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运动和力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合集下载

8(1)牛顿第一定律

8(1)牛顿第一定律

第八章 运动和力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确认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经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理过程,认识牛顿第一定律。

3、能通过生活经验和大量事实认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能用物体的惯性解释生活和自然中的有关现象。

学习重点、难点:运动和力的关系知识点一、牛顿第一定律1.实验:探究阻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实验器材:小车、三个相同的斜面、毛巾、棉布、木板实验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思路:(1)控制初始运动的所有变量相同;包括:同一辆小车,在同一斜面 、同一高度、都从静止开始滑下。

目的是使小车滑至水平面时,以相同的初速度运动。

(2)确定唯一的一个可变量;即,小车受到的阻力不相同。

方法: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 (毛巾、木板、棉布)。

(3)观察: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

(4)现象:如图,小车在毛巾表面滑行的距离最短,在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最长。

(5)结论:表面越粗糙,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越大,它的速度减小得越快;表面越光滑,摩擦阻力越小,它的速度减小得越慢。

(6)推理:当木板表面足够光滑时,小车将滑行地足够远,那么如果小车不受阻力,它将会永远运动下去。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理解:(1)“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有两层含义,○1是该物体确实没有受到任何的力的作用,但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②该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它的作用效果等效与不受外力的效果相同。

(2)“总”指的是没有例外。

(3)“或”指两种状态中的一种,不能同时存在。

不受力时,①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不变;②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不变。

(4)一切物体都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我们应当切记“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5)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而是一个实验推论。

(6)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八年级物理核心素养特色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全攻略

八年级物理核心素养特色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全攻略

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全攻略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1.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2.在“探究真空不传声”的实验中,利用了理想实验法。

3.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运动状态不变是指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4.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物体的运动要靠力来维持;伽利略的观点: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理想斜面实验)5。

【实验】探究不同粗糙程度的表面对小车的阻碍作用(1)实验器材:完全相同的斜面,水平方向分别铺上毛巾、棉布、木板.(2)实验步骤:将同一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小车在水平方向停止的最终位置如图所示。

(3)实验现象: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距离越远。

(4)实验结论: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的运动状态改变得越缓慢。

(5)实验推论: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或水平面光滑时),小车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实验注意事项:①让小车从同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滑下,确保小车在水平面滑行时具有同样大小的初速度(控制变量法);6。

如何理解牛顿第一定律(1)“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的物体都普遍适用;(2)“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是指定律成立的条件,同时“没有受到外力作用"还包含两种意思:一是物体确实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二是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它的作用效果等效于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的作用效果;(3)“总”指的是总是这样,没有例外;(4)“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是“选择"的意思,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而原来是运动的,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因此,不能把“或”错写成“和";(5)此定律的实质是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6)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由实验直接证明出来的,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导得出的,运用了实验推理法;7.惯性与惯性定律、惯性与力的区别(1)惯性:指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条件下都具有惯性,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8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8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10.轿车除了安全带以外,还有一种安全装置“头枕”,对人起保护作用。 如图所示,“头枕”主要是防止以下哪种情况对人体造成伤害( D )
A.紧急刹车
B.左右转弯
C.前方碰撞
D.后方追尾
11.为防止惯性可能造成的伤害,许多汽车上都配置安全带,但火车上却没
有配置。主要原因是( C )
A.人在火车上惯性消失了
(1)科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本实验中,影响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距离的因 素,除了阻力外,还有 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 ,该因素可以采用小 车从相同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的方法来控制; (2)实验可得出“阻力越小,运动速度减小得越慢”的结论,支持该结论的 证据是 小车在丙木板上运动的距离最远 。
初中物理课件
说明力是 改变 (填“改变”或“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 度不同的物体(如毛巾、棉衣、木板等),让小车自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 观察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如 图所示
(1)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小 , 速度减小得越 慢 ; (2)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永远做 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第一定律 4.正在公路上行驶的一辆汽车,如果它所受的一切外力突然消失,则汽车 将 做匀均直线运动 ;静止在桌面上的物体,如果它受到的所有外力都消 失了,它将 保持静止状态 。
惯性 5.欧洲杯足球赛正火热进行中,赛场上出现的以下现象不能用惯性来解释 的是( B ) A.快速奔跑的裁判员不能立即停下来 B.射中球门框的足球被反弹回来 C.足球被踢出去仍继续向前运动 D.奔跑的球员被绊后倒向前方

第八章 运动和力知识清单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

第八章 运动和力知识清单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

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清单)第1节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 两种观点(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如果这个力撤掉,物体就会停止运动。

即物体的运动力来维持(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2)物理学家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运用逻辑推理,认为:物体的运动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的作用(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2. 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设计实验】让小车从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滑下,如图所示,改变水平面表面的粗糙程度,使其对小车运动的阻力不相同。

第一次在水平面上铺毛巾,第二次铺棉布,第三次将棉布去掉,只剩下木板,比较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实验器材】小车、长木板、斜面、棉布、毛巾、玻璃板、刻度尺等。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在水平木板上铺上毛巾,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阻力较大的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

(2)在水平木板上铺上棉布,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阻力较小的棉布表面上滑行的距离。

(3)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更光滑的木板表面上滑行的距离。

(4)实验记录表表面材料阻力大小小车运动距离小车速度减小情况毛巾大最短比较棉布中比较长比较木板小最长最【分析与论证】对物体运动的阻碍程度反映物体所受阻力的大小。

小车在不同材料的平面上最终停下来的原因是因为受到的作用。

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滑行的距离越大,速度减小得越。

对上述实验结论进一步推理可得出:如果运动的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就不会减小,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永远运动下去。

由此可以说明伽利略的说法是的,即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实验结论】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运动得越远。

若运动的物体不受阻力,物体的运动速度将不会减小,将保持做匀速直线运动。

【交流与讨论】(1)实验方法①控制变量法:控制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目的是使小车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②科学推理法:若小车不受阻力时,小车的速度将不会减小,将永远做运动。

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惯性课件

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惯性课件
A.落在b点上 B.可能落在bc两点之间 C.落在d点上 D.可能落在bd两点之间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2、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物块甲与乙放在 上表面光滑且足够长的木板上,随木板一起以水平向右的相 同速度沿同一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木板突然停止时,以
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若 m甲 m乙,甲将与乙产生碰撞 B.若 m甲 m乙,甲将与乙产生碰撞
C.只有当 m甲 m乙时,甲、乙才不会碰撞 D.无论甲与乙的质量关系如何,它们始终不会碰撞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3、 如图8-1-9所示的几种现象中,不是利用惯性的是 (B )
4.小丽同学在家里自己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她将一个熟 鸡蛋放在盖住水杯的硬纸板上,当她用尺子突然弹击纸板时, 看到纸板飞出,鸡蛋落入杯中。请你结合所学物理知识简要 解释原因。
3. 所有的物体都有惯性,但不同物体的惯性大小是不同的,物体 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物体的 质量越小,惯性越小,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
应用惯性知识来解释惯性现象
解释方法: 1、说明研究对象原状态。 2、物理过程(哪一个物体或那一部分突然产生的情况) 3、研究对象由于惯性要保持原状态
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
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本来运动状态 不变的性质。
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只与物 体质量有关
惯性的利用与防止
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分
练第习1节 牛顿第一定律
1.在水平轨道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列车车厢的 天花板上悬吊一个小球a,地板上有b、c、d三 点,其中b点位于小球a的正下方,如图所示, 若空气阻力不计,烧断细线后,小球a将 (A)
汽车的启动与刹车实验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力与运动8.1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习题课件(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力与运动8.1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习题课件(新版)教科版
JK版 八年级下
第八章 力与运动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第1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
1C 2D 3 4C 5D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6 7 8D 9C 10 C
答案呈现
11 D 12 C 13 B 14 15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呈现
1.如图,滑板车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如果人不再用脚 蹬地,它最终会停下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答案】C
11.【中考•衡阳】如图所示,若小球向右摆动到最低点 时,绳子断裂,假设所有力同时消失,此后,小球的 运动情况是( )
A.匀速直线下落 B.匀速直线上升 C.匀速直线斜向上运动 D.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点拨】题中小球向右摆动到最低点时,速度方向是 水平向右的,当所有力同时消失时,小球仍然保持原 来的运动状态,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D
惯性力的作用 C.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速度逐渐变小,是因为小
车不受力 D.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若所受外力突然消失,
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D
3.【中考•泰州】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 中:
(1)小明调试实验装置时,将小车从斜面上A处滑下,如 图甲所示,小车滑出水平木板右端而掉落下去。为让 小车不滑出木板,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________;
A.滑板车没有力就不能运动 B.滑板车的运动需要力的维持 C.阻力改变了滑板车的运动状态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点拨】因为滑板车受到阻力的作用,所以会慢慢 地停下来。 【答案】C
2.【中考•滨州】如图所示,小车从斜面上滑下,下列分 析正确的是( )
A.小车在斜面上只受重力作用 B.小车到达斜面底端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1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1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1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
RJ·八年级物理下册
学知识
1.【教材图片题】如图所示,某同学在玩滑板车时发现,脚 蹬地的时候运动得比较快,但不蹬地了,最终就会停下来。 这一事实说明( ) A.力是使物体运D动的原因 B.力是使物体静止的原因 C.物体的运动要靠力来维持 D.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一个沿水平向右的力的作用时,物体的速度将___增__大___;当
撤去此力后,空气阻力不计,物体的速度将________。(均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不变
返回
练技法
11.(2019·乐山中考改编)小秋为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 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让同一小车滑到接触面分别 为毛巾、棉布和木板的水平面上,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 行的距离。 (1)为了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 度相同,实验时应让小车从同一斜 面的____________由静止滑下,这 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选填“同微一小高量度放大”“模型”或“控制变量”)法。
A.始终静止不动
D
B.动了一点点,很快停下来
C.撞击时开始运动,然后慢慢停下来
D.撞击时开始运动,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点拨:因为本题的前提是“忽略一切阻力”,所以原静止在水平面上 的大石头被另一块小石头水平撞击,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即开始运 动。又因为没有阻力的作用,所以大石头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返回
练技法
9.小丽同学通过探究学习,将自己荡秋千的运动简化成
了如图所示的模型,并思考:当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
若所受力全部消失,则小球将会( )
A.保持静止状态
A
B.继续来回摆动
C.做匀速直线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梳理.(一)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梳理.(一)

第八章知识点梳理+测评(一)(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2节二力平衡)知识点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由课本实验可以得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就越大,速度减小得越慢。

2.进一步推理:如果水平面足够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则它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由课本演示实验可以验证伽俐略的说法是正确的,即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知识点二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虽然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但其中符合逻辑的科学推理是非常重要的。

知识点三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物体的惯性,但惯性有时也给人们带来危害,需要防范。

知识点四平衡状态及二力平衡的条件1.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作用在同一物体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判断两个力是不是平衡,首先要看这两个力是不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这个条件非常重要,做题时易忽略。

然后再看它们是不是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知识点五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2.已知物体在受力情况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可以判断所受的力是平衡力。

3.可根据一个力的大小、方向,确定另外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1.一个物体若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物体可能不受力,也可能受力平衡。

★2.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它一定受力,且一定受非平衡力。

知识点练习知识点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如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每次实验时,应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等B.每次实验,应使小车从同一高度下滑C.水平表面越粗糙,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快D.实验表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知识点二牛顿第一定律2.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是可以通过实验直接证明的B.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因此不能肯定这个定律是否正确C.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推理而获得的D.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牛顿第一定律3.如图所示,细绳上端固定在O点,下端系一个小球,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一、静止: 1.当物体失去支持力时? 2.当物体失去重力时? 3.当重力和支持力同时消失时? 二、运动: 1.小车突然不受力时?
一、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 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定律解读
1.“一切”适用于所有物体。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3.“总”一直、不变。
演示实验
同一小车从 静止下滑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到达斜面底端 速度相同 棉布表面
木板表面 在同一斜面的 同一高度 比较小车滑行的距离
实验记录表:
表面状况 阻力的大小 棉布 木板 某表面 结论: 小 ,小车运 平面越光滑,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_ 慢 。 动的距离越________ ,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 长 大 小
一试身手
芝麻开花第十二页16,12
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可以通过实验直接验证; C.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分析推理出来
的;
B.牛顿第一定律实验做不出来,因此不能肯定是否正确;
D.牛顿第一定律在任何条件下成立;
一试身手
1.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只要有力的作用,物体就一定会运动; 3.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会慢慢停下来; 4.物体由运动变为静止,一定受力; 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力;
第八章
第一节
教材:人教版
运动和力
牛顿第一定律
适用:八年级物理下册运动和力
物体怎样才能动起来?
运动的物体一旦不受力,会如何继续?
开动脑筋
你认为谁正确? 正方: 玩滑板车时, 人不蹬地,车最 终会停下来。说 明物体运动需要 力来维持。
反方: 滑板车滑行 时,人没有蹬地, 车还继续前进。 说明物体运动不 需要力来维持。 车停下来是因为 受到阻力的作用。

初中物理课件:牛顿第一定律

初中物理课件:牛顿第一定律
5.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用推理的 方法概括出来的。不能用实验直接证明。
6.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 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探究新知
知识点3 惯性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 性质叫做惯性。 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
一切物体 :固体、液体、气体。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导入新知
玩滑板车的人蹬地,车就 会前进;人不蹬地,滑板车会 滑动一段时间,最终会停下来。
同学们讨论一下,滑板车 为什么会停下来?
导入新知
运动与力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亚里士多德
伽利略
亚里士多德 运动要靠力来维持
伽利略 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作业 内容
教材作业
完成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练习
自主安排 配套练习册练习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2. 在凉山州举行的中小学运动会中,来自各校的运动员们奋力拼 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比赛中涉及到一些物理现象,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D ) A.乒乓球比赛时,球在空中飞行,所有力全部消失,球一定落向
地面 B.百米比赛时,运动员冲线后不能立即停下,是因为运动员受到
惯性力的作用 C.跳远比赛时,运动员需要助跑,是为了增大惯性,跳得更远 D.足球比赛时,抱在守门员手中的足球也具有惯性
任何情况 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
注意:惯性不是力。在解答问题时,只能说“由于惯性”“具有 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由于惯性的作用”“克服惯性” 等,否则就将惯性和作用混为一谈。
探究新知
影响惯性大小的因素 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且只与质量有关; 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 惯性大小反映了物体保持运动 状态不变的能力大小; 一个物体的质量大,惯性就大,它的运动状态就难以改变。 反之则容易。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5.(2012·陕西中考)如图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基础之一,让同
一小车从斜面相同高度静止滑下,比较小车在不同水平面上通
过的
,据此可以推理得出:当水平面绝对光滑时,小车
将做

【解析】本题考查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过程。小车应从斜面同 一高度上由静止滑下,使其到达斜面底端的初始速度相等,比较 在不同的水平面上小车通过的距离(或路程)。从实验中可以看 出,水平面越光滑,对小车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得越远,小车的速 度减小得越慢。当水平面绝对光滑时,小车受到的阻力为0,即小 车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时,小车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牛 顿就是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推理得到了牛顿第一定律。 通过对理想状态的想象与推理,得出进一步的结论,这种方法叫 科学推理法,也被称为理想实验法。 答案:距离(或路程) 匀速直线运动
【精讲精析】选C。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保 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因此瓶塞向右冲出时,若一切外力全部 消失,则瓶塞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瓶塞将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 运动。 【方法归纳】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直接由猜想得到的 B.直接由日常经验得到的 C.直接由实验得到的 D.通过分析事实、概括、推理得出的 【解析】选D。本题考查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方法。牛顿第一定 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概括出来的科学理论,而不是直接 通过实验得出的,也不是直接经过推论得出的。故选D。
5.牛顿第一定律能用实验直接证明吗?它是怎么得出的? 提示: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合理推理得出来的, 不是完全通过实验得出的。 参考答案:不能 在实验基础上,再合理推理得出的。
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_没__有__受__到__力__的作用时,总保持_静__止__状态或_匀__ _速__直__线__运__动__状态。 2.说明: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_经__验__事__实__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 的_推__理__而概括出来的,因此它_不__是__(选填“是”或“不是”)实 验定律。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2. 公安部门要求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
使用安全带。汽车安全带的作用是( D )
A.防止惯性的产生 B.防止汽车启动时把人从后面甩出去 C.防止汽车速度突然增大时人向前“冲去” D.急刹车时,对人体运动起到缓冲作用
3.短跑运动员到达终点时,不会立即停下来, 而是继续向前跑出一段距离,请解释这一现 象的原因是什么?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1 节
牛顿第一定律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毛巾 棉布 木板
(3)实验记录表 格:
表面种类 阻力的大小
毛巾 棉布 木板
小车运动的距离S/m
结论: 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小____ ,运
动的距离越____大____ ,速度减小得越____慢___ 。
推理:
以恒定不变的速度 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_____一___直___运____动___下___去___。
那么下图中,汽车做什么运动?
汽车加速
当汽车加速时,人的脚底由于摩擦而随之静止, 人的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本来慢速行驶的运动 状态,所以加速时,人会后仰。
利用惯性使锤头套紧
小结
1.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 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惯性:
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 的性质叫惯性。
体在不保受持力匀时速,直将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是 ( D)
A.是通过斜面小车实验直接得到的结论 B.只是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的规律 C.只是通过日常生活得出的规律 D.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推理得出的结论
3.用绳子拴住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圆周
运动,当绳子突然断裂,小球将 ( ) B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详解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详解总结

第八章力和运动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⑵说明:【实验设计】如图,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不同的物体,让小车从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

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

【实验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推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不受力,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注意事项】②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

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的情况下,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2、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利用惯性的实例: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惯性的实例:小型客车前排乘客系安全带、车辆行驶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汽车限速、汽车禁止超载。

解释惯性现象的基本步骤:①确认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状态;②其中的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受何种力,运动状态发生何种改变;③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④发生了何种现象(或造成了何种结果)二、二力平衡1、几个力平衡:物体在受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是平衡力。

2、平衡状态:物体如果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分层作业(答案于解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分层作业(答案于解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分层作业(答案与解析)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A层一、填空题(共2小题)1.【解题依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解:控制小车在同一斜面同一高度静止释放,目的是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初速度大小相等;木板表面最光滑,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最小,小车在木板表面上通过的距离最长,速度减小得最慢,可知水平面上阻力越小,小车速度减小越慢。

答案:相等;慢【点拨】本题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考查控制变量法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

2.【解题依据】惯性与惯性现象。

解:小强原来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当他的脚受到阻力,运动状态突然改变时,他的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身体会向前倾倒。

答案:运动;脚;上身【点拨】解释惯性现象时,关键是看什么物体受力改变了运动状态,什么物体没受力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3.【解题依据】惯性与惯性现象。

解:实心球被抛出后,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此时实心球主要受到重力作用,重力改变小球的运动状态,所以实心球在上升过程中,速度不断减小,最后在竖直方向速度是零,但由于惯性,在水平方向仍然运动,若此时的重力消失,据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知,实心球将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即沿a方向运动。

答案:惯性;沿a方向运动【点拨】理解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内容,并能利用惯性解释现实问题是解决该题的关键,小球处于最高点,竖直向上方向速度为零,处于瞬间静止,此处学生最容易忽视。

二、选择题(共4小题)4.【解题依据】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

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总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是牛顿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推理概括得到的结论。

此结论不能从实验中直接得出。

也无法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学推导就得出。

答案:D【点拨】此题主要考查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不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推理得出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一节 8.1 牛顿第一定律 课件 (共33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一节 8.1 牛顿第一定律 课件 (共33张PPT)

如何解释惯性现象 你能用惯性的知识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在杯子中盛满牛奶,突 然急速拉动杯子,会看 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解释方法: 1、交待研究对象原来的运动状态 ;2、说明运动条件的改变 ;3、点出惯性并得出结论
如何解释惯性现象 你能用惯性的知识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在杯子中盛满牛奶,突 然急速拉动杯子,会看 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例题 1、我们现在坐在教室中,当一切外力都突然消失时,我们将: (A ) A、保持静止;
B、飘起来;
C、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D、以上三种情况皆有可能。
例题
2、如图所示,小球沿水平桌面由M 端向N 端运动。如果到达桌
面N 端时,小球所受的力全部同时消失,则小球将: C


A、静止在N点;
B、沿a 轨迹匀速运动 ;C、沿b 轨迹匀速运动 ;D、沿b 轨迹减速运动 。
VS
伽利略认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 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 受到了阻力的作用。
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实验目的: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力维持 实验思路:。逐步改变水平轨道的光滑程度,观察比较小车运动
的距离的远近。
使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自由滚下 。水平轨道粗糙程度不同 相同条件:。斜面、小车、木板、绵布、毛巾 不同条件:。 实验器材: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开动脑筋
你认为谁正确?
正方: 玩滑板车时
,人不蹬地,车 最终会停下来。 说明物体运动需 要力来维持。
反方: 滑板车滑行时,
人没有蹬地,车还继 续前进。说明物体运 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车停下来是因为受到 阻力的作用。
开动脑筋 运动和力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人认为:物体的运 动需要力来维持。 通过实验研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8章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8章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八章运动和力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基础过关全练知识点1牛顿第一定律1.(2022广西靖西期中)关于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只要运动,就一定受到力的作用B.不受力的物体,只能保持静止状态C.牛顿第一定律可以通过实验直接验证D.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推理概括出来的2.【学科素养·科学探究】(2022四川内江中考改编)为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让小车从斜面滑到接触面分别为毛巾、棉布和木板的水平面上,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1)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相同位置由静止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相同。

(2)比较甲、乙、丙三次实验,发现:水平面对小车的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就越(选填“远”或“近”);进一步推理得出:如果水平面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则小车将在水平面上做(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2惯性3.(2022福建建阳期中)小华在百米赛跑时经历了加速、减速后冲过终点,以下关于惯性说法正确的是()A.小华冲过终点,停下来时没有惯性B.小华整个跑步过程中惯性大小不变C.小华只有运动状态改变时才有惯性D.小华加速跑时的惯性比减速跑时大4.【跨学科·物理与生活】(2022山东临清期中)如图所示与惯性有关的做法中,属于防止因惯性造成危害的是()5.如图所示,拨动弹性钢片,把小钢球与支架之间的轻塑料片弹出时,钢球并没有随轻塑料片飞出。

小钢球没有随塑料片飞出,因为小钢球具有。

6.【新独家原创】学习惯性知识时,老师用一根圆柱形木棒穿过苹果,然后提着木棒和苹果停在空中(竖直),如图甲所示。

用重物多次快速敲击木棒的顶端,会发现位于底端的苹果随着敲击会“不降反升”,如图乙所示。

多次敲击之后,苹果会从底端逐步“升至”木棒上端。

(1)用四句话解释苹果“不降反升”的过程:①苹果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②苹果和木棒保持静止状态;③苹果保持原位置不变,而“上升”;④用重物敲击木棒顶端,木棒受力向下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
第八章运动和力
本章设计
本章是在前面对力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和物体的受力情况间的关系,在物理学上把本章内容称为动力学,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也是整个经典物理理论的基础。

正确地理解惯性的概念,理解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熟练地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问题,是本章学习的重点,也为进一步学习今后的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基础。

本章还涉及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方法,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研究中采用的理想实验法,摩擦力的研究中运用假设法,对这些方法要让学生认真体会、理解,以提高认知的境界。

本章要做好有关实验,在实验中体会物理学习的收获。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本章的学习就是对运动分析的基础。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整体设计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是牛顿物理学的基石,力学的第一原理,它破除了长达两千年以来亚里士多德的错误,改变了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本身还包含着力、惯性和参考系的科学概念,是物理学理论的支柱和基石.在教学中,不能把它看作牛顿第二定律的特殊情况,它意在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的发现和发展.本节课采用的理想实验法,在物理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教学重点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
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过程与方法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地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科学研究问题的态度.
2.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学以致用.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车、小球、毛巾、玻璃板、斜槽、刻度尺、木块、气垫导轨、滑块等.
知识准备: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历史的足迹。

1、在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上有哪些代表人物?
2、每位科学家对力和运动的关系是如何认识的?
3、伽利略是如何证明其观点的?
学生讨论,教师借机导入新课.
推进新课
一、理想实验的魅力
自主探究
让学生利用桌子上的器材,自主设计实验,分别研究:
1.力推物动,力撤物停.
2.力撤物不停.
供选用器材:小车、小球、毛巾、玻璃板、斜槽、刻度尺等.
学生操作时,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完成以下操作:
1.桌子上铺毛巾,小车放在毛巾上,推它就动,不推就停;
2.将毛巾换成玻璃板,或直接用桌面,把小车在桌面或玻璃板上推一下,它运动一段时间才停下来.
学生操作结束后,教师可以让一个学生说一下他的操作过程及看到的现象,由此可以得到结论.
结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为了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再让学生举出一些其他的实例来说明.如:蹬一段时间自行车后停止蹬车,自行车还会滑行一段距离;在冰面上踢出去的冰块要运动一段距离才停止运动;空中飞行的飞机制动后仍然还会向前滑翔;射出枪蹚的子弹等等.
既然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刚才的两个实验为什么会出现两种现象呢?矛盾出现在哪里呢?下面用小球来做个对比实验.
实验探究
A.使斜槽下端与桌子上铺好的毛巾吻合,让小球从斜槽上自由滚下,标出小球在毛巾上滚动的距离;
B.使斜槽下端直接与桌面吻合,让小球从斜槽上同一位置自由滚下,标出小球在桌面上滚动的距离;
C.使斜槽下端与桌面上的玻璃吻合,让小球从斜槽上同一位置自由滚下,标出小球在玻璃上滚动的距离.
通过观察对比实验,让学生分析实验,总结实验:
接触面越光滑,小球滚动的距离越远.
结论:运动小球停下来的原因是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为了引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教师可继续设疑:若接触面光滑无摩擦小球会怎样?
学生讨论、交流,大胆猜想.(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发散思维)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结合实验进一步总结.
结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撤物停的原因是因为摩擦力.若无摩擦力,运动物体会一直运动下去.最早发现这一问题的科学家是伽利略,他是怎样研究这个问题的呢?
(教师补充)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A.对称斜面,无摩擦小球滚到等高.
B.减小另一侧斜面倾角,小球从同一位置自由释放要滚到等高,滚动距离越远.
C.把另一侧斜面放平,小球要到等高,就会一直滚下去.
根据这一现象伽利略得出了:运动的物体若不受力,物体将匀速运动下去.
为了验证这个理论的正确性,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气垫导轨实验来验证一下:
(介绍气垫导轨、光电门工作原理)
演示1:利用气垫导轨消除摩擦,让滑块在导轨上滑动,利用光电门测出滑块在不同位置的速度.
学生记录数据并比较,感受伽利略理论的正确性.
二、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教师可继续设疑:既然牛顿第一定律更完善,那么它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让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两个方面:不受力时,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受力时,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一步总结: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设疑:牛顿第一定律能否用实验来验证?
结论:不能,因为不受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受力但合力为零可看作不受力.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出肯定,并指出:牛顿第一定律虽然所描述的是一种理想化状态,但它却正确揭示了自然规律.
三、惯性与质量
演示:在小车上竖放一长条木块,让小车在光滑玻璃板上运动,前面固定一个物体,当车被物块挡住时,车上的木块向前倾倒,为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木块随车一起运动,当车被挡住时,车停止运动,木块的下半部分受到车的摩擦作用也随车停止运动,而上半部分由于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向前倾倒.物体这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举例说明:①木块立在静止的车上,忽然拉动小车,木块后倾.
②人站在匀速行驶的车厢内竖直向上跳起,仍落回原地.
总结:惯性是指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从牛顿第一定律我们得知,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它们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所以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当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时,它就会有抵抗运动状态改变的“本领”.这个“本领”与什么因素有关?请大家通过实例分析.
讨论交流:
1.载重货车启动时,由静止到高速得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百米冲刺到终点后,体重大的运动员较难停下来。

2.我国公安交通部门规定,在各种小型车辆前排乘坐的人(包括司机)必须系好安全带,为什么?(教材19页科学世界)
3.常见的柴油机、电动机等机器的底座非常沉重,而参加作战任务的战斗机却要抛掉副油箱以减小质量,这是为什么呢?你能解释一下吗?
通过这样的实例分析,使学生总结出:运动状态变化的难易程度与质量有关.
结论:惯性大小与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课堂训练
1.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走路时没有惯性,被绊倒时有惯性
B.百米赛跑到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是由于惯性,停下时就没有惯性了
C.物体没有受外力作用时有惯性,受外力作用后惯性被克服了
D.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均无关
解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其内在因素即质量有关,与受力与否及运动状态无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静止物体的惯性是保持静止,匀速运动的物体的惯性是保持其速度不变.当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只要其质量不变,其惯性大小不发生变化.
答案:D
2.如图4-1-4所示,当你在平直路面上骑自行车时,是否觉得用力不停地蹬,车才会匀速前进,一旦不用力蹬,车子就会减速,甚至停下呢?这与牛顿第一定律矛盾吗?试解释之.
图4-1-4
解答:对比用力蹬和不用力蹬两种情况,发现不蹬车时,车减速,运动状态改变,这是因为有阻力作用;而蹬车时,虽用力蹬车,但合外力为零,因此可以匀速前进,仍然符合牛顿第一定律.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1.历史上几位科学家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和研究.
2.伽利略得到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方法.
3.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4.惯性及应用惯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布置作业
1.教材;
2.建议作业。

活动与探究
课题:比较惯性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方法:在相同的路面上,穿相同运动鞋的甲、乙两人进行拔河比赛.
原理:双方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双方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取决于各方的质量,而最大静摩擦力大的一方易获胜.
结论: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
设计点评
本节课先通过多媒体播放画面引出束缚人类思想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通过让学生亲自实验操作,并举例分析认识到他的观点是错误的,引出伽利略的观点,并通过实验来验证它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引出牛顿的观点,即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惯性的概念.对惯性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本节课是通过实验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