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2)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某种活动、工程或项目对地下水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价的过程。地下水是重要的水资源,对于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任何可能对地下水环境产生影响的活动,都需要进行评价,以保护地下水资源和保护环境。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活动或工程对地下水资源的采取与影响评价:评估活动或工程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可能影响,包括对地下水水位、水质、水量的影响。

2. 活动或工程对周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评价:评估活动或工程对周边地下水环境的潜在影响,包括地下水流动路径的改变、地下水污染、地下水补给源的损失等。

3. 活动或工程对地下水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价:评估活动或工程对地下水生态系统的可能影响,包括对地下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的影响。

4. 活动或工程对地下水环境的风险评价:评估活动或工程可能带来的地下水环境风险,包括地下水污染风险、地下水位下降风险等。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活动或工程的性质、规模、地理位置、地质条件等。评价结果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减轻负面影响、保护地下水环境。同时,评价结果也应该向公众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章地下水环评导则与相关环境标准

第五章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水环境标准 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 )适用于以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及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可参照执行。 2建设项目分为三类: (l)I 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起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 (2)II 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 (3)III类:指同时具备I 类和II 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的建设项目。 3根据不同类型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程度与范围的大小,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一、二、三级。 4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包括: (l)进行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2)预测和评价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地下水环境可能造成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危害(包括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位变化), (3)并针对这种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对策,预防与控制地下水环境恶化,保护地下水资源,为建设项目选址决策、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5四个工作程序: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划分为准备阶段、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阶段、预测评价及报告编写阶段。 6各阶段主要工作内容 (I)准备阶段 搜集和研究有关资料、法规文件:了解建设项目工程概况:进行初步工程分析;踏勘现场,对环境状况进行初步调查:初步分析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确定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重点:在此基础上编制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2)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阶段 开展现场调查、勘探、地下水监测、取样、分析、室内外试验和室内资料分析等,进行现状评价工作,同时进行工程分析。 (3)预测评价阶段 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依据国家、地方有关地下水环境管理的法规及标准,进行影响范围和程度的评价。 (4)报告编写阶段 综合分析各阶段成果,提出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防治对策,编写地下水环境影响专题报告。

6.4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6.4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地质地貌 枣强县位于衡水市东南部,地处黑龙港流域,该地区为河北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境内地势较为平坦,地势自西南向东北缓缓倾斜,平均海拔约20米,地面坡降在1/8000至1/10000之间,由于河流泛滥和改道,沉积物交错分布,形成许多缓岗、微斜平地和低洼地。本项目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肖张镇肖张村北(肖张工业园区内),其中心点坐标为北纬37°36′31.14″,东经115°43′7.54″,占地区域属平原,地势平坦,地形相对简单。 (2)地质构造 枣强县地处华北地区的临清坳陷区,跨越了三个四级构造单元,西部属南宫凹陷,中间部分属明化镇凸起,东南部属大营凹陷,基底埋深1000-4500m,见图6.4-1。其上沉积了巨厚的新生界地层,其中第四系厚度450-550m。 图6.4-1 区域基地构造图 (3)地层岩性 枣强全县均为第四纪地层所覆盖,第四系厚度450-550m,自下而上划分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全新统,水文地质剖面图见图6.3-3。

①下更新统(Q1):底板埋深450-550m,为棕红、黄棕色亚粘土、粘土,厚度100-140m,砂层主要为中细砂。 ②中更新统(Q2):底界深度350-400m,厚度190-200m。下部以红棕色亚粘土、粘土为主,含水砂层为中砂、中粗砂,上部砂层较细一些。 ③上更新统(Q3):底界深度160-180m,厚度120-150m。由灰黄、棕黄色亚粘土、亚砂土夹砂层组成,砂层岩性以细粉砂为主。 ④全新统(Q4):底界深度20-40m,岩性主要为灰色、灰黄色亚粘土、亚砂土,土层结构松散,砂层岩性以粉砂、粉细砂为主。 (1)地下水类型与咸淡水分布 枣强县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上部有大面积的咸水体(矿化度大于2g/L),咸水体跨越了上更新统和全新统,顶板埋深0-45m,底板埋深30-158m。咸水体上部分布有部分浅层淡水,浅层淡水主要受近代河流的制约,大致呈北东—南西向宽条带状分布,在枣强县境内,主要分布于沿清凉江以西地带。 (2)含水岩组的划分 以往以地层形成的年代为基础,将第四系划分为I、II、III、Ⅳ含水组(分别对应Q4、Q3、Q2、Q1)见图6.3-3。本次工作在此基础上,结合多年地下水的开采情况,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水动力特征,将第四系含水岩组划分为浅层含水组和深层含水组。 ①浅层含水组 分为浅层淡水含水区和浅层咸水含水区。 浅层淡水含水区主要分布于张米、嘉会乡、唐林乡及王常乡一带,并零星分布于枣强镇的杜烟及张秀屯的程玉屯,面积318.6km。浅层淡水底界深度24-45m,含水层厚度为 3.7-13.1m,砂层岩性以粉砂、细砂为主,单位涌水量0.85-8.77m3/h·m。水化学类型以重碳酸型(H)、重碳酸氯化物型(HL)、重碳酸氯化物硫酸盐型(HLS)为主,矿化度小于2g/L。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加快,地下水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威胁。因此,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是指通过系统的方法和技术,对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其目的是为了预测和评估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环境的潜在影响,从而制定出合理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建立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通过在地下水水源地、地下水补给区和重要水源地区建立定点监测井,对地下水的水质、水位、水文地质等进行实时监测。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地下水环境变化的趋势和问题,为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评估地下水环境敏感性。地下水环境敏感性评估是指通过对地下水补给区、地下水水源地和地下水敏感区的地质、水文地质、水文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确定地下水环境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这样可以为地下水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评估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人类活动,如城市建设、工业生产、农业活动等的影响进行评估,分析其对地下水水质、水位和水文地质等方面的潜在影响。这样可以为制定出合理的保护和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制定地下水环境保护和管理措施。在评估地下水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保护和管理措施,如加强对地下水水源地的保护、实施地下水污染治理、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等。这些措施旨在减少地下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在于保护和管理地下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通过对地下水环境的全面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地下水环境问题,提高地下水资源利用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然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也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首先,地下水环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得评价工作变得非常繁琐和耗时。其次,缺乏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技术也制约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最后,地下水环境保护和管理的成本较高,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合作。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在地球上,地下水被广泛应用于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农业灌溉等 方面。地下水环境的质量对人类的健康和社会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 为了科学、准确地评估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 下水环境突显其重要性。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是指针对特定工程、活动或政策等进 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指导文件。它旨在提供一套系统、科学的方 法和评价标准,以评估潜在的、现实的以及长期的地下水环境风险。 导则为地下水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支持,确保了地下水环境 的可持续性利用。 导则的编制应该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地下水资源的敏感性、地 质地貌特征、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现有的地下水环境状况等。在评价方 法上,导则应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采用科学的定量和定性 分析方法,结合实地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结果,得出可靠的评估结论。 导则应该明确评价的范围和内容。它应涵盖地下水环境的所有方面,包括水质、水量、水动力学、水资源保护等。导则可以在不同的评价 阶段进行不同程度的评估,既能对地下水环境的现状进行评估,也能 对潜在的和长期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估。 在导则中,需要考虑各种潜在的地下水污染源。这些污染源可以是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残留物、地下储存设施、交通运输活动等。导则应该明确不同污染源的特性和影响,并根据其特点设计相应的评 估方法和标准。

导则还应考虑到地下水环境的生态保护。地下水生态系统是一个复 杂的生物系统,其中包括多种生物群落和生物多样性。导则应该确保 不仅评估地下水的化学特性,还要考虑到生态系统对污染的敏感性和 恢复能力,以保护地下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最后,导则还应明确评价结果的使用和管理。评价结果应该及时反 馈给相关利益相关者,如政府决策部门、企业和公众等。评价结果应 作为决策的重要参考,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地下水环境。此外,导 则还应明确评价结果的监督和管理措施,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综上所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对地下水环境的保护 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导则的编制应充分考虑地下水环境的特点和复 杂性,并提供科学、准确、可靠的评价方法和标准。通过合理的评估,可以更好地保护和管理地下水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分析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分析 摘要: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通过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的分析和研究,探讨了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和局限性,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和发展的建议,为更好地保护地下水资源提供科 学依据。 关键词: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评价技术 引言:地下水作为珍贵的水资源之一,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地下水环境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威胁。因此,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成为了建设项目必要的措施。目前,地下水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 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现有技术的优缺点,提出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 进行改进和完善的建议,以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1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及工作程序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确保对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以维护 生态平衡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可持续发展。该评价旨在识别和评估可能对 地下水质量造成潜在影响的活动、工程或污染源,并依据科学方法和标准,为决 策者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建议,以减少或消除这些影响并降低环境风险。通过地下 水环境影响评价,可以预测和预防地下水潜在的水质问题,并从源头上保护地下 水资源。这不仅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 调发展。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是保护地下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工作。地下水环境 影响评价的一般工作程序:(1)准备阶段:搜集和分析有关国家和地方地下水 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规划等资料;了解建设项目工程概况,进行初步工程分析,识别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开展现场 踏勘工作,识别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确定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评价重点;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关键问题分析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关键问题分析 【摘要】 地下水是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对于保护地下 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背景、目的和关键问题进行分析。背景部分介绍了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和受 到的威胁,强调了进行影响评价的必要性。目的部分阐明了评价的目 的是为了揭示地下水资源的受影响程度和寻找防治措施。关键问题分 析部分重点探讨了评价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例如数据采集不足、模型 不准确等。通过对这些关键问题的分析,可以为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提供参考和改进的方向。总结部分对文章进行了简要总结,强调了地 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关键问题、背景、目的、总结、分析 1. 引言 1.1 简介 地下水是地球上储存量最丰富的淡水资源之一,是农业生产、城 市供水和工业生产的重要水源。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地下水 资源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污染威胁,对地下水环境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地下水环境进行系统评价,了解其受到 的影响和面临的风险,为科学合理地保护地下水资源提供依据。通过 对地下水环境进行评价,可以预测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采取相应措 施进行调控,保护地下水的持续利用。 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关键问题需要解决。 这些问题涉及到评价方法的选择、监测数据的获取、风险评估的可靠 性等方面。只有充分理解和解决这些关键问题,才能够保证评价结果 准确可靠,为地下水环境的合理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 正文 2.1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背景 地下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农 业灌溉、工业生产等方面。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加剧,地下水 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和污染,使得地下水的质量受到了严重威胁。为 了保护和恢复地下水环境的良好状态,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就 显得尤为重要。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地下水环境受到的各种因素影响进行 评价和分析的过程,旨在为相关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进行地 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时,需要考虑到地下水的地质、水文、生态等特性,以及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环境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背景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 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地下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及 建议 Summary:危险废弃物通常来说体量较大、成分复杂、多种多样,危害是潜在性的或者能够长时间的产生危害,甚至能够引发灾难性的破坏,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本文主要分析了危险固体废弃物的现状以及其处置过程的环境影响评价。 Key:危险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评价 地下水是地球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的生产、生活更是离不开地下水。现今对水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大,造成地下水的过度使用以及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为此人们特意开展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来评估和改善地下水当前的状况,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水资源。我国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处于探索阶段,人们应该明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找出地下水环境评价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在结合国情的情况下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争取使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有所提高。

1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 1.1 地下水环境现状 地下水环境评价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确定一个明确的评价范围,根据我国出台的相关要求,每一个等级都有一个具体的评价范围,而这些评价等级的划分是根据建设项目行业分类和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来确定的,但是即使是在一个评价范围内,也不能忽视因为地下水环境差异而导致的水质评价差异,是由于当地的土质、地形、人口分布状况不同所导致的。当前环境污染的情况比较严峻,为了更好地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进行评价,一定要注意评价工作的全面性。在确定了评价对象后,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目标、内容和条件。其中,需要调查的内容比较复杂,涉及到了来自很多专业的数据来源,需要比较详细的步骤:首先要对当地的地形和土壤进行调查,根据比例尺来进行等量的缩放,需要把重点放在全面性上,也就是要明确地下水污染情况以及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其次要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全面分析,通过地下水的补给、排泄等方面研究其区域性。 1.2 监测点设立 随着工业不断地发展,污染源逐渐增多,污染程度也不断加重。所以,对地下水水质的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监控地下水的污染情况,及时进行治理,我国在多数地区设置了用来监控地下水的站点,各个站点又形成了区域式的联动系统。但是,由于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时间不是很长,工作条件也相对有限,对于水土变化大的地区不太适用,比如说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但是,在水文条件比较稳定的平原地区,就会相对好一些,影响评价工作的监控数据也更加稳定和准确。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第 7 章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7.1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7.1.1监测布点拟建项目厂址周围地下水流向为西南至东北,本次环评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共布设5个监测点,了解现有地下水水质及水位情况;具体见表7.1-1和图5.1-1。 7.1-1 7.1.2监测项目 根据拟建项目废水水质特点,监测项目确定为pH、高锰酸盐指数、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氨氮、氟化物、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挥发酚、砷、汞、铅、镉、铬、镍、总大肠菌群共18 项。 同时测量水温、井深和地下水埋深。 7.1.3监测时间和频率 监测时间:2015年04 月16 日,采样1次。 7.1.4监测分析方法 监测分析方法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规定的分析方法和《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中有关规定执行,见表7.1-2。 表7.1-2 地下水监测分析方法

7.1.5监测结果 地下水现状监测期间水文参数见表7.1-3,环境监测结果见表7.1-4 表7.1-3 地下水现状监测期间水文参数 表7.1-4 地下水监测结果(单位:pH 无量纲,其他mg/L)

7.2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7.2.1 评价标准 本次地下水评价执行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 详见表 7.2-1 7.2-1 7.2.2 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指数法。 ①对于随浓度增加污染程度增加的污染因子,其单因子指数计算公式为: S i ,j =C i ,j /C s ,i 其中: S i ,j 为第 i 个水质参数在 j 评价点的单因子指数; C s ,i 为第 i 个水质参数的环境质量评价标 准, mg/L ; C i ,j 为第 i 个水质参数在第 j 评价点的实测浓度, mg/L 。 ②对于 pH ,其单因子指数采用下式进行计算: 7.0- pH P pH -7.0 PpH pH su -7.0 pH >7.0 pH ≤7.0 P pH 7.0 pH sd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一)概述 前已述及,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注重建设工程对地下水水质及其介质环境的影响评价,二是与地下水有关的非污染型环境影响评价。 早期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更注重三废排放对地下水造成污染,致使水质变差的可能性及程度。注重浅表地层的防渗隔污能力,即评价污废水下渗进入含水层,进而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的可能性。近年来同时注重了建设工程造成的非污染性的生态环境影响。如: 1.大面积的地面硬化会改变地表的入渗能力,减少地表水的下渗补给量,从而影响地下水资源的有效补给。城区附近或多项目连续建设时此类问题比较突出; 2.某些工程因大量引水或排水,会使局部范围内的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土地盐渍化、沼泽化等,使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如水库工程尤其是平原水库及南水北调等类型的大型调水工程; 3.因工程供水而大量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资源失衡、诱发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环境问题; 4.建设工程对植被的破坏除产生地表生态环境影响外,也会影响地下水补给区的水源涵养能力。 考虑以上诸多因素,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不仅要研究分析

含水层与包气带的地层结构、厚度、岩性及渗流过程中各种物理、化学作用的强弱,还要注重研究地下水的水量、水质、环境功能和社会利用价值。这其中涉及包气带、含水层、地下水类型、水动力场、水化学场等诸多水文地质因素。 (二)分析评价的原则与思路 地质环境条件分析是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和预测评价的基础,也是定性评价地下水环境影响的基本方法。污染评价和非污染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都离不开对地质环境条件的分析研究。 地下水运动、赋存于含水介质中,其运动条件、形态,含水介质类型、结构构造,所处地域的地形、地貌条件及区域地质构造等多种因素,使得对地下水的分析研究十分困难。地下水运动及污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污染物自身的转化以及与含水介质的作用都包含在这一过程中,在短期内往往难以完全弄清这些变化过程。因此,通过一定的模型,定量的分析模拟建设工程对地下水的影响过程,评价其影响结果是十分困难的。 实际工作中,多是对产生污染的可能性、污染途径及可能的影响程度进行总体分析,进而提出防止污染物渗入地下的保护措施。这种做法基于: 1.定量评价过于复杂,工作量大、费用高、周期长,定量评价不实用;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1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判定 本项目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33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V类社会事业与服务业中的“加油站”,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附录A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表”,本项目属于II类建设项目。 距离本项目最近的水源地为兰村泉域及阳曲县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1.1.1兰村泉域 (1)泉域概述 兰村泉出露于太原市区西北25km处的上兰村汾河流入盆地的出口处,主要由大海子、小海子泉水组成。泉口标高810.92m。1958年兰村水源地投产以前泉水年均流量为3.0-4.30m3/s。水源地投产后,由于泉域岩溶水及西张地区松散层孔隙水的大规模开采,泉水流量逐年减少,1986年后干涸。 除上兰村附近泉水集中排泄外,由于汾河侵蚀下切及寒武系地层的阻水作用,在下槐一带尚有玄泉寺泉群出露。泉水流量受降水量影响,动态不稳定,最大近1.0m3/s,一般为0.3m3/s左右。 兰村泉域分布于太原市柳林河以东,阳兴河以西的北部山区,主要包括太原市阳曲县,原北郊两个县(区),其次上有忻州地区静乐县少部分可溶岩裸露山区。 岩溶水主要接受北部、北西、北东部山区裸露可溶岩区降水入渗补给后向盆地汇集,受太原盆地边山大断层一侧第四系弱透水层阻挡壅水,大部分岩溶水溢流地表成泉,少部分向盆地松散层排泄。故兰村泉域为山前断裂侵蚀溢流泉,属非全排型泉水。 泉水水质为HCO3-Ca•Mg水,矿化度263mg/L,总硬度234mg/L,是良好的生

活饮用水水源。 泉域年平均降水量460mm,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6%-63%。 泉域地表水属汾河水系,汾河干流由扫石流入,区内河长45.5km,其主要支流为柳林河、凌井河、泥屯河、小返河、阳兴河等。 (2)泉域范围 东部边界:太原市与阳泉市、晋中市的行政边界。 南部边界:王封村起向东经三给村、杨家峪村、孟家井村至张家河村。 西部边界:沿柳林河与狮子河分水岭向南至王封村。 北部边界:太原市与忻州市的行政边界。 泉域面积2500km2,其中裸露可溶岩面积1360km2。包括了太原市的阳曲县及原北郊区。 (3)一级保护区范围 一级保护区为地下水集中开采区,是重点保护区,其范围:杨家井村、五梯村、小石河村西边山断层以东,三给村、古城村、中涧河村三给地垒以北,中涧河村、峰西村、南塔地村东边山断层以西,南塔地村、西高庄村、杨家井村北边山断层以南所围区域;汾河干流扫石村至上兰村段及其两侧各一公里范围内。 (4)保护区(重点保护区)规定 根据《太原市兰村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一级保护区为重点保护区,其范围:汾河渗漏段、兰村-西张水源区、北山、东山山前断裂带,在一级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擅自挖泉、截流、引水; (二)将已污染与未污染含水层的地下水混合开采; (三)新开凿水井(农村生活饮用水井除外); (四)倾倒、排放工业废渣和城市生活垃圾、污水及其他废弃物; (五)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 (一、二级评价参照) 北京中咨华宇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2014年1月 目录 1总论 (2) 1、1编制依据 (2) 1、1、1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及技术规范及技术导则 (2) 1、1、2工作技术资料及文件 (2) 1、2地下水环境功能 (2) 1、3评价执行标准及保护目标 (2) 1、3、1评价执行标准 2 1、3、2保护目标 2 1、4地下水评价等级 (3) 1、4、1评价工作定级 3 1、4、2评价范围 4 1、4、2、1Ⅰ类建设项目 (4) 1、4、 2、2Ⅱ类建设项目 4 1、4、 2、3Ⅲ类建设项目 4 2拟建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4) 3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5) 3、1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内容 (5) 3、1、1水文地质条件调查 (5) 3、1、2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调查 (5) 3、1、3地下水污染源调查 (5) 3、1、4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 (6) 3、1、5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 (6) 3、2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7) 3、2、1污染源整理与分析 (7) 3、2、2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 (9) 3、2、3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分析 (10) 4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0) 4、1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10) 4、1、1预测范围 (11) 4、1、2预测时段 (11) 4、1、3预测因子 (11) 4、1、4预测方法 (11) 4、1、5预测模型概化 (12)

4、2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2) 4、2、1评价范围 (12) 4、2、2评价方法 (12) 5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12) 5、1建设项目污染防治对策 (13) 5、2环境管理对策 (14) 6评价结论与建议 (14) 1总论 1、1 编制依据 1、1、1法律法规、相关政策、技术规范及技术导则 (1)《中华人民共与国环境保护法》(1989 年12 月26 日起实施); (2)《中华人民共与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 年6 月1 日起实施);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 (4)《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 (5)《地下水水质标准》(GB/T 14848-93); (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8)《水利水电工程注水试验规程》(SL345-2007)。 列出其它与项目相关的国家、地方的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及技术规范。 1、1、2工作技术资料及文件 列出项目所需的技术资料及相关文件。 1、2 地下水环境功能 明确项目所在区域的地下水环境功能。 1、3 评价执行标准及保护目标 1、3、1评价执行标准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主要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编制,评价执行标准根据当地地下水环境功能原则上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相应标准。 1、3、2 保护目标 列出地下水饮用水源、泉域等重点保护目标。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评价专题报告二级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 (一、二级评价参照) 北京中咨华宇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2014年1月 1总论 .......................................................................................................................................................... 3... 1.1编制依据........................................................................................................................................ 3.. 1.1.1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及技术规范及技术导则 (3) 1.1.2工作技术资料及文件............................................................................................................... 3. 1.2地下水环境功能 (3) 1.3评价执行标准及保护目标....................................................................................................... 3. 1.3.1评价执行标准 (3) 1.3.2保护目标..................................................................................................................................... 3.. 1.4地下水评价等级 (3) 1.4.1评价工作定级 (3) 1.4.2评价范围..................................................................................................................................... 5.. 1.4. 2.1I类建设项目 ....................................................................................................................... 5.. 1.4. 2.2U类建设项目...................................................................................................................... 5. 1.4.2.3川类建设项目 ......................................................................................................................... 5. 2拟建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6) 3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 7. 3.1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内容.......................................................................................................... 7. 3.1.1水文地质条件调查.................................................................................................................... 7. 3.1.2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调查........................................................................................................... Z. 3.1.3地下水污染源调查................................................................................................................... 8. 3.1.4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 8. 3.1.5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 8. 3.2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 9. 3.2.1污染源整理与分析................................................................................................................... 9. 3.2.2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 (11) 3.2.3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分析 (12) 4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3) 4.1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1.3 4.1.1预测范围................................................................................................................................... .13 4.1.2预测时段................................................................................................................................... .13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与技术要求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与技术要求 一、评价工作分级 二评价工作技术要求 一、评价工作分级 (一)建设项目分类 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特征,将建设项目分为以下三类。 Ⅰ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 Ⅱ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 Ⅲ类:指同时具备I 类和Ⅱ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的建设项目。 根据不同类型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程度与范围的大小,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一、二、三级。 (二)评价工作分级原则 Ⅰ类和Ⅱ类建设项目,分别根据其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类型、建设项目所处区域的环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程度划定评价工作等级。 Ⅲ类建设项目应分别按Ⅰ类和Ⅱ类建设项目评价工作

等级划分办法,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并按所划定的最高工作等级开展评价工作。 (三)Ⅰ类建设项目工作等级划分 1、划分依据 I 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应根据建设项目场地的包气带防污性能、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污水排放量与污水水质复杂程度等指标确定。建设项目场地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储运工程等涉及的场地。 (1)建设项目场地的包气带防污性能 建设项目场地的包气带防污性能按包气带中岩(土)层的分布情况分为强、中、弱三级,分级原则见表4-12。 表4-12 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 注:表中"岩(土)层"系指建设项目场地地下基础之下第一

岩(土)层。 (2)建设项目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征 建设项目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分为易、中、不易三级,分级原则见表4-13。 表4-13 建设项目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分级 (3)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 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可分为敏感、较敏感、不敏感三级,分级原则见表4-14。 表4-14 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

环境影响评价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梳理总结

地下水导则梳理总结 1 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 1、潜水含水层 2、可能受建设项目影响且具有饮用水开发利用价值的含水 3、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和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 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所界定的涉及地下水的环境敏感区。 2 地下水工作程序 1、准备阶段 搜集和分析有关国家和地方地下水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规划等资料;了解建设项目工程概况,进行初步工程分析,识别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开展现场踏勘工作,识别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确定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评价重点。 2、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 开展现场调查、勘探、地下水监测、取样、分析、室内外试验和室内资料分析等工作,进行现状评价。 3、影响预测与评价阶段 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依据国家、地方有关地下水环境的法规及标准,评价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直接影响。 4、结论阶段 综合分析各阶段成果,提出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防控措施,制定地下水环境影响跟踪监测计划,完成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下水工作流程图

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一览表

5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5.1调查与评价原则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工作应遵循资料搜集与现场调查相结合、项目所在场地调查(勘察)与类比考察相结合、现状监测与长期动态资料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工作的深度应满足相应的工作级别要求。当现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通过组织现场监测或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等方法获取。 对于一、二级评价的改、扩建类建设项目,应开展现有工业场地的包气带污染现状调查。 对于长输油品、化学品管线等线性工程,调查评价工作应重点针对场站、服务站等可能对地下水产生污染的地区开展。 5.2调查评价范围 1、基本要求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评价范围应包括与建设项目相关的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以能说明地下水环境的现状,反映调查评价区地下水基本流场特征,满足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为基本原则。 污染场地修复工程项目的地下水环境影响现状调查参照HJ 25.1执行。 2、调查评价范围确定 (1)公示计算法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当建设项目所在地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且所掌握的资料能够满足公式计算法的要求时,应采用公式计算法确定: L=aXKxIxT/n e L——下游迁移距离,m; a——变化系数,aNl, 一般取2; K—渗透系数,m/d,依据HJ610-2016附录B.1中渗透系数经验值表取值; I一水力坡度,无量纲; T——质点迁移天数,取值不小于5000d;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