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1新闻两则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2.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难点: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自读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学习第一则新闻。导入

你喜欢读报吗?喜欢读报纸上的新闻吗?可以表现一个人敏锐的洞察力和关心时事动态的热忱。新闻是我们了解时代生活的一个窗口,是社会变化的一个晴雨表。新闻的知识什么是新闻

新闻指的是“新近发生的事情”。从广义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狭义的新闻也叫消息。【补充说明:凡是开头冠以“新华社

电”“本报讯”“本报记者报道”字样(电头)的文字,不论长短,都是新闻。有的报道很简短,不加“电头”,也是新闻。新闻在报纸上占据十

分重要的地位,一天的报纸可以没有其他文体,但如果没有新闻,就不成

其为报纸了。】

2.新闻的特征

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报道迅速及时。简明

扼要。

3.新闻的六要素

通常人们把五个W叫做新闻的五要素,

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经过Why——何故。新闻的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新闻如果缺少了这

些要素,那怕是只缺少一两个要素,就不可避免地使所报道的事实残缺不全,说不清楚,不能给人以确切的概念,不能提供充分的事实根据,至少

也会使所报道的事实大为逊色。4.消息的结构标题

-1-

包括主标题、引标题和副标题。可以三个标题齐全,也可以只有其中

一部分。它是对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导语:消息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它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主体:是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

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结尾。背景和结语有时很明显,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另:导语前面的电头起什么作用?——【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韶山人。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伟大的革命导师。主要作品都收集在《毛泽东选集》中。介绍时代背景

思考:标题中的“横渡长江”改为“胜利渡江”行不行?(明确:不行。因为新闻必须具有真实性。)这则新闻写完了不发表,等待渡江役胜利之后再发表,不就可以改为“胜利渡江了吗?(明确:不可以,因为这样的好消息必须及时告诉给全国人民。新闻必须具有及时性。)3.预习检查

4.结合新闻,探讨标题、导语、主体的区别。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课文的内容表达出来:

用一个语句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用一个语句单独介绍新闻的内容就叫标题

②用一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课文开头第一、二句话简明准确的说出了全文的内容;用一段话在开头介绍新闻的内容就叫导语

③用几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课文中关于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三个层次的内容说出课文的内容。

用几段话具体地介绍新闻的内容就叫主体

5.齐读这则新闻,找出文章的主体部分,可分为几个层次?了解新闻报道的具体内容。明确:

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即已渡过30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

时间、突破地点、渡过人数)

第二层:从“21日下午5时起”到“不起丝毫作用”(对西路军渡

江情况加以评论)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篇末(写东路军的渡江情况)(四)进一步探究内容,领略人民解放军的威武1.速读课文,填写

表格

-2-

2.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此中,有详略,详写哪路军?略

写哪路军?为什么这样安排?

明确: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从其结构来看,它是按照事件发生

的先后,以及各路军进展情况来安排结构顺序的。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到

的敌军的抵抗,都比较小,东路军所遇之抵抗较为顽固,所以中路军、西

路军放在一起写,东路军后写。

详略:中路军写得简略,西路大军写得稍详,东路大军写得详。此处

敌人的防线比较巩固,敌人的抵抗较顽强。而且这一地区有包围敌军、解

放南京的关键的战略重要意义。3.哪些句子对西路军渡江情况进行了评论?这两方面的议论为何一略一详?两方面的顺序颠倒一下好不好?为什么?(叙议结合)

明确:“一方面另一方面”。揭露了敌军溃败我军取胜的政治上和军

事上的原因,突出了我军的英勇善战,大长了我军士气,灭掉了敌人的威风。也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了整个国民党反动派政权必然灭亡的民运。

(五)学生进一步品读课文,体会新闻的语言特点,提高阅读能力。1、语言的准确、概括。(所谓准确,就是要准确反映事实。)

①例如“九江(不含)”一词,准确表明当时九江尚未解放的状况,

避免了歧义。又如“我东路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精确到

日到时。

②再如“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准确表现了我军指挥部运筹帷幄,指战员胸有成竹的状况。

③还有全文最后,就分别用了“歼灭”及“击溃”(不是笼统地说

“消灭”或说“打垮”)“占领”并“控制”(后者比前者又进了一步,

江阴要塞已为我所用),对长江是“封锁”(不准船只自由通航),对铁

路则用“切断”(堵住了敌人从铁路逃跑的退路)。这些动词用得非常准确,这就有助于“真实”地反映战况,又能恰切表明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

④“突破”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

击溃守敌,冲破敌阵(“越过”的对象是静态的,);“渡至”,准确表

现了水战进军的特点,“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

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到达”,泛,);“24小时内”,时限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共”,时限不明,一般化,)

“即已”,准确表现了神速特点。(“现在”,时界相对模糊,)“至发

电时止”,时界更为确切;“余部”,军事术语,准确得体,(“剩下的”,表达内容模糊。)

⑤用词准确还表现在对某些概念的适当限制上,如说西路军所遇之抵

抗是“甚为微弱”,而东路军所遇之抵抗则“较为顽强”,这就非常恰切

地表现了敌我双方较量的程度,既不一味地夸大自己,也不一味地贬抑敌人,而能恰到好处地表现(或正面或反面)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概。2、语言鲜明、富有感情色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