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明冲突论的分析与解读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及其评析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及其评析“文明冲突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着名政治学家亨廷顿从维护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出发,并根据冷战以后国际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而提出的。
总的看来,冷战之后的国际形势是: 一是苏联解体,“两大阵营”的对立消失,西方政治社会的安全感较之以前有所增加; 二是海湾战争结束后,中东地区反美情绪高涨,由此也增加了美国的忧虑感。
而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也正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试图说明冷战结束后,文明间的对抗正是现在和未来世界格局的“最本质状态”,在对人类文明进行了重新界定和划分的基础上,绘制出一幅世界新地图; 同时,以文化为尺度,设计并构想未来的世界格局。
虽然这一理论为我们认识世界冲突的原因提供了一个较新的视角,但从本质上看,这一理论是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服务的理论,只不过采取文化“包装”的形式展现出来,他在声称要超越意识形态对立的同时,又陷入了“文化”的意识形态对立。
一、文明的冲突将主宰未来世界冷战结束后,东方阵营的消失使许多西方资产阶级学者欢欣鼓舞,因为,二战后两大阵营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较量后,意识形态之争终于有了结果。
对此,1989 年夏,福山就发表了《历史的终结》一文,后来出版了《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一书。
在他看来,由于自由主义民主解决了人类所有真正的重大问题,“构成历史的最基本的原则和制度可能不再进步了”[1]( P3),历史因此到达终点。
针对福山等人提出“历史终结”的盲目乐观思潮,亨廷顿则认为世界范围内的冲突依然存在,“到1993 年初为止,估计全世界共发生了 48 场种族战争”[1]( P17),因此,冷战虽然结束,但世界并没有出现人们所期待的和平,并且“新共产主义和新法西斯主义开始复活,宗教原教旨主义得到了加强…… 一个正在兴起的中国日益自我伸张”[1]( P12)。
而造成这些冲突和不和平因素中,文化的冲突是主要因素,是“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影响了国家的利益、对抗和联合”[1]( P8)。
文明冲突论
如何评价文明冲突论萨缪尔·亨廷顿,美国政治学家,1993 年,亨廷顿出版了《文明冲突》一书,系统地提出了他的“文明冲突论”。
亨廷顿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
主要观点:1、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2、全球政治格局正在以文化和文明为界限重新形成,并呈现出多种复杂趋势。
3、文明冲突是未来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建立在文明基础上的世界秩序才是避免世界战争的最可靠的保证。
4、文明、文化具有"本土化"趋势,是独特的而非普遍适用的。
积极:他创造了有别于"冷战模式"的新的理论框架,打破了过去从政治、经济、霸权的角度谈论国际文化的旧格局,而将"文明"作为自己论点的核心范畴来界定当今世界后冷战新格局,这有可能使我们摆脱一般狭隘的地区意识,以一种新的更大的跨国际语境来看当代西方和中国的问题。
消极:首先,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是一种文化决定论。
亨廷顿不从文化之外去探寻文化差异与文化矛盾的原因,仅凭现有的一些文化现象就得出文明冲突的结论,自然是坚持了一种文化决定论的立场,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西方发达国家的根本利益。
他不愿意让人们看到文化不平等与经济、政治不平等之间的联系,更不愿意让人们触动或改变制约文化不平等的国际经济与政治秩序,因为这一秩序更有利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生存与发展。
其次,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表面上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实质上是一种内涵着文化霸权的理论。
文明冲突论”正是为维护和巩固西方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强势地位,提出以文化认同为基础的合作。
这样就将不同文化、文明的差异性、多样性推向了冲突与斗争的前沿。
再次:从亨廷顿学术思想的脉络看,“文明冲突论”是亨廷顿对美国本土问题在全世界的投影。
对文明冲突论的评价
对文明冲突论的评价对于文明冲突论的评价引言:文明冲突论是指不同文明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冲突,无法通过和平手段解决。
这一理论由塞缪尔·P·亨廷顿在1993年提出,并在其著作《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中进行了详细阐述。
该理论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有人赞同其观点,认为文明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而有人则持反对意见,认为文明之间可以和平共存。
本文将对文明冲突论进行评价,旨在探讨其合理性和适用性。
正文:一、文明冲突论的合理性文明冲突论主张不同文明之间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差异,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冲突的发生。
这一观点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来看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历史上存在许多文明冲突的案例,如东西方文明的冲突、伊斯兰世界与基督教世界的冲突等。
这些冲突往往源于文化、宗教、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难以通过和平手段解决。
文明冲突论正是基于这些历史案例,认为文明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现实中也存在着一些文明冲突的迹象。
全球化的进程使不同文明之间的接触越来越频繁,但同时也加剧了文明差异的对立。
例如,伊斯兰文明与西方世界的摩擦,涉及到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核心问题,很难通过妥协和和解来解决。
这些现实情况再次验证了文明冲突论的合理性。
二、文明冲突论的局限性然而,文明冲突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不能完全解释和预测所有的文明关系。
文明冲突论过于简化了复杂的文明关系。
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包括语言、宗教、价值观、习俗等多个方面。
将不同文明的关系简单归结为冲突,忽视了文明内部的多样性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实际上,文明之间也存在着合作、交流和融合的可能性。
文明冲突论忽视了经济、政治等因素对文明关系的影响。
文明之间的冲突并非仅仅是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突,还受到利益、权力等因素的影响。
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力的争夺往往是导致冲突的主要原因,文明冲突论未能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三、文明冲突论的启示尽管文明冲突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它仍然给我们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启示。
试析文明冲突论
试析“文明冲突论”摘要:"文明冲突"与"文明和谐"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烈话题,有的从文化角度进行探讨,有的从国际政治关系角度进行探讨等。
本文则从价值角度对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进行评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塑造世界"文明和谐"的可能及中国面对"文明冲突"和"文明和谐"应择之路。
关键词:文明文明冲突文明和谐"文明冲突论"的始作俑者,乃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
在冷战刚结束、苏联解体不久,亨廷顿就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早期提出了后来一直在许多国家的政界和学术界争论不休的"文明冲突"理论(ClashofCivilization)。
1993年夏季号《外交》(ForeignAffairs)季刊发表哈佛大学著名教授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The ClashofCivilization?》一文,并引起学术界广泛而激烈的竞说争鸣;亨廷顿本人随后也不断发表文章和出版专著,进一步为自己的观点进行申辩和解释,其中包含了作者对自己个别观点的修改。
这些观点集中在《不是文明,又是什么?》(IfNotCivilization,What?)(《外(The WestCivilization:Unique,交》季刊1993年冬季号),《西方文明:是特有的,不是普遍的》NotUniversal)(《外交》季刊1996年冬季号),以及专著《文明冲突与重建世界秩序》(TheClashofCivilizationandtheRemakingofWorldOrder)。
亨廷顿还就文明冲突问题,在不少国家、大学、学术机构作过专题演说,但主体观点仍未突破他在上述学术文献中表达的思想。
我国学术界对亨廷顿的观点的反应是敏感而及时的,且经历了并仍在经历着复杂的论争,以至于"文明冲突论"在中国学术界的争论,已大有从一个"敏感"的学术命题,转变为一个"敏感"的国际政治和意识形态问题之势。
从历史角度看人类文明的冲突
从历史角度看人类文明的冲突人类的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篇章,其中充满了争斗、和平、合作与交流。
从古代的部落冲突到现代的国际战争,文明之间的摩擦与碰撞成为了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力量。
通过探索历史上的文明冲突,我们不仅能够理解人类的过去,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思未来的走向。
文明冲突的根源文明之间的冲突往往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竞争:在历史上,大多数战争都是围绕土地、农业资源、水源等展开的。
例如,历史上著名的两河流域,因其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水资源,曾吸引了多个文明在此交汇与冲突。
在这些文明之间,资源的竞争无疑是造成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
2.文化差异:不同的文明往往拥有各自独特的文化、宗教、价值观等。
__当这样的差异常常遇到时,难免引发误解与冲突。
__例如,十字军东征就是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之间因宗教信仰引发的冲突,体现了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紧张关系。
3.权力斗争:在一些历史阶段,文明的扩张往往伴随着权力的斗争。
诸如罗马帝国的扩张和蒙古帝国的征服,都是为了扩大自己的疆域以增强国家实力,而导致与其他文明的直接冲突。
4.经济利益:经济利益的竞争常常是冲突的重要推手。
例如,近代以来的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时代,不同国家为了争夺市场和资源而进行的战争,成为了历史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历史案例分析希腊-波斯战争公元前5世纪,希腊城邦与波斯帝国之间发生了激烈的战争。
这场战争的根源在于雅典等希腊城邦拒绝成为波斯的附庸。
这场战争不仅是军事冲突,也是两种文化和价值观的碰撞。
希腊的民主与波斯的专制形成鲜明对比,正是由于这种差异,导致了双方的激烈对抗。
罗马与凯尔特人罗马帝国的扩张过程中,与凯尔特人之间发生了多次冲突。
__凯尔特人以部落为单位,拥有丰富的文化,但面对罗马的军事力量,他们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被彻底改变。
__罗马的征服虽然使得地方经济得到发展,但同时也消灭了许多本土文化,使得西欧的短期内经历了巨大的变迁。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是近代史上最为惨烈的文明冲突。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再解读兼论“911”与文明冲突论
六、对未来的展望
面对未来,我们需要吸取亨廷顿的理论教训,更加重视预防和解决潜在的文明 冲突。我们要以“911”事件为鉴,加强国际合作,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水平, 增进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我们也需要 通过教育和传媒等渠道,传播多元文化、多元宗教的理念,以减少由于文化差 异和宗教信仰不同而产生的误解和冲突。
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中,我们需要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以及它所蕴含的警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创造一个 和谐、稳定、繁荣的世界。
参考内容
亨廷顿(Huntington)的“文明冲突论”自问世以来,就在国际政治学界引 起了广泛的讨论和。该理论主要预测了21世纪初的世界政治格局,以文明间的 冲突与紧张为主要线索。本次演示将从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角度解读当今 世界的政治局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再解读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尽管“911”事件强化了亨廷顿的观点,但我们不能因此忽视其他因素。事实 上,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并非绝对真理,而是一种可能性。它的有效性取决于 多种因素,包括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科技进步、文化交流等。同时,我 们也需要认识到,任何一种文明都有其积极和消极的一面,而这种复杂性决定 了文明间的关系将是动态和复杂的。
参考内容二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学术观点。这种理论认为,未来的 世界格局将不再是以国家或意识形态为主导,而是以文化或文明的冲突为主导。 本次演示将对这个观点进行再评析,从其背景、核心观点、影响和局限性四个 方面进行探讨。
一、背景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是在冷战结束后的1993年提出的,当时世界正经历着 深刻的变化。在冷战时期,国家间的竞争主要是在经济、军事和政治领域,而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的文化因素逐渐被重视。在这个背景下,亨廷顿提出 了他的观点,认为未来世界的冲突将主要表现为文化或文明之间的冲突。
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文本解读
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文本解读前言在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对世界政治格局的观测方式,称之为“文明冲突论”(Clash of Civilizations)。
他认为,未来冲突不再像以往纯粹基于意识形态构诉的斗争,而是将会是基于着各种文化和宗教区别而展开的升级和升高的斗争。
该理论一发布便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
本文将结合亨廷顿的原始著作以及相应的后续评论和拓展,对该理论进行进一步解读和探讨。
文明冲突的概念亨廷顿在其著作《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明确指出,“文明是人类文化和社会制度的高度综合体,是共同的历史、语言、习俗、信仰、价值观和制度的总和,被限定在一个明确定义的地理边界内。
”在这里,文明的定义就不再仅仅是指个别国家或地区特有的文化习俗,而是更加广泛、复杂的一种文化整体。
文明是超越个人或民族的概念。
基于这个信仰的人们不仅在内部维护自己的文明,而且在面对其他文明时也有着强烈的意识和行动。
因此,文明冲突的概念是指“各种文明体制之间的一种基本性的对抗。
它是因为不同群体之间的意识形态或者物质需求以及各自的文明体制之间的差异而引发的。
文明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种冲突或者一种联结的过程,它并非类似单纯的战争或者和平的问题。
“文明冲突的核心假设及其争议点在亨廷顿看来,文明冲突并非一时一地的现象,而是一种长期存在的趋势。
他认为,在未来的全球政治格局中,文明之间的冲突将成为主要的矛盾。
在这个基础上,亨廷顿提出了三个核心假设,分别为:文明间的对抗性比政治、经济等其他领域的对抗性要更明显;各个文明对自身的认同和维护优先于对世界和平的追求;不同文明之间的对抗性不是表面上的政治和军事冲突至关。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理论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反对者指出,亨廷顿错误地将各种文明视为单一、统一的整体,忽视了文明内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也没有注意到文明之间认同和交流的重要性,而过分强调了对抗性;而且还有些批评者指出,亨廷顿的理论似乎是在为美国通过使用文明对抗和矛盾来实现其国家利益寻找理论依据。
文明的冲突的名词解释
文明的冲突的名词解释文明的冲突是指不同文明之间的价值观、信仰体系、文化表达等方面的冲突和对抗。
它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和多元化进程中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历史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文明的冲突进行深入解析,探讨其根源、特征以及可能的解决途径。
一、文明的冲突的根源文明的冲突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历史的早期。
人类社会进化过程中,不同地域和民族形成了不同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这种多元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明的差异和冲突。
此外,资源争夺、领土争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因素也是文明冲突的常见根源。
二、文明的冲突的特征1. 多样性与对立性:文明的冲突表现出多元性和对立性并存的特征。
不同的文明拥有自己的独特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它们之间的冲突往往是由于价值观的差异引起的。
2. 全球化的影响:在全球化进程中,文明的冲突逐渐趋于全球范围。
全球化带来了信息的快速传播和交流,同时也加剧了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
全球文化冲突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给国际社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3. 影响深远的后果:文明的冲突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它不仅破坏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还会引发大规模的战争、恐怖主义等暴力冲突,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痛苦和伤害。
三、解决文明的冲突的途径解决文明的冲突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以下是几个可能的途径:1. 对话与交流:通过对话和交流,不同文明可以增进对彼此的了解和理解,促进相互间的文化交流与和谐共存。
只有通过开放、包容和互相尊重的态度,才能有效解决文明冲突。
2. 跨文化共识与价值观的对话:不同文明应寻求共同点,探索建立跨文化共识的方式。
尊重文化多样性,并且接纳和尊重不同民族、宗教和文化的习俗和传统,是减少文明冲突的基础。
3. 教育与跨文化交流:通过教育和跨文化交流,可以培养人们的文化包容性和理解力,减少文明冲突的潜在因素。
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和跨文化培训,有助于减少误解和偏见,促进和平与发展。
4. 国际合作与治理:在全球化进程中,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与治理机制的建设,同时发挥国际组织的重要作用。
对亨廷顿文明冲突论主要观点的评析
对亨廷顿文明冲突论主要观点的评析二、文明冲突论的主要观点1996年,亨廷顿出版了《文明冲突和世界秩序重建》一书,系统地提出了他的“文明冲突论”。
该书籍被翻译成39种语言,在全世界激起的反响一浪高过一浪。
主要观点有:第一,未来国际冲突的根源将主要是文化的而不是意识形态的和经济的。
人类在经历了君主冲突、民族国家冲突和意识形态冲突之后,将进入文明冲突的阶段。
亨廷顿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
第二,导致文明冲突的理由有:文明的差异是根本性的;不同文明的相互影响加深,强化了人们的文明意识,加剧了文明之间的敌对情绪;全球经济和社会变革正在把人们从地域属性中分开,削弱了民族国家的地位;西方处于权力顶峰,刺激了其他地区文明意识的发展;文化特性和差异不易改变,也难以用妥协的方式解决。
第三,文明冲突是未来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建立在文明基础上的世界秩序才是避免世界战争的最可靠的保证。
因此,在不同文明之间,跨越界限(Crossing Boundaries)非常重要,在不同的文明间,尊重和承认相互的界限同样非常重要。
第四,西方和非西方的对抗将成为冲突的焦点。
亨廷顿认为,西方与非西方冲突的根源在于军事、经济、社会制度的竞争和与基本价值观念及思想信仰有关的文化差异。
在可预见的未来,冲突焦点将集中在不屑加入西方的儒教和伊斯兰教国家与西方阵营间爆发的纷争。
三、对“文明冲突论”主要观点的评析自“文明冲突论”提出以来,人们对此褒贬不一,见仁见智。
一些西方舆论和西方政要认为,过去几年的事件证实了亨廷顿的判断,世界政治热点恰恰发生在文明的断层线上;“文明冲突论”将使人们对国际事务的理解发生革命性的变革,为理解21世纪全球政治现实提供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分析框架。
我国学术界对亨廷顿的观点的反应是敏感而及时的,且经历了并仍在经历着复杂的论争,以至于“文明冲突论”在中国学术界的争论,已大有从一个“敏感”的学术命题,转变为一个“敏感”的国际政治和意识形态问题之势。
对文明冲突论的分析与解读
27海外文摘OVERSEAS DIGEST 海外文摘2020年第6期总第795期No.6,2020Total of 7950 引言文明冲突论的核心观点是“相似相溶”,即相同文明之间的国家行为体(如英国和法国)相互靠近,从而形成友好的关系并相互促进和发展,而不同文明之间的国家(如伊朗和美国)则会相互排斥并在很大程度上产生矛盾。
其理论自产生以来就备受争议,文明冲突带来的是发展机遇还是战争,我们不得而知,但学术界对于它的探究却从未停止。
文明冲突论为何饱受争议,我们又应该作何研究,本文从《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这本书中文明冲突论的概念出发,通过对现代复杂国际关系中的举例,探讨文明冲突论以及我们对其应作何研究。
1 何为文明冲突论1.1文明冲突论形成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被划分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
而伴随着冷战的开始,两极对立的局面形成。
在这种意识形态的斗争之下,分析世界的范式,仅仅是看国家所选择的“阵营”。
1991年苏联的解体,使得两极分析范式开始失效。
有学者觉得世界开始走向一个单一的西方普世主义之中。
相对于西方一极所代表的力量将占领全球,甚至将其他国家西化的这种观点以及其他过于简单或复杂的表达世界的方式,亨廷顿提出了新的分析世界的范式,即“八种文明”。
新范式指出:西方文明尽管占有优势但只是八种文明的一种,其他文明亦有自身的生命力与活力,相较于被全盘西化,更可能的是延续自己的文明。
1.2文明冲突论的内容文明冲突论这一理论分析范式从多文明的产生,发展到最后形成的冲突为结构来分析复杂的国际关系以及国际发展形势。
(1)多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现有的多文明是由四大古文明相互融合与发展而形成的,如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等。
而这些文明仅包含了部分文明发源地和融合的一些国家。
还有些国家会根据自己的国家历史文化状况和国情融入其他的文化,而剩下的国家面对西方文明的压力,根据波士顿矩阵解释,不得不选择自己的生存方式,例如基马尔主义①和改良主义②等。
(完整)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及其意义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及其意义美国出版的国际政治和事务的权威刊物《外交》,在其1993年夏季号上,发表了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政治学教授萨缪尔、亨延顿的“诸文明的冲突吗?”一文.亨廷顿教授是研究国际政治和文化发展的专家,“诸文明的冲突吗?”一文则是作者站在国际政治及全球文化战略发展的角度,对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及其主要矛盾冲突所作的新的概述,该文及其所主张的“文明冲突”论一发表,就在欧美国家、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大陆及港、台学都中引起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
“文明的冲突”(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一词,已见于近年来西方及世界的主要报刊杂志的政治理论和评论中。
因此可以说“文明冲突论”,是20和21世纪末仍直现在影响最大的国家政治理论之一.一、文明冲突论的主要内容在亨廷顿看来,一种文明就是一个文化实体,每一种文明都有区别于其他文明的文化特征,无论这种文明就人口和国土规模看是大的(中国),还是小的(讲英语的加勒比人)。
西方人倾向于把民族国家看作是全球政治的主导因素,但实质上,只有几个世纪的历史情形能与引此符合,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民族国家的历史,因此,文明的历史意义比国家更大,为弄清世界的发展趋势和格局,更值得去探索文明之间的冲突的原因。
亨廷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的观点的主要论据:文明之间的冲突将是现代世界冲突演化过程中的最新阶段,亨廷顿认为:一般说来从标志着现代国家体系建立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署以来为,世界范围的冲突经历了几种重大形式。
在《和约》之后的150年间,首先是王子之间、皇帝之间、君主专制与君主立宪制之间的冲突。
这种冲突所争斗的最重要的资源是土地,还有企图扩大自已的官僚机构、军队、重商主义意义上的经济实力等等.这场冲突的结果是在冲突中逐渐产生了民族国家.其后,是法国大革命后开始的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冲突。
这种19世纪的冲突模式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结束。
辩论辩题的文明冲突
辩论辩题的文明冲突正方辩手:首先,我认为文明冲突是存在的,这一观点得到了许多历史事件的支持。
例如,中东地区长期以来的宗教冲突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之间的冲突导致了许多战争和暴力事件,这表明不同文明之间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的冲突是存在的。
其次,文明冲突也可以从文化差异和意识形态的冲突中得到体现。
世界各地的文化差异导致了许多文明冲突,例如西方国家与东方国家在价值观和文化习俗上的差异。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甚至演变成暴力事件。
此外,许多著名的学者和政治家也曾对文明冲突进行过深刻的思考和论述。
例如,美国政治学家萨缪尔·亨廷顿曾提出“文明冲突论”,认为未来的战争将主要是由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引发的。
这表明文明冲突不仅是存在的,而且也可能成为未来世界格局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文明冲突是存在的,它不仅体现在宗教、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冲突中,而且也得到了许多著名学者的支持和论证。
因此,我们不能忽视文明冲突所带来的影响,而应该加强文明交流与对话,寻求文明共存的可能性。
反方辩手:我认为文明冲突并不是必然存在的,相反,文明交流与融合更为重要。
首先,历史上并不是所有文明之间都发生了冲突。
例如,古代的丝绸之路就是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与合作的典范,而非冲突的代表。
这表明文明之间也存在和平相处和合作的可能性。
其次,文明冲突往往是由政治、经济等因素引发的,而非文明之间的本质冲突。
例如,当代的中美贸易战并非是文明冲突,而是由经济利益和政治竞争引发的。
这表明文明冲突往往是表象,而非根本原因。
此外,著名的哲学家尼采曾说过,“如果你盯着深渊看,深渊也会盯着你看。
”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一味强调文明冲突,很可能会陷入对立和敌对的局面。
相反,如果我们强调文明交流与融合,就能够找到共同点,化解分歧,实现和平共处。
综上所述,文明冲突并非必然存在,而是可以通过文明交流与融合来化解。
我们应该强调文明共存与合作,而非文明冲突。
只有这样,世界才能走向和平与繁荣。
亨廷顿“文明冲突论”评析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自问世至今已有十多年的时间。
从1993年《文明的冲突?》一文发表到《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的出版,亨廷顿对他关于“文明的冲突”的论断完成了一个系统的阐述。
他的理论从一开始就在学术界引起极大的争议,并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不断掀起讨论的热潮。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是对冷战后世界政治局势的一种分析和预测。
他把“文明的冲突”作为理解后冷战时代世界局势的范式,认为冷战后世界范围的冲突将主要是不同文明间的冲突,文化或文明将成为国际上合作或分裂的基础。
学者们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对“文明冲突论”作了大量的研究,部分学者则针对文化之间是否只有冲突、文化冲突的实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于“文明冲突”的争论似乎已经过了它的热议期,那么,现在再来谈论或分析“文明冲突论”是否还有价值?笔者认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发展,全球化已由经济领域向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延伸,文化的全球化也进入理论研究的视野,全球化时代各种文化的冲突与共生问题成为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文明冲突论”作为一种代表性的理论观点,对其进一步分析研究对于深化认识文化全球化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本文试从全球化的角度对亨廷顿“文明的冲突”理论进行剖析,以期深化对这一全球化文化理论的认识。
一、“文明冲突论”的背景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的前言中,亨廷顿就明确指出:“这本书不是也不打算成为一本社会科学著作,而是要对冷战之后全球政治的演变作出解释。
它渴望提出一个对于学者有意义的和对于决策者有用的看待全球政治的框架或范式。
”①因此,冷战的结束是学界关于“文明冲突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时代背景。
随着1989年柏林墙的拆除和1991年苏联的解体,持续近半个世纪之久的冷战结束了,覆盖全球的东西方对抗终止了。
战后国际关系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后冷战时代”成为当时人们描述冷战后世界最常用的词汇。
“文明冲突论”即是亨廷顿对后冷战时代世界局势的分析与预测。
对文明冲突论的评价
对文明冲突论的评价文明冲突论评价文明冲突论是由塞缪尔·P·亨廷顿提出的理论,认为文明之间的冲突是世界政治格局的主要驱动力。
这一理论在国际关系领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
本文将对文明冲突论进行评价,探讨其优点和局限性。
文明冲突论的优点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解释国际关系和全球冲突的新视角。
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主要关注国家之间的冲突,而文明冲突论将焦点转移到了文明之间的冲突。
它认为,文明具有独特的价值观、信仰和文化传统,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会导致冲突的发生。
这一观点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一些历史上的冲突,比如东西方之间的冲突、伊斯兰世界与西方的冲突等。
文明冲突论还强调了文化认同对国际关系的重要性。
它认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往往与自己所属的文明有关。
在全球化时代,文明冲突论提醒我们,尽管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但文化差异仍然存在,可能成为引发冲突的根源。
因此,了解和尊重不同文明的价值观是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前提。
然而,文明冲突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文明冲突论过于简化了国际关系的复杂性。
它将冲突的原因归结于文明差异,忽视了其他重要的因素,比如政治、经济、资源等。
事实上,国际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文明差异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文明冲突论容易陷入文化决定论的误区。
它将文明视为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忽视了文明内部的多样性和变化。
事实上,文明内部存在着不同的派别、思潮和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因此,仅仅将冲突归因于文明差异是片面和夸大其词的。
文明冲突论也存在一定的文化偏见。
它往往将西方文明视为普世价值的代表,将非西方文明视为具有威胁性的“他者”。
这种偏见容易导致对其他文明的误解和偏见,加剧了文明之间的对立和冲突。
事实上,各个文明都有其独特的贡献和价值,没有任何一个文明可以垄断普世价值。
文明冲突论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解释国际关系和全球冲突。
它强调了文化差异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提醒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不同文明的差异。
对“文明的冲突”的一种传播学阐释——基于跨文化传播的理论思考
对“文明的冲突”的一种传播学阐释——基于跨文化传播的理论思考对“文明的冲突”的一种传播学阐释——基于跨文化传播的理论思考导论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日益紧密,文明的冲突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尤其是自1993年萨缪尔·P·亨廷顿提出“文明的冲突”理论以来,人们对文明冲突的研究逐渐兴起。
然而,当前对于文明冲突的研究往往局限于政治、历史和社会等领域,较少涉及跨文化传播的角度。
因此,本文将运用跨文化传播的理论视角,对“文明的冲突”现象进行一种新的传播学阐释。
一、文明冲突的概念与现象文明冲突的概念最早由亨廷顿提出,他认为未来的世界将主要由文明之间的冲突构成。
他将文明定义为具有一定历史、宗教、语言、风俗和制度等共同特征的文化集合体。
在亨廷顿看来,文明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不同文明的核心价值观差异巨大,这将导致文明之间的对抗。
然而,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文明冲突不仅仅是文化差异导致的冲突,更是传播过程中的冲突。
在跨文化传播的背景下,不同文明之间的价值观、信仰、知识等内容通过传播媒介进行交流,而这种传播过程中的摩擦和冲突就构成了文明冲突的现象。
二、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文明冲突阐释在跨文化传播的理论框架下,文明冲突可以通过四个维度进行阐释:传播媒介、信息传递、接收方和文化认同。
1. 传播媒介的作用传播媒介是跨文化传播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它承载和传递着不同文明之间的各种信息。
传统传媒和新兴传媒在文明冲突中都发挥重要作用。
传统传媒如报纸、电视等媒介,能够扩大文明冲突的影响力,加剧沟通隔阂,通过概念上的扭曲进一步加深了文明冲突。
而新兴传媒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则能够提供多元化的信息,促进文明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和解。
2. 信息传递的方式信息在文明冲突中的传递方式也对冲突的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信息的选择、加工和传达方式都可能引发冲突。
在跨文化传播中,对于敏感话题和跨文化冲突的素材,媒体的选择和处理都尤为重要。
文明冲突思想不同文化间的冲突与和谐
文明冲突思想不同文化间的冲突与和谐文明冲突:思想不同文化间的冲突与和谐文明是人类进化与发展的产物,不同的地区、民族和社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
然而,由于各文化之间的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冲突。
本文将探讨思想不同文化间的冲突,并探讨如何实现文明之间的和谐共存。
第一部分:文明冲突的根源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社会制度、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看法和价值观。
这种差异使得不同文明之间产生分歧和冲突的可能性增加。
例如,西方国家强调个人主义和民主自由,而东方国家则更注重集体利益和社会秩序。
文化冲突的另一个根源是历史遗留的问题。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许多国家和地区曾经发生过领土争端、殖民扩张、战争侵略等事件,这些事件的影响延续至今,导致了文化冲突的持续存在。
第二部分:文明冲突的表现形式文明冲突可以表现为经济竞争、政治对立、文化冲突、宗教冲突等多种形式。
例如,全球化进程中,经济发展不平衡和资源争夺经常成为文明冲突的导火索。
政治对立导致的冲突也屡见不鲜,国家之间的意识形态差异和利益纷争使得政治冲突成为文明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
此外,文化冲突也是文明冲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文化中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生活方式产生冲突,导致不同文明之间的摩擦和对抗。
宗教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也常常成为引发文明冲突的原因之一。
第三部分:实现文明的和谐共存为了实现文明的和谐共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文明的对话与交流,通过互相了解和尊重,减少误解和偏见的产生。
开展文明交流活动、文化节庆等活动,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
其次,通过建立多边机制和国际组织,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文明之间的合作与共赢。
只有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才能实现稳定和平的国际环境,减少文明冲突的发生。
最后,教育和宣传也是实现文明和谐的重要手段。
通过教育和宣传,普及多元文化的概念,培养民众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文明素养,使人们能够用开放包容的态度看待不同的文化,增进相互理解和尊重。
小议“文明冲突论”
小议“文明冲突论”摘要:塞缪尔·亨廷顿认为,未来世界的国际冲突的根源将主要是文化的而不是意识形态的和经济的。
本文将参考中、西学者的观点对他的“文明冲突论”进行分析。
关键词:文明冲突论;塞缪尔·亨廷顿;意识形态Abstract:Samuel·Huntington advanced that the origi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lict was mainly cultural instead of ideological and economic.I will expound his clash of civilizations by the suggestions related to Chinese and western exports.Key words:clash of civilizations;Samuel·Huntington;ideological strategy一、亨廷顿与文明冲突论的提出文明冲突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该校约翰·奥林战略研究所主任、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曾担任卡特时代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主任和美国政治学会主席塞缪尔·P·亨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首先提出的。
1993年夏,他在美国《外交事务》双月刊(Foreign Affairs)上发表了题为《文明的冲突?》(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一文。
此文以阴郁低沉的笔调为西方人描述了一幅后冷战时代的世界图景,从而在全世界引起了一场大辩论。
[1]二、文明冲突论的基本观点及内容概括说来,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中所阐述的观点是:在冷战结束后新的历史时期,导致人类冲突的主要根源将不再是意识形态或经济因素,而将是文化上的巨大差异。
文明间的虚线与鸿沟将成为未来的战线,文明的冲突将成为未来国际政治的核心。
对文明冲突论的评价
对文明冲突论的评价对于文明冲突论,人们对其评价褒贬不一。
有些人认为,文明冲突论是一种危险的观点,它强调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并可能导致种族仇恨和战争。
然而,也有人认为,文明冲突论是对现实的客观描述,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对文明冲突论持批评态度的人认为,这种观点过于简化复杂的现实情况。
他们认为,文明之间的冲突不仅仅是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还有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政治、经济等。
文明之间的冲突往往是多层次、多因素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文化冲突。
批评者还指出,文明冲突论容易导致种族仇恨和歧视。
如果人们将不同文明视为对立的力量,就会产生对其他文明的敌意和仇恨,甚至可能导致歧视和暴力行为。
这对于促进和谐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是十分不利的。
然而,也有人持不同观点,认为文明冲突论是对现实的客观描述。
他们认为,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每个文明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和利益诉求。
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往往是由于这些差异所引起的。
支持者进一步指出,文明冲突论并不意味着文明之间必然发生战争或敌对行为。
相反,它强调了理解和对话的重要性,以避免冲突的升级。
只有通过交流和相互尊重,不同文明之间才能够实现和平共处。
支持者还认为,文明冲突论有助于提醒人们保护自己文明的独特性和价值观。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多样性面临着被同化和消失的风险。
文明冲突论可以唤起人们对自己文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遗产。
文明冲突论的评价存在着争议。
批评者认为它过于简化和危险,容易导致种族仇恨和战争。
而支持者认为它是对现实的客观描述,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无论如何,重要的是要通过对话和理解来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合作,以避免冲突的升级。
只有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不同文明才能够实现和平共处。
对文明冲突的理解
对文明冲突的理解对文明冲突的理解我们要想理解文明冲突,首先要搞清楚文明的概念。
文明是什么呢?文明这一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讲,它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狭义上讲,它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是动态的历史现象,具有阶级性、民族性。
亨廷顿认为文明是“人群文化上的最高层的组合,是人们拥有的除了那种区别人类与其他动物的认同的文化认同的最广泛的水平”实际上他在谈论文明的冲突时,文明这一概念包括三大要素。
一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这是文明的原义。
二是文明的主体——人,即有共同的文化认同的人群。
三是人和文化的载体——区域。
我们理解文明之后,再来探讨一下对文明冲突的理解。
在世纪更替、千年交接的新时代,世界正逐步走向信息化、全球化、多极化;而与此同时,各种文明之间的局部冲突和动荡此起彼伏,尤其是东西方之间的文化摩擦以及以两种不同的文明模式、文化传统、民族信仰、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碰撞及冲突更为明显地凸现出来。
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以一个有分量、有影响的发展中大国的姿态进入新世纪,面临各种机遇和挑战。
21世纪初,中国继续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依然是世界上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之一。
正在进行复兴大业的中华民族必须顺应新的历史潮流,把振兴中华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结合在一起,积极参与多元文化交流的实践,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良性发展与融合。
冷战结束后,美国干了三件大事:解放科威特、干预科索沃及报复阿富汗,成功巩固了其世界霸主的地位。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落后民族及下层平民以和平的经济战争来对抗西方领先的全球化潮流根本不可能,只能以暴力的恐怖行动来孤注一掷。
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受恐怖袭击以及随后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军事打击对中东和世界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西方与阿拉伯世界、伊斯兰世界的关系首当其冲,面临严峻考验。
有杂志评论说:“在美国城市遭袭两个多月后,国际关系乃至整个国际新秩序变得同以前不一样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文明冲突论的分析与解读作者:陈仁史瑞雪王毅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2020年第6期陈仁史瑞雪王毅(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西太原 030006)摘要:文明冲突论是1993年美国政治家塞缪尔·亨廷顿提出的强调在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后,国际冲突将由意识形态、经济转向文化的一种分析国家行为的理论。
这一理论一经提出便影响广泛,打破了当时分析世界的几种固有范式,在当时为很多国家的行为提供了一个合理化的解释。
在如今这个多元变化的全球化社会当中,文明冲突论存在何种意义?它的研究价值以及研究方向应该如何体现?文章通过对文明冲突论的概念、内容以及意义的分析,结合具体事例阐述文明冲突论。
关键词:文明冲突论;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研究方法中图分类号:D810.40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06-0027-030 引言文明冲突论的核心观点是“相似相溶”,即相同文明之间的国家行为体(如英国和法国)相互靠近,从而形成友好的关系并相互促进和发展,而不同文明之间的国家(如伊朗和美国)则会相互排斥并在很大程度上产生矛盾。
其理论自产生以来就备受争议,文明冲突带来的是发展机遇还是战争,我们不得而知,但学术界对于它的探究却从未停止。
文明冲突论为何饱受争议,我们又应该作何研究,本文从《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这本书中文明冲突论的概念出发,通过对现代复杂国际关系中的举例,探讨文明冲突论以及我们对其应作何研究。
1 何为文明冲突论1.1文明冲突论形成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被划分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
而伴随着冷战的开始,两极对立的局面形成。
在这种意识形态的斗争之下,分析世界的范式,仅仅是看国家所选择的“阵营”。
1991年苏联的解体,使得两极分析范式开始失效。
有学者觉得世界开始走向一个单一的西方普世主义之中。
相对于西方一极所代表的力量将占领全球,甚至将其他国家西化的这种观点以及其他过于简单或复杂的表达世界的方式,亨廷顿提出了新的分析世界的范式,即“八种文明”。
新范式指出:西方文明尽管占有优势但只是八种文明的一种,其他文明亦有自身的生命力与活力,相较于被全盘西化,更可能的是延续自己的文明。
1.2文明冲突论的内容文明冲突论这一理论分析范式从多文明的产生,发展到最后形成的冲突为结构来分析复杂的国际关系以及国际发展形势。
(1)多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现有的多文明是由四大古文明相互融合与发展而形成的,如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等。
而这些文明仅包含了部分文明发源地和融合的一些国家。
还有些国家会根据自己的国家历史文化状况和国情融入其他的文化,而剩下的国家面对西方文明的压力,根据波士顿矩阵解释,不得不选择自己的生存方式,例如基马尔主义①和改良主义②等。
因此,在各种文明经历了遭遇、冲击和相互作用之后,形成了一个多文明的体系。
当然,有的文明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衰落,而有的文明也在慢慢地崛起,这就是文明的发展。
(2)文明冲突的原因及形式。
由于共性,相同文明之间的国家会相互联合,并追随实力最强的国家,这就形成了文明的秩序(也就是书中提到的“文明同心圆”)。
从文明的“相似相溶”以及均势理论出发,不同文明之间对于其他文明的态度肯定不一样,这种对于他者文明的态度,会使得不同文明之间由于归属感以及对自身实力的证明而产生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冲突。
文明间的冲突主要是西方世界与非西方世界的冲突。
同时由于相同利益的驱使以及为了避免在冲突中失利,不同文明之间也会选择相互联合,共同去面对这样的冲突。
核心国家也可能直接参与实际战斗,而这种战争持续得越久,就越难真正结束。
2 文明冲突论对当今国际关系的适用性分析2.1相同文明之间会不会产生冲突——英美关系从文明冲突论出发分析,美国和英国都是在以美国为核心的同心圆里面,彼此之间应该相互靠近,共同推进西方文明的发展。
英美之间确实来往密切,英国和美国亦互为对方最大的投资国,“英美不分家”也是一种国际的常态。
但英美之间真的不会产生所谓的文明冲突吗?从理论上来说,由于两个国家文明的相似性使其相互吸引,从而使两个国家之间会相互联合起来促进自身的发展。
但从实践来说,他们对于领土以及自身利益的争夺使得它们并非一如既往地友好。
而看起来友好的表面功夫只是因为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英国出于现实需要以及历史惯性,会极力寻求建立英美的特殊关系,而美国也想通过英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2.2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联合——中俄关系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不同文明之间都会有一定的冲突,一般不会结盟。
但从均势理论的角度来分析,不同的国家之间也会因为相同的目标而形成友好的同盟关系,书中所提到的伊儒联盟(即伊斯兰与儒教文明联盟)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有个很形象的比喻:中俄就像两只刺猬抱团。
一方面面对西方的压力,两国不得不抱成一团来对抗;另一方面双方由于地缘关系,互相都警惕和防范着对方。
以俄罗斯为核心的东正教文明以及以中国为首的中华文明③所形成的良好的外交关系可以看出,俄中联系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让自己站稳脚跟,同时对付难搞的西方文明。
但这不能说是两种文明的联盟,更多的是从国家行为体出发所形成的一种基于自身发展的国际关系建构。
2.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几百年前霍布斯文化、康德文化、洛克文化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二战后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都是解决国际关系的“西方路径”,并产生深远影响。
21世纪习近平提出的凝聚了中国智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对国际社会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亨廷顿所著向我们剖析了文明间的冲突,而当今国际社会遵循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为了避免本书的预见性,我们应学会规避风险,寻求一种互惠互利友好的合作关系,即中国路径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2]。
不同文明间依然存在趋同或相似的内涵,例如中华文明即儒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都强调了包容的特性[1]。
诸如此类,将不同文明中相似的文化提炼出来,再在此打造共有的知识框架,使各文明的人民寻求共有的价值观。
3 基于当前国际关系对文明冲突论的解读3.1文明冲突论的现实意义(1)文明冲突论的提出为国际政治领域贡献了一种新的范式,它注意到了非政治、非经济的文化因素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它的提出打破了以往分析世界格局的四种范式:弟子福山提出的“历史的终结”范式﹑二元范式﹑民族国家的范式﹑世界陷入完全混乱的范式。
(2)文明冲突论肯定了文明的重要性。
同时也承认了不同文明之间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性。
文明的重要性和差异性使得各国开始审视自身以及他国的独特性,开始明白强行推行自己的文化是一种霸权主义的选择。
再者,这也是对全球化的一种肯定,其中对于国际关系的观点与解析,也引发我们的思考。
3.2文明冲突论的不足之处(1)文明冲突论认为文明之间的差异会导致冲突的发生。
但基于现有的国际关系来看,差异并不是造成冲突的唯一因素,有些时候利益的占比会大一些,但就算没有明显差异的相同文明之间也会因为各种因素或者突发事件造成冲突。
(2)亨庭顿是站在一种对立的、他者的视野来看待文明引发的问题。
简而言之就是他并没有坚持价值中立的原则,仅从冲突的方面去看待文明所产生的问题而不是文明带给我们的各方面的作用。
同时,他并未用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世界问题,很少有个人的思考,更多的是对事实的描述以及由于自身的爱国主义对于不同文明的偏向性纠结。
(3)从断层线战争可以看出文明冲突论在对于不同文明之间的划分是有模糊界限的。
他对于不同文明之间的衡量没有一个较为统一的标准,做不到肯定不同文明之间的研究事实。
再者,文明冲突论对于文明的概念很模糊。
例如他将中华文明的核心定为儒教文明,在我们看来这只是基于西方研究的角度对中华文明进行的思考,并没有进行一个实际的考察。
在书中,本是从文明出发论证文明冲突论这一理论,却始终没有给出文明的准确概念。
4 从解读中得出对其理论研究的思考4.1侧重于对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研究文明冲突论是从文明入手对其阶段性的东西进行研究,很多时候我们感受到的并不是其所存在的现有研究带给学术界的意义,而是基于当时时代背景的一种刻意的研究。
在解读文明冲突论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对其理论本身进行一种事实性的解读,还应对其个人的研究习惯进行解读。
但真正的理论研究是不需要我们站在比作者更高的高度去解释一种现象,更不需要我们过多的去剖析理论提出者的性格,我们注意的应当是对其方法的一种把控以及对这种思维方式的研究。
过多的解读以及没有必要的钻牛角尖只是为了研究学术而进行学术化的操作,这早已违背了研究的初心。
我们要学会从研究的本质入手,即从理论的本身入手,对其方法论以及当时思维方式的研究,以致于帮助我们得出新的观点。
4.2结合实际背景进行研究文明冲突论是基于当时的国际环境所提出来的一种分析世界的全新的理论范式。
此理论对于当时的社会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
因为大家不仅是局限于从经验和历史中得出结论,而是开始真正实事求是分析当时的国际背景及现状,结合国际发展环境对分析世界范式潜心研究。
一本书有他适应的历史范围与局限性,我们不能当作预言来看待,除了本书体现的预见性的东西,还有更多学术性的知识理论等待我们去发掘。
所以说,在我们研究其理论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结合实际的背景进行一个相应研究,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在实践中得出研究的新结论。
4.3从批判中获得创新研究其理论的提出必定是有合理性的,文明冲突论所带来的是跨时代的意义,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中的研究弊端以及与现实研究背景的不相符性。
但批判的提出不是为了证明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不足,而是应从批判之中获得进一步符合现代社会的研究方向。
5 结语文明对于社会的发展极其重要。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更是将文明带给个人、国家以及国际社会的影响展现的淋漓尽致,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借鉴意义。
虽说其理论并未看到国际关系的关键问题所在,但是我们应结合实际,理性且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进行研究,深入理论层次和研究方法,着眼于群体而不是个人的高度,为人类创造出新的宝贵的研究财富。
注释①又称“凯末尔主义”,形成于1919—1931年,土耳其的政治经济理论体系,由土耳其共和人民党和土耳其共和国的创建者凯末尔所倡导。
1919凯末尔主义可于阿塔土克改革运动里找到其意义,即寻求缔造一个现代、民主及世俗的国度。
②改良主义是一种试图以非革命手段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潮。
③书中的中华文明同心圆是以汉族中国为核心,包括中国所属的但享有相当自治权的边远省份。
这里采用中国这一国家为核心。
参考文献[1]王玉宝,郝爱红.论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理念的现代意义——兼评“文明冲突论”[J].人民论坛,2014(11):195-197.[2]郭云泽.世界历史视野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生成逻辑及构建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9.(责编:周安琪)作者简介:陈仁,男,四川简阳人,本科,研究方向:国际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