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考北师大版分式方程与分式的化简求值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54.《分式方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54.《分式方程》教学设计
2.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
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扮演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的角色,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5.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分式方程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4.小组成果展示: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分享解题过程和经验。
(四)课堂练习
1.练习题设计: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题,涵盖分式方程的各种类型,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练习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解题指导: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背景,提出一个关于速度的问题。例如:“小明和小华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小明以4千米/小时的速度跑步,小华以5千米/小时的速度骑自行车,问他们分别在多长时间后相遇?”
2.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中涉及到哪些数学知识?能否用我们学过的方程来解决这个问题?
7.课后作业与反思: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解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8.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解题能力、合作意识等方面,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方面:
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布置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自我反思。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分式方程知识的掌握,培养其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5.4分式方程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5.4分式方程

《分式方程(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分式方程解法的过程,认识到能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从而找到解分式方程的途径,了解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思想中的“转化”思想.(2)经历探究增根产生的原因的过程,使学生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出现增根,方程无解的原因,明确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并掌握解分式方程的验根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教学重点:探索解分式方程的步骤,熟练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体会解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教学难点:如何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无解的原因,明确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请写出214x -与42-x x 的最简公分母. 2.解一元一次方程 21134x x +-= 3.什么叫做分式方程?它有哪些特点?如何解分式方程呢?师生行为:学生回顾最简公分母、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以及已学分式方程相关知识;教师点拨去分母,为下一步解分式方程做准备;提醒学生注意解一元一次方程每一步易犯的错误,尤其是去分母时每一项都要乘以最简公分母,不能漏乘,同时还应强调检验方程的根,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并为解分式方程的验根打下基础.设计目的:回顾最简公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做好新知学习的铺垫.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是紧接在分式的运算之后,多数学生在解分式方程时会对方程进行通分,所以着重复习去分母的步骤以及提醒漏乘现象,为学生过渡到分式方程去分母打下基础.(二)探究新知活动一:自主探索例1.类比上述方法,大胆尝试解分式方程:xx 321=- 师生行为:学生自主探索或互相讨论完成,老师巡视学生完成情况;有些学生可能会采用交叉法,也有些学生可能采用去分母,甚至有些学生可能受刚学习的分式加减法的影响进行通分,对于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典型的解法用多媒体展示台展示,让同学讨论,得出较好的解法,引导学生体会解分式方程的关键是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教师在活动中关注:(1) 学生能否观察出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2) 学生是否有利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的意识.(3) 学生是否在参与合作交流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学生是否从多角度来研究分式方程的解法.(4) 引导学生检验刚才求得的解是否是原方程的解.设计目的:主要让学生运用“转化思想”探讨解分式方程的方法,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解释所得结果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教师对例题讲解,让学生初步体会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了解解分式方程的关键是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练习:解分式方程(1)xx 413=- (2)1-2321x x =+ 师生行为:学生独立求解,老师巡视学生完成情况,对有困难度的学生给予帮助.对学生不同的解法或学生解题中一些错误的做法在多媒体上展示.设计目的:通过一组练习题,让学生熟练解简单的分式方程.活动二:深入探究例2.解分式方程:22121--=--xx x 师生行为:学生独立求解,解得2=x .教师提出问题:(1)你认为2x =是原方程的根?(2)例1和例2两个方程中,为什么例1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3=x 是它的解,而例2去分母所得整式方程的解2x =却不是它的解呢?(3)探究:分式方程无解的原因是什么?(分式方程去分母后的整式方程的解代入原分式方程分母中,分母为0无意义,所以分式方程无解,我们称它为原方程的增根)(4)探究:如何检验分式方程的解?①直接代入原方程(计算量大,很少用) ②间接代入最简公分母(常用检验方法)设计目的:主要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实践,找出分式方程无解的原因及验根的必要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通过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来达到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落实,突出本节课重点.在解这个方程的过程中,学生容易忽视两个分母互为相反数,所以在去分母时会化简为繁.要提醒学生先将一个分母化为另一个分母的相反数.以此让学生领会这一类题目的解法.同时强调不要漏乘.活动三:规范解法例3.解方程 )1(516++=+x x x x 师生行为:学生独立解题,其中一名学生上黑板完成,教师巡视,并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等学生完成后,师生共同讲评,规范解题过程.设计目的:经历前两个活动后,再次让学生解分式方程,规范解题步骤,同时为下一个归纳解分式方程的步骤的活动积累经验.活动四:探究归纳解分式方程基本思路是什么?有哪些步骤?每一步的目的是什么?师生行为:师生共同分析交流归纳总结.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分式方程通过去分母转化成整式方程.设计目的:通过探究,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归纳总结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步骤,在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快乐。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分式方程的应用》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分式方程的应用》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分式方程的应用》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分式方程的应用》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式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运算,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分式方程的解法,二是分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解分式方程的方法,并能够将分式方程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式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分式方程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于如何正确地去分母、化简方程等方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解答。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掌握解分式方程的方法。

2.能够将分式方程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解分式方程的方法,特别是如何正确地去分母、化简方程。

2.将分式方程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式方程的解法。

2.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地展示分式方程的解法过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案。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应用分式方程解决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式方程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介绍分式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讲解过程中,重点强调如何去分母、化简方程。

同时,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解题,加深对解题方法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些分式方程问题。

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此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解分式方程的方法。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优秀教案分式方程的解法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优秀教案分式方程的解法

第2课时分式方程的解法1.在进一步理解分式方程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重点)2.了解解分式方程可能会产生增根,掌握解分式方程一定要验根及验根方法.(难点)一、情境导入方程5x-2=3x与以前学习的方程有什么不同?怎样解这样的方程?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分式方程的解法【类型一】解分式方程解方程:(1)5x=7x-2;(2)1x-2=1-x2-x-3.解析:分式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注意验根.解:(1)方程两边同乘x(x-2),得5(x-2)=7x,5x-10=7x,2x=-10,解得x=-5,检验:把x=-5代入最简公分母,得x(x-2)≠0,∴x=-5是原方程的解;(2)方程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x-2),得1=x-1-3(x-2),解得x=2,检验:把x=2代入最简公分母,得x-2=0,∴原方程无解.方法总结:解分式方程的步骤:①去分母;②解整式方程;③检验;④写出方程的解.注意检验有两种方法,一是代入原方程,二是代入去分母时乘的最简公分母,一般是代入公分母检验.【类型二】由分式方程的解确定字母的取值范围关于x的方程2x+ax-1=1的解是正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解析:去分母得2x+a=x-1,解得x=-a-1,∵关于x的方程2x+ax-1=1的解是正数,∴x>0且x≠1,∴-a-1>0且-a-1≠1,解得a<-1且a≠-2,∴a的取值范围是a<-1且a≠-2.方法总结:求出方程的解(用未知字母表示),然后根据解的正负性,列关于未知字母的不等式求解,特别注意分母不能为0.探究点二:分式方程的增根【类型一】求分式方程的增根若方程3x-2=ax+4x(x-2)有增根,则增根为()A.0 B.2 C.0或2 D.1解析:∵最简公分母是x(x-2),方程有增根,则x(x-2)=0,∴x=0或x=2.去分母得3x=a(x-2)+4,当x=0时,2a=4,a=2;当x=2时,6=4不成立,∴增根只能为x=0,故选A.方法总结:增根是使分式方程的分母为0的根,所以判断增根只需让分式方程的最简公分母为0,注意应舍去不合题意的解.【类型二】分式方程有增根,求字母的值如果关于x的分式方程2x-3=1-mx-3有增根,则m的值为()A.-3 B.-2C.-1 D.3解析:方程两边同乘以x-3,得2=x-3-m①.∵原方程有增根,∴x-3=0,即x=3.把x=3代入①,得m=-2.故选B.方法总结:增根问题可按如下步骤进行:①让最简公分母为0确定增根;②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③把增根代入整式方程即可求得相关字母的值.【类型三】分式方程无解,求字母的值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2x-2+mxx2-4=3x+2无解,求m的值.解析:先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再分两种情况讨论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无解与分式方程有增根.解:方程两边都乘以(x+2)(x-2),得2(x+2)+mx=3(x-2),即(m-1)x=-10.①当m-1=0时,此方程无解,此时m=1;②方程有增根,则x=2或x=-2,当x=2时,代入(m-1)x=-10得(m-1)×2=-10,m=-4;当x=-2时,代入(m-1)x=-10得(m-1)×(-2)=-10,解得m=6,∴m的值是1,-4或6.方法总结:分式方程无解与分式方程有增根所表达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分式方程有增根仅仅针对使最简公分母为0的数,分式方程无解不但包括使最简公分母为0的数,而且还包括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后,使整式方程无解的数.三、板书设计1.分式方程的解法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化为整式方程求解,再检验.2.分式方程的增根(1)解分式方程为什么会产生增根;(2)分式方程检验的方法.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对比有分数系数的整式方程的解法来学习分式方程的解法,从而归纳出分式方程的基本解题步骤.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讲解分式方程为什么要检验,要让学生理解增根的由来,从而牢记分式方程在解题后要进行检验,避免解题出错.在完成解题步骤归纳之后,通过例题与练习让学生在出错中找到正确的解法,让学生自己归纳理解解题时容易出错的地方,防止犯错.。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5.4.2《分式方程的解法》 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5.4.2《分式方程的解法》 教案

4分式方程第2课时分式方程的解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解分式方程的步骤;2.明确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及分式方程检验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经历和体会解分式方程的必要步骤;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思想中的“转化”思想.【情感态度】在建立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并从中获得成就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教学难点】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解分式方程要验根.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引,初步认知我们已经学过一元一次方程,你还记得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吗?你能想象一下,如何得到分式方程的解吗?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分式方程的解法1.解下列分式方程:【教学说明】通过观察,使学生发现可以将分式方程通过去分母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来求解.通过教师对例题讲解,让学生明确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归纳结论】1.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即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把原分式方程化为_____;(2)解这个整式方程;(3)检验2.下列哪种解法准确?解分式方程解法一:将原方程变形为方程两边都乘以x-2,得:1-x=-1-2解这个方程,得:x=4.解法二:将原方程变形为方程两边都乘以x-2 ,得:1-x=-1-2(x-2)解这个方程,得:x=2你认为x=2是原方程的根?与同伴交流.【归纳结论】增根概念:将分式方程变形为整式方程时,方程两边同乘以一个含未知数的整式,并约去分母,有时可能产生不适合原分式方程的解(或根),这种根通常称为增根;认识增根:①增根是去分母后所得的根;②增根使最简公分母的值为0;③增根不是原方程的根.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A.2个 B.3个 C.4个 D.5个答案:B.()是分式方程,()是整式方程.答案:B;A、C3.王军同学准备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部分同学参加电脑网络培训,按原定的人数估计共需费用300元.后因人数增加到原定人数的2倍,费用享受了优惠,一共只需要480元,参加活动的每个同学平均分摊的费用比原计划少4元,原定的人数是多少?如果设原定是x人,那么x满足怎样的分式方程?解:方程两边都乘以y(y-1),得2y2+y(y-1)=(y-1)(3y-1),2y2+y2-y=3y2-4y+1,3y=1,解得y=1/3.检验:当y=1/3时,y(y-1)=1/3×1/3-1=-2/9≠0,∴y=1/3是原方程的解,∴原方程的解为y=1/3.解:两边同时乘以(x+1)(x-2),得x(x-2)-(x+1)(x-2)=3.解这个方程,得x=-1.检验:x=-1时(x+1)(x-2)=0,x=-1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原分式方程无解.(3)解:方程的两边同乘(x-1)(x+1),得3x+3-x-3=0,解得x=0.检验:把x=0代入(x-1)(x+1)=-1≠0.∴原方程的解为:x=0.(4)解:方程的两边同乘(x+2)(x-2),得2-(x-2)=0,解得x=4.检验:把x=4代入(x+2)(x-2)=12≠0.∴原方程的解为:x=4.再两边同乘以3x-1,得3(3x-1)-1=2,3x-1=1,x=2/3.检验:把x=2/3代入(3x-1):(3x-1)≠0,∴x=2/3是原方程的根.∴原方程的解为x=2/3.(6)解:方程两边同乘以2(3x-1),得:-2+3x-1=3,解得:x=2,检验:x=2时,2(3x-1)≠0.所以x=2是原方程的解.【教学说明】通过学生的反馈练习,考察学生对分式方程概念的理解;以及解分式方程.使教师能全面了解学生对解分式方程是否清楚,以便教师能及时地进行查缺补漏.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什么样的方程是分式方程?2.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即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把原分式方程化为_____;(2)解这个整式方程;(3)检验: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使最简公分母的值不等于零的根是原分式方程的_____,使最简公分母的值等于零的根是原方程的_____.五.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5.8”中第1、2、3、4题;作业本本节习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5.4.1分式方程(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5.4.1分式方程(教案)
举例:难点在于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在解分式方程时,为何需要找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并通过具体例题说明,如“解方程:1/(x-1) + 1/(x+2) = 2/(x+1)”时,如何正确处理分母的关系,以及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画线段图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方程的解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概念。分式方程是含有分母的方程,它的特点是分母不为零。分式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具有重要作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例如,计算甲、乙两人合作完成工作的效率问题,将这个问题转化为分式方程,并求解。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分式方程的求解步骤和去分母的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处理最小公倍数和.培养学生掌握分式方程的求解方法,增强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意识,提高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在解决分式方程问题时,形成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5.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的数学态度和良好的数学审美观念,提高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此外,我也意识到,在讲解分式方程的求解步骤时,我可能过于注重解题技巧,而忽略了让学生去探索解题背后的数学原理。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去理解数学知识背后的逻辑和原理,这样他们才能在遇到新问题时,运用已学的知识去解决。
2.教学难点
-理解分式方程中分母不为零的条件,避免在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
-在去分母的过程中,正确处理不同分母的最小公倍数,避免在运算过程中出现错误;
-移项时符号的变化,尤其是在处理负数和分数时的符号变化;
-对于复杂的分式方程,如何进行有效分解和简化,以便于求解;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5.4 分式方程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5.4 分式方程教案设计

5.4.2 分式方程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式方程解法的过程,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验根的合理性;
2.经历“求解-解释解的合理性”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进取心,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1.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熟练掌握分式方程的解决.
2.明确解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明确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教学补充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你认识下面的方程吗? 会对它们求解吗?
3x -2y = 6
2x + y = 8
6
22213--=-x x
二、讲授新课
解方程6
22213--=-x x 解:方程两边都乘以6,得 6*)622(6*213--=-x x
3(3x-1)=12-(x-2)
解这个方程,得x=
1017 仿上例完成 例1.解方程:452600480=-x
x 解:方程两边都乘以2x ,得x x x
x 2*452)2600480(=- 960-600=90 x
解这个方程,得x = 4
检验:将x=4代入原方程,得 左边=45=右边
所以,x=4是原方程的根。

解分式的关键: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

()x x -=-11432{
3129+=x x。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5.4《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列分式方程》(第1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5.4《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列分式方程》(第1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5.4《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列分式方程》(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5.4《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列分式方程》(第1课时)的内容包括分式方程的定义、性质和列分式方程的方法。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式的概念、性质、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分式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解决利润问题、浓度问题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式方程的基本概念和列方程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分式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运算,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对于分式方程的概念和列方程的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方程有一定的恐惧心理,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和鼓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分式方程的定义、性质,学会列分式方程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式方程的定义、性质和列分式方程的方法。

2.难点:理解分式方程的实际意义,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分式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合作交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式方程的列法。

4.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解方程,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分式方程的定义、性质和列方程的方法。

2.实例: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分式方程的理解和掌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一些实际问题,如利润问题、浓度问题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中考数学复习课《分式方程》说课稿

中考数学复习课《分式方程》说课稿

中考数学复习课《分式方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分式方程》,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分析、说教学策略、说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复习的主要内容是分式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应用,是对分式方程单元学习的梳理、归纳、深化和巩固.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转化”,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 通过复习强化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因此本节复习可起到巩固基础,提升认识的作用.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会解分式方程,能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②掌握解分式方程的验根方法.(2)能力目标:会用去分母法解分式方程,体会化归思想.(3)情感目标:强化用数学的意识,增进同学之间的配合,体验在数学活动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3.教学重点:分式方程的解法和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4.教学难点: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解分式方程过程中产生增根的原因及如何验根.二、学情分析学生是在前面复习分式的意义、分式的混合运算和熟练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复习本节内容的.但对于解分式方程过程中会出现增根,部分同学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强调如何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和解分式方程过程中产生增根的原因及如何验根.三、教学策略1、说教法教法:本节课采用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方法.特别注重“精讲多练”,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针对学生的回答所出现的一些问题给出及时的纠正,在上课做练习时,除了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板演以外,自己还在下面及时的发现学生所出现的问题,比较典型的则全班讲评,个别小问题,个别解决.教学手段: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2.说学法本节课里我主要指导学生采用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我反思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探索的快乐,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四、说教学过程。

分式的化简应用教学设计

分式的化简应用教学设计

分式的化简应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分式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分式的化简方法。

2. 掌握把分式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分式的概念和性质。

2. 独立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分式化简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教材、黑板、粉笔。

2. 学生:课本、笔、纸。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分式的定义,并询问学生分式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概念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黑板上的示意图,详细讲解分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包括分子、分母、化简、约分等。

3. 实例分析(2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分式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化简。

教师可通过黑板上的步骤演示和学生的参与讨论,逐步解决问题。

4. 锻炼训练(2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列出一些分式化简的练习题,并让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和交流解题思路。

5. 拓展应用(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拓展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学生可以分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解答。

6. 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想法。

同时,教师也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解题能力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 继续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练习题。

2. 阅读相关的分式化简应用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法。

3. 编写一道分式化简应用题,并交给教师。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概念讲解、实例分析、锻炼训练和拓展应用等环节,有效提高学生对分式化简应用的理解和能力。

在实例分析环节,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拓展应用环节,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和解答复杂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来巩固学生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在下堂课前的知识复习和巩固。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分式的化简求值教学设计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分式的化简求值教学设计

分式的化简求值专题郑州市惠济区第六中学 张佳凝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经历分式化简求值的过程,尝试总结分式代入求值的几种情形。

(2)能力目标:在学生已有数学经验的基础上,探求新知,从而获得成功的快乐。

(3)情感目标:感受学生分式化简求值的过程,提高学生“用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分式化简求值的过程,尝试总结分式代入求值的几种情形。

教学难点:总结分式代入求值的几种情形,并能正确地化简求值。

教学过程:一.例题讲解已知 求:(A-B )÷C. 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X=3 技巧点拨:(1) 分式加减的结果应是最简分式或整式;(2) 通分应找到最简公分母,简化计算过程;(3) 能分解因式的分母或分子应先分解因式,以便于找最简公分母或约分。

对于422-x 可将42-x 变形为(x+2)(x-2),然后通分,异分母分式化为同分母分式,然后进行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运算。

提问:1.解答此题主要使用了哪些知识点?因式分解,除法法则,通分(通分的几种情形),约分2.将x 的值换成从不等式(组)的整数解,方程的解中选,从给定的几个数中选,从喜欢的数中选,然后代入求值。

注意:需要考虑x 不能取哪些值3.分式代入求值可能出现哪些情况?(1)给定值(2)任选一个你喜欢的数代入(3)从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中选择(4)从方程的解中选(5)从数1,-1,0,2中选一个你喜欢的代入(考虑不能取哪些值)二.当堂检测一名学生演板,另一名学生讲解并对前一名学生的答案作出评价1.(2015河南中招)(8分)化简其中设计意图:考查化简后代入的是定值的情形,检测学生本节课所学内容2.(2011河南中招)(8分)先化简然后从的范围内选取一个合适的整数作为x 的值代入求值设计意图:考查化简后代入的是不等式的整数解的情形,检测学生是否考虑到不能取哪些值3.化简 并从0、1、-1、2中选一个合适的整数代入求值设计意图:考查化简后代入的数是几个数中的一个的情形,检测学生是否考虑到不能取哪些值4.(2016河南中招)(8分)先化简其中x 的值从不等式组 1≤-x 的整数解中选取41-2<x设计意图:考查化简后代入的是不等式组的整数解的情形,检测学生是否考虑到不能取哪些值⎪⎭⎫ ⎝⎛-÷-+-a b b a b ab a 112222215,15-=+=b a 1441-x 1-122-+-÷⎪⎭⎫ ⎝⎛x x x 22-≤≤x ⎪⎪⎭⎫ ⎝⎛++÷--x x x x x 1212221211222+--÷⎪⎭⎫ ⎝⎛-+x x x x x x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惑?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其他同学补充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四.作业:1. 化简(1)用一个你喜欢的数代替a 计算结果.(2)在0,1,2三个数中选一个合适的,代入求值.2.先化简(1) 然后从 的范围内选取一个合适的整数作为 a 的值代入求值(2)从不等式组12-≤+a 的整数解中选一个合适的整数代入求值 13-2<a板书设计1224422++÷--a a a a 1222112(22++-÷-+a a a a a 22-≤≤a。

八年级数学下册 5 分式与分式方程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 5 分式与分式方程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第五章分式与分式方程1.经历用分式、分式方程表示现实情境中数量关系的过程,了解分式、最简分式、分式方程的概念,体会分式、分式方程的模型思想,进一步发展符号意识.2.熟练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会进行分式的约分、通分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会求分式的值,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验分式方程的解,发展运算能力.1.经历通过观察、归纳、类比、猜想,从而获得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乘除法则、分式加减法则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与代数式的恒等变形能力,积累类比的活动经验.2.能解决一些与分式、分式方程有关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类比意识,培养学生勇于质疑、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本章主要学习分式的概念、基本性质与运算,分式方程及其应用.分式是代数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式的基本性质与运算法则是代数式恒等变形的重要依据,是有关比例的学习基础.分式与分数、因式分解、一元一次方程、反比例函数等联系密切,在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和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根据《标准》的要求,本章教科书特别关注了下列几个方面:(1)分式、分式方程是描述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模型.在学习分式、分式方程的概念时,教科书通过用字母表示现实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丰富了分式、分式方程的实际背景,以帮助学生领会分式、分式方程的模型作用,体会分式、分式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2)在学习分式的基本性质及其运算法则时,十分注重观察、归纳、类比、猜想等思维方法的应用.(3)分式运算的教学重点是运算法则建立的过程和对算理的理解.在分式运算的设计中,教科书适当降低了分式纯运算的难度,只对较简单的分式进行化简、求值与运算.具体地,教科书设计了4节内容:第1节“认识分式”.通过土地沙化、上海世博会等实例中存在的数量关系引入分式的概念,体会分式的模型作用;通过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第2节“分式的乘除法”.通过类比分数乘除法的法则,获得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并会用法则进行分式运算.第3节“分式的加减法”.通过类比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获得分式加减法的法则,并会用法则进行分式运算.第4节“分式方程”.通过列出刻画行程、捐款等实例的方程,分析所列出方程的共同特征,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进而学习怎样解分式方程,并会用分式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1.分式的概念,正确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2.运用分式乘除法的法则进行简单的分式乘除运算.3.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运算.4.能将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出来;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验根的合理性.【难点】1.理解和掌握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推导分式的基本性质;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进行变形.2.分式乘除法法则的推导.3.确定公分母,分式方程的正确变形,检验根的合理性.4.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1.让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让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过程是发展学生符号感的重要环节,与以前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相比,本章表示量与量之间关系的代数式可以是分式.教学时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问题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并运用符号进行表示.在此基础上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对一些难点问题展开讨论、交流.2.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猜想、尝试等活动学习分式的运算法则,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教科书为学生探索分式运算的法则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时应将重点放在对法则的探索过程上,使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在观察、类比、猜想、尝试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中,发现法则、理解法则、应用法则.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以培养学生的代数表达能力、运算能力和有条理思考问题的能力.3.解分式方程的关键是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在引导学生探索分式方程的解法时,要注意体现这种“转化”的思想.另外,对分式方程的解法,只要求掌握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这一要求.4.列分式方程解决应用问题比列一元一次方程(组)要稍复杂一些.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寻找等量关系、恰当设未知数、确定主要等量关系、用含未知数的分式或整式表示等量关系等关键环节.对于常用的数量关系,虽然学生以前大都接触过,但在本章的教学中仍要注意复习、总结,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学时要有意识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注意检验、理解所获得结果的合理性.1认识分式1.了解分式的概念,明确分式和整式的区别,会用分式表示生活情境中的数量关系.2.掌握分式是否有意义、分式的值是否为零的判断方法.3.在分数性质的基础上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并能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对分式进行变形.让学生观察、分析分式的特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类比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重点】分式的概念与基本性质.【难点】分式有意义和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及其应用.第课时1.能用分式表示现实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体会分式的模型思想,进一步发展符号感.2.了解分式的概念,明确分式与整式的区别.1.经历用字母表示现实情境中数量关系的过程,了解分式的概念,体会分式的模型思想,进一步发展符号感.2.使学生经历分析、类比、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获得学习代数知识的常用方法.1.通过教材土地沙化问题的情境,体会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类比联想的思维习惯.【重点】分式的概念.【难点】理解和掌握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回忆小学学过的分数的有关知识及七年级学过的整式的有关知识.导入一:【问题】下列式子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单项式?哪些是多项式?a,-3x2y3,5x-1,x2+xy+y2,.解:a,-3x2y3,5x-1,x2+xy+y2,是整式;a,-3x2y3,是单项式;5x-1,x2+xy+y2是多项式.[设计意图]因为分式概念的学习是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式与整式的区别而获得的,所以必须熟练掌握整式的概念.导入二:【问题】学生思考讨论,用式子表达题目中的数量关系:(1)面对日益严重的土地沙化问题,某县决定在一定期限内固沙造林2400公顷,实际每月固沙造林的面积比原计划多30公顷,结果提前完成原计划的任务.如果设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x公顷,那么原计划完成造林任务需要个月,实际完成造林任务用了个月.(2)文林书店库存一批图书,其中一种图书的原价是每册a元,现每册降价x元销售,当这种图书的库存全部售出时,其销售额为b元.降价销售开始时,文林书店这种图书的库存量是多少?【师生活动】让学生充分思考,最好让学生积极投身于问题情境中,根据学生的情况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引导.解:(1)(2)册.[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探索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过程.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分式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模型,体会分式的意义,发展符号感.一、认识分式思路一(针对导入一)(1)一箱苹果售价a元,箱子与苹果的总质量为m kg,箱子的质量为n kg,则每千克苹果的售价是多少元?(2)一块土地分为两块棉田,第一块x公顷,收棉花m千克,第二块y公顷,收棉花n千克,这块土地平均每公顷的棉产量是多少?(3)文林书店库存一批图书,其中一种图书的原价是每册a元,现每册降价x元销售,当这种图书的库存全部售出时,其销售额为b元.降价销售开始时,文林书店这种图书的库存量是多少?根据学生交流、讨论,可得出结果.解:(1). (2) kg. (3)册.2.认识分式问题1刚才这些代数式有什么共同特征?它们与整式有什么不同?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展示讨论结果,教师及时补充.它们的共同特征:(1)它们是由分子、分母与分数线构成的;(2)分母中都含有字母.它们与整式的不同点:它们的分母中都含有字母,而整式的分母中不含有字母,例如,,它们都含有分母,但分母中都不含有字母,所以它们是整式.一般地,用A,B表示两个整式,A÷B可以表示成的形式.如果B中含有字母,那么称为分式,其中A称为分式的分子,B称为分式的分母.问题2分式中,字母可以取任意实数吗?学生领会分式的概念并思考得出:不可以.因为分式中分母含有字母,而分母是除式,不能为零,因此字母的取值就受到制约,即字母的取值不能使分母为零,否则分式就会失去意义.问题3在什么情况下分式的值为0?学生通过类比分数的性质得出:分式的分子为0的时候,分式的值为0.思路二(针对导入二)的意义.讨论内容:(针对前面列出的三个代数式)这些代数式有什么共同特征?它们与整式有什么不同?老师提出思考问题:(1)整式中的分母有没有字母?(2)前面的三个代数式中,分母中有没有字母?(3)前面的三个代数式是不是分数呢?(4)前面的三个代数式中,字母能取任意值吗?(5)前面的三个代数式的值在什么情况下为零?问题预设:学生会比较容易发现这几个式子的分母中都含有字母,但容易与整式中有数字分母的情况混淆,把字母等同于数字看待,这就无法顺利总结出分式的概念.2.认识分式根据学生的观察、讨论,老师进行总结:这三个代数式的共同特征是分母中都含有字母,而整式中虽然也有分母,但分母中不含字母.这样的代数式我们称为分式.一般地,用A,B表示两个整式,A÷B可以表示为的形式,如果B中含有字母,那么称为分式.其中A称为分式的分子,B称为分式的分母.对于任意一个分式,分母都不能为零.[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总结出整式与分式的异同,从而得出分式的概念.学生通过观察、类比及小组讨论,基本能得出分式的定义,对于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有的小组考虑到了,有的没有考虑到,就这一点可以让学生类比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加以理解.这样获得的知识,理解更加透彻,掌握更加牢固,运用起来会更灵活.[知识拓展]1.当整式相除不能整除时,就出现了分式,所以分式实际上是一个商式,其分子是被除式,分母是除式.2.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即有理式包括整式和分式.3.分式的概念包括3个方面:(1)分式是两个整式相除的商式,其中分子为被除式,分母为除式,分数线起除号的作用;(2)分式的分母中必须含有字母,而分子中可以含有字母,也可以不含字母,这是区别整式的重要依据;(3)在任何情况下,分式的分母的值都不可以为0,否则分式无意义.这里,分母是指除式而言,而不是只就分母中某一个字母来说的.也就是说,分式的分母不为零是隐含在此分式中而无需注明的条件.二、例题讲解(教材例1)(1)当a=1,2,-1时,分别求分式的值;(2)当a取何值时,分式有意义?〔解析〕(1)分式的值是由字母的取值决定的,但要注意的是字母的取值一定不能让分母为0,即一定要让分式有意义.(2)只有当分式的分母不为0时,分式才有意义.解:(1)当a=1时,==2.当a=2时,==1.当a=-1时,==0.(2)当分母的值为零时,分式没有意义,除此以外,分式都有意义.由分母2a-1=0,得a=.所以当a≠时,分式有意义.[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分式的意义,理解如果字母的取值使得分母的值为零,那么分式没有意义,反之则有意义.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从两方面来理解分式:一是分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使分式有意义的任何数;二是分式可与分数类比,分式的分母也不能为零.学生基本能够计算出分式的值,但对于分式在什么条件下有意义,一下子掌握还有一定的难度, 需要通过与分数进行类比,多举例才能理解得更深刻.1.分式的概念.一般地,用A,B表示两个整式,A÷B可以表示成的形式,如果B中含有字母,那么称为分式.其中A称为分式的分子,B称为分式的分母.2.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为0.3.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是分子等于0,且分母不等于0.1.(2015·随州中考)若代数式+有意义,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A.x≠1B.x≥0C.x≠0D.x≥0且x≠1解析:若代数式+有意义,则有解得x≥0且x≠1.故选D.2.若分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解析:依题意得3x+5≠0,解得x≠-,因此x的取值范围是x≠-.故填x≠-.3.若分式的值为0,则x的值是.解析:在这个分式中,x2-1是分子,x+1是分母,因此,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是x2-1=0且x+1≠0,所以x=1.故填1.4.对于分式,已知当x=-3时,分式的值为0;当x=2时,分式无意义.试求m,n的值.解:∵当x=-3时,分式的值为0,∴即又∵当x=2时,分式无意义,∴m-2n+3×2=0,即m-2n=-6.解方程组得第1课时一、认识分式1.分式初探2.认识分式二、例题讲解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109页随堂练习的1,2题.【选做题】教材第109页习题5.1的1,2,3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下列各式是分式的是()A. B. C.+y D.2.(2015·金华中考)要使分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应满足()A.x=-2B.x≠2C.x>-2D.x≠-23.若分式的值为0,则()A.x=-2B.x=0C.x=1或-2D.x=14.若分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A.x≠3B.x=3C.x>3D.x<3【能力提升】5.使分式无意义的a的值为()A.2B.-2C.±2D.36.若分式的值为1,则x的值为 ()A.1B.-2C.±1D.27.一项工作,甲单独做x小时完成,乙单独做比甲多用6小时完成,那么乙单独做t小时(t<6)能完成这项工作的()A. B. C. D.8.下列各式中,可能取值为0的是()A. B.C. D.9.若的值为正数,则x的取值范围是()A.x<-2B.x<1C.x>-2且x≠1D.x>110.要使分式的值为负,则x .11.当x 时,分式有意义.【拓展探究】12.把体积为200 cm3的水倒入底面积为33 cm2的圆柱形容器中,水面高度为 cm;把体积为V的水倒入底面积为S的圆柱形容器中,水面高度为.13.已知当x=1时,分式无意义;当x=4时,此分式的值为零,求a+b的值.【答案与解析】1.B(解析:由分式的定义可知,分母中含有字母的是分式,注意π为实数,不是字母.故选B.)2.D(解析: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为0,则由题意得x+2≠0,则x≠-2.故选D.)3.D(解析:分式值为0的条件是分子为0且分母不为0,所以有解之即可.故选D.)4.A(解析: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为0,即3-x≠0,解之即可.故选A.)5.C(解析:分式无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为0,即-2=0,解之即可.故选C.)6.D(解析:分式值为1的条件是分子等于分母,且分母不为0,即解之即可.故选D.)7.C(解析:乙单独做完这项工作需要(x+6)小时,则单独做t小时(t<6)能完成这项工作的.故选C.)8.B(解析:A中分子m2+1>0;B中当m=1时,分子为0,分母不为0,分式的值为0;C中当m=-1时,分子为0,分母为0,分式无意义;D中分子m2+1>0.故选B.)9.C(解析:因为分式的分母x2-2x+1=(x-1)2≥0,所以若分式的值为正数,则有x+2>0且x-1≠0,即x>-2且x≠1.故选C.)10.>3(解析:要使分式的值为负,需使分母3-x<0,即x>3.故填>3.)11.≠±1(解析:若分式有意义,则x2-1≠0,解之即可.故填≠±1.)12.13.解:因为当x=1时,分式无意义,所以1-a=0,解得a=1;因为当x=4时,此分式的值为零,所以4+2b=0,解得b=-2,所以a+b=1+(-2)=-1.在学习分式的概念时,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对于概念的直接给出,叫学生死记硬背,忽略学生学习的过程,也不考虑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本课时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出整式与分式的异同,从而总结出分式的概念,学生对这样获得的知识,理解得更透彻.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不够及时,还不能够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不足之处未能及时补充.在学习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情感变化,是否遇到困难,学生的积极性、热情是否发挥出来,投入的程度有多少,是否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等,作为教师应时刻关注这些,以便适时地引导他们,调动他们,鼓励他们.随堂练习(教材第109页)1.解:(1)当x取1以外的任何实数时,分式都有意义. (2)当x取±3以外的任何实数时,分式都有意义.2.解:当x=0时,=-.当x=-2时,=.当x=时,=0.3.提示: kg.习题5.1(教材第109页)1.解:(2)(4)是整式,(1)(3)是分式.2.提示:(1)x=. (2)x=-2.3.解:当a=-1,b=时,==.4.提示:这箱橘子的零售价至少应定为元/kg.5.提示:(1)平均每公顷的棉产量是 kg. (2)这种商品每件的成本是元.易错点考虑问题不全面导致错误已知分式的值为整数,求整数x的所有可能值.错解:若分式的值为整数,则x-1的值可为1,2,3,6.∴x=2,3,4,7.错因分析:忽略了分式的值为负整数时x的值,造成漏解.正解:若分式的值为整数,则x-1的值可为±6,±3,±2,±1,∴x=7,4,3,2,-5,-2,-1,0.第课时1.能正确理解和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2.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3.会进行简单分式的乘除运算,具有一定的代数化归能力.4.增强学生的代数推理能力与应用意识.通过与分数的基本性质相比较,归纳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体验类比的思想方法.通过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对分式进行变形,获得分式变形的基本方法,体验学习的乐趣.【重点】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会进行分式的化简.【难点】灵活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教师准备】预设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地方.【学生准备】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导入一:【问题】有位老爷爷把一块地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到了这块地的,老二分到了这块地的,老三分到了这块地的.老大、老二觉得自己很吃亏,于是他们就争吵起来.刚好阿凡提路过,问清争吵的原因后,哈哈大笑了起来,给他们讲了几句话后,三兄弟就停止了争吵.你知道阿凡提给他们讲的是什么吗?这里涉及了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分式也有这样的性质吗?[设计意图]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同时复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为学习分式的基本性质做好铺垫.导入二:上节课我们类比整式和分数的概念学习了分式的概念,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分式的相关知识,请看下面的问题:问题1如图(1)所示,面积为1的长方形平均分成了4份,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问题2如图(2)所示,面积为1的长方形平均分成了2份,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问题3这两块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吗?这个问题同学们会很快说出答案,依据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分式是否具有和分数一样的性质呢?[设计意图]提示学生运用类比的思想进行本课时的学习,为学生提供本课时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请看下面的问题.(1)填空:==;==.(2)你认为分式与相等吗?为什么?与呢?与同伴交流.学生独立思考第(1)题,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分子分母同乘4,可得,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2,可得,小组讨论类比第(1)题解决第(2)题.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你能猜想出分式的基本性质吗?学生尝试归纳,相互补充,总结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这一性质可以用式子表示为:=,=(m≠0).问题1如图(1)所示,面积为1的长方形,长为a,那么长方形的宽怎么表示呢?问题2如图(2)所示,两个图(1)中的长方形拼接在一起,它的宽怎么表示呢?问题3两图中长方形的宽相等吗?问题4通过怎样的变形可以由得到?通过怎样的变形可以由得到?变形的依据是什么?问题5若n个这样的长方形拼接在一起,它的宽又该如何表示呢?学生分析得出答案为.教师进一步追问:和,相等吗?通过怎样的变形可以使它们相等呢?问题6若(m+1)个这样的长方形拼接在一起,宽又如何表示呢?追问:和,相等吗?通过怎样的变形可以使它们相等呢?问题7能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归纳出分式的基本性质吗?学生根据上面的问题尝试归纳分式的基本性质,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完善.总结: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这一性质可以用式子表示为:=,=(m≠0).教师强调:a,b,m均为整式,m≠0.引导学生分析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区别:在分数的基本性质中,“数”是一个具体的、唯一的确定值,在分式的基本性质中,“整式”的值随整式中的字母的取值不同而变化.[设计意图]一方面提高学生对分式的基本性质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师生归纳,进一步加深对分式基本性质的理解.(1)=(y≠0);(2)=.处理方式:引导学生观察等式的左边和右边各发生了什么变化,讨论解题思路.〔解析〕(1)的分母2x乘y才能化为2xy,为保证分式的值不变,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子b也要乘y,才能得到.(2)的分子ax除以x得到a,所以分母bx也需要除以x得到b.在这里,由于已知,所以x≠0.解:(1)因为y≠0,所以==.(2)因为x≠0,所以==.(教材例3)化简下列分式:(1);(2).处理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分式的分子和分母是否有公因式,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对分式进行化简.〔解析〕(1)的分子和分母均有因式ab,所以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可以同时除以ab,则分式可化为ac.(2)对于分式,先对分子和分母进行因式分解,x2-1=(x+1)(x-1),x2-2x+1=(x-1)2,发现分子分母有公因式x-1,由分式的基本性质可化简.解:(1)==ac.(2)==.总结:像上面的例3,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去,这种变形称为分式的约分.[知识拓展]1.从已知的两个分子或分母的比较中,找到分式变形的依据,再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求未知,是解决这类题的方法.2.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对分式进行变形需要注意的问题:(1)分子、分母应同时做乘、除法中的同一种运算;(2)所乘或除以的必须是同一个整式;(3)所乘或除以的整式的值应该不等于零.三、做一做化简下列分式:(1);(2).〔解析〕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解:(1) ==.(2)==.四、议一议在化简时,小颖和小明出现了分歧,小颖认为=,而小明认为==,你对他们两人的做法有何看法?与同伴交流.解:在小明的化简结果中,分子和分母已没有公因式,这样的分式称为最简分式.小明的做法正确.[知识拓展]化简分式时,通常要使结果成为最简分式或整式.约分是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分式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同一个整式,使分式的值不变,所以要找准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分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设计意图]通过做一做和议一议,检查学生对分式的约分的掌握情况,对于错误及时指出并纠正.五、想一想(1)与有什么关系?(2),与-有什么关系?解:(1)的分子分母都乘-1与相等.(2)同样的道理,与-相等.与-相等.分式的符号法则:分式的分子、分母及分式本身的三个符号中,任意改变其中两个的符号,分式的值不变;若只改变其中一个或三个全变号,则分式的值变成原分式值的相反数.[设计意图]通过想一想的设计,让学生掌握分式的符号法则.1.分式的基本性质:=,=(m≠0).(1)分式的基本性质的作用:分式进行变形的依据.(2)在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时,必须注意分式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的是同一个整式,且不为0.(3)分式的基本性质的研究方法:从分数类比到分式,从特殊到一般.2.分子和分母已没有公因式的分式称为最简分式,化简分式时,通常要使结果成为最简分式或整式.3.分式的符号法则:分式的分子、分母及分式本身的三个符号中,任意改变其中两个的符号,分式的值不变;若只改变其中一个或三个全变号,则分式的值变成原分式值的相反数.。

分式方程教学设计1北师大版(优秀教案)

分式方程教学设计1北师大版(优秀教案)

分式方程南郑县城关一中邓建丽总体说明本节共二个课时,它分为分式方程的认知,分式方程的解答,以及分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彼此之间由浅入深。

是“实题——分式方程建模——求解——解释解的合理性”过程。

本章在前面几节陆续介绍了分式,分式的乘除,分式的加减,为本节解分式方程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同时应注意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要延迟评价学生运算的熟练程度,允许学生经过一定时间达到《标准》要求的目标,把评价重点放在对算理的理解上。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以及七年级学过解应用题,以及在本章第三节所讲述的分式加减时所引入的问题的提出及问题的解答。

对实际问题进行建模有初步地了解,具备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问题建模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找出问题等量关系的作用。

获得了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须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基础。

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教学时要有意识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解释所获得结果的合理性。

对于常用的数量关系,虽然学生以前大都接触过,但在本节的教学中仍要注意复习、总结,并抓住用两个已知量表示第三个量的表达式,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分式方程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的意义。

()通过观察,归纳分式方程的概念。

()体会到分式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模型,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能归纳出分式方程的描述性定义。

过程与方法:采用的是尝试——归纳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开始提出的多个实际问题。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尝试,利用具体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列出分式方程,归纳出分式方程的定义。

情感与态度:在建立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并从中获得成就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中考北师大版分式方程与分式的化简求值教
学设计
梁山初中
张粉妮
分式方程及化简求值
一、教材分析:
(一)重要性和地位
纵观这几年各省的高考数学试题,中考试题16题不是分式方程,确实是化简求值考题,要紧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试卷中一样是16题,分值约5分题.因此,加强这些试题的命题动向研究,对指导中考复习无疑又十分重要的意义,分式方程与化简与求值是最基础的知识,中考对本部分内容的考察要紧以解答题题的形式显现,因此无形中就提升了分式方程与化简与求值的地位。

针对中考,我设计了本节课。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明白得解分式方程的一样解法和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缘故,把握解分式方程验根的方法以及分式化简求值的解题技巧。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练习、主动观看、主动摸索、自我发觉的学习能力,连续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公式合理归纳、联想、证明、探究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了解高考方向,把握知识的脉络,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摸索。

重在把握分式方程与化简与求值的差不多技巧
2. 会解分式方程,体会分式方程是一种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模型,进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渗透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强化用数学的意识,增进同学之间的配合,体验在数学活动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增强学习数学的爱好,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
1.解分式方程的差不多思路和解法2、化简求值的差不多技巧与方法。

教学难点
明白得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缘故,准确、灵活地使用化简求值。

二、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不是扎实,学习积极性不是专门高,求知欲、表现不是欲强,但具有一定的独立摸索和探究的能力.
三、教法
在设计本教学时,要紧贯彻以下两个思想:
1、树立以学生进展为本的思想。

通过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进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提供学生自主探究和动手操作的机会,鼓舞他们创新摸索,亲身参与概念和方法的形成过程。

2、坚持协同创新原则。

把教材创新、教法创新以及学法创新有机地统一起来,因为只有教师创新地教,学生创新地学,才能营建一个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良好环境。

先教法创新。

采纳多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包括问题解决法、类比发觉法、研究发觉法等教学方法。

这组教学方法的特点是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逐步发觉知识的形成过程,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究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这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用数学,不仅强调动脑摸索,而且强调动手操作,亲躯体验,注重多感官参与、多种心理能力的投入,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独立摸索能力、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素养的整体进展。

(2)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大教学的容量和直观性,增强学习爱好,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成效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学法:后学法创新。

意在指导学生会创新地学习。

1、乐学: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要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强化自己的创新意识,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成为学习的主人。

2、会学:在把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学生要注意领会数形结合、类比联想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学会建立完善的认知结构。

3、学会:通过自已亲身参与,学生要领会复习类比和深入研究这两种知识创新的方法,从而既学到知识,又学会创新
五、教学过程
1、设疑问导入:同学们,你们明白中考数学16题考什么吗?引出课题分式方程与分式的化简求值
2、分式方程:
活动一:复习分式方程的解题步骤
设计说明:要求学生进行重点经历,同时要求学生熟悉分式方程的解题步骤,为解分式方程的做预备。

活动二:出示例题
设计说明:拥有了技巧,通过例题的分析和探究,是学生耳目一新
活动三:出示练习题
设计说明:第一道题有解,第二道题无解。

两种类型都显现,让学生加强控固。

3、化简求值:
活动一:复习化简求值的解题技巧
设计说明:要求学生熟悉化简求值的解题技巧并为运算做预备。

活动二:出示例题
设计说明:拥有了技巧,通过例题的分析和探究,是学生耳目一新,代值是有理数,相对来说,运算简单。

让学生感受起来比较容易
活动二:出示练习题题
设计说明:练习题,代值是无理数-------选合适-------不等式组的解集------由浅到难,逐步深入,使学生不仅能学会,而且能会学。

六、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
七、作业:终结性:33页6,17页3和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