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分析
经济学实证研究范例

经济学实证研究范例经济学实证研究是通过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来验证和验证经济理论的过程。
这种研究方法基于对现实世界中经济现象的观察和实证数据的使用,旨在提供对经济问题的科学解释。
本文将介绍几个经济学实证研究的范例,以展示这一研究方法的应用和重要性。
范例一: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经济学家菲利普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一个关于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关系的假说,即菲利普斯曲线。
根据这个假说,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一个负相关关系。
为了验证这个假说,经济学家收集了大量的实证数据,并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菲利普斯曲线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验证,证明了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范例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另一个经济学实证研究的范例是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经济学家通过收集各国教育水平和经济增长率的实证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结果显示,教育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这表明,教育的提高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因为受教育的人更有可能创造和应用知识,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范例三:贸易自由化对国家经济的影响贸易自由化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经济学实证研究可以提供对其影响的科学评估。
经济学家通过收集各国贸易自由化程度和经济指标的实证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贸易自由化对国家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自由贸易可以促进国际间的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增长。
范例四: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是经济学实证研究的又一个重要领域。
经济学家通过收集货币政策变量和通货膨胀率的实证数据,进行了计量经济学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货币政策的紧缩可以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而货币政策的宽松则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加剧。
这些实证研究为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结论经济学实证研究是经济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实证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验证和验证经济理论,为经济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介绍了几个经济学实证研究的范例,包括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贸易自由化对国家经济的影响以及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教学]菲利普斯曲线与失业的问题
![[教学]菲利普斯曲线与失业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b3a08b1a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f8.png)
菲利普斯曲线与失业的问题菲利普斯在1958年发表了《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分析了近百年的数据,根据1861年到1913年的数据,论证了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的假说。
1960年萨缪尔森与索洛在发表的《达到并维持稳定的价格水平问题:反通货膨胀政策的分析》中运用美国的数据,验证了菲利普斯假说,提出了“菲利普斯曲线”的概念。
他们用物价上涨率代替货币工资变动率,得出了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替换关系。
奥肯在1962年发现了经济周期波动中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反向关系。
萨缪尔森与索洛是对菲利普斯假说作出的一种新表述,奥肯是对菲利普斯假说的一个新发现。
学界通常把菲利普斯的观点,萨缪尔森与索洛的观点,奥肯的观点看做是菲利普斯曲线的三种表达方式,即它们表明了三对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工资率-失业率”;“通胀率-失业率”;“产出率-失业率”。
菲利普斯、萨缪尔森与索洛、以及奥肯提出的三对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都是以实证分析为基础的,除非样本数据有误或者人为造假,否则就其本身而言是不可辩驳的。
然而几十年来,围绕菲利普斯曲线的问题,反反复复纷争不断。
菲利普斯曲线的三对经济变量关系,都是一时一地的实证分析,离开一定的时段,离开一定的地域,三对经济变量关系就会有所变化。
不仅仅是假说,包括任何的理论,都有其成立的前提条件。
只有找到了假说理论的内在逻辑,才有可能还假说理论以原本的面貌。
一、工资率与失业率三对经济变量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内在逻辑?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反映的是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菲利普斯将英国1861-1957年的数据,以1861-1913年,1913-1948年与1948-1957年分为三个阶段,作了单独的考察。
在对1861-1913年数据的考察过程中,菲利普斯以英国货币工资的变动率为纵坐标,以失业率为横坐标作了一个散点图, 图中同时根据散点图的分布情况拟合了一条曲线,也就是萨缪尔森与索洛命名的菲利普斯曲线。
10通货膨胀 失业和菲利普斯曲线-1

1、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
美国1961-1969年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变动 基本符合菲利普斯曲线。
2、菲利普斯曲线方程
菲利普斯曲线方程:
π = -ε (u-u*)
π =通货膨胀率
ε =价格对失业率的反应程度 u=失业率
u*=自然失业率
3、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意义
◆菲利普斯曲线表示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反向
在短期,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仍然存在着交替变 化关系。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长期:人们有时间调整自己的通货膨胀预期,预期 通货膨胀与实际通货膨胀率迟早一致。 当实际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 胀时,则u=u*,即失业处于自 然失业率水平,即在长期经济能 实现充分就业。 π= πe - ε(u-u*)
u*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л
初始的菲利普斯曲线
■ 1958年,伦敦经济学院教授新西兰籍经济学家菲
利普斯研究了英国1861-1957年间失业率和货币工 资变动率的实际统计资料。
■ 菲利普斯的实证研究表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的
变动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反向关系。
初始的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根据自己的实证研究,定义了一条关于货 币工资变动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л
7
PC C B
1 6 u
1
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意义
4、菲利普斯曲线的理论意义
在理论上,菲利普斯曲线给出了总供给曲线的另一 种解释。
总供给的增加意味着失业率 的下降,失业率由B点下降到A 点,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通货 膨胀率也由B点上升到A点。
当政府实行扩张性政策扩 大总需求时,由B点移到A点 时,物价水平也由B点移到A 点。
◆第一阶段,由于价格对总需求的反应慢于生产,所
理性预期的通货膨胀实证分析

对于理性预期菲利普斯曲线的验证——基于新世纪上海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摘要:在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通货膨胀和失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实际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菲利普斯提出了失业率和货币工资率相互交替的菲利普斯曲线,货币学派提出了长期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理性预期学派则认为菲利普斯曲线在短期也是垂直的。
经济理论的研究是为经济实践服务的,每一种菲利普斯曲线都有自己的政策含义。
因此政府在进行决策时就必须在高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和高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之间做出抉择。
而理性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则指出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增加货币供给量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只能导致通货膨胀,不会对产出和就业等实际变量产生影响,宏观经济政策是无效的,本文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理性预期菲利普斯曲线政策实证研究一、菲利普斯曲线的发展历程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是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而通货膨胀和失业都是用于描述宏观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由此可见,菲利普斯曲线在宏观经济学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8lanchard和Fischer (1989)认为“菲利普斯曲线在经济周期理论中起着中心的作用。
”以下主要讨论菲利普斯曲线的发展演进过程。
菲利普斯曲线理论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菲利普斯发现货币工资变动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并据此提出了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
第二阶段是弗里德曼根据自然失业率的假说,提出了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第三阶段为理性预期学派提出了理性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一)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1.失业率-工资变动率曲线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任教的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在英国的《经济学》杂志发表了题为《1861-1957联合王国的失业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的著名文章。
该文章在对英国近百年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在1861年-1913年间英国货币工资的变化率与失业率是负相关的结论:即失业率越低,货币工资率在一年中上升的百分比就越高;反之,失业率越高,货币工资率在一年中上升的百分比就越低,二者存在着相互替代的关系。
基于菲利普斯曲线探究中国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

基于菲利普斯曲线探究中国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李小文(昆明城市学院ꎬ云南㊀昆明㊀650000)摘㊀要:失业和通货膨胀问题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两个宏观经济问题ꎮ尤其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ꎬ两者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很多经济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ꎮ菲利普斯曲线是反映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此消彼长关系的曲线ꎮ文章基于菲利普斯曲线相关理论出发ꎬ以我国2011-2021年的相关年度数据为样本ꎬ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ꎬ对我国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ꎬ检验菲利普斯曲线在我国的适应性ꎬ并最终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ꎮ关键词:菲利普斯曲线ꎻ失业率ꎻ通货膨胀率中图分类号:F241.4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1-6728(2023)12-0135-04一㊁研究背景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是衡量一国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ꎬ稳定通货膨胀率和降低失业率一直是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首要目标ꎮ菲利普斯曲线揭示了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ꎬ高的通货膨胀率对应的是低的失业率ꎻ反之ꎬ低的通货膨胀率对应的是高的失业率ꎬ即一个国家可以通过容忍高通货膨胀率来维持低失业率ꎬ也可以通过容忍高的失业率来维持低通货膨胀率ꎮ换言之ꎬ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ꎮ但是在不同的国家ꎬ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具有不同的特点ꎬ甚至在同一个国家不同时期ꎬ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ꎮ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关系不再适用菲利普斯曲线[1]ꎬ因此菲利普斯曲线的适应性检验已成为宏观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ꎮ尤其在美国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来的是两者不一样的关系ꎬ说明菲利普斯曲线适应性在每一个国家甚至同一个国家不同时期也是不一样的ꎮ文章以我国2011-2021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年度统计数据作为样本ꎬ通过建立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计量经济模型ꎬ对我国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ꎬ检验菲利普斯曲线解释我国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的适应性ꎬ并最终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ꎬ为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一定的建议ꎮ二㊁失业㊁通货膨胀和菲利普斯曲线相关概述(一)失业及失业率失业是宏观经济研究的重要问题ꎬ失业最终表现为劳动力资源的闲置ꎬ是劳动力中有工作能力和意愿的劳动者没有找不到工作的现象ꎮ用失业率来衡量失业程度ꎬ失业率是劳动人口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2]ꎬ一般用城镇登记失业率来衡量失业程度ꎮ为了研究中国的失业率的变化情况ꎬ以2011-2021年的年度数据作为样本来分析ꎬ横轴表示年份ꎬ纵轴表示失业率ꎮ从图1中可以看出ꎬ2011-2015年即 十一五 期间失业率比较稳定ꎬ基本保持在4.1%左右ꎻ2016-2019年呈现下降趋势ꎬ2020年失业率明显提高ꎬ主要是受到疫情的影响ꎬ2021失业率出现了少幅下降ꎬ但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ꎮ531作者简介:李小文(1984—㊀)ꎬ男ꎬ傈僳族ꎬ云南泸水人ꎮ主要研究方向:宏微观经济学㊁财务金融ꎮ图1㊀2011-2021年中国的失业率趋势图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网公布的数据整理(二)通货膨胀及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研究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ꎬ通货膨胀的出现最终会带来很多的社会经济影响ꎮ例如ꎬ通货膨胀会带来收入的再分配效应ꎬ尤其是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最终还会带来失业ꎮ一般情况下ꎬ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通货膨胀的程度ꎬ由于衡量物价变动幅度的经济指标较多ꎬ通常习惯用CPI增长率来衡量物价变动的幅度ꎮ为了研究中国的通货膨胀率的变化情况ꎬ以2011-2021年的年度数据作为样本来分析ꎬ横轴表示年份ꎬ纵轴表示通货膨胀率ꎮ从图2中可以看出ꎬ2011-2015年即 十一五 期间通货膨胀率呈现下降趋势ꎬ由5.4%下降到1.4%ꎻ2016-2019年呈现上升ꎬ由2.0%上升到2.9%ꎻ2020-2021年通货膨胀率明显降低ꎬ由2.5%下降到0.9%ꎮ图2㊀2011-2021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趋势图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整理(三)菲利普斯曲线的相关概述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由新西兰籍经济学家菲利普斯于1958年提出ꎬ菲利普斯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替换关系的曲线ꎬ揭示了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反方向变动的关系ꎮ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萨缪尔森和索洛于1960年对菲利普斯曲线进行了修正和发展ꎬ把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修正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ꎮ经过修正后的菲利普斯曲线揭示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反方向变动的关系ꎮ后来美国的经济学家弗里德曼于1968年提出了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ꎬ将预期通货膨胀率引入到菲利普斯曲线中ꎮ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揭示了当实际通货膨胀率等于预期通货膨胀率时ꎬ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ꎮ当预期通货膨胀率为一个常数时ꎬ即预期通货膨胀率不变时ꎬ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关系的曲线为短期菲利普斯曲线[3]ꎮ三㊁模型的构建与分析(一)样本数据选取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原因ꎬ以2011-2021年共11个年度数据作为样本ꎬ即以 十一五 时期及以后的数据作为样本ꎬ以城镇登记失业率代表失业率ꎬ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率代表通货膨胀率ꎬ用CPI增长率来表示ꎮ将2011-2021年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数据绘制成散点图ꎬ横轴代表失业率ꎬ用μ表示ꎬ纵轴代表通货膨胀率ꎬ用π表示ꎬ从而绘制出两者之间的散点图ꎬ如图3所示ꎮ从图3中可以看出来ꎬ2011-2021年中国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并不严格保持负相关关系ꎬ波动性比较大ꎬ不同时期两者之间的变动方向不确定ꎬ因此值得对菲利普斯曲线在中国的适应性进行研究分析[4]ꎮ图3㊀2011-2021年中国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散点图(二)计量模型的构建及检验在模型设定方面ꎬ文章采用的是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ꎬ并用上一期的通货膨胀率来代替预期的通货膨胀率ꎻ以上一期的通货膨胀率和本期失业率作为解释变量ꎬ以通货膨胀率作为被解释变量ꎬ以中631国2011-2021年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数据为样本建立回归模型ꎬ在建立回归模型之前ꎬ需要先进行平稳性检验ꎮ1.平稳性检验在建立计量经济模型之前ꎬ需要进行平稳性检验ꎬ即进行单位根检验ꎬ文章用的方法是ADF检验方法ꎮ通过单位根检验如果得出两个变量同时通过了原序列㊁一阶差分或者二阶差分检验ꎬ那么说明时间序列平稳ꎬ就可以进行后续的回归分析ꎮ通过对中国2011-2021年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数据进行ADF检验ꎬ得到的结果ꎬ如表1所示ꎮ从表1中可以看出ꎬ变量π的一阶差分后的ADF值为-3.98不仅小于5%的临界值-1.99ꎬ同时小于1%的临界值-2.85ꎻ变量μ的一阶差分后ADF值为-4.42不仅小于5%的临界值-1.99ꎬ同时小于1%的临界值-2.84ꎬ说明中国2011-2021年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时间序列通过了平稳性检验[5]ꎮ表1㊀变量的单位根检验结果表变量差分次数(CꎬTꎬK)DW值ADF值5%临界值1%临界值结论π1(0ꎬ0ꎬ1)1.39-3.98-1.99-2.85平稳μ1(0ꎬ0ꎬ1)2.05-4.42-1.99-2.84平稳㊀㊀2.模型的设定及分析根据上述的平稳性检验ꎬ说明中国2011-2021年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年度数据通过了平稳性检验ꎬ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分析ꎬ在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时结合计量经济学的相关内容采用了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ꎮ因此将模型设定为:πt=β0+β1πt-1+β2μt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我国2011-2021年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数据进行回归分析ꎬ得到具体的回归模型为:πt=6.46+0.26πt-1-1.27μt(1.32)(1.30)(-1.00)R2=0.22ꎬD W=2.00ꎬSE=0.62ꎬF=0.98ꎬT=10从回归结果来看ꎬ因为β2=-1.27ꎬ说明失业率变量与通货膨胀率变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化ꎬ两者之间存在替代关系ꎬ说明可以通过容忍高的失业率来实现低的通货膨胀率ꎬ或者通过容忍高的通货膨胀率来实现低的失业率ꎮ模型设定之后ꎬ利用最小二乘法对中国2011-2021年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年度数据分别进行正态性检验㊁自相关检验以及异方差检验ꎮ首先做正态性检验ꎬ表2为具体的检验结果ꎬ如果将 Jarque-Bera 项的伴随概率 Probabilitiy 与显著性水平0.05相比ꎬ如果其大于0.05则表明随机扰动项正态性假设成立ꎬ否则表明正态性假设不成立ꎮ检验的结果伴随概率为0.642474大于显著性水平0.05ꎬ表明正态性假设成立ꎮ表2㊀正态性检验结果表统计量统计值统计量统计值Mean3.55e-16Skewness-0.726318Median0.047356Kurtosis2.883797Maximum0.655867Jarque-Bera0.884857Minimum-1.144672Probability0.642474Std.Dev.0.550168㊀㊀其次做自相关检验ꎬ表3为具体的检验结果ꎬ如果将 Obs∗R-squared 项的伴随概率与显著性水平0.05相比较ꎬ如果其大于0.05则表明接受不存在自相关的原假设ꎬ否则表明存在自相关ꎮ一阶自相关的检验结果伴随概率为0.2318大于显著性水平0.05ꎬ说明无自相关假设成立ꎮ表3㊀一阶自相关检验结果表统计量统计值伴随概率F-statistic1.0009030.3557Obs∗R-squared1.4296770.2318㊀㊀最后做异方差的White检验ꎬWhite检验包括:不包含交叉乘积项的异方差的White检验和包含交叉乘积项的异方差的White检验ꎬ如果将 Obs∗R-squared 项的伴随概率与显著性水平0.05相比较ꎬ如果其大于0.05则表明接受同方差的原假设ꎬ否则表明存在异方差ꎮ最后检验的结果不包含交叉乘积项的异方差的White检验和包含交叉乘积项的异方差731的White检验伴随概率分别为0.8408和0.4635ꎬ均大于显著性0.05ꎬ说明同方差假设成立ꎮ通过上述分析ꎬ该模型符合古典假设ꎬ即具有零均值㊁同方差㊁无自相关㊁随机扰动项与解释变量不相关和正态性假定ꎮ但是该模型的可决系数R2=0.22ꎬ说明该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差ꎬ在模型的总变差中ꎬ回归平方和所占的比重仅为22%ꎬ即能够由回归模型作出解释的部分较小ꎮ从中可以看出ꎬ菲利普斯曲线与我国2011-2021年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实际情况并不完全吻合ꎮ四㊁结论与建议(一)结论根据宏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ꎬ一般情况下充分就业和稳定物价是无法同时实现的ꎬ这两个宏观经济问题一直是无法同时实现的政策目标ꎮ根据菲利普斯曲线以及曲线方程可以看出ꎬ两个变量之间呈现出来的是负方向变动的关系ꎬ因此一国政府在实施具体的宏观经济政策时ꎬ可以通过容忍高的通货膨胀率来实现低的失业率ꎬ也可以通过容忍高的失业率来实现低的通货膨胀率ꎮ文章对菲利普斯曲线在我国的适应性进行了检验ꎬ即以我国2011-2021年的数据作为样本ꎬ通过模型的构建进行了回归分析ꎮ从回归结果来看ꎬ总体上ꎬ在我国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的关系ꎬ但是通过建模分析发现菲利普斯曲线与我国的实际情况并不完全吻合ꎬ说明在用菲利普斯曲线分析我国的失业和通货膨胀问题时ꎬ不能直接利用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分析方法ꎬ而是需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ꎬ这样才有利于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ꎬ才能够保证实现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ꎮ(二)政策建议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ꎬ政府不仅要注重就业质量ꎬ同时还必须关注物价水平ꎬ因此必须把稳就业和稳物价联系起来ꎮ根据回归分析的结果以及我国的实际情况ꎬ具体提出以下的政策建议:(1)加大就业政策体系的完善力度ꎬ推动高质量就业ꎮ就业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保证ꎬ也是最重要的民生问题ꎬ只有不断完善就业政策体系ꎬ才能保证高质量就业目标的实现ꎮ在 十四五 期间ꎬ应注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ꎬ解决 就业难 和 招工难 并存的问题ꎬ需要加大就业引导ꎬ同时加大就业培训的力度ꎮ(2)宏观经济政策方面ꎬ必须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ꎬ财政政策方面通过扩大政府支出以及采取税收优惠政策或者降低税率等方式刺激整个社会的总需求ꎬ从而刺激投资㊁扩大生产ꎬ降低失业率ꎻ货币政策方面通过三大货币政策工具控制信贷规模ꎬ通过货币供应量的调整改变利率水平ꎬ最终确保物价水平稳定ꎮ(3)由于高的失业率或者高的通货膨胀率都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ꎬ结合经济学的相关理论ꎬ可以发现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负方向变化的关系ꎬ政府应该确定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社会临界点ꎮ若实际经济情况在临界点内ꎬ则政府不需要采取任何行动ꎻ若在临界点之外ꎬ则政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ꎮ即如果失业率超过临界值ꎬ需要采取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ꎬ通过提高通货膨胀率来降低失业率ꎻ反之ꎬ如果通货膨胀率超过临界值ꎬ需要采取紧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ꎬ通过提高失业率来降低通货膨胀率ꎮ参考文献:[1]刘伟峰.探究中国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J].经济纵横ꎬ2018(6):58-59.[2]江俊媱ꎬ朱琳.实证分析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J].现代商业ꎬ2020(29):130-132.[3]蒋欣.我国城镇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浅析 基于菲利普斯曲线关系[J].财金观察ꎬ2022(1):15-27.[4]陈红ꎬ徐慧丹.我国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关系研究 基于1980-2014年的实证[J].当代经济ꎬ2017(19):50-53.[5]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ꎬ2021.831。
第十讲通货膨胀与失业

货膨胀率也就越高。
短期通货膨胀调整
• 相对于潜在GDP的产出波动与通货膨胀 预期与通货膨胀
1、附加预期的通货膨胀调整曲线
2、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 3、长期通货膨胀调整曲线
当产出低于潜在水平时,失业率上升到高于自然失业率,通货膨胀下降。 工资和价格取决于工人和企业对通货膨胀的预期。
加到高于潜在水平,通货膨胀就上升。 企业可能调整产出和就业而不是价格和工资,这是由于改变工资和价格风险可能更大。
……第二,菲利普斯曲线看起来在移动。 最终,经济将在通货膨胀率π2水平达到充分就业均衡(YF)。
如果产出下降到低于潜在水平,通货 长期中,经济将趋向于充分就业均衡,此时的通货膨胀率会保持稳定。
适应性预期,即将前几期对该变量的预期加权平均以形成当期对该变量的预期:
。
适应性预期,即将前几期对该变量的预期加权平均以形成当期对该变量的预期:
。
膨胀就下降。 如果政府试图再次将产出扩大到Y1,只能使SRIA向上推到π2。
基本假定:价格和工资的粘性
• 要点一:价格和工资的调整由于若干原因 可能是缓慢的,企业可能面临大的调整成 本。企业可能调整产出和就业而不是价格 和工资,这是由于改变工资和价格风险可 能更大。合同可能限制工资调整的灵活性, 最低工资立法也可能阻碍货币工资的削减。 P720“提要”
回顾:工资和价格调整缓慢的原因
菲利普斯曲线
• 要点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短 期,较高的失业是与较低的通货膨胀相联 系的。这一关系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
P720“提要”
货币工资增长率%
20世纪50年代,在 英国任教的菲利普斯 发现:英国失业率与 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
失业与通货膨胀毕业论文

衡量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一般有三种:消费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国生产总值价格折算指数。
直接原因: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或刺激经济增长,或平衡汇率,国家增加货币的发行量。
间接原因:需求拉动—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过度增长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货物,按照凯恩斯的解释,如果总需求上升到大于总供给的地步,过度的需能引起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所以,任何总需求增加的任何因素都可以是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 成本推进—成本或供给方面的原因形成的通货膨胀,即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又称为供给型通货膨胀,是由厂商生产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造成成本向上移动的原因大致有:工资过度上涨;利润过度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通货膨胀可以分为低通货膨胀,急剧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
低通货膨胀的特点:价格上涨缓慢且可以预测;
急剧通货膨胀:以每年20%,100%甚至200%的2位数或3位数的比率上涨时,即产生了这种通货膨胀。
恶性通货膨胀:货币几乎无固定价值,物价时刻在增长,其灾难性的影响使市场经济变得一无是处。
3 通货膨胀与失业的治理措施
2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概述
2.1失业的定义与分类
所谓失业就是即达到就业年龄具备工作能力谋求工作但未得到就业机会的状态。
失业可以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劳动市场经常性变化带来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经济结构调整导致的失业。
周期性失业—经济周期性波动产生的失业。
2.2通货膨胀的定义与分类
个人财富包括物质和非物质的,既包括有形的, 也包括无形的,银行存款、股票、有价证券、住房、发明专利、个人才能、个人可支配的时间的等,凡是一切能给财富所有者带来效用的东西都属于财富的畴。个人财富总量对个人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即使个人收入总量对个人劳动力供给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一种负相关的关系。
我国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关系研究——基于1980-2014年的实证

我国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关系研究——基于1980-2014
年的实证
陈红;徐慧丹
【期刊名称】《当代经济》
【年(卷),期】2017(000)019
【摘要】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一直是宏观政策关注的焦点,刻画两者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在不同经济周期和通货膨胀预期下呈现差异化特征.本文立足于我国各经济发展阶段的研究基础,以1980-2014年相关数据构建计量经济学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得出:中国经济并不完全符合菲利普斯曲线特点,其通胀率和失业率虽总体为负相关,但短期波动较多,且出现异变,二者也不仅是简单的此消彼长关系.
【总页数】4页(P50-53)
【作者】陈红;徐慧丹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四川成都611130;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我国失业保险支出与城镇失业率关系研究——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分析 [J], 徐晓莉;张玲;马晓琴
2.失业保险基金支出与城镇失业率的相关关系研究——基于协整分析与G-ranger 检验的实证分析 [J], 杜亚倩;林毓铭
3.基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我国最优货币政策规则选择 [J], 金成晓;卢颖超
4.我国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二者关系的实证研究 [J], 沈少川
5.中国通货膨胀与失业率的关系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J], 田思源;刘永文;何志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实证分析

中国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实证分析作者:程希来源:《时代金融》2017年第08期【摘要】本文旨在通过理论和计量分析,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推导出我国菲利普斯曲线的计量模型。
根据推导出的包括城镇登记失业率和通胀率变量的模型,阐述我国存在通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菲利普斯的曲线特征,并根据此特征来给予相关经济政策建议。
【关键词】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通胀率城镇登记失业率菲利普斯曲线是由新西兰统计学家威廉菲利普斯于1958年率先提出的,用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替代取舍关系的曲线。
菲利普斯根据英国1867~1957年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反向关系的曲线。
根据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货币工资率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
因此,这条曲线就可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的关系。
一、数据的选取与说明考虑到实际研究的需要以及获取数据的方便,将1983~2013年度共31组数据设为样本空间,分析中将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作为通货膨胀的指标代替,又由于我国没有完整失业率统计资料,以国家统计局城镇登记失业率代替失业率。
表1 1984年至2014年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
按照以上数据可以得出1983年至2014年我国失业率及通货膨胀率的散点图。
■图1基于数据以及散点图可以看出,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呈现以下特点:反向变化。
失业率和通胀率之间呈反向变化出现于1984~1986年、1990~1991年、1994~1997年、2000~2002年、2003~2004年、2006~2007年。
正向变化。
如1980~1983年,通胀率由6.0%下降到1.5%,失业率由4.9%下降到2.3%;1992~1994年,通胀率由5.4%上升到21.7%,失业率由2.3%上升到2.8%;2002~2003年,通货膨胀由0.3%上升到1.2%,失业率由4%上升到4.5%;2005~2006年,通胀率由1.8下降到1.5%,失业率由4.2%下降到4.1%;2007~2008年,通胀率由4.8%上升到5.9%,失业率由4%上升到4.2%。
实证分析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

Financial View | 金融视线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130实证分析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江俊瑶1 朱琳21.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重庆 4015242.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 402160摘要: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作为宏观经济中重要的参考研究指标,菲利普斯曲线充分反映了其二者的关系。
近年来,菲利普斯曲线逐渐失效。
本文通过收集1948年到2020年6月的美国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讨论菲利普斯曲线是否还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最后,根据其结论做出总结以及两者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失业率;通货膨胀率;菲利普斯曲线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673-5889(2020)29-0130-03一、引言宏观经济研究中,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对弄清经济状况至关重要。
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关键指标,两者都反映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状况。
一方面,失业率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前社会闲置的劳动力;另一方面,当失业率较高时,则意味着当前社会的经济并不乐观。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失业率越低,经济就越好。
通货膨胀率是指一段时间内商品物价平均水平的上升幅度。
在研究过程中,通常使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来代表通货膨胀率(Scott,2015)。
研究失业率以及通货膨胀率可以更好地发现当前的经济发展环境并根据其具体状况制定相关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
此外,稳定通货膨胀率和减少失业率一直是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
政府可以将当前的政治以及经济状况与分析预测相结合,以制定适当政策,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1958年,新西兰经济学家威廉·菲利普斯在《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了菲利普斯曲线,反映了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关系,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基本关系为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指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不再适用菲利普斯曲线,其交替关系的曲线趋于平缓。
教案宏观经济学失业与通货膨胀

教案宏观经济学失业与通货膨胀教案:宏观经济学-失业与通货膨胀引言: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体运行规律。
其中失业与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学中重要的议题。
本教案旨在深入探讨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概念、原因、影响以及相关政策应对措施。
一、失业的概念和类型(字数:300)失业是指全职的劳动力在一定时期内没有工作机会并愿意从事工作,同时主动在寻找工作的现象。
根据失业原因的不同,失业可以分为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1. 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是由于产业结构变化、技术进步等原因造成的失业。
例如,某个行业的需求减少,导致该行业工人失去工作,但他们又无法迅速适应其他行业的需求,从而形成结构性失业。
2. 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工作匹配不完善等原因造成的失业。
例如,毕业生刚刚进入劳动力市场,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就业环境,期间可能会发生摩擦性失业。
3. 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是由经济周期引起的失业。
经济周期的波动会导致经济活动的波动,从而影响就业机会。
在经济低迷期,企业可能会裁员或暂停招聘,导致周期性失业增加。
二、通货膨胀的概念和影响(字数:500)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普遍上涨的情况,通常以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作为衡量标准。
通货膨胀对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1. 对消费者的影响通货膨胀会导致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因为相同的货币单位所能购买的物品减少。
此外,通货膨胀还会引发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改变,例如提前消费、购买抗通胀资产等。
2. 对企业的影响通货膨胀会增加企业的成本,特别是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从而降低企业的利润率。
此外,通货膨胀还会导致企业的投资决策受到影响,增加了投资风险。
3. 对政府的影响通货膨胀会对政府财政造成影响。
一方面,通胀可能导致政府的实际税收减少,从而削弱财政收入。
另一方面,政府为应对通胀可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措施。
三、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字数:600)失业与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学中重要的议题,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
经济学中的实证研究案例

经济学中的实证研究案例经济学是对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学科,而实证研究则是指通过数据和事实的观察来验证理论和假设的方法。
在经济学中,实证研究是非常重要和常见的一种研究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个经济学中的实证研究案例,以展示实证研究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和意义。
案例一:最低工资政策的实证研究最低工资政策是政府为了保障低收入劳动者的生活质量而设定的法定最低工资标准。
经济学家通过实证研究来评估最低工资政策对就业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他们可以收集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段的数据,分析实际工资水平、就业情况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趋势,从而评估最低工资政策的效果和成本。
案例二:货币政策的实证研究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以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为主要手段的经济政策。
经济学家可以通过实证研究来评估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影响。
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宏观经济数据、分析经济周期和通胀压力,以及运用经济模型来测算和验证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程度。
案例三:市场竞争的实证研究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基本特征,对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有着重要影响。
经济学家可以通过实证研究来评估市场竞争对价格、产品质量和企业行为的影响。
他们可以采用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和经济模型等方法,来测算市场竞争对市场效率和消费者福利的影响程度。
案例四:贸易政策的实证研究贸易政策是国家为了调整进出口贸易而制定的相应政策。
经济学家可以通过实证研究来评估贸易政策对国内产业、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他们可以采用比较优势理论、输入输出分析、计量经济模型等方法,来评估贸易政策对国家经济的长期和短期影响。
综上所述,经济学中的实证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验证经济理论和假设,为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最低工资政策、货币政策、市场竞争和贸易政策等都是经济学中常见的研究领域。
通过实证研究,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经济现象和规律,为改善经济运行和促进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指导和建议。
中国通货膨胀与失业率的关系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一、引言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一直都是各国经济政策关注的重要指标,面对这两个指标,由于它们的内在冲突性,各国常常将面临决策,那么该如何权衡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呢?对此,菲利普斯早在1958年便根据经验统计数据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工资变动率和失业率相关关系的曲线,之后又有学者发现工资变动率可以反映通货膨胀的情况,因此,这条曲线演变为可以解释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关系的曲线,即菲利普斯曲线。
这一曲线所隐含的经济含义也被世界上若干国家的数据证实,即:在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这两个目标上,各个国家都只能被迫选择其中一个,若一个国家想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或者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国内需求,虽然有可能降低失业率,但却是通过商品价格上涨的代价来得以实现的。
菲利普斯曲线的适用性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地区普遍得到了验证,但在我国其适用性一直存在争议,而随着我国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通货膨胀也日益严重,加之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近年来屡创新高,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随之表现出来的是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的矛盾日益突出。
因此,验证这一理论在我国是否适用对我国经济具有重大意义,也对我国货币政策的选择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二、文献综述(一)国外文献综述1958年,菲利普斯根据经验统计数据研究得出: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存在负相关关系。
1960年,萨缪尔森和索罗用通货膨胀率代替货币工资变动率,得出了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负相关关系。
1968年,弗里德曼从货币主义的角度指出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所暗含的负相关关系并不存在。
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的滞涨局面,使得弗里德曼这一超前判断得到了验证。
1973年,理性预期学派在菲利普斯曲线中引入理性预期发现菲利普斯曲线不仅在长期中不存在,在短期中也不存在。
(二)国内文献综述我国对于通货膨胀与失业率关系的研究较晚。
栗树和等(1988)[1]根据我国1953—1986年的统计数据研究发现:菲利普斯曲线在我国先后经历了正中国通货膨胀与失业率的关系研究———基于VAR 模型的实证研究田思源,刘永文,何志康(贵州大学经济学院,贵州贵阳550000)【摘要】文章主要根据我国1985—2019年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和城镇登记失业率的统计数据,运用VAR 模型,研究我国通货膨胀与失业率的关系,识别菲利普斯曲线在我国的适用性,以此为政府采取宏观调控政策提供依据。
菲利普斯曲线

。
2.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在短期内,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是既定的,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替代关系。
但在长期,人们会有足够的时间去调整自己
的通货膨胀预期,最终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会 和实际的通货膨胀率相等,这时,通货膨胀 和失业之间的替代关系将消失。
3. 理性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弗里德曼使用的是适用性预期,而理性预期 学派则考虑理性预期,从而否定了短期和长期中 的反向替代关系。认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无论 在短期还是长期中,都不存在菲利普斯曲线所描 述的那种替代关系。
菲利普斯的实证研究表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
的变动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反向关系。
1. 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根据自己的实证研究,定义了一条关于货 币工资变动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曲线表明: 当失业率高时,通 货膨胀率低; 当失业率低时,通 货膨胀率高。
1. 菲利普斯曲线
1960年萨缪尔森与索洛在《反通货膨胀政策的
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理论的发展是对西方国家经 济现实的反映。围绕菲利普斯曲线,不同学派表明了 他们对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同态度。 货币主义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中有效,在长 期中无效。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宏观政策无效;扩张性的货 币政策只会引起通货膨胀,不能降低失业率。
现在绝大多数经济学家接受的观点是短期中存在 失业与通货膨胀交替,而长期中不存在这种关系。
中国通货膨胀的实证分析

甘肃政法学院计量经济学》所在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班 级:08 级国贸一班通货膨胀的时政分二O一一年六月二十一日中国通货膨胀的时政分析一、通货膨胀的内涵通货膨胀的基本含义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于是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下降。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例如: 例如货币总量100 元,实物总量10 个苹果那么一个苹果就价值10 元,如果第二年苹果产出增加了10,也就是市场上有20 个苹果,而货币增加了200 也就是300 元总量的货币,那么第二年每个苹果就价值15 元,推广到整个经济体,物价水平就上升了,于是就出现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主要有三种形式:地通货膨胀,急剧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
二、理论综述(1)货币主义对于通货膨胀最广为人知也最直接的理论是:通货膨胀导因于货币供给率高于经济规模增长。
此说主张以比较GDP平减指数与货币供给增长来做测量,并由中央银行设定利率来维持货币数量。
此观点不同于下述之奥地利学派者在于其着重于货币之数量而非实质。
在货币主义架构下,货币的聚集是重点所在。
货币数量理论,简单的说,就是经济体所耗货币总量取决于现存货币总量。
下列公式创自此说:p 为一般消费品物价水平,dc 为消费品总需求量,而sc 消费品总供给量。
公式背后的观念是:在消费品总供应量对消费品总需求量相对下降,或消费品总需求量对消费品总供应量相对上升时,一般消费品物价会随之2)商品与通货膨胀货币总量的观点,经济学者们以货币总量计算消费品总需求量。
于是乎,他们断定总开销与消费品总需求量随著货币总量提高。
于是相信货币数量理论的学者们同样也相信物价上涨的唯一原因就是经济成长(表示消费品总供给量正提高),以及央行因之以货币政策提高现存货币总量。
以此观点来说,通货膨胀的最根本原因是货币供给量多于需求量,于是“通货膨胀是一定会到处发生的货币现象”,弗里德曼如是说。
关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关系的实证分析

关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关系的实证分析摘要: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造成了世界大范围的失业,与此同时带来了各国通货膨胀率不同程度的提高。
随着世界各国应对经济危机的政策出台以及企业的共同努力,世界经济又在慢慢的复苏,失业率也在稳步下降,通货膨胀率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本文运用菲利普斯曲线说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失业率 通货膨胀率 菲利普斯曲线 显著性检验 一、 问题的提出失业与通货膨胀是短期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两个主要问题。
如果经济决策者的目标是低失业和低通货膨胀,则会发现低失业和低通货膨胀目标往往是冲突的。
利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来求解,假设决策者用扩张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扩大总需求,达到低失业的目标,会使经济沿着短期总供给曲线变动到更高产出和更高物价水平的一点上,这在增加产出、降低失业的同时,导致了较高的物价水平,较高的物价水平意味着较高的通货膨胀。
反之,假设用紧缩的财政政策或者货币政策缩减总需求,达到低通货膨胀的目标,则会导致较低的产出,较低的产出意味着较高的失业。
在宏观经济学种,失业和通货膨胀这种负相关关系可以用菲利普斯曲线来说明,包括简单菲利普斯曲线、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其中,简单菲利普斯曲线只是描述了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如下式所示:)(*--=μμεπ (1-1)其中,π为通货膨胀率,μ为失业率,*μ为自然失业率,ε为参数。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除考虑了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外,还考虑了通货膨胀预期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如下式所示)(*--=μμεππe (1-2)其中,eπ为预期通货膨胀率。
无论简单菲利普斯曲线,还是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反映的都是经济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可以建立现行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研究,这里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进性实证研究。
二、模型与数据1. 模型设定 式(1-2)可化为e πεμεμπ+-=* (2-1)所以,可将模型设定为 μβββ+++=22110X X Y (2-2)其中,被解释变量Y 为“实际通货膨胀率”,解释变量X 1为“失业率”,解释变量X 2 为“预期通货膨胀率”。
菲利普斯曲线的实证验证

菲利普斯曲线的实证验证关键词:菲利普斯曲线;失业;通货膨胀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失业和通货膨胀是短期经济运行中的两个主要问题,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是菲利普斯曲线,而菲利普斯曲线最初都是针对外国宏观经济,而对于体制完全不同的中国,其失业和通胀率之间是否也呈现出这样的关系笔者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所以这篇课程论文研究目的就是探讨中国的实际经济数据是否符合菲利普斯曲线所描述的性状,从而深化和具体化对于该曲线的认识,探讨在中国菲利普斯曲线是否也向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对不同失业率和通胀率组合的选择菜单。
2.研究概况1958年,在英国任教的新西兰籍经济学家菲利普斯(A.W.Phillips)在研究了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的统计资料后,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替换关系的曲线,在以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的坐标中,画出了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就是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
1960年,以萨缪尔森(Paul.A.Samuelson)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随后把菲利普斯曲线改造成失业和通胀之间的关系,他们所给予的关系式为:通货膨胀率=货币工资增长率―劳动增长率而变化后体现了“失业―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也成为了西方经济学界菲利普斯曲线的标准版本。
20世纪70年代,西方世界的“滞胀”现象表明通货膨胀率和失业之间并非简单的负相关关系,1968年,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Miltion.Friedman)指出菲利普斯曲线的一个严重缺陷,即它忽略了工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他认为,在短期内通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但在长期中不存在这种关系,即菲利普斯曲线在长期中是一条直线。
3.实证分析本文对于中国菲利普斯曲线的研究是基于标准菲利普斯模型,即选择来自萨缪尔森(Paul.A.Samuelson)和索洛(Robert.M.Solow)在菲利普斯研究成果,在该模型中,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表现为负相关关系,其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两者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trade-off),这样的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建议是政策制定者可以用一定的通货膨胀率的增加来换取一定的失业率减少,或者,用后者的增加来减少前者,实际上是为政府实现不同的宏观经济目标提供了一套选择菜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分析
基于布兰查德附加预期模型与倒数模型的实证分析发现,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并测量出90年以来我国自然失业率约为4.04%,所以中国的失业率在自然失业率附近波动,这个结果也能够支撑中国目前失业主要原因来自于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标签:通货膨胀失业附加预期菲利普斯曲线
一、理论与现实依据
1958年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通过分析英国1861到1957 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关系,得出了一条反映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即有名的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成此消彼长的关系,即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
进一步,通货膨胀率来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曲线就反映了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就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就高。
这一现象被很多经济学家和学者以不同国家数据得到了证明。
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了“滞胀”现象,高膨胀率伴随着高失业率,这种特殊现象使菲利普斯曲线受到了挑战。
后来,货币主义对菲利普斯曲线做了修正和补充,加入了适应性预期的因素,从而将菲利普斯曲线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正是表明在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低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的短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的曲线,因此在短期中可以通过以提高其中一方为代价来得到控制另一方,所以,扩张性财政与货币政策(引起通货膨胀率上升)是可以起到减少失业的(宏观政策的短期有效);但是在长期中,工人会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预期,迟早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的通货膨胀率会一致。
这时工人就会要求增加名义工资,使实际工资不变,因此此时通货膨胀就不会减少失业。
长期经济中能实现充分就业,失业率就是自然失业率,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
即使引起通货膨胀为代价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仍不能减少失业,宏观经济政策的在长期中失效。
这时,政府不断用扩张性政策就引起恶劣“滞胀”现象。
二、经验分析—历年统计数据
本文选取1992年~2004年我国经济增长、通过膨胀、失业率的年度数据进行分析,以反映三者之间在中期的关系,虽然由于数据太少可能缺乏准确性,但还是可以反映一些问题,同时也可以介绍一下分析方法。
实际上,由于通货膨胀在年度内的各个时期变化是很大的,有时还会出现季节性变化。
因此,理论上如果能够得到长期的季度数据来进行研究是最好的,鉴于各方面原因,这里就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所有数据均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及统计局统计公报,其中,真实
失业率数据是估计值;GDP增长率采用的是国家统计局2005年末2006年初进行调整后的数据。
通货膨胀率通过CPI指数计算得出。
三、简单实证分析
在菲利普斯得出经验曲线后,研究者相继对其进行了改进,建立了不同的模型,用来解释经济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
在本文中,利用布兰查德附加预期菲利普斯曲线理论与倒数模型对中国的曲线进行了估计。
1.布兰查德附加预期菲利普斯曲线理论下模型设定:
布兰查德附加预期菲利普斯曲线方程:
(1)
其中:πt=第t年的实际通货膨胀率
πet=在第(t-1)年对第t年通货膨胀率的预期
UNt=第t年的实际失业率
Un=第t年的自然失业率
ut=随机误差
由于πet不能直接获得,所以用πt-1替代,这样带入(1)得:
(2)
其中:
不难发现,通过对式(2)的估计,不但可以获得附加预期菲利普斯曲线,还可以得到自然失业率Un。
2.经验趋势下的倒数模型设定:
通过我国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来看,二者之间似乎存在一种双曲线的性质,所以有必要对倒数模型做一定的分析。
倒数模型:
(3)
其中:
3.利用1992年~2004年中国的数据对模型的估计
通过分析检验,含有附加预期的线性模型和倒数模型均在统计上不显著,这说明,近十年来,中国经济中预期通货膨胀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和失业率发生关系。
下面是去掉附加预期通货膨胀率后的估计结果:
线性模型:
πt=31.757-7.859UNt
[10.879][3.296]
(2.919)(-2.384)
R值0.014 0.036
R2=0.341adjusted R2=0.281
结果表明,模型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但是R2很小,解释力度不强,同时发现,失业率下降一个百分点,通货膨胀率平均上升7.9个百分点。
根据估计结果,计算得出的自然失业率为Un=4.04%,经济学家认为自然失业率介于5%与6%之间,而美国的这一数字据布兰查德估计为6.06%。
可以看出,中国的失业率在自然失业率附近波动,这个结果也能够支撑中国目前失业主要原因来自于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摩擦性失業和结构性失业。
倒数模型:
倒数模型的估计结果并不理想,相比起来没有线性模型好。
四、结论
从上面的分析发现,短期内中国经济中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是符合菲利普斯曲线。
根据估计结果,计算得出的自然失业率为,经济学家认为自然失业率介于5%与6%之间,而美国的这一数字据布兰查德估计为6.06%。
可以看出,中国的失业率在自然失业率附近波动,这个结果也能够支撑中国目前失业主要原因来自于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因此,政府不应该过分的干预改革过程中高失业率,应该致力于合理稳定的经济发展,用有效的经济发展来解决高失业的存在。
不应该把通货膨胀看成经济的蛀虫,在没有出现高的通货膨胀率前(这里指通货膨胀不足以导致经济出现严重衰退之前),宏观经济目标的侧重点不应该放在控制通货膨胀之上,而是合理的影响国内需求以及投资等,使经济发展所需的
资金和动力得到保证。
当然,我们也不能全然不顾通货膨胀成本,合理的预警系统的必要的,宏观政策所要做的仅仅是把通货膨胀控制在不至于导致经济衰退的水平之前,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消除通货膨胀,这一点中国近十年的实际经验能够充分说明,政府在处理这个问题上也做的非常到位。
参考文献:
[1]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基础(第四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周旭东陈斌张兵:试论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