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名人典故(3篇)

合集下载

春秋战国时期的典故

春秋战国时期的典故

春秋战国时期的典故历史故事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取材于真实发生的人物或事件,以情节的连贯曲折,语言的生动形象,为我们还原出真实的历史情景。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典故,欢迎阅读与借鉴!春秋战国时期的典故篇一:赵括纸上谈兵公元前263年,秦昭公派大将王龁进攻韩国的上党郡,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长治市一带。

上党的守将不愿意归降秦国,就把上党的地图献给了赵国。

上党的百姓也纷纷涌向赵国,一,赵国的长平,也就是今天山西省的高平市,成为了秦国下一个进攻的目标。

这时,赵国的大将赵奢已经去世,丞相蔺相如又在重病之中,赵孝成王只能派老将廉颇领兵二十万去守长平,一边安抚韩国的难民,一边抵御秦国的军队。

廉颇身经百战,在与秦兵几次交手遇挫的情况下,赶紧改变战术,依托有利地形,坚守营垒,暂不应战。

秦军几次来攻,廉颇始终不予理会。

王龁的军队被抑制住了,而且,两军的对峙足足持续了三年。

王龁无奈,只好向秦昭公报:“大军长期驻扎在这里,恐怕粮草接济不上,怎么办好呢?”秦昭公也很着急,就向自己的丞相范雎问计。

范雎说:“大王不要着急,臣有一个办法,可以让赵国撤换主将廉颇。

”过了几天,在赵国的宫廷、都城邯郸以及赵国的军队里,到处都散布着关于廉颇的谣言。

谣言说:“廉颇年纪大了,怎么还敢与秦军交战呢?要是让年富力强的赵括带兵,早把秦军击败了。

”谣言里所说的赵括,就是赵国大将赵奢的儿子。

他从小喜读兵书,说起兵法来头头是道,自诩天下第一,连他的父亲都不在话下。

其实,这些谣言都是范雎派人用重金买通了赵国的贵族,又由他们散布出去的。

赵孝成王被迷惑住了,居然真的打起了用赵括替换廉颇的主意。

他问赵括:“你能打败秦国的军队吗?”赵括狂妄地回答:“要是秦国的白起来了,我也许会考虑一下如何与他交战。

如今来的是王龁,我一战便可以击败他!”赵孝成王听了他的话,十分高兴,马上拜赵括为大将,让他去接替廉颇。

赵括的知道了这件事,赶紧给赵王上了一道奏章,劝他取消自己的决定。

春秋战国历史人物故事精选5则

春秋战国历史人物故事精选5则

春秋战国历史人物故事精选5则春秋战国历史人物故事(二)晏婴——春秋时三朝卿相晏子,名婴,字平仲,汉族,春秋时齐国山东夷维(今山东高密)人。

晏婴历任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的卿相,辅政长达50余年。

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晏婴病逝山东淄博齐都镇永顺村。

孔丘(孔子)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现存晏婴墓在东南约350米。

晏婴头脑机灵,能言善辩,善于辞令,机智聪明,使楚时曾舌战楚王,维护国家尊严。

内辅国政,屡谏齐君。

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

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

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

当任期间,其主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都信于他,甚是睿智,爱民,不辱使命;为春秋时期的人才之一。

《晏子春秋》是一部记叙春秋时代齐国晏婴的思想、言行、事迹的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言行集。

相传是后人为晏婴所撰,眼下一般认为是后人集其言行轶事而编成。

《晏子春秋》是记述春秋末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著作。

分内篇、外篇两部分,内篇分谏上、谏下、问上、问下、人上、杂下六篇,外篇分上、下二篇。

谏上、谏下立要记叙晏婴劝谏齐君的言行,问上、问下主要记叙君臣之间、卿士之间以及外交活动中的问答,杂上、杂下主要记叙晏婴其他各种各样的事件。

外篇两篇内容较为驳杂,与内篇六篇相通而又相别。

各篇之间的内容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互有联系,个别的还有互相矛盾之处。

春秋战国历史人物故事(三)宋襄公——春秋五霸之一周襄王二年(公元前651年)春,宋桓公去世,太子兹甫即位,是为宋襄公。

宋襄公封庶兄目夷为相,主管军政大权,辅佐自己处理朝政。

还没等宋桓公下葬,齐恒公就约各路诸侯王在葵丘相会结盟,于是宋襄公前去相会。

在葵丘之会上,宋襄公接受了盟约。

其主要内容是:不准把水祸引向别国;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让妇女参与国家大事。

春秋战国时期历史人物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历史人物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历史人物故事人类生存发展自身的逻辑必然导致人类对历史,即对所谓“过往之事”的兴趣。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春秋战国历史人物故事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春秋战国历史人物故事(一)鲁成公——春秋诸侯国鲁国君主之一鲁成公,姬姓,名黑肱,为春秋诸侯国鲁国君主之一,是鲁国第二十一任君主。

他为鲁宣公儿子,母穆姜,承袭鲁宣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18年。

子襄公姬午立,时年三岁。

战之日,齐国佐、高无咎至于师,卫侯出于卫,公(鲁成公)出于坏墤(曲阜)。

宣伯(叔孙侨如)通于穆姜(成公母)。

欲去季、孟而取其室。

将行,穆姜送公,而使逐二子。

公以晋难告,曰:"请反而听命。

"姜怒,公子偃、公子鉏(chu2)趋过,指之曰:"女不可,是皆君也。

"公待之于坏墤,申宫、警备、设守,而后行,是以后。

使孟献子守于宫。

七月,公会尹武公及诸侯伐郑。

将行,姜又命公如初。

公又申守而行。

诸侯之师次于郑西,我师次于督杨,不敢过郑。

宣伯使告郤犨曰:"鲁之有季、孟,犹晋之有乐、范也,政令于是乎成。

今其谋曰:'晋政多门,不可从也。

宁事齐、楚,有亡而已,蔑从晋矣。

'若欲得志于鲁,请止行父而杀之,我毙蔑也,而事晋,蔑有二矣。

鲁不二,小国必睦。

不然,归必叛也。

"春秋战国历史人物故事(二)斗子文——楚国名相斗子文,即令尹子文,若敖族,楚云梦泽地(今湖北天门境内)人,斗(斗)氏。

名谷於菟,字子文。

是楚国有名的令尹。

他的身世,《左传·宣公四年》有详细的记载:初,若敖娶于?(?,即郧),生斗伯比。

若敖卒,从其母畜于?,淫于?子之女,生子文焉。

?夫人使弃诸梦中(杨伯峻《春秋左氏传)注:梦即楚之云梦泽,在江北)。

虎乳之。

?子田,见之,惧而归。

夫人以告,遂使收之。

楚人谓乳谷,谓虎於菟,故命之曰斗谷於菟。

以其女妻伯比。

实为令尹子文。

斗子文为令尹,勤政廉洁,堪称古今典范。

他经常不等天明就穿上朝服,到朝堂去工作,直到旁晚才饿着肚子回家;在家时,他总是穿着极其粗陋简朴的鹿裘。

关于春秋战国的历史故事_历史故事

关于春秋战国的历史故事_历史故事

关于春秋战国的历史故事历史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在现代历史教学中,需要年轻的教学方式,而一直作为传授历史知识的重要载体之一的历史故事,在历史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便承担着传播年轻教学方式的使命。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春秋战国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关于春秋战国的历史故事篇一:楚庄王纳谏公元前620xx年,楚成王的孙子楚庄王即位。

这位新君自登基以来,根本不理朝政,白天打猎,晚上喝酒,每日轻歌曼舞,沉浸宫闱。

他还下了一道命令:谁敢进谏,就杀了谁。

这样一混就是三年。

楚庄王手下有一位名臣,名字叫伍举,他实在看不下去楚庄王的所作所为,决心去见楚庄王。

当时,庄王正和郑妃等美女调笑,见伍举进来,理也没理。

伍举走上前,对他说:“大王,有人让我猜一个谜,可我猜不着。

我知道大王高才多艺,特来请大王赐教。

”楚庄王一听,很感兴趣,就坐直身子,问道:“你说来听听。

”伍举说:“有一种鸟,在大山上,三年不飞不鸣,这是什么鸟呀?”楚庄王听后,爱理不理地说:“伍举,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我知道你的意思,你回去吧。

”然而几个月过去了,楚庄王不但没有改掉缺点,反而变本加厉了。

这个时候,有一个大臣名字叫苏从的,下定决心,冒死入宫进谏。

楚庄王问他:“你知道我下过死令,难道你不想活了吗?”苏从说:“我知道,只要大王能够听我的意见,让我去死也心甘情愿!”楚庄王听后很受震动。

从此,他的态度转变了,停止了荒淫奢靡的生活,全力用心在朝政上。

他调走了一批奉承拍马的人,重用敢于进谏的伍举、苏从等人,让他们帮助自己处理日常政务。

很快,楚国上下,气象一新。

也是这一年,楚国出兵灭了庸国。

几年之内,楚国又出兵,讨伐宋国,俘获战车五百乘,大大加强了楚国的军事实力。

楚庄王不仅在国内大事上能听从大臣们的正确意见,对外攻谋上,也常采纳合理化建议。

楚庄王20xx年的时候,楚国出兵讨伐陈国,杀死了陈国弑君的臣子夏徵舒。

陈破之后,楚国索性把陈国划入自己的版图,使之成为自己的一个县。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历史是一门古老而有智慧的学科,初中历史是学生历史的黄金时期,老师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有效的学习。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欢迎阅读与借鉴!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篇一:葵丘之会周惠王想废掉太子郑,立自己爱妃生的儿子王子带为太子。

齐桓公为了保全太子的地位,以诸侯要拜见太子为借口,在公元前655年5月,联合八国诸侯在首止开大会,太子郑在首止和诸侯见了面,一起住了几个月。

周惠王觉得太子郑不听使唤,但又无力和齐桓公抗争,就偷偷派人去劝告郑国不要参加结盟。

郑国听了周王的话,离开了首止,剩下的七个诸侯共同缔结了共辅太子的盟约。

后来,齐国又去攻打郑国,郑国也参加了盟约。

不久,周惠王死了,太子郑即位为周襄王。

周襄王对齐桓公十分感激,派人给他送了祭肉、珍贵的弓箭和车子。

齐桓公利用这个机会,于公元前651年在葵丘(今河南兰考、民权境内)会合诸侯,招待周王的使者。

史书记载说,春秋五霸,以齐桓公最盛;齐桓公九合诸侯,以葵丘之会最盛。

在葵丘之会上,齐桓公代表诸侯各国宣读了共同遵守的盟约。

其主要内容是,不准把水祸引向别国;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让妇女参与国家大事。

这些内容,有些是各国在经济上互相协作的要求,有的是维护宗法统治秩序的需要。

条约规定,“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通过葵丘的盛会,齐桓公成为中原的首位霸主。

现在民权县与山东省曹县交界的地方位于民权县老颜集东,山东省曹县邵庄镇胡老家行政村南1华里处有一葵丘会盟重振四方的一个石碑为证,葵丘会盟重振四方,八个字是繁体的,在90年代初期一直放在胡老家行政村的可耕地内,近期未曾去看过,我觉得说当年的葵丘会盟台在民权、兰考境内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今天的曹县与民权县境内应该正确,因为现在存放石碑的土地在解放前后曾经属于过民权县和兰考县的前身考城县,1956年该地方划规山东省曹县。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篇二:卧薪尝胆卧薪尝胆原指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为,形容人刻苦自励,雪耻图强。

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士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士的故事

1、两桃杀三士战国齐景公时,田开疆帅师征服徐国,有拓疆开边强齐之功;古冶子有斩鼋救主之功;由田开疆推荐的公捷有打虎救主之功。

三人结为兄弟,自号为“齐邦三杰”。

齐景公为奖其功劳,嘉赐“五乘之宾”的荣誉。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三人挟功恃勇,不仅简慢公卿,而且在景公面前也全无礼统。

甚至结党羽,逐渐成为国家安定的隐患。

齐相晏婴深感忧虑,想除掉,又担心景公不允许,反结怨于三人。

一天,鲁齐结好,齐景公宴请鲁昭公。

酒至半酣,晏子奏请开园取金桃为两国结盟祝贺。

景公准奏后,晏子引园吏亲自监摘。

摘得六个金桃,“其大如碗,其赤如炭,香气扑鼻”。

依礼,齐鲁二国君各享一个,齐鲁二国相各享一个。

盘剩两个,晏子奏请赏给臣下功深劳重的人,以表彰其贤能。

齐景公让诸臣自我荐功,由晏子评功赐桃。

公捷和古冶子因救主之功而自荐。

二人一自荐功劳,晏子就肯定了二人的功劳,并即刻将两桃分别赐给了这两人。

田开疆以开疆拓边有功而自荐。

晏子评定田开疆功劳为最大,但桃已赐完,说只能等到来年桃熟,再行奖赏。

齐景公说他自荐得迟,已没有桃子来表彰其大功。

田开疆自以为这是一种耻辱,功大反而不能得到桃子,于是挥剑自杀。

古冶子和公捷相继因功小食桃而感到耻辱也自杀身亡。

晏婴就用两个桃子除掉了三人,消除了齐国隐患。

2、田横五百士田横是齐国的后裔,胜、吴广起义抗后,四方豪杰纷纷响应,田横一家也是抗的部队之一。

汉高祖消灭群雄,统一天下后,田横不顾齐国的灭亡,同他的战友五百人仍困守在一个孤岛上(现名田横岛,在)。

汉高祖听说田横很得人心,担心日后为患,便下诏令说:如果田横来投降,便可封王或侯;如果不来,便派兵去把岛上的人通通消灭掉。

田横为了保存岛上五百人的生命,便带了两个部下,离开海岛,向汉高祖的京城进发。

但到了离京城三十里的地方,田横便自刎而死,遗嘱同行的两个部下拿他的头去见汉高祖,表示自己不受投降的屈辱,也保存了岛上五百人的生命。

汉高祖用王礼葬他,并封那两个部下做都尉,但那两个部下在埋葬田横时,也自杀在田横的墓穴中。

春秋战国历史人物故事介绍

春秋战国历史人物故事介绍

春秋战国历史人物故事介绍历史人物是中华民族的先辈,他们的行为不论好与坏对与错都是真实发生过的,对我们自己有借鉴意义。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春秋战国历史人物故事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春秋战国历史人物故事(一)楚穆王——灭江、六、蓼等国楚穆王,芈姓,熊氏,名商臣,是楚成王的长子。

当初,楚成王打算立商臣为太子,征求令尹子上的意见。

子上说:“君王的年纪还不算大,而且有很多宠爱的妻妾,如果将来要废黜商臣,另立太子,必定会出祸乱。

楚国立太子,常常选择年轻的。

而且商臣这个人,眼睛像胡蜂,声音像豺狼,是一个残忍的人,不能立为太子。

”楚成王没有听从,仍立商臣为太子。

楚成王四十六年(鲁文公元年,公元前626年),楚成王想废黜商臣,改立王子职为太子。

商臣听到消息但还没有证实,就问他的老师潘崇说:“怎样才能得到确切的消息呢?”潘崇说:“你设宴招待楚成王的妹妹江芈(《史记》误作楚成王的妃子),故意对她表示不尊敬。

”商臣听从潘崇的计谋照做。

江芈发怒说:“啊!贱东西!难怪君王要杀掉你而立王子职为太子。

”商臣告诉潘崇说:“事情确实。

”潘崇说:“你能事奉王子职吗?”商臣说:“不能。

”潘崇说:“能逃亡出国吗?”商臣说:“不能。

”潘崇说:“能发动政变吗?”商臣说:“能。

”同年十月,商臣率领宫中的警卫军包围楚成王,并且逼楚成王自杀。

楚成王请求吃了熊掌以后再死,企图拖延时间,等待外援,但商臣不答应。

十月十八日,楚成王上吊自杀。

商臣即位,是为楚穆王。

楚穆王即位后,把他做太子时的房屋财物赏赐给潘崇,任命潘崇担任太师,执掌国家大事,并且兼任掌管宫中警卫军的长官。

楚若敖——楚国的第十四任君王楚若敖,芈姓,熊氏,名仪,因此也称芈熊仪。

中国西周末期、春秋初期时楚国的第十四任君王,他的祖父是楚国第十二任国君芈熊徇,他的父亲是楚国第十三任国君芈熊咢。

周宣王三十七年(公元前791年),楚熊咢去世,其子熊仪继任楚国国君之位。

楚若敖二十七年(即周平王七年(公元前764年),在位27年的楚若敖去世,因死后葬在若敖,故被尊为“若敖”,这是楚君有谥号的开始。

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的古国,在历史长河中,历时故事给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带来诸多启发,只有深刻理解,才能体会到历史故事的现实意义,并从中有所收获。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篇一:姜太公钓鱼吕尚,名望,字子牙,是东南沿海一带人。

他的祖先曾经辅佐过大禹治水,功绩非凡,被封到吕地。

据说,他的祖先本姓姜,所以后人也称他为姜子牙。

姜子牙家的封地几经瓜分,到了他这一代,他的身份已经从贵族沦落为平民了。

吕尚隐居在东海之滨,潜心学习,知多识广,足智多谋,深谙兵法。

他曾经侍奉过纣王,可商纣王暴虐无道,吕尚看不惯他的为人行事,便辞官而去。

据说当年西伯昌被商纣王关在羑里的时候,吕尚与西伯昌的部下散宜生、闳夭等人一起,找来美女和珍宝,献给商纣王,商纣王才把西伯昌给放了。

西伯昌回到自己的封地,富国强兵,终于成就一番事业,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周文王。

这是一种说法。

从这个说法上来看,吕尚与周文王的交往应该很深。

但另一种说法更有意思吕尚已经七十多岁了,还没有遇到一个值得自己辅佐的明君。

当他得知周国的西伯昌勤政爱民,胸有大志后,不远几千里,从东海之滨来到渭水的边上,盖了一间茅屋,每天在渭水北面的兹泉垂钓。

这一天,西伯昌要出去打猎,出城之前,他先占了一卦,以便知道这次打猎能获得一些什么。

谁知,卦辞上竟写道:“您的收获不是龙,也不是螭,不是虎,也不是罴,而是一个能辅佐您成就霸业的贤能之人。

”西伯昌大喜,赶紧带人直入深山。

果然,在渭水边上,他看见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翁,那老翁神闲气定,正襟危坐,手里举着长长的鱼竿,不为外物所动。

这也许就是卦辞上所说的贤能之人吧?西伯昌慢慢走过去,不由大吃一惊:白发老翁钓鱼的鱼钩竟然是直的!他禁不住好奇,问道:“老先生,别人钓鱼,鱼钩都是弯的,为什么您的鱼钩是直的呢?”白发老翁笑了,说:“我哪里是在钓鱼,我是在钓天下的明君呀!”西伯昌也在石头上坐下,和白发老翁攀谈起来。

关于春秋战国的典故作文素材

关于春秋战国的典故作文素材

关于春秋战国的典故作文素材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充满典故的时期。

许多著名的典故都源自于这个时期,这些典故不仅在当时有深远的影响,也在后世成为了文化的宝库。

以下是一些春秋战国时期的典故素材,供写作参考。

1. 孟母三迁(素材来源:《孟子》)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三次迁居。

第一次迁居是远离米井,因为怕孩子会受到米井远的影响;第二次迁居是远离肉市场,因为怕孩子会受到肉市场吆喝声的干扰;第三次迁居是远离学校,因为觉得学校教育不够好。

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惜迁居,这典故表达了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和对教育的期许。

2. 梁山泊(素材来源:《水浒传》)《水浒传》中的梁山泊是一个由九十八个猛将组成的起义军的大本营。

这个典故源于宋江的起义,他带领众多的义军在梁山泊集结,最终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力量。

梁山泊这个典故可以引申为人们共同努力、团结一致所取得的成功。

3. 骑牛观海(素材来源:《战国策》)战国时期,有一位名叫范蠡的楚国人,他骑着一头大牛观海。

范蠡观海所表达的意义是,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这个典故告诉人们要有广阔的眼界和开阔的思维,才能有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4. 三家分晋(素材来源:《左传》)战国时期,晋国内部发生了“三家分晋”的情况,分别是赵、魏、韩三家。

这个典故表达了一个道理,即团结是力量的源泉,只有团结一致,才能赢得胜利。

5. 卧薪尝胆(素材来源:《战国策》)战国时期,有一位名叫勾践的吴国国君,他在国土被侵占之后不放弃,卧薪尝胆,最终恢复了失地。

这个典故告诉人们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不气馁,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6. 背水一战(素材来源:《战国策》)战国时期,燕国国君攻打赵国,赵国统帅赵奢采取了背水一战的策略,最终赢得了战胜利。

这个典故告诉人们在面临绝境的时候,要勇往直前,奋力一搏,才有可能改变局势。

7. 躬逢其盛(素材来源:《左传》)战国时期,入境赵国的孟尝君见到了赵国的盛世景象,他感叹道“躬逢其盛”。

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典故_历史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典故_历史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典故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即历史发展的前提性和规律性,历史发展的选择性即历史主体的选择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秋战国时期典故,欢迎阅读与借鉴!春秋战国时期典故篇一:虚心纳谏的齐景公齐景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他不仅有贪图享乐的坏毛病,并且还喜欢用很重的刑罚。

而齐国的相国是非常有名的智者——晏子。

齐景公虽有很多坏毛病,但能够虚心接受晏子的劝告,正因为如此,他成为齐国在位最长的国君。

有一次,齐景公让马夫小心饲养他心爱的马匹,可这匹马却突然得急病死了。

齐景公很生气,就命令手下的人将马夫砍成几段。

齐景公下达命令的时候,坐在旁边的晏子阻止了他并问:“古代的明君尧舜肢解犯人,是从哪个部位开始的?” 齐景公一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便取消了刚才的命令,准备将马夫交给狱官处以死刑。

晏子又说:“这个人还不知道自己的罪过就要被处死,肯定心里很不服。

请让我为您历数他的罪过,然后再把他关进监狱。

”齐景公点头同意了。

晏子于是对马夫斥责道:“你的罪过有三条:大王让你养马,你却让马死掉了,所以你被判处死刑,这是第一条;你养死的是大王最喜爱的马,所以你被判处死刑,这是第二条;你让大王因为一匹马而杀人,百姓听到后肯定会恨我们的国君,诸侯们听到后肯定会轻视我们的国家,所以你被判处死刑,这是第三条。

”说完,晏子转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

”听完了这三条,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

他干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

”接着走到晏子面前说,“若不是您,我险些犯了大错误,损伤我所实行的仁政呀!”还有一次,雪下了三天都没有转晴。

齐景公披着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侧的台阶上。

晏子进去朝见时,齐景公说:“真是奇怪啊!这雪都下了三天,可还是不觉得冷。

”“天气真的不冷吗?”晏子反问说,“我听说古代的时候,圣明的君主在自己吃饱了的时候却想到别人的饥饿,在自己暖和了的时候却想到别人的寒冷,在自己安闲了的时候却想到别人的劳苦,现在您没有想到别人啊。

春秋战国历史典故_历史故事

春秋战国历史典故_历史故事

春秋战国历史典故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历史的长河中有灿烂、辉煌的文化,也有受尽外敌侵略的屈辱,无论是哪一种,都是我们不能忘记的历史。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秋战国历史典故,欢迎阅读与借鉴!春秋战国历史典故篇一:楚庄王绝缨计笼络人心公元前620xx年,楚庄王因为歼灭了叛党而召开了一个庆功会,宴请群臣,名为“太平宴”。

席间觥筹交错,君臣兴致很高,宴会从白天一直进行到了晚上。

不知不觉中外面已经天黑了,而大厅中灯火通明,轻歌曼舞,热闹非凡。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楚庄王见大家还没有尽兴,便命自己的宠妾许姬出来献舞。

帐幔中舞动出两列婀娜多姿的舞女,许姬从中转出来,伴随着悦耳的音乐翩翩起舞。

只见她目含秋水、眉若远黛,歌喉未展先有情,庄重而又柔美。

有美酒畅饮,又有美女歌舞助兴,厅中气氛越发热烈起来。

酒至半酣,楚庄王命许姬为众谋士和将领斟酒,大厅里一阵欢呼。

就在许姬为一位将军斟酒的时候,突然一阵风从外面吹来,将席间的蜡烛全部吹灭。

顿时人声嘈杂。

就在此时,许姬觉得自己的手被人一把握住,她用力挣脱开,并顺手将那人帽子上的缨子揪了下来。

许姬连忙走到楚庄王旁边哭着告状:有人趁着天黑竟然轻薄自己,希望大王给自己做主。

她建议大王马上点上蜡烛,只要看一看大家的帽子便能找出调戏自己的人来。

楚庄王想了想,并没有按照许姬说的那样做,反而吩咐先不急着点蜡烛,请大家把帽子都摘下来,不必拘于礼数开怀畅饮。

等到大家把帽子都摘了下来,楚庄王才命令侍者点蜡烛,此时再想查出非礼之人就没那么容易了。

宴席结束后,许姬责怪楚庄王没有替自己洗刷清白。

庄王笑着劝解道:“今天的宴会是为了犒劳大家的,如果席间出现兴师问罪的事,自然会影响大家的兴致。

酒本来就是乱性之物,况且许姬国色天香,哪有人不喜欢呢?如果我因为此事治了那个人的罪,别人自然会说我心胸狭窄,那样还有谁愿意为我效命呢?”许姬听了便没有再提起这件事。

七年后,楚国与郑国展开了一场恶战,前部主帅唐狡自告奋勇率军迎敌,甘当先锋,为大军杀出了一条血路。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名人_历史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名人_历史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名人自从有了人类便有了人类的历史。

人类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同,便创造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文化。

因此,历史原本就是生动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名人,欢迎阅读与借鉴!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名人篇一:甘罗十二岁出使战国时,秦王派遣大臣蔡泽去燕国拆散燕国和赵国的联盟。

燕王听信蔡泽的话,叫太子丹去秦国质,又请秦王派一个大臣来燕国当相国。

秦国吕不韦派张唐到燕国去。

张唐说:“我曾经为秦昭王攻打过赵国,赵国悬赏说:”能抓到张唐,赏赐100 里土地。

‘现在去燕国一定要经过赵国,我不能够去。

“文信侯吕不韦闷闷不乐地回到家。

伺奉他的是个12岁的孩子,名叫甘罗,他是甘茂的孙子。

听说这件事以后,甘罗就对吕不韦说:”让我去说服他,教他去赵国。

“吕不韦大声斥责道:“走开!我亲自请他,他都不肯去,难道他会听小孩子的话?”甘罗不服气地说:“从前项橐7 岁的时候,就当的老师,现在我已经12岁了。

我要是请不动他,您再骂我也不晚哪!”吕不韦说:“那么,你就去试试吧。

”甘罗见了张唐问:“将军的功劳与武安君白起比谁大?”张唐说:“武安君南边打败了强大的楚国,北边打败了燕国和赵国,每战必胜,每攻必取,不知打了多少回胜仗,夺到了多少座城池,我哪儿比得上他呐?”甘罗又问:“那么文信侯的权力跟应侯范雎的权力比起来,哪个大呐?”张唐说:“当然是文信侯的权力大。

”甘罗说:“应侯要攻打赵国,武安君不愿意去,离开咸阳七里就死在杜邮。

现在,文信侯亲自请您上燕国当相国,将军却坚决不干,我还不知您将死在什么地方呢!“张唐慌忙叫人整理行装,准备出发。

甘罗对吕不韦说:“张唐已准备出发去燕国,可他还有点怕赵国,请丞相借给我五辆车子,让我上赵国替他疏通疏通。

”不几天甘罗到了赵国。

赵襄王到城外迎接秦国派来的外交官。

甘罗问:“燕太子丹上秦国做人质,大王知道吗?”赵王说:“知道。

”甘罗又问:“张唐去燕国当相国,大王知道吗?”赵王说:“也听说了。

中国春秋战国历史人物故事

中国春秋战国历史人物故事

中国春秋战国历史人物故事了解历史人物,从一个侧面让人民、让子孙后代不忘历史,一个民族没有信仰,忘记历史,没有英雄是多可怕啊!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春秋战国历史人物故事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春秋战国历史人物故事(一)韩威侯——领导韩国参与合纵、连横韩宣惠王,即韩康,战国时期韩国第一位称王的君主。

韩宣惠王公元前337年,韩国变法派申不害死后,韩国的变法未能很好地延续下去。

不久秦国派军队进攻韩国的军事重镇宜阳,并将其攻克。

这时是韩康的父亲韩武在位,韩武经历失败后,闭门不出,不久就死了。

韩康继承了君位。

此时中原局势日益混乱,首先是魏、齐联军在平邑打败赵军,占领平邑、新城。

公元前326年,赵国又联合韩国,又向魏国发起攻击,包围魏的襄陵。

战争持续到次年,以魏军战胜赵韩两国联军,活捉将领韩举告终。

公元前325年四月,秦国君主嬴驷公然称王,魏国君主魏罃为了制约秦的发展,便拉拢列国,五月在巫沙与韩康会见,承认韩康为王。

公元前323年,韩国、魏国加上赵国、燕国及中山国在公孙衍的倡导下发起“五国相王”活动,互相承认对方为王,组成合纵抗秦联盟。

公元前319年,秦国军队攻击韩国,攻取了鄢。

公元前318年韩、魏、赵、楚、燕五国联合进攻秦国,失败。

秦国为了打击报复,发动修鱼之战,在浊泽活捉了韩国将领申差。

韩国着急了,相国公仲侈对韩宣惠王说:“盟国是不可靠的。

如今秦国想征伐楚国已经很久了,大王不如通过张仪向秦王求和,送给它一座名城,并准备好盔甲武器,和秦军一起向南征伐楚国,这是用一失换二得的计策。

”韩宣惠王说:“好。

”于是为公仲侈的行动作好警戒,他要西行与秦国讲和。

韩烈侯——提倡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韩烈侯在位初期,叔父韩侠累任相国,大臣严遂(字仲子)与侠累争权结怨。

烈侯三年(前397年)严遂以巨金收买聂政刺杀之。

韩烈侯时期,韩国政治混乱,法律、政令前后不一,群臣吏民无所适从。

韩烈侯实行改革。

严遂提倡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主张以“术”治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典故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典故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典故1. 尊王攘夷齐桓公在成就霸业时,曾得到管仲辅佐。

此人在齐桓公继位前曾侍从齐桓公的政敌,为与齐桓公争夺王位,曾射过齐桓公一箭。

但齐桓公上台后,看重管仲的才干,不计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为相,实施改革,终于国富兵强。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一些强大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

管仲辅佐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使齐国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2. 问鼎中原据说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问九鼎的大小轻重。

鼎象征王权,庄王问鼎,表明夺权之心。

3. 烽火戏诸侯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

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

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局面。

4.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

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5.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

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6.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

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

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7. 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

来自春秋战国的历史典故5则

来自春秋战国的历史典故5则

来自春秋战国的历史典故5则春秋战国时期的我国的一个重要朝代,诞生了很多经典的历史故事。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精选整理的来自春秋战国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三令五申春秋时侯,有一位著名军事家名叫孙武,他携带自我写的“孙子兵法”去见吴王阖(hé)闾(lǘ)。

吴王看过之后说:“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过了,是不是拿我的军队试试?”孙武说能够。

吴王再问:“用妇女来试验能够吗?”孙武说也能够。

于是吴王召集一百八十名宫中美女,请孙武训练。

孙武将她们分为两队,用吴王宠爱的两个宫姬为队长,并叫她们每个人都拿着长戟(jǐ)。

队伍站好后,孙武命搬出铁钺(yuè)(古时杀人用的刑具),三番五次向她们申诫。

说完便击鼓发出向右转的号令。

怎知众女兵不单没有依令行动,反而哈哈大笑。

孙武见状,又将刚才一番话详尽地再向她们解释一次,再而击鼓发出向左转的号令,众女兵仍然只是大笑。

孙武便说:“解释不明,交代不清,是将官的过错。

既然交代清楚而不听令,就是队长和士兵的过错了。

”说完命左右随从把两个队长推出斩首。

吴王见孙武要斩他的爱姬,急忙派人向孙武讲情,但是孙武说:“我既受命为将军,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遂命左右将两女队长斩了,再命两位排头的为队长。

自此以后,众女兵无论是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甚至跪下起立等复杂的动作都认真操练,再不敢儿戏了。

狡(jiǎo)兔三窟(kū)春秋时代,齐国有位叫孟尝君的人,家中豢(huàn)养着许多门客。

在这些门客中,有位叫冯谖(xuān)的人,常常一住就是很长一段时光,却什么事都不做。

孟尝君虽然觉得很奇怪,但是好客的他还是热情招待冯谖。

有一次,冯谖替孟尝君到薛地讨债,他不但没跟当地百姓要债,反而把债券(quàn)全烧了。

薛地人民都以为这是孟尝君的恩德,心里充满感激。

到之后,孟尝君被齐王解除相国的职位,前往薛地定居,受到薛地人热烈的欢迎,孟尝君才明白冯谖的才能。

直到这时候,不多话的冯谖才对孟尝君说:“通常聪明的兔子都有三个洞穴,这样才能在紧急的时候逃过猎人的追捕,而免除一死。

战国时期的名人故事

战国时期的名人故事

战国时期的名人故事历史是一门古老而有智慧的学科,初中历史是学生历史的黄金时期,老师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有效的学习。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战国时期的名人故事,希望能够帮到你!战国时期的名人故事篇一:伯乐相马传说天上马匹的神仙叫伯乐。

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

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一直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

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仔细寻访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辛苦倍至,但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

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

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

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

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

伯乐立刻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

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又骨瘦如柴,于是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

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

”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

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

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

”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

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

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

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

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曾经涌现出过许许多多贤哲志士、革命先辈、文学大家、科学巨匠……他们以崇高的信念、坚韧的斗志、顽强的毅力和奋勇拼搏的精神,创造出无数的丰功伟绩,他们自然也就成了享誉世界的“名人”。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篇一:越王剑春秋时期,吴国先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负辱在吴,卧薪尝胆,终于取得了吴王的信任,被放回越国。

勾践牢记教训,一面继续讨好吴王,贡奉古木修筑姑苏台,选送绝代佳人西施给吴王,巧施美人计;一方面富国强兵,暗自铸造精良兵器。

勾践为使自己有一把盖世无双的宝剑,特意挑选了当时最好的工匠郑勤来为他铸造。

郑勤和他的儿子郑刚凝聚平生心血,整整用了七七四十九天时间,终于锻铸出一对雌雄剑。

那天深夜,郑勤按照越王的吩咐,刻好“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八个字后,便对他儿子说:“我明日早朝,将雌剑献给越王,此去必然凶多吉少,性命难保,或许连你也要受到株连,你赶快带着这把雄剑,连夜投奔楚国去吧。

”说完父子俩抱头痛哭,洒泪而别。

翌日早期,越王勾践传郑勤献剑。

郑勤递上剑,越王将剑拔出剑鞘,只见光芒四射,耀眼夺目,越王顿时喜形于色,众大臣也赞不绝口。

勾践为了炫耀一番,手执宝剑,对着十八般兵器,初试锋芒,果然削铁如泥,锋利无比,越王得意之余,心想:郑勤若再造出如此好剑,我勾践岂能称雄于世?想到此,他陡然声色俱厉,命武士将郑勤推出午门斩了,并通缉全国捉拿郑刚。

郑刚听说父亲被越王杀害,悲痛欲绝,又见到处有通缉自己的告示,感到身佩宝剑易于暴露,只好将宝剑埋藏在雁荡山中,并乔装打扮成一渔女,日夜兼程逃出越国,只身投奔楚国去了。

郑刚来到楚国后,把从小随父亲学到的冶炼手艺,精心传授给楚人。

很快使楚国的冶炼业得到发展和提高,与越齐名不相上下。

郑刚从而为楚王所赏识,被封为冶炼吏。

这时,楚国进一步广征役卒,大造精良兵器,一时国威大振。

之后,楚王亲率数十万大军去讨伐越国。

春秋战国历史人物故事

春秋战国历史人物故事

春秋战国历史人物故事历史人物,是指那些在历史发展中起过重要影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足迹,对人类历史起到推动作用的人物。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历史人物故事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历史人物故事(一)惠子——战国思想家惠子(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7年),惠氏,名施,即惠子,战国中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

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他是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文哲大师庄子的至交好友。

惠子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

惠施是宋国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名家思想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

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

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

魏惠王在位时,惠施因为与张仪不和而被驱逐出魏国,他首先到楚国,后来回到家乡宋国,并在宋国国都商丘与老乡庄子成为朋友。

公元前三一九年魏惠王死后,由于东方各国的支持,魏国改用公孙衍为相国,张仪失宠离去,惠施重回魏国。

惠子是战国政治舞台上最活跃的人物之一,作为合纵的组织人,他在当时各个国家里都享有很高的声望,惠施的政治生涯主要在魏。

因此经常为外交事务被魏王派到其它国家,曾随同魏惠王到齐的徐州,朝见齐威王。

他为魏国制订过法律。

惠施在魏期间的突出政绩,一是“为魏惠王为法”,二是主谋齐、魏相王,三是主张齐、楚“偃兵”,倡言魏与齐、荆联合抗秦。

其时张仪在魏,由此与惠施发生争论,惠施被逐至楚,不久转宋,与庄子相晤论学。

惠、庄二人友善,交游甚密,曾发生过著名的“濠梁之辩”。

魏惠王死后,张仪被逐,惠施返魏。

为魏使楚,与南方奇人黄缭论天地风雨雷霆之故。

后又为伐齐存燕使赵。

数年后惠施病逝,终年约六十岁。

徐雁王——徐国第32代国君徐偃王,嬴姓徐氏,名诞,是西周时徐国国君。

徐国统辖今淮、泗一带。

建都下邳,(今更名为"睢宁县古邳镇)。

周穆王末年,徐君偃好行仁义,前来归顺的东夷国家有四十多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素材]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名人典故(3篇)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名人典故(3篇)
1、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国被吴国打败,屈服求和。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任用大夫文种、范蠡整顿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国家转
弱为强,终于击败吴国,洗雪国耻。

吴王夫差兵败出逃,连续七次向越国求和,文种、范
蠢坚持不允。

夫差无奈,把一封信系在箭上射入范蠡营中,信上写道:“兔子捉光了,捉
兔的猎狗没有用处了,就被杀了煮肉吃;敌国灭掉了,为战胜敌人出谋献策的谋臣没有用
处了,就被抛弃或铲除。

两位大夫为什么不让吴国保存下来,替自已留点余地呢?”文种、范蠡还是拒绝议和,夫差只好拔剑自刎。

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在吴宫欢宴群臣时,发觉范
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边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为范蠡投湖自杀了。

可是过了
不久,有人给文种送来一封信,上面写着:“飞鸟打尽了,弹弓就被收藏起来;野兔捉光了,猎狗就被杀了煮来吃;敌国灭掉了,谋臣就被废弃或遭害。

越王为人,只可和他共患难,不宜与他同安乐。

大夫至今不离他而去,不久难免有杀身之祸。

”文种此时方知范蠢
并未死去,而是隐居了起来。

他虽然不尽相信信中所说的话,但从此常告病不去上朝,日
久引起勾践疑忌。

一天勾践登门探望文种,临别留下佩剑一把。

文种见剑鞘上有“属楼”
二字,正是当年吴王夫差逼忠良伍子胥自杀的那把剑。

他明白勾践的用意,悔不该不听范
蠡的劝告,只得引剑自尽。

2|、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春秋时,有一年冬天,晋国有个梗阳人到官府告状,梗阳大夫魏戊无法判决,便把案
子上报给了相国魏献子。

这时,诉讼的一方把一些歌女和乐器送给魏献子,魏献子打算收
下来。

魏戊对阎没和女宽说:“主人以不受贿赂闻名于诸侯,如果收下梗阳人的女乐,就
没有比这再大的贿赂了,您二位一定要劝谏”。

阎没和女宽答应了。

退朝以后,阎没和女宽等候在庭院里。

开饭的时候,魏献子让他们吃饭。

等到摆上饭菜,这俩人却连连叹气。

饭罢,魏献子请他们坐下,说:“我听我伯父说过:‘吃饭的时
候忘记忧愁’,您二位在摆上饭菜的时候三次叹气,这是为什么?”阎没和女宽异口同声
地说:“有人把酒赐给我们两个小人,昨天没有吃晚饭,刚见到饭菜时,恐怕不够吃,所
以叹气。

菜上了一半,我们就责备自己说:‘难道将军(魏献子兼中军元帅)让我们吃饭,
饭菜会不够吗?’因此再次叹气。

等到饭菜上齐了,愿意把小人的`肚子作为君子的内心,
刚刚满足就行了。

”魏献子听了,觉得阎没和女宽是用这些话来劝自己不要受贿,就辞谢
了梗阳人的贿赂。

3、晋文公退避三舍
晋文公即位以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把晋国治理得渐渐强盛起来。

他也想能像齐
桓公那样,做个中原的霸主。

这时候,正好周朝的天子周襄王派人来讨救兵。

周襄王有个异母兄弟叫太叔带,联合
了一些大臣,向狄国借兵,夺了王位。

周襄王带着几十个随从逃到郑国。

他发出命令,要
求各国诸侯护送他回洛邑去。

列国诸侯有派人去慰问天子的,也有送食物去的,可就是没
有人愿意发兵打狄人。

有人对周襄王说:“现在诸侯当中,只有秦、晋两国有力量打退狄人,别人恐怕不中用。

”襄王才打发使者去请晋文公护送他回朝。

晋文公马上发兵往东打过去,把狄人打败,又杀了太叔带和他那一帮人,护送天子回
到京城。

饼了两年,又有宋襄公的儿子宋成公来讨救兵,说楚国派大将成得臣率领楚、陈、蔡、郑、许五国兵马攻打宋国。

大臣们都说:“楚国老是欺负中原诸侯,主公要扶助有困难的
国家,建立霸业,这可是时候啦。


晋文公早就看出,要当上中原霸主,就得打败楚国。

他就扩充队伍,建立了三个军,
浩浩荡荡去救宋国。

鲍元前632年,晋军打下了归附楚国的两个小柄——曹国和卫国,把两国国君都俘虏了。

楚成王本来并不想同晋文公交战,听到晋国出兵,立刻派人下命令叫成得臣退兵。


是成得臣以为宋国迟早可以拿下来,不肯半途而废。

他派部将去对楚成王说:“我虽然不
敢说一定打胜仗,也要拼一个死活。


楚成王很不痛快,只派了少量兵力归成得臣指挥。

成得臣先派人通知晋军,要他们释放卫、曹两国国君。

晋文公却暗地通知这两国国君,答应恢复他们的君位,但是要他们先跟楚国断交。

曹、卫两国真的按晋文公的意思办了。

成得臣本想救这两个国家,不料他们倒先来跟楚国绝交。

这一来,真气得他双脚直跳。

他嚷着说:“这分明是重耳这个老贼逼他们做的。

”他立即下令,催动全军赶到晋军驻扎
的地方去。

楚军一进军,晋文公立刻命令往后撤。

晋军中有些将士可想不开啦,说:“我们的统
帅是国君,对方带兵的是臣子,哪有国君让臣子的理儿?”
狐偃解释说:“打仗先要凭个理,理直气就壮。

当初楚王曾经帮助过主公,主公在楚
王面前答应过:要是两国交战,晋国情愿退避三舍。

今天后撤,就是为了实现这个诺言啊。

要是我们对楚国失了信,那么我们就理亏了。

我们退了兵,如果他们还不罢休,步步进逼,那就是他们输了理,我们再跟他们交手还不迟。


晋军一口气后撤了九十里,到了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才停下来,布置好了阵势。

楚国有些将军见晋军后撤,想停止进攻。

可是成得臣却不答应,一步盯一步地追到城濮,跟晋军遥遥相对。

成得臣还派人向晋文公下战书,措词十分傲慢。

晋文公也派人回答说:“贵国的恩惠,我们从来都不敢忘记,所以退让到这儿。

现在既然你们不肯谅解,那末只好在战场上比个
高低啦。


大战展开了。

才一交手,晋国的将军用两面大旗,指挥军队向后败退。

他们还在战车
后面拖着伐下的树枝,战车后退时,地下扬起一阵阵的尘土,显出十分慌乱的模样。

成得臣一向骄傲自大,不把晋人放在眼里。

他不顾前后地直追上去,正中了晋军的埋伏。

晋军的中军精锐,猛冲过来,把成得臣的军队拦腰切断。

原来假装败退的晋军又回过
头来,前后夹击,把楚军杀得七零八落。

晋文公连忙下令,吩咐将士们只要把楚军赶跑就是了,不再追杀。

成得臣带了败兵残
将回到半路上,自己觉得没法向楚成王交代,就自杀了。

晋军占领了楚国营地。

把楚军遗弃下来的粮食吃了三天,才凯旋回国。

晋国打败楚国的消息传到周都洛邑,周襄王和大臣都认为晋文公立了大功。

周襄王还
亲自到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践音jiàn)慰劳晋军。

晋文公趁此机会,在践土给天子造了一座新宫,还约了各国诸侯开个大会,订立盟约。

这样,晋文公就当上了中原的霸主。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