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试题答案及解析1.土壤微生物量是指生活在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土壤微动物体内所含的生物总量。
它是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导因子,对了解土壤肥力具有重要意义。
下图示意岷江上游河谷各类植物土层在1-10厘米不同季节土壤微生物量分布。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土壤微生物量的分布特点是A.春夏季多,秋冬季少B.随纬度升高而降低C.夏秋季多,冬春季少D.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答案】C【解析】土壤微生物量是指生活在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土壤微动物体内所含的生物总量,图中土壤微生物量的分布特点是夏秋季多,冬春季少,所以C正确。
【2】引起土壤微生物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土壤有机质含量B.土壤温度和温度C.海拔高度和降水D.植被疏密和温度【答案】A【解析】土壤微生物量是指生活在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土壤微动物体内所含的生物总量,它是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导因子,对了解土壤肥力具有重要意义,引起土壤微生物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土壤有机质含量。
【3】与春季相比,秋季土壤微生物量高的主要原因是A.有大量凋落物进入土壤B.高温多雨微生物繁殖快C.气温回升生物生长旺盛D.土壤温度和温度高【答案】B【解析】与春季相比,秋季土壤微生物量高的主要原因是高温多雨微生物繁殖快,所以B正确。
2.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要退出《巴黎协定》,这一行为主要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A.发展和公平的观念B.公平和环境的观念C.环境和权利的观念D.发展和权利的观念【答案】B【解析】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化成全球性问题,这要求地方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故而对于全球性气候问题,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要退出《巴黎协定》,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和环境的观念。
【点睛】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可持续发展代人的利益。
高考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依据高考命题大数据软件分析,重点关注第7、8、9、12、13题)一、选择题(2015·山东烟台高三模拟)下图反映了鄂尔多斯地区在湿润期和干燥期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
读图完成1~2题。
1.影响图示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分B.热量C.光照D.海拔2.气候变化导致鄂尔多斯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地带性特征B.差异性特征C.周期性特征D.整体性特征(2015·安徽六校3月模拟)曾经的西双版纳,橡胶林在低于海拔800米的低山、丘陵地带随处可见。
下图为当时因植被破坏而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
现今的西双版纳采用上层乔木树种,下面种植茶树、咖啡等喜光的灌木植物,底层种植药材、草果等喜阴的地被植物,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完成3~4题。
3.图示时期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体现了( )A.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B.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C.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导致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D.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4.现今的西双版纳农业生产类型属于( )A.雨林生态农业B.热带种植园农业C.基塘农业D.河谷农业(2015·湖南长沙模拟)读“某区域和该区域乙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
5.丙区域的气候类型及其对应自然带( )A.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带6.左图中甲、乙两区域相同的是( )A.气候类型B.大气环流C.自然带D.盛行风(2016·河北保定模拟)肯尼亚山位于东非高原,是距离赤道最近的雪山。
结合下图回答7~9题。
7.肯尼亚山最大降水量出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 )A.5 000米B.3 600米C.2 200米D.50米8.该山地的水汽主要来自( )A.太平洋B.大西洋C.西南季风D.东南信风9.甲处所属的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热带草原带D.热带荒漠带(2016·湖南长沙教学质量检测)下图是“新疆阿勒泰地区牧民转场路线示意图”,每个转场季节牧道连续过畜量达100万头以上,迁徙路径最远达四、五百千米之遥,常常导致牛羊大量死亡。
2021届高三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专题训练含答案
2021届高三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专题跟踪训练一、单选题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判断方框I、n、n【、N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①土壤水增多②库区蒸发量增大③蒸腾加强④植被覆盖率增加A. ®®@®B.②④①③C.①④②③D.①©®®2.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特征B.区域性特征C.差异性特征D.不稳定性特征极地或高山冰川退缩区形成的冰川裸地是研究植被原生演替的理想场所。
海螺沟冰川退缩区(29° 34' N, 102° 59' E)位于贡嘎山东坡,青藏高原东南缘,在长达2km的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从裸地到先锋群落再到顶级群落的连续植被原生演替序列。
下表示意海螺沟冰川退缩区不同演替阶样地植被特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海螺沟冰川退缩区,种间竞争力最强的树种是A.川滇柳、冬瓜杨B.云冷杉、沙棘C.冬瓜杨、云冷杉D.沙棘、川滇柳4.在植被原生演替过程中A.植被郁闭度升高B.地表径流流速加快C.气温口较差增大D. 土壤发育趋于成熟5.与同一演替阶段北美冰川退缩区相比,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单位面积植被生物量大是由于海螺沟A.生物群落结构较稳定B.水分和热量条件较好C.植物的种类更杂多样D.人类活动干扰程度小读非洲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6.影响自然带沿EF方向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光照7.图中()A.甲乙两地气候成因相同C.丙丁两地气候特征相同读“新疆某山地沿某经线的地形剖面图”C.水分D.地形B.甲丁两地气候成因相似D.乙丁两地气候特征相似(下图)及对应的年均降水量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8. a 、b 、c 、d 四处中,最可能有森林带分布的位于 1L (2014.浙江高考)中亚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部,中亚国家与我国之间已形成由铁路、公路、航空 和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高考真题)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9·全国文综Ⅲ)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C.降水增多D.降水减少2.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A.洪水暴涨B.退耕还湿C.地面沉降D.冻土融化3.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A.林地B.湿地C.草地D.寒漠答案 1.A 2.D 3.C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土地覆被变化主要表现为“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积雪融化,水分在洼地处积累,形成湿地,A 对。
气温降低会导致越年积雪面积增加,B错。
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降水以降雪为主,降水增多不会导致越年积雪面积减少,C错。
降水减少,气候趋于干旱,不利于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D错。
第2题,洪水暴涨只能形成暂时的积水,A错。
由材料“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可知增加的湿地面积主要来自草地,故B错。
地面沉降与湿地的形成关系较小,C错。
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温低,有多年冻土层和越年积雪分布,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导致积雪融水增多和表层冻土融化,为湿地形成提供了水源,且下层冻土不利于水分的下渗,易在洼地形成湿地,D对。
第3题,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地处内陆,降水量少。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加剧,土壤水分条件变差,不再适宜发展种植业,更不会转化成对水分需求较多的林地和湿地,A、B错。
气温升高,蒸发加剧会使对水分需求较多的耕地转化成对水分需求相对较少的草地,C正确。
气温升高,不会使耕地转化为寒漠,D错。
(2018·天津文综)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
高三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图,完成小题。
【1】最适合上图的图名为( )A.区域整体性示意图B.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示意图C.区域差异性示意图D.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示意图【答案】A【2】图示地区葡萄特别甜的原因是( )①生长期日照时间长②气温日较差大③土壤肥沃④水源充足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答案】B2.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
图1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图2 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1】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C.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答案】C【解析】从右图可以看出该地土壤表层(0厘米附近)有机质含量低于5说明地表有机质含量较少,枯枝落叶必须经过分解才能形成有机质,A错;如果人工增施有机肥一般会分布在表层附近,B错;从图9可以看出表层土壤肥力较低,说明受外力作用,肥力流失较多,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富,为流水侵蚀作用,C对;我国东部地区季风气候,降水较多,D错。
【2】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是A.免耕直播B.深耕改土C.大棚温室D.砾石压土【答案】B【解析】免耕直播即不耕情况下直接在土地上种植,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特别是气候较为干旱地区作用显著),我国东部地区降水较多,A错;从图中可以看出土层较深地区土壤有机质较丰富,深耕改土可以有效利用土壤肥力,B对;大棚温室是改变热量条件,不会影响有机质含量,C错;砾石压土主要改变改变土壤水热条件,不能改变土壤有机质含量,D错。
【考点】本题考查土壤肥力及改良。
3.生物量一般是指生物在某一特定时刻单位空间的个体数、重量或其所含能量。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地上生物量、年均温和年降水量随经纬度的线性变化。
读下图回答问题。
该区域的自然植被主要为A.温带落叶阔叶林B.温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根据图中的信息分析,该地区的年均温在12左右,降水量大于400mm,小于800mm。
【高三地理专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专题(含解析)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精选专题(2020届河北衡水中学测试)研究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农业生产、植被恢复和土地合理利用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图为黄土高原某沟壑区不同坡度和坡向的土壤水分含量剖面分布图。
读图,完成1~2题。
1.甲图表明,随着坡度的增加( )A.土壤剖面相同深度含水量增加B.土壤的总储水能力提高十分显著C.地表径流下渗补给的能力降低D.降水后形成地表径流减少明显解析:选C 根据甲图信息可知,整体上是土层深度相同,坡度越大,土壤含水量越小,由此说明土壤水分大多来自于地表径流的下渗。
因此,甲图说明随坡度增加,地表径流下渗补给的能力降低。
选C。
2.从土壤水分条件看,黄土高原沟壑区植被生长条件较好的是( )A.阳坡缓坡B.阳坡陡坡C.阴坡陡坡D.阴坡缓坡解析:选D 黄土高原植被生长条件与水分条件息息相关。
根据乙图可知,整体上是到达一定深度后,同一深度,阴坡的含水量较高;根据甲图可知,整体上是同一深度,坡度缓的地方含水量较多。
选D。
(2020届重庆巴蜀中学测试)森林可以吸收大量的CO2,而森林土壤是CO2产生的重要来源,土壤CO2主要来自于微生物呼吸、植物根呼吸和土壤动物呼吸。
某科研小组对武夷山同一海拔、同一坡向、同一优势树种(米槠林)的土壤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1~3题。
森林土壤CO2排放速率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和枯枝落叶量的关系示意图1.武夷山森林土壤CO2排放量最高值出现在( )A.1~2月B.4~5月C.7~8月D.10~11月解析:选C 图示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速率与土壤温度、含水量、枯枝落叶量呈正相关,而武夷山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则夏季排放量最大。
2.同海拔、同树种的武夷山东坡比西坡的土壤CO2排放量大,其主要原因是( )A.降水较多B.蒸发较大C.气温较高D.枯枝落叶较多解析:选A 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西坡为背风坡,则土壤含水量东坡大于西坡,所以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量东坡大于西坡。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试卷及答案_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_湘教版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关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水循环与大气循环之间存在相互作用B. 土壤类型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C. 生物群落能够影响土壤的形成过程D. 地形因素可以改变局部地区的气候特点2、下列哪一项最能体现自然环境的差异性?A. 同一纬度上,海洋与陆地的气温差异B. 从赤道向两极,植被类型逐渐变化C. 山脉两侧因风向不同导致降水差异D.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3、题干:在自然地理环境中,以下哪项不属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表现?A、地形地貌的相互影响B、气候对植被类型的决定性作用C、土壤对地下水的补给和净化作用D、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影响4、题干:以下哪种地理现象体现了自然环境的差异性?A、我国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B、我国北方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C、我国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西部地区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D、我国南方地区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北方地区冬季受夏季风影响5、下列现象中,最能体现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的是()A、我国东部季风区,雨水和热量充沛,水稻成为主要粮食作物。
B、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受寒冷气候影响,主要植被类型为针叶林。
C、东部沿海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
D、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受到强烈的日照和低温,自然带表现出垂直分异。
6、关于自然环境差异性的描述,下列哪个选项最符合其实际?()A、由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海南岛和塔里木盆地在景观上完全相同。
B、赤道附近地区因为受到赤道低压带的影响,气候湿润,而两极地区因为极地高压带的影响,气候寒冷干燥,显示自然环境差异性。
C、印度半岛由于受到季风的影响,气候差异明显,这种差异本身就是自然环境差异性的体现。
D、因为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导致其和同纬度的其他地区没有任何气候差异。
7、以下哪项不属于自然环境的自然要素?A. 土壤B. 气候C. 生物D. 行政区域8、下面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的描述,错误的是?A. 整体性体现在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制约、相互联系B. 差异性体现在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具体差异C. 整体性导致地理环境具有自我调节和稳定性的功能D. 差异性导致地理环境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多样性9、在自然地理环境中,下列哪项因素对区域差异性的形成影响最大?A. 气候B. 地形C. 水文D. 土壤 10、下列关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的描述,正确的是:A.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为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B.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表现为各个要素的绝对独立和绝对差异C.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导致各个要素的变化是同步的D.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导致各个要素的变化是孤立的11、下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中,最能体现自然环境整体性的是()。
新高考地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解析版)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2020·山东·高三专题练习)横断山区由南北走向的7条山脉、6条大江构成了高山深谷相间分布的地貌,多地分布着干热河谷。
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特点一般是接近山谷的地区适合高大乔木生长,往山上则逐渐变化为灌木再到草甸。
但是在金沙江(28°15'N)西岸海拔2100—4100米处出现了植被(灌丛及针叶林带、暗针叶林带、灌丛带)逆向分布的情况,这种现象被称为干热河谷倒置的植被垂直地带性。
下图为金沙江流域图和干热河谷景观图。
绘制金沙江西岸倒置的植被垂直地带性分布图,并说出该地倒置的植被垂直地带性形成的主要原因。
【答案】(1)(纵坐标轴名称及单位正确、纵坐标刻度值正确、三个植被带正确)主要原因:地处西南季风背风坡,焚风效应显著。
【解析】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特点一般是接近山谷的地区适合高大乔木生长,往山上则逐渐变化为灌木再到草甸。
金沙江(28°15'N)西岸海拔2100—4100米处出现了植被(灌丛及针叶林带、暗针叶林带、灌丛带)逆向分布的情况,纵坐标轴为海拔,单位为米;注意纵坐标轴名称及单位正确、纵坐标刻度值正确、三个植被带正确。
由于地处西南季风背风坡,焚风效应显著,形成干热河谷。
2.(2022·山东泰安·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苔原带的土壤表层温度受太阳辐射、地表状况等因素影响.在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时间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分布在海拔2000~2550m 之间,以时寒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草本植物不断入侵该区域导致其原有灌木逐渐萎缩退化;受其影响,被侵入地区的土壤水分增加,而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壤理化性质发生了明显改变。
下表为长白山西坡苦原带各月土壤表层温度的垂直变化率(海拔每升高100m 土壤表层温度变化的度数)。
月份1234567891011 12变化率(°C)-2.6-2.1-1.4-0.50.91.31.10.80.8-0.7-1-1.7(2)说出长白山西坡苔原带6月份土壤表层温度的垂直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高考题.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11年高考广东卷 9. 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A.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B. 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C. 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D. 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2011年高考江苏卷图 7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
读图回答 13~14题。
13.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B.坡向朝南,纬度低C.坡度大,纬度低D.海拔高,降水多【答案】 A14. 我国西藏的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
2010年 12月 15日,墨脱公路的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
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A.改变墨脱的生态环境B.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C.保持墨脱经济发展的特色D.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2011年高考四川卷表 1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
读表回答 7-9题。
A. 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B.②——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C. ③——大兴安岭西侧D.④——西经 1 30度附近8. 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A. 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C. 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9. 下列关于②、③两地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转换B. 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 ③地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D.②地较③地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2011年高考重庆卷图 3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
读图 3回答 6-9题6. 该流域的气候特点之一是A. 终年炎热B.冬暖夏凉C. 终年寒冷D.冬冷夏热7、该流域气候干湿季分明,典型树种为适应干旱而形成的显著特征有 (A. 根系不发达B. 叶质坚硬 , 树皮厚C. 板状根大,树干长D. 叶面宽大,多气孔8、赞比西河在维多利亚瀑布以上的河段为河流上游,该河段 (A . 干流流速缓慢B . 峡谷险滩广布C . 支流短小急促D . 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9.图中20°纬线大陆东西两岸景观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 . 太阳辐射B . 洋流性质C . 距海远近D . 地形差异(2010年高考山东卷基本能力测试 1.天空赋予人们无尽的遐想,变幻无穷的大自然让众流连忘返。
2021届高三新高考试题地理11月刊0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解析版)
考点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2020·湖北高三月考)下图为某校地理教师暑期西藏研学途中拍摄的西藏山地照片,照片显示山顶依稀有雪,山上林木植被分布呈现马鬃状。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的植被主要是()A.落叶阔叶林B.冷杉林C.常绿阔叶林D.高山草甸2.山上林木分布呈马鬃状是因为()A.山脊光照充足,热量丰富B.沟谷过于干热,不利植被生长C.沟谷多冰雪融水,地温过低D.沟谷被流水侵蚀,土层瘠薄【答案】1.B 2.D【解析】1.图中山顶有积雪,植被分布在积雪的下面,分布的海拔较高,植被应为耐寒的作物;读图植被类型以森林为主,树叶较小,应为冷杉林,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树叶较大,且该山地海拔高,热量不足,故AC错误;图示植被森林为主,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
2.由上题,山上林木分布的海拔较高,山脊光照比沟谷较多,但温度较低,热量不足,故A错误;沟谷海拔低,相比较山脊热量较为丰富,且有冰雪融水,故BC错误;图示沟谷受流水侵蚀作用的影响,土层贫瘠,不利于植被的生长,故该题选D。
【点睛】影响植被类型的因素主要从地形、气候(光水热状况)、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
(2020·山东日照·高三月考)山地林线指高山带针叶林分布的上限,主要受降水量、气温和风力等因素影响。
下图中的曲线为横断山区28°N附近自西向东各山脉东坡林线的分布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R地最可能的自然带是()A.冰雪荒漠带B.常绿阔叶林带C.灌丛草甸带D.针阔混交林带4.导致横断山区各山脉东坡林线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降水B.海拔C.气温D.风力【答案】3.C 4.A【解析】3.高山带针叶林之上气温低,降水较少,形成的是灌丛草甸带,灌丛草甸带之上是冰雪荒漠带,而常绿阔叶林带和针阔混交林都在高山带针叶林之下,故C正确,故选C。
4.横断山脉降水主要由西南季风带来,因此东坡为背风坡,背风坡的降水比西坡少,同为东坡的情况下,各山脉的林线分布高度差异大,主要是由降水量不同引起的,故A正确,结合材料山地林线主要受降水量、气温和风力等的影响,与海拔的关系较小,故B错,同纬度同一高度的气温差异小,故C错,各山脉东坡为背风坡,风力差别较小,故D错。
高考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16·重庆一中月考)下图为我国大体位于同一省份的三座山脉的山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纵坐标为海拔),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海拔范围中,三座山峰自然带类型都相同的是()A.400~600米B.1 000~1 300米C.1 500~1 800米D.2 000~2 400米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乙丙有可能是自南向北排列B.甲乙两山冬季山顶有积雪,丙山没有C.甲乙丙有可能位于第二级阶梯D.乙山自然带带谱最复杂3.该图反映了我国土壤的分异性规律,主要是()A.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B.垂直地带性和地方性C.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D.纬度地带性和地方性4.绘制我国土壤分布图,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有()A.GPS和RS B.GPS和GISC.RS和GIS D.GRS和GIS(2016·山东莱芜质检)下图表示陆地植被类型与纬度、干燥度(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不同的植被类型。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k自然带名称及其在南美洲形成的主导因素分别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海陆位置B.温带草原带,地形C.温带荒漠带,地形D.温带荒漠带,寒流6.图中a自然带面积逐年下降,主要原因包括()①种植业规模化发展②畜牧业发展③木材需求增长④自然灾害⑤气候变化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⑤D.②④⑤(2016·河南八市4月质检)劣地式红层荒漠(俗称“牛肝地”牛肝地)是发育在以红层软岩为主的区域,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
读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变化图,完成7~8题。
注:1.红层软岩是外观以红色为主色调的中、新生代的碎屑沉积岩,以陆相沉积为主,岩性以砂岩、泥岩、页岩为主。
2.理想土壤成分比:矿物质45 %,有机质5 %,水20~30 %,气20~30 %。
7.在该地区植物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A.土壤厚度增大B.土壤水分含量增大C.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D.土壤肥力提高8.导致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化B.地表形态变化C.土壤肥力变化D.过度农业活动(2016·北京东城区期末)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
高考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单元测试题(有解析)
高考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单元测试题(有解析)做题是协助考生提高效果最直接的方法,下面是自然天文环境的全体性和差异性单元测试题,请考生参考。
一、选择题我国广西省引进原产于澳大利亚西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矮小桉树作为造纸原料。
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少量吸收地下水,由于其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
以下图表示广西种植桉树前后的变化。
读图回答1~4题。
1.广西的主要地带性植被为()A.常绿阔叶林B.针阔叶混交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答案】 A【解析】广西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地域,为季习尚候,主要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2.广西适宜种植桉树的主导要素是()A.热量B.地形C.水分D.光照【答案】 A【解析】桉树为热带树种,广西适宜种植桉树的主导要素是热量。
3.广西少量引进桉树,能够招致()A.生物多样性增多B.湿空中积变大C.地下水水位下降D.降水量增大【答案】 C【解析】桉树具有吸水量大的特性,少量吸取地下水会招致地下水水位下降。
4.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西南地域应扩展速生桉的种植面积,以维护生态环境B.速生桉用以开展造纸业,可以添加失业,促进中央经济高速开展C.广西降水量的时节变化大,不适宜大规模种植桉树D.广西引入桉树后对自然天文环境的全体性影响很小【答案】 C【解析】桉树成材时间短,用作造纸的原料可以开展中央经济,带动休息力的失业,但其产业附加值不高,不能促进中央经济高速开展。
广西降水量的时节变化大,大规模种植桉树会招致地下水水位下降,破坏自然天文环境的全体性,不利于维护生态环境。
(2021承德二模)2021年11月18日,被称为中国环球飞行第一人的郭川,从青岛动身,驾驶无动力帆船,历经138天不连续的飞行,于2021年4月5日成功前往青岛。
读以下图,回答5~7题。
5.假设郭川在④地附远洋域投放一漂流瓶,该漂流瓶能够最先抵达()A.⑤海域B.②地沿岸C.⑥海域D.①地沿岸【答案】 D【解析】在④地投入的漂流瓶,最能够随着南赤道暖流、马达加斯加暖流漂流,最先抵达①地沿岸。
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类汇编专题06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师卷)
专题06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24·湖南)美国西南部某河源的小型谷地,气候较干旱。
该地品尼松生长缓慢,分枝点低,雨水下渗为其生长提供水源,外力作用会影响其生长状态。
1905年后该地降水增多。
如图示意谷底的品尼松生长演变过程,以及相应的年轮增长距平值。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要素的相互影响)在谷底冲沟附近,有部分品尼松树干下半部原有枝条消失,最可能是因为()A.常受干热风影响B.土壤养分流失C.曾被沉积物掩埋D.遭受低温冻害2.(要素的相互影响)在乙时期,谷坡的品尼松年轮增长距平值与谷底的相反,可能原因是谷坡()A.降水增加改善了水分条件B.坡面有利于阳光照射C.地下水位上升加剧盐碱化D.被侵蚀导致根系裸露【答案】1.C2.D【解析】1.由图可知,谷底冲沟附近分布大量的沉积物Ⅱ,在品尼松生长演变过程中下半部原有枝条容易被沉积物掩埋,被掩埋后,原有枝条枯落,进入沉积物,沉积物受侵蚀而出现冲沟,C正确;受干热风影响、土壤养分流失、遭受低温冻害,会影响品尼松树整体的生长速度和生长状态,可能造成品尼松树干枯死亡,而不是仅下半部原有枝条消失,ABD错误。
故选C。
2.由图可知,乙时期谷底品尼松年轮增长距平值大于0,谷坡与其相反,说明谷坡品尼松年轮增长距平值小于0,可推测谷坡品尼松生长较慢;结合图中乙时期出现冲沟以及材料中提到1905年后降水增多,可推测谷坡受流水侵蚀加剧,导致谷坡上品尼松根部沉积物受侵蚀,导致根系裸露,不利于品尼松从土壤中获取水分和养分,影响了其生长,D正确;若考虑降水增加改善了水分条件,坡面有利于阳光照射,则AB项均有利于植物生长,使得品尼松生长较快,AB错误;谷坡地势较高,地下水位上升加剧盐碱化主要影响谷底植被生长,谷坡植被受影响不大,C错误。
故选D。
(2024·甘肃)班克斯半岛位于新西兰南岛东侧,整体轮廓浑圆,海岸线曲折,地形崎岖。
半岛以西的坎特伯雷平原草原广袤,平原东部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多年平均降水量约650毫米,7月多年平均最低气温1.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试题答案及解析1.海洋蓝洞形成于第四纪冰期时的陆上溶洞,后因海平面上升被海水淹没而形成。
完成下列各题【1】海洋蓝洞形成时期生物发展的主要事件是A.哺乳动物时代B.人类时代C.裸子植物时代D.孢子植物时代【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海洋蓝洞形成于第四纪冰期,第四纪是人类出世并迅速发展时代,故选B。
【2】材料中海平面上升的原因是A.人类活动B.臭氧层被破坏C.地壳下沉D.全球气候变化【答案】B【解析】海平面上升是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人类活动燃烧矿物质燃料导致全球变暖,从而引起海平面上升,故选D。
2.下列生物始现于中时代的是A.爬行动物B.哺乳动物C.海生藻类D.孢子植物【答案】A【解析】在地球历史中,发生一些天文与地质事件,将事件的时间段叫做地质时期,在各地质时期,在与地球相关的宇宙空间及太阳系和地球所发生的大事件,在地球自身、地壳运动、岩石、构造、古生物、地磁、古气候等多方面都留下了记录,生物始现于中时代的是爬行动物。
3.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要退出《巴黎协定》,这一行为主要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A.发展和公平的观念B.公平和环境的观念C.环境和权利的观念D.发展和权利的观念【答案】B【解析】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化成全球性问题,这要求地方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故而对于全球性气候问题,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要退出《巴黎协定》,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和环境的观念。
【点睛】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可持续发展代人的利益。
4.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
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mm—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
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
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答案】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解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是指:地理环境五大要素(气候、地形地貌、水文、生物、土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某一要素改变,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甚至整体系统改变;每一要素都力求与整体的环境特征相统一、协调。
该问题是总结当水文要素(R河径流量)变化时,会对其他四个要素(气候、地形地貌、生物、土壤)及本身产生何种影响。
当R河径流量减少,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水质变差(水文);土壤盐碱化加剧,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土壤);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物种灭绝(生物);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三角洲面积缩小,土地荒漠化加剧(地形地貌);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气候)。
5.下列对永暑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可生长高大的椰树B.午后常出现对流雨C.地表水资源丰富D.高潮时可被淹没【答案】C【解析】永暑礁纬度低,属于热带地区,可生长高大的椰树,A描述正确;由于纬度低,午后气温高,对流运动显著,常出现对流雨,B描述正确;该岛岩石多石灰岩,下渗严重,不易存水,而且该岛屿面积较小,河流湖泊较少,因此为地表水资源较缺乏,C描述错误,故选C;由于岛屿面积较小,高潮时,水位升高,可被淹没,D描述正确。
故选C。
6. 2015年江西出台了《江西省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
通过实施“河长制”,推动了该省河湖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加强了水体污染综合防治,大大改善了该省生态环境。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降水影响鄱阳湖水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据图文材料可知,该省实施“河长制”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3)说明该省为整治省内各大河流而实施全流域统一管理的“河长制”的原因。
(4)下表为该省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各要素之间关系图,填写空项。
【答案】(1)流域面积、河网密度和干支流(2)江西山川众多,水系发达,河湖众多;降水丰富。
(3)因为该省大河流跨省内多个市县,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由该省河长来协调各地、各部门的利益,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
(4)方框一: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方框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木种类丰富,适宜茶树生长【解析】(1)降水量的多少会影响鄱阳湖的面积大小,影响鄱阳湖水系的流域面积、河网密度和干支流的分布。
(2)据图文材料可知,江西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江西山川众多,水系发达,河湖众多,因而该省实施“河长制”,也有利于推动了该省河湖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加强了水体污染综合防治。
(3)江西省大河流跨省内多个市县,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实施全流域统一管理的“河长制”,有利于协调各地、各部门的利益,并对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
(4)表为该省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各要素之间关系图,根据箭头指向,上方的方框一,因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方框二为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7.根据图文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湖泊水位变化与候鸟栖息地面积的关系(1) 读右下图,说明候鸟栖息地面积与湖泊水位的相关关系。
(2) 依据左图及表,说明A省土地资源现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 鄱阳湖湖区候鸟对栖息地水位涨落节律的长期适应,在越冬期的不同阶段,候鸟的数量、种类与栖息地面积变化趋于一致。
每年10月候鸟数量较少,11月~l2月上旬,候鸟数量最多。
请根据图文材料分析10月和11月~12月候鸟数量不同的具体形成原因。
【答案】(1)关系:水位在11~13米时,候鸟栖息地面积最大;水位超过14米,栖息地面积大幅度下降(明显下降);低水位(8~10米),栖息地面积下降不明显(或较大)。
(2)有利:A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山地、丘陵)面积广大,适宜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多种经营)(丘陵区适宜种植经济林木);中低山地水流急,水能丰富,有利于建设水电工程发展灌溉农业;森林、矿产及旅游资源丰富,有利于采矿及旅游业的综合发展。
不利:该省耕地比重小;山区生态环境脆弱,盲目开发容易导致水土流失;易引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
(3)原因:候鸟栖息地面积和觅食范围受湖泊水位变化影响较大;10月份,湖泊水位较高,浅水区面积也较小,适宜鸟类栖息和觅食的草洲尚未出露,所以候鸟数量较少;11月~12月,湖泊水位下降,草洲和浅水区面积扩大,候鸟觅食范围大,草类和鱼虾数量丰富,所以引来众多候鸟来此栖息和觅食。
【解析】(1)候鸟栖息地面积与湖泊水位的相关关系主要通过读图进行分析。
主要结合图示分段描述。
读图可知,图中水位在11-13米之间时,面积大,水位超过14米,栖息地面积下降,在8-10米之间,也略有下降,但是不明显。
(2)A省土地资源现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要从图表中反映的该省土地资源比重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读图表可知,该省既有海拔在200米以下的平原,又有在200-500米之间的低山丘陵地带且占比较大,同时,海拔在50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也较大。
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适宜发展多种经营,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丘陵地区可以发展经济林木种植,山地地区水能丰富,可以发展水利工程,开发小水电。
森林资源、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采矿及旅游业的发展。
从不利影响来看,由于耕地比重小,盲目开垦梯田,容易诱发地质灾害,发生水土流失的可能性大。
且地形起伏大,不利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3)10月和11月~12月候鸟数量不同的具体形成原因要结合水位变化对鸟类觅食的影响进行分析。
由材料可知,鄱阳湖湖区候鸟对栖息地水位涨落节律的长期适应,在越冬期的不同阶段,候鸟的数量、种类与栖息地面积变化趋于一致,所以候鸟栖息地面积和觅食范围受湖泊水位变化影响较大。
每年10月份,由于湖泊水位较高,浅水区面积也较小,适宜鸟类栖息和觅食的草洲尚未出露,所以候鸟数量较少(候鸟栖息地主要包括浅水、草洲和泥滩);而11月~12月,湖泊水位下降,草洲和浅水区面积扩大,候鸟觅食范围大,草类和鱼虾数量丰富,所以引来众多候鸟来此栖息和觅食。
8.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简称NPP)是指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数量。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观测结果显示,某研究地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为:常绿阔叶林>混交林>草地>农田植被>落叶阔叶林>湿地。
由此推测,年NPP最大的地区是A.洞庭湖平原B.东南丘陵C.山东丘陵D.华北平原【答案】B【解析】洞庭湖平原以水稻种植为主,属于农田植被,东南丘陵地区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山东丘陵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华北平原以旱地为主,结合题目中的顺序,东南丘陵年NPP最大,故选B.【2】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洞庭湖平原年NPP呈显著增加趋势,主要原因是A.种植结构和技术变B.城市化进程加快C.退耕还湖D.围湖造田化【答案】A【解析】2001~2010年间洞庭湖平原年NPP呈显著增加趋势,说明该地的农田面积减少,极有可能为种植结构的变化,A对。
而城市化进程、退耕还湖均会NPP降低,围湖造田是不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BCD错。
故选A。
9.积雪作为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全球能量平衡、气候、水文及生态影响显著,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着重要作用。
下表示我国新疆北部地表覆盖对积雪变量的影响统计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上表中最有利于积雪形成的地表是A.稀疏灌木B.草地C.农田D.建设用地【答案】C【解析】积雪厚度越深,表明形成积雪的条件越好。
所以最有利于积雪形成的地表是积雪最后的农田,故选C。
【2】造成积雪结束时间不同的原因是A.稀疏灌木接受太阳辐射较强,消融速度较快B.草地植被萎缩,积雪紧实度小,消融速度较快C.农田地表裸露,反射率大,消融速度慢D.建设用地有高大建筑物,加快雪的消融【答案】B【解析】由表中数据,稀疏灌木积雪结束时间268日较晚得出,消融速度不快,所以A错;地表的紧实度越小,越有利于积雪消融,草地积雪结束266日较早,所以B对;农田积雪结束264日较早,说明消融速度最快,所以C错;高大建筑物的遮阳作用,减缓积雪的消融速度,则D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