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安全的基本问题1

合集下载

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文档资料

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文档资料

3、能源结构尚不合理, 环境承载压力较大。
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结构难以改变。 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相比较,我国一次能源消费 呈现出迥然不同的结构特点:煤炭消费比重基本 上与世界石油、天然气消费比重相当,占 60%70% ;而石油、天然气消费比重与世界煤炭消费 比重持平,只占20%-30%。尽管我国能源结构将 不断优化,煤炭比重会有所下降,但煤炭的主导 地位在一定时期内难以改变。
技术的落后,制约了效率的提高。从 总的能源效率看,按现行汇率计算,我国 单位GDP能源消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2倍 左右,比美国、欧盟、日本和印度分别高 2.4倍、4.6倍、8倍和0.3倍。
从主要用能行业和耗能设备看,水泥综 合能耗高出国际先进水平23.6%,大中型钢 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高15.1%,火电供电煤 耗高20.5%,机动车百公里油耗比欧洲高 25%,比日本高20%,比美国高10%,载 货汽车百吨公里油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1倍 以上。
根据国际能源组织的标准,石油供 应中断量达到需求量的 7%的时候,就 属于能源安全的警戒线。有关预测数 据显示,中国石油进口量 2020 年可能 超过日本目前 2.5 亿吨的水平,成为世 界第一大油品进口国。
近年来,随着对国外能源的依赖程度加 深,中国石油储备制度的缺陷开始暴露, 国家将有计划地将某些勘探好或开发好的 油田或天然气田封存或减量开采,战略储 备油田或天然气田已经提上中国政府的议 事日程。在“中国 21 世纪石油战略”总体 框架中,明确提出将新疆、陕甘宁、川渝、 青海四大油气区作为中国的四大战略储备 田。
5、石油储备体系不健全。
石油储备在能源供应安全中占有重要 地位。上世纪七十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后, 国际能源署要求包括西方七国在内的成员 国,必须承担相当于90天的石油净进口量 的石油储备义务。欧盟也要求其成员国承 担石油储备义务。这些国家已经先后建立 了比较完善的石油储备制度,而且已经发 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能源安全问题

我国能源安全问题

能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能否实现的具体保证。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社会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要比其他国家大得多。

因此能源问题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我国政府对能源一直予以高度重视。

能源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方面,它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可持续发展及社会稳定。

能源安全不仅包括能源供应的安全,也包括对由于能源生产与使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治理。

如何认识我国能源安全的基本问题,采取何种应对策略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这是关系到能否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

我国经济20多年来的迅速发展是以能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的。

1980年以来,我国的能源总消耗量每年增长约5%%,是世界平均增长率的近3倍。

我国的能源储量与未来几十年的发展需求之间已经存在一个巨大缺口,而且这个缺口将越来越大。

有专家测算出我国国内能源的缺口量:在21世纪初将超过1亿吨标准煤,2030年约为2.5亿吨标准煤,到2050年约为4.6亿吨标准煤。

我国的能源缺口在逐年增大,进口依存度将逐步扩大,这也是未来我国能源安全的最主要问题。

中国现在面对的首要问题是发展。

要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经济实力以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都需要能源作重要支撑。

随着高速的经济增长,能源安全问题与中国的未来发展休戚相关:“十一五”规划提出中国2006年至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既要实现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又要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末降低20%%左右。

这是相当艰巨的任务。

因此,重视能源安全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能源安全问题有: 1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对能源供给形成很大压力。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时期,能源消费强度较高。

随着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能源需求还会持续较快地增加,对能源供给形成很大压力,供求矛盾将长期存在,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提高。

能源安全试题及答案

能源安全试题及答案

(一)背景材料1. 中国能源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虽然幅员辽阔,是世界资源总量的大国,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却大大低于世界人均水平,而且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年消费总量占全球的11%,是继美国之后的第二能源消费大国。

资源和能源相对不足,给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障碍,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资源勘查开发方面仍面临一些问题。

例如石油资源问题,我国石油待发现和探明的资源比较丰富,但勘查难度大,主要分布在沙漠、黄土塬等地,地面条件和地下条件相对复杂。

另外,国内老油田经过几十年开采,普遍进入开采中后期,剩余资源的勘探难度加大。

目前我国有许多资源不足,最短缺的是石油。

近年来,我国的石油用量持续增大。

从1993年起,我国就成为了石油净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从1995年的7.6%增加到目前的31%以上。

我国已是世界第2大石油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

我国油气资源相对贫乏,人均占有率仅为世界的五分之一,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制定和实施能源发展战略,确保石油安全已是当务之急。

2. 我国能源供应出现紧张局面的主要原因:工业部门尤其是重工业能源以及民用能源消费快速增长,是导致我国能源供应出现紧张局面的主要原因。

也与我国国民收入增加,居民消费进入新阶段,住房面积增大,家电和轿车的拥有水平提高,使得人均能源消费增长有关。

同时也受国际上石油价格上涨的影响。

3. 确保石油等能源安全的重要意义石油资源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更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粮食”和“血液”,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其保障程度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

石油资源不仅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更是全球经济的产业基础,石油出口已经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重要的收入来源。

不仅在经济领域,石油资源同样在政治领域显示着其重要的价值。

石油具有特殊的战略价值,世界石油中心已成为各种政治力量争夺的焦点。

从当代国际政治的演变来看,石油已成为一个国家维持国力或谋求霸权争夺的重点。

浅谈我国能源安全现状和对策1

浅谈我国能源安全现状和对策1

浅谈我国能源安全现状和对策摘要: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加上所拥有的世界上最庞大的消费人口,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

能源需求增大,能源的利用问题就会产生,根据能源安全的基本内涵及发展过程,从世界能源分布现状分析我国能源安全现状,如何利用并合理开发,提出维护我国能源安全的对策。

关键词:能源安全;对策;环境;污染前言:当今世界,能源安全不只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一国的能源安全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政治和军事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不断上涨。

随着而来的就是能源带来的问题,所以应尽早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些存在和潜在的危险。

一、能源安全基本内涵及发展过程19世纪末,煤炭代替薪柴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石油代替煤炭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

国家能源安全概念包括两方面的含义:①经济安全性,是指通过维持能源的供应与需求之间相互均衡的状态,在保障能源稳定供给的前提下满足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正常需求。

②能源使用的安全性,即能源的消费及使用不应对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构成任何威胁。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能源安全首先以“石油危机”的形式出现。

20世纪五十年代,由于主导此前世界工业化进程的一次性能源主要是分布广泛,储藏丰富的煤炭资源,而且欧洲工业化先导国处在原始资本积累阶段,所以国家能源安全的问题还没有被明确提出。

20世纪七十年代初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导致石油短缺和油价暴涨,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对西方工业国打击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的速度不断上涨,1978—2006年,中国能源消费量由5.7亿吨标准煤增加到24.6亿吨标准煤,增长了4.3倍。

[1]为了确保既得利益,西方发达国家于1947年成立了国际能源组织(IEA),第一次正式提出国家能源安全概念。

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伊朗伊斯兰革命引发的第二次石油危机,使得西方发达国家进一步认识到了资源安全供应的重要性。

论文 ——浅谈中国能源安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论文 ——浅谈中国能源安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能源安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刘曈曈摘要:能源是一个关系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政治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诸多方面,保证能源安全逐渐成为一项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重要工作,涉及外交、军事、国家安全及能源等层面。

由于经济发展的要求和能源的逐渐减少,世界能源安全和中国能源安全都出现了很多的问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由能源引起的冲突乃至战争日益增多,能源安全的地位日益凸显。

本文将浅析中国能源安全的现状,发现其中的问题,提出一些应对建议,改善我国的能源安全现状,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能源安全体系,改善我国的能源安全环境,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合理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能源能源安全问题对策正文:一、能源安全的重要性能源安全是非传统安全中的一种。

是指为保障一国经济社会和国防安全,使能源特别是石油可靠而合理供应,规避对本国生存与发展构成重大威胁的军事、政治、外交和其他非传统安全事件所引起的能源供需风险状态。

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内容,能源安全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国防的巩固和国家的稳定。

能源是国家经济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资源,比如说石油,其除了是重要的动力资源外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对于维护我国国家安全,经济安全,提高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今世界存在的国际纷争和冲突,很多是为了争夺能源引起的,能源问题是其中的重要因素甚至是决定因素。

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能源对于每一个国家都是极其重要的,随着能源储量的逐渐减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获得可靠优质的能源,保证本国能源安全成为了各国国家安全中的重要内容。

各国为了争夺能源,造成了世界局势的动荡和紧张。

中日有关东海油气田的争端,美国为了控制中东石油资源而发动的两次海湾战争都是由能源问题直接引起的。

浅谈我国面临的能源危机问题及其应对之策

浅谈我国面临的能源危机问题及其应对之策

谈我国面临的能源危机问题及其应对之策一、我国在能源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既是能源蕴藏量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同时也是目前世界上能源生产和消费位居前列的国家。

我国虽然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但是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和消费量却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还面临着诸多问题。

具体而言,主要有四大方面的问题:一是消费需求不断增长,资源约束日益加剧。

我国能源资源虽然较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却过于偏低,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的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7%和7.1%。

随着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能源消费将保持持续增长,资源约束矛盾将更加突出,不受节制的大规模能源需求将产生不可接受的能源环境成本。

例如,目前我国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就已占到了GDP的3%-7%。

二是矛盾比较突出,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目前,煤炭消费在我国能源消费量中占到了69%,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42个百分点。

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和比较初放的经济增长方式,给我国带来了许多环境和社会问题,致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挑战。

三是国际市场剧烈波动,能源安全隐患不断增加。

从石油供给来看,中国石油国内产量最多为2亿吨,而按最低标准预测,在2020年石油至少需要约4.5亿吨,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0%。

最近几年,国际石油价格一路飙升,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影响,国内各种生产形式也不容乐观,维护能源安全的任务将异常艰巨。

四是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过大。

这主要表现为在“十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

我国1980到2000年的单位GDP能耗,与相同或者相近的经济体,如俄罗斯、印度等国家相比,能源消费强度相对较低,但是近几年出现了能源消费强度迅速上升的情况,特别是“十五”期间的能源消费系数已经超过了1,如果按这一趋势放任发展,能源消费将难以满足。

三、我国应对能源危机问题的主要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初见曙光。

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讲述

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讲述

根据国际能源组织的标准,石油供 应中断量达到需求量的 7%的时候,就 属于能源安全的警戒线。有关预测数 据显示,中国石油进口量 2020 年可能 超过日本目前 2.5 亿吨的水平,成为世 界第一大油品进口国。
近年来,随着对国外能源的依赖程度加 深,中国石油储备制度的缺陷开始暴露, 国家将有计划地将某些勘探好或开发好的 油田或天然气田封存或减量开采,战略储 备油田或天然气田已经提上中国政府的议 事日程。在“中国 21 世纪石油战略”总体 框架中,明确提出将新疆、陕甘宁、川渝、 青海四大油气区作为中国的四大战略储备 田。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技术的落后,制约了效率的提高。从 总的能源效率看,按现行汇率计算,我国 单位GDP能源消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2倍 左右,比美国、欧盟、日本和印度分别高 2.4倍、4.6倍、8倍和0.3倍。
从主要用能行业和耗能设备看,水泥综 合能耗高出国际先进水平23.6%,大中型钢 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高15.1%,火电供电煤 耗高20.5%,机动车百公里油耗比欧洲高 25%,比日本高20%,比美国高10%,载 货汽车百吨公里油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1倍 以上。
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 主要问题及对策
虽然我国能源发展取得很大成绩, 但也要看到,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多年积累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凸显。这 集中表现在五个方面:
目录

浅谈中国能源安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能源安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新形势下我国能源安全形势及对策能源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保障能源安全摆在突出位置,推动能源安全的物质、技术、制度基础不断筑牢。

然而,近年来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与国内经济发展的新态势均给我国能源安全带来新挑战。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

未来,伴随着经济发展、能源转型以及国际地缘政治环境日趋复杂,我国能源安全将面临更多潜在风险和困难挑战。

因此,开展我国能源安全形势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对于进一步夯实能源安全基础、保障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极为重要。

一、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形势分析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近年来着力建设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能源产量平稳增长,2021年我国能源自给率达到82.63%。

同时,受资源储量限制,国际进口在能源供应体系中仍不可或缺,2021年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分别为73%和45%,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进口国。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2025年国内能源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6亿吨标准煤以上,在此能源供应能力发展目标要求下,预计未来我国发生全国性、系统性能源短缺的概率不大,但仍需防控由部分地区能源转型路径设计不合理和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引发的局部性、周期性紧缺风险。

而在国际方面,由于世界能源消费中心与能源资源富集区域的失衡和错配,加之地缘政治冲突日趋频繁,我国能源进口也将面临更大不确定性。

(一)国内能源供应面临局部性、周期性紧缺风险一是保供与转型统筹难度较大,若路径设计不合理可能引发能源安全隐患。

当前各地政府密集出台“十四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和“双碳”行动计划,其重点在于谋划未来5~10年的能源转型路径。

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需求仍保持中高速增长的背景下,若能源转型路径设计不合理,特别是煤炭退出、新能源发展等政策选择过于激进,或地区政策与全国大局“脱钩”,可能导致能源供给能力无法匹配经济发展需求,引发局部地区能源供应短缺问题。

我国能源安全问题研究与对策

我国能源安全问题研究与对策

我国能源安全问题研究与对策能源安全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能源的产出、储存和供给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安全风险,如恶劣天气、野火、管道爆炸等自然因素,还有地缘政治、供应中断等人为因素,因此,能源安全应该成为国家能源政策的重要部分。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才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随着城乡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变化,能源安全问题变得日益突出。

我国能源生产、储存和消费的模式也逐渐摆脱传统的煤、油、气,向清洁能源转变。

同时,能源消耗结构也将更多地面向服务业、家庭生活等非工业领域,能源安全保障的责任和负担更应该落在各级政府部门与社会各界。

一、我国能源形势分析我国是一个资源消耗大国,同时,也是一个能源稀缺的国家,在强化能源安全意识的情况下,应对我国能源形势进行细致分析。

1. 能源生产我国煤炭在能源占比中具有很大的比重,其次是油、气、核电等。

一方面,我国的煤炭产量和储备量占世界的50%以上,所以煤炭是我国主要的能源形式。

同时,针对因环境等问题限制部分煤炭的开采,我国逐渐向清洁能源转型。

另一方面,油、气等能源形势的不断新发现和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对我国的能源安保提出了重要问题。

2. 能源消费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源消耗量偏高,在全球基本上是排名第一。

目前,在我国能源供应结构中,煤炭已经占到了七成以上的比重,当然这是经济转型不充分、能源结构转型不够彻底等形式导致的结果。

随着能源结构的调整,我国未来的能源消费将实现多元化发展。

3. 能源储备能源储备是能源供应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对于能源稀缺的我国而言,不能忽视能源储备的问题。

我国当前的能源储备主要是指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

在能源储备上,我国目前主要依赖进口石油,对于中国国家安全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1. 能源结构偏单一我国目前仍处在传统的煤、油、气能源结构上,缺乏多元化能源的供给,难以改变能源供应的单一形态,这也给能源供给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目前我国能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案的思考

目前我国能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案的思考

目前我国能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案的思考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和现代发展,我国的能源需求迅速上升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但随之而来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问题不容乐观。

当前,在“双碳”背景下,我国能源利用过程中仍存在的很多问题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下文将对目前我国能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阐述并给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1 能源结构问题我国主要依赖煤炭和石油等化石能源,而化石能源中煤则占据了能源消耗的绝大部分。

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导致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问题严重,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另外,煤炭、石油等多种能源的开采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污染物质。

煤炭开采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废气,污染大气环境。

煤炭开采过程的废气主要有甲烷、二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

我国每年矿井开采排放甲烷量超过70亿立方米,占世界甲烷排放总量额30%左右。

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能源结构还直接影响到了我国的能源安全,据统计,我国煤炭资源的总存储量目前约为1002491 012吨,世界排名第三,人均水平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石油总存储量为10401011吨,世界排名第12,天然气总存储量为471013立方米,世界排名第10,但都未达到世界人均水平。

因此,我国石油和天然气长期依赖进口,这对我国国家能源安全形成了不小的挑战。

针对能源结构存在的问题,我国急需加快能源结构转型,逐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重,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水能等,积极推动新能源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鉴于我国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和现状,应该对各种可再生能源制定各自的战略。

具体来说,水电和风电应放在当前和不久的将来优先发展的首要位置,因为技术更成熟,成本更低。

从长期来看,太阳能发电将在国家政策支持、技术突破、成本降低的情况下实现快速增长。

在资源得到良好保障的条件下,生物质能和地热能也有望快速增长。

与其他可再生能源一样,海洋能源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中国能源安全论文中国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国能源安全论文中国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国能源安全论文中国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摘要: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费国,能源安全对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可持续能源发展,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计划,以确保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分析中国的能源安全挑战,探讨中国的能源战略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举措,为中国未来的能源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中国能源安全挑战1.能源供应过度依赖进口:中国的能源消费主要依赖进口,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

这使得中国在能源市场上容易受到国际供应和价格波动的影响,存在能源供应安全的风险。

2.能源结构不合理:中国的能源结构主要以煤炭为主,导致环境污染和碳排放问题严重。

此外,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相对滞后,能源结构存在不平衡和不可持续的问题。

3.能源利用低效: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能源资源利用效益不高。

这不仅浪费了能源资源,还加剧了环境压力。

二、中国的能源战略1.多元化能源供应:中国政府提出了发展多元化能源供应的战略,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

包括加大国内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增加可再生能源比重,提高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2.优化能源结构: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计划,推进能源结构的优化。

重点是减少煤炭消费比重,增加天然气、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提高能源结构的清洁化水平。

3.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中国政府鼓励节能减排,推行环保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通过改善产业结构,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加强能源管理,降低能源消耗强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益。

三、可持续发展的举措1.发展可再生能源:中国政府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特别是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等清洁能源。

实施并完善政策支持,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2.推进能源技术创新:加大对能源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培育新能源产业,推动能源技术的改进和商业化应用。

发展先进的节能和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

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与解决方案

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与解决方案

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但是,能源资源的紧缺和供应不足等问题也同时存在,这给中国的能源安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就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进行探讨。

一、中国面临的能源安全问题1、能源供应短缺中国虽然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但是由于资源分布不均,导致一些地区资源短缺,能源供应不足。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主要能源资源也面临严重的储量不足、供应不匹配,以及需求持续增长的风险,这让中国的能源供应短缺问题变得日益严峻。

2、能源消费结构过于单一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呈现出高度依赖煤炭的不良趋势,煤炭占总能源消费的比例超过60%。

过高的煤炭依赖不仅增加了中国经济的能源成本,同时也严重污染了环境,对生态安全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害。

3、能源供应链过于脆弱中国的能源供应链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由于单一的进口渠道、重点进口国的风险加大,而国内生产的过程中,工业、商业电力等多业态之间沟通协调不充分,形成供需信息不对称的状态,影响了能源的统一供应;二是在运输和储存环节中缺乏相应的物流配套设施和技术,导致能源供应链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从而出现断供的风险。

二、中国能源安全的解决方案1、加强多元化能源供应针对中国能源供应短缺的问题,多渠道获取能源、加速不同能源的发展是行之有效的实现方案。

如加快新能源发展,推广清洁能源技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拓展进口渠道等多种手段,以确保能源的稳定供应。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中国需要调整自己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煤炭的使用比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智能制造,推动绿色低碳的能源转型。

以此来减轻环境和生态方面的压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3、加强能源供应链保障措施加强能源运输、储存等配套设施建设,完善物流配套设施和技术,以更好的保证能源供应链的稳定性。

同时,还需要提高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实现信息透明、供需平衡、价值匹配,强化对能源临时供应短缺的协调保障。

我国能源安全存在的问题及战略选择

我国能源安全存在的问题及战略选择

我国能源安全存在的问题及战略选择一、我国目前能源安全存在的问题(一)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对能源供给形成很大压力。

我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不足,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目前,我国又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消费规模不断扩大,能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

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2007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量占全球一半。

同时,我国还是世界上单位GDP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每万元GDP能耗大致是日本的8倍、欧盟的4.5倍、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

今后,随着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能源需求还会持续较快增加。

据预测,要实现“十七大”制定的2020年经济发展目标,我国能源需求的年增长率需达到4.1%~5.0%(全球同期平均增长率约为2.1%),除煤炭经挖潜和扩大生产规模有可能基本满足需求外,石油和天然气均有巨大缺口。

因此,能源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瓶颈,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二)石油消费和进口依存度大幅度提高,进口来源单一。

我国从1993年成为石油的净进口国以后,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加,对国外石油资源的依赖程度日益扩大。

对外依存度从1995年的7.6%增加到2005年的42.9%。

2002年,我国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

2007年1—9月我国进口原油和成品油超过1.5亿吨,其中进口原油12 407万吨,同比增长13.6%,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石油的进口量将超过5亿吨,对外依存度将到70%。

石油供需矛盾更加突出,石油资源将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

目前,中东地区是我国石油进口的最主要来源地,其中50%来自中东,这些石油全部通过海上运输运抵我国,其中有80%要经过马六甲海峡。

能源运输通道受到国际恐怖主义、海盗活动猖獗及美日制海权的多重制约,因此,石油来源和运输通道都极易受制于人。

(三)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效低,污染严重。

中国能源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

中国能源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

中国能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摘要: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平稳运行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由于中国的能源供求、利用率、产业结构以及能源利用结构等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使得在现有的国情下,中国部分能源是极为短缺的要从提高能源利用率、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利用结构、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方面加以解决。

关键词:能源利用可持续综合分析政策建议一、中国能源基本情况分析1.人均能源占有量很低。

人口和能源储量都是衡量一个国家能源丰富程度要考虑的因素。

中国能源储量不少,考虑到人口因素就显得十分之少。

能源储量的稳定性以及人口的动态增长性也加剧了能源短缺现状。

2008 年中国人口总数达到了132 802 万,大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0.08%,同期中国煤炭探明储量为145 亿吨,大约占世界煤炭探明储量13.9%.2.能源供不应求,供需矛盾突出。

随着能源勘探、开采等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中国能源的生产总量在总体趋势上是不断递增的,能源生产总量也由1991 年的104 844 万吨标准煤增加到了2008 年的260 000 万吨标准煤,增长了近1.6 倍,然而中国的能源消费量却增长了1.8 倍多。

3.能源利用效率不高。

经济增长方式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在生产要素质量、结构、使用效率和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扩张实现的经济增长。

虽然中国的每万美元GDP 能耗总体水平已经由2000年的9.22 吨标准油降到2005 年的7.65 吨标准油,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粗放型模式并为得到根本改变,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GDP 的增长主要还是依靠生产要素的加大投入。

4.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所谓能源消费结构,是指不同的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关系。

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它们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可持续地加以利用。

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资源所占的比重是最大的,其次是石油,然后是水电和核能,2008 年它们的比例依次为70.2%、18.8%、6.6%和3.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能源安全的基本问题文/张宇燕管清友当今世界,能源已经成为政治和经济力量的通货,是国家之间力量等级体系的决定因素,甚至是成功和物质进步的一个新的筹码。

获得能源成为21世纪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能源需求急剧增长。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统计,90年代,世界石油消费需求增加的25%来自中国,2003年这一比重上升到33%。

由于对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持乐观态度,有关机构认为中国对能源的需求还将进一步增加。

如果按照2020年中国经济翻两番计算,届时中国能源需求将达到92亿吨,即使中国能源利用效率能够提高1倍,仍然需要4,6亿吨,而中国的石油产量估计最多能够达到1.8亿~2亿吨,缺口在2.5亿~3亿吨。

中国能源需求的对外依存度在未来二三十年呈扩大状态。

中国自从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目前已达近40%。

中国目前还不是天然气的净进口国,即使到2010年天然气进口在总消费量中也仅占9%。

但是,203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至27%。

2006年,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率大大高于世界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率。

根据英国石油公司(2007年)的统计,2006年世界一次能源的消费增长了2.4%,低于2005年3.2%的增长率,略高于过去10年的平均水平。

除了核电,各种燃料的消费增长都有所下降。

但是,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增长了8.4%,继续占据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一半以上。

在全球新增能源消费当中,中国的石油和煤炭消费分别占世界消费增量的77.3%和71.7%。

世界能源价格的高涨导致中国大量国民财富溢出。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测算,单纯由于涨价因素,2005年一年,中国就有相当于1200亿元人民币的国民财富转移到产油国和国外石油巨头手中。

我们估计,近年来的能源价格暴涨使得中国国民财富净溢出达到数千亿元人民币。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能源安全已然成为“国之大事”,甚至可谓“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能源安全不再是低政治性的国内经济政策问题,已经成为关系中国国家安全的高政治性问题。

石油是能源的核心。

罗伯茨将石油描述为:“能源太空中最耀眼的一颗明星,是20世纪政治和经济学的辉煌、杰出的塑造者,并占有世界能源市场约40%的份额。

”奈则将石油称之为“权力的源泉”。

因此,石油市场的价格波动牵动着世界经济乃至国际关系的神经,也直接关系到中国的能源安全。

世界各国对能源安全的认识不同。

美国剑桥能源委员会主席耶金( 2003、2006年)认为,能源消费国和生产国都希望获得“供应安全”,但其含义却不相同。

前者的“供应安全”是以合理价格得到能源供应的可靠渠道;后者的“供应安全”是通往市场和消费者的充足渠道,确认未来投资的正当合理性(并保护国家收入)。

耶金举例说,对俄罗斯来说,能源安全意味着政府重新获得能源产业的控制权,并将权利延伸到下游领域,掌控能提供政府收入的重要出口管道。

对欧洲各国而言,目前最担心的并不是原油,而是天然气,特别是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程度。

日本关心的是,在资源贫乏的国土上如何推动济继续发展。

对中国和印度来说,能源并没有阻挡经济发展的脚步这一点令人安慰,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并防止社会动荡,能源供应安全是必不可少的保障。

美国的能源安全有两个中心:一是防范再次出现任何类似中东供应中断的风险;二是实现被反复提及的“能源独立”目标。

耶金还提出了能源安全问题的八个主要原则以及世界能源格局当中出现的一些新变化,其中当务之急是将中国和印度纳入能源安全体系。

中国科学院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2005年)指出,能源的供应安全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不能持续地出现严重短缺的供应,按IEA的标准供应短缺要小于上一年进口量的7%;二是未出现持续的难以承受的高油价。

事实上,石油进口风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进口依存度、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国际能源地缘政治关系、进口运输方式等,相对于美国、欧盟和日本,中国石油进口风险隐患较多。

石油问题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我们是否买得起;二是我们是否买得到;三是我们既买得起也有人愿意卖时,我们是否运得回来。

关于第一类风险,只要中国经济保持长期稳定快速增长,我们就买得起。

关于第二类风险,由于国内消费者和生产者两方面的压力,即使美国要控制中东的石油供应,也得把石油价格稳定在一个可接受的水平上。

此外,世界石油市场上的供应者除中东外,还有俄罗斯、中亚和非洲等地区的国家。

对于一个有很强支付能力的买主,其市场权力很大,是很多卖者不敢轻易得罪的。

因此,中国买不到石油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第三类风险,也就是运输问题,其情形要严峻得多。

管道和航线安全,恐怕是中国石油安全最薄弱的环节。

对中国来说,能源安全问题可以简单归结为价格波动风险和可获得性风险,价格波动风险又可以区分为进口成本提高和支付能力的不可持续,可获得性风险又可以区分为供应来源的稳定性和运输安全。

(一)价格波动风险对于大多数石油进口国来说,由于石油处于经济产业链的顶端,油价波动会影响到一国国内的物价水平,进而对一国的通货膨胀率、消费价格指数、国际收支以及进出口贸易等宏观经济指标都产生较大的影响。

油价上涨会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商品价格上涨、消费价格指数上升,进而导致一国通货膨胀。

石油进口成本增加,本国商品出口受挫,更会引发国际收支不平衡等。

从世界范围来看,本轮油价上升周期没有发生支付能力的危机。

所谓支付能力,通俗地说就是一个国家是否能买得起石油,即石油消费国弥补石油贸易逆差的能力如何。

石油消费国当中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

从世界范围来看,如果有某些甚至多个国家支付能力出现问题,其贸易盈余不足以弥补石油贸易逆差,那么就很可能造成石油供应的中断,石油美元的循环也无法完成。

如果这些石油消费国在国际资本市场借入外债来维持其石油贸易的支付能力,那么债务危机就会发生。

庆幸的是,当前世界各国经常项目赤字状况与石油危机时期明显不同。

石油危机时期,发达国家的石油贸易存在巨额逆差,总体却没有大量负债,但是不从事石油出口贸易的发展中国家出现巨额经常项目赤字,使石油美元停止循环,结果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形成灾难性的债务危机。

目前,发展中石油消费国经常项目赤字总额占它们国内生产总值总额的比重小得多,而发达国家的经常账户呈现巨额盈余。

美国虽然是庞大的债务国,但其信用程度比较高。

因此从总体上来说,世界经济陷入严重石油危机和债务危机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但也应该看到,油价的上涨给世界经济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IEA首席经济学家比罗尔认为,创纪录的高油价已经超过了世界经济可承受的“警戒线”,世界经济将不可避免地遭受创伤。

Alexander( 2006年)给出了判别油价高低的一个价格标准,即高于45美元/桶为高油价,低于35美元/桶为低油价,在35—45美元/桶的区间内为正常油价。

不过,如果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并按照美元不变价格计算,国际油价要达到80~90美元/桶的位置才能与历史最高点持平。

尽管如此,国际油价上涨还是给中国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

以2005年为例,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抑制经济增速,加大通货膨胀压力。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测算,2005年国际油价上涨将导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减缓0.5~ 0.7个百分点,国内消费价格指数上涨0.8~ 1.2个百分点,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涨3.2~4个百分点。

第二,国民财富净溢出上千亿元。

第三,增加居民消费支出。

第四,加大相关企业生产成本6第五,恶化中国外部经济环境。

客观地说,作为需求大国,中国正在以其强大的支付能力为世界承担高油价的部分成本,防止了石油危机的发生。

中国拥有大量的经常项目顺差,足够弥补石油贸易的巨额逆差,而中国的外汇储备又有很大一部分回流到了美国市场,这就实现了美元的循环。

所以说,中国以其良好的信誉和强大的支付能力为国际石油贸易平衡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进口的能源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又出口到了国外,即能源再出口的比例较大。

据李众敏、何帆(2006年)的估计,中国的石油进口中有大约20%以上是为其他国家进口的。

并且,中国与个别国家之间能源再出口比例可能呈逐年扩大趋势。

以美国为例,中国的主要能源产品对美国的再出口水平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如2002年中国煤的再出口比例为23%,而对美国的再出口比例为40%;2004年中国天然气的再出口比例为37%,而对美国的再出口则为45%。

中国的石油进口中,至少有24%是为美国的消费者进口的。

按中国2004年每天进口原油290万桶计算,中国每天为美国进口的石油为69.6万桶。

能源再出口比例较高意味着中国要确保支付能力的可持续性,并要努力保持稳定的能源进口渠道和价格,尽可能地避免国际能源市场的不稳定性对宏观经济造成冲击。

同时,中国对美的高能源再出口比例也给中美两国在能源领域扩大合作、减少冲突提供了契机。

石油成为被投机的金融产品导致价格脱离基本面。

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对冲基金、私募基金等的发展速度很快。

据IMF对国际游资的统计,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短期资本为3万亿美元,到1997年底增加到7.2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全球GDP的20%。

当前,国际市场上仅对冲基金就有8000多只,约持有1万亿美元的资产。

国际市场充斥着数量庞大、行踪神秘的热钱。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全球股市走牛以及一些新兴国家出现货币金融危机等皆与此有关。

张宏民等(2002年)指出,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衍生工具,石油期货交易的迅猛发展使得石油价格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石油商品的供求关系的束缚,而呈现出其独有的价格运动规律。

陈淮(2000年)指出,国际基金之所以选择石油作为炒作的对象,主要是因为石油生产和消费的价格弹性都很小。

一方面,石油生产受到资源赋存和产能建设条件的制约,不可能随着石油价格的波动而快速调整产量;另一方面,石油的不可替代性,使得消费者在石油价格波动时也不能在短时间内找到替代能源,只能被动接受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

石油生产者和消费者对油价波动的反应都需要一段时间,这就给了国际套头基金以可乘之机。

(二)可获得性风险稳定的石油供应意味着经济维持长期稳定的增长获得了稳定的动力来源,政府的石油政策带有谋取国家利益的色彩,因而旨在获得稳定的石油来源的石油政策成功与否成为政府存在合法性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也是一国石油政策的核心目标。

以石油公司为代表的企业界则通过“院外游说”活动影响政府的对外政策,以谋取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其获利行为依赖于本国政府的对外政策,因而它们有动力积极影响对外政策的决定。

油价过高对于一国经济的影响很大,甚至可能导致经济的衰退。

石油需求部门在面临高油价的时候往往也会给政府施加压力,使得政府能够通过对外政策调整维持油价的稳定,进而维持经济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政府实际上受到来自两个方面的压力,其对外石油政策经常表现出围绕核心目标的摇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