象的境界之“虚”;韵外之致,即言外之意。

叙述视角按聚焦方式可分为哪几种?各自有什么特点?

叙述视角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非聚焦型。这是一种传统的、全知全能的上帝的视角,叙述者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观察所叙述的故事,还可以对整个故事做出预言或回顾,甚至可以深入到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在非聚焦型中,叙述者知道得比任何一个人物都多,但由于提供过多的信息使读者参与作品创造的空间很小。

(2)内聚焦型。从作品中人物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由于任何一个人物所知必定有限,所以作家可以通过特定视角的设定在作品中有意造成叙述空白,给读者一定的创造自由。同时叙述者的叙述受制于他自身的条件,因而可能产生特定的叙述效果。

(3)外聚焦型。叙述者只是客观冷静地从外部呈现人物的外表、行动、环境等,不涉及人物行动的主观想法。由于叙述者不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所以限

制了读者对事件真相的把握,但也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如何理解现代叙事学中叙述人与作者的关系?

在现代叙事学中叙述人与作者的关系是研究的要点之一,以往的小说理论往往将作者与叙事者混为一谈,或者把书中叙事人视为作者的代言人,但叙事学认为,小说中的叙事人并不是作者,而是作者创造的一个特殊角色,作者假借这个虚构的角色之口说话,不管他用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都是如此。强调叙事人和作者的区别,意味着叙述者和他的叙述行为实际上是构成叙事内容的一个成分,对文本意义的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叙事学对叙述者的分类也相当重视,如“超故事”、“内故事”、“异故事”、“同故事”叙述者。

简述现实主义文学典型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意义。/请谈谈现实主义典型论有哪些代表观点?

典型是现实主义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伟大的文学典型通常都是在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创造,是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的“这一个”。

典型的主要观点有:典型人物具有整体个性的特点;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似曾相识的不相识者;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等。

简要说明现代主义文学的颠覆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现代主义文学的颠覆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内容上的“向内转”;(2)表现上的隐喻性;(3)文学形象的符号化;(4)对“异化”主题的发现和开拓。

谈谈你对现代主义文学异化主题的理解。

现代主义文学一般是指产生于19世纪末、衰落于20世纪中叶的一种文学思潮,包括了象征主义、未来主义、意象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和超现实主义等文学流派或文学现象。揭示异化和由之带来的精神创伤与变态心理,构成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现代主义文学“异化”主题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人与人关系的异化、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

如何理解现代主义文学在内容上的“向内转”?

现代主义文学内容上的“向内转”,是指现代主义文学在表现内容上的主观化。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注重通过对现实生活过程的描绘来反映人生和人性,寻求对社会历史的理解,并相信通过客观地展现生活可以达到解决社会问题的目的。而现代主义文学认为,现实主义所认为真实的物质的和理性的世界是不可信的,不是外在的、表象的社会生活而是人们内在的心理世界,特别是潜意识的心理活动,才能揭示人性的真实。

自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名词解释 实用说:从功能的角度界定文学,认为文学是道德和政治教化的手段。实用说肯定了文学的工具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文学独立的审美价值。 结构:是指先于个体存在的、体现了某种文化规范的语言形式,如语言规则、叙述模式、文体等。 互文性:是指任何文本的形成都与该文本之外的符号系统相关联,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换。 文学:是作家借助于虚构和想象,通过语言形象来表现他对人生的审美感受和理解的一种艺术样式。 文学形象:凡是能够将审美意识通过语言外化为使他人在接受过程中产生审美想象或联想的感性对象,都可称之为文学形象。 文本:文学文本是文学存在的现实形态,文本以书面语言或口头话语的形式使文学成为一个可以感知的实在对象。现代文论把它理解为一个独立自足的艺术世界,一个有待解释的开放对象。 诗歌: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意境:中国古典诗学的重要范畴,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种重要艺术境界或审美境界,具有“境生于象而超乎象”的特点。 小说:用散文形式写成的、有一定长度的、虚构的叙事文体。 戏剧冲突:是指表现在戏剧中的、因矛盾双方的意志对抗或人的内心矛盾而造成的、能够推动剧情发展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是戏剧艺术表现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是戏剧性的集中体现。 文学思潮: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思想的影响下,为适应社会变革和艺术创新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并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的文学思想潮流。 文学流派:是指一批作家因为在思想倾向和文学观念上有相近的见解,在创作实践上有共同的艺术追求,并以他们的创作实绩显示了相似的风格特色而形成的创作群体。 典型:即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是现实主义叙事文学所创造的、在整体个性的表现中显示了某种社会历史蕴意的、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人物形象或人物性格。 浪漫主义:是一种以充满激情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理想追求、主观情感和某种社会心理的文学类型。 自然主义:是19世纪后期以左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思潮,它是对于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一种片面、扭曲的延续和发展,主张以自然科学方法来观察和表现社会人生。 填空题 1.浪漫主义文学的“表现性”主要体现在“抒情性”和“个性化” 两个方面。 2.孔子谈论文学功能的著名观点是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历年真题整理 - 个人版

导论 文学理论:(导论) 文学理论是以人类社会历史的、现实的一切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它以美的艺术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 第一章文学概念 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第一章第一节) 世界、作品、作者、读者 文学:(第一章第一节) 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语言艺术。 再现说与表现说:(第一章第一节) 再现是强调作品与世界的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或再现 表现是指作品与作者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 表现说的基本倾向:(第一章第一节) 1、文学本质上是诗人、作家的内心世界的变化,是情感涌动时的创造,是主观感受、 体验的产物。 2、表现说也主张以外部现实作为对象。但诗并不存在于对象本身,而存在于审视对象 时的作家、诗人的心境或心理状态; 3、诗人可以描写平凡的事物,但要使事物以不平凡的色彩呈现出来。 实用说与独立说:(第一章第一节) 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关系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比较典型的是中国的“教化说”和西方的“寓教于乐”说。 独立说:与实用说相对立的观念,这种观念包括文学自律、艺术无功利、纯形式、纯审美等。 客观说与体验说:(第一章第一节) 客观说:认为文学文本高于一切,它一旦产生,就完全获得了客观的性质 体验说:强调读者阅读时的感受和再创造,如接受美学。

价值阅读:(第一章第二节) 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发现作品中的价值意义,尤其是其中的文化意义。 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第一章第二节) 广义文化包括三个层面: 物质文化:指人创造的“第二自然”,或对象化的劳动的结果; 制度文化:指渗透了人的观念的各种社会制度; 精神文化:指最深层的东西,如文化心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趣味、道德情操、宗教情绪、民族性格等。 狭义文化是指个人的素养及其程度,包括人受教育的程度、知识的多少、涵养的高低等。品质阅读和价值阅读:(第一章第二节) 品质阅读:是对于文学作品的语言技巧的运用以及艺术素质高下的解析。 价值阅读: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发现作品的价值意义,尤其是其中的文化意义。 文学的文化意义:(第一章第二节) 1、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 2、叩问人的生存意义; 3、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4、憧憬人类的未来; 5、学习和丰富人们的语言。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第一张第三节) 1、从性质上看,有集团倾向性又有人类共通性; 2、从主体把握对象的方式上看,是认识又是情感; 3、从目的功能上看,是无功利性的又是有功利性的。 文学活动的审美特点:(第一章第三节) 1、文学审美活动具有广阔的包容性; 2、文学审美活动具有思想的深刻性。 体验和经验:(第一章第四节) 经验是指人的生物或社会的阅历,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纯经历性的,如经历了这件事,并有了相关的常识、知识,这就是一般意义上的经验。还有一种是不但有过经历,而且还从中见出了深刻的意义和诗情,这里经验就变成体验了。体验是经验的一种特殊形态,经验是体验的基础,体验是经验的升华。

文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大全

文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文学观念 A、名词解释 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3、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4、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5、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及客体的对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6、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7、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8、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9、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及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10、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广义、狭义、符号学。 11、文学文化: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及人、人及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12、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13、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14、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15、审美:心理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16、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及人类共同性的、认识及情感的、

无功利性及有功利性的、假定性及真实性的统一。 17、文学的认识性:对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及理性认识。 18、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19、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20、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21、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及技能。 22、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23、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24、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25、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26、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27、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28、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是特殊的语言建构,是艺术手法,主张“陌生化”。 29、结构主义:由结构主义方法论所联系起来的文学思潮,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 30、新批评文本主义:认为批评应着力于文本的字义、结构的分析。 31、西方现象学:以现象学哲学为基础,一方面否认审美对象的初始实在性和审美价值的最终理智判断,一方面强调感觉和知觉的直观性和审美经验在各阶段的决定作用。 32、接受美学:建立某种“召唤结构”,有待读者响应,从而构成对话关系。 33、召唤结构:文学作品具有意义空白和含义不确定,召唤读者去填充和确定。 34、新乐府:以新乐府得名,关心民苦,揭露时弊,有现实主义倾向。 35、古文运动:以儒学为旗帜,以复古为口号,以文体改革为中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第一章文学观念 1、文学观念: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是文学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学观念,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学观念,不同群体有不同的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属于历史的范畴,是流动的变化的。 2、文学四要素:美国艾布拉姆斯提出的,作品、艺术家、世界、读者. 3、文学活动:世界、作家、文本、读者四个要素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 4、再现说: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或再现。代表人物:赫拉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21 5、表现说:指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代表人物渥滋渥斯《抒情歌谣集》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雪莱《为诗辩护》. 6、实用说:指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文学的根本目的是外在的功利性。古代的“教化说”和西方“寓教于乐”(贺拉斯〈诗艺〉)。 7、独立说:强调文学是无关现实功利的独立艺术形式的创造。代表作家王尔德和波德莱尔。 8、客观说:指文学四要素中把文本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既与读者不相干,也与作家不相干。代表俄国形式主义学派、英美新批评派、捷克和法国的文学结构主义、德国的文本主义批评。 9、体验说: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体验这种关系,强调作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孟子“以意逆志”、德国姚斯. 10、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样式,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情感交流的语言组织。包含了文化形态、审美意识形态、作家个体体验的凝聚、作者与读者沟通情感的一种独特渠道、一种语言艺术。 11、符号论文化概念: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代表作家德国卡西尔。 12、品质阅读:是对于文学作品的语言技巧的运用以及艺术素质高下的解析。13、价值阅读:表示阅读者:试图尽可能敏锐和准确地描述出他在作品中所发现的 价值。 14、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一定的中介作用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 的观照、感悟、判断。 15、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通性的统一、(主体特征)认识与情感的 统一、(目的功能上看)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统一、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16、经验:是一种前科学的认识,它指向的是准真理的世界。 17、体验:是一种价值性的认识和领悟,它要求“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它指向的 是价值世界。 18、移情:我们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事物里去,其结果是使事物更接近我们,更亲 切,更易于被我们理解。 19、距离论:瑞士心理学家布洛,主张体验是一种拉开功利距离的体会。“雾海航行”. 20、出入说:王国维提出的。作家的体验不但要能“入”,而且还要能“出‘:诗人 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 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入乎其内就是移情式体验,出 乎其外,就是体验主体对体验的反刍。 21、情致:黑格尔,一方面是个体的心情,是具体感性的,是会感动人的。另一方 面是价值和理性,可以作为认识。 第二章文学语言组织 1、文本:是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是根据一定的语言衔接和语义连贯规则而组成的 整体语句或语句系统,有待于读者阅读。93 2、文学文本:是指由作者创作出来有待于读者阅读的语言系统。 3、文学作品:指已经读者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 4文学文本四层面说:指波兰现象学美学家英加登对文学文本层面构造的划分:字 音及其高一级的语音组合,意义单元,多重图式化面貌,再现的客体。 5文学文本的语言性:指文学文本所具有的基本的语言特性,这种特性是其他一切 特性所得以生成的基础。一是文学文本以语言的形式存在,二是文学中的语言具有 自身的特点,三是语言在文学中的具体存在方式是言语。 6、文学中的语言:也就是文学文本的语言,是经过作家加工的、旨在创造艺术形象 并表达意义的语言系统。 7、语言结构:语言结构是语言集团言语的总模式,是言语的工具,又是言语的产物。 8、言语:是在特定语境下个人的说话活动。 9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次和直接现实,它是一种具有表现性目的 和个性特征的整体性语言构造。 10、语音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是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 主要包括节奏和音律两种形态。 11、节奏:是语音在一定时间里呈现的长短、高低和轻重等有规律的起伏状况。 12、音律:又称声律、声韵、韵律,是由声调、语调和韵的变化和协调而形成的内 部和谐状况。 13、文法层面:是指“作文”和“作诗”之法,即文学的创作法则。指文学语言组 织在语词、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成法则。 14、词法又称字法,是特定文本内语词的构成法则。 15、句法是特定文本内语句的构成法则。 16、篇法是特定文本的整体语言构成法则。 17、辞格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是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 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 19、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借他物来表现相似之物的语言方式。 20、借代:借代是借用其他名称或语句,代替通常使用的名称或语句的语言方式。 21、对偶:是上下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具有整齐和对称效果的语言方式。 22、反复:是意思相同的词或句多次重复使用的语言方式,达到强调的目的。 23、倒装:倒装就是通过颠倒惯常词语顺序来表意的语言方式。如“人杰地灵”。 24、反讽:(又称:倒反,反语,或说反话)是意不在正面而在反面或内涵与表面意 义相反的语言方式。 25、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是指文学语言组织的美的具体表现方式及其相应的

自考文学概论(一)简答题大全含答案.

波德莱尔“交感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不知在哪)(1“交感说”本是一种神秘主义玄学,18世纪时由瑞典哲学家斯威斯登提出。他认为无论是在人与人之间还是在人的各种感官之间,都存在着一种内在的、隐秘的、交相呼应的关系。 (2波德莱尔接受了这种观念,认为不同感官之间存在着交互感应,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之间存在着交互感应,诗人心灵和隐秘世界之间也存在着交互感应,诗人可以感受到这种神秘的交互感应。对话语体有何特征?不知道在哪 (1对话语体用于戏剧文学,戏剧文学为舞台演出而作,通过人物的直接言说来向观众展示一切,这就决定了它必须采用对话语体。 (2对话语体的特征:第一、动作性。对话本身就意味着内心或外部的动作,并推动剧情发展。第二、性格化,人物性格主要是由对话来完成的。第三、口语化。舞台上的对话,要求深入浅出,朗朗上口。一 1.1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是什么?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1.2广义的文化概念与符号论的文化概念有何异同?相同:都认为文化是与人的本质相联系的,一方面是人创造了文化,另一方面文化创造了人。不同:符号论的文化概念把符号作为人的最重要标志。符号论的文化概念认为文化就是指蕴蓄在人的灵魂深处的精神文化、观念文化而言的。 1.2简单叙述文学的文化意义。 ## (1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 (2叩问人的生存意义; (3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4憧憬人类的未来; (5学习和丰富人们的语言。 1.3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 (1之所以说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这是因为除了社会生活这个源泉之外,再不可能有第二个源泉了。古代的外国的文学作品,也只能供作家创作时借鉴和利用,但它只是“流”,不是“源”。 (2之所以说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这是因为文学作品中的一切因素都来自生活。 (3对于创作而言,作家对生活是否熟悉至关重要。 1.3简述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 (1文学源于社会生活。文学作品中的一切因素都来自社会生活,社会生活不是单纯的自然物,而是社会物。 (2文学改造社会生活。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不是消极的被动的摹写,而是积极的能动的感悟。 1.3简要说明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 (1广阔的包容性。文学审美活动所具有的包容性,是别的艺术不可能达到的。 (2思想的深刻性。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它所蕴含的思想往往比其他艺术更深刻。 1.3文学审美

(完整word版)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1-7 章复习重点 一、名词阐释 1、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也叫文学学。文艺学是文学实践的总结,又受到文学实践的检验和修正,并给文学实践以指导。 2、文学理论:文艺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常常从美学、认识论、社会学、心理学等各种角度研究文学的本质、特征、内在构成和外在关系的基本原理和原则。文学理论的任务在于揭示文学作为审美文化现象的本质:既要对文学在整个文化现象中的位置和地位作出界定;又要对文学不同于其他文化现象的特质作出说明文学理论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文学实践的理论总结,因此,其自身也有一个发展过程。 3、文学活动“四要素这是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一书中提出的著名观点。文学四要素指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要素组成的。 4、文学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阅读、批评等活动的总称。按美国当代文艺家艾布拉姆斯的观点认为,文学活动应由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 5、文学形式:是作家为表达内容而创造的使文学内容得以存在和表达的、具有感性直观特征文学的外在形态; 6、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生活活动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即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人的全部特性和能力)体现在客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展示。 7、一般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一般意识形态属于一种社会的上层建筑现象,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产生的观念及观念体系;在阶级社会里,它体现着一定阶级和社会集团的思想、要求、利益、愿望,亦即带有一定价值取向,并对人的思想行为起支配和调控的作用。 8、审美意识形态: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是一般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复杂组合形式,从目的看,文学既是无功利性的也是功利性;从方式看,文学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从态度看:既是情感的,也是认识的。 9、审美: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是指人与世界形成的一种无功利性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 10、话语:所谓话语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而从事沟通的具体行为与活动,包括五个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本文、沟通、语境。而话语蕴籍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涵了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11、话语蕴籍: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12、艺术生产:艺术生产是艺术创造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是人对世界的一种审美掌握方式,即主要通过情感体验和直观的方式掌握世界,形成对世界的审美意识并运用艺术符号将其物化、创造一个独特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形象世界的活动。 13、精神生产:精神生产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的精神资料(如科学知识、艺术品等)而进行的相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14、文学创作材料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造的刺激或信息。 15、艺术发现指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社会材料的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感知。 16、艺术构思指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指导下,以心理

文学概论部分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文学概论部分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一、名词解释 1、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2、直觉 直觉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做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直觉在艺术思维中主要有两大作用:第一,作家对某一独特事物的瞬间把握,往往是直觉得来的。第二,作家第一次听到某故事时,能发觉背后某种异乎寻常的使人深省的内蕴,而这一内蕴就好像是为他准备、为他所仅见而别人毫无察觉的。 3、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文学风格从本质上说,是主观与客观、内容与形式相互交融的有机融合体,它是作家在主观方面的个人独特性在创作过程及其物化的成果——作品中的体现,它不但在作品的形式上,而且也在作品的内容上表现出来。 4、文学思潮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在一定哲学思想、美学观念、文学主张支配之下所形成的文学创作的潮流。文学思潮一般都有明确的思想宗旨和理论主张,在创作上都有特定的准则和

追求,而且能以卓著的成就获得社会的承认,在历史上产生重大影响。 5、文学流派 文学流派,就是一批在思想倾向、美学观念、文学主张等方面相互趋同或接近的作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文学派别,他们在实际创作中往往表现出艺术特色和风格追求的一致性。 6、文学体裁 文学的不同类别或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称为体裁。是文学作品的形式因素之一, 1 像神话、史诗、寓言、抒情诗、小说、戏剧等都是不同的文学体裁。 了解:我国当代文学理论对于文学体裁普遍使用的方法不外乎“三分法”和“四分法”,两种,“三分法”分为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三大类;“四分法”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学四大类。从以上比较可以得知,“三分法”主要吸收了西方的文体分类方法,而“四分法”主要继承了我国文体分类的传统。 7、小说 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小说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与短篇小说,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等等。 8、期待视野 期待视野是指接受者在进入接受过程之前已有的对于接受客体的预先估计和期盼,是读者原先各种经验、趣味、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第一章 第一章文学观念名词解释, 文学观念 1>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文学观念是发展变化的。 2、文学四要素 当代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是指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3、再现说 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4、表现说 〃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 5、实用说 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一般地说实用说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 6、客观说 ;在〃文学四要素〃中;客观说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7、体验说 ;体验说是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口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的体验和现创造。 8、文学的定义 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9、符号论的文化概念 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这个观点是由德国的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 10 >品质阅读 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这是就西语而言的;若是论汉语文学中'品质阅读〃则是读者阅读是首先关注文本的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和用事等;进一步再延伸到对情景的描写或人物、情节的叙述的理解。 11、经验和体验 个人和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统称为经验。所谓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深义、诗意和个性的部分。经验是一种前科学的认识;它指向的是真理的世界。当然这还是常识、知识;即前科学的真理(:而体验则是一种价值性的认识和领悟;它要求“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它指向的是价值世界。 12、文以载道 中唐时期韩愈等古文运动家提出的;经宋代理学家的解释得到完善〃文以载道〃的意思是说''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货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达到目的地。如果车装饰得很漂

自学考试文学概论基础知识点名词解释

自学考试文学概论基础知识点名词解释 自学考试文学概论基础知识点名词解释 1、符号矩阵:是一种由四个符号学要素组成的显示人物行动意义的矩形图式。这是格雷马斯提出的一种研究行动逻辑的模式。 2、隐含的作者:当现实生活中的作者进入作品中的叙述活动时,便进入了一种与日常现实生活有所不同的特殊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常被称为作者的“第二自我”,也就是在作品整体中起支配作用的意识,这就是隐含的作者。 3、隐在叙述者:是指读者在叙事文本中难以发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隐在叙述者”并不是不存在叙述者,“隐在”的叙述者实际上是隐藏在了人物背后,默默地支配着人物,使他们说出叙述者需要叙述的东西。 4、隐含的接受者:叙述者讲述故事是一种语言交流行为,叙述者在叙述时心目中存在着潜在的接受者。这种由叙述者所设定的,隐含在叙述动作中的接受者就是隐含的接受者。 5、抒情原则:在抒情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作者传情达意,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总是遵循着一定的抒情原则。作者在抒发情感、创作抒情作品的过程中,在处理情感与理性、情感与现实、情感与语言等关系的问题上,有意无意间所遵循的原则,称为抒情原则。 6、符号矩阵:是一种由四个符号学要素组成的显示人物行动意义的矩形图式。这是格雷马斯提出的一种研究行动逻辑的模式。 7、隐含的作者:当现实生活中的作者进入作品中的叙述活动时,便进入了一种与日常现实生活有所不同的特殊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常被称为作者的“第二自我”,也就是在作品整体中起支配作用的意识,这就是隐含的作者。 8、隐在叙述者:是指读者在叙事文本中难以发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隐在叙述者”并不是不存在叙述者,“隐在”的叙述者实际上是隐藏在了人物背后,默默地支配着人物,使他们说出叙述者需要叙述的东西。

文学概论 简答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简答题(答案) 1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是文艺学的3个主要分支,就文艺学作为3个组成部分的有机整体而言,文学理论侧重对文学作逻辑的研究,按照韦勒克的看法,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的原理与判断标准的研究;文学史侧重对文学作历史的研究,文学批评侧重对文学作现实运动状态的研究,三者密切相联、彼此包容。文学理论既从文学史和文学批评中吸取营养以促使理论体系的形成,又给文学史和文学批评提供一定的理论观点、方法、准则和范畴;文学批评不但接受文学理论的指导,而且以对文学历史的知识及规律的认识作为自己的根基;文学史以一定的文学理论观点评判作家、作品,吸收已有的文学批评的成果,探求文学发展、运动的历史规律。文艺学同哲学、科学,特别是其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有多方面的联系。它从哲学、美学取得自己的方法论基础,还常常借鉴以至移植自然科学,尤其是其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方法。文艺学同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语言学、历史学、政治学、民俗学、宗教学、民族学等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更加广泛明显。 2文学理论的对象是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其研究对象,具体的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对象。从这个总的对象出发,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分为四个方面:即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文学理论的任务不是任意划分的,而是根据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一书中提出的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提出的。 3文学理论形态多样性的依据是因为文学活动作为文学理论的客体是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所以文学理论的形态与这个客体的特征与视角密切相关。对同一认识客体可以从多种视角关照。所以文学理论可以分为如下几种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4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主要有三点:第一文艺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第二文艺作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第三文学艺术是一种艺术生产。 5按照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一书中的观点,文学活动由四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与读者。世界主要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或社会现实。历史上有模仿论。作者主要指文学也是一种作者表现活动。历史上有“诗言志”、浪漫主义。作品主要指文学世界不同于现实世界,突出与现实世界的差异。读者的阅读鉴赏活动是使作品实现的价值。上述四要素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6有三个方面: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与对象的诗意情感关系;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文学创造;生活活动特性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7文学原始发生的几种学说:诬术仪式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 8因为从劳动说出发,可以理解巫术说有局部的真理,但是巫术说没有回答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从劳动说出发,可以说巫术说是原始劳动的附加成分。游戏发生说则只是从生物学意义上来解释文学产生的问题,游戏也源自劳动;宗教也同样是劳动的产物,所以劳动说不仅是文学发生中的一种,而且还能合理说明其它学说。 9这是指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不平衡的现象。马克思在谈到经济基础对于上层建筑决定作用的同时曾特别指出:“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正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这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理解:首先,是指整个文学艺术的繁荣并不是都同物质基础的发展水平成正比例的;其次,这种发展的不平衡性还指文学的某些艺术形式(种类)在一定历史阶段所达到的成就,不仅不是后世所能超越,而且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反而走向衰落。这就是文学发展中的“不平衡”理论。 10广义文学是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总称,包括今天所谓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狭义文学是指今日通行的文学,即包括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如诗歌、小说散文等。介乎广义文学与狭义文学之间而又难以归类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可以称为折中义文学。如历史文学、记实文学和某些风格化的政论文。 11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认为文学是反映生活的一种特殊的思想意识形态。这就是说,文学就其

自考文学概论复习笔记:叙事作品之名词解释

自考文学概论复习笔记:叙事作品之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现代叙事学:关注叙事作品的结构方法的研究叙事艺术理论和批评方法。 中国叙事学:综合西方传统叙事学和现代叙事学,具有创新性和个性的叙事研究方法和理论建构。 叙事:通过语言组织起人物的行动和事件,从而构成艺术世界的文学活动。 叙事的层面: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不雅察、分析叙事活动。叙述语言、叙述内容、叙述动作。 叙述语言:使故事得以呈现的口头或书面陈述。叙述时间、叙述视角、叙述标识表记标帜。 叙述时间: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彼此对照形成的时间关系。时距、次序、频率。 时距:故事时间长度与文本时间长度对照形成的关系。省略、概略、场景、减缓、停顿。 次序:故事时间中事件的接续前后挨次与文本时间中语言的摆列挨次对照形成的关系。 频率:叙述语言或故事内容自身重复的关系。 叙述视角: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不雅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由叙述人称决定。 第三人称叙述:从与故事无关的傍观者角度进行叙述。全知视角,剥夺读者的探索求解权利。 第一人称叙述:既是叙述人又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 第二人称叙述:故事中的主人公或某个角色以“你”的称谓出现的。 叙述视角与人称的变换:以两种以上叙述交替出现的叙述。 叙述标识表记标帜:对于理解故事来说具有标记作用的叙述手段。 叙述内容:文学文本所叙述的东西,即故事本身。人物、结构、行动。 故事: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涉及事件、情节、情景。 事件:故事中人物行为及其后果。 情节:按照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情景:人物的行为与环境组合起来的实际场面和景况。 人物:鞭策故事的进展和具体生动的形象。扁形、圆形、表意、典型、性格人物五个类型。 表意性人物:不具有性格内涵仅仅表示某种抽象不雅念的人物。 性格人物:具有必然秉性、气质等心理与人格特征的人物。 结构:故事的各个部分组成的整体存在形态。分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表层结构:按照叙述挨次组成的各叙述单元之间的关系。 深层结构:故事各要素按故事的文化背景某种内在结构关系摆列组织起来的超出叙述挨次的整体。 行动:是人物有目的的行为。叙述功能、叙述逻辑、符号矩阵。 叙述功能:按照人物在情节过程中的特定作用而规定的人物行为模式。 叙述逻辑:按照人物在逻辑上的可能性而总结的人物行为模式。 符号矩阵:由四个符号要素组成的显示人物行动意义的矩形图式。 叙述动作:讲故事这一行为本身。叙述者、接受者。 作者:创作作品的人。 隐含的作者:进入作品的叙述活动后的作者。 叙述者:讲述作品中语言的人。 叙述声音:表现叙述者叙述动作的口气或基本态度。显在叙述者、隐在叙述者。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与解答题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与解答题 1.文艺学是研究文学各门学科的总称,包括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两个分支。 2.文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可分为文学本质论、作品构成论、文学创作论、文学接受论以及生发展论。 3.文学理论研究的文学是人类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包括宇宙、作者、作品和读者四要素。 4.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5.文学的本质是它的审美性,即将文学与宗教、道德、哲学区别开来。因此,文学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更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 6.审美性的具体表现在:

A。形象性:文学以诗意、感性的形式来把握世界,这种诗意、感性的把握世界的形式,也就是艺术形象。文学中的世界总是具体生动的感性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学形象并不限于视觉方面,它诉诸于整个感官的心灵。 B。情感性:从创作过程来看,情感是创作活动的内在动力;从艺术作品的内容来看,艺术作品的内容都离不开情感;从艺术接受来看,艺术效果的产生是通过情感的感染作用来实现的。 C。虚拟性:语言表现的并不是现实生活本身,而是现实生活的表现形态;即使是这表现形态,也不可能原封不动地照搬生活,必然有所变动。 7.艺术分类主要有: A。以艺术形象的感知方式为标准,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想象艺术;

B。以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为标准,分为空间艺术、时间 艺术和时空艺术; C。以艺术形象的展示方式为标准,分为静态艺术和动态 艺术;以艺术构成形象的手段和使用的材料为标准,分为造型艺术、表演艺术和综合艺术。 意境理论在唐代正式形成。它定义了意境为用主客一体、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有无相成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人生的丰富意蕴。意境是一个和谐广阔的艺术空间,它包含着丰富的艺术意蕴和情思,给人以无限丰富的艺术和联想。 意境的特征包括情景交融,有三种创造方式:一是景中生情,二是情中含景,三是情景并茂。虚实结合也是意境的特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一种是化虚为实,化情思为景物。此外,意境还有含蓄空灵之美。 ___从意境的主体和客体、心与物关系的角度对意境进行 了分类。他把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无我之境是指以物观物,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有我之境是指以我观物,使物皆着我之色彩。这种分类体现了诗人的情感和主体意志。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1文学审美特征是什么 ( 1 )哲理性,它是文学象征意象的本质特征。作为“表意之象”,即表达某种哲理和观念。在文学上,是使用形象来表达文学艺术作品。因此,被称为文学象征意象艺术,具有哲理性。( 2 )象征性,它是文学象征意象的基本表现手段。认为对于一种外在事物,不能以它的表面现象来看,应该以它所暗示出来的另一面来分析。象征由两种因素构成,第一层是是“ 意义”,另外一个是“意义的表现”。第一层可以理解为外在的感性存在物,而“意义的表现”就是对这种外在感性存在物的某种意义的载体。3 荒诞性,它是文学象征意象的形象特征。它有两种意思,第一种是指形象、形态上的荒诞性;另一种指生活情理上的荒诞性。( 3 )求解性,它是文学象征意象的审美特征。读者通过思考和求解,希望能够了解对作品意象所附载的意义或哲理,类似于猜谜。读者对作品的审美过程,便形成了不断追问、不断探索的、不断求解的审美鉴赏过程。读者在这个审美过程中,既有可能身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如叔本华所说的那样“完全忘却了自己”,成为了艺术的痴迷者。 2、节奏 是文学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语音在一定时间里呈现的长短、高低和轻重等有春笋的起伏状况。节奏有三种类型:长短型、高低型和轻重型。 3、意境 的结构特征是虚实相生。意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如在眼前”的较实的因素,称为“实境”;一部分是“见于言外”的较虚的部分,称为“虚境”。虚境是实境的升华,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制约着实境的创造和描写,处于意境结构中的灵魂、统帅地位。但是,虚境不能凭空产生,它必须以实境为载体,落实到实境的具体描绘上。总之,虚境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这就虚实相生“的意境的结构原理。 4、典型环境 指文艺作品中典型人物所生活的、形成其性格并驱使其行动的特定社会环境,即主人公和周围人物所形成和辐射出来的具体关系。 5、典型人物 小说等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的具有(有代表性的人物)典型性的人物形象。指那些具有鲜明特点的个性,同时又能反映出特定社会生活的普遍性,揭示出社会关系发展的某些规律性和本质方面的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性格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表现为非常复杂的状况,究竟哪种性格成分会成为人物的共性,一方面受人物所处的历史条件所制约,另一方面又受到作家创作意图的影响,只有直接体现着时代的特色和要求,又引起作者特别注意,并被用以寄托作者对社会、人生等重大问题的态度和看法的性格成分,才能成为典型性格中反映某些社会本质的东西。因此,典型人物的共性一般都带有阶级性,而且带有某一时代、民族、地域、阶层的人物所共有的属性。 6、文学批评 是文艺学的组成部分。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包括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等)所作的研究、分析、认识和评价。文学批评以文学鉴赏为基础,同时又是文学鉴赏的深化和提高。在文艺学的诸种研究形态中,文学批评是最活跃、最经常、最普遍的一种。 7、.文学批评的标准 从所有的教科书上归纳一下,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美学和历史标准;二是思想标准;三是艺术标准。 8、文学批评 是在文学接受的基础上,以一定的理论、方法对文学作品为中心的各种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和评价的文学活动。 9、古典主义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术语辞典 1 .文学四要素。这是由美国批评家艾布拉姆斯提出的观点,认为文学活动由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四要素组成。 2 .摹仿说。这是古希腊有关文艺起源的学说,认为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事物的摹仿。它内部存在两种对立观念,一种是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否定性摹仿说,认为艺术仅仅摹仿世界的“影子的影子”,因而没有真理价值;另一种是以亚里斯多德为代表的肯定性摹仿说,与柏拉图的主张相反,认为艺术摹仿世界同样能达到真理境界,这一主张后来成为现实主义文艺观的圭臬。 3 .观物取象说。这是中国古代有关文艺起源的学说,认为文艺的起源与人“观”天地鸟兽的运动变化并加以摹仿的行为有关。 4 .表现说。这是西方18 世纪以来伴随浪漫主义思潮而形成的学说,认为文学是作者心灵或情感的表现。 5 .言志说。这是中国先秦产生的学说,认为诗歌是作者情感和志向的表现。 6 .文学本体论。这是美国批评家兰色姆提出的观点,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 7 .劳动说。这是有关文学起源于劳动的学说,认为文学活动得以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劳动。 8 .不平衡说。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有关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之间关系的学说,认为艺术活动的发展与人类生产劳动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或快或慢,有时甚至呈反方向发展。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范性表现:一种是某些文艺类型如神话和史诗只能兴盛于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另一种则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不是呈正比例,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可能在艺术上反而领先。 9 .循环说。这是加拿大批评家弗莱提出的有关文学发展动因的学说,认为文学的变化与自然节律相似,呈现出有规律的更替与循环过程,黎明和春天与喜剧对应,日午和夏天与传奇对应,日落和秋天与悲剧对应,黑暗和冬天与讽刺文学对应。 10 .文学三义。这是说文学一词历来有着三种不同含义――广义文学、狭义文学和折中义文学。广义文学是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既包括今天所谓语言的艺术品——文学,也包括今天不称作文学的政治、哲学、历史和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狭义文学是包含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的统称,如诗、小说、散文等。折中义文学是介乎广义文学和狭义文学之间而又难以归类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的统称,如诸子散文、史传文学、现代杂文、纪实文学等。这三种文学含义分别通向三种文学观念:文化的文学观念、审美的文学观念和惯例的文学观念。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自考“文学概论”复习笔记 第一章文学观念 名词解释 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记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以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广义、狭义、符号学。 文学文化: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审美: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文学的认识性:以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是特殊的语言建构,是艺术手法,主张“陌生化”。 结构主义:由结构主义方法论所联系起来的文学思潮,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 新批评:文本主义,认为批评应着力于文本的字义、结构的分析。 西方现象学:以现象学哲学为基础,一方面否认审美对象的初始实在性和审美价值的最终理智判断;一方面强调感觉和知觉的直观性和审美经验在各价段的决定作用。 接受美学:建立某种“召唤结构”,有待读者响应,从而构成对话关系。 召唤结构:文学作品具有意义空白和含义不确定,召唤读者去填充和确定。 新乐府:以新乐府得名,关心民苦,揭露时弊,有现实主义倾向。 古文运动:以儒学为旗帜,以复古为口号,以文体改革为中心,以维护唐王朝为目的的散文革新运动。韩愈,柳宗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