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分析

合集下载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分析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分析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分析XXX是一个3岁的男孩,他在班级中是个子最高,力气最大的孩子。

然而,他经常欺负其他小朋友,包括拍打肚子、拧耳朵、模仿武打片中的动作并打伤其他小朋友的眼睛和鼻子。

这种行为被称为攻击性行为,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社会行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表现不同。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原因包括遗传因素、家庭教养方式和大众传媒。

有些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对孩子的教育过于放任,这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攻击性行为。

此外,经常看暴力影视的儿童也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

针对这种行为,教师可以逐步培养幼儿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教师可以告诉幼儿攻击行为的危害性,并通过移情训练让幼儿体验到自己的攻击行为给他人带来的痛苦。

这种认知和情感因素的结合会产生内在的动力,使幼儿对自己的攻击行为感到羞愧,促进幼儿自觉地减少攻击行为。

因此,对于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家长和教师应该采取正确的干预策略,培养幼儿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在角色游戏中,我们通常会让体型较大、力气较强的幼儿扮演强势角色,如“大灰狼”,而让文弱的幼儿扮演弱势群体,如“小羊”。

然而,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换位的方式,让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扮演弱小者,让他们体验被攻击的痛苦和无助;同时让弱小的幼儿扮演“大灰狼”,让他们感受到力量的魅力。

这种角色换位有助于促进幼儿的情感体验,减少攻击性行为。

家长可以通过饲养小动物来培养孩子的爱怜之心,以纠正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同时,家长也要转变教育观念,摆脱“自己的孩子被人欺辱”的心态,不要以牙还牙,而是通过夸大后果的方式讲明攻击性行为的危害,并表达对这种行为的反对态度。

XXX对幼儿产生的不良影响也是一种导致攻击性行为的因素。

家长应该尽量减少孩子接触暴力电视的机会,消除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幼儿观看有意义的影碟、录像、电影等,以培养他们的可爱、善良、勇敢向上、助人为乐等正面品质。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幼儿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的个案分析

幼儿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的个案分析

幼儿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的个案分析【基本情况】1、幼儿的一般情况明明(化名),男,6岁,独生子女。

他个子在班里最高(1.28米),身材最壮,力量最大。

他喜欢看书,识字量大,认识一般图书上的字甚至报纸上的字,见识较多,但言语不多。

计算能力强,喜欢“算帐”,喜建构,爱画画,设计、布局总是与众不同。

在班上爱惹是生非,常与同伴发生争执,甚至粗暴地伤害他人,但本人却未能正确认识到危害性和严重性。

同伴们远离或拒绝与其交往,家长们也厌恶。

他不仅影响了班级的正常秩序,本人也因受到排斥、孤立而心理不平衡,情绪异常。

2、幼儿的家长情况父母均为高学历知识分子,爸爸是机关干部,妈妈是室内设计工程师,兴趣爱好广泛,工作繁忙,但尽可能陪他,常带他外出旅游,并将所到之处的风土人情讲给他听,还特别注意提供给他足够的营养。

妈妈对他要求很严,对其过分行为有体罚举动。

家庭和睦,条件优越,无老人同住。

【问题情境】明明霸气十足,常动手打人、抓人、踢人,骂人更为常见。

在建构角,他拿着自己随便拼搭的一个东西或者一块大积木就去撞别人搭好或正在搭的建构物,嘴里还发出“嗵――”的声音,看着倒塌的建构物,他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

他甚至明目张胆地将别人的作品拆掉。

别人与他理论,他看着你生气的样子,脸上挂着笑,不做声响。

小朋友气得推开他,他身子一挺,把你顶个趔趄,话音“推我干什么?”还未落,拳、脚已经落到对方身上。

在图书角,他总是一个人自得其乐地看书。

其他小朋友讨论所看的书有趣,他就一把抢过来,说“给我看看。

”别人不给,他就扭住别人的胳膊,硬抢过来。

在美工角,他常常独自占一大块桌面,还不让别人过来。

他还时不时地故意用画笔在别人的纸上涂一下,说是“在帮他画画”。

别的小朋友抗议,他便出言不逊。

吃饭时,他有时趁旁边的小朋友不注意,偷偷地把他的矮凳挪走,看着那位小朋友坐空,他哈哈大笑。

他还把吃剩的饭菜放在别人正在用的碗里。

上课时,他还时常向同伴扔东西,抓小朋友的脸。

幼儿园托班个案观察问题孩子畅畅攻击性行为

幼儿园托班个案观察问题孩子畅畅攻击性行为

幼儿园托班个案观察问题孩子畅畅攻击性行为幼儿园托班个案观察:问题孩子畅畅的攻击性行为一、背景介绍在幼儿园的托班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孩子展示出一些问题行为。

其中,畅畅是个引人注目的个案,他经常表现出攻击性行为,给班级带来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畅畅行为的观察分析,探讨其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畅畅的攻击性行为观察1. 攻击行为表现畅畅经常主动或被动地对其他小朋友采取攻击性行为,具体表现为推搡、双手拳打、咬人等,严重影响了班级的秩序和孩子们的安全感。

2. 攻击行为对象畅畅攻击行为的对象主要是那些在社交互动中与他发生冲突的对象,无论男女都有可能成为他的攻击对象。

特别是在共享资源时,畅畅的攻击行为尤为明显。

三、攻击性行为背后的原因分析1. 情绪管理困难畅畅在处理情绪方面存在困难,容易产生愤怒、失望等负面情绪。

当这些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他就会通过攻击行为来释放内心的负面情绪。

2. 学习环境的压力托班阶段是幼儿的学习启蒙期,但对于一些孩子来说,学习压力可能会超过其所能承受的范围。

畅畅很可能因为学习方面的挑战而产生沮丧和不满,这会加剧他攻击性行为的表现。

四、解决方案和建议1. 情绪管理培养针对畅畅的情绪管理困难,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和游戏来帮助他学会控制情绪。

例如,利用艺术活动帮助他表达情感,鼓励他用语言而不是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2. 理解和正向教育班级教师和家长可以加强对畅畅的理解和正向教育。

鼓励孩子们用友善和关爱的态度对待畅畅,同时教育畅畅正确的行为方式和解决冲突的方法。

3. 情感支持和亲子教育家庭环境对于幼儿的行为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建议与畅畅的家长密切合作,提供情感支持和有针对性的亲子教育。

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家庭情感关系,为畅畅提供安全稳定的成长环境。

4. 监测和记录学校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和记录畅畅的攻击性行为,包括行为的频率、对象和背后可能存在的触发因素等。

通过进行观察和记录,可以发现行为变化的趋势,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幼儿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的个案分析

幼儿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的个案分析

幼儿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的个案分析引言:幼儿攻击性行为是指幼儿采取言语或行动对他人进行攻击,包括推搡、咬人、打人等行为。

这些行为不仅对别人造成伤害,也会对幼儿自身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对幼儿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控制攻击性行为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个案分析,进一步探讨幼儿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的有效策略。

个案背景:个案为女孩小红,4岁,幼儿园大班学生。

小红攻击性行为严重,经常推搡、打人,并存在咬人的行为。

家长希望通过心理辅导解决这一问题。

个案分析:1.家庭环境分析:小红是家中的独生子女,父母双方忙于工作,缺乏陪伴和关爱。

据了解,小红的父母很少与她进行有效的沟通,对她的情感需求缺乏重视。

这种家庭环境缺乏稳定性和爱的渗透,可能对小红的攻击性行为产生一定影响。

2.幼儿园环境分析:小红所在的幼儿园环境相对混乱,师生比例较大,老师在管理幼儿时较为严厉,课堂活动设置不够丰富多样。

同时,对于小红的攻击性行为,老师通常使用惩罚性的方法,忽视了对其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分析和引导,可能导致了小红攻击性行为的加剧。

3.个案分析:小红的攻击性行为可能源于其内心的不满和焦虑。

在幼儿园这种相对陌生的环境里,小红感到无所适从,无法通过成熟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攻击性行为成为她发泄负面情绪的一种方式。

同时,小红也可能学习到了攻击的行为模式,她可能发现通过攻击可以获得她所需的关注和回应。

心理辅导策略:1.建立信任关系:心理辅导的首要任务是与幼儿建立信任关系,让她感受到你的关心和支持。

通过与小红进行日常交流,询问她的感受和需求,耐心倾听她的故事和烦恼,以此增强她对你的信任感。

2.增强情绪表达能力:针对小红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帮助她学习适当的情绪表达方式,如语言表达、绘画和角色扮演等。

通过这些方式,引导她主动分享自己的心情和需求,降低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3.理解她的需要并提供支持:关注小红在幼儿园中的需要和焦虑,并提供相应的支持。

例如,安排友善的伙伴,鼓励她与其他幼儿进行友好互动,增强她的归属感。

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

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

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第一篇: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研究对象:汪简班级:大四班个案情况简述:汪简优点在于生性活泼好动,独立性强,善于发现观察事物,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

缺点是习惯指挥他人,脾气暴躁,比较任性。

每次人园时还要闹情绪,说出各种不上幼儿园的理由,但家长一旦离开后就能很快融人集体生活中。

个案观察记录:1、饭后看书。

幼儿主动选择了自己喜爱的区域进行活动。

今天丫丫带来了新图书,正当他看得开心时,汪简走过去抢丫丫的图书。

因丫丫抓住图书不放,汪简就在丫丫的脸上咬了一口,他最终抢到了图书。

2、集体活动。

幼儿自由坐在地上。

汪简坐在最后一排。

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后。

让幼儿自由讨论。

汪简一会儿拉拉前面小朋友的头发,一会儿抓旁边小朋友的衣领,还故意把别的小朋友绊倒。

老师发现后,叫他起来回答问题。

他回答正确。

3、表演游戏。

幼儿角色游戏时。

汪简跑到娃娃家:“我今天要当爸爸。

”这时,汪简发现妞妞和小美为了争做妈妈的这个角色互不相让,于是他说:“你们用剪刀石头布,(谁赢谁就当小熊)。

”妞妞输了,但她不认输,要再剪一次。

汪简一步上前去抢妞妞手巾的头饰,妞妞不给他。

他就用力一推,将妞妞推倒在地,并把头饰给了小美。

一、家园之间进行交流教师:把汪简在园表现向家长反映(主要反映以上情况)。

家长:1、由于作较忙,很少有时间陪孩子玩:汪简说自己一个人很无聊,经常提出要去小朋友家或邀小朋友到家里玩。

2、汪简对老师布置的任务记得牢,很乐意完成。

平时做事动作很慢,对事物难以保持较长的兴趣。

3、汪简会主动关心妈妈,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自己做,但没有耐心。

4、汪简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但很爱发脾气,比较急躁。

二、家园共同分析原因1、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

汪简生性活泼好动,喜爱表现自己,往往寻找各种方式来引起他人的注意。

但他选择的方式不当,无意中攻击了他人。

这表明他的心理发展水平不高,没有掌握正确的交往方式,需要成人加以引导。

小班攻击性行为个案

小班攻击性行为个案

小班攻击性行为个案一、个案背景姓名:小明(化名)年龄:4岁性别:男所在班级:小班小明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平时在幼儿园里与其他小朋友相处融洽。

但近期,我发现小明在幼儿园内出现了攻击性行为,引起了我的关注。

二、攻击性行为表现1.语言攻击:小明在与小朋友交流时,经常使用侮辱性语言,如“你是个笨蛋”、“我不喜欢你”等。

2.行为攻击:小明在与小朋友玩耍时,会突然推搡、拍打其他小朋友,甚至咬人。

3.情绪失控:小明在受到挫折或不满时,容易情绪失控,哭闹不止,难以安抚。

三、原因分析1.家庭因素:小明家庭氛围紧张,父母经常吵架,导致小明在家庭环境中感受到压力,学会了攻击性行为。

2.教育方式:家长在教育小明时,过于严厉,动辄打骂,使小明认为攻击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3.生理因素:小明可能存在一些生理问题,如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等,导致情绪波动较大。

四、干预措施1.家庭干预:(1)改善家庭氛围,父母尽量减少争吵,为小明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

(2)家长改变教育方式,采用鼓励、引导的方式,代替打骂,让小明学会正确处理问题。

2.幼儿园干预:(1)加强教师对小明攻击性行为的关注,及时制止并引导其正确行为。

(2)组织小组活动,让小明与其他小朋友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

(3)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小明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调节和控制。

3.社会干预:(1)邀请心理专家进行讲座,提高家长对儿童心理健康的认识。

(2)开展亲子活动,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促进家庭和谐。

五、干预效果1.语言攻击减少,学会用礼貌语言与小朋友交流。

2.行为攻击减少,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3.情绪波动减小,遇到问题时能够冷静应对。

小班攻击性行为个案一、个案背景姓名:小明(化名)年龄:4岁性别:男所在班级:小班小明是个特别活泼的孩子,每次在操场上总能看到他蹦蹦跳跳的身影。

但最近,他在幼儿园里的一些行为让我有些担忧。

小明有时会突然情绪失控,对其他小朋友发起攻击,让人有些措手不及。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案例分析与处理策略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案例分析与处理策略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案例分析与处理策略攻击性行为指对他人的财产或人身进行直接破坏或攻击的行为,包括殴打、伤人、破坏物品、虐待他人或动物、抢劫等行为。

在4—6岁时可表现为咬人、咬物、打人等,是儿童、青少年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社会行为,它既影响儿童人格和品德的发展,又是衡量个体社会化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儿童攻击行为和将来犯罪行为的关系上,有关研究认为:习惯性的攻击行为可用来解释和预测犯罪行为;年龄越小就具有攻击行为的幼童,未来发展成反社会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可能性越高;在各种情境中都出现攻击行为的儿童比在特定情境之中出现攻击行为的儿童将来更可能发展成为发社会行为和行为偏差。

虽然儿童和青少年的攻击行为一般没有成人那样残暴,比较容易受到忽视。

但是随着社会中某些不良因素的发展和电视等宣传媒介的不良影响,社会中的暴力和其他形式的攻击现象正在以各种形式和途径逐渐向幼儿园、学校中渗透。

再加上幼儿园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某些局限和儿童青少年心理和行为的特点,现在的儿童、青少年正在受到攻击现象的侵蚀,尤其是暴力行为正在逐年增加。

据《中国青年报》1997年6月25日报道,北方某大城市的一项调查表明,在校学生中,有50%以上的学生有过被校内同学或外校学生敲诈、勒索、抢劫、欺侮和其他滋扰的经历。

成都的调查也表明,有三成以上的同学曾受到过同校学生不同程度的骚扰,五分之一的学校存在学生勒索钱财等恶性事件。

来自瑞典的卡罗琳斯应激研究室的研究者对北京267名12—13岁小学生欺侮行为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6.7%的小学生回答在上学期中,每周至少一次受人欺侮过。

因此儿童和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必须引起社会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近期,笔者对一个四岁半的小班男孩进行了攻击性行为的跟踪观察,以案例形式呈现,以分析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和矫治措施,希望对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有所帮助。

教师手记(一)“我要玩这个大球”地点:操场“滚大球”运动场地我和孩子们站在操场上,和孩子们讨论晨间锻炼的规则,X X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大球”。

幼儿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的个案分析

幼儿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的个案分析

幼儿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的个案分析个案分析:幼儿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概述:攻击性行为是幼儿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对幼儿的发展和学习有着负面影响。

心理辅导是一种帮助幼儿管理并改变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方法。

本个案将重点分析一位幼儿的攻击性行为问题,探讨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和心理辅导的方法。

个案背景:Jenny,女,5岁,就读于一所幼儿园。

Jenny在幼儿园中经常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包括打人、踢人、咬人和推人等。

据家长反映,Jenny在家中也有类似的攻击行为,对弟弟经常施以暴力。

Jenny的家庭环境温馨和睦,父母对她关心有加。

攻击性行为的原因:1. 物质不满的原因:Jenny可能因为一些原因感到不满和不满足,无法有效地表达情绪,进而通过攻击来释放内心的不安。

2. 学习环境的不适应:Jenny可能在家庭和学校的学习环境中遇到了困难,感到压力和挫折,从而通过攻击行为来寻求帮助或引起关注。

3. 自我认同的困惑:Jenny可能存在自我认同上的问题,对于自己的价值和地位存在疑虑,通过攻击行为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和力量。

心理辅导的方法:1.观察和记录:辅导师需要进行观察和记录,以了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频率、持续时间、触发因素和表现形式等。

2.情绪管理:通过教授幼儿情绪管理技巧和策略,帮助其学会自我控制和表达情绪的方法,例如深呼吸、正面讲话和寻求帮助等。

3. 行为替代:辅导师可以引导Jenny找到其他替代性行为,以取代攻击行为。

例如鼓励她用言语表达不满,或者寻找其他方式来排解压力和消耗能量,如画画或参加体育活动等。

4. 合作解决问题:通过模拟情境和角色扮演,教导Jenny如何与他人进行合作和沟通,以解决冲突和问题。

这有助于提高她的社交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家庭支持:辅导师需要与Jenny的家长进行密切合作,并提供家庭辅导和交流技巧,帮助他们理解和应对Jenny的攻击性行为。

家庭应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建立积极的家庭氛围。

心理辅导实施过程:1. 与Jenny建立关系:辅导师与Jenny建立信任关系,与她进行亲密交流,并了解她的感受和想法。

幼儿个案分析攻击性行为

幼儿个案分析攻击性行为

幼儿个案分析攻击性行为在幼儿教育中,攻击性行为是教师和家长最常面临的问题之一、攻击性行为包括身体攻击行为(比如打人、踢人等),言语攻击行为(比如咒骂、恶言恶语等)以及故意损坏他人财物等。

本文将对一名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进行个案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这名幼儿名叫小明,他是一名四岁半的男孩,目前就读于一所幼儿园。

在幼儿园中,小明经常出现攻击性行为,即时有时出现打人、咬人、故意损坏他人财物等行为。

这些行为对其他幼儿造成了伤害,并且也受到了教师和其他家长的指责和抱怨。

首先,需要了解这些攻击性行为背后的原因。

通过观察和与小明进行交流,发现了以下几个可能的原因:1.没有学会适当表达情绪:小明很可能无法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而通过攻击性行为来发泄。

2.模仿行为:小明可能在家庭和社交环境中接触到了一些攻击性行为的模板,因此模仿这些行为。

为了解决小明的攻击性行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建立积极的情绪管理机制:教师和家长可以帮助小明学会适当表达情绪,比如使用言语表达自己的需求,或通过绘画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来表达情绪。

2.引导适当的行为方式: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积极的引导来教育小明,帮助他理解攻击行为对他人造成的伤害,并教会他适当的行为方式,比如通过分享、合作和友善来表达情感。

3.建立积极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于幼儿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家长可以提供一个充满爱和尊重的环境,鼓励和赞赏积极的行为。

4.沟通和合作:教师和家长可以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并共同合作解决小明的问题。

教师可以与家长分享自己对于小明行为的观察和分析,并寻求他们的支持和配合。

5.提供适当的奖励和惩罚措施:对于小明的积极行为可以进行适当的奖励,比如赞美和奖励物品等。

而对于攻击性行为,可以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比如限制一些活动的参与,让小明认识到攻击性行为的不可取性。

在实施这些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需要保持耐心和持续关注,因为解决攻击性行为需要时间和努力。

幼儿攻击性行为案例小结

幼儿攻击性行为案例小结

幼儿攻击性行为案例小结
幼儿攻击性行为是指幼儿在与他人交往中表现出的身体或言语上的攻击行为。

这种行
为不仅给受害者带来伤害,也会对幼儿自身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下是一个幼儿攻击性行为案例的小结:
案例描述:幼儿小明(岁)在幼儿园发生了多次攻击性行为,包括打人、咬人、推人等。

他经常与其他幼儿发生冲突,不愿意与他人分享玩具,并且经常使用侮辱性的言语。

分析:
1. 家庭环境:小明的家庭环境中可能存在一些不良因素,如父母的家庭暴力、家庭成
员的攻击性行为等。

这些不良因素可能对小明的攻击性行为产生影响。

2. 社会化经验:小明可能在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得到合适的指导和引导,导致他无法有
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他可能没有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解决冲突的方法。

3. 情绪管理能力:小明可能存在情绪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他可能无法有效地表达自
己的感受和需求,从而选择使用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问题。

干预措施:
1. 家庭支持:与小明的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家庭的情况,提供必要的家庭支持和教育,帮助家庭创造一个积极的家庭环境。

2. 社会技能培养:通过社会技能培养,如分享、合作和解决冲突的训练,帮助小明学
会与他人良好地相处。

3. 情绪管理训练:通过情绪管理训练,如情绪识别、情绪调节和问题解决技巧的培养,帮助小明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减少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4. 观察和监测:对小明的行为进行观察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幼儿园的
安全和和谐环境。

《小学生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个案分析2200字》

《小学生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个案分析2200字》

小学生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个案分析目录小学生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1)一、案主基本情况 (1)二、案主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表现 (2)三、个案分析 (2)(一)行为分析与判断 (2)(二)问题形成原因 (2)四、辅导过程 (3)(一)第一阶段:加强认识教育,创设集体教育氛围 (3)(二)第二阶段:强化不相容行为,发挥幼儿的长项 (3)(三)第三阶段:巩固教育成果,消除不良行为习惯 (3)五、结论 (4)参考文献 (4)目前,针对攻击性行为的小学生,许多学校都会采取严肃批评、请家长等教导方式,这虽然是无奈之举,但是也只能暂时的缓解他们的攻击性行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我的观察和研究中,我发现规则约束下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小学生不肯接受这一行为,整体呈现出一种消沉情绪,甚至还会适得其反。

因此,为此类孩子推出一套适合他们的心理辅导个案在当代社会非常重要。

一、案主基本情况(一)个人情况:小光(化名),男,9岁,独生子女中。

他是班上个子最高,最强壮,热爱阅读,识字能力强。

见识相比于其他同龄孩子多,但言语不多。

在班上爱欺负其他小学生,经常与别的小学生发生争执,甚至直接粗暴攻击他人,但其本人却没能认知到事情的严重性。

他不仅仅影响了班上的秩序,其自身也为此受到排斥、导致情绪异常。

(二)家庭情况:父母均为高学历知识分子,兴趣爱好广泛,工作繁忙,但尽可能陪他,常带他外出旅游,还特别注意他的饮食规律。

妈妈对他要求很严,对其犯错有体罚的举动,家庭关系和睦。

二、案主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表现小光在班上霸气十足,常动手打人、抓人、踢人,骂人。

经常将别的小学生的玩具扔掉,当其他人和他理论解释的时候,他看你气急了就不吱声。

小学生生气地推了推他,一挺身便动手打了起来。

当阅读的时候,别的小朋友也会探讨自己读过的好玩的书,他便抢过来说:“让我看一下。

”如果别人不给,他会抓着人家手臂抢。

在画画时,他常常独自占据一张大桌子,绝不允许他人前来,也偶尔会拿着画笔到他人纸张上作画,并说自己“为他作画”。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个案研究: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引言:攻击性行为是幼儿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对于幼儿园的教育者来说,如何有效应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围绕一位小班幼儿进行个案研究,通过观察、与家长交流和专业评估,探讨其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及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一、背景信息幼儿:小杰(化名)性别:男年龄:4岁幼儿园班级:小班研究时间:XXX年X月-XXX年X月二、问题描述小杰被教师反复反馈存在攻击性行为,包括推、打、咬等行为。

他的攻击行为频繁出现,并且造成了其他幼儿的不适。

三、问题分析通过观察和与小杰的家长交流,我得到了一些关于小杰攻击性行为的信息。

小杰是家中独生子,父母对他宠爱有加,很少对他有严厉的要求或限制。

父母相对宽容的教育方式可能导致了小杰的攻击性行为。

此外,小杰在幼儿园中也经历了一些挫折与困惑,他可能通过攻击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或获得注意。

四、干预措施1.提供积极的引导与支持:针对小杰的攻击性行为,教师应给予他积极的引导与支持。

通过与小杰配对玩耍,鼓励他与其他幼儿进行合作与分享,同时制定行为规则,帮助他逐渐了解攻击性行为的不可取之处。

2.引导情绪表达与沟通技巧:小杰缺乏合理的情绪表达与沟通技巧,导致他以攻击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或困惑。

教师可以逐步教导小杰有效的情绪表达方式,例如通过语言表达感受、使用绘画或玩具来表达情绪。

3.严格限制攻击行为:针对小杰的攻击行为,教师应制定明确的规则,并实施严格的限制措施。

当小杰出现攻击行为时,教师应立即制止,并告知他攻击行为的不正确性。

4.家园合作:与家长密切合作对小杰的攻击性行为进行干预和改善。

教师可以与家长分享小杰在幼儿园中的表现和进展,并协商共同制定解决方案。

5.培养社交技能:因为小杰的攻击行为可能与社交技能不足有关,教师应重点培养他的社交技能。

通过组织游戏和活动,教导他与他人分享、合作和解决冲突等社交技能。

六、干预效果评估针对小杰的攻击性行为,通过与小杰一对一的引导与支持,观察到小杰的攻击行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

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

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幼儿攻击性行为是指幼儿在与他人互动过程中使用身体或语言等方式对他人进行攻击或伤害的行为。

这种行为在幼儿阶段是相对正常的,但如果经常出现或者伤害程度较大,则需要进行观察与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来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行为习惯。

本次观察的个案是一个3岁男孩,名叫小明。

小明通常在幼儿园的集体活动或者玩具分享过程中出现攻击性行为,例如推、打、咬等。

观察期为两周,每天记录小明的攻击行为次数、对象、触发因素以及干预方法。

观察结果显示小明的攻击行为主要集中在抢夺玩具或者争夺食物时,他通常会对抢夺对象进行打击或者咬人。

攻击行为发生的频率高达每天超过5次,对象主要为同年龄的男孩,特别是那些与他争夺玩具或食物的对象。

分析小明的攻击性行为可以发现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他可能处于自我中心的阶段,无法正确理解和应对他人的需求或者权益;二是他可能有积聚的情绪无法适当地表达;三是可能缺乏良好的行为控制能力。

针对小明的攻击性行为,可以采取以下干预措施:一是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教育,让他了解并认识到他人的需求和权益,培养他的合作和分享意识;二是引导他适当地表达情绪,可以通过绘画、说故事或者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帮助他表达情感;三是提供适当的行为控制训练,例如进行一些专门的游戏和活动,让他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在幼儿园中,老师可以密切观察和记录小明的攻击行为,并及时进行干预。

当发生攻击行为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对小明进行短暂的远离,以避免进一步的伤害;二是与小明进行正面沟通,告诉他伤害他人的行为是不被接受的,并帮助他找到其他更合适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三是鼓励和表扬他积极的行为和合作,以增强他的积极性。

除了幼儿园老师的干预外,家长也需要参与到小明的行为管理中来。

家长可以与老师进行积极的沟通,了解小明在家中和幼儿园中的行为表现,并共同制定干预计划。

家长还可以在家中为小明提供积极引导,例如鼓励他与兄弟姐妹或其他孩子一起玩耍,教育他要尊重和关心他人的感受。

幼儿攻击性行为观察报告【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

幼儿攻击性行为观察报告【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

幼儿攻击性行为观察报告【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一.个案简介张某某,男性,5岁,由青年心理学家邀请参加一项有关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调查。

来访前,张某某一直生活在家里,直到去年初他进入该区的一所幼儿园。

他的母亲在他报名该幼儿园时,做了一些观察记录表示,自从张某某进入幼儿园后,有时会出现攻击性行为,如打人、叫嚣。

二.个案观察1. 张某某在幼儿园期间的攻击性行为张某某有时会出现攻击性行为,如打人、叫嚣等。

下午托管时,他有时会攻击其他孩子,肢体接触或叫骂他们。

他喜欢使用比较大的力量来凌虐别的孩子,例如拉住他们的头发,抓取或扔东西,等等。

另外,他也会开玩笑,但是他的玩笑会引起老师和其他孩子的不悦,因为他的玩笑是随意而且伤害他人的。

2. 动机从对张某某的观察中,可以发现他的攻击性行为有一定的动机,如抢夺某个孩子的游戏、在玩耍时不受自己想要的注意等。

有时,他也会因感到沮丧或被排挤而发作。

而且,有些时候,他的行为的发生似乎没有特定的原因可以指出。

三.干预建议1. 调整张某某的心态要改变张某某的攻击性行为,必须首先调整他的心态。

必须使他了解攻击性行为是不可以接受的,并引导他学习它也是不友好的。

此外,要让他明白攻击行为是错误的,他不应该发生这样的行为,也要增强他的自信心,让他更加自信。

2. 教导张某某表达自己的感受当张某某感到愤怒或沮丧时,应立即予以引导,教他开口表达自己的情感或需求,以及拒绝时如何更新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

通过教育,张某某可以明白一些情绪管理技巧,以及如何在情绪不好的情况下更加温柔应对他人,也为他之后的社交交往做好准备。

四.结论对张某某的观察表明,他出现攻击性行为归因于心理因素,如自我价值感低沉、情绪不稳定以及无法适当表达自己的情感等。

为解决张某某的问题,应该根据他的具体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如调整心态、加强情绪管理等,以帮助他形成正确的沟通习惯和行为,从而实现他的社交能力的正常发展。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作者:应潘一页来源:《科学导报》2024年第56期什么是攻击性行为?国内外有关攻击性行为概念的界定没有统一的标准。

国内张文新学者认为攻击性行为是通过打、踢、咬或用语言故意对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

国外学者普遍认为攻击性行为由于需要鉴定其攻击目的、攻击对象、攻击方式等等,所以在客观阐述中存在一定的难度。

但结合相关研究,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攻击性行为的显著特点是存在伤害性的。

因此本研究结合个案表现,将攻击性行为界定为是给别人带来身心上伤害的举动或刻意的行为,包括语言攻击、身体攻击等等。

攻击性行为是幼儿负面的社交行为,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幼儿的同伴交往、同伴关系,还会影响到幼儿未来的社会性发展。

在小班开学的第3周的早上,到园的幼儿在放好书包后都开始了自己选择材料和区域进行玩耍。

壮壮拿了4块大积木在建构区玩耍,但不一会儿建构区就传来哭声,老师走近后贝贝哭着告诉老师壮壮咬她,老师看到贝贝手上有一排小牙印。

这已经是壮壮第3次出现咬人的行为了。

老师询问壮壮为什么咬贝贝,壮壮生气地回答:“她要抢我的积木!”贝贝马上回答:“我才没有,我就摸了一下!”壮壮在幼儿园的这3周都没有哭闹,但对同伴却有咬人的攻击性行为,有时会主动去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还会故意破坏,但在其他小朋友向老师告状时理直气壮地说理由,面对老师的批评也会反驳。

小班年龄段的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分享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较为薄弱,不会正确表达自己的诉求,正因为他们冲动性强,自制力差,不能很好地和同伴进行友好交往,常常就会发生纠纷和冲突。

壮壮正处于小班,他的口头表达能力弱,同时对物品有很大的占有欲,经常以自我为中心。

所以在面对同伴的拿积木行为,壮壮会觉得同伴是在抢自己的积木,所以会采取不妥当的方法处理,即用咬这一动作代替语言。

壮壮是家中的独生子,平时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在家庭中都处于被别人照顾的地位,通过对壮壮爷爷奶奶的沟通得知,壮壮在家时爷爷奶奶一有不如他意就会出现以咬来应对,爷爷奶奶遂立马顺从。

幼儿园案例分析《攻击性行为》

幼儿园案例分析《攻击性行为》

幼儿园案例分析《攻击性行为》在幼儿园中,攻击性行为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包括肢体攻击、言语攻击和过度干扰他人等行为。

这些行为可能会对园中其他幼儿和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并且可能会影响班级的秩序和正常的教学活动。

由于幼儿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他们往往缺乏自我控制和表达情绪的适当方式,所以名称战斗性行为善于积木,在这个阶段幼儿园阶段学会控制情绪是十分重要的。

在下面的案例中,我将分析幼儿园中出现的攻击性行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案例描述:阿明是一名3岁的幼儿,最近的一段时间,他经常出现攻击性行为。

一方面,他喜欢握紧拳头朝他人挥舞,特别是在争抢玩具的时候;另一方面,当他想要一件东西,但其他幼儿不给他时,他会开始推搡或咬对方。

这种攻击性行为已经引起了其他幼儿的不满和惧怕,也对他们产生了影响。

案例分析:阿明通过攻击行为表达了自己的需求和情绪。

尽管攻击行为是不可接受的,但我们需要关注他背后的原因。

首先,阿明可能处于发展的儿童自我中心阶段,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了伤害。

其次,阿明可能无法适当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绪,导致他通过攻击行为来吸引他人的注意并满足自己的需求。

此外,他可能也缺乏适当的冲突解决和分享的技巧。

解决方案:1.教育:教育阿明什么是适当的行为和言语,并告诉他攻击行为是不可接受的。

通过与他交流,帮助他理解攻击行为对他人的伤害,并鼓励他寻找更合适的表达方式。

2.模仿:幼儿常常通过模仿来学习。

幼儿园工作人员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展示冲突解决和分享的正确方式。

示范和引导阿明如何与他人和平相处,并与他合作游戏和玩具分享的经验。

3.情绪管理:提供情绪管理的培训和指导,帮助阿明学习如何正确处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通过教授一些冷静下来的方法,如深呼吸、数数或找个安静的地方放松等,来帮助他平静下来。

4.沟通技巧:教授阿明适当的沟通技巧,如用词恰当、使用言语表达感受、分享想法等。

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情景,帮助他练习这些技巧。

幼儿攻击性行为案例

幼儿攻击性行为案例

幼儿攻击性行为案例幼儿攻击性行为是指幼儿在情绪受挫或受到刺激时,采取一种以伤害他人为目的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对被攻击对象造成伤害,也会对幼儿自身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下面将通过几个案例来分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案例一,小明在幼儿园经常打其他小朋友。

小明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幼儿,但最近在幼儿园经常打其他小朋友,尤其是当他的玩具被其他小朋友拿走时。

经过观察和了解,发现小明的攻击行为主要是因为他在家中缺乏父母的关注和教育,导致他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只能通过打人来发泄情绪。

针对这种情况,幼儿园老师需要及时与小明的家长沟通,建议他们在家中多与小明进行沟通交流,关注他的情感需求,教导他正确的处理方式。

同时,在幼儿园,老师也要给予小明更多的关爱和指导,教导他学会用言语表达情绪,培养他的自我控制能力。

案例二,小红在家中经常踢打家人。

小红是一个内向的幼儿,但在家中经常对父母和弟弟进行踢打。

经过了解得知,小红的攻击行为主要是因为她在家中感受到了父母的矛盾和冲突,导致她内心压抑和不安,只能通过攻击行为来释放自己的情绪。

针对这种情况,家长需要及时解决家庭内部的矛盾和冲突,给小红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

同时,家长也要多关注小红的情感需求,给予她更多的关爱和支持,教导她正确的处理方式,帮助她学会用言语表达情绪,培养她的自我调节能力。

案例三,小华经常在幼儿园咬其他小朋友。

小华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幼儿,但在幼儿园经常对其他小朋友进行咬人的行为。

经过观察和了解,发现小华的攻击行为主要是因为他在家中缺乏父母的约束和教育,导致他无法正确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的伤害,只能通过咬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针对这种情况,幼儿园老师需要与小华的家长进行沟通,建议他们在家中加强对小华的教育和约束,教导他正确的行为方式。

同时,在幼儿园,老师也要给予小华更多的关爱和指导,教导他正确的处理方式,培养他的责任感和同理心。

幼儿园攻击性行为案例

幼儿园攻击性行为案例

幼儿园攻击性行为案例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与成长的地方,但有时候也会出现一些攻击性行为的案例。

这些行为可能会给孩子们的健康和安全带来威胁,也会给老师和家长带来困扰。

下面我将就幼儿园攻击性行为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实际案例。

在某幼儿园,有一名3岁的男孩经常出现攻击性行为,比如打人、咬人、抢夺玩具等。

这些行为给其他孩子带来了恐惧和伤害,也让老师们很头疼。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处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孩子攻击性行为背后的原因。

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可能是因为他们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也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家庭环境中受到了不良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与孩子的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生活情况,以及家长对孩子行为的态度和处理方式。

同时,也需要观察孩子在幼儿园的日常表现,了解他们在园内的交往和活动情况。

其次,针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我们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这包括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学会正确表达情绪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同时,也需要对孩子进行行为规范和教育,让他们明白攻击性行为的后果和不良影响。

此外,老师们也需要引导孩子们进行合作与分享,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

最后,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幼儿园管理制度,加强对孩子攻击性行为的预防和处理。

这包括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老师们的专业水平和应对能力。

同时,也需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总的来说,幼儿园攻击性行为案例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处理,包括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及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障孩子们的健康和安全,也能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幼儿园成为孩子们快乐学习和健康成长的乐园。

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精编版

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精编版

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精编版引言:幼儿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的行为特点决定了他们容易出现一些攻击性行为,例如推搡、咬人、打人等。

这些行为如果不加以及时干预和矫正,可能会对幼儿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本文通过对一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进行观察与分析,旨在了解该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帮助幼儿克服攻击性行为,健康发展。

个案描述:个案为3岁男童,名叫小明,目前就读于幼儿园。

小明攻击性行为的表现主要是咬人和推搡行为。

具体表现为:在与他人玩耍时,经常会突然咬人或用手推搡他人,遇到别人挡住他的路时会大声叫喊并尝试推搡对方;在幼儿园的集体活动中,该幼儿也表现出攻击性行为,例如在排队时用手推搡前面的幼儿。

观察内容:1.攻击性行为发生的时间和频率:观察发现小明的攻击性行为主要发生在与他人互动的环境中,尤其是在共享玩具或竞争有限资源时,一般在集体活动开始后30分钟内发生,每周约发生3次以上。

2.攻击性行为发生的对象:观察发现小明的攻击性行为对象主要是与他竞争或争夺资源的同龄幼儿,尤其是那些比他年龄稍大或力量稍强的幼儿。

3.攻击性行为的触发因素:观察发现小明的攻击性行为主要是源于他的情绪冲动和自卫心理。

当遭到挑衅、被人抢夺自己的玩具或是被限制行动时,小明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

分析与原因:从观察结果可以看出,小明的攻击性行为主要是由于情绪冲动和自卫心理导致的。

首先,幼儿时期由于情绪控制能力尚未完全发展,当遭遇让他感到挫折或不满的情况时,容易出现冲动和攻击行为。

其次,小明的攻击性行为还与他对资源争夺的恐惧和自卫心理有关。

在争夺资源的时候,他可能感受到被排斥或者威胁到了自己的权益,因此采用攻击的方式来保护自己。

干预措施:1.情绪管理与自我控制:通过幼儿园教师或家长与小明进行情绪管理培养,教导他正确表达情绪和控制冲动的方法。

可以通过情绪调节练习、模仿儿歌动作等方式帮助小明学会自我控制。

2.资源分享和合作:幼儿园应设立资源共享和合作的机会,让小明学会与他人分享并乐于合作。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分析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分析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分析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分析王俊尧今年3岁,是班级中个子最高,力气最大的男孩。

他经常欺负其他小朋友。

有时自由活动时他双手一齐拍打他身边小朋友的肚子,把小朋友拍哭。

有时,他有意拧其他小朋友的耳朵。

有时他学着电视武打片里的动作,指手画脚,,向其他的小朋友操练一番,把小朋友的衣服弄脏,撕破,甚至打伤小朋友的眼睛、鼻子等等。

明明表现出来的行为在儿童心理学上被称为攻击性行为。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社会行为,它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幼儿园阶段主要表现为打人、推人、踢人等,是一种身体上的攻击;稍大一点的孩子更多的是采用语言攻击。

一、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原因(一)遗传因素(二)家庭教养方式有一些家长非常溺爱孩子,过于放任对孩子的教育。

甚至有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说:“如果有人欺负你,你要狠狠地揍他。

打不赢就用脚踢,用嘴咬,用手挖!”在大人的纵容下,孩子容易发生攻击性行为。

如上述案例中的明明,爸爸妈妈外出打工,他跟着奶奶生活。

奶奶个性好强,文化素质低,外号是“死不讲理”。

奶奶担心自己的孙子在学校吃亏,就经常这样教育孩子,致使孩子产生了一种不健康的自护心理。

值得指出的是,如果说一个孩子在偶然出现几次的攻击性行为后,得到了“便宜”,尝到了“甜头”,其攻击性行为的欲望会有所增强;若再受到其他孩子或家长的赞许,其攻击性行为就会日益加重。

(三)大众传媒有资料表明,经常看暴力影视的儿童,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

如果儿童经常看暴力影视片,武打片,玩暴力电子游戏,会使孩子的攻击性心理得到加强。

二、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干预策略(一)逐步培养幼儿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能力幼儿虽然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较低,认知成分在行为调节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大,但是成人也不要忽视幼儿内部因素对控制攻击性行为的影响。

首先教师要使幼儿知道攻击行为的危害性,再通过移情训练,让幼儿体验到自己的攻击行为给他人带来的痛苦。

认知和情感因素的结合会产生内在的动力,使幼儿对自己的攻击行为感到羞愧,促进幼儿自觉地减少攻击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分析
xxx尧今年3岁,是班级中个子最高,力气最大的男孩。

他经常欺负其他小朋友。

有时自由活动时他双手一齐拍打他身边小朋友的肚子,把小朋友拍哭。

有时,他有意拧其他小朋友的耳朵。

有时他学着电视武打片里的动作,指手画脚,,向其他的小朋友操练一番,把小朋友的衣服弄脏,撕破,甚至打伤小朋友的眼睛、鼻子等等。

明明表现出来的行为在儿童心理学上被称为攻击性行为。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社会行为,它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幼儿园阶段主要表现为打人、推人、踢人等,是一种身体上的攻击;稍大一点的孩子更多的是采用语言攻击。

一、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原因
(一)遗传因素
(二)家庭教养方式
有一些家长非常溺爱孩子,过于放任对孩子的教育。

甚至有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说:“如果有人欺负你,你要狠狠地揍他。

打不赢就用脚踢,用嘴咬,用手挖!”在大人的纵容下,孩子容易发生攻击性行为。

如上述案例中的明明,爸爸妈妈外出打工,他跟着奶奶生活。

奶奶个性好强,文化素质低,外号是“死不讲理”。

奶奶担心自己的孙子在学校吃亏,就经常这样教育孩子,致使孩子产生了一种不健康的自护心理。

值得指出的是,如果说一个孩子在偶然出现几次的攻击性行为后,得到了“便宜”,尝到了“甜头”,其攻击性行为的欲望会有所增强;若再受到其他孩子或家长的赞许,其攻击性行为就会日益加重。

(三)大众传媒
有资料表明,经常看暴力影视的儿童,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

如果儿童经常看暴力影视片,武打片,玩暴力电子游戏,会使孩子的攻击性心理得到加强。

二、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干预策略
(一)逐步培养幼儿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能力
幼儿虽然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较低,认知成分在行为调节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大,但是成人也不要忽视幼儿内部因素对控制攻击性行为的影响。

首先教师要使幼儿知道攻击行为的危害性,再通过移情训练,让幼儿体验到自己的攻击行为给他人带来的痛苦。

认知和情感因素的结合会产生内在的动力,使幼儿对自己的攻击行为感到羞愧,促进幼儿自觉地减少攻击行为。

移情训练的事例如下:
在平时的角色游戏中,我们往往习惯于请个子比较大、力气强壮的幼儿扮演诸如“大灰狼”之类的强势角色,请文弱的幼儿扮演“小羊”之类的弱势群体。

为了促进幼儿的移情,在角色游戏中,我们可以通过角色的换位,即让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扮演弱小者“小羊”,使其体验到被攻击的痛苦和无助;而让弱小
的被攻击者扮演“大灰狼”,使其感受到“力量”的魅力。

通过这种角色换位,将有助于促进幼儿的情感体验,减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有些孩子见到小动物,会去虐待它,以发泄内心的某种感情。

家长可以让孩子通过饲养小动物来养成爱怜之心。

这种鼓励亲善行为的方法,是纠正孩子攻击性行为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
作为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的家长要常观看育儿知识展览,阅读有关育儿方面的书籍。

作为被攻击孩子的家长要摆脱“自己的孩子被人欺辱”的心态。

“以牙还牙”只会制造更多的攻击性行为。

作为具有攻击性孩子的家长,首先要提高攻击性行为对孩子和社会有消极影响的认识,走出攻击性行为不算严重错误的认识误区。

对于孩子出现的攻击性行为,可以通过夸大后果的方式讲明它的危害,并在孩子面前旗帜鲜明地表达对这一行为的反对态度。

(三)防止大众传媒对幼儿产生的不良影响
防止幼儿接触不良大众传媒,某些影视特别是暴力影视剧,可能会使孩子学会一些攻击性行为,家长要深刻认识到它带来的危害性,坚决杜绝大众传媒对幼儿产生的不良影响。

家长要尽量减少给孩子接触暴力电视的机会,消除环境的负面影响。

小班年龄阶段,幼儿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多与幼儿一起观看有意义的影碟、录像、电影等,使幼儿潜移默化地感受并表
现剧中人物的可爱、善良、勇敢向上、助人为乐等。

在家里,家长可以陪伴幼儿观看类似这方面的影碟、录像、电影等。

同时,家长还要尽量给孩子创设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

(四)教师要努力为小班幼儿营造一个民主愉悦的心理环境
如果教师对待幼儿严厉苛刻,则幼儿必定对教师心存畏惧,被动服从。

在这种气氛中,幼儿往往会把对教师的不满情绪通过攻击同伴发泄出来。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避免给幼儿造成过多的挫折感和压抑感,从而减少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因素。

同时,教师还应教会幼儿用言语来倾诉内心体验的攻击性情感,引导他们在适当的场合与时问大哭大叫一通,以宣泄内心无法排泄的挫折、愤怒与烦恼,让幼儿参加各种有趣的游戏与置换活动,去转移幼儿的攻击性情感。

(五)教师与家长积极配合,保证教育方向的一致性
教师在幼儿园要把具有攻击性强的幼儿放在心上,把他们的攻击行为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家里,家长不要只忙于自己的事情,忽略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另外,教师与家长要经常交流,采取一致的教育措施,共同努力帮助幼儿矫正攻击性行为。

(六)在活动中创设条件,降低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教师在设置环境时,应给幼儿创设一个尽量避免冲突的空间。

各活动区域应稍有间隔,防止幼儿因空间过分拥挤,引起无意的碰撞而造成冲突和摩擦。

玩具数量要充足,以减少幼儿彼此争抢玩具的矛盾冲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