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性景观的设计与表达》
纪念性景观
麦克· 米兰(Mc ·MIllian) 的“风筝规划”(Kite Planning)平面 (1)美国国会大厦 (2)托马斯· 杰斐逊纪 念堂 (3)F· D罗斯福纪念 园 (4)亚伯拉罕· 林肯纪 念堂 (5)肯尼迪表演艺术 中心 (6)白 宫 (7)乔治· 华盛顿纪念 碑
从竖向的图腾树立在广场 中间,众多的竖向线条就 给人以强烈的紧张感,而 此时墙面为保持整体统一 仍然选用花岗岩石为材料, 但是在选材上明显比一区 要精细很多,以突出拘谨 的感觉。
•
哈普林在这个空间中通过一组雕塑集中表达当时的政 治事件和社会环境。第一个雕塑是一个名叫“乡村夫妇” 的主题雕像,描绘的是一对绝望的美国阿巴拉契亚乡村夫 妇,站立在倒闭了的农庄前,神情麻木,显得孤立无援; 其右边的第二个雕塑是一名叫“等待面包的队伍”的铜像, 描绘了5个身穿大衣和皱帽的工人排成一列,等待政府的 救助,他们全然不顾人格的尊严,只求一点施舍来度日, 这个雕像集中反映了从1930年以来席卷全美的经济大萧条 时期人民的生活现状和政府的积极援助措施。
在这组雕像后面是一组表达对罗斯福新政的一系列社会改 革措施的纪念柱和墙体, 墙体上还可有反映新政改革措施 的浅浮雕, 如工具和工人劳动的场景等。五个独立的纪念 柱用凹形浮雕重现墙上的景象, 通过虚实对比引发人们去 触摸、探寻、思索的欲望。一个名叫“田纳西河谷流域水 利工程”的大型叠水瀑布用来象征新政改革中最大的水利 工程。穿过一个有条石铺装的曲尺式的过渡空间即来到第 三个空间。
开端 空间一:空间简洁,氛围轻松宁静
纪念性广场的设计要点
纪念性广场的设计要点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景观设计纪念性广场的设计5要点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一处幽雅、和谐、安静的精神空间,是人们迫切需求的.这就注定了城市广场是城市规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而纪念性广场又是城市广场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类广场,将在无形中为整座城市注入一股新的活力.城市广场是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一个部分,是城市空间构成的重要部分,是市民社会生活的中心场所,是为了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的,注入了雕塑、喷泉、照明等艺术手法,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典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同时又是城市空间组织中最具公共性、最具艺术魅力,也是最能反映现代文明和气愤的开放空间,是具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场所.而纪念性广场将在城市空间规划中扮演其独特的角色.城市广场中的纪念性广场通常是指在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地区,或是以历史文物、纪念碑等为主题,用以纪念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人物的广场.在这类广场中,具像雕塑往往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被市民认同的城市标志物,主要是以为目的.有时也与政治广场、集会广场合并设置为一体.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设计也在不断的创新.因此,现代的纪念性广场越来越趋向综合性、多元化发展.纪念性广场是城市风貌、文化内涵和景观特色集中体现的场所.一个城市是否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否具有英雄事迹、是否具有丰功伟绩、是否具有值得纪念和学习的人物与事件,都将在纪念性广场中一一体现出来.纪念性广场作为城市规划中的一部分,当然具有其特殊的意义,并将在无形中为城市做出巨大的贡献.例如:1.增强了城市的休闲娱乐空间,为忙碌的市民提供一处放松精神的空间.它结合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文化活动,满足他们对城市空间环境日益增长的艺术审美要求.在设计手法与美学设计思想上运用了对比与统一、变化与协调、比例与尺度、均衡与稳定、呼应与衬托、节奏与韵律等,使广场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和谐魅力、良好景观给人们以美妙的视觉艺术享受. 2.庄严、宏伟、明朗、壮丽、祥和的气氛,使人们产生积极向上、自豪、欢快和向往的情绪,唤起人们内心的情感,达到陶情冶性、愉悦身心的目的.3.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带动当地的旅游产业的发展.纪念性广场无论是纪念人物还是事件,都是值得纪念和学习的.当它与城市的大环境、小背景相结合形成一条旅游线时,此广场不仅实现了其凭吊、瞻仰、纪念、游览的目的,同事也为本城市起到了宣传的作用,从而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吸引全国各地的人们来到本城市旅游观光.4.可以带动广场周围经济文化的发展.一座好的纪念性广场当然要有好的纪念品来搭配,这就给当地的人们提供了自主创业的机会.在纪念性广场设计中主题的选择是重中之重,是整套广场设计方案的第一步.我们必须明确此广场纪念的是人还是事.如果是人物,又是哪方面的人物:是历史人物还是当代人物,是将军、文人、战士还是领袖.如果是事件:是战争事件,还是文化事件等.当这一切都确定以后,我们才能去确定此广场的地理位置的选择、元素的运用、文化的融入和设计手法的运用等等.着名城市规划学家伊利尔·沙里宁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 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广场是城市两个文明的窗口,所以应赋予广场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此主题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纪念性广场是城市广场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类广场,他的文化内涵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的是整个城市的文化底蕴,代表的是市民的文化素养.文化环境具体表现为:文脉、传统、历史、宗教、童话、神话、民俗、乡土、风情、纪念性的、闻名的、怀古的、原始艺术、人类的能量、文学与书法、诗意、符号学等等.设计师也可以在设计中表达自己的某种特定的思想与意图,尤其要注意将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在纪念性广场设计中,尤其要注重挖掘广场所在城市潜藏的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出独具一格的文化特色.(一)雕塑纪念性广场通常以大型纪念性雕塑为主体.一般情况下雕塑都位于主体广场的主要轴线上的重要地段或广场的几何中心,以较大的尺寸(古典广场雕塑常以较高的基座衬托)形成控制广场空间的主要焦点,使广场成为一个核心突出、脉络鲜明的空间体.雕塑是广场美化的点睛之笔,应服从于广场主题的需求,要与广场的气氛情调相一致,与周围的环境内容相符合,对整个广场起到一种烘托的作用.所以,雕塑本身要成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艺术品,不仅要有好的创意,还要有美的形式.正如刘开渠在论述城市雕塑的作用时讲到:“屹立在街头、广场、园林、建筑物上的硬质材料的圆雕或者浮雕不分季节,不论昼夜,总在默默地放射艺术光华.”“它既为当代服务,又为未来的历史时代留下不易磨灭的足迹,正如我国的唐文化以及古希腊、古埃及、古罗马的文化,经过历史长河的冲刷,不少东西被淹没了,而硬质材料的雕塑却能够比较长期的留了下来,成为历史的见证和人类文化的对比.”雕塑的尺度大小应考虑以下两个因素:一是整个广场的尺度,二是人体的尺度.纪念性广场主体雕塑的尺寸通常以广场为尺度,以此来体现广场的宏伟壮丽.但并不是说纪念性广场就不需要以人为尺度的雕塑.恰恰相反,以与人体等大的尺度塑造极具亲和的形象,既没有雕塑基座,也没有周边围护的雕塑,以小巧的体量经常被裹入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但却带给观赏者特殊的惊喜和趣味,同时也拉进了广场与市民的距离.(二)水体与照明人类有着本能利用水,观赏水,亲近水的需求,借水抒情,以水传情的能力.水能降低噪音,减少空气中的尘埃,能够调节环境局部小气候,对人的身心大有裨益.水可动可静,可无声可喧闹,平静的水使环境产生宁静感,流动的水则充满生机.纪念性广场是一个比较严肃的空间,从心理上会无形的给市民以压抑感,这时就需要具有亲和力的物体来缓解此现象,而水应首当其选.它的流动性、随和性刚好与雕塑的坚实、庄严形成互补,雕塑与水体的配合堪称广场设计的完美结合.同样,从人的需求出发,照明也是广场的重要要素之一.在白天人们都忙碌在工作与生活之中,除了休息日以外,人们很少有机会来到广场休闲娱乐,所以,在白天对广场灯光的照明要求并不明显.因此,只借助阳光的照射就足够了.而在一天的忙碌之后,人们来到庄严、肃穆的纪念性广场时,美妙的灯光不仅可以缓解那种沉重感,还会给广场增添一种神秘的气氛.在广场的主空间,宜采用高压钠灯,给人以高亮度的感觉,在雕塑、绿化、喷泉处突出灯光产生的影响,宜多通过反射、散射或漫射,使色彩多样化,并使之交替,混合产生理想的退晕效果:喷泉在喷射的过程中,会形成一张天然的屏幕,这张屏幕在五彩灯光的照射下,瞬息万变、美轮美奂.喷泉的水花形成的雾气环绕在雕塑的周围,再加上灯光的照射为神奇的雕塑又增加了一份神秘感.同时,光源的选择应考虑季节的变换,夏天宜采用高压水银荧光灯带有清凉感.冬天宜采用桔红色的光使广场带有温暖感,灯光是光明的代名词,是人们心灵的向往.水是活的,同样灯光也是活的.灯光随着心情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变化.使人们无论在何时,带着怎样的心情来到此地,都会在这美妙的气愤中享受着每一份快乐.雕塑、水体与灯光的完美结合,形成了纪念性广场的灵魂,成为广场中心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多元设计要素,体现以人为本,符合城市规划要求我们在设计纪念性广场时,要充分考虑符合城市规划的需求,几年性广场的景观设计,首先要满足“纪念性”的体现,一些纪念性广场往往成为城市文化名人、城市历史事件、城市某些寓意、某种精神体现.其次,作为城市广场的一类,也要符合城市功能回话的需求,充分考虑到周边环境的各种要素,在突出广场立意、特色的同时,充分考虑到与环境因素的衔接,在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注重人的活动与感受的要求,提高舒适性及和谐性.2、注重植物造景,满足总体环境气氛要求纪念性广场的景观设计,是为群众开展纪念性质的活动而服务,需要在庄严中不乏有活泼、愉悦的气氛.在纪念性广场的景观设计中,使植物造景和铺装等手法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营造出符合总体环境需求.3、应注重地方性原则当地人依赖于其生活的环境获得日常生活的物质资料和精神寄托,他们关于环境的知识和理解是场所经营的有机衍生和沉淀,所以我们在设计纪念性广场时要注重地方性原则,首先应该考虑当地人或是本土文化所给予的启迪,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吸取当地人的经验,尽量的就地取材.纪念性广场整体气氛要庄严肃穆但不是冷漠无情.人们通过自己的行为活动参与到纪念性广场中,从而实现它的价值、意义.这就要求在进行广场设计时,要注重与人的交流.纪念事件、纪念历史是一方面,启示后人,充盈心灵则是更重要的一方面.开放性、可达性、易识别性的特点使纪念性广场的施教功能得以发挥.纪念性广场的纪念性决定了自身的地理位置,相比其他类型的城市广场要求要更加严谨,需要根据所纪念的内容选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纪念性广场,比如陵园纪念广场要求气氛严肃、深刻庄严,就应尽量远离城市商业区的喧嚣,相对而言人物纪念广场、文化纪念广场等与人们交流比较密切的一类广场则可选在城市的中心地区,或城市的繁华地带.随着市民对物质文化需求的增加以及对人居环境要求的提高,纪念性广场的建设越来越成为一种必要,同时纪念性广场也逐渐走向多元化、综合性发展的方向.通常一提到纪念性广场,人们脑子里首先反映到的会是“伟人”、“重大历史事件”、“陵园”等等,似乎纪念性广场只能为惊天动地的人或事而建.而忽略了以“人文”为主题的纪念性广场的设计.以“风筝文化、民俗文化、人文文化”为主题规划设计的“世界风筝都纪念广场”是我国少有的以纪念风土文化为主题内容的纪念性广场.在这里,传播文化是它的本质功能,其内容表现非常丰富.广场通过吉祥大道、鸢标广场、咏筝栈桥、芙蓉树阵、民俗长廊、儿童乐园、森林公园、风博广场、滨河景区、露天剧场十大景观,追颂历史,咏颂现在,展颂未来,更直观的为风筝文化与民俗文化的展示与传播提供了多方位、多视角的场所,给潍坊这座城市增添了一方美丽的景观,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全民健身强体、商业购物消费以及举办大型集会活动的城市广场.纪念性广场不能只停留在对某人或某物的纪念意义上,要把它融入到整个社会的大背景小环境中去.要与整个社会、世界接轨.一座好的纪念性广场不仅要起到纪念的作用,还要起到启示后人的作用,让人们在文化熏陶中记住其伟大,发扬其精神.与此同时,凭借此广场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修养,还能带动整座城市的文化与经济的发展.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纪念性广场在设计中有着自己独特的设计方法,中国古典元素在纪念性广场设计中的地位是其他任何元素所无法替代的.但是中国元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运用中国古典元素的同时,再融入一些东西方现代元素以及现代的设计手法,使整座广场的设计更加灵活,同时又透露着一股新的生命力.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古老的文化,但只靠古老的文化是不行的,他需要的是古于今的结合,中与外的结合.在继承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才能保持城市纪念性广场文化的永久不衰.。
探析我国纪念性景观设计的特点与方向——以现存纪念性墓园空间设计为例
2022年第4期现代园艺探析我国纪念性景观设计的特点与方向———以现存纪念性墓园空间设计为例吴家炜(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092)摘要院研究纪念性景观设计有助于人们了解历史在当下的痕迹以及在人们记忆中的作用。
以现有墓园的外部空间设计为切入点,探索此类纪念性场地的设计特点与未来的发展方向。
以灵谷公园、雨花台烈士陵园和腾冲国殇墓园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场地位置、总体布局和景观结构等方面的信息,虽然墓园的建造者和所纪念的对象不同,但设计背后的整体逻辑与思路却基本一致。
未来我国纪念性场地景观设计可借鉴过往的经验并予以创新,通过设计延续过去的记忆,并带给人们感性的纪念与理性的思考。
关键词院纪念性景观;记忆;墓园;空间设计作为对历史记忆的纪念与载体,纪念性景观设计总是能引起人们的深思。
在设计的背后,往往交织着对生者的启迪、对亡者的缅怀,以及对人性的思考。
而在纪念性景观中,墓园的外部空间设计作为分支,对生死问题的思考显得尤为集中而物化。
探究这些纪念性场所的设计,有助于人们了解历史所反映在当下社会的痕迹以及在人们记忆中的作用。
目前,对我国墓园景观设计现状的研究较少,而分析这些公墓的布局与元素、文化符号和社会意义将对理解过去我国墓园设计的特点,展望未来我国纪念性场所设计的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1案例研究1.1研究问题与目的以大型现代纪念性墓园为切入点,通过考察其过去的设计原则与特征,探索未来我国纪念性场所设计的发展方向。
研究过程旨在解决如下问题,即现有的这些公墓的空间设计和参观者体验会对未来的纪念性景观设计产生何种启示,而设计师又将如何汲取以往的经验,更好地表达对逝者的缅怀与纪念。
1.2研究对象与结果以下将选取3个现有的我国大型纪念性墓园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分别是灵谷公园、雨花台烈士陵园和腾冲国殇墓园。
选取这3个作为研究对象的主要原因是,它们各自的建造主体以及所要纪念的主要历史事件均不相同。
漫谈当代纪念性景观设计
R v w o d r Me r lLn sa e D s n e i fMo en e moi a d c p e i a g
张 红卫
王 向荣
Z HAN Ho we. WANO i g on G ng J Xan —t g
摘
纪念 嚣观 强r表现 出简约化 、 江 体 验 与 受、 蒋 注重 持 环境
1O 6 42 1)9 03 5 0 0 6 6(0 0 0 8 0 0 T 8 u9 6 文献 标志码 :A
2 0 I 8 修 目1 期 :2 1 — 8 2 0 9 I 2 3 00 0 — 7
特 ’ , 以 对 当代纪 念性 景观 的评 论也 总是 在 喧嚣 的部分 纪念性景 是 个宽泛的概念. 富包十 各种类型的具有纪念意义的 2 当代纪念性 景观设 计更加 注重环境 因素 舌
帚 观 , 如纪 念 塔 纪念柱 纪 念碑 、 念堂 馆 纪念 J纪念 雕塑 、 念陵 诸 纪 、 纪 园、 纪念 园林 、 遗址 地 等人 们熟 悉的 具体 概念 . 是怀 念 和I M忆的 产物 纪 念是 种 精 神 活动 , 诉谙人 的 内心 活动 和 情感 动 , 念 的 物化 用景观 柬 抖定 纪念 活动 所生 成 的纪 念物 , 明 ,当代 纪念 性景 观 设 表 计 环 境 因 素 的 重 要 性 17 年 完 成 的罗 斯 稿 纪 念 花 园 设 万 寨 94 (DR M moi , 1 运 用 4 开 敞空 间 来表达 主 匙 , 代了 竞标 忧 肿 F e r l同 ) a , 个 取
Ab ta l M e s c r mor I an s ap s i a d c e On i of n c m p n l f uman c AS 0 k d ce in o c l e mp l l o o en o h a ufr ue i of at f ut r n r o ue me oi ln c e esg c n e nay e a m r al a dsap d in a b a lz d nd  ̄v u t f m 0 alaed r o cu ualp s e l e E h wi le e elp e l t l l erp ci c o v l h d v o m n h ofIe i e l e e in f m o er memor l ok s mo e C c on oa e vr h t s h d sg o d m n as i t e l on G n I l n r 0 whi i e y o l d n h h  ̄ o he pe pl an te a f e eop e tof c s de pl o e J e ea s fl o e h r t d h ldo o d v l m n r ns T Co o h f he tr f uma m nJ s lch iu an maer l e nq es d t as i
纪念性园林的隐喻设计表现探究——以青海原子城纪念园为例
中国包装I艺术理论纪念性园林的隐喻设计表 现探究—以青海原子城纪念园为例■文/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杨明陈文江橘妻:优秀的纪念性园林不仅能传承一段历史文化区域环境,引发具有时代性的思考,还能成为向人们传递情感故事的栽体。
本文以青海原子城纪念园为例探究设计师是如何将情感含蓄地融入园林景观,举例论证如何从形式,质感和空间布局上进行隐喻的表达,达到激发群体情感记忆,彰显特殊园林精神的目的..矣妓碑:隐喻;纪念性园林;青海原子城【作者简介]1. 杨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研究2. 陈文江,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艺术,设计研究=一、隐喻与园林艺术“隐喻”…词最早出现于西方传统的修辞学,早期西方的诗歌里专门将它用在语言修辞中,在建筑学领域中,隐喻指人通过建筑本身所显示出的人的精神或心理,情感态度或某种认知的关系;在公共景观领域中,隐喻意味着审美的人通过与城市本身或城市艺术现象互动而显示的某种认知关系或自身精神、心理、情感态度。
历史上众多公众参与的建筑和公共类型的场所中都有隐喻的痕迹,随着历史的演变,其包含的隐喻内容己演化为象征含义。
现当代的隐喻从心理学、哲学、符号学、设 计学等多个学科角度研宄隐喻的多角度、多层次阶段,当代隐喻广泛应用在艺术设计创作中。
与西方的隐喻研宄相比,我国历史上的文人雅士都在一直追求种意境的创造,孙筱样先生在《中国园林艺术概观》中,总结了中国文人山水园的创作,分为生境(自然美和生活美的境界)、画境(游人在园 林中看到和听到的视觉和听觉形象美及其布局美的境界)和意境(理想 美和心灵美的境界)三种境界,其中“意境”是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区别于其他普通景观的特质。
纪念性园林通过造型、质感、材料和空间置换等要素隐喻地传达纪念的情感记忆,人们以参与者的身份主观地感知体验获得传达的信息。
不仅是观者游客,纪念情感也主导着设计师的形式设计。
浅谈纪念性景观设计要点
浅谈纪念性景观设计要点作者:张文轩来源:《建筑与文化》2013年第11期【摘要】纪念性景观是通过物质性的建造和精神的延续,来回忆历史与传承历史的景观,是人类的纪念情节物化于园林的一种形式。
其规划布局的实质是空间的营造,合理的规划布局可以带来丰富的空间序列变化。
一般情况下,空间的基本形态和空间序列变化是纪念性景观成败的关键。
张自忠烈士陵园通过其独特的设计手法,创造出了一个供人们缅怀、回忆的场所,为精神的传达提供了媒介与载体。
【关键词】纪念性景观;张自忠烈士陵园;设计要点;规划布局;植物配置引言纪念景观是人类纪念行为或纪念本能的主要途径,并通过观赏者、事件景观以及物质景观的反复组合表达或传承最初的纪念意义。
纪念性景观是通过物质性的建造和精神的延续,来回忆历史与传承历史的景观,是人类的纪念情节物化于园林的一种形式。
1 背景资料1.1 纪念性景观的概念纪念性景观是通过物质性的建造和精神的延续,来回忆历史与传承历史的景观,是人类的纪念情节物化于园林的一种形式。
人们将其视为一种媒介场所,它包含着人类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人们通过它来对相对应历史、文化或者历史人物进行回忆与缅怀。
纪念性景观包括1.2 张自忠烈士陵园的概况1.2.1 地理位置张自忠烈士陵园,坐落于重庆市北碚区梅花山。
此处地处缙云山麓,距北碚城区约2公里,紧邻渝武高速路北碚出口处。
沿天生路北行约300米便是西南大学六号门。
1.2.2 基本情况陵园平面为长方形,地势整体上南高北低,占地面积约8亩,主入口两侧立有一对雄狮。
一踏入陵园,便可以感受到庄严肃穆的氛围。
1940年5月16日,张自忠将军牺牲之后,忠骸运至北碚下葬。
解放后,政府将张自忠烈士扩建为张自忠烈士陵园,此后又多次进行扩建。
2 纪念性景观的设计要点2.1 合理的规划布局规划布局的实质是空间的营造,合理的规划布局可以带来丰富的空间序列变化。
一般情况下,空间的基本形态和空间序列变化是纪念性景观成败的关键。
纪念性公园的设计探讨
纪念性公园的设计探讨[摘要]:纪念性园林是人类纪念情节物化于园林的一种形式。
它不同于纪念性建筑和纪念性雕塑,是一个更大的尺度概念,其中包含了建筑、雕塑等人工因素和山水、植物等自然因素,并且功能也较复杂,更加需要强调整体统一和有机组合 [1] 。
本文通过对纪念园林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并结合本人实际项目费县颜真卿公园设计为研究内容,探究纪念性园林规划设计中的纪念主题与艺术文化内涵及形象表达的结合问题,探究纪念性园林艺术的建构、意境、规律以及审美文化心理,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名人纪念园景观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
[关键字]:公园、地方特色、纪念性前言纪念是人类的本能,是通过对过往的人和事的回忆,以唤起缅怀和感悟,其实质是一种情感体验。
通过纪念活动,人类不仅感知了历史和文明,而且丰富了个人和集体的文化意向,同时也促进着人类的文明进步。
任何纪念活动的开展都需要有一个媒介,纪念性园林就是其中的一种媒介,它“是一种对人或事表示怀念以及传承历史的综合区域环境,是人类的纪念情节物化于园林的一种形式”。
纪念性园林不同于普通的公园,它把精神功能放在首位,要求有较高的艺术表现力,因而在规划设计上有一定的挑战性。
一、纪念性公园的概念当人类的纪念性情感,如追忆、哀思、凭吊、缅怀等,能够寄托于园林,在园林的建筑、山水、草木等景观之中被激发和表现的时候,这座园林也就具有了纪念性质,成为了一座纪念性园林。
《中国园林鉴赏辞典》[2],一书中,对纪念园林有如下叙述:“纪念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中较特殊的一类,它以缅怀纪念某个先贤、高士、哲人或其它重要人物或事件为园林主题,具有较强的历史人文意味。
也有些园林所纪念的人物只见于某些上古的传说,如伏羲、轩辕、女娲等,但因为通过数千年的流传,他们已成为华夏文化源头时期的中心人物,早就成为人们纪念甚至祭祀的对象。
”具备纪念性质,发挥纪念功能是此类园林的核心和目的所在,也是区别于其它类型园林的特殊之处。
漫谈纪念性景观的叙事手法
o f t h e mo d e m l a n d s c a p e f o r e x a mp l e ,t h i s p a p e r a n a l y z e t h e s c e n e r e p r o d u c t i o n,me t a p h o r ,s y mb o l ,b l a n k,
Ab s t r a c t : T h e Me mo i r a l L a n d s c a p e i s t h e p l a c e t o c o mme mo r a t e h i s t o i r c a l e v e n t s o r p e o p l e ,L a n d s c a p e d e s i g n e r s
l 概述 一 纪念性景观的叙事性
美国风景园林师沃瑟曼在《 社团 、 仪式 和纪念景观》 一文中写到 : 纪念空 间是有思考 、 情感 、 精神和社 会功能的场所 , 是一个回忆往事的地方 , 一个哀悼的地方, 一个沉思和集 会的地方。纪念性空间亦可纪念
人, 亦可纪念事物或事件 , 很多景观设计师常以叙事的方法在纪念性景观中表达对人或事的纪念之情 , 而
o f t e n u s e n a r r a t i v e t e c h n i q u e s t o e x p r e s s t h e l o v e o f t h e i r Me mo i r a 1 . T a k i n g e x c e l l e n t Me mo i r a l an L d s c a p e e a s e s
c o n t r a s t o f t h e n a r r a t i v e p r a c t i c e s . Ke y wo r d s : h e T Me mo i r a l an L d s c a p e ;n a r r a t i v e;t e c h n i q u e ; c u l t u r e
纪念性景观知识
完善系统的纪念性景观各知识总结归纳一、纪念性景观的涵义纪念是记忆与对情感的怀念,是对重要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记录以及陈述。
纪,本意为结绳记事;念,即是现在所想的事,可以包括想过去、想现在、想未来。
其中纪是基础,念是深化。
人类是一种感性动物,对于任何过往都有着不可泯灭的怀念和依恋的情感,这种对过往的认知就是“纪念”,这种纪念表现在对历史事件的现实还原,例如通过纪念性景观的构建供人们寄托情感。
所有建筑的形成都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时代背景之下,正因为如此,它们都被赋予了历史的标记,尤其一些强调历史感的纪念性建筑,这种纪念性则是人们对追求某段历史或者传说所产生的心理感知,是一种庄严且永恒的感觉。
当代纪念性景观设计不仅仅是在原有基础上的简单还原,还需要设计师将其以新形式展现在现代景观设计当中。
根据符号语义学的有关内容,符号的内涵张力可以引发受众较深层次的思考,就纪念性景观来说,符号的构建需要对原有纪念性元素进行抽象整合,提取历史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和深层内涵,使纪念性景观避免表面化的复制。
纪念性景观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纪念性景观所传达的是一种特定的,人文精神的语意,能够传达特定历史故事以及精神文化内涵,不仅仅是我们所看到的特定景观,也可能是一些容易被人忽视的土地,它们或许正向人们传达着某些触动人心、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
纪念性景观所表达的意义就是向受众传达关于社会、地域所经历的背后的情感故事,通过亲身的景观感受和视觉体验,达到直入心灵的精神层面。
通过对“纪念”和“纪念性”的的理解,我们通常把它概括为广义的纪念性景观:是指为了纪念一个事件或者实物性的景观设计,其设计的目的是引导观赏者能一看就记住这个景观,并且它在设计上必须得融入当时的历史文化因素进行设计。
简单的来说,它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包括纪念人物、纪念文化、纪念事物等方面。
纪念性景观作为研究现代景观设计的一个切入点对我国现代景观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浅谈纪念性景观的营造
(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 北京 10 8 ) t 0 0 3 ( 政法职业学院 ,  ̄ 河北 石家庄 0 0 6 ) 50 1
摘要 : 纪念性景观的设计就是合理 表达一种精神。用物
质形式表达某 种空 间情感 , 使参 观者产生情感 的回应 , 它的精神内涵永远是第一位 的, 最终追求与参观者心灵上 的感应 和共鸣。
它是有生命的配置时要考虑它的生命周期和季相的变化根据与纪念性景观中强调时间和象征意义的特点巧妙的利用其形态质地和色彩等固有特征与环境的关系强调或是烘托出纪念性景观设计所要体现的场所精神
维普资讯
第1 期
河北 林业 科技
20 08年 2月
浅谈纪念性景观 的营造
背景 , 虚实对比, 显示 出巍峨壮丽的景观。 如华盛顿纪念碑
的设计 。
泛, 设计 中会有—定选择性和倾 向性。
22 追 思先 人 .
对于复杂的地形 , 设计 师可 以利 用地形的抬升 , 以营
造敬仰之情 。也可以利用场地内地形 , 精心设计创造个性
国人 认为“ 死生事大: 对死者尤为尊重 , ’ , 古时帝王墓
关键 词 : 纪念性景观; 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U5 T 21
I 纪念性景观 的概念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362 80404 2 1 23 ( 0 ) ) - 0 5 0 1 3- 0
内涵 、 回忆 、 比等 内容 ) 对 转移 、 变换 为此时此刻此地此人 的现实心情和直觉 , 达到物与人 、 与物的移情效果 , 人 以求
一
事物或为了使后人记住的物质性或抽象性景观 , 能够引
纪念性景观是—个重要历史人物 、 一次重大历史事件
纪念性景观的植物配置_以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为例
第7卷第2期2007年6月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 o u r n a l o f N a n j i n g F o r e s t r y U n i v e r s i t y (H u m a n i t i e s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V o l .7N o .2J u n .2007 收稿日期:20061205 作者简介:芦建国(1960—),男,河北易县人,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园林植物应用。
①见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6年关于雨花台省级风景名胜区的总体规划。
纪念性景观的植物配置———以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为例芦建国,孟国忠(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摘 要:烈士陵园作为一种纪念性景观,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纪念、教育与游憩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体。
本文以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为例,从文化、空间、种植形式等方面对其植物配置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设、管理方面的措施,以期为未来的纪念性景观植物配置提供参考。
关键词:纪念性景观;植物配置;雨花台烈士陵园中图分类号:T U 986.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165(2007)02008705 烈士陵园作为一种纪念性景观,既属于公墓,又不同于公墓,其精神功能高于它的实际使用功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在此牺牲的英烈而兴建的,是我国规模较大的烈士陵园,经过五十多年的不断发展建设,现已成为集纪念、教育、游憩为一体的多功能风景名胜区,不仅有一组雄伟壮丽的烈士纪念建筑群,其植物配置也是恰到好处,在营造出庄严、肃穆的纪念氛围的同时,也给前来参观及祭奠的人们带来视觉的、精神的情绪变化,每年吸引了二百多万群众前来祭扫和游览观光。
一、区位及植被概况 雨花台烈士陵园位于雨花台风景名胜区的中部,南京城市南北轴线的南端节点,中华门外约1k m 处。
地域文化视角下的纪念性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观 。简 而言 之 , 就 是包 括 标志 景 观 、 祭献景观 、 文 化 遗址 、 历 史 景观 等 实 体景 观, 以及 宗教 景 观 、 民俗景 观 、 传说 故 事等 抽象 景观 。地域 文 化是 一定 地 域 的 人们存 长期 历史 发展 过程 中通 过脑 力 和体 力劳 动创 造 的 , 并 不断 得 以发 展 的 物 质 和精 神成 果 。 涉及 当地 的 经济 水平 、 自然 环境 、 宗 教信 仰 、 社 会 风俗 等 。 不
同 的地域 因为地 理 环 境 的差 异 , 产 生 各具 特 色 的 文化 , 形成 了独 特 的生 活 方 式、 风俗 习惯等 。
基, 反映 了新 中 国成立 后5 0 年— 业化 的 历史 。设计 师 在平 面构 图中 采用 厂直 线路网, 这 种 新形式 表 达 了设计 师对 发 生在这 片 土地 上 的大 _ 丁业 的 理解 。在 植 物 配置 上 , 大 多 采用 当地 随 处可 见 的 乡土 植 物 , 如橡草 、 白茅 等 , 唤起 人们
对 于历史的记忆。正如设计师俞孑 L 坚写的: “ 本设计所要体现的是脚下的文 化— — 日常 的文 化 、 作 为 生 活 和作 为城 市 记忆 、 哪 怕 是 昨天 的记 忆 的 历史 文 点或 一条轴线, 或者是一个面域 , 它是一个城市环境完整格局中的一部分 , 在 化 ; 那 些被 遗 忘 、 被鄙 视 、 被践 踏 的人 、 事和 自然 之物 的故 事 。” 城市 空 间结 构 中起 到 了重 要 的作 用 。除 了纪念 性 景观 的 空间 结构 外 , 构成 纪 为 了让地 域 文化在 纪 念性 景观 设计 中能 够 更具 体 的呈 现 , 没计 师在 设计 念性 景 观空 问 的特 色是 由更 为具 体 的环境 要 素组 成 的 。包括 : ( 1 ) 地 形地 貌 。 过 程 中 町以 采用 具 有地 方 文 化 特 色 的元 素 , 包括 : 装饰 图案 、 色彩 、 文字、 材 ( 2 ) 水 文 条件 。水 体具 有很 强 的象 征性 要素 , 在纪 念性 景 观 的创作 中 , 水 只有 料 。 将一 个地 区具 有 代表 性 的图 案转化 成装 饰符 号 , 在 设计 中加 以利 用 。 例 如
纪念性雕塑创作中的创作手法研究
纪念性雕塑创作中的创作手法研究摘要:纪念性雕塑是公共艺术景观中重要的场域空间,纪念性雕塑通过塑造人物形象,结合历史事件的故事背景创作,来抒发当代人对于英雄的铭记。
并时刻提醒着当代人应该牢记英雄事迹,铭记历史事件。
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传承英雄的爱国精神,并提醒当代人的爱国使命与责任感。
关于纪念性雕塑的创作,写意的创作手法在我国肖像雕塑中运用较多,通过写意的手法,从山水画中提取传统的水墨画风格,进行肖像形象的表现,让整个纪念性雕塑有了神韵。
本文以探讨“写意”在塑造肖像雕塑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出发,以《歌乐山烈士纪念碑》为例,阐述肖像创作应“形”与“神”兼备的元素,从而体现肖像雕塑的审美价值与艺术表现力。
关键词:纪念性雕塑公共艺术景观沉浸式体验纪念性雕塑由来已久,尤其是肖像雕塑,它不仅承载着人类历史上为了纪念英雄,纪念历史性事件的艺术实践,也是人们为了铭记英雄的载体。
通常我们定义肖像雕塑都应该先满足肖像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纪念性肖像雕塑的表达对象,是历史上确有实人;二是,传统神话故事的人物,进行具象的表达;三是无论是历史名人或者是神话故事里的人物,需要将肖像雕塑的人物的内心活动,物化为外在形象的表达。
如果说肖像画存绘艺术中是一个独立的准则,“意”即肖像创作反映人物对象时达到“形”与“神”的完美统一。
“形”指的是人的外表,“神”指的是人的精冲而貌和思想。
关于“形” 与“神” 两方面关系的分析与阐述渊源已久,“传神论”的美学命题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也多有提及。
在传统肖像雕塑的塑造里,更是以形与塑、气与神的融合作为审美的评判准则。
一.《歌乐山烈士纪念碑》雕塑语言解读《歌乐山烈士纪念碑》从“意”出发,更注重“写意”,注重创作主体对于客观对象的主观感受。
叶毓山通过对“意”的审美追求,创作出一种抒情、美好、具有诗意的纪念碑雕塑语言。
写意处于抽象艺术与写实艺术之间,既不会让人感觉一目了然的简单,也有别于望而生畏的精英艺术。
朱育帆案例分析
镜湖区
验证了设计时考虑的“倒影原理”,即无论那个角度都能保证整个山体完全 的倒影于湖中
镜湖区
采用“减法”设 计手段,尽量避 免人工痕迹,用 锈钢板墙、毛石 荒料来表达曾经 有过的工业时代 气息
锈钢板代表着花园本身的工业气息(历史的延续)
镜湖区
只有真正做到可观、可亲、可玩的水才是好水
台地区
台地区的设计策略是:完善空间 序列、开辟游览场所。
倚墙读信的男主人公
“下沉广场”景观设计叙事性脚本源自真实发生在221厂的”信箱故事”,这类事情对于在那个年 代从事特殊工作的夫妻而言并不罕见,对比英雄主义的说教,这个故事更能衬托出艰苦岁月里先 辈们为祖国建设无怨无悔的无私付出,叙事语言和视角更具有当代性。
下沉广场
妻子在高地林间投信,丈夫在前方玛尼墙拐弯的 背后,夫妻同在一个空间中,却无法看到彼此。
第一个挑战是修复严重退化的 生态环境。 第二个挑战是充分挖掘和有效 利用矿坑遗址的景观价值。
因此,如何重新建立矿坑和人 们之间的恰当联系成为设计师 需要思考的问题。
生态修复策略
设计师选择了同时用 “加减法”应对采石矿坑 特殊形态的生态修复设计 原则:采取“加法”策略 通过地形重塑和增加植被 来构建新的生物群落。而 针对裸露的山体崖壁,没 有采取常规的包裹方法, 而是尊重崖壁景观的真实 性,在出于安全考虑的有 效避让前提下,设计师采 取了不加干预的“减法” 策略,使崖壁在雨水、阳 光等自然条件下进行自我 修复。。
这是一项勇敢的项目。不是讲述对现场的 如何装饰,是一个恢复矿区的各种合理措 施的例证。而且随时光流转,它将变得更 加丰富美丽。
——2012专业奖评辞
项目概况
辰山植物园是一个风景区尺度 的植物园,矿坑花园是在此背 景下的一个园中园,又具有自 身强烈的后工业遗址特征,因 此,其设计具有特殊性。其提 出以下设计原则:加减法并用 的生态修复的原则,塑造最小 干预原则下的后工业景观东方 式自然文化体验的营造。
具有纪念性景观的综合性公园设计研究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 Ⅱ1 ECTURE
Vo l _ 3 9 No. 8
Ma r . 2 01 3
・1 7 5・
・
园 编号 : 1 0 0 9 - 6 8 2 5 ( 2 0 1 3 ) 0 8 - 0 1 7 5 — 0 3
闲、 娱乐 以及文化 教育 场所 , 对 城市 面貌 、 环境 保护 、 人 们 的文 化
教育 、 休息 和游览都起着 重要 作用 。
活动 , 丰 富周 围乃至 全市居 民的生 活 , 提高 观赏旅 游 价值 。由 于
哈尔滨 市独特 的气候条件 , 使得兆麟 公园形成 冬夏完 全不 同的两
综合性公 园为公众 提供 户外 休 闲娱乐 场所 , 美化 城市 环境 , 3 哈尔滨 兆麟 公 园景观 设计
是城市绿地 系统 中 的重要 分 支 , 是 城 市开 放空 间的 重要组 成 部 分。而纪念性景观 承担着 表达 崇敬 、 回顾 历史 、 追求 永恒 等各 种 1 ) 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 。哈尔滨兆麟公园 占地面积 8 . 4万 r n 2 , 位 于哈尔滨市道里 区的松 花江畔兆麟街 北端 , 尚志 大街和森林 街
来, 在服务 于公 众的同时 , 满足人类 纪念精神的需求 。
魅 力的活力商业 区。 2 ) 历史 沿革 。兆麟公 园本身也 是一个历史 悠久 的公 园 , 始 建
1 纪念 性 景观 与城 市综 合性 公 园概 述
9 0 6年 , 是 哈尔滨最早 的公园 。1 9 0 6年 以前 , 这 里原是红 十字 “ 景观 ” 最早的含义更 多具有视 觉美 学方 面的意 义 , 即与 “ 风 于 1 会 医院 ( 即现在 的儿 童 医院 ) 的用地 , 由俄 国人 建起 了一 座公 园 , 景” ( s c e的一
基于叙事学理论的红色纪念性景观空间组织表达策略研究
基于叙事学理论的红色纪念性景观空间组织表达策略研究曲楚宏,付军*(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北京102206)摘要:我国红色纪念性景观建设如火如荼,但建设过程中也出现诸多问题,如空间表达方法单一,红色纪念性景观建设未成体系。
为丰富红色纪念性景观空间的设计质量,将叙事学理论引入红色纪念性景观设计中,系统地阐述景观空间的叙事表达方法,为红色纪念性景观设计提供建议与参考。
关键词:红色纪念性景观;叙事学;景观叙事景观向人们重新讲述,因此具有故事性。
②主题性:红色纪念性景观区别于简单意义上的纪念性景观,是具有特定主题的纪念性景观。
“红色”是我国在革命年代的特殊精神,红色革命史与革命精神是红色纪念性景观纪念的主要主题。
③地域性:由于在革命不同时期及不同地域所形成的革命精神及地理环境的差异,不同地区的红色纪念性景观形成地域差异。
红色纪念性景观将当地红色主题与地理差异进行融合形成各地区的地域性。
④教育性:教育性是红色纪念性景观的特点之一,通过对红色纪念性景观的参观与游览进行我国革命史的学习。
突破以往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将学习与游憩相结合,引发情感共鸣。
2.2叙事学表达红色纪念性景观的适宜性叙事学通过对一个主题各个表达单元进行切分,来完成对叙事文本内在构成机制的研究与探讨,剖析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内在联系,从而寻求叙事文本区别于其他类型作品的独特规律。
[3]叙事学应用于景观是将景观当作可阅读的文本,与特定的语境结合,通过对景观要素的组织来完成景观与叙事结合的设计方法。
[4]主要利用景观的“类语言”特征和与文学作品相似的创作机制,通过将文学作品与景观空间结构横向比较,借鉴叙事学中语法与句法结构来进行故事言说,通过语境和语义的营造来增强参观者的阅读体验。
[5]叙事学理论与红色纪念性景观两者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从红色纪念性景观的结构来看,红色纪念性景观本身是由多种空间组成的景观系统,语义表达也以空间为载体,而叙事学主要研究文章结构,事件是其组成和载体。
人文纪念性主题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人文纪念性主题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摘要:本文通过界定主题公园与人文纪念园,提出了人文纪念性主题公园的概念,归纳了人文纪念性主题公园景观规划的特点,阐述了人文纪念性主题公园规划设计内容,包括园区选址、规划理念、面积规划、植物设计。
同时,总结了人文纪念性主题公园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建设人文纪念性主题公园的措施。
关键词:人文纪念性;主题公园;规划特点;规划内容;问题与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丧葬观念由最初的避而不谈发展成现今的一种文化与信仰,其特点也随着观念的转变而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人文纪念性主题公园作为一种特殊的建设项目,其规划内容逐渐扩大。
作为生命文化的载体,人文纪念性主题公园是地域性文化展示、人文纪念、生命教育的重要表现方式。
1人文纪念性主题公园的概念主题公园的定义在国内外学术界尚无明确界定,但自身特征明显。
主题公园是提供观赏娱乐、科普教育和商品经营的场所,并且有购物、饮食、游戏等完善的服务设施;还可以围绕一个主题或多个主题开展各种有吸引力的活动;园区内所有色彩、造型、植物都围绕主题展开,共同为游客塑造出特色的主题氛围。
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主题公园的理念也不断更新。
人文纪念园在国际和国内也尚无一致公认的严格定义。
在国内殡葬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副会长王计生指出人文纪念园是多文化的融合,其中包括建筑学、规划学、环境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理论精华相容的园艺经典,具有人文历史、文化教育、祭祀纪念等多元化的功能,还能满足人们观光、休闲、缅怀英烈、敬先祭祖的需要。
人文纪念园除了基本的纪念特征外,还涉及建筑、规划、园林和宗教等是一个综合的人文展示场所。
所以,人文纪念性主题公园概念是以人物和事件为背景,首先对规划用地进行主题纪念性设计,既满足对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纪念的需要,又满足历史文化展示、休闲游憩和观光游览的多种功能,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人文纪念性主题公园的特点人文纪念性主题公园外展性较强。
在位置选择上有着严格的地域性要求,且用地范围上较人文纪念园也更大,同时人文纪念性主题公园包含纪念园所特有的纪念内容,在此基础之上还可以开展其他活动,满足休闲、游憩、娱乐的活动。
人物类纪念性景观设计的表达——以李元龙纪念林景观设计为例
人物类纪念性景观设计的表达——以李元龙纪念林景观设计为例作者:王琦张彦于进刚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4年第3期王琦1 张彦1 于进刚2(1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南京210005;2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5)摘要:纪念性景观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类型,是社会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之一,以人物为纪念对象的纪念性景观,更加注重人物精神传承和生平事迹的展示。
本文以李元龙纪念林景观设计为例,对人物类纪念性景观设计表达方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纪念性景观;纪念林;景观规划设计作者简介:王琦(1982-)女,职称:中级,主要研究方向:风景园林、城市规划。
纪念性景观为人们提供了缅怀和纪念的场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之一,李元龙纪念林是一处典型的人物类纪念性景观。
设计在原有纪念林基础上,强化了纪念林场所感,新增了缅怀和纪念空间,希望通过强化人物精神、生平事迹的展示,营造独立和舒适的纪念性空间。
1规划背景1.1李元龙书记的平生事迹李元龙同志生前为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大泉村党支书书记。
自1999年任职以来,以发展地方经济、富裕百姓为己任,带领全村人艰苦创业,开拓进取。
终因积劳成疾,于2003年8月因病去世,年仅47岁。
1.2李元龙纪念林现状李元龙纪念林位于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大泉村西部,南京止马玲——大泉湖风景区景区内,周边自然资源丰富。
作为止马岭——大泉湖风景区的重要景点和六合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李元龙纪念林的景观和人文地位突出。
2纪念性表达2.1解读李元龙书记的精神实质李元龙纪念林景观设计不同于一般纪念性景观,我们通过景观环境传达李元龙书记精神,营造纪念氛围,不仅提供缅怀、追思的场所,同时还给参观者以新的启发。
设计强化李元龙精神的解读,首先深入挖掘李元龙精神实质,从李元龙生平事迹,提炼出李元龙精神实质即为人民群众无私奉献精神。
为纪念李元龙同志,发扬李元龙书记无私奉献精神,供广大党员、青少年能学习了解李元龙先进事迹,我们将李元龙纪念林定位为“缅怀之林、幽思之林、展望之林”的功能综合型景观纪念林。
《纪念性景观的空间特点》
《纪念性景观的空间特点》发表时间:2020-12-22T08:07:21.937Z 来源:《建筑细部》2020年第25期作者:谢文璇[导读] 纪念性景观是记录历史和记忆的景观,能够引发群体回忆和联想。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北京市 101601论文摘要:纪念性景观是记录历史和记忆的景观,能够引发群体回忆和联想。
纪念性景观的主题与思想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传达给观者,并激起观景者的情感共鸣。
本文主要从空间的尺度和空间的序列等方面分析了纪念性景观的空间特点,以期能从景观空间设计的角度梳理出纪念性景观的设计规律,并对设计实践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纪念性景观空间特点一、纪念性景观纪念是人类特有的意识活动,通过对过往的人或事的追忆,来唤起怀念和感悟,是一种心理活动也是一种情感体验,亦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
纪念性景观随着人类文明的出现而出现,是记录历史和记忆的景观,具有纪念的主体和它们所象征的精神,并且能够引发群体回忆和联想。
纪念性景观的表现形式也随着时代的演进而不断发展演变,其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为五类,分别为陵墓景观、纪念碑和纪功柱景观、纪念性雕像景观、纪念性景观门、纪念性公园等。
主要表现为对神秘的营造、对英雄的歌颂、对永恒的追求等。
当代纪念性景观开始关注普通大众的纪念性情感需求,并纪念有意义或有影响力的事件或人物等,如奥林匹克纪念园、澳大利亚国家突发事件纪念碑、爱滋病病人纪念碑等,纪念主体呈现出广泛与多元的特点,不再只表现崇高和伟大,而是呈现出理性反思的特点,表现形式更加丰富。
纪念性景观通过物质性的建造来达到精神的延续,成为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场所。
二、纪念性景观的空间特点纪念性景观的主题与思想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传达给观者,并激起观景者的情感共鸣。
其中景观空间充当着重要的纪念性情感沟通的媒介。
空间是为使用者服务的,应当综合考虑,下文将结合纪念性景观的特点从空间的尺度与向度以及空间的序列等方面加以分析。
空间有许多形态,如正方形给人庄重、稳定的感觉,适宜观景者驻足停留。
纪念性景观的设计
纪念性景观的设计刘海青【摘要】纪念性景观的设计有其特殊性,通过选址、布局、要素的应用来营造一种纪念氛围,表达一种场所精神.通过联想、隐含、错觉、对比等手法来表达设计主题目,追求与参观者心灵上的感应和共鸣.【期刊名称】《农技服务》【年(卷),期】2011(028)001【总页数】2页(P89-90)【关键词】纪念性景观;景观设计;景观【作者】刘海青【作者单位】江苏山水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句容,212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311 纪念性景观的概念纪念性景观是通过物质性的建造和精神的延续,来回忆历史与传承历史的景观,是人类的纪念情结物化于园林的一种形式。
它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优良传统。
人类通过纪念性景观这一中介物对历史和文明进行还原和联想。
纪念是人类现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感知方式,并以此方式不断丰富个人和集体的文化意向,进一步形成丰富多样的人类文明。
2 纪念性景观的设计手法2.1 选址纪念性景观是一个重要历史人物、一次重大历史事件纪念的载体,同时也是人们举行纪念活动的场所。
在选址上可以根据纪念的具体内容选择相应的场所。
一般可以选择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或历史人物的出生、生活或历史人物牺牲地,这种选址会让人对纪念的事物和人物更容易引起情感共鸣。
纪念性景观一般要营造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在选址时要注意大环境是否适合提供这样的氛围。
如南京中山陵位于城市东部紫金山南麓,交通比较便捷,环境也相当幽静。
中山陵风景区重峦叠翠、古树参天,也为纪念陵园所需要的气氛奠定良好的先天条件。
2.2 规划布局纪念性景观的规划布局方式可以分为轴线式和自由式2种。
轴线式是纪念性景观较多采用的布局设计手法,所有的景观要素根据轴线来布置,轴线是整个构图的中枢,在层次上有序列,有主从,有层次,空间院落沿着轴线一个一个地依次展开。
轴线在人们意识观念中存在着强烈的印象。
对于严肃性、纪念性建筑,利用轴线布置,常以若干小站作先导,在到达重要主体之前安排铺垫,以延阻人的视线和流动时间,使之心理上有个思想准备,情绪上经过一波三折效果十分显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念性景观的设计与表达》论文摘要:纪念性景观是联接时间的空间场所,人们在这里追忆往昔、思索未来。
纪念性景观设计一个重要功能是传递纪念信息。
本文主要分析了纪念性景观的设计要素及表达方式,并探索适合当代纪念性景观的表达方式。
关键词:纪念性景观设计要素表达方式“纪念”是人类的本能,通过对以往的人和事的回忆,唤起内心的缅怀与感悟。
通过感知历史,强化个人和集体的文化认同。
纪念性景观具有纪念性的主体,也就是要纪念的人或事件及它们所象征的精神,通过物质性的建造和精神的延续,达到回忆与传承的目的。
纪念性景观是联接时间的空间场所,具有精神功能和社会功能,并且将精神功能放在首位,在这里人们追忆往昔,思索未来。
纪念性景观的精神内涵和景观外在形式完美结合时,景观才具有“可读性”,引起观者的情感共鸣,成为“有意味的形式”。
一、纪念性景观的设计要素纪念性景观是人类纪念性情感的物化形式,蕴含的浓厚的人文内涵和意义,可以引发大量的联想和追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纪念性景观设计首先是为了传递纪念信息表达纪念性, 纪念信息通常是通过设计要素表现出来的,纪念性景观设计中的设计要素包括以下几种。
1、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基础要素。
纪念性景观作为一种饱含人文情感的景观,和场地的关系更加密不可分,尊重原有的场地结构和地域特征,利用场地的开合凹凸等原始自然特征组织场所关系,在原生场地进行纪念行为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通过地形的起伏和沉降可以围合、分隔空间,控制视线。
根据纪念内容和性质,或藏、或露、或开放、或含蓄,呈现出景观应有的性格特点。
我国古代陵寝历来有“筑陵以象山”,或依山为陵的风尚。
秦汉以来帝王之墓以封土做坟为主,这种泥土仿造自然山丘的帝王陵墓,是一种非常崇尚自然的纪念性形式,期望能象山一样永恒。
唐陵的特点为“依山为陵”,不像秦汉陵墓那样采用人工修筑的封土高坟, 而开“山陵”之先河。
十八座唐陵中, 仅献陵、庄陵、端陵三陵位于平原,其余均利用天然山丘, 建筑在山岭的顶峰之下, 踞高临下, 形成“南面而立, 北向为朝” 的形势。
明清陵寝也是遵循“地形之所宜,乘势随形而经营”。
整体布局体现的是直观的感受,着眼于山川胜景与建筑外部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统一。
2、水体水是纪念性景观中常用的设计元素。
设计前应当考察当地的水文情况。
当地的水文条件决定了自然景观特色,而这些特色已经深植于人们的意识当中。
水体有不同的形态存在,比如静水、动水、雾化水等等。
静水安静平和,适宜营造冥想空间,大多都用简单的几何形如矩形、圆形、椭圆形等来容纳。
动水跳跃灵动,给纪念性景观带来生机和活力。
位于伦敦市中心海德公园蛇形湖畔的戴安娜王妃纪念喷泉是英国政府为纪念戴安娜王妃而建造的。
戴安娜王妃纪念喷泉系列水景基于戴安娜王妃生前的爱好与事迹,以 'Reaching Out - Letting In' 为概念,椭圆形的水渠设计在开阔的绿地上,与周围的地形和植物完全融合为一体。
“恰似一串项链, 被温柔地佩在原有的景观之上。
整个景观水路经历跌水,小瀑布,涡流,静止等等多种状态,反映了戴安娜起伏的一生,运用“外达内通”的概念表达戴安娜博爱、包容的品格。
又如唐纳喷泉的设计,该喷泉位于靠近哈佛校园的一个人行道交叉路口,由159块花岗岩不规则排列组成直径约为 18.3m的圆形石阵,石阵的中央是一座雾喷泉,水雾从32个喷管中喷出的,从池中腾腾而起的水雾覆盖在柏油路,草坪上和树木周围,腾起的水雾模糊了石头的边界。
白天阳光下的水雾会产生彩虹;晚上水雾在灯光下发出奇妙的光。
细腻朦胧的雾喷泉与粗糙质朴的天然石块的对比优雅而独特,非传统的喷泉形式巧妙地呈现出四季的变化。
景观中的花岗岩采自二十世纪初的农场,也唤起观者对英格兰拓荒者的追忆。
3、植物纪念是一种时间上的持续行为,景观的纪念性使人具有跨越时间的体验。
在纪念性景观中,植物展现的生命力很好的诠释了时间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的形态、色彩、季相等产生的差异,会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景观体验和纪念特质。
植物具有象征性作用,古今中外人们都借用不同的植物来表达特殊的情感。
例如垂柳在中国被赋予了一种依依惜别的情调,在西方其实也有类似比喻,称垂柳为泣柳。
松柏代表永恒长青之意;枫树代表晚年的能量;银杏象征稳固持久。
植物在纪念性景观中或作为背景或作为主景或根据植物文化内涵来烘托气氛和表达特定的含义。
植物配置方式也有很多,比如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
通常在景观轴线、入口处、纪念性雕塑周围采用规则式配置方法,如列植、对植等方式,来烘托肃穆庄重的氛围。
观景时休憩的空间,运用群植、散植等方式塑造亲和的环境氛围。
植物合理的配置方式可以塑造空间、点缀景观,烘托纪念主体的形象和意境。
南京中山陵为体现雄伟庄重之感,运用了大量的常绿树种,如墓道两侧的雪松、圆柏、千头赤松,祭堂外的龙柏球、石阶旁的马尾松等,既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高风亮节,也表达了人们对中山先生的敬仰和崇敬。
景区内同时种植落叶乔木丰富四季,如悬铃木、枫香、银杏,红枫、鸡爪槭、山茶、桂花、石楠、迎春、杜鹃等植物的运用增加了季相变化。
4、人工构筑物人工构筑物,包括景观墙、雕塑、纪念柱或碑、铺地等。
景观墙是当代纪念性景观中的常用元素。
墙体的质感和肌理、隐喻的图像形式以及围合出的空间背景,都可以影响到人们的空间体验。
如越战纪念碑由磨光的印度黑色花岗岩构成,镜面般的碑体让观者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纪念碑注重观者的体验和参与,打破了传统的纪念碑高耸的形式,而是自地平线缓坡而降,形成两道交叉的呈 V 型的碑石。
纪念碑上刻着阵亡将士的名单, 人们抚摸着纪念碑,如同与历史对话,或感动或沉思。
雕塑与其他景观要素相比能够以更单纯简洁的形式来象征某种纯粹性的精神、便于具有真实的记录、模拟还原能力,可以根据文献记载利用雕塑的形象还原真实的历史场景,比文字表达更为直观。
比如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的烈士群雕,该群雕由红色花岗构成,高 11 米,四周各宽 7 米,雕刻有九位烈士形象,他们是牺牲在集中营烈士群体的代表。
群雕采用中国传统石窟艺术的“中心塔柱式”结构,以连环组合的形式,展现烈士们“宁死不屈”、“前赴后继”等精神风范。
群雕伟岸雄奇极具凝聚力和感召力。
5、光、影、声景观中光影声的效果可以使景观更具立体性、层次感和生动感。
在景观中,自然光作为单纯采光照明的功能已经十分衰弱,我们更多地用它作为空间构图要素烘托环境气氛,创造纪念性的情调实现特定的构思,表现出新颖的空间格调和艺术内涵。
光影的交织会引起丰富的心理变化。
比如位于美国华盛顿新闻博物馆的记者纪念碑,自1837年以来殉职的记者名字被刻在嵌在钢结构内的彩色玻璃板上,整个纪念碑如一尊高耸的艺术品,而且每年都会都新的名字加上去。
光影的变幻莫测,这种表现方式增强了观者的参与性。
又如安藤忠雄为北海道札幌市真驹内泷野陵园设计的大佛。
13.5米的大佛隐藏于布满薰衣草的山丘中,观者怀着朝圣的心情穿过水庭和宛若洞穴的40米长的地下通道,观者顺着走廊前行仰首凝视大佛从下至上渐次呈现,露天圆顶将光线引入大佛内部,形成了一个自然的光环,大佛更加具有禅意和神圣感。
声音的设计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对自然声音的处理,另一类是引进人工发音器。
日本神奈川海滨的聂耳纪念碑,美妙的海涛声永远地伴随着这位创作美好声音的人。
中国上海的聂耳纪念园也运用了听觉因素,在纪念像座落的小广场后的弧墙内利用人工设备能放奏出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增强了纪念气氛。
爱尔兰大饥荒纪念公园景观也巧妙的运用了声音要素,当游客从深灰色石墙中的通道步入纪念地时,声控系统会自动播放忧伤的爱尔兰音乐,令人心碎的采访录音,讲演和回忆。
纪念性景观中运用听觉信息来辅助设计可以使纪念性建筑的表达具有层次感。
二、纪念性景观的表述方式纪念性景观的主题与思想必须通过设计要素以特定的表述方式传递给观者,观者通过这些表述过程接受景观语汇,并激起情感共鸣。
1、象征的表述方式。
象征用具体事物或形象表示抽象概念、思想情感或特定的意义。
象征的表述方式在纪念性景观设计中有重要作用。
因为纪念性景观的象征意义常常超过景观本身形式上的意义。
俄克拉何马城纪念公园是为了悼念1995年俄克拉何马城爆炸事件联邦大厦前的受害者而设立的。
该纪念园中40英尺的青铜包门、黑色的花岗岩倒映池、幸存者的树广场以及168把空置的代表失去的同胞的青铜玻璃椅子都有其象征意义。
如168把金属椅子,每一把椅子代表一个遇难者,表达了对遇难者的追思和纪念。
夜晚时椅子被照得通亮,成了希望的明灯。
常青树环绕在纪念区周围,好似守望着这些椅子,也为参观者行走提供了遮蔽。
“幸存者之树”,见证了暴力,也是力量与隐忍的纪念。
环绕“幸存者之树”的果树园绿荫浓郁。
人们在果园的空地上停留、思考、学习与交流。
2、叙述的表述方式。
叙述的手法具有历时性的特点,对观众的感染是渐进性的,往往是通过时空的转换来完成,比如采用空间序列。
利用叙述的手法的最好实例是罗斯福总统纪念公园。
罗斯福纪念园以特有的时间轴线、不同的历史时期划分出不同的四个纪念性空间。
这四个空间是对罗斯福总统长达12年任期的叙述,以雕塑表现每个时期的重要事件,用岩石和水的变化来烘托各个时期的社会气氛,一系列叙事般的、亲切的空间以水平方式展开,罗斯福纪念园在满足纪念性的同时,为参观者提供了一个亲切而轻松的游赏和休息环境。
3、再现的表述方式。
再现又可称为“重现”。
再现的表现手法,是通过对历史场景或情节的模拟,引发必要的联想和推理。
如南京大屠杀纪念场所的雕塑,创作者查阅大量史料,走访大屠杀幸存者,用艺术的语言,让这些冤死的灵魂复活,再现普通民众在灾难面前的挣扎和呐喊。
如《逃难》系列群雕中一个个典型的艺术形象再现了那段苦难的历史。
孤儿寡母在日机轰炸声中逃难的场景,母亲怀里抱着孩子,后面还背着一个孩子。
一位五六十岁的中年男子心中充满恐惧和绝望,搀着自己八十多岁的母亲逃难,母亲手里拄着拐杖,小脚行动缓慢。
4、隐喻的特征是暗示。
隐喻是建立在人们的某种社会约定或过去的经验与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暗示为人们寻找初始含义提供线索。
费城富兰克林纪念馆将纪念馆建在地下,地面上为附近居民开拓了一片绿地。
为了保留人们对故居的记忆,设计师采取了两项措施来进行隐喻。
其一是以一个不锈钢的架子高度抽象的勾勒出简化的故居轮廓包括屋顶、烟囱的外轮廓立体图;其二是用铺地显示故居建筑平面布局并将故居部分基础显露,运用展窗直接展现给观众,以这种方式使观众对故居的原貌有较全面的了解。
当代纪念性景观都是作为一个环境综合体来进行设计, 关注使用者在场地中行为和活动多样化的特点,满足人们的多元化需求,增强使用者的“参与性”,优化空间的情感体验,在这个环境中综合运用地形、植物、水体等设计要素,选择适合的景观表述方式来传递纪念信息,成为人类情感的凝聚地,达到回忆与传承历史启迪后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