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高频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高频电子线路》教学大纲英文名称:High Frequency Electronic Circuits学分:3学分学时:48学时理论学时:40学时实验学时:8学时教学对象: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先修课程: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低频电子线路教学目的:本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它阐述的通信电路已广泛用于各种频段的信号传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并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能够对主要功能电路进行分析和设计,并具备根据生产实践要求、用这些单元电路构成电子电路系统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较坚实的技术理论基础。
教学要求: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大学物理、电路、信号与系统、低频电子线路。
它的目的主要向学生介绍无线通信系统中功能电路的原理,注重加强基础,对电子电路基本单元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进行详细的讲解,并指出每章的重点和难点部分。
通过纳入电子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内容和方法的理解,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简单电子电路系统的分析方法与设计方法。
教学内容:绪论(1学时)基本要求:本章要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基本工作原理、电路系统的非线性及本课程的特点。
重点:建立起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认识本课程的特点。
难点:电路系统的非线性。
第一章LC谐振回路(4学时)1. LC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和阻抗变换特性2.集中选频滤波器3.电噪声4.反馈控制电路原理及其分析方法基本要求:掌握LC串并联回路的组成、原理及特性;掌握LC阻抗变换电路的结构、分析方法;了解常用集中选频滤波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了解电噪声的概念和来源,了解噪声温度的概念,掌握噪声系数的定义和计算;了解反馈控制电路的概念。
重点:掌握LC串并联回路的组成、原理及特性;掌握LC阻抗变换电路的结构、分析方法;掌握噪声系数的定义和计算。
难点:LC谐振回路中谐振电导(电阻)、品质因数的计算,接入系数的计算。
《高频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高频电子线路》教学大纲课程编号:IB3123006课程名称:高频电子线路英文名称:Radio Frequency Circuit学时:60 学分:4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先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线路基础开课学期:第五学期开课院系:通信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本课程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等专业必修的一门学科基础课。
本课程的目标与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悉本课程所述各类部件的组成、特点、性能指标,以及在通信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掌握高频电路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包括仿真方法)以及典型电路,看懂一般的实际电路;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能较深刻地理解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及特点;初步建立起信息传输系统的整体概念;了解重要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为后续的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本课程为学科基础课,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起承上启下作用。
本课程需要在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线路基础等课程学过以后开设。
其后续课程是专业课,如通信原理、无线通信、移动通信等。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一) 绪论(2学时)通信系统的组成、频段和波段的划分、高频信号的特性、本课程所述各部件在通信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本课程的特点与研究方法。
1.基本要求(1)了解通信系统的历史与发展和本课程的特点;(2)掌握通信系统的组成、调制的作用及其方法、高频信号的特性;(3)熟练掌握无线电波频段或波段的划分及各段特点。
2.重点、难点重点:通信系统的组成、调制的作用及其方法、无线电波频段或波段的划分及各段特点。
难点:高频信号的传播特性。
(二)高频电路基础(6学时)高频电路中常用的元器件和基本电路及其特性;阻抗匹配与阻抗变换;噪声的来源与特性、噪声系数与噪声温度;接收机的灵敏度。
1.基本要求(1)了解常用的元器件的高频特性及其等效电路、各种滤波器和高频组件、噪声的来源;(2)掌握阻抗匹配与阻抗变换的方法,热噪声的特性、噪声系数与噪声温度的计算方法,接收机的灵敏度的概念;(3)熟练掌握谐振回路的特性和用法。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 课程介绍
- 目标与要求
- 适用学生对象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及安排
1. 高频电子线路基础知识
- 传输线路理论
- 常见高频电子元器件
- 高频信号处理技术
2. 高频电路设计与分析
- 高频放大电路设计与性能分析
- 高频滤波电路设计与性能分析
- 高频混频电路设计与性能分析
- 高频功率放大电路设计与性能分析
3. 射频电路设计与应用
- 射频调制与解调技术
- 射频混频与解调技术
- 射频功率放大与调整技术
- 射频信号整形与解析技术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
1. 授课方式
- 理论授课
- 实例演示
- 作业讨论
2. 实践操作
- 高频电子线路设计与模拟仿真软件的使用 -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的操作与验证
3. 课堂互动
- 学生问题解答
- 学生参与讨论与交流
第四部分:教学评估与考核
- 作业与实验报告
- 课堂互动表现
- 期末考试
第五部分:参考教材与资源
- 主教材:
- 高频电子线路设计与分析,作者:XXX
- 射频电子线路设计与应用,作者:XXX
第六部分:课程要求与建议
- 对学生的建议和要求
- 学生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结语: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高频电子线路知识和能力培养。
通过理论授课、实践操作和课堂互动等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培养学生的高频电子线路设计与分析能力,并为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应按照要求参与到课程中来,勤奋学习与实践,以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和要求。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
《高频电子线路》是电子和通信类等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课程的实践性要求较高。
主要任务是研究模拟通信功能电路的基本原理、分析及设计方法。
通过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在电子信息技术、无线通信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及设计工作的能力。
主要内容涵盖选频网络、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噪声与干扰、正弦波振荡器、非线性电路与时变电路、高频功率放大器、振幅调制和解调;频率调制及解调等单元电路。
三、课程教学目标(精炼概括3-5条目标,本课程教学目标须与授课对象的专业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1)掌握串、并联谐振回路电路结构、阻抗、谐振条件、谐振频率、品质因数;
(2)掌握共射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的交流通路、等效电路画法、参数的计算;
(3)掌握丙类高频功率放大器的电路组成、工作状态、工作原理;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负载特性、基极调制特性、集电极调制特性、放大特性、调谐特性;
(4)掌握三点式振荡器一般组成原则、交流等效电路画法及振荡频率计算;
(5)掌握调幅及调频的基本工作原理、实现方法及相关的电路性能分析。
1
四、课程进度表
2
(二)实践教学进程表
3
4
五、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
六、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查意见
5。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一、《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11133010(二)课程英文名称:Radio-frequency Electronic Circuits(三)开课对象: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本科(四)课程性质:《高频电子线路》是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核心基础课程,也是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的必修课程,它是研究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关于信号的产生、发射、传输和接收即信号传输与处理的一门科学。
其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线路》和《信号与系统》。
(五)教学内容《高频电子线路》主要介绍无线电信号传输与处理的具体基本单元电路的基本原理以及应用于通信系统、高频设备中的高频电子线路的组成、原理、分析、设计方法, 为进一步学习通信原理、电视原理等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非线性电路为主,学习谐振动率放大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电路、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和反馈控制电路原理、分析方法及其应用,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时数教学时数:80学时学分数:4 学分教学时数具体分配:(七)教学方式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八)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20% ,实验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6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绪论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无线电通信发展简史;掌握无线电通信系统基本组成及相关概念,信号的频谱与调制等特性,了解学习的对象及任务。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1、通信系统组成2、信号、频谱与调制及发射机和接收机的组成3、课程特点、本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考核要求:1、通信系统组成(识记)2、信号、频谱与调制及发射机和接收机的组成(领会)3、课程特点、本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识记)第一章高频谐振放大器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高频电路中的元件(电容、电阻、电感等)的特性;熟练掌握LC回路的选频特性与阻抗变换电路、抽头并联振荡回路、石英晶体谐振器的特性;掌握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性能分析、稳定性;了解多级谐振放大器;了解集中选频滤波器等;掌握电子噪声的来源与特性。
高频电子线路大纲
金陵科技学院信息技术学院«高频电子线路»教学大纲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课程编号:0806205097 总学时数:48学时一、本课程的性质, 任务和基本要求:性质: 必修课任务:使学生掌握通信电子线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部件的工作原理,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基本要求:掌握无线通信设备基础理论知识及典型电路原理,通过与实践课程的紧密配合,在提高对理论理解的同时,增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理论总学时:40学时绪论本课程以通信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讨论无线电技术设备和系统中的高频放大,振荡,频率变换等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本课程包含以下内容:高频小信号放大器,高频功率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混频器,调制与解调电路等;本课程重原理,应用性强,学生应认真对待实验。
要点:1、无线电波段的划分:粗略了解中波,短波,超短波及微波的频段范围;2、电波传播速度c,频率f,波长λ三者关系:c=λf;3、了解无线电波三种传播方式:沿地面传播(地波),直线传播(直线波),依靠电离层传播(天波);了解中长波;短波,超短波,微波各自的传播方式及应用场合;4、了解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框图及各部分作用;5、了解调制的概念;为什么要调制;如何调制(即有哪三种调制方式);6、了解模拟通信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组成框图及各部分作用;7、超外差接收机的基本组成框图及各部分作用。
重点:1、电波传播速度c,频率f,波长λ三者关系:c=λf2、无线电波三种传播方式:沿地面传播,直线传播,依靠电离层传播;中长波;短波,超短波,微波各自对应的传播方式;3、无线通讯系统的基本组成框图及各部分作用;4、调制的概念:为什么要调制,调制的三种方式;三种信号概念:基带信号、载波信号、已调波信号的含义。
5、模拟通信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组成框图及各部分作用6、超外差接收机的基本组成框图、各部分作用;与直接式接收机相比的不同和优势难点:超外差接收机的基本组成框图及各部分作用第一章选频网络与阻抗变换要点:1、了解选频与滤波电路的主要原理;2、掌握串联和并联谐振回路的如下概念:总阻抗Z(或总导纳Y),谐振频率ω0,固有品质因数Q0,通频带BW0.7,矩形系数Kr0.1;掌握谐振回路的单位谐振曲线特征,会由曲线定性看指标;3、串联和并联谐振回路的主要参数计算方法(ω0;Z;Kr0.1)及其应用;4、部分接入回路的阻抗变换;5、双耦合回路的基本概念:掌握双耦合回路的谐振曲线特征及其矩形系数Kr0.1;6、典型滤波器电路原理及其应用场合(含:LC谐振式、石英晶体滤波器、陶瓷滤波器和声表面波滤波器);重点:1、选频与滤波电路的基本原理;2、掌握串联和并联谐振回路的主要参数计算方法(ω0;Z;Kr0.1)及其应用场合;学会由单位谐振曲线定性看指标;3、阻抗变换的典型电路及原理;4、各类典型滤波器电路特点及其应用场合。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一、《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二)课程英文名称:Radio-frequency Electronic Circuits(三)开课对象: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本科(四)课程性质:《高频电子线路》是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核心基础课程,也是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的必修课程,它是研究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关于信号的产生、发射、传输和接收即信号传输与处理的一门科学。
其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线路》和《信号与系统》。
(五)教学内容《高频电子线路》主要介绍无线电信号传输与处理的具体基本单元电路的基本原理以及应用于通信系统、高频设备中的高频电子线路的组成、原理、分析、设计方法, 为进一步学习通信原理、电视原理等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非线性电路为主,学习谐振动率放大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电路、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和反馈控制电路原理、分析方法及其应用,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时数教学时数:80学时学分数:4 学分教学时数具体分配:(七)教学方式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八)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20% ,实验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6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绪论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无线电通信发展简史;掌握无线电通信系统基本组成及相关概念,信号的频谱与调制等特性,了解学习的对象及任务。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1、通信系统组成2、信号、频谱与调制及发射机和接收机的组成3、课程特点、本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考核要求:1、通信系统组成(识记)2、信号、频谱与调制及发射机和接收机的组成(领会)3、课程特点、本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识记)第一章高频谐振放大器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高频电路中的元件(电容、电阻、电感等)的特性;熟练掌握LC回路的选频特性与阻抗变换电路、抽头并联振荡回路、石英晶体谐振器的特性;掌握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性能分析、稳定性;了解多级谐振放大器;了解集中选频滤波器等;掌握电子噪声的来源与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频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技术应用、检测与信息处理、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有很强的理论性、工程性和实践性。
二、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技术应用、检测与信息处理、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有很强的理论性、工程性利实践性。
三、学习目的
本课程的任务是研究各种无线电设备和系统中高频电路的原理、线路和分析方法。
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其理论基础,而且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高频电路问题的实际能力。
初步建立信息传输系统整体的概念。
了解重要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四、与其它课程的关联
本课程必须在电路分析理论、信号与系统、低频电子线路、数字电路与系统等课程学过以后开设。
五、知识体系与结构
(-)教学内容
第1章绪论(2学时)
了解模拟通信系统的组成原理、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的组成框图,通信系统中信号的表示方法(数学表达式、波形、频谱),了解通信系统中信道的分类和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
主要内容包括:
1. 1无线通信系统概述;
1.2信号、频谱与调制;
1.3本课程的特点。
重点:建立系统概念。
第2章高频电路基础(8学时)
掌握高频电路的基本元器件、基本电路以及高频电路系统中的基本问题、基本方法和基本指标等。
本部分内容是学习通信电子线路的重要基础,要求掌握选频网络的作用与分类,串、并联谐振回路谐振频率、阻抗、品质因数、广义失谐、通频带的概念及串、并联谐振回路的特点与参量的计算;串、并联阻抗等效互换与回路
抽头时的阻抗变换关系;对于耦合回路主要掌握反射阻抗的概念与耦合回路的等效阻抗;了解LC集中选择性滤波器,石英晶体滤波器、陶瓷滤波器和声表面波滤波器的工作原理、特性和各种滤波器的优缺点及应用。
以LC谐振回路为重点。
了解电子噪声的来源与特性及噪声系数的计算与测量。
主要内容包括:
2.1高频电路中的元件、器件和组件
2.2电子噪声
重点与难点:
重点:选频网络。
难点:噪声分析与计算。
第3章高频谐振放大器(12学时)
掌握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分类,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各项质量指标的定义,电压增益、功率增益、通频带、选择性、噪声系数等指标的计算和工作稳定性分析。
掌握晶体管Y参数等效电路和混合等效电路的分析。
重点掌握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的电路分析、指标计算和稳定性方法(中和法与匹配法)o
掌握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作用及特点,高频功率放大器与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异同点,高频功率放大器与低频功率放大器的异同点;掌握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原理与丙类工作状态的电路组成、特点,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外部电路关系式和内部转移特性曲线表达式、临界线方程表达式;掌握谐振功率放大器的电压、电流波形;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功率关系和效率的计算;晶体管谐振功率放大器的折线近似分析法;非线性谐振功率放大器的欠压、过压、临界三种工作状态;集电极余弦电流脉冲的分解;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动态特性与负载特性;谐振功率放大器集电极供电电压Vcc、、基极输入电压各极电压对工作状态的影响;直流馈电电路和输入、输出匹配网络,重点掌握复合输出回路的分析与计算;学习晶体管倍频器的作用、工作原理与电路。
主要内容包括:
3.1[M J频小信号放大器
3.2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原理与特性
3.4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实际线路
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Y参数等效电路分析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如下质量指标:增益、通
频带、选择性。
C类谐振放大器的三种工作状态(欠压、临界、过压状态)及负载特性、调制特性、放大特性。
难点:谐振放大器特性分析。
第4章正弦波振荡器(12学时)
正弦波振荡器是模拟通信设备中的核心部件,本章主要掌握以下要点:反馈型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自激振荡的建立,反馈型自激振荡器的组成;反馈型正弦波振荡器的振幅起振条件和相位起振条件;反馈型振荡器的振幅平衡条件和相位平衡条件;反馈型振荡器的振幅平衡的稳定条件和相位平衡的稳定条件;掌握互感耦合振荡器、电感反馈三端式振荡器、电容反馈三端式振荡器、改进型电容三端式振荡器(克拉泼电路、西勒电路)的电路组成、交流等效电路、电路特点、起振条件、振荡频率、反馈系数B的分析和计算等。
掌握LC三端式振荡器组成法则(相位平衡条件的判断准则);振荡器的频率稳定问题,频率准确度、频率稳定度定义,影响频率稳定度的因素和振荡器稳定频率的方法。
掌握石英晶体振荡器符号和等效电路,石英晶体的阻抗频率特性和晶体振荡器电路。
主要内容包括:
4.1反馈振荡器的原理
4. 2 LC振荡器
4. 3频率稳定度
4.4石英晶体振荡器
重点与难点:
重点:反馈型正弦波振荡器的工作原理以及LC正弦波振荡器、三端式振荡电路满足相位平衡条件的判断准则。
难点:振荡器中几种振荡现象分析。
第5章频谱的线性搬移电路(6学时)
了解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一一幕级数展开法和线性时变电路分析法;掌握单二极管电路、二极管平衡电路和二极管环形电路。
掌握晶体三极管频谱线性搬移电路。
主要内容包括:
5.1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
5.2二极管电路
5.4其它频谱线性搬移电路
重点与难点:
重点:线性与非线性电路的概念,非线性元件的特性与分析方法,以及线性时变参量电路分析方法。
难点:频谱搬移原理分析。
第6章振幅调制、解调及混频(14学时)
本章要求掌握频谱搬移电路的特性,完成频谱搬移功能的调幅、检波和混频的基本原理、作用、变换前后的频谱分析。
在调幅中掌握普通调幅(标准调幅,AM)、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用DSB表示)、抑制载波的单边带调幅(用SSB 表示)的主要区别,电路实现。
在学习时要注意比较各自特点及其应用。
具体学习调幅波的性质,掌握调幅波的数学表达式,调幅波的波形,调幅信号的频谱及带宽,普通调幅波的功率关系;掌握振幅调制方法与电路,低电平调幅的平方律调幅电路、平衡调制器、环形调制器、产生单边带信号的方法;了解高电平调幅电路中集电极调幅的分析、计算。
学习掌握振幅解调(检波)原理与电路,包括检波器的作用、组成和分类,包络检波器的质量指标:电压传输系数(检波效率),输入电阻和失真,重点掌握检波器所特有的两种失真(惰性失真、负峰切割失真)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和不产生失真的条件;掌握同步检波器原理和单边带信号的接收(SSB) o
学习掌握混频器的作用、原理及电路组成;混频器的性能指标;混频器电路类型;晶体管混频器的变跨导分析法;混频器各种干扰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减小各种干扰的措施。
主要内容包括:
6.1振幅调制
6.2调幅信号的解调
6.3混频
6.4混频器的干扰。
重点与难点:
重点:振幅调制原理及电路;检波原理及检波电路;混频干扰与非线性失真。
难点:混频电路分析。
第7章频率调制与解调(10学时)
掌握频谱非线性变换电路的特点;调角波的性质:调频波和调相波的波形、数学表达式、调角信号的频谱与有效频带宽度、调频波和调相波的功率关系。
特别注意角度调制中瞬时角频率和瞬时相位的两个基本关系式;掌握调频、调相二种调制方法的根本区别,频偏与调制指数的表示式;实现调频的方法和基本原理; 直接调频中以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晶体振荡器直接调频为主,间接调频方法(由PM7FM)中了解移相法调相、矢量合成调相法和可变时延调相(脉冲调相)。
调角信号解调中掌握调角信号解调的方法;鉴频器的主要技术指标;重点掌握电感耦合相位鉴频器和比例鉴频器的电路组成,波形变换的矢量分析,比例鉴频器的自限幅特性分析。
主要内容包括:
7.1调频信号分析
7.2调频器与调频方法
7.3调频电路
7.4鉴频器与鉴频方法
7.5鉴频方法
重点与难点:
重点:调频的原理和电路。
难点:调频信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