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2.1 中国的地形 导学案设计 共3课时
2.1中国的地形学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学案(湘教版八年级上)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掌握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教学重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
知识梳理1、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2、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阶梯主要由青藏高原构成;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3、地势对我国的影响:①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富的降水;②河流: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了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
古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③交通: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4、我国的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玉山。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
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 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5、中华五岳: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南岳衡山(湖南);北岳恒山(山西);中岳嵩(s o ng)山(河南)。
其中,1987年,泰山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目录》。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2.1 中国的地形(第3课时)学案(新版)湘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2.1 中国的地形(第3课时)学案(新版)湘教版【学习目标】1.通过对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了解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以及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从中领会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的特点。
2.学会从地形种类、地形分布、海拔高度、地势起伏等方面认识和表述地形特点,分析其对农业、气候、河流等的影响。
学习过程.三级阶梯概况:.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对气候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便于_____________深入内陆,形成_____,有利于)对交通的影响:顺着地势,我国众多大河滚滚东流,便利_____交通。
.此图能反映出我国地势特征中的().东高西低 B.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 D.山区面积广大.图中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是()下图为我国地形图,读图回答5、6题。
【拓展阅读】我国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的影响我国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活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国的地势特征对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西高东低,面向海洋,有利于来自海洋上的夏季风深入内地,带来丰沛的降水,并使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面积广大。
第二,西高东低,阶梯状的地势,增大了同一气候带内的气候差异,加强了我国气候的复杂性。
第三,高大的青藏高原,不仅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而且,还阻碍印度洋暖湿气流伸入西北内陆。
同时,高大的青藏高原,对东亚气候和世界气候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国的地势特征对河流的影响,明显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地势特征决定了我国的河流多自西向东流,以注入太平洋的河流居多,从而沟通了东西之间的陆路交通。
第二,阶梯之间高差大,致使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
地势特征对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又反映到对土壤、植被、动物等的影响上。
地势特征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很大。
我国东部的第三级阶梯,地势较低平,这里成为人口密集、农业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的地区,为农业、工业、交通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2.1中国的地形第三课时导学案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分布的特点,了解各阶梯的分界线,及每个阶梯主要地形区。
2、分析我国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重点难点】通过地图和资料,掌握我国主要地势的特点以及地势特征多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
【自主学习】一、中国的地势读图2-1、2-19,完成下列问题:1、我国地势特点:西东,呈分布。
2、我国三级阶梯概况3、我国地势特点的优越性①有利于,形成降水。
②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有利于③阶梯落差大,水流急,蕴藏着丰富的【合作探究】1、读图2-1,2-8,2-19,在图2-21中勾画中国地势三阶梯的界线,并标注界线上的主要山脉及界线两侧的主要地形区。
2、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别位于哪一级阶梯上?3、我国西高东低、阶梯状的地势特点多我国气候与河流有什么影响?【达标检测】1、我国地势三阶梯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地形类型 B.平均海拔 C.相对高度 D.山脉走向2、我国的地势特点是 ( )A.西高东低、呈阶梯状 B.东高西低、呈阶梯状C.西高东低、呈直线倾斜D.东高西低、呈直线倾斜3、位于第一阶梯上的高原是 ( )A.黄土高原B.云贵高原C.内蒙古高原D.青藏高原4.我国最大的盆地是 ( ) A.柴达木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准噶尔盆地5.我国最大的平原是 (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成都平原6、我国第一阶梯上的典型内陆高原盆地是 ( )A.柴达木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准噶尔盆地7、世界最高峰位于()A、中尼边界B、中印边界C、中国与巴基斯坦边界D、中缅边界8、位于地势第三阶梯,海拔在50米以下,临黄海与东海的地形区是()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江南丘陵9、读我国沿北纬36度附近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8*1=8)(1)受地势的影响,我国大多数河流流向为_________奔流入海,沟通了__________交通,方便了沿海与__________的联系,并在各阶梯的_________地带形成巨大的落差,蕴藏着丰富的_____资源。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1《中国的地形》教案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通过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掌握我国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在地图上的分布;通过读图分析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多媒体展示各种地图资料,学生通过读图、析图、填图、小组合作、小组展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获取有关中国地形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事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的能力,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
【教学重点】1.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2.我国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在地图上的分布3.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教学难点】1.分析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势2.识记我国主要的山脉及两侧的地形区【教学方法】读图、析图、填图、合作探究、小组展示、多媒体辅助等【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古诗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滚滚长江东浙水,浪花淘尽英雄;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
师: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古诗词中经常会提到我国的大河都是向东流,这也体现了地形地势对河流的影响。
下面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中国的地形。
二、新课学习第一课时(一)地势西高东低多媒体展示我国沿北纬32度纬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探究问题:1.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我国的地势大致可以分为几级阶梯?每一级阶梯的海拔大概是多少米?3.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别位于哪一级阶梯上?学生读图析图自主完成活动。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学生结合教材31页活动1,在图2-21中勾画出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并在相应位置标出具体山脉的名称。
(培养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小组合作探究下面三个问题: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对气候有何影响?2.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对河流的流向、东西交通有何影响?3.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有变化吗?有何利用价值?学生分组讨论探究,选出代表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多媒体展示讨论结果,和学生一起分析。
2.1中国的地形教案 03(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让学生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过程与方法:A、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
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B、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点:本节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势的整体特征,因此中国地势特征是本节的重点。
三、教学难点:中国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
四、学习方法指导学生用观察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解决问题。
五、教学流程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首先多媒体放映“中国各大地形区”图片,同时播放歌曲《歌唱祖国》,从学生的最熟悉的图片入手,接着复习两个概念:地形和地势。
以前学过亚洲的地势,让学生回想亚洲地势特点,那么,中国的地势有什么特征呢?从而导入新课。
2、读图分析,探索新知设疑:用什么图能更形象地表示我国地势西东低的特点呢?――那就是地形剖面图。
然后多媒体展示“我国东西(北纬36°)地形剖面图”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图在本上画一幅简略示意图,请两名同学在黑板上画。
其他同学做出纠正与评价。
从图可以看出我国地势的特点是什么?(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3、巩固练习,强化新知我国地势呈阶梯分布,那么,我国地形的阶梯有哪几级?它们是怎样分布的呢?请同学们对照书上的图2.1、2.2看一看。
(我们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陆地上自西向东有三级阶梯。
)让学生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图”,明确三级阶梯的界线,把三级阶梯的界线填在空白图上,并请两名同学在屏幕上指出三级阶梯的界线,学生继续“读中国地形图”,结合列表比较法,通过对三级阶梯的海拔、地形的对比,加深学生的印象4、课外延伸,学以致用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出我们生活的地区位于第几阶梯,所在区域是什么颜色,说明海拔高还是低? 5、合作交流,熟悉国情以上分析了我国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一特点对我国自然环境其它方面以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呢?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对气候的影响,让学生看大屏幕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图片。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1 中国的地形 课程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重难点创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内容,主要包山脉纵横交织、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西高东低三个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一为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点及其对我国气候、交通等的影响,二为纵横交织的山脉组成了我国复杂多样地形的“骨架”,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等大地貌单元就如镶嵌在这些由山脉骨架构建起来的网格中的“宝石”。
本章节出现的地形类型和地形名称特别多,显得繁琐而且枯燥乏味,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帮助学生认清各个地理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建立起空间概念就成为难点中的难点。
在学习本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知识,为学习本章中国的地形地势做了铺垫;同时学好本章的地形地势,对将来学生继续学习气候、河流、工农业等都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习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引导学生分析说明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气候、河流和交通的影响,使学生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
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以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等大地貌单元在网格中的具体位置,帮助学生梳理清楚各地理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地图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导学案,组织学生通过自学、小组讨论交流、分组展示等多种形式,获取相关知识,使学生逐步形成交流和合作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理念。
2.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地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学习、勇于发现和创新的精神。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教案: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3课时)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知识目标1.中国的山脉分布及走向分类。
2.中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对不同地形区应该合理开发和利用。
3.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1.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2.中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对不同地形区应该合理开发和利用。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分析地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培养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
教学媒体投影仪、投影片、中国地形图挂图、板图。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当我们了解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之后,下面要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祖国。
〔复习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国家的地理,请同学们思考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要素呢?〔学生回答〕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
我国的地形情况也是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内容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第1课时山脉纵横交织(板书)一、山脉纵横交织(一)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出示挂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
(自制,为排除干扰,仅包含东北-西南、东西走向的山脉,且底图为政区图)让学生找出与阴山走向相同的山脉,并说出名称。
让学生观察山脉的标注有什么规律。
〔教师概括〕注记文字应与山脉走向一致,由上至下,或由左至右,均匀分布于山体上。
引导学生找出东西走向的所有山脉,每找出一条,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说出其所在的行政区位置,并将其在投影片上重绘一次,同时让学生在已准备好的中国政区空白图上绘出该山脉。
用同样方法学习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教师概括〕东西走向的三列好像“三道纬向长城”,称“三横”;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山脉好像“三条濒海峻岭”称“三纵”。
〔教师引导〕欣赏歌曲《珠穆朗玛》,让学生思考珠穆朗玛峰的位置。
引导学生看课文中关于喜马拉雅山的介绍,并思考:(1)喜马拉雅山的走向?(2)喜马拉雅山最高峰的位置、名称、海拔?(3)找同学到板图上画出喜马拉雅山,并标注珠穆朗玛峰。
(教师概括)喜马拉雅山是弧形山脉,其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尼边境,海拔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
2.1 中国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2.使学生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
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2.通过读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基本观念。
3.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
讨论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了解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这些灾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
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教材分析】1.教材用中国地形图斑斓的颜色引入新课,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非常形象、直观。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高度,利用颜色的深浅不同可以大致判断出这个地区的地势走向。
2.一般来讲,我们将地形分为五种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总结出这五种地形的特征:山地的绝对高度较大,顶部高耸,坡度很陡,沟谷幽深;丘陵的相对高度较小,地势起伏和缓,坡度较小;高原的绝对高度大于500米,相对高度小,顶面面积较大,起伏和缓,四周较陡;平原的绝对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小;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内部是平地或和缓的丘陵。
3.山脉的走向是以地图上的方向为基础的,但与方向的表示方法略有不同,不能表示为向南走向或向北走向,而应该是南北走向。
4.山脉是构成地形的骨架,这是中国地形分布的一大特点。
除了教科书活动中所提出的山脉,教师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
祁连山北侧为内蒙古高原,南侧为柴达木盆地;秦岭北侧为黄土高原,南侧为四川盆地等。
除了自然地理界线以外,山脉有时还是人文地理的界线,例如长白山是中国和朝鲜的界山;喜马拉雅山是中国和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的界山;武夷山是福建省和江西省的界山等等。
2.1中国的地形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5、阶段性小结:填写下表:活动 4
第一级阶梯
平均海拔
地形类型
分界线 第二级阶梯
分界线
第三级阶梯
活动 5
对照我国地势模型,分析我国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产生哪些影响?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 为我国 广大地区带来了丰富的降水。 地势对河流的影响: 我国的大江、大河多发源于第一阶梯,自西向东奔流入海。在阶梯交界 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地势对交通的影响: 自西向东的河流沟通了我国东西部的交通, 但高大山脉也成了东西交通 的巨大障碍。 地形复杂多样
2、活动 2 读图总结我国地势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及各阶梯的海拔高度。 总结:第一阶梯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为 4000 米,第二阶梯以高原盆地为主,平均海拔为
1000 —— 2000 米,第三级阶梯以平原、丘陵为主,平均海拔多在 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大陆架。
500 米以下。陆地向海洋
3、活动 3 在课本空白图上绘制我国三级阶梯。
(一)情境导入
播放祖国不同地形区的视频断片或图片,让学生对地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二)语言导入: 苏轼的《赤壁赋》中写到: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江为何会东去呢?这与我 国的地势和地形有什么关系? (三)学习新课 地势西高东低
1、活动 1 读中国地形图,通过颜色的变化了解我国地势的特征。 总结: 我国地势总特征是:西高东低。
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我国地形特点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能力目标:能说出我国地势、地形的特点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这些特点。掌握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欣赏我国的大好河山,给同学们以美的享受,激发同学们的爱国 热情。 二、重点、难点: 1、我国的主要地形地势特点。 2、运用地图分辨各种地形。 三、教具:多媒体课件 地图等 四、课时安排; 2 课时 五、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2.1《中国的地形》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系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我国地形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地形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疆域范围等基础知识,对本节课的地形知识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部分学生对地形类型的划分、地形区划的理解和应用仍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针对性的引导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培养学生对地形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实地考察等方法,使学生掌握地形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地理环境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
2.难点:地形类型的划分、地形区划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图,了解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
2.实地考察法: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地形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地形案例,使学生掌握地形知识。
4.讨论法: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形图、实地照片等教学素材。
2.制作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安排实地考察活动,联系相关单位或场所。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地形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地形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请大家观察这幅地形图,你能说出我国的地形有哪些特点吗?”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
讲解各类地形的特点,并通过实地照片、动画等形式,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形知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典型地形案例。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3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是本学期的第一节地理课,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地形特点、地形区划以及主要地形区的基本情况。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初步了解,也是今后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地图和实例,使学生对中国的地形有更直观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但对中国地形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学生需要通过地图和图片,直观地认识中国的地形特点,并通过实例了解各地形区的生活环境和人文特点。
学生应具备一定的阅读地图和分析地图的能力,同时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中国地形的分布和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掌握地形区划,能够识别主要地形区。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够从地图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国家地形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的地形特点、地形区划、主要地形区。
2.难点:地形对生活的影响,地形区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图片和地图教学:通过展示地形图、卫星图等,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地形的特点。
2.实例分析:通过介绍各地形区的生活环境和人文特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形对生活的影响。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图、图片和实例的课件,方便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形特点。
2.地图和教材:准备地图和教材,方便学生阅读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地形图,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地形区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形对生活的影响,如青藏高原的草原、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中国地形的分布和特点,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地形区划。
21中国的地形(第3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2.1中国的地形(第 3 课时)【学习目标】1.利用地图归纳我国地形地势的特征。
2.记住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及各阶梯的主要地形区。
3.分析说明我国地势特征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重点难点】地势西高东低【学习过程】1.结合课本P30图文,填表:2.在图2—19上找出北纬32度线,对照图2-20说出沿此线各阶梯经过的地形区。
3.在图2—19上画出北纬36度线,说出沿此线各阶梯经过的地形区。
4.完成P31活动题15.分析我国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的影响:①有利于海洋上的__________气流深入内陆,形成丰沛的降水(水汽)②使许多大河自______向____注入海洋,沟通了_____交通,加强了_____和______ 的联系。
(水运)③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_____资源丰富(水能)6.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特点:地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标测试】1.下列山脉中,在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的是()A.大兴安岭B.秦岭C.天山D.昆仑山2.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C.喜马拉雅山—横断山—阿尔泰山D.天山—阴山—太行山3.关于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地势最高的第三级阶梯海拔有4000米B.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界山有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C.地势第二级阶梯海拔在100~200米之间,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D.地势第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海拔多在200米以下4.读图,完成下面内容:⑴填出下列代号所表示的主要地形区名称:A (高原)B (高原)C (高原)E (平原)G (平原)J (盆地)K (盆地)⑵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各位于哪一级阶梯上(填代号):①第一级阶梯上的有②第二级阶梯上的有③第三级阶梯上的有【个案补充与反思】。
2.1 中国的地形(第三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3课时一、本节课标内容要求: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二、本节教材内容分析:1、教学内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界线上的主要山脉以及界线两侧的主要地形区。
2、教学重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3、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本节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掌握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在学生课前预习、课堂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运用投影仪、投影片、中国地形剖面图、板图,精讲点拨、拓展延伸、系统总结,让学生掌握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生了解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加强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阶梯交界处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的特点,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当我们了解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之后,下面要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祖国。
〔复习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国家的地理,请同学们思考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要素呢?〔学生回答〕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
我国的地形情况也是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内容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地势西高东低中国地形的第二个特点是从地势的角度描述的,所以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也就是中国那边高,那边低的问题。
〔指图提问〕这是一张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请同学们读图分析中国地势那边高那边低?谈谈你是如何分析的。
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西部棕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4000米以上,中部浅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1000――2000米,东部绿色的区域代表海拔500米以下。
八年级地理上册 2.1 中国的地形学案3(无答案)湘教版(2021年整理)

湖南省耒阳市八年级地理上册2.1 中国的地形学案3(无答案)(新版)湘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湖南省耒阳市八年级地理上册2.1 中国的地形学案3(无答案)(新版)湘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湖南省耒阳市八年级地理上册2.1 中国的地形学案3(无答案)(新版)湘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成阶梯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2、知道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基本特征,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以及我国主要丘陵的分布【学习重难点】1、我国主要地形、地势的特点及主要地形单元的名称、分布2、我国主要地形单元空间位置的形成和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习过程】一、反馈抽测1、填空题青藏高原特点:()内蒙古高原特点:()黄土高原特点:( )云贵高原特点:( )2、选择题(1)、我国最大的盆地是:()A柴达木盆地 B 塔里木盆地 C 四川盆地 D准噶尔盆地(2)、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是:()A柴达木盆地 B 塔里木盆地 C 四川盆地 D准噶尔盆地(3)、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是:( )A内蒙古高原B黄土高原C 青藏高原D云贵高原二、预习检测三大平原名称位置特点东北平原不填地势,广布,是我国面积最的平原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不填由冲击形成,主力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填地势 , 众多,稠密,连片,有“ "之称,由及其支流冲击形成三大丘陵北方: 、 ,南方:三、自主学习完成教材P27页【活动】第一小题四、达标检测1、我国的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A 1/2 B1/3 C 2/3 D 3/42、我国最大的盆地是:()A柴达木盆地 B 塔里木盆地 C 四川盆地 D准噶尔盆地3、我国最大的平原是:()A 东北平原B 华北平原C 长江中下游平原4、世界最高峰位于:( )A 中尼边界B 中印边界C 中国与巴基斯坦边界D 中缅边界。
湘 教版八上2.1《中国的地形》知识梳理导学案

《中国的地形》知识梳理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地图掌握我国主要山脉。
2.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1.能够结合地图说出主要的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位置,并能说出各地形区的特点。
2.能够在图上标出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分析说明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情感与价值观:分析地形对农业、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一、课前探究:学习任务一:靠北的一列①和②1、东西走向的山脉中间的一列③和④靠南的一列⑤2、南北走向山脉主要位于我国中部的⑥和⑦3、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西侧一列为⑧⑨⑩⑾中间一列为⑿⒀最东一列为⒁其主峰为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⒂⒃5、弧形山脉:⒄平均海拔超过米,位于中尼边境的峰,海拔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6、地势,呈状分布第一阶梯平均海拔地势主要特征第二阶梯平均海拔第三阶梯平均海拔7、在图中用红色的笔描绘出阶梯与阶梯的分界线。
学习任务二:1、读教材P21图2-1,找一找图上数码所代表的地形区。
2、读教材P24图2-8,分析我国地形的特征。
3、连线:将下列地形区的名称与其地表特征用直线连接起来:①内蒙古高原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地形崎岖,石灰岩广布云贵高原雪山连绵,冰川纵横青藏高原平坦开阔,草原肥美②塔里木盆地位置偏北,绿洲和垦区农业有相当规模准格尔盆地海拔最高,矿产丰富,号称“聚宝盆”柴达木盆地“紫色盆地”,有“天府之国”美称四川盆地面积最大,油气资源丰富③东北平原“鱼米之乡”华北平原我国最大的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二、预习交流:三、互助提升:1.读下图,有关我国西高东低阶梯地势的优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有利于东部海上季风带来的湿润气流顺地势深入内陆,带来充沛的降水B.使许多大江大河流滚滚东流,有利于沟通东西的水路交通C.西高东低的阶梯地势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D.当河流从地势高一级阶梯跌落到低一级阶梯时,会产生巨大的水能资源2.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又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分界线的山脉是()A.大兴安岭B.太行山C.昆仑山D.天山四、体验成功:1.读我国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地势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第1课时山脉纵横交织
【学习目标】
1.记住中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分布。
2.了解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的位置及自然与文化特色。
重点:中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分布。
难点:中国主要山脉的分布。
【自主学习】
2.中华五岳:东岳泰山(山东省)、西岳华山(陕西省)、南岳衡山(湖南省)、北岳恒山(山西省)、中岳嵩山(河南省)。
【交流探究】
不同走向的山脉与省区界线
写出图中数码表示的山脉名称、走向,这些山脉分别是哪两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分界线?
答:①为太行山,东北—西南走向,是山西省与河北省的界山;②为巫山,东北—西南走向,是重庆市与
湖北省的界山;③为武夷山,东北—西南走向,是江西省与福建省的界山;④为祁连山,西北—东南走向,其东段是甘肃省与青海省的界山;⑤为昆仑山,东西走向,其西段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西藏自治区的界山;⑥为南岭,东西走向,是湖南省与广东省的界山。
教师引导,归纳总结。
(1)歌诀记忆中国的主要山脉
三撇三横一弧形,兴安太行巫雪峰;长白武夷夹在中,台湾山脉它在东;天山阴山北连横,昆仑秦岭横居中;南岭喜马南卧龙,珠峰傲立中尼境。
(2)口诀记忆中华五岳:东西南北中,泰华衡恒嵩。
(3)图解作为省区的界山
【当堂达标】
1.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脉分布特点是(C )
A.横向分布
B.纵向分布
C.纵横交织
D.弧形分布
2.下列山脉中,属于东西走向的是(A )
A.秦岭
B.太行山
C.武夷山
D.横断山
3.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山脉①是昆仑山
B.山脉②是天山
C.山脉③是阿尔泰山
D.山脉②与山脉①、山脉③的走向相同
4.中华五岳中,现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的是(A )
A.泰山
B.华山
C.恒山
D.嵩山
5.山脉常常成为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天然分界线。
对下列图中山脉名称的判断正确的是( A )
A.①太行山脉②武夷山脉③昆仑山脉④祁连山脉
B.①大兴安岭②台湾山脉③天山山脉④阿尔泰山脉
C.①雪峰山脉②长白山脉③秦岭山脉④大别山脉
D.①巫山山脉②武夷山脉③阴山山脉④横断山脉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第2课时地形复杂多样
【学习目标】
1.运用中国地形图找出我国主要高原、盆地、平原、丘陵,学会分析总结我国的地形特征。
(重、难点)
2.知道山区的含义,学会分析山区开发利用的优势与劣势。
重点:主要地形区的地形特点及其分布。
难点:培养学生地理记忆和地理分析的能力,学会分析地形复杂队员、山区面积广对发展经济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复杂的地形
1.纵横分布的山脉,构成了中国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镶嵌其中。
2.中国东部多平原、丘陵,西部多高原、山地和盆地。
3.意义:复杂多样的地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又使祖国各地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
二、主要地形区
2.主要盆地
4.主要丘陵:自北向南主要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东南丘陵。
三、山区面积广大
(1)山区: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合称为山区。
中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2/3 。
(2)开发条件
①不利条件: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成本较高。
②有利条件:在农业多种经营、生态旅游开发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部分水热条件配合较好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可以发展种植业。
(3)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交流探究】
探究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
教师引导,归纳总结:
图解中国地形分布
【当堂达标】
我国四大高原各具特色,地貌各异。
读我国四大高原景观图,完成1~3题。
甲乙
丙丁
1.与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吻合的景观图是(A )
A.甲
B.乙
C.丙
D.丁
2.能够“开着汽车追黄羊”的高原景观图是(B )
A.甲
B.乙
C.丙
D.丁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据此完成3~5题。
3.下列地形结构示意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山区的比例),其中符合我国实际的是(C )
4.下列经济部门不适合在山区发展的是(B)
A.旅游业B.种植业C.采矿业D.林业
5.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在开发利用山区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A)
A.做好生态环境建设B.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力度
C.大力发展旅游业D.开垦荒地,增加耕地面积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第3课时地势西高东低
【学习目标】
1.读图分析我国地势特征,各级阶梯上的地形种类、海拔高低及界线。
(重、难点) 3.能说出我国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流向、交通和水能资源分布的影响。
(重点)【自主学习】
1.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三级阶梯界线及其概况
3.地势特征的影响
(1)对气候: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2)对河流: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阶梯交界处,水流湍急,产生巨大的水能。
(3)对交通:沟通了东西交通,加强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
【交流探究】
探究一主要地形区的阶梯分布
(1)在图中勾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
答:如下图所示。
探究二水能资源的分布与地势特征
读“中国主要大型水电站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问题。
(1)说说我国大型水电站的分布特点。
答: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基本上都位于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的附近及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附近。
(2)从地势、水能资源的角度,说明大型水电站分布的原因。
答:阶梯分界线附近,山高谷深,海拔高差悬殊,致使河流在此的落差大,水流急,蕴藏的水能资源非常丰富。
(3)假如我国地势东高西低,对气候、河流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答:如果我国地势东高西低,东部海洋的湿润气流将难以深入内地,我国的降水会明显减少,众多河流的水量也将减少,且河流的流向会变为自东向西。
教师引导,归纳总结:图解中国的地势特征及其影响
【当堂达标】
1.我国的地势特点是(A)
A.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B.中部低,四周高
C.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D.中部高,四周低
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简图,完成2~4题。
2.下列高原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上的是(A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云贵高原
D.黄土高原
3.在我国地形第一、二阶梯分界线的山脉中,属南北走向的是(B)
A.昆仑山B.横断山脉C.祁连山D.贺兰山
4.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一组什么走向的山脉(C)
A.东西走向B.南北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D.东南-西北走向
5.下列关于我国地势对河流、农业、交通、水能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B )
A.我国许多大河自东向西流入海洋
B.便于海洋湿润气候流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C.受地势高低的影响,我国众多大河,沟通了南北交通
D.河流从第三级阶梯流向第一级阶梯,落差大,水能资源极为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