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规律(本质联系)
相对平静稳定 隐藏于现象之中 抽象思维把握
联
系
规律是现象中稳定的深刻的东西,深藏在事 物内部;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人 们认识规律的向导。
(1)守株待兔 (2)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
产力发展状况
规律不是偶然的联系,而是必然的联系
价格上 涨 获利 增加 生产 扩大 供过于 求 价格下 降
看到了事物的变化,但否认了事物是相对静止的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4、运动和静止 (1)静止的概念 辩证唯物主义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它主要有两个方面含义: 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 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 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 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供不应 求
生产 缩减
获利 减少
规律是稳定的联系,不是暂时的联系
规律
区 别
含义 不同
事物运动过程中固 有的,本质的、必 然的联系
规则
人们制定出来的 供大家共同遵守 的制度或章程
性质 不同
是客观的,不能 被制定,修改或 者废除
是主观的,可以 制定、修改、补 充或废除
联 系
一个正确的、合理的规则总是根据客 观规律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
(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运动
含 区 义 别
静止
指宇宙间一 切事物、现 象的变化和 过程。
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一是事物在它发 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 没有发生变化;二是物体相对于某一参 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 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 殊的运动。
特 运动是无条件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征 永恒的、绝对的
2017考研政治马原重点: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第 1 页 共 1 页 2017考研政治马原重点: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知识点和考点,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这个知识点中的重中之重。
人的认识过程经过了两次飞跃才能完成一个周期,其中第一次飞跃是从实践到认识,即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
第二次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
第一次飞跃是第二次飞跃的前提和准备,第二次飞跃是第一次飞跃的目的和归宿。
要掌握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首先要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这两个概念有所理解。
感性认识是指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具有直接性、形象性的特点,属于“生动的直观”阶段,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感觉是指人们对于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具体的、生动的认识形式,知觉则是指人们在感觉的基础之上所获得的对事物整体形象具体的、生动的认识,表象则是对感觉和知觉的联想、记忆和再现的过程。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具有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属于“抽象的思维”阶段,主要包括三种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
概念是人们对同类事物共同本质的认识;判断则是人们运用概念对事物的属性以及事物之间关系的判定或说明;推理则是指人们从已知的判断出发,合乎逻辑地推出未知判断的思维形式。
其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联系。
首先,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没有感性认识就没有理性认识,坚持了这一点就坚持了认识论上的唯物论。
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深化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只有进一步发展到理性认识,才能使认识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坚持了这一点就坚持了认识论上的辩证法。
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感性认识中有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中有感性认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分 析 :
慧能:不是风动,不是幡动, 仁者心动。 以上观点否认了运动是物质的 运动,脱离物质谈运动,陷入 唯心主义。
刻舟求剑者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又犯
了什么样的错误?
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离开运动谈物质,导 致形而上学。
把握好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需要注意反对两种倾
吐鲁番干旱,酷热。按理说就像戈壁沙漠,难生寸草。然 而,吐鲁番却盛产世界上最好的葡萄。 这有什么奥秘? 凡来过吐鲁番的人,几乎都发出这样的疑问。高踞四周山 系的雨雪水汇成条条河流,冲下山谷。流经戈壁砂砾地带, 蒸发掉一些,而更多的却渗入沙土地下,只有少数流入绿 洲。 由于大量雪雨水渗入地下,成为潜流。经过人工挖 成地下相通的暗渠,四季长流不息,汇成了“地下长渠”, 这就是古老的坎儿井。 其实,坎儿井就是把这些地下水 引向地面的一种独特自流灌溉形式。
——马克思
机械运动的载体是: 宏观物体 化学运动的载体是: 原子、离子等 生物运动的载体是: 生命有机体 社会运动的载体是: 生产方式
结论2:
_物_质__是是 运动的 载体
思维运动的载体是: 人脑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①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 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能否定相对静止。
静止的含义: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包含两方面 的含义
①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 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性质不变)
如:保质期内的鲜奶、食品等。
②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 或者说是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 特殊的运动。(空间位置不变)
守 株 待 兔
⑵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感性认识的形式
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红! 硬! 甜!
苹果=红+甜+硬+…… 一个又甜又硬的红苹果!
感觉
知觉
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 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 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 性的认识。
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 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
问题:
掌握认识规律对我们的实践活动有 什么好处?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从生动的直观到抽 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 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 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 的途径。 ——列宁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实践
第一次飞跃
认识
第二次飞跃
实践
(一)从实践到认识
(二)从认识到实践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一、从实践到认识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
水果
苹果是水果。
3、推理在形式上表现为判断与判断
之间的联系,它是从事物的联系或关系中 有已知合乎逻辑地推出未知的反应形式。 案情
凶手
二、从认识到实践 ---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
认识的能动作用 ,不但表现于从感性 认识到理性认识之能 动的飞跃,更重要的 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 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 一个飞跃。
牛顿万有引力
理性认识的形式
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1、概念是对同类事物共同的一般特性和 本质属性的概括和反映,是思维的细胞, 也是最基本的思维形式。
水 果
2、判断是展开了的概念,是对事物之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3、社会基本规律 2、新陈代谢 4、慧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
规律不是主观赋予或是上帝创 造的联系,而是事物本身固有 的联系。
你知道哪些是规律吗?
1、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3、苹果落地
2、水往低处流
4、万有引力规律
规律不是表面的、外在 的、现象的联系,而是 本质的联系。
(1)世界观:自然界是______,人类社会的产 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 客观物质性 __________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 物,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 它的物质性 就在于___________ 。 (2)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尊重自然界和人类社
物质的
会的客观性,树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
谐理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 反映的客观实在。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第二框
小故事
法国巴黎的报纸上曾登过一则广告,上面写道: “每个人只要花25生丁(100生丁等于1法郎)就可 以得到既经济又没有丝毫困惫痛苦的旅行方法。” 有个人按照广告刊登的地址寄去了25生丁。不久,他 收到一封回信:“先生,请您安静地躺在您的床上, 并且请牢记:我们的地球是在旋转着的。在巴黎的纬 度——49度上,您每昼夜要跑数万公里。假如您喜欢 看沿路美好的景致,就请您打开窗帘,尽情地欣赏星 空的美丽吧!”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78 81 85 88 91 95 19 19 19 19 19 19 19
300670
世界上的 一切事物 都是运动 和变化的 运动是物 质的固有 属性和存 在方式
79553
人类社会是运动变化的
年 05 20 20 08 年
年 98 20
论述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论述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认识运动是指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它是通过感觉、知觉、思维等心理活动对客观事物进行反映和理解的过程。
认识运动具有以下总规律:
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指人们通过感官接受外界物体的形态、颜色、声音等特征,并在意识中形成对物体的直接印象。
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对事物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逻辑推理。
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就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
二、从认识表象到认识本质
认识表象是指人们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如物体的形态、颜色、声音等。
认识本质是指对事物内在本质特征的认识,如物体的物理、化学性质等。
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就是从认识表象到认识本质的转化。
三、从不完全到完全
人类的认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不完全到完全。
在认识运动的早期阶段,人们只能通过感官接受事物的一些表面特征,认识是不完全的。
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
人们逐渐能够领悟事物的本质特征,认识逐渐趋于完全。
四、从局部到整体
认识运动从局部到整体的转化是指人们通过感觉接受单个事物的局部特征,然后逐步理解事物整体的特征和规律。
在认识运动的早期阶段,人们只能接受事物的局部特征,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能够把局部特征组合成整体的特征和规律。
以上是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构成了认识运动的整体过程。
通过深入理解认识运动的总规律,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论述体育规律
论述体育规律
体育规律是指把体育或体育活动的一般性原理、规律性发展解释清楚的学科。
它侧重于研究实施体育活动的有关规律性规则,这些规则主要来源于人体生理、心理状态以及实施活动的情境等,旨在建立人体的有效运动原理和合理的运动规律。
体育规律构成了体育活动的基本原理,是我们实施体育活动科学化,健康安全,有效提高运动能力,提升运动健身水平的关键性因素。
一般来说,健康体育活动应具备合理性、安全性、实用性、协调性和特色性的原则。
首先,合理性。
运动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自身的身体素质,以确保运动的持续性和它所取得的成效,并根据自身身体素质和活动目标来定制活动方案。
其次,安全性。
运动时妥善且有效地控制运动强度,避免过量和突然变化,即使是在力量训练中,也要逐渐适应训练负荷,避免极端背景过大而出现危险情况。
第三,实用性。
根据运动人群的变化情况,定期调整运动强度,保持运动的有趣性,以达到一个可持续的运动水平,充分发挥实际效果。
最后,协调性。
多样化的体育活动能够运用个体的不同质量水平,综合运用不同体育活动,如力量训练、有氧运动和柔韧性训练,以配合自身身体素质,实现健康的运动效果。
综上所述,为了实施健康体育活动,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学习、遵守和运用体育规律,以实现有效的健康活动效果,达到良好的身体健康状态。
4.2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
名言 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 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恩格斯
恩格斯的名言揭示了什么哲学道理? 恩格斯的名言深刻揭示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①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单项选择题
1、《坛经》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 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 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观点 ( ) ①是唯物主义观点
你知道哪些是规律吗?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水往低处流 ▲苹果落地 ▲万有引力规律 结论2:规律不是现象的联系,而是本质的联系
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守株待兔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结论3:规律不是偶然的联系,而是必然 的联系
1、规律的含义: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 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如何理解?
◆课堂探究: (1)“永动机”为什么无法制造出来? 因为这一设想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从一 开始就是不科学的。
(2)焦耳的成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焦耳的成功启示我们要尊重科学、尊重规 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3、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1)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 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人们能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2.规律的特征:
①规律具有普遍性
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规 律具有普遍性
自然界的 运动都是 有规律的
人类社会的 运动也都是 有规律的
人的认识 运动也是 有规律的
2.规律的特征
①规律具有普遍性
②规律具有客观性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 1、什么是主观能动性 • 主观能动性:想(认识)、做(实践)、精神状态 • 意识能动性:想(认识)、精神状态 • 2、主观能动性的方法论要求 •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人们可以
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 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 ③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并不意味着改变或创造 规律,规律是不能被改变或创造的。
• (5)小结: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 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正确发挥
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客观性为前提。
• 两者不可分割,也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片面强调规 律的客观性而否认主观能动性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思想; 夸大主观能动性而否认客观规律的制约性是唯心主义思想。
C
2、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 (1)什么是运动?
• 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 (2)什么是静止?
•
静止是就物质的具体存在形式来说,是运动的一种特殊
状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 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 有发生变化;
• 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 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 2008年8月5日中科院专家陈挺恩表示,喜马拉雅山 目前仍处于隆升的过程之中,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它 一定会越来越高。珠峰未来的高度取决于珠峰隆升 的速度和风化的速度谁快谁慢,如果风化快过隆升, 则珠峰无疑就会变矮,而如果隆升速度快过风化过 程,则世界第一高峰还会长高。这说明
• ①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
3.懂得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发 展 理解人和规律的关系,提高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自觉性。 要求 说明 无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认识的本质: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的基本规律: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在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1、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
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经历了由前者到后者的飞跃。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
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易感性认识为基础。
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
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
2、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
理论对实践的依赖,除了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产生正确的理论外,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为群众所所掌握,才能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真正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显示出理论的作用来。
二是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3、从时间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
如此实践,认识,在实践,在认识,循环
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的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高中政治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必修
保 100 持 80 百 60 分 40 数 20
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进 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遗忘很快, 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的时间,几乎就 不再遗忘了,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快
后慢”。
1 23456 7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天 数
1885年,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实验不同时间间隔 的记忆保持量,发现了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绘制了著名 的艾宾浩斯曲线。
二、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三)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 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
事物客观的 联系,不是 外部强加的 主观联系
事物内在的 联系,不是 表面的、现 象的联系
是确定不 移的,不 是偶然的 联系
具有重复 性,不是 多变易逝 的
2.规律的特征:客观性、普遍性
固有的 --不是主观赋予或是上帝创造 本质的 --不是表面的、现象的、外在的 必然的 --不是偶然的,是确定不移的 稳定的 --具有重复性,不是多变易逝的
有人说:“牛顿创造 了万有引力规律。 ” 对吗?为什么?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荀子
D.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The End
谢谢您的聆听!
期待您的指正!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是运动的
时间在变化,天体在运动
分子的布郎运动
分子原子运动
电子绕原子核运动
物质的化合和分解 引起化学性质的变 化—属于化学运动
生命体的遗传变异、新陈代谢——属于生命运动
认识运动的过程和规律
3.要正确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 具备的条件是()。 A.获得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 B.在理论转化为大规模的实践以前,要 经过一系列的试验 C.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D.把理论转化为行动的目的和计划 E.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转化为群众的 自觉行动 BCDE
认识过程中两次飞跃的区别和联系
概念
概念是对同类事物共同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概括,是思 维的细胞。
动物
判断
判断在形式上表现为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在内容上是对 事物之间联系的反映。
动物
大象是哺乳动物 青蛙不是哺乳动物
推理
推理在形式上表现为判断与判断之间的联系,他是有已知的合乎 规律地推出未知的反映形式,通过对某些判断的分析综合再引出 新的判断的过程。
判断
这花是红的
感觉
(2)理性中渗透感性因素。如果说感觉无思维为 “盲”,那么思维无感觉则“空”。 理性认识总以一定的语言、符号作为其物质手段。 人 的思维活动必须具有一定的 感性的形式,符号 语言就其意义来说是一种抽象一种概括,而就其 形式来说是一种感性直观性的东西。
感性丰富的人和缺乏的人相比对事物的理解的深度是不 一样的。黑格尔说过,对同一句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 老人之口与出自缺乏阅历的青少年之口其内容是不一样 的。
“没有思维的感觉,只能是感知对象而不能理 解对象” ——费尔巴哈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在现实的、具体的认识过程中,既没有纯粹的感性认识,也没有 纯粹的理性认识,二者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交织在在一起 的。 (1)感性中渗透着理性因素。这是人的感性与动物感性的区别。 a、人的感性是有理性因素参与的感性,人的需要、爱好、知识、 感情、价值观念等无不渗透并影响认的感性直观。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作者:日期: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人们认识过程是一个周期接着一个周期的无限循环过程,每一次循环都使认识更加深刻和完善。
我们从整个无限过程中提取一个周期来分析,每一个周期都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号称“两大飞跃”,第一大飞跃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第二大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这两次飞跃组成一个具体认识过程。
人类的认识就是这样,无数飞跃组成起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不断前进。
下面我们具体看一看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一)从实践到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1、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开始,它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直接接触外界事物,形成对事物外部、表面和直观的认识。
这是认识的开始,为人类的思维提供了原始的、基本的、第一手的材料。
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从感觉、知觉到表象,表现了人的认识是从直接到间接、从具体到抽象、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趋势。
就整个认识过程的发展来说,感性认识是对事物外部、片面、表面现象的认识,但是不能反映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规律性。
2、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
它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借助于人类大脑的抽象思维能力,对已有的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整理、概括、改造的结果。
它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概念是对同类事物共同的、一般特性的反映。
人们每时每刻都在借助于概念进行理性思维,进行判断和推理。
判断是在概念的基础之上对事物及其关系的肯定和否定的反映形式。
任何一个判断,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组成的。
推理是由一系列判断组成的。
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从已知推出未知,由一个或几个判断推出另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
推理这种思维形式十分明显地表现出人类思维的创造性。
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首先,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互相区别、互相对立的。
1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C
一、认识运动
1、运动的概念: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 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运动与物质是什么关系?
运动有哪些的形式?
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的移动:刮风下雨、海陆变迁 结论(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 物理运动:分子、电子、基本粒子的运动:光的传播 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化学运动:物质的化合、分解: 生命运动:生命体的运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社会运动:人类社会的变化(原始社会——奴隶社
A
一切存在物,一切生 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 西,只是由于某种运 动才得以存在、生活。
马克思的上述论断的哲学涵义是( ) 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 D 、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
A
有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思考: 有人说,世界上存在
着不运动的物质,例如,某些 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动 过,大雁塔在西安,故宫在北 京就是如此。如何解释此现象?
否认相〗: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 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 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 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 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
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 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 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刻舟求剑者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又犯了什么样的错误?
刻舟求剑者认为物质是不运动的(是离开 运动谈物质),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不 慧能认为 是 不是物质 风 仁 在动,而 动 者 是“心” , 心 动,是典 不 动 型的唯心 是 。 主义者。 幡 动 , 慧能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犯了什么样的错误?
认识运动的辩证规律
认识运动的辩证规律引言认识运动是指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事物进行认识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了解事物的表面现象,还要深入探究其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
运动的辩证规律是指事物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矛盾、转化和发展的规律。
本文将从矛盾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三个方面,探讨认识运动的辩证规律。
矛盾统一矛盾是事物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基本特征。
任何一个事物都包含着矛盾,而且矛盾又包含着两个相互对立的方面。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矛盾。
然而,矛盾并不是简单地对立存在,而是通过斗争实现了统一。
这种统一既保持了事物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又推动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推动了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量变质变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既有数量上的变化,也有质量上的转变。
量变是指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或积累;质变是指事物在一定阶段内发生的根本性转化。
量变和质变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
当事物发生一定数量的积累和积压时,就会引起质变。
在人口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发社会结构、经济制度等方面的根本性转变。
了解事物的量变和质变规律,有助于我们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为实践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是指事物发展中旧事物被新事物取代,并在新事物的基础上得到肯定和超越。
这种否定不是简单地摧毁旧事物,而是通过对旧事物进行扬弃、保留和超越来实现。
否定之否定体现了事物发展中矛盾运动的辩证特点。
在一个矛盾运动过程中,旧事物被新事物取代,但同时又保留了旧事物的一些积极因素,并在新事物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在社会制度的演变过程中,旧社会被新社会取代,但新社会又保留了旧社会的一些有益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发展。
认识运动的辩证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通过实践活动去认识和把握这些规律。
只有深入理解和运用这些规律,我们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结论认识运动的辩证规律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和工具。
简述认识发展的总规律
简述认识发展的总规律
认识发展的总规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1、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
第一次飞跃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即从实践到认识。
第二次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即从认识到实践,比第一次飞跃更重要。
2、认识过程中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理性因素(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在认识活动中起指导、解释和预见的作用。
非理性因素(人的情感、意志等)在认识活动中则起到动力、引导和诱发的作用。
3、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反复性: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无限性: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人的认识运动也必然随之不断发展。
4、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辩证的认识运动,充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论述人类认识发展的总规律
论述人类认识发展的总规律
人类认识发展的总规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1、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
第一次飞跃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即从实践到认识。
第二次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即从认识到实践,比第一次飞跃更重要。
2、认识过程中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理性因素(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在认识活动中起指导、解释和预见的作用。
非理性因素(人的情感、意志等)在认识活动中则起到动力、引导和诱发的作用。
3、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反复性: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无限性: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人的认识运动也必然随之不断发展。
4、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辩证的认识运动,充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认识运动的总规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
它指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遵循的一系列定律和规则。
认识运动的总规律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物体的运动状态,同时也为其他学科如工程学和生物学等提供了基础。
首先,运动的总规律包括牛顿三定律。
这三定律分别是: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如果不受到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第二定律,也称为加速度定律,指出物体所受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并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指出对于任何一个物体所受到的力,都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作用在另一物体上。
其次,动量守恒定律也是认识运动的总规律之一。
动量是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在碰撞或相互作用过程中,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某些物体在碰撞过程中会改变方向或速度。
另外,能量守恒定律也是运动的总规律之一。
能量在运动中的转化和守恒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但总能量在封闭系统中保持不变。
这个定律在解释各类物体的运动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包括了牛顿三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这些规律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物体的运动行为,并在许多学科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深入学习运动的总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探索这个世界的运动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